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768A - 转印箔 - Google Patents

转印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768A
CN107206768A CN201680006971.4A CN201680006971A CN107206768A CN 107206768 A CN107206768 A CN 107206768A CN 201680006971 A CN201680006971 A CN 201680006971A CN 107206768 A CN107206768 A CN 107206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protective layer
surfactant
transf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768B (zh
Inventor
今仓禄浩
服部良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specially treated, e.g. irradi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8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32B2310/0806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32B2310/0843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la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4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with heat sealable or heat releasable adhesiv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箔,其转印层的转印性及构成转印层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良好,可以对印相物赋予非常高的耐久性。通过转印箔100解决上述课题,所述转印箔100在基材1上设置有转印层10,其中,转印层10呈现从基材1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3、中间层4、粘接层5而成的叠层结构,在保护层3中含有利用活性光线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在中间层4中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的固化物的固化粘合剂树脂,在保护层3及中间层4的任一层或两层中还含有表面活性剂。

Description

转印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箔。
背景技术
目前,在身份证等ID卡、或银行的现金卡等IC卡(以下,将这些总称为卡)中,为了对其表面赋予耐久性,使用具备基材和含有从该基材可剥离地设置的保护层的转印层的转印箔(有时称为保护层转印片。),进行了将转印层转印于卡表面的尝试。
另外,作为转印箔,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那样,也已知具备从基材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接受层兼粘接层而成的转印层的转印箔(有时称为中间转印介质。)。对这种转印箔,在对转印层进行转印时,要求不会产生拖尾、毛刺等转印不良的高转印性。根据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转印箔,认为通过使用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而形成保护层,提高转印时的膜片、保护层的耐久性。但是,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转印箔不能说转印层的转印性、保护层和粘接层的密合性充分,在该方面残留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7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印箔,其转印层的转印性高,而且通过对转印层进行转印可以得到耐久性优异的印相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在基材上设置有转印层的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层呈现从所述基材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中间层、粘接层而成的叠层结构,所述保护层含有利用活性光线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所述中间层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的固化物的固化粘合剂树脂,所述保护层及所述中间层的任一层或两层还含有表面活性剂。
另外,所述保护层及所述中间层这两层可以含有所述表面活性剂。另外,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
另外,在所述基材和所述转印层之间可以设置脱模层。
另外,所述中间层含有的所述固化粘合剂树脂可以是粘合剂树脂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固化物。
另外,所述保护层可以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的填料。
另外,所述粘接层可以是具有接受层的功能的粘接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转印层的转印性良好,并且,可以对转印有转印层的印相物赋予非常高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的剖面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 转印箔
1 基材
2 脱模层
3 保护层
4 中间层
5 粘接层
10 转印层
具体实施方式
<<转印箔>>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以下,称为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具备基材1、和在该基材1上设置的转印层10。转印层10呈现从基材1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3、中间层4、粘接层5而成的叠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方式中,在基材1和转印层10之间设置有脱模层2,但脱模层2为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的任意的构成。
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是为了在任意的对象物(以下,称为被转印体)上转印转印层10、得到耐久性高的印相物而使用的转印箔。对被转印体也没有任何限定,可举出例如IC卡、ID卡等卡基材、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热转印受像片等。另外,作为被转印体,也可以使用这些以外的被转印体。
(基材)
基材1是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的必须构成,保持设置于基材1的一面上的转印层10、或设置于基材1和转印层10之间的任意的层(例如脱模层2)。对基材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可耐受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时的热能量(例如热敏头的热)的耐热性,具有可以支持转印层10的机械强度、耐溶剂性。作为这种基材1的材料,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异邻苯二甲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乙醇-乙二醇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挤出膜等聚酯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等乙烯基系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酰亚胺系树脂;聚芳酯、聚砜、聚醚砜、聚苯醚、聚苯硫醚(PPS)、聚芳酰胺、聚醚酮、聚醚腈、聚醚醚酮、聚醚硫醚等工程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高冲击性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玻璃纸、醋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膜等。
基材1可以为由以上述例示的树脂为主成分的共聚树脂或混合体(包括合金)、或多层构成的叠层体。另外,基材可以为拉伸膜,也可以为未拉伸膜,但出于提高强度的目的,优选使用在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进行了拉伸的膜。基材1作为由这些树脂的至少1层构成的膜、片、舟状使用。在由上述例示的树脂构成的基材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的膜由于耐热性、机械强度优异,因此优选使用,其中,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另外,为了防粘连,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赋予凹凸。作为在基材上形成凹凸的方法,可举出消光剂掺入加工、喷砂加工、细线加工、无光涂层加工、化学蚀刻加工等。消光剂掺入加工是由掺入有无机物、或有机物的树脂形成基材的加工法。无光涂层加工是在基材表面涂敷含有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涂层剂,在基材表面赋予凹凸的加工法。
对基材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4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通过将基材1的厚度设为该范围,可以从转印箔100将转印转印层10时的热能量充分地传递至转印层侧,可以谋求转印性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可以提高基材1的机械强度,可以充分地支持转印层10。
