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515A -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515A
CN107206515A CN201680007274.0A CN201680007274A CN107206515A CN 107206515 A CN107206515 A CN 107206515A CN 201680007274 A CN201680007274 A CN 201680007274A CN 107206515 A CN107206515 A CN 107206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cutting element
knife rest
recess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2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雅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28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33Parallelogr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7Mounted tangentially, i.e. where the rake face is not the face with largest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16Fixation of inserts or cutting bits in the tool
    • B23C2210/165Fixation bo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0Number of cutting edges
    • B23C2210/205Number of cutting edges si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4Overall form of the milling cutter
    • B23C2210/246Milling cutters comprising a hole or hollow in the end face or between the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50/00Compensating adverse effects during milling
    • B23C2250/12Cooling and lubrication

Abstract

一方式的切削工具具备:镶刀,其在两个面相交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切削刃;以及刀架,其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且具有凹槽、在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流入口、位于内部的第一流路、以及位于凹槽的流出口,所述凹槽具有供镶刀配设的载置部以及与载置部邻接且位于比载置部靠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位置的切口部,在切口部具有凹部。

Description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对金属等被切削件进行切削加工时使用的切削工具,已知日本特开平8-3938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铣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铣刀(切削工具)具备:具有刀槽(凹槽)的刀具主体(刀架)、以及安装于刀槽的刀片安装座面的不重磨刀片(镶刀)。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铣刀具有:切削液供给孔,其贯通设置于刀具主体,且在刀片安装座面开口;以及切削液供给槽,其切削设置于不重磨刀片,且与切削液供给孔连通。通过经由切削液供给孔以及切削液供给槽供给的冷却液(冷却剂),对不重磨刀片的切削刃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基于一方式的切削工具具备:镶刀,其在两个面相交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切削刃;以及刀架,其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且具有凹槽、在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流入口、位于内部的第一流路以及位于所述凹槽的流出口,所述凹槽具有供所述镶刀配设的载置部以及与该载置部邻接且位于比该载置部靠所述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位置的切口部,在所述切口部具有凹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区域A1的放大图。
图3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A2的放大图。
图5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区域A3的放大图。
图7是从B1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侧视图。
图8是从B2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侧视图。
图9是图5所示的切削工具的C1-C1剖视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切削工具的C2-C2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镶刀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镶刀的俯视图。
图13是从B3方向观察图12所示的镶刀时的侧视图。
图14是从B4方向观察图12所示的镶刀时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区域A4的放大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刀架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5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区域A5的放大图。
图21是从B5方向观察图19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侧视图。
图22是从B6方向观察图19所示的切削工具时的侧视图。
图2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2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2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简化地示出构成各实施方式的构件中的主要构件。因此,本发明的切削工具可以具备未被本说明书参照的各图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并未如实地示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以及各构件的尺寸比率等。
图1~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具备刀架3以及多个镶刀5。另外,刀架3具有在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流入口6、位于内部的第一流路7、流出口8以及凹槽9。
刀架3具有旋转轴O。刀架3是在将配置镶刀5的一方设为前端侧而将前端侧的相反设为后端侧时,沿着旋转轴O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延伸的圆柱状体的构件。在用于制造切削加工物的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时,刀架3能够绕旋转轴O旋转,向旋转方向X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圆柱状体的刀架3的中心轴与刀架3的旋转轴O一致。
