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803A -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803A
CN107077803A CN201580051473.7A CN201580051473A CN107077803A CN 107077803 A CN107077803 A CN 107077803A CN 201580051473 A CN201580051473 A CN 201580051473A CN 107077803 A CN107077803 A CN 107077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upport
display unit
lid component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1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4Feet; Stands; Pedestals, e.g. wheels for moving casing on flo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在正面配置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单元、以及从下方支承显示单元的支架。支架具有:基座部,其在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且沿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显示单元的下端缘的方式延伸。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支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支架的显示装置。支架从下方支承具有显示画面的面板状的显示单元。以往的支架具有板状的台座、以及从台座朝向上方延伸的支柱。支柱的上端部通过螺钉等固定于显示单元的背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61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支架。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在正面配置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单元、以及从下方支承显示单元的支架。支架具有:基座部,其在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且沿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显示单元的下端缘的方式延伸。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背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侧面侧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支架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支架的框架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VIII-VIII线剖面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将图6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的第一外侧盖构件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XI-X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的连结配件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支架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支架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支架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显示装置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支架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会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以及针对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过于冗长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并非通过这些内容来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主题。
另外,各图为示意图,并不一定严格地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1.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2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2的背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2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2的侧面侧的一结构例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根据需要使用XYZ轴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与显示装置2的长度方向平行(实质上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将与显示装置2的短边方向平行(实质上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将与X轴以及Z轴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另外,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即Z轴方向是重力方向,在通常的使用状况下,显示装置2设置于与XY平面平行(实质上平行)的设置面11(参照图3、图4)。另外,将与对显示装置2进行视听的用户(未图示)正对的一侧设为“正面”,将正面的相反侧设为“背面”,将相对于设置面11在Z轴方向上相对较远的一方设为“上”,将相对于设置面11在Z轴方向上相对较近的一方设为“下”。
如图1~图4所示,显示装置2例如是平板显示器型的液晶电视接收机。显示装置2具备显示单元4以及支架6。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也可以是使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等的电视接收机。
显示单元4具有液晶面板8以及壳体10。显示单元4的整体形状形成为矩形状的平板状。
液晶面板8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液晶面板8的正面形成有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8a。
壳体10具有前机壳10a以及后机壳10b。前机壳10a形成为矩形状的框状,配置为覆盖液晶面板8的显示画面8a的外周部。后机壳10b配置为覆盖液晶面板8的背面整体,与前机壳10a连结。由此,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显示单元4的正面配置有液晶面板8的显示画面8a。
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10的内部,除上述的液晶面板8以外,还配置有例如用于支承液晶面板8的金属制的机架(未图示)等。机架固定于后机壳10b的内表面,与后机壳10b一起配置于显示单元4的背面。
支架6用于从下方支承显示单元4,设置于设置面11。如图2所示,支架6贯穿后机壳10b而与上述的机架(即,显示单元4的背面)连结。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的特征在于支架6的结构。对于支架6的结构后述。
[1-2.支架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图12对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框架12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VIII-VIII线剖面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将图6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第一外侧盖构件16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XI-X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架6的连结配件24(26)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支架6具有框架12、正面侧盖构件14、第一外侧盖构件16、第一内侧盖构件18、第二外侧盖构件20、第二内侧盖构件22、以及一对连结配件24、26。一对连结配件24、26是一对连结构件的一例。
