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9401B - 折叠式陈列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陈列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9401B
CN107249401B CN201580076285.XA CN201580076285A CN107249401B CN 107249401 B CN107249401 B CN 107249401B CN 201580076285 A CN201580076285 A CN 201580076285A CN 107249401 B CN107249401 B CN 107249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ub
frame
column
sh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2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9401A (zh
Inventor
法布利斯·辛德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ss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ss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ss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sso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49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9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4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5/00Show stands, hangers, or shel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A47F5/10Adjustable or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display stands
    • A47F5/11Adjustable or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display stands made of cardboard, paper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3/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enabling folding of the cabinet or the like
    • A47B43/04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enabling folding of the cabinet or the like made of a rigid frame with walls or door-leaves of textil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Display 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陈列架,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以及折叠可能,且针对负载、冲击的耐久性高。一种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其能够转换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具有:陈列面部(300),其能够陈列物品;框部(100),其形成所述陈列架的周围壁;柱状部(220),其设置为与所述框部(100)外接或者设置在所述框部(100)内,且沿着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柱状部(220)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压扁状,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Description

折叠式陈列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未使用时形成为节省空间的折叠的状态的挠性原料制陈列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确保展览会等的产品的展览空间、增设零售店等的商品的陈列空间的方法,使用组装式的展览台、陈列架。
对于这样的组装式的展览台、陈列架,尤其是在新商品等的展览、陈列时,有时为了宣传商品的特征、设计而使用专用的陈列架。因此,对于组装式的展览台、陈列架,要求能够相对于有限的设置面积陈列尽可能多的商品,和/或要求在向其他的展览场所移动、商品售罄等情况下能够简单地折叠以及搬运(进一步地,能够简单地进行再次组装)。
作为组装式的展览台、陈列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多个商品陈列面且根据各种设置状況而以多种形态展览商品的展览台。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组装以及折叠的能够展览大量商品的展览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547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9522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展览台中,当组装时需要粘接各构件而固定(或者卡合各构件而固定),组装以及折叠不容易。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展览台中,需要利用卡合凹部来固定陈列面,要求能够更容易(迅速地)进行组装以及折叠。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物品的配置、取出的容易性、另外提高陈列架本身的设计性,期望对陈列架的取出口进行扩宽等而尽量减少构件所占的比例。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以往的陈列架中,存在如下情况:不仅针对施加于陈列架的负荷{例如,铅垂方向上的负载(因载置物品而产生的负载)的耐性、设置稳定性不足,而且针对来自侧面方向的负载(与其他物体碰撞时的冲击负载)、扭转方向的力}的耐性、设置稳定性不足。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以及折叠、且针对负载、冲击的耐久性高的陈列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形成为适当设置有特定的构件的陈列架,从而能够不会损害陈列架的展开容易性地提高陈列架的强度。即,本发明为下述发明(1)~(14)。
本发明(1)为一种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其能够转换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具有:
陈列面部,其能够陈列物品;
框部,其形成所述陈列架的周围壁;以及
柱状部,其设置为与所述框部外接或者设置在所述框部内,且沿着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挠性原料制陈列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压扁状,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本发明(2)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转换的折叠时,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框部的折叠连动而成为压扁状,
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转换的展开时,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框部的展开连动而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本发明(3)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或者(2)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陈列架还具有: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和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梁部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的所述柱状部。
本发明(4)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或者(2)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陈列架还具有: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和
与所述框部连接的所述柱状部。
本发明(5)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3)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柱状部具有在所述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框部的内壁面抵接的面。
本发明(6)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5)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梁部与所述柱状部连接,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梁部与所述柱状部能够分离开。
本发明(7)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6)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
本发明(8)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7)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陈列架具有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
所述陈列面部至少具有与所述梁部连接的前方陈列面部,
所述前方陈列面部具有:
作为与所述梁部连接的缘部的前方陈列面内缘部;和
作为与所述框部连接的缘部的前方陈列面外缘部,
在所述陈列架中,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转换的折叠时,与所述前方陈列面内缘部以及所述梁部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且所述前方陈列面外缘部以接近所述梁部的方式移动连动地,所述陈列面部和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与所述梁部大致平行,并且,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压扁状,
