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5686A -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5686A
CN107215686A CN201710587969.7A CN201710587969A CN107215686A CN 107215686 A CN107215686 A CN 107215686A CN 201710587969 A CN201710587969 A CN 201710587969A CN 107215686 A CN107215686 A CN 107215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pile
mounting table
take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79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5686B (zh
Inventor
加治木孝
加治木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15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5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5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5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65H1/025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with controlled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for advancing the pile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60Loosening articles in piles
    • B65H3/62Loosening articles in piles by swinging, agitating, or knocking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2Squaring-up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6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65H2405/332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discharge tray superposed to feed t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2Rotary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2Starting; Sto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当加入片材摞时,通过对齐片材摞来减少与确定对齐条件相关的用户劳动并且也实现稳定的传送操作。由多个片材(13a)组成的片材摞(13)被放置在载置台(2)上。编码器脉冲单元(170)基于压板(3)的打开量检测放置在载置台(2)上的片材摞的量。控制单元根据片材摞(13)的量确定对齐条件。旋转部件(6a和6b)根据对齐条件对齐片材摞。特别地,当判定已有另外的片材摞被加到载置台(2)时,控制单元根据另一个片材摞和在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总量更新对齐条件。

Description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12月16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07379、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70712.4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入片材的片材取入装置、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包括片材取入装置和片材传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和2,已经提出这样的片材传送装置:在所述片材传送装置中,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以竖放的状态被放置在载置台上,在竖放的状态下,片材的重叠方向是大致水平的,并且在此状态下,片材在传送路径上逐一地传送。
根据专利文献1,放置在载置台上的片材摞通过整个底板振动而振动,由此使片材摞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端部对齐。相应地,防止供纸故障、供纸之后的卡塞、片材的倾斜行进等。
根据专利文献2,提出通过提供片材载置台的至少一个凸轮形旋转部件并且致使凸轮形旋转部件旋转而使片材摞的端部对齐。此外,根据专利文献2,提出通过检测向片材摞施压的压板的保持位置而获得片材堆叠量,并且根据片材堆叠量自动地设定用于文档端部对齐的操作时间和实体数量、振动部件振动的速度和幅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3-22304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2004-131290号,第[0068段]和第[0072]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明的优点在于用户的负担减轻,原因在于文档端部对齐所用的操作时间被自动设定。然而,如果在传送期间加入片材摞,则会出现各种问题。加入的片材摞尚未对齐。这意味着在片材摞中可能会有斜向一侧或未对齐的片材。当传送这些类型的片材时,片材会由于卡塞而损坏,会同时传送多个片材,以及会妨碍磁性油墨字符的准确读取。
应当注意,在随后将另外的片材加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的情况下,无论片材摞在取入期间的取向如何(例如,竖直放置、水平放置等),都存在以类似的方式发生上述问题的风险。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目标是在加入片材摞时通过对齐加入的片材摞、同时减轻与确定对齐条件和后续处理相关的用户劳动而实现稳定的进给操作或传送操作。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取入装置,其包括例如:具有载置台的装置本体,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取入构件,用于将片材从所述载置台取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施压构件,用于将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压到所述取入构件;对齐构件,用于对齐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以及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基于片材被所述施压构件施压的施压位置的变化量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片材取入装置,其包括:具有载置台的装置本体,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取入构件,用于将片材从所述载置台取入到所述装置本体中;施压构件,用于将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压到所述取入构件;对齐构件,用于对齐放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设在所述装置本体中并且配置成用以开始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以及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其中,当所述操作单元在操作时,所述控制构件基于片材被所述施压构件施压的施压位置来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其包括:载置台,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检测构件,用于检测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的量;确定构件,用于根据由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片材摞的量确定对齐条件;对齐构件,用于根据由所述确定构件确定的对齐条件对齐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传送构件,用于传送片材摞中的片材;判定构件,用于基于由所述检测构件检测到的片材摞的量来判定是否已有另外的片材摞被加到所述载置台;以及更新构件,用于当所述判定构件判定已有另外的片材摞被加到所述载置台时,根据另一个片材摞和在所述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的总量更新对齐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片材取入装置,其包括:载置台,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取入构件,用于将片材从所述载置台取入到装置本体的内部;对齐构件,用于对齐放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片材摞;以及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基于将片材加到所述载置台而控制所述对齐构件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片材取入装置,并且提供一种片材取入装置,其包括例如:载置台,由多个片材组成的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取入构件,用于将片材从所述载置台取入到装置本体的内部;和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取入构件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基于将片材加到所述载置台而控制所述取入构件的操作。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片材取入装置或片材传送装置例如在进给或传送期间检测到片材摞的加入时,片材取入装置或片材传送装置更新片材摞的对齐条件并且对齐加入的片材摞。可选地,基于片材的加入来控制取入片材的操作。因此,减轻与确定对齐条件相关的用户劳动,并且能够通过对齐加入的片材摞而实现稳定的进给操作或传送操作。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参照附图根据以下的说明而变得明显。应当注意,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实施例的描述一起被用于阐释本发明的精神。
