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9050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69050B CN104469050B CN201410373322.0A CN201410373322A CN104469050B CN 104469050 B CN104469050 B CN 104469050B CN 201410373322 A CN201410373322 A CN 201410373322A CN 104469050 B CN104469050 B CN 1044690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iginal copy
- read
- reading area
- size
- tape de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type, size or avail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02—Scanning different formats; Scanning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dots per unit length, e.g. different numbers of dots per inch (dpi); Conversion of scanning stand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装置,其实现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的提高。打印机具备读取原稿的扫描单元、记录由扫描单元读取的信息的记录部、以及构成扫描单元和记录部的操作部的倾斜面板。打印机对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分割读取模式,在该分割读取模式中,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传真机和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特别涉及同时具备扫描功能和记录功能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以传真机和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特别是其中通过吐出墨水来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而言,存在同时具备扫描功能和记录功能双方的被称作复合机等的装置。多数复合机在进行喷墨记录的装置主体(记录部)的上部例如具有平板型的扫描部。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复合机也是其中一个例子,该复合机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在扫描部进行比能够读入的最大尺寸大的原稿的复印操作时,从扫描部超出并垂下的原稿覆盖了从记录部排出的纸张,从而用户难以确认记录于纸张的图像。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机使纸张排出区域偏离于扫描部中的可读取区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8980号公报
然而,在进行上述那样大的原稿(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的读取时,以如下方式进行:多次进行读取动作(分割读取),并在记录装置内部(或者在所连接的外部计算机中)将得到的图像拼合,由此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
在这样地进行多次原稿读取动作时,用户需要使原稿旋转,操作性未必良好。
并且,在读取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时,原稿中从原稿台超出的部分覆盖了操作部,存在操作性低下的情况。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机中,虽然考虑了记录于纸张的图像的可视性,但并未考虑伴随着如上述那样地原稿覆盖操作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优异的带扫描功能的记录装置。
[应用例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扫描部,其对载置于原稿台的原稿进行读取;记录部,其将所述扫描部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被记录介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扫描部,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分割读取模式,在该分割读取模式中,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所述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所述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区域中的读取基准位置侧开始的,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根据该结构,在分割读取模式中,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即,由于能够使原稿向规定的一个方向滑动并依次地进行读取,所以不需要使原稿旋转,从而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2]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比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小,在通过所述分割读取模式得到的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的尺寸是与所述记录部中能够记录的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大致相同的尺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这样的记录模式:在不放大缩小所述得到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得到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记录到所述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
根据该结构,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在此基础上,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如下这样的记录模式:在不放大缩小利用所述分割读取模式得到的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记录到所述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因此能够进行与原来的原稿相同尺寸的复印,提高了便利性。
[应用例3]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基准位置被设置于离盖的转动轴远的一侧的角部,所述盖用于开闭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并能够转动。
根据该结构,所述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区域中的读取基准位置被设置于离用于开闭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能够转动的盖的转动轴远的一侧的角部,因此,在执行所述分割读取模式时,使原稿向远离盖的转动轴的方向滑动,从而提高了使原稿滑动时的作业性。
[应用例4]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将设置有所述读取基准位置的一侧作为装置前面侧时,从所述装置前面侧观察,所述读取基准位置被设置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右侧的角部。
根据该结构,扫描部能够将该读取基准位置识别为原稿的角部来进行读取。
