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0448A -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0448A
CN107210448A CN201680007147.0A CN201680007147A CN107210448A CN 107210448 A CN107210448 A CN 107210448A CN 201680007147 A CN201680007147 A CN 201680007147A CN 107210448 A CN107210448 A CN 107210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talyst
shell portion
core
electrode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1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0448B (zh
Inventor
永森圣崇
水崎智照
中村叶子
五十岚宽
关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 Chemca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 Chemca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 Chemcat Corp filed Critical NE Chemca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10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0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0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0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41Metals or alloys
    • H01M4/905Metals or alloys specially used in fuel cell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SOFC
    • H01M4/9058Metals or alloys specially used in fuel cell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SOFC of noble metals or noble-metal based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2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 H01M4/925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01M4/926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on carbon or graph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4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44Palla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89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5/00Compounds of ruthenium, rhodium, palladium, osmium, iridium, or platinum
    • C01G55/005Hal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47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one material, e.g. consisting of composites
    • H01M4/8657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one material, e.g. consisting of composites laye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41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75Catalytic material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2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2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 H01M4/925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4Fuel cells with fused electrolytes
    • H01M8/141Fuel cells with fused electrolytes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being gas-permeable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lay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 G01N23/22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by irradiating the sample with X-rays or gamma-rays and by measuring X-ray fluoresc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Catalyst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将氯(Cl)形态和溴(Br)形态的含量降低至规定的水平以下,且能够发挥充分的催化剂性能的电极用催化剂。该电极用催化剂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包括载体、被形成在所述载体上的芯部以及以包覆所述芯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式所形成的壳部的芯/壳结构的电极用催化剂,且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为900ppm以下。

Description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 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用催化剂。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电极用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背景技术
所谓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以下根据需要称之为“PEFC”),其工作温度为从室温至80℃左右。另外,由于PEFC能够在构成燃料电池主体的部件采用廉价的广泛应用的塑料等,其可实现轻量化。进一步,PEFC能够实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薄膜化,进而能够减小电阻,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减少发电损耗。这样的PEFC由于具有许多优点,进而能够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家庭热电联产(cogeneration)系统等领域。
作为用于PEFC的电极用催化剂,公开了将为电极用催化剂成分的铂(Pt)或铂(Pt)合金担载在为载体的碳上的电极用催化剂(例如,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
以往,有关用于PEFC的电极用催化剂,公开了若该电极用催化剂所含有的氯含量为100ppm以上,则不期待作为电极用催化剂(例如,专利文献2)。有关其理由,公开了若电极用催化剂所含有的氯含量为100ppm以上,则作为燃料电池用的电极用催化剂不能得到成分的催化活性,从而发生催化剂层的腐蚀,进而导致燃料电池的寿命缩短。
在此,作为电极用催化剂,公开了含有少于100ppm的氯的铂(Pt)或铂(Pt)合金的粉末(例如,专利文献2)。
作为上述铂(Pt)或铂(Pt)合金的粉末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以下的方法。即公开了历经下述工艺的制备方法:作为原材料,在形成了不含有氯的铂化合物和不含有氯的合金化元素的熔融物后,加热至形成该熔融物的氧化物,且在将该氧化物冷却后,将溶解于水而形成的氧化物进行还原。
另外,公开了在膜电极接合体的电极的催化剂层所含有的电解质的酸基的一部分质子被膦离子交换的PEFC中,膦离子的抗衡负离子成为不含有卤元素的化合物的构成(例如,专利文献3)。有关其理由,公开了如果卤元素残留在电极内则电池性能降低。具体说来,记载了其原因为:由于在卤离子中的氟化物离子、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残留在电极内,有时会使电池性能降低。特别是氯化物离子,其如果残留在电极内,则电极催化剂中毒,进而将催化剂Pt作为PtCl4 2-、PtCl6 2-等络离子从催化剂层溶出,导致电池性能大幅度降低。
进一步,公开了使用超滤器等将芯/壳型粒子分散在溶剂中的分散液进行过滤,并根据需要进行清洗,替换溶剂后获得芯/壳型粒子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具体说来,公开了在芯金属粒子分散液的制备工序中,将芯金属粒子分散液清洗至检测不到氯离子。
另外,公开了抑制了在碳载体表面析出构成壳部的壳金属材料的碳载体芯/壳型催化剂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5)。另外,公开了在金芯粒子上直接析出铂的铂芯/壳催化剂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6)。记载了在这些两种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所具备的制造工序中,使用超纯水清洗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4~6中公开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制造方法,虽然公开了如果卤素残留在电极内则电池性能降低的见解,但实际上,仅着眼于卤素中的氯,只探讨了所述氯的降低/除去。
另外,本件专利申请人,作为已记载上述文献公知发明的出版物,提示出以下的出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2910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286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3856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358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1433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44302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21827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672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212666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66060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ATSUOKA et al,“Degradation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cells under the existence of anion species”,J.Power Sources,2008.05.01,Vol.179 No.2,p.560-56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从提高作为PEFC的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寿命的角度考虑,降低催化剂中的卤素,特别是降低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氯形态的含量至为重要。
但是,本发明者们发现,作为PEFC的电极用催化剂,在采用芯/壳催化剂的情况下,除氯形态以外,如果不将溴形态也降低在给定的水平以下就得不到充分的催化性能,溴形态比氯形态对降低催化性能的影响力大。即,在采用芯/壳催化剂作为PEFC的电极用催化剂的情况下,上述的现有技术尚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涉及的技术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将氯形态和溴形态的含量降低至给定的水平以下,从而能够发挥充分的催化剂性能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上述电极用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MEA)以及燃料电池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件发明者们精心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了通过将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在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包含的氯(Cl)形态的浓度降低至900ppm以下,将溴(Br)形态的浓度降低至400ppm以下,从而能够构成发挥充分的催化剂性能的电极用催化剂(后述的芯/壳催化剂),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更具体说来,本发明由以下的技术性事项所构成。