以下,将接近旋转轴O的一侧设为内周侧,将远离旋转轴O的一侧设为外周侧。另外,将从刀架3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的方向设为前端方向,将从刀架3的前端侧朝向后端侧的方向设为后端方向。图1是从后端侧观察切削工具1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前端侧观察切削工具1时的立体图。
作为刀架3,可以使用钢、铸铁、铝合金等。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中,使用在上述构件中韧性高的钢。刀架3的大小根据被切削件的大小而适当设定。例如,刀架3的沿着旋转轴O的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30~90mm左右。另外,刀架3的与旋转轴O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直径)设定为20~500mm左右。
如图1所示,在刀架3的前端侧的外周侧配设有多个凹槽9。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槽9具有载置部11以及切口部13。载置部11是供镶刀5配设的部分,在安装镶刀5前,载置部11向刀架3的前端侧的外周侧开口。切口部13位于比载置部11靠旋转方向X1的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架3具有多个凹槽9,但也可以采用刀架3具有一个凹槽9的结构。
切口部13被用作使由镶刀5产生的切屑弯曲的空间。因此,切口部13位于比供镶刀5载置的载置部11靠旋转方向X1的前方的位置。切口部13向刀架3的外周侧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切口部13具有凹部13a。凹部13a呈进一步对切口部13进行切削而成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朝向旋转方向X1的后方以及刀架3的外侧开口。
多个凹槽9可以以绕旋转轴O旋转对称的方式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以不等间隔设置。为了抑制向安装于各凹槽9的镶刀5施加的负载的偏差,优选多个凹槽9为等间隔。
由在刀架3形成有多个凹槽9可知,刀架3的形状并非严格的圆柱体。安装于凹槽9的镶刀5通过螺钉15固定于刀架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示出了在刀架3设置有六个凹槽9且在六个凹槽9中分别配置有镶刀5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凹槽9的数量以及安装于刀架3的镶刀5的数量不限于六个。它们的数量例如也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八个或者十个以上。
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镶刀5呈四棱柱状体,具备上表面17、下表面19以及侧面。上表面17以及下表面19分别呈四边形状。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上表面17为与刀架3的凹槽9的载置面11抵接的面。另外,在将镶刀1安装于刀架3时,下表面19为在刀架3的前端侧露出的面。
侧面与四边形状的上表面17以及下表面19的各边部对应地,具有前侧面21、后侧面23、外侧面25以及内侧面27这四个面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的四个面区域,基于图12并根据将镶刀安装于刀架3时的位置关系而适当地赋予名称。这些面区域在各个面的主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状。
前侧面21是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位于旋转方向X1的前方的面区域。前侧面21形成为,在主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旋转轴O正交的方向(图1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沿着旋转轴O的方向(图13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长的长方形的形状。后侧面23是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位于旋转方向X1的后方的面区域。后侧面23位于与前侧面21相反的一侧,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与载置部11抵接。
外侧面25是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位于外周侧的面区域。另外,外侧面25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比刀架3向外周方向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面25整体比刀架3向外周方向突出,但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外侧面25的前侧面21一侧也可以部分比刀架3向外周方向突出。
内侧面27是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位于内周侧的面区域,在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时与载置部11抵接。
前侧面21、后侧面23、外侧面25以及内侧面27这四个面区域分别大致呈四边形状,分别具有四个角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表面17、下表面19、前侧面21、后侧面23、外侧面25以及内侧面27呈四边形状是指呈大体四边形状即可,无需呈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各面区域的角部可以为在分别主视观察的情况下呈带有圆角的形状,以将相邻的角部连接的方式配置的边可以不呈严格的直线形状,而是呈一部分具有凹凸的形状。
镶刀5的大小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上表面17的主视观察)的情况下的前侧面21与后侧面23之间的宽度的最大值设定为5~20mm左右。另外,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的内侧面27与外侧面25之间的宽度的最大值设定为5~20mm左右。另外,上表面17与下表面19之间的厚度的最大值为3~10mm。
作为镶刀5的材质,可以列举例如超硬合金、金属陶瓷等。作为超硬合金的组成,例如可以列举WC-Co、WC-TiC-Co以及WC-TiC-TaC-Co。WC-Co通过向炭化钨(WC)添加钴(Co)的粉末并进行烧结而生成。WC-TiC-Co通过向WC-Co添加炭化钛(TiC)而成。WC-TiC-TaC-Co通过向WC-TiC-Co添加炭化钽(TaC)而成。
另外,金属陶瓷是使金属与陶瓷成分复合而成的烧结复合材料。具体地说,作为金属陶瓷,可以列举以炭化钛(TiC)、或者氮化钛(TiN)等钛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物质。