[应用例5]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外侧具有引导部,在进行所述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的情况下,当使原稿滑动时,所述引导部对该原稿的边缘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在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外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使原稿沿着连结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和所述间隙的方向滑动时对该原稿的边缘进行引导,因此,在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进行分割读取时(使其滑动时),能够抑制原稿的偏离或斜行,能够得到良好的读取结果。
[应用例6]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基端侧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通到所述扫描部的外侧。
根据该结构,在开闭原稿读取区域的所述盖的基端侧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通到所述扫描部的外侧,因此,在读取所述大尺寸的原稿时,能够避免弯折该原稿、或在分割读取时使原稿旋转等烦杂的操作,操作性变得良好。
[应用例7]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形成为,在与连结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和所述间隙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间隙包含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整个区域。
根据该结构,在与连结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和所述间隙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间隙形成为包含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整个区域,因此,能够针对更多尺寸的原稿,使得从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部分通到所述扫描部的外侧。
[应用例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扫描部,其对载置于原稿台的原稿进行读取;记录部,其将所述扫描部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被记录介质;以及面板,其具有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至少与所述扫描部的操作相关的信息在与连结所述原稿台和所述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显示在所述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外侧。
根据该结构,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至少与所述扫描部的操作相关的信息在与连结所述原稿台和所述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显示在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外侧,因此,原稿中从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部分不会覆盖与所述扫描部的操作相关的信息显示,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9]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控制所述扫描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够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分割读取模式,在该分割读取模式中,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所述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所述读取基准位置开始的,通过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根据该结构,在分割读取模式中,通过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即,由于能够使原稿向规定的一个方向滑动并依次地进行读取,所以不需要使原稿旋转,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10]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对执行所述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原稿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具备用于信息显示的显示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对执行所述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原稿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因此,从用户侧来说操作方法变得明确,同时能够防止原稿被不恰当地放置。
[应用例11]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对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原稿进行支承。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面板对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原稿进行支承,因此取得了抑制原稿从原稿台垂下或滑落的效果。
[应用例12]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中的支承原稿的支承面形成为大致水平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面板中的支承原稿的支承面形成为大致水平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从原稿台滑落或垂下。
[应用例13]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被设置成能够倾斜。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面板能够倾斜,因此能够使面板面成为操作性或可视性良好的角度,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性。
[应用例14]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被设置成能够利用驱动源的动力而倾斜,对所述驱动源及所述扫描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所述扫描部进行原稿读取时,以使所述面板中支承原稿的支承面成为大致水平面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源。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所述扫描部进行原稿读取时,以使所述面板中支承原稿的支承面成为大致水平面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源,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从原稿台滑落或垂下。
[应用例15]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因此在读取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尺寸的原稿的情况下,能够以与该原稿的尺寸相近的尺寸或相同的尺寸进行输出(记录),提高了便利性。
