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73A -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73A
CN107111173A CN201680005519.6A CN201680005519A CN107111173A CN 107111173 A CN107111173 A CN 107111173A CN 201680005519 A CN201680005519 A CN 201680005519A CN 107111173 A CN107111173 A CN 107111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unit
back light
correcting
ligh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5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胜宽
中田信宏
增田幸则
高原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变形矫正装置4,具备:载置台5,载置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2;以及多个矫正单元61~64,以包围矫正对象物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载置台5上,分别包含可与矫正对象物2的端面21等抵接的抵接部61a等,在矫正状态下集合成框状的同时,各个的抵接部61a等从外侧朝向内侧按压端面21等后矫正矫正对象物2的形状。

Description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液晶面板作为图像等的显示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液晶面板未具备自发光功能,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用以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照光的背光单元(照明装置)。
在如此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关于主要为中小型者(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等的移动用途者等),其制造工序中,进行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互相贴合的工序。
作为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贴合的装置,有例如于专利文献1所示者。在该贴合装置中,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以高精度地互相调整位置的状态被贴合。此时,背光单元利用贴合装置具备的一组抵接部件调整位置。这些抵接部件以和背光单元相隔间隔的形式以互相面对的方式设置。另外,各抵接部件具备多个销,通过使这些销抵接背光单元的端面,微调整背光单元的位置。
然而,近年液晶显示装置的轻量化及薄型化的要求提高。而且进一步,也追求包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狭窄(所谓窄边框化)。因此,根据如此的情况,近年关于背光单元,也对应于这些要求而谋求轻量化、薄型化、及窄边框化。例如,进行背光单元具备的框部的细线化及薄型化、或导光部件、光学片等的光学部件的薄型化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95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通过背光单元的薄型化等,近年,有背光单元的刚性与现有产品比较后变低的倾向。背光单元的刚性低的时候,会有无法支撑自重而产生弯曲、或受外力等的影响产生变形的情形。将如此的产生弯曲或变形的背光单元,直接贴合到液晶面板的时候,由于在液晶显示装置发生亮度不均等的显示不良,而成为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矫正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产生的弯曲或变形等的变形矫正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变形矫正装置,具备:载置台,载置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以及多个矫正单元,以包围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载置台上,且分别包含可与所述矫正对象物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部,在矫正状态下集合成框状的同时,各个的所述抵接部从外侧朝向内侧按压所述端面后矫正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形状。所述变形矫正装置,具备上述的构成,由此可以矫正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等的变形。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多个所述矫正单元中,至少一者被预先固定于所述载置台上(例如,一者、或以夹着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方式互相不对向的两个以上者)。多个所述矫正单元中,一部份者在载置台上被预先固定的时候,可以在载置台的特定位置,决定矫正对象物的位置。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且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每一个角部。作为所述多角形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示例如四角形状(正方形、矩形状)。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且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每一边。作为所述多角形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示例如四角形状(正方形、矩形状)。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包含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角部者、与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边者。作为所述多角形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示例如四角形状(正方形、矩形状)。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包含以夹着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方式对向的一组以上的矫正单元对。如此一来,矫正单元以夹着矫正对象物的方式对向的时候,各矫正单元的抵接部,变得容易从外侧朝向内侧按压矫正对象物的端面。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相对于俯视时的所述矫正对象物之端面的合计长度,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端面的合计长度的比率(%),为50%以上。所述比率为如此的值的时候,即使在例如矫正对象物具有柔软性的情况下,变得容易矫正矫正对象物的形状。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在矫正状态下集合成框状之际,多个所述抵接部以成为对所述矫正对象物设定的基准的形状的方式排列。多个所述矫正单元成为对矫正状态之所述矫正对象物设定的基准的形状,由此可以将所述矫正对象物以成为所述基准的形状的方式矫正。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具备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取得矫正状态之所述矫正单元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接触部份的图像。具备如此的摄像部的时候,矫正状态之所述矫正单元的抵接部与矫正对象物的接触部份的状态,基于图像成为可以确认。其结果,成为可以更确实地对矫正对象物进行矫正。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所述摄像部取得在所述载置台上载置且通过所述矫正单元矫正前的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图像。如此的摄像部取得矫正前的矫正对象物的图像的时候,基于该图像,成为可以在矫正单元矫正前,预先掌握矫正对象物之扭曲等的变形状态。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具备真空吸附装置,所述真空吸附装置以在所述载置台上载置且通过所述矫正单元矫正后状态的所述矫正对象物以粘贴在所述载置台的形式决定位置的方式将所述矫正对象物真空吸附。具备如此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时候,变得容易维持通过矫正单元矫正后的矫正对象物的形状。