即,本发明,
(1)提供一种电极用催化剂,其为具有包括载体、被形成在所述载体上的芯部以及以包覆所述芯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形式所形成的壳部的芯/壳结构的电极用催化剂,
其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
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为900ppm以下。
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由于在该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氯(Cl)形态的浓度被设为900ppm以下,溴(Br)形态的浓度被设为400ppm以下,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作为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另外,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具有芯/壳结构,也适用于降低制造成本。
在此,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溴(Br)形态,是指作为构成成分要素含有溴的化学形态。具体说来,在含有溴的化学形态中,包括溴原子(Br)、溴分子(Br2)、溴化离子(Br-)、溴自由基(Br·)、多原子溴离子、溴化合物(X-Br等,在此,X为反荷离子)。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氯(Cl)形态,是指作为构成成分要素含有氯的化学形态。具体说来,在含有氯的化学形态中,包括氯原子(Cl)、氯分子(Cl2)、氯化离子(Cl-)、氯自由基(Cl·)、多原子氯离子、氯化合物(X-Cl等,在此,X为反荷离子)。
另外,在本发明中,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而测定。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溴(Br)形态的值为溴(Br)形态的浓度。同样,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而测定的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氯(Cl)形态的值为氯(Cl)形态的浓度。
另外,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分别为被换算为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溴元素的溴原子、和被换算为氯元素的氯原子的浓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者们发现了在芯/壳催化剂中,重要的是除氯(Cl)形态以外,也着眼于溴(Br)形态,将其作为杂质充分除去。
与氯同样为卤元素的溴与氯为同族元素(7B),且如离子半径所代表的那样,其物理化性质也相近。因此,有时用含有溴的金属化合物替代铂(Pt)、钯(Pd)的氯化物盐作为芯/壳催化剂的芯部及壳部原料使用。另外,也有时将含有溴的金属化合物作为为了制造作为芯/壳催化剂的原料所采用的铂(Pt)的氯盐的前体使用。而且,在制造工艺中,也有时不经意混入溴(Br)形态,溴(Br)形态作为杂质附着在电极催化剂。
另外,本发明者们发现,溴(Br)形态比氯(Cl)形态对降低催化性能的影响力大。从该角度考虑,在记载于(1)的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中,
(2)溴(Br)形态的浓度优选为300ppm以下;
(3)溴(Br)形态的浓度更优选为200ppm以下。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从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尽可能降低氯(Cl)形态的浓度。具体说来,
(4)氯(Cl)形态的浓度优选为小于900ppm,更优选为80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ppm以下。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
(5)氯(Cl)形态的浓度也可为0ppm以上。在此,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氯(Cl)形态的浓度为0ppm”表示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氯(Cl)形态处于降低至无法检出(未检出)的水平的状态。为了提高催化剂性能,完全除去氯(Cl)形态虽为理想,但发明者们通过将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氯(Cl)形态降低至无法检出(未检出)的水平,确认了充分实现提高催化剂性能。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的检出界限为100ppm。因此,“氯(Cl)形态的浓度为0ppm”时,有可能包含于氯(Cl)形态小于100ppm的浓度范围。
另外,溴(Br)形态的浓度也可为0ppm以上。关于溴(Br)形态的浓度也同样,所说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0ppm”表示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溴(Br)形态处于降低至无法检出(未检出)的水平的状态。对于溴(Br)形态的浓度,发明者们通过将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溴(Br)形态降低至无法检出(未检出)的水平,确认了充分实现提高催化剂性能。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方法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的检出界限为100ppm。因此,在“溴(Br)形态的浓度为0ppm”时,有可能包含于溴(Br)形态小于100ppm的浓度范围。
进一步,在上述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5)中,溴(Br)形态的浓度被降低至400ppm以下、且氯(Cl)形态的浓度被降低至900ppm以下时,
(6)氯(Cl)形态的浓度也可为100ppm以上。即,氯(Cl)形态的浓度也可为100ppm~900ppm。
既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在该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为氯(Cl)形态的浓度不需要降低至小于100ppm的构成,从而能够降低在制造工艺中用于降低氯的成本、工时。
进一步,本发明,
(7)提供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芯/壳结构具有:所述芯部;以及单层结构的壳部,其具有以覆盖着所述芯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式所形成的壳部。
既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上述构成,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由于具有能够降低用于芯部的铂等贵金属含量的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削减原料成本。
本发明,在该(7)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8)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优选所述壳部含有铂(Pt)和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由此,更容易得到优异的催化活性。
进一步,本发明,在该(8)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9)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优选所述芯部含有选自包括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另外,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在该(8)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10)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芯部也可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构成。
既使在该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通过该构成,由于减少贵金属,因此,能够更容易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本发明,
(11)提供(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所述载体含有导电性碳;所述壳部含有铂(Pt);所述芯部含有钯(Pd)。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另外,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耐久性。进一步,通过上述构成,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与铂被担载在碳载体上的构成的现有电极用催化剂相比较,由于能够降低铂的含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削减原料成本。
进一步,本发明,
(12)提供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芯/壳结构具有所述芯和双层结构的壳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具有以包覆所述芯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形式所形成的第1壳部和以包覆所述第1壳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形式而形成的第2壳部。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上述构成,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由于能够具有能够降低在芯部所使用的铂等贵金属的含量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削减原料成本。
本发明,在该(12)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13)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优选所述第2壳部含有铂(Pt)和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通过上述构成,更容易得到优异的催化剂活性。
进一步,本发明,在该(13)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14)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优选所述第1壳部含有选自包括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另外,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在该(14)的发明的构成的情况下,即,
(15)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优选所述芯部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构成。
既使在该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通过上述构成,由于减少贵金属,因此,能够更容易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本发明,
(16)提供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1壳部含有钯(Pd);
所述第2壳部含有铂(Pt)。
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耐久性。
进一步,本发明,
(17)提供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其含有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
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由于含有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高催化活性(极化特性)的气体扩散电极。
另外,本发明,
(18)提供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其含有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
