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247A - 交联体及减振材 - Google Patents

交联体及减振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247A
CN107250247A CN201680010734.5A CN201680010734A CN107250247A CN 107250247 A CN107250247 A CN 107250247A CN 201680010734 A CN201680010734 A CN 201680010734A CN 107250247 A CN107250247 A CN 107250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arts
crosslinked
tan
olefin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07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0247B (zh
Inventor
竹内文人
后藤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50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0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1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L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2/00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联体,其是将以下组合物交联而获得的,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80,该组合物包含:(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C)软化材5~300质量份;(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相对于(D)增强性填充材的上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含有比率((C)/(D))为0.3~1.5。本发明的交联体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由本交联体可以获得追求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减振材,进一步可以获得要求减振性的各种制品。

Description

交联体及减振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联体及减振材,详细而言,涉及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交联体及减振材。
背景技术
对于在建材、个人电脑、OA设备、AV设备、手机等电气电子设备、光学设备、精密设备、玩具、家庭办公电气制品等的部件、机壳,进而尤其是铁路车辆、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产业领域中所利用的部件、成型材料,除了耐冲击性、耐热性、强度、尺寸稳定性等一般的材料特性以外,还要求减振性。因此,在这样的部件、成型材料等中使用减振材。
关于减振材,包括运动鞋的鞋底等中所使用的具有凝胶状等性状的低硬度品、和音响设备的支撑材等中所使用的具有较高硬度的高硬度品。
对于低硬度品,通过将其制成凝胶状、海绵状来制造各种各样的低回弹性材料,且被广泛使用。在高硬度品的情况下,也要求低回弹性,但在以往的高硬度品中,如果维持高硬度则无法获得低回弹性,如果提高低回弹性则会损害高硬度,存在难以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这样的问题。
关于高硬度减振材,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含烯烃系聚合物而成的减振材,该烯烃系聚合物包含衍生自4-甲基-1-戊烯的构成单元50~100重量%、和衍生自从将4-甲基-1-戊烯排除在外的碳原子数2~20的烯烃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烯烃的构成单元0~50重量%。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低回弹性、减振性聚合物组合物,其在聚氨酯等共聚物中配合有使该共聚物的偶极矩量增加的活性成分。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冲击吸收体组合物,其是含有包含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的冲击吸收体组合物,上述共聚物的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1Hz)获得的tanδ的峰在大于0℃且为20℃以下的范围,并且tanδ值在5℃至15℃的整个温度范围中为0.4以上,并且15℃的tanδ值为0.5以上。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橡胶组合物,其是在-60~-30℃的范围具有至少一个以100rad/sec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在0~40℃的范围具有至少一个以100rad/sec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的橡胶组合物,包含α,β-不饱和腈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和在-60~-30℃的范围具有上述tanδ的峰的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
然而,任何技术仍未充分实现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兼顾,特别是计示硬度(durometer hardness)50~80这样的高硬度和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低回弹性的兼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再表2005/121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79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再表2008/102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023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为了获得可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是将包含了上述材料的公知的减振材料组合使用的方法。然而,明确了仅将这些材料组合使用,也无法达成计示硬度50~80这样的高硬度和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低回弹性的兼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了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兼顾,尤其计示硬度50~80这样的高硬度和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低回弹性的兼顾的新的减振材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获得如下见解而完成了本发明:包含特定的成分的组合物以及将该组合物交联而获得的交联体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因此由该交联体可以获得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减振材。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1]~[12]。
[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上述(D)增强性填充材的上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配合比率((C)/(D))为0.3~1.5。
[2]一种交联体,其是将以下组合物交联而获得的,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80,该组合物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上述(D)增强性填充材的上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配合比率((C)/(D))为0.3~1.5。
