CN107264231B - 加热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231B
CN107264231B CN201710223674.1A CN201710223674A CN107264231B CN 107264231 B CN107264231 B CN 107264231B CN 201710223674 A CN201710223674 A CN 201710223674A CN 107264231 B CN107264231 B CN 107264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space
heater
bloc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36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231A (zh
Inventor
金洛均
深在勋
吴荣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870966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26423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006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8874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64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78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ersion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1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n intermediate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29For vehicles
    • F24H3/0441Interfaces between the electrodes of a resistive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power supply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29For vehicles
    • F24H3/0452Frame constructions
    • F24H3/0464Two-piece frames, e.g. two-shell frames, also including frames as a central body with two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29For vehicles
    • F24H3/0452Frame constructions
    • F24H3/0476Means for putting the electric heaters in the frame under strain, e.g. with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36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78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mersion heating
    • H05B3/82Fixedly-mounted immersion he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2250/00Electrical heat generating means
    • F24H2250/04Positive or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e.g. PTC, NT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2Casings; Cover lids; Ornamental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6Heaters using particular conne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1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2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gaseous material
    • H05B2203/023Heaters of the type used for electrically heating the air blown in a vehicle compartment by the vehicle heat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加热器组件。该加热器组件包括:下储槽,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形成有第一空间,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一空间且至少一个传热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形成有第二空间,至少一个加热模块,具有端子,至少一个所述加热模块以使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传热袋,母线区块,被容纳在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端子连接,PCB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母线区块包括:母线,与所述端子接触,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用以使所述端子贯通的端子贯通孔,用以配置所述母线。能够使加热模块传向第二空间的热扩散至第二空间上侧达到最小,并且能够使母线因加热模块传向第二空间的热而变得过热达到最小,因此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加热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组件,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容纳在传热袋的加热模块通过传热袋来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上可设置有为了对车室进行制热而对空气或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作为加热器的一例可设置在向车室供给空气的通道上,从而直接对向车室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
作为加热器的其他例,可与使供向车室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和温水线连接,为了向这样的热交换器供给温水,可对水等热介质进行加热。
设在车辆的加热器可包括:PTC元件或发热线圈等发热元件;使发热元件和电源连接起来能够通电的连接端子。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KR 10-2005-0031024 A(2005年04月01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热损失达到最小且使热介质流入母线的情况的发生达到最低的安全性高的加热器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包括:下储槽,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形成有第一空间,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一空间且至少一个传热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形成有第二空间,至少一个加热模块,具有端子,至少一个所述加热模块以使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传热袋,母线区块,被容纳在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端子连接,PCB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母线区块包括:母线,与所述端子接触,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用以使所述端子贯通的端子贯通孔,用以配置所述母线。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所述第二空间,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
所述PCB模块包括:PCB,销区块,设置在所述PCB中的朝向所述母线区块的面;所述销区块包括:销,连接在所述PCB,销插座,用以包围所述销。
所述销区块与所述母线区块相结合。
还包括接合区块,所述接合区块位于所述销区块和母线区块之间且与所述销区块及母线区块分别结合。
所述母线以其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接合区块内部的方式突出,所述销以其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接合区块内部的方式突出;所述接合区块包括:连接件,与所述销和所述母线分别连接,连接件插座,用以包围所述连接件。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所述第二空间,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连通。
所述接合区块配置为能够贯通所述通孔。
在所述销区块及所述母线区块的各自上连接有相互隔开间隔的多个接合区块,在所述加热器外壳形成有用以隔开多个通孔的隔壁部。
所述第一母线板与所述加热器外壳隔开间隔配置。
在所述第一母线板结合有与所述加热器外壳接触的第一缓冲构件。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底部,所述传热袋向所述第一空间的方向突出,周壁,突出于所述底部且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二空间;在所述第一母线板结合有与所述底部接触的第一缓冲构件。
所述母线区块还包括结合于所述第一母线板的第二母线板,所述母线固定在所述第一母线板和第二母线板中的至少一个。
还包括加热器盖,用以遮盖所述第二空间且遮挡所述第二母线板。
在所述第二母线板结合有与所述加热器盖接触的第二缓冲构件。
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器外壳上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孔且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一母线板和第二母线板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用以引导连接在温度传感器的电线的电线引导部。