也可以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中,所述矫正对象物由面板状的背光单元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是具备:利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矫正作为所述矫正对象物的面板部件的工序;以及在所述矫正工序后的所述面板部件贴合其他部件的工序。本发明之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是用以将利用所述变形矫正装置矫正后的面板部件贴合到其他部件,防止面板部件以变形的状态下贴合到其他部件,成为可以确实地对准所述面板部件与其他部件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可矫正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产生的弯曲或变形等的变形矫正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贴合后制造液晶模块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状状态的背光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各边变形成曲线状状态的背光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构成矫正状态的矫正部的各矫正单元、与预先设定的背光单元的基准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通过矫正部矫正背光单元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对以变形矫正装置矫正状态的背光单元,进行液晶面板的贴合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实施方式四之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摄像机对准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通过摄像部取得的背光单元角部附近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五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5是变形矫正装置的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六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构成矫正状态的矫正部的各矫正单元、与预先设定的背光单元的基准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七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八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九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2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一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十二的变形矫正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24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二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图25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三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说明关于变形矫正装置、使用变形矫正装置的面板部件的矫正方法、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图1是示意地表示液晶面板1与背光单元2贴合后制造液晶模块3的工序的说明图。
液晶模块3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份,俯视呈大致矩形状。如此的液晶模块3,具备俯视呈大致矩形状的液晶面板1、与俯视呈大致矩形状的背光单元2。
液晶显示装置由薄型化及轻量化者构成,其用途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利用在例如便携式电话(包含智能手机等)、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包含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等)、携带型信息终端(包含电子书或PDA等)、数码相框、携带型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仪表盘等各种电子设备(未图示)。液晶面板1的屏幕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设定在例如数英吋~数十英吋程度。
液晶模块3是由将液晶面板1与背光单元2透过已定的粘着剂贴合而构成。液晶面板1主要由彩色滤光片基板11与阵列基板12以夹着液晶层的方式贴合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阵列基板12设定成比彩色滤光片基板11大,阵列基板12的一部份的端部成为比彩色滤光片基板11在外侧突出的形状。然后,该阵列基板12的突出部份设有端子部(未图示),以连接于该端子部的方式,安装用以向阵列基板12供给各种信号的柔性基板13。
背光单元2是从液晶面板1的背面侧(阵列基板12侧)供给光的装置,整体而言,具备面板状的外观形状。背光单元2,是所谓的边光式(侧光式),主要具备LED光源、导光部件(导光片)、光学片、反射片、框部、壳体等。背光单元2的外观形状主要通过壳体构成。壳体由朝向表侧(液晶面板1侧)开口的浅底状的箱体构成,由金属或塑胶等的加工品构成。背光单元2中,贴合于液晶面板1侧的面,成为出光面2a。
背光单元2,由于薄型化及轻量化,厚度小且刚性与现有品或大型品等相比变低。如此的薄型化等的背光单元2,虽然维持光照射功能等的基本性能,但是有外观形状扭曲等造成变形,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形状(基准形)崩坏的情形。
例如,以固定背光单元2的端侧的方式抬起的情况,若刚性低则会有因背光单元2的自重弯曲变形的情形。另外,在背光单元2的制造工序或搬送工序等中,背光单元2与周围物体(例如制造装置、运送装置等的各种装置或其他的构成部件等)接触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背光单元2有扭曲变形的情形。
图2是示意地表示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状状态的背光单元2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各边扭曲变形成曲线状状态的背光单元2的俯视图。
例如,如图2所示,在预先将基准的形状X0设定成矩形状的情况下,有因为外力等的影响使背光单元2整体地变形成平形四边形状的情况。另外,如图3所示,在预先将基准的形状X0设定成矩形状的情况下,也有背光单元2的各边扭曲变形成曲线状的情况。此外,图3的背光单元2,成为互相面对的一组的边倾斜后整体而言倾向于平行四边形状的形状。
变形状态的背光单元2,直接贴合于液晶面板1的时候,从背光单元2向液晶面板1供给的光产生亮度不均等的缺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产生扭曲等的变形的背光单元2,在贴合于液晶面板1之前,使用后述的变形矫正装置,进行回到基准的形状般的形状矫正。然后,矫正后,背光单元2对液晶面板1贴合。图4是示意液晶模块3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进行背光单元2的形状矫正后,移行到步骤S2,进行液晶面板1与背光单元2的贴合工序。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关于变形矫正装置4、及使用变形矫正装置4的背光单元(面板部件的一部份)2的矫正方法。