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含有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从而能够得到高催化活性(极化特性)。
进一步,本发明,
(19)提供一种膜/电极接合体(MEA),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
本发明的膜/电极接合体(MEA)由于含有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从而能够得到高电池特性。
另外,本发明,
(20)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含有如(19)所述的膜/电极接合体(MEA)。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由于含有本发明的膜/电极接合体(MEA),从而能够得到高电池特性。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由于氯(Cl)形态的浓度为900ppm以下(优选为小于900ppm),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优选为300ppm以下,更优选为200ppm以下),因此,可提供具有充分催化剂活性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依据本发明,由于具有芯/壳结构,因此,也可提供适于降低制造成本的电极用催化剂。
进一步,依据本发明,还可提供包括所述电极用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MEA)以及燃料电池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的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具有在实施例中已使用的旋转圆盘电极的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 电极用催化剂
1A 电极用催化剂
1B 电极用催化剂
1C 电极用催化剂
2 载体
3 催化剂粒子
3a 催化剂粒子
4 芯部
4s 芯部露出面
5 壳部
6 第1壳部
6s 第1壳部露出面
7 第2壳部
S 燃料电池组
100 隔板
100a 隔板(阳极侧)
100b 隔板(阴极侧)
200 气体扩散电极
200a 气体扩散电极(阳极侧)
200b 气体扩散电极(阴极侧)
220 气体扩散层
240 电极用催化剂层
300 电解质
400 膜/电极接合体(MEA)
X 电极用催化剂层
D 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测定装置
10 测定装置用电池
12 气体导入口
20 参比电极(RE)
22 参比电极(RE)用电池
30 反极(CE)
40 旋转圆盘电极
42 电极基材
50 固体台
52 支持部
54 油封
60 电解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适宜的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电极用催化剂>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包括:载体2和被担载在载体2上且具有所谓“芯/壳结构”的催化剂粒子3。催化剂粒子3包括:芯部4和以包覆芯部4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方式所形成的壳部5。催化剂粒子3具有:包括芯部4和形成于芯部4上的壳部5的所谓的“芯/壳结构”。
即,电极用催化剂1具有已担载于载体2的催化剂粒子3。且该催化剂粒子3具有下述结构:将芯部4作为核(芯),壳部5作为壳包覆着芯部4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芯部4的构成要素(化学组成)和壳部5的构成要素(化学组成)为不同的构成。
在本发明中,电极用催化剂1,其壳部5只要被形成在催化剂粒子3所具有的芯部4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定。
例如,从更为稳妥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角度考虑,如图1所示那样,其电极用催化剂1优选通过壳部5将其芯部4表面的大致全域包覆的状态。
另外,在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电极用催化剂1也可为使壳部5包覆芯部4的部分表面,芯部4的部分表面露出的状态。
即,在本发明中,电极用催化剂其壳部也可被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芯部的表面上。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电极用催化剂1A)的模式剖面图。
如图2所示那样,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A具有催化剂粒子3a。该催化剂粒子3a由芯部4、将芯部4的一部分表面包覆的壳部5a以及将芯部4的其它部分表面包覆的壳部5b所构成。
在图2所示的含有电极用催化剂1A的催化剂粒子3a中,存在未被壳部5a或壳部5b包覆的芯部4。这样的芯部4为芯部露出面4s。
即,如图2所示那样,在能够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含有电极用催化剂1A的催化剂粒子3a也可为芯部4的部分表面露出的状态(例如,图2中所示的芯部4的部分表面4s露出的状态)。
若列举其它表现,如图2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A那样,也可以分别局部性地在芯部4的部分表面上形成壳部5a,在其它部分表面上形成壳部5b。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电极用催化剂1B)的模式剖面图。
如图3所示那样,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B具有催化剂粒子3。该催化剂粒子3由芯部4、将芯部4的大致全域的表面包覆的壳部5所构成。
壳部5也可为具有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的双层结构。即,催化剂粒子3具有:包括芯部4和于芯部4所形成的壳部5(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的所谓的“芯/壳结构”。
电极用催化剂1B具有已被担载在载体2的催化剂粒子3,且该催化剂粒子3具有将芯部4作为核(芯),且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作为壳部5而包覆芯部4的大致全域的表面的结构。
另外,芯部4的构成要素(化学组成)、第1壳部6的构成要素(化学组成)以及第2壳部7的构成要素(化学组成)分别为不同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B所具有的壳部5,除了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以外,还也可具有其它壳部。
从更为稳妥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角度考虑,如图3所示那样,其电极用催化剂1B优选通过壳部5将其芯部4的大致全域表面包覆的状态。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芯/壳催化剂)的另一适宜方式(电极用催化剂1C)的模式剖面图。
如图4所示那样,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1C具有催化剂粒子3a。该催化剂粒子3a由芯部4、包覆芯部4的部分表面的壳部5a以及包覆芯部4的其它部分表面的壳部5b所构成。
壳部5a也可为具有第1壳部6a和第2壳部7a的双层结构。
另外,壳部5b也可为具有第1壳部6b和第2壳部7b的双层结构。
即,催化剂粒子3a具有:包括芯部4、于芯部4所形成的壳部5a(第1壳部6a和第2壳部7a)以及于芯部4所形成的壳部5b(第1壳部6b和第2壳部7b)的所谓“芯/壳结构”。
在构成于图4所示的催化剂粒子3a的壳部5b中,存在未被第2壳部7b包覆的第1壳部6b。未被第2壳部7b包覆的第1壳部6b为第1壳部露出面6s。
在构成于图4所示的催化剂粒子3a的壳部5a中,优选第1壳部6a的大致全域被第2壳部7a包覆的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那样,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且在构成催化剂粒子3a的壳部5b中,也可为第1壳部6b的部分表面被包覆,同时局部性露出第1壳部6b的表面的状态(例如,露出于图4中所示的第1壳部6b的部分表面6s的状态)。
进一步,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电极用催化剂1也可为在载体2上混合存在“芯部4表面的大致全域被壳部5包覆的状态的芯部4和壳部5的复合体”、和“芯部4的部分表面被壳部5包覆的状态的芯部4和壳部5的复合体”的状态。
具体说来,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1A、以及图3和图4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B、1C混合存在的状态。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如图4所示,相对于相同的芯部4,也可以为壳部5a和壳部5b混合存在的状态。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相对于相同的芯部4,可以为仅存在壳部5a的状态,也可以为相对于相同的芯部4,仅存在壳部5b的状态(皆未图示两者的状态)。
另外,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除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1A、1B、1C中的至少一种外,在电极用催化剂1中也可包括:“芯部4未被壳部5包覆的仅由芯部组成的粒子”被担载在载体2上的状态(未图示)。
进一步,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除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1A、1B、1C中的至少一种外,在电极用催化剂1中也可包括:“仅由壳部5的构成要素组成的粒子”以不接触芯部4的状态被担载在载体2上的状态(未图示)。
另外,在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除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1A、1B、1C中的至少一种外,电极用催化剂1中也可包括:“仅未被壳部5包覆的芯部4的粒子”和“仅由壳部5的构成要素组成的粒子”被分别独立地担载在载体2上的状态。
芯部4的平均粒径优选2~40nm,更优选4~20nm,特别优选5~15nm。
有关壳部5的厚度(从与芯部4的接触面至该壳部5的外表面的厚度),依据电极用催化剂的设计思路,被适宜的设计在优选的范围。
例如,在力求最小限度地使用构成壳部5的金属元素(例如铂等)的使用量的情况下,其优选以1种原子所构成的层(1原子层)。在该情况下,壳部5的厚度在构成该壳部5的金属元素为1种的情况下,其优选相当于该金属元素的1个原子的直径(在近似于球形的情况下)的2倍的厚度。另外,在构成壳部5的金属元素为2种以上的情况下,其优选相当于由1个原子所构成的层(2种以上的原子并置在芯部4的表面所形成的1个原子层)的厚度。
另外,例如,在通过进一步加大壳部5的厚度以力求提高其耐久性的情况下,其优选1~10nm,更优选2~5nm。
在壳部5为由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所构成的双层结构的情况下,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的厚度,依据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的设计思路,被适宜的设计在优选的范围。
例如,在力求最小限度地使用于第2壳部7所含有的金属元素铂(Pt)等贵金属的使用量的情况下,第2壳部7优选为以1种原子所构成的层(1原子层)。在该情况下,在构成该第2壳部7的金属元素为1种的情况下,第2壳部7的厚度优选为相当于该金属元素1个原子直径(在将1个原子作为球形的情况下)约2倍的厚度。
另外,在于第2壳部7所含有的金属元素为2种以上的情况下,该第2壳部7的厚度优选相当于由1种以上的原子所构成的层(2种以上的原子并置在芯部4的表面方向所形成的1个原子层)的厚度。例如,在通过进一步加大第2壳部7的厚度以力求提高电极用催化剂的耐久性的情况下,其优选将该第2壳部7的厚度作为1.0~5.0nm。在力求进一步提高电极用催化剂的耐久性的情况下,其优选将该第2壳部7的厚度作为2.0~10.0nm。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平均粒径”是指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片观察到的由任意数的粒子群所组成的粒子直径的平均值。
载体2能够担载包括芯部4和壳部5的为复合体的催化剂粒子3,且若为表面积大者也不受特别的限制。
进一步,载体2在含有电极用催化剂1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优选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者。
载体2可以从玻璃碳(GC)、细碳、炭黑、石墨、碳纤维、活性炭、活性炭的粉碎物;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等碳类材料和氧化物等玻璃类或陶瓷类材料等中酌情进行选定。
在这些当中,从具有与芯部4的吸附性和载体2所具有的BET比面积的角度考虑,其优选碳类材料。
进一步,作为碳类材料,其优选导电性碳;特别作为导电性碳优选导电性炭黑。作为导电性炭黑,可例示商品名称“carbon black EC300J”、“carbon black EC600”以及“碳EPC”等(狮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构成芯部4的成分,只要是能够被构成壳部5的成分包覆的成分即可,不受特别的限制。
