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7706A - 汽车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7706A
CN107107706A CN201580070660.XA CN201580070660A CN107107706A CN 107107706 A CN107107706 A CN 107107706A CN 201580070660 A CN201580070660 A CN 201580070660A CN 107107706 A CN107107706 A CN 107107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low
outlet
driver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7706B (zh
Inventor
渡边胜郎
濑户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anden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anden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07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7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7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7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60H1/08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from other radiator than main radiator
    • B60H1/1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from other radiator than main radiator the other radiator being situated in a duct capable of being connected to atmosphere outside vehicle
    • B60H1/1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from other radiator than main radiator the other radiator being situated in a duct capable of being connected to atmosphere outside vehicle using an air bl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抑制电力消耗,并且抑制部件数的增加以实现成本降低及控制的简便性。在空气通路(3)的下游侧,与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和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5)连通的通风路(22)通过第二分隔构件(26)而被分隔成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和除此之外的足底吹出口(24、25)。在通风路(22)的上游侧设有能将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打开、关闭的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和能一体地将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分别打开、关闭的一体型足底挡板(28)。通过将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打开,将一体型足底挡板(28)关闭,从而使空气仅集中地吹出至驾驶席。

Description

汽车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特别地涉及进行使空气集中地吹出至仅驾驶席的一席集中运转的汽车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使空气集中地吹出至仅驾驶席的一席集中运转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上述装置构成为包括:第一分隔构件及第二分隔构件,上述第一分隔构件及上述第二分隔构件将空调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路分隔成驾驶席侧、后排座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三条通路;开口部风门,该开口部风门分别设于各空气通路的空气吹出口,并能通过开闭来对空气向车室内的吹出进行控制;以及板风门,该板风门以在比第一分隔构件及第二分隔构件的空气吹出口更靠上游侧与各空气通路连通的方式打开、关闭。
在上述装置中,当仅在驾驶席上有乘客的情况下,通过将驾驶席侧的空气通路的开口部风门打开,并且分别将副驾驶席侧及后排座席侧的空气通路的各开口部风门关闭,并因驾驶席侧的空气通路与后排座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空气通路间的压力差而使板风门打开,从而通过进行使空气集中吹出至仅驾驶席的一席集中运转来抑制电力消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125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将用于使后排座席侧的空气吹出口打开、关闭的开口部风门和驾驶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空气通路的开口部风门一起设于后排座席侧的空气通路,由于会使专门的挡板及用于使该挡板工作的连杆/杠杆等的部件数增加,因此,存在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着眼于这种现有的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通过进行一席集中运转来抑制电力消耗,并且能抑制部件数的增加以实现成本降低及控制的简便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构件,该第一分隔构件将空调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路分隔成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这两个通路,其特征是,构成为包括:通风路,该通风路在上述空气通路的下游侧,与驾驶席侧的吹出口和副驾驶席侧的吹出口连通;第二分隔构件,该第二分隔构件将上述通风路分隔成分别与驾驶席用的吹出口和上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驾驶席用挡板,该驾驶席用挡板能将分隔成与上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以及一体型挡板,该一体型挡板能一体地将分隔成与上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通过将上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上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上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体地将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关闭,从而能抑制部件数的增加,以实现成本降低及控制的简便性,并且通过进行使空气从被分隔成驾驶席用的吹出口集中地吹出的一席集中运转,从而能抑制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上述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上述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4是驾驶席用足底挡板的立体图。
图5是一体型足底挡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上述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空调装置(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暖通空调)单元)1配设于汽车(包括发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车室内,并将车室内空气(内部气体)或车室外空气(外部气体)吸入以进行温度调节,并将该气体吹出至车室内。
空调装置1在一端侧具有空气吸入口,在另一端侧具有空气吹出口,从而构成为在内部包括形成空气通路3的树脂制的空调壳体2。
在空气通路3的入口侧设有内部气体吸入口4及外部气体吸入口5、内外气体切换风门6、过滤器7和风机8,其中,上述内外气体切换风门6选择性地对内部气体吸入口4及外部气体吸入口5进行切换,上述风机8从吸入口4、5吸入空气(内部气体或外部气体)并送出。
在空气通路3的风机8的下游侧设有作为制冷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9。
