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027B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027B
CN107003027B CN201680003776.6A CN201680003776A CN107003027B CN 107003027 B CN107003027 B CN 107003027B CN 201680003776 A CN201680003776 A CN 201680003776A CN 107003027 B CN107003027 B CN 107003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er fan
air conditioner
air
controll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7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027A (zh
Inventor
河锺权
姜熙讚
金锺云
金泰佑
朴承俊
安秉玉
全弘锡
黄準
金权镇
边娜朠
徐炯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62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7138B/zh
Priority to CN201810300107.6A priority patent/CN108679805B/zh
Priority to CN201810635765.0A priority patent/CN10905910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0790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145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003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for maintaining constant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means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e.g. bimetal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pivoting blades with intersecting ax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6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较高,则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出口执行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关闭出口以通过出口孔低速制冷,以使用户几乎感觉不到空调的制冷的风速,同时保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下部的出口孔来以低速执行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Description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使用制冷循环维持室内空气舒适从而适合人类活动的电器。空调通过以下来冷却室内空间:吸入室内空间的暖空气,将暖空气与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室内空间。另外,空调可通过相反的操作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
空调可通过经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执行的制冷循环使空气在前进或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压缩机提供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以及冷凝器提供室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膨胀阀使室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降压,以及蒸发器将经降压的制冷剂蒸发为低温气态。
空调可分类为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分离的分体式(split type)空调,以及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集成为一主体的窗式空调。
就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分离的分体式空调而言,通常,压缩机和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外单元中,以及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内单元中。制冷剂可通过连接室内单元至室外单元的管道在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之间循环和流动。在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的下部,设置有鼓风机风扇;以及在室内单元的上部,设置有热交换器和供空气排放的出口。经由鼓风机风扇吸入并吹出的空气移动至室内单元的上部,以及移动至上部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和出口排放至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除制冷功能之外,空调还可提供除湿(dehumidification)功能。由传统的空调提供的除湿功能伴随着制冷效果。然而,为满足用户仅仅需要除湿的要求,需要实现不伴随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最近,积极进行了对这样的空调的研究,所述空调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通过出口排放的空气的风速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空气的风速,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另外,防止空调冷凝的技术已被研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较高,则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出口执行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以及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所述空调能够关闭出口通过出口孔以低速执行制冷,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空调的制冷的风速,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此外,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的下部的出口孔来以低速执行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基于当鼓风机风扇停止时的时间和温度操作鼓风机风扇来防止冷凝。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所述空调能够提供具有低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将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通过所述描述将部分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本公开而被习得。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鼓风机风扇、出口、出口孔和控制器,其中,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壳体内部的空气热交换;鼓风机风扇配置为移动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孔成形在壳体中,并且配置为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达到预定值则关闭出口,以及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维持室内温度处于预定值。
多个出口被提供,并且如果室内温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关闭多个出口的一部分以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如果室内温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降低鼓风机风扇的每分钟转速(RPM)以降低通过出口孔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如果室内温度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打开出口。
如果室内温度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增大鼓风机风扇的每分钟转速(RPM)以提高通过打开的出口和出口孔中的至少一者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空调还可包括输入单元,输入单元配置为从用户接收关闭出口的控制命令以使得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排放。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鼓风机风扇、出口、出口孔和控制器,其中,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壳体内部的空气热交换;鼓风机风扇配置为移动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孔成形在壳体上,并且配置为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关闭出口,并且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维持室内湿度处于预定值。
多个出口被提供,并且如果室内湿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关闭多个出口的一部分以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如果室内湿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降低鼓风机风扇的每分钟转速(RPM)以降低通过出口孔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如果室内湿度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打开出口。
如果室内湿度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可增大鼓风机风扇的每分钟转速(RPM),以提高通过打开的出口和出口孔中的至少一者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空调还可包括输入单元,输入单元配置为接收关于空调所处空间的室内湿度的信息。
空调还可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配置为储存关于空调所处空间的室内温度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鼓风机风扇、出口、出口孔和控制器,其中,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壳体内部中的空气热交换;鼓风机风扇配置为移动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壳体外部;出口孔成形在壳体上,并且配置为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确定在出口关闭和鼓风机风扇停止旋转之后发生冷凝,则使鼓风机风扇旋转以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多个出口被提供,与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鼓风机风扇被提供,以及如果确定在多个出口的一部分关闭并且多个鼓风机风扇中与所关闭的出口对应的一部分鼓风机风扇停止旋转之后发生冷凝,则控制器可使鼓风机风扇旋转以通过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控制器可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使鼓风机风扇旋转。
控制器使鼓风机风扇旋转持续预定周期。
基于时间和设置在壳体中的前部面板的温度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是否发生冷凝。
如果在鼓风机风扇停止旋转之后预定时期周期逝去,则控制器可确定发生冷凝。
如果前部面板的温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则控制器可确定发生冷凝。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较高,则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出口执行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以及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预定值,则所述空调能够关闭出口通过出口孔以低速执行制冷,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空调的制冷的风速,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此外,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的下部的出口孔来以低速执行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能够通过基于当鼓风机风扇停止时的时间和温度操作鼓风机风扇来防止冷凝。
另外,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的空调,所述空调能够提供具有低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将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通过所述描述将部分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本公开而被习得。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和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示出空调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当出口打开时空调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在当出口打开时执行的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中的空气流动的、图1的空调沿着线A-A’截取的横截剖视图。
图5是当出口关闭时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当出口关闭时通过至少一个出口孔执行的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中的空气流动的、图1的空调沿着线A-A’截取的横截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控制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在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排放的制冷过程的示意图(conceptual view)。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方法而变化的图形。
图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针对每个周期室内温度根据空调的控制方法而变化的图形。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在当出口关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被排放的制冷过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形成在前部面板的第二区域中的出口孔。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包括在空调中的用于冷凝预防控制的配置的控制框图。
图14是用于描述发生在空调的前部面板上的冷凝的空调侧视图。
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防止前部面板发生冷凝的空调操作的示意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控制空调以防止冷凝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通过设置在下部壳体中的第二出口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的空调的配置的控制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包括下部鼓风机风扇的空调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将移动至下部壳体的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第二出口孔排放至外部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0A和图20B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示出控制空调通过设置在空调的下部壳体中的第二出口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室内单元。
图22示出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前侧。
图23示出当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前部面板被分解时的状态。
图24是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5是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横截剖视图。
图26是图25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控制框图。
图28、图29和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参考,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公开。
通过对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参考,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和特征以及实现所述有益效果和特征的方法将显而易见。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配置以及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因此要理解,可取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和附图的各种修改示例是可行的。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显而易见,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仅仅用于例示的目的,而不是出于限制本公开的目的,本公开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要理解,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引用物。应理解,当术语“包括”、“包含”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出存在所阐述的特征、图形、步骤、组件、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图形、步骤、组件、构件或它们的组合。
应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各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称为第二组件,类似地,第二组件可称为第一组件。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在下文中,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将根据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它们重叠的描述将被省略。
在传统空调中,室内单元被设计为使热交换器最小化,以及提高鼓风机风扇的每分钟转速(RPM)以使风速和风量最大化。因此,排放空气的温度被降低,以及空气形成狭长的路径以被排放至室内空间。
因此,当用户直接接触所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觉寒冷和不舒服;以及当他/她不接触所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觉闷热和不舒服。
另外,为了获得高风速而提高鼓风机风扇的RPM会导致噪声增加。另一方面,在不使用任何鼓风机风扇的情况下,调节空气的辐射空调需要大的面板以获得与使用鼓风机风扇的空调相同的性能。另外,辐射空调具有非常低的制冷速度,并且需要高的结构成本。
空调可包括热交换器和鼓风机风扇,其中热交换器与吸入到形成它的外观的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鼓风机风扇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壳体内部然后再将所述空气吹出至室内空间。
然而,当空气流过鼓风机风扇时,空调空气可通过壳体的出口直接朝向目标排放。在这种情况中,目标可能直接接触空调空气,从而由于局部制冷或局部制热而感到不舒服。
在以下描述中,将针对空调的制冷操作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适用于空调的制热操作。
构成空调的制冷循环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执行。制冷循环可执行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一系列过程,以将高温空气与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将低温空气供应至室内空间。
压缩机可将制冷剂气体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并且将经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排放至冷凝器。冷凝器可将经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冷凝至液态,并且在冷凝过程期间向环境散发热量。膨胀阀可将由冷凝器冷凝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器可蒸发由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器可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与要被冷却的对象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并且可将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至压缩机。通过所述周期,可调整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