[应用例16]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扫描部,其对载置于原稿台的原稿进行读取;以及记录部,其将所述扫描部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被记录介质,所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分割读取模式时,所述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所述读取基准位置侧开始的,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根据该结构,在分割读取模式中,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即,由于能够使原稿向规定的一个方向滑动并依次地进行读取,所以不需要使原稿旋转,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应用例17]上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当通过所述分割读取模式得到的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的尺寸是与所述记录部中能够记录的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大致相同的尺寸时,在不放大缩小所述得到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得到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记录到所述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
根据该结构,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在此基础上,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在不放大缩小利用所述分割读取模式得到的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记录到所述最大尺寸的被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因此,能够进行与原来的原稿相同尺寸的复印,提高了便利性。
[应用例18]一种扫描控制程序,其控制记录装置中的扫描部,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所述扫描部,其对载置于原稿台的原稿进行读取;以及记录部,其将所述扫描部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被记录介质,所述扫描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在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的分割读取模式时,所述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所述读取基准位置侧开始的,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根据该结构,在分割读取模式中,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即,由于能够使原稿向规定的一个方向滑动并依次读取,所以不需要使原稿旋转,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在图4中原稿通过间隙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9是扫描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扫描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2的(A)、(B)、(C)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原稿的位置的图。
图13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读取范围和拼合位置的图。
图14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引导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引导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引导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从前方侧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从前方侧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从前方侧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扫描单元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记录部(装置主体);3:扫描单元;4:盖;4a:缺口部;4b:原稿按压垫;5:倾斜面板;5a:操作部;5b:显示部;5c:支承面;6:手动插入盖;6a:手动插入供纸口;7:手动插入引导部;8:排扺托盘;9:输送辊;10:辊支承部件;11:转动轴;12:分离斜面;13:中间辊;14a~14d:从动辊;15:纸托;16:输送驱动辊;17:输送从动辊;18:支承部件;19:支架;20:记录头;21:排出驱动辊;22:排出从动辊;24:下层侧托盘;25:盖;26:上层侧托盘;27:控制部;29:铰链;30:原稿台;30a:原稿读取区域;31:框;32:读取单元;33:基准位置标记;35:间隙;37:驱动源;39:引导件;100:外部PC;101:打印机驱动;P、P1、P2:记录纸张;S:读取基准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此为前提,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图3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1是示出关闭扫描单元3的盖4的状态的图,图2是示出打开手动插入盖6并展开纸托15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打开扫描单元3的盖4和倾斜面板5并使排扺托盘8突出的状态的图。
并且,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在图4中原稿通过间隙35的状态的图,图6~图8是示出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而且,图9是扫描单元3的俯视图,图10是扫描单元3的侧剖视图,图11是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12的(A)、图12的(B)、图12的(C)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原稿的位置的图,图13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读取范围和拼合位置的图,图14~图16是示出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引导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另外,各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及y方向是水平方向,其中,x方向是记录部2中的纸张宽度方向,并且也是装置左右方向。另外,y方向是记录部2中的纸张输送方向,并且也是装置进深方向。而且,z方向是重力方向,也是装置高度方向。扫描单元3中各方向的定义在后面说明。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以下首先对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概略说明。在图1~图3中,打印机1构成为复合机,其在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纸张(以下称为“纸张P”)进行喷墨记录的记录部(装置本体)2的上部,具备作为扫描部的扫描单元3,即除了喷墨记录功能以外还具备扫描功能。
扫描单元3被设置成能够借助未图示的转动轴相对于记录部2转动,通过转动,可得到关闭的状态(图1)和打开的状态(未图示)。当打开扫描单元3时,记录部2的内部显露出来,能够进行未图示的墨盒的更换作业和卡纸处理作业等。
