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5328B -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5328B
CN107135328B CN201710063135.6A CN201710063135A CN107135328B CN 107135328 B CN107135328 B CN 107135328B CN 201710063135 A CN201710063135 A CN 201710063135A CN 107135328 B CN107135328 B CN 107135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ing part
reading
mechanism portion
main body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3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5328A (zh
Inventor
宫本真太郎
冈泽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3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5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5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5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45Printers integrated in other types of apparatus, e.g. printers integrated i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using rotatably mounted or foldabl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3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2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using a belt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在一体具有记录机构部和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中,节省空间地配置读取机构部的读取单元的移动机构,实现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具有:装置主体,其具有记录机构部,记录机构部具有对纸张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其在装置主体的上部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转动的方式与装置主体连结,通过转动而开闭装置主体的上部,读取机构部具有: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马达,其使读取单元移动;以及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它们配置于移动区域的外侧,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转动的方式与装置主体连结,马达44配置于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部和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并且,涉及读取原稿的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具有构成为一体地具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部和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
而且,在平头型的读取机构(扫描器)的读取单元的移动机构中具有以下的方式:将上述读取单元固定于同步带上,该同步带挂绕在借助驱动源而旋转的驱动带轮和随着上述驱动带轮从动旋转的从动带轮上,使驱动带轮旋转以使同步带移动,从而牵引上述读取单元。
在专利文献1中,同步带张紧架设在读取单元的移动方向的两端处设置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
在专利文献2中,将驱动带轮及其驱动源配置于装置外部,同步带张紧架设在上述驱动带轮和设置于读取单元的移动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从动带轮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5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78682号公报
在具有记录机构部和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中,为了进行记录机构部的维护(例如墨盒更换等),存在读取机构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记录机构部进行开闭的情况。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图像读取装置和专利文献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特别考虑到在使读取机构部相对于记录机构部进行开闭时的开闭性。此外,近年来还要求装置的更进一步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体地具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部和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中,实现使读取机构部更容易进行开闭或者更小型化中的至少任意一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其具有记录机构部,该记录机构部具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其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以能够借助转动轴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装置主体连结,通过转动而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马达,其使所述读取单元移动;以及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记录机构部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记录机构部连结,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
读取机构部的读取单元的动力源大多时候是马达等重物,根据本方式,由于这样的重物被配置于读取机构部的连结部、即转动轴附近,因此在打开读取机构部时能够以较小的力打开,并且在关闭时惯性也变小,因此能够抑制读取机构部或装置主体的破损。
