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0990B - 水田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水田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0990B
CN107100990B CN201610919330.XA CN201610919330A CN107100990B CN 107100990 B CN107100990 B CN 107100990B CN 201610919330 A CN201610919330 A CN 201610919330A CN 107100990 B CN107100990 B CN 107100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transmission case
oil passage
box
ax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93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0990A (zh
Inventor
大西哲平
儿岛祥之
谷和典
中村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43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23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43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0323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43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23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0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0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0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0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5Support of gearboxes, e.g. torque arms, or attachment to oth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5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 of different gearbox casings or s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56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for utility vehicles, e.g. tractors 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该水田作业车具有: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使润滑油在前传动箱与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润滑油通路具有:使润滑油从前传动箱向后传动箱流动的第一润滑油通路(65);使润滑油从后传动箱向前传动箱流动的第二润滑油通路。该作业车用的车轴箱具有:固定箱;转向箱,对转向车轮进行支承;传动轴;第一密封部件,对所述固定箱的下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件,对所述转向箱的上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进行密封;油路,连通所述固定箱和所述转向箱。采用本发明,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能防止润滑油从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漏出并容易地将固定箱和转向箱油浴化。

Description

水田作业车
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12年09月27日
原申请的申请号:201210370327.9
原申请的发明名称: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如下部分的水田作业车: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使润滑油在前传动箱与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此外,还涉及一种具有如下部分的作业车用的车轴箱:固定箱;绕上下方向上的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箱的下部而对转向车轮进行支承的转向箱;以及沿上下方向设在固定箱及转向箱的内部并将来自固定箱侧的动力传递给转向车轮的传动轴。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水田作业车)中,在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的前部连接固定有传动箱(前传动箱),该传动箱装备有可转向的左右的前车轮,在机体框架的后部支承有后部传动箱(后传动箱),该后部传动箱在左右装备有后车轮。并且,传动箱和后部传动箱用覆盖动力传递轴的壳体连通连接,润滑油可在前方的传动箱与后部传动箱之间流动,传动系统整体由大量的润滑油润滑。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在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的前部连接固定有传动箱,该传动箱装备有可转向的左右的前车轮。传动箱包括变速箱部、以及车轴箱部(固定箱)。车轴箱部的外端部支承有可绕纵向轴芯转动的转动箱(转向箱)。在转动箱上沿纵向轴芯装备有纵动力传递轴(传动轴)。并且,在变速箱部、车轴箱部及转动箱中充填有润滑油而进行油浴式的润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216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在前方的传动箱与后部传动箱之间润滑油利用单一的壳体而流动。因此,在单一的壳体内,混合有从前方的传动箱侧向后部传动箱侧流动的润滑油和从后部传动箱侧向前方的传动箱侧流动的润滑油。即,在单一的壳体内混合有相互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润滑油。由此,由于润滑油难以顺利地循环,故润滑油的温度容易产生不均。因此,不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另外,由于润滑油利用单一的壳体而只在前方的传动箱与后部传动箱之间流动,故在将润滑油的循环路径确保得较长这一点上有改进的余地。因此,不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这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在实现车轴箱部及转动箱的油浴化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从车轴箱部与转动箱之间泄漏润滑油,而要求车轴箱部与转动箱之间的密封性。在该情况下,考虑用密封部件对车轴箱部与转动箱之间进行密封。