在所述母线形成有所述端子所接触的端子接触部,在所述第二母线板形成有用以能够确认所述端子及端子接触部的开口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包括:下储槽,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形成有第一空间,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一空间且至少一个传热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形成有第二空间,至少一个加热模块,具有端子,至少一个所述加热模块以使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传热袋,母线区块,被容纳在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端子连接,加热器盖,结合在所述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二空间,PCB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母线区块包括:母线,与所述端子接触,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用以使所述端子贯通的端子贯通孔,用以配置所述母线,第二母线板,用以覆盖所述第一母线板的上部面。
所述PCB模块包括:PCB,销区块,设置在所述PCB;在所述母线区块和销区块之间配置有与所述销区块及母线区块分别结合的接合区块。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第二空间,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所述加热本体部包括:底部,所述传热袋向所述第一空间的方向突出,周壁,突出于所述底部且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二空间,在所述周壁形成有以使所述接合区块贯通而配置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使加热模块传向第二空间的热扩散至第二空间上侧达到最小,并且能够使母线因加热模块传向第二空间的热而变得过热达到最小,因此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另外,加热器外壳能够对所有加热模块、母线区块及PCB模块进行保护,因此具有能够使部件数最小化,还能够使组装工序变简单的优点。
另外,由于流入至下储槽的第一空间的热介质不会分别流入容纳有母线区块的第二空间及容纳有PCB模块的第三空间,因此,具有母线区块及PCB模块的安全性高的优点。
另外,母线区块与PCB区块连接,因此具有能够使部件数达到最小的同时,还能够电连接加热区块和PCB区块的优点。
另外,由于接合区块配置在母线区块和PCB区块之间,因此,具有能够辅助母线区块和PCB区块的电连接且使母线区块和PCB区块的安装及维修容易的优点。
另外,还具有如下优点:隔壁部能够防止加热器外壳中的多个通孔的周边部下垂,且能够加强加热器外壳的强度。
另外,具有能够使加热器外壳的热传递至母线区块达到最小的优点。
另外,具有母线区块因振动等受损的情况达到最小的优点。
另外,具有能够安全地维持温度传感器上连接的电线的优点。
另外,操作者能够在一边确认母线和端子的接触的情况一边安装母线区块,因此具有高可靠性地安装母线区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母线区块被向外部引出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示出的加热模块被向外部引出后的立体图。
图6是一同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母线区块、接合区块及销区块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母线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10是图2示出的B-B线剖面图。
图11是扩大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模块及楔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示出的加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1示出的I-I线剖面图。
图14是图11示出的J-J线剖面图。
图15是图11示出的K-K线剖面图。
图16是图11示出的加热模块安装在传热袋内部时的剖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模块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示出的加热区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图18示出的M-M线剖面图。
图21是图18示出的N-N线剖面图。
图22是图18示出的加热区块安装在传热袋内部时的剖面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其他例的横剖面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其他例的纵剖面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其他例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示出设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的图。
加热器组件1可设置在电动汽车,可以为对作为加热对象的水等热介质(以下,称热介质)进行加热的车辆用加热器组件。
加热器组件1可与使供向车室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H和温水线L连接,在加热器组件1中加热后的热介质可一边通过热交换器H一边对热交换器H进行加热,供向车室的空气被热交换器H加热后可供给至车室(未图示)。
温水线L可包括:入水线,将热交换器H的热介质引导至加热器组件1;出水线,将在加热器组件1中加热后的热介质引导至热交换器H。
温水线L可设有泵P,该泵P抽吸热介质使其在热交换器H和加热器组件1之间循环。
电动汽车包括:压缩机C,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D,使在压缩机C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膨胀机构V,使在冷凝器D中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E,使被膨胀机构V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
蒸发器E与热交换器H一起构成电动汽车的空调设备(HVAC;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er)。
电动汽车的空调设备还包括向蒸发器E及热交换器H吹送空气的风扇F。
风扇F驱动时,车室的空气或室外的空气可通过蒸发器E和热交换器H后排出至车室。
车室制冷运转时,压缩机C和风扇F可被驱动,空气被蒸发器E冷却后排出至车室。
车室制热运转时,加热器组件1、风扇F及泵P可被驱动,热介质被加热器组件1加热后流向热交换器H,从而可对热交换器H进行加热,空气可被热交换器H加热后排出至车室。
另一方面,加热器组件1可具有用以连接温水线的温水线连接部,温水线连接部在加热器组件1上可形成有多个。
温水线连接部可具有:以使入水线的热介质进入加热器组件1内部而通过的入口21;以使在加热器组件1中加热后的温水向出水线输出而通过的出口22。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内部的俯视图,图4是图3示出的母线区块被向外部引出后的立体图,图5是图4示出的加热模块被向外部引出后的立体图,图6是一同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母线区块、接合区块及销区块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母线的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2的A-A线剖面图,图10是图2示出的B-B线剖面图。
加热器组件1包括下储槽2、加热器外壳3、加热模块6、母线区块7和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模块9。
下储槽2具有入口21和出口22,并且可形成有第一空间S1。下储槽2的上部面、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中的一面可以是开放的,并且在其内部可形成有第一空间S1。
入口21和出口22可形成在下储槽2的周壁。
入口21可以是以使作为加热器组件1的加热对象的热介质流入第一空间S1而通过的开口部。
出口22可以是以使在第一空间S1中加热后的热介质流出而通过的开口部。
入口21和出口22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在下储槽2的一侧壁以构成热介质所通过的开口部。
入口21和出口22中的至少一个在下储槽2的一侧壁向外部方向和内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突出以构成内部形成有热介质所通过的流路的中空筒部。
加热器外壳3以遮盖第一空间S1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能够阻止第一空间S1的热介质通过下储槽2的开放面流出的方式结合在下储槽2。加热器外壳3可形成为比下储槽2大。加热器外壳3可以是下储槽盖。
当下储槽2的上部面开放时,加热器外壳3以能够遮盖下储槽2的开放的上部面的方式接触于下储槽2的上端。作为其他例,当下储槽2的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中的一面开放时,加热器外壳3以能够遮盖下储槽2的开放的面的方式接触于下储槽2的周壁。
加热器外壳3可形成有与第一空间S1划分开的第二空间S2。第二空间S2可以是容纳加热模块6的端子61及母线区块7的空间。
加热器外壳3可包括位于第一空间S1的传热袋31,并且可通过传热袋31将加热模块6的热传递至第一空间S1。传热袋31以向第一空间S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加热器外壳3。
传热袋31可以是使加热模块6插入而容纳的加热模块容纳部,并且可以是获得加热模块6的热传递而将热传递至第一空间S1的热传递部。
传热袋31可以是一面开放的立体形状,加热模块6可通过传热袋31的开放的面插入至传热袋31。就传热袋31而言,除了用以使加热模块6插入的开放的一面之外为封闭的形状。
传热袋31的上部面可以是开放的,加热模块6可在传热袋31的上侧位置通过传热袋31的开放的上部面向传热袋31的内部插入。
传热袋31可以是上部面开放且下部面和四周面封闭的形状。传热袋31的四周面可以包括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此时,传热袋31可以是下部面、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均封闭的形状。
传热袋31可在加热器外壳3向下部突出地形成。传热袋31的下端可与下储槽2的内侧底面相接触或者与下储槽2的内侧底面隔开间隔。
传热袋31在第一空间S1沿上下方向长长地设置。第一空间S1的热介质可接触于传热袋31的外表面,传热袋31可以是将加热模块6的热向第一空间S1的热介质传递的热传递部。
在加热器外壳3可设有多个传热袋31。多个传热袋31在加热器外壳3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传热袋31在第一空间S1平行设置。
多个传热袋31之间可形成有以使热介质通过的缝隙。流入第一空间S1的热介质可一边通过多个传热袋31之间的缝隙一边流动。