在扫描单元3中,上部的盖4是能够开闭的盖,通过敞开该盖4,能够露出扫描单元3的原稿台30。
在装置前表面中,标号5是倾斜面板,其构成为具备:操作部5a,其包括电源按钮、进行各种印刷设定和记录执行的操作按钮等;以及显示部5b,其进行印刷设定内容和印刷图像的预览显示、各种引导显示等。倾斜面板5能够倾斜,被设置成能够在面板面大致垂直的状态(图1、图2)和大致水平的状态(图3)之间倾斜,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以可倾斜的范围内的任意姿势保持角度。
在记录部2的后方上部,标号6是能够开闭的手动插入盖,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该手动插入盖6,可利用手动插入供给口6a进行纸张P的手动插入供纸。并且,当打开手动插入盖6时,能够展开纸托15,从手动插入供给口6a供给的纸张P被纸托15支承为倾斜姿势。
接下来,以下参照图6~图8对记录部2的结构、特别是纸张输送路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装置底部以分别能够装卸的方式具备下层侧托盘24和上层侧托盘26,并从该下层侧托盘24或上层侧托盘26逐张地输送记录纸张。另外,收纳于下层侧托盘24的纸张用标号P1表示,收纳于上层侧托盘26的纸张用标号P2表示,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称作“纸张P”。
标号25是设置于下层侧托盘24的能够开闭的盖,通过打开盖25,下层侧托盘24和上层侧托盘26在装置前面侧显露出来,并能够装卸。
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输送辊9设置于以转动轴11为中心摆动的辊支承部件10,当上层侧托盘26处于退避位置(未图示)时,通过使该输送辊9与收纳于下层侧托盘24的纸张P1的最高位的纸张接触并旋转,由此将该最高位的纸张P1从下层侧托盘24送出。
并且,当上层侧托盘26处于对接(突き当たり)位置(图6~图8)时,通过使输送辊9与收纳于上层侧托盘26的纸张P2的最高位的纸张接触并旋转,由此将该最高位的纸张P2从上层侧托盘26送出。
接下来,在记录部2中,在与下层侧托盘24及上层侧托盘26的末端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分离斜面12,从下层侧托盘24或上层侧托盘26送出的纸张P在其前端与分离斜面12接触的同时向下游侧前进,由此进行待输送的最高位的纸张P与第二位以后的纸张P的分离。
在分离斜面12的顶端设置有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中间辊13,借助该中间辊13使纸张P弯曲翻转,并朝向装置前方侧。另外,标号14a、14b、14c、14d是能够从动地旋转的从动辊,纸张P至少被从动辊14a、14b和中间辊13夹住并被送向下游侧。
另外,从动辊14d是为了进行双面印刷而将从输送驱动辊16向上游侧(图6~图8中为左侧)返回的纸张P夹在该从动辊14d和中间辊13之间的从动辊。
在中间辊13的前端设置有: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16;和与该输送驱动辊16接触而从动地旋转的输送从动辊17,利用这些辊,纸张P被送向构成记录构件的记录头20的下方。
接下来,吐出墨水的记录头20被设置于支架19的底部,该支架19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为,沿主扫描方向(x方向:图6~图8中为纸面正反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与记录头20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部件18,利用该支承部件18规定纸张P和记录头20之间的间隔。而且,在支承部件18的下游侧设置有: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21;和与该排出驱动辊21接触而从动地旋转的排出从动辊22。利用这些辊,使得被记录头20进行过记录后的纸张P朝向排扺托盘8排出。
位于上层侧托盘26上部的排扺托盘8被设置成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马达而实现收纳于记录部2的状态(图1、图2)、和向记录部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图3及图6~图8),并且通过成为向记录部2的前方侧突出的状态,能够接受进行了记录而被排出的纸张P。
以上是纸张输送路径上的主要的结构要素,但纸张输送路径除了对从上述的下层侧托盘24或上层侧托盘26送出的纸张P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路径(图6中虚线R1)之外,还具有使已在第1面(正面)进行过记录的纸张P翻转的翻转输送路径(图7中虚线R2)、和经由手动插入引导部7进行手动插入供给的手动插入供给路径(图8中虚线R3)。
翻转输送路径R2是进行如下动作时的输送路径:对输送驱动辊16进行反转驱动,使记录时为纸张后端的一侧成为前端,并朝向中间辊13和从动辊14d之间输送,然后利用中间辊13进行翻转,再次送至输送驱动辊16和输送从动辊17之间。
手动插入供给路径R3是由手动插入引导部7和纸托15形成的供给路径,其中,通过打开后方上部的手动插入盖6而露出手动插入引导部7,所述纸托15对经由该手动插入引导部7被手动插入供给的纸张P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能够在纸张输送路径R1和翻转输送路径R2中输送的纸张的宽度,其最大尺寸是将A4尺寸纸张的长边方向设为输送方向时的、该A4尺寸纸张的横向宽度(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并且,对于能够在手动插入供给路径R3中输送的纸张的宽度,其最大尺寸是将A3尺寸纸张的长边方向设为输送方向时的、该A3尺寸纸张的横向宽度(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
另外,排扺托盘8以与上述A4尺寸纸张的横向宽度对应的方式形成。即,排扺托盘8的宽度比手动插入供纸口6a的宽度小。
2.扫描单元3的结构
接下来,对扫描单元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扫描单元3具备原稿台30和盖4。盖4经由铰链2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扫描单元3的-y方向侧的端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盖4通过以关闭状态下的+y方向侧的端部为自由端,以-y方向侧的端部为基端进行转动,来开闭原稿台30(原稿读取区域30a)。
在原稿台30的上表面形成有载置原稿的载置面,该原稿台30由透明的玻璃板形成。在原稿台30的上表面周围设置有框状的框31,由该框31划分出的矩形区域形成为原稿读取区域(以下用标号30a表示)。原稿读取区域30a形成为比作为框体的框31的上表面低一段(参照图9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区域30a是能够利用后述的读取单元32进行读取的区域,但原稿台30的尺寸(由框31围成的区域)和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区域30a在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位于打印机1的中央部。
另外,在盖4中与原稿读取区域30a对置的一侧,设置有由弹性材料(例如海绵)形成的原稿按压垫4b。因此,载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原稿被设置于盖4的原稿按压垫4b按压,原稿的被读取面紧贴于原稿台30。因此,原稿按压垫4b形成为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原稿读取区域30a,设置有盖4的铰链29的一侧(-y侧)是装置背面侧,隔着原稿读取区域30a而与设置有盖4的铰链2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y侧)是装置前面侧。
而且如图9所示,在原稿读取区域30a中,在装置前面侧的角部设定有读取基准位置S。更具体地,从装置前面侧观察时,在近前右侧的角部设定有读取基准位置S。
该读取基准位置S是对原稿的角部进行对准的位置,扫描单元3将该读取基准位置S识别为原稿的角部来进行读取。在读取基准位置S的附近设置有箭头状的基准位置标记33,用户可根据该基准位置标记33来识别从装置前面侧观察时近前右侧的角部处于读取基准位置的情况。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单元3是平板型的扫描仪,如图9所示,能够相对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移动的读取单元32被设置于原稿台30的下侧。读取单元3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成沿着x方向移动。
