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5013B -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5013B
CN107155013B CN201610861176.5A CN201610861176A CN107155013B CN 107155013 B CN107155013 B CN 107155013B CN 201610861176 A CN201610861176 A CN 201610861176A CN 107155013 B CN107155013 B CN 107155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eign matter
reference feature
benchmark
im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1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55013A (zh
Inventor
金谷真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5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5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5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9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imperfections or di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apparatus for taking photographic images, e.g.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7Removing errors due external factors, e.g. dust, scra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异物存在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判定的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133);设在与摄像部相对的位置上的基准构件(134);对基准构件进行光照射的光源(132);对摄像部所摄像得到的特定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的异物判定部(161);在特定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根据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来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摄像部侧或基准构件侧的位置判定部(162),第1图像是使光源以第1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第2图像是使光源以与第1光量不同的第2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图像中映现的异物进行检测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采用一次元地排列有摄像元件的线传感器等摄像装置,一边输送原稿一边进行摄像。为此,如果摄像装置的玻璃面上附着有纸粉、灰尘、浆糊等异物的话,对原稿进行摄像后的原稿图像上就会产生所谓垂直条纹噪声。
已公开的有:将隔着输送路径相对配置的两个CIS取得的读取数据进行比较,对附着有垃圾的位置进行判断,将该判断结果通知用户的图像读取装置(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4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像读取装置被要求对原稿图像进行适当的校正,以使原稿图像上不产生垂直条纹噪声。一般地,由于原稿上印刷有各种各样的文字、照片、图案等,所以对于原稿图像难以正确判定是否映现有异物。另一方面,在原稿未被输送的状态下,如果用对配置在与摄像装置相对的位置上的素色的基准板进行摄影后的图像,就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是否映现有异物。但是,在对基准板进行摄影后的图像上映现有异物时,难以正确地判定该异物存在于摄像装置侧,还是存在于基准板侧。由于原稿图像上是否产生垂直条纹噪声因异物存在的位置而不同,所以为了将原稿图像进行适当的校正,就有必要正确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的目的在于对异物存在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判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摄像部,其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摄像;基准构件,其设在与摄像部相对的位置;光源,其对基准构件进行光照射;物判定部,其对摄像部所摄像得到的特定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以及位置判定部,其在特定图像中映现有异物的情况下,根据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来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部侧还是基准构件侧,第1图像是使光源以第1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第2图像是使光源以与第1光量不同的第2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控制方法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设在与摄像部相对的位置上的基准构件;以及对基准构件进行光照射的光源,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摄像部所摄像得到的特定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在特定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根据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对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摄像部侧还是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第1图像是使光源以第1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第2图像是使光源以与第1光量不同的第2光量照射光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能够对异物存在的位置高精度地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布置有原稿台103的状态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对图像读取装置100内部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第1摄像单元130a等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第2摄像单元130b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示出存储装置301及CPU300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原稿读取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异物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与照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1A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与灰度值的关系的图表。
图11B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与灰度值的关系的图表。
图11C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与灰度值的关系的图表。
图12A是用于对基准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2B是用于对第1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2C是用于对第2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3A是用于对基准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3B是用于对第1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3C是用于对第2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4是示出其他图像处理用LSI402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但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请留意还涉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相等物方面。
