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50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504A
CN107017504A CN201710019830.2A CN201710019830A CN107017504A CN 107017504 A CN107017504 A CN 107017504A CN 201710019830 A CN201710019830 A CN 201710019830A CN 107017504 A CN107017504 A CN 107017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elastic locking
locking piece
dynamic plate
initi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98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7504B (zh
Inventor
铃木雅和
中居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7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在不降低嵌合作业性的情况下使动板可靠地返回初始位置。动板(30)具有一对弹性卡定片(34),能在使弹性卡定片(34)的突出方向倾斜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阴侧壳体(50)通过使卡定部(55)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从而使动板(30)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干扰而拉回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相同的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且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配置于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具备:阳侧壳体,其具有罩部;多个阳端子配件,其安装于阳侧壳体;以及动板,其收纳于罩部内,将阳端子配件的突片定位。当进入罩部内的阴侧壳体向嵌合方向移动时,伴随于此,动板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
在罩部的内壁上形成有初始位置保持突起,该初始位置保持突起用于限制初始位置的动板落入嵌合位置。另外,在动板上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壁部。在从两壳体嵌合的状态使阴侧壳体向罩部外脱离时,阴侧壳体通过与壁部卡定,从而将动板从嵌合位置拉回初始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7442号公报
在阴侧壳体将动板拉回初始位置的中途,动板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从而到达初始位置。但是,当动板挂住初始位置保持突起时,壁部弹性变形而从阴侧壳体脱落,有可能动板不返回到初始位置。作为其对策,考虑到将壁部和阴侧壳体的卡定量增大,但是那样的话,使动板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侧移动时的阻力增大,嵌合的作业性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在不降低嵌合作业性的情况下使动板可靠地返回到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阳侧壳体,其安装有多个阳端子配件;
罩部,其形成于所述阳侧壳体上,将所述多个阳端子配件的突片包围;
动板,其在将多个所述突片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限制初始位置的所述动板落入嵌合位置;
阴侧壳体,其通过在所述罩部内与所述动板平行地移动,从而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嵌合、脱离;
一对弹性卡定片,其能弹性变形,以从在与所述动板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分离的2个位置与所述动板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动板上;以及
卡定部,其形成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与所述弹性卡定片卡定,从而所述阴侧壳体使嵌合位置的所述动板与所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干扰而能将所述动板拉回初始位置,
所述动板能在使所述弹性卡定片的突出方向倾斜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
所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配置成在与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相同的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且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不同的位置。
阴侧壳体在使其卡定部与弹性卡定片卡定的状态下将动板从嵌合位置拉回初始位置。在该过程中,在动板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干扰时,动板在与和初始位置保持突起的干扰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经由弹性卡定片受到来自阴侧壳体的拉伸力。于是,根据杠杆原理,动板弯曲。由于该弯曲,弹性卡定片相对于阴侧壳体的卡定部的卡定量增大,所以动板不从卡定部脱落而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返回到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将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阳侧壳体中动板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阳侧壳体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阴侧壳体中将动板卸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动板的主视图;
图6是动板的仰视图;
图7是图3的X-X线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使阴侧壳体与动板卡定的过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阴侧壳体与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动板卡定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阴侧壳体和阳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阴侧壳体将动板拉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动板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抵接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阴侧壳体将动板拉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动板开始跨越初始位置保持突起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及