空调的室外单元可以是制冷循环的一部分并且配置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可安装在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中的任一个中,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可安装在空调的室内单元中。
本公开涉及用于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的空调,在所述空调中,室外热交换器充当冷凝器且室内热交换器充当蒸发器。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包括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将被称作空调,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将被称作热交换器。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示出空调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当出口打开时空调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空气在当出口打开时执行的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中流动的、沿着线A-A’截取的图1的空调横截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当出口关闭时空调的透视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空气在当出口关闭时经由至少一个出口孔执行的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中流动的、沿着线A-A’截取的图1的空调的横截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空调1的室内单元(在下文中,称作空调1)可包括:壳体10、热交换器20、鼓风机单元30和出口41,其中,壳体10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7并且形成空调1的外观;热交换器20配置为与吸入到壳体10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鼓风机单元30配置为使空气循环至壳体10的内部或外部;以及出口41配置为将经由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出口41可包括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
壳体10可包括前部面板10a、后部面板10b、侧部面板10c和上部和下部面板10d,其中在前部面板10a中形成至少一个开口17,后部面板10b设置在前部面板10a之后,侧部面板10c设置在前部面板10a和后部面板10b之间,上部和下部面板10d设置在侧部面板10c的上方和下方。至少一个开口17可以是圆形形状。例如,至少两个或更多开口17可以规律的间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前部面板10a中。在后部面板10b中,入口19可形成为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壳体10内部。
入口19可设置在后部面板10b中以引导外部空气进入壳体10的内部,其中后部面板10b设置在热交换器20之后。通过入口19进入至壳体10内部的空气可穿行通过热交换器20从而吸收或损失热量。通过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可经由鼓风机单元30通过出口41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
鼓风机单元30可包括鼓风机风扇32和鼓风机架子(grill)34。
鼓风机架子34可位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空气的方向上。根据实施方式,鼓风机风扇32可以是混流风扇尽管不限于此,并且可具有使得从壳体10外部吸入的空气能够排放至壳体10外部的任意结构。例如,鼓风机风扇32可以是横流风扇、涡轮风扇或多叶片风扇。鼓风机风扇32的数量不受限制,并且根据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可设置为与至少一个开口17对应。
鼓风机单元30可包括设置在鼓风机风扇32的中央的风扇驱动器37,并且配置为驱动鼓风机风扇32。风扇驱动器37可包括驱动电机33。
鼓风机架子34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32的前部以引导空气的流动。另外,鼓风机架子34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32和出口41之间以使鼓风机风扇32的外部影响最小化。
鼓风机架子34可包括多个叶片35。多个叶片35的数量、形状和角度可变化以调整从鼓风机风扇32吹出至出口41的空气的风向或风量。
稍后将描述的门操作元件66可穿过鼓风机架子34的中央。门操作元件66和风扇驱动器37可在前-后方向对齐在同一直线上。根据上述配置,鼓风机架子34的多个叶片35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32的多个扇叶的前方。
鼓风机单元30可包括风管(duct)36。风管36可呈围绕鼓风机风扇32的圆的形状,并且引导空气的流动使之流动至鼓风机风扇32。
热交换器20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32和入口19之间,并且可从通过入口19吸入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或者向通过入口19吸入的空气传送热量。热交换器20可包括管(tube)21和集管(header)22,其中集管22与管21的上部和下部联接在一起。然而,热交换器20的种类不受限制。
在壳体10的内部中,至少一个热交换器20可与至少一个开口17对应地安装。
空调1可在多种操作模式中操作。多种操作模式可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在第一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口41排放的,在第二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是通过设置在排放盘14上的出口孔50排放。
更具体地,在第一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至少一个出口41执行制冷,使得通过打开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向空调1的外部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此时,空调1可感测室内温度,并且根据所感测的室内温度选择性的打开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任意一个,从而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在第二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出口孔50执行制冷,以使得当室内温度达到用户预先设定的期望温度时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并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以低速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
换言之,经由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鼓风机风扇32经由至少一个出口41和至少一个出口孔50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
在第一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排放。然而,一部分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换言之,在第一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的主要部分可通过出口41排放。另外,在第二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的主要部分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
穿过鼓风机单元30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排放至壳体10外部。
当空调1处于第一模式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排放至壳体10外部。出口41可将经热交换的空气直接地排放至外部。出口41可暴露于壳体10的外部。出口41可位于鼓风机风扇32吹送空气的方向上,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直接地排放至外部。经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流经形成在鼓风机风扇32和出口41之间的第一排放路径41d(参见图4)。第一排放路径41d可由排放引导元件45形成。
出口41可由开口引导部(guide)43形成。开口引导部43可通过壳体10的开口17暴露于外部。稍后将描述的门单元60可移动停留在开口引导部43上。开口引导部43可位于壳体10的开口17周围,以沿着内圆周形成出口41。
出口41可包括各自具有门操作元件66的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换言之,第一出口41a可包括第一门操作元件66a,第二出口41b可包括第二门操作元件66b,以及第三出口41c可包括第三门操作元件66c。
出口41可经由门单元60打开或关闭。
门单元60可打开或关闭出口41,以使得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选择性地通过出口41被排放至壳体10外部。
门单元60可在出口41打开的门打开位置60a与出口41关闭的门关闭位置60b之间移动。门单元60可在门打开位置60a与门关闭位置60b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更具体地,门单元60可包括门叶片(door blade)62和用于操作门叶片62的门操作元件66。
门叶片62可呈与出口41的形状对应的圆形形状。当门单元60处于门打开位置60a时,门叶片62可与开口引导部43间隔开,以及当门单元60处于门关闭位置60b时,门叶片62可接触开口引导部43以关闭出口41。
门叶片62可包括叶片主体63和叶片联接元件64,其中叶片主体63呈与出口41对应的圆形形状,叶片联接元件64从叶片主体63延伸出并且与门操作元件66联接。
叶片主体63可以呈接近圆板的形状。另外,叶片主体63的一个表面可以面对壳体10的外部,并且叶片主体63的其它表面可面对鼓风机单元30。
在叶片主体63的一个表面上,可设置显示器以显示空调1的操作状态或者允许用户操控空调1。
门操作元件66可移动门叶片62。门操作元件66可包括电机(未示出)。门操作元件66可与门叶片62的叶片联接元件64联接以移动门叶片62。
鼓风机架子34可设置在门操作元件66周围。从设置在鼓风机架子34后方的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穿过鼓风机架子34以在前向方向上被排放。
当空调1处于第二模式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至壳体10外部。通过该配置,经热交换的空气可以低的风速排放至外部。在排放盘14中,可形成有多个出口孔50。
当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50被排放至外部时,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流经形成在鼓风机风扇32和出口孔50之间的第二排放路径50a。第二排放路径50a可由排放引导元件45和稍后将描述的排放面板形成。
排放面板可包括路径成形框架13和排放盘14。
排放面板可设置成形成第二排放路径50a。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排放路径50a以低速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其中第二排放路径50a由排放面板和稍后将描述的排放盘14形成。
路径成形框架13可分隔壳体10内部的第二排放路径50a。路径成形框架13可防止经热交换的空气再次进入壳体10的内部。根据实施方式,路径成形框架13可从鼓风机架子34延伸出,并且连接至外部面板(未示出)。
出口孔50可形成在排放盘14中。然而,出口孔50的形状不受限制,在本公开的当前实施方式中,可提供多个出口孔50。出口孔50可穿透排放盘14。
出口孔50可包括排放区域。在排放区域中,多个出口孔50可均匀或非均匀地分布。根据实施方式,多个出口孔50可均匀分布在排放区域中。
排放区域可形成在排放盘14的至少一部分中。然而,排放区域可形成在整个排放盘14中。
出口41可包括第一排放路径41d和第二排放路径50a。
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流经第一排放路径41d和第二排放路径50a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一模式中,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流经形成在鼓风机风扇32和出口41之间的第一排放路径41d。另外,在第二模式中,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流经形成在鼓风机风扇32和出口孔50之间的第二排放路径50a。
出口41可包括排放引导元件45。由鼓风机风扇32吹出的空气可受排放引导元件45的控制。排放引导元件45可设置在鼓风机单元30的前部,以使得从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可流经第一排放路径41d和第二排放路径50a中的至少一个。
排放引导元件45可包括引导主体46和引导凹槽47。
引导主体46可在内部形成第一排放路径41d。引导主体46可以呈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状。更具体地,引导主体46可以呈一端面对鼓风机单元30且另一端面对出口41的管道的形状。
引导凹槽47可穿过第二排放路径50a。引导凹槽47可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中。引导凹槽47的形状不受限制,并且引导凹槽47可具有可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中并且使得空气在引导主体46的向外方向上流动的任意结构。在当前实施方式中,引导凹槽47可以是沿着引导主体46的圆周形成的多个孔。
在第一模式中,门单元60可打开出口41。在这种情况中,从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可穿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内部的第一排放路径41d,然后被排放至出口41。
在第二模式中,门单元60可关闭出口41。在这种情况中,引导主体46的一端可被门单元60阻塞,以使得从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可穿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中的引导凹槽47,然后排放至出口孔50。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1的操作。
从外部吸入到壳体10中的空气可通过热交换器20热交换。由热交换器20调节的空气可通过鼓风机单元30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
空调1可通过出口41和出口孔50中的至少一个向外部排放经过热交换器20的空气。换言之,在第一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出口41排放空气以执行集中的空气调节;以及在第二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空气以执行缓慢遍布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出口41可操作门单元60以打开或关闭门单元60。如果出口41打开,则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排放,以及如果出口41关闭,则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
第一模式将详细描述如下。在第一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排放。在第一模式中,门单元60可处于门打开位置60a,以及门叶片62可与开口引导部43彼此隔开以打开出口41。
在这种情况中,从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可通过由引导主体46形成的第一排放路径41d流至出口41。
当空气通过出口41被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时,空气可以以鼓风机单元30施加的风速排放。
然后,将描述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经热交换的空气可经由出口孔50排放。在第二模式中,门单元60可处于门关闭位置60b,以及门叶片62可接触开口引导部43以使得出口41可关闭。
在这种情况中,因为出口41由门叶片62阻塞,所以从鼓风机单元30流出的空气可穿过形成在引导主体46中的引导凹槽47。由此,从鼓风机单元30吹出的空气可穿过第二排放路径50a以流至出口孔50。
当空气通过出口孔50被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时,空气的风速在空气穿过排放盘14的多个出口孔50的时候可降低,以使得被排放至外部的空气处于低速。
通过所述配置,空调1可以以用户可感觉舒适的风速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控制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1可包括:输入单元200、控制器300、传感器400、存储单元500和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其中,输入单元200配置为从用户接收与空调1驱动相关的控制命令或驱动空调1要求的数据;控制器300配置为控制空调1的驱动;传感器400配置为检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温度或湿度;存储单元500配置为储存与空调1的驱动相关的程序和数据;以及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配置为向空调1的外部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输入单元200可包括按钮类开关、膜片开关或用于接收空调1的操作命令的触摸面板。如果提供用于接收空调1的操作和驱动命令并且显示空调1的操作信息的远程控制器(未示出),则空调1的输入单元200可仅仅包括用于向空调1供应电力的电源按钮(未示出)。
输入单元200可以是使得用户能够设定操作模式(例如,风速/风量模式,诸如“强”、“正常”、“弱”和“加速”;自动/手动模式和功能模式,诸如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吹风模式、制热模式、舒适模式等),启动或停止驱动,或者设定期望温度、风向等的组件。输入单元200可具有包括在空调1中的前部面板10a或远程控制器的多个按键,以使用户能够输入数据。另外,输入单元200可从用户接收与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相关的信息。换言之,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设定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的期望温度,并且可设定所述空间的室内湿度的期望湿度。如果空调1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变化,则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设定新的期望温度或新的期望湿度。另外,输入单元200可接收与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进行的制冷操作和通过出口孔50进行的制冷操作相关的数据(例如,操作周期、操作类型、操作时间等)。
控制器300可电连接至输入单元200、传感器400和存储单元500,以传输和接收与空调1的总体操作相关的命令和数据。控制器300的输出终端可电连接至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以向空调1的外部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换言之,控制器300可控制分别包括在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中的第一驱动电机33a、第二驱动电机33b和第三驱动电机33c,因而控制第一鼓风机风扇32a、第二鼓风机风扇32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32c的打开/关闭操作和旋转速度。相应于由用户选定的操作模式,控制器300可向第一驱动电机33a、第二驱动电机33b和第三驱动电机33c传送控制命令,以控制第一鼓风机风扇32a、第二鼓风机风扇32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32c的打开/关闭操作和旋转速度。
另外,控制器300可控制分别包括在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中的第一门操作元件66a、第二门操作元件66b和第三门操作元件66c,以控制分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第一出口41a、第二出口41b和第三出口41c的第一门叶片、第二门叶片和第三门叶片。
控制器300可比较由传感器400的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与由用户输入和存储的期望温度,并且比较由湿度传感器420感测的室内湿度与由用户输入和存储的期望湿度,因而确定是否打开或关闭单独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
另外,控制器300可基于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当前室内温度或湿度来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RPM。此时,除当前室内温度或湿度之外,控制器300可通过与由用户输入的风速模式或风量模式有关的反映信息,来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RPM。
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出当前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湿度等于或小于由用户输入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RPM以控制鼓风机风扇32处于低速。如上所述,当控制器300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RPM时,除当前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湿度之外,控制器300还可反映当前的风速模式或当前的风量模式。在这种情况中,鼓风机风扇32的RPM的基准可以是与当前的风速模式和当前室内温度相匹配的并被存储的鼓风机风扇32的RPM的基准。控制器300可提取与当前感测的室内温度和当前的风速模式相匹配的鼓风机风扇32的RPM,并且向驱动电机33传送控制信号。例如,如果当前的风速模式是与最低的RPM对应的微风(breeze)模式,则控制器300可向驱动电机33传送用于将鼓风机风扇32的RPM降低至低于当前RPM的速度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鼓风机风扇32处于低速。在本文中,微风模式意味着在用户可设定的风速模式之中与鼓风机风扇32的最低RPM对应的风速模式。如果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等于或小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将鼓风机风扇32的RPM改变到低于最低RPM的速度。控制器300可包括单个通用处理器以执行与空调1的操作相关的全部运算;或者可包括用于执行特殊计算的处理器,诸如,用于仅仅执行与通信相关的计算的通信处理器以及用于仅仅执行与控制操作相关的计算的控制处理器。
传感器400可包括温度传感器410以感测空调1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以及湿度传感器420以感测所述空间的室内湿度。