读取单元32构成为向载置于原稿台30的原稿照射光并接收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以读取原稿的信息的光学单元,例如构成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元件)方式或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光学单元。
这里,扫描单元3和记录部2由控制部27(图11)进行控制。并且控制部27从倾斜面板5的操作部5a接收各种操作信号,并且向显示部5b发送信号而在显示部5b上进行各种显示。进而,控制部27在它和打印机驱动101之间收发信号,该打印机驱动101作为在与打印机1连接的外部计算机(PC)100中工作的“扫描控制程序”。外部PC100存在与打印机1连接的情况,也存在不连接的情况。
由扫描单元3读取到的图像信息在控制部27中进行处理,然后根据处理过的信息,控制部27控制记录部2进行喷墨记录。或者,如果连接有外部PC100,则由扫描单元3读取到的图像信息在打印机驱动101中进行处理,然后控制部27接收处理过的信息。控制部27根据从打印机驱动101接收的信息,控制记录部2进行喷墨记录。
另外,后述的分割读取模式也同样地由在控制部27中工作的软件来执行,或者由在外部PC100中工作的打印机驱动101来执行。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记录部2中能够记录的最大的纸张尺寸(例如,A3尺寸)被设定为比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例如,A4尺寸)大。以下,将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大的原稿称作原稿MS,并进行图示。控制部27通过后述的分割读取模式(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来读入整个原稿MS,并将读入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生成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
然后,基于得到的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根据情况,对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大的记录纸张进行喷墨记录。作为一个例子,如果原稿MS是A3尺寸,则分割地读取该原稿MS,并将读入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生成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然后等倍地对A3尺寸的记录纸张进行喷墨记录。
接下来,根据图4可知,在与连结原稿读取区域30a和盖4的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在原稿读取区域30a的两侧而且是在外侧,分别设有形成盖4的转动轴的铰链29。并且,在盖4的基端侧,在设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两侧的铰链29之间形成有缺口4a。
缺口4a具有在转动时避开处于关闭状态的作为“开闭体”的手动插入盖6的功能,并且还起到在与处于关闭状态的手动插入盖6之间形成间隙35的功能。间隙35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像这样,避开手动插入盖6的缺口4a还形成了间隙35,由此能够以低成本构成间隙35。
接下来,间隙35是在打开盖4的状态和关闭盖4的状态这两个状态下形成的,由此如图5、图10所示,能够使得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大的原稿MS经由间隙35通到扫描单元3的外侧。在图10中,标号MT表示原稿MS中通到扫描单元3的外侧的部分。因此,在读取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大的原稿MS时,能够避免弯折该原稿MS、或者在分割读取时使原稿MS旋转等烦杂的操作,操作性变得良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打开盖4的状态和关闭盖4的状态这两个状态下都形成有间隙35,因此通过在读取时关闭盖4,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光的进入,取得良好的读取结果。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只在打开盖4的状态下才形成间隙35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4及图9可知,间隙35形成为在x方向上包含原稿读取区域30a的整个区域。因此,能够针对更多尺寸的原稿,使得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部分通到扫描单元3的外侧。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形成为间隙35包含原稿读取区域30a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针对至少一个尺寸的原稿,使得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部分通到扫描单元3的外侧即可。
另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图示,用虚线示出了间隙3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35形成在设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两侧的铰链29之间,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铰链29也可以在x方向上形成在原稿读取区域30a的范围内。即,只要在盖4上、或在扫描单元3的主体和盖4之间形成供原稿通过的间隙35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插入盖6形成为对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原稿MS进行支承。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手动插入盖6支承原稿MS的支承位置(关闭状态下的手动插入盖6的上表面)比原稿台30高(图10)。因此,能够在更高的位置支承原稿MS,能够抑制原稿从原稿台30滑落或垂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手动插入盖6不支承原稿MS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扫描单元3及记录部2的操作部的倾斜面板5对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原稿MS进行支承(图10、图12的(B)、图12的(C))。因此,取得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MS从原稿台30垂下或滑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是倾斜面板5不能倾斜而以规定的角度被固定的结构,还可以是能够利用这样的面板来支承原稿MS的结构。或者,即使是倾斜面板5不支承原稿MS的结构也没关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板5支承原稿MS的支承位置比原稿台30高(图10)。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原稿MS从原稿台30滑落或垂下。
另外,倾斜面板5构成为能够倾斜,并且构成为,在打开最大的状态下,其上表面(图10中标号5c)成为大致水平面。即,支承原稿MS的支承面能够成为大致水平面。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MS从原稿台30滑落或垂下。
