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084B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084B
CN107017084B CN201710046124.7A CN201710046124A CN107017084B CN 107017084 B CN107017084 B CN 107017084B CN 201710046124 A CN201710046124 A CN 201710046124A CN 107017084 B CN107017084 B CN 107017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outer peripheral
terminal
coil device
co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6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7084A (zh
Inventor
前田浩
熊谷胜
春田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17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7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小型化且可适当地确保绝缘特性的线圈装置。一种线圈装置,具有:中央罩构件,具备形成有贯通孔的间隔板和从上述间隔板的外周缘向垂直于上述间隔板的第1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罩部;第1骨架,具有与上述间隔板的一个面相对的第1凸缘部和从上述第1凸缘部向上述第1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上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1中空筒部,上述第1凸缘部及上述第1中空筒部的外周被上述外周罩部包围;第2骨架,具有与上述间隔板的另一个面相对的第2凸缘部和从上述第2凸缘部向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上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2中空筒部;第1线圈;第2线圈;和芯。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作为电源用变压器等使用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变压器等使用的线圈装置而言,有必要适当地确保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和芯之间的绝缘性。另一方面,从电源设备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还要求电源设备所包含的线圈装置的小型化。例如,在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的领域中使用的大功率用变压器中,施加于线圈装置的电压成为高压,因此,由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以及电气间隙(clearance)等表示的绝缘距离的要求值也变大,在现有的结构中难以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8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并且能够适当地确保线圈间的绝缘距离的线圈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央罩构件,其具备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的间隔板、和从上述间隔板的外周缘向垂直于上述间隔板的第1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罩部;
第1骨架,其具有与上述间隔板的一个面相对的第1凸缘部和从上述第1凸缘部向上述第1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上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1中空筒部,上述第1凸缘部以及上述第1中空筒部的外周被上述外周罩部包围;
第2骨架,其具有与上述间隔板的另一个面相对的第2凸缘部和从上述第2凸缘部向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上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2中空筒部;
第1线圈,其卷绕于作为上述第1中空筒部的外周壁的第1外周壁;
第2线圈,其卷绕于作为上述第2中空筒部的外周壁的第2外周壁;