多个传热袋31在第一空间S1以形成之字形状的流路的方式设置。热介质被多个传热袋31中的一个一次加热后,被多个传热袋31中的其他传热袋二次加热。热介质至少被两个传热袋31多次加热。
加热器外壳3可包括形成有传热袋31及第二空间S2的加热本体部40。
此外,加热器外壳3可包括PCB本体部50,PCB本体部50形成有用以容纳PCB模块9的第三空间S3。PCB本体部50可与加热本体部40一体形成。
加热器外壳3可包括底部41和突出于底部41且内侧形成有第二空间S2的周壁42。
传热袋31可在底部41向下部突出地形成。传热袋31可从底部41向第一空间S1的方向突出。
第二空间S2可由底部41和周壁42形成。底部41可形成第二空间S2的底面,周壁42可形成第二空间S2的四周面。
加热本体部40可包括所有的传热袋31、底部41和周壁42。传热袋31和周壁42可在底部41向相反方向突出。传热袋31可从底部41向下侧方向突出地形成,周壁42可从底部41向上侧方向突出地形成。
加热器组件1还可包括用以检测第一空间S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
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加热器外壳3上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孔48且一端可位于第一空间S1。温度传感器4的一部分可插入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孔48,以使下端位于第一空间S1。
传感器安装孔48可形成在加热本体部40。传感器安装孔48可形成在加热本体部40的底部41。传感器安装孔48可形成在底部41中除传热袋31以外的部分。
温度传感器4可连接有电线5,这样的电线5可连接在后述的接合区块95或PCB模块9上设置的传感器连接件99。
电线5和传感器连接件99可通过雌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及分离。电线5和传感器连接件99中的一个可具有雌连接件,电线5和传感器连接件99中的另一个可具有雄连接件以使其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连接于雌连接件。
温度传感器4可将根据其测定结果的信号通过电线5及传感器连接件99向PCB模块9传送,PCB模块9可根据从温度传感器4传送的信号来检测当前加热器组件1的温度。
传感器安装孔48可形成在底部41中的PCB本体部50的相反侧,就电线5而言,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空间S2的状态下可连接于传感器连接件99。对支持这样的电线5的结构在后述文章中说明。
PCB本体部50可以是一面开放的形状。PCB本体部50可包括相对底部41垂直相交的垂直板部51。
PCB本体部50可包括周壁52,该周壁52从垂直板部51突出且在其内部形成有第三空间S3。
周壁52可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上板部和下板部。周壁52可还包括:第二垂直板部,连接上板部的一侧和下板部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第三垂直板部,连接上板部的另一侧和下板部的另一侧且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
PCB本体部50可通过垂直板部51、上板部、第二垂直板部、下板部及第三垂直板部来形成第三空间S3。
加热器组件1还可包括用以遮盖第三空间S3的PCB盖53。PCB模块9配置为位于PCB本体部50和PCB盖53之间。PCB模块9可固定在PCB本体部50和PCB盖53中的至少一个。PCB模块9可在第三空间S3沿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
加热器外壳3形成为以使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相通而不被切断。
加热器外壳3可形成至少一个通孔57、58,以使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连通。至少一个通孔57、58可以是为使加热模块6和PCB模块9电连接而形成的。
至少一个通孔57、58可以向水平方向开放地形成,容纳有母线区块7的第二空间S2和容纳有PCB模块9的第三空间S3可通过至少一个通孔57、58而连通。
就加热器外壳3而言,加热本体部40的周壁42中的一个可位于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之间。至少一个通孔57、58可在周壁42中的位于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之间的部位向水平方向开放形成。
加热器组件1还可具有遮盖第二空间S2的加热器盖10。加热器盖10可遮挡母线区块7,并且可遮挡成从外部无法看见第二空间S2及母线区块7。
加热本体部40可以是上部面开放的形状,此时,加热器盖10配置在加热本体部40的上侧而能够遮盖位于其下方的第二空间S2。加热器盖10可以是加热器组件1的顶盖。
加热器盖10可在加热器组件1工作时从加热器外壳3分离,此时,可通过加热器外壳3的开放的上部面能够观察到第二空间S2及母线区块7。
在加热器外壳3可配置有至少一个加热模块6。也可在加热器外壳3上安装多个加热模块6,多个加热模块6可一同对加热器外壳3进行加热。
当加热模块6插入于传热袋31时,除了其上部面以外的其他部分可被传热袋31包围,而插入于传热袋31的部分可直接接触于传热袋31或者与接触于传热袋31的楔子32相接触。
加热模块6可插向传热袋31,楔子32可插向加热模块6和传热袋31之间的缝隙,楔子32可将加热模块6固定于传热袋31内部。
楔子32设置在加热模块6和传热袋31之间,从而发挥使加热模块6贴紧于传热袋31的施压构件的功能。
此外,楔子32还可发挥将加热模块6的热向传热袋31传递的热传递构件的功能。优选地,楔子32由热传递性高的构件构成。
加热模块6可通过母线区块7与PCB模块9电连接,并且可以是引入电源时发热的电加热模块。加热模块6可具有通电时发热的发热元件。加热模块6的发热元件可以是PTC元件。
加热模块6可具有与这样的发热元件接触的一对接线板,发热元件可配置为在一对接线板之间与一对接线板的每一个接触。一对接线板的每一个上均可形成有与母线71电连接的端子61。
在加热模块6突出地形成有两个端子。两个端子中的一个以能够与母线区块7的阳极母线相接触地连接,两个端子中的另一个以能够与母线区块7的阴极母线相接触地连接。
加热模块6以能够插入传热袋31的内部的方式安装。当加热模块6插入并安装在传热袋31时,端子61可位于第二空间S2,并且端子61以外的部分可位于传热袋31内部。
当加热器外壳3安装有多个加热模块6时,多个端子61可位于第二空间S2,母线区块7可被容纳在第二空间S2,以能够与位于第二空间S2的多个端子61相连接。
在顶盖10未遮盖第二空间S2的情况下,母线区块7可插入于第二空间S2,在第二空间S2与加热模块6的端子61相连接。
连接在母线区块7的多个加热模块6可通过母线区块7相互连接。多个加热模块6的每一个可沿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母线区块7可在第二空间S2沿水平方向长长地配置,多个加热模块6和母线区块7可相互支撑。母线区块7可在加热器外壳3上安装的多个加热模块6之上被坚固地支撑。
母线区块7可被容纳在第二空间S2,并且可与加热模块6的端子61相连接。
母线区块7可包括母线71和用以配置母线71的至少一个母线板74、77。
母线71与端子61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端子61与加热模块6电连接。
母线71可形成有端子61所接触的端子接触部72。
母线区块7可具有多个母线71,此时,多个母线71的每一个可与多个加热模块6的端子61相接触。例如,一个母线71上可接触有2至10个加热模块6的端子。
多个母线71可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多个母线71可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多个母线71的每一个可沿水平方向长长地配置,多个母线71可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
多个母线71的一部分可以是阳极母线,剩余的部分可以是阴极母线。
母线板74、77可包括用以配置母线71的第一母线板74。第一母线板74可形成有端子贯通孔74A,端子61贯通并位于端子贯通孔74A。
母线板74、77还包括结合于第一母线板74的第二母线板77。第二母线板77与第一母线板74及多个母线71一同形成母线区块7。
母线71可固定在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中的至少一个上可形成有用以固定母线71的母线固定部。母线固定部可包括形成在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使第一母线71插入固定的一对插入筋或插入孔。
母线71可配置在第一母线板74的上部面。
母线71可沿着与多个加热模块6相隔开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长长地配置。母线71可形成为条形形状,母线71可与多个端子61相接触。即,多个加热模块6连接在母线71从而可相互连接。
在第一母线板74可形成有母线固定部,以使母线71被立起支撑。在第一母线板74的母线固定部可插入并夹持母线71的下端。
形成在第一母线板74的母线固定部可以由凹陷在第一母线板74的上部面的母线插入孔构成,此时,母线71的下端插入于母线插入孔中被夹持,从而母线71可被固定在第一母线板74。
形成在第一母线板74的母线固定部可以由在第一母线板74的上部面向上侧方向突出的一对插入筋构成,此时,母线71的下端插入在一对插入筋之间,被一对插入筋夹持,从而母线71可被固定在第一母线板74。
第一母线板74可在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和母线71之间保护母线71。第一母线板74以其底面能够与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的上部面相向地配置。
第一母线板7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与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相向,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母线板74下侧的热向第一母线板74的上侧快速传递。即,第一母线板74下侧的温度可通过第一母线板74能够最高限度地维持。
第一母线板74能够在母线71的下方防止第一母线板74下侧的热向母线71的上侧快速传递,从而使母线71的温度上升最小化。
在第一母线板74可形成有使端子61贯通的端子贯通孔74A,端子61可从位于第一母线板74下方的加热模块6贯通端子贯通孔74A与母线71接触。
第一母线板74能够与加热器外壳3隔开间隔配置。第一母线板74可在加热器外壳3和加热器盖10之间分别与加热器外壳3及加热器盖10隔开间隔配置。
在第一母线板74可结合有与加热器外壳3接触的第一缓冲构件75。
第一缓冲构件75能够以与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相接触的方式结合在第一母线板74。在第一母线板74可形成有用以安装第一缓冲构件75的第一缓冲构件安装部76。
第一缓冲构件75可由橡胶或硅等弹性材料形成。就第一缓冲构件75而言,当安装母线区块7时,可被压缩在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和第一母线板74之间,从而能够支撑母线区块7,并且能够缓和由振动等引起的冲击。第一缓冲构件75可以是将母线区块7与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隔开间隔支撑的母线区块支撑件或垫片。
第二母线板77可配置在第一母线板74上侧,从而覆盖第一母线板74的上部面。