(变形矫正装置)
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的构成的立体图。变形矫正装置4,是将因为扭曲等而变形的背光单元2,矫正成预先设定的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的装置。变形矫正装置4主要具备载置矫正对象物的面板状的背光单元2的载置台5、与以包围背光单元2的方式配置在载置台5上,且抵接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后矫正背光单元2的形状的矫正部6。
载置台5由上面呈水平的平台构成,是载置矫正对象物即背光单元2的部份。在背光单元2载置在载置台5的状态下,背光单元2的背面2b与载置台5的上面成为对向的形状。此外,背光单元2作为基准的形状X0,预先设定成矩形状(长方形状)。
矫正部6,由多个(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四个)单元构成。具体而言,矫正部6由第一的矫正单元61(以下有称为第一矫正单元61的情况)、第二的矫正单元62(以下有称为第二矫正单元62的情况)、第三的矫正单元63(以下有称为第三矫正单元63的情况)及第四的矫正单元64(以下有称为第四矫正单元64的情况)构成。构成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61~64,分别呈扁平的L字形的板状,分别为可沿着载置台5的上面移动的状态。各矫正单元61~64,以在背光单元2的各角部逐个分配的方式设置。
在载置台5上,第一矫正单元61以与第三矫正单元63对向的方式配置。也就是,第一矫正单元61,在矫正部6的矫正状态中,以夹着背光单元2的方式,在背光单元2的一方的对角线方向中与第三矫正单元63对向。因此,第一矫正单元61与第三矫正单元63成为一组的矫正单元对。
另外,在载置台5上,第二矫正单元62以与第四矫正单元64对向的方式配置。也就是,第二矫正单元62,在矫正部6的矫正状态中,以夹着背光单元2的方式,在背光单元2的另一方的对角线方向中与第四矫正单元64对向。因此,第二矫正单元62与第四矫正单元64成为一组的矫正单元对。
矫正部6,全体以成为框状的方式在载置台5上设置,各矫正单元61~64,可以往矩形状变小的方向、及矩形状变大的方向等适宜移动。然后,通过呈框状的矫正部6的内侧,形成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各矫正单元61~64,以可以利用已知的驱动方法(未图示)来移动等的方式而构成。
矫正部6,以切换「矫正状态」、与「解除状态」的方式,运作各矫正单元61~64。
在矫正状态的矫正部6,各矫正单元61~64,一边以包围背光单元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一边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等抵接,从端面侧朝向中央侧施加力量(按压)。相对于此,在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各矫正单元61~64配置成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等远离,背光单元2的矫正被解除。
第一矫正单元61以可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的角部R1的两个端面21、24抵接的方式被设定。第一矫正单元61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1的短边方向的端面21抵接的扁平板状的第一抵接部61a、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1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4抵接的扁平板状的第二抵接部61b。第一抵接部61a与第二抵接部61b以互相正交的方式连接。
此外,第一抵接部61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的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11表示,第二抵接部61b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12表示。如此的第一矫正单元61,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成为以L11+L12的长度范围接触(抵接)。
第二矫正单元62以可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2的两个端面21、22抵接的方式被设定。第二矫正单元62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2的短边方向的端面21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一抵接部62a、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2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2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二抵接部62b。第一抵接部62a与第二抵接部62b以互相正交的方式连接。
此外,第一抵接部62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的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21表示,第二抵接部62b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22表示。如此的第二矫正单元62,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成为以L21+L22的长度范围接触(抵接)。
第三矫正单元63以可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3的两个端面22、23抵接的方式被设定。第三矫正单元63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3的短边方向的端面23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一抵接部63a、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3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2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二抵接部63b。第一抵接部63a与第二抵接部63b以互相正交的方式连接。
此外,第一抵接部63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3的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31表示,第二抵接部63b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32表示。如此的第三矫正单元63,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成为以L31+L32的长度范围接触(抵接)。
第四矫正单元64以可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4的两个端面23、24抵接的方式被设定。第四矫正单元64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4的短边方向的端面23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一抵接部64a、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4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4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二抵接部64b。第一抵接部64a与第二抵接部64b以互相正交的方式连接。
此外,第一抵接部64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3的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41表示,第二抵接部64b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接触部份的长度以L42表示。如此的第四矫正单元64,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成为以L41+L42的长度范围接触(抵接)。