[1-2-1.框架的结构]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框架12具有基座部28、一对脚部30、32、以及连接部34。上述基座部28、一对脚部30、32、以及连接部34以框架12的整体形状为大致矩形状的方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框架12例如由铁、铝、或铜等金属板形成。
如图5~图7所示,基座部28形成为将显示单元4的横宽方向(X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支架6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连结的状态下,基座部28配置在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对置的位置。
基座部28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为例如大致コ字状(长方形的长边的一边(设置面11侧)开放的形状)(参照图7、图9)。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部附近,形成有用于供螺钉36穿过的一对插通孔38(参照图7)。另外,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附近,形成有用于供螺钉40穿过的一对插通孔42。
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部位,配置有用于固定连结配件24的固定部43。在固定部43形成有用于将螺钉44螺纹紧固的一对螺纹孔46、以及供连结配件24的钩部128(参照后述的图12)卡合的贯通孔48。另外,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部位,配置有用于固定连结配件26的固定部49。在固定部49形成有用于将螺钉50螺纹紧固的一对螺纹孔52、以及供连结配件26的钩部134(参照后述的图12)卡合的贯通孔54。
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一对脚部30、32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脚部30通过一对螺钉36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脚部30具有主体部30a、从主体部30a向显示单元4的正面侧呈直线状地伸出的前侧伸出部30b、以及从主体部30a向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呈大致三角形状地伸出的后侧伸出部30c。需要说明的是,前侧伸出部30b从主体部30a伸出的伸出量为后侧伸出部30c从主体部30a伸出的伸出量的约2倍左右。
在主体部30a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内侧(基座部28侧)大致垂直地弯折而形成的支承部56。支承部56用于从下方支承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在支承部56形成有用于将螺钉36螺纹紧固的一对螺纹孔58。通过使螺钉36穿过基座部28的插通孔38并螺纹紧固于螺纹孔58,从而将脚部30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由此,脚部30将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
另外,在前侧伸出部30b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螺钉60螺纹紧固的螺纹孔62。此外,如图6~图8所示,在脚部30的外周缘中的主体部30a与前侧伸出部30b的边界部形成有凹部6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在脚部30的下表面(即,支架6的与设置面11对置的面),以在脚部3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粘贴有防滑用的多个橡胶足66。即,脚部30经由多个橡胶足66而设置于设置面11。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脚部32通过一对螺钉40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脚部32具有与上述的脚部30的形状左右对称的形状。即,脚部32具有主体部32a、从主体部32a向显示单元4的正面侧呈直线状地伸出的前侧伸出部32b、以及从主体部32a向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呈大致三角形状地伸出的后侧伸出部32c。前侧伸出部32b从主体部32a伸出的伸出量为后侧伸出部32c从主体部32a伸出的伸出量的约2倍左右。
在主体部32a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内侧(基座部28侧)大致垂直地弯折而形成的支承部68。支承部68用于从下方支承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在支承部68形成有用于将螺钉40螺纹紧固的一对螺纹孔70。通过使螺钉40穿过基座部28的插通孔42并螺纹紧固于螺纹孔70,从而将脚部32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由此,脚部32将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
在前侧伸出部32b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螺钉72螺纹紧固的螺纹孔74。此外,如图6~图7所示,在脚部32的外周缘中的主体部32a与前侧伸出部32b的边界部形成有凹部76。如图7所示,在脚部32的下表面,以在脚部32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粘贴有防滑用的多个橡胶足78。即,脚部32经由多个橡胶足78而设置于设置面1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支架6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连结的状态下,一对脚部30、32分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横跨显示单元4的下端缘4a。即,前侧伸出部30b、32b向显示单元4的前方伸出,后侧伸出部30c、32c向显示单元4的后方伸出。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连接部34用于将一对脚部30、32各自的显示单元4的正面侧的端部(前侧伸出部30b、32b的前端部)相互连接。连接部34形成为将显示单元4的横宽方向(X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在连接部34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供螺钉60穿过的插通孔80。通过使螺钉60穿过插通孔80并螺纹紧固于脚部30的螺纹孔62,从而将连接部3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固定于脚部30的前侧伸出部30b的前端部。另外,在连接部34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供螺钉72穿过的插通孔82。通过使螺钉72穿过插通孔82并螺纹紧固于脚部32的螺纹孔74,从而将连接部3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脚部32的前侧伸出部32b的前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6构成为,连接部34不与供支架6设置的设置面11接触。即,连接部34形成为不与支架6的设置面11接触,而从支架6的设置面11离开例如1~2mm左右的状态。因此,显示单元4的重量被一对脚部30、32支承。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画面8a的尺寸(英寸)比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4,也可以进一步增大后侧伸出部30c从主体部30a伸出的伸出量。
[1-2-2.正面盖构件的结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正面侧盖构件14用于对框架12进行装饰,例如由树脂形成。正面侧盖构件14具有沿X轴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主体部14a、以及从主体部14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大致垂直(Y轴方向)地延伸的一对延长部14b、14c。
主体部14a配置为从支架6的外侧覆盖连接部34,例如通过多个两面胶带84固定于连接部34。一对延长部14b、14c配置为分别从支架6的外侧覆盖脚部30的前侧伸出部30b以及脚部32的前侧伸出部32b。
此外,在延长部14b的前端部形成有爪部86,在延长部14c的前端部形成有爪部88。如图6以及图8所示,爪部86与脚部30的凹部64卡合,爪部88与脚部32的凹部76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正面侧盖构件14固定于框架12时,首先,在使主体部14a从连接部34的表面离开的状态下,使一对爪部86、88分别与脚部30的凹部64以及脚部32的凹部76卡合。之后,使主体部14a接近连接部34的表面,将其按压至在连接部34的表面上粘贴的多个两面胶带84。
此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正面侧盖构件14的表面形成有镜面90,具体而言,在主体部14a以及一对延长部14b、14c各自的表面形成有镜面90。镜面90是在图5中以网点图案示出的区域。镜面90例如通过将金属箔热转印于正面侧盖构件14的表面而形成。
