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5025A -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5025A
CN106995025A CN201710229888.XA CN201710229888A CN106995025A CN 106995025 A CN106995025 A CN 106995025A CN 201710229888 A CN201710229888 A CN 201710229888A CN 106995025 A CN106995025 A CN 106995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tube
pipe
vehicle frame
water tank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98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5025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YI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98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5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5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3/00Arrangements for warming ri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5/00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包括有摩托车、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等;辅助冷却装置设置在摩托车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均与摩托车相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具有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其在工作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利用,有利于能源的节约。

Description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中国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按排量和最高设计时速,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摩托车指发动机工作容积大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按车轮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两轮车、边三轮车和正三轮车三类。废热是指在燃料燃烧或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之后被直接排放入周围环境中、没有出于有用和经济目的而被重新使用的热量。之所以对废热进行回收,其基本点并非在于这些热量的数量本身,而在于它们的“价值”。回收这些未被使用的热量的机理取决于废热气体的温度和相关的经济方面的考虑。锅炉、干燥炉、烘箱、内燃机和加热炉都会产生大量的热的烟气。如果能够回收其中的一些废热的话,那么就可以节省可观数量的主要燃料。废气中所含的能量不能被完全回收,但是其中的大量热量可以进行回收。
现有的摩托车通常采用传统的结构,不具有利用废热的装置,通常都是将其在工作中产生的高温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热能的白白浪费,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加大了成本支出,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摩托车通常采用传统的结构,不具有利用废热的装置,通常都是将其在工作中产生的高温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热能的白白浪费,不利于资源的节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包括有摩托车、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废热利用装置设置在摩托车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设置在摩托车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均与摩托车相连接。
优选地,摩托车包括有车架、前叉、车头、车灯、车轮Ⅰ、刹车盘Ⅰ、发动机、排气管、车轮Ⅱ和刹车盘Ⅱ;在车架的右侧设置有前叉,前叉与车架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前叉的上方设置有车头,车头与前叉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头的右侧设置有车灯,车灯与车头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前叉的下方设置有车轮Ⅰ,车轮Ⅰ通过轴与前叉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Ⅰ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Ⅰ,刹车盘Ⅰ与车轮Ⅰ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右下方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与发动机相连接,在排气管的后方设置有车轮Ⅱ,车轮Ⅱ设置在发动机的左侧,车轮Ⅱ设置在车架的下方,车轮Ⅱ通过轴与车架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Ⅱ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Ⅱ,刹车盘Ⅱ与车轮Ⅱ设置为固定连接。
优选地,废热利用装置包括有水箱Ⅰ、连接管Ⅰ、阀门Ⅰ、换热筒、连接管Ⅱ、阀门Ⅱ、水泵Ⅰ和螺旋换热管;水箱Ⅰ设置在车架的前方,水箱Ⅰ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Ⅰ设置在车轮Ⅱ的上方,在水箱Ⅰ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Ⅰ,连接管Ⅰ与水箱Ⅰ相连接,在连接管Ⅰ上设置有阀门Ⅰ,在连接管Ⅰ的下方设置有换热筒,在换热筒上设置有孔,连接管Ⅰ穿过换热筒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内,连接管Ⅰ与换热筒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连接管Ⅰ与螺旋换热管相连接,换热筒设置在车架的前方,换热筒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换热筒设置在排气管的左侧,换热筒与排气管相连接,在换热筒上设置有孔,在换热筒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Ⅱ,连接管Ⅱ的下端穿过换热筒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的内部,连接管Ⅱ与换热筒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与螺旋换热管相连接,连接管Ⅱ设置在车架的前方,在连接管Ⅱ上设置有阀门Ⅱ,在阀门Ⅱ的上方设置有水泵Ⅰ,水泵Ⅰ设置在连接管Ⅱ上,水泵Ⅰ固定设置在车架上。