图1是片材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4是用于示出旋转部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5是示出了一直到确定对齐操作条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对齐操作的示例的配置图。
图7是示出了对齐操作的示例的配置图。
图8是示出了用于在传送期间加入的控制序列的图示。
图9是示出了用于在传送期间加入的控制序列的图示。
图10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图示。
图11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2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3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4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5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6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图示。
图18是用于示出用作对齐构件的止挡件的图示。
图19是用于示出用作对齐构件的止挡件的图示。
图20是用于示出用作对齐构件的止挡件的图示。
图21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供纸口的图示。
图22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供纸口的图示。
图23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供纸口的图示。
图24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的供纸口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注意,除非另有具体说明,否则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右侧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片材传送装置1包括载置台2,由多个片材13a组成的片材摞13在片材13a的重叠方向大致为水平方向的状态下(或者换句话说,以竖放的取向)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片材摞13几乎竖直地竖放,但是在片材13a的重叠方向大致为水平方向的实施例中,也包括片材13a成大约40度竖放的情况,其中0度是竖直的情况。
压板3向片材摞13施压以使片材摞13的端部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相接触。压板3用作施压构件以便将片材摞13压到载置台上的供纸辊5。为了检测压板3的打开量,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附连到压板3的端部。当载置台2上没有片材摞13时,偏压机构(未示出保持压板3与供纸辊5相接触。这是初始状态。以该方式,偏压机构用作驱动单元以致使压板3在其一个端部处枢转。
当片材摞13堆叠在载置台2上时,压板3的打开量与片材摞13的厚度量成比例地变化。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安装在压板3的旋转轴线之下,并且狭缝板70与压板3的旋转同步地旋转。由于设在狭缝板70中的狭缝阻挡和允许从编码器71中的发光元件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的通过,因此编码器71输出编码器脉冲。
如图2所示,带轮8和9附着到旋转部件6a和6b的轴10a和10b。带轮8和9经由带11彼此连接。而且,旋转部件6a通过齿轮连接到对齐马达。相应地,由于对齐马达旋转,旋转部件6a旋转,并且旋转力经由带轮8和9以及带11进一步传递到旋转部件6b,由此旋转部件6b也旋转。
突出部12a和12b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约180度地设在带轮9上。突出部12a和12b随着带轮9的旋转而旋转。每当带轮9旋转到中途时,它就挡住到达突起传感器7的光。当到达突起传感器7的光路在带轮9的某个旋转时段被突出部12a和12b阻挡时,突起传感器7就将指示光已被阻挡的电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单元基于来自突起传感器7的电信号检测旋转部件6a和6b的旋转位置。当片材传送装置1处于待机状态时,旋转部件6a和6b不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如图2所示,并且已停止在载置表面2c之下的缩回位置。在此时,形成旋转部件6a和6b的叶片部分的突出部12a和12b阻挡到达突起传感器7的光路,控制单元据此断定旋转部件6a和6b处于待机位置。
每当旋转部件6a和6b旋转180度时,从突起传感器7输出指示光阻挡的电信号。因此,如果每当输入电信号时复位计数器,则计数器的计数值就指示旋转部件6a和6b的特定旋转位置。应当注意,无需复位计数器也能根据计数值获得旋转位置。而且,如果预先准备好用于计数值的函数或表并且在此情况下应用,则能够获得角部相对于载置台2C的突起量。通过仿真或实验来预先确定所述的函数或表。应当注意,也可以通过在旋转部件6a和6b的任意一个中提供编码器单元来获得旋转位置或突起量。如果编码器单元所输出的编码器脉冲由计数器计数,则计数值指示旋转位置。
在用于对齐片材摞13的操作完成之后,由供纸辊5供应载置台2上载置的片材13a,并且供应的片材13a由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传送到传送路径。因此,辊用作取入构件以便将来自载置台2C的片材13a取入到装置本体的内部。图像传感器设在传送路径上。图像传感器读取片材13a的图像。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是在连接到个人计算机时使用的图像扫描仪、由电池等驱动的移动扫描仪、单机扫描仪或者用于复印机或多功能打印机的图像读取器。
在以重叠方式供应的情况下,片材13a在由延迟辊52逐一地分离成单独的片材13a的状态下由进给辊51传送到传送路径。在此时,压板3与片材摞的量成比例地打开。
抵靠部2B和挡板4设在供纸辊5与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之间。在用于对齐片材摞13的操作期间,在片材摞13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靠接抵靠部2B和挡板4。由此,将在片材摞13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对齐,并且抑制片材13a的倾斜行进。检测载置台2上载置的片材13a的片材检测传感器20被靠近挡板4设置。
控制系统
图3是示出了片材传送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操作单元180接收来自用户的用于传送操作、对齐操作等的指令,并且显示来自控制单元的信息。通信单元100接收来自外部装置(未示出)的用于传送操作或对齐操作的指令并且将由图像传感器140读取的图像传输到外部装置。传送马达130驱动各种类型的可移动部件例如供纸辊5、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传送马达130、供纸辊5和进给辊51用作传送构件以便传送片材摞13中的片材13a。
对齐片材摞的对齐马达190使旋转部件6a和6b旋转以便对齐片材摞13。控制单元110基于从各种传感器接收的检测信号(或者换句话说,基于来自控制面板的启动信号)驱动马达等。例如,控制单元110接收来自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的编码器脉冲,并且由此获取关于压板的打开量的信息。具体地,控制单元110能够通过对输入的编码器脉冲进行计数而检测压板3的从初始状态的变化量。控制单元110基于压板3的变化量计算堆叠在载置台2上的片材摞13的量。如果确定片材摞13的量大于阈值,则控制单元110增加对齐马达190的扭矩。这是由于如果片材摞13的量增加,则驱动旋转部件6a和6b的对齐马达190上的负荷增加。换句话说,控制单元110可以通过设定最佳扭矩而实现对齐操作的优化。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片材摞13的量小于或等于阈值,则控制单元110降低对齐马达190的扭矩。这是因为如果片材摞13的量减小,则对齐马达190上的负荷减小。通过根据片材摞13的量改变旋转部件6a和6b的扭矩,能够减小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这里应当注意,对齐马达190的扭矩被改变,但是,例如能够通过改变各种类型的驱动条件(例如对齐马达190的驱动时间和转速)来适当地控制片材摞的对齐。因此,控制单元110用作控制构件以便基于片材13a的被压板3施压的施压位置来控制对齐构件的操作。应当注意,当操作单元180正在操作时,控制单元110可以基于片材13a的被压板3施压的施压位置来控制对齐构件的操作。
如果确定片材摞13的量大于阈值,则控制单元110可以将对齐时间设定成使之更长。这是由于对齐片材摞13的前端和底部都需要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片材摞13的量小于阈值,则对齐时间可以设定成使之更短。这是由于如果片材摞13的量小,则对齐片材摞的前端和底部将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在这里,对齐时间指的是用于驱动旋转部件6a和6b的时间量。应当注意,控制单元110可以与片材摞13的量成比例地调节对齐马达190的扭矩或对齐时间。因此,通过根据片材摞13的量改变对齐时间,即可将对齐时间减小到所需的最短时间。为此,用户不会不必要地受对齐时间的约束,并且能够改进用户的便利性。
