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9784B - 压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9784B
CN107039784B CN201611162425.8A CN201611162425A CN107039784B CN 107039784 B CN107039784 B CN 107039784B CN 201611162425 A CN201611162425 A CN 201611162425A CN 107039784 B CN107039784 B CN 107039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ece
piece portion
pressure contact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24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9784A (zh
Inventor
中田洋人
高桥荣
高桥一荣
吉田贵斗
小林浩
多贺大泰
原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3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9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提高止水性。端子金属件(10)具有端子连接部(11)及电线连接部(12),电线连接部(12)被划分为底部(14)、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且被划分为芯线压接部(12A)、覆皮压接部(12B)及连结压接部(12C)。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电线连接部的内壁面的止水部件(20)在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从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之间浸入的第1止水区域(21);抑制水从比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侧浸入的第2止水区域(22);以及抑制水从覆皮压接部的内壁面与覆皮(52)之间浸入的第3止水区域(23)。覆皮压接部处的第1筒片部的末端(15a)的内壁面具有随着从底部侧趋向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15a2),第3止水区域的一部分在第1筒片部的末端处的端面侧和内壁面侧和外壁面侧之间相连。

Description

压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接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包括与电线的芯线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的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与电线通过由端子压接装置压接,从而其相互间被电气连接。此处,在这种压接端子中,要求防止水浸入到电线连接部与电线的芯线之间。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中,设置有将筒片与电线之间的间隙封堵的止水部。该止水部是通过在筒片的内表面粘贴由丁基橡胶等材料构成的止水片材,并用筒片将安放在该止水片材上的电线紧固,从而形成的。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和4的技术中,代替该止水片材,而形成有聚乙烯、丁基橡胶等绝缘树脂的层(绝缘覆层部),该绝缘树脂的层在紧固筒片后成为止水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2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82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60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69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不过,作为对被2个筒片夹入的电线进行紧固的构造,已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那样的构造,一个筒片(内侧的筒片)边被卷绕边被压接到电线上,另一个筒片(外侧的筒片)与电线一起边被卷绕边被压接到一个筒片上的形态。在这样的紧固的构造中,在内侧的筒片的末端的端面侧,在外侧的筒片与覆皮之间形成空间。而且,根据该空间的容积如何,电线连接部的止水性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连接部处的止水性的压接端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端子包括端子金属件和止水部件,所述端子金属件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通过压接加工而与载置在内壁面侧的电线的端部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以及将上述端子连接部和上述电线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上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在上述压接加工时载置上述电线的端部的底部;从上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并卷绕到上述电线的端部的内侧的第1筒片部;以及从上述底部的另一端比上述第1筒片部更长地延伸并卷绕到上述电线的端部和上述第1筒片部的外侧的第2筒片部,而且上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压接到上述电线的末端的芯线的芯线压接部;压接到上述电线的覆皮的覆皮压接部;以及将上述芯线压接部和上述覆皮压接部连结并且压接到上述电线的端部的连结压接部,所述止水部件在实施上述压接加工前被粘贴在上述电线连接部的上述内壁面,在上述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从上述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上述第2筒片部的上述内壁面之间浸入到上述电线连接部与上述芯线之间的第1止水区域;抑制水从比上述芯线的末端位置靠上述端子连接部侧浸入到上述电线连接部与上述芯线之间的第2止水区域;以及抑制水从上述覆皮压接部的上述内壁面与上述覆皮之间浸入到上述电线连接部与上述芯线之间的第3止水区域。而且,上述覆皮压接部处的上述第1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上述内壁面具有随着从上述底部侧趋向该末端的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上述第3止水区域的一部分在上述第1筒片部的上述末端处的该末端的端面侧和上述内壁面侧和上述外壁面侧之间相连。