但是,当用密封部件对车轴箱部与转动箱之间进行密封时,车轴箱部与转动箱的连通被隔断。因此,难以实现转动箱的油浴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其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而且,还能防止从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泄漏润滑油,并能容易地将固定箱与转向箱油浴化。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使润滑油在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润滑油通路;以及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润滑油通路。具有:收容无级变速装置的无级变速箱;变速箱;以及支承前轮的前车轴箱,所述后传动箱具有支承后轮的后车轴箱。具有将工作油供给到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供给泵,所述供给泵压送在所述润滑油通路中循环的润滑油。
根据本结构特点,润滑油通路利用第一润滑油通路和第二润滑油通路而分成前行通路和返回通路。由此,由于润滑油的循环变得顺畅,故润滑油的温度难以产生不均,所以,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根据本结构,润滑油利用润滑油通路而在无级变速装置、变速箱及前车轴箱与后车轴箱之间循环。由此,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变长。所以,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根据本结构,供给泵将工作油供给到无级变速装置,并压送润滑油。由此,也可不设置压送润滑油的专用的泵。所以,能减少零件个数。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具有搅拌润滑油的搅拌部件。
根据本结构,由搅拌部件促进润滑油的循环。由此,由于润滑油的循环变得顺畅,故润滑油的温度难以产生不均。所以,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前传动箱或所述后传动箱具有形成隔断室的隔断部,该隔断室将与所述润滑油通路的连通隔断。
根据本结构,隔断室内的润滑油不利用润滑油通路进行循环。由此,保持隔断室内由润滑油充满的状态。所以,能将要求可靠的润滑的部件配置在隔断室内,能用润滑油进行可靠的润滑。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构成为其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可相对移动,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移动允许部,该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中的一方相对另一方的相对移动。
根据本结构,由移动允许部允许前传动箱及后传动箱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相对移动。例如,当构成为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而绕前后方向上的轴心可旋转时,由移动允许部允许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由此,润滑油通路不会妨碍前传动箱及后传动箱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相对移动。
因此,前传动箱及后传动箱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能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具有:第一管子,该第一管子的前端部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排油口连接;以及所述移动允许部,该移动允许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管子的后端部连接,该移动允许部的后端部与所述后车轴箱的左侧的后接头部连接,所述第一管子的后端部侧利用左侧的支承件而支承在机体框架侧,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具有:第二管子,该第二管子的前端部与右侧的所述前车轴箱的前接头部连接;以及所述移动允许部,该移动允许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二管子的后端部连接,该移动允许部的后端部与所述后车轴箱的右侧的后接头部连接,所述第二管子的后端部侧利用右侧的支承件而支承在机体框架侧。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移动允许部是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在俯视时相对于机体框架而分开配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左方的机体外侧以及右方的机体外侧。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前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后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得比所述润滑油通路低。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后车轴箱的前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或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连接的后接头部,在俯视时,所述后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后车轴箱重叠。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后接头部配置在所述后车轴箱的上部。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对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与前端部及后端部相比偏向机体内侧。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使润滑油在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所述前传动箱具有支承前轮的前车轴箱,所述后传动箱具有支承后轮的后车轴箱,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一方具有收容无级变速装置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变速箱,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润滑油通路;以及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润滑油通路,所述水田作业车具有将工作油供给到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供给泵,所述供给泵压送在所述润滑油通路中循环的润滑油,所述无级变速箱具有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以及将润滑油排出的排油口,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排油口、和所述前车轴箱以及所述后车轴箱的另一方连接,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与所述前车轴箱和所述后车轴箱连接,所述供油口配置在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侧面上,所述排油口配置在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与所述供油口不同的面上。