本实施方式的镶刀5具有切削刃29。切削刃29位于镶刀5中的两个面相交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刃29位于前侧面21与外侧面25相交的部分、以及前侧面25与下表面19相交的部分。切削刃29可以位于前侧面21与外侧面25相交的部分、以及前侧面25与下表面19相交的部分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位于这些部分的整体。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刃29具有外周切削刃31以及前端切削刃33。外周切削刃31位于前侧面21与外侧面25相交的部分。作为外周切削刃31的长度,例如设定为3~7mm左右。另外,前端切削刃33位于前侧面21与下表面19相交的部分。作为前端切削刃33的长度,例如设定为2~5m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是通过刀架3绕旋转轴O旋转且沿与旋转轴O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的、所谓的铣削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因此,外周切削刃31作为主要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的切削刃而发挥功能,前端切削刃33作为减少被切削件的加工面的凹凸的“修光刃”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中,以外周切削刃31相对于旋转轴O倾斜的方式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该倾斜角度是所谓的轴向前角,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为3~20°左右。
前侧面21位于镶刀5的旋转方向X1的前方。因此,前侧面21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作为供切屑流动的“前刀面”而发挥功能。另外,外侧面25以及下表面19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作为“后刀面”而发挥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侧面21在中央部分具有平坦的区域,在沿着外周切削刃31以及前端切削刃33的部分,具有以随着远离上述切削刃29而接近后侧面23的方式倾斜的区域。通过具有这样倾斜的区域,能够减少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时的切削阻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镶刀5具有贯通孔35。贯通孔35贯通镶刀5的上表面17以及下表面19。换言之,贯通孔35从镶刀5的上表面17配置至下表面19,在上表面17以及下表面19开口。因此,贯通孔35不在镶刀5的侧面开口。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35的贯通方向沿着旋转轴O1。
贯通孔35是用于将镶刀5螺纹固定于刀架3的部位。通过将螺钉15插入镶刀5的贯通孔35,并将该螺钉15的前端插入到形成于凹槽9的螺孔(未图示),通过将螺钉15固定于螺孔,从而将镶刀5安装于刀架3。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刀架3具备第一流路7,该第一流路7供用于对镶刀5进行冷却的流体(冷却剂)流动。第一流路7在使用切削工具1时作为供冷却剂流动的部分而发挥功能。冷却剂从刀架3的流入口6供给。流入口6在刀架3的至少一部分开口,在图8中示出位于后端侧的例子。从流入口6供给的冷却剂在位于刀架3的内部的第一流路7中流动并朝向流出口8。
本实施方式的与第一流路7连续的流出口8位于凹槽9中。具体地说,流出口8与载置部11邻接并且在载置部11开口。上述的流出口8与第二流路39连接,在第一流路7中流动的冷却剂通过第二流路39向外部流出。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39位于流出口8与凹部13a之间,在凹槽9内朝向凹部13a开口。在第一流路7中流动的冷却剂通过第二流路39朝向凹部13a喷射。
这样,冷却剂不朝向刀架3的外侧喷射,而在凹槽9内朝向凹部13a喷射。因此,从第一流路7喷射的冷却剂在凹部13a中存积,存积于凹部13a的冷却剂通过向切削刃29流动而对切削刃29进行冷却。即,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在切口部13具有凹部13a,因此能够在凹部13a中存积冷却剂。由此,能够抑制冷却剂未用于切削刃29的冷却而向切削工具1的外侧流出的情况,因此镶刀5的冷却效率提高。
另外,从第一流路7喷射的冷却剂在凹部13a中存积,存积于凹部13a的冷却剂向切削刃29流动,从而能够使冷却剂适当地分散。因此,便能够对切削刃29的较大范围进行冷却。另外,通过使冷却剂适当地分散,从而容易将由切削刃29产生的切屑稳定地向外部排出。由此,切屑不易咬入加工面,切削刃29的耐久性提高。
冷却剂例如由非水溶性油剂或者水溶性油剂构成,根据被切削件的材质而适当选择来使用。作为非水溶性油剂,例如可以列举油性类型、非活性极压类型或者活性极压类型的切削油。作为水溶性油剂,例如可以列举乳液、调水型或者溶解型等切削油。
如图2以及图4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包括第一流路7以及第二流路39。第一流路7呈设置于刀架3的内部的孔形状,从刀架3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延伸。此时,第一流路7的一个端部在凹槽9的载置部11开口。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7与凹槽9的数量相匹配地设置有多个。具体地说,刀架3具有六个凹槽9,因此第一流路7也设置有六个。多个第一流路7分别笔直地延伸。第一流路7形成有六个,因此第二流路39也设置有六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设置在刀架3的载置部11与镶刀5之间的第二流路39。通过像这样具有内表面的一部分由镶刀5构成的第二流路39,能够在第二流路39处也对镶刀5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39从第一流路7朝向凹部13a笔直地延伸。因此,能够将从第一流路7喷射出的冷却剂稳定地存积于凹部13a。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镶刀5具有槽部41,该槽部41位于与刀架3的载置部11对置的面即上表面17。槽部41延伸至上表面17的前侧面21一侧的端部。在将镶刀5安装于载置部11时,槽部41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流路7的流出口8连接。另外,槽部41的另一个端部相对于前侧面21开口。即,槽部41构成第二流路39的一部分。
作为第二流路39,例如可以通过将与第一流路7连接的槽部形成于载置部11而构成,但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在镶刀5的表面形成的槽部41以及载置部11的表面构成。由此,能够增大镶刀5的与冷却剂接触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对镶刀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流路7以及第二流路39各自的与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剖面积而言,第二流路39的剖面积比第一流路7的剖面积小。由此,能够在第二流路39中提高从第一流路7向第二流路39流动的冷却剂的水压,能够提高向凹部13a喷射的冷却剂的流出速度。由此,在凹部13a中冷却剂容易扩散,因此容易对切削刃29整体进行冷却。
凹部13a具有存积从流路流入的冷却剂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在从前端透视观察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至少一部分位于将旋转轴O与切削刃29连结的第一假想线L1上。
在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时,刀架3绕旋转轴O旋转。因此,流入凹部13a的冷却剂被施加有离心力。冷却剂因该离心力而从刀架3的中心侧向外周侧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前端观察的情况下,凹部13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将旋转轴O与切削刃29连结的第一假想线L1上,因此从凹部13a流出的冷却剂容易因离心力而朝向切削刃29。因此,能够高效地对切削刃29进行冷却。
如图2以及图6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包括第一部位43以及第二部位45。第一部位43位于刀架3的内侧,呈曲面形状。第二部位45位于比第一部位43靠刀架3的外侧的位置,从第一部位43朝向刀架3的外周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位43与第二部位45之间不设置高低差,两者平滑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的底面呈曲面形状。即,凹部13a的底部为第一部位43。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曲面形状是指,中央部分比外周部分凹陷的弯曲形状的、所谓的凹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7的第二流路39朝向凹部13a的底面、即第一部位43延伸。