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温度,并且输出与所感测的温度对应的电信号。另外,温度传感器410还可包括进入温度传感器以感测吸入到空调1内部的室内空气的温度,或者排放温度传感器以感测从空调1排放的空气的温度,尽管不限于此。换言之,温度传感器410可被添加至可感测室内温度的任意位置。温度传感器410可包括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
湿度传感器420可感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湿度,并且输出与所感测的湿度对应的电信号。湿度传感器420可被添加至可感测室内湿度的空调1的任意位置。
存储单元500,作为储存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各种数据的组件,可储存关于用户请求的操作模式(例如,风速/风量模式,诸如“强”、“正常”、“弱”和“加速”;自动/手动模式;以及功能模式,诸如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吹风模式、制热模式和舒适模式)、启动或停止操作、期望温度、风向等的各种设定数据。另外存储单元500可储存关于由用户输入的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期望温度和期望湿度之一的信息。存储单元500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磁盘和半导体盘)和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未示出),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永久性地存储与空调1的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易失性存储器用于暂时地存储当空调1操作时创建的临时数据。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被排放的制冷过程的示意图。图9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根据空调的控制方法室内温度变化的图形,以及图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根据空调的控制方法针对每个阶段的室内温度变化的图形。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当出口关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被排放的制冷过程的示意图。
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空调1及其控制方法中,空调1的操作模式将被定义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另外,为了方便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将针对室内温度进行描述。然而,本公开的制冷操作可基于室内湿度执行。此外,下面将描述的实施方式可在控制器300的控制下,基于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设定和手动操作的以及用户已经针对空调1的操作环境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以及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数据而自动执行。
在第一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至少一个出口41执行制冷,以使得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打开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此时,控制器300可根据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室内温度,选择性地打开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在第二模式中,空调1可通过出口孔50执行制冷。如果室内温度达到用户预先设定的期望温度,则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可关闭以使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由此通过低速操作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
参照图9A,室内温度可如图形所示变化。如果由用户设定的期望的室内温度或舒适的温度是T2以及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当前室内温度是T1,则空调1可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其中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为执行制冷以使得所感测的当前室内温度接近于所期望的室内温度。换言之,通过打开出口41以向外部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降低高于期望温度的室内温度,可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当执行如图9A所示的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时,控制器300可控制分别包括在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第一门操作元件66a至第三门操作元件66c以打开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或者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以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RPM。
在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中,如图8所示,可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执行制冷操作,此时,一部分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被排放。
如果通过第一模式制冷操作,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达到由用户设定的期望温度T2,则空调1可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如果即使当室内温度达到由用户设定的期望温度T2时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仍继续执行,则用户可能感觉寒冷。在这种情况中,虽然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排放的空气的速度降低,但是速度降低可能是有限的,以使得在第一模式中冷却的风可继续到达用户处。
因此,如图10所示,控制器300可通过门操作元件66关闭空调1的出口41以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并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维持室内温度处于或靠近期望温度T2。控制器300可控制驱动电机33使其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速度,并且将通过出口孔50排放的空气的风速调整至大约0.15/s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风速。
当空气不通过出口孔50而是通过出口41排放时,不管如何极大地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风速,实现人无法感觉到的低风速都很困难。然而,因为出口孔50配置有多个小孔以扩宽供空气排放的区域,所以通过出口孔50排放的空气的速度相比于通过出口41排放的空气的速度显著地降低,以使得用户可能几乎感觉不到风速。
如果当执行保持处于或靠近期望温度T2的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时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超过期望温度T2,则控制器300可控制驱动电机33提高鼓风机风扇32的速度并且增大风量。另外,控制器300可打开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以使得当前室内温度可再次到达期望温度T2
如上所述的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或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可由用户的手动操作执行,以及可针对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中的每一个预先设定风速或风量。另外,当用户睡觉的时候,控制器300可做出设定以防止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尽管室内温度超过期望温度T2
参照图9B,当第一模式制冷操作被执行以将最初感测的室内温度T1降低至期望温度T2时,控制器300可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继续执行制冷操作。
如图9B所示,为了在第一阶段将最初感测的室内温度T1降低至温度TA,控制器300可打开全部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换言之,当由温度传感器410实时感测的室内温度TX在TA≤TX≤T1的范围内时,需要快速降低室内温度TX,因此,控制器300可打开全部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为了在第二阶段将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TX由温度TA降低至温度TB,控制器300可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一个,以通过剩余两个打开的出口4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关闭的出口41可以是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任意一个。换言之,如果由温度传感器410实时感测的室内温度TX在TB≤TX≤TA的范围内,则可能需要比第一阶段更弱的制冷效果,以使得控制器300可关闭三个出口41中的一个,以使用剩余的两个出口4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为了在第三阶段将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TX由温度TB降低至温度T2,控制器300可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两个,以通过剩余一个打开的出口4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换言之,如果由温度传感器410实时感测的室内温度TX在T2≤TX≤TB的范围内,则可能需要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更弱的制冷效果,以使得控制器300可关闭三个出口41中的两个,以使用剩余的一个出口4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另外,如上面参照图9A所描述,如果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TX达到期望温度T2,则控制器300可关闭全部的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通过出口孔50以低速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
参照图8至图10的以上描述涉及基于室内温度控制空调1的方法,然而,如上面参照图8至图10所描述,控制空调1的方法可被应用于基于室内湿度控制空调1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换言之,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使得由图7中所示湿度传感器420感测的当前室内湿度达到由用户输入的期望湿度。如果由湿度传感器420感测的当前室内湿度比期望湿度更高,则空调1可打开出口41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以及如果当前室内湿度等于或低于期望湿度,则空调1可关闭出口41以通过出口孔50以低速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由此维持用户期望的舒适的室内湿度。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形成在前部面板的第二区域中的出口孔。
图1中所示的出口孔50形成在空调1的开口17所处的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中,然而,图11中所示的出口孔50形成在排除第一区域A1之外的前部面板10a的第二区域A2中。
第一区域A1可与出口41被设置的前部面板10a的区域对应。如果出口41形成在第一区域A1中,则当出口41关闭时,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然而,因为第二区域A2位于出口41所设置的区域下方,所以当出口41关闭时,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可移动至与前部面板10a的下部对应的第二区域A2,然后通过形成在第二区域A2中的出口孔50被排放。因此,可提供单独的流动路径以将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移动至与前部面板10a的下部对应的第二区域A2。
如果出口孔50形成在第一区域A1中,则出口41和出口孔50两者都可设置在第一区域A1中,以使得当空调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时,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可通过出口41和出口孔50两者排放。
然而,如果出口孔50形成在第二区域A2中,则当空调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时,因为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打开,所以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的大部分不会移动至形成在第二区域A2中的出口孔50。换言之,当空调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时,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的大部分可通过打开的出口41排放,以及当空调1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时,因为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关闭,所以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可通过形成在第二区域A2中的出口孔50排放。这样,根据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如果出口孔50形成在第二区域A2中,则从鼓风机风扇32排放的空气可穿过不同的组件。
另外,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出口孔50可形成在壳体10的侧部中,而不是在前部面板10a中。另外,出口孔50可形成在当出口41关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可被排放的任意位置处。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和图12,在操作100中,传感器400可感测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中的至少一个。更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以及湿度传感器420可感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湿度。用户可做出设定使得空调1仅仅感测室内温度、将室内温度与期望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或者用户可做出设定使得空调1仅仅感测室内湿度、将室内湿度与期望湿度进行比较然后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另外,用户可做出设定使得空调1感测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两者,并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
在操作105中,控制器300可确定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中的至少一个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在本文中,预定值是用户设定的期望室内温度或期望室内湿度。控制器300可将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与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进行比较。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高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执行通过出口41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的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相反,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低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这意味着当前室内温度或当前室内湿度达到由用户设定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因此,控制器300可控制空调1的各个组件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RPM、关闭出口41并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
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大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在操作110中控制驱动电机33提高鼓风机风扇32的RPM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因此,可提高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出口孔50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控制器300可控制门操作元件66在操作115中打开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及在操作120中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此时,连同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空气还可以通过出口孔50排放。
如上所述参照图9A,如果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则室内温度可降低,并且传感器400可在操作125中感测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器300可将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与由用户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进行比较,并且在操作130中确定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是否小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
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出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大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这意味着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尚未达到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因此,控制器300可继续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如上面参照图9B所描述,如果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期间关闭,则控制器300可再次打开所关闭的出口41,并提高鼓风机风扇32的RPM因而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
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出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等于或小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这意味着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由用户设定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因此,控制器300可控制空调1的各个组件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RPM、关闭出口41并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由此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
换言之,在操作135中,控制器300可控制驱动电机33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RPM,因此,可降低通过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通过出口孔50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控制器300可控制门操作元件66在操作140中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以及在操作145中通过出口孔50以低速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因此,在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中,因为空气因鼓风机风扇32的RPM较低而通过多个出口孔50以低速排放,所以用户在保持舒适的温度或舒适的湿度的室内空间中,感觉不到从空调1中排放的风。
如果当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时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提高,则传感器400可在操作150中感测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中的至少一个。
然后,在操作155中,控制器300可将由传感器400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与由用户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是否等于或小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
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出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高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重复操作110至操作155。相反,如果控制器300确定出所感测的室内温度或所感测的室内湿度等于或小于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继续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及其控制方法可基于由传感器400实时感测的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来维持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
