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390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76390B CN107076390B CN201580049660.1A CN201580049660A CN107076390B CN 107076390 B CN107076390 B CN 107076390B CN 201580049660 A CN201580049660 A CN 201580049660A CN 107076390 B CN107076390 B CN 1070763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entioned
- emitting component
- sub
- reflecting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 F21S41/66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light sources by switching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21—Optical layout thereof the reflector being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or a planar surface, e.g. trunca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3—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 F21S41/334—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the reflector consisting of patch like sectors
- F21S41/336—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the reflector consisting of patch like sectors with discontinuity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adjacent area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4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 F21S41/4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能够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具备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30)。反射器(30)的反射面(30a)具备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30Aa)、以及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30Ba)。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第二发光元件(24)的点亮或者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的同时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构成为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另外,本发明涉及构成为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灯具的结构,已知有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以如下方式构成的结构:在这种车辆用灯具中,通过近光照射,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另外,作为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灯具,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已知有构成为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车辆用灯具。
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具备两组发光元件以及反射器,利用其中的一方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同时利用另一方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335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4-3036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成为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通过各个发光元件的点亮而形成的结构,因此存在灯具的成本相应地升高这一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成为利用从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向接近其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光形成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即,通过从发光面向接近其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形成为相对较大的配光图案,因此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以及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将会形成为上下宽度相对较大的配光图案。因此,在近光用配光图案中,近前侧区域将会变得过亮,相应地存在前方可视性降低这一问题。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该车辆用灯具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所需的配光图案。
而且,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该车辆用灯具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
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致力于发光元件以及反射器的结构,由此能够以使用了单一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能够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
上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
上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具备供来自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以及并非供来自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
通过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点亮或者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同时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
上述“第一反射区域”与上述“第二反射区域”之间的具体的位置关系不被特别限定。
上述“第一反射区域”构成为,通过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但为此的具体的反射面形状不被特别限定。
如上述结构所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用灯具采用了通过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在第一反射区域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因此能够以使用了单一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因此,与构成为通过不同的发光元件的点亮形成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以往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关于第二反射区域,能够用作对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因此能够通过使从第二发光元件出射而在第二反射区域反射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案重叠,来矫正从第二发光元件出射而在第一反射区域反射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光度分布的偏差,由此,能够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如此,根据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所需的配光图案。
在上述结构中,在第一反射区域中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以及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均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在左右方向上移位的位置,并且,在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位于与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以及位于与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此基础上,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并且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的、位于与该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一子反射区域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此时,能够形成这种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具体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从第一子反射区域观察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时,可以看到其外周缘中的位于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作为清楚的明暗交界线。另外,从第一发光元件中的发光面的周边区域成为杂光而漏出的光的大半部分成为朝向靠近发光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的光,朝向从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光极少。因此,通过使用位于从发光面的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第一子反射区域而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能够使其为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同样,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的、位于与该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二子反射区域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而且,通过如此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以及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获得如下那种作用效果。
即,为了在这些各配光图案中确保所需的亮度,需要将沿着水平明暗截止线的方向或者沿着倾斜明暗截止线的方向的扩散角度设定为相对较小的值。此时,通过将这些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防止在近光用配光图案中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于未然。而且,由此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第一以及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则其具体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此时,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端缘”既可以是相同的侧端缘,也可以是不同的侧端缘。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如果采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则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从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分别观察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变大,因此能够使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以及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的亮度增大。另外,第一反射区域中的除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以外的子反射区域虽然使从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向接近其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光反射,但此时的反射光成为横长的配光图案,因此能够避免在近光用配光图案中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采用其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反射器的反射面上容易地确保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