蒸发器9是热泵循环的制冷用热交换器,在热泵循环的制冷运转时,通过室外冷凝器(未图示)冷凝的制冷剂经由减压元件流入上述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被加热并进行蒸发。此时,流过蒸发器9的空气被冷却,以供车室内的制冷。另外,在热泵循环的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绕过蒸发器9。
此外,空调装置1构成为包括第一分隔构件(中心板)10,该第一分隔构件(中心板)10将空气通路3的蒸发器9下游侧分隔成并联的第一空气通路11和第二空气通路12。
因而,空气通路3的蒸发器9下游侧通过垂直配置的分隔构件10分隔成左右并联的第一空气通路11(驾驶席侧)和第二空气通路12(副驾驶席侧)。
即,流过第一空气通路11的空气从后述的足底吹出口23、24吹出至包括驾驶席及驾驶席的后排座席在内的驾驶席侧,流过第二空气通路12的空气从后述的足底吹出口24、25吹出至包括副驾驶席及副驾驶席的后排座席在内的副驾驶席侧。
另外,空调壳体2被分隔构件10的部分分割,并以夹着分隔构件10的状态被接合为一体。
此外,第一空气通路11通过分隔壁13被分隔成加热用通路15和旁通通路17。另外,在图1中,在加热用通路15的横向上示出有旁通通路17,但实际上,如图2所示在加热用通路15的上侧形成有旁通通路17。
此外,第二空气通路12还通过分隔壁14被分隔成加热用通路16和旁通通路18。另外,在图1中,在加热用通路16的横向上示出有旁通通路18,但实际上,如图2所示,在加热用通路16的上侧形成有旁通通路18。在图2中,第二空气通路12相对于第一空气通路11位于纸面的里侧。
在两个加热用通路15、16设有加热器芯19,以作为制热用热交换器。另外,加热器芯19以跨及两个加热用通路15、16的方式配置。
因而,旁通通路17、18绕过加热单元(加热器芯19)。
加热器芯19将发动机冷却水(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而受热的发动机冷却水)作为热介质,并对流过加热器芯19的空气进行加热,以供车室内的制热。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封闭后述的空气混合风门20、21,不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直接流过。
另外,作为制热用热交换器,也可以将未图示的室内冷凝器与加热器芯19串联设置。详细而言,加热器芯19设于上游侧,室内冷凝器设于下游侧,室内冷凝器也与加热器芯19同样地以跨及两个加热用通路15、16的方式配置。
室内冷凝器是热泵循环的制热用热交换器,在热泵循环的制热运转时,通过压缩机(未图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上述室内冷凝器,并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冷凝液化。此时,流过室内冷凝器的空气被加热,以供车室内的制热。另外,在热泵循环的制冷运转时,通过封闭后述的空气混合风门20、21,不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直接流过。
此时,使用加热器芯19,以作为适合于发动机驱动的汽车的情况下的辅助的加热单元。
因而,在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作为辅助的加热单元,使用电加热器、特别是PTC加热器来代替加热器芯19。PTC加热器通过使空气流过被电加热后的加热元件中,从而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特别地使用PTC加热器作为电加热器,从而使温度控制变得容易。
在第一空气通路11中的加热用通路15及旁通通路17的入口侧设有空气混合风门20。
空气混合风门20是对流向加热用通路15及旁通通路17的空气的比例进行控制的构件,具有在制冷运转时将空气向加热用通路15的流动阻断的功能。
在第二空气通路12中的加热用通路16及旁通通路18的入口侧也设有空气混合风门21。
空气混合风门21是对流向加热用通路16及旁通通路18的空气的比例进行控制的构件,具有在制冷运转时将空气向加热用通路16的流动阻断的功能。
由于两个空气混合风门20、21设置成能分别调节开度,因此,左右独立的温度调节变得可能。
第一空气通路11的出口侧(加热用通路15和旁通通路17的出口侧汇流部)及第二空气通路12的出口侧(加热用通路16和旁通通路18的出口侧汇流部)具有通风路22,该通风路22供在空气通路11、12中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与后述的各足底吹出口23、24、25连通。
为了使通风路22在其下游侧朝三个方向分岔,以分别向驾驶席的乘客、驾驶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后排座席的乘客以及副驾驶席的乘客各自的脚下吹出空气,而设有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驾驶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5。
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位于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与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5之间、即延伸到通风路22的中途的中心板10的延长线上。
藉此,流过第一空气通路11后的空气经过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及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吹出至驾驶席及驾驶席的后排座席的乘客的脚下,流过第二空气通路12的空气经过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5,吹出至副驾驶席及副驾驶席的后排座席的乘客的脚下。
在第一空气通路11的出口侧设有从其下游侧延伸到通风路22的第二分隔构件(副板)26,藉此,通风路22被完全分隔成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和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
在通风路22的上游侧设有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和一体型足底挡板28,其中,上述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能将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打开、关闭,上述一体型足底挡板28能一体地将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分别打开、关闭。
为了向驾驶席的乘客的上半身吹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在比上述通风路22更靠上游侧的第一空气通路11的出口侧设有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29。
另外,如图1所示,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29分岔成使吹出的空气从车室内的中央及侧面朝向驾驶席的乘客。
为了向副驾驶席的乘客的上半身吹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在比上述通风路22更靠上游侧的第二空气通路12的出口侧设有副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30。
另外,如图1所示,副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30分岔成使吹出的空气从车室内的中央及侧面朝向副驾驶席的乘客。
在上述驾驶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29、30设有能分别将各吹出口29、30打开、关闭的驾驶席用正面挡板31和副驾驶席用正面挡板32。
作为空气吹出口,除此之外,在比正面吹出口29、30更靠上游侧设有用于去除前窗玻璃等的起雾的前挡风除雾吹出口33、34。然而,为了在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吹出温度均匀的空气,前挡风除雾吹出口33、34配置成左右共用,且能将上述前挡风除雾吹出口33、34打开、关闭的前挡风除雾吹出口用挡板35也是共用的构件,但在图1中,为了方便起见,均作为单个构件进行表示。
接着,参照图3~5,对副板26、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及一体型足底挡板28进行说明。
图3是空调装置1的主要部分透视图,图4是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的立体图,图5是一体型足底挡板28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副板26以沿通风路22的形状从通风路22的上游侧向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并安装成将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与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完全隔离。藉此,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被引导成在通风路22内仅朝向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经过。