优选地,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有水箱Ⅱ、连接管Ⅲ、阀门Ⅲ、换向装置、连接管Ⅳ、喷水管Ⅰ和喷水管Ⅱ;水箱Ⅱ设置在车架的后方,水箱Ⅱ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Ⅱ设置在车轮Ⅱ的上方,在水箱Ⅱ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Ⅲ,连接管Ⅲ与水箱Ⅱ相连接,在连接管Ⅲ上设置有阀门Ⅲ,在连接管Ⅲ的右侧设置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有换向箱、换向球、连接杆和旋转杆;换向箱设置在连接管Ⅲ的右侧,连接管Ⅲ与换向箱相连接,连接管Ⅲ与换向箱相连通,换向箱设置在车架的后方,换向箱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内设置有换向球,换向球与换向箱相配合,换向球与换向箱设置为转动连接,在换向球上设置有通孔和弧形孔,通孔设置在弧形孔的上方,在换向球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换向球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的顶部设置有孔,连接杆设置在换向箱顶部的孔内,连接杆与换向箱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杆,连接杆与旋转杆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的下方设置有喷水管Ⅱ,喷水管Ⅱ与换向箱相连接,喷水管Ⅱ与换向箱相连通,喷水管Ⅱ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喷水管Ⅱ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Ⅱ的上方,喷水管Ⅱ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Ⅱ相对应,在换向箱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Ⅳ,连接管Ⅳ与换向箱相连接,连接管Ⅳ与换向箱相连通,连接管Ⅳ设置在车架的后方,连接管Ⅳ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管Ⅳ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Ⅰ,喷水管Ⅰ与连接管Ⅳ相连接,喷水管Ⅰ固定设置在前叉上,喷水管Ⅰ设置在车轮Ⅰ的后方,喷水管Ⅰ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Ⅰ的上方,喷水管Ⅰ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Ⅰ相对应。
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板、筒体、压板、伸缩杆、气缸、限位板、T形拉杆、螺母、软管Ⅰ、软管Ⅱ、单向阀、扇形洒水盘和三角形隔挡块;固定板设置在水箱Ⅱ的下方,固定板设置在车架的后方,车架和水箱Ⅱ均与固定板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筒体,筒体与固定板设置为固定连接,筒体设置在水箱Ⅱ的左侧,在筒体内设置有压板,压板与筒体相配合,压板与筒体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压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压板设置为固定连接,在伸缩杆的上方设置有气缸,伸缩杆与气缸相连接,气缸设置在水箱Ⅱ的左侧,气缸与水箱Ⅱ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固定板设置为固定连接,在限位板上设置有孔,T形拉杆设置在限位板上设置的孔内,T形拉杆与限位板设置为活动连接,在T形拉杆上设置有螺母,螺母与T形拉杆设置为螺纹连接,在T形拉杆的下方设置有扇形洒水盘,T形拉杆与扇形洒水盘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的左侧壁内设置有扇形凹槽,在扇形凹槽内均匀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沿扇形凹槽的扇形边排列,扇形洒水盘设置在固定板的下方,扇形洒水盘与固定板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的右侧设置有软管Ⅰ,软管Ⅰ与扇形洒水盘相连接,软管Ⅰ与扇形洒水盘的扇形凹槽相连通,软管Ⅰ设置在筒体的左侧,软管Ⅰ与筒体相连接,软管Ⅱ设置在筒体和水箱Ⅱ的后方,软管Ⅱ的一端与筒体相连接,软管Ⅱ与筒体相连通,软管Ⅱ的另一端与水箱Ⅱ相连接,软管Ⅱ与水箱Ⅱ相连通,在软管Ⅱ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有三通管、喷水管Ⅲ、阀门Ⅳ、阀门Ⅴ和水泵Ⅱ;三通管设置在前叉的后方,三通管与前叉设置为固定连接,三通管设置在连接管Ⅳ与喷水管Ⅰ之间,三通管的左管口与连接管Ⅳ相连接,三通管的右下管口与喷水管Ⅰ相连接,在三通管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Ⅲ,三通管的右上管口与喷水管Ⅲ相连接,喷水管Ⅲ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喷水管Ⅲ的上管口与车灯相对应,在喷水管Ⅲ上设置有阀门Ⅳ,阀门Ⅴ设置在喷水管Ⅰ上,水泵Ⅱ设置在连接管Ⅳ上,水泵Ⅱ设置在车架的后方,水泵Ⅱ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发明包括有摩托车、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废热利用装置设置在摩托车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设置在摩托车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和辅助冷却装置均与摩托车相连接,所以司机能够将摩托车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废气输送到废热利用装置内进行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可以在刹车时,使用辅助冷却装置对摩托车的刹车部件进行冷却,防止其过热导致刹车失灵问题的发生,保护司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为摩托车包括有车架、前叉、车头、车灯、车轮Ⅰ、刹车盘Ⅰ、发动机、排气管、车轮Ⅱ和刹车盘Ⅱ,前叉与车架设置为活动连接,车头与前叉设置为固定连接,车灯与车头设置为固定连接,车轮Ⅰ通过轴与前叉设置为转动连接,刹车盘Ⅰ与车轮Ⅰ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排气管与发动机相连接,车轮Ⅱ通过轴与车架设置为转动连接,刹车盘Ⅱ与车轮Ⅱ设置为固定连接,所以司机能够驾驶摩托车进行行驶,并通过启动发动机为摩托车提供动力,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并驱动车轮Ⅰ和车轮Ⅱ进行转动,通过刹车盘Ⅰ和刹车盘Ⅱ分别对车轮Ⅰ和车轮Ⅱ进行啥车制动,通过车头和前叉调整方向,通过车灯进行照明。
因为废热利用装置包括有水箱Ⅰ、连接管Ⅰ、阀门Ⅰ、换热筒、连接管Ⅱ、阀门Ⅱ、水泵Ⅰ和螺旋换热管,水箱Ⅰ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连接管Ⅰ与水箱Ⅰ相连接,在连接管Ⅰ上设置有阀门Ⅰ,连接管Ⅰ与换热筒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换热筒与排气管相连接,连接管Ⅱ与换热筒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与螺旋换热管相连接,在连接管Ⅱ上设置有阀门Ⅱ,水泵Ⅰ设置在连接管Ⅱ上,所以司机可以启动发动机进行运转,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入到换热筒内,同时司机打开阀门Ⅰ,水箱Ⅰ内的水通过连接管Ⅰ流入到螺旋换热管内,螺旋换热管被进入到换热筒内的高温废气加热,同时把热量传递给流入其内的凉水,两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高温废气的温度,不会导致换热筒发烫,能够防止换热筒烫到司机的腿脚,同时螺旋换热管能够对高温废气产生的噪音进行一定程度的消除,而充满水后的螺旋换热管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其噪音,不会对人们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司机需要使用热水时,司机打开阀门Ⅱ,并启动水泵Ⅰ进行运转,热水就