[1-2-3.第一外侧盖构件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的结构]
如图5、图6以及图9所示,第一外侧盖构件16、第一内侧盖构件18、第二外侧盖构件20、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分别与上述的正面侧盖构件14同样地用于对框架12进行装饰,例如由树脂形成。
如图5、图6以及图9所示,第一外侧盖构件16配置为从支架6的外侧(配置有基座部28的一侧的相反侧)覆盖脚部30的主体部30a以及后侧伸出部30c。第一内侧盖构件18配置为从支架6的内侧(配置有基座部28的一侧)覆盖脚部30的主体部30a以及后侧伸出部30c。即,第一外侧盖构件16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配置为从两侧夹持脚部30的主体部30a以及后侧伸出部30c。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二外侧盖构件20配置为从支架6的外侧(配置有基座部28的一侧的相反侧)覆盖脚部32的主体部32a以及后侧伸出部32c。第二内侧盖构件22配置为从支架6的内侧(配置有基座部28的一侧)覆盖脚部32的主体部32a以及后侧伸出部32c。即,第二外侧盖构件20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配置为从两侧夹持脚部32的主体部32a以及后侧伸出部32c。
第一外侧盖构件16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分别具有与第二外侧盖构件20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各自的形状左右大致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仅对第一外侧盖构件16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各自的结构进行说明,省略第二外侧盖构件20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外侧盖构件16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对爪部92、94,该一对爪部92、94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且朝向第一内侧盖构件18延伸。一对爪部92、94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外侧盖构件16的外周缘形成有弯折部16a,该弯折部16a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且朝向第一内侧盖构件18弯折。在该弯折部16a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对爪部96、98。此外,在弯折部16a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对引导部100、102。一对引导部100、102以相互对置的方式沿Y轴方向延伸。
如图9所示,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外周缘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一对切口部104、106(被卡合部的一例)。切口部104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04a、以及沿Y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04b。切口部106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06a、以及沿Y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06b。如图11所示,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的第一外侧盖构件16所具有的一对引导部100、102分别被一对水平部104b、106b引导。由此,第一外侧盖构件16相对于第一内侧盖构件18而被定位。另外,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的第一外侧盖构件16的一对爪部92、94分别与一对垂直部104a、106a卡合。
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外周缘还形成有一对卡合片108、110,该一对卡合片108、110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且朝向第一外侧盖构件16延伸。在上述一对卡合片108、110分别形成有一对孔部112、114(被卡合部的一例)。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的第一外侧盖构件16的一对爪部96、98分别与一对孔部112、114卡合。
此外,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下端部的外周缘形成有钩部116,该钩部116配置在将主体部30a夹在之间而对置的位置,且朝向第一外侧盖构件16延伸。如图9所示,钩部116与脚部30的后侧伸出部30c的下端部处形成的凹部118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外表面(即,与第一外侧盖构件16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一对突起部120、122。一对突起部120、122分别配置在上述的一对垂直部104a、106a的附近。即,突起部120配置在与垂直部104a卡合的爪部92的附近,突起部122配置在与垂直部106a卡合的爪部94的附近。
[1-2-4.连结配件的结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一对连结配件24、26以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一对连结配件24、26分别是用于将基座部28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连结的L字状的连结配件。
如图5以及图12所示,在连结配件24的一边24a形成有用于供螺钉44穿过的一对插通孔124。在连结配件24的另一边24b形成有用于供螺钉136穿过的一对插通孔126。在连结配件24的另一边24b还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钩部128。
如图6所示,钩部128(参照图12)与基座部28的贯通孔48卡合,并且通过使螺钉44穿过插通孔124并螺纹紧固于基座部28的螺纹孔46,从而将连结配件24固定于基座部28的固定部43。
如图5以及图12所示,在连结配件26的一边26a形成有用于供螺钉50穿过的一对插通孔130。在连结配件26的另一边26b形成有用于供螺钉138穿过的一对插通孔132。在连结配件26的另一边26b还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钩部134。
如图6所示,钩部134(参照图12)与基座部28的贯通孔54卡合,并且通过使螺钉50穿过插通孔130并螺纹紧固于基座部28的螺纹孔52,从而将连结配件26固定于基座部28的固定部49。
如图5所示,螺钉136穿过连结配件24的插通孔126并螺纹紧固于显示单元4(图5中未示出)的机架,并且螺钉138穿过连结配件26的插通孔132并螺纹紧固于显示单元4的机架。由此,基座部28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通过一对连结配件24、26连结。即,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经由一对连结配件24、26支承于基座部28,从而显示单元4支承在基座部28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连结配件24的另一边24b以及连结配件26的另一边26b分别被后机壳10b的一部分覆盖。
[1-3.效果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具备在正面配置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单元、以及从下方支承显示单元的支架。支架具有:基座部,其在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且沿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显示单元的下端缘的方式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用于从下方支承具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单元,该支架具有:基座部,其沿一个方向延伸,用于在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以及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与基座构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是显示装置的一例。显示画面8a是显示画面的一例。显示单元4是显示单元的一例。支架6是支架的一例。基座部28是基座部的一例。下端缘4a是下端缘的一例。一对脚部30、32是一对脚部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显示装置2具有在正面配置有显示画面8a的显示单元4、以及从下方支承显示单元4的支架6。支架6具有:基座部28,其在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4,沿显示单元4的横宽方向延伸;以及一对脚部30、32,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显示单元4的下端缘4a的方式延伸。