根据本结构,润滑油通路利用第一润滑油通路和第二润滑油通路而分成前行通路和返回通路,由此,由于润滑油的循环变得顺畅,故润滑油的温度难以产生不均。另外,润滑油利用润滑油通路而在前传动箱与后传动箱之间即前车轴箱、无级变速箱和变速箱、以及后车轴箱之间进行循环。由此,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变长。此外,对于无级变速箱,供油口和排油口不配置在相同的面上。由此,润滑油的循环路径中、尤其无级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变长。因此,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无级变速箱通过所述供油口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根据本结构,无级变速箱配置在变速箱的近旁,由此,润滑油强力地从变速箱供给到无级变速箱的供油口。因此,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增长,并且循环路径整体的润滑油的循环也顺畅。所以,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后传动箱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前传动箱可相对移动,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移动允许部,该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相对于所述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
根据本结构,由移动允许部允许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例如,当构成为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而绕前后方向上的轴心可旋转时,由移动允许部允许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由此,润滑油通路不会妨碍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所以,后传动箱相对于前传动箱而能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移动允许部是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
根据本结构,只要做成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就可构成移动允许部。因此,对于移动允许部可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移动允许部是所述润滑油通路的一部分。
根据本结构,移动允许部不占用全部的润滑油通路。因此,移动允许部是其自身难以支承的部件(即,是容易必须由另外部件进行支承的部件),而能将设置这种部件的必要性抑制为最小限度。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在机体框架的前部具有所述前传动箱,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具有所述后传动箱,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在从行驶机体的上侧向下侧俯视行驶机体时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分开配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一方的机体外侧以及另一方的机体外侧。
根据本结构,第一润滑油通路和第二润滑油通路之间的间隔较宽。由此,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变长。因此,能高效地冷却润滑油。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前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后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得比所述润滑油通路低。
根据本结构,润滑油通路的润滑油自然地流向处于较低的位置的前车轴箱或后车轴箱。由此,润滑油通路的润滑油可靠地流入前车轴箱或后车轴箱内。因此,能防止润滑油通路中的润滑油泄漏。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后车轴箱的前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或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连接的后接头部,在从行驶机体的上侧向下侧俯视行驶机体时,所述后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后车轴箱重叠。
根据本结构,对于后接头部,其从后车轴箱突出的部分变少。因此,当用模具制作后车轴箱时,能抑制模具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后接头部配置在所述后车轴箱的上部。
根据本结构特点,后接头部并未位于后车轴箱的下部。由此,在行走时后接头部难以与地面产生冲突。因此,能防止后接头部的损伤。
本发明的水田作业车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对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与前端部及后端部相比偏向机体内侧。
根据本结构,对于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其中间部处于退让到机体内侧的位置。因此,对于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能防止前轮与后轮的干涉。
本发明的作业车用的车轴箱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固定箱;转向箱,该转向箱绕上下方向上的轴心自如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固定箱的下部而对转向车轮进行支承;传动轴,该传动轴沿上下方向设在所述固定箱及所述转向箱的内部而将来自所述固定箱侧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转向车轮;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对所述固定箱的下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对所述转向箱的上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进行密封;以及油路,该油路连通所述固定箱和所述转向箱。
根据本结构,固定箱的下部与传动轴之间由第一密封部件密封。并且,转向箱的上部与传动轴之间由第二密封部件密封,因此,能防止润滑油从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泄漏。另外,即使固定箱与转向箱的连通被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隔断,固定箱和转向箱也可通过油路连通。由此,润滑油通过油路而在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流通。因此,能防止润滑油从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泄漏,并能容易将固定箱及转向箱油浴化。