图14是表示阴侧壳体从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动板开始脱离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连接器
10:阳侧壳体
12:罩部
13:阳端子配件
14:突片
18:初始位置保持突起
21:防脱突起
30:动板
34:弹性卡定片
50:阴侧壳体
55: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为,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端部侧。在动板弯曲时,越靠近端部则弹性卡定片的倾斜越大,所以着眼于该方面,将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端部侧。由此,动板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和阴侧壳体的卡定部的卡定量也变大。
本发明也可以为,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对称配置,且所述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对称配置。根据该构成,动板在弯曲时不呈波形变形,所以曲率变大。由此,因为动板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和阴侧壳体的卡定部的卡定量也变大。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2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3~6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A构成为具备:阳侧连接器M,其安装于电路基板P上;以及阴侧连接器F,如图1所示,其相对于阳侧连接器M能嵌合、脱离。
<阳侧连接器M>
阳侧连接器M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阳侧壳体10;多个阳端子配件13;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动板30。阳侧壳体10构成为具备:壁状的端子保持部11;以及罩部12,其从端子保持部11向前方呈大致方筒状突出。如图3、4所示,端子保持部11和罩部12的主视形状呈左右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
端子保持部11保持有多根细长的阳端子配件13。阳端子配件13包括:突片14,其是侧视形状弯曲为大致L字形的形状,在前后方向延伸并贯通端子保持部11;以及基板连接部15,其从突片14的后端向下方延伸出并与电路基板P连接。突片14中向端子保持部11的前方突出的部分由罩部12统一包围。罩部12内的空间成为用于使阴侧连接器F嵌合并且使动板30移动的动作空间16。
如图4所示,在构成罩部12的上壁部17的内表面(与动作空间16相对的下表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为从比上壁部17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稍微靠中央的位置突出的形态。在构成罩部12的下壁部19的内表面(与动作空间16相对的上表面)也与上壁部17同样地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为从比下壁部19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稍微靠中央的位置突出的形态。并且,上壁部17的左侧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和下壁部19的左侧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另外,上壁部17的右侧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和下壁部19的右侧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也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在构成罩部12的左右两侧壁部20的内表面(与动作空间16相对的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防脱突起21。一对防脱突起21配置于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一对防脱突起21配置于动作空间16中的左右方向最端部。因此,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上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一对防脱突起21靠中央侧。另外,在前后方向上,所有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位于比防脱突起21靠后方(罩部12的里侧)。
如图1~4所示,在上壁部17上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肋22,一对肋22从上壁部17的内表面向下方突出。肋22具备如下功能:引导在动作空间16内前后移动的动板30和阴侧连接器F的功能;以及限制动板30、阴侧连接器F以不正确的方向收纳到动作空间16内的功能。
如图5所示,动板30是板面与前后方向垂直时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构件。动板30在将多个阳端子配件13的突片14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定位的状态下,能在罩部12(动作空间16)内向前后方向平行移动。在动板30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孔31,多个定位孔31用于使各突片14贯通。多个突片14通过与定位孔31嵌合,从而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定位。
在动板30的外周缘中的上缘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保持用突部32。在动板30的外周缘中的下缘部也与上缘部同样地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保持用突部32。保持用突部3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大致相同的位置。上缘部的左侧的保持用突部32和下缘部的左侧的保持用突部3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上缘部的右侧的保持用突部32和下缘部的右侧的保持用突部32也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在动板30的外周缘中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防脱用突部33。一对防脱用突部33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一对防脱用突部33以与上述的一对防脱突起21对应的方式配置于动板30中的左右方向最端部。因此,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上述保持用突部3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一对防脱用突部33靠中央侧。