在所述陈列架中,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转换的展开时,与所述前方陈列面内缘部以及所述梁部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向所述折叠时的反方向移动、且所述前方陈列面外缘部以从所述梁部分离的方式移动连动地,所述框部成为所述陈列架的周围壁,所述陈列面部与所述梁部形成规定角度而成为能够陈列物品的状态,并且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本发明(9)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8)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陈列架的设置面抵接。
本发明(10)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9)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配置于所述框部与所述陈列面部之间。
本发明(11)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10)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陈列架具有多个所述陈列面部。
本发明(12)的陈列架在所述发明(1)~(11)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的基础上,
所述陈列架还具备辅助支柱构件,该辅助支柱构件能够插入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所述柱状部。
本发明(13)的陈列架为一种陈列架,
所述陈列架具备:
第一陈列架,其是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所述发明(1)~(12)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和
第二陈列架,其是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所述发明(1)~(12)的任一发明的陈列架,
所述陈列架还具备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能够通过跨所述第一陈列架中的所述柱状部的环状上部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陈列架中的所述柱状部的环状下部开口部地插入该环状上部开口部和环状下部开口部,来将所述第一陈列架与所述第二陈列架连结。
本发明(14)为一种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用于所述发明(13)的陈列架。
在本发明中,A部与B部“连接”是指A部与B部处于连续地接触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构件上A部以及B部作为两个部位而存在,也可以在不同的两个构件上分别设置A部以及B部,且通过使这些构件连接而使得A部以及B部连续地存在{需要说明的是,A部与B部间接地“连接”例如是指,在A部与B部之间夹设有其他的构件(例如C部)且A部与C部、C部与B部分别连接的状态}。此外,筒或者筒状是剖面为环或者环状且内部空间挖空的立体。需要说明的是,环或者环状广义地表示中心部开口的由直线以及/或者曲线构成的闭合曲面,特别优选四边形以上(适当为六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或者圆形(包含椭圆形)或者大致圆形状。此外,“扩展状”表示,某一构件在其一个方向(例如高度方向)的剖面中,当考虑到某一构件的构件厚度的中心线时,并不由单一的直线表现该中心线,而作为多条直线或者曲线若或由其组合构成的闭合曲面表现的状态,“压扁状”意味着具有某一宽度的构件被按压而溃瘪的状态{作为一例是被按压而溃瘪为大致平面状(板状)的状态,但并不是一定为大致平面状(板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折叠以及展开且针对负载、冲击的耐久性高的陈列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折叠状态的概念立体图以及概念顶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展开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作用图。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支柱部的其他用途的作用图。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顶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的展开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图2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以及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进行详细阐述。
此处,在本发明中,在能够转换为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陈列架中,作为辅助构件设置柱状部,且该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陈列架的折叠状态下在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压扁状,在陈列架的展开状态(设置状态)下在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环状或者扩展状。即,柱状部形成为能够与陈列架的折叠状态以及展开状态相应地变更适当形态(能够在压扁状与环状或者扩展状之间转换)的结构。以下,对这样的柱状部以及具有该柱状部的陈列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一例而已,各构件的原料、粘接方法、重叠顺序等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方式。此外,各实施方式并不应当限定地理解为相对于特定的结构应用,也可以为任意的组合。例如,对于某一实施方式的记载也应当理解为对于其他实施方式的记载,此外,即便某一记载与其他记载独立地记载,也应当理解为也记载了该某一记载与该其他记载的组合。而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变更例中表示的作为具体的一例的数值等的信息{例如,陈列面的个数、构成陈列架的构件个数等}只不过是一例而已,只要不较大地脱离以下的实施方式、变更例的主旨,便应当理解为能够适当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陈列架1以后述的板状部210为分界,形成为在进深方向(前后)上对称的构造(例如,后述的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在对陈列架1的前方(例如,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也应当理解为同时对陈列架1的后方(例如,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构成陈列架1,则无需将陈列架1的前方以及后方(例如,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的形状设为相同,也可以为互不相同的形状。此外,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陈列架1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左右)上对称的构造,但只要能够利用与本方式的陈列架1相同的机构转换为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适当的陈列架1的各部分结构便可以适当变更。同样地,陈列架1的高度、宽度、进深、各部分的形状、构件的厚度等也可以适当变更。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展开状态的整体图(立体图),图2是该陈列架1的顶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设置有适当设置取出口的六角筒状{在俯视图(或者水平剖面)中构成为大致六边形状的筒状}的框部100(前方框部110以及后方框部120),在框部100内以与框部100连接的方式设置有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下段陈列面部330)。而且,在框部100内以与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下段陈列面部330)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支承部200。框部100成为陈列架1的侧壁,陈列面部300成为用于陈列物品的副底板,支承部200成为对在陈列面部300上载置有物品时的负荷进行支承的支承板。此外,陈列面部300相对于板状部210呈规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板状部的高度方向呈约90°(与设置面水平的角度),但并无特别限定}。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框部100、支承部200以及陈列面部300的更详细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部100具有前方框部110与后方框部120。此外,前方框部110通过沿着上下贯穿前方框部110而设置的左折痕114L以及右折痕114R折弯,形成左前方框部111、中前方框部112以及右前方框部113。此外,后方框部120也与前方框部110同样地折弯,形成左后方框部121、中后方框部122以及右后方框部123。而且,左前方框部111与左后方框部121连接,右前方框部113与右后方框部123连接,由此形成框部100。此外,在前方框部110设置有成为相对于陈列面部300取出物品的取出窗的中段取出窗118以及下段取出窗119、成为该取出窗的框部的上段陈列框部115、中段陈列框部116以及下段陈列框部117(在后方框部120也设置有相同的取出窗以及框部)。
设置于框部100的筒内部的支承部200具有板状的构件即板状部210、设置于板状部210的两端部侧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其一部分具有与板状部210粘接的粘接部的五角筒状)的构件即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210以及副支柱部220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具有从陈列架1的设置面到陈列面部300的最上段的陈列面(后述的上段陈列面部310)的高度。
陈列面部300具有分为3段的副底板、即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此外,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下段陈列面部330)隔着板状部210而分为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与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后方中段陈列面部322、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的前方的缘部与前方框部110的上段陈列框部115(中段陈列框部116、下段陈列框部117)连接,其后方的缘部与板状部210的前方的面连接。同样地,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后方中段陈列面部322、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的前方的缘部与板状部210的后方的面连接,其后方的缘部与后方框部120连接。这样,能够陈列物品的陈列面即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下段陈列面部330)由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以及后方中段陈列面部322、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以及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前后分割,形成为当进行后述的折叠以及展开时,以与板状部210的连接部分为起点折叠陈列面部300的构造。