换言之,当需要降低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时,控制器300可打开出口41以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此时,控制器300可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RPM以提高被排放空气的速度。
相反,如果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达到期望温度或期望湿度,则控制器300可关闭出口41以通过出口孔50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此时,控制器300可降低鼓风机风扇32的RPM以通过出口孔50以低速排放空气,由此防止从空调1排放的空气直接地到达用户,同时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舒适的湿度。
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通过略微更改空调1的设计所得的更多的各种实施方式是可行的。另外,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方法可在控制器300的控制下自动地执行,或者根据用户的设定和控制手动地执行。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包括在空调中的用于冷凝预防控制的配置的控制框图。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空调1可包括:输入单元200、控制器300、温度传感器410、存储单元500、通信单元600、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以及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其中,输入单元200配置为从用户接收针对空调1的冷凝预防的控制命令;控制器300配置为针对空调1的冷凝预防控制而控制空调1的各个组件;温度传感器410配置为感测空调1所在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和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存储单元500配置为储存用于空调1的冷凝预防的程序和数据;通信单元600配置为向外部服务器传输与空调1的操作相关的数据/从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空调1的操作相关的数据;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配置为传送用于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的电力并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的RPM;以及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配置为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防止在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
输入单元200可包括按钮类型开关、膜片开关或用于接收空调1的冷凝预防控制的操作命令的触摸面板。如果提供用于接收空调1的操作和驱动命令并显示空调1的操作信息的远程控制器(未示出),则空调1的输入单元200可仅仅包括用于向空调1供应电力的电源按钮(未示出)。
当空调1的出口41关闭并且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停止时,输入单元200可从用户接收用于操作鼓风机风扇32的控制命令,以防止在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
换言之,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预先设定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停止到随后它再次旋转为止的时期周期,也可通过输入单元200预先设定鼓风机风扇32在再次停止之前旋转的旋转周期。
另外,用户可输入关于露点(dew point)温度和鼓风机风扇32开始操作的前部面板10a的温度的信息,以及用户他自己/她自己可输入用于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的控制命令以防止空调1发生冷凝。稍后将参照图14描述露点温度。
输入单元200的配置和功能已经参照图7进行描述,因此,它的进一步的描述将省略。
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和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输出与所感测的温度对应的电信号。
温度传感器410还可包括进入温度传感器以感测吸入到空调1内部的室内空气的温度,或者排放温度传感器以感测从空调1排放的空气的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在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也可感测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10可添加在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可被感测的任意位置。温度传感器410可包括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
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以及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的温度,并且向控制器300传送电信号。
存储单元500,作为储存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各种数据的组件,可储存与用户请求的操作模式、启动操作或停止操作、期望温度,风向等有关的各种设定数据。
另外,存储单元500可储存从用户接收的用于空调1的冷凝预防的各种数据。所述数据可包括关于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停止之后直到它旋转再次为止所花费的时期周期的信息,以及关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的信息。存储单元500可储存为了防止空调1的冷凝鼓风机风扇32所需要的旋转的RPM。
存储单元500可包括磁盘、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其中,磁盘永久性地储存与空调1的控制操作相关的程序和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为半导体盘,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和S-RAM)(未示出)暂时地储存当空调1操作时被创建的临时数据。
通信单元600可通过网络向外部服务器传输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各种数据/从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各种数据。换言之,尽管用户他自己/她自己没有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空调1的操作命令和控制命令,但是通信单元600可从外部服务器接收关于空调1的操作命令和控制命令的信息。
另外,通信单元600可从外部服务器接收可由用户为了防止空调1冷凝而输入的数据,并且可从外部服务器接收周期性地更新的数据以使得周期性地更新的数据可应用于空调1的控制。
另外,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各种数据可通过通信单元600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中。
控制器300可电连接至输入单元200、温度传感器410、存储单元500和通信单元600以传输/接收与用于防止空调1的冷凝的总体控制操作相关的命令和数据。
更具体地,控制器300可在出口41关闭之后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防止冷凝,以使得经热交换的空气可根据鼓风机风扇32的旋转通过出口孔50排放。
换言之,如图13所示,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以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
如果在出口41关闭和鼓风机风扇32停止旋转之后,由用户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的预定时期周期过去,则控制器300可以以预定RPM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另外,如果前部面板10a的温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其中露点温度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则控制器300可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
此时,在出口41关闭之后和鼓风机风扇32停止旋转直到鼓风机风扇32再次旋转为止所耗费的时期周期可被预先设定,然后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以及关于鼓风机风扇32在再次停止之前的旋转的旋转周期的数据和鼓风机风扇32的RPM也可以被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另外,控制器300可基于关于露点温度的数据确定鼓风机风扇32开始操作的时间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其中露点温度基于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以及控制器300可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是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确定的结果操作鼓风机风扇32。
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可传送电力以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并且在控制器300的控制之下调整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的RPM。
图14是用于描述在空调前部面板上发生冷凝的空调侧视图。
如上所述,参照图14,前部面板10a可以被设置在空调1的壳体10中,并且前部面板10a和出口41被设置的区域被定义为第一区域A1。
如上所述参照图1至图12,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1的制冷模式可被划分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是打开至少一个出口41并且通过出口41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及第二模式是关闭至少一个出口41并且通过形成在排放盘14中的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在第一模式中,因为出口41打开以执行制冷,所以在包括排放盘14的前部面板10a中不可能发生冷凝,以及在第二模式中,如果鼓风机风扇32以低的RPM旋转以通过出口孔50排放空气,则在前部面板10a中不可能发生冷凝。
另一方面,在出口41关闭的第二模式中,如果鼓风机风扇32停止,则因为通过出口孔50排放的空气的量少,所以在前部面板10a中可能发生冷凝。
冷凝指的是当包含水蒸汽的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之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为水以形成露水的现象。冷凝可被分类为表面冷凝和内部冷凝。换言之,冷凝指的是当某对象的内部温度落入露点温度之下时,接触对象的表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为水以形成露水的现象。在本文中,露点温度指的是在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为水以形成露水的温度。
如图14所示,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可划分为三个区域A1'、A1”和A1”',以及将第一区域A1划分为三个区域A1'、A1”和A1”'的标准可以是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的位置。
图14涉及出口41关闭的第二模式,以及示出鼓风机风扇32在第二模式中停止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
在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的情况将作为示例被描述如下。当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在27℃至30℃的范围内时,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也可以在27℃至30℃的范围内。
当鼓风机风扇32在空调1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或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之后停止时,经热交换的冷空气可存在于壳体11(也称作上部壳体)的内部,即,在前部面板10a的内部,以使得前部面板10a可保持处于比室内空间的温度低的、与热交换的冷空气的温度对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经热交换的冷空气的温度是15,则前部面板10a的温度也可以保持处于15。
如果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是15,并且在前部面板10a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在27至30的范围内,则在前部面板10a的表面上发生冷凝的露点温度可以确定为大约23。
如果在27至30的范围内的室内空气接触保持处于15的前部面板10a,则因为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比露点温度23低,所以在前部面板10a的表面上可发生冷凝。
冷凝可在包括在前部面板10a中的排放盘14上形成露水,这可能在空调1的结构方面引起故障。
如图14所示,在包括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中的各个区域A1'、A1”和A1”'中,可发生相应的冷凝d1、d2和d3。换言之,当第一出口41a关闭并且第一鼓风机风扇32a停止时,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可发生冷凝d1,当第二出口41b关闭并且第二鼓风机风扇32b停止时,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可发生冷凝d2,以及当第三出口41c关闭并且第三鼓风机风扇32c停止时,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可发生冷凝d3。
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中,冷凝可根据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哪个运行,而发生在区域A1'、A1”或A1”'上。换言之,发生在前部面板10a中的冷凝d1、d2和d3可以是由于剩余在壳体10中的经热交换的冷空气没有被排放至外部而导致前部面板10a冷却,使得与经热交换的冷空气的温度相对应地被冷却的前部面板10a接触室内空气。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防止前部面板冷凝的空调的操作的示意图。
为了防止如上参照图14所述的冷凝,可能需要降低在空调1的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的露点温度,以使得前部面板10a的温度等于或高于露点温度。
为了降低露点温度,控制器300可如图15所示的那样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如果鼓风机风扇32旋转,则经热交换的空气可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10a中的出口孔50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如果经热交换的空气如图15所示排放至外部,则在前部面板10a周围的27℃至30℃的室内空气可由经热交换并被排放的15℃的空气替换。
因此,不同于图14的实施方式,在前部面板10a周围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可变成大约15℃,并且前部面板10a的表面的温度可以是如同图14的实施方式的15℃。因此,发生冷凝的露点温度可确定为大约11℃。如果露点温度被降低至大约11℃,则因为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是15,即比露点温度更高,所以不可发生冷凝。
换言之,如果鼓风机风扇32旋转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孔50排放至外部,则如图15所示,在排放的空气和现有的室内空气之间可形成边缘区域a1、a2和a3,并且露点温度可由于所形成的边缘区域a1、a2和a3而降低,以使得在前部面板10a中不发生冷凝。
如果鼓风机风扇32旋转,则经热交换的空气可排放至外部以防止冷凝。然而,如果鼓风机风扇32再次停止,则27℃至30℃的外部空气可再次移动至前部面板10a,以使得露点温度可再次上升,这可能导致在前部面板10a上发生冷凝。
因此,控制器300可控制鼓风机风扇32继续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或周期性地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防止在前部面板10a上发生冷凝。
如上参照图14所述,相应于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的位置,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可划分为三个区域A1'、A1”和A1”',并且根据包括在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中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哪个旋转,可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A1”或A1”'上发生冷凝。
换言之,当第一鼓风机风扇32a停止并且第二鼓风机风扇32b和32c旋转时,因为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露点温度不降低,所以冷凝可发生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上。
另外,当第二鼓风机风扇32b停止并且第一和第三鼓风机风扇32a和32c旋转时,因为露点温度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不降低,所以冷凝可发生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上。
同样地,当第三鼓风机风扇32c停止并且第一鼓风机风扇32a和第二鼓风机风扇32b旋转时,因为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中露点温度不降低,所以冷凝可发生在前部面板10a的区域A1”'上。
如上参照图13所述,因为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33a至33c以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所以当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停止时,控制器300可旋转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从而防止冷凝。如果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任意一个停止,则控制器300可旋转所停止的鼓风机风扇以防止在相应区域上发生冷凝。
如果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至少一个停止,则控制器300可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至少一个以防止冷凝。此时,如果在鼓风机风扇32停止之后过去预定时期周期,则基于由用户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时间信息,控制器300可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
控制器300可使鼓风机风扇32以预定RPM旋转,可在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之后继续使鼓风机风扇32以恒定RPM旋转,或者可周期性地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使得鼓风机风扇32在预定时期周期逝去之后停止然后再次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
此时,用户可设定鼓风机风扇32停止之后直到它再次旋转为止的时期周期,或者可设定鼓风机风扇32旋转的旋转周期。时期周期和旋转周期可基于考虑在鼓风机风扇32停止之后直到在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为止的时间所计算的时间信息或时期周期。
与用于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以防止冷凝的控制操作相关的时间信息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或者可通过通信单元600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然后传输至控制器300。
控制器300可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来计算露点温度,并且确定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是否比露点温度低,从而控制鼓风机风扇32的旋转。
换言之,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前部面板10a的温度和在前部面板10a周围的室内温度,并且向控制器300传输电信号。控制器300可基于所接收的信号,决定在前部面板10a的三个区域A1'、A1”和A1”'之中的哪个区域上因为所述区域的温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而发生冷凝。控制器300可旋转与所确定的区域对应的鼓风机风扇32以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防止在相应区域上发生冷凝。
控制器300可旋转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或者可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至少一个。
同样地,与用于使鼓风机风扇32旋转以防止冷凝的控制操作相关的时间信息、旋转周期信息和RPM信息可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或者可通过通信单元600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然后传输至控制器300。
图16A和图16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示出控制空调以防止冷凝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和图16A,空调1可根据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是否完成,在操作200中关闭在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之中的至少一个出口41。
