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078B -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078B
CN107110078B CN201480084191.2A CN201480084191A CN107110078B CN 107110078 B CN107110078 B CN 107110078B CN 201480084191 A CN201480084191 A CN 201480084191A CN 107110078 B CN107110078 B CN 107110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nnection pipe
connection hole
flange
liquid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4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078A (zh
Inventor
高田康弘
熊丸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设置有连接管(110),其从空气净化器(80)延伸到内燃机的进气通道。所述连接管(110)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管凸缘(111)。在壳体主体(81)中,圆筒部(85)形成为围绕所述连接管(110)。在圆筒部(85)中,连接开口(86)形成为朝向所述壳体主体(85)的内侧。气液分离室(120)具有构造成引导窜气的并且被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的窜气软管(62)。通过使所述圆筒部(85)的内端(87)与所述连接管凸缘(111)的侧面接触,利用所述连接管凸缘(111)覆盖所述连接开口(86),并且使所述圆筒部(85)的外端(88)接触所述连接管(110)的壁,而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室(120)。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安装在摩托车中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内燃机的空气净化器和用于将来自内燃机的窜气(blow-by gas)分离成气体和液体的气液分离室。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净化装置是具有这种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中,延伸自内燃机的窜气软管连接到空气净化器的壳体主体。作为与壳体主体分离的部件的分隔器安装在壳体主体的内部。分隔器分隔壳体主体内的空间以形成气液分离室。用于固定分隔器的固定凸台形成在壳体主体的内壁上。单独设置的联接构件用于将分隔器紧密地联接到固定凸台。在壳体主体中设置有突起,在分隔器中设置有凹部。通过将突起装配到凹部中,分隔器附接到壳体主体。
由于使用联接构件将分隔器联接到固定凸台,所以必须使用作为联接构件的单独的构件。因此,构成部件的数量增加。此外,由于固定凸台和突起形成在壳体主体中,所以壳体主体具有复杂的结构。
同时需要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并简化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满足这些要求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7748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空气净化器中形成气液分离室也能够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并简化壳体主体的结构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的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该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元件,所述元件被构造成将壳体主体中的空间分成脏侧和净化侧;和连接管,其从空气净化器延伸到内燃机的进气通道。所述连接管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管凸缘。围绕所述连接管的圆筒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中。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开口的内开口形成在所述圆筒部中。气液分离室形成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气液分离室被构造为将来自内燃机的窜气分离成气体和液体。构造成引导窜气的窜气软管被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通过使所述圆筒部的内端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侧面接触,利用所述连接管凸缘覆盖所述内开口,并且使所述圆筒部的外端接触所述连接管的壁,而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凸缘插入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元件包括:过滤器;元件基部,所述过滤器附接到所述元件基部;以及元件凸缘,其从所述元件基部沿径向方向延伸;被构造成与所述元件凸缘接合的元件支撑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中;和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元件凸缘或所述元件基部接触,所述连接管凸缘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端接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壁在面对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区域中具有位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下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被连接至所述气液分离室。