芯,其具有插通于上述第1中空筒部以及上述第2中空筒部的内部和上述贯通孔的轴脚部和通过上述第1骨架以及上述第2骨架的外周侧并连接于上述轴脚部的两端的连接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由于卷绕于第1骨架的第1线圈收纳于中央罩构件,因此,能够小型并且能够较大地确保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绝缘距离。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由于第1骨架是与中央罩构件以及第2骨架不同的构件,因此,在将第1线圈卷绕于第1骨架之后,被收纳于中央罩构件。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在作为轴向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外周罩部有效地延长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绝缘距离,并且实现优异的绝缘特性。另外,仅单纯地将第1骨架和第2骨架分离的情况下,会产生第1线圈或第2线圈与芯的轴脚部的绝缘距离变短的问题,但是,本发明的线圈装置具有中央罩构件,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第1线圈以及第2线圈和芯的轴脚部之间的绝缘距离。
另外,例如,在上述第1凸缘部中与上述间隔板相对的第1相对面上,也可以形成有作为包围上述轴脚部的环状的凹部的第1凹部以及作为包围上述轴脚部的环状的凸部的第1凸部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间隔板中与上述第1凸缘部相对的间隔相对面上,也可以形成有卡合于上述第1凹部的间隔凸部以及上述第1凸部所卡合的间隔凹部中的至少一者。
通过在第1凸缘部与间隔板接触的相对面之间形成包围轴脚部的环状的凹凸,从而能够延长芯的轴脚部与第1线圈的绝缘距离。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上述中央罩构件的上述外周罩部上形成有从外部连接于上述第1线圈的配置空间的外周开口。
由于这样的线圈装置可以经由外周开口来释放第1线圈的热,因此,散热特性优异。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上述外周罩部中的上述外周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起。
这样的线圈装置通过突起延长第1线圈和第2线圈之间的绝缘距离从而具有适当的绝缘特性。
另外,例如,上述第1骨架也可以具有从上述第1中空筒部中的第1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有固定作为上述第1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凸缘部,
上述线圈端部也可以通过上述外周开口并从上述配置空间被引出而固定于上述端子。
在这样的线圈装置中,能够适当地确保与第2线圈的绝缘距离并且能够将第1线圈的线圈端部连接于端子,并且实现适当的绝缘特性。
另外,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也可以还具有:端部罩构件,具有相对于上述第1骨架而配置于上述第1方向并形成有被上述轴脚部插通的上述端部贯通孔的端部板和从上述端部板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向上述第2方向延伸并配置于上述外周罩部和上述连接部之间的侧方罩部。
这样的线圈装置在第1线圈和芯的连接部之间配置有中央罩构件的外周罩部和端部罩构件的侧方罩部这两个构件,因此,第1线圈与芯的连接部的绝缘距离被延长,实现适当的绝缘特性。
另外,例如,上述第1骨架也可以具有从上述第1中空筒部中的上述第1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并设置有固定作为上述第1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凸缘部,
上述端部罩构件也可以具有从上述端部板的外周缘的另一部分向上述第1方向延伸并隔开上述端子和上述芯的端子保护部。
这样的线圈装置通过端部罩构件中的端子保护部延长端子和芯之间的绝缘距离,从而实现适当的绝缘特性。
另外,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也可以还具有安装于上述第2骨架并隔开上述第2线圈和上述连接部的第2罩构件。
这样的线圈装置通过第2罩构件延长第2线圈与连接部之间的绝缘距离,从而实现适当的绝缘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由YZ平面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由XZ平面所得到的一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放大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放大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线圈装置
12…绝缘胶带
20…第1骨架
22…第1中空筒部
24…第1凸缘部
24a…第1相对面
24aa…第1凹部
26…第1端子凸缘部
30…第2骨架
32…第2中空筒部
34…第2凸缘部
36…第2端子凸缘部
40…中央罩构件
42…外周罩部
42a、42b…外周开口
42c…突起
44…间隔板
44a…间隔相对面
44aa…间隔凸部
44b…间隔板下表面
44c…中央贯通孔
50…端部罩构件
52…侧方罩部
54…端部板
54c…端部贯通孔
56…端子保护部
60…芯
72…第1线圈
72a…第1线圈端部
74…第2线圈
74a…第2线圈端部
92a…第2罩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10的立体图。线圈装置10具有1骨架20、第2骨架30、中央罩构件40、端部罩构件50和芯60。另外,在芯60的表面上卷绕有绝缘胶带12。