本发明的作业车的车轴箱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具有夹设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及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的圆筒部件,所述油路形成于所述圆筒部件。
根据本结构,通过加工圆筒部件,从而形成油路。由此,由于不必为了形成油路而加工大型的固定箱或转向箱,因此,用于形成油路的加工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作业车用的车轴箱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油路形成于所述传动轴。
根据本结构,通过加工传动轴,而形成油路。由此,由于不必为了形成油路而加工大型的固定箱或转向箱,因此,用于形成油路的加工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作业车用的车轴箱的进一步结构特点是,所述转向箱通过衬套而自如摆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箱。
根据本结构,固定箱利用衬套而无间隙地支承在固定箱上。由此,减少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的松动。因此,能防止润滑油从固定箱与转向箱之间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乘坐式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前传动箱的背面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表示前车轴箱的背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圆筒部件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后车轴箱的俯视截面图。
图6是表示旋转支承部的侧面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润滑油通路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润滑油通路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润滑油通路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润滑油通路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油通路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油通路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润滑油通路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前车轴箱的背面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2 机体框架
3 前传动箱
4 后传动箱
5 前轮(转向车轮)
6 后轮
14 润滑油通路
17 无级变速箱
17a 供油口
17b 排油口
18 变速箱
19 前车轴箱
19b 隔断室
20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变速装置)
21 供给泵
23 后车轴箱
23a 后接头部
24 固定箱
25 转向箱
26 传动轴
26a 油路
44 衬套
45 圆筒部件
45b 油路
46 第一密封部件
47 第二密封部件
57 齿轮(搅拌部件)
65 第一润滑油通路
66 第二润滑油通路
69 第一橡胶软管(移动允许部)
72 第二橡胶软管(移动允许部)
73 隔断部
114 润滑油通路
123a 后接头部
165 第一润滑油通路
166 第二润滑油通路
169 第一橡胶软管(移动允许部)
172 第二橡胶软管(移动允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用的方式。
首先,根据图1来说明乘坐式插秧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乘坐式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1;运转部7;施肥装置10;秧苗栽培装置11;发动机E;以及右侧和左侧的预备秧苗载放台16。
行驶机体1构成为四轮驱动式。行驶机体1具有机体框架2、前传动箱3和后传动箱4。
前传动箱3设在机体框架2的前部。在前传动箱3上具有作为“转向齿轮”的右侧和左侧的前轮5。前传动箱3内被润滑油油浴化。
后传动箱4设在机体框架2的后部。在后传动箱4上具有右侧和左侧的后轮6。后传动箱4内被润滑油油浴化。
另外,详细的会在后面进行说明,在前传动箱3与后传动箱4之间润滑油利用润滑油通路14进行循环(参照图7)。
运转部7设在行驶机体1上。运转部7具有方向盘8及驾驶座9。
施肥装置10设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施肥装置10具有风机12。风机12供给用于输送肥料的输送风。
秧苗栽培装置11设在行驶机体1的后方。秧苗栽培装置11通过连杆机构11a而升降自如地与行驶机体1的后部连接。连杆机构11a由液压缸13驱动。
发动机E设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发动机E由机罩15覆盖。
预备秧苗载放台16设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
下面,利用图2~图4来说明前传动箱3。
如图2及图3所示,前传动箱3具有无级变速箱17、变速箱18、以及右侧和左侧的前车轴箱19。另外,右侧和左侧的前车轴箱19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下面主要说明左侧的前车轴箱10,对于右侧的前车轴箱19,根据需要来说明。
无级变速箱17收容有作为“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由供给泵21(参照图7)将工作油供给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具有图中未示出的液压泵以及液压电机。
所述液压泵具有输入轴(泵轴)20a。输入轴20a利用未图示的带部件传递发动机E的动力。在输入轴20a上设有卷绕所述带部件的输入带轮20b。
无级变速箱17具有供油口17a和排油口17b。
供油口17a供给变速箱18内的润滑油。即,无级变速箱17通过供油口17a与变速箱18连接。供油口17a配置在无级变速箱17的右侧面。
排油口17b将无级变速箱17内的润滑油排出。排油口17b配置在无级变速箱17的后表面。即,排油口17b配置在无级变速箱17中的与供油口17a不同的面上。
变速箱18收容有未图示的副变速机构、株间变速机构及差速装置等。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0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18(所述副变速机构、株间变速机构及差速装置等)。并且,变速箱18的动力经右侧和左侧的前车轴箱19传递给右侧和左侧的前轮5。另外,变速箱18的动力经未图示的PTO轴而传递给秧苗栽培装置11。此外,变速箱18的动力经传动轴22(参照图1)、后车轴箱23而传递给右侧和左侧的后轮6。
前车轴箱10具有固定箱24、转向箱25和传动轴26。