在第二母线板77可形成有母线固定部,以使母线71被立起支撑。在第二母线板77的母线固定部可插入并夹持母线71的上端。
形成在第二母线板77的母线固定部可以由凹陷在第二母线板77的上板部底面的母线插入孔构成,此时,母线71上端插入于母线插入孔中被夹持,从而母线71可被固定在第二母线板77。
形成在第二母线板77的母线固定部可以由在第二母线板77的上板部底面向下侧方向突出的一对插入筋构成,此时,母线71的下端插入在一对插入筋之间,被一对插入筋夹持,从而母线71可被固定在第一母线板74。
在第二母线板77与第一母线板74结合的情况下,能够在母线71的上侧保护母线71,母线71可配置在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之间。
第二母线板77可在加热器外壳3和加热器盖10之间分别与加热器盖10及加热器外壳3隔开间隔配置。
在第二母线板77可结合有与加热器盖10接触的第二缓冲构件78。
在第二母线板77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缓冲构件78的第二缓冲构件安装部79。第二缓冲构件78可由橡胶或硅等弹性材料形成。
就第二缓冲构件78而言,在安装母线区块7后,当安装了顶盖10时,可被压缩在顶盖10和第二母线板77之间,在使母线区块7的晃动最小化的同时,能够缓和由振动等引起的冲击。
第二缓冲构件78可以是将母线区块7与顶盖10隔开间隔地施压的垫片。
第二母线板77可形成有开口部80,开口部80用以确认端子61及端子接触部72。开口部80可在端子61及端子接触部72的上侧开放地形成。
在将母线区块7插入于第二空间S2的情况下,多个加热模块6各自的端子61以能够贯通第一母线板74的端子贯通孔74A地配置。
多个加热模块6各自的端子61可与母线71的端子接触部72接触,多个加热模块6各自可通过端子61与母线71连接。
另一方面,组装加热器组件1的组装者可通过第二母线板77的开口部80来确认端子61是否与端子接触部72接触。即,母线区块7能够与多个加热模块6高可靠性地组装。
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有用以引导温度传感器4上连接的电线5的电线引导部81。优选地,电线引导部81形成在第一母线板74和第二母线板77中的位于更上侧的一方,优选地,电线引导部81形成在第二母线板77。
电线引导部81可包括:电线容纳孔,形成在第二母线板77且以容纳电线的一部分;突出部,从第二母线板77向电线容纳孔突出以与电线接触。突出部可形成为比电线容纳孔尺寸小。突出部的一端可从第二母线板77突出,而另一端可以是自由端。电线5可至少弯曲一次以使其一部分位于电线容纳孔。根据需要,电线5可以是在突出部缠绕至少一次的形状。
温度传感器4可在母线区块7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连接在温度传感器4的电线5可配线为接触及固定在第二空间S2所容纳的母线区块7的电线引导部81。
PCB模块9可控制加热模块6。PCB模块9可通过母线区块7与加热模块6电连接,并且可通过母线区块7向加热模块6引入电源。
PCB模块9可包括:PCB91;销区块92,设置在PCB91中的朝向母线区块7的面。
PCB91可在第三空间S3沿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
PCB91的一面可朝向PCB本体部50的内部面及母线区块7,另一面可朝向PCB盖53。
销区块92可被设置为在PCB91的一面朝向母线区块7突出。
销区块92可包括连接在PCB91的销93和包围销93的销插座94。
销区块92可在安装于PCB91的状态下与母线区块7结合。母线区块7以能够与销区块92可分离地结合,并可通过销区块92与PCB91电连接。
销区块92可通过接合区块95与母线区块7结合,此时,接合区块95位于销区块92及母线区块7之间并且可与销区块92及母线区块7分别结合。此外,母线区块7可通过接合区块95及销区块92与PCB91电连接。
母线71以其一部分73能够向接合区块95内部插入的方式突出。
销93以其一部分能够向接合区块95内部插入的方式突出。
接合区块95可包括与销93和母线71分别连接的连接件96以及包围连接件96的连接件插座97。
连接件96可根据雌雄结合以使母线71的一部分73及销93的一部分分别插入。
连接件96在朝向第二空间S2的一侧可形成有使母线71的一部分插入并夹持的一对母线夹持部。一对母线夹持部可在与母线71的一部分73所插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地形成。当母线71的一部分73向一对母线夹持部之间插入时,一对母线夹持部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可维持与母线71的一部分73接触的状态。
连接件96在朝向第三空间S3的另一侧可形成有使销93的一部分插入并夹持的一对销夹持部。一对销夹持部可在与销93的一部分插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地形成。当销93的一部分向一对销夹持部之间插入时,一对销夹持部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可维持与销93的接触状态。
连接件96可使一对母线夹持部和一对销夹持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并且一对母线夹持部和一对销夹持部可通过连接部而连接。
连接件插座97可以是用以容纳连接件96的连接件壳体。在连接件插座97可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开放的通孔,母线71的一部分73和销93的一部分可向连接件插座97的通孔插入而与连接件96接触。
母线71的一部分73和销93的一部分可在连接件插座97的相互相反侧向连接件插座97内部插入。
接合区块95可配置为能够贯通第二空间S2和第三空间S3之间的通孔57、58。
另一方面,在加热器外壳3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通孔,但优选在加热器外壳3可具有多个通孔57、58。
当在加热器外壳3未形成多个通孔57、58而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个长长的通孔时,位于加热器外壳3中的一个通孔上侧的部分可向下侧方向弯曲或变形。
在加热器外壳3形成有位于多个通孔57、58之间以隔开多个通孔57、58的隔壁部59。
多个通孔57、58可在加热器外壳3上隔着隔壁部59相互隔开间隔形成。此处,隔壁部59作为将位于其上侧的部分59A和位于其下侧的部分59B连接起来的部分,位于隔壁部59的上侧的部分59A可被隔壁部59支撑而不会向下侧方向弯曲或变形。
在销区块92及母线区块7的各自上连接有相互隔开间隔的多个接合区块95。多个接合区块95中的一个95A和多个接合区块95中的另一个95B可隔着隔壁部59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接合区块95可在第三空间S3向通孔57、58插入,并且以能够与容纳在第二空间S2的母线区块7连接的方式滑动。
接合区块95可配置为在安装母线区块7后,使其至少一部分位于通孔57、58。
当滑动接合区块95使其靠近母线区块7时,位于多个加热区块6上侧的母线区块7的母线71的一部分73可向接合区块95的连接件插座97插入,并连接于连接件96。
PCB模块10可在接合区块95与母线区块7连接后向PCB本体部50插入而被容纳。
PCB模块9能够以销区块92的销93的一部分向连接件插座97的内部插入的方式插入于PCB本体部50,从而向连接件插座97的内部插入的销93的一部分可与连接件96连接。
如上所述,如果接合区块95与母线模块7连接且PCB模块9的销区块92与接合区块95连接,则母线区块7可被多个加热模块6及接合区块95连接及支撑,销区块92可被接合区块95连接及支撑。
此外,多个加热模块6的端子61、母线区块7的母线71、接合区块95的连接件96及销区块92的销93可进行电连接。
PCB模块9的PCB91可通过销93、连接件96、母线71及端子61来控制多个加热模块6。
另一方面,本发明也可以无需进一步包括如上所述的其他接合区块95,而使销区块92长长地形成,从而使销区块92的一部分贯通通孔57、58向第二空间S2延伸,进而直接连接于母线区块7。
此时,在销区块92的销93可形成有一对母线夹持部,用以夹持母线71中向母线区块7外部突出的一部分。
当不包括接合区块95时,PCB模块9可在母线区块7安装的状态下向第三空间S3插入而被安装,此时销区块92的一部分可向通孔57、58插入,并连接于位于第二空间S2的母线区块7。
图1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模块及楔子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示出的加热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1示出的I-I线剖面图,图14是图11示出的J-J线剖面图,图15是图11示出的K-K线剖面图,图16是图11示出的加热模块安装在传热袋内部时的剖面图。
图11至图16示出的加热模块6可包括:第一接线板110,突出地形成有第一端子61A;第二接线板120,与第一接线板110隔开间隔且突出地形成有第二端子61B;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位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之间,且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分别接触;绝缘板140,用以覆盖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外夹(outer clip)150,覆盖绝缘板140的外表面并对绝缘板140施压且比绝缘板140刚性高。
加热模块6还可包括绝缘外壳160,绝缘外壳160具有用以支撑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的支撑部163。
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一个可以是与图9及图10中示出的母线区块7的阳极母线接触的阳极板,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另一个可以是与图9及图10中示出的母线区块7的阴极母线接触的阴极板。
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一个端子可以是与阳极母线接触的阳极端子,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另一个端子可以是与阴极母线接触的阳极端子。
以下,方便起见以第一接线板110的第一端子61A为阳极端子且以第二接线板120的第二端子61B为阴极端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与此相反的情况也可。
第一端子61A可形成为突出于第一接线板110的上端或侧端。
第二端子61B可形成为突出于第二接线板120的上端或侧端。第二端子61B可与第一端子61A隔开间隔地突出于第二接线板120。第二端子61B可与第一端子61A平行地形成。
在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发热元件130突出而与发热元件130接触。
当突出部形成在第一接线板110时,突出部112可在第一接线板110朝向发热元件130的一面突出。第一接线板110的突出部112可形成在第一接线板110中的与发热元件130相向的区域。第一接线板110的突出部112可构成为与发热元件130接触时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第一接线板110的突出部112的一端可连接在第一接线板110,并可在第一接线板110形成为折曲形状。第一接线板110的突出部112可在与发热元件130接触时向发热元件130的相反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可通过恢复力来维持与发热元件130的接触状态。