顺便提及,用于检测压板3的打开量的装置不限于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超声元件测量到片材摞13的距离来检测打开量(距离),或者可以通过检测用于偏压压板3的压力弹簧的缩回量来获得压板3的打开量。应当注意,当随后描述的用于对齐片材摞13的操作开始时,由于控制单元110控制对齐马达190,因此压板3可以从对片材13a施压的位置分离,从而移动到缩回位置。
控制单元110基于来自突起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来检测旋转部件6a和6b的旋转位置。由于从发光元件150发射的光被片材13a反射并且反射光被光接收元件160接收,因此片材检测传感器20检测到片材13a。
对齐处理
如图4所示,用作构成对齐构件的振动部件的两个旋转部件6a和6b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布置在载置台2之下的位置。在图4中,旋转部件6a和6b形成横截面为方形的形状。由于旋转部件6a和6b旋转,其外圆周的一部分(角部60、61、62和63)从载置表面2C突出。由此,放置在载置表面2C上的片材摞13上下振动。旋转部件6a和6b沿一方向旋转,在所述方向上角部60、61、62和63致使片材摞13靠接抵靠部2B。也就是说,片材摞13朝向抵靠部前进,直到片材摞13的前端部靠接抵靠部2B和挡板4为止。这使得能够同时对齐载置台2上载置的片材摞13的前端部和底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振动部件的振动被传递到片材摞13,从而在由压板3、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振动片材摞13的振动部件(角部60、61、62和63)以及沿着由供纸辊5进给的片材摞13的取入方向被前端部抵靠的抵靠部2B所形成的对齐空间中对齐片材摞。
接下来,将参考图5描述用于确定对齐控制设定的方法,所述对齐控制设定是片材摞13在片材传送装置1中的对齐条件。
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旋转部件6a的角部60、61、62或63是否正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例如,控制单元110判定来自突起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是否为表示角部的突起的信号。如上所述,当从突起传感器7接收到指示光的阻挡的信号时,复位计数器,并且因此可以基于计数值来判定旋转部件6a和6b的角部60、61、62或63是否正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这是由于突出部12a和12b被固定到旋转部件6a和6b。应当注意,旋转部件6a和旋转部件6b的角部60、61、62和63的突起状态通过带11来同步。判定角部60、61、62和63是否正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的原因如下。当片材传送装置1的电源未接通时,旋转部件6a和6b有时会由于某种原因而旋转并且角部60、61、62和63会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如果在该状态下开始片材13a的传送,则片材摞13在一些情况下将相对于载置表面2C倾斜。在这样的情况下,片材13a会被损坏,不能再执行磁性油墨字符的准确读取,等等。鉴于此,执行控制以使得角部60、61、62和63不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如果角部60、61、62和63不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则处理过程进入步骤S103。如果角部60、61、62和63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02旋转对齐马达190并且返回到步骤S102。因此,如果角部60、61、62和63不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突出,则控制单元110停止对齐马达190并且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110判定片材检测传感器20是否已检测到片材13a(片材摞13)。在用户设定载置台2上的片材摞13(片材13a)时,片材检测传感器20检测片材摞13并且片材摞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110。当检测到片材摞13时,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104。应当注意,与此并行地,控制单元110对来自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的编码器脉冲进行计数并且获取压板3的旋转量或打开量,或者换句话说,获取关于压板3的施压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10根据压板3的旋转量获得片材摞13的摞量。假设控制单元110预先包括用于将压板3的旋转量转换成片材摞13的摞量的函数或表。可以认定压板3的旋转量与片材摞13的摞量成比例。以该方式,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和控制单元110用作检测构件以便检测载置台上载置的片材摞的量。
在步骤S105中,基于摞量,控制单元110确定对齐控制设定(对齐条件)例如对齐时间以及对齐马达190的旋转扭矩和转速。假设控制单元110包括用于将摞量转换成对齐时间、旋转扭矩和转速的函数或表。应当注意,针对片材13的每种尺寸(例如,A4、B5)来准备所述函数或表,并且控制单元110可以根据来自操作单元的尺寸输入而在函数和表之间进行切换。应当注意,可以仅设定驱动源(对齐马达190)的扭矩、转速和作为用于连续地执行对齐处理的时间的对齐时间当中的一项,或者可以利用这些参数中的两项或更多项的组合来设定对齐控制设定。以该方式,控制单元110用作判定构件以便根据由检测构件检测到的片材摞的量来确定对齐条件。
在步骤S106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是否已满足对齐开始条件。例如,对齐开始条件是已从操作单元180或通信单元100输入了用于对齐操作的开始指令。应当注意,可以省略步骤S106。换句话说,可以利用已确定的设定立即开始对齐操作,而无需判定对齐指令是否已经到达。
在步骤S107中,控制单元110启动用于测量对齐时间的计时器并且开始驱动对齐马达190。通过以适用于摞量的旋转扭矩和转速驱动对齐马达190,控制单元110使旋转部件6a和6b旋转,以便振动片材摞13。以这种方式,对齐马达190以及旋转部件6a和6b用作对齐构件以便根据所确定的对齐条件来对齐放置在载置台上的片材摞13(片材13a)。
在步骤S108中,控制单元110通过比较计时器的计数值与对齐时间来判定对齐时间是否已经流逝。当对齐时间已流逝时,对齐马达190的操作停止。以该方式,当对齐处理结束时,片材摞13处于被对齐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种配置,其中利用旋转部件6a和6b使片材摞13在上下方向和传送方向上振动。然而,可以使用一种配置,其中载置表面2C倾斜地布置并且片材摞13仅在上下方向上振动。
例如,如图6所示,螺线管80可以用作致使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振动的驱动源。换句话说,利用由螺线管80牵引的动力而使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振动。可以利用机械机构将螺线管80的横向方向上的运动转换成上下方向上的振动。
而且,如图7所示,可以使用以高速振动的压电元件81。由于载置台2的载置表面2C的一个点正在振动,整个载置表面2C就会振动,并且堆叠在载置表面2C上的片材摞13也会振动。由此,可以对齐片材摞1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仅将片材摞13载置在载置台2上并且打开操作单元180的对齐开始开关,片材摞13的对齐控制设定即被自动地确定。也就是说,由于根据片材摞13的量确定优选的对齐控制设定,因此相比于用户手动地确定设置的情况,或者相比于对所有片材摞使用相同的条件执行对齐的情况,能够更高效地对齐片材摞13。这使得可以解决诸如用户受其约束的时间量由于对齐时间过长而被延长这样的问题,以及诸如由于对齐时间过长而在片材摞13的对齐仍未完成时开始传送这样的问题。
此外,还包括当在传送方向上移动片材摞时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片材摞13的振动部件以及由在传送方向上移动的片材摞13的前端部抵靠的抵靠部2B。这使得更易于对齐片材摞13的底部,原因是片材13a由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复地振动而在重力的方向上分离地下落。而且,在传送方向上移动之后,片材摞13的前端部重复地靠接抵靠部2B,并且因此片材摞13的前端部对齐。因此,能够同时对齐片材摞13的底部和传送方向上的端部。
而且,可以基于压板3的运动量(旋转量或打开量)计算堆叠在载置台2上的片材摞13的摞量,并且可以根据摞量调节振动强度(旋转扭矩和转速)。由于可以在适用于摞量的对齐条件下执行片材摞13的对齐操作,因此能够高效地对齐片材摞。
此外,通过将旋转部件6a和6b用于载置台2上载置的片材摞13的振动操作,能够高效地以高速振动片材摞13。换句话说,由于能够细微地振动片材摞13,因此能够从片材摞的底部高效地执行对齐。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在片材13a的取入(进给)或传送期间加入另外的片材摞的情况下的对齐处理。应当注意,通过在已经描述过的位置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简化描述。例如,在本文语境中的片材摞或片材的加入包括在片材进给操作开始之前、在片材进给操作开始之后由用户将片材摞或片材插入载置台2中等情况,或者包括独立地提供片材摞供应装置并且片材摞或片材被自动插入载置台2中的情况。
接下来将参考图8描述在片材13a的传送期间加入片材摞的情况下的序列。在步骤S201中,控制单元110开始驱动传送马达130以便开始传送片材13a。应当注意,当片材13a正在被传送时,控制单元110获取来自编码器传感器单元170的编码器脉冲,并且由此监视压板3的打开量(片材摞13的摞量)。