而且,在设置将读取机构部保持为规定的打开角的所谓自由停止(free stop)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力对读取机构部进行保持,能够实现自由停止机构的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此外,由于所述马达配置于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装置主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该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即,利用用于使所述读取机构部能够借助转动轴进行转动的构成部位来配置所述马达,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由具有所述转动轴的壳体形成,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本发明的第三的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记录单元的架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装置主体可转动地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的内部,即利用用于使所述读取机构部能够借助转动轴进行转动的结构部位来配置所述马达,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由于具有所述记录单元的架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配置于所述读取机构部的与所述转动轴的旋转轴线相交的位置。并且,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一至第四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检测所述读取单元的位置的检测器,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将来自所述检测器的线缆与所述马达的线缆连接的中继基板,所述中继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读取机构部的旋转轴线相交的位置,因此能够以更小的力打开转动的读取机构部。并且,在关闭时惯性也更小,因此能够降低读取机构部或记录机构部的破损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所述中继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在上部具有放置被记录介质的放置口,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以避开所述放置口的方式配置。
在本方式中,由于装置主体在上部具有放置被记录介质的放置口,因此需要构成为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上部的读取机构部避开所述放置口。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成避开所述放置部,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所述放置口的周围的空间,能够抑制俯视装置时的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六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口相对于所述移动区域配置于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外侧,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成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隔着所述放置口,在俯视所述移动区域时,由所述移动区域、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和所述放置口这些部分构成方形的框体轮廓。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俯视所述移动区域时,由所述移动区域、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和所述放置口这些部分构成方形的框体轮廓,因此能够实现紧凑并且外形良好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环形带,其挂绕在被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带轮与能够从动旋转的从动带轮之间,并牵引所述读取单元;以及引导部,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对所述读取单元进行引导,所述从动带轮配置于所述引导部的一侧端部附近和另一侧端部附近。
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将牵引读取单元的环形带配置于引导部附近,因此能够使读取单元顺畅地移动。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记录装置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将所述记录机构部与所述读取机构部电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从设置有所述马达的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延伸并进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所述线缆的基板被配置于靠近设置有所述马达的所述第一连结部或所述第二连结部侧的侧面。
根据本方式,能够缩短将所述记录机构部与所述读取机构部电连接的线缆的长度。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向所述基板的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读取装置具有:读取机构部,其具有读取原稿的载置面;以及开闭体,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读取机构部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读取机构部连结,通过转动而使所述载置面的上部开闭,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马达,其使所述读取单元移动;以及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所述开闭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中,由于所述马达配置于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所述开闭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即,利用用于使所述开闭体能够转动的结构部位来配置所述马达,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打开手动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关闭读取机构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的A-A箭头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B-B箭头的剖视图。
图6是读取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7是读取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读取机构部中卸下原稿台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读取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读取单元的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卸下装置主体的侧面的外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设置于读取机构部主体内的读取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读取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C-C箭头的剖视图。