此时,作为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由于采用相比于前后方向、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更长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因此能够将通过在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区域反射的来自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相对较大的配光图案。而且,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
而且,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致力于发光元件以及反射器的结构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在上述反射器的反射面中,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均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在左右方向上移位的位置,
在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位于与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以及位于与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发光元件”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
只要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第一以及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则其具体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此时,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端缘”既可以是相同的侧端缘,也可以是不同的侧端缘。
只要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则其具体的配置、形状不被特别限定。
只要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则其具体的配置、形状不被特别限定。
如上述结构所示,关于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用灯具,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以及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均配置在相对于发光元件在左右方向上移位的位置,并且,在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位于与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以及位于与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此基础上,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另外,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的、位于与该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一子反射区域中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此时,能够形成这种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具体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从第一子反射区域观察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时,可以看到其外周缘中的位于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作为清楚的明暗交界线。另外,从发光元件中的发光面的周边区域成为杂光而漏出的光大半部分成为朝向靠近发光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的光,朝向从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光极少。因此,通过使用位于从发光面的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第一子反射区域而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能够使其为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同样,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的、位于与该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二子反射区域中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而且,通过如此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以及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获得如下那种作用效果。
即,为了在这些各配光图案中确保所需的亮度,需要将沿着水平明暗截止线的方向或者沿着倾斜明暗截止线的方向的扩散角度设定为相对较小的值。此时,通过将这些各配光图案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防止近光用配光图案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于未然。而且,由此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如此,根据本申请发明,在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由此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并且,根据本申请发明,能够通过使用了单一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实现这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的具体的配置不被特别限定这一点如上所述,但如果采用配置在相对于发光元件左右相同的一侧的结构,则能够在有限的反射面的空间中将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为延伸至尽可能离开发光元件的位置。而且,通过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中的离开发光元件的位置的反射光,能够形成上下宽度更小的配光图案。
作为此时的具体的结构,以如下状态配置,即,发光面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侧以比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大的角度倾斜,在采用该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的结构,或者,以如下状态配置,即,发光面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侧以比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在采用该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的结构等。
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出于将各个形成区域确保为尽可能细长的区域的观点,更优选的是采用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邻接地配置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上述结构中,只要采用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发光元件左右相反侧的结构,则能够容易地将反射器的形状形成为接近左右对称形状的形状。
作为此时的具体的结构,能够采用在将发光元件以其发光面向上的状态配置的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的结构,或者,采用在将发光元件以其发光面向下的状态配置的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的结构等。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面,采用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则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从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分别观察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变大,因此能够使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以及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的亮度增大。另外,反射面中的除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以外的反射区域虽然使从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向接近其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光反射,但此时的反射光成为横长的配光图案,因此能够避免在近光用配光图案中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部分的详细图。
图4是透视地表示利用来自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a)是表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图,(b)是表示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1相同的图。
图6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6的IX部分的详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与图4相同的图。
图1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XIV部分的详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与图4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部分的详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是配置于车辆的左前端部的前照灯,并构成为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
此外,作为车辆用灯具10,在图2中,由X表示的方向是“前方”(作为车辆也是“前方”),由Y表示的方向是与“前方”正交的“左方向”(作为车辆也是“左方向”,但在灯具主视时是“右方向”)。
该车辆用灯具10采用如下结构:在由灯体12与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第一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30。
而且,在该车辆用灯具10中构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第二发光元件24的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如图2所示,透光罩14形成为从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绕到后方侧。
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均为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细长的矩形状的发光面22a、24a。这些各发光面22a、24a的长边被设定为短边的两倍以上的值(例如四倍左右)的值。
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配置于灯室内的左后端部,并支承于共用的散热片26。