另外,实施方式1所例示的支架6用于从下方支承具有显示画面8a的显示单元4。支架6具有:基座部28,其沿一个方向(显示单元4的横宽方向,X轴方向)延伸,用于在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支承显示单元4;以及一对脚部30、32,其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沿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由此,如图3所示,在用户从正面侧观察显示装置2时,在一对脚部30、32之间形成有不存在任何构件的空间,因此能够给用户带来宛如显示单元4浮在空中的感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支架6的存在比显示单元4更显眼的情况,能够提高显示装置2的外观设计性。此外,基座部28支承显示单元4,并且一对脚部30、32分别从下方支承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4。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支架还具有一对连结构件,该一对连结构件以在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将基座部与显示单元的背面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连结配件24、26是一对连结构件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支架6具有一对连结配件24、26,该一对连结配件24、26以在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将基座部28与显示单元4的背面连结。
由此,能够在显示单元4的背面侧,将显示单元4经由一对连结配件24、26支承在基座部28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一对脚部分别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脚部30、32是一对脚部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一对脚部30、32分别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由此,在制造显示装置2时,若预先准备与显示画面8a的尺寸相对应的长度的基座部28,则通过将一对脚部30、32分别固定于该基座部2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能够制造显示装置2的一部分。其结果是,在组装支架6时,能够使支架6的部件的一部分(一对脚部30、32)在制造显示画面8a的尺寸不同的显示装置2时共用化,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显示装置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支架还具有:外侧盖构件,其从支架的外侧覆盖脚部;以及内侧盖构件,其从支架的内侧覆盖脚部,且通过内侧盖构件与外侧盖构件夹持脚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侧盖构件16、第二外侧盖构件20分别是外侧盖构件的一例。第一内侧盖构件18、第二内侧盖构件22分别是内侧盖构件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支架6具有:第一外侧盖构件16,其从支架6的外侧覆盖脚部30;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其从支架6的内侧覆盖脚部30,且通过第一内侧盖构件18与第一外侧盖构件16夹持脚部30。另外,支架6具有:第二外侧盖构件20,其从支架6的外侧覆盖脚部32;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其从支架6的内侧覆盖脚部32,且通过第二内侧盖构件22与第二外侧盖构件20夹持脚部32。
由此,能够对由金属板形成的框架12进行装饰。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一方具有爪部,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具有供爪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侧盖构件16、第二外侧盖构件20分别是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一方的一例。第一内侧盖构件18、第二内侧盖构件22分别是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的一例。爪部92、94、96、98分别是爪部的一例。切口部104、106、孔部112、114分别是被卡合部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第一外侧盖构件16具有爪部92、94,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具有供爪部92卡合的切口部104、以及供爪部94卡合的切口部106。另外,第一外侧盖构件16具有爪部96、98,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具有供爪部96卡合的孔部112、以及供爪部98卡合的孔部114。
由此,在显示装置2中,能够在不使用螺钉等的情况下,将第一外侧盖构件16与第一内侧盖构件18相互固定。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螺钉的头部等在第一外侧盖构件16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各自的表面露出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2的外观设计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被卡合部是在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的外周缘形成的切口部。外侧盖构件以及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还可以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配置在与切口部卡合的爪部的前端部的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切口部104、106分别是切口部的一例。爪部92、94分别是爪部的一例。突起部120、122分别是突起部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爪部92与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外周缘形成的切口部104卡合,爪部94与在第一内侧盖构件18的外周缘形成的切口部106卡合。另外,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具有在与切口部104卡合的爪部92的前端部的附近配置的突起部120,且具有在与切口部106卡合的爪部94的前端部的附近配置的突起部122。
由此,例如在用户抬起显示装置2时,能够抑制用户的手与爪部92或者爪部94的前端部接触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爪部92与切口部104的卡合被误解除、爪部94与切口部106的卡合被误解除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支架还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将一对脚部各自的、显示单元的正面侧的端部彼此相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4是连接部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支架6具有连接部34,连接部34将一对脚部30、32各自的、显示单元4的正面侧的端部彼此相互连接。
由此,能够提高支架6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支架还具有正面侧盖构件,该正面侧盖构件从支架的外侧分别覆盖连接部以及一对脚部。
需要说明的是,正面侧盖构件14是正面侧盖构件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支架6具有正面侧盖构件14,该正面侧盖构件14从支架6的外侧分别覆盖连接部34以及一对脚部30、32。
由此,能够对由金属板形成的框架12进行装饰。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正面侧盖构件的表面形成有镜面。
需要说明的是,镜面90是镜面的一例。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中,在正面侧盖构件14的表面形成有镜面90。
由此,显示装置2的周围的景色映入镜面90,因此能够得到支架6融入到显示装置2的周围的景色的视觉效果。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支架6的存在比显示单元4更显眼的情况。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2-1.支架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支架6A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支架6A的一结构例的图。