此外,如图3所示,板状部210具有与设置于前方框部110的中段取出窗118以及下段取出窗119对应的开口部即中段支承开口部211以及下段支承开口部212。通过在板状部210设置该开口部,从而如图1所示,前述的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后方中段陈列面部322)和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成为连通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在陈列面载置更大的物品,但也可以为不设置该开口部的板状部2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在支承部200中设置有与板状部210连接的副支柱部220,因此能够减少对板状部210施加的负荷,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更宽广地获得该开口部(进一步减小板状部210的构件面积)。
此处,参照图2对框部100、支承部200以及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的卡合关系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经由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后方陈列面外缘部312E)而与前方框部110(后方框部120)连接,并且经由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后方陈列面内缘部312I)而与板状部210连接。此外,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在构成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的面的一部分即左支承部辅助面221S(右支承部辅助面222S)中与框部100抵接。而且,在上段陈列面部3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框部100之间(在展开状态下,在框部100与上段陈列面部310之间)设置有能够供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沿着陈列架1的高度方向贯穿{当从高度方向观察陈列架1时,能够看到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的开口部(左陈列开口部315、右陈列开口部316)(与图2中的阴影部对应的部位)。通过设置这样的开口部(左陈列开口部315、右陈列开口部316),从而当将陈列架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关于陈列架1的折叠以及展开将后述)时,副支柱部220朝高度方向的移动不容易被上段陈列面部310阻碍{当上段陈列面部310折叠(以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以及后方陈列面内缘部312I为轴的上段陈列面部310转换为板状的折叠)时,上段陈列面部310与副支柱部220不容易发生碰撞},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陈列架1的折叠以及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后方陈列面内缘部312I以及后方陈列面外缘部312E等原则上表示成为上段陈列面部310的缘部的部位(成为顶端的线的部位){例如,在上段陈列面部310通过将某一构件折弯而形成的情况下,成为折弯部位的线(折线)}。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在其折叠状态下能够使整体为大致板状。接着,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折叠状态进行说明。
在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为折叠状态时,首先,以使前方框部110与后方框部120(左前方框部111与左后方框部121、中前方框部112与中后方框部122、右前方框部113与右后方框部123)接近的方式,将框部100压扁(从陈列架1的前后方向压溃),由此,与此连动地,与框部100连接的陈列面部300的缘部(例如,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朝接近板状部210侧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与此连动地,与前方框部110连接的各陈列面部(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后方中段陈列面部322、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以及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朝接近板状部210侧的方向移动。而且,板状部210能够在框部100内沿着陈列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且经由缘部(例如,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而与各陈列面部连接,所以与陈列面部300的移动连动地,板状部210朝陈列架1的高度方向(在本图中为上方)移动。即,各陈列面部的框部100侧的缘部(例如,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朝板状部210侧移动,并且各陈列面部的中心侧的缘部(例如,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沿着陈列架1的高度方向被推出。其结果是,前方框部110(例如,中前方框部112以及中后方框部122)、陈列面部300(例如,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成为与板状部210大致平行的状态。此外,此时,以利用框部100压扁的方式使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成为大致板状。通过经过以上的工序,从而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折叠至整体上为大致板状的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想要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为展开状态{框部100形成陈列架1的周围壁,将各陈列面部300展开为与板状部210形成规定角度的程度,且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的左支承部辅助面221S(右支承部辅助面222S)与所述框部100的内壁面抵接的状态}的情况下,只要按照与上述相反的工序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采用作为主要构件的框部100、支承部200、陈列面部300以及副支柱部220等与某一构件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的结构。因此,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当使陈列架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折叠时,例如,与框部100的折叠连动(自动)地副支柱部220成为压扁状,当使陈列架1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的展开时,与框部100的展开连动(自动)地副支柱部220成为筒状。
接着,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各构件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只不过是一例而已,对于将各构件设为由同一构件构成的连续的结构或者使不同的构件彼此接合(粘接或者嵌合),并无任何限定{例如,当将A部与B部接合时,也可以在A部以及B部不设置作为粘接面的糊剂留出部,而使用跨A部以及B部的其他接合构件等(进一步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A部与B部直接地连接)}。
图5的(a)是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的展开图。这样,左副支柱部221具有6个折痕以及由该折痕划分出的7个面,位于其两侧端的两个面(粘接面221α1以及粘接面221α2)成为与板状部21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通过在各折痕进行折弯,从而形成具有向板状部210粘接的粘接面的规定形状的左副支柱部221)。需要说明的是,右副支柱部222与左副支柱部221相同,因此省略。
此外,图5的(b)是板状部210的展开图。这样,板状部210作为与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而在其侧端部具有沿着高度方向扩展的粘接面210α以及粘接面210β,作为与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而具有沿着宽度方向扩展的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此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状部210中,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连同后述的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粘接面331Z一起,也是能够支承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的梁部,粘接面210α以及粘接面210β也是支承该梁部(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的支柱部{需要说明的是,若存在陈列面部300的梁部(陈列面部300的支承部),以使得即使仅利用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粘接面331Z{通过不设置作为板状的构件的板状部210而例如在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连接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粘接面331Z},也能够支承陈列面部300,则板状部210并不是必需的{进一步地,可以将成为这样的梁部的构件包括在内地设为板状部210,也可以作为梁部而使用不是薄板状的适当的构件(例如,棒状构件等)}。