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孔在面对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连接管凸缘中,第二连接孔在面对所述净化侧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延伸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和所述连接孔延伸部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正视图中具有长孔形状;和通过旋转所述元件凸缘以与所述元件支撑件接合,从而来附接所述元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壳体主体包括:连接器部件,其被构造为将所述气液分离室与所述窜气软管连接;和从壳体主体的壁突出的突出壁形成为面对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在更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一侧处的出口端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出口端口和所述连接孔跨越所述连接管相对地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被构造为保持所述圆筒部的外端的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壁中且位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下游。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出口端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的一部分处;和台阶壁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上的与所述出口端口相比在更靠近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入口端口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一个方面的发明中,连接管包括沿径向延伸的连接管凸缘,并且围绕连接管的圆筒部形成在壳体主体的壁中。通过使所述圆筒部的内端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侧面接触,利用所述连接管凸缘覆盖所述内开口,并且使所述圆筒部的外端接触所述连接管的壁,而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室。在该结构中,由于不需要提供用于形成气液分离室的附加构成部件,所以即使气液分离室形成在空气净化器中,也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通过使圆筒部的内端与连接管凸缘的侧面接触,并且使圆筒部的外端与连接管的壁接触管,能够简单地实现壳体主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通过将连接管凸缘保持在圆筒部和元件之间来固定连接管凸缘,因此不需要设置任何固定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元件包括从元件基部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元件凸缘。被构造成与元件凸缘接合的元件支撑件形成在壳体主体的壁中。连接管凸缘的一个侧面与元件凸缘或元件基部接触,连接管凸缘的另一个侧面与圆筒部的内端接触。由于元件凸缘与元件支撑件接合以支撑连接管凸缘,所以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附加的部件的情况下支撑连接管和元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壁具有连接到气液分离室的连接孔。由于气液分离室和净化侧通过设置在连接管的壁上的连接孔连接,因此不需要提供用于连接气液分离室和净化侧的任何构成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并且简化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在面对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连接管凸缘中,第二连接孔在面对所述净化侧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由于气液分离室和净化侧通过连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连接,所以不需要提供用于连接的附加构成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延伸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由于连接孔延伸部插入到第一连接孔中,因此不需要提供附加的连接器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由于气液分离室和净化侧通过连接孔延伸直接连接,因此实现了保密性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因为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正视图中具有长孔形状,并且在具有第二连接孔的连接孔延伸部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孔中的状态下,所以所述元件凸缘能够被旋转以与所述元件支撑件接合。通过将连接孔延伸部插入到第一连接孔中,可以在组装操作时执行位置对准。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用于与吹气软管连接的连接器部件。因为从壳体主体的壁突出的突出壁形成为面对所述连接器部件的位于更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一侧处的出口端口,所以可以促进窜气气体的气液分离。此外,由于不需要提供用于形成突出壁的任何额外的部件,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出口端口和连接孔跨越所述连接管相对设置。由于气液分离室中的窜气的出口端口远离用于气体和液体分离后引导气体的连接孔,所以可以促进气液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在连接管的壁上设置有保持圆筒部的外端的密封件,因此实现了所需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仅通过连接管和壳体主体来形成气液分离室。