图15是对线缆的弯折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从下方侧观察读取单元的主要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在实施例2的读取装置中打开原稿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打印机(记录装置);2:装置主体;3:读取机构部;4:盖;5:操作面板;6:手动盖;7:手动托盘;8:排纸接收托盘;9:盖;10:第一输送辊;11:辊支承部件;12:转动轴;13:下段侧托盘;14:上段侧托盘;15:记录机构部;17:中间辊;18:从动辊;19:从动辊;20:从动辊;21:第二输送辊;24:运送驱动辊;25:运送从动辊;28:介质支承部件;29:架体;30:记录头(记录单元);31:排出驱动辊;32:排出从动辊;33a、33b、33c、33d:框架;34:原稿读取区域;35:第一连结部;36:第二连结部;37:读取单元;38:移动区域;39:读取传感器;40:读取机构部主体;41:传感器架;42:引导部;43:移动机构;44:马达(动力源);45:驱动带轮;46:从动带轮;47:从动带轮;48:环形带;49:施力部;50:放置口;51:传感器基板;52:线缆;53:连接部;54:主基板;55:连接部;56:侧面;57:侧面;58a、58b、58c:固定部;59:编码器;60:中继基板;61:布线;62:蜗杆;63:滑动部;64:弹簧;65:固定部;66:第一弯折部;67:第二弯折部;68:第三弯折部;70:读取装置;71:读取机构部;72:原稿盖(开闭体);74:第一连结部;75:第二连结部;76:读取单元;77:移动机构;78:马达(动力源);80:移动区域;P、P1、P2:纸张(被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列举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为例。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打开手动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关闭读取机构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A-A箭头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的B-B箭头的剖视图。图6是读取机构部的立体图。图7是读取机构部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在读取机构部中卸下原稿台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读取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0是读取单元的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卸下装置主体的侧面的外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设置于读取机构部主体内的读取单元的立体图。图13是读取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C-C箭头的剖视图。图15是对线缆的弯折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图16是从下方侧观察读取单元的主要部分时的立体图。
<关于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以下,对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述。
本发明的打印机1(图1)具有:记录机构部15,其构成为在装置主体2内具有记录单元(后述的记录头30,参照图5),该记录单元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进行喷墨记录;以及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3(图3),其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即,打印机1构成为在喷墨记录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扫描功能的复合机。
作为进行记录的纸张,使用普通纸、涂料纸、OHP(高架投影仪)用片材、光面纸、光膜等。
另外,在各图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是记录头的扫描方向,Y方向是装置进深方向。Z方向是重力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并且,设+Y方向侧为装置正面侧,设-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并且,设从装置正面侧观察时的右侧为+X方向,设左侧为-X方向。并且,设+Z方向为装置上方(包含上部、上表面等),设-Z方向侧为装置下方(包含下部、下表面等)。
并且,以下,将在打印机1中运送纸张的运送方向(+Y方向侧)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Y方向侧)称为“上游”。
读取机构部3(图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而能够取得使装置主体2的上部关闭的状态(图1)和使装置主体2的上部打开的状态(图3)。后面更详细地叙述读取机构部3的结构。
另外,读取机构部3在其上部具有能够开闭的盖4(图1),构成为该盖4开闭原稿台3a(图5、图6)。并且,在该盖4上设置有由弹性材料(例如海绵)形成的原稿压垫(未图示),在关闭了盖4时,载置于原稿台3a上的原稿被上述原稿压垫按压,原稿的被读取面与原稿台3a密合。
在装置正面,标号5是具有电源按钮、进行各种印刷设定/记录执行的操作按钮、进行印刷设定内容或印刷图像的预览显示等的显示部等而构成的操作面板。
并且,在装置正面,标号9是设置于下段侧托盘13(图5)的可开闭的盖。而且,如图5所示,构成为通过打开该盖9,露出下段侧托盘13、上段侧托盘14、排纸接收托盘8这些。
排纸接收托盘8设置成能够借助未图示的马达而取得收纳于装置主体2内的状态(图1)和向装置主体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图5),通过成为向装置主体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而能够接收进行记录后被排出的纸张。
下段侧托盘13和设置于其上部的上段侧托盘14能够收容多张纸张,它们各自独立并且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装卸。并且,即使在一方没有安装状态下,只要安装了另一方,就能够将纸张从该安装的托盘送出。
并且,在装置主体2的后方上部,标号6是可开闭的手动盖,通过像图2那样打开该手动盖6,而能够进行利用手动托盘7的纸张的手动输送。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打印机1的纸张运送路径进行说明。首先,对纸张从手动托盘7的输送进行说明,然后对纸张从设置于装置底部的下段侧托盘13或上段侧托盘14的输送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5中用两点划线示出了纸张P从手动托盘7的输送路径T1。并且,用虚线示出了纸张P从下段侧托盘13或上段侧托盘14至运送驱动辊24的上游侧的输送路径T2。
放置于手动托盘7的放置口50的纸张中的最上位的纸张被第二输送辊21拾取并向下游侧输送。
在第二输送辊21的前方设置有运送驱动辊24和运送从动辊25,该运送驱动辊24被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该运送从动辊25与该运送驱动辊24接触而进行从动旋转,纸张P被这两个辊朝向记录头30的下方输送。
接着,排出作为液体的墨水的记录头30设置于架体29的底部,该架体29被未图示的马达以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驱动。
在与记录头30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被运送的纸张P的介质支承部件28,利用该介质支承部件28而规定了纸张P与记录头30之间的间隔(PG)。