可以预先在与基材1的转印层10相对的一侧的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处理、火焰处理、底涂(也称为锚固涂层、粘接促进剂、易粘接剂)涂布处理、预热处理、除尘埃处理、蒸镀处理、碱处理、防静电层赋予等易粘接处理。另外,在基材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加入填充剂、增塑剂、着色剂、防静电剂等添加剂。
(转印层)
如图1所示,在基材1(图示的方式中,任意的脱模层2)上设有转印层10。转印层10从基材1可剥离地设置,在热转印时,是转移至被转印体上的层。转印层10呈现从基材1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3、中间层4、粘接层5而成的叠层结构。保护层3、中间层4、粘接层5为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的必须构成。
(保护层)
转印层10所含的保护层3为用于对通过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而得到的印相物赋予耐久性的层。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3位于构成转印层10的层中的离基材1最近的位置,是通过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而得到的印相物中位于最表面的层。
用于对印相物赋予耐久性的保护层3含有利用活性光线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即通过对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照射活性光线而得到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换句话说,含有作为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和活性光线的反应生成物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以下,将利用活性光线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称为活性光线固化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是指照射活性光线之前的前体、或组合物。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活性光线是指对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化学性地起作用而促进聚合的放射线,具体而言,是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束、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根据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保护层3,可以在被转印体上对通过转印转印层10而得到的印相物赋予非常高的耐久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述的耐久性除耐擦性等物理耐久性之外,也包含耐溶剂性或耐增塑剂性等化学耐久性。即,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通过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可以得到物理耐久性和化学耐久性这两者优异的印相物。
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转印层的转印性是指,将转印层转印于被转印体上时,转印层不残留在基材侧,而显示是否可以准确地转印于被转印体侧(转移)的指标,转印性高是指,在对转印箔施加能量而将转印层转印于被转印体上时,对应于施加有能量的区域的转印层不残留在基材侧,而可准确地转移于被转印体上。另一方面,转印性低是指,在对转印箔施加能量而将转印层转印于被转印体上时,在对应于施加有能量的区域的转印层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中,基材、或在基材上任意地设置的层(例如后述任意的脱模层)和构成转印层10的保护层引起热熔接等,转印层不转移至被转印体侧,而残留在基材侧。
接着,对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进行说明。作为一例的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含有在分子中适当混合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聚合性不饱和键、或环氧基的聚合物、预聚物、低聚物及/或单体的组合物等作为聚合成分。
另外,作为一例的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含有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聚合成分。作为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含有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官能团数为5以上且15以下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官能团数为6以上且15以下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通过设为使用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官能团数为上述数值范围内的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而形成的保护层3,可以谋求物理耐久性、及化学耐久性的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中,将官能团数为5以上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称为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保护层3优选以相对于该保护层3的固体成分总量为5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以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
另外,从兼备保护层的耐溶剂性和弯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保护层3在含有上述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同时含有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任一种或两种。另外,优选保护层3以相对于该保护层3的固体成分总量为5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任一种或两种,更优选以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
另外,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质均分子量(Mw)均优选为400以上且2000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5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范围。如果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质均分子量(Mw)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则可以提高耐磨耗性。从同样的理由出发,官能团数为2以上且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以上且5000以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质均分子量”是指将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物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值,可以用以JIS-K-7252-1(2008)为基准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保护层3可以含有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聚合成分。作为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举出例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氧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及三嗪(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酸值优选为5mgKOH/g以上且500mgKOH/g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0mgKOH/g以上且150mgKOH/g以下的范围。通过使用酸值在上述范围内的含聚合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改善与后述中间层4的密合性,并且可以得到表面强度高的转印层1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酸值”是指为了中和1g聚合物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羟基化钾的毫克数,可以利用以JIS-K-2501为基准的方法进行测定。聚合物的酸值可以通过调整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比率而适当进行调整。
另外,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00以上且10000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范围。通过将质均分子量(Mw)设为该范围内,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耐热性、耐药品性等化学耐久性、划痕强度等物理耐久性。另外,通过将质均分子量(Mw)设为该范围内,可以抑制在用于形成保护层的涂敷液的保存中产生凝胶化反应,可以提高涂敷液的保存稳定性。
上述的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优选在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中以1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更优选以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进一步优选以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