[3]如上述[2]所述的交联体,在1Hz、0.5%、-70~100℃和升温速度4℃/min的条件下测定动态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而获得的tanδ的温度曲线显示二峰性,进一步,上述tanδ的峰满足以下条件:
(1)低温侧的峰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
(2)高温侧的峰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
[4]如上述[3]所述的交联体,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3):
(3)[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
[5]如上述[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上述(B)烯烃系共聚物包含(B1)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该(B1)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中,衍生自4-甲基-1-戊烯的构成单元(i)的含有比率为16~95摩尔%,衍生自从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4-甲基-1-戊烯除外)选择的至少一种α-烯烃的构成单元(ii)的含有比率为5~84摩尔%,衍生自非共轭多烯的构成单元(iii)的含有比率为0~10摩尔%(其中,构成单元(i)、(ii)和(iii)的合计设为100摩尔%)。
[6]如上述[2]~[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上述(D)增强性填充材为选自炭黑、云母、滑石、二氧化硅和粘土中的至少一种。
[7]如上述[2]~[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上述(C)软化材为石蜡油。
[8]一种减振构件,其使用上述[2]~[7]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9]一种冲击吸收材,其使用上述[2]~[7]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0]一种振动吸收材,其使用上述[2]~[7]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1]一种共振抑制材,其使用上述[2]~[7]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2]一种烯烃聚合物交联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以下组合物在140~23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该组合物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上述(D)增强性填充材的上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配合比率((C)/(D))为0.3~1.5。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交联体实现了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兼顾,尤其实现了计示硬度50~80这样的高硬度和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低回弹性的兼顾,由本交联体可以获得实现兼顾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减振材,进一步可以获得要求减振性的各种制品。此外,本发明的交联体由于包含烯烃系橡胶,因此可以期待耐候性、耐湿热性和轻量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交联体是将以下组合物交联而获得的,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80,该组合物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上述(C)软化材与(D)增强性填充材的配合比率((C)/(D))为0.3~1.5。
首先,对上述组合物进行说明。
<组合物>
上述组合物包含上述(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B)烯烃系共聚物、(C)软化材、(D)增强性填充材和(E)硫化剂。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
首先,对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进行说明。对于材料,一边使气氛温度连续地变化一边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测定储存弹性模量G’(Pa)、损耗弹性模量G”(Pa),求出由G”/G’导出的损耗角正切tanδ。观察温度与损耗角正切tanδ的关系,损耗角正切tanδ一般在特定的温度具有峰。出现该峰的温度一般被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也记为tanδ—Tg)。出现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的温度可以基于实施例中记载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来求出。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共聚物(A))的上述tanδ的峰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
从使由本组合物获得的交联体的高硬度和低回弹性提高这样的观点出发,共聚物(A)优选在-46~-33℃的温度范围、更优选在-44~-35℃的温度范围具有tanδ的峰。
关于(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中的α-烯烃,可以举出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作为α-烯烃,可以举出例如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碳烯、12-乙基-1-十四碳烯等。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中的非共轭多烯,例如碳原子数为5~20,优选为5~10,可以举出1,4-戊二烯、1,4-己二烯、1,5-己二烯、1,4-辛二烯、1,5-辛二烯、1,6-辛二烯、1,7-辛二烯、2-甲基-1,5-己二烯、6-甲基-1,5-庚二烯、7-甲基-1,6-辛二烯、4-亚乙基-8-甲基-1,7-壬二烯、4,8-二甲基-1,4,8-癸三烯、二环戊二烯、环己二烯、二环辛二烯、亚甲基降冰片烯、5-乙烯基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5-异亚丙基-2-降冰片烯、6-氯甲基-5-异丙烯基-2-降冰片烯、2,3-二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2-亚乙基-3-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2-丙烯基-2,2-降冰片二烯等。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中,从柔软性的观点出发,衍生自乙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优选为40~72质量%,更优选为41~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2~65质量%,衍生自非共轭多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优选为2~15质量%,更优选为3~14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12质量%。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中,上述α-烯烃中优选为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特别优选为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等。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中,作为上述非共轭多烯中的优选的非共轭多烯,可以举出二环戊二烯、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等。