结果,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因为台阶壁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上的与所述出口端口相比在更靠近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入口端口的位置处,在将连接器部件连接到吹气软管时,能够限定窜气软管的插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示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将元件安装在空气净化器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元件凸缘与元件支撑件接合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操作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如图9所示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和“下”表示从车辆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在图中,“Fr”前侧,“Rr”表示后侧,“Le”表示左侧,“Ri”表示左侧,“Up”表示上侧,“Dw”表示下侧。
如图1所示,例如,车辆10是摩托车。摩托车10包括:车体框架11;前轮转向装置13,其设置在车体框架11的前侧以用于以使得前轮12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撑前轮12;以及后轮悬挂装置15,其设置在车身框架11的后方以用于以使得后轮14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后轮14。
此外,摩托车10包括:内燃机16,其在前轮12和后轮14之间悬挂自车轮框架11且用于驱动后轮14;燃料箱17,其由车体框架11支撑在内燃机16上方;和乘客座椅(或驾驶员座椅)18,其在燃料箱17后方支撑在车体框架11上。
车身框架11包括头管21,从该头管21向后延伸的主框架22,从该主框架22的后端向后延伸的座椅轨道23和从头管21向下延伸的下框架24。
此外,车体框架11包括:连接到主框架22并向下延伸的枢轴框架25,接合到座椅轨道23的基本上三角形后缓冲支架26,以及使得后缓冲支架26和枢轴框架桥接的副框架27。
前轮转向装置13包括:转向轴31,该转向轴31以可转动的方式由车体框架11的头管21支撑;把手32,其设置在转向轴31上,以用于允许乘客使得把手32转向;以及前叉34,其通过底桥33设置在转向轴31上,以支撑前轮12。
头灯35和仪表36设置在前叉34的上方。座椅18被支撑在座椅轨道23上。后挡泥板37设置在座椅轨道28的后面,并且尾灯38附接到后挡泥板37。
后轮悬挂装置15包括摆臂41,其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枢轴框架25上并向后延伸;和后缓冲装置42,其被桥接在摆臂41的后端和后缓冲支架26之间。后轮14支撑在摆臂41的后端上。
内燃机16包括曲轴箱51和从曲轴箱51朝向上前侧延伸的气缸部52。用于向气缸部52供给外部空气的进气系统53和用于从气缸部52向外部排出废气的排气系统54都被连接到气缸部52。
排气系统54包括延伸自气缸部52的前壁的排气管55和连接至排气管55的下游侧的消音器56。
进气系统53包括: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其用于从外部空气除去灰尘;化油器57,其连接至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以产生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及进气管58,其延伸自化油器57并连接到缸部52的后壁。此外,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包括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到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中的进气管道61。
接下来,对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包括空气净化器80和连接管110。空气净化器80包括用于将壳体主体81的内部空间分成脏侧S1和净化侧S2的元件70。连接管110从空气净化器80向内燃机16的进气通路(参照图1)延伸。
如图3所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可以分为元件70,空气净化器80和连接管110。
元件70包括用于除尘的过滤器71和附接到过滤器71的元件基部72。元件基部72包括位于与连接管110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基部73,和位于靠近连接管110一侧的并连接到第一基部73的第二基部74。
过滤器71是类似波纹管的折叠褶皱的形式。过滤器71整体上具有圆筒形状。第一基部73包括支撑过滤器71的一端的圆盘73a和从圆盘73a朝向第二基部74延伸以支撑过滤器71的内圆周的内周支撑件73b。网孔或孔形成在内周支撑件73b中以允许空气通过内周支撑件73b。应当注意,内周支撑件73b可以通过以相等的间隔提供柱状构件而形成。只要空气通过内周支撑件73b,内周支撑件73b可以具有任何结构。
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元件凸缘75形成在第二基部74上。用于支撑过滤器71的外圆周的外周支撑件76设置在元件凸缘75的一侧,装配到壳体主体81的定位部件77设置在元件凸缘75的另一侧。过滤器71的另一端由元件凸缘75支撑。
空气净化器80的壳体主体81包括:壳体构件82,安装元件70安装到该壳体构件82;和盖构件83,其设置成与壳体构件82分离的构件。壳体构件82的壁82a具有与元件凸缘75接合的元件支撑件84和形成在连接管110周围的圆筒部85。
朝外突出的突起82b形成在壳体构件82上。突起82b包括圆筒部85。由于突出部82b连接至圆筒部85的外侧的中间位置,所以在圆筒部85和突起82b之间形成位于壳体主体81内部的大致环状空间S3。
连接开口86形成在圆筒部85中。连接开口86向壳体主体81的内侧开口。连接管110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管凸缘111。连接管110从壳体主体81的内侧插入连接开口86,连接管凸缘111接触圆筒部85的内端87。
在连接管凸缘111的下游位置,为连接管110的壁112设置用于保持圆筒部85的外端88的密封件113。连接管110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113弯曲并安装到外端88。在该结构中,实现了密封件113的密封性能的改善。