图5的图(c)是框部100(前方框部110)的展开图。这样,前方框部110具有与后方框部12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即粘接面110γ。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出前方框部110(作为与前方框部110一体的构件),设置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此外,在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的顶端部设置有与板状部21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即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也是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与前方框部110的折痕,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也是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与粘接面311X的折痕。需要说明的是,后方框部120与前方框部110相同,因此省略。
图5的图(d)是下段陈列面部330(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的展开图。在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具有与板状部21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即粘接面331Z以及与前方框部110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即粘接面331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使上段陈列面部310以及中段陈列面部320成为与框部100一体,另一方面,使下段陈列面部330成为与框部100分体。需要说明的是,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与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相同,因此省略。
根据需要利用粘接剂等粘接上述的各构件的各粘接面{例如,粘接面221α1与粘接面210α、粘接面221α2与粘接面210α(与粘接粘接面221α1的面相反的面)、粘接面210X与粘接面311X、粘接面210Y与粘接面321Y、粘接面210Z与粘接面331Z、粘接面331a与前方框部110的内壁面侧的一部分、粘接面110γ与后方框部120},由此能够形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在板状部210中,将与副支柱部220粘接的粘接面即粘接面210α以及粘接面210β设置为与副支柱部220的高度相同程度的高度,但并不限定于此。更具体而言,粘接面210α以及粘接面210β作为板状部210的支柱(针对从陈列面部300施加于板状部210的来自高度方向的负荷的支柱)发挥功能,但与板状部210连接的副支柱部220也具有作为这样的支柱的功能。因而,在作为板状部210的支柱而连接(粘接)有副支柱部220的构造中,也可以使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为不同的构件(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不与粘接面210α以及粘接面210β连接的结构)(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成为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梁部,副支柱部220成为支承粘接面210X、粘接面210Y以及粘接面210Z的支柱部)。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副支柱部220除了作为对向陈列面部300、板状部210的负荷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发挥功能以外,还能够起到如下效果:通过与框部100的内壁抵接而提高各构件的固定性{由副支柱部220产生的张力(副支柱部220朝外侧拉拽框部100的力)起作用,提高陈列架1整体的各构件的固定性(与仅有板状部210的情况相比,与框部100接触的接触面增加,由此副支柱部220本身的位置容易固定,而且利用由副支柱部220施加于框部100的张力来使各构件成为张紧状态,由此展开状态下的构件间的松弛減少,各构件的固定性提高),作为其结果,能够提高陈列架1的设置稳定性、耐冲击性等},防止施加于框部100的外部应力直接传递至重要的构件(例如,陈列面部300、其周边的构件等)(能够变形的副支柱部220成为外力的传递的中继点,副支柱部220本身变形,由此作为缓和陈列架1整体的扭转方向的力的缓冲件发挥功能等,使外部应力分散)等各种效果。
尤其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通过设置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能够获得上述的各种效果,并且采用能够将该副支柱部220转换为压扁状(例如,板状)的构造,因此,能够形成与以往的可折叠的陈列架相同程度的体积。
此处,也可以为作为副支柱部220而仅设置于板状部210的一方的侧部的结构(例如,仅设置左副支柱部221而不设置右副支柱部22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未设置副支柱部220的一侧的支承部200的端部为板状部210能够与框部100抵接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采用陈列面部300设置有3段(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陈列面部300设为一段,也可以设为两段以上的任意的多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也可以采用由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以及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形成陈列面部300的结构{在板状部210的与连接有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不设置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前方中段陈列面部321、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的结构}。在这样的陈列架{陈列面部仅向成为折弯的起点的部位(例如,板状部210)的一侧伸出的结构}中,也能够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的副支柱部220的概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副支柱部220的高度为与上段陈列面部310的高度相同程度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副支柱部220在板状部210以及框部100的高度方向上宽广地接触,因此,施加于陈列架1的力容易分散到副支柱部220(能够进一步提高陈列架1的强度)。另一方面,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使副支柱部220的高度为比上段陈列面部310高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超过上段陈列面部310的高度部分用作波普空心铆钉(ポツプ)等。而且,也可以设为使副支柱部220的高度比上段陈列面部310的高度(板状部210的高度)低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上段陈列面部310的折叠以及展开不容易受到该副支柱部220的阻碍,因此也可以设为不设置开口部350的结构。
此外,副支柱部220优选设置成能够与陈列架1的设置面抵接(例如,与框部100、板状部210在其下端部共有平面)。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施加于陈列架1的负荷(尤其是来自陈列架1的从高度方向的负荷即物品的负载)分散到副支柱部220,能够进一步提高陈列架1的强度。此外,也可以使副支柱部220无法或者难以与陈列架1的设置面抵接(作为副支柱部220不与框部100抵接的结构,例如为仅在板状部210的、中段支承开口部211以及下段支承开口部212的左右的框部附近设置的结构等)。即便是这样的结构,副支柱部220也能够起到作为缓冲件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原则上由挠性材料(例如纸、皮革、一部分的塑料等)构成,但也可以使一部分的构件(例如,板状部210、陈列面部300的一部分等、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转换中其形状可以不变形的构件)选择不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塑料、玻璃、金属、木材等)。
此处,在上述的陈列架1中,使副支柱部220为五角筒状(其水平剖面为五边形状的筒状),使框部100为六角筒状(其水平剖面为五边形状的筒状),但这些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任意的多角筒状)。以下,使用图6~图10对与图1等所示的陈列架1不同的副支柱部220以及框部100的形状进行具体例示。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10是提取陈列架的顶视图的一部分(陈列架1的左侧部的一部分)的图,示出框部100、支承部200{板状部210、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的位置关系。此外,在图6~图10中,阴影部是与开口部315对应的部位。
首先,如图6所示,作为副支柱部220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三角筒状。而且,在该情况下,左陈列开口部315也可以与副支柱部220的形状一致地设为三角形状的开口部。需要说明的是,框部100、板状部2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图1~图4相同,因此省略。
此外,如图7所示,作为副支柱部220的形状,可以设为四角筒状。而且,作为左陈列开口部315的形状,只要设置成能够贯穿副支柱部220即可,可以设为适当的形状(无需设为与副支柱部220的形状类似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框部100、板状部2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图1~图4相同,因此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框部100可以设为前述的筒状构造体以外的构造。更具体而言,框部100总括地指形成陈列架1的侧壁(例如,陈列面部300的侧壁)的构件,因此,只要与构成陈列架1的其他的构件(例如,支承部200等)相配合而为能够自立的形状,便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图1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框部100可以为前方框部110与后方框部120未连接的结构(前方框部110与后方框部120未直接接触,而经由其他的构件连接的结构),也可以为前方框部110由两个构件构成且该两个构件未连接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框部100由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且它们不直接连接的构件构成的结构,将例示于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如图8所示,板状部210与副支柱部220可以由连续的一个构件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板状部210的侧端部折弯或者弄圆而使之为筒状来形成副支柱部220等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框部10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图1~图4相同,因此省略。