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1A那样,壳部5不为上述双层结构。在采用单层结构的壳部5的构成的情况下,从较为容易得到优异的催化剂活性的角度考虑,芯部4优选为将贵金属作为主要成分的构成。在构成具有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1A的催化剂粒子3、3a的芯部4中,含有选自包括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钯(Pd)合金只要为钯(Pd)和能够形成合金的其它金属的组合的合金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为钯(Pd)和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2成分系的钯(Pd)合金,或钯(Pd)和2种以上的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3成分系以上的钯(Pd)合金。具体说来,作为2成分系的钯(Pd)合金,可例示金钯(PdAu)、银钯(PdAg)、铜钯(PdCu)等。作为3成分系的钯(Pd)合金,可例示金银钯(PdAuAg)等。
铂(Pt)合金只要为铂(Pt)与能够形成合金的其它金属的组合的合金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为铂(Pt)和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2成分系的铂(Pt)合金,或铂(Pt)和2种以上的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3成分系以上的铂(Pt)合金。具体说来,作为2成分系的铂(Pt)合金,可例示镍铂(PtNi)、钴铂(PtCo)等。
镍(Ni)合金只要为镍(Ni)与能够形成合金的其它金属的组合的合金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为镍(Ni)和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2成分系的镍(Ni)合金,或镍(Ni)和2种以上的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3成分系以上的镍(Ni)合金。具体说来,作为2成分系的镍(Ni)合金,可例示钨镍(NiW)等。
在壳部5中,含有铂(Pt)和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铂(Pt)合金,只要为铂(Pt)和能够形成合金的其它金属的组合的合金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为铂(Pt)和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2成分系的铂(Pt)合金,或铂(Pt)和2种以上的其它金属进行组合的3成分系以上的铂(Pt)合金。具体说来,作为2成分系的铂(Pt)合金,可例示镍铂(PtNi)、钴铂(PtCo)、铂钌(PtRu)、铂钼(PtMo)以及铂钛(PtTi)等。另外,为使其在壳部5中对一氧化碳(CO)具有抗中毒性,其优选使用铂钌(PtRu)合金。
另外,如于图1、2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1A那样,在不采用上述双层结构的壳部5,而采用单层结构的壳部5的构成的情况下,从降低电极用催化剂1的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芯部4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优选为芯部4中的60wt%以上,更优选为芯部4中的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芯部4中的80%以上)的构成。
具体说来,在采用单层结构的壳部5的构成的情况下,优选芯部4包括含有除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的金属、该金属的氮化物、该金属的碳化物、该金属的氧化物以及含有该金属的合金(含有该金属的固溶体、含有该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优选为芯部4中的60wt%以上,更优选为芯部4中的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芯部4中的8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优选为除Pt、Pd、Au、Ag、Rh、Ir、Ru以及Os以外的金属元素。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氮化物,优选为选自Ti氮化物、Zr氮化物、Ta氮化物、Nb氮化物以及W氮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碳化物,优选为选自Ti碳化物、Zr碳化物、Ta碳化物、Nb碳化物以及W碳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氧化物,优选为选自T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Nb氧化物以及W氧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如于图3、4所示的电极用催化剂1B、1C那样,在采用壳部5由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所构成的双层结构的壳5的构成的情况下,特别是从降低电极用催化剂1的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芯部4优选为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优选为芯部4中的60wt%以上,更优选为芯部4中的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芯部4中的80%以上)的构成。
具体说来,在采用双层结构的壳部5的构成的情况下,优选芯部4包括含有除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的金属、该金属氮化物、该金属碳化物、该金属氧化物、含有该金属的合金(含有该金属的固溶体、含有该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优选为芯部4中的60wt%以上,更优选为芯部4中的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芯部4中的80t%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优选为除Pt、Pd、Au、Ag、Rh、Ir、Ru以及Os以外的金属元素。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氮化物,优选为选自Ti氮化物、Zr氮化物、Ta氮化物、Nb氮化物以及W氮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碳化物,优选为选自Ti碳化物、Zr碳化物、Ta碳化物、Nb碳化物以及W碳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属氧化物,优选为选自Ti氧化物、Zr氧化物、Ta氧化物、Nb氧化物以及W氧化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于壳部5所含有的铂(Pt)的担载量,相对于电极用催化剂1的重量为5~30重量%、优选为8~25重量%。铂(Pt)的担载量若为5重量%以上,由于能够成分发挥作为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优选;若铂(Pt)的担载量为30重量%以下,由于能够降低铂(Pt)的使用量,从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为优选。
在壳部5为由第1壳部6和第2壳部7所构成的双层结构的情况下,其优选,第1壳部6含有选自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且优选含有钯(Pd)单质的金属。
从进一步提高且容易得到电极用催化剂1B、1C的催化活性的角度考虑,第1壳部6更优选以钯(Pd)单质作为主要成分(50wt%以上)的构成;特别优选为仅由钯(Pd)单质所构成。
第2壳部7优选含有铂(Pt)和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更优选含有铂(Pt)单质。
从进一步提高且容易得到电极用催化剂1B、1C的催化活性的角度考虑,第2壳部7更优选以铂(Pt)单质作为主要成分(50wt%以上)的构成;特别优选仅由铂(Pt)单质所构成。
(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
电极用催化剂1的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0~400ppm)、优选为300ppm以下(0~300ppm)、更优选为200ppm以下(0~200ppm)。进一步,电极用催化剂1满足上述溴(Br)形态的浓度的条件,且依据上述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被控制在900ppm以下(0~900ppm)。而且,该氯(Cl)形态的浓度优选为小于900ppm(0ppm以上至小于900ppm)、更优选为800ppm以下(0~800ppm)、进一步优选为600ppm以下(0~600ppm)。
电极用催化剂1通过同时满足上述氯(Cl)形态的浓度条件和溴(Br)形态的浓度条件,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作为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在此,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而测定。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测定于电极用催化剂含有的溴(Br)形态的值为溴(Br)形态的浓度。同样,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于电极用催化剂含有的氯(Cl)形态的值为氯(Cl)形态的浓度。
另外,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为,分别被换算为在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溴元素的溴原子的浓度、和被换算为在电极用催化剂中所含有的氯元素的氯原子的浓度。
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为通过对含有某种元素A的试样照射1次X射线,使其发生元素A的X射线荧光,从而测定有关元素A的X射线荧光的强度,进而进行于试样中所含有的要素A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使用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理论演算的基本参数法(FP法)。
FP法,若想全面掌握于试样中所含有的种类形态及其组成,则利用能够理论性计算各自的X射线荧光(XRF)强度的方法。并且,FP法以与测定试样所得到的各元素的X射线荧光(XRF)一致的方式推定组成。
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通过使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扫描式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以及多元素同时型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等的通用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而实行。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具有软件,通过该软件针对元素A的X射线荧光(XRF)强度和元素A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软件若为在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中通常所使用者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
例如,作为软件,可采用使用了FP法的通用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用的软件“解析软件:‘UniQuant5’”等。另外,作为X射线荧光(XRF)分析装置,可例示例如波长色散型全自动X射线荧光分析装置(商品名称:Axios‘阿克西奥斯’)(Spectris Co.,Ltd.制造)。
为了使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成为400ppm以下,需要谨慎地选择作为电极用催化剂1的原材料的金属化合物和在电极用催化剂1的各制造工序中所使用的试剂。具体可列举,作为电极用催化剂1的原材料的金属化合物,使用不产生溴(Br)形态的金属化合物,作为电极用催化剂1的制造工序所使用的试剂,选择不含有溴(Br)形态的化合物等。
为了使通过上述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成为900ppm以下,需要谨慎的选择作为电极用催化剂1的原材料的金属化合物和在电极用催化剂的制造工序所使用的试剂。具体说来,可列举,作为电极用催化剂1的原材料的金属化合物,使用不产生氯(Cl)形态的金属化合物、和作为在电极用催化剂1的制造工序中所使用的试剂,选择不含有氯(Cl)形态的化合物。
进一步,通过采用后面所述的氯降低法,能够将氯(Cl)形态降低至900ppm以下。
<电极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电极用催化剂1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工序;和以满足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且氯(Cl)形态的浓度为0~900ppm的条件的方式对该催化剂前体进行清洗的工序。