图6是示意构成矫正状态的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61~64、与预先设定的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各矫正单元61~64之各第一抵接部61a~64a、及各第二抵接部61b~64b,分别成为沿着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的形状。也就是,各矫正单元61~61的内侧部份(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抵接的部份)成为一体,形成用以矫正背光单元2的框(矫正框),形成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
此外,由各矫正单元61~64构成的矫正部6,以表示L11+L12+L21+L22+L31+L32+L41+L42合计长度LT,成为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接触(抵接)。
矫正部6,以与矫正对象物即背光单元2的端面的接触(抵接)合计长度为LT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之周方向的合计长L以至少50%以上的比例接触(抵接)的方式设定。矫正部6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接触的范围,如此设定的时候,背光单元2的扭曲等的变型确实地变得容易矫正。
(背光单元的矫正方法)
利用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背光单元2的情况,首先,在矫正部6为解除状态的载置台5上,载置背光单元2。此时,背光单元2以各角部分配在各矫正部61~64的方式配置在矫正部6的内侧。
载置台5上载置背光单元2后,使变形矫正装置4的矫正部6运作,矫正部6成为矫正状态。图7是表示通过矫正部6矫正背光单元2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4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背光单元2的端面,通过构成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61~64从外侧朝向中央侧,以不会使背光单元2破损程度的力量按压。如此一来,背光单元2通过矫正部6被包围,由此修正构成背光单元2的壳体等的扭曲,背光单元2的全体的形状,以成为基准的形状X0的方式,或以极力接近基准的形状X0的方式被矫正。
若是利用如此的变形矫正装置4,可以将容易变形的背光单元2矫正成本来的形状。此外,通过变形矫正装置4的矫正,如有必要可适宜解除。例如,也可以对以变形矫正装置4进行矫正状态的背光单元2,进行接下来的工序,也可以在变形矫正装置4的矫正部6成为解除状态后,对背光单元2进行接下来的工序。
(背光单元的贴合方法)
图8是示意地表示对以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状态的背光单元2,进行液晶面板1的贴合工序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也可以对仍以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状态的背光单元2贴合液晶面板1。如此一来,可以成为将具有扭曲等的变形的背光单元2一边确实地矫正,一边对背光单元2贴合。此外,如此地贴合后,如图4表示的流程图所示,解除变形矫正装置4进行的背光单元2的矫正。
若是使用如同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及使用变形矫正装置4的背光单元2的矫正方法,可以矫正背光单元2的扭曲等的变形。另外,若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背光单元(面板部件的一例)2的贴合方法,可以将背光单元2以矫正的状态贴合于液晶面板1,防止背光单元2以变形的状态贴合于液晶面板1等。
此外,各矫正单元61~64的各第一抵接部61a~64a、及各第二抵接部61b~64b,分别前端成为倾斜状。通过具备如此的倾斜状的部份,以各矫正单元61~64从解除状态到矫正状态的切换等的目的移动之际,以矫正单元61~64互相不干扰的方式设定。
<实施方式二>
接着,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此外,以后说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时候,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成,与实施方式一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构成,但对应于其构成的构成,在实施方式一的符号,添加每个其他的实施方式分配的符号(例如,实施方式二的情况为「A」)。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变形矫正装置4A的构成的立体图。实施方式二的变形矫正装置4A,是由在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A具备的四个矫正单元61~64中,将一个矫正单元(第四矫正单元64)置换成固定矫正单元(矫正单元的一例)64A而构成。
固定矫正单元64A的外观形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的第四矫正单元64相同,俯视呈大致L字状。固定矫正单元64A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4的两个端面23、24抵接的第一抵接部64Aa及第二抵接部64Ab。
固定矫正单元64A,矫正部6A的矫正状态及解除状态中,以皆不动的方式固定在载置台5上。如此一来,矫正部6A的一部份固定在载置台5,相对于载置台5,可以决定背光单元(矫正对象物)2的位置。也就是,通过变形矫正装置4A,可以矫正背光单元2,且可以在载置台5的特定的位置上决定背光单元2的位置。如此一来若在载置台5的特定位置可以决定背光单元2的位置,则液晶面板1等的其他的部件、与背光单元2的位置对准等变得容易进行。
<实施方式三>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图10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变形矫正装置4B的构成的立体图。实施方式三的变形矫正装置4B是由在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A具备的四个矫正单元61~64中,将两个矫正单元(第一矫正单元61、第四矫正单元64),分别置换成固定矫正单元61B、固定矫正单元64B而构成。
固定矫正单元61B、64B的外观形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的第一矫正单元61、第四矫正单元64相同,分别俯视呈大致L字状。一方的固定矫正单元61B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1的两个端面21、24抵接的第一抵接部61Ba及第二抵接部61Bb。另外,另一方的固定矫正单元64B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4的两个端面23、24抵接的第一抵接部64Ba及第二抵接部64Bb。
固定矫正单元61B及固定矫正单元64B,在矫正部6B的矫正状态及解除状态中,以皆不动的方式固定在载置台5上。如此一来,若矫正部6B的一部份固定在载置台5,则相对于载置台5,可以决定背光单元(矫正对象物)2的位置。也就是,通过变形矫正装置4B,可以矫正背光单元2,且可以在载置台5的特定的位置上决定背光单元2的位置。如此一来若在载置台5的特定位置可以决定背光单元2的位置,则变得容易进行液晶面板1等的其他的部件、与背光单元2的位置对准等。
<实施方式四>
接着,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图11是示意实施方式四之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之步骤S11的矫正工序、与步骤S13的贴合工序之间,作为步骤S12,进行摄像机对准工序。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摄像机对准工序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C,是由在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再追加摄像装置7而构成。
摄像机对准工序,是利用摄像装置7,一边确认背光单元2通过矫正部6矫正的状态,如有需要,一边微调整矫正部6按压背光单元2的端面的力量等的工序。