另外,作为聚合成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除含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外,也可以含有(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羟基乙基乙烯基醚、乙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三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及丙烯腈等低聚物和/或单体。另外,也可以含有如下所述的预聚物、低聚物和/或单体。
作为预聚物,可举出例如在通过己二酸、偏苯三酸、马来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腐植酸(himic acid)、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衣康酸、均苯四甲酸、富马酸、戊二酸、庚二酸、癸二酸、十二烷酸、四氢邻苯二甲酸等多元酸与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环氧丙烷、1,4-丁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1,6-己二醇、1,2,6-己三醇等多元醇的键合而得到的聚酯中导入有(甲基)丙烯酸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如双酚A/表氯醇/(甲基)丙烯酸、苯酚酚醛清漆/表氯醇/(甲基)丙烯酸那样,在环氧树脂中导入有(甲基)丙烯酸的(甲基)丙烯酸环氧酯类;例如,如乙二醇/己二酸/甲苯二异氰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羟基乙基邻苯二甲酰甲基丙烯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2-聚丁二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三羟甲基丙烷/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那样,在聚氨酯树脂中导入有(甲基)丙烯酸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硅酮树脂丙烯酸酯类、此外在油改性醇酸树脂中导入有(甲基)丙烯酰基的醇酸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类、螺环树脂丙烯酸酯类等。
作为单体或低聚物,可举出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甘油酯、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壬基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基氧基乙酯、四氢糠基氧基己内酯丙烯酸酯、1,3-二烷醇的ε-己内酯加成物的丙烯酸酯、1,3-二氧戊环丙烯酸酯等单官能丙烯酸酯类、或将它们的丙烯酸酯替换为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的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例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对苯二酚二丙烯酸酯、间苯二酚二丙烯酸酯、己烷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的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的二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的ε-己内酯加成物的二丙烯酸酯、2-(2-羟基-1,1-二甲基乙基)-5-羟基甲基-5-乙基-1,3-二烷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丙烯酸酯的ε-己内酯加成物、1,6-己烷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等2官能丙烯酸酯类、或将它们的丙烯酸酯替换为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的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ε-己内酯加成物、焦酚三丙烯酸酯、丙酸/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酸/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醛改性二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酸、或将它们的丙烯酸酯替换为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的甲基丙烯酸酯、衣康酸酯、丁烯酸酯、马来酸酯、磷腈单体、三乙二醇、异氰脲酸EO改性二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苯甲酸酯、亚烷基二醇型丙烯酸改性丙烯酸酯、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等。
对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为目的的情况下,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含量相对于保护层3的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对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任意添加的成分等而适当设定。作为一例,为100质量%。
另外,保护层3可以在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同时含有其它树脂。其它树脂可以为利用固化剂等进行了固化的树脂,也可以为未固化的树脂。
就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而言,构成转印层10的保护层3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通过该保护层3的作用,可谋求提高转印层10的转印性、提高通过转印转印层10而得到的印相物的耐久性。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保护层3如上所述具有可以提高印相物的耐久性、转印转印层10时的转印性的优点,另一方面,具有易使设置于该保护层3上的层的表面品质降低的性质。如后所述,在保护层3上设有用于提高转印层10的层间密合性的中间层4,但就保护层、或者中间层而言,在未实施用于提高中间层表面品质的对策的情况下,设置于保护层上的中间层的表面品质会降低,从而引起通过转印转印层而得到的印相物的设计性降低。
因此,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的特征在于,保护层3及后述中间层4的任一层、或两层含有表面活性剂。根据具有该特征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可以谋求提高设置于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保护层3上的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用于提高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的对策可以在保护层3侧进行,也可以在中间层4侧进行。具体而言,可以在保护层3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在中间层4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另外,可以在保护层3侧、及中间层4侧这两者进行用于提高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的对策。即,可以在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通过设为在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形态,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设置于保护层3上的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以下,对表面活性剂进行说明。
<表面活性剂>
对保护层3及中间层4的任一层、或两层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以往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使用。例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等。
这些表面活性剂中,在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设置于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保护层3上的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的方面,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适合作为保护层3及中间层4的任一层、或两层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含有表面活性剂,且保护层3及中间层4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为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最优选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含有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系活性剂为在水溶液中解离为离子且阴离子部分具有界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羧酸盐、磺酸盐、磷酸酯盐等。
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不具有在水溶液中解离为离子的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含有含氟基/亲水性基团的低聚物、含有含氟基/亲油性基团的低聚物、含有含氟基/亲水性基团/亲油性基团的低聚物、聚氧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苯酚醚、聚氧亚烷基芳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芳基醚、山梨糖醇酐衍生物、聚氧亚烷基芳基醚的甲醛缩合物、聚氧亚烷基烷基芳基醚的甲醛缩合物等。