图1是按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图像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100构成。图像处理系统1具备图像读取装置100及信息处理装置10。在图1中,图像读取装置100以立体图来描绘。
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下侧壳体101、上侧壳体102、原稿台103、前面盖105a、开闭检测部107等,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0也可以是例如个人计算机、便携信息终端等。
图2是布置有原稿台103的状态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上面盖105b、辅助盖105c及操作按钮106。如图1所示,原稿台103以在箭头A1所示方向可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与下侧壳体101卡合。原稿台103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配置在覆盖上侧壳体102、上面盖105b及辅助盖105c的位置上,作为外装盖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状态下,原稿台103被配置为可放置原稿。在原稿台103上设有相对于原稿的输送方向可左右方向移动的侧边引导件104a及104b。通过使侧边引导件104a及104b与原稿的宽度配合定位能够限制原稿的宽度方向。
前面盖105a以在箭头A2所示方向可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与下侧壳体101卡合。上面盖105b在一端部侧与前面盖105a连接,在另一端部侧与辅助盖105c连接。在必要时将辅助盖105c从上面盖105b放出以保持原稿。
操作按钮106配置在上侧壳体102的表面,被按下时生成操作检测信号并输出。开闭检测部107具有配置在与关闭状态的原稿台103相对的位置上的接触检测传感器,对原稿台103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开闭检测部107生成并输出信号值根据原稿台103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而发生变化的开闭检测信号。
图3是用于对图像读取装置100内部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的图。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第1传感器110、搓纸臂(pick arm)111、削挡纸牙(flap)112、送纸辊113、阻尼辊(retard roller)114、超声波发送器115a、超声波接收器115b、第1输送辊116、第1从动辊117。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第2传感器118、摄像单元引导件120、第1摄像单元130a、第2摄像单元130b、第2输送辊140及第2从动辊141等。
上侧壳体102的下表面形成原稿输送通道的上侧引导件108a;下侧壳体101的上表面形成原稿输送通道的下侧引导件108b。在图3中,箭头A3表示原稿的输送方向。以下,上游是指原稿的输送方向A3的上游;下游是指原稿的输送方向A3的下游。
第1传感器110是接触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搓纸臂(pick arm)111的上游侧,对原稿台103上是否放置有原稿进行检测。第1传感器110生成并输出信号值根据原稿台103上放置有原稿的状态和未放置有原稿的状态而发生变化的第1原稿检测信号。
送纸辊11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主体部。在送纸辊113的外周面设有与放置在原稿台103上的原稿接触的接触构件142。接触构件142例如为橡胶等与原稿的摩擦力较大的构件。
阻尼辊114与送纸辊113相对而配置,限制与送纸辊113未接触的原稿向输送方向A3的输送。阻尼辊114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主体部。在阻尼辊114的外周面设有与放置在原稿台103上的原稿接触的接触构件143。接触构件143例如为橡胶等与原稿的摩擦力较大的构件。
超声波发送器115a及超声波接收器115b以隔着输送通道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原稿输送通道的附近。超声波发送器115a发送超声波。另一方面,超声波接收器115b对由超声波发送器115a所发送、且通过了原稿的超声波进行检测,并生成与检测到的超声波相应的作为电信号的超声波信号而输出。以下,有时将超声波发送器115a及超声波接收器115b概括地写成超声波传感器115。
第1输送辊116及第1从动辊117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主体部。第1输送辊116及第1从动辊117配置在第1摄像单元130a及第2摄像单元130b的上游侧,第1从动辊117与第1输送辊116相对地配置在第1输送辊116的上方。第1输送辊116被固定,第1从动辊117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1输送辊116向上方(箭头A4的方向)移动。
第2输送辊140及第2从动辊141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主体部。第2输送辊140及第2从动辊141配置在摄像单元130的下游侧,第2从动辊141与第2输送辊140相对并配置在第2输送辊140的上方。第2输送辊140被固定,第2从动辊141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2输送辊140向上方(箭头A5的方向)移动。
图4是用于对第1摄像单元130a、第2摄像单元130b及摄像单元引导件120进行说明的图。第1摄像单元130a对所输送的原稿的表面进行摄像,第2摄像单元130b对所输送的原稿的背面进行摄像。第2摄像单元130b与第1摄像单元130a相对并配置在第1摄像单元130a的上方。第2摄像单元130b具备用于将原稿引导至第1摄像单元130a和第2摄像单元130b之间的摄像单元引导件120。以下,有时将第1摄像单元130a及第2摄像单元130b概括地写成摄像单元130。
第1摄像单元130a固定于下侧壳体101,而第2摄像单元130b以能够相对于原稿输送通道在垂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侧壳体102。第2摄像单元130b在上方具备施力弹簧131,通过施力弹簧131向朝向第1摄像单元130a侧的方向施力,在输送通道上不存在原稿的状态下,利用施力弹簧131的施力恢复到初始位置。即,第2摄像单元130b被设置为能够在与第1摄像单元130a相对的初始位置、和与第1摄像单元130a相对且从初始位置远离第1摄像单元130a的位置之间移动。
在第2摄像单元130b处于初始位置的时候,相对的第1摄像单元130a和第2摄像单元130b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复印纸、打印纸、照相纸程度的厚度。为此,即使这些原稿被输送,第2摄像单元130b也不会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
第1摄像单元130a具有第1光源132a、第1摄像装置133a、第1基准构件134a及第1玻璃面135a等。第2摄像单元130b具有第2光源132b、第2摄像装置133b、第2基准构件134b及第2玻璃面135b等。以下,有时将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概括地写成摄像装置133。有时将第1基准构件134a及第2基准构件134b概括地写成基准构件134。
第1光源132a具备RGB各色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构件,对原稿的表面进行照明光照射。照射处没有原稿时,照明光对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照射。同样,第2光源132b具备RGB各色的LED和导光构件,对原稿的背面进行照明光照射。照射处没有原稿时,照明光对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照射。
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是摄像部的一个例子。第1摄像装置133a具有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型影像传感器),该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具备在主扫描方向直线状排列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摄像元件。第1摄像装置133a读取原稿的表面并对图像进行摄像,且生成图像信号并输出。同样地,第2摄像装置133b具有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该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具备在主扫描方向直线状排列的CCD的摄像元件。第2摄像装置133b读取原稿的背面并对图像进行摄像,且生成图像信号并输出。另外,替代CCD,也可以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另外,也可以采用缩小光学系统类型的摄像传感器来替代CIS。