摄像装置7具备分配在背光单元2的各角部,且在载置台5的上方配置的多个摄像部(摄像机)7a、7b、7c、7d、与显示通过各摄像部7a、7b、7c、7d取得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未图示)等。图13是示意地表示通过摄像部7a取得的背光单元2角部R2附近的图像的说明图。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屏等,将通过摄像部7a等取得的图像在显示屏上映出。操作者一边确认在显示屏上映出的图像,一边确认背光单元2的角部附近的端部有无扭曲。如此的确认作业,在背光单元2全部的角部中进行。
此外,通过如此的确认作业,在背光单元2的端部、与矫正部6(各矫正单元61~64)之间的间隙被看见,且背光单元2的端部的矫正被判断成不充份的情况下,使矫正部6(各矫正单元61~64)按压背光单元2的力量变大等,确实地矫正背光单元2的端部。
摄像机对准工序,进行至在背光单元2的全部的角部附近无扭曲等的变形被确认为止。确认无变形之后,如图11所示,移行到步骤S3的贴合工序,且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移行到步骤S14的矫正解除。
进行如此的摄像机对准工序的时候,可以更确实地矫正背光单元2的变形。另外,贴合工序中,也成为可以更确实地将无扭曲等变形的背光单元2,对液晶面板1贴合。
<实施方式五>
接着,参照图14及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图1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五的变形矫正装置4D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5是变形矫正装置4D的载置台5D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D与实施方式四的变形矫正装置4C相同,具备摄像装置7。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D,在载置台5C的平坦的上面,描绘有表示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的矩形状的标记(指标)51。
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D的矫正方法,在进行通过矫正部6进行背光单元2的矫正之前,预先进行背光单元2有无变形的确认工序。因为没有背光单元2的扭曲等变形,则无需进行矫正。因此,在本实施方式,进行矫正工序之前,预先利用摄像装置7,确认背光单元2的变形的有无。
摄像装置7,与实施方式四相同,具备分配在背光单元2的各角部,且在载置台5D的上方配置的多个摄像部(摄像机)7a、7b、7c、7d、与显示通过各摄像部7a、7b、7c、7d取得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未图示)等。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屏等,将通过摄像部7a等取得的图像在显示屏上映出。操作者一边确认在显示屏上映出的图像,一边确认背光单元2的角部附近的端部有无扭曲。如此的确认作业,在背光单元2全部的角部中进行。
矫正前的状态之背光单元2的变形的有无,通过与表示载置台5D所示的基准的形状X0的标记51相比进行。此外,背光单元2,在以摄像装置7拍摄之前,以与标记51重叠的方式预先载置在载置台5D上。此时,背光单元2的至少一个角部,以与标记51的基准的形状X0重叠的方式在载置台5D上载置背光单元2。
通过确认作业,背光单元2的端部位置从载置台5D上的标记51的位置错开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如同上述的矫正部6的背光单元2的矫正。相对于此,背光单元2的端部位置与载置台5D上的标记51的位置一致,在背光单元2不被认为有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背光单元2的矫正,就进行贴合工序。
如此一来,若是预先进行背光单元2的变形的有无的确认作业,则对不需要矫正的背光单元2,防止进行矫正,液晶模块的制造效率提升等。
<实施方式六>
接着,参照图16及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图1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六的变形矫正装置4E的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E,是矫正成预先设定的矩形状的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的装置,由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之矫正部6置换成矫正部6E而构成。
矫正部6E由四个单元构成。具体而言,矫正部6E由第一矫正单元61E、第二矫正单元62E、第三矫正单元63E、第四矫正单元64E构成。构成矫正部6E的各矫正单元61E~64E,分别成为扁平直线型的板状,分别沿着载置台5的上面成为可移动的状态。矫正部6E,与实施方式一等不同,在背光单元2的各边(端面),以逐个分配的方式设置。
在载置台5上,第一矫正单元61E以与第三矫正单元63E对向的方式配置。也就是,第一矫正单元61E,在矫正部6E的矫正状态中,以夹着背光单元2的方式在背光单元2的长边方向中与第三矫正单元63E对向。因此,第一矫正单元61E与第三矫正单元63E成为一组的矫正单元对。
另外,在载置台5上,第二矫正单元62E以与第四矫正单元64E对向的方式配置。也就是,第二矫正单元62E,在矫正部6E的矫正状态中,以夹着背光单元2的方式在背光单元2的短边方向中与第四矫正单元64E对向。因此,第二矫正单元62E与第四矫正单元64E成为一组的矫正单元对。
矫正部6E,整体以呈边框状的方式在载置台5上设置,各矫正单元61E~64E,可以在矩形状变小的方向、及矩形状变大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矫正部6E的内侧,形成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各矫正单元61E~64E,利用已知的驱动方法(未图示),以可适宜移动等的方式构成。
矫正部6E,以切换「矫正状态」与「解除状态」的方式,运作各矫正单元61E~64E。
在矫正状态的矫正部6E,各矫正单元61E~64E一边以包围背光单元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一边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抵接,从端面侧朝向中央侧施加力量(按压)。相对于此,在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E,各矫正单元61E~64E配置成从背光单元2的端面远离,解除背光单元2的矫正。
第一矫正单元61E以可与背光单元2的短边侧的一边之端面21抵接的方式设定。第一矫正单元61E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抵接的抵接部61Ea。此外,抵接部61E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接触的部份的长度以L31表示。
第二矫正单元62E以可与背光单元2的长边侧的一边之端面22抵接的方式设定。第二矫正单元62E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抵接的抵接部62Ea。此外,抵接部62E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接触的部份的长度以L32表示。
第三矫正单元63E以可与背光单元2的短边侧的一边之端面23抵接的方式设定。第三矫正单元63E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3抵接的抵接部63Ea。此外,抵接部63E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3接触的部份的长度以L33表示。
第四矫正单元64E以可与背光单元2的长边侧的一边之端面24抵接的方式设定。第四矫正单元64E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抵接的抵接部64Ea。此外,抵接部64Ea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接触的部份的长度以L34表示。
图17是示意构成矫正状态的矫正部6E的各矫正单元61E~64E、与预先设定的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各矫正单元61E~64E之各抵接部61Ea~64Ea,分别成为沿着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X0的形状。也就是,各矫正单元61E~64E的内侧部份(各抵接部61Ea~64Ea)成为一体,形成用以矫正背光单元2的框(矫正框),形成背光单元2的基准的形状。