(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制造工序)
电极用催化剂1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其通过将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剂成分(芯部4和壳部5)担载在载体2上而制造。
关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将电极用催化剂1的催化剂成分担载在载体2上的方法即可,无特别的限制。
例如,可例示采用了下述方法的制造方法:将含有电极用催化剂1的催化剂成分的溶液与载体2接触,使催化剂成分含浸于载体2的含浸法;将还原剂投入含有电极用催化剂1的催化剂成分的溶液中的液相还原法;欠电位沉积(UPD)法等电化学沉积法;化学还原法;通过吸附氢的还原沉积法;合金催化剂的表面浸出法;置换电镀法;溅镀法以及真空镀膜法等。
(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
接下来,以满足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且氯(Cl)形态的浓度为0~900ppm的条件的方式调整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溴(Br)形态的浓度和氯(Cl)形态的浓度。具体说来,采用以下的氯降低法1~3。
[氯降低法1]
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
第1工序: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添加在超纯水中,从而制备将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分散在超纯水中而成的第1液体,其中,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为使用含有氯(Cl)形态的材料制造的,且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浓度超过已预先设定的氯(Cl)形态浓度(例如、该预先设定的氯(Cl)形态浓度为8500ppm、或为7600ppm,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浓度超过这些浓度值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和
第2工序: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I)分散在超纯水中,进而制备成第2液体,其中,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I)为通过下述方法而得到的:使用超纯水过滤清洗在所述第1液体中所含有的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并将清洗后所得滤液反复清洗直至其通过JIS规格试验法(JIS K0552)所测定的电导率ρ为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以下(例如,为预先设定的10~100μS/cm范围的设定值以下)。
[氯降低法2]
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
第1工序:将含有超纯水、还原剂以及使用含有氯(Cl)形态的材料而制造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液体,在预先设定为20℃~90℃范围的至少1个阶段的设定温度下,且在预先设定的保持时间下进行保持,其中,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浓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氯(Cl)形态浓度(例如、该预先设定的氯形态浓度为8500ppm、或为6000ppm,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浓度超过这些浓度值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
第2工序:将超纯水添加在所述第1工序后所得到的液体中,且将在所述第1工序后所得到的液体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I)分散在超纯水中,进而制备出第1液体;
第3工序:使用超纯水,过滤并清洗在所述第1液体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
且将清洗后所得滤液反复清洗直至其通过JIS规格试验法(JIS K0552)所测定的电导率ρ为预先设定的第1设定值以下,
并将所述电导率ρ为已预先设定的第1设定值以下的液体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分散在超纯水中,进而制备成第2液体;
第4工序:干燥所述第2液体。
[氯降低法3]
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
第1工序:将含有超纯水、含有氢的气体以及使用含有氯(Cl)形态的材料而制造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的液体在预先设定为20℃~40℃范围的至少1个阶段的设定温度下,且在预先设定的保持时间下进行保持,其中,所述电极用催化剂前体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浓度超过预先设定的第1氯(Cl)形态浓度。
另外,在氯降低法1~3中所使用的“超纯水”是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电阻率R(JIS规格试验法(JIS K0552)所测定的电导率的倒数)为3.0MΩ·cm以上的水。另外,“超纯水”优选具有相当于JIS K0557“用于用水/排水试验的水”所规定的“A3”的水质,或其以上的洁净水质。
[数学公式1]
R=1/ρ (1)
在上述通式(1)中,R表示电阻率,ρ表示通过JIS规格试验法(JIS K0552)所测定的电导率。
上述超纯水只要为具有满足以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关系的电导率的水即可,无特别的限制。例如,作为上述超纯水可列举,使用超纯水制造装置“Milli-Q系列”(Merck株式会社制造)、“Elix UV系列”(日本Millipore株式会社制造)所制造的超纯水。
通过实施氯降低法1~3中任一方法,可降低在电极用催化剂前体中所含有的氯(Cl)形态。而且,可得到将通过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且氯(Cl)形态的浓度被调节在0~900ppm的范围的电极用催化剂1。
(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
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以例如以下的方式实行。
(1)测定装置
·波长色散型全自动X射线荧光分析装置Axios(阿克西奥斯)(Spectris Co.,Ltd.制造)
(2)测定条件
·解析软件:“UniQuant5”(使用FP(four peak method)法的半定量软件)
·XRF测定室环境条件:氦气(常压)
(3)测量程序
(i)将已加入试样的试样容器放入XRF试样室。
(ii)将XRF试样室内置换为氦气。
(iii)在氦气环境(常压)下,设定为下述模式进行计算:将测定条件设定为用于使用解析软件“UniQuant5”的条件的“UQ5应用”,试样的主要成分设定为“碳(载体的构成元素)”的方式进行计算的模式,试样的分析结果的显示方式设定为“元素”。
<燃料电池组的结构>
图5为表示含有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使用该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所制造的气体扩散电极、具有该气体扩散电极的膜/电极接合体(MEA)以及具有该膜/电极接合体(MEA)的燃料电池组的一适宜方式的模式图。
于图5所示的燃料电池组S具有下述结构:将膜/电极接合体(MEA)400作为一单元电池,且将多个该一单元电池重叠。
进一步,燃料电池组S具有具备阳极200a、阴极200b以及被配置在这些电极之间的电解质膜300的膜/电极接合体(MEA)400。
另外,燃料电池组S还具有通过隔板100a和隔板100b夹持该膜/电极接合体(MEA)400的结构。
以下,对为含有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的燃料电池组S的部件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200a以及气体扩散电极200b和膜/电极接合体(MEA)400进行说明。
<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
将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作为所谓的催化剂油墨成分使用,进而能够作为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将含有上述电极用催化剂作为特征。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将上述电极用催化剂和离聚物溶液作为主要成分。离聚物溶液含有,水、醇以及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
离聚物溶液中水和醇的混合比率,只要为在将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电极时赋予适宜的粘度的比率即可。通常优选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含有醇0.1~50.0重量份。另外,于离聚物溶液中所含有的醇,优选一元醇或多元醇。作为一元醇,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以及丁醇等。作为多元醇,可列举二元醇或三元醇。作为二元醇,可例示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四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作为三元醇,也可例示甘油。另外,于离聚物溶液中所含有的醇,也可为1种或2种以上的醇的组合。另外,在离聚物溶液中也可根据需要适当的含有表面活性剂等的添加剂。
为了使电极用催化剂分散、提高与作为构成气体扩散电极的构件气体扩散层的粘合性,离聚物溶液含有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作为粘合剂成分。高分子电解质无特别的限制,可例示公知的具有磺酸基、羧酸基的全氟化碳树脂。作为能够容易入手的、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可例示Nafion全氟离子交换膜(注册商标、Du Pont公司制造)、Aciplex F-离子交换膜(注册商标、旭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以及Flemion氟离子交换膜(注册商标、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
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可通过将电极用催化剂和离聚物溶液进行混合、粉碎以及搅拌而制成。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制作,可使用球磨机和超声波分散机等粉碎混合机进行制备。其在操作粉碎混合机时的粉碎条件和搅拌条件,可根据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状态进行适宜的设定。
于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水、醇以及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的各组成需要设定成下述方式:电极用催化剂的分散状态良好,且能够将电极用催化剂广泛地遍布于气体扩散电极的整个催化剂层,并且能够提高燃料电池所具备的发电性能。
具体说来,相对于电极用催化剂1.0重量份,优选高分子电解质为0.1~2.0重量份、醇为0.01~2.0重量份、水为2.0~20.0重量份。更优选相对于电极用催化剂1.0重量份,高分子电解质为0.3~1.0重量份、醇为0.1~2.0重量份、水为5.0~6.0重量份。若各个成分组成在上述范围内,则由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组成的涂布膜在气体扩散电极上成膜时不会过于扩展,因此被优选。另外,由于由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组成的涂布膜能够形成适度且均匀厚度的涂膜,因此被优选。
另外,高分子电解质的重量为干燥状态的重量、且为不含有高分子电解质溶液中的溶剂的状态下的重量。水的重量为包括高分子电解质溶液中所含有的水的重量。
<气体扩散电极>
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200a、200b)具有被层叠在气体扩散层220和气体扩散层220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电极用催化剂层240。在具有气体扩散电极(200a、200b)的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中,含有上述电极用催化剂。另外,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200既可作为阳极使用,也可作为阴极使用。
另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将上侧的气体扩散电极200作为阳极200a,将下侧的气体扩散电极200作为阴极200b。
(电极用催化剂层)