通过像这样凹部13a的底面呈曲面形状,从而能够存积从流路喷射出的冷却剂。另外,底面呈曲面形状,从而能够顺畅地改变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因此,不会过度削弱冷却剂的流动势头,而能够使冷却剂朝向切削刃29流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除具有第一部位43以外,还具有第二部位45。第二部位45位于第一部位43的外侧,呈圆筒形状。第二部位45从第一部位43朝向刀架3的外侧笔直的延伸,从而容易确定凹部13a内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因此,抑制了冷却剂的流动方向过度散乱的情况。
在第二部位45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第二部位45的表面不呈例如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状,而是具有曲线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形状是指,上述的剖面中的形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圆形状,而是非多边形状且具有曲线部分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路39位于流出口8与凹部13a的第一部位43之间。即,第二流路39朝向凹部13a的第一部位43延伸。从第二流路39向凹部13a喷射的冷却剂朝向曲面形状的第一部位43喷射,从而抑制了冷却剂被凹部13a反弹而过度削弱冷却剂的流动势头的情况。
另外,在从前端透视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的情况下,凹部13a的第二部位45随着从位于刀架3的内侧的端部朝向位于刀架3的外侧的端部而向旋转方向X1的后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部位45以角度θ朝向旋转方向X1的后方倾斜。
供镶刀5安装的载置部11相对于凹部13a位于旋转方向X1的后方,因此通过第二部位45如上述那样倾斜,从而冷却剂容易从凹部13a朝向切削刃29流动。
接下来,使用图15~图2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5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对应的立体图。图16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的立体图。图19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对应的立体图。图2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立体图。图22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8对应的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同样具备刀架3以及多个镶刀5。另外,刀架3具有在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流入口6、位于内部的第一流路7、流出口8以及凹槽9。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相比,主要是供冷却剂流动的流路以及凹部13a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说,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包括分别笔直地延伸的第一流路7以及第二流路39,但本实施方式的流路仅由第一流路7构成,不具有相当于第二流路39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7同样呈笔直地延伸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流路7形成为一个端部从凹槽9的载置部11朝向凹部13a开口的孔形状。因此,将从第一流路7流来的冷却剂不经由第二流路39而直接向凹部13a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路7还在凹槽9的载置部11开口,但在该部分安装有镶刀5。因此,镶刀5发挥盖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少不从载置部11的第一流路7的流出口8向凹部13流入而向外部排出的冷却剂的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在镶刀5的表面形成的槽部41以及载置部11的表面形成第二流路39,但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不具有第二流路39。因此,无需在镶刀5的表面形成槽部41。因此,能够提高镶刀5的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能够将从第一流路7流来的冷却剂直接朝向凹部13a喷射,从而无需过大地形成凹部13a。因此,容易确保多个凹槽9之间的刀架3的壁厚,因此能够提高刀架3的耐久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7的内径D1与凹部13a的内径D2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第一流路7的内径D1以及凹部13a的内径D2分别是指与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另外,内径相同并非内径D1以及内径D2严格相同,而是指内径D2可以相对于内径D1偏差±10%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13a同样,包括凹曲面形状的第一部位43(底面)、以及从第一部位43朝向刀架3的外周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第二部位45。而且,冷却剂朝向凹部13a的第一部位43喷射。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位45朝向旋转方向X1的后方开口。如图18所示,将第二部位45的与朝向旋转方向X1的后方开口的该部分处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设为上述的内径D2而进行评价。
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3a的第二部位45从第一部位43朝向刀架3的外周延伸。而且,在从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第二部位45以随着朝向刀架3的外周而接近镶刀5的方式延伸。
具体地说,示出第二部位45的位于旋转方向X1的前方的部分的第二假想线L2与镶刀5的间隔随着从刀架3的内周朝向外周而大致变小。在像这样形成第二部位45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在第二部位45中流动的冷却剂吹向镶刀5。
以上,利用附图对各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以及镶刀5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切削工具以及镶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
接下来,利用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切削加工物通过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加工而制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即,
(1)使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代表的切削工具1旋转的工序;