但是,也可以是倾斜面板5的面板面不形成为水平面的结构,即,可以是在最大打开角度处面板面成为下降一定程度的倾斜面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支承原稿MS的结构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连结原稿读取区域30a和盖4的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倾斜面板5形成为将原稿读取区域30a的整个区域包含在内的宽度。因此,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原稿MS的宽度方向整体被倾斜面板5支承,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MS从原稿台30滑落或垂下。
但不限于此,倾斜面板5也可以形成为将原稿读取区域30a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内的宽度。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在图11中用标号37表示的驱动源37。驱动源37是使倾斜面板5倾斜的驱动源(例如,马达),根据控制部27的控制,将倾斜面板5设定为规定的倾斜角度(姿势)。而且,控制部27控制成:在利用扫描单元3进行原稿读取时,使倾斜面板5中支承原稿的支承面5c成为大致水平面。由此,不需要用户操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原稿从原稿台30滑落或垂下。但是,倾斜面板5也可以不由驱动源驱动,而是通过用户操作进行倾斜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只有打开方向由驱动源驱动,而关闭方向基于用户操作来实现。
图17、图18、图19是从前方侧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a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扫描单元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关闭扫描单元3的盖4的状态的图,图18是打开手动插入盖6并展开纸托15的状态的图,图19是示出打开扫描单元3的盖4和倾斜面板5并使排纸托盘8突出的状态的图。
在打印机1a中,如图20所示,倾斜面板5上设置的显示部5b在与连结原稿台30和倾斜面板5的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被设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在图20中,区域A1是原稿读取区域30a在x方向上的占有区域。即,与扫描单元3的操作相关的信息被显示在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原稿MS的外侧(参照图12的(B)、图12的(C))。
由此,原稿MS中从原稿读取区域30a沿y方向超出的部分不会覆盖与扫描单元3的操作相关的信息显示,从而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另外,后面会对作为与扫描单元3的操作相关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引导信息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5b的整个区域在x方向上被设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但不限于此,即使显示部5b在x方向上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区域相交叠,只要至少与扫描单元3的操作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即显示在不被原稿MS遮挡的位置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显示部5b,操作部5a在x方向上也被设置在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由此,不仅实现了可视性的提高也实现了操作性的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5a的整个区域在x方向上都被设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但即使操作部5a在x方向上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区域相交叠,只要至少与扫描单元3的操作相关的按钮类位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即位于不被原稿MS遮挡的位置即可。
3.分割读取模式
接下来,对分割读取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已经概略说明的那样,控制部27通过分割读取模式(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来读入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大的整个原稿MS,并将读入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生成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基于得到的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根据情况,对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尺寸大的记录纸张进行喷墨记录。
作为一个例子,图12~图16示出了如下例子:分割读取A3尺寸的原稿MS,并将读入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以生成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然后等倍地对A3尺寸的记录纸张进行喷墨记录。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区域30a中的读取基准位置S被设置于离构成盖4的转动轴的铰链29远的一侧的角部(图3、图9)。因此,在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使原稿MS向远离铰链29的方向滑动(图12的(A)、(B)、(C)的顺序)。由此,提高了使原稿MS滑动时的作业性。
更具体地,利用A4尺寸的原稿读取区域30a进行的A3尺寸的原稿MS的分割读取是通过共计3次的读取动作来进行的,在第1次的读取动作时,如图12的(A)所示,对于原稿MS,使原稿MS的角部(在设读取面为正面的情况下,为原稿右上方的角部(图13中标号T))对准于读取基准位置S。此时,原稿MS如上所述地成为从原稿读取区域30a超出的部分经由间隙35伸出到扫描单元3外侧的状态。
在该第1次的读取动作之前,当用户选择了分割读取模式时,控制部27例如在显示部5b上显示对原稿MS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引导信息)。图14是该引导信息的一个例子,与图12的(A)对应。由此,从用户侧来说操作方法变得明确,同时能够防止原稿MS被不恰当地放置。
在放置了原稿MS,并由用户按压了扫描按钮后,控制部27进行第1次的读取动作。该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读取基准位置S侧开始的。另外,这里的扫描按钮是打印机1被单机使用时分配给操作部5a的一个操作按钮、或者是显示在显示部5b上的触摸面板按钮(GUI)。或者,在打印机1连接有外部PC100(图11)的情况下,是利用打印机驱动101而显示在显示屏上的按钮(GUI)。
在图13中,区域SC1表示通过第1次的读取动作进行读取的区域。
该第1次的读取动作结束后,控制部27在显示部5b上显示对原稿MS的第2次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引导信息)。图15是该引导信息的一个例子,与图12的(B)对应。具体地,用户使原稿MS向装置近前侧(图12中下侧)滑动规定量。然后,由用户按下扫描按钮后,控制部27进行第2次的读取动作。
在图13中,区域SC2表示通过第2次的读取动作进行读取的区域。
该第2次的读取动作结束后,控制部27在显示部5b上显示对原稿MS的第3次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引导信息)。图16是该引导信息的一个例子,与图12的(C)对应。具体地,用户使原稿MS向装置近前侧(图12中下侧)滑动规定量。然后,由用户按下扫描按钮后,控制部27进行第3次的读取动作。
在图13中,区域SC3表示通过第3次的读取动作进行读取的区域。
控制部27在将以上得到的各图像(上述实施例中的3个图像)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时,通过在图像的拼合方向(y方向:图13中的上下方向)上,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由此获得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