在步骤S202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是否已加入片材摞。例如,控制单元110判定压板3的打开量是否已增加到使得打开量超过在增加方向上的预定阈值。当片材摞13在片材传送操作期间被加到载置台2时,压板3的打开量与片材摞13的厚度量成比例地变化。鉴于此,控制单元110可以将片材13a的传送开始时的打开量(初始打开量)保存在存储器中并且判定初始打开量和当前打开量之间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阈值。应当注意,利用压板3的打开量获得的参数(片材摞量)可以代替压板3的打开量而被使用。如果已加入片材摞,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03,如果还未加入片材摞,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11。以该方式,控制单元110用作判定构件以便基于由检测构件检测到的片材摞的量判定另外的片材摞是否已加入载置台。
应当注意,当已加入片材摞时,控制单元110可以立即停止传送马达130。有时,已对齐的片材摞会由于片材摞的加入而变为未对齐。鉴于此,传送马达130可以一直停止到包括加入的片材摞在内的所有片材摞的对齐处理完成。然而,考虑到从位于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竖直方向上的底部上的片材13a开始执行传送的事实,以及在位于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竖直方向上的顶部上的片材13a之上加入片材的事实,位于底部上的片材13a很少会变为未对齐。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在此时仍然继续。应当注意,如果在片材取入期间加入片材或片材摞,则优选的是暂时或完全停止片材取入操作。在停止之后,优选的是通过在装置本体或外部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示选择屏幕以允许用户选择是继续片材取入操作还是执行片材摞对齐操作。而且,可以使用一种配置,其中在加入之前暂时停止片材摞的取入以便执行对齐加入的片材摞的操作。由此,由于对齐处理而能够以正确的取向准确地执行片材的取入操作。以该方式,在由取入构件取入片材13a期间,当片材13a的由压板3施压的施压位置变化时,控制单元110可以改变由取入构件执行的片材取入操作。
在步骤S203中,在开始片材摞的加入之后控制单元110持续待机一定的时间量。据认为紧接在打开压板3之后的压板3的打开量不稳定。这是由于片材摞13还未完全载置在载置台2上。鉴于此,可以0持续待机一定的时间量,直到压板3的打开量变得稳定为止。
在步骤S204中,控制单元110基于压板3的打开量获得片材摞量并且基于片材摞量更新对齐马达190的对齐控制设定。用于获得对齐控制设定的方法与步骤S105中相同。因此,当判定构件判定另外的片材摞已加入载置台时,控制单元110用作更新构件以便根据另一个片材摞和在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的总量来更新对齐条件。应当注意,也可以仅对齐加入的片材摞。在此情况下,对齐控制设定使得仅计算加入的片材摞的量并且设定适用于算出的片材摞量的对齐控制条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这里,对应于压板3的位置变化量的片材对齐条件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例如,如果在进给或传送操作期间加入片材摞,则压板3的位置(施压位置)在打开方向上变化。如果压板3的变化量超过预定变化量(阈值量),则控制单元110断定压板3被有意地打开以用于加入(判定已完成加入)。然后,控制单元110在压板3的变化量超过预定变化量(例如阈值量)之前将压板3的打开位置(初始打开位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当断定已完成加入时,控制单元110将已加入片材摞之后的压板3的打开位置(加入之后的打开位置)(或者换句话说,压板3的新施压位置)存储在存储器中。由此,控制单元110从指示加入之后的打开位置的数值减去指示初始打开位置的数值,由此得到在已完成加入时的压板3的变化量(即,施压位置的运动量)。而且,控制单元110从存储器中载入对应于压板3的位置变化量的片材对齐条件并且因此选择片材对齐条件。由此,控制单元110可以执行适当的片材摞对齐操作。在这里,通过将对应于压板3的打开位置的片材对齐条件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控制单元110可以快速地进行对应于压板3的位置变化量的适当的片材摞对齐操作。应当注意,可以精细地设定压板3的打开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齐条件表越多,片材对齐条件就可以越优化。例如,如果断定在进给或传送操作期间已加入片材摞,则控制单元110从对齐条件表中读出与由片材摞的加入导致的压板3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摞对齐条件。控制单元110从对齐条件表读出与加入下一个片材摞之前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摞的对齐条件。控制单元110可以通过基于在片材摞加入之前和之后读出的片材摞对齐条件计算出对应于加入的片材摞的片材摞对齐条件而确定合适的片材摞对齐条件。
返回图8,在步骤S205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是否已满足对齐开始条件。例如,对齐开始条件是对齐操作的开始指令已从操作单元180或通信单元100输入。能够根据用户指令选择是否执行对齐操作。如果还未满足对齐开始条件,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11。如果已满足对齐开始条件,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06。
在步骤S206中,控制单元110停止传送马达130并且闭合挡板4。
在步骤S207中,控制单元110根据对齐控制设定开始驱动对齐马达190。例如,用于测量对齐时间的计时器启动。
在步骤S208中,控制单元110判定自对齐操作开始以后已流逝的时间的量(计时器的计数值)是否已超过预设的对齐时间。如果计数值超过对齐时间,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11。
在步骤S211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是否已满足传送结束条件。例如,传送结束条件是使用操作单元180输入停止命令,或者是片材检测传感器20不能再检测到片材。如果满足传送结束条件,则控制单元110结束传送处理。如果未满足传送结束条件,则处理流程返回到步骤S202并且控制单元110继续传送处理。
由于当因此而加入片材摞时自动地更新对齐控制设定,因此能够稳定地继续传送操作。如果当加入片材摞时未执行对齐操作,则有时加入的片材会倾斜地行进。使用本实施例,片材13a的倾斜行进等被抑制,原因是通过根据片材摞13的摞量更新设置来执行对齐操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已加入控制,其中当在传送期间发生片材摞的加入时可以只对齐加入的片材摞。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实施例3。应当注意,通过在已经描述的位置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简化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传送期间的额外供纸的情况下的序列。在步骤S301中,片材正在被传送。随后,如果在上述的步骤S202中在传送期间检测到额外供纸,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03,并且进一步进入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是否已满足立即对齐开始条件。例如,立即对齐开始条件是对齐操作的开始指令已从操作单元180或通信单元100输入。由此,能够选择是根据用户指令立即对齐加入的片材摞还是在对齐的片材摞的传送处理已结束之后再对齐加入的片材摞。应当注意,控制单元110可以将询问是否立即执行另一个片材摞的对齐的消息输出到操作单元180的显示装置并且接收对消息的响应。控制单元110可以根据由操作单元180的输入装置接收到的响应来判断是否在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传送已结束之后再执行另一个片材摞的对齐。因此,控制单元110用作判断构件以便判断是否在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的传送已结束之后再对另外的片材摞执行对齐。如果已满足立即对齐开始条件,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08。在步骤S308中,控制单元110根据加入的另一个片材摞和在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的总量更新对齐条件。因此,当控制单元110断定在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传送结束之前将另一个片材摞和在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一起对齐时,根据加入的另一个片材摞和在载置台上剩余的片材摞的总量来更新对齐条件,并且单元被控制成使得根据更新的对齐条件来对齐另一个片材摞。随后,在步骤S206中,控制单元110暂时停止供纸操作,并且在步骤S207中,对齐的片材摞和加入的片材摞一起对齐。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5中,如果还未满足立即对齐开始条件,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06。在步骤S306中,控制单元110判定整个对齐的片材摞的传送是否已结束。例如,控制单元110基于恰好在加入片材摞之前的摞量V1和加入之后的摞量V2(初始存在的对齐的片材摞和加入的片材摞的总量)之间的差异获得加入的片材摞的摞量V3。此外,控制单元110监视当前的摞量,并且在当前的摞量匹配加入的片材摞的摞量V3时,确定所有对齐的片材摞已被传送。如果传送还未结束,则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07,继续传送,并且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06。当所有对齐的片材摞的传送结束时,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8中,控制单元110更新对齐控制设定。控制单元110获得加入的片材摞的摞量并且根据获得的摞量确定对齐控制设定。也就是说,当断定在载置台2上剩余的片材摞的传送已结束之后要执行另一个片材摞的对齐时,控制单元110根据加入的另一个片材摞的量更新对齐条件。其后,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206。步骤S206之后的处理流程如上所述。