基准构件134a是白色的基准板,配置在与第2摄像装置133b相对的位置。第2摄像装置133b在摄像单元130中未输送有原稿的情况下,生成将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摄像的图像信号。同样地,第2基准构件134b配置在与第1摄像装置133a相对的位置。第1摄像装置133a在摄像单元130中未输送有原稿的情况下,生成将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的图像信号。图像读取装置100能够根据将第1基准构件134a及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的图像信号,来对阴影等图像进行校正。
摄像单元引导件120上设有将原稿引导至第1摄像单元130a和第2摄像单元130b之间的导向构件121。在导向构件121的上方配置有第2传感器118,第2传感器118的杆部118b贯通设在导向构件121上的贯通口122并与输送通道的原稿接触。
此外,也可以省略第1摄像单元130a或第2摄像单元130b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所省略的摄像单元,也可以设作为基准构件而起作用的输送辊。
图5是用于对原稿输送时的第2摄像单元130b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在图6的示例中,设想以比复印纸、打印纸、照相纸的厚度厚的、例如像厚纸、银行卡、信用卡那样较厚的介质作为原稿150被输送的情形。
如果较厚的介质的原稿150一直被输送到摄像单元引导件120的位置,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的原稿150就与导向构件121接触。由此,摄像单元引导件120及第2摄像单元130b在离开输送通道的箭头A10的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像复印纸、打印纸、照相纸那样较薄的介质的原稿150即使被输送到摄像单元引导件120的位置,第2摄像单元130b也不从初始位置移动。
其后,与导向构件121接触了的原稿150与贯通导向构件121的贯通口122的第2传感器118的杆部118b接触。其结果,第2传感器118对在杆部118b的位置原稿150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第2传感器118生成并输出第2原稿检测信号,该第2原稿检测信号在杆部118b与原稿150未接触的状态下具有第1值,在杆部118b与原稿150接触的状态下具有第2值。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具有设在输送通道的上方的第2摄像单元130b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变形为设在输送通道的下方的第1摄像单元130a移动。
图6是用于对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像读取装置100除了上述说明的构成,还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300、存储装置301、图像处理用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302、缓冲存储器303及通信接口电路304。在附图及下述说明中,有时将接口写成“IF”。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00具备光源驱动电路310、摄像装置驱动电路311、超声波传感器驱动电路312、超声波传感器输出读取电路313、马达314、马达驱动电路315及输入IF电路316。第1摄像单元130a及第2摄像单元130b分别具备第1AFE(AnalogFront-EndProcessor,模拟前端处理器)320a及第2AFE320b。
CPU300按照存放在存储装置301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动作。此外,CPU300也可以进行图像读取装置100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此外,也可以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来替代CPU300。另外,也可以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ing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来替代CPU300。
存储装置301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器装置、硬盘等固定磁盘装置、或软盘、光盘等便携式存储装置等。另外,存储装置301存放有用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各种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库、表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取的便携式记录介质,用公知的安装程序等安装到存储装置301中。便携式记录介质例如是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ad only memory,数字多功能磁盘只读存储器)等。
1AFE320a及第2AFE320b将从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摄像装置133b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生成数字图像数据。第1AFE320a及第2AFE320b将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处理用LSI302。
图像处理用LSI302对从摄像单元130接收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用LSI302将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存放到缓冲存储器303。此外,也可以用DSP、ASIC或FPGA等来替代图像处理用LSI302。
通信IF电路304是图像读取装置100和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的有线和/或无线的通信接口。CPU300从缓冲存储器303读出图像数据,经由通信IF电路304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
光源驱动电路310按照CPU300的控制来驱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光源132a及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光源132b。摄像装置驱动电路311按照CPU300的控制来驱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摄像装置133b。
超声波传感器驱动电路312对超声波发送器115a进行驱动并发送超声波。超声波传感器输出读取电路313读取超声波接收器115b的输出信号,通过总线发送给CPU300。
马达314将旋转驱动力提供给送纸辊113、阻尼辊114、第1输送辊116及第2输送辊140。马达314也可以是多个。马达驱动电路315按照CPU300的控制来生成提供给马达314的驱动电流。
输入IF电路316接收操作按钮106输出的操作检测信号、第1传感器110输出的第1原稿检测信号、及第2传感器118输出的第2原稿检测信号,通过总线发送给CPU300。
此外,图6所示的硬件构成只不过是用于对实施例进行说明的例示而已。只要是执行以下说明的动作的话,图像读取装置100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的硬件构成。
图7是示出存储装置301及CPU300的概略构成的图。
如图7所示,存储装置301中存储有异物判定程序151、位置判定程序152、基准图像校正程序153、图像生成程序154及接收程序155等各程序。这些程序是通过在处理器上动作的软件而安装的功能模块。CPU300读取存储装置301中所存储的各程序,通过按照读取的各程序进行动作,而作为异物判定部161、位置判定部162、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图像生成部164及接收部165发挥功能。
图8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原稿读取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以下,一边参照图8示出的流程图,一边对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原稿读取处理的动作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动作的流程是根据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301中的程序,主要通过CPU300与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各要素协作来执行的。
最初,CPU300进行待机直到用于指示读取原稿的操作按钮106被使用者按下,从操作按钮106接收到指示读取原稿的操作检测信号为止(步骤S101)。
接下来,CPU300根据从第1传感器110接收的第1原稿检测信号,来判定原稿台103上是否放置有原稿(步骤S102)。
在原稿台103上未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CPU300返回至步骤S101的处理,并进行待机直到从操作按钮106接收到新的操作检测信号为止。