能够从连接管Ⅱ内输送出来,利用废热对水进行加热,无需再使用其它设备对水加热,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因为辅助冷却装置包括有水箱Ⅱ、连接管Ⅲ、阀门Ⅲ、换向装置、连接管Ⅳ、喷水管Ⅰ和喷水管Ⅱ,同时换向装置包括有换向箱、换向球、连接杆和旋转杆,连接管Ⅲ与换向箱相连接,换向箱与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内设置有换向球,换向球与换向箱相配合,在换向球上设置有通孔和弧形孔,通孔设置在弧形孔的上方,通孔的前后纵切面与弧形孔的左右横切面相互垂直,而且喷水管Ⅱ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Ⅱ的上方,喷水管Ⅱ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Ⅱ相对应,喷水管Ⅰ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Ⅰ的上方,喷水管Ⅰ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Ⅰ相对应,所以当司机长时间对车轮Ⅰ和车轮Ⅱ进行刹车制动时,会引起刹车盘Ⅰ和刹车盘Ⅱ过热,从而导致刹车失灵,因此司机可以打开阀门Ⅲ,水箱Ⅱ内的水受重力作用流入到连接管Ⅲ内,然后司机可以通过调节换向装置,来对刹车盘Ⅰ或者刹车盘Ⅱ进行降温冷却。首先换向球内的弧形孔为连接管Ⅲ和喷水管Ⅱ形成通路,凉水能够通过连接管Ⅲ、换向箱、换向球内的弧形孔和喷水管Ⅱ喷出到刹车盘Ⅱ上,从而实现只对刹车盘Ⅱ进行降温冷却,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当司机通过旋转杆带动连接杆和换向球在换向箱内转动90度后,连接管Ⅲ、换向箱、换向球的通孔和连接管Ⅳ形成通路,而换向球的弧形孔的上孔口被换向箱的内壁挡住并形成断路,同时凉水通过四者输送到喷水管Ⅰ内,并对刹车盘Ⅰ进行降温冷却。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板、筒体、压板、伸缩杆、气缸、限位板、T形拉杆、螺母、软管Ⅰ、软管Ⅱ、单向阀、扇形洒水盘和三角形隔挡块,而且在扇形洒水盘的左侧壁内设置有扇形凹槽,在扇形凹槽内均匀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沿扇形凹槽的扇形边排列,扇形洒水盘与固定板设置为铰接连接,软管Ⅰ与扇形洒水盘的扇形凹槽相连通,所以当司机在行驶途中造成扬尘时,为了保护环境,司机可以启动气缸进行动作,气缸通过伸缩杆带动压板重复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并通过软管Ⅱ将水箱Ⅱ内的水吸入到筒体内,再将筒体内的水通过软管Ⅰ压入到扇形洒水盘内,并形成扇形喷水面,加大除尘范围,除尘效果好。同时司机可以通过旋转螺母,通过调节螺母在T形拉杆上的位置,来调整扇形洒水盘的喷洒角度,三角形隔挡块能够促使喷出的水流更好的形成扇面,加大除尘效果,保护周围环境。
因为还包括有三通管、喷水管Ⅲ、阀门Ⅳ、阀门Ⅴ和水泵Ⅱ,所以当司机需要清洗车灯时,司机需要先将连接管Ⅲ、换向箱、换向球的通孔和连接管Ⅳ形成通路,然后司机再启动水泵Ⅱ进行运转,并将凉水输送到喷水管Ⅲ内,同时司机打开阀门Ⅳ,凉水通过喷水管Ⅲ喷出到车灯上,对车灯进行清洗,由于在喷水管Ⅰ上设置有阀门Ⅴ,所以不会引起水资源的浪费。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具有废热利用装置,能够对其在工作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利用,有利于能源的节约,降低了人们的使用成本,具有辅助冷却装置,有利于人们的行车安全,性能安全可靠,有利于保护环境,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螺旋换热管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辅助冷却装置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换向装置的后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缸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扇形洒水盘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喷水管Ⅲ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摩托车,2-废热利用装置,3-辅助冷却装置,10-车架,11-前叉,12-车头,13-车灯,14-车轮Ⅰ,15-刹车盘Ⅰ,16-发动机,17-排气管,18-车轮Ⅱ,19-刹车盘Ⅱ,20-水箱Ⅰ,21-连接管Ⅰ,22-阀门Ⅰ,23-换热筒,24-连接管Ⅱ,25-阀门Ⅱ,26-水泵Ⅰ,27-螺旋换热管,30-水箱Ⅱ,31-连接管Ⅲ,32-阀门Ⅲ,33-换向装置,34-连接管Ⅳ,35-喷水管Ⅰ,36-喷水管Ⅱ,40-固定板,41-筒体,42-压板,43-伸缩杆,44-气缸,45-限位板,46-T形拉杆,47-螺母,48-软管Ⅰ,49-软管Ⅱ,50-单向阀,51-扇形洒水盘,52-三角形隔挡块,53-扇形凹槽,60-三通管,61-喷水管Ⅲ,62-阀门Ⅳ,63-阀门Ⅴ,64-水泵Ⅱ,331-换向箱,332-换向球,333-连接杆,334-旋转杆,335-通孔,336-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
摩托车1包括有车架10、前叉11、车头12、车灯13、车轮Ⅰ14、刹车盘Ⅰ15、发动机16、排气管17、车轮Ⅱ18和刹车盘Ⅱ19;在车架10的右侧设置有前叉11,前叉11与车架10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前叉11的上方设置有车头12,车头12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头12的右侧设置有车灯13,车灯13与车头1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前叉11的下方设置有车轮Ⅰ14,车轮Ⅰ14通过轴与前叉1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Ⅰ14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Ⅰ15,刹车盘Ⅰ15与车轮Ⅰ1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10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16,在发动机16的右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发动机16相连接,在排气管17的后方设置有车轮Ⅱ18,车轮Ⅱ18设置在发动机16的左侧,车轮Ⅱ18设置在车架10的下方,车轮Ⅱ18通过轴与车架10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Ⅱ18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Ⅱ19,刹车盘Ⅱ19与车轮Ⅱ18设置为固定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
摩托车1包括有车架10、前叉11、车头12、车灯13、车轮Ⅰ14、刹车盘Ⅰ15、发动机16、排气管17、车轮Ⅱ18和刹车盘Ⅱ19;在车架10的右侧设置有前叉11,前叉11与车架10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前叉11的上方设置有车头12,车头12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头12的右侧设置有车灯13,车灯13与车头1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前叉11的下方设置有车轮Ⅰ14,车轮Ⅰ14通过轴与前叉1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Ⅰ14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Ⅰ15,刹车盘Ⅰ15与车轮Ⅰ1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10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16,在发动机16的右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发动机16相连接,在排气管17的后方设置有车轮Ⅱ18,车轮Ⅱ18设置在发动机16的左侧,车轮Ⅱ18设置在车架10的下方,车轮Ⅱ18通过轴与车架10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Ⅱ18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Ⅱ19,刹车盘Ⅱ19与车轮Ⅱ18设置为固定连接。