根据实施例3,当在传送期间加入片材摞时,用户可以选择是立即执行包括对齐的片材摞的对齐还是在对齐的片材摞的传送结束之后仅对齐加入的片材摞。例如,如果在对齐的片材摞中有100个片材并且在加入的片材摞中有10个片材,则通过仅对齐10个片材即可比通过对110个片材的片材摞执行对齐处理更多地减少对齐处理所需的功耗。而且,有利的是当用户希望优先考虑传送对齐的片材摞时,也可以在对齐的片材摞的传送已结束之后仅对齐加入的片材摞。例如,在存在多个用户的环境中,存在已对齐的片材摞的用户和加入的片材摞的用户不同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先的正在使用片材传送装置的用户可能不希望被在后的使用片材传送装置的用户打断。因此,实施例3也能有效用于这种环境。
以具有处于片材的重叠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的状态的载置台(或者换句话说,竖直放置的载置台)的片材传送装置(片材取入装置)作为示例描述了上述的实施例1至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载置片材摞的模式不限于竖直放置,而是可以使用水平放置(这是一种放置方法,其中片材的表面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的载置台,或者可以使用片材放置在倾斜载置台上的配置。在这些情况下,例如,片材摞对齐构件可以配置成用以沿着片材载置表面振动整个载置台,或者片材摞对齐构件可以配置成用以沿着片材载置表面振动以竖放方式安装在片材载置台上的管控板从而对齐片材摞的端部。而且,关于片材的取入,取入辊可以布置在片材载置表面上,以使得从片材载置表面侧开始一次一个片材地执行取入,并且也可以使用与片材摞的最上方的表面相接触的取入辊(例如拾取辊等)。在前一情况下,可以将压板布置在片材摞的最上方的表面侧上,在后一情况下,片材载置表面可以起到压板的作用。在任一情况下,用于取入片材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1至3。本发明也可以配置成使得利用上述结构检测加入量并且基于加入量控制片材摞对齐操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检查扫描仪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片材进给装置。在下文中,将以沿着片材表面进给片材的片材贯穿进给装置作为示例给出描述。
图10示出了将片材从装置本体211的上部进给(传送)到其下部的类型的片材进给装置(片材传送装置)。片材摞载置在其上的托盘221相对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地设置,如图11所示。具体地,托盘221具有固定到装置本体211的主体部分211a的固定板221a,和作为相对于装置本体211被可枢转地支撑的片材接收部件的中间板221b。固定板221a被设置成从设在装置本体211的上部上的供纸口(图10)向上倾斜地突出。而且,如图10所示,滑动部件221c在宽度方向(图11至14中的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设在片材载置在其上的固定板221a的表面上。滑动部件221c用作通过与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接触而管控片材的位置的管控部件。也就是说,通过根据片材尺寸移动滑动部件221c从而接近片材,即可管控在载置的片材摞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而且,中间板221b是板部件,其能够移动以使得片材摞接近随后描述的传送辊(也称为进给辊)222,并且是由例如钢板或合成树脂构成的板状部件。中间板221b在固定板221a的传送辊222传送片材的方向(在图11至14中倾斜向下的方向)上布置在下游。而且,通过将设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突出部221e(图2至4)配合到设在装置本体211中的支撑孔内,它相对于装置本体211被可旋转地支撑。旋转支撑部由突出部221e和支撑孔配置。换句话说,中间板221b可以使用突出部221e作为上述固定板221a的片材进给方向上的前端部侧的枢轴点来移动,并且片材摞被偏压到中间板221b的前端部处的传送辊222以便形成片材进给开始位置。而且,该类型的中间板221b具有在装置本体211的上部中的运动范围。如图11所示,中间板221b在面对随后描述的分离辊223的部分处设有壁部H。壁部H是当片材摞放置在托盘221上时与片材摞的前端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分。而且,中间板221b的前端部配置成用以沿着接触部分(壁部H)朝向传送辊222移动。
而且,如图11至14所示,作为片材接收部件偏压装置的弹簧221f布置在中间板221b和装置本体211之间。而且,通过弹性地使弹簧221f与片材放置在其上的中间板221b的前表面的相对侧的后表面相接触,中间板221b由弹簧221f朝向传送辊222偏压,如图11所示。弹簧221f的偏压力由设计确定,以使得片材被夹在设于中间板221b上的随后描述的辊224和传送辊222之间,从而可以传送片材。
如果片材摞S安装在装置中,例如图13所示,则它是在片材摞的前端部未对齐的状态下被安装。如果传送操作在该类型的状态下开始,则存在力会不均匀地施加到传送辊222的风险,导致卡塞和倾斜行进。鉴于此,可以使用中间板221b的驱动装置(未示出)以导致振动,从而使得中间板221b以配合在设于装置本体211中的支撑孔中的突出部221e为中心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传送辊222(接近传送辊或从传送辊缩回)。
如图14所示,当多个片材堆叠时,通过以一定的速度振动中间板221b,片材摞S在重力方向上细微地上下移动,并且片材摞S的前缘与壁部H相接触并且由此对齐。由于片材摞S的前端是使用该类型的对齐处理对齐,因此在传送期间发生传送故障之前即可避免传送故障例如片材的卡塞。顺便提一句,中间板221b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27可以检测中间板221b的位置并且可以基于检测信号计算自放置片材摞S以后已传送的片材的数量。而且,位置检测传感器227可以检测中间板221b的行为(位置变化或位置的变化量)。当在片材传送(取入)开始之后的某个时间点加入片材摞S时,位置检测传感器227检测中间板221b的行为,并且由此即可检测是否有额外供纸或加入的片材量。应当注意,如果加入片材摞,则中间板221b是暂时缩回到装置本体211侧的机构,但是由于在供应期间因加入的片材摞的存在而难以在片材中发生取向变化,因此可以完成加入而不中断片材供应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光电传感器用于基于由光接收侧检测到的信号来检测中间板221b的位置。如果中间板221b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27移动靠近中间板221b,则光接收水平将增加,并且相反地,如果它移动远离,则光接收水平将减小。
检测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并且只要是能够借此来检测中间板221b的位置的方法或传感器即可,对此没有限制。
传送辊222设在装置本体211的盖部上并且被驱动从而通过作为驱动源(未示出)的马达来旋转。而且,它与中间板221(片材接收部件)上的片材接触并且将片材朝向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下游的信息读取单元(例如,图像读取单元、成像单元(打印单元)等)(未示出)传送。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传送辊222布置在托盘221的宽度方向上与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
而且,分离辊223设在与传送辊222相对的、在片材由托盘221的传送辊222传送的方向上处于下游的位置。分离辊223布置成使得片材片材由传送辊222传送的方向上邻近随后描述的辊224的位置处被插入分离辊223和传送辊222之间。因此,为了进给的稳定性,非常有利的是在该类型的分离进给之前对齐片材摞。换句话说,与本实施例一样,可以通过致使中间板221b在传送辊222前方的空间中振动而在进给开始之前对齐片材摞S。由此,即使设定不同尺寸的片材摞或未对齐的片材摞S,也可以通过仅致使中间板221b在进给开始之前振动而对齐片材的设定取向,并且因此能够改善后续片材进给和传送的可靠性。而且,与本实施例一样,如果在片材取入期间加入片材摞S,则它可以被检测。为此,例如当对齐的片材摞S的进给结束时,或者当加入片材摞S时,可以根据需要执行对齐操作。这使得能够防止诸如片材取入之后的后续片材取入或传送期间片材损坏这样的问题。应当注意,可以使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当检测到片材摞的加入时暂时中断片材取入处理并且当对齐的片材摞的进给结束时执行对齐处理,或者可以使用这样的配置,其中也对对齐的片材摞执行对齐处理。
通过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如图15所示,拾取辊50将堆叠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运载到传送路径中。此外,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将片材从片材摞的上表面分离并且逐一地进给片材。
而且,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片材分离机构55能够以滑动部54为中心移动。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根据堆叠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的厚度而变化。可以检测旋转位置的检测机构(如编码器56)可以设在滑动部54的轴线部分上。这使得能够检测拾取辊50的位置和拾取辊50的位置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由编码器56的光电断续器检测到的信号检测拾取辊50的位置。由于片材分离机构55是沿上下方向移动,脉冲波形从光电断续器输出,并且通过检测脉冲波形,可以检测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的位移。