此外,壳体侧嵌合部件89形成在壳体构件82中,盖侧嵌合部件91形成在盖构件83中。盖侧嵌合部件91嵌合于壳体侧嵌合部件89。
壳体构件82具有连接器部件92,窜气软管62连接至该连接器部件92。具体地说,连接器部件92延伸自后述的气液分离室120。窜气软管62引导来自内燃机16(见图1)的窜气。连接器部件92具有筒状。入口端口93形成在连接器部件92的与窜气软管62连接的一部分处,并且出口端口94形成在壳体构件82的壁82中。具体地,出口端口94形成在圆筒部85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连接器部件92的入口端口93附近形成有防止窜气软管62脱离的返回部件92a。此外,在壳体构件82的壁82a上,在与出口端口93相比更接近入口端口94的位置处,形成台阶壁95。通过台阶壁95,可以在将窜气软管62连接到连接器部件92的同时,限定窜气软管62的插入量。
如图5所示,盖侧嵌合部件91焊接到壳体侧嵌合部件89。由于盖侧嵌合部件91焊接到壳体侧嵌合部件89,因此不需要联接构件,并且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通过将盖侧嵌合部件91焊接到壳体侧嵌合部89,实现壳体主体81中的气密性的提高。
在盖构件82上形成有用于连接进气管道61(参见图1)的进气口96。外部空气从进气口96被引导到壳体主体81中。凹部97形成在盖构件83的壁83a中。凹部97向内凹陷。保持开口98在凹部97中开口以插入元件70。
为盖构件83设置封盖构件102。封盖构件102通过铰链101而打开/关闭。保持开口98被封盖构件102覆盖。在保持开口部98的外侧,在盖构件83中设置与封盖构件102接合的接合部件103。
封盖构件102与盖构件83一体地形成。因此,不需要提供作为单独的构成部件的铰链,并且减少了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由于封盖构件102通过与设置在盖构件83上的接合部件103接合而打开/关闭,因此不需要将接合部件103设置为单独的部件,并且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封盖构件102与盖构件83一体地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封盖构件102可以设置为与盖构件83分离的构件,并且可以以盖构件83通过铰链打开/关闭的方式设置用于盖构件83的封盖构件102。此外,封盖构件102可以设置为与盖构件83分离的构件,并且封盖构件102可以装配到保持开口98,或者封盖构件102可以装配到接合部件103。具体地,可以为封盖构件102和保持开口98设置螺纹部,并将它们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联接构件,并且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此外,连接管110与壳体主体81组装在一起,连接管凸缘111接触圆筒部85的内端87。圆筒部85的外端88由密封件113保持。打开封盖构件102。元件70通过保持开口98插入到壳体主体81中,并且定位部件77装配到空间部分S3中。连接管凸缘111在外径方向上延伸超过圆筒部85。在突起82b的基端和连接管凸缘111之间形成间隙。定位部件77插入到该间隙中。
如图6所示,在元件凸缘75中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凸缘爪78。元件70如箭头(1)所示移动,并且元件凸缘75以凸缘爪78不与元件支撑件84重叠的方式与壳体构件82的壁82a接触。
元件70如箭头(2)所示旋转,并且凸缘爪78滑动到元件支撑件84的内部,每个元件支撑件具有L形剖面。壳体构件82在与元件支撑件84相邻的位置处包括止动件84a。当凸缘爪78接触止动件84a时,凸缘爪78停止。以这种方式,通过旋转元件凸缘75以与元件支撑件84接合来附接元件70。因此,不需要提供用于将元件70联接到壳体构件82的任何额外的联接构件,使得可能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由于元件凸缘75旋转以紧紧地与元件支撑件84接合,所以实现了气密性的提高。
应当注意,凸缘爪78可以包括倾斜部分,从而当凸缘爪78滑动到元件支撑件84的内部时增加紧密度。此外,可以在元件支撑件84的入口处设置小突起,并且凸缘爪78可以以凸缘爪78移动超过该小突起的方式滑动到元件支撑件84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存在突起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凸缘爪78轻易地脱离。
接下来,对构成部件被组装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连接管凸缘111在一个侧面111a上接触元件凸缘75,并且在另一个侧面111b上接触圆筒部85的内端87。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元件凸缘75与元件支撑件84接合,所以可以同时支撑连接管凸缘111。此外,由于通过将连接管凸缘111保持在圆筒部85和元件70之间来支撑连接管凸缘111,所以可以不使用任何附加的固定部件的情况下来支撑连接管110和元件70。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此外,由于连接管11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以通过利用连接管凸缘111的弹性,元件凸缘75可被偏置向元件支撑件84并且并由元件支撑件84支撑。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此外,由连接管110的壁112、连接管凸缘111、圆筒部85和圆筒部的外端88包围的空间是气液分离室120。通过使圆筒部85的内端87与连接管凸缘111的另一侧面111b接触,利用连接管凸缘111来覆盖连接开口86,并使圆筒部82的外端88与连接管110的壁112接触,而形成气液分离室120。
如上所述,由于在空气净化器80中形成用于将来自内燃机16(见图1)的窜气分离成气体和液体的气液分离室120,因此不需要提供任何用于形成气液分离室120的附加构成部件。结果,即使气液分离室120形成在空气净化器80中,也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通过使圆筒部85的内端87与连接管凸缘111的侧面接触,并且使圆筒部85的外端88与连接管110的壁112接触,可以简单地实现壳体主体81的结构。
连接管凸缘111在一侧与圆筒部85的内端87接触,在另一侧由密封件113来保持圆筒部82的外端88,以实现期望的气密性。可以仅通过连接管110和壳体主体81形成气液分离室120。