固定箱24固定在变速箱18上。具体来说,例如对于左侧的固定箱24,固定箱24的后端面固定在变速箱18的左侧面。另外,右固定箱24的后面设有详细如后述的前接头部19a。并且,在左侧的固定箱24的前表面也设有前接头部19a。另外,在固定箱24的内部通过轴承28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传动轴27。变速箱18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轴27。
另外,在固定箱24的上部设有供油口24b。供油口24b用螺栓42塞住。通过从供油口24b卸下螺栓42,从而可从供油口24b进行供油和检查油。
转向箱25旋转自如地支承前轮5的前车轴5a。转向箱25绕上下方向上的轴心Y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箱24的下部。并且,转向箱25通过衬套44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箱24。另外,转向箱25通过拉杆29与方向盘8连接。当操作方向盘8时,转向箱25通过拉杆29绕轴心Y摆动。另外,转向箱25的上部与固定箱24之间由密封部件64密封。
另外,在转向箱25的下部设有排油口25a。排油口25a用螺栓43塞住。当从排油口25a卸下螺栓43时,可从排油口25a将润滑油排出。
传动轴26沿上下方向设在固定箱24及转向箱25的内部。传动轴26将来自固定箱24侧的动力(传动轴27的动力)传递给前轮5。具体来说,传动轴27的动力利用锥齿轮30及锥齿轮31而传递给传动轴26。并且,传动轴26的动力利用锥齿轮32和锥齿轮33以及前车轴5a而传递给前轮5。
另外,传动轴26通过轴承36、轴承37和轴承38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转向箱25上。在轴承36与轴承37之间设有隔板58。另外,传动轴26通过轴承34及轴承35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箱24上。
轴承34旋转自如地支承传动轴26的上端部。轴承34利用螺栓39和垫圈40而防止向上方脱出。并且,在固定箱24的上部形成有插入口24a。插入口24a配置成从上方面对螺栓39和垫圈40。插入口24a用盖41盖住。通过从插入口24a卸下盖41,从而可从插入口24a插入工具,用该工具紧固、旋松螺栓39。
另外,在传动轴26上外套有详细如后述的圆筒部件45。并且,固定箱24的下部与传动轴26(圆筒部件45)之间由第一密封部件46密封。并且,转向箱25的上部与传动轴26(圆筒部件45)之间由第二密封部件47密封。
圆筒部件45夹装在第一密封部件46及第二密封部件47与传动轴26之间。圆筒部件45配置在轴承35与轴承36之间。并且,圆筒部件45的上端面与轴承35抵接。并且,圆筒部件45的下端面与轴承36抵接。即,圆筒部件45兼作轴承35与轴承36之间的隔板。
另外,在圆筒部件45上形成有嵌入孔45a。嵌入孔45a沿轴向贯通圆筒部件45。嵌入孔45a内嵌入有传动轴26。
另外,在圆筒部件45上形成有油路45b。油路45b使固定箱24和转向箱25连通。油路45b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四个(参照图4)。并且,四个油路45b在圆筒部件45的轴向(轴心Y方向)看,以圆筒部件45的中心O为基准而隔着等角度(90度)地配置。另外,“油路”的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油路45b具有纵油路45c、第一横油路45d和第二横油路45e。
纵油路45c形成为沿轴向贯通圆筒部件45。纵油路45c沿嵌入孔45a的外周形成。
第一横油路45d形成在圆筒部件45的轴的正交方向上。第一横油路45d使纵油路45c的上端部和固定箱24(比第一密封部件46更靠上的上方侧的空间)连通。
第二横油路45e形成在圆筒部件45的轴的正交方向上。第二横油路45e使纵油路45c的下端部和转向箱25(比第二密封部件47更靠下的下方侧的空间)连通。
利用这种结构,在固定箱24与转向箱25之间,润滑油通过圆筒部件45的油路45b而如下述那样进行流通。
即,如图3所示,固定箱24(具体来说,是比第一密封部件46更靠上的上方侧的空间)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承35而流动,并从第一横油路45d流入油路45b。在油路45b中,润滑油从第一横油路45d起在纵油路45c及第二横油路45e内流动,从第二横油路45e向转向箱25(具体来说,是比第二密封部件47更靠下的下方侧的空间)流出。然后,该流出的润滑油通过轴承36、轴承37和轴承39进行流动。另外,润滑油遵循与上述相反的路径而从转向箱25侧向固定箱24侧流动。
下面,利用图5及图6来说明后传动箱4。
如图5及图6所示,后传动箱4具有后车轴箱23。后车轴箱23构成为相对于前传动箱3而可相对移动。即,后车轴箱23构成为相对于前传动箱3而可绕前后方向上的轴心X旋转。
另外,在后车轴箱23的前壁上设有详细如后述的右侧和左侧的后接头部23a。后接头部23a在机体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侧离合器52的机体内侧(机体中心侧)。后接头部23a配置在后车轴箱23的上部(参照图9及图10)。
另外,在后车轴箱23的下部设有排油口23b。排油口23b用螺栓67塞住。通过从排油口23b卸下螺栓67,从而可从排油口23b将润滑油排出。
另外,后车轴箱23旋转自如地支承右侧和左侧的后轮6的后车轴6a。另外,在后车轴箱23的内部,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传动轴48。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传动轴49的动力利用锥齿轮50及锥齿轮51而传递给传动轴48。另外,传动轴22(参照图1)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轴49。
并且,传动轴48的动力通过侧离合器52而传递给齿轮53。齿轮53的动力利用齿轮54而传递给中继轴55。中继轴55的动力通过利用齿轮56和作为“搅拌部件”的齿轮57以及后车轴6a而传递给后轮6。齿轮57通过旋转而搅拌后车轴箱23内的润滑油。
这里,传动轴49通过轴承60及轴承61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旋转支承部59上。旋转支承部59可绕前后方向上的轴心X摆动(可旋转)地支承在凸起部62上。另外,旋转支承部59与后车轴箱23分体构成。即,旋转支承部59可装拆地安装在后车轴箱23上。具体来说,旋转支承部59用螺栓63固定在后车轴箱23的前表面。另外,在旋转支承部59上设有定位部59a和定位部59b。定位部59a对轴承60进行定位。并且,定位部59b对轴承61进行定位。
由此,由于能从后车轴箱23上卸下旋转支承部59,因此,当旋转支承部59产生磨损时,能容易地更换旋转支承部59。另外,由于能利用旋转支承部59对轴承60和轴承61进行定位,因此能减少零件个数。即,不必设置对轴承60和轴承61进行定位的专用的定位部件。
下面,利用图7~图10来说明润滑油通路14。
如图7~图10所示,润滑油通路14使润滑油在前传动箱3与后传动箱4之间进行循环。在润滑油通路14中循环的润滑油由供给泵21压送。另外,前车轴箱19的下部及后车轴箱23的下部配置得比润滑油通路14低。
润滑油通路14具有第一润滑油通路65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66。第一润滑油通路65及第二润滑油通路66在俯视时相对于机体框架2而分开配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左侧的机体外侧和右侧的机体外侧。即,第一润滑油通路65配置在机体框架2的左侧,并且第二润滑油通路66配置在机体框架2的右侧。
第一润滑油通路65的润滑油从前传动箱3侧向后传动箱4侧流动。第一润滑油通路65具有第一管子68、以及作为“移动允许部”的第一橡胶软管69。第一润滑油通路65与无级变速箱17的排油口17b和后车轴箱23连接。具体来说,第一管子68的前端部与无级变速箱17的排油口17b连接。并且,第一橡胶软管69的后端部与后车轴箱23的左侧的后接头部23a连接。并且,第一管子68的后端部和第一橡胶软管69的前端部连接。
第一管子68配置在第一润滑油通路65中的前传动箱3侧。第一管子68流入例如是金属制的管状部件。第一管子68的后端部侧利用左侧的支承件70而支承在机体框架2侧。