第一发光元件22以其发光面22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右侧(灯具主视时为“左侧”)倾斜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26的上表面26a。此时,该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15°≤θ1≤30°的值(例如20°左右的值)。另外,该第一发光元件22以其发光面22a沿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因此,构成该发光面22a上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短边的侧端缘22a1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线构成。
第二发光元件24在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右斜下方的位置,以使其发光面24a的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26的右侧面26b,此时,该发光面24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为45°≤θ2≤90°的值(例如80°左右的值)。另外,该第二发光元件24以其发光面24a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
反射器30形成为从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的后方朝向灯室内的右前端部延伸。
该反射器30的反射面30a具备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30Aa、以及不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30Ba。此时,这些第一反射区域30Aa与第二反射区域30Ba的交界线B如图1、3中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设定于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延长面与反射面30a交叉的位置。
第一反射区域30Aa具备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
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配置在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的位置,此时,该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以使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处于上方的状态沿上下方向相互邻接。而且,该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形成于从在车宽方向内侧稍稍离开第一发光元件22的位置至反射面30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位置的较宽的范围内。
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侧端缘22a1的水平面P1(在图1、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形成为,其上端缘在比侧端缘22a1靠上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上延伸,并且其下端缘在比侧端缘22a1靠下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下延伸。
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由划分为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30As1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30As1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沿水平方向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侧端缘22a1、且相对于水平面以15°向下倾斜的倾斜面P2(在图1、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被设定于其上端缘与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的下端缘一致、且其下端缘与散热片26的上表面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即比交界线B稍靠下方的位置)。
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由沿与倾斜面P2正交的方向划分为倾斜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30As2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30As2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向沿着倾斜面P2的方向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一反射区域30Aa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以外,具备与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的上方邻接的第三子反射区域30Aa3、以及与它们的左侧邻接的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4。此时,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4的下端缘被设定于与散热片26的上表面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
第三子反射区域30Aa3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另外,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4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另一方面,第二反射区域30Ba的大半部分配置于在比散热片26的右侧面26b靠右侧与第二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2、30Aa4的下侧邻接的位置。
该第二反射区域30Ba使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成为沿左右方向稍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图4是透视地表示利用从车辆用灯具10向前方照射的光在配置于灯具前方25m的位置的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此时,图4的(a)所示的配光图案是近光用配光图案,图4的(b)所示的配光图案是远光用配光图案。
图4的(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在其上端缘具有明暗截止线CL1、CL2。关于该明暗截止线CL1、CL2,比沿铅垂方向通过灯具正面方向的消失点即H-V的V-V线靠右侧的对面车线侧部分形成为水平明暗截止线CL1,比V-V线靠左侧的自车线侧部分形成为倾斜明暗截止线CL2。
在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中,水平明暗截止线CL1与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交点即弯折点E位于H-V的0.5°~0.6°左右的下方。
该近光用配光图案PL1形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的点亮形成的四个配光图案PL1a、PL1b、PL1c、PL1d的合成配光图案。
配光图案PL1a是通过来自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L1a是从V-V线的稍靠左侧的位置朝向V-V线的右侧水平地延伸的横长的配光图案,并形成为上下宽度较窄且较亮的配光图案,在其上端缘形成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
该配光图案PL1a形成为在上端缘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且上下宽度较窄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配置于与包含朝向斜上方的发光面22a的侧端缘22a1(即位于与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P1交叉的位置。另外,该配光图案PL1a形成为较亮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由此从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观察发光面22a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变大。
配光图案PL1b是通过来自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L1b是从V-V线的稍靠右侧的位置朝向V-V线的左侧以15°的倾斜角度向斜上方延伸的横长的配光图案,并形成为上下宽度较窄且较亮的配光图案,在其上端缘形成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
该配光图案PL1b形成为在上端缘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且上下宽度较窄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配置于与包含朝向斜上方的发光面22a的侧端缘22a1(即位于与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另外,该配光图案PL1b形成为较亮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由此从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观察发光面22a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变大。
配光图案PL1c是通过来自第三子反射区域30Aa3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形成为在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下方以V-V线为中心向左右两侧相对较大地扩散的横长的配光图案。
配光图案PL1d是通过来自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4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形成为在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下方以V-V线为中心向左右两侧相对较大地扩散的横长的配光图案。
图4的(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1形成为以H-V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散的横长的配光图案。
该远光用配光图案PH1形成为通过第二发光元件24的点亮形成的五个配光图案PH1a、PH1b、PH1c、PH1d、PH1e的合成配光图案。
四个配光图案PH1a~PH1d是通过来自第一~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1~30Aa4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这些各配光图案PH1a~PH1d形成为使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的点亮形成的各配光图案PL1a~PL1d稍向上方侧移位、然后使其上下宽度稍扩宽并减小其左右扩散角那样的配光图案。
此时,各配光图案PH1a~PH1d稍向上方侧移位是因为,第二发光元件24位于比第一发光元件22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各配光图案PH1a~PH1d的上下宽度稍扩宽、且其左右扩散角变小是因为,第二发光元件24的发光面24a的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