即,副板26以分别与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和驾驶席(及副驾驶席)的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连通的方式将驾驶席侧的通风路22分隔。
另外,副板2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L字形状,只要是实现上述这样的功能的形状即可。
在由上述副板26和空调壳体2的内壁围成的通风路22的上游侧安装有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该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能将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打开、关闭。
藉此,对空气从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的吹出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由副板26和隔着中心板10的空调壳体2的内壁围成的通风路22的上游侧安装有一体型足底挡板28,该一体型足底挡板28能一体地将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分别打开、关闭。
藉此,空气分别从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的吹出被一体地控制。
在此,如图4、图5所示,一体型足底挡板28与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不同,包括能供中心板10的端缘部插入的凹槽36。
上述凹槽36设置成在一体型足底挡板28的开闭动作时避免中心板10的干涉。
即,一体型足底挡板28在上述凹槽36中插入有中心板10的端缘部,并在中心板10的长边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
藉此,由于在通风路22中,由中心板10和副板26分隔出的通路及由中心板10和空调壳体2的内壁分隔出的通路分别被一体地打开、关闭,因此,能一体地对分别来自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的经温度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通风路22中设置副板26、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和一体型足底挡板28,其中,上述副板26将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与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完全地分隔,上述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能分别独立地打开、关闭,从而能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通过将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打开,将一体型足底挡板28关闭,藉此,进行使空气从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3集中地吹出的一席集中运转来抑制电力消耗,并且,由于能将后排座席用及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24、25各自一体地关闭,因此,能抑制部件数,以实现成本降低及控制的简便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驾驶席用足底挡板27关闭,将一体型足底挡板28及驾驶席用足底挡板31打开,藉此,能向驾驶员(驾驶席)之外的乘客(副驾驶席及其后排座席和驾驶席的后排座席)的脚下吹出空气,并向驾驶员的仅上半身吹出空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以将足底吹出口23~25设为正面吹出口,并将正面吹出口29、30设为足底吹出口的方式进行交换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使空气从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另外,图示的实施方式仅例示出本发明,本发明除了由说明的实施方式直接表示出的情况之外,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各种改良、改变,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HVAC单元);
2 空调壳体;
3 空气通路;
4 内部气体吸入口;
5 外部气体吸入口;
6 内外气体切换风门;
7 过滤器;
8 风机;
9 蒸发器;
10 第一分隔构件(中心板);
11 第一空气通路;
12 第二空气通路;
13、14 分隔壁;
15、16 加热用通路;
17、18 旁通通路;
19 加热器芯;
20、21 空气混合风门;
22 通风路;
23 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
24 驾驶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后排座席用的足底吹出口;
25 副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
26 第二分隔构件(副板);
27 驾驶席用足底挡板;
28 一体型足底挡板;
29 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
30 副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
31 驾驶席用正面挡板;
32 副驾驶席用正面挡板;
33、34 前挡风除雾吹出口;
35 前挡风除雾吹出口用挡板;
36 凹槽。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构件,该第一分隔构件将空调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路分隔成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的这两个通路,
所述汽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路,该通风路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下游侧,与驾驶席侧的吹出口和副驾驶席侧的吹出口连通;
第二分隔构件,该第二分隔构件将所述通风路分隔成分别与驾驶席用的吹出口和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
驾驶席用挡板,该驾驶席用挡板能将分隔成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以及
一体型挡板该一体型挡板能一体地将分隔成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所述一体型挡板以跨及由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分隔出的两个通路的方式进行开闭动作,并包括在所述开闭动作时避免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干涉的凹槽,从而能一体地将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打开、关闭。
2.(删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端缘部被插入到所述一体型挡板的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隔构件形成为沿所述通风路的形状从所述通风路的上游侧向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吹出口是为了向乘客的脚下吹出空气而设置的足底吹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在比所述通风路更靠上游侧构成为包括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和驾驶席用正面挡板,该驾驶席用正面挡板能将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打开、关闭,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正面挡板及所述一体型挡板打开,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关闭,从而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之外的足底吹出口和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吹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吹出口是为了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气而设置的正面吹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Claims (9)