此处,优选的是,上述第2筒片部中,上述第1筒片部的上述末端的端面侧的、与该第2筒片部和上述覆皮之间的空间相邻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周围更薄。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覆皮压接部处的上述第2筒片部的上述内壁面侧,在从与上述空间相邻的部分到该第2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随着趋向该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第1筒片部的末端的端面侧的第2筒片部与覆皮之间的空间的容量变小,止水部件对该空间的填充量减小,因此,止水部件对该空间的填充效率变高,容易用止水部件将该空间填完。因此,该压接端子能够提高第2筒片部与覆皮之间的止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立体图,表示与电线连接前的状态。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表示电线连接部被成形为U形的状态。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压接完成后的压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压接完成后的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端子金属件的立体图,表示粘贴止水部件前的状态。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端子金属件的俯视图,表示粘贴止水部件后的状态。
图7是示出图4的沿Y1-Y1线剖切的电线连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图4的沿Y2-Y2线剖切的电线连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图。
图9是示出图4的沿Y3-Y3线剖切的电线连接部的剖面部分的图。
图10是说明端子连锁体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装置的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及第2模具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4的沿Y3-Y3线剖切的部位的压接过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接端子
10:端子金属件
11:端子连接部
12:电线连接部
12A:芯线压接部
12B:覆皮压接部
12C:连结压接部
13:连结部
14:底部
15:第1筒片部
15a:末端
15a2:锥形面
16:第2筒片部
16a:末端
16a2:锥形面
20:止水部件
21:第1止水区域
22:第2止水区域
23:第3止水区域
24:第1止水部
25:第2止水部
26:第3止水部
50:电线
51:芯线
52:覆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压接端子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压接端子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至图4的附图标记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1与电线50电气连接,在与该电线50成为一体的状态下与对方侧端子(省略图示)电气连接。此处,电线50在其端部处为了使芯线51露出预定的长度,而将该长度量的覆皮52剥离并去除。芯线51可以是多根线材的集合体,也可以如同轴线缆那样是单线。对于压接端子1,为了使其与电线50电气连接,通过使其压接在该电线50的端部,从而在与露出的末端的芯线(以下,简称为“末端的芯线”)51之间进行电气连接。
具体而言,压接端子1包括端子金属件10以及止水部件20。
端子金属件10是该例示的压接端子1中的主体部分。对于该端子金属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铜板)实施冲裁加工、弯折加工等,从而成形为能够与对方侧端子、电线50进行连接的预定形状。如图5所示,该端子金属件10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以及与电线50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2。端子连接部11和电线连接部12由介于其间的连结部13连结。
端子金属件10可以是阳端子,也可以是阴端子。端子连接部11在端子金属件10是阳端子的情况下,被成形为阳型,在端子金属件10是阴端子的情况下,被成形为阴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阴端子作为例子举出。
此处,在该压接端子1中,将与对方侧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插入方向)定义为作为长边方向的第1方向L。另外,对于该压接端子1的后述的并列配置方向,定义为作为压接端子1的宽度方向的第2方向W。另外,在该压接端子1中,将与该第1方向L及第2方向W分别正交的方向定义为作为高度方向的第3方向H。
对于电线连接部12,首先,成形为1张板状(图5),实施后述的预定加工,之后,成形为作为与电线50进行连接之前的状态的U形(图1)。然后,对于该电线连接部12,通过在载置有电线50的端部的状态下卷绕到该电线50,从而压接在该电线50的端部,与末端的芯线51接触。
该电线连接部12能够划分为底部14的区域和第1筒片部15的区域和第2筒片部16的区域(图1及图6)。底部14是U形的电线连接部12的成为底壁的部位,在压接加工时载置电线50的端部。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是U形的电线连接部12的成为侧壁的部位,在底部14的第2方向W的两端分别延伸。在U形的电线连接部12中,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从底部14的两端以将电线50的端部包围的方式延伸。
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可以将从底部14侧的根部到末端15a、16a的端面的距离分别形成为相同的长度,也可以将该距离形成为另一个比一个长。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后者。因此,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各自的末端15a、16a在U形的电线连接部12中另一个末端比一个末端在第3方向H突出。在该例示中,第2筒片部16比第1筒片部15从底部14较长地延伸(图5及图6)。另外,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被形成为边相互重叠边被卷绕到电线50的端部。因此,在该电线连接部12中,在压接加工完成后(以下,称为“压接完成后”),形成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重叠的区域(以下,称为“重叠区域”)(图7-图9)。具体而言,重叠区域是指在压接完成后,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相互对置的区域。即,在该电线连接部12中,第1筒片部15是在内侧卷绕到电线50的端部的筒片部,第2筒片部16是在外侧卷绕到电线50的端部的筒片部。因此,在压接加工时,第1筒片部15卷绕在电线50的端部的外周面,第2筒片部16以将该状态的电线50的端部和第1筒片部15从外周面侧覆盖的方式卷绕。在电线连接部12中,这样将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紧固在电线50的端部。