剩余的一个配光图案PH1e是通过来自第二反射区域30Ba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H1e形成为以H-V为中心的、略微横长的配光图案。此时,该配光图案PH1e形成为点状的较亮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H1e相对于四个配光图案PH1a~PH1d被重叠在H-V的位置,由此矫正了四个配光图案PH1a~PH1d的光度分布的偏差,由此将远光用配光图案PH1形成为具有H-V附近的光度最高、随着朝向其周边区域而光度逐渐降低的适当光度分布的配光图案。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中,采用了通过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在第一反射区域30Aa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结构,因此能够以使用了单一的发光元件的结构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PL1。因此,与构成为通过不同的发光元件的点亮形成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以往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关于第二反射区域30Ba,能够用作对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因此能够通过使从第二发光元件24出射而在第二反射区域30Ba反射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案PH1e重叠,来矫正从第二发光元件24出射而在第一反射区域30Aa反射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案PH1a、PH1b、PH1c、PH1d的光度分布的偏差,由此,能够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1。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所需的配光图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中,第一反射区域30Aa中的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以及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均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2向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移位的位置,并且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侧端缘22a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此基础上,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分别配置于与包含侧端缘22a1的水平面P1以及向下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即侧端缘22a1的水平面P1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1a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此时,能够形成这种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具体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从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观察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时,可以看到其外周缘中的位于相反的一侧的侧端缘22a1作为清楚的明暗交界线。另外,从第一发光元件22中的发光面22a的周边区域成为杂光而漏出的光的大半部分成为朝向靠近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的方向的光,朝向从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光极少。因此,通过使用位于从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大幅度倾斜的方向的第一子反射区域30Aa1而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CL1,能够使其为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同样,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即侧端缘22a1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1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而且,通过如此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1a以及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1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即,为了在这些各配光图案PL1a、PL1b中确保所需的亮度,需要将沿着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方向或者沿着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方向的扩散角度设定为相对较小的值。此时,通过将这些各配光图案PL1a、PL1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防止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中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于未然。而且,由此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30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使用了单一的第一发光元件22的结构实现这种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均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2车宽方向内侧,因此能够在有限的反射面30a的空间中将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延伸地配置至尽可能离开第一发光元件22的位置。而且,通过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中的离开第一发光元件22的位置的反射光,能够将各配光图案PL1a、PL1b形成为上下宽度更小的配光图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因此能够获得如下这种作用效果。
即,从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分别观察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变大,因此能够使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1a以及具有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1b的亮度增大。另外,第一反射区域30Aa中的除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1、30Aa2以外的子反射区域即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3、30Aa4使从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向接近其法线方向的方向出射的光反射,但此时的反射光成为横长的配光图案PL1c、PL1d,因此能够避免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中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发光元件24的发光面24a,采用其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反射器30的反射面30a上容易地确保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30Ba。
此时,作为第二发光元件24的发光面24a,由于采用相比于前后方向、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更长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因此能够将通过在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区域30Aa、30Ba反射的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4的出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案PH1a~PH1e形成为上下宽度相对较大的配光图案。而且,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1。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使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面22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车宽方向内侧以比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上升角度大的角度倾斜的基础上,将第二子反射区域30Aa2配置于与向下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0适合作为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时的左侧的灯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第二发光元件24的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1的结构,但也能够采用将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的同时点亮、而在近光用配光图案PL1上重叠远光用配光图案PH1所形成的配光图案形成为远光用配光图案的结构。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远光用配光图案进一步变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为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1的灯具对车辆用灯具1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采用使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左右反转的结构而成为形成右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的结构。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10的、与图1相同的图。
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10是配置于车辆的右前端部的前照灯,并构成为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
该车辆用灯具110的基本的结构与使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左右反转后的结构相同,但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22、124的配置以及反射器1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局部不同。此外,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22、124的结构自身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122、124以配置于灯室内的左后端部的状态支承于共用的散热片126。
此时,第一发光元件122在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稍靠下方的位置,以其发光面122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左侧倾斜的状态配置。此时,该发光面122a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0°≤θ1≤15°的值(例如5°左右的值)。
另一方面,第二发光元件124在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左斜下方的位置,以使其发光面124a的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1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状态配置,此时,该发光面124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值。
反射器130在灯具主视时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器30左右对称的外形形状。
该反射器130的反射面130a也以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122a的延长面与反射面130a交叉的交界线B为交界,具备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130Aa、以及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1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130Ba。
第一反射区域130A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由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130Aa1、130Aa2、130Aa3、130Aa4构成,但是用于形成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130Aa2在上侧与用于形成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130Aa1邻接地配置。