当供纸操作开始时,拾取辊50从片材摞S的上表面上的片材开始将片材顺序地进给到传送路径中。在由拾取辊50移动到传送路径入口时,片材由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逐一地分离和供应。
如果在供纸操作正在连续地执行时的某个时间点加入片材摞,则放置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被稍稍向上提升,并且加入片材。在此时,拾取辊50的位置根据片材摞的厚度移位。而且,为了加入片材摞,进行向上提升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的操作,因此片材分离机构55暂时提升显著的量,并且随后稍稍降低且变得稳定。如果其后继续传送,则片材摞的厚度将与上述实施例中一样渐渐变薄,并且供纸操作将继续。
当在进给操作期间加入片材摞时,拾取辊50的位置移位,由此滑动部54与移位协同地旋转,并且从编码器56发射伴随旋转的脉冲。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可以知道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测量脉冲周期获得即时变化量。如果在供纸操作期间的某个时期有一定的脉冲输出或更多,则能够断定已加入片材。
如果断定在供纸操作期间已加入片材,则传送控制单元(未示出)可以在加入片材之后暂时停止传送操作,并且在暂时停止传送操作之后,片材振动装置可以用于振动片材摞从而对齐其前端。
应当注意,在上述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中,能够提供对齐构件以便对齐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例如,该情况下的对齐构件是用于振动例如图18至20所示的止挡件40的装置。在此情况下,相对于装置本体倾斜片材堆叠平台53对于对齐片材摞的前端而言是有效的。
如图18所示,止挡件40在供纸操作期间被隐藏在片材堆叠平台53的下内部中。如图19和20所示,当供纸操作结束时,止挡件40从传送路径入口突出并限制片材摞S以使其不会移动到传送路径上。
止挡件40可以由驱动装置(未示出)在上下方向上驱动,并且止挡件40在片材摞S的前端接触止挡件40的状态下以高速上下移动。这使得能够通过以小幅度且快速的运动移动片材摞S而均匀地对齐片材摞S的前端。
通过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如图15所示,拾取辊50将堆叠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运载到传送路径中。此外,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从片材摞的上表面分离片材并且逐一地进给片材。
而且,如图16和17所示,本实施例的片材分离机构55能够以滑动部54为中心移动。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根据堆叠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的厚度而变化。可以检测旋转位置的检测机构(如编码器56)可以设在滑动部54的轴线部分上。这使得能够检测拾取辊50的位置和拾取辊50的位置变化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由编码器56的光电断续器检测到的信号检测拾取辊50的位置。由于片材分离机构55是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从光电断续器输出脉冲波形,并且通过检测脉冲波形,能够检测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的位移。
当供纸操作开始时,拾取辊50从片材摞S的上表面上的片材开始将片材顺序地进给到传送路径中。在由拾取辊50移动到传送路径入口之后,片材由进给辊51和延迟辊52逐一地分离并且供应。
如果在供纸操作正在连续地执行时的某个时间点加入片材摞,则放置在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被稍稍向上提升并加入片材。在此时,拾取辊50的位置根据片材摞的厚度移位。而且,为了加入片材摞,进行向上提升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的操作,因此片材分离机构55暂时提升显著的量,并且随后稍稍降低并变得稳定。如果其后继续传送,则片材摞的厚度将与上述实施例中一样渐渐变薄,并且供纸操作将继续。在上述配置的情况下,拾取辊50起到片材取入装置的作用并且也用作片材加入检测构件。应当注意,实际加入的量可以由例如上面所述的拾取辊50间接地检测。因此,即使当正在执行片材取入时,也能够仅检测加入的量。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片材的加入执行对齐处理。也就是说,利用拾取辊的位移间接地检测片材的加入,并且基于拾取辊的位移量即可进行对齐处理。
当在供纸操作期间加入片材摞时,拾取辊50的位置移位,由此滑动部54与移位协同地旋转,并且从编码器56发射伴随旋转的脉冲。通过计数脉冲的数量,可以知道片材分离机构55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测量脉冲周期获得即时变化量。如果在供纸操作期间的某个时期有一定的脉冲输出或更多,则能够断定已加入片材。
如果断定在供纸操作期间已加入片材,则传送控制单元(未示出)可以在加入片材之后暂时停止传送操作,并且在暂时停止传送操作之后,片材振动装置可以用于振动片材摞从而对齐其前端。也就是说,在这里,利用拾取辊的位移判断是否已加入片材,并且根据该判断,能够控制后续的片材取入操作。
应当注意,在上述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中,能够提供对齐构件以便对齐片材堆叠平台53上的片材摞S。例如,该情况下的对齐构件是用于振动例如图18至20所示的止挡件40的构件。在此情况下,相对于装置本体倾斜片材堆叠平台53对于对齐片材摞的前端而言是有效的。
如图18所示,止挡件40在供纸操作期间隐藏在片材堆叠平台53的下内部中。如图19和20所示,当供纸操作结束时,止挡件40从传送路径入口突出并且限制片材摞S以使其不会移动到传送路径上。
止挡件40可以由驱动装置(未示出)沿上下方向驱动,并且止挡件40在片材摞S的前端接触止挡件40的状态下以高速上下移动。这使得能够通过以小幅度且快速的运动移动片材摞S而均匀地对齐片材摞S的前端。
图21至24示出了在片材摞S1的供纸方向上从其后端侧看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的前端侧的视图。也就是说,该视图是从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看片材进给装置的供纸口的下游侧的视图。如图21至24所示,通过相对于拾取辊400升高和降低片材堆叠托盘410来管控进给位置。也就是说,如图21所示,片材摞S1堆叠在其上的片材堆叠托盘410升高以使得片材摞S1插入片材堆叠托盘410和拾取辊400之间。通过在该状态下旋转拾取辊400,从片材摞S1的顶部位置开始一次一个地分离和取出片材。
片材堆叠托盘410由可以通过升降装置(未示出)单独驱动的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构成。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其形状形成为使得上托盘411的下表面侧和下托盘412的上表面侧彼此相符。具体地,多个凹槽412a至412d设在下托盘412的上表面侧上。被包括在上托盘411中的支撑部411a至411d嵌入到凹槽412a至412d中。
如图22所示,下托盘412可以从上托盘411分离,同时上托盘411的位置保持固定。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能够在片材摞被保持在拾取辊400和上托盘411之间时执行进给。此外,如图23所示,下托盘412在从上托盘411缩回的方向(图中的向下方向)上降低,并且因此片材摞S2可以堆叠在下托盘412上。
以该方式,片材堆叠托盘410被分成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由此使得能够在使用上托盘411执行片材进给时形成用于下托盘412的片材堆叠空间。应当注意,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托盘411侧设有用于相对于拾取辊400的压力(偏压)支撑片材的构件。这是由于片材需要被朝向拾取辊400偏压以便将来自拾取辊400的进给动力可靠地传递到片材。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托盘411的面对拾取辊400的部分处,提供片材支撑部413以使它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侧(未示出)(支撑片材堆叠托盘410的一个端部的装置本体侧)移入和移出。片材支撑部413在下托盘412的升高/降低操作期间缩回到装置本体侧。这是由于如果片材支撑部413不缩回,则片材支撑部413将干涉并且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将不能再一体化。应当注意,使用这样的一种配置,其中片材支撑部413至少能够与上述的上托盘411一起升高。
以该方式,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使用被分成上述的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的片材堆叠托盘410。换句话说,实现一种配置,其中的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可以作为大致一体的托盘升高和降低(图21),并且还实现一种配置,其中的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可以彼此分离从而独立地升高和降低(图22)。这使得能够显著地增加片材堆叠容量而不会导致片材进给装置的尺寸的不必要增加。
而且,使用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如图24所示,在上托盘411上的片材摞的进给结束之后,能够升高上托盘411以使其在不物理地干涉拾取辊400的待机空间中等待。此外,能够通过升高下托盘412使另外堆叠在下托盘412上的片材摞S2与拾取辊400相接触。因此而实现从下托盘412进给片材的操作。