此处,将电线50的端部从电线连接部12的U形的开口侧(在各个末端15a、16a的端面间形成的开口)插入到U形的内侧的空间。因此,电线连接部12为了使得电线50的端部容易插入,第1筒片部15与第2筒片部16的间隔随着从底部14侧趋向开口侧(末端15a、16a侧)而变宽。
并且,该电线连接部12能够划分为芯线压接部12A的区域、覆皮压接部12B的区域和连结压接部12C的区域(图2、图4-图6)。芯线压接部12A是压接在末端的芯线51的部位,与连结部13相连。覆皮压接部12B是压接在与末端的芯线51的露出部分的根部相连的覆皮52的部位。连结压接部12C是使芯线压接部12A和覆皮压接部12B连结并且被压接在电线50的端部的部位。
在电线连接部12,在其内壁面(覆盖电线50的一侧的壁面)形成有用于对压接的末端的芯线51进行保持的芯线保持区域(以下,称为“细齿区域”)17(图5及图6)。该细齿区域17至少配置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中的、向末端的芯线51卷绕的部分。该例示的细齿区域17以将末端的芯线51整体地覆盖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细齿区域17是指多个凹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与凸部的组合呈矩形状并列而成的区域,利用凹部、凸部来增加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它们之间的紧贴强度。在该例示中,利用多个凹部17a形成了矩形状的细齿区域17。
此处,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需要在其相互间被电气连接。因此,水浸入到其间有可能使耐久性降低,因此,不是优选的。例如,在电线连接部12和芯线51由离子化倾向的大小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铜和铝等)成形的情况下,在它们之间,由于水的浸入,尤其铝侧有可能会腐蚀。因此,在该压接端子1中,设置有用于抑制水向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浸入的止水部件20(图1及图6)。该止水部件20被形成为以改性丙烯酸类粘接剂等粘接剂为主的片状。例如,作为止水部件20,使用在片状的无纺布中渗入粘接剂而在片材的两面具有粘接效果的止水部件。此外,例如,在电线连接部12和芯线51由同种的金属材料(铜等)成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勉强不设置该止水部件20。
止水部件20在压接完成后形成第1至第3止水区域21、22、23(图7-图9)。为了具现化这些第1至第3止水区域21、22、23的配置,止水部件20在形成为预定形状的基础上,粘贴在图5所示的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
第1止水区域21是指至少在压接完成后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之间(即重叠区域)存在止水部件20的区域(图7-图9),是抑制水从其间向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浸入的区域。为此,该第1止水区域21在比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11侧与比末端的芯线51的根部靠覆皮52侧之间延伸。该第1止水区域21由止水部件20的第1止水部24形成(图6)。
第1止水部24在第2筒片部16中的末端16a侧与底部14侧之间,跨比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11侧与比末端的芯线51的根部靠覆皮52侧之间地配置。该第1止水部24的底部14侧延伸到将细齿区域17的第2筒片部16侧遮盖的位置。因此,该例示的第1止水区域21不仅形成在重叠区域,而且在不会阻碍第2筒片部16与末端的芯线51的电气连接的范围内还形成在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图8)。
第2止水区域22是指至少在压接完成后的电线连接部12的内侧的比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11侧填充有止水部件20的区域(图7),是抑制水从该端子连接部11侧向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浸入的区域。该第2止水区域22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2止水部25形成(图6)。
第2止水部25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侧与第1止水部24之间,跨比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连接部11侧与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部分侧之间地配置。该例示的第2止水部25以盖在末端的芯线51的末端部分上的方式配置。因此,该例示的第2止水区域22对该芯线51的末端部分也用止水部件20(第2止水部25)覆盖。另外,该例示的第2止水部25与第1止水部24相连。因此,该例示的第2止水区域22由第2止水部25、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与第2止水部25的相连部分(比重叠区域靠底部14侧)形成。
第3止水区域23是指至少在压接完成后的电线连接部12(具体而言,覆皮压接部12B)的内壁面与覆皮52之间存在止水部件20的区域(图9),是抑制水从其间向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浸入的区域。该第3止水区域23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3止水部26形成(图6)。
第3止水部26配置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侧与第1止水部24之间的、且是电线连接部12中的卷绕到覆皮52的部分。该例示的第3止水部26与第1止水部24相连。因此,该例示的第3止水区域23由第3止水部26、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与第3止水部26的相连部分(比重叠区域靠底部14侧)形成。
对于该止水部件20,通过将这样的形状的部件配置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从而在压接完成后形成为相连状态的第1至第3止水区域21、22、23。该第1至第3止水区域21、22、23在电线连接部12中使电线50的端部与外部的连通隔断。因此,该止水部件20能够抑制水浸入到电线连接部12与末端的芯线51之间。