第一子反射区域130Aa1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122a的右侧的侧端缘122a1的水平面P1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一子反射区域130Aa1的上端缘在比侧端缘122a1靠上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上延伸,并且下端缘在比交界线B稍靠下方与交界线B平行地延伸。该第一子反射区域130Aa1由被划分为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130As1构成。
第二子反射区域130Aa2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122的发光面122a的右侧的侧端缘122a1、且相对于水平面以15°向上倾斜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二子反射区域130Aa2的下端缘与第一子反射区域130Aa1的上端缘一致,其上端缘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以比倾斜面P2稍大的倾斜角度延伸。该第二子反射区域130Aa2由在与倾斜面P2正交的方向上被划分成倾斜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130As2构成。
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130Aa3、130Aa4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0Aa3、30Aa4大致相同的结构。
在采用了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210的主视图。另外,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剖视图。而且,图9是图6的IX部分的详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210是配置于车辆的左前端部的前照灯,并构成为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
该车辆用灯具210采用如下结构:在由灯体212与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2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224、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224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230。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
而且,在该车辆用灯具210中构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2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的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如图7所示,透光罩214形成为,随着从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稍向后方侧倾斜地延伸。
第一发光元件222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22相同的结构。
各第二发光元件224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并具有细长的矩形状的发光面224a,但其长边与短边之比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情况小的值。
第一发光元件222以及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配置于灯室内的中央后部,并支承于共用的散热片226。
第一发光元件222以其发光面222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右侧(灯具主视时为“左侧”)倾斜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226的上表面226a。此时,该发光面222a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0°≤θ1≤15°的值(例如7.5°左右的值)。另外,该第一发光元件222以其发光面222a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因此,该发光面222a上的构成车宽方向外侧的短边的侧端缘222a1以及构成车宽方向内侧的短边的侧端缘222a2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构成。
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在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右斜下方以及左斜下方的位置,以使其发光面224a的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226的右侧面226b以及左侧面226c。此时,这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以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配置,其发光面224a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为45°≤θ2≤90°的值(例如80°左右的值)。另外,这些各第二发光元件224以其发光面224a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
反射器230形成为随着从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224的后方朝向灯室内的前端部而向左右两侧延伸。
该反射器230的反射面230a具备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230Aa、以及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230Ba。此时,如图6、9中的单点划线所示,该第一反射区域230Aa与第二反射区域230Ba的交界线B设定于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的延长面与反射面230a交叉的位置。
第一反射区域230Aa具备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
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1、230Aa2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22左右两侧的位置。而且,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1、230Aa2形成于从在左右两侧稍稍离开第一发光元件222的位置至反射面230a的左右两侧的各端缘位置的范围内。
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在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右侧配置于与包含其发光面222a的侧端缘222a1的水平面P1(在图6、9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被设定于其上端缘在比侧端缘222a1靠上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上延伸、且其下端缘与散热片226的上表面2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即比交界线B稍靠下方的位置)。
该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由划分为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230As1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230As1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在水平方向上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在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左侧配置于与包含其发光面222a的侧端缘222a2、且相对于水平面以15°向上倾斜的倾斜面P2(在图6、9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被设定于其上端缘以比倾斜面P2稍大的倾斜角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向上延伸、且其下端缘与散热片226的上表面2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
该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由沿与倾斜面P2正交的方向划分为倾斜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230As2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230As2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在沿着倾斜面P2的方向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一反射区域230Aa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1、230Aa2以外,具备与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的上方邻接的第三子反射区域230Aa3、与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的上方邻接的第四子反射区域230Aa4、以及位于这些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230Aa3、230Aa4之间的第五子反射区域230Aa5。此时,第五子反射区域230Aa5的下端缘被设定于与散热片226的上表面2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
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230Aa3、230Aa4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成为稍向下方侧偏转、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另外,第五子反射区域230Aa5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成为稍向下方侧偏转、且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另一方面,第二反射区域230Ba具备在比散热片226的右侧面226b靠右侧配置于与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的下侧邻接的位置的第一子反射区域230Ba1、以及在比散热片226的左侧面226c靠左侧配置于与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的下侧邻接的位置的第二子反射区域230Ba2。
第一子反射区域230Ba1使来自右侧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稍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第二子反射区域230Ba2使来自左侧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成为向左右方向稍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图10是透视地表示利用从车辆用灯具210向前方照射的光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
图10的(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2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形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2的点亮形成的四个配光图案PL2a、PL2b、PL2c、PL2d的合成配光图案。
配光图案PL2a是通过来自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a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2b是通过来自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b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2c是通过来自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230Aa3、230Aa4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c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2d是通过来自第五子反射区域230Aa5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d大致相同的形状。
图10的(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2形成为以H-V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横长的配光图案。
该远光用配光图案PH2形成为通过第二发光元件224的点亮形成的五个配光图案PH2a、PH2b、PH2c、PH2d、PH2e的合成配光图案。