在动板30上形成有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一对弹性卡定片34左右对称,呈向前方悬臂状延伸出的形态。弹性卡定片34呈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因此,弹性卡定片34能向左右方向(板厚方向)弹性变形。弹性卡定片34能弹性变形的方向是与动板30在罩部12内的移动方向以及阴侧连接器F在罩部12内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如图7所示,在左侧的弹性卡定片34的延伸端部(前端部)形成有向右方突出的形态的卡定突起35。在右侧的弹性卡定片34的延伸端部(前端部)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形态的卡定突起35。如图8所示,在卡定突起35的前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前侧锥面36。在卡定突起35的后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后侧锥面37。
一对弹性卡定片34配置于比上下方向上的中央稍微靠下侧。另外,弹性卡定片3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比动板30的两端稍微靠中央的位置。即,在左右方向上,一对弹性卡定片34位于比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保持用突部32靠端部侧,且位于比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防脱用突部33靠中央侧。在将动板30收纳于罩部12(动作空间16)内的状态下,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位于比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靠端部侧,且位于比左右空开间隔地成对的防脱突起21靠中央侧。
如图5、8所示,在动板30上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狭缝38。狭缝38为上下方向细长、使动板30在前后贯通的形态。狭缝38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弹性卡定片34与防脱用突部33之间。狭缝38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成为包含弹性卡定片34的区域。另外,在动板30上以前后贯通的形态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起模孔39。起模孔39是在对卡定突起35(动板30)进行模具成型时形成的,配置于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与卡定突起35对应的区域(即与弹性卡定片34相邻的位置)。
动板30中被狭缝38和起模孔39夹着的宽度狭窄部40容易变形。并且,弹性卡定片34的基端部与该宽度狭窄部40相连。因此,弹性卡定片34在能以使弹性卡定片34自身弯曲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的同时,能以伴随宽度狭窄部40的弹性变形向左右方向摇动的方式改变方向。
如图3、5所示,在动板30上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第1槽部41。第1槽部41为从动板30的上缘部向下方切入的形态,相对于罩部12的肋22在前后方向能滑动接触。在动板30上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第2槽部42。第2槽部42为从动板30的下缘部向上方切入的形态。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槽部41相同的位置。第2槽部4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肋22和第1槽部4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一对第1槽部41和一对第2槽部4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动板30的上下尺寸在形成有第1槽部41和第2槽部42的部分处局部地变小。另外,一对第1槽部41和一对第2槽部4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比一对弹性卡定片34靠中央侧的位置。由此,能将动板30以第1槽部41和第2槽部42的形成区域为界限分隔为没有形成弹性卡定片34的中央区域43和形成有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左右一对端部侧区域44。
因为动板30呈板状,所以能以在整体上使前表面凹陷的形态(即,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彼此接近的形态)弹性地弯曲变形,并且能以在整体上使后表面凹陷的形态(即,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彼此分离的形态)弹性地弯曲变形。而且,如上所述,第1槽部41和第2槽部42的形成区域因为上下尺寸局部较小,所以更容易弹性变形。
动板30在阴阳两连接器F、M未嵌合的状态下收纳于罩部12(动作空间16)内,如图2、7、8所示保持在初始位置。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30通过动板30的两对保持用突部32相对于罩部12的两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从前方抵接,从而被限制向朝向罩部12的里面的后方(嵌合位置侧)移动。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和保持用突部32的抵接位置是在左右方向(一对弹性卡定片34分离的方向)上与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且是在左右方向上比弹性卡定片34靠中央侧的位置。
另外,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30通过动板30的一对防脱用突部33相对于罩部12的一对防脱突起21从后方抵接,从而被限制向从罩部12脱离的前方(嵌合位置侧)移动。防脱突起21和防脱用突部33的抵接位置是在左右方向(一对弹性卡定片34分离的方向)上与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且是在左右方向上比弹性卡定片34靠端部侧的位置。
<阴侧连接器F>
阴侧连接器F构成为具备阴侧壳体50和多个阴端子配件(省略图示)。阴侧壳体50构成为组装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51和安装于壳体主体51的正面52(在以阳侧壳体10为基准的情况下为后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前保持器56。形成于壳体主体51内的多个端子收纳室53单个地收纳有多个阴端子配件。
在壳体主体51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卡定空间54。一对卡定空间54在壳体主体51的正面52处开口。一对卡定空间54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对应的位置。在一对卡定空间54内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卡定部55。
前保持器56具有保持器主体部57,保持器主体部57覆盖壳体主体51的正面52。在保持器主体部57中形成有与各端子收纳室53对应的多个端子插入口58。当将阳侧连接器M和阴侧连接器F嵌合时,阳端子配件13的突片14贯通端子插入口58与端子收纳室53内的阴端子配件连接。同样,在保持器主体部57中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连通孔59,一对连通孔59使一对卡定空间54与阴侧壳体50的外部连通。在连通孔59的开口边缘部中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与卡定部55重叠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锥状的引导边缘部60。
<阳侧连接器M和阴侧连接器F的嵌合>