当突出部形成在第二接线板120时,突出部122可与形成在第一接线板110的突出部结构相同,但仅在其形成位置上不同。形成在第二接线板120的突出部122的一端可连接在第二接线板120,并且可在第二接线板120形成为折曲形状。第二接线板120的突出部122可在与发热元件130接触时向发热元件130的相反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可通过恢复力来维持与发热元件130的接触状态。
发热元件130可在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之间被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保护。发热元件130可由通过流在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中的电流来发热的PTC元件构成。在发热元件130上产生的热可向周边传递。在发热元件130上产生的热可向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及绝缘引导部160传递,并可通过绝缘板140可向外夹150传递。
绝缘外壳160可以是内部容纳有发热元件130的绝缘壳体。绝缘外壳160可由电绝缘性优秀且可进行热传递的材料形成,可由硅等绝缘材料形成。
绝缘外壳160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绝缘外壳160可包括:与第一接线板110的一部分贴紧的第一绝缘外壳162;与第二接线板120的一部分贴紧的第二绝缘外壳164。
绝缘外壳160可形成有用以支撑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的支撑部163。支撑部163可以将多个发热元件130相互隔开间隔地支撑。支撑部163可包括:垂直支撑部,在纵向上长长地形成,从而在水平方向上划分多个发热元件130并将其支撑;水平支撑部,在横向上长长地形成,从而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多个发热元件130的同时将其支撑。
第一绝缘外壳162可通过钩等绝缘外壳紧固部167结合在第二绝缘外壳164,并且可在第一绝缘外壳162和第二绝缘外壳164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发热元件130的内部空间。
绝缘板140可由电绝缘性优秀且能够进行热传递的绝缘材料形成。绝缘板140可由硅材料的硅板构成或由陶瓷材料的陶瓷板构成。优选地,绝缘板140可由强度高且电热性优秀的材料形成。
就绝缘板140而言,相互分离的两个绝缘板中的一个可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两个绝缘板中的另一个可覆盖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
可由一个绝缘板140同时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和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此时,绝缘板140的同时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的部分和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的部分可通过连接部来连接,从而可使加热模块6的部件数最小化。
即,绝缘板140可包括: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的第一绝缘部141;覆盖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的第二绝缘部142;连接第一绝缘部141和第二绝缘部142的内连接部143。
绝缘板140可一次性地结合在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在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及绝缘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可突出有凸起118、128,在绝缘板140可形成有使凸起插入并将其卡住的凸起插入孔148A、148B。
凸起118、128及凸起插入孔148A、148B是用以在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及绝缘外壳160中的至少一个上临时组装绝缘板140的结构,绝缘板140可在被临时组装在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及绝缘外壳160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被外夹150施压。
绝缘板140的第一绝缘部141可同时覆盖第一绝缘外壳162中的第一接线板110所贴紧的面和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
绝缘板140的第二绝缘部142可同时覆盖第二绝缘外壳164中的第二接线板120所贴紧的面和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
绝缘板140的内连接部143可包围绝缘外壳160中的第一端子61A及第二端子61B的相反侧。
第一端子61A和第二端子61B可突出于绝缘外壳160的上部面,绝缘板140的内连接部143可同时覆盖第一绝缘外壳162的下部面和第二绝缘外壳164的下部面。
绝缘板140可大致形成为U字形状。
外夹150可构成加热模块6的外观整体或外观的一部分。外夹150可遮挡绝缘板140以使从外部无法看见。绝缘板140可借助外夹150而不向外部露出,可使绝缘板140的损伤最小化。
当绝缘板140在无外夹150的情况下接触于楔子32时,绝缘板140可被楔子32撕裂或损伤。然而,在外夹150包围绝缘板140的情况下,楔子32不直接与绝缘板140接触,而与外夹15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楔子32引起的绝缘板140的损伤。
优选地,外夹150为刚性比硅高的金属所成形的金属夹。优选地,外夹150为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夹,优选为铝夹。
优选地,外夹150可为在绝缘板140的外侧将绝缘板140分别向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施压的结构。
优选地,外夹150在无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情况下固定在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
外夹150能够弹性变形为张开的形状,用以包围绝缘板140。当绝缘板140向外夹150内部的插入完成时,外夹150通过恢复力与绝缘板140接触,并且通过恢复力将绝缘板140分别向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施压。
外夹150可包括隔开间隔的一对板151、152及连接一对板151、152的外连接部153。
就外夹150而言,与外连接部153相向的一面154及与一面154垂直相交的两侧面155、156分别开放。外夹150可通过三面154、155、156开放的结构来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分别向绝缘板140施压。
外夹150可包括:用以覆盖第一绝缘部141的第一板151;用以覆盖第二绝缘部142的第二板152;连接第一板141和第二板142且包围内连接部143的外连接部153。
外连接部153可在第一端子61A及第二端子61B的相反侧包围内连接部143。
外夹150可与绝缘板140的形状相同或类似。外夹150可大致形成为U字形状。
在外夹150可形成有与楔子32面接触的面接触部。楔子32可在一对板151、152的外部与一对板151、152中的至少一个面接触。外夹150可在一对板151、15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与楔子32的一面面接触的面接触部,并且在发热元件140产生后向外夹150传递的热被传递至楔子32。
加热模块6可与一个楔子32一起插入于传热袋31而被固定,也可与两个楔子一起插入于传热袋31而被固定。
当加热模块6与一个楔子32一起插入于传热袋31时,第一、第二板151、152中的一个可与楔子32面接触,第一、第二板151、152中的另一个可与传热袋31面接触。
当加热模块6与两个楔子32一起插入于传热袋31时,第一、第二板151、152中的一个可与两个楔子32中的一个面接触,第一、第二板151、152中的另一个可与两个楔子32中的一个面接触。
外夹150的至少一部分可配置在楔子32和绝缘板140之间,外夹150可防止楔子32引起的绝缘板140的损伤。外夹150可作为保护绝缘板140的绝缘板保护装置发挥作用。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模块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外夹150还可包括突出于板151、152且包围绝缘外壳160的侧面一部分的旁侧突出部157。旁侧突出部157可从板151、152中的至少一个侧端突出。
旁侧突出部157可向垂直相交于板151、152的方向形成。旁侧突出部157的一端连接在板151、152而另一端可以是自由端。
旁侧突出部157可通过外夹150的开放的侧面155、156来防止第一、第二接线板110、120、发热元件13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的组装体Y向水平方向漏出。即,旁侧突出部157可以是限制绝缘外壳160的任意移动的阻挡器。
此时,第一、第二接线板110、120、发热元件13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的组装体Y只能通过外夹150中的与外连接部132相向侧的一面154插入于外夹150的内部或从外夹150的内部引出。
旁侧突出部157可分别形成在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形成在第一板151的旁侧突出部可与第二板152隔开间隔。相反地,形成在第二板152的旁侧突出部可与第一板151隔开间隔。如果在外夹150形成有多个旁侧突出部157,则可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
旁侧突出部157可以只形成在外夹15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某一侧,也可分别形成在左右两侧上。
当旁侧突出部157分别形成在外夹150的左右两侧时,第一、第二接线板110、120、发热元件13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的组装体被卡在旁侧突出部157,从而使从外夹150向水平方向的引出受限。
另一方面,外夹150还可包括从板151、152突出来固定楔子32的楔子支架158。楔子支架158可形成为包围楔子32的一部分的形状。楔子支架158可形成为钩形状。楔子支架158以限制楔子32的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形成也可。
楔子支架158可以只形成在外夹15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某一侧,也可以分别形成在左右两侧。
当楔子支架158分别形成在外夹150的左右两侧时,楔子32被卡在楔子支架158,从而使从外夹150向水平方向的滑动受限。
外夹150可具有从板151、152弯曲而安置在楔子32的弯曲部159。
楔子32可具有与外夹150接触的接触板322和从接触板322的上端弯曲的上板324。在如图9及图10中示出的传热袋31向内部插入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楔子32被施压机构(未图示)按压而压入至传热袋31的内部。