对于以上示出的端子金属件10,经过对作为母材的1张金属板进行的冲压工序,加工成具有图5所示的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的形态,在之后的止水部件粘贴工序中,在该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粘贴止水部件20。然后,对于该端子金属件10,在弯折工序中,形成端子连接部11,且形成U形的电线连接部12。
经过了上述的工序的压接端子1被形成为多个并列的连锁体(以下,称为“端子连锁体”)30(图10)。端子连锁体30是指在分别面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并列地等间隔地配置且呈连锁状相连的多个压接端子1的集合体。在端子连锁体30中,所有的压接端子1的一个端部由连结片31相连。连结片31例如被成形为矩形的板状,相对于所有的压接端子1的电线连接部12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对于每个压接端子1,该电线连接部12的底部14与连结片31经由例如矩形的板状的相连部32而相连。在连结片31上,沿着端子连锁体30的进给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将端子连锁体30传送到端子压接装置100的压接位置的贯通孔(以下,称为“端子输送孔”)31a。这样形成的端子连锁体30在被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下配置于端子压接装置100(省略图示)。而且,压接端子1在被压接到电线50后被从端子连锁体30切下。
说明端子压接装置100。
如图11所示,端子压接装置100包括:端子供给装置101,其将压接端子1供给到预定的压接位置;压接装置102,其在该压接位置将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50;以及驱动装置103,其用于使端子供给装置101及压接装置102动作。端子供给装置101和压接装置102是在该技术领域被称为贴敷器的装置。
端子供给装置101将卷绕成卷筒状的端子连锁体30的外周侧的前头的压接端子1拉出,依次供给到压接位置。该端子供给装置101在结束了该前头的压接端子1向电线50的压接和从端子连锁体30的切断之后,将新成为前头的压接端子1供给到压接位置。在该端子供给装置101中,每次进行压接加工和切断加工时依次重复该动作。
该端子供给装置101具有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构成,包括:端子馈送部件101a,其被插入到连结片31的端子输送孔31a;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01b,其利用驱动装置103的动力来驱动端子馈送部件101a。动力传递机构101b被构成为与压接装置102的压接动作(后述的压头114A等的上下运动)联动的连杆机构。该例示的端子供给装置101通过与压接装置102的压接动作联动地将端子馈送部件101a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驱动,从而将压接端子1供给到压接位置。
压接装置102进行被供给的压接端子1向电线50的压接、以及该压接端子1从端子连锁体30的切下。因此,该压接装置102包括压接机110以及端子切断机120。
压接机110是通过将被供给到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紧固在电线50的端部,从而使该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50的装置。该例示的压接机110通过将压接端子1中的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分别紧固到电线50中的末端的芯线51和覆皮52,从而使该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50。该压接机110包括:框架111;相互构成对的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14。
框架111包括:基座111A;砧支承体111B;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14的支承体(以下,称为“传递部支承体”)111C。基座111A例如被固定在载置端子压接装置100的载置台(省略图示)之上。砧支承体111B和传递部支承体111C被固定在基座111A之上。传递部支承体111C相对于砧支承体111B配置在后方(图11的纸面右方)且上方(图11的纸面上方)。具体而言,该传递部支承体111C具有:立设部111C1,其在砧支承体111B的后方从基座111A向上方立设;以及压头支承部111C2,其被保持在该立设部111C1的上部。压头支承部111C2是对后述的压头114A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在砧支承体111B的上方隔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
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是如下压接成形模具: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通过将配置在其间的压接端子1和电线50的端部夹入,从而将压接端子1压接到电线50的端部(图12)。第1模具112形成有2个下模,作为该下模,具有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第2模具113形成有2个上模,作为该上模,具有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第1砧112A和第1卷缩器113A在上下方向相互对置地配置,通过使它们相互间的间隔缩窄,从而将U形的芯线压接部12A压接到末端的芯线51。另外,第2砧112B和第2卷缩器113B在上下方向相互对置地配置,通过使它们相互间的间隔缩窄,从而将U形的覆皮压接部12B压接到覆皮52。
驱动装置103通过将其动力传递到动力传递机构114,从而在这样的压接加工时使第1砧112A与第1卷缩器113A之间及第2砧112B与第2卷缩器113B之间缩窄,并在压接加工后使第1砧112A与第1卷缩器113A之间及第2砧112B与第2卷缩器113B之间加宽。在该例示中,通过使第2模具113相对于第1模具112上下运动,从而使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同时相对于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上下运动。但是,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和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也可以是个别地成形而成的成形体,在此情况下,驱动装置103和动力传递机构114也可以被构成为使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独立地上下运动。在该例示中,在利用第1砧112A和第1卷缩器113A开始了芯线压接部12A的压接后,开始利用第2砧112B和第2卷缩器113B进行的覆皮压接部12B的压接。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114将从驱动装置103输出的动力传递到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如图11所示,包括压头114A、压头螺栓114B、以及柄114C。