(B)烯烃系共聚物
(B)烯烃系共聚物(以下,也称为共聚物(B))的上述tanδ的峰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将共聚物(A)和共聚物(B)组合使用,从而能够兼顾由本组合物获得的交联体的高硬度和低回弹性。此外,由本组合物获得的交联体由于包含作为烯烃系橡胶的共聚物(B),因此可以期待耐候性、耐湿热性和轻量化的提高。
从提高由本组合物获得的交联体的高硬度和低回弹性这样的观点出发,共聚物(B)优选在4~36℃的温度范围具有tanδ的峰,更优选在7~33℃的温度范围具有tanδ的峰。
从使由本组合物获得的交联体的减振性提高这样的观点出发,本组合物中,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以50~500质量份的比例、优选以100~400质量份的比例包含共聚物(B)。
从耐候性、耐臭氧性方面考虑,共聚物(B)优选包含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
上述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例如为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4-甲基-1-戊烯除外,可以举出直链状或支链状的α-烯烃、环状烯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官能团化乙烯基化合物、含羟基烯烃、卤代烯烃等。
作为直链状α-烯烃,碳原子数为2~20,优选为2~15,更优选为2~10,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优选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
作为支链状的α-烯烃,碳原子数优选为5~20,更优选为5~15,可以举出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等。
作为环状烯烃,碳原子数为3~20,优选为5~15,可以举出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乙烯基环己烷等。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对-二甲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等单烷基苯乙烯或多烷基苯乙烯等。
作为共轭二烯,碳原子数为4~20,优选为4~10,可以举出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4-甲基-1,3-戊二烯、1,3-己二烯、1,3-辛二烯等。
作为官能团化乙烯基化合物,可以举出含羟基烯烃、卤代烯烃、(甲基)丙烯酸、丙酸、3-丁烯酸、4-戊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等不饱和羧酸、烯丙基胺、5-己烯胺、6-庚烯胺等不饱和胺、(2,7-辛二烯基)琥珀酸酐、五丙烯基琥珀酸酐、由上述不饱和羧酸获得的酸酐等不饱和羧酸酐、由上述不饱和羧酸获得的卤化物等不饱和羧酸卤化物、4-环氧基-1-丁烯、5-环氧基-1-戊烯、6-环氧基-1-己烯、7-环氧基-1-庚烯、8-环氧基-1-辛烯、9-环氧基-1-壬烯、10-环氧基-1-癸烯、11-环氧基-1-十一碳烯等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性不饱和硅烷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含羟基烯烃,只要是含羟基的烯烃系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末端羟基化烯烃系化合物。作为末端羟基化烯烃系化合物,可以举出乙烯基醇、烯丙基醇、羟基化-1-丁烯、羟基化-1-戊烯、羟基化-1-己烯、羟基化-1-辛烯、羟基化-1-癸烯、羟基化-1-十一碳烯、羟基化-1-十二碳烯、羟基化-1-十四碳烯、羟基化-1-十六碳烯、羟基化-1-十八碳烯、羟基化-1-二十碳烯等碳原子数2~20、优选为2~15的直链状的羟基化-α-烯烃;羟基化-3-甲基-1-丁烯、羟基化-3-甲基-1-戊烯、羟基化-4-甲基-1-戊烯、羟基化-3-乙基-1-戊烯、羟基化-4,4-二甲基-1-戊烯、羟基化-4-甲基-1-己烯、羟基化-4,4-二甲基-1-己烯、羟基化-4-乙基-1-己烯、羟基化-3-乙基-1-己烯等碳原子数优选为5~20、碳原子数更优选为5~15的支链状的羟基化-α-烯烃。
作为上述卤代烯烃,可以举出具有氯、溴、碘等元素周期表第17族原子的卤代-α-烯烃,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卤代乙烯、卤代-1-丁烯、卤代-1-戊烯、卤代-1-己烯、卤代-1-辛烯、卤代-1-癸烯、卤代-1-十二碳烯、卤代-1-十一碳烯、卤代-1-十四碳烯、卤代-1-十六碳烯、卤代-1-十八碳烯、卤代-1-二十碳烯等碳原子数为2~20、优选为2-15的直链状的卤代-α-烯烃;卤代-3-甲基-1-丁烯、卤代-4-甲基-1-戊烯、卤代-3-甲基-1-戊烯、卤代-3-乙基-1-戊烯、卤代-4,4-二甲基-1-戊烯、卤代-4-甲基-1-己烯、卤代-4,4-二甲基-1-己烯、卤代-4-乙基-1-己烯、卤代-3-乙基-1-己烯等碳原子数优选为5~20、碳原子数更优选为5~15的支链状的卤代-α-烯烃。
上述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可以为单独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
作为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羟基化-1-十一碳烯是特别合适的。进一步,从柔软性、应力吸收性、应力缓和性等方面考虑,优选碳原子数为2~10的直链状的α-烯烃,更优选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其中,从也可获得高应力吸收性、聚烯烃改性性方面考虑,优选为乙烯和丙烯,特别优选为丙烯。
上述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根据需要可以具有衍生自非共轭多烯的构成单元。关于非共轭多烯,与上述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中的非共轭多烯相同。
上述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包含其他共聚成分。
作为上述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优选为具有衍生自4-甲基-1-戊烯的构成单元(i)、衍生自从除了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α-烯烃的构成单元(ii)和衍生自任意非共轭多烯的构成单元(iii)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关于构成单元(i)、构成单元(ii)和构成单元(iii)的含有比率,以构成单元(i)、(ii)和(iii)的合计为100摩尔%,优选构成单元(i)为16~95摩尔%,构成单元(ii)为5~84摩尔%,构成单元(iii)为0~10摩尔%,更优选构成单元(i)为26~90摩尔%,构成单元(ii)为10~74摩尔%,构成单元(iii)为0~7摩尔%,进一步优选构成单元(i)为61~85摩尔%,构成单元(ii)为15~39摩尔%,构成单元(iii)为0~5摩尔%。
这样,共聚物(B)优选包含构成单元(i)的含有比率为16~95摩尔%、构成单元(ii)的含有比率为5~84摩尔%、构成单元(iii)的含有比率为0~10摩尔%(其中,将构成单元(i)、(ii)和(iii)的合计设为100摩尔%)的(B1)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
(C)软化材
作为(C)软化材,可以举出石蜡油等工艺油(例如、“Diana Process oil PS-430”(商品名: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等)、润滑油、液体石蜡、石油沥青和凡士林等石油系软化材;煤焦油和煤焦油沥青等煤焦油系软化材;蓖麻油、亚麻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椰子油等脂肪油系软化材;蜜蜡、巴西棕榈蜡和羊毛脂等蜡类;蓖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和月桂酸锌等脂肪酸或其盐;环烷酸、松树油和松香或其衍生物;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无规立构聚丙烯和苯并呋喃茚树脂等合成高分子物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和癸二酸二辛酯等酯系软化材;其他,微晶蜡、液态聚丁二烯、改性液态聚丁二烯、液态聚硫橡胶(thilkol)、烃系合成润滑油、妥尔油和橡胶代替品(油膏)等。其中,优选为石油系软化材,特别是工艺油,其中,优选为石蜡油。软化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如后述那样,本发明中,本发明人认为并用该(C)软化材对实现高水平的减振性是重要的。