1.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第一分隔构件,该第一分隔构件将空调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路分隔成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的这两个通路,
所述汽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路,该通风路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下游侧,与驾驶席侧的吹出口和副驾驶席侧的吹出口连通;
第二分隔构件,该第二分隔构件将所述通风路分隔成分别与驾驶席用的吹出口和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
驾驶席用挡板,该驾驶席用挡板能将分隔成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以及
一体型挡板该一体型挡板能一体地将分隔成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打开、关闭,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型挡板以跨及由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分隔出的两个通路的方式进行开闭动作,并包括在所述开闭动作时避免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干涉的凹槽,从而能一体地将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之外的吹出口打开、关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端缘部被插入到所述一体型挡板的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隔构件形成为沿所述通风路的形状从所述通风路的上游侧向所述驾驶席用的吹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吹出口是为了向乘客的脚下吹出空气而设置的足底吹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在比所述通风路更靠上游侧构成为包括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和驾驶席用正面挡板,该驾驶席用正面挡板能将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打开、关闭,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正面挡板及所述一体型挡板打开,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关闭,从而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足底吹出口之外的足底吹出口和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吹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吹出口是为了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气而设置的正面吹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驾驶席用挡板打开,将所述一体型挡板关闭,从而能使空气从所述驾驶席用的正面吹出口集中地吹出。
CN201580070660.XA 2014-12-25 2015-11-27 汽车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7107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1938A JP6434302B2 (ja) 2014-12-25 2014-12-25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4-261938 2014-12-25
PCT/JP2015/083457 WO2016104053A1 (ja) 2014-12-25 2015-11-27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7706A true CN107107706A (zh) 2017-08-29
CN107107706B CN107107706B (zh) 2019-10-18