压头114A是上下运动自如地被支承于压头支承部111C2的可动部件。在该压头114A上固定有第2模具113。因此,第1卷缩器113A及第2卷缩器113B能够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并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运动。例如,该压头114A成形为方体状。在该压头114A上形成有内螺纹部(省略图示)。该内螺纹部形成在从压头114A的内侧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内周面。
压头螺栓114B具有拧合在压头114A的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省略图示)。因此,该压头螺栓114B能够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并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运动。另外,该压头螺栓114B具有配置在其外螺纹部的上方的螺栓头部114B1。在该螺栓头部114B1形成有内螺纹部(省略图示)。该内螺纹部形成在从螺栓头部114B1的内侧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内周面。
柄114C是圆柱状的中空部件,在各个端部具有外螺纹部114C1、以及连接部(省略图示)。该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形成在中空部件的下侧,拧合在压头螺栓114B的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因此,柄114C能够与压头114A、压头螺栓114B成为一体并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运动。连接部与驱动装置103连接。
驱动装置103具有:驱动源(省略图示);以及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动力的动力转换机构(省略图示)。柄114C的连接部与该动力转换机构的输出轴连结。因此,第1卷缩器113A及第2卷缩器113B利用驱动装置103的输出(动力转换机构的输出)与压头114A及压头螺栓114B及柄114C成为一体并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运动。作为驱动源,能够应用电动机等电动驱动器、液压缸等液压驱动器、气缸等空气压驱动器等。
此处,第1卷缩器113A相对于第1砧112A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和第2卷缩器113B相对于第2砧112B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调整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与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的旋入量而变化。螺母114D在压头螺栓114B的上方拧合在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与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一起构成所谓的锁定螺母的功能。因此,通过在上述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完成后将该螺母114D向压头螺栓114B侧拧紧,从而能够将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固定在该相对位置。
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在各自的上侧的末端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状面112A1、112B1(图12)。各个凹状面112A1、112B1与U形的芯线压接部12A及U形的覆皮压接部12B各自的底部14的形状匹配地被形成为弧状。在该压接机110中,该各个凹状面112A1、112B1为压接位置。对于底部14处于下侧地被供给的压接端子1,将芯线压接部12A的底部14载置到第1砧112A的上端的凹状面112A1,将覆皮压接部12B的底部14载置到第2砧112B的上端的凹状面112B1。第1模具112在分别使凹状面112A1、112B1向上方露出的状态下被砧支承体111B支承。
在第1卷缩器113A和第2卷缩器113B上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状部113A1、113B1(图12)。各凹状部113A1、113B1与第1砧112A及第2砧112B各自的凹状面112A1、112B1在上下方向对置地配置。各凹状部113A1、113B1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及第2壁面115、116;以及将第1及第2壁面115、116的上端连接的第3壁面117。对于各凹状部113A1、113B1,边使第1至第3壁面115、116、117与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接触并将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卷绕到电线50的端部,边进行紧固。各凹状部113A1、113B1被形成为能够进行这样的紧固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将较短的第1筒片部15先从末端15a侧卷入到电线50侧,然后,将较长的第2筒片部16边卷入到电线50侧,边卷绕在第1筒片部15和电线50上。图13是示出图4的沿Y3-Y3线剖切的部位(对覆皮52的压接部位)的压接过程的图。在本图中,为了图示的方便,省略了第1及第2模具112、113。
这样用压接机110压接加工后的压接端子1由端子切断机120从连结片31切下。端子切断机120将被供给到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的相连部32用2个端子切断部夹入并切断,与压接工序的进行同时地进行该切下。端子切断机120配置在比第2砧112B靠前侧(图11的纸面左侧)的位置。
端子切断机120是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端子切断机,例如包括端子切断体121、下推部件122以及弹性部件123。端子切断体121以能够沿着第2砧112B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该端子切断机120中,在端子切断体121和第2砧112B上分别形成有端子切断部。下推部件122被固定于压头114A,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地上下运动。该下推部件122配置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方,下降并将端子切断体121下推。弹性部件123是对端子切断体121施加向上方的施力的部件,由弹簧部件等构成。该弹性部件123在来自下推部件122的下推力被解除时,将端子切断体121恢复到上下方向的初始位置。在该端子切断机120中,下推部件122随着压接加工时的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一起下降,将端子切断体121下推,从而用各个端子切断部切断相连部32,将压接端子1从端子连锁体30切下。