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为在阳极200a中,通过于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1的作用,进行将由气体扩散层220所传送的氢气分解为氢离子的化学反应的层。另外,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为,在阴极200b中,通过于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1的作用,进行将由气体扩散层220所传送的空气(氧气)和由阳极移至电解质膜中的氢离子键合的化学反应的层。
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使用上述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优选具有大的面积以能够充分进行电极用催化剂1和由气体扩散层220所传送的氢气或空气(氧气)的反应。另外,电极用催化剂层240,其优选以整体具有持续均匀的厚度的方式而形成。电极用催化剂层240的厚度,只要适宜调整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为2~200μm。
(气体扩散层)
具有气体扩散电极200的气体扩散层220是为了如下目的而设置的层:使由燃料电池组S的外部被导入于隔板100a和气体扩散层220a之间所形成的气体通路的氢气、被导入于隔板100b和气体扩散层220b之间所形成的气体通路的空气(氧气)各自扩散至电极用催化剂层240。另外,气体扩散层220具有将电极用催化剂层240支持在气体扩散电极200,且固定化在气体扩散电极200的表面的作用。气体扩散层220还具有提高于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中所含有的电极用催化剂1和氢气、空气(氧气)的接触的作用。
气体扩散层220具有使由气体扩散层220所供给的氢气或空气(氧气)良好的通过,并使其到达电极用催化剂层240的功能。因此,气体扩散层220优选具有疏水性,以防止存在于气体扩散层220的微型结构即细孔结构被电极用催化剂1、阴极220b所生成的水所堵塞。所以,气体扩散层220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FE)等疏水成分。
能够用于气体扩散层220的部件,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使用被用于燃料用电池的气体扩散层的公知部件。例如,可列举碳纸;将碳纸作为主要原材料,并将作为任意成分的由碳粉末、离子交换水以及作为粘合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散体组成的副原料涂布在碳纸上而成的气体扩散层。气体扩散层的厚度可依其燃料用电池的大小等进行适宜的设定。虽无特别的限制,但为了缩短反应气体的扩散距离,优选薄的部件。另一方面,由于一并力求在涂布和组装工序中具有机械强度,因此,使用例如通常为50~300μm左右的部件。
气体扩散电极200a和气体扩散电极200b也可于气体扩散层220和电极用催化剂层240的之间具有中间层(未图示)。从而上述气体扩散电极200a和气体扩散电极200b成为具有包括气体扩散层、中间层以及催化剂层的三层结构。
(气体扩散电极的制造方法)
对气体扩散电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气体扩散电极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含有催化剂成分担载在载体上的电极用催化剂1、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以及水和醇的离聚物溶液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气体扩散层220上的工序;和干燥已涂布了该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气体扩散层220,进而形成电极用催化剂层240的工序。
在将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气体扩散层220上的工序中,关键点为,将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均匀地涂布在气体扩散层220上。通过均匀地涂布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能在气体扩散层220上形成具有均匀的厚度且由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制成的涂布膜。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量可依据燃料电池的使用方式而进行适当地设定。但从具有气体扩散电极的燃料电池的电池性能的角度考虑,作为在电极用催化剂层240中所含有的铂等活性金属的量,其优选0.1~0.5(mg/cm2)。
接下来,在将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气体扩散层220上之后,进一步将已涂布在该气体扩散层220上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膜进行干燥,进而在气体扩散层220上形成电极用催化剂层240。通过加热已形成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膜的气体扩散层220,其在所含有的离聚物溶液中的水和醇被气化,进而从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中消失。其结果,在涂布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工序中,存在于气体扩散层220上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膜为含有电极用催化剂和高分子电解质的电极用催化剂层240。
<膜/电极接合体(MEA)>
本发明的膜/电极接合体400(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以下简称为MEA。)具有使用了上述电极用催化剂1的气体扩散电极200,即阳极200a、阴极2000b以及间隔这些电极的电解质300。膜/电极接合体MEA400,可在按照阳极200a、电解质300以及阴极200b的顺序进行层叠后,通过压接进行制造。
<燃料电池组>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S,分别将隔板100a安装在所得到的膜/电极接合体(MEA)的阳极200a的外侧(阳极侧),将隔板100b安装在所得到的膜/电极接合体(MEA)的阴极200b的外侧(阴极侧),并将其作为一单元电池(单电池)。并且,集成该一单元电池(单电池),将其作为燃料电池组S。另外,通过将周边机器安装在燃料电池组S的组装,进而完成燃料电池系统。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
另外,本发明者们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示的催化剂,已确认出用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未检测出碘(I)种。
另外,在以下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说明中若无特别的预先说明的情况下,其工序为在室温和空气中进行实施。
<电极用催化剂的制造>
(实施例1)
通过以下的工艺制造了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另外,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的原料为如下所示。
·炭黑粉末:商品名称“Ketjen Black EC300”(Ketjen Black InternationalCo.,Ltd.制造)
·四氯钯(II)酸钠
·硝酸钯
·氯铂酸钾
[钯担载碳的制备]
作为电极用催化剂的载体,使用炭黑粉末,并将其分散在水中,进而制备了5.0g/L的分散液。将四氯钯(II)酸钠水溶液(浓度20质量%)5mL滴加和混合在该分散液中。在将甲酸钠水溶液(100g/L)100mL滴加在所得到的分散液中后,通过过滤不溶成分、用纯水清洗已过滤的不溶成分并加以干燥,进而得到将钯担载在碳上的碳担载钯(芯)。
[将铜(Cu)包覆在钯(芯)上]
将50mM的硫酸铜水溶液加入在三电极系电解电池中。再将以上述方法所制备的钯担载碳适量地添加在该三电极系电解电池中,经搅拌后静置。在静止状态下对工作电极施加450mV(反可逆氢电极),从而同样将铜(Cu)包覆在钯担载碳的钯上。将此作为铜-钯担载碳。
[将铂(Pt)包覆在钯(芯)上]
通过将相对于已被包覆的铜以物质量比计含有相当于2倍的铂(Pt)的氯铂酸钾水溶液滴入含有铜被包覆在钯上的铜-钯担载碳的溶液中,从而将上述铜-钯担载碳中的铜取代为铂(Pt)。
[清洗/干燥]
在过滤这样所得到的铜-钯担载碳的铜(Cu)被取代为铂(Pt)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末后,在未被干燥由滤液所湿润着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再在70℃下进行干燥。
通过这样的处理,从而得到了成为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的原料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碳担载铂(Pt)/钯(Pd)(芯部:钯、壳部:铂)}。
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浸在甲酸钠水溶液(0.0028M)中,并在室温下保持了规定时间。接下来,用超纯水过滤并清洗甲酸钠水溶液中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并用超纯水按规定的次数反复地进行了过滤和清洗。接下来,在70℃下干燥用超纯水清洗后的电极用催化剂。通过这样的处理,从而得到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1的电极用催化剂。
[担载量的测定]
用以下的方法,对在实施例1所得到的电极用催化剂测定了铂的担载量(质量%)和钯的担载量(质量%)。将实施例1的电极用催化剂浸于王水中,从而溶解金属。接下来,从王水中除去了不溶成分的碳。接下来,对已除去碳的王水进行ICP分析。
ICP分析的结果,铂担载量为23.8质量%,钯的担载量为21.9质量%。
(实施例2~3)
除了改变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浸在甲酸钠水溶液(0.0028M)中的时间和用超纯水过滤/清洗的次数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2~3的电极用催化剂。
与实施例1同样,对所得到的实施例2~3的电极用催化剂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实施例4~5)
除了改变浸渍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的甲酸钠水溶液的浓度、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浸在甲酸钠水溶液中的时间以及用超纯水过滤/清洗的次数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4~5的电极用催化剂。另外,在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甲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25M,在实施例5中所使用的甲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40M。
(实施例6)
采用了不同的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2代替实施例1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在过滤实施例1的清洗/干燥工序中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体后,在通过滤液已润湿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至在70℃下使其干燥的工序为止,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同样,制备了该电极用催化剂前体2。
而且,在用甲酸钠水溶液处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2时,除了将甲酸钠水溶液的浓度设为0.010M、并改变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2浸在甲酸钠水溶液中的时间和用超纯水进行过滤/清洗的次数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6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实施例7)
采用了不同的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3代替实施例1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在过滤实施例1的清洗/干燥工序中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体后,在通过滤液已润湿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至在70℃下使其干燥的工序为止,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同样,制备了该电极用催化剂前体3。
而且,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3的粉体浸在替代甲酸钠水溶液的草酸水溶液(0.3M)中,且在90℃下保持了规定时间。接下来,用超纯水过滤/清洗了草酸水溶液中的粉体。接下来,在70℃下干燥用超纯水清洗后的粉体。通过这样的处理,得到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7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实施例8~9)