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C)软化材的含量为5~300质量份,优选为10~250质量份,更优选为20~230质量份。
此外,相对于后述的(D)增强性填充材的(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含有比率((C)/(D))为0.3~1.5,优选为0.4~1.4,更优选为0.5~1.3。通过使含有比率((C)/(D))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由本组合物获得高硬度的交联体。
(D)增强性填充材
作为(D)增强性填充材,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市售的“旭#55G”和“旭#50HG”(商品名:旭炭株式会社制)、“SEAST(商品名)”系列:SRF、GPF、FEF、MAF、HAF、ISAF、SAF、FT、MT等炭黑(东海炭素株式会社制)、将这些炭黑用硅烷偶联剂等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炭黑、云母、滑石、二氧化硅和粘土等。其中,优选为“旭#60G”、“旭#80”、“SEAST HAF”的炭黑。
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D)增强性填充材的含量为10~300质量份,优选为20~280质量份,更优选为30~260质量份。
(E)硫化剂
作为(E)硫化剂(交联剂),可以使用硫黄、硫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酚醛树脂、肟化合物等。
作为硫系化合物,可以例示氯化硫、二氯化硫、二硫化吗啉、二硫化烷基酚、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代氨基甲酸硒等。硫黄和硫系化合物中,优选为硫黄、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可以例示二枯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2,5-二乙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炔-3、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其中,优选为二枯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
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E)硫化剂的含量为0.1~10质量份,优选为0.3~9.0质量份,更优选为0.5~8.0质量份。
上述组合物中,除了上述(A)~(E)成分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含有硫化促进剂、硫化助剂、增强性填充材以外的填充材、加工助剂、活性剂、吸湿剂等。
在本组合物含有硫系化合物作为硫化剂的情况下,优选并用硫化促进剂。作为硫化促进剂,可以举出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N-氧基二亚乙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2-巯基苯并噻唑(例如,“Sanceler M”(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2-(4-吗啉基二硫代)苯并噻唑(例如,“Nocceler MDB-P”(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2-(2,4-二硝基苯基)巯基苯并噻唑、2-(2,6-二乙基-4-吗啉基硫代)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等噻唑系;二苯基胍、三苯基胍、二邻甲苯基胍等胍系;乙醛-苯胺缩合物、丁醛-苯胺缩合物、醛胺系;2-巯基咪唑啉等咪唑啉系;二乙基硫脲、二丁基硫脲等硫脲系;单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秋兰姆系;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例如,“Sanceler PZ”(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anceler BZ”(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等二硫代酸盐系;亚乙基硫脲(例如,“Sanceler BUR”(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anceler 22-C”(商品名: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N,N’-二乙基硫脲等硫脲系;二丁基黄原酸锌等黄原酸盐系;其他锌白(例如,“META-Z102”(商品名:井上石灰工业株式会社制)等氧化锌)等。
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这些硫化促进剂的含量为0.1~20质量份,优选为0.2~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10质量份。
进一步可以含有硫化助剂。作为硫化助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氧化镁、锌白(例如,“META-Z102”(商品名:井上石灰工业株式会社制)等氧化锌)等。作为硫化助剂,可以举出对醌二肟等醌二肟系;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等烯丙基系;其他马来酰亚胺系;二乙烯基苯等。硫化助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硫化助剂的含量通常为1~20质量份。
作为增强性填充材以外的填充材,可以使用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滑石、粘土等。其中,优选为重质碳酸钙。作为重质碳酸钙,可以使用市售的“WHITON SB”(商品名:白石钙株式会社)等。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上述填充材的含量通常为30~300质量份,优选为50~2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70~230质量份。
作为加工助剂,可以广泛使用一般作为加工助剂与橡胶配合的物质。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蓖麻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月桂酸、硬脂酸钡、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或酯类等。其中,优选为硬脂酸。加工助剂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可以以10质量份以下、优选以8.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以5.0质量份以下的量进行适当配合。
作为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二正丁基胺、二环己基胺、单乙醇胺、“ACTING B”(商品名:吉富制药株式会社制)、“ACTING SL”(商品名:吉富制药株式会社制)等胺类;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例如,“PEG#4000”(LION株式会社制))、卵磷脂、偏苯三酸三烯丙酯、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的锌化合物(例如,“Struktol activator 73”、“Struktol IB 531”和“Struktol FA541”(商品名:Schill&Seilacher公司制))等活性剂;“ZEONET ZP”(商品名: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等过氧化锌改性物;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合成水滑石、特殊季铵化合物(例如,“ARQUAD 2HF”(商品名:LION AKZO株式会社制))等。其中,优选为聚乙二醇(例如,“PEG#4000”(LION株式会社制))、“ARQUAD 2HF”。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活性剂的配合量为0.2~10质量份,优选为0.3~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4质量份。