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在水溶液中解离为离子且成为阳离子的部分显示界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例如为脂肪族胺盐及其季铵盐、芳香族季铵盐、杂环季铵盐等。作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单烷基胺盐、二烷基胺盐、三烷基胺盐、脂肪族季铵盐、卤化苯吡啶盐、咪唑盐等。
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在分子结构内同时具有阳离子基和阴离子基两者的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N-烷基腈三醋酸、N-烷基二甲基甜菜碱、N-烷氧基甲基-N,N-二乙基甜菜碱、N-烷基磺基甜菜碱、N-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卵磷脂、全氟烷基磺酰胺基烷基甜菜碱。
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由乙烯基单体得到的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可举出楠本化成(株)、商品名:LHP-90等。另外,作为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使用含有由乙烯基单体得到的聚合物和硅酮的表面活性剂。
氟系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氟的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通常为用氟原子将烃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的氢原子全部或一部分取代的物质。
硅酮系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有机硅氧烷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作为硅酮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可举出楠本化成(株)、商品名:1711EF等。
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由丙烯酸单体得到的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可举出楠本化成(株)、商品名:LF1984等。
保护层3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1种,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
对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仅通过含有表面活性剂,不管其含量,可以提高设置于保护层3上的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保护层3的总质量,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通过将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设为该范围,可以更加提高表面品质的提高效果。另外,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保护层3和中间层4的密合性。关于中间层4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进行后述。
保护层3可以在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及根据需要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同时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举出填料等。通过在保护层3中含有填料,可以提高转印层10的箔切削性。
作为填料,可举出有机填料、无机填料及有机-无机混合型填料。另外,填料可以为粉体,也可以为溶胶状的物质,由于制作保护层用涂敷液时的溶剂的选择性广,因此,优选使用粉体的填料。
保护层3所含有的填料优选为体积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的填料,更优选体积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的填料,进一步优选体积平均粒径为7nm以上且25nm以下的填料。通过在保护层3中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内的填料,可以谋求转印性的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体积平均粒径”是指根据JIS-Z-8819-2(2001)所测定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使用粒度分布/粒径分布测定装置(Nanotrack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株)),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测定。
作为粉体的有机填料,可举出:非交联丙烯酸系粒子、交联丙烯酸系粒子等丙烯酸系粒子、聚酰胺系粒子、氟系粒子、聚乙烯蜡等。另外,作为粉体的无机填料,可举出碳酸钙粒子、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粒子等。另外,作为有机-无机混合型填料,可举出在丙烯酸树脂中混合有二氧化硅粒子的填料等。此外,作为溶胶状的填料,可举出二氧化硅溶胶系、有机溶胶系的填料等。这些填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填料优选在保护层3中以3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更优选以3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进一步优选以3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
对保护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μm以上且8μm以下,优选为2μm以上且6μm以下。通过将保护层3的厚度设为该范围,可以谋求箔切削性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可以提高拖尾、毛刺这样的转印不良的抑制效果。此外,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对通过向被转印体转印转印层10而得到的印相物赋予的物理耐久性、化学耐久性。而且,也可以抑制在转印转印层10时产生纸剥离、缺口这样的转印不良。
对保护层3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将由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及根据需要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及任意的成分的组合物构成的涂敷液利用辊涂、逆转辊涂、凹版涂布、逆转凹版涂布、棒涂、杆涂等公知的方法涂布于基材1、或在基材1上设置的任意的层(例如脱模层2)上而形成涂膜、利用活性光线使上述可聚合的共聚物等聚合成分交联/固化而形成。例如,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碳弧、氙弧、金属卤化物灯、无电极紫外线灯、LED等各种装置。另外,电子束的照射可以使用以100keV~300keV的能量照射电子束的高能量型电子束照射装置、以100keV以下的能量照射电子束的低能量型电子束照射装置的任一种,另外,照射方式也可以为扫描型、幕型的任意方式的照射装置。
(中间层)
上述说明的保护层3虽然具有耐久性非常优异的性质,但是,具有与粘接层5的密合性低的性质。因此,在含有活性光线固化树脂的保护层3上直接地设置粘接层5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提高保护层3和粘接层5的密合性,在被转印体上转印保护层3之后,容易引起保护层3从被转印体上脱落的问题。另外,在转印转印层时,也容易产生保护层和粘接层进行分离、仅粘接层转印于被转印体上的问题。
考虑这样的方面的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层3和粘接层5之间设有中间层4,该中间层4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的固化物的固化粘合剂树脂,换句话说,含有通过使固化剂与粘合剂树脂作用而得到的固化树脂,即,使粘合剂树脂利用固化剂进行固化而得的固化树脂(以下,将通过使固化剂与粘合剂树脂作用而得到的固化树脂称为固化粘合剂树脂)。通过在保护层3和粘接层5之间设置含有固化粘合剂树脂的中间层4,可以将构成转印层10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设为非常良好的密合性。具体而言,可以提高保护层3和中间层4的密合性、及中间层4和粘接层5的密合性,其结果,可以整体提高构成转印层10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
对用于得到固化粘合剂树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以往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等使用。作为这种树脂,可举出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其中,优选聚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更优选并用聚酯树脂及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并用聚酯树脂及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情况下,相对于聚酯树脂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计质量,聚酯树脂的质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97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96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上且94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最优选为33质量%以上且86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换句话说,聚酯树脂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配合比优选以质量基准计为1:40~30:1,更优选为1:30~20:1,进一步优选为1:5~15:1,最优选为1:2~6:1。