废热利用装置2包括有水箱Ⅰ20、连接管Ⅰ21、阀门Ⅰ22、换热筒23、连接管Ⅱ24、阀门Ⅱ25、水泵Ⅰ26和螺旋换热管27;水箱Ⅰ20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水箱Ⅰ2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Ⅰ20设置在车轮Ⅱ18的上方,在水箱Ⅰ2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Ⅰ21,连接管Ⅰ21与水箱Ⅰ20相连接,在连接管Ⅰ21上设置有阀门Ⅰ22,在连接管Ⅰ21的下方设置有换热筒23,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连接管Ⅰ21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内,连接管Ⅰ21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23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27,连接管Ⅰ21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换热筒23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排气管17的左侧,换热筒23与排气管17相连接,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在换热筒2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Ⅱ24,连接管Ⅱ24的下端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的内部,连接管Ⅱ24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24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连接管Ⅱ24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在连接管Ⅱ24上设置有阀门Ⅱ25,在阀门Ⅱ25的上方设置有水泵Ⅰ26,水泵Ⅰ26设置在连接管Ⅱ24上,水泵Ⅰ26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
实施例4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
摩托车1包括有车架10、前叉11、车头12、车灯13、车轮Ⅰ14、刹车盘Ⅰ15、发动机16、排气管17、车轮Ⅱ18和刹车盘Ⅱ19;在车架10的右侧设置有前叉11,前叉11与车架10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前叉11的上方设置有车头12,车头12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头12的右侧设置有车灯13,车灯13与车头1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前叉11的下方设置有车轮Ⅰ14,车轮Ⅰ14通过轴与前叉1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Ⅰ14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Ⅰ15,刹车盘Ⅰ15与车轮Ⅰ1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10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16,在发动机16的右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发动机16相连接,在排气管17的后方设置有车轮Ⅱ18,车轮Ⅱ18设置在发动机16的左侧,车轮Ⅱ18设置在车架10的下方,车轮Ⅱ18通过轴与车架10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Ⅱ18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Ⅱ19,刹车盘Ⅱ19与车轮Ⅱ18设置为固定连接。
废热利用装置2包括有水箱Ⅰ20、连接管Ⅰ21、阀门Ⅰ22、换热筒23、连接管Ⅱ24、阀门Ⅱ25、水泵Ⅰ26和螺旋换热管27;水箱Ⅰ20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水箱Ⅰ2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Ⅰ20设置在车轮Ⅱ18的上方,在水箱Ⅰ2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Ⅰ21,连接管Ⅰ21与水箱Ⅰ20相连接,在连接管Ⅰ21上设置有阀门Ⅰ22,在连接管Ⅰ21的下方设置有换热筒23,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连接管Ⅰ21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内,连接管Ⅰ21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23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27,连接管Ⅰ21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换热筒23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排气管17的左侧,换热筒23与排气管17相连接,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在换热筒2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Ⅱ24,连接管Ⅱ24的下端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的内部,连接管Ⅱ24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24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连接管Ⅱ24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在连接管Ⅱ24上设置有阀门Ⅱ25,在阀门Ⅱ25的上方设置有水泵Ⅰ26,水泵Ⅰ26设置在连接管Ⅱ24上,水泵Ⅰ26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