作为吸湿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氧化钙、硅胶、硫酸钠、分子筛、沸石、白炭墨等。其中,优选为氧化钙。吸湿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吸湿剂的含量为0.5~15质量份,优选为1.0~12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10质量份。
<交联方法>
上述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上述(A)~(E)成分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其他成分混炼而获得。
本发明的交联体可以将上述组合物交联而获得。例如,将上述(A)~(E)成分和其他成分混炼而调制组合物,将该组合物制成片状后,使用热压机在140~230℃进行2~30分钟加热,从而获得烯烃聚合物交联体。作为上述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优选为150℃,进一步优选为160℃,作为上限温度,优选为220℃,进一步优选为200℃。
未被交联的原料组合物对于外部应力容易变形,并且无法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因此作为成型材料缺乏实用性。将上述组合物交联而得的交联体作为成型材料的实用性高。作为交联体的目标是拉伸断裂点应力超过5MPa。如果拉伸断裂点应力超过5MPa,则从模具中的取出、制品安装、长期使用的观点考虑,认为实用上没有问题。
<计示硬度>
本发明的交联体的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80,优选为55~78,更优选为58~75。由于本发明的交联体由具有上述组成的组合物形成,因此具有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80这样的高硬度。关于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的测定方法,将在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如果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为50以上,则交联体彼此因表面粘着性的粘附会减小,因此操作性优异,进一步在高载荷的用途中也可以使用。另一方面,如果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超过80,则存在回弹性变高,冲击吸收性降低的倾向。
关于计示硬度(测定15秒后的值),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交联体的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与计示硬度(测定15秒后的值)之差为7以上,则显示优异的凸凹追随性,能够与基材良好地密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减振性、冲击吸收、振动吸收的功能,因此优选。
<动态粘弹性>
就本发明的交联体而言,在1Hz、0.5%、-70~100℃和升温速度4℃/min的条件下测定动态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而得的tanδ的温度曲线显示二峰性,优选上述tanδ的峰满足以下条件(1)和(2),优选进一步满足条件(3)。
(1)低温侧的峰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
(2)高温侧的峰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
(3)[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
上述tanδ的温度曲线显示二峰性,通过使上述tanδ的峰满足上述条件(1)和(2),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硬度且低回弹性,通过满足条件(3)和(2),从而能够显示更高硬度且更低回弹性。
<交联体的利用>
本发明的交联体是高硬度的,并且是低回弹性的。即,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尤其兼具计示硬度50~80这样的高硬度和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低回弹性。
显示这样的效果的理由并不清楚,但本发明人推测如下。认为仅并用上述(A)成分和上述(B)成分时,(A)成分和(B)成分相互阻碍另一成分的功能。与此相对,如果共存适量的(C)软化材,则(C)软化材使上述(A)成分和上述(B)成分适度分散,通过以该状态进行交联,从而在交联体中适度维持该分散状态。推测由于实现了这样的特定的分散状态,因而本发明的交联体能够兼具上述高硬度和低回弹性。
因此,由本发明的交联体能够获得兼具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各种制品。作为上述制品,可以举出减振构件、冲击吸收材、振动吸收材、共振抑制材等。本发明的交联体可以在汽车、铁路、飞机、电气电子设备、各种精密设备等要求减振、尤其要求兼顾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领域中合适地利用。
关于各种制品的成型,可以使用注射成型、各种挤出成型、压缩成型、压延成型、真空成型等公知的成型方法。
此外,成型时也可以使用化学发泡剂或物理发泡剂且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发泡,获得发泡状的成型体。发泡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学发泡剂、或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公知的物理发泡剂。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关于下述表中的成分的数值表示质量份。
(配合材料)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配合材料如下。
A)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
A-1)EPDM(商品名:三井EPT 3110M(三井化学(株)制),衍生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含量:56质量%,衍生自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的结构单元含量:5.0质量%,门尼粘度[ML1+4(125℃)]:78,tanδ-Tg:-38℃,tanδ最大值:1.0)
A-2)EPDM(商品名:三井EPT 9090M(三井化学(株)制),衍生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含量:41质量%,衍生自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的结构单元含量:14质量%,门尼粘度[ML1+4(125℃)]:58,tanδ-Tg:-32℃,tanδ最大值:1.8)
B)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的烯烃系共聚物(B)
B-1)由下述聚合例1获得的4-甲基-1-戊烯-α-烯烃聚合物
[聚合例1]
在充分氮气置换了的容量1.5升的带搅拌桨的SUS制高压釜中,在23℃装入正己烷300ml(干燥氮气气氛、活性氧化铝上干燥后的物质)、4-甲基-1-戊烯450ml。在该高压釜中,装入0.75ml三异丁基铝(TIBAL)的1.0mmol/ml甲苯溶液,使搅拌机转动。
接着,将高压釜加热至内温60℃,以总压成为0.40MPa(表压)的方式利用丙烯进行加压。然后,将预先调制的甲基铝氧烷以Al换算计1mmol、包含0.01mmol二苯基亚甲基(1-乙基-3-叔丁基-环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锆的甲苯溶液0.34ml在氮气下压入高压釜,开始聚合。聚合反应中,以高压釜内温成为60℃的方式进行温度调整。聚合开始60分钟后,在氮气下向高压釜中压入甲醇5ml而将聚合停止,将高压釜脱压至大气压。将丙酮一边搅拌一边注入至反应溶液中。
将所得的包含溶剂的粉末状的聚合物在100℃、减压下进行12小时干燥。所得的聚合物为36.9g,聚合物中的衍生自4-甲基-1-戊烯的结构单元含量为72mol%,衍生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含量为28mol%。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337,000,tanδ-Tg为28℃,tanδ最大值为2.4。
C)软化材
C-1)石蜡油(商品名:Diana Process oil PS-430(出光兴产(株)制))
C-2)石蜡油(商品名:Diana Process oil PW-90(出光兴产(株)制))
D)增强用填充材:
D-1)炭黑(商品名:旭#60G(旭炭(株)制))