而且,在介质支承部件28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驱动辊31和排出从动辊32,该排出驱动辊31被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该排出从动辊32与该排出驱动辊31接触而进行从动旋转。由记录头30进行记录后的纸张P被这两个辊朝向上述的排纸接收托盘8排出。
并且,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具有下段侧托盘13和上段侧托盘14,也能够从该下段侧托盘13或上段侧托盘14一张一张地输送纸张。
上段侧托盘14设置成能够在可输送位置(图5)与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滑动(移位),该退避位置是向装置正面侧(在图5中为右方向:拉出上段侧托盘14的拉出方向侧)移动后的位置,该上段侧托盘14构成为接受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而在可输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位。
另外,在图5中,用标号P1示出了收容于下段侧托盘13中的纸张,用标号P2示出了收容于上段侧托盘14中的纸张(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称为“纸张P”)。
被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第一输送辊(也称为拾取辊)10设置于以转动轴12为中心进行摆动的辊支承部件11(也称为拾取臂或摆动部件),在上段侧托盘14位于滑动至装置最后方侧(在图5中为左方向:上段侧托盘14的安装方向侧,也是纸张送出方向侧)的抵靠位置时,即在上段侧托盘14的可输送位置,通过第一输送辊10与收容于上段侧托盘14中的纸张P2的最上位的纸张接触并旋转,而将该最上位的纸张P2从上段侧托盘14送出。
另一方面,在上段侧托盘14向装置正面侧(+Y侧)滑动后的状态下,即上段侧托盘14位于上述的退避位置时,辊支承部件11以转动轴12为中心摆动,第一输送辊10能够与收容于下段侧托盘13中的纸张P1的最上位的纸张接触,通过第一输送辊10旋转,而将该最上位的纸张P1从下段侧托盘13送出。
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在没有安装下段侧托盘13和上段侧托盘14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另一方输送纸张。
在第一输送辊10的下游侧设置有被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中间辊17,利用该中间辊17使纸张P弯曲反转,从而朝向装置前方侧。另外,标号19、20是能够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至少利用从动辊19和中间辊17夹持纸张P,或者利用从动辊20和中间辊17夹持纸张P向下游侧输送。
沿着虚线所示的输送路径T2被输送的纸张在运送驱动辊24和运送从动辊25的近前处与输送路径T1(两点划线)汇合,在这以后的下游侧,与从手动托盘7输送的纸张同样地,被运送驱动辊24和运送从动辊25运送,在记录头30进行记录后,被排出驱动辊31和排出从动辊32朝向排纸接收托盘8排出。
并且,在纸张P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在使用记录头30在正面上进行记录后,使该纸张P转向,由此使纸张P从中间辊17的下侧进入到输送路径并使该纸张P弯曲反转,由此能够在纸张P的背面上进行记录。另外,标号18是能够相对于中间辊17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
<关于读取机构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读取机构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读取机构部3(图3)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转动的方式与装置主体2连结,通过转动而能够使装置主体2的上部开闭。
更具体而言,读取机构部3在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处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转动的方式与装置主体2连结。在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分别设置有转动轴35a、36a,转动轴35a、36a被设置于装置主体2侧的未图示的轴承轴支承,读取机构部3以能够使装置主体2的上部开闭的方式进行转动。
读取机构部3具有原稿台3a(图6),原稿台3a的上表面是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面。原稿台3a在本实施例中是透明的玻璃板。原稿台3a的周围由多个框架33a、33b、33c、33d(图6、图7)构成,由这些框架33a、33b、33c、33d划分设置成的矩形区域(图7中为标号34)是能够利用在读取机构部主体40内移动的读取单元37进行读取的原稿读取区域34。
即,在本实施例中,读取机构部3是平头型的扫描器,在原稿台3a的下侧,读取单元37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原稿台3a进行相对移动。
读取单元37设置于读取机构部主体40内,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构成为借助后述的移动机构43而能够在与上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主扫描方向与原稿读取区域的短边方向对应,上述副扫描方向与原稿读取区域的长边方向对应。
读取单元37在其移动方向(X轴方向)上,从原稿读取区域34的+X侧的位置(图7中单点划线所示的读取单元37的位置)移动至-X侧的位置(图7中两点划线所示的读取单元37的位置)。因此,标号38的虚线所示的矩形区域是读取单元37的移动区域38。
读取单元37由读取传感器39和传感器架41构成(图12),其中,传感器架41对读取传感器39进行保持。
读取传感器39具有未图示的光源和受光部,是从光源向载置于原稿台3a上的原稿照射光并利用受光部接受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而读取原稿的信息的光学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元件)方式或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光学传感器。
构成读取单元37(图12)的传感器架41在设置于该传感器架41的下部的滑动部63处以能够相对于引导部42进行移动的方式与引导部42卡合,被引导部42引导,构成为借助作为使传感器架41移动的动力源的马达44(图8)的动力而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
更具体而言,传感器架41由以下要详细叙述的基于带驱动的移动机构43(图8)进行驱动,被引导部42引导着在X轴方向上滑动移动。即,读取单元37构成为能够借助马达44的动力而移动。
如图8所示,传感器架41(读取单元37)的移动机构43具有:驱动带轮45,其被马达44驱动;两个从动带轮46、从动带轮47,它们能够随着驱动带轮45进行从动旋转;以及环形带48,其挂绕在驱动带轮45、从动带轮46以及从动带轮47之间。
从动带轮46和从动带轮47配置于引导部42的一侧端部附近和另一侧端部附近。
另外,标号49是对环形带48施加张力的施力部。施力部49除了能够设置于驱动带轮45与从动带轮46之间之外,还能够设置于驱动带轮45与从动带轮47之间或从动带轮46与从动带轮47之间。
传感器架41在环形带48中沿着引导部42的部分、即从动带轮46与从动带轮47之间的位置处被固定于环形带48上,构成为通过马达44进行驱动而环形带48转动,传感器架41被环形带48牵引而在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设置于引导部42附近的环形带48来牵引读取单元37,因此能够使读取单元37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马达44设置有用于检测读取单元37的位置的编码器59(图10),而且具有使马达44的布线(未图示)和编码器59的布线(未图示)与布线61(图9)一元化的中继基板60。马达44的驱动经由蜗杆62(图9)传递给驱动带轮45,利用驱动带轮45而朝向环形带48和固定于环形带48的读取单元37进行动力传递。