应当注意,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能够提供对齐构件以便对齐片材堆叠托盘410上的片材摞(在上托盘411和下托盘412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对齐构件设有例如使片材堆叠托盘410振动的配置就足够了。在此情况下,相对于装置本体倾斜片材堆叠托盘410对于对齐片材摞的前端而言是有效的。
而且,可以使用一种配置,其中在片材堆叠托盘410被划分的情况下,或者换句话说,在下托盘412从上托盘411降低并且附加的片材摞S2已放置在下托盘412上之后,仅仅选择性地振动下托盘412,由此执行片材摞S2的对齐处理。因此,可以在上托盘411侧执行片材取入,并且可以在下托盘412侧独立地执行片材取入之前的对齐操作(准备操作)。
应当注意,通过上述的对齐处理,能够使用一种配置,其中管控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或两个端部的管控部分在垂直于上托盘411和/或下托盘412的托盘面上的片材的取入方向的方向上被可滑动地提供,并且管控部分也用于执行片材摞的宽度方向上的对齐处理。而且,如果代替使用振动上托盘411或下托盘412的配置而提供该类型的管控部分,则能够使用一种配置,其中通过以小幅度且快速的运动移动管控部分的滑动机构(未示出)即可在片材摞的宽度方向上执行对齐处理。
而且,通过本发明,在使用上述划分的托盘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根据需要进一步改变上托盘的形状而实现平滑的加入。具体地,面对拾取辊的上托盘区域设有通孔以使上托盘不接触拾取辊。在此情况下,当上托盘升高(靠近拾取辊)时上托盘中的通孔穿过拾取辊的附近,并且因此,上托盘从拾取辊向上缩回。在另一方面,上托盘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可升降地连接到装置本体,并且包夹通孔的一对可移动件比在连接部分上更多地设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该对可移动件可滑动地设在连接侧上用于缩回的位置和面对拾取辊的位置之间。因此,当上托盘要从拾取辊向上缩回时,该对可移动件朝向连接部分移动。当上托盘上的片材将由拾取辊取入时,该对可移动件移动到面对拾取辊的区域并且形成用于接收拾取辊的压力的部分。这使得能够实现稳定的片材取入操作。应当注意,在上述情况下,该对可移动件的拾取辊侧的上表面可以构成与上托盘的拾取辊侧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表面。这使得能够实现该对可移动件沿片材载置表面的运动。
应当注意,主要就对齐处理方面的内容描述了上述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用于将片材从载置台取入到装置本体的内部的取入构件由控制构件控制时,控制构件可以通过检测将片材加到载置台来控制取入构件的操作。例如,如果加入片材,则控制构件可以暂时停止片材取入操作并且随后基于用户操作自动地继续取入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构件可以在继续取入操作之前自动地或手动地执行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对齐处理,但是不是必须要执行对齐处理。应当注意,为了向控制构件手动地指示取入构件的控制或对齐构件的控制,在片材取入装置或其中装有片材取入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中提供用于装置操作控制的操作单元就足够了。控制构件通过接收来自操作单元的用户操作而开始控制。可选地,指令可以从可通信地连接到片材取入装置或片材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等)的用户界面输入。具体地,图像处理装置在显示器上显示控制屏幕并且通过控制屏幕接收用户操作,以使得基于该操作的指令信息被传输到相连的片材取入装置或片材处理装置。因此,片材取入装置或片材处理装置可以进行操作。因此,即使加入片材,也可以有利地执行借助于片材取入装置进行的后续片材取入或片材传送。上述拾取辊是该背景下的片材取入装置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并且片材进给辊可以用作片材取入装置,或者包括面对片材进给辊的分离辊的片材分离进给装置可以用作片材取入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其各种修改和变型都是可行的且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所附的权利要求是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公诸于众。
本申请要求2012年12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27507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全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

Claims (5)

1.一种片材取入装置,包括:
具有载置台的装置本体,片材摞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
取入单元,所述取入单元配置成用以将片材摞中的片材取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配置成用以检测所述取入单元在远离所述载置台的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用以控制所述取入单元的操作,并且
其中,响应于所述检测单元在将片材取入到装置内部的片材取入操作期间检测到所述取入单元在远离所述载置台的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控制单元停止由所述取入单元进行的片材取入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取入装置,其中
所述取入单元是由所述装置本体支撑的拾取辊,其接触片材摞的顶部表面并将片材取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配置成用以响应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拾取辊在远离所述载置台的方向上的转动而停止由所述拾取辊进行的片材取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取入装置,其中
所述载置台设置成使得所述载置台配置为用以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至所述拾取辊,
所述取入单元进一步配置成用以通过将所述载置台向上移动至所述拾取辊并且在所述拾取辊接触片材摞的顶部表面时使所述拾取辊旋转而将片材取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并且
所述拾取辊配置成用以通过向所述载置台添加片材摞而在远离所述载置台的方向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取入装置,其中操作单元设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暂时停止片材取入操作,并且基于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而恢复片材取入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取入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片材摞添加检测单元,所述片材摞添加检测单元配置成用以检测向所述载置台添加片材摞的添加情况。
CN201710587969.7A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7215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070 2012-12-17
JP2012275070 2012-12-17
CN201380070712.4A CN104936875B (zh)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712.4A Division CN104936875B (zh)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5686A true CN107215686A (zh) 2017-09-29
CN107215686B CN107215686B (zh) 2019-09-17

Family

ID=5097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712.4A Active CN104936875B (zh)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CN201710587969.7A Active CN107215686B (zh)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712.4A Active CN104936875B (zh) 2012-12-17 2013-12-16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555995B2 (zh)
EP (1) EP2933210A4 (zh)
JP (2) JP6072830B2 (zh)
CN (2) CN104936875B (zh)
WO (1) WO20140976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9648A (zh) * 2018-02-26 2021-03-09 太阳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进给辊的瓦楞纸板或卡板片材进给器改装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3390B2 (ja) * 2008-04-30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JP6732548B2 (ja) 2016-06-14 2020-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19851B2 (ja) * 2016-06-29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9127389A (ja) * 2018-01-26 2019-08-01 株式会社サム技研 フィーダーと該フィーダーを組込んだ投入機