另外,对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10,如图1所示,将垂直于安装线圈装置10的安装面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平行于安装面并且如图2所示连结通过第1骨架20以及第2骨架30的两侧的芯60的两个侧脚部64ab、64bb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并且将垂直于Z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Z轴正方向作为第1方向,将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第2方向(Z轴负方向)。
图4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芯60通过组装分别成形的两个部件、即第1芯60a和第2芯60b而形成。第1芯60a和第2芯60b具有截面E字状的大致对称的形状(E-E芯),以从第1方向侧和第2方向侧夹着端部罩构件50、第1骨架20、中央罩构件40以及第2骨架30的方式进行安装。卷绕于芯60的外周的绝缘胶带12支持第1芯60a和第2芯60b的接合。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10的截面图。芯60具有插通于第1骨架20的第1中空筒部22以及第2骨架30的第2中空筒部32的内部的轴脚部62a、62b、通过第1骨架20以及第2骨架30的外周侧并连接于轴脚部62a、62b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的连接部64a、64b。如图2和图4所示,芯60的连接部64a、64b具有与轴脚部62a、62b并行地向Z轴方向延伸的侧脚部64ab、64bb、以及在Y轴方向上连接轴脚部62a、62b和侧脚部64ab、64bb的上端部64aa以及下端部64ba。
如图2所示,芯60的轴脚部62a、62b除了插通于第1中空筒部22、第2中空筒部32的内部之外,也插通于端部罩构件50的端部贯通孔54c和中央罩构件40的中央贯通孔44c。轴脚部62a和轴脚部62b在线圈装置10的Z轴方向中央夹着间隙(gap)而相对。另外,轴脚部62a和轴脚部62b之间的间隙的有无以及间隙的大小根据线圈装置10所要求的特性而适当调整。
如图4所示,在线圈装置10中,第1骨架20和第2骨架30在Z轴方向上可以分离,在第1骨架20和第2骨架30之间配置有中央罩构件40。另外,在第1骨架20,相对于第1骨架20从第1方向侧(Z轴正方向侧)安装有端部罩构件50。
如图4所示,中央罩构件40具有在中央形成有中央贯通孔44c的环状的间隔板44和从间隔板44的外周缘向垂直于间隔板44的第1方向(Z轴正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罩部42。在中央罩构件40的内部,如图2所示,收纳有第1骨架20的大部分。
如图4所示,第1骨架20具有配置于第1骨架29中的第2方向(Z轴负方向)的端部的环状的第1凸缘部24、从第1凸缘部24的内周缘向第1方向(Z轴正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中央贯通孔44c的第1中空筒部22。另外,第1骨架20具有从第1中空筒部22中的第1方向(Z轴正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第1端子凸缘部26,再有,在第1中空筒部22中的Z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从第1外周壁22a(参照图2)向外径方向突出的中间凸缘部28。
如图2所示,在作为第1中空筒部22的外周壁的第1外周壁22a,卷绕有第1线圈72。图4和图2所示的第1线圈72,在作图的关系上,记载为第1线圈72被分离为相较于中间凸缘部28更向第1方向侧卷绕的部分和更向第2方向侧卷绕的部分的两个部分,但是,实际上两个部分相连,第1线圈72由一根连续的绕线构成。
如作为图3的放大图的图6所示,第1骨架20中的第1凸缘部24的第1相对面24a与作为中央罩构件40中的间隔板44的一个面的间隔相对面44a相对。第1相对面24a是第1凸缘部24中的朝向第2方向(Z轴负方向)的面,间隔相对面44a是间隔板44中朝向第1方向(Z轴正方向)的面。
如图6所示,在第1相对面24a,形成有作为包围芯60的轴脚部62a、62b的外周的环状的凹部的第1凹部24aa。在第1相对面24a,内径不同的两个第1凹部24aa形成为同心圆状。另外,在与第1相对面24a相对的间隔相对面44a,形成有与第1凹部24aa卡合的环状的凸部即间隔凸部44aa。间隔凸部44aa以对应于第1凹部24aa的方式形成,在间隔相对面44a,内径不同的两个间隔凸部44aa形成为同心圆状。
如图2以及作为线圈装置10的一部分截面立体图的图3所示,第1凸缘部24、中间凸缘部28、第1中空筒部22以及卷绕于其第1外周壁22a的第1线圈72的外周被从中央罩构件40的第1凸缘部24的外周缘向第1方向突出的外周罩部42包围。因此,配置有第1线圈72的配置空间72b相对于通过第1骨架20的外周的芯60的连接部64a、64b或线圈装置10的外部的空间,由外周罩部42隔开。
如图3所示,在中央罩构件40的外周罩部42,形成有从线圈装置10的外部的空间连接于第1线圈72的配置空间72b的外周开口42a、42b。在外周罩部42,形成有位于X轴正方向侧的外周开口42a和位于Z轴负方向侧的外周开口42b的两个开口。
如图3和图6所示,在外周开口42a、42b的周围,形成有多个从外周罩部42中的其它部分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起42c。突起42c具有在外周方向上连续的部分环状的形状。优选,在从外周开口42a、42b到间隔板44的外周缘之间形成有多个突起42c。