此外,由各矫正单元61E~64E构成的矫正部6E,以L31+L32+L33+L34表示合计长度LT,成为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接触(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矫正部6E,也以与矫正对象物即背光单元2的端面的接触(抵接)合计长度为LT,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之周方向的合计长L以至少50%以上的比例接触(抵接)的方式设定。矫正部6E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接触的范围,如此设定的时候,背光单元2的扭曲等的变型确实地变得容易矫正。
如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E,也可以利用具备直线型的矫正单元61E~64E的矫正部6E,矫正背光单元2。
<实施方式七>
接着,参照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图18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七的变形矫正装置4F的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F是由在实施方式六之四个的矫正单元61E~64E中,将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抵接的矫正单元64E,置换成固定矫正单元64F而构成。在图18,示意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F。
固定矫正单元64F,其形状本身与实施方式六的矫正单元64相同,在载置台5上被预先固定。固定矫正单元64F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抵接的抵接部64Fa。
固定矫正单元64F,矫正部6F的矫正状态及解除状态中,以皆不动的方式固定在载置台5上。如此一来,若矫正部6F的一部份固定在载置台5上,则相对于载置台5,可以决定背光单元(矫正对象物)2的位置。也就是,通过变形矫正装置4F,可以矫正背光单元2,且可以在载置台5的特定的位置上决定背光单元2的的位置。如此一来若在载置台5的特定位置可以决定背光单元2的位置,则变得容易进行液晶面板1等的其他的部件、与背光单元2的位置对准等。
<实施方式八>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八。图1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八的变形矫正装置4G的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G,是由在实施方式六之四个的矫正单元61E~64E中,将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4抵接的矫正单元64E,与实施方式七相同,置换成固定矫正单元64F,且与端面23抵接的矫正单元63E置换成固定矫正单元63G而构成。在图19,表示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G。
固定矫正单元64F,与实施方式七相同,被预先固定在载置台5上。然后,固定矫正单元63G,其形状本身与实施方式六的矫正单元63相同,被预先固定在载置台5上。固定矫正单元63G具备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3抵接的抵接部63Ga。
固定矫正单元64F与固定矫正单元63G,以构成矫正状态的矫正部6G的一部份的方式,以互相正交的方式被固定在载置台5上。也就是,固定矫正单元64F与固定矫正单元63G,在矫正状态中,以夹着矫正对象物即背光单元2的方式成为互相不对向的关系。
固定矫正单元64F及固定矫正单元63G,在矫正部6G的矫正状态及解除状态中,以皆不动的方式被固定在载置台5上。如此一来,也可以将构成矫正部6G的多个矫正单元(固定矫正单元64F、63G)预先固定在载置台5上。
<实施方式九>
接着,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九。图20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九的变形矫正装置4H的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H,是由在实施方式六之四个的矫正单元61E~64E中,将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抵接的矫正单元61E,置换成小型的矫正单元61H,同时将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抵接的矫正单元62E,置换成小型的矫正单元62H而构成。此外,在图20,表示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H。
矫正单元61H,与端面21抵接的抵接部61Ha的长度,设定成比实施方式六的矫正单元61E短(具体而言是一半程度)。另外,关于矫正单元62H,与端面22抵接的抵接部62Ha的长度,也设定成比实施方式六的矫正单元62E短(具体而言是一半程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矫正单元61H、62H、63E及64E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接触(抵接)的合计长度LT,也是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之周方向的合计长度L,以至少50%以上的比率接触(抵接)的方式设定。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使用彼此长度(及大小)不同的矫正单元。
<实施方式十>
接着,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图2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十的变形矫正装置4I的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I是由在实施方式六之四个的矫正单元61E~64E中,将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2及端面23抵接的两个矫正单元62E及矫正单元63E,置换成一个L字型的矫正单元63I而构成。在图21,表示解除状态的矫正部6I。
矫正单元63I以可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一个角部R3的两个端面22、23抵接的方式设定。矫正单元63I具备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3的短边方向的端面23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一抵接部63Ia、及与成为背光单元2的角部R3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2抵接的扁平的板状的第二抵接部63Ib。以第一抵接部63a与第二抵接部63b互相正交的方式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矫正单元61E、63I及64E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24接触(抵接)的合计长度LT,也是相对于背光单元2的端面21~24之周方向的合计长度L,以至少50%以上的比率接触(抵接)的方式设定。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使用彼此形状不同的矫正单元。
<实施方式十一>
接着,参照图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一。在本实施方式,说明关于背光单元的贴合方法。图22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一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步骤S21中,例如,利用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矫正对象物即背光单元2后,移行到步骤S22,解除变形矫正装置4的背光单元2的矫正。然后,对变形矫正装置4等解除背光单元2的矫正状态下的背光单元2,贴合液晶面板1等的其他的部件。
关于背光单元2等的矫正对象物,一旦以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后,则即使变形矫正装置4的矫正解除,若在已定时间之间,也有以被矫正的状态持续维持形状者。因此,也可以在如此的情况下,以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后,在解除变形矫正装置4的矫正状态下,将背光单元2等的矫正对象物,贴合到液晶面板1等的其他的部件。