对用于得到固化粘合剂树脂的固化剂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选择异氰酸酯化合物、钛螯合剂、锆螯合剂、铝螯合剂等金属螯合剂使用。其中,作为用于得到固化粘合剂树脂的固化剂,优选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中间层4所含有的固化粘合剂树脂,通过使用粘合剂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固化物,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构成转印层10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氯-2,4-苯基二异氰酸酯、2-氯-1,4-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反式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联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及4,4',4”-三甲基-3,3',2'-三异氰酸酯-2,4,6-三苯基氰脲酸酯等。
在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固化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用于形成中间层4的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2质量%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质量%以下的范围。另外,优选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的范围。根据由这种树脂组合物形成的中间层4,可以谋求进一步提高构成转印层10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
中间层4可以含有上述固化粘合剂树脂以外的其它树脂。
上述中以保护层3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为例列举进行了说明,但在保护层3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中间层4含有表面活性剂。关于表面活性剂,可以直接使用上述保护层3中说明的表面活性剂,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通过在保护层3中不含有表面活性剂而在中间层4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也可以谋求提高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即,在中间层4侧,也可以采用谋求提高该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的对策。
在保护层3中不含有表面活性剂而在中间层4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相对于中间层4的总质量,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
另外,也可以在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在该情况下,与仅在保护层3中、或者仅在中间层中4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各个层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并且谋求提高中间层4的表面品质。由此,通过减少各个层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可以相应地在保护层3、或中间层4中较多地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外的成分,也可以使耐久性、构成转印层10的各层的层间密合性提高。在保护层3及中间层4这两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时的表面活性剂的合计质量相对于保护层3和中间层4的合计质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
另外,中间层4除固化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之外,可以含有微硅、聚乙烯蜡等任意的成分。
对中间层4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将在适当的溶剂中分散或溶解有热塑性树脂、固化剂、及根据需要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其它任意的成分的中间层用涂敷液涂敷于保护层3上而形成。
对中间层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5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范围。
(粘接层)
如图1所示,在中间层4上设有粘接层5。粘接层5构成转印层10,为在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时、用于在被转印体上密合转印层10的层。因此,在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粘接层5成为位于最表面的层。
另外,粘接层5也可以具备作为可以接受染料层的染料的接受层的功能。在粘接层5具备接受层的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具备染料层的热转印片,在位于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的最表面的粘接层5形成热转印图像,通过将含有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粘接层5的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可以得到印相物。
对粘接层5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具有粘接性的材料使用。作为具有粘接性的材料,可举出例如:离聚物树脂、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酯系树脂、马来酸树脂、缩丁醛系树脂、醇酸树脂、聚环氧乙烷树脂、酚系树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三聚氰胺-醇酸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基醚树脂、硅酮树脂、橡胶系树脂等。粘接层5可以单独含有1种材料,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材料。另外,在上述例示的材料中,优选具有高粘接性的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缩丁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更优选为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乙烯-(甲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另外,粘接层发挥作为接受层的功能时,可以使用容易接受升华性染料或热熔融性油墨等热转移性的着色剂的以往公知的树脂材料。可举出例如: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或聚偏氯乙烯等卤化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系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聚丙烯酸酯等乙烯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乙烯或丙烯等烯烃和其它乙烯基聚合物的共聚物系树脂、离聚物或纤维素淀粉酶等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等,其中,优选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系聚合物、或聚氯乙烯树脂,特别优选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系聚合物。
对粘接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3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
粘接层可以如下形成:使选自上述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溶解或分散于水或有机溶剂等适当的溶剂而制备粘接层用涂敷液,将其通过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或使用凹版的逆转涂敷法等方法进行涂布、干燥。
另外,也可以在粘接层5和中间层4之间进一步设置接受层(未图示)。接受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
(脱模层)
另外,也可以在基材1和转印层10之间设置脱模层2。脱模层2为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的任意的构成,为转印层10中不含有的层。即,脱模层2为在被转印体上转印转印层10时残留于基材1侧的层。
作为用于脱模层的树脂,可举出例如:蜡类、硅酮蜡、硅酮树脂、硅酮改性丙烯酸树脂等各种硅酮改性树脂、氟树脂、氟改性树脂、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热交联性环氧基-氨基树脂及热交联性醇酸-氨基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尿素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脱模层2可以单独含有1种树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树脂。另外,脱模层2可以设为除具有脱模性的树脂之外还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联剂、锡系催化剂、铝系催化剂等催化剂而形成。
对脱模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2μm以下的范围。