此外,连接管110的壁112在与气液分离室120相面对的区域中形成有位于在连接管凸缘111的下游位置处的连接到气液分离室120的连接孔114。连接孔114和连接器部件92的出口端口94跨过连接管110相对地设置。
由于气液分离室120中的窜气气体的出口端口94远离用于在分离气体和液体之后引导气体的连接孔114,所以促使气体液体的分离。此外,通过将连接孔114设置在上部位置,可以增加存储在气液分离室120中的分离液体的体积。此外,仅通过在连接管110的壁112中设置连接孔114,能够容易地执行气液分离室120和净化侧S2之间的连接,不需要提供用于连接气液分离室120和净化侧S2的任何构成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并且简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侧面111a接触元件凸缘75。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一个侧面111a可以与元件基部72接触。
此外,保持开口98形成在面向元件70的壁83a中。在覆盖保持开口98的封盖构件102和元件70之间形成预定空间S4。因此,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80的脏侧S1的容量。
此外,连接管110在连接管凸缘111的上游位置处具有密封唇115。由于密封唇115接触元件基部72的圆筒形内周面,因此实现了密封性能的提高。此外,由于不需要提供任何附加的密封唇,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整个装置的构成部件。
如图7所示,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包括进气管道61,空气净化器80和连接管110。空气净化器80包括壳体主体81以及元件70,壳体主体81包括壳体构件81和盖构件83。保护开口98和环形接合部件103形成在壳体主体81的凹部97中。封盖构件102通过铰链101设置在壳体主体81上。构造成安装到接合部件103的环形部104形成在封盖构件102中。
盖构件83被焊接到壳体构件81。从壳体主体81的内侧组装连接管110。通过打开封盖构件102,从保持开口98插入元件70,而将元件70组装到壳体主体81。
接下来,对上述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8中,如箭头(3)所示,外部空气从进气口96流向脏侧S1。脏侧S1的空气如箭头(4)所示穿过元件70,空气流入净化侧S2。净化侧S2的空气如箭头(5)所示流入连接管110,并且将空气供应到内燃机16(参见图1)。
此外,如箭头(6)所示,来自内燃机16的窜气从窜气软管62流到气液分离室120。气液分离室120中的窜气被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一方面,分离的气体沿着箭头(7)所示在远离出口端口94的方向上流动,如箭头(8)所示从连接孔114流向连接管110。另一方面,如箭头(9)所示,分离的液体从出口端口94流入窜气软管62,并且将液体供应到内燃机16的曲轴箱51(参见图1)。
实施例2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结构上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构成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气液分离室120是由连接管110的壁112,连接管凸缘111,圆筒部85和圆筒部85的外端88包围的空间。第一连接孔121形成在连接管凸缘111的面向气液分离室120的位置处。第一连接孔121将连接管凸缘111的一个侧面111a连接到另一个侧面111b。
连接孔延伸部122组装到元件基部72的第二基部74的面向净化侧S2的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连接孔延伸部122形成为从净化侧S2延伸到气液分离室120。第二连接孔123形成在该连接孔延伸部122中。第二连接孔123连接净化侧S2和气液分离室120。也就是说,第二连接孔123形成在元件基部72的面向净化侧S2的位置处。此外,第一连接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孔123的直径。第一连接孔121具有足以将连接孔延伸部122插入到第一连接孔121中的尺寸。
通过将连接孔延伸部122插入到第一连接孔121中,第一连接孔121连接到第二连接孔123。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将第一连接孔121和第二连接孔123连接在一起而连接气液分离室120和净化侧S2,因此不需要提供任何额外的连接器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气液分离室120通过将连接孔延伸部122从气液分离室120插入到净化侧S2而与净化侧S2直接连接。因此,保密性得到改善。
此外,突出壁124形成在圆筒部85的外端88处。突出壁124突出到气液分离室120中。突出壁124设置成面向出口端口94。由于通过突出壁124在气液分离室120内部形成所谓的迷宫式结构,因此便于窜气的气液分离。此外,由于突起壁124与圆筒部85的外端部88(即壳体主体81)一体形成,所以不需要设置附加的构成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构成部件的数量。此外,在气液分离室120中分离气体之后,气体从第二连接孔123流入连接管110中。分离的液体从出口端口94流入窜气软管62,然后将液体供给到内燃机16的曲轴箱51(参照图1)。
接下来,对根据实施例2的上述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60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管110插入到圆筒部82的连接开口86中。通过移动所述元件70,将连接孔延伸部122插入到第一连接孔121中,使元件凸缘75与壳体构件82的壁82a接触。
第一连接孔121在正视图中具有长孔形状。通过旋转元件70,凸缘爪78滑动到元件支撑件84的内部。结果,由虚线示出的连接孔延伸部122如箭头(10)所示移动,并移动到由实线示出的连接孔延伸部122的位置处。此外,通过旋转元件70,元件70附接到壳体主体81。
如上所述,在连接孔延伸部122插入第一连接孔121的状态下,元件凸缘75可以旋转以与元件支撑件84接合。此外,通过将连接孔延伸部122插入第一连接孔121,可以在组装操作时执行位置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21在正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第一连接孔121大于连接孔延伸部122的旋转轨迹,第一连接孔121可以具有直的长孔形状,矩形形状或圆形形状。