四个配光图案PH2a~PH2d是通过来自第一~第五子反射区域230Aa1~230Aa5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这些各配光图案PH2a~PH2d形成为使通过第一发光元件222的点亮形成的各配光图案PL2a~PL2d稍向上方侧移位、然后使其上下宽度稍扩宽并且减小其左右扩散角那样的配光图案。
剩余的一个配光图案PH2e是通过来自第二反射区域230Ba的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230Ba1、230Ba2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H2e形成为以H-V为中心的、略微横长的配光图案。此时,该配光图案PH2e形成为点状的较亮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H2e相对于四个配光图案PH2a~PH2d被重叠在H-V的位置,由此矫正了四个配光图案PH2a~PH2d的光度分布的偏差,由此将远光用配光图案PH2形成为具有H-V附近的光度最高、且随着朝向其周边区域而光度逐渐降低的适当的光度分布的配光图案。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采用了通过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在第一反射区域230Aa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2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将第二反射区域230Ba用作对来自两个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2。
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即侧端缘222a1的水平面P1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一子反射区域230Aa1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2a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同样,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即侧端缘222a2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2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2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而且,通过如此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2a以及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2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防止近光用配光图案PL2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于未然,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也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在使配光图案PL2a,PL2b的亮度增大的基础上,避免近光用配光图案PL2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发光面224a,也采用了其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发光面2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反射器230的反射面230a中容易地确保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230Ba。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第二反射区域230Ba中的位于右侧的第一子反射区域230Ba1用作对来自右侧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并且将位于左侧的第二子反射区域230Ba2用作对来自左侧的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发光面224a,也采用了相比于前后方向、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更长的外形形状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通过在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区域230Aa、230Ba反射的来自第二发光元件224的出射光形成的各配光图案PH2a~PH2e形成为上下宽度相对较大的配光图案。而且,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2。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采用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230Aa1、230Aa2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22左右相反侧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反射器230的形状形成为接近左右对称形状的形状。因此,作为配置于车辆的右前端部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能够采用仅使反射器230的外形形状左右反转、然后使车辆用灯具210的结构保持原样地平行移动而成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也能够采用在散热片226的上表面226a上的第一发光元件222的前方部位配置有遮光器228的结构,并采用通过该遮光器228将从第一发光元件222朝向前方倾斜上方出射的直射光遮光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申请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310的主视图。另外,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而且,图14是图11的XIV部分的详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310是配置于车辆的左前端部的前照灯,并构成为可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
该车辆用灯具310采用如下结构:在由灯体312与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314形成灯室内,组装有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2、324、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2、324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330。
而且,在该车辆用灯具310中构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322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第二发光元件324的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如图12所示,透光罩314形成为,随着从车宽方向内侧(即右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稍向后方侧倾斜地延伸。
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2、324均为白色发光二极管,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24相同的结构。
第一发光元件322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4配置于灯室内的中央后部,并支承于共用的散热片326。
第一发光元件322以其发光面322a相对于铅垂向下方向向左侧(灯具主视时为“右侧”)倾斜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326的下表面326a。此时,该发光面322a的法线方向相对于铅垂向下方向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0°≤θ1≤15°的值(例如7.5°左右的值)。另外,该第一发光元件322以其发光面322a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因此,该发光面322a上的构成车宽方向内侧的短边的侧端缘322a1以及构成车宽方向外侧的短边的侧端缘322a2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构成。
第二发光元件324在第一发光元件322的斜上前方的位置,以使其发光面324a的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状态配置于散热片326的前部倾斜面326d。此时,该发光面324a相对于铅垂向下方向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为30°≤θ2≤60°的值(例如45°左右的值)。另外,第二发光元件324以其发光面324a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状态配置。
反射器330形成为随着从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2、324的后方朝向灯室内的前端部而向左右两侧延伸。
该反射器330的反射面330a具备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330Aa、以及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330Ba。此时,如图11、14中的单点划线所示,该第一反射区域330Aa与第二反射区域330Ba的交界线B设定于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的延长面与反射面330a交叉的位置。
第一反射区域330Aa具备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
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1、330Aa2配置在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322、324左右两侧的位置。而且,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1、330Aa2形成于从在左右两侧稍稍离开第一发光元件322的位置至反射面330a的左右两侧的各端缘位置的范围内。
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在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左侧配置于与包含其发光面322a的侧端缘322a1的水平面P1(在图11、14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被设定于其上端缘与散热片326的下表面3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即比交界线B稍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其下端缘在比侧端缘322a1靠下方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下延伸。
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由划分为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330As1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330As1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在水平方向上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在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右侧配置于与包含其发光面322a的侧端缘322a2、且相对于水平面以15°向下倾斜的倾斜面P2(在图11、14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交叉的位置。此时,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被设定于其上端缘与散热片326的下表面3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并且下端缘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以比倾斜面P2稍大的倾斜角度向下延伸。
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由沿与倾斜面P2正交的方向划分为倾斜纵向条纹状的多个反射元件330As2构成。而且,在这些各反射元件330As2中,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成为稍偏向下方侧、且向沿着倾斜面P2的方向扩散和/或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第一反射区域330Aa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1、330Aa2以外,具备与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的下方邻接的第三子反射区域330Aa3、与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的下方邻接的第四子反射区域330Aa4、以及在这些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30Aa3、330Aa4之间配置成上下两段的第五以及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5、330Aa6。此时,位于上侧的第五子反射区域330Aa5的上端缘设定于与散热片326的下表面326a的延长面交叉的位置,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的下端缘延伸至反射面330a的前端缘位置。