另一方面,在原稿台103上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CPU300执行异物判定处理(步骤S103)。在异物判定处理中,异物判定部161对图像上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在图像上映现有异物时,通过用不同的光量来照射光,并将对基准构件摄像得到的两个图像的灰度值进行比较,位置判定部162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还是基准构件侧。另外,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取得用于对将原稿摄像得到的原稿图像进行校正所使用的基准图像,并进行校正。关于异物判定处理在后面详细叙述。
接下来,图像生成部164通过马达驱动电路315来驱动马达314,以使送纸辊113、阻尼辊114、第1输送辊116及第2输送辊140旋转以输送原稿(步骤S104)。
接下来,图像生成部164分别使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对被输送的原稿的各面进行摄像以得到原稿图像。并且,基准图像校正部163通过第1AFE320a及第2AFE320b,从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取得原稿图像(步骤S105)。
接下来,图像生成部164使用各基准图像对各原稿图像来执行阴影校正(步骤S106)。
接下来,图像生成部164将校正后的原稿图像通过通信IF电路304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步骤S107)。
接下来,CPU300根据从第1传感器110接收的第1原稿检测信号,对原稿台103上是否留有原稿进行判定(步骤S108)。
在原稿台103上留有原稿时,CPU300返回至步骤S103的处理,重复进行步骤S103~S10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原稿台103上未留有原稿时,CPU300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图9是示出异物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所示的动作的流程在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03中执行。
最初,异物判定部161对光源驱动电路310进行驱动,使第1光源132a及第2光源132b用基准光量进行光照射(步骤S201)。基准光量通过事先的实验来确定,用以使用以该光量的光进行照射来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后的基准图像能够适当地执行阴影校正。
接下来,异物判定部161对摄像装置驱动电路311进行驱动,分别使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对第2基准构件134b及第1基准构件134a分别进行摄像以得到基准图像。然后,基准图像校正部163通过第1AFE320a及第2AFE320b从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取得基准图像(步骤S202)。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是使第1光源132a以基准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另一方面,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是使第2光源132b以基准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
接下来,异物判定部161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各基准图像上是否映现有纸粉、灰尘、浆糊等异物进行判定(步骤S203)。异物判定部161对例如基准图像内的所有像素,各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判定。在灰度值位于规定范围外的像素存在的情况下,异物判定部161判定为该像素映现有异物、即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另一方面,在灰度值位于规定范围外的像素不存在的情况下,异物判定部161判定为基准图像中没有映现异物。
以下,有时将在用于异物判定部161判定的图像中映现有异物的区域、即将灰度值位于规定范围外的像素的区域称为异物区域。此外,异物区域并不限定于灰度值位于规定范围外的像素的区域,也可以是以灰度值距离规定范围最远的像素(灰度值为峰值的像素)为中心,距离该像素在规定距离内的像素的区域。规定范围规定为、例如在事先的实验中,以对第2基准构件134b或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摄像的图像中所包含的所有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规定幅度(例如10)的范围。另外,规定范围也可以规定为、以用于异物判定部161判定的图像中所包含的所有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规定幅度的范围。
此外,用于判定是否映现有异物的图像并不限定于基准图像,只要是第1摄像装置133a及第2摄像装置133b所摄像的图像,什么样的图像均可。异物判定部161也可以对例如后述的第1图像或者第2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
在各基准图像中并未映现有异物的情况下,异物判定部161不进行基准图像的校正,结束一连串的步骤。
另一方面,在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的情况下,异物判定部161对光源驱动电路310进行驱动,使第1光源132a及第2光源132b以第1光量进行光照射(步骤S204)。第1光量是与基准光量不同的光量,可以规定为例如摄像装置对异物及基准构件进行摄像时,在摄像的图像内,能够通过目视对异物和基准构件进行识别的光量。此外,第1光量也可以是与基准光量相同的光量。
接下来,异物判定部161对摄像装置驱动电路311进行驱动,使第1摄像装置133a和/或第2摄像装置133b对第1图像进行摄像,取得第1图像(步骤S205)。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位置判定部162使第1摄像装置133a对第1图像进行摄像;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位置判定部162使第2摄像装置133b对第1图像进行摄像。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第1图像是使第1光源132a以第1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另一方面,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第1图像是使第2光源132b以第1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
接下来,位置判定部162对光源驱动电路310进行驱动,使第1光源132a及第2光源132b以第2光量进行光照射(步骤S206)。第2光量是与第1光量不同的光量,可以规定为例如由摄像装置对异物及基准构件进行摄像时,在摄像的图像内,能够通过目视对异物和基准构件进行识别的光量。第2光量是大于第1光量的光量。此外,第2光量也可以是小于第1光量的光量。
接下来,位置判定部162对摄像装置驱动电路311进行驱动,使第1摄像装置133a和/或第2摄像装置133b对第2图像进行摄像,取得第2图像(步骤S207)。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位置判定部162使第1摄像装置133a对第2图像进行摄像;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位置判定部162使第2摄像装置133b对第2图像进行摄像。由第1摄像装置133a进行摄像的第2图像是使第1光源132a以第2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另一方面,由第2摄像装置133b进行摄像的第2图像是使第2光源132b以第2光量进行光照射并对第1基准构件134a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
接下来,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步骤S208)。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例如在取得的第1图像内,位于与基准图像内的异物区域的各坐标同一坐标的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此外,由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的灰度值,只要是第1图像内的灰度值的代表值,什么样的值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中央值。
接下来,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步骤S209)。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例如在取得的第2图像内,位于与基准图像内的异物区域的各坐标同一坐标的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此外,由位置判定部162计算出的灰度值,只要是第2图像内的灰度值的代表值,什么样的值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中央值。
接下来,位置判定部162对与计算出的异物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定(步骤S210)。阈值可以规定为例如通过事先的实验,在第1玻璃面135a附着有异物时计算出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和在第2玻璃面135b附着有异物时计算出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的平均值。