变形例1所示出的支架6A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支架6实质上相同。但是,如图13所示,在本变形例所示出的支架6A中,框架12A的基座部28A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基座部28不同。
即,在基座部28A配置有一对固定部43a、49a(一对第一固定部的一例)以及一对固定部43b、49b(一对第二固定部的一例)。
基座部28A在这一点上与仅具有一对固定部43、49的基座部28不同。但是,除这一点以外,支架6A与支架6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与基座部28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固定部43a、43b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固定部43实质上相同,固定部49a、49b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固定部49实质上相同。
如图13所示,在支架6A中,一对固定部43b、49b的配置间隔W2比一对固定部43a、49a的配置间隔W1小。
并且,在显示画面8a(参照图1)的尺寸比较大(例如,50英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配件24、26(参照图5)分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43a、49a。另外,在显示画面8a的尺寸比较小(例如,40英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配件24、26分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43b、49b。
[2-2.效果等]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支架所具备的基座部具有用于固定一对连结构件的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一对第二固定部。一对第二固定部的配置间隔比一对第一固定部的配置间隔小。在显示画面的尺寸为第一尺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构件分别固定于一对第一固定部,在显示画面的尺寸为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构件分别固定于一对第二固定部。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6A是支架的一例。基座部28A是基座部的一例。一对连结配件24、26是一对连结构件的一例。一对固定部43a、49a是一对第一固定部的一例。一对固定部43b、49b是一对第二固定部的一例。配置间隔W1是一对第一固定部的配置间隔的一例。配置间隔W2是一对第二固定部的配置间隔的一例。显示画面8a是显示画面的一例。作为显示画面8a的尺寸的一例而示出的50英寸是第一尺寸的一例,作为显示画面8a的尺寸的一例而示出的40英寸是第二尺寸的一例。
例如,在变形例1所示出的支架6A的结构例中,支架6A具备基座部28A。基座部28A具有用于固定一对连结配件24、26的一对固定部43a、49a以及一对固定部43b、49b。一对固定部43b、49b的配置间隔W2比一对固定部43a、49a的配置间隔W1小。在显示画面8a的尺寸为第一尺寸(例如,50英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配件24、26分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43a、49a,在显示画面8a的尺寸为比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例如,40英寸)的情况下,一对连结配件24、26分别固定于一对固定部43b、49b。
由此,支架6A能够与显示画面8a的尺寸相应地,改变一对连结配件24、26各自相对于基座部28A的固定位置。由此,支架6A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4(参照图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在基座部28A配置两组一对固定部的结构例,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也可以在基座部28A配置三组以上的一对固定部。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3-1.支架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支架6B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支架6B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支架6B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变形例2所示出的支架6B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支架6实质上相同。但是,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本变形例所示出的支架6B中,框架12B的一对脚部30B、32B各自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一对脚部30、32各自的形状不同。
即,脚部30B的前侧伸出部30Bb相对于供支架6B设置的设置面11呈倒V字状弯曲,并且从主体部30Ba向显示单元4(参照图1)的正面侧伸出。脚部32B的前侧伸出部32Bb也同样地相对于供支架6B设置的设置面11呈倒V字状弯曲,并且从主体部32Ba向显示单元4的正面侧伸出。需要说明的是,脚部30B的主体部30Ba以及脚部32B的主体部32Ba各自的下端部相对于设置面11呈倒V字状地被切口。
伴随于此,正面侧盖构件14B具有与脚部30B、32B各自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另外,第一外侧盖构件16B以及第一内侧盖构件18B各自具有与脚部30B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另外,第二外侧盖构件20B以及第二内侧盖构件22B各自具有与脚部32B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支架6B在以上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支架6不同。但是,除上述方面以外,支架6B与支架6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与支架6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支架6B所具有的构成要素中的、与支架6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名称且不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要素的形状与支架6所具有的同名的构成要素不同,但构造以及功能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3-2.效果等]
需要说明的是,一对脚部30B、32B是一对脚部的一例。
例如,如变形例2所示,支架6B的一对脚部30B、32B各自可以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支架6的一对脚部30、32不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外观设计性,并且能够通过支架6B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4。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4-1.显示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6以及图17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显示装置2C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显示装置2C的正面侧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支架6C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变形例3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C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实质上相同。但是,如图16所示,本变形例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C在为弯曲面板显示器型的液晶电视接收机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不同。
即,显示单元4C以液晶面板8C的显示画面8a为凹面状的方式形成为整体的形状呈矩形状的弯曲面板状。伴随于此,壳体10C形成为弯曲的矩形状的框状。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C也可以是弯曲面板显示器型的有机EL电视接收机。