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30Aa3、330Aa4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成为稍向下方侧偏转、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另外,第五子反射区域330Aa5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成为稍向下方侧扩散、且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地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而且,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成为稍向下方侧偏转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另一方面,第二反射区域330Ba具备在比散热片326的左侧面326b靠左侧配置于与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的上侧邻接的位置的第一子反射区域330Ba1、以及在比散热片326的右侧面326c靠右侧配置于与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的上侧邻接的位置的第二子反射区域330Ba2。
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Ba1、330Ba2使来自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出射光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稍扩散的光而朝向前方反射。
图15是透视地表示利用从车辆用灯具310向前方照射的光在上述假想铅垂屏幕上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
图15的(a)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3是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形成为通过第一发光元件322的点亮形成的五个配光图案PL3a、PL3b、PL3c、PL3d、PL3e的合成配光图案。
配光图案PL3a是通过来自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a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3b是通过来自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b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3c是通过来自第三以及第四子反射区域330Aa3、330Aa4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c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3d是通过来自第五子反射区域330Aa5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配光图案PL1d大致相同的形状。
配光图案PL3e是通过来自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并形成于弯折点E的下方附近。此时,该配光图案PL3e以比配光图案PL3b小的倾斜角度,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点状的、相对较亮的配光图案。
图15的(b)所示的远光用配光图案PH3形成为以H-V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横长的配光图案。
该远光用配光图案PH3形成为通过第二发光元件324的点亮形成的六个配光图案PH3a、PH3b、PH3c、PH3d、PH3e、PH3f的合成配光图案。
四个配光图案PH3a~PH3d是通过来自第一~第五子反射区域330Aa1~330Aa5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这些各配光图案PH3a~PH3d形成为使通过第一发光元件322的点亮形成的各配光图案PL3a~PL3d稍向上方侧移位、然后使其上下宽度稍扩宽并且减小其左右扩散角那样的配光图案。
另一方面,通过来自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PH3e形成为,以H-V为中心且上下宽度较窄的、点状的较亮的配光图案。
剩余的一个配光图案PH3f是通过来自第二反射区域330Ba的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Ba1、330Ba2的反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
该配光图案PH3f形成为以H-V为中心的、略微横长的配光图案。此时,该配光图案PH3f形成为点状的较亮的配光图案。
这两个配光图案PH3e、PH3f相对于四个配光图案PH3a~PH3d被重叠在H-V的位置,由此矫正了四个配光图案PH3a~PH3d的光度分布的偏差,由此将远光用配光图案PH3形成为具有H-V附近的光度最高、且随着朝向其周边区域而光度逐渐降低的适当的光度分布的配光图案。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310中,也采用了通过使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在第一反射区域330Aa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CL1、CL2的近光用配光图案PL3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车辆用灯具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将第二反射区域330Ba用作对来自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的专用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以所需的光度分布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PH3。
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即侧端缘322a1的水平面P1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一子反射区域330Aa1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3a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同样,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配置于与包含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中的、位于与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即侧端缘322a2的倾斜面P2交叉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该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2中对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进行反射控制,能够将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3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
而且,通过如此将具有清晰的水平明暗截止线CL1的配光图案PL3a以及具有清晰的倾斜明暗截止线CL2的配光图案PL3b形成为上下宽度较小的配光图案,能够防止近光用配光图案PL3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于未然,能够提高前方可视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也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在使配光图案PL3a、PL3b的亮度增大的基础上,避免近光用配光图案PL3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发光面324a,也采用了其法线方向朝向比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反射器330的反射面330a中容易地确保并非供来自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330Ba。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反射的来自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光,能够形成以H-V为中心且上下宽度较窄的、点状的较亮的配光图案PH3e,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远光用配光图案PH3的中心光度。
此时,配光图案PH3e形成为上下宽度较窄的、点状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二发光元件32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发光面324a,并且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配置于在斜下前方距离第二发光元件324相当远的位置。另外,该配光图案PH3e形成为较亮的配光图案是因为,第六子反射区域330Aa6位于接近第二发光元件324的发光面324a的法线方向的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330Aa1、330Aa2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发光元件322也左右相反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反射器330的形状形成为接近左右对称形状的形状。因此,作为配置于车辆的右前端部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能够采用仅使反射器330的外形形状左右反转、然后使车辆用灯具310的结构保持原样地平行移动而成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元件322的发光面322a也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在使配光图案PL3a、PL3b的亮度增大的基础上,避免近光用配光图案PL3中的近前侧区域变得过亮。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作为变量示出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也当然可以将它们适当地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所记载的结构,也能够采用附加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本申请适当地引用在2014年9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4-187409号)的公开内容与在2014年9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4-187410号)的公开内容。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能够选择地进行近光照射与远光照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和使来自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
上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具备供来自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一反射区域、以及并非供来自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而是供来自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入射的第二反射区域,
通过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点亮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并且通过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点亮或者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的同时点亮形成远光用配光图案,