但是,如同上述实施方式一,一边以变形矫正装置4矫正背光单元2等的矫正对象物,一边贴合到其他的部件的方法,由于可以更确实地防止背光单元2等的矫正对象物的变形,可以说是更优选。
<实施方式十二>
接着,参照图23及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二。在本实施方式,说明关于具备真空吸附装置8的变形矫正装置4J、及利用变形矫正装置4J被矫正的背光单元2的贴合方法。
图2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十二的变形矫正装置4J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4,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二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矫正装置4J,由在实施方式一的变形矫正装置4,再追加真空吸附装置8而构成。真空吸附装置8是在载置台5上载置的矫正后的背光单元2,以贴覆载置台5的形式决定位置的方式将背光单元2从其背面2b侧真空吸引的装置。
真空吸附装置8具备以贯穿载置台5内的形式设置的贯通孔状的真空线(负压线)81。从真空线81延伸有多条的分歧线82,各分歧线82的开口端83以从载置台5上露出的方式配置。各开口端83以通过矫正部6矫正状态下的背光单元2覆盖的方式设定。
真空吸附装置8运作的时候,背光单元2承受从开口端83的负压,因此贴覆固定于载置台5。此外,通过真空吸附装置8的背光单元2的真空吸附,如图24所示,在步骤S31中,通过矫正部6矫正背光单元2的形状后,矫正部6是维持矫正状态(也就是,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62等,维持与背光单元2的端面抵接),在步骤S32中,背光单元2通过真空吸附装置8被真空吸附在载置台5上被固定。然后,一边被矫正部6矫正,一边通过真空吸附装置8在真空吸附状态的背光单元2,在步骤S34中,与液晶面板1贴合。此外,液晶面板1贴合于背光单元2形成液晶模块后,在步骤S34中,解除矫正部6的矫正。然后,其后解除真空吸附装置8的负压(真空吸引)。
如此一来,利用真空吸附装置8,固定通过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62等矫正的状态的背光单元2,由此可以确实地维持矫正后的背光单元2的形状。在如此的矫正后的形状维持的状态下,进行与其他部件(液晶面板1)的贴合的时候,更可以确实地对准背光单元2与其他部件(液晶面板1)的位置。
<实施方式十三>
接着,参照图2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三。在本实施方式,说明关于利用实施方式十二的变形矫正装置4J的其他背光单元2的贴合方法。图25,是示意实施方式十三的液晶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份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在步骤S41中,通过变形矫正装置4J的矫正部6(参照图23),矫正背光单元2的形状后,与实施方式十二相同,在步骤S42中,利用真空吸附装置8(参照图23)进行背光单元2的真空吸附。然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在贴合工序进行之前,在步骤S43中,解除矫正部6的背光单元2的矫正。其后,在步骤S44中,进行背光单元2与液晶面板1的贴合。此外,真空吸附装置8的负压(真空吸附)的解除,是在步骤S44后进行。
如此一来,若是以通过矫正部6的各矫正单元进行矫正的状态下,进行背光单元2的真空吸附的话,即使没有矫正部6的矫正,矫正后的形状也某种程度被维持。如此的维持矫正后的形状的状态下,若进行与其他部件(液晶面板1)的贴合,则更可以确实地对准背光单元2与其他部件(液晶面板1)的位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2与本实施方式相比的情况,实施方式12可以说是更确实地维持矫正后的矫正对象物的形状。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例示作为矫正对象物的背光单元,但本发明不限此,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其他的面板状的部件,也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物。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例示矩形状的矫正对象物,但本发明不限此,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是例如,三角形状、五角形状、六角形状等其他的多角形状、或圆形状、椭圆形状等的含有曲线的形状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四等,虽然是摄像装置7具备多个摄像部7a等的构成,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共用一个摄像部7a的构成。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液晶面板(其他部件)
2 背光单元(矫正对象物、面板部件)
3 液晶模块
4 变形矫正装置
5 载置台
6 矫正部
61、62、63、64 矫正单元
61a、62a、63a、64a 第一抵接部
61b、62b、63b、64b 第二抵接部
7 摄像装置
8 真空吸附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台,载置面板状的矫正对象物;以及
多个矫正单元,以包围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载置台上,分别包含可与所述矫正对象物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部,在矫正状态下集合成框状的同时,各个的所述抵接部从外侧朝向内侧按压所述端面后矫正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矫正单元中,至少一者被预先固定于所述载置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且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每一个角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且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每一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对象物呈多角形状,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包含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角部者、与分配在所述矫正对象物的边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包含以夹着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方式对向的一组以上的矫正单元对。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俯视时的所述矫正对象物之端面的合计长度,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端面的合计长度的比率(%),为50%以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矫正单元,在矫正状态下集合成框状之际,多个所述抵接部以成为对所述矫正对象物设定的基准的形状的方式排列。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取得矫正状态之所述矫正单元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矫正对象物的接触部份的图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取得在所述载置台上载置且通过所述矫正单元矫正前的所述矫正对象物的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真空吸附装置,所述真空吸附装置以在所述载置台上载置且通过所述矫正单元矫正后状态的所述矫正对象物以粘贴在所述载置台的形式决定位置的方式将所述矫正对象物真空吸附。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对象物由面板状的背光单元构成。
13.一种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利用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矫正装置,矫正作为所述矫正对象物的面板部件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矫正工序后的所述面板部件贴合其他部件的工序。