如果至少一个出口41关闭,则空调1可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并且控制器300可根据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是否完成,在操作205中停止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
在操作210中,控制器300可确定在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停止旋转之后,预定时期周期是否过去。在本文中,关于预定时期周期的信息可由用户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
如果控制器300在操作215中确定预定时期周期过去,则在操作220中,控制器300可确定是否继续以低RPM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或者是否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旋转和停止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如果控制器300确定继续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则控制器300可在操作230中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低RPM旋转。如果控制器300确定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旋转和停止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则控制器300可在操作225中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预定时间间隔旋转。关于预定时间间隔的信息可由用户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
在操作235中,如果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旋转,则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至外部。然后,如上所述,露点温度可降低,从而防止在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控制器300可分别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防止在前部面板10a中与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之中的旋转的鼓风机风扇32的位置对应地发生冷凝。
参照图7和图16B,在操作300中,空调1可根据第一模式制冷操作是否完成,关闭在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之中的至少一个出口41。
如果至少一个出口41关闭,则空调1可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并且控制器300可在操作305中,根据第二模式制冷操作是否完成而停止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
在操作310中,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和前部面板10a的温度,并且向控制器300传输电信号。
在操作315中,控制器300可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判定发生冷凝的露点温度。另外,在操作320中,控制器300可确定前部面板10a的温度是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关于根据所感测的室内温度确定的露点温度的数据可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
如果前部面板10a的温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则在前部面板10a中可发生冷凝,因此控制器300可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露点温度以及在在前部面板10a上发生冷凝的原因已经参照图14进行描述,因此,将省略它的进一步地描述。
在操作325中,控制器300可确定是否继续以低RPM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或者是否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旋转和停止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如果控制器300确定继续以低RPM旋转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则控制器300可在操作335中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低RPM旋转。如果控制器300确定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旋转和停止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则控制器300可在操作330中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预定时间间隔旋转。预定时间间隔可由用户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
如果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旋转,则在操作340中,空气可通过出口孔50排放至外部。然后,如上所述,露点温度可被降低,从而防止在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控制器300可分别控制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以防止与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32之中的旋转的鼓风机风扇32的位置对应地在前部面板10a中发生冷凝。
图17是通过设置在下部壳体的第二出口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的空调的配置的控制框图。
参照图17,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1可包括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也称为第四鼓风机风扇32d)和第四驱动电机33d,其中,下部鼓风机风扇32d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第四驱动电机33d配置为传送用于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电力并且控制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
输入单元200可包括按钮类型开关、膜片开关或用于接收控制空调1的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操作命令的触摸面板。如果用于接收空调1的操作和驱动命令并显示空调1的操作信息的远程控制器(未示出)被提供,则空调1的输入单元200可仅仅包括用于向空调1供应电力的电源按钮(未示出)。
输入单元200可接收这样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并且将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至外部,其中第二出口孔52形成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二区域A2中。
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关于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的时间的数据、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周期以及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另外,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设定室内温度或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开始操作的时间。
输入单元200的配置和功能已经参照图7至图13被描述,因此,它的进一步地描述将被省略。
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并且向控制器300传送与所感测的室内温度对应的电信号。控制器300可基于所接收的电信号调整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周期和RPM。温度传感器410的配置和功能已经参照图7至图13被描述,因此,它的进一步的描述将被省略。
存储单元500可储存由用户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的与空调1的控制操作相关的数据。换言之,存储单元500可储存关于室内温度和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开始操作的时间的数据,以及关于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的时间、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的旋转周期和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的RPM的数据。
通信单元600可通过网络向外部服务器传输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数据/从外部服务器接收与空调1的操作和控制相关的数据。另外,通信单元600可从服务器接收关于由安装在空调1外部的传感器感测的室内温度的数据,并且向控制器300传送所述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控制器300可电连接至输入单元200、温度传感器410、存储单元500和通信单元600,并且接收/传输与空调1的控制相关的命令和数据。
更具体地,如果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控制命令被接收,则控制器300可基于所输入的控制命令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此时,控制器300可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或由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改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和旋转周期RPM。
换言之,如果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比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更高,则控制器300可提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以及如果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比期望温度更低,则控制器300可减小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
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可电连接至第四驱动电机33d,并且第四驱动电机33d可在控制器300的控制之下,控制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可旋转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以使得所移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出口孔52被排放至外部。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包括下部鼓风机风扇的空调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用于描述将移动至下部壳体的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第二出口孔被排放至外部的操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18,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1可包括上部壳体11、下部壳体12、第一至第四驱动电机33a至33d、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和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其中,上部壳体11包括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下部壳体12包括前部面板10a的第二区域A2。
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一区域A1中,可设置有当出口41关闭时经热交换的空气经此被排放至外部的第一出口孔51;以及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二区域A2中,可设置有第二出口孔52,通过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移动至下部壳体12的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孔52排放至外部。
另外,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可设置在上部壳体11和下部壳体12之间。在图18中,为了方便描述,示出单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然而,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数量不受限制,只要提供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即可。
另外,下部鼓风机风扇32d被设置的位置不受限制,并且下部鼓风机风扇32d可设置在经热交换的空气可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的任意位置。
如上面在图1至图12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空调1的制冷模式可被划分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是经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口41排放,以及第二模式是通过出口孔50执行制冷。更具体地,第二模式是:当室内温度达到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期望温度时,关闭第一至第三出口41a至41c,并且通过出口孔50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从而继续维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
用户可使用输入单元200来输入空调1的操作模式(例如,风速/风量模式,诸如“强”、“正常”、“弱”和“加速”;自动/手动模式;或者功能模式,诸如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吹风模式、制热模式、舒适模式、快速制冷模式和睡眠模式)、开始或停止操作、设定期望温度或设定风向。
如果用户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设定为快速制冷模式,则至少一个出口41可打开以使得可执行第一模式制冷操作。如果第一模式制冷操作通过快速制冷模式执行,则室内温度可在短时间内到达由用户设定的期望温度。
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将空调1的操作模式设定为舒适模式或睡眠模式,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用于操作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控制命令。
如果舒适模式或睡眠模式的控制命令被接收,或者如果操作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命令被接收,则控制器300可控制第四驱动电机33d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
如图19所示,如果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则经热交换的空气可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并且所移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至外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在空调1的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中,出口41可关闭,并且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低速旋转以通过出口孔50排放空气,从而维持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期望温度。
换言之,当用户选择睡眠模式时,空气可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以使得当用户熟睡的时候可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如上所述,在空调1的第二模式中,控制器300可关闭出口41并且旋转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从而以低速执行制冷操作,或者控制器300可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以使空气以低速朝向下部壳体12移动。朝向下部壳体12移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出口孔52低速排放,以维持用户熟睡的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处于舒适的温度。
控制器300可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或由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改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周期和RPM。另外,取代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控制器300可基于通过通信单元600从外部服务器接收的关于室内温度的数据,来改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周期和RPM。
换言之,如果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比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更高,则控制器300可提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以及如果空调1所在的空间的室内温度比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期望温度更低,则控制器300可减小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
控制器300可独立于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32a至32c的控制,控制下部鼓风机风扇32d。
另外,除了基于室内温度改变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旋转周期或RPM之外,控制器300可改变压缩机(未示出)的频率以改变空调1的制冷剂的量。
图20A和图20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控制空调通过设置在空调的下部壳体中的第二出口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400中,输入单元200可从用户接收用于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控制命令。换言之,用户可通过输入单元200输入旋转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控制命令,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并且通过设置在前部面板10a的第二区域A2中的第二出口孔52将空气排放至外部。
在操作405中,控制器300可基于所接收的控制命令控制第四驱动电机33d,以旋转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以使得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运行。
如果下部鼓风机风扇32d旋转,则在操作410中,经热交换的空气可从上部壳体11移动至下部壳体12,并且在操作415中,所移动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至外部。因此,对于空调1所在的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可执行第二模式制冷操作,以使得当用户熟睡时,室内空间可被保持处于舒适的温度。
参照图20B,在操作401中,控制器300可接收用于操作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的控制命令,并且在操作406中操作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在操作411中,温度传感器410可感测空调1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以及在操作416中,控制器300可将由温度传感器410感测的室内温度和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预定温度进行比较。在本文中,预先设定并且存储在存储单元500中的预定温度可对应于用户期望的室内温度。例如,对于空调1所在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预定温度可以是用户的舒适睡眠的温度。
如果在操作421中控制器300确定所感测的室内温度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则在操作431中,控制器300可提高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在操作426中,如果控制器300确定所感测的室内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则控制器300可减小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如果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提高,则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的空气量可提高,以使得用户可感觉高速的风。相反,如果至少一个下部鼓风机风扇32d的RPM减小,则通过第二出口孔52排放的空气量可减小,以使得用户可感觉低速的冷空气。
如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关于空调1的控制方法的配置和效果的细节已经参照图17至图19进行描述,因此,它的进一步地描述将被省略。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图22示出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前侧,图23示出当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前部面板被分离时的状态,图24是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25是图21中所示的室内单元的横截剖视图,以及图26是图25的区域“A”的放大图。
如图21至图26所示,空调的室内单元100可包括:壳体110、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至少一个热交换器130和多个入口140,其中,壳体110形成室内单元100的外观;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130在壳体110内部设置于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以及多个入口140形成在壳体110的后表面中。