这里,马达44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5的位置,该第一连结部35在俯视读取单元37的移动区域38时(图7)位于移动区域38的外侧。并且,如图8和图9所示,马达44配置于构成第一连结部35的壳体的内部。
作为读取机构部3的读取单元37的动力源的马达44大多时候具有较重的重量(重)。通过将作为重物的马达44配置于设置有读取机构部3的转动轴35a的第一连结部35,能够在打开读取机构部3时以较小的力打开。并且,在关闭时惯性也变小,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关闭读取机构部3时的冲击等而读取机构部3或记录机构部15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例如在设置将读取机构部3保持为规定的打开角的所谓自由停止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力对读取机构部3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实现自由停止机构的低成本化和轻量化。因此,利于打印机1的低成本化、轻量化。
另外,马达44只要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即可,也能够配置于第二连结部36侧。
此外,由于利用用于使读取机构部3能够转动的结构部位即第一连结部35来配置马达44,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马达44在第一连结部35的位置尤其优选配置于与读取机构部3的旋转轴线即转动轴35a的轴线相交的位置。而且,更优选马达44的重心配置于与读取机构部3的旋转轴线相交的位置。
由此,能够以更小的力打开通过转动进行开闭的读取机构部3。并且,在关闭时惯性也更小,因此能够降低读取机构部3和记录机构部15破损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成马达44的至少一部分与具有记录头30的架体29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图4)。换言之,设置成马达44的至少一部分与架体29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例如在将环形带张紧架设于引导部42的两端的位置处设置的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那样的以往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驱动带轮的动力源(马达等)配置于驱动带轮附近,因此,上述动力源被设置在不与位于读取机构部3的下方的记录机构部15的结构部件发生干涉的高度。虽然引导部42设置于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Y轴方向的中心附近,但由于架体29等结构部件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的该位置(Y轴方向的中心附近),因此装置高度方向上的紧凑化存在极限。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马达44设置于靠近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Y轴方向的端部的第一连结部35的位置,因此提高了马达44在布局上的自由度。
另外,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是构成读取机构部3的外观的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一部分的分区,是与装置主体2连结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在X轴方向上,读取单元37的移动区域38(参照图7)相对于与可读取的最大尺寸的原稿(例如A4尺寸或信纸尺寸)对应的原稿读取区域34,大出了位于其两侧的读取单元37的区域。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成为与读取单元37的移动区域38对应的大小。
并且,记录机构部15能够对与在读取机构部3中可读取的最大尺寸的原稿为相同尺寸的纸张进行记录,手动托盘7的纸张的放置口50以使纸张的长边为沿着运送方向(Y轴方向)的朝向的方式设置。
因此,纸张的放置口50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比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窄。
在像图11那样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的装置主体2和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宽度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设置成外观看起来美观并且没有凹凸的容易处理的形状,但由于放置口50的宽度比读取机构部主体40狭窄,因此在X轴方向上存在剩余区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构成为设置于放置口50的X轴方向上的剩余区域的分区。
即,读取机构部3的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手动托盘7的纸张的放置口50的纸宽方向的两侧(图7)。
更详细地说明,放置口50相对于读取单元37的移动区域38配置于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的外侧,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被配置成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隔着放置口50,在俯视移动区域38时,由移动区域38、第一连结部35、第二连结部36、放置口50这些部分构成方形的框体轮廓。由此,能够实现紧凑并且外形良好的外观。
另外,移动区域38、第一连结部35以及第二连结部36的配置除了像本实施例这样的配置之外,还可以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避开纸张的放置口50的其他位置。
通过将第一连结部35和第二连结部36配置于避开放置口50的位置,能够有效利用放置口50的周围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俯视打印机1时的装置的大型化。
并且,在读取机构部3中,被传感器架41保持的读取传感器39在其下表面侧(-Z方向侧)具有将读取传感器39读取的读取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基板51(图14),在传感器基板51上设置有连接部53,该连接部53连接有线缆52(在本实施例中为柔性扁平线缆,FFC)的一端。
线缆52的另一端与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主基板54(图11)侧的连接部55(图11)连接。
线缆52是将在读取机构部3侧的传感器基板51上被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的读取数据传送给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主基板54的线缆,是将装置主体2内的记录机构部15与读取机构部3电连接的线缆。
线缆52设置成,像图13或图14所示那样从读取传感器39的下表面侧引出沿着传感器架41的+X方向侧的侧面向-Y方向延伸设置,接着像图8所示那样沿着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Y侧的内壁面进入设置有马达44的第一连结部35,进而像图9所示那样从第一连结部35的转动轴35a的附近延伸到读取机构部3之外,再像图11所示那样进入装置主体2的内部。