D-2)炭黑(商品名:旭#80(旭炭(株)制))
E)硫化剂:
E-1)硫黄(商品名:ALPHAGRAN S-50EN(东知(株)制))
E-2)二枯基过氧化物(商品名:PERCUMYL D-40(日本油脂(株)制))
F)填充材
碳酸钙(商品名:Silver-W(白石钙(株)制)
G)硫化助剂
活性锌白(商品名:META-Z102(井上石灰工业(株)制))
H)加工助剂
H-1)硬脂酸(商品名:粉末硬脂酸Sakura(日油(株)制))
H-2)脂肪酸酯(商品名:Struktol WB212(S&S-JAPAN(株)制))
I)活性剂
聚乙二醇(商品名:PEG#4000(LION(株)制))
J)硫化促进剂
J-1)亚磺酰胺系硫化促进剂: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商品名:SancelerCM(三新化学工业(株)制))
J-2)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系硫化促进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商品名:Sanceler BZ(三新化学工业(株)制))
J-3)秋兰姆系硫化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商品名:Sanceler TT(三新化学工业(株)制))
J-4)秋兰姆系硫化促进剂:四硫化双五亚甲基秋兰姆(商品名:Sanceler TRA(三新化学工业(株)制))
(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各物性通过以下方法来测定或评价。
a)动态粘弹性测定
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ARES(TA Instrumens JAPAN Inc.公司制),以下述测定条件测定各片状交联体样品的粘度的温度依赖性。将该测定中所得的、储存弹性模量(G’)与损耗弹性模量(G”)之比(G”/G’:损耗角正切)设为tanδ。如果绘制tanδ相对于温度的曲线,则可获得向上凸的曲线即峰,将该峰的顶点的温度设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即tanδ-Tg,测定该温度下的极大值。基于tanδ观测到两个以上的峰的情况下,作为第一峰和第二峰,记录两者的tanδ-Tg和极大值。
(测定条件)
频率(Frequency):1.0Hz
温度(Temperature):-70~80℃
升温速率(Ramp Rate):4.0℃/分钟
应力(Strain):0.5%
b)硬度测定
将片状交联体样品冲裁,将3片该交联体层叠而设为硬度测定用样品,进行试验。根据JIS K6253(2006)“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求法”中的第6项“计示硬度试验”的试验类型A的记载在23℃进行测定。测定使加压板与试验片接触后即刻的硬度以及接触15秒后的硬度。将接触后立即获得的硬度设为“计示硬度(测定后即刻的值)”,将接触15秒后获得的硬度设为“计示硬度(测定15秒后的值)”。
c)回弹性测定
对于圆柱状交联体样品,根据JIS K6255(1996)“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的回弹性试验方法”中的第4项“鲁波克式(Lupke)回弹性试验”的记载在23℃进行测定,求出回弹性(%)。从所得的结果,根据下述基准评价回弹性。
A:回弹性为0~20%。
B:回弹性为21~25%。
C:回弹性大于25%。
d)拉伸断裂点应力(TB)和拉伸断裂点伸长率(EB)测定
将片状交联体样品冲裁,制作JIS K 6251(2001)中记载的3号哑铃形试验片。使用该试验片,根据同一JIS K 6251中规定的方法,以测定温度23℃、拉伸速度500mm/分钟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测定拉伸断裂点应力(TB)和拉伸断裂点伸长率(EB)。
e)比重测定
将片状交联体样品冲裁,制成比重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在25℃气氛下使用自动比重计(东洋精机制作所制:M-1型)通过空气中与纯水中的质量之差进行比重测定。
[实施例1]
使用MIXTRON BB MIXER((株)神户制钢所公司制,BB-4型,容积2.95L,转子4WH),以填充率70%、常规方法(总混炼时间5分钟)将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A-1)100质量份(430g)、烯烃系共聚物(B-1)50质量份(215g)、软化材(C-1)145质量份(625g)、增强性填充材(D-1)215质量份(925g)、填充剂(F)28质量份(120g)、硫化助剂(G)5质量份(22g)、加工助剂(H-1)2质量份(9g)、加工助剂(H-2)2质量份(9g)、活性剂(I)1质量份(4g)混炼。混炼中,转子转速为50rpm,浮重压力为3kg/cm2,混炼排出温度为138℃。
接着,确认上述配合物达到温度40℃以下后,在2,192g上述配合物中,使用8英寸双辊混炼机,添加硫化促进剂(J-1)1.5质量份(6g)、硫化促进剂(J-2)1.0质量份(4g)、硫化促进剂(J-3)0.5质量份(2g)、硫化促进剂(J-4)0.5质量份(2g)、硫化剂(E-1)0.8质量份(3.2g)进行混炼。混炼条件设为:前辊/后辊的辊温度:70℃/70℃、前辊转速12.5rpm、后辊转速10.4rpm。制成片状后,使用热压机在160℃进行10分钟加热而硫化,从而获得厚度2mm的硫化片(压片)。
对应上述各测定方法,将该硫化片如下进行交联,制作交联体样品。对于该交联体样品,根据上述各测定方法求出物性值。将结果示于表1中。
对于动态粘弹性测定、硬度测定、拉伸断裂点应力(TB)和拉伸断裂点伸长率(EB)测定以及比重测定,使用上泷(株)制50T电热压力机,将上述硫化片在160℃进行10分钟交联,制作厚度2mm的片状交联体样品。
对于回弹性测定,使用上泷(株)制50T电热压力机,将上述硫化片在160℃进行13分钟交联,制作厚度12mm、直径29mm的圆柱状交联体样品。
[实施例2~16]
对于实施例2~9,将A~E成分的配合组成变更为表1所示的配合组成,对于实施例10~16,将A~E成分的配合组成变更为表2所示的配合组成,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制作硫化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物性值。其中,在实施例16中,不使用硫化促进剂(J-1)~(J-4),且使用硫化剂(E-2)8.0质量份(32g)代替硫化剂(E-1),制作硫化片。此外,在实施例16中,对于动态粘弹性测定、硬度测定、拉伸断裂点应力(TB)和拉伸断裂点伸长率(EB)测定以及比重测定,除了将交联时间设为2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厚度2mm的片状交联体样品,对于回弹性测定,除了将交联时间设为25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厚度12mm、直径29mm的圆柱状交联体样品。将实施例2~9的结果示于表1,将实施例10~16的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1~11]
将A~E成分的配合组成变更为表3所示的配合组成,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制作硫化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求出物性值。将比较例1~11的结果示于表3。
特别是如果观察比较例11和实施例的结果,则可知(C)软化材对于高硬度和低回弹性的兼顾具有显著效果。
[表1]
[表2]
[表3]
如表1~3所示,可知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橡胶交联体与比较例中所示的橡胶交联体相比,兼具计示硬度50以上的较硬的特性和低回弹性。比较例1~9不含有在0~40℃之间具有tanδ的峰的烯烃系共聚物,因此没有达到回弹性20%以下这样的目标值。比较例10中,虽然含有在0~40℃之间具有tanδ的峰的烯烃系共聚物(B),但该烯烃系共聚物(B)的配合份数相对于共聚物(A)100质量份为50质量以下,因此没有达到回弹性的上述目标值。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橡胶交联体由作为非共轭二烯系橡胶的EPDM和烯烃系聚合物构成,因此能够期待耐候性、耐湿热性。除此以外,拉伸试验中求出的拉伸断裂点应力(TB)和拉伸断裂点伸长率(EB)也优异,进一步显示比重1.18以下的轻量性。
本发明的交联体由于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在汽车、铁路、飞机等运输领域,鞋、网球拍等体育用品领域,加工机、凿岩机、冲击扳手等伴有振动的设备的领域等中,可以作为用于保持握柄等的振动吸收材、冲击吸收材、减振材而期待在产业上的利用。

Claims (12)

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所述(D)增强性填充材的所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含有比率即(C)/(D)为0.3~1.5。