壳体110可包括前部面板112和后部面板114,其中,前部面板112具有多个开口112a以在向前方向上暴露每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的出口121a-4,后部面板114与前部面板112的后部联接。多个开口112a的每一个可以是圆形形状,以及至少两个或更多的开口112a可以预定间隔布置在前部面板112的上下方向上。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前部面板112中,除与出口121a-4对应的开口112a之外,还可形成有尺寸比开口112a更小的多个细小(fine)开口。细小开口可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出口孔50对应。细小开口可在与出口121a-4对应的开口112a下方形成于前部面板112的下部,或者形成于前部面板112的全部区域。细小开口的尺寸或形状不需要相同。
鼓风机风扇单元120可包括扩散器121、驱动电机122、鼓风机风扇123和风管124,其中扩散器121形成出口121a-4,驱动电机122与扩散器121的后部联接,鼓风机风扇123可旋转地与驱动电机122联接;以及风管124与扩散器121的后表面联接并且形成当由鼓风机风扇123吸入的空气通过出口121a-4排放时供空气移动经过的流动路径。
扩散器121可包括圆形盘状板(circular disk plate)121a-1、圆形架子(grill)121a-2和出口121a-4,其中,圆形架子121a-2与盘状板121a-1的圆周联接,出口121a-4形成在盘状板121a-1与架子121a-2之间并具有环形形状。扩散器121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123的前部以通过开口112a在前部面板112的向前方向上排放流经鼓风机风扇123的空气。另外,盘状板121a-1可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在盘状板121a-1和架子121a-2之间的空间的门元件(未示出),空气通过所述空间排放。门元件可在径向方向上从盘状板121a-1延伸出。
如附图所示,盘状板121a-1可设置在圆形架子121a-2的中央。然而,盘状板121a-1的位置不限于圆形架子121a-2的中央。盘状板121a-1的直径可与当空气从空调的室内单元100排放时生成的噪声有关,并且可在大约225mm到265mm的范围内。另外,在附图中未示出,盘状板121a-1和架子121a-2可以在空气从室内单元100排放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架子121a-2可包括多个叶片板。通过改变叶片板的数量、形状或布置,可调整通过出口121a-4排放的空气的风向和风量。
另外,通过经由门元件调节盘状板121a-1和架子121a-2之间的空间的宽度以增大或减小出口121a-4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可调整通过出口121a-4排放的空气的风向和风量;以及通过调节盘状板121a-1的直径,可调整通过出口121a-4排放的空气的风向和风量。
驱动电机122可与盘状板121a-1的后表面联接,以使得驱动电机122的旋转轴122a朝向后部面板114对齐,以使鼓风机风扇123旋转。
鼓风机风扇123可设置在扩散器121和热交换器130之间以将经热交换的空气引入热交换器130中,并且通过出口121a-4排放空气。鼓风机风扇123可包括毂123a和多个叶片123b,其中,毂123a与驱动电机122的旋转轴122a联接,多个叶片123b与毂123a的外圆周联接。
毂123a的直径可在驱动电机122的旋转轴122a延伸的方向上,即在朝后部面板114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毂123a的外圆周表面可以是倾斜的。形成在与毂123a的倾斜外圆周表面相交的切线L1或L3与穿过驱动电机122的旋转轴122a的中央的假想线(imaginaryline)Lc之间的角度α大约可以在10°到40°之间,以使得所吸入的空气可通过鼓风机风扇123被对角地排向出口121a-4。
如果与毂123a的倾斜外圆周表面相交的切线L1或L3与假想线Lc相交的一点被称为P1、从P1点延伸出的直线与盘状板121a-1的中心相交的一点被称为P2、与毂123a的倾斜外圆周表面相交的切线L1或L3与盘状板121a-1或盘状板121a-1的扩展区域相交的一点被称为P3、以及P2点和P3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R,则盘状板121a-1的半径可在R的-20%至+20%范围内。根据康达效果(Coanda effect),空气可沿着盘状板121a-1的表面流动。因此,由于在出口121a-4的前部表面上空气的流动,可抑制漩涡的生成。如果盘状板121a-1的半径在R的-20%至+20%范围内,则可改进室内单元100的外观,并且还可通过抑制在出口121a-4的前部表面上漩涡的生成来改进室内单元100的性能。
至少三个叶片123b可沿着毂123a的外圆周表面以相等的间隔布置。当与毂123a一起旋转时,叶片123b可在鼓风机风扇123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压力梯度,从而形成恒定流动的空气。
连接叶片123b的两个边缘的圆弧曲线可以是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的两个圆弧曲线。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边缘可位于相应叶片123b的后表面上,而不是叶片123b的中心。因此,可减小其中沿着叶片123b的表面流动的空气流发生分层的分层区域,这胜于当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的边缘位于叶片123b的中心或叶片123b的前部表面上时的情况。因此,由于这样的分层,可防止室内单元100的性能劣化,从而导致噪声减少。
如果叶片123b的一端和设置在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的热交换器130之间的最短距离是“d1”,则最短距离d1可以在20mm到50mm之间。如果最短距离d1比20mm更短,则在鼓风机风扇123和热交换器130之间的空间可变狭窄从而产生入口流阻,并且增大驱动噪声。相反,如果最短距离d1超过50mm,则鼓风机风扇123和热交换器130之间的空间可变成宽阔,以使得通过热交换器130经热交换的空气可能无法顺利地吸入到鼓风机风扇123中。
另外,如果热交换器130和入口140之间的最短距离是“d2”,则最短距离d2可以在40mm到60mm之间。
风管124可以是围绕鼓风机风扇123的圆形形状。风管124可包括流动路径成形管(pipe)124a和固定盘(plate)124b,其中,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形成空气的流动路径以使通过鼓风机风扇123吸入的空气流动至出口121a-4,固定盘124b在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之后连接至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并且将风管124固定至壳体110。
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的侧面可以是倾斜的,以使得吸入的空气可通过鼓风机风扇123和毂123a一起被对角地排向出口121a-4,其中与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的侧面相交的切线L2相对于平行于通过鼓风机风扇123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的线Lp的角度可以在5°到15°之间。
扩散器121可与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的入口联接并且固定在流动路径成形管124a的入口上,以及风管124可通过四边形固定盘124b与固定框架150联接并且固定的在固定框架150上。
热交换器130可设置在鼓风机风扇单元120和入口140之间,并且从通过入口140吸入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或者向通过入口140吸入的空气传送热量。热交换器130可包括管132和集管134,其中集管134与管132的上部和下部联接。
在室内单元100的内部,可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30。换言之,对应于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的数量的多个热交换器130可安装在各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可替代地,可设置具有与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对应的尺寸的单个热交换器130。另外,多个热交换器130可具有不同的热交换性能。换言之,多个热交换器130中具有相对小的热交换性能的热交换器130可设置在相应的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以及多个热交换器130中具有相对大的热交换性能的的另一热交换器130可设置在相应两个或更多的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
入口140可形成在设置在热交换器130之后的后部面板114中,以引导外部空气进入室内单元100的内部。入口140可形成在后部面板114的上部、侧部和后部中的至少一个中。
与热交换器130类似,一个或多个入口140可形成在后部面板114中。换言之,对应于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的数量的多个入口140可形成在后部面板114中。可替代地,具有与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的全部对应的尺寸的单个入口140可形成在后部面板114中。另外,多个入口140可具有不同的尺寸。换言之,多个入口140之一可设置在相应的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多个入口140的另一个可设置在相应的两个或更多鼓风机风扇单元120之后。
如图26所示,通过入口140吸入到壳体110内部的空气可穿过热交换器130以吸收或损失热量。通过热交换器130热交换的空气可由鼓风机风扇123吸入,然后通过风管124和出口121a-4排放至壳体110外部。此时,吸入到鼓风机风扇123中的空气方向相对于通过出口121a-4排放的空气方向的角度可以在大约15°到大约60°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单元100可包括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热交换器130和多个入口140。为了方便描述,如图25所示,将作为示例描述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和多个入口140布置在室内单元100的轴向方向上的结构。
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可包括以规律间隔布置在室内单元100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第二鼓风机风扇单元120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单元120c。多个入口140可包括以规律间隔布置于热交换器130之后布置在室内单元100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入口140a、第二入口140b和第三入口140c。
这样,因为分别布置在室内单元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多个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多个热交换器130a、130b和130c,以及多个入口140a、140b和140c在前后方向上被布置在一条线上,所以室内单元100可以是修长的,并且入口140和出口121a-4之间的流动路径可以是缩短,这使得在降低噪声的时候室内单元100的驱动效率提高。
第一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第二鼓风机风扇单元120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单元120c可受控制以独立地进行打开/关闭或者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控制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的方法。
图2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的控制框图。
如图27所示,包括远程控制器或设置在空调中的按钮的输入单元804、用于感测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805、用于感测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808、以及用于感测室内单元的热交换器的温度的蒸发器温度传感器810可电连接至控制空调的总体操作的控制器802的输入侧由此彼此通信;以及压缩机812、电子膨胀阀814、第一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第二鼓风机风扇单元120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单元120c可电连接至控制器802的输出侧由此彼此通信。
控制器802可根据由用户通过输入单元804选定的操作模式,向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传送控制命令,以及根据所选定的操作模式控制第一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第二鼓风机风扇单元120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单元120c的打开/关闭和RPM。
输入单元804可包括使用户能够输入除湿命令的按钮。如果除湿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输入,则控制器802可驱动压缩机812以降低热交换器的温度至露点温度可更低,以执行除湿。控制器802可基于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810感测的温度来确定热交换器的温度是否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通过室内单元的入口吸入的包含湿气的空气可穿过冷却至露点温度或更低的热交换器,以使得空气的温度降低。如果空气的温度变成等于或小于露点温度,则在空气中的湿气可变为水以从空气中被移除,并且不包含湿气的空气可通过鼓风机风扇123排放至室内空间。通过所述过程,室内湿度可被降低。空调可操作压缩机812以循环制冷剂,并且驱动鼓风机风扇123以使得室内湿度包括在用户可感觉舒适的预定湿度范围中。
不同于传统的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可伴随着制冷。如果用户试图仅仅执行除湿功能而不执行制冷功能,则伴随着制冷的除湿功能可能使得用户不适。因此,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空调可提供伴随着制冷功能的除湿功能,其中制冷功能降低至预定水平。这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
如果除湿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输入,则控制器802可输出用于控制压缩机812、电子膨胀阀814和鼓风机风扇123的操作的控制信号,以使得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室内湿度和由室内温度传感器808感测的温度可达到目标湿度范围(例如40%至70%的范围)和目标温度范围(例如,22℃至26℃的范围)。可替代地,控制器802可输出用于控制压缩机812、电子膨胀阀814和鼓风机风扇123的操作的控制信号,以使得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可达到由用户输入的目标湿度值或目标温度值。
根据当前实施方式,空调可提供各种除湿模式。例如,空调可支持第一除湿模式、第二除湿模式和第三除湿模式,其中第一除湿模式使得当前室内湿度能够比正常除湿模式更快的达到目标湿度范围;第二除湿模式降低伴随着除湿的制冷效果同时降低消耗功率,尽管这比第一除湿模式花费更长的时间;以及第三除湿模式比第二除湿模式消耗更大的功率并且比第一除湿模式消耗更小的功率,同时比第一除湿模式花费更长的时间并且比第二除湿模式花费更短的时间。为了执行这样各种的除湿模式,输入单元804可包括与各个除湿模式对应的按钮。另外,根据当前实施方式,空调可相应于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或消耗功率的改变,包括自动结合上述除湿模式的第四除湿模式,并且输入单元804可包括用于运行第四除湿模式的按钮。然而,上述除湿模式可以仅仅是示例,以及可考虑除湿花费的时间、消耗功率、制冷效果的减少等被创建的更多的各种除湿模式可包括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
控制器802可根据当前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以及由用户输入的除湿模式,来计算循环制冷剂的量,并且根据循环制冷剂的量输出用于控制压缩机812的控制信号。另外,控制器802可根据所计算的循环制冷剂的量和除湿模式,输出用于控制电子膨胀阀814打开程度的控制信号。
例如,如果通过输入单元804选择第四除湿模式,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并且驱动全部的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第二鼓风机风扇123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以使得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和目标温度范围。换言之,如果第四除湿模式被选择,则空调可在最初的除湿周期内,根据第一除湿模式执行除湿。此时,循环制冷剂的量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a1,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b1,以及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123b和123c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c1。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也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
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很可能比除湿最初执行的时候更小。因此,当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时,在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不大的假定下,相比于缩短除湿花费的时间而言,可以以更高优先级来执行除湿以节省电力。换言之,在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之后,空调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执行除湿。
当根据第二除湿模式除湿时,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数量q所得的数量a2(a2=a1-q)(或更少)的制冷剂。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的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止,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以及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另外,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一部分,以及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停止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的全部。例如,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并且控制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三出口。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并且控制第二门元件121b-5和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或者,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123b和123c,并且关闭全部的出口。
另外,当第二除湿模式被执行时,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根据室内温度选择被驱动的鼓风机风扇123,并且以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所选定的鼓风机风扇123。
鼓风机风扇123的RPM可通过测试确定为用户几乎感觉不到由空调排放的冷空气的RPM。换言之,因为根据第一除湿模式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通过除湿达到目标温度范围,所以,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可在第二除湿模式中将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至预定水平,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伴随着除湿功能的制冷。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被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被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
根据示例,因为控制器802给予节省电力比缩短除湿花费的时间更高的优先级,所以如果第二除湿模式通过输入单元804被选择,则控制器802可降低循环制冷剂的量,而不是当运行第一除湿模式时的那样。换言之,如果第二除湿模式被选定,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数量q所得的制冷剂量a2(a2=a1-q)(或更少)。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的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从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
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空调也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执行除湿。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止,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以及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另外,如果第二除湿模式被选定,则控制器802可以以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中鼓风机风扇123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鼓风机风扇123。
鼓风机风扇123的RPM可通过测试确定为用户不能感觉到由空调排放的冷空气的RPM。换言之,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可在第二除湿模式中将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至预定水平,以使得用户不能感觉到伴随着除湿功能的制冷。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被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被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根据示例,如果第四除湿模式通过输入单元804被选定,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如同当根据第一除湿模式执行除湿时那样,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此时,循环制冷剂的量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a1,以及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b1。