(2)使旋转的切削工具1与被切削件101接触的工序;以及
(3)使切削工具1从被切削件101离开的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进行说明,但作为切削工具也可以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
更具体地说,首先,如图23所示,通过使切削工具1绕旋转轴O旋转并且沿X2方向移动,从而使切削工具1相对接近被切削件101。接下来,使切削工具1的切削刃29与被切削件101接触,从而对被切削件101进行切削。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切削刃29,使镶刀的前端切削刃以及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件101接触。然后,如图25所示,通过使切削工具1沿X2方向移动,从而使切削工具1相对远离被切削件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切削件101固定并且在使切削工具1绕旋转轴O旋转的状态下使切削工具101接近被切削件101。另外,在图24中,通过使旋转的镶刀的前端切削刃以及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件101接触,从而对被切削件101进行切削。另外,在图25中,在使切削工具1旋转的状态下使切削工具1远离被切削件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切削加工中,在各个工序中,通过使切削工具1运动,从而使切削工具1与被切削件101接触、或者使切削工具1从被切削件101离开,当然不限于这种方式。
例如,也可以在(1)的工序中,使被切削件101接近切削工具1。同样地,也可以在(3)的工序中,使被切削件101远离切削工具1。在继续切削加工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维持使切削工具1旋转的状态,使镶刀的切削刃29与被切削件101的不同部位接触的工序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被切削件101的材质的代表例,可以列举铝、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或者非铁金属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切削工具;
3…刀架;
5…镶刀;
6…流入口;
7…流路;
8…流出口;
9…凹槽;
11…载置部;
13…切口部;
13a…凹部;
15…螺钉;
17…上表面;
19…下表面;
21…前侧面;
23…后侧面;
25…外侧面;
27…内侧面;
29…切削刃;
31…外周切削刃;
33…前端切削刃;
35…贯通孔;
37…第一流路;
39…第二流路;
40…第三流路;
41…槽部;
43…第一部位;
45…第二部位;
101…被切削件。

Claims (8)

1.一种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镶刀,其在两个面相交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切削刃;以及
刀架,其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且具有凹槽、在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流入口、位于内部的第一流路、以及位于所述凹槽的流出口,所述凹槽具有供所述镶刀配设的载置部以及与该载置部邻接且位于比该载置部靠所述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位置的切口部,
在所述切口部具有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从前端观察时,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切削刃连结的第一假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出口与所述凹部之间具有第二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刀在与所述载置部对置的面具有槽部,
所述槽部构成所述第二流路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所述刀架的内侧具有曲面形状的第一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外侧的圆筒形状的第二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从前端透视观察时,所述第二部位随着从位于所述刀架的内侧的端部朝向位于所述刀架的外侧的端部而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倾斜。
8.一种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使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旋转的工序;
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工具与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切削工具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CN201680007274.0A 2015-01-29 2016-01-28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2065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762 2015-01-29
JP2015015762 2015-01-29
JP2015162714 2015-08-20
JP2015-162714 2015-08-20
PCT/JP2016/052494 WO2016121870A1 (ja) 2015-01-29 2016-01-28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515A true CN107206515A (zh) 2017-09-26

Family

ID=5654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274.0A Pending CN107206515A (zh) 2015-01-29 2016-01-28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6847B2 (zh)
JP (1) JPWO2016121870A1 (zh)
CN (1) CN107206515A (zh)
WO (1) WO20161218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2055A (zh) * 2018-12-07 2019-02-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方肩铣刀
CN110997204A (zh) * 2017-07-26 2020-04-10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1213957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株式会社泰珂洛 切削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1174A1 (ja) * 2015-04-21 2016-10-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8698143B (zh) * 2016-03-28 2019-12-13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用刀具
US10166607B2 (en) * 2016-10-05 2019-01-01 Iscar, Ltd. Tetrahedron-shaped cutting insert, insert holder and cutting tool
CN108115156B (zh) * 2016-11-29 2020-11-06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7312387B1 (ja) * 2022-12-08 2023-07-21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インサート