辅助冷却装置3包括有水箱Ⅱ30、连接管Ⅲ31、阀门Ⅲ32、换向装置33、连接管Ⅳ34、喷水管Ⅰ35和喷水管Ⅱ36;水箱Ⅱ30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水箱Ⅱ3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Ⅱ30设置在车轮Ⅱ18的上方,在水箱Ⅱ30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Ⅲ31,连接管Ⅲ31与水箱Ⅱ30相连接,在连接管Ⅲ31上设置有阀门Ⅲ32,在连接管Ⅲ31的右侧设置有换向装置33,换向装置33包括有换向箱331、换向球332、连接杆333和旋转杆334;换向箱331设置在连接管Ⅲ31的右侧,连接管Ⅲ31与换向箱331相连接,连接管Ⅲ31与换向箱331相连通,换向箱331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换向箱331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内设置有换向球332,换向球332与换向箱331相配合,换向球332与换向箱33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换向球332上设置有通孔335和弧形孔336,通孔335设置在弧形孔336的上方,在换向球33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333,连接杆333与换向球33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的顶部设置有孔,连接杆333设置在换向箱331顶部的孔内,连接杆333与换向箱33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连接杆333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杆334,连接杆333与旋转杆33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的下方设置有喷水管Ⅱ36,喷水管Ⅱ36与换向箱331相连接,喷水管Ⅱ36与换向箱331相连通,喷水管Ⅱ36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Ⅱ19的上方,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Ⅱ19相对应,在换向箱331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Ⅳ34,连接管Ⅳ34与换向箱331相连接,连接管Ⅳ34与换向箱331相连通,连接管Ⅳ34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连接管Ⅳ34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管Ⅳ34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Ⅰ35,喷水管Ⅰ35与连接管Ⅳ34相连接,喷水管Ⅰ35固定设置在前叉11上,喷水管Ⅰ35设置在车轮Ⅰ14的后方,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Ⅰ15的上方,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Ⅰ15相对应。
还包括有固定板40、筒体41、压板42、伸缩杆43、气缸44、限位板45、T形拉杆46、螺母47、软管Ⅰ48、软管Ⅱ49、单向阀50、扇形洒水盘51和三角形隔挡块52;固定板40设置在水箱Ⅱ30的下方,固定板40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车架10和水箱Ⅱ30均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的上方设置有筒体41,筒体41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筒体41设置在水箱Ⅱ30的左侧,在筒体41内设置有压板42,压板42与筒体41相配合,压板42与筒体41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压板42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杆43,伸缩杆43与压板4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伸缩杆43的上方设置有气缸44,伸缩杆43与气缸44相连接,气缸44设置在水箱Ⅱ30的左侧,气缸44与水箱Ⅱ3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板45,限位板45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限位板45上设置有孔,T形拉杆46设置在限位板45上设置的孔内,T形拉杆46与限位板45设置为活动连接,在T形拉杆46上设置有螺母47,螺母47与T形拉杆46设置为螺纹连接,在T形拉杆46的下方设置有扇形洒水盘51,T形拉杆46与扇形洒水盘51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51的左侧壁内设置有扇形凹槽53,在扇形凹槽53内均匀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沿扇形凹槽53的扇形边排列,扇形洒水盘51设置在固定板40的下方,扇形洒水盘51与固定板40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51的右侧设置有软管Ⅰ48,软管Ⅰ48与扇形洒水盘51相连接,软管Ⅰ48与扇形洒水盘51的扇形凹槽53相连通,软管Ⅰ48设置在筒体41的左侧,软管Ⅰ48与筒体41相连接,软管Ⅱ49设置在筒体41和水箱Ⅱ30的后方,软管Ⅱ49的一端与筒体41相连接,软管Ⅱ49与筒体41相连通,软管Ⅱ49的另一端与水箱Ⅱ30相连接,软管Ⅱ49与水箱Ⅱ30相连通,在软管Ⅱ49上设置有单向阀50。
还包括有三通管60、喷水管Ⅲ61、阀门Ⅳ62、阀门Ⅴ63和水泵Ⅱ64;三通管60设置在前叉11的后方,三通管60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三通管60设置在连接管Ⅳ34与喷水管Ⅰ35之间,三通管60的左管口与连接管Ⅳ34相连接,三通管60的右下管口与喷水管Ⅰ35相连接,在三通管60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Ⅲ61,三通管60的右上管口与喷水管Ⅲ61相连接,喷水管Ⅲ61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喷水管Ⅲ61的上管口与车灯13相对应,在喷水管Ⅲ61上设置有阀门Ⅳ62,阀门Ⅴ63设置在喷水管Ⅰ35上,水泵Ⅱ64设置在连接管Ⅳ34上,水泵Ⅱ64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水泵Ⅱ64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发明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所以司机能够将摩托车1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废气输送到废热利用装置2内进行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可以在刹车时,使用辅助冷却装置3对摩托车1的刹车部件进行冷却,防止其过热导致刹车失灵问题的发生,保护司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因为摩托车1包括有车架10、前叉11、车头12、车灯13、车轮Ⅰ14、刹车盘Ⅰ15、发动机16、排气管17、车轮Ⅱ18和刹车盘Ⅱ19,前叉11与车架10设置为活动连接,车头12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车灯13与车头12设置为固定连接,车轮Ⅰ14通过轴与前叉11设置为转动连接,刹车盘Ⅰ15与车轮Ⅰ1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10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16,排气管17与发动机16相连接,车轮Ⅱ18通过轴与车架10设置为转动连接,刹车盘Ⅱ19与车轮Ⅱ18设置为固定连接,所以司机能够驾驶摩托车1进行行驶,并通过启动发动机16为摩托车1提供动力,发动机16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排气管17排出,并驱动车轮Ⅰ14和车轮Ⅱ18进行转动,通过刹车盘Ⅰ15和刹车盘Ⅱ19分别对车轮Ⅰ14和车轮Ⅱ18进行啥车制动,通过车头12和前叉11调整方向,通过车灯13进行照明。