在使阴侧连接器F与阳侧壳体10嵌合时,在动板3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阴侧连接器F进入到罩部12内。在进入的过程中,前保持器56的一对引导边缘部60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前侧锥面36抵接并向后方按压动板30,但是动板30因为使其保持用突部32卡定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上,所以不向后方移动。因此,伴随阴侧连接器F的进入进行,弹性卡定片34由于前侧锥面36和引导边缘部60的倾斜而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
并且,如图10所示,当阴侧壳体50相对于动板30达到正确卡定的状态时,前保持器56的正面61与动板30的前表面抵接,并且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进入到卡定空间54内,弹性卡定片34弹性复原,后侧锥面37相对于卡定部55从前方卡定。利用该后侧锥面37和卡定部55的卡定,动板30相对于阴侧壳体50向后方的相对移位被限制。
在一边使弹性卡定片34弹性变形一边使其进入到卡定空间54内时,引导边缘部60按压前侧锥面36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和保持用突部32的卡定位置靠端部侧。因此,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在使其后表面凹陷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此时,端部侧区域44相对于中央区域43向后方(图9中的下方)相对移位。弹性卡定片34因为从端部侧区域44向前方突出,所以如图9所示,伴随动板30的弯曲向左右倾斜。伴随该倾斜,卡定突起35(前侧锥面36)以相对于引导边缘部60向左右方向相对远离的方式移位,所以卡定突起35和锥面的左右方向的卡定量减少。
因此,前侧锥面36通过卡定突起35所需的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弹性卡定片34倾斜的程度而减小,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减小。即,在阴侧连接器F一边使弹性卡定片34弹性变形一边与动板30卡定时,由于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引起的阻力减小,所以作业性良好。
当从阴侧连接器F与动板30卡定的状态开始进一步进行阴侧连接器F的嵌入并按压动板30时,动板30弹性变形,保持用突部32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脱离,初始位置的动板30与阴侧连接器F成为一体地向嵌合位置侧(罩部12的里侧)移动。并且,如图1、11所示,当动板30的正面与罩部12的里端面(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抵接并到达嵌合位置时,两连接器F、M(两壳体10、50)成为正式的嵌合状态。
<阳侧连接器M和阴侧连接器F的脱离>
在使嵌合的两连接器F、M脱离时,使阴侧连接器F相对于阳侧连接器M向其前方拉开。此时,阴侧连接器F的卡定部55与动板30的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后侧锥面37)卡定,所以动板30与阴侧壳体50一起向初始位置侧(罩部12的前端侧)移动。在阴侧壳体50将动板30拉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如图12所示,动板30的保持用突部32相对于罩部12的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从后方抵接,所以可限制动板30向初始位置侧移动。因此,通过后侧锥面37的倾斜,弹性卡定片34向使卡定突起35从卡定部55脱落的方向弹性变形。
但是,卡定部55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和保持用突部32的抵接位置靠端部侧。因此,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在使其前表面凹陷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此时,端部侧区域44向比中央区域43靠前方(图13中的上方)相对移位,所以在动板30的前表面与阴侧壳体50的正面61之间产生间隙Sa。该间隙Sa的动板30的中央区域43比动板30的端部侧区域44大。弹性卡定片34因为从端部侧区域44向前方突出,所以如图13所示,伴随动板30的弯曲而向左右倾斜。
伴随该倾斜,卡定突起35(后侧锥面37)以相对于卡定部55向左右方向相对接近的方式移位,所以卡定突起35和卡定部55的左右方向的卡定量增大,卡定部55和后侧锥面37(卡定突起35)不易脱落。由此,在动板30的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保持卡定状态的情况下,保持用突部32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由此,动板30被阴侧壳体50可靠地拉回初始位置。
当保持用突部32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时,弯曲变形的动板30弹性复原。另外,卡定部55与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后侧锥面37)卡定,保持将弹性卡定片34拉伸的状态,所以动板30被阴侧壳体50向前方拉伸。但是,通过防脱用突部33与防脱突起21卡定,从而动板30被限制在这以上进一步向前方移位。因此,伴随阴侧连接器F的脱离进行,弹性卡定片34由于后侧锥面37的倾斜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从卡定部55脱落。
此时,卡定部55拉伸卡定突起35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比防脱突起21和防脱用突部33的卡定位置靠中央侧。因此,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在使其后表面凹陷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此时,端部侧区域44向比中央区域43靠后方(图14中的下方)相对移位,在动板30的端部侧区域44的前表面与阴侧壳体50的正面61之间产生间隙Sb。
弹性卡定片34因为从端部侧区域44向前方突出,所以如图14所示,伴随动板30的弯曲向左右倾斜。伴随该倾斜,卡定突起35(后侧锥面37)以相对于卡定部55向左右方向相对远离的方式移位,所以卡定突起35和卡定部55的左右方向的卡定量减少。因此,卡定部55通过卡定突起35所需的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弹性卡定片34倾斜的量减少。由此,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减小。即,在阴侧连接器F一边使弹性卡定片34弹性变形一边从动板30脱离时,由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引起的阻力减小,所以作业性良好。
<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1)本实施例的阳侧连接器M具备:阳侧壳体10,其安装有多个阳端子配件13;罩部12,其形成于阳侧壳体10上,将多个阳端子配件13的突片14包围;动板30,其在将多个突片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于罩部12内,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其形成于罩部12的内壁,限制初始位置的动板30落入嵌合位置。阴侧连接器F(阴侧壳体50)通过在罩部12内与动板30平行且一体地移动,从而相对于阳侧壳体10嵌合、脱离。