在上述第一反射区域中,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均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发光元件在左右方向上移位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位于与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以及位于与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发光面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比上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法线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具有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
5.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通过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朝向前方反射,而形成具有水平以及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器的反射面中,用于形成上述水平明暗截止线的第一子反射区域、以及用于形成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第二子反射区域均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在左右方向上移位的位置,
在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中,位于与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侧端缘、以及位于与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左右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二侧端缘均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一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一侧端缘的水平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包含上述第二侧端缘、且相对于水平面以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向下或者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上述发光面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前后方向更长的外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左右相同的一侧,
上述发光元件以如下状态配置,即,上述发光面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侧以比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大的角度倾斜,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上述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左右相同的一侧,
上述发光元件以如下状态配置,即,上述发光面相对于铅垂向上方向向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侧以比上述倾斜明暗截止线的上升角度小的角度倾斜,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上述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左右相反侧,
上述发光元件以使上述发光面向上的状态配置,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上述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左右相反侧,
上述发光元件以使上述发光面向下的状态配置,
上述第二子反射区域配置于与上述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交叉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7409A JP6474122B2 (ja) | 2014-09-16 | 2014-09-16 | 車両用灯具 |
JP2014-187410 | 2014-09-16 | ||
JP2014-187409 | 2014-09-16 | ||
JP2014187410A JP6474123B2 (ja) | 2014-09-16 | 2014-09-16 | 車両用灯具 |
PCT/JP2015/075108 WO2016043059A1 (ja) | 2014-09-16 | 2015-09-03 | 車両用灯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6390A CN107076390A (zh) | 2017-08-18 |
CN107076390B true CN107076390B (zh) | 2019-11-01 |
Family
ID=5553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9660.1A Active CN107076390B (zh) | 2014-09-16 | 2015-09-03 | 车辆用灯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54277B2 (zh) |
CN (1) | CN107076390B (zh) |
WO (1) | WO20160430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05192B2 (ja) * | 2016-02-04 | 2020-06-03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6792427B2 (ja) * | 2016-11-22 | 2020-11-2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WO2019073994A1 (ja) * | 2017-10-13 | 2019-04-18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CN109855039B (zh) * | 2017-11-30 | 2021-03-2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激光远光模组、激光远光灯和车辆 |
JP6982487B2 (ja) * | 2017-12-19 | 2021-12-17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FR3081970B1 (fr) * | 2018-05-31 | 2021-06-11 | Valeo Vision | Module lumineux a coupure avec reflecteur a zones |
CN108758546A (zh) * | 2018-08-09 | 2018-11-06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近光车灯反射镜、近光车灯及汽车 |
CN209213722U (zh) * | 2018-12-07 | 2019-08-06 | 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照明模块、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照灯和机动车辆 |
JP7204551B2 (ja) * | 2019-03-19 | 2023-01-16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監視システム |
JP7302233B2 (ja) * | 2019-03-29 | 2023-07-04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JP7518892B2 (ja) * | 2020-02-18 | 2024-07-18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灯具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灯具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81418A (ja) * | 2010-03-02 | 2011-09-15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18016B2 (ja) | 2003-03-31 | 2007-12-05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 |
US6976775B2 (en) | 2003-04-25 | 2005-12-20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Vehicle lamp |
JP4335621B2 (ja) * | 2003-04-25 | 2009-09-30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 |
JP4044024B2 (ja) * | 2003-09-29 | 2008-02-06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 |
JP4115921B2 (ja) * | 2003-11-04 | 2008-07-09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前照灯 |
JP5526453B2 (ja) | 2010-09-13 | 2014-06-18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JP6052569B2 (ja) * | 2012-01-25 | 2016-12-27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
JP6235237B2 (ja) * | 2013-05-17 | 2017-11-22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
2015
- 2015-09-03 US US15/511,137 patent/US100542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9-03 WO PCT/JP2015/075108 patent/WO20160430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03 CN CN201580049660.1A patent/CN1070763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81418A (ja) * | 2010-03-02 | 2011-09-15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6390A (zh) | 2017-08-18 |
US20170261172A1 (en) | 2017-09-14 |
WO2016043059A1 (ja) | 2016-03-24 |
US10054277B2 (en) | 2018-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76390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6969313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0404949C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CN100587320C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CN104165317B (zh) | 车辆用灯具 | |
KR100706061B1 (ko) | 차량용 조명 등기구 | |
US7866863B2 (en) | Vehicle lamp | |
CN104566104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5465712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04819422A (zh) | 车辆用灯具 | |
EP2796773A2 (en) | Vehicular headlamp | |
JP2009224303A (ja) | 車両用照明灯具 | |
JP201907523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2011146133A (ja) |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 | |
CN105508956B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16039020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05240759B (zh) | 车用灯具 | |
JP2015115276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04235719A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18010817A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 |
CN102313227B (zh) | 车辆用照明灯具 | |
JP4339153B2 (ja) |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 |
US10514144B2 (en) | Vehicle lamp | |
JP6935266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2010086888A (ja) | 車両用照明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