如图1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支架6C中,框架12C的基座部28C形成为沿着显示单元4C的背面弯曲、并且将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的形状。
在基座部28C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附近分别固定有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一对连结配件24、26。此外,在基座部28C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固定有连结配件140。需要说明的是,连结配件24、26、140各自从基座部28C向显示单元4C侧突出的突出量大致相同。
另外,框架12C的连接部34C形成为与基座部28C的曲率相匹配地弯曲、并且将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圆弧状延伸的形状。伴随于此,正面侧盖构件14C的主体部14Ca也同样地形成为弯曲并且将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圆弧状延伸的形状。
显示装置2C在上述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不同。但是,除上述方面以外,显示装置2C与显示装置2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与显示装置2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显示装置2C所具有的构成要素中的、与显示装置2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名称且不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要素的形状与显示装置2所具有的同名的构成要素不同,但构造以及功能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4-2.效果等]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单元以显示画面呈凹面状的方式弯曲,基座部沿着显示单元的背面弯曲,并且沿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C是显示装置的一例。显示单元4C是显示单元的一例。显示画面8a是显示画面的一例。基座部28C是基座部的一例。
例如,在变形例3所示出的显示装置2C的结构例中,显示装置2C具备显示单元4C。显示单元4C以显示画面8a呈凹面状的方式弯曲。基座部28C沿着显示单元4C的背面弯曲,并且沿着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延伸。
由此,即便显示装置2C是例如弯曲面板显示器型的液晶电视接收机,也能够提高显示装置2C的外观设计性,并且能够通过支架6C稳定地支承显示单元4C。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基座部28C形成为弯曲并且将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圆弧状延伸的例子,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在显示装置2C是弯曲面板显示器型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基座部28C构成为将显示单元4C的横宽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与显示单元4C的曲率相匹配地,一对连结配件24、26各自从基座部28C向显示单元4C侧突出的突出量比连结配件140从基座部28C向显示单元4C侧突出的突出量大。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1~3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适当进行了变更、置换、添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1~3中说明过的各构成要素组合而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例示出其他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由液晶电视接收机构成显示装置2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也可以由例如个人计算机用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等构成显示装置2。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将基座部28与一对连结配件24、26形成为分体构件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基座部28与一对连结配件24、26一体地成形。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框架12具有连接部34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省略连接部34。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将基座部28与一对脚部30、32各自形成为分体构件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基座部28与一对脚部30、32各自一体地成形。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第一外侧盖构件16具有爪部92、94、96、98、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具有切口部104、106以及孔部112、114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与该结构相反。即,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外侧盖构件16具有切口部104、106以及孔部112、114,第一内侧盖构件18具有爪部92、94、96、98。
在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3中,对通过多个两面胶带84将正面侧盖构件14固定于连接部34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结构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在正面侧盖构件14以及连接部34的一方设置爪部,并且在它们的另一方设置凹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爪部与凹部卡合,从而将正面侧盖构件14固定于连接部34。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说明。
因此,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必需的构成要素,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包含不是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当根据在附图、详细的说明中记载了上述并非必需的构成要素,而认定上述并非必需的构成要素是必需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发明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技术方案的范围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替换、添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支架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液晶电视接收机以及个人计算机用的液晶显示器等。
附图标记说明
2、2C 显示装置
4、4C 显示单元
4a 下端缘
6、6A、6B、6C 支架
8、8C 液晶面板
8a 显示画面
10、10C 壳体
10a 前机壳
10b 后机壳
11 设置面
12、12A、12B、12C 框架
14、14B、14C 正面侧盖构件
14a、14Ca 主体部
14b、14c 延长部
16、16B 第一外侧盖构件
18、18B 第一内侧盖构件
20、20B 第二外侧盖构件
22、22B 第二内侧盖构件
24、26、140 连结配件
24a、26a 一边
24b、26b 另一边
28、28A、28C 基座部
30、30B、32、32B 脚部
30a、30Ba、32a、32Ba 主体部
30b、30Bb、32b、32Bb 前侧伸出部
30c、32c 后侧伸出部
34、34C 连接部
36、40、44、50、60、72、136、138 螺钉
38、42、80、82、124、126、130、132 插通孔
43、43a、43b、49、49a、49b 固定部
46、52、58、62、70、74 螺纹孔
48、54 贯通孔
56、68 支承部
64、76、118 凹部
66、78 橡胶足
84 双面胶带
86、88 爪部
90 镜面
92、94、96、98 爪部
100、102 引导部
104、106 切口部
104a、106a 垂直部
104b、106b 水平部
108、110 卡合片
112、114 孔部
116、128、134 钩部
120、122 突起部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单元,其在正面配置有显示画面;以及
支架,其从下方支承所述显示单元,
所述支架具有:
基座部,其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所述显示单元,且沿所述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以及