在动板30上以从在与其移动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分离的2个位置与动板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一对弹性卡定片34能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在阴侧壳体50上形成有卡定部55,卡定部55通过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从而阴侧壳体50能将嵌合位置的动板30拉回初始位置。该卡定部55通过从未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的位置(比弹性卡定片34靠前方的位置)使弹性卡定片34弹性变形,从而能向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的位置(相对于卡定突起35从后方卡定的位置)移位。
另外,动板30能在使弹性卡定片34的突出方向向左右倾斜的状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配置成在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相同的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该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当在动板30通过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卡定而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阴侧壳体50进入罩部12内时,卡定部55按压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此时,动板30在与和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的抵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经由弹性卡定片34受到来自阴侧壳体50的按压力。于是,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弯曲。由于该弯曲,弹性卡定片34倾斜,所以弹性卡定片34相对于卡定部55的卡定量减少,卡定部55到达卡定位置(与后侧锥面37卡定的位置)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变形量变小。因此,在使阴侧壳体50与动板30卡定时,由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引起的阻力减小,所以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动板30弯曲时,越靠近端部则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越大,所以着眼于该方面,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将一对弹性卡定片34配置于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靠端部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变小,使阴侧壳体50与动板30卡定时的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一对弹性卡定片34对称配置,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也对称配置。根据该构成,动板30在弯曲时不呈波形变形,所以曲率变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变小,使阴侧壳体50与动板30卡定时的作业性提高。
(2)另外,在构成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的阴侧壳体50上形成有卡定部55。卡定部55通过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从而阴侧壳体50使嵌合位置的动板30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干扰而能将动板30拉回初始位置。在此基础上,使得动板30能在使弹性卡定片34的突出方向向左右倾斜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并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配置成在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相同的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将该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在阴侧壳体50将动板30拉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动板30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干扰,此时,动板30在与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的干扰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经由弹性卡定片34受到来自阴侧壳体50的拉伸力。于是,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弯曲。由于该弯曲,弹性卡定片34倾斜,所以弹性卡定片34相对于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增大。由此,动板30不从卡定部55脱落而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在动板30弯曲时,越靠近端部则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越大,所以着眼于该方面,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将一对弹性卡定片34配置于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靠端部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变大,所以可保持弹性卡定片34和卡定部55的卡定状态,动板30能可靠地通过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
另外,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一对弹性卡定片34对称配置,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对称配置。根据该构成,动板30在弯曲时不会呈波形变形,所以曲率变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也变大,能可靠地防止弹性卡定片34和卡定部55脱离。
(3)另外,在构成本实施例的阳侧连接器M的罩部12的内壁形成有防脱突起21,防脱突起21用于限制初始位置的动板30向脱离到罩部12的外部的方向(前方)移位。在阴侧壳体50上形成有卡定部55,卡定部55通过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从而阴侧壳体50能将嵌合位置的动板30拉回初始位置。该卡定部55能从相对于弹性卡定片34的卡定突起35从后方卡定的位置向通过使弹性卡定片34弹性变形而不与弹性卡定片34卡定的位置(从卡定突起35向前方脱落的位置)移位。