例如,图13的位置ST1是在图像的拼合方向上由第1次的原稿读取动作(SC1)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第2次的原稿读取动作(SC2)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位置。同样地,图13的位置ST2是由第2次的原稿读取动作(SC2)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第3次的原稿读取动作(SC3)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位置。另外,图13的箭头E表示分割读取时的原稿MS的滑动方向。
即,由于能够使原稿MS向规定的一个方向滑动而依次地进行读取,所以不需要使原稿MS旋转,提高了进行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大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时的操作性。
而且例如,在通过上述分割读取模式得到的原稿MS整体的图像尺寸是与记录部2中能够记录的最大尺寸的纸张大致相同的尺寸的情况下,控制部27能够执行在不放大缩小所述得到的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将原稿MS整体的图像信息记录到所述最大尺寸的纸张的记录模式。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原稿MS整体的图像尺寸是A3尺寸,而且记录部2能够在不进行放大缩小的情况下对A3尺寸的纸张进行记录。即,能够进行与原来的原稿相同尺寸的复印,提高了便利性。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原稿MS是A3尺寸,并在记录部2中将读取到的原稿整体的信息等倍地记录到A3尺寸纸张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原稿尺寸、执行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分割数(总扫描次数)、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纸张的尺寸、记录时的输出倍率(放大缩小率)存在各种组合,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
另外,对于以上说明的图像的拼合,以打印机1、1a所具备的控制部27进行拼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打印机1、1a连接有外部PC100(图11)的情况下,由在外部PC100中工作的打印机驱动101来进行。并且同样地,图14~图16所示的引导显示在外部PC100的显示屏(未图示)上进行显示。
并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构成为读取基准位置S在原稿读取区域30a中位于装置近前侧,在分割读取时使原稿MS向装置近前侧滑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读取基准位置S在原稿读取区域30a位于装置里侧,在分割读取时使原稿MS向装置里侧滑动。
作为扫描单元3的其他实施方式,也优选设置如图20所示的引导件39。图20中,引导件39以从形成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周围的框31的上表面沿高度方向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框31,并形成为沿着y方向即原稿MS的滑动方向延伸。在图20的例子中,引导件39位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外侧,且在y方向上被设置于原稿读取区域30a的两侧。
引导件39发挥在使原稿MS滑动时引导该原稿MS的边缘(图20中为右侧的边缘)的功能,由此,在对尺寸比原稿读取区域30a大的原稿MS进行分割读取时(使其滑动时),能够抑制该原稿MS的偏离或斜行,能够得到良好的读取结果。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扫描部,其对载置于原稿台的原稿进行读取;
记录部,其将所述扫描部读取的信息记录到被记录介质;
盖,其用于开闭所述扫描部的原稿读取区域并能够转动;以及
面板,其具有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
所述盖在基端侧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通到所述扫描部的外侧,
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所述面板形成为将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整个区域包含在内的宽度,该装置宽度方向是与连结所述原稿读取区域和所述盖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至少与所述扫描部的操作相关的信息在与连结所述原稿台和所述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显示在所述原稿台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控制所述扫描部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对尺寸比所述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原稿执行分割读取模式,在该分割读取模式中,将通过多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信息拼合起来而得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所述分割读取模式中的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是从读取基准位置开始的,
通过依次进行由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结束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与由下一次的原稿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的读取开始位置侧的规定的图像位置的拼合,来得到所述原稿整体的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对执行所述分割读取模式时的原稿的载置方法进行引导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对从所述原稿读取区域超出的原稿进行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中的支承原稿的支承面形成为大致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被设置成能够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设置成能够利用驱动源的动力而倾斜,
对所述驱动源及所述扫描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所述扫描部进行原稿读取时,以使所述面板中支承原稿的支承面成为大致水平面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能够记录的最大的被记录介质的尺寸比在所述原稿台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尺寸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91987 | 2013-09-17 | ||
JPJP2013-191987 | 2013-09-17 | ||
JP2013191968A JP2015061118A (ja) | 2013-09-17 | 2013-09-17 |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スキャナ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JP2013-191968 | 2013-09-17 | ||
JP2013191987A JP2015061119A (ja) | 2013-09-17 | 2013-09-17 | 記録装置 |