JP7314565B2 (ja) * 2019-03-27 2023-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3044A (ja) * 1990-01-25 1991-10-02 Koufu Nippon Denki Kk 紙葉類剥離装置
US20040051232A1 (en) * 2002-09-17 2004-03-18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aligning apparatus
CN1321046C (zh) * 2003-02-06 2007-06-1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50144A (ja) * 2006-08-25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34500A (zh) * 2008-11-10 2010-06-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7940U (ja) * 1982-03-30 1983-10-04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整位取出装置
JP3227253B2 (ja) 1993-03-16 2001-11-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US5431383A (en) 1993-03-16 1995-07-1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Cut sheet feed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552859A (en) * 1994-02-08 1996-09-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rocking sheet stacking plate
US5863036A (en) 1995-10-20 1999-01-2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H10139191A (ja) * 1996-09-12 1998-05-26 Tohoku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H10181919A (ja) 1996-12-24 1998-07-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装置
EP0979203B1 (de) 1997-04-30 2002-01-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von flachem stückgut
JP2003081463A (ja) * 2001-09-12 2003-03-19 Toshiba Corp 紙葉類取出装置
JP4265763B2 (ja) * 2002-09-17 2009-05-2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整合装置
JP4101112B2 (ja) 2003-05-13 2008-06-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媒体給送装置
JP4184904B2 (ja) 2003-09-03 2008-11-19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分離搬送装置
JP4034277B2 (ja) 2004-02-27 2008-01-1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自動シート給紙装置
ES2623159T3 (es) * 2011-12-01 2017-07-10 Gcp Applied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ción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ón de agregados expuestos en superficies de hormigón moldeado y otros materiales cementosos
JP6482156B2 (ja) * 2014-05-21 2019-03-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3044A (ja) * 1990-01-25 1991-10-02 Koufu Nippon Denki Kk 紙葉類剥離装置
US20040051232A1 (en) * 2002-09-17 2004-03-18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aligning apparatus
CN1321046C (zh) * 2003-02-06 2007-06-1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50144A (ja) * 2006-08-25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34500A (zh) * 2008-11-10 2010-06-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9648A (zh) * 2018-02-26 2021-03-09 太阳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进给辊的瓦楞纸板或卡板片材进给器改装装置和方法
CN112469648B (zh) * 2018-02-26 2023-02-21 太阳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进给辊的瓦楞纸板或卡板片材进给器改装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2189B2 (en) 2019-11-12
US20170088385A1 (en) 2017-03-30
CN104936875A (zh) 2015-09-23
JPWO2014097604A1 (ja) 2017-01-12
CN107215686B (zh) 2019-09-17
WO2014097604A1 (ja) 2014-06-26
EP2933210A1 (en) 2015-10-21
JP6072830B2 (ja) 2017-02-01
CN104936875B (zh) 2017-08-01
US9944486B2 (en) 2018-04-17
US9555995B2 (en) 2017-01-31
US20180186592A1 (en) 2018-07-05
US20150266690A1 (en) 2015-09-24
JP2017077972A (ja) 2017-04-27
EP2933210A4 (en) 2017-08-09
JP6383402B2 (ja)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875B (zh) 片材取入装置、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成像装置
RU23256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ачи лист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ачи листов
KR101749568B1 (ko) 급지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732548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01342A1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id sheet feeder
CN106241435B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3230926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シート収容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112389B2 (ja) 原稿供給装置
US7891661B2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97313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7976008B2 (en) Sheet feeder and document scanner having ejection detecting sensor
JP4301038B2 (ja) 給紙装置
JP636942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26567B2 (ja) 排出スタッカ昇降装置の制御方法、排出スタッカ昇降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3638219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4893936B2 (ja) 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動力伝達切り替え方法
JP2015202912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US20060244195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23276806A1 (ja) 原稿搬送装置
KR100419218B1 (ko) 인쇄기의 배출용지 적재장치
JP2006282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2606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0093A (ja) シート綴じ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3058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3283A (ja) 大量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