第一橡胶软管69配置在第一润滑油通路65中的后传动箱4侧。第一橡胶软管69是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例如是橡胶制的管状部件)。第一橡胶软管69允许后车轴箱23相对于前传动箱3的相对移动。另外,第一橡胶软管69构成第一润滑油通路65的一部分。即,第一润滑油通路65可不采用其整体由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第一橡胶软管69)构成的构造。另外,第一橡胶软管69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直线状。
第二润滑油通路66的润滑油从后传动箱4侧向前传动箱3侧流动。第二润滑油通路66具有第二管子71、以及作为“移动允许部”的第二橡胶软管72。第二润滑油通路66与前车轴箱19和后车轴箱23连接。具体来说,第二管子71的前端部与右侧的前车轴箱19的前接头部19a连接。并且,第二橡胶软管72的后端部与后车轴箱23的右侧的后接头部23a连接。并且,第二管子71的后端部和第二橡胶软管72的前端部连接。
第二管子71配置在第二润滑油通路66中的前传动箱3侧。第二管子71例如是金属制的管状部件。第二管子71的后端部侧利用右侧的支承件70而支承在机体框架2侧。
第二橡胶软管72配置在第二润滑油通路66中的后传动箱4侧。第二橡胶软管72是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例如是橡胶制的管状部件)。第二橡胶软管72允许后车轴箱23相对于前传动箱3的相对移动。另外,第二橡胶软管72构成第二润滑油通路66的一部分。即,第二润滑油通路66可不采用其整体由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第二橡胶软管72)构成的构造。另外,第二橡胶软管72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直线状。
利用这种结构,在前传动箱3与后传动箱4之间,润滑油利用润滑油通路14而如下那样进行循环。
即,变速箱18内的润滑油从供油口17a向无级变速箱17供油。并且,无级变速箱17内的润滑油从排油口17b向第一润滑油通路65排出。
此外,在第一润滑油通路65中,润滑油从第一管子68向第一橡胶软管69流动。并且,第一橡胶软管69内的润滑油从左侧的后接头部23a流入后车轴箱23。并且,后车轴箱23内的润滑油从右侧的后接头部23a流入第二润滑油通路66。
此外,在第二润滑油通路66中,润滑油从第二橡胶软管72向第二管子71流动。并且,第二管子71内的润滑油从右侧的前接头部19a流入右侧的前车轴箱19。并且,右侧的前车轴箱19内的润滑油经变速箱18而再次从供油口17a向无级变速箱17供油。
这里,如图3所示,前车轴箱19具有隔断部73。隔断部73例如由密封部件构成。隔断部73在前车轴箱19内形成有隔断室19b。隔断室19b将与润滑油通路14的连通隔断。即,前车轴箱19内被隔断部73分隔成连通室19c和隔断室19b这二个室。连通室19c与润滑油通路14连通。
由此,如前所述,润滑油利用润滑油通路14而在前传动箱3与后传动箱4之间进行循环,但在前车轴箱19中,连通室19c内的润滑油只通过润滑油通路14进行润滑,而隔断室19b内的润滑油(尤其是转向箱25内的润滑油)并不通过润滑油通路14进行润滑。
另外,在隔断室19b内,能从供油口24b供给润滑油。并且,隔断室19b内的润滑油能从排油口25a排出。
另外,如图2所示,如前所述,在右侧的固定箱24的后表面设有前接头部19a。并且,在左侧的固定箱24的前表面也设有前接头部19a。
即,在俯视时,当使左右中的一方的前车轴箱19旋转180度时,其形状与左右中的另一方的前车轴箱19一致。换言之,右侧和左侧的前车轴箱19构成为在俯视时是点对称的结构。由此,对于右侧和左侧的前车轴箱19,实现了左右的共通化。另外,未使用的前接头部19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左侧的前车轴箱19的前接头部19a)被未图示的盖塞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1~图13所示,润滑油通路114具有第一润滑油通路165、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166。对于第一润滑油通路165及第二润滑油通路166,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偏向前端部及后端部的机体内侧。
第一润滑油通路165具有第一管子168、以及作为“移动允许部”的第一橡胶软管169。
第一管子168配置成在俯视时与机体框架2重叠。第一管子168在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曲轴状。具体来说,第一管子168具有直线部168a。直线部168a沿机体框架2的下表面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成直线状。另外,第一橡胶软管169弯曲成在俯视时其前端部接近机体内侧。
第二润滑油通路166具有第二管子171、以及作为“移动允许部”的第二橡胶软管172。
第二管子171在俯视时配置成与机体框架2重叠。第二管子171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曲轴状。具体来说,第二管子171具有直线部171a。直线部171a沿机体框架2的下面向机体前后方向直线状延伸。另外,第二橡胶软管172在俯视时其前端部弯曲成接近机体内侧。
这里,在后车轴箱23的前壁上设有右侧和左侧的后接头部123a。右侧的后接头部123a与第二润滑油通路166连接。并且,左侧的后接头部123a与第一润滑油通路165连接。
并且,在俯视时,后接头部123a的至少一部分与后车轴箱23重叠。即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后接头部123a的前端面和与后车轴箱23的前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对齐(参照图12及图13)。由此,后接头部123a的从后车轴箱23突出的部分变少。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在传动轴26上也可形成有油路26a。由此,能通过圆筒部件45的油路45b和传动轴26的油路26a来增加油路的总截面积。另外,也可去除圆筒部件45(油路45b),仅设置传动轴26的油路26a。
另外,还可构成为在俯视时前接头部19a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车轴箱19重叠。
另外,“无级变速装置”也可是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装置(HMT)。
另外,无级变速箱17及变速箱18也可设在后车轴箱23上。在该情况下,第一润滑油通路65(165)与无级变速箱17的排油口17b以及前车轴箱19的前接头部19a连接。
另外,也可构成为前传动箱3相对于后传动箱4可相对移动。即,也可构成为前传动箱3相对于后传动箱4可旋转。
另外,也可做成具有横杆的五杆式的悬架,来代替旋转式的悬架。
另外,“润滑油通路”也可由一根管状部件构成,并用分隔部件对该管状部件内进行分隔而设置“第一润滑油通路”和“第二润滑油通路”。
另外,对于后传动箱4也可设有隔断部73。
另外,对于“润滑油通路”,也可构成为从前方依次连接橡胶管及金属管,在容易附着泥土的车轮(前轮5及后轮6)附近不配置橡胶管。
另外,在后轮6为刚性(刚性轴悬架)部件的情况下,也可全部用金属管构成“润滑油通路”。
另外,对于“润滑油通路”,也可将作为“移动允许部”的橡胶软管配置在前传动箱3侧。在该情况下,可去除隔断部73而将前车轴箱19内整体做成连通室19c,使润滑油在包含转向箱25的前车轴箱19内整体进行循环。
另外,也可将机体框架2自身做成“润滑油通路”。
另外,也可使风机12的进气口面对润滑油进行循环的路径(润滑油通路14(114)等),使润滑油进行循环的路径周围的暖风进入施肥装置1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水田作业车,该水田作业车具有: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使润滑油在前传动箱与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