JP7340168B1 (ja) * 2022-12-21 2023-09-07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工具とそのボディ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4457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インサート着脱式切削工具
CN102026755A (zh) * 2008-05-23 2011-04-20 京瓷株式会社 钻头、切削镶刀及被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EP2316599A1 (en) * 2009-10-30 2011-05-04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cutting tool
CN102844139A (zh) * 2010-06-30 2012-12-26 京瓷株式会社 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3517778A (zh) * 2011-05-31 2014-01-15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2427906B (zh) * 2009-04-22 2014-11-12 克雷雷有限公司 旋转切削工具的间接冷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9387A (ja) 1994-07-29 1996-02-1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ライスカッタ
GB2332161A (en) * 1997-12-13 1999-06-16 C And D Technologies Limited Reuse of disposable cutter inserts
SE537368C2 (sv) * 2011-04-29 2015-04-14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äsverktyg med ett tätande lock
US8621964B2 (en) * 2011-11-23 2014-01-07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 with coolant passage disposed in non-circular recess for reducing stress
US9434011B2 (en) * 2013-01-25 2016-09-06 Kennametal Inc. Coolant spray nozzle and cutter with coolant spray nozz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755A (zh) * 2008-05-23 2011-04-20 京瓷株式会社 钻头、切削镶刀及被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2010234457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インサート着脱式切削工具
CN102427906B (zh) * 2009-04-22 2014-11-12 克雷雷有限公司 旋转切削工具的间接冷却
EP2316599A1 (en) * 2009-10-30 2011-05-04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cutting tool
CN102844139A (zh) * 2010-06-30 2012-12-26 京瓷株式会社 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3517778A (zh) * 2011-05-31 2014-01-15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镶刀及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204A (zh) * 2017-07-26 2020-04-10 京瓷株式会社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9352055A (zh) * 2018-12-07 2019-02-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方肩铣刀
CN11213957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株式会社泰珂洛 切削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09045A1 (en) 2018-01-11
WO2016121870A1 (ja) 2016-08-04
US10456847B2 (en) 2019-10-29
JPWO2016121870A1 (ja)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515A (zh)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EP2774704B1 (en) Drill
EP1902799B1 (en) A tool for chip removing machining and a cutting insert therefor
JP6122341B2 (ja) 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5199031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7055865B2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5478862A (zh) 实心阶梯钻
CN104797368B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WO2019163677A1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US20150360301A1 (en) Drill bit
JP2006239829A (ja) ドリル
JP2010094748A (ja) 切削工具
EP3311941B1 (en) Turning insert
CN107107213A (zh) 切削镶刀、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6652576B2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6185376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被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8349020B (zh) 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7614174B (zh) 刀架、切削工具以及使用其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6711830B2 (ja) ドリ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5309868B2 (ja) 切削工具及びインサート
JPWO2016208536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8115156B (zh) 切削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6386524B2 (ja) 転削工具用切削インサート、転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07735203A (zh) 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08136516A (zh) 切削工具用刀架、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