此处,优选在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各自的末端15a、16a的外壁面侧,设置随着从底部14侧趋向末端15a、16a的端面侧而末端15a、16a的板厚减薄的锥形面15a1、16a1(图13)。该锥形面15a1、16a1可以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冲压工序中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能够利用这样的锥形状的末端15a、16a来增加末端15a与第1壁面115的间隔,且能够使插入到其间的末端16a的端面侧减薄,因此,抑制压接过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触,第2筒片部16容易插入到第1筒片部15与第1壁面115之间。因此,该压接端子1能够实施期望的压接加工,还能够提高止水部件20所带来的止水性。
另外,在压接完成后的覆皮压接部12B中,对将覆皮52覆盖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进一步从外侧覆盖有第2筒片部16,因此,在假设未粘贴止水部件20的情况下,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端面侧形成由该端面和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和覆皮52的外壁面围成的空间。而且,对于该空间,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板厚越厚,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与覆皮52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越宽,该空间的容量越大。因此,在该覆皮压接部12B中,该空间的容量越大,越难以用止水部件20将该空间填完,有可能使止水性降低。此处,为了方便,将该空间称为“止水部件填充空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使该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与覆皮52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缩窄,从而减小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能够将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用止水部件20填完。具体而言,在覆皮压接部12B处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内壁面侧,设有随着从底部14侧趋向末端15a的端面侧而末端15a的板厚变薄的锥形面15a2(图9及图13)。该锥形面15a2可以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冲压工序中形成。对于该锥形面15a2,由于在压接完成后的覆皮压接部12B中,会将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端面侧的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与覆皮52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缩窄,因此,能够减小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因此,在压接完成后的覆皮压接部12B中,止水部件20对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填充量减少,因此,止水部件20对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填充效率变高(即,在压接加工时,止水部件20,特别是第3止水部26,容易流入到止水部件填充空间),容易用止水部件20将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填完。
此处,第3止水区域23中,填充在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中的区域(第1区域)、和填充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内壁面与覆皮52的外壁面之间的区域(第2区域)、和填充在该末端15a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之间的区域(第3区域)在末端15a的端面及其周围相互相连(图9)。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首先能够利用填充在第3区域中的止水部件20来抑制水向覆皮压接部12B的内部浸入,即使在万一的情况下水穿过第3区域而浸入,也能够利用填充在第1区域、第2区域中的止水部件20来抑制水向覆皮压接部12B的内部(进一步而言,是第2筒片部16与覆皮52之间)浸入。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能够提高第2筒片部16与覆皮52之间的止水性。
另外,如上所述,该压接端子1在末端15a的外壁面侧设置有用于抑制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的接触的锥形面15a1。而且,压接完成后的覆皮压接部12B中,由于该外壁面侧的锥形面15a1的存在,从而能够使得末端15a的板厚随着趋向末端15a的端面侧而更薄,因此,双方的锥形面15a1、15a2叠加作用,能够进一步减小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能够进一步提高止水部件20对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填充效率,因此,相互相连的上述的第1至第3区域容易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与覆皮52之间的止水性。