已经结合在摩托车的左侧设置有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空气净化装置可以设置在摩托车内燃机的前侧或摩托车内燃机的上方。此外,已经结合本实施例在摩托车应用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或者,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也可以用于汽车用途等。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可以适用于一般车辆。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适用于摩托车应用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摩托车)
16:内燃机
60: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62:窜气软管
70:元件
71:过滤器
72:元件基部
75:元件凸缘
80:空气净化器
81:壳体主体
84:元件支撑件
85:圆筒部
86:连接开口
92:连接器部件
94:出口端口
95:台阶壁
110:连接管
111:连接管凸缘
111a:一个侧面
111b:另一侧面
113:密封件
114:连接孔
120:气液分离室
121:第一连接孔
122:连接孔延伸部
123:第二连接孔
124:突出壁
S1:脏侧
S2:净化侧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元件,所述元件被构造成将壳体主体中的空间分成脏侧和净化侧;和
连接管,其从空气净化器延伸到内燃机的进气通道,
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管凸缘;
围绕所述连接管的圆筒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中;
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开口的内开口形成在所述圆筒部中;
气液分离室形成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气液分离室被构造为将来自内燃机的窜气分离成气体和液体;
构造成引导窜气的窜气软管被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室;
通过使所述圆筒部的内端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侧面接触,利用所述连接管凸缘覆盖所述内开口,并且使所述圆筒部的外端接触所述连接管的壁,而形成所述气液分离室;
所述元件包括:过滤器;元件基部,所述过滤器附接到所述元件基部;以及元件凸缘,其从所述元件基部沿径向方向延伸;
被构造成与所述元件凸缘接合的元件支撑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中;
所述连接管凸缘插入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元件之间,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元件凸缘或所述元件基部接触,所述连接管凸缘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圆筒部的内端接触;
第一连接孔在面对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连接管凸缘中,第二连接孔在面对所述净化侧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
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连接孔延伸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元件基部中;和
所述连接孔延伸部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正视图中具有长孔形状;和
通过旋转所述元件凸缘以与所述元件支撑件接合,从而来附接所述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主体包括:连接器部件,其被构造为将所述气液分离室与所述窜气软管连接;和
从壳体主体的壁突出的突出壁形成为面对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在更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一侧处的出口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出口端口和所述第一连接孔跨越所述连接管相对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被构造为保持所述圆筒部的外端的密封件被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壁中且位于所述连接管凸缘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出口端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的一部分处;和
台阶壁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壁上的与所述出口端口相比在更靠近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入口端口的位置处。
CN201480084191.2A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107110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3691 WO2016098246A1 (ja) 2014-12-19 2014-12-19 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078A CN107110078A (zh) 2017-08-29
CN107110078B true CN107110078B (zh) 2020-02-18

Family

ID=5612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4191.2A Active CN107110078B (zh) 2014-12-19 2014-12-19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63279B2 (zh)
CN (1) CN107110078B (zh)