接着,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作为框部100的形状,也可以设为四角筒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框部100的进深方向(在图9以及图10中,图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附近折弯(通过折弯该部位,能够使框部100为板状)。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左陈列开口部315设为适当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板状部210、副支柱部22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以及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图1~图4相同,因此省略。
此处,如上所述,作为副支柱部220的效果,可举出防止施加于框部100的外力直接朝板状部210、周边构件传递(副支柱部220为外力的中继点,副支柱部220本身变形,由此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在想要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效果的情况下,优选为如下构造(例如,图8那样的构造):在假定了板状部210所存在的平面的情况下,在陈列架为展开状态且未对陈列架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与该平面交叉的副支柱部220的内壁面部和板状部210的端部分离开{在板状部210的端部与框部100侧的副支柱部220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游隙(不直接接触)}。这样,通过设为在副支柱部220的内壁面部与板状部210的端部之间设置空间的构造,展开状态下的副支柱部220的变形区域增加,能够提高副支柱部220的缓冲性。
此外,在图1以及图6~图8所示的陈列架1中,采用副支柱部220以面的方式与框部100的内壁面抵接的结构{例如,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的抵接面为2个面以上(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在多个平面抵接)的结构,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陈列架中,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的抵接面为1个面(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呈平面状抵接)的结构}。这样,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以面的方式抵接,尤其是在多个平面抵接,由此能够利用多个面容易地保持副支柱部220,因此,能够提高支承部200(板状部210)的固定性以及陈列架1的各构件的固定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陈列架的设置稳定性、耐冲击性等。另一方面,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的内壁面并不是一定要抵接。
此处,在上述的陈列架1中,对在展开状态下副支柱部220为筒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副支柱部220的特征是在折叠状态下成为压扁状且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以提高陈列架1的强度的方式变更形状,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副支柱部2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筒状。在图11~图14中示出这样的结构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图11~图14是提取陈列架的顶视图的一部分(陈列架的左侧部的一部分)的图,而且是未图示陈列面部300而仅示出框部100、板状部210以及副支柱部220的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作为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的形状,也可以为将板状的构件适当折弯的形状{在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非环状(开放的形状)即扩展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分散朝陈列架1的负荷。此外,即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面的方式与框部100的内壁面抵接,更具体而言,左支承部辅助面221S成为向框部100的抵接面,由此能够起到支承部200的固定性的提高、由副支柱部220本身的变形产生的缓冲性所带来的强度提高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从这样的提高缓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副支柱部220为筒状(在其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环状)}。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如图11所示将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与板状部210分体形成,也可以如图12所示形成为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从板状部210延伸设置的构造。此外,也可以通过贴合多个板状的构件而形成板状部210。
此外,在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陈列架中,为了使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与框部100的展开连动地展开,设为在展开状态下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沿着朝外侧扩展的方向作用应力的结构即可{例如,只要在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适当设置弹性构件即可}。
此处,在图11以及图12中,对在陈列架1的展开状态下,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具有能够与框部100抵接的面的结构{更详细来说,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为向陈列架的中心方向扩张的扩展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不考虑构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展开状态下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不以面的方式而以点的方式与框部100抵接的结构{更详细来说,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为向陈列架的外部方向扩张的扩展形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与框部100的抵接点在图13中为2点,在图14中为3点,但这些能够适当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图那样,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在多个点处(以成为折叠的中心的线分割的情况下的、框部100的前方以及后方的各处)与框部100接触,因此,与框部100的展开相应地,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也自然地扩展{被施加来自框部100的前方框部的应力、来自框部100的后方框部的应力,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与板状部210接合的接合面为轴而扩展}。
至此,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说明了如下结构:作为柱状的辅助构件(柱状构件)使用副支柱部220,由此,副支柱部220作为支柱、缓冲件发挥功能,从而能够提高陈列架1的强度。此处,尤其是在将副支柱部220形成为筒状的情况下,考虑以其他的目的使用副支柱部220。使用图15以及图16对这样的副支柱部220的其他用途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也可以将筒状的副支柱部220设为用于插入棒状(或者筒状)的辅助支柱构件280的构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辅助支柱构件280为芯材,通过在折叠时去除该辅助支柱构件,从而折叠时的体积不会增加,当展开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陈列架1的强度。
接着,图16示意性地示出在其侧部(左侧部以及右侧部)设置有筒状的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的陈列架1(将这样的示意性的陈列架设为陈列架X以及陈列架X’)。此处,在本图所涉及的陈列架X(陈列架X’)中,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为在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上开口的构造,因此,能够向该开口插入不同的构件。因此,通过使用在插入到该开口的状态下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剩余部的连结构件(左连结构件291以及右连结构件292),也能够经由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以及右副支柱部222)而将两个陈列架(陈列架X以及陈列架X’)在高度方向上连结。此时,也可以利用连结构件将陈列架X的左副支柱部221与陈列架X’的右副支柱部222连结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6是一例,只要能够连结多个陈列架,连结构件的形状便无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连结构件(左连结构件291以及右连结构件292)能够适当应用于具有其高度方向的剖面为环状的构造体(例如,筒状构造体)的陈列架。
<变更例>
至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对将框部100以及副支柱部220设为多角筒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框部100以及副支柱部220也可以为圆筒状(其水平剖面为圆或者椭圆的筒状)。接着,对使框部100为圆筒状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变更例所涉及的陈列架1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本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与图1所涉及的陈列架等同样地,具有框部100{前方框部110、后方框部120}、支承部200{板状部210、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下段陈列面部330(前方下段陈列面部331、后方下段陈列面部332}。而且,本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具有两个陈列面部(上段陈列面部310、下段陈列面部330),另一方面,为了加强板状部210的强度,设置有在板状部210的开口部的左右方向上架设的加强梁250。