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上时,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步骤S211)。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时,位置判定部162判定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1摄像装置133a侧、即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另一方面,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时,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2摄像装置133b侧、即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
接下来,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和/或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不进行校正(步骤S212),结束一连串的步骤。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且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1摄像装置133a侧的情况下,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不进行校正。另外,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且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2摄像装置133b侧的情况下,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不进行校正。
在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摄像装置侧的情况下,对于由该摄像装置摄像的基准图像及其后摄像的原稿图像的双方,在与异物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映现有异物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原封不动地采用与异物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映现有异物的基准图像来执行阴影校正,能够将原稿图像内映现的异物去除,可以控制因异物而引起的原稿图像内的垂直条纹噪声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基准构件侧(步骤S213)。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2基准构件134b侧、即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另一方面,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1基准构件134a侧、即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
接下来,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和/或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进行校正(步骤S214),结束一连串的步骤。在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且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2基准构件134b侧的情况下,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基准图像进行校正。另外,在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中有异物存在,且该异物存在的位置为第1基准构件134a侧的情况下,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对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基准图像进行校正。
基准图像校正部163通过将例如基准图像内的异物区域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灰度值,置换为与该异物区域相邻的规定幅度的区域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值,来对基准图像进行校正。在异物存在的位置为与摄像装置相对的基准构件侧时,在由该摄像装置摄像的基准图像中,在与异物区域对应的位置上映现有异物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其后,在原稿图像被摄像之际,由于该摄像装置和异物之间有原稿存在,所以原稿图像中没有映现异物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用去除异物后的基准图像来执行阴影校正,能够对原稿图像进行适当的校正。
此外,在步骤S210中,位置判定部162就每个第1图像及第2图像中的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对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定。在对于任一个的成分,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在对于所有的成分,差的绝对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基准构件侧。此外,也可以在对于所有的成分,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在对于任一个的成分,差的绝对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基准构件侧。
另外,在步骤S214中,基准图像校正部163也可以就各色成分,对基准图像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基准图像校正部163仅对基准图像中被判定成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阈值的颜色成分进行校正。由此,因为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可以仅对基准图像中受到异物影响的成分进行校正,所以能够更适当地执行阴影校正。
另外,接收部165将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按钮106所设定的、对原稿以单色进行摄像的或以多色进行摄像的设定通过输入IF电路316进行接收。在接收部165接收对原稿以多色进行摄像的设定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就每个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对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接收部165接收对原稿以单色进行摄像的设定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对于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判定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为阈值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该一种色成分中,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位置判定部162判定为异物存在的位置是基准构件侧。由此,一边能够对异物存在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判定,一边在对原稿以单色进行摄像时,能够减少处理负荷。
这样,位置判定部162根据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的差的绝对值,对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还是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
此外,图9所示的异物判定处理也可以在装置启动时、将打开状态的前面盖105a关闭时、与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连接开始时等,在原稿读取处理未被执行的任意时机来执行。
以下,关于通过将以不同的光量让光照射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两个图像的灰度值进行比较,能够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还是基准构件侧的理由进行说明。
一个点光源的、水平面上的点的水平面照度Eh可以由下式算出。
Eh=(Iθ/L2)×cosθ
其中,θ是向水平面的光的入射角,Iθ是入射角方向的光量[cd],L是从光源到该点为止的距离[m]。
即,水平面照度Eh与从光源到该点为止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该距离越长则越小;该距离越短则越大。