2.一种交联体,其是将以下组合物交联而获得的,计示硬度为50~80,所述计示硬度是测定后即刻的值,该组合物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D)增强性填充材的所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含有比率即(C)/(D)为0.3~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联体,在1Hz、0.5%、-70~100℃和升温速度4℃/min的条件下测定动态粘弹性的温度依赖性而获得的tanδ的温度曲线显示二峰性,进一步,所述tanδ的峰满足以下条件:
(1)低温侧的峰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
(2)高温侧的峰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联体,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3):
(3)[存在于-10℃~4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存在于-50℃以上且小于-10℃的温度范围的峰的tanδ值]。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所述(B)烯烃系共聚物包含(B1)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
所述(B1)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中,衍生自4-甲基-1-戊烯的构成单元(i)的含有比率为16~95摩尔%,衍生自从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选择的至少一种α-烯烃的构成单元(ii)的含有比率为5~84摩尔%,衍生自非共轭多烯的构成单元(iii)的含有比率为0~10摩尔%,
所述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中4-甲基-1-戊烯除外,
其中,构成单元(i)、(ii)和(iii)的合计设为100摩尔%。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所述(D)增强性填充材为选自炭黑、云母、滑石、二氧化硅和粘土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所述(C)软化材为石蜡油。
8.一种减振构件,其使用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9.一种冲击吸收材,其使用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0.一种振动吸收材,其使用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1.一种共振抑制材,其使用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体而获得。
12.一种烯烃聚合物交联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以下组合物在140~23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该组合物包含:
(A)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100质量份,其在-50~-3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B)烯烃系共聚物50~500质量份,其在0~40℃的温度范围存在一个以上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anδ的峰;
(C)软化材5~300质量份;
(D)增强性填充材10~300质量份;和
(E)硫化剂0.1质量份~10质量份,
相对于所述(D)增强性填充材的所述(C)软化材的质量基准的配合比率即(C)/(D)为0.3~1.5。
CN201680010734.5A 2015-03-06 2016-03-01 交联体及减振材 Active CN107250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686 2015-03-06
JP2015-044686 2015-03-06
JP2016019662 2016-02-04
JP2016-019662 2016-02-04
PCT/JP2016/056195 WO2016143599A1 (ja) 2015-03-06 2016-03-01 架橋体および制振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247A true CN107250247A (zh) 2017-10-13
CN107250247B CN107250247B (zh) 2020-04-14

Family

ID=5688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0734.5A Active CN107250247B (zh) 2015-03-06 2016-03-01 交联体及减振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7802B2 (zh)
EP (1) EP3266822B1 (zh)
JP (1) JP6496806B2 (zh)
KR (1) KR101962561B1 (zh)
CN (1) CN107250247B (zh)
TW (1) TWI689545B (zh)
WO (1) WO20161435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102A (zh) * 2019-07-08 2022-02-18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部件用组合物以及声音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9581A1 (ja) * 2016-05-17 2017-11-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Epdm組成物
JP6855288B2 (ja) * 2017-03-08 2021-04-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その成形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8172532A (ja) * 2017-03-31 2018-11-0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JP7189732B2 (ja) * 2018-11-05 2022-12-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当該重合体組成物から形成される制振材
EP4059969A4 (en) * 2019-11-15 2023-12-06 Mitsui Chemicals, In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EP4282888A1 (en) * 2021-01-25 2023-11-29 Mitsui Chemicals, In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JP7129507B1 (ja) * 2021-02-25 2022-09-01 美津濃株式会社 架橋発泡用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28A (zh) * 1995-06-29 1997-01-22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N1310730A (zh) * 1999-04-02 2001-08-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橡胶、用于密封的橡胶组合物、用于密封的模塑橡胶制品和生产模塑制品的方法
CN1557869A (zh) * 2004-01-15 2004-12-2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位改性炭黑补强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23258A (ja) * 2005-06-16 2007-02-01 Jsr Corp ゴム組成物
CN1957191A (zh) * 2004-03-31 2007-05-02 盖茨公司 橡胶组合物和采用该橡胶组合物的减振器
JP2012082388A (ja) * 2010-09-15 2012-04-26 Mitsui Chemicals Inc 防振材および防振部材