接触板322可形成为锥状。接触板322形成为越靠近下部截面积会逐渐减小。接触板322可在传热袋31和外夹150之间将外夹150的热向传热袋31传递。
上板324是被施压机构按压或击打的部分。当施压机构击打上板324或按压上板324时,上板324可将外力传递至接触板322。
当将楔子32向传热袋31压入时,上板324可被安置在图9及图10中示出的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而被卡住,此时,能够限制楔子32过度向传热袋31内部插入。
另一方面,弯曲部159可从第一、第二板151、152中的一个上端弯曲,其底面可安置在上板324的上部面。
加热模块6可以与楔子32面接触,与楔子32面接触的加热模块6的弯曲部159可卡在上板324的上部面。
外夹150通过弯曲部159卡在上板324来防止从楔子32的周边向下侧方向滑动,从而在传热袋31内部与楔子32一同被坚固地固定。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中示出的加热区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图18示出的M-M线剖面图,图21是图18示出的N-N线剖面图,图22是图18示出的加热区块安装在传热袋内部时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包括通过插入并安装在传热袋31的加热区块200,加热区块200包括加热模块6’和包围加热模块6’的一部分的楔子32’。
本实施例的加热区块200是加热模块6’和楔子32’的结合体,加热模块6’可在与楔子32’结合的状态下同楔子32’一起插入于传热袋31,从而楔子32’可在与加热模块6’结合的状态下固定在传热袋31。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加热区块200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加热模块6’可包括相互隔开间隔突出的第一端子61A及第二端子61B。第一端子61A及第二端子61B可一同位于加热模块6’的一面。第一端子61A及第二端子61B可位于加热模块6’的上部面,也可位于前、后、左、右侧面中的一面。
加热模块6’可包括:第一接线板110,突出地形成有第一端子61A;第二接线板120,与第一接线板110隔开间隔且突出地形成有第二端子61B;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位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之间,且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分别接触;绝缘板140,用以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及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绝缘外壳160,具有用以支撑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的支撑部163。
就本实施例的加热模块6’而言,与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加热模块6、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的结构相同,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为了避免对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绝缘板140及绝缘外壳160的重复说明,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的加热模块6’可不包括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外夹150地构成。本实施例的加热模块6’也可包括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外夹150而构成。
楔子32’可包围所有的加热模块6’的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楔子32’可以是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且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封闭的形状,在楔子32’的内部可形成有用以容纳加热模块6’的内部空间。
加热模块6’可通过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这四个面来向楔子32’传递热,楔子32’可向前方、后方、左侧方向及右侧方向这四个方向散热。
当加热模块6’具有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外夹150时,楔子32’可包围绝缘外壳160和外夹150。
当加热模块6’不具有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外夹150时,楔子32’可包围绝缘外壳160及绝缘板140。楔子32’在与加热模块6’结合的状态下,被插入至传热袋31从而被压入,此时,绝缘板140被楔子32’损伤的可能性低,并且加热模块6’可在没有图11至图16中示出的外夹150的情况下,通过楔子32’来保护绝缘板140。
楔子32’可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楔子32’可包括隔着加热模块6’相互相向配置的多个楔子构件210、220。
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与电热板140接触的第一电热板211;至少一个第二电热板212、213,从第一电热板211延伸且覆盖绝缘外壳160。
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各楔子构件可分别包括第一电热板211和第二电热板212、213,第二电热板212、213可分别在第一电热板211的两侧突出形成。当多个楔子构件210、220结合时,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之间形成上部面和下部面分别开放且前部面、后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封闭的加热模块容纳空间。
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凸起214,并且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另一个上可形成有用以插入并夹持凸起214的凸起插入孔224。
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之间配置有加热模块6’的状态下,凸起214可插入并夹持在凸起插入孔224中,多个楔子构件210、220可通过凸起214和凸起插入孔224固定。
多个楔子构件210、220的各楔子构件上可形成有被安置于加热器外壳3的弯曲部215、225。弯曲部215、225可被安置在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当弯曲部215、225被安置在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时,由于弯曲部215、225被限制在加热器外壳3的底部41,因此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不会过度插入。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其他例的横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传热袋31的内部面和楔子32’的外表面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突出部230,另一个上凹陷形成有与突出部230面接触的凹槽240,突出部230和凹槽240在楔子32’的插入方向上长长地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突出部230和凹槽240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加热区块200相同或类似,以下,对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突出部230和凹槽240可分别形成在传热袋31的内部面和楔子32’的外表面,并且形成在传热袋31的内部面的突出部可插入于形成在楔子32’的外表面的凹槽,形成在楔子32’的外表面的突出部可插入于形成在传热袋31的内部面的凹槽。
当本实施例的加热区块200插入于传热袋31时,楔子32’和传热袋31可相互咬合地组装,突出部230和凹槽240可增加楔子32’和传热袋31之间的热传递面积。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另一其他例的纵剖面图,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区块其他例的横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可包括涂敷在楔子构件210、220的绝缘层140’来代替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绝缘板140,绝缘层140’以外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加热区块200相同或类似,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加热模块6”可包括:第一接线板110,突出地形成有第一端子61A;第二接线板120,与第一接线板110隔开间隔且突出地形成有第二端子61B;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位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之间,且与第一接线板110和第二接线板120分别接触;绝缘外壳160,具有用以支撑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的支撑部163,并且可不包括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绝缘板140。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绝缘层140’之外,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及绝缘外壳160的结构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加热区块200相同或类似,为避免重复说明,对第一接线板110、第二接线板120、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30及绝缘外壳160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楔子32’可包围绝缘外壳160、第一接线板110及第二接线板120。
本实施例的楔子32’可包括分别形成在与第一接线板110相向的面和与第二接线板120相向的面的绝缘层140’。
绝缘层140’是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绝缘板140相对应的结构,就本实施例而言,可一体形成在楔子32’。绝缘层140’可以是涂敷在楔子32’的内部面的绝缘涂敷层。