因为废热利用装置2包括有水箱Ⅰ20、连接管Ⅰ21、阀门Ⅰ22、换热筒23、连接管Ⅱ24、阀门Ⅱ25、水泵Ⅰ26和螺旋换热管27,水箱Ⅰ2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连接管Ⅰ21与水箱Ⅰ20相连接,在连接管Ⅰ21上设置有阀门Ⅰ22,连接管Ⅰ21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23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27,换热筒23与排气管17相连接,连接管Ⅱ24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24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在连接管Ⅱ24上设置有阀门Ⅱ25,水泵Ⅰ26设置在连接管Ⅱ24上,所以司机可以启动发动机16进行运转,发动机16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排气管17排入到换热筒23内,同时司机打开阀门Ⅰ22,水箱Ⅰ20内的水通过连接管Ⅰ21流入到螺旋换热管27内,螺旋换热管27被进入到换热筒23内的高温废气加热,同时把热量传递给流入其内的凉水,两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高温废气的温度,不会导致换热筒23发烫,能够防止换热筒23烫到司机的腿脚,同时螺旋换热管27能够对高温废气产生的噪音进行一定程度的消除,而充满水后的螺旋换热管27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其噪音,不会对人们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司机需要使用热水时,司机打开阀门Ⅱ25,并启动水泵Ⅰ26进行运转,热水就能够从连接管Ⅱ24内输送出来,利用废热对水进行加热,无需再使用其它设备对水加热,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因为辅助冷却装置3包括有水箱Ⅱ30、连接管Ⅲ31、阀门Ⅲ32、换向装置33、连接管Ⅳ34、喷水管Ⅰ35和喷水管Ⅱ36,同时换向装置33包括有换向箱331、换向球332、连接杆333和旋转杆334,连接管Ⅲ31与换向箱331相连接,换向箱331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内设置有换向球332,换向球332与换向箱331相配合,在换向球332上设置有通孔335和弧形孔336,通孔335设置在弧形孔336的上方,通孔335的前后纵切面与弧形孔336的左右横切面相互垂直,而且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Ⅱ19的上方,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Ⅱ19相对应,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Ⅰ15的上方,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Ⅰ15相对应,所以当司机长时间对车轮Ⅰ14和车轮Ⅱ18进行刹车制动时,会引起刹车盘Ⅰ15和刹车盘Ⅱ19过热,从而导致刹车失灵,因此司机可以打开阀门Ⅲ32,水箱Ⅱ30内的水受重力作用流入到连接管Ⅲ31内,然后司机可以通过调节换向装置33,来对刹车盘Ⅰ15或者刹车盘Ⅱ19进行降温冷却。首先换向球332内的弧形孔336为连接管Ⅲ31和喷水管Ⅱ36形成通路,凉水能够通过连接管Ⅲ31、换向箱331、换向球332内的弧形孔336和喷水管Ⅱ36喷出到刹车盘Ⅱ19上,从而实现只对刹车盘Ⅱ19进行降温冷却,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当司机通过旋转杆334带动连接杆333和换向球332在换向箱331内转动90度后,连接管Ⅲ31、换向箱331、换向球332的通孔335和连接管Ⅳ34形成通路,而换向球332的弧形孔336的上孔口被换向箱331的内壁挡住并形成断路,同时凉水通过四者输送到喷水管Ⅰ35内,并对刹车盘Ⅰ15进行降温冷却。
因为还包括有固定板40、筒体41、压板42、伸缩杆43、气缸44、限位板45、T形拉杆46、螺母47、软管Ⅰ48、软管Ⅱ49、单向阀50、扇形洒水盘51和三角形隔挡块52,而且在扇形洒水盘51的左侧壁内设置有扇形凹槽53,在扇形凹槽53内均匀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沿扇形凹槽53的扇形边排列,扇形洒水盘51与固定板40设置为铰接连接,软管Ⅰ48与扇形洒水盘51的扇形凹槽53相连通,所以当司机在行驶途中造成扬尘时,为了保护环境,司机可以启动气缸44进行动作,气缸44通过伸缩杆43带动压板42重复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并通过软管Ⅱ49将水箱Ⅱ30内的水吸入到筒体41内,再将筒体41内的水通过软管Ⅰ48压入到扇形洒水盘51内,并形成扇形喷水面,加大除尘范围,除尘效果好。同时司机可以通过旋转螺母47,通过调节螺母47在T形拉杆46上的位置,来调整扇形洒水盘51的喷洒角度,三角形隔挡块52能够促使喷出的水流更好的形成扇面,加大除尘效果,保护周围环境。
因为还包括有三通管60、喷水管Ⅲ61、阀门Ⅳ62、阀门Ⅴ63和水泵Ⅱ64,所以当司机需要清洗车灯13时,司机需要先将连接管Ⅲ31、换向箱331、换向球332的通孔335和连接管Ⅳ34形成通路,然后司机再启动水泵Ⅱ64进行运转,并将凉水输送到喷水管Ⅲ61内,同时司机打开阀门Ⅳ62,凉水通过喷水管Ⅲ61喷出到车灯13上,对车灯13进行清洗,由于在喷水管Ⅰ35上设置有阀门Ⅴ63,所以不会引起水资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摩托车(1)、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废热利用装置(2)设置在摩托车(1)的前方,辅助冷却装置(3)设置在摩托车(1)的后方,废热利用装置(2)和辅助冷却装置(3)均与摩托车(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摩托车(1)包括有车架(10)、前叉(11)、车头(12)、车灯(13)、车轮Ⅰ(14)、刹车盘Ⅰ(15)、发动机(16)、排气管(17)、车轮Ⅱ(18)和刹车盘Ⅱ(19);在车架(10)的右侧设置有前叉(11),前叉(11)与车架(10)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前叉(11)的上方设置有车头(12),车头(12)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头(12)的右侧设置有车灯(13),车灯(13)与车头(1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前叉(11)的下方设置有车轮Ⅰ(14),车轮Ⅰ(14)通过轴与前叉(1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Ⅰ(14)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Ⅰ(15),刹车盘Ⅰ(15)与车轮Ⅰ(1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车架(10)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16),在发动机(16)的右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与发动机(16)相连接,在排气管(17)的后方设置有车轮Ⅱ(18),车轮Ⅱ(18)设置在发动机(16)的左侧,车轮Ⅱ(18)设置在车架(10)的下方,车轮Ⅱ(18)通过轴与车架(10)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车轮Ⅱ(18)的后方设置有刹车盘Ⅱ(19),刹车盘Ⅱ(19)与车轮Ⅱ(18)设置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废热利用装置(2)包括有水箱Ⅰ(20)、连接管Ⅰ(21)、阀门Ⅰ(22)、换热筒(23)、连接管Ⅱ(24)、阀门Ⅱ(25)、水泵Ⅰ(26)和螺旋换热管(27);水箱Ⅰ(20)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水箱Ⅰ(2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Ⅰ(20)设置在车轮Ⅱ(18)的上方,在水箱Ⅰ(2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管Ⅰ(21),连接管Ⅰ(21)与水箱Ⅰ(20)相连接,在连接管Ⅰ(21)上设置有阀门Ⅰ(22),在连接管Ⅰ(21)的下方设置有换热筒(23),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连接管Ⅰ(21)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内,连接管Ⅰ(21)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在换热筒(23)内固定设置有螺旋换热管(27),连接管Ⅰ(21)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