JP2012097249A (ja) * 2010-10-06 2012-05-24 Mitsui Chemicals Inc 制振ダンパー用材料および制振ダンパー
TW201404811A (zh) * 2012-06-20 2014-02-01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衝擊吸收材及密封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5501A (en) 1977-07-25 1980-09-30 Givaudan Corporation 1,4-Epoxy-1,3,3-trimethyl-2-(2-buten-1-ylidene)-cyclohexanes
KR100474162B1 (ko) 1996-12-20 2005-05-1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열가소성엘라스토머조성물,그의파우더또는펠릿,및그를포함하는성형체
JP3852174B2 (ja) * 1997-09-03 2006-11-29 Jsr株式会社 防振ゴム用ゴム組成物
JP4766741B2 (ja) 2000-12-15 2011-09-07 シーシーアイ株式会社 不低反発弾性・制振性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05121192A (ja) 2003-10-20 2005-05-12 Koyo Seiko Co Ltd ころ軸受
KR100807767B1 (ko) 2004-06-10 2008-02-28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계 중합체 및 그 용도
JP2008102761A (ja) 2006-10-19 2008-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組み込みファームウェアの更新方法
ES2449772T3 (es) 2007-02-20 2014-03-2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Composición absorbente de impacto
KR101252343B1 (ko) 2007-12-05 2013-04-08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무 조성물, 상기 조성물의 가교체 및 발포체, 상기 조성물로 이루어지는 고무 성형체 및 그들의 용도
JP5357635B2 (ja) * 2009-06-19 2013-12-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KR101408423B1 (ko) * 2009-11-06 2014-06-17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4-메틸-1-펜텐·α-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4-메틸-1-펜텐 공중합체 조성물
EP2711380A4 (en) 2011-05-18 2014-11-05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COPOLYMER AND PROP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FORM AND FOAM FOR THI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HIS FOAM
JP2014210869A (ja) 2013-04-19 2014-11-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28A (zh) * 1995-06-29 1997-01-22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N1310730A (zh) * 1999-04-02 2001-08-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橡胶、用于密封的橡胶组合物、用于密封的模塑橡胶制品和生产模塑制品的方法
CN1557869A (zh) * 2004-01-15 2004-12-2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位改性炭黑补强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957191A (zh) * 2004-03-31 2007-05-02 盖茨公司 橡胶组合物和采用该橡胶组合物的减振器
JP2007023258A (ja) * 2005-06-16 2007-02-01 Jsr Corp ゴム組成物
JP2012082388A (ja) * 2010-09-15 2012-04-26 Mitsui Chemicals Inc 防振材および防振部材
JP2012097249A (ja) * 2010-10-06 2012-05-24 Mitsui Chemicals Inc 制振ダンパー用材料および制振ダンパー
TW201404811A (zh) * 2012-06-20 2014-02-01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衝擊吸收材及密封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102A (zh) * 2019-07-08 2022-02-18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部件用组合物以及声音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247B (zh) 2020-04-14
EP3266822B1 (en) 2021-04-21
JP6496806B2 (ja) 2019-04-10
WO2016143599A1 (ja) 2016-09-15
EP3266822A1 (en) 2018-01-10
US10457802B2 (en) 2019-10-29
KR101962561B1 (ko) 2019-03-26
US20190211193A1 (en) 2019-07-11
JPWO2016143599A1 (ja) 2017-12-14
TWI689545B (zh) 2020-04-01
TW201641564A (zh) 2016-12-01
EP3266822A4 (en) 2018-10-31
KR20170117500A (ko) 2017-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247A (zh) 交联体及减振材
CN106062019B (zh) 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N106030695B (zh) 隔音材料
EP2767551A1 (en) Ethylene-based copolym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copolymer, and molded article and film or sheet formed of the copolymer or the composition
JP5680678B2 (ja) 発泡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形成剤、ゴム組成物、架橋発泡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ゴム成形品
CN101959951B (zh) 含有蓖麻酸(共)聚合物橡胶的橡胶组合物及其用途
JP2023076434A (ja) 二組成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
JP5952702B2 (ja) 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加硫されたゴム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防振材
JP2017110094A (ja) ゴム組成物
JP5357846B2 (ja) スポンジ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ゴム成形体
KR101768790B1 (ko) 괴상물 및 조성물
JP2019167403A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ビニルノルボルネン共重合体
JPS60163944A (ja) ゴム組成物
JP2012197420A (ja) 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2197421A (ja) ゴム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ゴム組成物及び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