对脱模层2的形成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辊涂、凹版涂布等公知的涂敷方法将在适当的溶剂中分散或溶解有上述例示的树脂的脱模层用涂敷液进行涂布、干燥、并在150℃以上且200℃以下左右的温度下烧结而形成。
另外,也可以在与设置基材1的转印层10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以提高耐热性、或运转性等为目的的背面层(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背面层是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中的任意的构成。
背面层可以适当选择以往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等而形成。作为这种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乙烯基氯化物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基乙酰乙缩醛树脂、聚乙烯乙缩醛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它们的硅酮改性物等。
另外,背面层优选以提高光滑性的目的含有蜡、高级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化合物、金属皂、硅油、表面活性剂等脱模剂、氟树脂等有机粉末、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等无机粒子等各种添加剂,特别优选含有磷酸酯或金属皂的至少1种。
背面层例如可以通过将在适当的溶剂中分散或溶解有上述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的涂敷液在基材1上通过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使用凹版的逆转辊涂敷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从耐热性等的提高等方面考虑,背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3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
<转印层的转印>
作为使用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将转印层10转印于被转印体上的方法,可以为公知的转印法,例如可以适用利用热刻印的烫印(箔压)、利用热辊的整个面或条纹转印、利用热敏头(感热印相头)的热打印机(也称为热转印打印机)等公知的方法。
作为被转印体,只要是需要耐磨耗性、耐增塑剂性等耐久性的用途,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天然纤维纸、涂层纸、描图纸、不因转印时的热而变形的塑料膜、玻璃、金属、塑料、木材、布或具有染料接受性的介质等任一种。另外,对IC卡等通常要求设计性、安全性,因此,在一实施方式的转印箔100不具备接受层时,一般在转印被转印体的转印层10的面上设置印刷层、全息图层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将在厚度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一面涂布有三聚氰胺系树脂的脱模层的膜用作基材,在其脱模层上通过凹版涂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6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并使其干燥之后,使用UV曝光器(Fusion UV、F600V、LH10灯、H阀、反射镜为冷型)照射紫外线,形成保护层。接着,在保护层上通过凹版涂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中间层用涂敷液1并进行干燥而形成中间层。接着,在中间层上通过凹版涂敷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接受层兼粘接层用涂敷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接受层兼粘接层,将从基材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有保护层、中间层、接受层兼粘接层而成的叠层体设为转印层时,得到按照以下顺序叠层基材、脱模层、转印层而成的实施例1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1>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0.1份
(LF-1984楠本化学(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中间层用涂敷液1>
■聚酯树脂3.3份
(Byron(注册商标)200东洋纺(株))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7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
■异氰酸酯固化剂1.5份
(XEL固化剂DIC GRAPHICS(株))
■甲基乙基酮6.7份
■甲苯3.3份
<接受层兼粘接层用涂敷液>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95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
■环氧改性硅油5份
(KP-1800U信越化学工业(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实施例2)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2,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2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2>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1份
(LF-1984楠本化学(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实施例3)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61楠本化学(株))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3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3的转印箔。
(实施例4)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2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61楠本化学(株))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4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4的转印箔。
(实施例5)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11EF楠本化学(株))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5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5的转印箔。
(实施例6)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2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11EF楠本化学(株))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6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6的转印箔。
(实施例7)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LHP-91楠本化学(株))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7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7的转印箔。
(实施例8)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2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LHP-91楠本化学(株))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8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8的转印箔。
(实施例9)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LHP-90楠本化学(株))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9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9的转印箔。
(实施例10)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F563DIC(株))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0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0的转印箔。
(实施例11)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1,将中间层用涂敷液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中间层用涂敷液2,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1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11>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中间层用涂敷液2>
■聚酯树脂3.3份
(Byron(注册商标)200东洋纺(株))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7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
■异氰酸酯固化剂1.5份
(XEL固化剂DIC GRAPHICS(株))
■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0.1份
(LF-1984楠本化学(株))
■甲基乙基酮6.7份
■甲苯3.3份