换热筒(23)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换热筒(23)设置在排气管(17)的左侧,换热筒(23)与排气管(17)相连接,在换热筒(23)上设置有孔,在换热筒(2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Ⅱ(24),连接管Ⅱ(24)的下端穿过换热筒(23)上设置的孔,并伸入到换热筒(23)的内部,连接管Ⅱ(24)与换热筒(23)设置为密封连接,连接管Ⅱ(24)与螺旋换热管(27)相连接,连接管Ⅱ(24)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在连接管Ⅱ(24)上设置有阀门Ⅱ(25),在阀门Ⅱ(25)的上方设置有水泵Ⅰ(26),水泵Ⅰ(26)设置在连接管Ⅱ(24)上,水泵Ⅰ(26)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辅助冷却装置(3)包括有水箱Ⅱ(30)、连接管Ⅲ(31)、阀门Ⅲ(32)、换向装置(33)、连接管Ⅳ(34)、喷水管Ⅰ(35)和喷水管Ⅱ(36);水箱Ⅱ(30)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水箱Ⅱ(30)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水箱Ⅱ(30)设置在车轮Ⅱ(18)的上方,在水箱Ⅱ(30)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Ⅲ(31),连接管Ⅲ(31)与水箱Ⅱ(30)相连接,在连接管Ⅲ(31)上设置有阀门Ⅲ(32),在连接管Ⅲ(31)的右侧设置有换向装置(33),换向装置(33)包括有换向箱(331)、换向球(332)、连接杆(333)和旋转杆(334);换向箱(331)设置在连接管Ⅲ(31)的右侧,连接管Ⅲ(31)与换向箱(331)相连接,连接管Ⅲ(31)与换向箱(331)相连通,换向箱(331)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换向箱(331)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内设置有换向球(332),换向球(332)与换向箱(331)相配合,换向球(332)与换向箱(33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换向球(332)上设置有通孔(335)和弧形孔(336),通孔(335)设置在弧形孔(336)的上方,在换向球(33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333),连接杆(333)与换向球(33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的顶部设置有孔,连接杆(333)设置在换向箱(331)顶部的孔内,连接杆(333)与换向箱(331)设置为转动连接,在连接杆(333)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杆(334),连接杆(333)与旋转杆(334)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换向箱(331)的下方设置有喷水管Ⅱ(36),喷水管Ⅱ(36)与换向箱(331)相连接,喷水管Ⅱ(36)与换向箱(331)相连通,喷水管Ⅱ(36)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Ⅱ(19)的上方,喷水管Ⅱ(36)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Ⅱ(19)相对应,在换向箱(331)的右侧设置有连接管Ⅳ(34),连接管Ⅳ(34)与换向箱(331)相连接,连接管Ⅳ(34)与换向箱(331)相连通,连接管Ⅳ(34)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连接管Ⅳ(34)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管Ⅳ(34)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Ⅰ(35),喷水管Ⅰ(35)与连接管Ⅳ(34)相连接,喷水管Ⅰ(35)固定设置在前叉(11)上,喷水管Ⅰ(35)设置在车轮Ⅰ(14)的后方,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设置在刹车盘Ⅰ(15)的上方,喷水管Ⅰ(35)的下管口与刹车盘Ⅰ(15)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板(40)、筒体(41)、压板(42)、伸缩杆(43)、气缸(44)、限位板(45)、T形拉杆(46)、螺母(47)、软管Ⅰ(48)、软管Ⅱ(49)、单向阀(50)、扇形洒水盘(51)和三角形隔挡块(52);固定板(40)设置在水箱Ⅱ(30)的下方,固定板(40)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车架(10)和水箱Ⅱ(30)均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的上方设置有筒体(41),筒体(41)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筒体(41)设置在水箱Ⅱ(30)的左侧,在筒体(41)内设置有压板(42),压板(42)与筒体(41)相配合,压板(42)与筒体(41)设置为活动连接,在压板(42)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杆(43),伸缩杆(43)与压板(4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伸缩杆(43)的上方设置有气缸(44),伸缩杆(43)与气缸(44)相连接,气缸(44)设置在水箱Ⅱ(30)的左侧,气缸(44)与水箱Ⅱ(3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板(45),限位板(45)与固定板(40)设置为固定连接,在限位板(45)上设置有孔,T形拉杆(46)设置在限位板(45)上设置的孔内,T形拉杆(46)与限位板(45)设置为活动连接,在T形拉杆(46)上设置有螺母(47),螺母(47)与T形拉杆(46)设置为螺纹连接,在T形拉杆(46)的下方设置有扇形洒水盘(51),T形拉杆(46)与扇形洒水盘(51)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51)的左侧壁内设置有扇形凹槽(53),在扇形凹槽(53)内均匀式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若干个三角形隔挡块(52)沿扇形凹槽(53)的扇形边排列,扇形洒水盘(51)设置在固定板(40)的下方,扇形洒水盘(51)与固定板(40)设置为铰接连接,在扇形洒水盘(51)的右侧设置有软管Ⅰ(48),软管Ⅰ(48)与扇形洒水盘(51)相连接,软管Ⅰ(48)与扇形洒水盘(51)的扇形凹槽(53)相连通,软管Ⅰ(48)设置在筒体(41)的左侧,软管Ⅰ(48)与筒体(41)相连接,软管Ⅱ(49)设置在筒体(41)和水箱Ⅱ(30)的后方,软管Ⅱ(49)的一端与筒体(41)相连接,软管Ⅱ(49)与筒体(41)相连通,软管Ⅱ(49)的另一端与水箱Ⅱ(30)相连接,软管Ⅱ(49)与水箱Ⅱ(30)相连通,在软管Ⅱ(49)上设置有单向阀(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三通管(60)、喷水管Ⅲ(61)、阀门Ⅳ(62)、阀门Ⅴ(63)和水泵Ⅱ(64);三通管(60)设置在前叉(11)的后方,三通管(60)与前叉(11)设置为固定连接,三通管(60)设置在连接管Ⅳ(34)与喷水管Ⅰ(35)之间,三通管(60)的左管口与连接管Ⅳ(34)相连接,三通管(60)的右下管口与喷水管Ⅰ(35)相连接,在三通管(60)的右侧设置有喷水管Ⅲ(61),三通管(60)的右上管口与喷水管Ⅲ(61)相连接,喷水管Ⅲ(61)固定设置在车架(10)上,喷水管Ⅲ(61)的上管口与车灯(13)相对应,在喷水管Ⅲ(61)上设置有阀门Ⅳ(62),阀门Ⅴ(63)设置在喷水管Ⅰ(35)上,水泵Ⅱ(64)设置在连接管Ⅳ(34)上,水泵Ⅱ(64)设置在车架(10)的后方,水泵Ⅱ(64)与车架(10)设置为固定连接。