此外,如图18所示,框部100、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陈列面部300的连接或者接触关系与图1所涉及的陈列架1等相同。即,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经由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后方陈列面外缘部312E)与前方框部110连接,并且,经由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后方陈列面内缘部312I)与板状部210连接。此外,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经由构成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的面的一部分即左支承部辅助面221S(右支承部辅助面222S)与框部100抵接。而且,在上段陈列面部3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与框部100之间(展开状态下的框部100与上段陈列面部310之间)设置有能够供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沿着陈列架1的高度方向贯穿{当从高度方向观察陈列架1时,能够看到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的开口部(左陈列开口部315、右陈列开口部31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通过贴合两张板状构件即前方板状部215以及后方板状部216而形成板状部210,而且,在前方板状部215连续地(经由成为折痕的前方陈列面内缘部311I)设置有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在后方板状部216连续地(经由成为折痕的后方陈列面内缘部312I)设置有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
此外,本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使框部100为圆筒状,因此与图1所涉及的陈列架1不同,不具有中前方框部112(作为六角筒的一边的平面状的框部)。因此,如图18所示,关于作为框部100(前方框部110、后方框部120)与上段陈列面部3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的连接部且成为上段陈列面部310(前方上段陈列面部311、后方上段陈列面部312)的折叠的缘部的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以及后方陈列面外缘部312E,它们以能够折弯的方式设置于前方框部110以及后方框部120的中心附近的一部分(在使框部100为圆筒状的情况下,前方陈列面外缘部311E以及后方陈列面外缘部312E并不是一定为直线状,但由于该部位成为折弯部位,因此考虑到各构件的挠性而需要可折弯的程度的弯曲方式以及长度)。
《第二实施方式》
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有其至少一部分在折叠状态下在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压扁状、且在展开状态下在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为环状或者扩展状的柱状构件的陈列架,对柱状构件即副支柱部220设置于板状部210的侧端部的陈列架1进行了说明。接着,作为相同的概念,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对将副支柱部220与板状部210分体形成,且将柱状构件即副支柱部220设置于(接合于)框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的展开图。如图19的右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的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构件即板状部210,另一方面,作为陈列面部300(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的前方侧部与后方侧部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具有比各陈列面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为在宽度方向上比陈列面部300长的形状(具有剩余部的形状),如图19的左图所示,从陈列面部300伸出的剩余部插入于在其他的柱状构件{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设置的孔部(孔部221X、孔部221Y、孔部221Z、孔部222X、孔部222Y、孔部222Z),由此作为能够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梁发挥功能。此外,虽然并未图示,副支柱部220为与框部100的内壁侧接合的筒状构造体,形成为当折叠陈列架2时,与框部100被压扁连动而副支柱部220也被压扁的结构。而且,当折叠陈列架2时,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从孔部(孔部221X、孔部221Y、孔部221Z、孔部222X、孔部222Y、孔部222Z)脱离而与副支柱部220分离开。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与副支柱部220并不需要完全分离,只要构成为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与副支柱部220能够独立地移动(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与副支柱部220能够分离)即可{例如,在使孔部(孔部221X、孔部221Y、孔部221Z、孔部222X、孔部222Y、孔部222Z)为狭缝状等情况下,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能够在插入该孔部的状态下相对于副支柱部220独立地移动(能够折叠陈列架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从陈列面部300伸出的剩余部{能够插入孔部(孔部221X、孔部221Y、孔部221Z、孔部222X、孔部222Y、孔部222Z)的凸部}的形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展开状态下的固定性,也可以使其一部分为钩状{通过设置这样的钩状部,从而勾挂于孔部的缘部,提高剩余部(凸部)的固定性}。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在展开状态下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梁部彼此分别独立地构成(不是像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状部210那样将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框部设置在一个构件上,而是将成为梁部的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设置成独立地从各个陈列面部延伸设置)。
此处,在本图所涉及的陈列架2中,当从其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与框部100粘接而不沿着高度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分别与上段陈列面部310、中段陈列面部320以及下段陈列面部330粘接,因此与各陈列面部的移动相配合地沿着陈列架2的高度方向移动。此处,优选使插入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的孔部(孔部221Y、孔部221Z、孔部222Y、孔部222Z)为狭缝状(在各粘接面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设置孔部)。在陈列架2的展开状态下,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处于插入副支柱部220的状态,但在陈列架2的折叠状态下,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能够沿着陈列架2的高度方向移动。此时,通过使各孔部为狭缝状,从而当朝副支柱部220侧延伸设置的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插入副支柱部的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的突出部)移动时,不容易与副支柱部220发生干涉。这样,能够适当设计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的形状以及与副支柱部220的连接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相同,因此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式中,设为将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插入于在副支柱部220设置的孔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展开状态下的、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与副支柱部220的连接方法设为适当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在副支柱部220设置凸部,使该凸部载置或者嵌合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无需比陈列面部300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如上所述形成为如下结构:柱状构件即副支柱部220具有与框部100接合的构造,副支柱部220与框部100的压扁连动而被压扁。