本发明可用于作业车用的车轴箱,其具有:固定箱;绕上下方向的轴心自如摆动地支承在固定箱的下部而支承转向车轮的转向箱;以及沿上下方向设在固定箱及转向箱的内部并将来自固定箱侧的动力传递给转向车轮的传动轴。

Claims (9)

1.一种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机体的前部的前传动箱;
设在机体的后部的后传动箱;以及
使润滑油在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后传动箱之间循环的润滑油通路,
所述前传动箱具有支承前轮的前车轴箱,
所述后传动箱具有支承后轮的后车轴箱,
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一方具有收容无级变速装置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变速箱,
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
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润滑油通路;以及
使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润滑油通路,
所述水田作业车具有将工作油供给到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供给泵,
所述供给泵压送在所述润滑油通路中循环的润滑油,
所述无级变速箱具有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以及将润滑油排出的排油口,
所述无级变速箱通过所述供油口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排油口、和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的另一方中的所述前车轴箱或所述后车轴箱连接,
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与所述前车轴箱和所述后车轴箱连接,
所述供油口配置在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侧面上,
所述排油口配置在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与所述供油口不同的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传动箱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前传动箱可相对移动,
所述润滑油通路具有移动允许部,该移动允许部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相对于所述前传动箱的相对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允许部是具有可挠性的管状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允许部是所述润滑油通路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机体框架的前部具有所述前传动箱,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具有所述后传动箱,
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在从行驶机体的上侧向下侧俯视行驶机体时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分开配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一方的机体外侧以及另一方的机体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后车轴箱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得比所述润滑油通路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轴箱的前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或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连接的后接头部,
在从行驶机体的上侧向下侧俯视行驶机体时,所述后接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后车轴箱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头部配置在所述后车轴箱的上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其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与前端部及后端部相比偏向机体内侧。
CN201610919330.XA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 Active CN107100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4372 2012-03-28
JP2012074372A JP5702322B2 (ja) 2012-03-28 2012-03-28 水田作業車
JP2012-074374 2012-03-28
JP2012-074373 2012-03-28
JP2012074373A JP2013203232A (ja) 2012-03-28 2012-03-28 作業車用の車軸ケース
JP2012074374A JP5702323B2 (ja) 2012-03-28 2012-03-28 水田作業車
CN201210370327.9A CN103363077B (zh)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327.9A Division CN103363077B (zh)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0990A CN107100990A (zh) 2017-08-29
CN107100990B true CN107100990B (zh) 2020-04-10

Family

ID=4936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9330.XA Active CN107100990B (zh)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
CN201210370327.9A Active CN103363077B (zh)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327.9A Active CN103363077B (zh) 2012-03-28 2012-09-27 水田作业车及作业车用的车轴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62967B1 (zh)
CN (2) CN107100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6817B2 (ja) * 2014-05-27 2017-11-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N106385894A (zh) * 2015-07-30 2017-02-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552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Kubota Corp 農用トラクターの潤滑油回路