另外,该末端15a的端面侧的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能够通过增加构成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壁面的第2筒片部16向覆皮52侧的压入量从而减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2筒片部16优选使构成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壁面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周围更薄。由此,该第2筒片部16中的与上述的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相邻的部分与第2筒片部16的其他部分相比,在压接加工时容易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能够在该第2筒片部16中的构成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壁面的部分,在压接加工时增加向覆皮52侧的压入量,因此,能够减小末端15a的端面侧的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减小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中的止水部件20的填充量。因此,该压接端子1能够容易通过经过压接过程而用止水部件20将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填完,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与覆皮52之间的止水性。
例如,第2筒片部16通过在构成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壁面的部分(可以是外壁面侧也可以是内壁面侧)设置凹部,将该部分的板厚减薄到比周围薄即可。另外,此处,也可以在覆皮压接部12B的第2筒片部16的内壁面侧、且从构成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壁面的部分到末端16a的端面之间,设置随着趋向其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16a2(图9及图13)。在此情况下,在压接完成后,锥形状的末端15a与第2筒片部16的锥形状部分会重叠。在该压接端子1中,能够获得:由锥形状的末端15a带来的该末端15a的端面侧的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的减小效果;以及由第2筒片部16的锥形状部分带来的伴随向覆皮52侧的压入量的增加而产生的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的容量的减小效果,能够进一步减小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中的止水部件20的填充量,因此,能够更容易用止水部件20将该止水部件填充空间填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筒片部16与覆皮52之间的止水性。

Claims (3)

1.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包括端子金属件和止水部件,
所述端子金属件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通过压接加工而与载置在内壁面侧的电线的端部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以及将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电线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在所述压接加工时载置所述电线的端部的底部;从所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并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的内侧的第1筒片部;以及从所述底部的另一端比所述第1筒片部更长地延伸并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和所述第1筒片部的外侧的第2筒片部,而且,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压接到所述电线的末端的芯线的芯线压接部;压接到所述电线的覆皮的覆皮压接部;以及将所述芯线压接部和所述覆皮压接部连结并且压接到所述电线的端部的连结压接部,
所述止水部件在实施所述压接加工前被粘贴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所述内壁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件在所述压接加工完成后形成:抑制水从所述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2筒片部的所述内壁面之间浸入到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芯线之间的第1止水区域;抑制水从比所述芯线的末端位置靠所述端子连接部侧浸入到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芯线之间的第2止水区域;以及抑制水从所述覆皮压接部的所述内壁面与所述覆皮之间浸入到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芯线之间的第3止水区域,
所述覆皮压接部处的所述第1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所述内壁面具有锥形面,所述锥形面随着从所述底部侧趋向该末端的端面侧而板厚变薄,
所述第3止水区域的一部分在所述第1筒片部的所述末端处的该末端的端面侧和所述内壁面侧和所述外壁面侧之间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筒片部中,所述第1筒片部的所述末端的端面侧的、与该第2筒片部和所述覆皮之间的空间相邻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周围更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覆皮压接部处的所述第2筒片部的所述内壁面侧,在从与所述空间相邻的部分到该第2筒片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随着趋向该端面侧而板厚变薄的锥形面。
CN201611162425.8A 2015-12-16 2016-12-15 压接端子 Active CN107039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4885A JP6279540B2 (ja) 2015-12-16 2015-12-16 圧着端子
JP2015-244885 2015-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9784A CN107039784A (zh) 2017-08-11
CN107039784B true CN107039784B (zh) 2019-04-16

Family

ID=5899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2425.8A Active CN107039784B (zh) 2015-12-16 2016-12-15 压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42101B2 (zh)
JP (1) JP6279540B2 (zh)
CN (1) CN107039784B (zh)