CN201680005519.6A 2015-01-21 2016-01-14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Pending CN107111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9318 2015-01-21
JP2015-009318 2015-01-21
PCT/JP2016/050947 WO2016117440A1 (ja) 2015-01-21 2016-01-14 変形矯正装置、及びパネル部材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73A true CN107111173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416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519.6A Pending CN107111173A (zh) 2015-01-21 2016-01-14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81677B2 (zh)
CN (1) CN107111173A (zh)
WO (1) WO2016117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4411B2 (ja) * 2019-12-25 2023-03-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824A (zh) * 2000-05-29 2001-12-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用于平面体的变形矫正方法及装置
CN1690695A (zh) * 2004-04-23 2005-11-02 De&T株式会社 平面显示屏检查装置
JP2011098430A (ja) * 2009-11-09 2011-05-19 Sharp Corp 位置決め装置
CN201857355U (zh) * 2010-11-06 2011-06-08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大直径椭圆变形炭/炭隔热屏加工校正装置
CN104022057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基板贴合装置以及基板贴合用具
CN104281001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株式会社阿迪泰克工程 膜掩模校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4644A (ja) * 1991-10-23 1993-05-07 Nikon Corp 基板の位置決め装置
JPH0768441A (ja) * 1993-09-06 1995-03-14 Sony Corp 位置決め装置
JPH1034451A (ja) * 1996-07-22 1998-02-10 Sekisui Chem Co Ltd 枠組矯正装置ならびに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199512A (ja) * 2006-01-27 2007-08-09 Sharp Corp 貼り合せ装置
JP2007290313A (ja) * 2006-04-27 2007-11-08 Aisin Chem Co Ltd 成形平板歪矯正装置及びその歪矯正方法
JP2008242334A (ja) * 2007-03-29 2008-10-09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液晶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86937A (ja) * 2010-03-10 2011-09-22 Alps Electric Co Ltd 操作装置
JP2014041219A (ja) * 2012-08-21 2014-03-06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824A (zh) * 2000-05-29 2001-12-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用于平面体的变形矫正方法及装置
CN1690695A (zh) * 2004-04-23 2005-11-02 De&T株式会社 平面显示屏检查装置
JP2011098430A (ja) * 2009-11-09 2011-05-19 Sharp Corp 位置決め装置
CN201857355U (zh) * 2010-11-06 2011-06-08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大直径椭圆变形炭/炭隔热屏加工校正装置
CN104022057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基板贴合装置以及基板贴合用具
CN104281001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株式会社阿迪泰克工程 膜掩模校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7440A1 (ja) 2016-07-28
JPWO2016117440A1 (ja) 2017-10-12
JP6381677B2 (ja)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37647B2 (ja) 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方法
CN100426498C (zh) 用于封装驱动集成电路的显示器件的基板
CN104898310B (zh) 基板层叠装置、基板层叠方法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1625455B (zh) 投影光学系统、曝光装置以及器件制造方法
CN217718922U (zh) 显示装置
CN1137483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11173A (zh) 变形矫正装置及面板部件的贴合方法
US1178228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anel bond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839000A (zh) 引导膜、制造其的方法以及制造显示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JP2009180911A (ja) 基板貼合せ方法、基板貼合せ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または装置を用いて製作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597352B1 (ko) 4축 병렬 스테이지 얼라인장치
US1168389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2737418U (zh) 一种曲面屏的贴合装置
JP2012042223A (ja) Acf貼付状態検査装置またはacf貼付・貼付状態検査装置
JP5205107B2 (ja) 基板貼合せ方法および基板貼合せ装置
JP640552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10299071A (zh) 显示装置
JP2005259729A (ja) 液晶セルのtab搭載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2024012367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JP414975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8510899A (zh) 贴合装置
KR20140080772A (ko) 얼라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얼라인 방법
TWI700769B (zh) 對準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N113547490A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US2021040025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anel bond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