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3213A -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3213A
CN107243213A CN201710543495.6A CN201710543495A CN107243213A CN 107243213 A CN107243213 A CN 107243213A CN 201710543495 A CN201710543495 A CN 201710543495A CN 107243213 A CN107243213 A CN 107243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pipe
type casing
dust rem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3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3213B (zh
Inventor
林冠祥
刘扬
杨盛华
周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osi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osi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osi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osi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5434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3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3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3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4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筒体内设有喷雾装置;所述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套设在筒体内,且筒形壳体轴向的顶部设有贯穿筒体上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底部设有贯穿筒体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沿筒体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上部的筒形壳体侧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沿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在同一径向平面内。本发明通过将捕尘与凝并相对分离、且充分促进气体紊流流动,增加了水雾和吸附性粉尘碰撞、接触凝结为大颗粒物质从气流中分离处理,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涉及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背景技术
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的粉尘、硫化物,尾气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气体排放必须符合GB9078-1996环保标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水雾除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捕尘与凝并机理综合作用的过程。但因水雾与呼吸性粉尘粒径都很小,捕集与凝并作用不足以使并合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且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湿法水雾除尘器,结构设计不合理,除尘效率不高,对冶金、水泥、陶瓷、粉体材料等产业,工业炉煅烧、干燥窑干燥产生的高温尾气,经过喷雾洗涤处理后,尾气排放仍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湿法水雾除尘器结构设计不合理,简单的捕集与凝并作用不足以使并合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除尘效率不高,目的在于提供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通过将捕尘与凝并相对分离、且充分促进气体紊流流动,增加了水雾和吸附性粉尘碰撞、接触凝结为大颗粒物质从气流中分离处理,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盖板、筒壁和下盖板,所述筒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筒体内设有喷雾装置;所述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套设在筒体内,且筒形壳体轴向的顶部设有贯穿筒体上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底部设有贯穿筒体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沿筒体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上部的筒形壳体侧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沿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在同一径向平面内。
工作原理为,待处理尾气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喷雾装置同时进行喷淋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此时,尾气中部分粉尘与水雾吸附凝并变为大颗粒在自身重力下沉降在筒体底部由废液管排出,实现初次除尘;然后尾气进入喷雾装置上部的筒体内空腔内,由通气口进入除尘装置的筒形壳体内,由于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分别多个通气口,由通气口进入筒形壳体内的多股气流会由于相互冲击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使尾气中的粉尘及携带的水雾碰撞、充分接触,最终凝结为大颗粒物质在自身重力下沉降落入筒形壳体下部沿排污管排出实现二次除尘,且由于筒形壳体内的凝并和筒体内的捕尘互补影响,大颗粒物质在下降过程中不受进入气体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仅受自身重力作用极易进行沉降。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优选地,所述筒体底部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沿筒体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进气环管,所述进气环管套设在筒体底部侧壁上,且进气环管上设有进气总管和气分支管,所述进气分支管与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分支管上还设有流量调节控制阀。