DE (1) DE10201622512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6813B2 (ja) * 2016-12-27 2021-06-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6886814B2 (ja) * 2016-12-27 2021-06-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6652583B2 (ja) * 2018-02-15 2020-02-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電線
DE102020132866A1 (de) 2020-12-09 2022-06-09 Unger Kabel-Konfektionstechnik GmbH Kontaktelement für einen Stecker zum elektrischen Kontaktieren einer Litze mittels Crimp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3416A (en) * 1988-03-25 1990-05-08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Miniaturized, round, electric plug contacts with round plug sleeves and round plug prongs
CN103155284A (zh) * 2010-10-14 2013-06-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
CN105075021A (zh) * 2013-03-19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金属件及带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4605B2 (ja) 2007-05-15 2011-12-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導体端子
JP5480087B2 (ja) 2010-09-27 2014-04-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JP6192947B2 (ja) 2013-02-20 2017-09-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2014182958A (ja) 2013-03-19 2014-09-29 Yazaki Corp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6055348B2 (ja) 2013-03-21 2016-12-2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Icp発光分光分析装置を用いた分析方法
JP6504740B2 (ja) * 2013-08-26 2019-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JP6426907B2 (ja) * 2014-04-04 2018-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3416A (en) * 1988-03-25 1990-05-08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Miniaturized, round, electric plug contacts with round plug sleeves and round plug prongs
EP0333988B1 (de) * 1988-03-25 1993-09-15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miniaturisierte Rundsteckkontakte mit Rundsteckhülse und Rundsteckstift
CN103155284A (zh) * 2010-10-14 2013-06-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
CN105075021A (zh) * 2013-03-19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金属件及带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25122B4 (de) 2023-04-13
US9742101B2 (en) 2017-08-22
US20170179637A1 (en) 2017-06-22
JP2017111949A (ja) 2017-06-22
CN107039784A (zh) 2017-08-11
JP6279540B2 (ja) 2018-02-14
DE102016225122A1 (de)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785B (zh) 压接端子和端子压接装置
CN107039784B (zh) 压接端子
CN106981731B (zh) 压接端子和端子压接装置
CN107069242B (zh) 压接端子
US10763597B2 (en) Crimp terminal having a groove for facilitating crimping workability and a water stop member
CN107046184A (zh) 压接端子
CN106981730B (zh) 压接端子
CN107946866B (zh) 端子压接装置、压接端子和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7946783A (zh) 压接端子和端子压接装置
CN109244708A (zh) 带端子的电线、端子压接装置和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9286084A (zh) 带端子电线、端子压接装置以及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7039783B (zh) 压接端子
CN109037975A (zh) 带端子的电线以及端子压接装置
CN107946869B (zh) 端子压接装置
CN107946782A (zh) 带端子的电线、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和端子压接装置
CN105009384B (zh)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KR100922292B1 (ko) 전선 압착단자 가압용 다이스
CN107946865B (zh) 端子压接装置
JP7185417B2 (ja) 端子付き電線
JP2019021376A (ja) 端子付き電線、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9021374A (ja) 端子付き電線、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9021378A (ja) 端子付き電線、端子圧着用金型、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WO2015163102A1 (ja) 圧着端子
JP2018073537A (ja) 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