采用了不同的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4代替实施例1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在过滤实施例1的清洗/干燥工序中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体后,在通过滤液已润湿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至在70℃下使其干燥的工序为止,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同样,制备了该电极用催化剂前体4。
而且,除了在用甲酸钠水溶液处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4时,甲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010M、并改变将电极用催化剂前体4浸在甲酸钠水溶液中的时间和用超纯水进行过滤/清洗的次数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实施例8~9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比较例1)
不用甲酸钠水溶液等过滤/清洗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而是将其直接作为比较例1的电极用催化剂使用。
(比较例2)
采用了不同的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5代替实施例1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在过滤实施例1的清洗/干燥工序中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体后,在通过滤液已润湿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至在70℃下使其干燥的工序为止,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同样,制备了该电极用催化剂前体5。
之后,不用甲酸钠水溶液等过滤/清洗所得到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5,而是将其直接作为比较例2的电极用催化剂使用。
通过这样的处理,得到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比较例2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比较例3)
采用了不同的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6代替实施例1使用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在过滤实施例1的清洗/干燥工序中的铂钯担载碳粒子的粉体后,在通过滤液已润湿的状态下使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至在70℃下使其干燥的工序为止,与电极用催化剂前体1同样,制备了该电极用催化剂前体6。
而且,将得到的电极用催化剂前体6进一步浸在甲酸钠水溶液(0.01M)中,且在90℃下保持了规定时间。接下来,用超纯水过滤/清洗甲酸钠水溶液中的电极用催化剂。接下来,在70℃下干燥用超纯水清洗后的电极用催化剂。
通过这样的处理,得到了具有于表1所示的铂(Pt)的担载量、钯(Pd)的担载量、氯(Cl)形态的浓度以及溴(Br)形态的浓度的比较例3的电极用催化剂。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了ICP分析,测定了铂担载量和钯担载量。
(溴(Br)形态和氯(Cl)形态的浓度)
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测定了实施例1~9和比较例1~3的电极用催化剂的溴(Br)形态和氯(Cl)形态的浓度。电极用催化剂中的溴形态和氯形态浓度的测定,依据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测定装置Axios(Spectris Co.,Ltd.制造)进行了测定。具体说来,通过以下的程序进行。
将电极用催化剂的测定用样品放入附属于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测定装置的XRF样品容器内。然后将已放入电极用催化剂的测定用样品的样品容器放入XRF样品室内,并用氦气置换XRF样品室内的空气。然后,在氦气环境(常压)下进行X射线荧光测定。
就软件而言,使用了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测定装置用分析软件“UniQuant5”。结合分析软件“UniQuant5”,将测定条件设定为“UQ5应用”,且设定为以电极用催化剂的测定用样品的主要成分为“碳(电极用催化剂载体的构成元素)”、样品分析结果的表示形式为“元素”的方式进行计算的模式。通过分析软件“UniQuant5”分析测定结果,从而计算出溴(Br)形态和氯(Cl)形态的浓度。将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
<催化活性评价(ik)的测定>
依据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对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3的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以以下的方式进行了测定。
(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3的电极用催化剂的粉末称取约8.0mg,边将其与2.5mL超纯水同时加入在各自的样品瓶内边照射超声波进行混合,进而制备了电极用催化剂的料浆(悬浮液)。接下来,将10.0mL超纯水和20μL10wt%Nafion(注册商标)分散水溶液(Wako Chemical,Ltd制造、商品名“DE1020CS”)混合于其它的容器,进而制备了Nafion超纯水溶液。将2.5mL该Nafion超纯水溶液缓慢地投入在已加入电极用催化剂的料浆(悬浮液)的样品瓶中,在室温下照射超声波15分钟,并进行充分搅拌,从而得到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
(电极用催化剂层的形成)
图6为表示用于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的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如图6所示,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主要由测定装置用电池10、参比电极(RE)20、反极(CE)30、旋转圆盘电极40以及电解液60所构成。
在该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具有的旋转圆盘电极40的表面,形成了电极用催化剂层X。而且,通过旋转圆盘电极法对电极用催化剂层X中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
另外,使用了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北斗电工株式会社制造型号HSV110)。该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包括作为电解液60的0.1M的HC1O4、作为参比电极(RE)20的Ag/AgCl饱和电极、作为反极(CE)30的带有铂黑的铂网。
以下,对旋转圆盘电极40表面的电极用催化剂层X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吸取10μL上述所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将其滴落在干净的旋转圆盘电极(玻璃碳制、直径面积19.6mm2)的表面上。其后,将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以均匀且保持一定厚度的方式遍布于全部旋转圆盘电极的表面,从而在旋转圆盘电极的表面形成包括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膜。将该含有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膜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条件下干燥2.5小时,从而在旋转圆盘电极40的表面形成了电极用催化剂层X。
(依据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的测定)
依据旋转圆盘电极法(RDE法)的测定,由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内的清除、测定前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的评价、氧化还原(ORR)电流测定和测定后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的评价所组成。
[清除]
在上述旋转圆盘电极测定装置D内,在将上述旋转圆盘电极40浸在HC1O4电解液60中后,用氩气将电解液60吹30分钟以上。然后在85~1085mV vsRHE、扫描速度50mv/sec的条件下进行20个循环的电位扫描。
[测定前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的评价]
其后,在50~1085mV vsRHE、扫描速度20mv/sec的条件下进行3个循环的电位扫描。
[氧化还原(ORR)电流测定]
用氧气将电解液60吹15分钟以上后,在扫描电位为135~1085mV vsRHE、扫描速度为10mV/sec的条件下进行10个循环的电位扫描,在旋转圆盘电极40的旋转速度为1600rpm的条件下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测定。记录了在电位900mV vsRHE时的电流值。进一步,将旋转圆盘电极40的旋转速度分别设定在400rpm、625rpm、900rpm、1225rpm、2025rpm、2500rpm、3025rpm,从而进行了各1个循环的氧化还原(ORR)电流测定。将电流测定值作为氧化还原电流值(i)。
[测定后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的评价]
最后,在扫描电位为50~1085mV vsRHE、扫描速度为20mV/sec的条件下进行3个循环,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测定。
(催化活性的计算)
基于由在上述所得到的氧化还原电流值(i)和循环伏安法(CV)所测定的阈电流值(iL)、和通过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能斯特(Nernst)扩散层模式的物质传递的修正公式,从而计算出了电极用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将实施例1~9和比较例1~3的计算结果表示在表1。
[数学公式2]
(在上述通式(2)中,i表示为氧化还原电流(ORR电流)测定值、iL表示为阈扩散电流测定值、ik表示为催化活性。)
表1
实施例 Pt/质量% Pd/质量% 溴形态浓度/ppm 氯形态浓度/ppm ik/mA
实施例1 23.8 21.9 200 900 2.51
实施例2 23.8 21.9 200 800 2.64
实施例3 23.8 21.9 200 600 2.85
实施例4 23.8 21.9 200 500 2.61
实施例5 23.8 21.9 200 100 2.83
实施例6 19.6 24.4 100 0 2.16
实施例7 23.5 21.5 100 900 2.20
实施例8 23.7 22.0 200 600 2.30
实施例9 23.7 22.0 200 500 2.30
比较例1 23.8 21.9 200 8400 1.90
比较例2 23.5 21.5 300 6100 1.68
比较例3 21.0 22.9 500 0 1.74
依据表1的数据可认为,与比较例1~3的电极用催化剂相比较,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电极用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电极用催化剂可将氯(Cl)形态和溴(Br)形态的含量降低至规定的水平以下,且能够发挥充分的催化剂性能。因此,本发明为不仅适用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携带移动等的电机机器产业的电极用催化剂,而且为能够适用于ENE-FARM、热电联产(cogeneration)系统等的电极用催化剂,且有助于涉及能源产业、环境工程方面的发展。

Claims (20)

1.一种电极用催化剂,其具有芯/壳结构,所述芯/壳结构包括:载体、被形成在所述载体上的芯部以及被形成为覆盖着所述芯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壳部,
所述电极用催化剂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溴(Br)形态的浓度为400ppm以下,
所述电极用催化剂依据X射线荧光(XRF)分析法所测定的氯(Cl)形态的浓度为900pp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溴(Br)形态的浓度为300ppm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溴(Br)形态的浓度为200pp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氯(Cl)形态的浓度小于900pp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氯(Cl)形态的浓度为0pp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氯(Cl)形态的浓度为100ppm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所述芯/壳结构具有:
所述芯部;以及