然而,控制器802可以以根据第二除湿模式而不是第一除湿模式减小至预定水平的RPM来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换言之,控制器802可以以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
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从当除湿功能开始被执行时减小至用户可能几乎感觉不到伴随着除湿的制冷的预定水平的RPM来驱动鼓风机风扇123,从空调排放的风量可被减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被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被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
另外,直到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范围为此,控制器802可以以减小至预定水平的RPM驱动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一部分,以及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的全部。例如,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并且控制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三出口。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并且控制第二门元件121b-5和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或者,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并且关闭全部的出口。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
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很可能比除湿最初执行的时候更小。因此,当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时,在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不大的假定下,相比于缩短除湿花费的时间,可以以针对节省电力的更高优先级来执行除湿。换言之,在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之后,空调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执行除湿。
当根据第二除湿模式除湿时,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量q所得的量a2(a2=a1-q)(或更少)的制冷剂。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的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另外,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根据室内温度选择要被驱动的鼓风机风扇123,并且以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所选择的鼓风机风扇123。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图28、图29和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7和图28,在操作500中,如果除湿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在操作510中,空调的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的量等于或大于a1,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大于b1,以及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的RPM等于或大于c1rpm。
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通过输入单元804输入的除湿命令可以是用于设定上述第四除湿模式的命令。如果除湿命令被接收,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在短时间内可达到目标温度范围和目标湿度范围,并且驱动全部的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第二鼓风机风扇123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换言之,如果除湿命令被接收,则空调可在除湿的最初周期,根据上述的第一除湿模式执行除湿。此时,循环制冷剂的量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a1,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b1,以及鼓风机风扇123的RPM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c1。
如果控制器802在操作520中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在操作530中停止驱动压缩机812和鼓风机风扇123。其后,如果控制器802在操作540中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在操作550中,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的量等于或小于a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小于b2,并且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的RPM等于或小于rpm c2。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也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和鼓风机风扇123。
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很可能比除湿最初执行的时候更小。因此,当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时,在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不大的假定下,与除湿所花费的时间相比,可以以针对节省电力的更高优先级来执行除湿。换言之,在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之后,空调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执行除湿。
当根据第二除湿模式除湿时,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数量q所得的制冷剂量a2(a2=a1-q)(或更少)。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以及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另外,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一部分,以及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停止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的全部。例如,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并且控制第三门元件121b-5关闭第三出口。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并且控制第二门元件121b-5和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或者,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全部的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第二鼓风机风扇123b和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并且关闭全部的出口。
另外,当第二除湿模式被执行时,控制器802可根据室内温度选择要被驱动的鼓风机风扇123,并且以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所选定的鼓风机风扇123。
鼓风机风扇123的RPM可通过测试确定为用户可能几乎感觉不到由空调排放的冷空气的RPM。换言之,因为根据第一除湿模式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通过除湿达到了目标温度范围,所以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可在第二除湿模式中将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至预定水平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伴随着除湿功能的制冷。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被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
在操作560中,如果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控制器802可结束执行除湿功能。
如图27和图29所示,在操作600中,如果除湿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在操作610中,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的量等于或小于a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小于b2,以及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的RPM等于或小于c2。
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通过输入单元804输入的除湿命令可以是用于设定上述第二除湿模式的命令。在第二除湿模式中,因为控制器802给予节省电力比缩短除湿花费的时间更高的优先级,所以控制器802可降低循环制冷剂的量,而不是当运行第一除湿模式时的那样。换言之,如果第二除湿模式被选定,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数量q所得的制冷剂量a2(a2=a1-q)(或更少)。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另外,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以以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中鼓风机风扇123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鼓风机风扇123。鼓风机风扇123的RPM可通过测试确定为用户可几乎感觉不到由空调排放的冷空气的RPM。换言之,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可在第二除湿模式中将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至预定水平,以使得用户可几乎没有感觉到伴随着除湿功能的制冷。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被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
另外,如果控制器802在操作620中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在操作630中停止驱动压缩机812和鼓风机风扇123。其后,如果控制器802在操作640中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在操作650中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量等于或小于a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小于b2,并且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的RPM等于或小于c2rpm。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也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和鼓风机风扇123。
如上所述,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控制压缩机812、电子膨胀阀814和鼓风机风扇123,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以及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在操作660中,如果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控制器802可结束执行除湿功能。
参照图27和图30,在操作700中,如果除湿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在操作710中,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量等于或大于a1,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大于b1,以及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的RPM等于或小于c1rpm。
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通过输入单元804输入的除湿命令可以是用于设定上述第四除湿模式的命令。如果除湿命令被接收,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802可如同根据第一除湿模式的除湿的除湿那样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此时,循环制冷剂量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a1,以及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也可受控制以等于或大于目标值b1。
然而,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空调的控制器802可以以根据第二除湿模式而不是第一除湿模式减小至预定水平的RPM来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换言之,控制器802可以以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
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从当除湿功能开始被执行时减小至用户几乎感觉不到伴随着除湿的制冷的水平的预定水平的RPM驱动鼓风机风扇123,从空调排放的风量可被减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802可控制鼓风机风扇单元120a、120b和120c的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全部的出口,以使得空气可仅仅通过形成在前部面板中的细小开口被排放。尽管因为鼓风机风扇123的RPM降低排放空气的风量或风速已经减小,但是控制器802可调整门元件121a-5、121b-5和121c-5以关闭出口,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可感觉的冷空气水平。
另外,直到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范围为此,控制器802可以以减小至预定水平的RPM来驱动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一部分,以及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的全部。例如,如果室内温度进入目标温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中的第三鼓风机风扇123c,并且控制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三出口。如果室内温度变为等于或小于目标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器802可仅仅驱动第一鼓风机风扇123a,并且控制第二门元件121b-5和第三门元件121c-5关闭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或者,如上所述,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全部的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并且关闭全部的出口。
如果在操作720中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在操作730中停止驱动压缩机812和鼓风机风扇123。其后,如果在操作740中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在操作750中,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使得循环制冷剂量等于或小于a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等于或小于b2,并且可控制第一至第三鼓风机风扇123a至123c以使得至少一个鼓风机风扇123的RPM等于或小于c2rpm。
湿度传感器805可实时感测室内湿度的改变,以及控制器802还可基于由湿度传感器805感测的结果,确定室内湿度是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停止驱动压缩机812。
如果控制器802确定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可再次达到目标湿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很可能比除湿最初执行的时候更小。因此,当室内湿度脱离目标湿度范围时,在室内湿度和目标湿度范围之间的差值不大的假定下,相对于除湿所花费的时间,可以以针对节省电力的更高优先级来执行除湿。换言之,在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范围之后,空调可根据第二除湿模式执行除湿。
当根据第二除湿模式除湿时,控制器802可控制压缩机812的驱动以循环通过从第一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量a1减去预定数量q所得的制冷剂量a2(a2=a1-q)(或更少)。为了补偿所减少的循环制冷剂量,控制器802可控制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电子膨胀阀814的打开程度变成通过第一除湿模式中的打开程度b1减去预定值d所得的打开程度b2(b2=b1-d)(或更少)。另外,控制器802可根据室内温度选择要被驱动的鼓风机风扇123,并且以从第一除湿模式的RPM c1减去预定值r所得的RPM c2(c2=c1-r)(或更小)来驱动所选定的鼓风机风扇123。
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为此,如果室内湿度进入目标湿度范围,则控制器802可重复停止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以及如果室内湿度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则控制器802可重复驱动压缩机812的操作。可替代地,直到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被接收,控制器802可继续控制压缩机812和电子膨胀阀814,以使得室内湿度不从目标湿度范围脱离。
如果在操作760中用于结束除湿的命令通过输入单元804被接收,则控制器802可结束执行除湿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可感测室内温度或室内湿度,以选择维持室内空间的温度或湿度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范围内的操作。
另外,当室内空间的温度或湿度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范围内时,可通过出口孔替代出口执行低速制冷,以保持室内空间处于舒适的温度或湿度并且防止从空调排放的冷空气直达用户。此外,通过经由形成在空调的下部中的出口孔来执行低速制冷,当用户熟睡时,可对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进行制冷使之处于舒适的温度。
另外,通过基于当鼓风机风扇停止时的时间和温度操作空调的鼓风机风扇,可防止可能发生在空调中的冷凝,并且实现具有低制冷效果的除湿功能。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已经参照附图基于实施方式被描述。然而,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在各方面的示例。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中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
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内部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鼓风机风扇,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移动;
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门单元,包括门叶片和用于操作所述门叶片的门操作单元,所述门操作单元配置成使所述门叶片在门打开位置与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基于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预定值而控制所述门操作单元以使所述门叶片与所述出口直接接触以关闭所述出口,并且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以使得所述室内温度保持处于所述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出口包括多个出口,以及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而关闭所述多个出口的一部分,以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降低所述鼓风机风扇的速度以降低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所述预定值,增大所述鼓风机风扇的速度,以增大通过打开的所述出口和所述出口孔中的至少一者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5.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
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内部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鼓风机风扇,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移动;