(实施例12)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1而形成保护层,取代中间层用涂敷液1,使用将中间层用涂敷液2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11EF楠本化学(株))0.1份的中间层用涂敷液3形成中间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2的转印箔。
(实施例13)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1而形成保护层,取代中间层用涂敷液1,使用将中间层用涂敷液2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乙烯基系表面活性剂)(LHP-91楠本化学(株))0.1份的中间层用涂敷液4形成中间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3的转印箔。
(实施例14)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2而形成保护层,将中间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中间层用涂敷液2而形成中间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4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12>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0.1份
(LF-1984楠本化学(株))
■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0.1份
(1761楠本化学(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实施例15)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3而形成保护层,将中间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中间层用涂敷液2而形成中间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5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13>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1份
(LF-1984楠本化学(株))
■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0.1份
(1761楠本化学(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实施例16)
将中间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中间层用涂敷液5而形成中间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6的转印箔。
<中间层用涂敷液5>
■聚乙烯醇(固体成分100%、聚合度1700)2.67份
(可乐丽POVAL(注册商标)PVA-117(株)可乐丽)
■钛螯合剂(作为固化剂)(固体成分42%)2.55份
(Olga Chicks(注册商标)TC-300Matsumoto Fine化学(株))
■水45.89份
■改性乙醇45.89份
(实施例17)
使用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的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LF-1984楠本化学(株))0.1份变更为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1761楠本化学(株))0.01份的保护层用涂敷液1 4代替保护层用涂敷液1,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17的转印箔。
(比较例1)
将保护层用涂敷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敷液A而形成保护层,除此之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转印箔。
<保护层用涂敷液A>
■多官能丙烯酸酯40份
(NK酯A-9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NK低聚物UA122-P 2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NK酯U-15HA 15官能新中村化学工业(株))
■光聚合引发剂5份
(IRGACURE(注册商标)907 BASF日本社)
■填料5份
(MEK-AC2140体积平均粒径12nm日产化学工业(株))
■甲苯200份
■甲基乙基酮200份
<表面品质评价>
在形成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箔时,目视确认在保护层上面涂中间层用涂敷液时的涂敷表面品质,基于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表面品质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表面品质评价在任意涂敷面的10cm×10cm的范围内进行。
“评价基准”
A:不产生中间层的凹陷。
B:产生0.5mm以下的凹陷。
C:产生大于0.5mm且1mm以下的凹陷。
NG:产生大于1mm的凹陷。
(转印层的转印(印相物的形成))
使用FARGO HDP-5000打印机(HID Global(株))用热转印带,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箔的转印层上(粘接层兼接受层上)形成热转印图像。接着,使用FARGO HDP-5000(HID Global(株))打印机,在热辊的表面温度:175℃、速度:2.3sec/inch的条件下将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箔的转印层转印于下述组成的卡基材上,由此得到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印相物。
<卡基材的组成>
■聚氯乙烯化合物(聚合度800)100份
(含有稳定化剂等添加剂10%)
■白色颜料(氧化钛)10份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5份
(转印性评价)
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箔连续进行10张向卡基材上转印转印层的转印,确认向各卡基材上转印各转印层的转印率,算出10张的平均值,基于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转印性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转印率是指将实际上转印的转印层的区域面积/转印层的预定转印区域的面积变更为百分率的转印率,转印率越接近于100%,表示转印层的转印性越良好。
“评价基准”
A:转印率为95%以上且100%以下。
B:转印率为50%以上且低于95%。
NG:转印率低于50%。
(表面强度评价)
根据ANSI-INCITS 322-2002、5.9Surface Abrasion将通过上述转印层的转印得到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印相物的耐磨耗试验(Taber试验)实施3500循环。每250循环目视确认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印相物表面的状态,基于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表面强度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另外,在进行表面强度评价时,每250循环将磨轮(磨轮:CS-10F,荷重:500gf)抛光。
“评价基准”
A:实施350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良好。
B:实施325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良好,但实施350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不良好。
C:实施300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良好,但实施325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不良好。
NG:实施3000循环后的表面状态不良好。
(耐增塑剂性评价)
将含增塑剂的软质氯乙烯片(Artoron(注册商标)#480厚度400μm三菱化学(株))和上述得到的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印相物以印相物中的转印层和含增塑剂的软质氯乙烯片相对的方式重叠,施加40g/cm2的荷重,在50℃下保存60小时,目视确认增塑剂导致的图像劣化的程度,基于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耐增塑剂性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评价基准”
A:未受到增塑剂的影响,图像的外观良好。
B:受到增塑剂的影响,图像少量渗出,但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C:受到增塑剂的影响,产生实用上成为障碍的渗出。
NG:图像消失。
[表1]
画面质量评价 转印性评价 表面强度评价 耐增塑剂评价
实施例1 B A B A
实施例2 A A A A
实施例3 B A B A
实施例4 B A C A
实施例5 B A B A
实施例6 B A C A
实施例7 B A B A
实施例8 B A B A
实施例9 B A B A
实施例10 C A B A
实施例11 C A A A
实施例12 C A C A
实施例13 B A B A
实施例14 C A B A
实施例15 B A B A
实施例16 B A B A
实施例17 C A B A
比较例1 NG A B A
在各实施例中,以提高转印层的箔切削性为目的,使用于形成各实施例的转印箔的保护层用涂敷液中含有作为任意成分的填料,但在从各保护层用涂敷液中除去了填料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与上述表1所示的结果同样的结果。

Claims (7)

1.一种转印箔,其在基材上设置有转印层,其中,
所述转印层呈现从所述基材侧按照以下顺序叠层保护层、中间层、粘接层而成的叠层结构,
所述保护层含有利用活性光线将活性光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活性光线固化树脂,
所述中间层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的固化物的固化粘合剂树脂,