单层结构的壳部,其具有被形成为覆盖着所述芯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壳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壳部含有铂(Pt)、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芯部含有选自包括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芯部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构成。
11.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单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载体含有导电性碳;
所述壳部含有铂(Pt);
所述芯部含有钯(Pd)。
12.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所述芯/壳结构为包括
所述芯部;以及
具有被形成为覆盖着所述芯部表面至少一部分的第1壳部和被形成为覆盖着所述第1壳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壳部的为双层结构的壳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2壳部含有铂(Pt)、铂(Pt)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1壳部含有选自包括钯(Pd)、钯(Pd)合金、铂(Pt)合金、金(Au)、镍(Ni)以及镍(Ni)合金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芯部具有将贵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其中,
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壳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1壳部含有钯(Pd);
所述第2壳部含有铂(Pt)。
17.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
18.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催化剂。
19.一种膜/电极接合体(MEA),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
20.一种燃料电池组,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膜/电极接合体(MEA)。
CN201680007147.0A 2015-09-18 2016-09-07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Active CN107210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5974 2015-09-18
JP2015-185974 2015-09-18
PCT/JP2016/076280 WO2017047465A1 (ja) 2015-09-18 2016-09-07 電極用触媒、ガス拡散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ガス拡散電極、膜・電極接合体、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0448A true CN107210448A (zh) 2017-09-26
CN107210448B CN107210448B (zh) 2019-04-19

Family

ID=5828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147.0A Active CN107210448B (zh) 2015-09-18 2016-09-07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001305A1 (zh)
EP (1) EP3240070B1 (zh)
JP (1) JP6133483B2 (zh)
KR (1) KR101849154B1 (zh)
CN (1) CN107210448B (zh)
CA (1) CA2972873C (zh)
DK (1) DK3240070T3 (zh)
WO (1) WO2017047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3517A1 (en) * 2014-03-28 2016-08-11 N.E. Chemcat Corporation Electrode catalyst,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fuel cell stack
WO2018180675A1 (ja) * 2017-03-28 2018-10-04 エヌ・イー ケムキャット株式会社 電極用触媒、ガス拡散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ガス拡散電極、膜・電極接合体、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WO2019128051A1 (zh) 2017-12-27 2019-07-04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CN109470725B (zh) * 2018-09-10 2020-08-04 上海交通大学 燃料电池催化层中催化剂的同步辐射原位测试装置
DE102022106484A1 (de) 2022-03-21 2023-09-21 Greenerity Gmbh Brennstoffzellenelektrode, katalysatorbeschichtete Membran, Brennstoff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Brennstoffzellenelektrode und der katalysatorbeschichteten Membra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566A1 (en) * 2001-08-04 2003-05-01 Omg Ag & Co. Kg Platinum and platinum alloy powders with high surface areas and low chlorine content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se powders
US20100197490A1 (en) * 2004-12-22 2010-08-05 Brookhaven Science Associates, Llc Platinum-Coated Non-Noble Metal-Noble Metal Core-Shell Electrocatalysts
JP2010214330A (ja) * 2009-03-18 2010-09-30 Toyota Motor Corp コア‐シェル粒子の製造方法
WO2014181873A1 (ja) * 2013-05-10 2014-11-13 日本ゴア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及び触媒を活性化させる方法
CN105594034A (zh) * 2014-03-28 2016-05-18 恩亿凯嘉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6670B2 (ja) 1975-09-29 1983-10-18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ニツポンジドウシヤブヒンソウゴウケンキユウシヨ ナイネンキカンヨウデンシシキテンカジキチヨウセイソウチ
JP2002249488A (ja) * 2001-02-21 2002-09-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20060042957A1 (en) 2004-08-27 2006-03-02 Chunzhi He Ion removal from particulate material using electrodeionization process and devices therefor
JP2008126211A (ja) 2006-11-24 2008-06-05 Nippon Paint Co Ltd 金属担持多孔質体の製造方法
JP5262016B2 (ja) * 2007-08-06 2013-08-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触媒層の製造方法
JP5358997B2 (ja) 2008-03-27 2013-12-04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KR100981283B1 (ko) 2008-07-02 2010-09-10 한화케미칼 주식회사 이오노머가 부착된 고분자 전해질 복합 촉매의 제조 방법
US8711121B2 (en) 2008-12-12 2014-04-29 Wacom Co., Ltd.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multi-aspect touchscreen scanning
JP5270468B2 (ja) 2009-06-22 2013-08-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5660603B2 (ja) 2010-03-19 2015-01-28 学校法人同志社 白金コアシェル触媒の製造方法
JP5672752B2 (ja) * 2010-04-07 2015-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担持コアシェル型触媒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当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コアシェル型触媒微粒子を用いた触媒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US9101915B2 (en) 2012-12-18 2015-08-11 Umicore Ag & Co. Kg Catalyst particles comprising a layered core-shell-shel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their manufacture
JP2015140465A (ja) * 2014-01-29 2015-08-03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水酸化ニッケ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566A1 (en) * 2001-08-04 2003-05-01 Omg Ag & Co. Kg Platinum and platinum alloy powders with high surface areas and low chlorine content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se powders
US20100197490A1 (en) * 2004-12-22 2010-08-05 Brookhaven Science Associates, Llc Platinum-Coated Non-Noble Metal-Noble Metal Core-Shell Electrocatalysts
JP2010214330A (ja) * 2009-03-18 2010-09-30 Toyota Motor Corp コア‐シェル粒子の製造方法
WO2014181873A1 (ja) * 2013-05-10 2014-11-13 日本ゴア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及び触媒を活性化させる方法
CN105594034A (zh) * 2014-03-28 2016-05-18 恩亿凯嘉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240070T3 (en) 2019-03-18
JP2017059530A (ja) 2017-03-23
CA2972873A1 (en) 2017-03-23
US20180001305A1 (en) 2018-01-04
JP6133483B2 (ja) 2017-05-24
CN107210448B (zh) 2019-04-19
WO2017047465A1 (ja) 2017-03-23
US10115992B2 (en) 2018-10-30
KR101849154B1 (ko) 2018-04-16
CA2972873C (en) 2019-01-08
EP3240070A1 (en) 2017-11-01
EP3240070A4 (en) 2018-01-03
US20170331135A1 (en) 2017-11-16
KR20170085135A (ko) 2017-07-21
EP3240070B1 (en) 2019-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687B (zh)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CN105594034B (zh)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CN107210448B (zh) 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以及燃料电池组
KR101697985B1 (ko) 전극용 촉매의 제조 방법, 전극용 촉매, 가스 확산 전극 형성용 조성물, 가스 확산 전극, 막·전극 접합체(mea) 및 연료 전지 스택
CN105594047B (zh) 电极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电极用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形成用组合物、气体扩散电极、膜/电极接合体(mea)以及燃料电池组
JP6524856B2 (ja) 電極用触媒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