CN1205063A (zh) * 1996-11-05 1999-01-1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润滑设备的无级变速装置
CN1229890A (zh) * 1998-03-20 1999-09-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的润滑构造
CN1290821A (zh) * 1999-09-30 2001-04-11 沙厄股份有限公司 静液压传动单元中的润滑转动元件的环路冲洗线路
CN1292209A (zh) * 1999-09-27 2001-04-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301929A (zh) * 1999-12-24 2001-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用润滑油供给装置
CN1568407A (zh) * 2001-09-08 2005-01-19 轨道牵引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817077A (zh) * 2005-02-08 2006-08-16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乘用型行驶车辆
CN101045462A (zh) * 2005-09-12 2007-10-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JP2009092169A (ja) * 2007-10-10 2009-04-30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伝動ケース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4549B2 (ja) * 1996-09-10 2004-06-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作業機の伝動構造
KR100344896B1 (ko) * 1999-03-25 2002-07-19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전작업기
JP3783681B2 (ja) * 2002-12-02 2006-06-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4052962B2 (ja) * 2003-03-05 2008-02-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JP2008220305A (ja) * 2007-03-14 2008-09-25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
JP4746597B2 (ja) * 2007-09-27 2011-08-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JP4966217B2 (ja) * 2008-01-31 2012-07-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水田作業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552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Kubota Corp 農用トラクターの潤滑油回路
CN1205063A (zh) * 1996-11-05 1999-01-1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润滑设备的无级变速装置
CN1229890A (zh) * 1998-03-20 1999-09-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机的润滑构造
CN1292209A (zh) * 1999-09-27 2001-04-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290821A (zh) * 1999-09-30 2001-04-11 沙厄股份有限公司 静液压传动单元中的润滑转动元件的环路冲洗线路
CN1301929A (zh) * 1999-12-24 2001-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用润滑油供给装置
CN1568407A (zh) * 2001-09-08 2005-01-19 轨道牵引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817077A (zh) * 2005-02-08 2006-08-16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乘用型行驶车辆
CN101045462A (zh) * 2005-09-12 2007-10-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JP2009092169A (ja) * 2007-10-10 2009-04-30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伝動ケース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3077A (zh) 2013-10-23
KR20130109914A (ko) 2013-10-08
CN103363077B (zh) 2017-11-14
KR101962967B1 (ko) 2019-03-27
CN107100990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6287B2 (en) Hydraulic pump unit, hydraulic pump set, and working vehicle
JP4750516B2 (ja) 水田作業車
US6866605B2 (en) Power train assembly
US7686728B2 (en) Mechanical adapter assembly
US10221936B2 (en) External cooling circuit and adapter for use with integrated hydrostatic transaxle
JP6721482B2 (ja) アクスルアセンブリ
CN107100990B (zh) 水田作业车
JP2015017654A (ja) 作業車の車軸駆動装置
JP5702323B2 (ja) 水田作業車
JP2013203232A (ja) 作業車用の車軸ケース
JP5702322B2 (ja) 水田作業車
KR20090057607A (ko) 동력전달장치의 오일 드레인 구조
DE112004001951T5 (de) Achsinnenschmiervorrichtung
JP5597888B2 (ja) 車軸駆動装置
JP6934813B2 (ja) 油圧式変速装置
CN108700178B (zh) 车桥装置
JP3678665B2 (ja) 作業車
WO2022004731A1 (ja) 駆動伝達ユニット
CN109070731B (zh) 作业机及插秧机
JPH0542649Y2 (zh)
JP6214294B2 (ja) 水田作業車
JP201707562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WO2017065119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WO2015005381A1 (ja) 車軸駆動装置
JP2020023317A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