所述保护层及所述中间层的任一层或两层还含有表面活性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箔,其中,所述保护层及所述中间层这两层含有所述表面活性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箔,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丙烯酸系表面活性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箔,其中,在所述基材和所述转印层之间设置有脱模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箔,其中,所述中间层含有的所述固化粘合剂树脂是粘合剂树脂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固化物。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箔,其中,所述保护层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的填料。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箔,其中,所述粘接层是具有接受层的功能的粘接层。
CN201680006971.4A 2015-09-28 2016-09-27 转印箔 Active CN107206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422 2015-09-28
JP2015190422 2015-09-28
PCT/JP2016/078389 WO2017057328A1 (ja) 2015-09-28 2016-09-27 転写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768A true CN107206768A (zh) 2017-09-26
CN107206768B CN107206768B (zh) 2019-10-11

Family

ID=5842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971.4A Active CN107206768B (zh) 2015-09-28 2016-09-27 转印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9513B2 (zh)
EP (1) EP3260296A4 (zh)
JP (1) JP6119947B1 (zh)
KR (1) KR102078759B1 (zh)
CN (1) CN107206768B (zh)
MY (1) MY168623A (zh)
TW (1) TWI719059B (zh)
WO (1) WO20170573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257A (zh) * 2020-04-21 2020-09-04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烫画膜及其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001379A1 (de) * 2018-02-21 2019-08-22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Transferträger
JP7194366B2 (ja) * 2020-11-26 2022-12-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熱転写シートと被転写体との組合せ、熱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305A (en) * 1995-05-24 1998-02-03 Polaroid Corporation Overcoat-releasing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6344269B1 (en) * 1996-12-11 2002-02-05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Heat-transfer label
JP2012076354A (ja) * 2010-09-30 2012-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耐候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1044B2 (ja) 2001-07-19 2009-12-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記録媒体及び印画物
US6815397B2 (en) 2001-06-11 2004-11-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intermediate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and print produced using the same
JP2003072247A (ja) * 2001-08-30 2003-03-12 Konica Corp 中間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22642A (ja) * 2002-10-03 2004-04-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認証識別カード作成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ード表面保護用転写箔
JP4074239B2 (ja) * 2003-09-25 2008-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保護層転写シート、及び印画物
EP1886837A4 (en) * 2005-03-11 2011-04-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TRANSFER FILM AND THIS IMAGING IMAGING MATERIAL
JP2006267296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性転写シート及び感光性積層体、並びに、画像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配線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20080092839A (ko) * 2007-04-12 2008-10-16 칫소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젯용 잉크
JP5831087B2 (ja) * 2010-09-29 2015-12-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成形品
JP2012148484A (ja) * 2011-01-19 2012-08-09 Jsr Corp ハードコート形成用積層体、ロールフィルム及び、硬化性組成物溶液
JP2013111943A (ja) * 2011-11-30 2013-06-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箔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305A (en) * 1995-05-24 1998-02-03 Polaroid Corporation Overcoat-releasing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6344269B1 (en) * 1996-12-11 2002-02-05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Heat-transfer label
JP2012076354A (ja) * 2010-09-30 2012-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耐候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257A (zh) * 2020-04-21 2020-09-04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烫画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1619257B (zh) * 2020-04-21 2021-12-14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烫画膜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0005A (zh) 2017-09-01
JP6119947B1 (ja) 2017-04-26
CN107206768B (zh) 2019-10-11
KR20170092609A (ko) 2017-08-11
EP3260296A4 (en) 2018-04-18
US10549513B2 (en) 2020-02-04
JPWO2017057328A1 (ja) 2017-10-05
WO2017057328A1 (ja) 2017-04-06
KR102078759B1 (ko) 2020-02-19
MY168623A (en) 2018-11-14
TWI719059B (zh) 2021-02-21
US20180065345A1 (en) 2018-03-08
EP3260296A1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9487A (zh) 转印箔
US11034178B2 (en) Thermal transfer sheet
CN107206768B (zh) 转印箔
CN107531011A (zh) 转印箔
CN107614262A (zh) 转印箔
JP6425127B2 (ja) 転写箔
KR102419773B1 (ko) 열전사 시트, 이형층용 도공액, 및 열전사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6824904B2 (ja) 印刷媒体、印刷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物
JP6651770B2 (ja) 転写箔
JP200703850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ー材料
JP2017177782A (ja) 転写箔
WO2017110600A1 (ja) 印刷媒体、印刷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物
JPH07237286A (ja) 化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38388A (ja) 画像形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