通过在筒体底部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在通过喷雾装置向下喷淋的同时,由进气分支管导入的多股气体同时通入筒体内,有利于在筒体内底部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进一步促进水雾与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充分碰撞接触凝并,提高初次除尘效率。通过在进气分支管上设置流量调节控制阀,便于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各进气分支管路的进气流量,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
优选地,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喷雾环管,所述喷雾环管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筒体内壁上、且位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所在的环形空间内,喷雾环管上设有进汽管和喷头,所述进汽管的自由端贯穿筒体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喷头沿喷雾环管均匀分布。
通过将喷雾装置整体设置为环形结构置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保障筒体内尾气顺利流通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对尾气进行充分喷淋润湿、捕尘,防止未经润湿的气体进入除尘装置、不利于提供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内设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位于沿筒形壳体轴线方向的通气口的上方。
折流挡板用于通过不断改变气流方向,提高气流中水雾和粉尘凝并颗粒的沉降作用,提高二次除尘的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内还设有栅板,所述栅板位于沿筒形壳体轴线方向的通气口的下方;筒形壳体内位于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
设置栅板主要用于与折流挡板形成填充球型填料的腔室,在所述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主要用于加强筒形壳体内多股进气流的紊流作用,防止各通气口进气流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有利于提高二次除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的侧壁为由外壁和内壁组成的中空壁结构,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筒形壳体的上部外壁上设有进水管、下部外部上设有出水管。
由于一般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温度较高,不利于水雾的凝结,通过在筒形壳体侧壁的空腔内通入冷却水,为筒形壳体内部提供一个相对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促进气流中携带的水雾凝结为大颗粒水滴,从而将气流中的粉尘包裹、沉降分离,此外相对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也会促进吸附水雾粉尘颗粒的凝并与沉降,进一步提高了二次除尘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废液收装置,所述废液收集装置包括沉降池和冷却池,所述排污管和废液管与沉降池连通,所述沉降池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自由端连通冷却池;所述冷却池通过循环管与筒形壳体上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循环泵。
由废液管和排污管排出的含粉尘废液先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分离,沉降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管流入冷却池内,冷却池对其内的水进行冷却后,通过循环泵提供动力作用,将冷却水沿循环管、进水管导入筒形壳体内壁对筒形壳体内部气体进行冷却作用。还有利于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利用。
优选地,所述筒形壳体位于喷雾装置下方的筒段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有利于为筒体底部提供一个较大的环形腔室空间,使尾气在进气口与所述环形腔室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变化,促进粉尘沉降分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待处理尾气由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喷雾装置同时进行喷淋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此时,尾气中部分粉尘与水雾吸附凝并变为大颗粒在自身重力下沉降在筒体底部由废液管排出;然后尾气进入喷雾装置上部的筒体内空腔内,由通气口进入除尘装置的筒形壳体内,由于筒形壳体侧壁周向均分别多个通气口,由通气口进入筒形壳体内的多股气流会由于相互冲击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使尾气中的粉尘及携带的水雾碰撞、充分接触,最终凝结为大颗粒物质在自身重力下沉降落入筒形壳体下部沿排污管排出,且由于筒形壳体内的凝并和筒体内的捕尘互补影响,大颗粒物质在下降过程中不受进入气体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仅受自身重力作用极易进行沉降。本发明加强了凝并与沉降分离作用,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保障各种工业尾气达标排放;
2、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通过在筒体底部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气口,在通过喷雾装置向下喷淋的同时,由进气分支管导入的多股气体同时通入筒体内,有利于在筒体内底部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进一步促进水雾与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充分碰撞接触凝并,提高初次除尘效率。通过在进气分支管上设置流量调节控制阀,便于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各进气分支管路的进气流量,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
3、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通过将喷雾装置整体设置为环形结构置于筒体内壁和筒形壳体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保障筒体内尾气顺利流通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对尾气进行充分喷淋润湿、捕尘,防止未经润湿的气体进入除尘装置、不利于提供除尘效率;
4、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设置栅板主要用于与折流挡板形成填充球型填料的腔室,在所述折流挡板和栅板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主要用于加强筒形壳体内多股进气流的紊流作用,防止各通气口进气流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较强的紊流作用,有利于提高二次除尘效率;