如图3所示,作为第1线圈72的端部的第1线圈端部72a通过设置于外周罩部40中的X轴正方向侧的部分的外周开口42a并从配置空间72被引出。如图4所示,在第1骨架20的第1端子凸缘部26,设置有固定第1线圈端部72a的端子82,从外周开口42a被引出的第1线圈端部72a连接并固定于端子82(参照图3)。如图3所示,第1线圈端部72a例如可以通过将端子82压接于第1线圈端部72a而固定,但是,第1线圈端部72a和端子82的固定方法不特别限定。另外,如图4所示,端子82通过螺钉以及螺母等而固定于第1端子凸缘部26,但是,将端子82安装于第1骨架20的方法不特别限定。
如图4所示,第2骨架30具有配置于第2骨架30中的第1方向(Z轴正方向)的端部的环状的第2凸缘部34、从第2凸缘部34的内周缘向第2方向(Z轴负方向)突出并连通于中央贯通孔44c的第2中空筒部32。另外,第2骨架30具有从第2中空筒部32中的第2方向(Z轴负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第2端子凸缘部36,再有,在第2中空筒部32中的Z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从第2外周壁32a向外径方向突出的中间凸缘部38。
如图2所示,在作为第2中空筒部32的外周壁的第2外周壁32a卷绕有第2线圈74。另外,对于第2线圈74,在作图的关系上,也记载为被分离为相较于中间凸缘部38更向第1方向侧卷绕的部分和更向第2方向侧卷绕的部分的两个部分,但是,实际上两个部分相连,第2线圈74由一根连续的绕线构成。
如图5所示,第2骨架30中的第2凸缘部34与作为中央罩构件40中的间隔板44的另一个面的间隔板下表面44b相对。间隔板下表面44b是间隔板44中朝向第2方向(Z轴负方向)的面。第2凸缘部34接触于间隔板44,但是,与第1骨架20的第1凸缘部24不同,外周未被中央罩构件40包围。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2骨架30的外周,安装有隔开第2线圈74和芯60的连接部64b的第2罩构件92a。第2罩构件92a被设置于第2骨架30的外周中接近芯60的连接部64b的Y轴正方向侧和Y轴负方向侧的两个部位。
如图3所示,作为第2线圈74的端部的第2线圈端部74a连接并固定于设置在第2骨架30的第2端子凸缘部36的端子84。将第2线圈端部74a固定于端子84的固定方法也与第1线圈端部72a相同,没有特别的限定。
如图4所示,端部罩构件50具有相对于第1骨架20而配置于第1方向(Z轴正方向)并且形成有端部贯通孔54c的端部板54和从端部板54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向第2方向(Z轴负方向)延伸的侧方罩部52。端部板54与第1骨架20的第1端子凸缘部26相对,端部贯通孔54c与第1骨架20的第1中空筒部22相同,被芯60的轴脚部62a插通。
如图4所示,侧方罩部52从端部板54的外周缘中接近芯60的连接部64a、64b的Y轴正方向侧和Y轴负方向侧的两个部位向第2方向延伸。如图2和图5所示,侧方罩部52以在从间隔板44向第1方向延伸的外周罩部42的外周侧,与外周罩部42重叠的方式配置。由于这样的配置,侧方罩部52被配置于连接部64b中的侧脚部64ab和外周罩部42之间。
如图4所示,端部罩构件50具有从端部板54的外周缘的另一部分向第1方向(Z轴正方向)延伸并隔开端子82和芯60的端子保护部56。端子保护部56被设置于端部板54的外周缘中接近端子82的X轴正方向侧。另外,在端子保护部56的Y轴方向两侧,设置有用于隔开芯60的侧脚部64ab和端子82以及第1线圈端部72a的侧方芯防护部58a。侧方芯防护部58a沿着YZ平面从线圈装置10的中央部延伸至第1方向的端部。
另外,如图4所示,在端部罩构件50,设置有上方芯防护部57和侧方芯防护部58b,上方芯防护部57设置于端部板54的外周缘中的X轴负方向侧,并且从端部板54的另一部分向第1方向(Z轴正方向)延伸,侧方芯防护部58b连接于上方芯防护部57的Y轴方向两侧。
线圈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
首先,准备在图4所示的第1端子凸缘部26设置有端子82的第1骨架20,在第1外周壁22a上卷绕绕线而形成第1线圈72,将第1线圈端部72a固定于端子82。另外,与此分开,准备在第2端子凸缘部36上设置有端子84的第2骨架30,在第2外周壁32a上卷绕绕线而形成第2线圈74,将第2线圈端部74a固定于端子84。
作为第1骨架20以及第2骨架30的材质不特别限定,从耐热性或强度等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例如使用酚醛树脂等。第1线圈72以及第2线圈74的形成所使用的绕线只要是表面被绝缘包覆的包覆线,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将线圈装置10作为升压变压器使用并且将第1线圈72作为高压侧的次级线圈且将第2线圈74作为低压侧的初级线圈使用的情况下,相对地成为高压低电流的第1线圈72可以使用比第2线圈74直径小的绕线来形成。
接下来,将形成有第1线圈72的第1骨架20插入于中央罩构件40,使第1骨架20的第1凸缘部24从第1方向侧接触于中央罩构件40的间隔板44。再有,将形成有第2线圈74的第2骨架30从第2方向侧接近中央罩构件40,使第2骨架30的第2凸缘部34从第2方向侧接触于中央罩构件40的间隔板44。这样,第1骨架20和第2骨架30将中央罩构件40夹于其间而连接。
再有,从第1方向侧将端部罩构件50接近收纳了第1骨架20的中央罩构件40,使端部罩构件50的端部板54和第1骨架20的第1端子凸缘部26接触。另外,在第2骨架30上,安装第2罩构件92a。中央罩构件40、端部罩构件50以及第2罩构件92a的材质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