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所述显示单元的下端缘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还具有一对连结构件,该一对连结构件以在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且将所述基座部与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一对连结构件的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一对第二固定部,
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的配置间隔比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的配置间隔小,
在所述显示画面的尺寸为第一尺寸的情况下,所述一对连结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
在所述显示画面的尺寸为比所述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的情况下,所述一对连结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脚部分别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还具有:
外侧盖构件,其从所述支架的外侧覆盖所述脚部;
内侧盖构件,其从所述支架的内侧覆盖所述脚部,且通过所述内侧盖构件与所述外侧盖构件夹持所述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盖构件以及所述内侧盖构件的一方具有爪部,
所述外侧盖构件以及所述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具有供所述爪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被卡合部是在所述外侧盖构件以及所述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的外周缘形成的切口部,
所述外侧盖构件以及所述内侧盖构件的另一方还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配置在与所述切口部卡合的所述爪部的前端部的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还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将所述一对脚部各自的所述显示单元的正面侧的端部彼此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还具有正面侧盖构件,该正面侧盖构件从所述支架的外侧分别覆盖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一对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正面侧盖构件的表面形成有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以所述显示画面呈凹面状的方式弯曲,
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弯曲,并且沿着所述显示单元的横宽方向延伸。
12.一种支架,其用于从下方支承具有显示画面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支架具有:
基座部,其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侧支承所述显示单元;以及
一对脚部,其分别从下方支承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沿与所述基座构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CN201580051473.7A 2014-12-26 2015-12-14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Pending CN1070778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517 2014-12-26
JP2014266517 2014-12-26
PCT/JP2015/006217 WO2016103620A1 (ja) 2014-12-26 2015-12-14 表示装置及びスタン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803A true CN107077803A (zh) 2017-08-18

Family

ID=5614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473.7A Pending CN107077803A (zh) 2014-12-26 2015-12-14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4546B2 (zh)
EP (1) EP3239966A4 (zh)
JP (1) JPWO2016103620A1 (zh)
CN (1) CN107077803A (zh)
WO (1) WO20161036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1749B2 (en) * 2016-07-24 201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USD849729S1 (en) * 2017-09-01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levision receiver
USD849728S1 (en) * 2017-09-01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levision receiver
USD864136S1 (en) * 2018-01-05 2019-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levision receiver
USD862428S1 (en) * 2018-01-05 2019-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levision receiver
USD888054S1 (en) * 2018-02-05 2020-06-23 Dell Products L.P. Monitor with integrated camera
USD928152S1 (en) * 2019-02-25 2021-08-17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stan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520A (zh) * 2004-03-05 2005-09-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2807922Y (zh) * 2005-05-31 2006-08-23 厦门万商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椅的安全保护装置
US20060208145A1 (en) * 2004-12-07 2006-09-21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304079A (ja) * 2005-04-22 2006-11-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200947357Y (zh) * 2006-09-07 2007-09-12 苏州福全电子五金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固定座
CN201084438Y (zh) * 2007-08-11 2008-07-09 苏州福全电子五金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固定座
CN10137770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
JP2009157213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CN201585505U (zh) * 2010-01-04 2010-09-22 颜呈晓 安全带用安全扣
CN101888760A (zh) * 2007-09-28 2010-11-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544890A (zh) * 2013-10-08 2014-01-29 深圳市科美芯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角部保护装置
JP3193326U (ja) * 2014-07-16 2014-09-25 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イーゼルスタン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3326A (en) * 1963-09-11 1965-07-06 Smith Richard Donald Automobile baby seat
JP2002142331A (ja) * 2000-10-31 2002-05-17 Yazaki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体取出し構造