JP2013-191968 | 2013-09-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69050A CN104469050A (zh) | 2015-03-25 |
CN104469050B true CN104469050B (zh) | 2018-04-10 |
Family
ID=52667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3322.0A Active CN104469050B (zh) | 2013-09-17 | 2014-07-31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18830B2 (zh) |
CN (1) | CN1044690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8340B (zh) * | 2013-06-05 | 2016-05-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US9264562B2 (en) * | 2013-09-17 | 2016-02-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TWM501056U (zh) * | 2015-01-06 | 2015-05-11 | Avision Inc | 多功能事務機 |
CN104811578A (zh) * | 2015-04-29 | 2015-07-29 |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一种用于扫描仪的图像自动生成系统 |
JP7188211B2 (ja) * | 2019-03-22 | 2022-12-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247746B2 (ja) * | 2019-05-21 | 2023-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3346A (ja) * | 2001-11-06 | 2003-05-16 | Panasonic Communications Co Ltd | 原稿読取装置 |
JP2005148154A (ja) * | 2003-11-11 | 2005-06-09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15691A (en) * | 1994-10-17 | 1999-06-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ocument feeder and cov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594403B1 (en) * | 1999-01-29 | 2003-07-15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stering scanned documents |
US6542263B2 (en) * | 1999-02-08 | 2003-04-0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improved sheet handling capabilities and method of feeding and scanning over-sized media sheets |
JP5047898B2 (ja) * | 2007-08-31 | 2012-10-10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24295A (ja) * | 2007-11-13 | 2009-06-04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520273B2 (en) * | 2009-05-19 | 2013-08-27 | Sindoh Co., Ltd. | A4-size scanner having function of scanning A3 document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
JP2012080336A (ja) * | 2010-10-01 | 2012-04-19 | Canon Inc | 原稿読取り装置、原稿読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765151B2 (ja) | 2011-09-09 | 2015-08-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US9049326B2 (en) | 2011-09-09 | 2015-06-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scanner unit offset from recording sheet tray |
-
2014
- 2014-07-30 US US14/447,461 patent/US911883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7-31 CN CN201410373322.0A patent/CN1044690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3346A (ja) * | 2001-11-06 | 2003-05-16 | Panasonic Communications Co Ltd | 原稿読取装置 |
JP2005148154A (ja) * | 2003-11-11 | 2005-06-09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18830B2 (en) | 2015-08-25 |
US20150077816A1 (en) | 2015-03-19 |
CN104469050A (zh)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69050B (zh) | 记录装置 | |
JP2008247537A (ja) | 両面記録装置 | |
JP528794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202841313U (zh) | 多功能装置 | |
JP2007228528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7329801A (ja) |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
CN104469049A (zh) | 记录装置 | |
JP2021069077A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
US9712713B2 (en) | Duplex peripheral capable of processing large-size and small-size documents | |
JP4581711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8006698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620565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5211415A (ja) | 複合機 | |
JP6972922B2 (ja) | 画像読取り装置 | |
JP2023078867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4581700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5765151B2 (ja) | 複合機 | |
JP6222435B2 (ja) | 記録装置 | |
JP6245426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6211495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5061119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620537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358316B2 (ja) | 複合機 | |
JP2006211522A (ja) | 電気製品 | |
JP2018186521A (ja) | 複合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