接下来,相对于组合了的第1骨架20以及第2骨架30等,将芯60的第1芯60a的轴脚部62a从第1方向侧插入于第1骨架20的第1中空筒部22的内部,将第2芯60b的轴脚部62b从第2方向侧插入于第2中空筒部32的内部,从而将轴脚部62a、62b以及侧脚部64ab、64bb在中央对接。最后,通过在芯60的外周卷绕绝缘胶带12,从而得到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10。
这样,图1~图6所示的线圈装置10中,中央罩构件40配置于第1骨架20和第2骨架30之间,因此,有效地延长第1线圈72和第2线圈74之间的绝缘距离,小型并且实现优异的绝缘特性。由此,线圈装置10,能够实现第1线圈72与第2线圈74的电位差大,并且小型的线圈装置。例如,在第1骨架和第2骨架连续的现有的骨架的结构中,例如,即使从线圈的外周侧安装罩,也在凸缘部和罩之间的间隙形成有通道,因此,在增大凸缘部并不牺牲线圈装置10的小型化的范围内,难以延长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绝缘距离。
但是,在线圈装置10的中央罩构件40中,如图6所示,在外径方向上延伸的间隔板44和从间隔板44的外周缘向第2方向延伸的外周罩部42无间隙地连续。因此,通过具有这样的间隔板44和外周罩部42的中央罩构件40,能够如图6的虚线95所示,即使不扩大第1凸缘部24或第2凸缘部34的外径,也能够延长第1线圈72和第2线圈74之间的绝缘距离(特别是电气间隙)。另外,通过在外周罩部42设置突起42c,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第1线圈72和第2线圈74之间的绝缘距离(特别是爬电距离)。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将第1线圈72的第1线圈端部72a经由外周开口42a而配线至端子82,从而能够适当地确保第1线圈72和第2线圈74的绝缘距离。另外,外周开口42a、42b实现促进第1线圈72的散热的效果。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1线圈装置10中,在第1凸缘部24的第1相对面24a和中央罩构件40的间隔相对面44a之间形成有互相卡合的凹凸(第1凹部24aa以及间隔凸部44aa)。因此,如图5的虚线94所示,能够延长芯60的轴脚部62a和第1线圈72的绝缘距离(电气间隙以及爬电距离)。另外,如图4所示,中央罩构件40具有从中央贯通孔44c的缘部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突出的中空筒部46,中空筒部46有助于芯60的轴脚部62a和第1线圈72的绝缘距离的延长。
再有,如图5所示,在第1线圈72与芯60的连接部64a(特别是侧脚部64ab)之间,从间隔板44的外周缘向第1方向延伸的外周罩部42和从端部板54的外周缘向第2方向延伸的侧方罩部52重叠而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线圈装置10延长第1线圈72和芯60的连接部64a之间的绝缘距离,并且实现良好的绝缘特性。另外,实施方式所示的线圈装置10是第2线圈74成为低压侧的初级线圈,第1线圈72成为高压侧的次级线圈的升压变压器,因此,第1线圈72和芯60的绝缘距离比第2线圈74和芯60的绝缘距离长。但是,线圈装置10中的第1骨架20以及第1线圈72和第2骨架30以及第2线圈74的上下(Z轴方向)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
另外,如图3所示,相对于第1骨架20从第1方向侧安装的端部罩构件50具有隔开端子82和芯60的端子保护部56,因此,这样的线圈装置10能够延长芯60和第1线圈72以及端子82的绝缘距离,实现适当的绝缘特性。
表示实施方式而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第1骨架20、第2骨架30、中央罩构件40以及端部罩构件50的形状可以根据线圈装置的用途等而适当改变。例如,在上述的线圈装置10中,如图5所示,第1凹部24aa形成于第1相对面24a,间隔凸部44aa形成于间隔相对面44a,但是,凸部和凹部也可以相反。即,在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中,可以在第1相对面24a形成作为包围轴脚部62a、62b的环状的凸部的第1凸部,也可以在间隔相对面44a形成第1凸部所卡合的间隔凹部。
另外,如图5所示,在线圈装置10中,在第2骨架30的第2凸缘部34和间隔板44之间未形成凹凸形状,但是,也可以在第2凸缘部34和间隔板44之间也形成有与第1凸缘部24和间隔板44的相对面相同的凹凸形状。

Claims (9)

1.一种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中央罩构件,具备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的间隔板、和从所述间隔板的外周缘向垂直于所述间隔板的第1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罩部;
第1骨架,具有与所述间隔板的一个面相对的第1凸缘部和从所述第1凸缘部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并连通于所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1中空筒部,所述第1凸缘部以及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外周被所述外周罩部包围;
第2骨架,具有与所述间隔板的另一个面相对的第2凸缘部和从所述第2凸缘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突出并连通于所述贯通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第2中空筒部;