就楔子32’而言,除了绝缘层140’一体形成在内部面之外,其他结构与图18至图22中示出的楔子32’相同或类似,因此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楔子32’的多个楔子构件210、220可包围加热模块6”的前、后、左、右侧面地结合,此时,绝缘层140’可包括:第一绝缘层141’,涂敷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一个且覆盖第一接线板110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142’,涂敷在多个楔子构件210、220中的另一个上且覆盖第二接线板120的外表面。
以上说明也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特性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
并且,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非限定,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非被这些实施例限定。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解析为以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并且在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均认为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下储槽,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形成有第一空间,
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一空间且一个以上的传热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形成有第二空间,
一个以上的加热模块,具有端子,一个以上的所述加热模块以使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传热袋,
母线区块,被容纳在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端子连接,
PCB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
所述母线区块包括:
母线,与所述端子接触,
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用以使所述端子贯通的端子贯通孔,用以配置所述母线,
在所述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第一缓冲构件安装部,
在所述第一缓冲构件安装部结合有与所述加热器外壳接触的第一缓冲构件,
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
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所述第二空间,
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模块包括:
PCB,
销区块,设置在所述PCB中的朝向所述母线区块的面;
所述销区块包括:
销,连接在所述PCB,
销插座,用以包围所述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区块与所述母线区块相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合区块,所述接合区块位于所述销区块和母线区块之间且与所述销区块及母线区块分别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以其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接合区块内部的方式突出,
所述销以其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接合区块内部的方式突出;
所述接合区块包括:
连接件,与所述销和所述母线分别连接,
连接件插座,用以包围所述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
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所述第二空间,
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
形成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以使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块配置为能够贯通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销区块及所述母线区块的各自上连接有相互隔开间隔的多个接合区块,
在所述加热器外壳形成有用以隔开多个通孔的隔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板与所述加热器外壳隔开间隔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
底部,所述传热袋向所述第一空间的方向突出,
周壁,突出于所述底部且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缓冲构件接触。
12.一种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下储槽,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形成有第一空间,
加热器外壳,用以遮盖所述第一空间且一个以上的传热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形成有第二空间,
一个以上的加热模块,具有端子,一个以上的所述加热模块以使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传热袋,
母线区块,被容纳在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端子连接,
PCB模块,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
所述母线区块包括:
母线,与所述端子接触,
第一母线板,形成有用以使所述端子贯通的端子贯通孔,用以配置所述母线,
所述母线区块还包括结合于所述第一母线板的第二母线板,
所述母线固定在所述第一母线板和第二母线板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加热器外壳包括:
加热本体部,形成有所述传热袋及第二空间,
PCB本体部,与所述加热本体部一体形成且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PCB模块的第三空间;
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
加热器盖,用以遮盖所述第二空间且遮挡所述第二母线板,
PCB盖,遮盖所述第三空间;
所述PCB模块位于所述PCB本体部与所述PCB盖之间,
在所述第一母线板结合有与所述加热器外壳接触的第一缓冲构件,
在所述第二母线板结合有与所述加热器外壳接触的第二缓冲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器外壳上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孔且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间,
在所述第一母线板和第二母线板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用以引导连接在温度传感器的电线的电线引导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母线形成有所述端子所接触的端子接触部,
在所述第二母线板形成有用以能够确认所述端子及端子接触部的开口部。
CN201710223674.1A 2016-04-07 2017-04-07 加热器组件 Active CN107264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9297P 2016-04-07 2016-04-07
US62/319,297 2016-04-07
KR1020160100625A KR101888745B1 (ko) 2016-04-07 2016-08-08 히터 어셈블리
KR10-2016-0100625 2016-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231A CN107264231A (zh) 2017-10-20
CN107264231B true CN107264231B (zh) 2020-04-21

Family

ID=58709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3674.1A Active CN107264231B (zh) 2016-04-07 2017-04-07 加热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95613A1 (zh)
EP (1) EP3228950B1 (zh)
CN (1) CN107264231B (zh)
WO (1) WO20171759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968B (zh) * 2016-03-30 2018-09-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液恒温控制装置
DE102016224296A1 (de) * 2016-12-06 2018-06-07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DE102017129026B3 (de) * 2017-12-06 2019-04-18 Webasto SE Heizgerät
FR3075554B1 (fr) * 2017-12-19 2022-05-2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avec station d'accueil des electrodes
US10806022B2 (en) * 2018-08-09 2020-10-13 Hanon Systems Fluid heating heater
DE112019003981T5 (de) * 2018-08-09 2021-04-22 Hanon Systems Fluidheizung
CN109059307A (zh) * 2018-08-21 2018-12-21 芜湖黑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加热包功率传导组合板
CN111619303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具有壳体组件的加热装置
PL3702691T3 (pl) * 2019-02-28 2024-04-15 Gerdes Holding Gmbh & Co. Kg Podgrzewacz przepływowy do podgrzewania cieczy
DE102019205848A1 (de) * 2019-04-24 2020-10-29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PTC-Heizelement und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PTC-Heiz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TC-Heizelementes