在此基础上,使得动板30能在使弹性卡定片34的突出方向向左右倾斜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并且,将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配置成在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相同的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并将该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一对弹性卡定片34不同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当利用阴侧壳体50拉回初始位置的动板30与防脱突起21抵接时,动板30在与和防脱突起21的抵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经由弹性卡定片34受到来自阴侧壳体50的拉伸力。于是,根据杠杆原理,动板30弯曲。由于该弯曲,弹性卡定片34相对于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减少,所以卡定部55到达与弹性卡定片34不卡定的位置(向卡定突起35的前方脱落的位置)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变形量变小。由此,在使阴侧壳体50从动板30脱离时,由弹性卡定片34的弹性复原力引起的阻力减小,所以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动板30弯曲时,越靠近端部则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越大,所以着眼于该方面,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将一对弹性卡定片34配置于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靠端部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变小,所以使阴侧壳体50从动板30脱离时的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一对弹性卡定片34的分离方向上,一对弹性卡定片34对称配置,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18也对称配置。根据该构成,动板30在弯曲时不呈波形变形,所以曲率变大。由此,动板30弯曲时的弹性卡定片34的倾斜变大,所以弹性卡定片34和阴侧壳体50的卡定部55的卡定量变小。由此,使阴侧壳体50从动板30脱离时的作业性提高。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端部侧,但是不限于此,一对弹性卡定片也可以配置于比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中央侧。在该情况下,弹性卡定片的突起部只要设为向外突出的形态即可。
(2)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一对防脱突起靠中央侧,但是不限于此,一对弹性卡定片也可以配置于比一对防脱突起靠端部侧。在该情况下,弹性卡定片的突起部只要设为向外突出的形态即可。
(3)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弹性卡定片对称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一对弹性卡定片也可以是不对称的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近端部,另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近中央。在该情况下,动板以波动的方式弯曲。
(4)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对称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也可以是不对称的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近端部,另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近中央。在该情况下,动板以波动的方式弯曲。
(5)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防脱突起对称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一对防脱突起也可以是不对称的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防脱突起靠近端部,另一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防脱突起靠近中央。在该情况下,动板以波动的方式弯曲。
(6)在上述实施例中,阴侧壳体的卡定部为突起状,但是不限于此,阴侧壳体的卡定部也可以为凹陷的形态。
(7)在上述实施例中,阳侧连接器和阴侧连接器经由杆嵌合、脱离,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使用杆使阳侧连接器和阴侧连接器嵌合、脱离的连接器。
(8)在上述实施例中,阳侧壳体安装于电路基板上,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阳侧连接器不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阳侧壳体,其安装有多个阳端子配件;
罩部,其形成于所述阳侧壳体上,将所述多个阳端子配件的突片包围;
动板,其在将多个所述突片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壁,限制初始位置的所述动板落入嵌合位置;
阴侧壳体,其通过在所述罩部内与所述动板平行地移动,从而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嵌合、脱离;
一对弹性卡定片,其能弹性变形,以从在与所述动板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分离的2个位置与所述动板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动板上;以及
卡定部,其形成于所述阴侧壳体,通过与所述弹性卡定片卡定,从而所述阴侧壳体使嵌合位置的所述动板与所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干扰而能将所述动板拉回初始位置,
所述动板能在使所述弹性卡定片的突出方向倾斜的形态下弹性地弯曲变形,
所述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配置成在与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相同的方向空开间隔地成对,且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靠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的分离方向上,所述一对弹性卡定片对称配置,且所述一对初始位置保持突起对称配置。
CN201710019830.2A 2016-01-27 2017-01-11 连接器 Active CN107017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3317A JP6210391B2 (ja) 2016-01-27 2016-01-27 コネクタ
JP2016-013317 2016-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504A true CN107017504A (zh) 2017-08-04
CN107017504B CN107017504B (zh) 2019-04-30

Family

ID=5929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9830.2A Active CN107017504B (zh) 2016-01-27 2017-01-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55363B2 (zh)
JP (1) JP6210391B2 (zh)
CN (1) CN107017504B (zh)