第1线圈,卷绕于作为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外周壁的第1外周壁;
第2线圈,卷绕于作为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外周壁的第2外周壁;以及
芯,具有插通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以及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内部和所述贯通孔的轴脚部和通过所述第1骨架以及所述第2骨架的外周侧并连接于所述轴脚部的两端的连接部,
在所述第1凸缘部中与所述间隔板相对的第1相对面上,作为以环状连续地环绕所述轴脚部的周围的凹部的第1凹部以及作为以环状连续地环绕所述轴脚部的周围的凸部的第1凸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形成多个,
在所述间隔板中与所述第1凸缘部相对的间隔相对面上,卡合于所述第1凹部的间隔凸部以及所述第1凸部所卡合的间隔凹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间隔板的外侧形成多个,
在所述间隔板的内周,沿着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或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中空筒部以包围所述轴脚部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罩构件的所述外周罩部,形成有从外部连接于所述第1线圈的配置空间的外周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周罩部中的所述外周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骨架具有从所述第1中空筒部中的第1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有固定作为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凸缘部,
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外周开口并从所述配置空间被引出而固定于所述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骨架具有从所述第1中空筒部中的第1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有固定作为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凸缘部,
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外周开口并从所述配置空间被引出而固定于所述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端部罩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1骨架而配置于所述第1方向并且形成有被所述轴脚部插通的所述端部贯通孔的端部板和从所述端部板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配置于所述外周罩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侧方罩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骨架具有从所述第1中空筒部中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向外径方向突出并且设置有固定作为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的线圈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凸缘部,
所述端部罩构件具有从所述端部板的外周缘的另一部分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隔开所述端子和所述芯的端子保护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第2骨架并且隔开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连接部的第2罩构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于所述第2骨架并且隔开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连接部的第2罩构件。
CN201710046124.7A 2016-01-22 2017-01-20 线圈装置 Active CN107017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609 2016-01-22
JP2016010609A JP6610284B2 (ja) 2016-01-22 2016-01-22 コイ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084A CN107017084A (zh) 2017-08-04
CN107017084B true CN107017084B (zh) 2020-03-27

Family