而且,在构成记录机构部15的装置主体2中,连接有线缆52的主基板54配置于靠近第一连结部35侧的侧面56(图11)。
通过将记录机构部15侧的主基板54设置于靠近设置有马达44的第一连结部35侧的侧面56,能够缩短将记录机构部15与读取机构部3连接的线缆52的长度。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52向主基板54的连接。在将马达44设置于第二连结部36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主基板54设置于靠近第二连结部36的侧面57侧。
另外,沿着读取机构部主体40的-Y侧的内壁面设置的线缆52(图8)被固定部58a、58b、58c固定于内壁面。比标号58c所示的固定位置靠+X侧的线缆52是自由(free)的状态,构成为能够追随传感器架41的移动即读取单元37的移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读取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7是示出在实施例2的读取装置中打开原稿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所示的读取装置70构成为具有读取机构部71,该读取机构部71具有读取单元76。
关于设置于读取机构部71的读取单元76及其移动机构77,能够采用与设置于实施例1的打印机1的读取机构部3的读取单元37和移动机构43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图17中省略了构成读取机构部71的上表面的原稿台的图示。
并且,读取机构部71具有图17中两点划线所示的原稿盖72。原稿盖72以能够相对于读取机构部71进行转动的方式与读取机构部71连结,并设置成通过转动而开闭读取机构部71的上部的开闭体。
更具体而言,原稿盖72配置于读取机构部71的读取单元76的移动区域80的外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一连结部74和第二连结部75连结。
而且,在第一连结部74设置有作为移动的读取单元76的动力源的马达78。
通过利用作为用于使原稿盖72能够转动的结构部位的第一连结部74来配置读取机构部71中驱动读取单元76的马达78,能够实现读取装置70的小型化。
另外,原稿盖72也可以构成为在盖上部具有自动地输送要读取的原稿的自动进稿器。
并且,马达78当然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连结部75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勿需赘言,它们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发明内。
<读取机构部的其他结构>
以下,对读取机构部3的其他结构进行说明。
读取传感器39被设置于读取传感器39与传感器架41之间的弹簧64(图12、图16)向+Z方向施力,读取传感器39被向原稿台3a的背面按压。
在要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情况下需要减小读取传感器39与传感器架41的间隙,但由于设置于上述间隙的弹簧64的动作长度也会变短,因此变得难以得到用于将读取传感器39向原稿台3a按压的必要载荷。在打印机1中,通过设置多个弹簧64(在打印机1中为三个),而将弹簧64设置于微小的间隙并且实现了用于将读取传感器39向原稿台3a按压的必要载荷。
并且,弹簧64设置于传感器架41(读取单元37)的主扫描方向的+Y侧端部。将读取传感器39向原稿台3a按压的弹簧64被设置于远离环形带48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或避免环形带48与传感器架41接触。
接着,从读取传感器39的下表面侧引出的线缆52像图14所示那样在第一弯折部66弯折,从而方向改变为沿着传感器架41的+X方向侧的侧面,在固定部65被固定。
而且,线缆52在读取传感器39的下表面侧即比第一弯折部66靠连接部53侧的位置还具有第二弯折部67、第三弯折部68这两个弯折部(也参照图15)。第二弯折部67和第三弯折部68的弯折方向彼此相反。例如,在第二弯折部67凸折时,第三弯折部68凹折。
这里,为了维持读取传感器39的焦点距离,读取传感器39始终被压向原稿台3a的背面。设置有以如下方式施力的弹簧64(图12):即使读取传感器39在传感器架41移动时上下移动,也始终与原稿台3a的背面抵接。因此,读取传感器39需要能够相对于传感器架41沿上下方向移动。
通过在线缆52上设置第二弯折部67、第三弯折部68,能够从读取传感器39的连接部53在与传感器架41的固定部65之间,取得允许读取传感器39相对于传感器架41上下移动的线缆52的长度。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置主体,其具有记录机构部,该记录机构部具有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
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其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以能够借助转动轴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装置主体连结,通过转动而开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
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
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马达,其使所述读取单元移动;以及
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记录机构部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记录机构部连结,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的壳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转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记录单元的架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配置于与所述读取机构部的所述转动轴的旋转轴线相交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检测所述读取单元的位置的检测器,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将来自所述检测器的线缆与来自所述马达的线缆连接的中继基板,所述中继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在上部具有放置被记录介质的放置口,
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以避开所述放置口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口相对于所述移动区域配置于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外侧,
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成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隔着所述放置口,
在俯视所述移动区域时,由所述移动区域、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和所述放置口这些部分构成方形的框体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环形带,其挂绕在被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带轮与能够从动旋转的从动带轮之间,并牵引所述读取单元;以及
引导部,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对所述读取单元进行引导,
所述从动带轮配置于所述引导部的一侧端部附近和另一侧端部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将所述记录机构部与所述读取机构部电连接的线缆,