WO (1) WO2016098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836B2 (ja) * 2017-06-23 2021-06-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3113U (zh) * 1977-09-22 1979-04-12
JPS55142655U (zh) * 1979-03-30 1980-10-13
JPS5776271U (zh) * 1980-10-28 1982-05-11
US6261333B1 (en) * 1999-07-09 2001-07-17 Diesel Research, Inc. Air fil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 primary air region and a secondary air region
CN1376858A (zh) * 2001-03-23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漏气回流装置
CN10123577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982Y2 (ja) * 1992-01-21 1995-07-12 双葉工具株式会社 ベロ−リング取り外し装置
JP4015475B2 (ja) * 2002-06-07 2007-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
US7219629B2 (en) * 2005-07-11 2007-05-22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eathing system in combustion engine
JP4425951B2 (ja) * 2007-09-18 2010-03-03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3113U (zh) * 1977-09-22 1979-04-12
JPS55142655U (zh) * 1979-03-30 1980-10-13
JPS5776271U (zh) * 1980-10-28 1982-05-11
US6261333B1 (en) * 1999-07-09 2001-07-17 Diesel Research, Inc. Air fil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 primary air region and a secondary air region
CN1376858A (zh) * 2001-03-23 2002-10-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漏气回流装置
CN10123577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98246A1 (ja) 2017-05-25
WO2016098246A1 (ja) 2016-06-23
JP6263279B2 (ja) 2018-01-24
CN107110078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659B (zh) 空心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壳和过滤器
CN203777841U (zh) 过滤器组件
US20080034974A1 (en) Air-cleaner
JP2000179415A (ja) 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US20230149844A1 (en) Filter elements, air cleane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e and assembly
EP3211189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blow-by gas hose
US10753320B2 (en) Tubular air clean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110078B (zh) 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
CN107110077B (zh) 车载空气清洁器装置
US10753319B2 (en) Tubular air clean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589211B2 (en) Cylindrical air clean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429882A (zh) 进气装置
US8246729B2 (en) Fuel vapour adsorbing device
CN106246421A (zh) 空气净化器结构
CN109808485A (zh) 燃料供给装置
US11478738B2 (en) Air filter device
US10801445B2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d vehicle
KR200424252Y1 (ko) 자동차 캐니스터의 에어 드레인장치
US20090178565A1 (en) Filtering Device
KR20220086556A (ko) 유체, 특히 액체 유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처리 장치, 및 처리 장치를 위한 처리 유닛과 연결 헤드
US20220143531A1 (en) Treatment device for treating fluids, more particularly liquid fluids, and treatment unit and connection head for a treatment device
CN219587676U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顶置式进气系统
KR20150102847A (ko) 차량용 공기 청정기
US20220088506A1 (en) Treatment device for treating in particular liquid fluids, and treatment unit and connection head of a treatment device
US10882577B2 (en) Saddl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