JPWO2003012853A1 (ja) * 2001-07-26 2004-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構造体
JP2003061010A (ja) 2001-08-20 2003-02-28 Fujitsu General Ltd 画像表示機用スタンド
JP4094937B2 (ja) * 2001-11-19 2008-06-0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モニタ装置
JP4071080B2 (ja) * 2002-10-01 2008-04-02 大肯精密株式会社 軸送り装置
US20050152109A1 (en) * 2004-01-08 2005-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nitor
KR20050109310A (ko) * 2004-05-13 2005-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6227405A (ja) 2005-02-18 2006-08-31 Canon Inc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用架台
JP2007156176A (ja) 2005-12-06 2007-06-21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スタンド
JP4322300B2 (ja) * 2006-01-24 2009-08-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支持装置
JP4253350B1 (ja) 2007-11-13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用スタンド
US9711752B2 (en) * 2011-12-19 2017-07-1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168335A1 (en) * 2012-01-04 2013-07-04 Peerless Industries, Inc. Moveable fixture for exhibiting display devices or the like
JP5928111B2 (ja) * 2012-04-09 2016-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806972B2 (ja) * 2012-04-27 2015-11-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出力ドライバ回路
US20140012612A1 (en) * 2012-07-03 2014-01-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sualization of warehouse operations forecast
US20140185252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40141400A (ko) * 2013-05-29 2014-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14007A (ko) * 2013-07-25 2015-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촬상 장치
JP2015169860A (ja) 2014-03-10 2015-09-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本体の支持台及び表示装置
JP6298694B2 (ja) * 2014-04-11 2018-03-2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操作ハンドル機構及び荷重支持機構
US9360887B2 (en) * 2014-06-09 2016-06-0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520A (zh) * 2004-03-05 2005-09-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US20060208145A1 (en) * 2004-12-07 2006-09-21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304079A (ja) * 2005-04-22 2006-11-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2807922Y (zh) * 2005-05-31 2006-08-23 厦门万商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椅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00947357Y (zh) * 2006-09-07 2007-09-12 苏州福全电子五金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固定座
CN201084438Y (zh) * 2007-08-11 2008-07-09 苏州福全电子五金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固定座
CN10137770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取装置的固定机构
CN101888760A (zh) * 2007-09-28 2010-11-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157213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CN201585505U (zh) * 2010-01-04 2010-09-22 颜呈晓 安全带用安全扣
CN103544890A (zh) * 2013-10-08 2014-01-29 深圳市科美芯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角部保护装置
JP3193326U (ja) * 2014-07-16 2014-09-25 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イーゼルスタン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03620A1 (ja) 2017-10-05
EP3239966A1 (en) 2017-11-01
US10194546B2 (en) 2019-01-29
US20170295659A1 (en) 2017-10-12
EP3239966A4 (en) 2018-06-20
WO2016103620A1 (ja)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7803A (zh) 显示装置以及支架
US9578960B1 (en) Supporting rack
US948281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79933B2 (en) Dual-sided display device and its backlight module
US11092833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implified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improved coupling arrangement
CN103591422B (zh) 显示器支撑模块
CN106325367A (zh) 移动设备
US20110128722A1 (en) Double-Side Display Panel with Backlight Module Used Therein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3968210B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底座及平板显示装置
CN102628568B (zh) 光源组件及背光模组
CN112204643A (zh) 显示设备
US962577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8803106A (zh) 显示器
US1192072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730063B (zh) 支架以及具有该支架的显示装置
CN103997866B (zh) 一种壳体对合连接结构
CN109661810B (zh) 显示装置
KR2014002561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9215788U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2571670B1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갖는 선반을 구비하는 조명장치
JP5106693B2 (ja)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
KR20040009338A (ko) 모니터장치
CN107061943B (zh) 支撑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KR200406994Y1 (ko) 듀얼 모니터
US9655439B1 (en) Supporting r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