DE (1) DE102017000152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22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436311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3583B2 (ja) * 2016-01-27 2017-10-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9212404A (ja) * 2018-06-01 2019-1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2406B2 (ja) * 2019-06-25 2023-03-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452390B2 (ja) * 2020-11-24 202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6358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7317442A (ja) * 2006-05-24 2007-12-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20100227495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Kaoru Matsumura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connector using 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CN102171894A (zh) * 2008-08-06 2011-08-31 Fci公司 具有端子保护和对中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457751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4201B (en) * 1992-02-13 1996-06-05 Swift 943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6231833A (ja) 1993-02-01 1994-08-19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
US5466164A (en) * 1993-03-09 1995-11-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having a protective hood
US5501606A (en) * 1993-04-01 1996-03-2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guide member
JP3237580B2 (ja) * 1997-08-18 2001-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950797B2 (ja) * 2007-07-31 2012-06-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可動ガイド部材付きコネクタ
JP4914848B2 (ja) * 2008-02-08 2012-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WO2014192800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80080B2 (ja) * 2015-06-19 2018-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6358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7317442A (ja) * 2006-05-24 2007-12-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171894A (zh) * 2008-08-06 2011-08-31 Fci公司 具有端子保护和对中装置的电连接器
US20100227495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Kaoru Matsumura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connector using i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resin molded parts with lock arm
CN10457751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22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428225B (zh) * 2017-08-31 2020-03-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436311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436311B (zh) * 2019-08-26 2022-08-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34979A (ja) 2017-08-03
JP6210391B2 (ja) 2017-10-11
DE102017000152B4 (de) 2019-03-28
CN107017504B (zh) 2019-04-30
US20170214179A1 (en) 2017-07-27
DE102017000152A1 (de) 2017-07-27
US9755363B2 (en)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7504A (zh) 连接器
CN107017522A (zh) 连接器
CN107017523A (zh) 连接器
CN105229864B (zh) 连接器
CN105210239B (zh) 阴端子接头
EP2363921B1 (en) Terminal fitting
US20020076999A1 (en) Female terminal
US10498082B2 (en) Terminal structure that supports movement between two housings
CN107528153A (zh) 连接器
US838249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7789699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and slider
US10644427B2 (en) Connector
US20140187067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O2009083460A1 (en) Modular connector
JP2006210188A (ja) 雌端子金具
CN103633498B (zh) 卡片连接器
US20130102171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10537296A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02195186B (zh) 连接器
US8192236B1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JP2010160960A (ja) 端子金具
JP4706760B2 (ja) 端子金具
US862276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JP2011253717A (ja) コネクタ
US76586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pressible contact stably retain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