CN201710229888.XA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Active CN106995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9888.XA CN106995025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9888.XA CN106995025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025A true CN106995025A (zh) 2017-08-01
CN106995025B CN106995025B (zh) 2019-07-02

Family

ID=59435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9888.XA Active CN106995025B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50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080A (zh) * 2018-10-26 2019-03-26 龙青梅 一种可对空心后胎降温防爆的助力单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4663A (ja) * 1995-03-14 1996-09-24 Hitoshi Inoue オートバイの暖房装置
JPH1035565A (ja) * 1996-07-19 1998-02-10 Tomishige Soga バイク用グリップの保温装置
CN2864225Y (zh) * 2006-01-18 2007-01-31 黄耀葵 一种汽车水循环冷却式刹车装置
CN202213669U (zh) * 2011-09-02 2012-05-09 河南省树民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余热采暖机构
CN102653291A (zh) * 2012-04-27 2012-09-0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摩托车座垫加热器
CN202484157U (zh) * 2011-12-22 2012-10-10 江苏安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刹车片风冷机构
CN205365562U (zh) * 2015-10-28 2016-07-06 江苏振翔车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车制动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4663A (ja) * 1995-03-14 1996-09-24 Hitoshi Inoue オートバイの暖房装置
JPH1035565A (ja) * 1996-07-19 1998-02-10 Tomishige Soga バイク用グリップの保温装置
CN2864225Y (zh) * 2006-01-18 2007-01-31 黄耀葵 一种汽车水循环冷却式刹车装置
CN202213669U (zh) * 2011-09-02 2012-05-09 河南省树民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余热采暖机构
CN202484157U (zh) * 2011-12-22 2012-10-10 江苏安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刹车片风冷机构
CN102653291A (zh) * 2012-04-27 2012-09-0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摩托车座垫加热器
CN205365562U (zh) * 2015-10-28 2016-07-06 江苏振翔车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车制动冷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080A (zh) * 2018-10-26 2019-03-26 龙青梅 一种可对空心后胎降温防爆的助力单车
CN109515080B (zh) * 2018-10-26 2020-11-24 安徽嘉誉伟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对空心后胎降温防爆的助力单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025B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79426U (zh) 一种沥青路面热再生摊铺机
CN106120634B (zh) 跨座式轨道除冰机
CN103008278A (zh) 车桥零部件自动清洗机
CN101962043B (zh) 汽车
CN103697544B (zh) 一种溶液除湿再生循环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5954557U (zh) 跨座式轨道除冰机
WO2021184860A1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清渣机
CN109029010A (zh) 一种高效节能除雾冷却塔及其除雾方法
CN107021110A (zh) 中低速磁浮工程作业车
CN106004339B (zh) 公共汽车用吊顶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6995025A (zh) 一种废热再利用型节能摩托车
CN206396698U (zh)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高架上的除冰雪车辆
CN202591538U (zh) 液浮式换热器
CN201162200Y (zh) 联合式除雪、除冰、吸水车
CN208290917U (zh) 一种车辆外壳降温装置
CN212705749U (zh) 一种摩托车零部件钻孔时的水冷装置
CN210826985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路面结构
CN108339286A (zh) 一种喷射式雾化浓缩分盐装置
CN208472644U (zh) 一种铁路轨道清扫车
CN101644546B (zh) 一种节能型凉水塔
CN211690161U (zh) 一种用于防止道路积雪的清雪装置
CN205324625U (zh) 消失模热砂余热利用装置
CN207059628U (zh) 一种适于轮毂的冷却水导流与散热装置
CN205761971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喷胶机
CN207813729U (zh) 发动机辅助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3

Address after: 230000 Anhui Hefei high tech Zone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two phase J2 District C block 18 floor.

Applicant after: Hefei dragon to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38 Honggutan New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run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6

Address after: 213000 Xuansheng Road, Xuantang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Zhonglou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NYI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Anhui Hefei high tech Zone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two phase J2 District C block 18 floor.

Applicant before: Hefei dragon to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