5、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由于一般工业炉煅烧、干燥窑炉产生的尾气温度较高,不利于水雾的凝结,通过在筒形壳体侧壁的空腔内通入冷却水,为筒形壳体内部提供一个相对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促进气流中携带的水雾凝结为大颗粒水滴,从而将气流中的粉尘包裹、沉降分离,此外相对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也会促进吸附水雾粉尘颗粒的凝并与沉降,进一步提高了二次除尘效率;
6、本发明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由废液管和排污管排出的含粉尘废液先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分离,沉降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管流入冷却池内,冷却池对其内的水进行冷却后,通过循环泵提供动力作用,将冷却水沿循环管、进水管导入筒形壳体内壁对筒形壳体内部气体进行冷却作用。还有利于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喷雾装置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筒体,11-进气口,12-喷雾装置,13-废液管,14-进气环管,15-进气总管,16-气分支管,17-喷雾环管,18-连接杆,19-进汽管,110-喷头,2-除尘装置,21-筒形壳体,22-排气管,23-排污管,24-通气口,25-折流挡板,26-栅板,27-球型填料,28-进水管,29-出水管,3-废液收集装置,31-沉降池,32-冷却池,33-溢流管,34-循环管,35-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如图1~3所示,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上盖板、筒壁和下盖板。筒体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1,筒体1内设有喷雾装置12;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2,除尘装置2包括筒形壳体21,筒形壳体21套设在筒体1内,且筒形壳体21轴向的顶部贯穿筒体1上盖板、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22、底部设有贯穿筒体1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23,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13,筒体1和筒形壳体21焊接为一体结构;沿筒体1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12上部的筒形壳体21侧壁上设有通气口24,通气口24沿筒形壳体21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24在同一径向平面内。所述筒形壳体21位于喷雾装置12下方的筒段呈锥形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1底部侧壁上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沿筒体1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进气环管14,进气环管14套设在筒体1底部侧壁上,且进气环管14上设有进气总管15和气分支管16,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与进气口11连通,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上还设有流量调节控制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喷雾装置12包括喷雾环管17,喷雾环管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且位于筒体1内壁和筒形壳体21外壁所在的环形空间内,喷雾环管17上设有进汽管19和八个喷头110,所述进汽管19的自由端贯穿筒体1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喷头110沿喷雾环管17均匀分布。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形壳体21内设有折流挡板25,所述折流挡板 25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上方。筒形壳体21内还设有栅板26,所述栅板26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下方;筒形壳体21内位于折流挡板25和栅板26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27,采用塑料空心球。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筒形壳体21的侧壁为由外壁和内壁组成的中空壁结构,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筒形壳体21的上部外壁上设有进水管28、下部外部上设有出水管29。所述湿法水雾除尘器还包括废液收装置3,所述废液收集装置3包括沉降池31和冷却池32,所述排污管23和废液管13与沉降池31连通,所述沉降池31上部设有溢流管33,溢流管33的自由端连通冷却池32;冷却池32通过循环管34 与筒形壳体21上的进水管28连通,所述循环管34上设循环泵3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上盖板、筒壁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1),筒体(1)内设有喷雾装置(12);所述水雾除尘器还包括除尘装置(2),所述除尘装置(2)包括筒形壳体(21),所述筒形壳体(21)套设在筒体(1)内,且筒形壳体(21)轴向的顶部设有贯穿筒体(1)上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22)、底部设有贯穿筒体(1)下盖板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23),所述下盖板上还设有废液管(13);沿筒体(1)轴向且位于喷雾装置(12)上部的筒形壳体(21)侧壁上设有通气口(24),所述通气口(24)沿筒形壳体(21)侧壁周向均匀、且所述通气口(24)在同一径向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部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沿筒体(1)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进气环管(14),所述进气环管(14)套设在筒体(1)底部侧壁上,且进气环管(14)上设有进气总管(15)和气分支管(16),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与进气口(11)连通,所述进气分支管(16)上还设有流量调节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12)包括喷雾环管(17),所述喷雾环管(17)通过连接杆(18)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且位于筒体(1)内壁和筒形壳体(21)外壁所在的环形空间内,喷雾环管(17)上设有进汽管(19)和喷头(110),所述进汽管(19)的自由端贯穿筒体(1)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喷头(110)沿喷雾环管(17)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21)内设有折流挡板(25),所述折流挡板(25)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21)内还设有栅板(26),所述栅