图10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和照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0的横轴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纵轴表示照度。此外,由于第1摄像装置133a和第1光源132a的关系、及、第2摄像装置133b和第2光源132b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在图10中,作为代表对第1摄像装置133a和第1光源132a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0的图表1000表示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图5的位置P1)上有异物附着时,从第1光源132a射出的光的光量、和该异物的照度的关系。另外,图表1010表示在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图5的位置P2)上有异物附着时,从第1光源132a射出的光的光量、和该异物的照度的关系。如图10所示,在接近第1光源132a的位置P1上附着的异物的照度根据从第1光源132a射出的光的光量的变化而大大地变化。另一方面,远离第1光源132a的位置P2上附着的异物的照度虽然也根据从第1光源132a射出的光的光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变化的程度与位置P1上附着的异物的照度的变化的程度相比则较小。
另外,异物的照度越大,则映现有该异物的像素的灰度值就越大。
图11A、11B及11C是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量与灰度值的关系的图表。
图11A、11B、11C的纵轴表示灰度值。此外,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图像和第1光源132a的关系、及、由第2摄像装置133b摄像的图像和第2光源132b的关系是相同的。为此,图11A、11B、11C中作为代表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图像和第1光源132a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1A是图像内的有关红色成分的图表,图11B是图像内的有关绿色成分的图表,图11C是图像内的有关蓝色成分的图表。
图表1101A~C、1102A~C、1103A~C、1104A~C、1105A~C表示分别以基准光量的0.125倍、0.25倍、0.5倍、1倍、2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对未附着有异物的第2基准构件134b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图表1111A~C、1112A~C、1113A~C、1114A~C、1115A~C表示分别以基准光量的0.125倍、0.25倍、0.5倍、1倍、2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对第1玻璃面135a(P1)上附着的异物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图表1121A~C、1122A~C、1123A~C、1124A~C、1125A~C表示分别以基准光量的0.125倍、0.25倍、0.5倍、1倍、2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对第2玻璃面135b(P2)上附着的异物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
如图11A~11C所示,对第1玻璃面135a(摄像装置侧)上附着的异物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根据光量的变化而大大地变化。另一方面,对第2玻璃面135b(基准构件侧)上附着的异物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虽然也根据光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变化的程度与对第1玻璃面135a(摄像装置侧)上附着的异物进行摄像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变化的程度相比则较小。因此,通过将以不同的光量让光照射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两个图像的灰度值作比较,就能够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摄像装置侧还是基准构件侧。
图12A~12C、13A~13C是用于对基准图像、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12A~12C、13A~13C的横轴表示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坐标,纵轴表示灰度值。在图12A~12C、13A~13C中说明的基准图像、第1图像及第2图像是在水平方向延伸的1条线的图像。此外,由于在第1摄像装置133a或第2摄像装置133b的任一个进行摄像的图像中,异物的映现方式是相同的,所以在图12A~12C、13A~13C中作为代表对由第1摄像装置133a摄像的图像进行说明。
图12A的图表1200是示出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基准图像的一个例子。如图12A所示,在基准图像内,由于未映现有异物的各像素上映现有第2基准构件134b,所以灰度值的变动较小,各灰度值在规定范围内。另一方面,在映现有异物的异物区域1201,灰度值的变动将变大,各灰度值偏离于规定范围。
图12B的图表1210是示出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的2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第1图像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与异物区域1201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1211的灰度值比起异物区域1201中的基准图像内的灰度值有很大地增大。
图12C的图表1220是示出在第1摄像单元130a的第1玻璃面135a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的0.125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与异物区域1201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1221的灰度值比起异物区域1201中的基准图像内的灰度值有很大地减少。
图13A的图表1300是示出在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基准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13B的图表1310是示出在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的2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第1图像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与异物区域1301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1311的灰度值虽然比异物区域1301中的基准图像内的灰度值有所增大,但增大的程度较小。
图13C的图表1320是示出在第2摄像单元130b的第2玻璃面135b附着有异物时,对该异物以基准光量的0.125倍的光量进行照射并摄像的第2图像的一个例示。在这种情况下,与异物区域1301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1321的灰度值虽然比异物区域1301中的基准图像内的灰度值有所减少,但减少的程度较小。
因此,位置判定部162通过将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异物区域对应的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进行比较,来高精度地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是在摄像装置侧还是在基准构件侧。
如以上详述的那样,通过按照图8、9示出的流程图进行动作,图像读取装置100通过将以不同的光量让光照射并对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得到的两个图像的灰度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因此,图像读取装置100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异物存在的位置。由此,图像读取装置100能够切实地判定是否应该对用于阴影校正的基准图像进行校正,能够生成适当的基准图像。因此,图像读取装置100能够控制因异物而引起的原稿图像内的垂直条纹噪声的发生。
图14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处理用LSI402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处理用LSI402由于替代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图像处理用LSI302,替代CPU300来执行异物判定处理及原稿读取处理。图像处理用LSI402具有异物判定电路171、位置判定电路172、基准图像校正电路173、图像生成电路174及接收电路175等。