Family

ID=5615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660.XA Active CN107107706B (zh) 2014-12-25 2015-11-27 汽车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34302B2 (zh)
CN (1) CN107107706B (zh)
WO (1) WO20161040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074A (zh) * 2017-09-27 2019-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998692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车用hvac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2288B1 (fr) * 2018-06-11 2020-11-20 Ventilairsec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pour la ventilation et le chauffage ou la climatisation de l'espace interieur d'une construction
EP3581857B1 (fr) * 2018-06-11 2021-07-28 Ventilairsec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air dans l'espace interieur d'une constru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5217A (ja) * 2003-09-02 2005-03-24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351349A (zh) * 2005-12-28 2009-01-2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9292293A (ja) * 2008-06-04 2009-12-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10114739A1 (en) * 2009-11-16 2011-05-19 Denso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JP2011126343A (ja) * 2009-12-15 2011-06-30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052518A (zh) * 2010-08-19 2013-04-17 株式会社京滨 车辆用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6411U (ja) * 1981-11-19 1983-05-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5125930B2 (ja) * 2008-09-19 2013-0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447018B2 (ja) * 2009-11-16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5217A (ja) * 2003-09-02 2005-03-24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1351349A (zh) * 2005-12-28 2009-01-2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9292293A (ja) * 2008-06-04 2009-12-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10114739A1 (en) * 2009-11-16 2011-05-19 Denso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JP2011126343A (ja) * 2009-12-15 2011-06-30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052518A (zh) * 2010-08-19 2013-04-17 株式会社京滨 车辆用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074A (zh) * 2017-09-27 2019-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998692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车用hvac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4053A1 (ja) 2016-06-30
JP2016120822A (ja) 2016-07-07
JP6434302B2 (ja) 2018-12-05
CN107107706B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07815A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CN107107706B (zh) 汽车用空调装置
JP200028943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951133B1 (ja) 車載用空調装置
JP564048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307880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029410B (zh) 汽车用空调装置
JP2000304378A (ja) コンデンサ、冷媒系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7107707B (zh) 汽车用空调装置
JP5719140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23566A (ja) 換気、空調及び排気熱回収利用兼用型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328562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切換装置
KR102610904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KR100759424B1 (ko) 2층 공기유동시스템을 갖는 공조 유니트
KR20170062109A (ko) 냉난방 모듈
JP5962499B2 (ja) 車載用空調装置
JPH1067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15842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13018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262409A (ja) 車載用空調装置
KR20070068569A (ko) 차량용 이층류 공조장치
JP200920273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083774A (ja) 車両後席用空調装置
JP200035520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2252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Patentee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8

Address after: Gunma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Patentee after: Mahler International Limited

Address before: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Patentee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8

Address after: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Patentee after: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Ise City Shou Qi Japanese qunma County town 20 times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unma

Patentee after: SANDEN Corp.

Patentee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Gunma

Patentee before: SANDEN Corp.

Patentee befor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