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门单元,包括门叶片和用于操作所述门叶片的门操作单元,所述门操作单元配置成使所述门叶片在门打开位置与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基于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预定值而控制所述门操作单元以使所述门叶片与所述出口直接接触以关闭所述出口,并且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使得所述室内湿度保持处于所述预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出口包括多个出口,以及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关闭多个出口的一部分以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降低所述鼓风机风扇的速度以降低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中,如果所述室内湿度大于所述预定值,则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打开所述出口;以及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所述室内湿度大于所述预定值,增大所述鼓风机风扇的速度以增大通过打开的所述出口和所述出口孔中的至少一者排放的空气的速度。
9.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
热交换器,配置为与吸入到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鼓风机风扇,配置为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移动;
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出口孔,设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上并且配置为将来自所述鼓风机风扇的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门单元,包括门叶片和用于操作所述门叶片的门操作单元,所述门操作单元配置成使所述门叶片在门打开位置与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当所述出口通过所述门叶片关闭时确定所述壳体的前部面板是否发生冷凝,并且基于确定发生所述冷凝而使所述鼓风机风扇旋转以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出口包括多个出口,
所述鼓风机风扇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出口对应的多个鼓风机风扇,以及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确定发生所述冷凝,使所述多个鼓风机风扇之中的鼓风机风扇旋转以通过所述出口孔排放经热交换的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控制器以预定时间间隔使所述鼓风机风扇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鼓风机风扇旋转持续预定时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基于时间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前部面板的温度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是否发生所述冷凝。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基于在所述鼓风机风扇停止旋转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段来确定是否发生所述冷凝。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基于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前部面板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来确定是否发生所述冷凝。
CN201680003776.6A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003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6265.9A CN108507138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300107.6A CN1086798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635765.0A CN1090591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03147 2015-07-21
KR20150103147 2015-07-21
KR10-2015-0104087 2015-07-23
KR20150104087 2015-07-23
KR10-2015-0138016 2015-09-30
KR1020150138016A KR101791056B1 (ko) 2015-07-21 2015-09-30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PCT/KR2016/007907 WO2017014559A1 (en) 2015-07-21 2016-07-20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107.6A Division CN1086798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635765.0A Division CN1090591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296265.9A Division CN108507138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027A CN107003027A (zh) 2017-08-01
CN107003027B true CN107003027B (zh) 2021-03-09

Family

ID=5815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107.6A Active CN1086798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296265.9A Active CN108507138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635765.0A Active CN1090591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80003776.6A Active CN107003027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107.6A Active CN1086798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296265.9A Active CN108507138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635765.0A Active CN109059105B (zh) 2015-07-21 2016-07-20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2) EP3183509B1 (zh)
KR (3) KR101791056B1 (zh)
CN (4) CN108679805B (zh)
AU (1) AU2016297238B2 (zh)
RU (1) RU2692461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1056B1 (ko) * 2015-07-21 2017-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367018B (zh) * 2017-07-11 2019-1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US20190063776A1 (en) * 2017-08-22 2019-0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EP3677852A4 (en) * 2017-09-04 2020-10-21 Haier Group Corporation SELF-CLEANING CONTROL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SSOCIATED AIR CONDITIONER
CN108397853B (zh) * 2018-02-11 2019-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20190119327A (ko) * 2018-04-12 2019-10-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592219A (zh) * 2018-06-28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186062A (zh) * 2018-09-1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机构和空调器
CN109855241B (zh) * 2018-11-29 2020-11-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及净化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662868B1 (ko) * 2018-12-20 2024-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660737B1 (ko) * 2019-01-15 2024-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9812869B (zh) * 2019-02-25 2023-09-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KR102332307B1 (ko) 2019-02-25 2021-11-29 지디 미디어 에어콘디셔닝 이큅먼트 씨오 엘티디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9708207B (zh) * 2019-02-25 2024-0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框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KR102247679B1 (ko) * 2019-02-26 2021-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US11774113B2 (en) 2019-12-10 2023-10-03 Lg Electronics Inc.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KR20210073010A (ko) * 2019-12-10 2021-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관리장치
KR20210083501A (ko) 2019-12-27 2021-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CN114251733A (zh) * 2020-09-23 2022-03-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797600B (zh) * 2020-12-30 2022-07-2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KR20220102478A (ko) * 2021-01-13 2022-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3847694A (zh) * 2021-10-22 2021-12-28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54531B1 (ko) 2022-12-09 2023-07-12 주식회사 휴마스터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제습 운전시 실내 습도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17287761B (zh) * 2023-11-23 2024-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热交换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606A (zh) * 2003-01-13 2004-08-04 Lg������ʽ���� 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JP2012093043A (ja) * 2010-10-28 2012-05-17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空気式放射パネル装置
CN203036819U (zh) * 2012-12-03 2013-07-03 海尔集团公司 出风导板、送风系统和温度调节装置
CN104676759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3423B2 (ja) * 1996-09-11 2004-04-2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000055145A (ko) * 1999-02-03 2000-09-05 구자홍 공기조화기의 기류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3794212B2 (ja) * 1999-07-30 2006-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2003097837A (ja) * 2001-09-21 2003-04-03 Takara Standard Co Ltd レンジフード
JP2004176995A (ja) * 2002-11-27 2004-06-24 Fujitsu General Ltd 温水暖房機
JP2005265401A (ja) * 2004-02-18 2005-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FR2877271B1 (fr) * 2004-11-03 2007-02-02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de systeme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US7726582B2 (en) * 2005-01-18 2010-06-01 Federspi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constant-volume supply fans to variable flow operation
ES2324365T3 (es) * 2005-10-11 2009-08-0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para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KR20070060875A (ko) * 2005-12-0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7218541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US7866637B2 (en) * 2007-01-26 2011-01-11 Asml Netherlands B.V. Humidifying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humidifying method
WO2008102999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Kyungdong Everon Co., Ltd.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w condensation of heat exchange type ventil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074784B2 (en) * 2007-08-03 2015-07-0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an coil thermostat with fan ramping
US8869548B2 (en) * 2007-08-07 2014-10-28 Aspen Manufacturing, LLC. Coil with built-in segmented pan comprising primary and auxiliary drain pans and method
US7954335B2 (en) * 2008-03-25 2011-06-07 Water Generating Systems LLC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ers with variable pre-cooling
KR101633793B1 (ko) * 2009-05-01 2016-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2052745B (zh) * 2009-10-30 2012-12-26 上海电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
CN103154620B (zh) * 2010-08-04 2016-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JP5627502B2 (ja) * 2011-02-17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3890501B (zh) * 2011-12-22 2016-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471211A (zh) * 2012-06-07 2013-12-25 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冷量空调器
US9551498B2 (en) * 2012-06-28 2017-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KR20140011716A (ko) * 2012-07-18 2014-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6221241B2 (ja) * 2013-01-25 2017-11-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4214887B (zh) * 2013-06-04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KR102136647B1 (ko) * 2013-06-10 202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134611B1 (ko) * 2013-07-16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887316B2 (ja) * 2013-08-30 2016-03-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697055B (zh) * 2015-02-13 2017-06-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KR101791056B1 (ko) * 2015-07-21 2017-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180267B (zh) * 2015-08-07 2018-02-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606A (zh) * 2003-01-13 2004-08-04 Lg������ʽ���� 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CN1258059C (zh) * 2003-01-13 2006-05-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JP2012093043A (ja) * 2010-10-28 2012-05-17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空気式放射パネル装置
CN203036819U (zh) * 2012-12-03 2013-07-03 海尔集团公司 出风导板、送风系统和温度调节装置
CN104676759A (zh) * 2015-02-13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9105A (zh) 2018-12-21
CN108679805B (zh) 2021-11-16
KR101791056B1 (ko) 2017-10-27
CN109059105B (zh) 2021-11-30
EP3183509B1 (en) 2022-04-06
CN108507138A (zh) 2018-09-07
EP3183509A1 (en) 2017-06-28
BR112018000385A2 (pt) 2018-09-18
AU2016297238B2 (en) 2018-11-08
EP3372907B1 (en) 2021-06-16
CN107003027A (zh) 2017-08-01
KR20170118666A (ko) 2017-10-25
EP3372907A3 (en) 2018-11-28
KR20180055793A (ko) 2018-05-25
KR101927820B1 (ko) 2018-12-12
EP3183509A4 (en) 2017-12-20
CN108679805A (zh) 2018-10-19
KR102124831B1 (ko) 2020-07-08
KR20170011942A (ko) 2017-02-02
RU2692461C1 (ru) 2019-06-24
AU2016297238A1 (en) 2017-12-07
CN108507138B (zh) 2021-12-21
EP3372907A2 (en) 2018-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02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117505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302326B2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housing having discharge hol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975937B2 (ja) 空気調和機
EP3514459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90019737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US20170067655A1 (en) Air conditioner units having improve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ke-up air
KR20210049449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1034116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7218541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784840B1 (ko) 루버부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1073614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WO2024023916A1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4012361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BR112018000385B1 (pt) Condicionador de ar
CN113983528A (zh) 浴霸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浴霸
KR20040017121A (ko) 냉난방 겸용 욕실형 에어컨
KR20020027961A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