此处,作为副支柱部220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压扁的形状即可,虽然例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所示的五角筒状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0所示的副支柱部22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中的副支柱部220同样地具有五角筒状,但其压扁方法不同。更具体而言,在本图所涉及的陈列架2中,在其展开状态下为闭合的筒状,但副支柱部220(左副支柱部221、右副支柱部222)为在其一边能够开环的结构。因此,通过当折叠时使一边开环,从而不是将筒部在维持筒状的状态下压扁,而是作为两张板状部而压扁,与框部100一起被折叠。需要说明的是,当进行组装时,作为接合该开环部的方法,能够适当地自由选择,例如使用在两侧设置凹凸部并使该凹凸部嵌合的面接合件等。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2中,对形成为将柱状构件即副支柱部220设置于框部100的结构、且形成为将副支柱部220与板状部210分体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副支柱部220与支承陈列面部300的构件(板状部210、也作为梁部的粘接面311X、粘接面321Y以及粘接面331Z)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此处,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使用图21~图24说明具有如下构件的陈列架的结构,所述构件为提高陈列架的强度、并且在折叠状态下成为压扁状且在展开状态下在其剖面中成为环状的柱状构件,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支柱部220不同而不直接支承陈列面部300(该柱状构件不与陈列面部300直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图24中,未图示陈列面部300,而且在其一部分中未图示支承部200)。
参照图21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除了不设置副支柱部220而设置后述的副框部150这点之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1相同,因此省略框部100、支承部200以及陈列面部300的具体的各部分构成以及基本的折叠以及展开的机构等。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在其框部上以与框部100外接的方式设置有在展开状态下成为V字状的筒状(高度方向的剖面整体上成为“V”字型的环的筒状)的副框部150。通过设置这样的副框部150,从而与前述的副支柱部220等同样地,该副框部150除了作为相对于陈列架3的缓冲件发挥功能之外,还能够支承陈列架3,提高陈列架3的强度。
此处,在这样的副框部150中,相对于陈列架3位于内侧(在本图中,为与框部100抵接的一侧)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的长度与相对于陈列架3位于外侧的副框部外缘部152的长度不同。更具体而言,构成为副框部内缘部151的长度比副框部外缘部152的长度短,由此,当陈列架3折叠时,能够与框部100的压扁连动地,副框部150也成为压扁状(折叠)。
此处,作为副框部15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V字状的筒状,只要构成为当陈列架3展开时与框部100连动而展开、且当陈列架3折叠时与框部100连动而压扁的柱状构件(例如,筒状构件)即可(能够与框部100的形状等配合地适当自由设定,例如如图22所涉及的副框部150那样在展开状态下成为大致三角筒状等)。
此外,作为副框部150的配置,也可以如图22所示那样设置成副框部150与框部100内接(副框部外缘部152与框部100抵接)。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提高陈列架3的强度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所示的陈列架3中,副框部150与板状部210抵接,结果,副框部150也能够作为支承板状部210的构件发挥功能。
此外,也可以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设置有副框部150的陈列架3中进一步设置前述的副支柱部220{在图23(图24)中,形成为在图21(图22)所示的陈列架上以与板状部210连接的方式进一步设置副支柱部220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副框部150与框部100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接合即可,其接合方法并无任何限定。
此处,在将上述的副框部150(在展开状态下成为筒状的构造体)设置成与框部100内接或者外接的情况下,副框部150能够起到作为框部100(尤其是陈列架的侧壁部)的功能。使用图25以及图26对这样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5(图26)所涉及的陈列架是如下结构:利用副框部150代替图21(图22)所示的框部100的一部分结构。更具体而言,将框部100设为分割开的前方框部110以及后方框部120,在前方框部110的左方设置成为与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的粘接面110A,在前方框部110的右方设置成为与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的粘接面110B,在后方框部120的左方设置成为与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的粘接面120A,在后方框部120的右方设置成为与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粘接的粘接面(糊剂留出部)的粘接面120B,而且,以与前方框部110以及后方框部120的外部侧(内部侧)相接的方式使各粘接面与副框部150接合。其他的构件(副框部150、板状部210等的结构)与图21(图22)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外缘部152、前方框部110、后方框部120合在一起作为陈列架的框部。
此处,图25以及图26所示的陈列架仅是将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陈列架中的构件重复(两张贴合)的壁面的一部分变更为构件不重复(不两张贴合)的壁面,因此,能够起到与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陈列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所示的陈列架中,对于删除与框部100重复的副框部150的副框部内缘部15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结构也是同样的)。此外,同样地,作为变更构件重复的壁面的结构的方法,也可以是其他的方法。例如,图27所示的陈列架与图26同样地,变更图22所涉及的陈列架的框部100(侧壁面)周边的结构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不是如图22那样通过以与框部100内接的方式设置环状的副框部150来形成柱状部的结构,而是如下结构:设置非环状的副框壁部160,该副框壁部160延伸设置有成为粘接面(糊剂留出部)的粘接面160A以及粘接面160B,以副框壁部160设置在框部100内部的方式使粘接面160A以及粘接面160B与框部100的内壁面接合。在这样的结构中,由副框壁部160以及框部100包围的空间也能够起到与图22所示的陈列架中的柱状部(副框部150)相同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7所示的陈列架中,并不是一定要将副框壁部160与板状部210抵接)。而且,图25~图27所示的陈列架也可以形成为进一步设置副支柱部220的结构(组装了图23以及图24所示结构的结构)。这样,对于柱状部(副框壁部160、副框部150)的设置方法,只要能够设置展开的陈列架(作为搁板而没有破绽的结构)且能够折叠陈列架,便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形成为在展开状态下成为扩展状的结构(例如,图12所示的副支柱部220的结构)并与任意形状的框部100组合,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陈列架3也可以通过自由地组合上述的概念而形成。
附图标记说明:
1、2、3、X、X’ 陈列架;
100 框部;
110 前方框部;
110A、110B 前方框部粘接面;
111 左前方框部;
112 中前方框部;
113 右前方框部;
114L 左折痕;
114R 右折痕;
115 上段陈列框;
116 中段陈列框;
117 下段陈列框;
118 中段取出窗;
119 下段取出窗;
120 后方框部;
120A、120B 后方框部粘接面;
121 左后方框部;
122 中后方框部;
123 右后方框部;
150 副框部;
151 副框部内缘部;
152 副框部外缘部;
160 副框壁部;
200 支承部;
210 板状部;
211 中段支承开口部;
212 下段支承开口部;
220 副支柱部;
221 左副支柱部;
221S 左支承部辅助面;
222 右副支柱部;
222S 左支承部辅助面;
250 加强梁;
280 辅助支柱构件;
291 左连结构件;
292 右连结构件;
300 陈列面部;
310 上段陈列面部;
311 前方上段陈列面部;
311E 前方陈列面外缘部;
311I 前方陈列面内缘部;
312 后方上段陈列面部;
312E 后方陈列面外缘部;
312I 后方陈列面内缘部;
315 左陈列开口部;
316 右陈列开口部;
320 中段陈列面部;
321 前方中段陈列面部;
322 后方中段陈列面部;
330 下段陈列面部;
331 前方下段陈列面部;
332 后方下段陈列面部。

Claims (13)

1.一种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其能够转换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挠性原料制陈列架具有:
多个陈列面部,其能够陈列物品;
框部,其形成所述陈列架的周围壁;以及
柱状部,其设置为与所述框部外接或者设置在所述框部内,且沿着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挠性原料制陈列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部由板状部和支柱部构成,
所述支柱部是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角柱,且具有前侧柱面和后侧柱面,
所述板状部由所述前侧柱面和所述后侧柱面夹持而设置,
多个所述陈列面部分别由以所述板状部为分界的前面部和后面部构成,所述前面部和所述后面部在展开状态下为水平,
所述板状部具有开口部,使以所述板状部为分界的所述前面部和所述后面部成为连通的状态,
所述板状部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最上边部和所述支柱部的最上端部具有与多个所述陈列面部中的最上段的陈列面部相同的高度,
所述周围壁具有收容所述前面部的前面周围壁和收容所述后面部的后面周围壁,
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压扁状,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转换的折叠时,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框部的折叠连动而成为压扁状,
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转换的展开时,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框部的展开连动而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陈列架还具有: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和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梁部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的所述柱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陈列架还具有: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和