异物判定电路171是异物判定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与异物判定部161同样的功能。异物判定电路171从摄像装置133取得各图像,对各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
位置判定电路172是位置判定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与位置判定部162同样的功能。在由异物判定电路171判定为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位置判定电路172从摄像装置133取得图像,根据各图像,对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摄像装置侧或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
基准图像校正电路173是基准图像校正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与基准图像校正部163同样的功能。基准图像校正电路173从摄像装置133取得基准图像,在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摄像装置侧时,不对基准图像进行校正;在异物存在的位置为基准构件侧时,对基准图像进行校正。
图像生成电路174是图像生成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与图像生成部164同样的功能。图像生成电路174从摄像装置133取得原稿图像,用基准图像对原稿图像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原稿图像通过通信IF电路304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
接收电路175是接收部的一个例子,具有与接收部165同样的功能。接收电路175从输入IF电路316接收将原稿用单色进行摄像或用多色进行摄像的设定。
如以上详述的那样,图像读取装置在采用图像处理用LSI402的情况下,也能够
对异物存在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判定。
符号说明
100 图像读取装置
132a 第1光源
132b 第2光源
133a 第1摄像装置
133b 第2摄像装置
134a 第1基准构件
134b 第2基准构件
161 异物判定部
162 位置判定部
163 基准图像校正部
165 接收部。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其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摄像;
基准构件,其设在与所述摄像部相对的位置;
光源,其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光照射;
异物判定部,其对所述摄像部所摄像得到的特定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以及
位置判定部,其在所述特定图像中映现有异物的情况下,根据与映现有所述异物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映现有所述异物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来判定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所述摄像部侧还是所述基准构件侧,
所述第1图像是使所述光源以第1光量照射光并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所述第2图像是使所述光源以与所述第1光量不同的第2光量照射光并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摄像得到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的绝对值为阈值以上时,所述位置判定部判定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所述摄像部侧,在所述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位置判定部判定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所述基准构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还对基准图像进行摄像,该基准图像用于校正对原稿进行摄像得到的原稿图像,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基准图像校正部,在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所述摄像部侧时,所述基准图像校正部不对所述基准图像进行校正,在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所述基准构件侧时,所述基准图像校正部对所述基准图像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判定部就每个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对所述差的绝对值是否为所述阈值以上进行判定,
所述基准图像校正部仅对所述基准图像中判定所述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阈值的颜色成分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判定部就每个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对所述差的绝对值是否为所述阈值以上进行判定,
所述基准图像校正部仅在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的所有成分中判定所述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阈值时,对所述基准图像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将原稿用单色进行摄像或用多色进行摄像的设定,
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将原稿用单色进行摄像的设定时,所述位置判定部根据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对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所述摄像部侧还是所述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将原稿用多色进行摄像的设定时,所述位置判定部根据红色成分、绿色成分及蓝色成分的所有颜色成分,对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是所述摄像部侧还是所述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
7.一种控制方法,其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设在与所述摄像部相对的位置上的基准构件;以及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光照射的光源,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摄像部所摄像得到的特定图像中是否映现有异物进行判定;
在所述特定图像中映现有异物时,根据与映现有所述异物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第1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和与映现有所述异物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内的区域的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对所述异物存在的位置为所述摄像部侧还是所述基准构件侧进行判定,
所述第1图像是使所述光源以第1光量照射光并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所述第2图像是使所述光源以与所述第1光量不同的第2光量照射光并对所述基准构件进行摄像的图像。
CN201610861176.5A 2016-03-03 2016-09-28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155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1177A JP6099783B1 (ja) 2016-03-03 2016-03-03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41177 2016-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5013A CN107155013A (zh) 2017-09-12
CN107155013B true CN107155013B (zh) 2019-05-21

Family

ID=5836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1176.5A Active CN107155013B (zh) 2016-03-03 2016-09-28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60394B2 (zh)
JP (1) JP6099783B1 (zh)