CN112009202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N117308352A (zh) * 2019-05-31 2023-12-29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加热器装置
CN112584562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DE102019216481A1 (de) * 2019-10-25 2021-04-29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DE102019217234A1 (de) * 2019-11-07 2021-05-12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PTC-Heizein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PTC- Heiz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Heizvorrichtung
FR3103994B1 (fr) * 2019-11-28 2022-04-1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électrique et élément de positionnement associé au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électrique
DE102019132998A1 (de) * 2019-12-04 2021-06-10 Eichenauer Heizelemente Gmbh & Co. Kg Behälterheizung
DE102019220591A1 (de) 2019-12-27 2021-07-01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CN113492635B (zh) * 2020-03-20 2024-05-28 苏州帕夫尔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采暖加热装置的控制系统
KR102339176B1 (ko) * 2020-06-09 2021-12-14 한국고요써모시스템(주) 열처리 오븐의 히터 전원 공급장치
DE102021110624A1 (de) * 2021-04-26 2022-10-27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5945A (ja) * 2006-03-30 2007-10-11 Tokyo R & D Co Ltd ラミネートセル集積型バッテリ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EP1872986A1 (de) * 2006-06-28 2008-01-02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EP2353898A1 (en) * 2010-01-28 2011-08-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JP2012048897A (ja) * 2010-08-25 2012-03-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EP2440005A1 (de) * 2010-10-08 2012-04-11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P2884197A1 (de) * 2013-12-13 2015-06-17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9504A (en) * 1955-06-13 1963-07-30 Gen Electric Electricity distributing conduit apparatus
JP2000216563A (ja) 1999-01-25 2000-08-04 Fujitsu Ltd 電子部品を保護する機能を有するスペ―サ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0223160A (ja) 1999-01-29 2000-08-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KR100519988B1 (ko) 2003-09-27 2005-10-11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피티씨 히터용 히팅 조립체
US7867188B2 (en) * 2006-05-12 2011-01-11 Smiths Medical Asd, Inc. System and disposable for direct heating for infusate and intravenous fluids and a method therefor
KR100892393B1 (ko) * 2007-07-25 2009-04-10 우리산업 주식회사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버결합형 차량용프리히터
WO2011065675A2 (ko) 2009-11-27 2011-06-03 (주)브이이엔에스 배터리
JP5578870B2 (ja) * 2010-02-03 2014-08-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取付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ルームランプ
WO2012011198A1 (ja) * 2010-07-21 2012-01-26 Taguchi Koshiro 液体流路内蔵式高効率温水発生車載用ヒータ
EP2440006B1 (de) * 2010-10-08 2015-02-25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EP2505931B2 (de) 2011-03-30 2022-01-12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einem Leiterbahnen aufweisenenden Platten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Plattenelementes
EP2607808B1 (de) * 2011-12-22 2017-09-27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Wärme erzeugendes Element
WO2014000666A1 (en) 2012-06-27 2014-01-03 Shenzhen Byd Auto R&D Company Limited Ptc electric heating assembly,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KR101513880B1 (ko) * 2013-09-13 2015-04-21 동아하이테크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각수 가열장치
KR102142730B1 (ko) 2014-07-14 2020-08-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Cod 히터
EP3026444B1 (en) * 2014-11-28 2017-08-23 L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A Electrical current transduc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5945A (ja) * 2006-03-30 2007-10-11 Tokyo R & D Co Ltd ラミネートセル集積型バッテリ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EP1872986A1 (de) * 2006-06-28 2008-01-02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EP2353898A1 (en) * 2010-01-28 2011-08-1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JP2012048897A (ja) * 2010-08-25 2012-03-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EP2440005A1 (de) * 2010-10-08 2012-04-11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P2884197A1 (de) * 2013-12-13 2015-06-17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5976A1 (ko) 2017-10-12
US20170295613A1 (en) 2017-10-12
EP3228950B1 (en) 2019-06-12
EP3228950A1 (en) 2017-10-11
CN107264231A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231B (zh) 加热器组件
KR101844882B1 (ko) 히팅 모듈 및 그를 갖는 히터 어셈블리
JP5089814B2 (ja) バッテリ温度調節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温度調節ユニット
US7319589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EP3547438B1 (en) Battery pack
WO2014185338A1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WO2014103007A1 (ja) 組電池
CN106537058B (zh) 用于电加热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这种控制装置的方法
EP2695757A1 (en) Heat medium heat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WO2021090761A1 (ja) 回路構成体
JP7167904B2 (ja) 回路構成体
EP3136820A1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WO2019117023A1 (ja) 電気接続箱
CN111564582A (zh) 用于容纳牵引电池的至少一个单元模块的电池壳体
KR101888745B1 (ko) 히터 어셈블리
KR20160026656A (ko) 전동 압축기
EP3299743B1 (en) Electric heater
KR101694712B1 (ko) 차량용 프리히터 장치
CN101188351A (zh) 电连接箱
US20220169092A1 (en) Heating device with a housing assembly
KR100397569B1 (ko) 전기장치
CN107681074B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
WO2022265036A1 (ja) 回路構成体
CN112013538A (zh) 加热器装置
KR100926316B1 (ko) 전열히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