与所述框部连接的所述柱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柱状部具有在所述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框部的内壁面抵接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梁部与所述柱状部连接,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梁部与所述柱状部能够分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陈列架具有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沿着所述陈列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
所述陈列面部至少具有与所述梁部连接的前方陈列面部,
所述前方陈列面部具有:
作为与所述梁部连接的缘部的前方陈列面内缘部;和
作为与所述框部连接的缘部的前方陈列面外缘部,
在所述陈列架中,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转换的折叠时,与所述前方陈列面内缘部以及所述梁部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且所述前方陈列面外缘部以接近所述梁部的方式移动连动地,所述陈列面部和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与所述梁部大致平行,并且,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压扁状,
在所述陈列架中,在使所述陈列架从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转换的展开时,与所述前方陈列面内缘部以及所述梁部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上向所述折叠时的反方向移动、且所述前方陈列面外缘部以从所述梁部分离的方式移动连动地,所述框部成为所述陈列架的周围壁,所述陈列面部与所述梁部形成规定角度而成为能够陈列物品的状态,并且所述柱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陈列架的高度方向的剖面中成为环状或者扩展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陈列架的设置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配置于所述框部与所述陈列面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架,其中,
所述陈列架还具备辅助支柱构件,该辅助支柱构件能够插入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所述柱状部。
12.一种陈列架,
所述陈列架具备:
第一陈列架,其是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陈列架;和
第二陈列架,其是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成为环状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陈列架,
所述陈列架还具备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能够通过跨所述第一陈列架中的所述柱状部的环状上部开口部和所述第二陈列架中的所述柱状部的环状下部开口部地插入该环状上部开口部和环状下部开口部,来将所述第一陈列架与所述第二陈列架连结。
13.一种连结构件,其中,
所述连结构件用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陈列架。
CN201580076285.XA 2015-02-20 2015-02-20 折叠式陈列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49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4859 WO2016132544A1 (ja) 2015-02-20 2015-02-20 折り畳み式陳列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9401A CN107249401A (zh) 2017-10-13
CN107249401B true CN107249401B (zh) 2020-08-25

Family

ID=5668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2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49401B (zh) 2015-02-20 2015-02-20 折叠式陈列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98843B2 (zh)
KR (1) KR20170120625A (zh)
CN (1) CN107249401B (zh)
AU (1) AU2015383370A1 (zh)
WO (1) WO20161325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8758B1 (en) * 2018-09-07 2019-10-22 Sonoco Development, Inc. Temporary merchandiser display
KR102475207B1 (ko) * 2022-07-11 2022-12-06 신재수 원샷으로 접어졌다가 펼쳐지는 골판지형 매대형성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0743A (en) * 1936-01-11 1939-03-14 Royal Mounters Inc Display device
JPS566264U (zh) * 1979-06-28 1981-01-20
JP2590863Y2 (ja) * 1993-03-05 1999-02-24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陳列台
JP3703886B2 (ja) * 1995-10-09 2005-10-05 株式会社Tana−X くの字補強板付き陳列台
JP3842841B2 (ja) * 1996-05-22 2006-11-08 株式会社Tana−X 複段陳列台
GB9627084D0 (en) * 1996-12-31 1997-02-19 Kirby Cartons Plc Display container
JP2006095228A (ja) * 2004-09-30 2006-04-13 Kanko:Kk 展示台
ES2337329B1 (es) * 2008-08-11 2011-01-18 Ferran Mestres Armengol Expansor aplicable a estructura plegable autoexpansible prismatica, estructura plegable autoexpansible prismatica, y expositor plegable autoexpansible.
CN201509984U (zh) * 2009-08-31 2010-06-23 赛丝创意制作股份有限公司 纸制商品展示架
JP5699371B2 (ja) * 2010-12-27 2015-04-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展示台
CN202014905U (zh) * 2011-01-30 2011-10-26 陈力雄 一种新型展示架
CN202095893U (zh) * 2011-04-08 2012-01-04 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展/销装置
CN202436644U (zh) * 2011-12-29 2012-09-19 中山中荣纸类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折叠展示架
EP2661991A1 (en) * 2012-05-12 2013-11-13 Drukarnia "ELLERT" Sp. z o.o. A foldable stand with shelves
CN202714569U (zh) * 2012-08-09 2013-02-06 乐通(北京)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陈列架
JP6303432B2 (ja) * 2013-11-20 2018-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展示台
AU2013405738B2 (en) * 2013-11-20 2019-05-23 Passot Co., Ltd. Collapsible display shelf
CN104064132B (zh) * 2014-06-17 2016-06-22 北京农学院 一种折叠式图册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383370A1 (en) 2017-10-12
CN107249401A (zh) 2017-10-13
WO2016132544A1 (ja) 2016-08-25
JP6598843B2 (ja) 2019-10-30
JPWO2016132544A1 (ja) 2017-11-30
KR20170120625A (ko)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8299B1 (en) Foldable display system
DK2528482T3 (en) Article display support
CN108348078B (zh) 优化的折叠展示装置
US9173485B2 (en) Self-expanding, load-bearing mechanism for display units
US20080173602A1 (en) Multi-shelf paperboard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18500582A (ja) 広告用ディスプレイ
US20040148825A1 (en) Collapsible display for retail outlet
WO2011154568A1 (es) Estantería plegable de cartón o material similar
US20170236452A1 (en) Foldable information display unit
CN107249401B (zh) 折叠式陈列架
WO2017043102A1 (ja) 厚紙製陳列台
EP2174573A1 (en) Expanding device for self-expandable foldable display case and self-expandable foldable display case
EP2650862B1 (en) Unfolding mechanism and collapsible information carrier
JP5699371B2 (ja) 展示台
JP5987020B2 (ja) 陳列棚
JP5552579B1 (ja) 折り畳み式陳列棚
JP3218327U (ja) 組立式展示台
JP3251931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商品陳列棚
JP7208430B1 (ja) 折畳式陳列具
JP3156850U (ja) 展示棚
KR200397661Y1 (ko) 종이로 조립되는 금은전 후레임
JP3142514U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具
KR200178213Y1 (ko) 지함의 입체연결구조
JP6700016B2 (ja) 厚紙製陳列台
EP1640942A1 (en) Folding display st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81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