所述线缆从设置有所述马达的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延伸并进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
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所述线缆的基板被配置于靠近设置有所述马达的所述第一连结部或所述第二连结部侧的侧面。
10.一种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读取机构部,其具有读取原稿的载置面;以及
开闭体,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读取机构部进行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读取机构部连结,通过转动而使所述载置面的上部开闭,
所述读取机构部具有:
读取单元,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马达,其使所述读取单元移动;以及
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俯视所述读取单元的移动区域时,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所述移动区域的外侧,所述开闭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结部的壳体内部。
CN201710063135.6A 2016-02-26 2017-02-03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Active CN107135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5166A JP6660009B2 (ja) 2016-02-26 2016-02-26 記録装置及び読取装置
JP2016-035166 2016-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5328A CN107135328A (zh) 2017-09-05
CN107135328B true CN107135328B (zh) 2019-05-31

Family

ID=5967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135.6A Active CN107135328B (zh) 2016-02-26 2017-02-03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7829B2 (zh)
JP (1) JP6660009B2 (zh)
CN (1) CN1071353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2796B2 (ja) 2016-02-26 2020-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D822757S1 (en) * 2016-03-09 2018-07-10 Actega Metal Print Gmbh Casing for ancillary equipment of a printing machine
USD820353S1 (en) * 2016-06-29 2018-06-12 S-Printing Solution Co., Ltd. Mobile printer
JP2021134072A (ja) * 2020-02-28 2021-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5320A (ja) * 1998-01-29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078682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35590A (zh) * 2010-01-19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7509B2 (ja) * 2012-07-06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642796B2 (ja) * 2016-02-26 2020-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5320A (ja) * 1998-01-29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3078682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35590A (zh) * 2010-01-19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51116A1 (en) 2017-08-31
CN107135328A (zh) 2017-09-05
JP2017153002A (ja) 2017-08-31
US10027829B2 (en) 2018-07-17
JP6660009B2 (ja) 202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5328B (zh) 记录装置和读取装置
US10207521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485859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483886B2 (ja) 両面記録装置
JP20072285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用ヒンジ
JP42079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478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072284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416198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6737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25905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6069139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1168342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157928A (ja) 読取装置
CN104469050B (zh) 记录装置
KR101285177B1 (ko) 원고공급장치와 이를 가지는 화상독취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US1012287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reading unit
JP201511046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0791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175252A (ja)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098716A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9956800B2 (en)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617179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149083A (ja) 記録装置
JP201715300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