CN (1) CN107155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08610A (ja) * 2016-05-16 2017-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36027B2 (en) 2017-01-12 2018-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reference surface to generate reference data for shading correction, and rela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610588B2 (ja) * 2017-03-13 2019-11-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1607437S (zh) * 2017-12-26 2018-12-17
JP6895914B2 (ja) 2018-03-12 2021-06-30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03023B2 (ja) * 2018-03-12 2021-07-14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異物検出方法
JP6953372B2 (ja) * 2018-08-24 2021-10-27 株式会社Pfu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D881887S1 (en) * 2019-03-19 2020-04-21 Avision Inc. Scanner
TWD200035S (zh) * 2019-03-19 2019-10-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器
JP7333733B2 (ja) * 2019-09-13 2023-08-25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008683A (ja) * 2021-07-06 2023-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5033A (ja) * 2003-08-18 2005-03-10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の検査方法
CN167462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基准部件异物检测方法
JP2010010867A (ja) * 2008-06-25 2010-01-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ゴミ又は汚れ検知方法
CN102143299A (zh) * 2010-01-29 2011-08-0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204972A (ja) * 2011-03-24 2012-10-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9066053B1 (en) * 2014-11-21 2015-06-2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009561A (zh) * 2013-02-18 2015-10-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的异物信息检测装置以及异物信息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4518B2 (ja) 1997-12-19 2006-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477701B2 (ja) 2009-10-19 2014-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複写機
JP2011259164A (ja) 2010-06-08 2011-12-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1480B2 (ja) * 2010-08-17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58888B2 (ja) * 2012-09-14 2016-02-10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JP5911406B2 (ja) * 2012-09-14 2016-04-27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14200062A (ja) * 2013-03-14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縦スジ判定方法
JP5532176B1 (ja) 2013-07-18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5033A (ja) * 2003-08-18 2005-03-10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の検査方法
CN167462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基准部件异物检测方法
JP2010010867A (ja) * 2008-06-25 2010-01-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ゴミ又は汚れ検知方法
CN102143299A (zh) * 2010-01-29 2011-08-0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204972A (ja) * 2011-03-24 2012-10-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05009561A (zh) * 2013-02-18 2015-10-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的异物信息检测装置以及异物信息检测方法
US9066053B1 (en) * 2014-11-21 2015-06-2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9783B1 (ja) 2017-03-22
US9860394B2 (en) 2018-01-02
US20170257495A1 (en) 2017-09-07
JP2017158094A (ja) 2017-09-07
CN107155013A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5013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US10924621B2 (en) Reading device to read and output an invisible image included in a document
JP653769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87307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376231B2 (en)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ing of documents
JP652967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0302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異物検出方法
CN107277289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读取玻璃面的异物检测方法
JP201818638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原稿サイズ検知方法
CN104243738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读取装置
JP689591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188418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641712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29816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TWM486219U (zh) 掃描裝置
JP710465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1792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41218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903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061211A (ja) 処理装置
JP200907177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870960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5600528B (zh) 记录介质传送和读取设备
US9363397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0191522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