ID=5939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6124.7A Active CN107017084B (zh) 2016-01-22 2017-01-20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10284B2 (zh)
CN (1) CN107017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5414A (ja) 2017-07-03 2019-01-3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環境設定端末、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908643A (zh) * 2019-12-04 2021-06-04 Tdk株式会社 绕线架及线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0073A (en) * 1971-07-29 1973-07-31 Tamura Seisakusho Kk Coil bobbin
US4000483A (en) * 1976-06-24 1976-12-28 The Singer Company Low voltage power transformer
CN201215758Y (zh) * 2008-06-20 2009-04-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二次侧绕组绝缘隔离型变压器结构
CN102651272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变压器以及包括该变压器的驱动装置
CN103996501A (zh) * 2013-02-19 2014-08-20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0073A (en) * 1971-07-29 1973-07-31 Tamura Seisakusho Kk Coil bobbin
US4000483A (en) * 1976-06-24 1976-12-28 The Singer Company Low voltage power transformer
CN201215758Y (zh) * 2008-06-20 2009-04-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二次侧绕组绝缘隔离型变压器结构
CN102651272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变压器以及包括该变压器的驱动装置
CN103996501A (zh) * 2013-02-19 2014-08-20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30612A (ja) 2017-07-27
JP6610284B2 (ja) 2019-11-27
CN107017084A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0745B2 (ja) トランス
US8570133B2 (en) Transformer
WO2014155905A1 (ja) 巻線部品
US20220130602A1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er
JP5842282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17143221A (ja) トランス
CN107017084B (zh) 线圈装置
JP2017224767A (ja) 高周波トランス
CN109285661B (zh) 线圈装置
JP2018157094A (ja) 絶縁構造を有する三相リアクトル
WO2012042707A1 (ja) 絶縁トランス
JP5308836B2 (ja) トランス用組立体及びトランス用構造体
JP5177231B2 (ja) アーク溶接機に用いる変圧器およびアーク溶接機に用いる変圧器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10251364A (ja) コイル用ボビン、巻線部品、コイル部品、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451229B2 (ja) トランス
JP2001035732A (ja)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用トランス
WO2014181497A1 (ja) トランス
EP2573781B1 (en) High voltage current coil
US7176778B1 (en) Magnetic core assembly having bobbin and mounting board thereof
JP6974580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820893B2 (ja) コイル部品
CN213546101U (zh) 一种内置式电流互感器
CN108364771B (zh) 线圈元件以及线圈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17163129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US20140266556A1 (en) Core tube for a transformer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