板(26)位于沿筒形壳体(21)轴线方向的通气口(24)的下方;筒形壳体(21)内位于折流挡板(25)和栅板(26)之间的腔室内填充有球型填料(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21)的侧壁为由外壁和内壁组成的中空壁结构,所述外壁和内壁之间的中空腔室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筒形壳体(21)的上部外壁上设有进水管(28)、下部外部上设有出水管(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收装置(3),所述废液收集装置(3)包括沉降池(31)和冷却池(32),所述排污管(23)和废液管(13)与沉降池(31)连通,所述沉降池(31)上部设有溢流管(33),所述溢流管(33)的自由端连通冷却池(32);所述冷却池(32)通过循环管(34)与筒形壳体(21)上的进水管(28)连通,所述循环管(34)上设循环泵(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21)位于喷雾装置(12)下方的筒段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CN201710543495.6A 2017-07-05 2017-07-05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Active CN107243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3495.6A CN107243213B (zh) 2017-07-05 2017-07-05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3495.6A CN107243213B (zh) 2017-07-05 2017-07-05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3213A true CN107243213A (zh) 2017-10-13
CN107243213B CN107243213B (zh) 2023-06-30

Family

ID=6001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3495.6A Active CN107243213B (zh) 2017-07-05 2017-07-05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321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7419Y (zh) * 2006-01-24 2007-04-11 林建平 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塔
CN201175638Y (zh) * 2008-04-22 2009-01-07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的湿式除尘器
CN201543367U (zh) * 2009-11-21 2010-08-11 罗忠凯 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US20100303676A1 (en) * 2007-05-18 2010-12-02 Andrew James Seeley Apparatus for treating gas
CN201832522U (zh) * 2010-10-25 2011-05-18 董新旺 新型湿式脱硫除尘吸收塔
WO2014038354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脱硫装置及び煤塵除去システム
CN106902604A (zh) * 2017-03-30 2017-06-30 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206996168U (zh) * 2017-07-05 2018-02-13 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7419Y (zh) * 2006-01-24 2007-04-11 林建平 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塔
US20100303676A1 (en) * 2007-05-18 2010-12-02 Andrew James Seeley Apparatus for treating gas
CN201175638Y (zh) * 2008-04-22 2009-01-07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的湿式除尘器
CN201543367U (zh) * 2009-11-21 2010-08-11 罗忠凯 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01832522U (zh) * 2010-10-25 2011-05-18 董新旺 新型湿式脱硫除尘吸收塔
WO2014038354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脱硫装置及び煤塵除去システム
CN106902604A (zh) * 2017-03-30 2017-06-30 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206996168U (zh) * 2017-07-05 2018-02-13 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求实: "新型喷淋填料水膜除尘器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井矿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3213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9923B (zh) 一种水循环利用的多机理湿式除尘设备及除尘方法
CN206566678U (zh) 一种喷淋塔
CN104984597A (zh) 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及应用
CN107596796A (zh) 多级VOCs尾气处理装置
CN107362646B (zh) 一种水雾除尘系统
CN207126318U (zh) 一种烧结废气余热回收及净化装置
CN105169818A (zh) 一种双叶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及应用
CN208717638U (zh) 一种蒸汽处理装置及汽爆设备
CN207237542U (zh) 水浴除尘器
CN206527050U (zh) 一种大米加工除尘装置
CN206996168U (zh) 改进型湿法水雾除尘器
CN207153456U (zh) 防紊流防堵塞的喷淋塔
CN109351143A (zh) 一种工业锅炉用可余热回收的烟气脱硫净化装置
CN203777878U (zh) 气液分离器
CN107243213A (zh) 多级湍流湿式水雾除尘器
CN105107318A (zh) 一种硫铵尾气净化方法及硫铵尾气净化器
CN206996146U (zh) 一种新型环保竖炉
CN108187420A (zh) 工业粉尘循环过滤系统
CN205164420U (zh) 一种气溶胶去除装置
CN204973336U (zh) 一种双叶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
CN208694625U (zh) 一种尾气处理系统
CN203139848U (zh) 铸件浇铸除尘系统
CN201912856U (zh) 一种冷凝式湿式除尘器
CN208449897U (zh) 一种喷粉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7169360U (zh) 一种油压减振器活塞杆微裂纹镀铬中的净化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