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4027A -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4027A
CN106974027A CN201710404704.9A CN201710404704A CN106974027A CN 106974027 A CN106974027 A CN 106974027A CN 201710404704 A CN201710404704 A CN 201710404704A CN 106974027 A CN106974027 A CN 106974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ange peel
orange
tea
mandarin orange
mandar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4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高琼
黎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bu Bay Guangxi Hai Huang Bio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bu Bay Guangxi Hai Huang Bio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bu Bay Guangxi Hai Huang Bio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Beibu Bay Guangxi Hai Huang Bio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47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4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4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4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以云南普洱茶和钦州盛产的茶枝柑为原料,柑皮经清洗、取肉、晒青、发酵,切制后与普洱茶叶混合压制,陈化而成。本发明的柑普茶是一种集柑皮与普洱功效于一身的新型茶饮品,其保健作用兼具青柑的理气化痰,健脾和胃,消积化滞及普洱的降脂、降压,抗氧化功效,风味独特,伴有柑皮清新果香与普洱茶的醇厚甘香,使传统茶饮品口感得到清新升华,适合广大消费者饮用,尤其适用于高血脂,面色蜡黄,痰瘀阻滞,消化不良的亚健康人士。

Description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涉及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陈年普洱茶陈香、陈色、陈韵,在一定贮藏年限内越陈越香,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保健功效。
新会陈皮是新会柑果皮经晒干或焙干后的陈年贮存品,新会陈皮的质量特色源于新会柑的自然属性,其独特清香味,具有区别于其他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显著特点,具有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之功效。
柑普茶就是将新鲜新会柑果肉掏空,填入普洱茶,盖上揭掉的柑皮盖子,风干收缩而成的一种茶。新会柑的清醇果香味和普洱茶的醇厚甘香味的完美结合,让柑皮(即陈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其保健作用兼具新会陈皮和普洱茶功效,深受大众喜爱。
钦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南海之滨,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季风气候特点,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盛产的茶枝柑不仅有惹人怜爱的“颜值”,且其具有独特的清酸香味,体积适宜,区别于其他芸香科植物橘类,具有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等功效,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长期以来,钦州茶枝柑多以初级生鲜农产品销售形式为主,初加工产品也仅是陈皮等系列产品,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柑产业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势必依靠新的研究与创新。
2015年被称为“疯狂的柑普”,柑普茶成为了茶行业里的“明星”,赢得了大批爱茶人士的青睐,市场关注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柑普茶,是采用青柑和普洱为原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将新鲜柑果果肉掏空,填入普洱茶,盖上揭掉的柑皮盖子,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融合了柑的清新果香与普洱茶的醇厚甘香,让柑皮和茶叶互相吸收,兼具柑皮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和普洱降脂、降压、抗氧化的功效。
柑普茶作为一种新兴茶饮品,市面上柑普茶厂商和品牌越来越多,但也暴露出柑普茶的传统制作工艺问题,如:陈化周期长且有特殊的陈味,贮存条件苛刻,一旦保存方法和环境不当,就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不仅影响茶叶的品种,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保留柑普茶醇香前提下,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加速柑皮的陈化时间,降低陈味,口感醇厚带清新果香。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选果、清洗:六月份中旬至九月中旬,采摘钦州茶枝柑,选取符合标准的果,洗净;
2)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3)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清洗干净;
4)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晾晒,把柑皮晒透,把水分晾干;
5)发酵: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05-0.1%质量分数,再加入0.01%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3-5h,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空气湿度≥85%;
6)柑皮处理: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烘焙,然后升温回温;
7)混合、装袋: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8)陈化:将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符合标准的果,优选果径大小控制在40-45mm之间,且果皮没有损伤的鲜果。
步骤2)所述的二次清洗果皮,优选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步骤5)所述的发酵,优选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05-0.1%质量分数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3-5h,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85%,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步骤6)所述的柑皮处理,优选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70℃烘焙10小时,然后升温至120℃后回温1小时。
步骤7)所述的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优选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2.5-3.5重量比例混合。
步骤8)所述的陈化,优选陈化3个月。
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以上制备方法得到的柑普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传统柑普茶的陈化方法主要在常温贮藏,周期需要1-2年,甚至更久,收效慢,且陈化时间长普遍存在特殊的陈味,许多人难以接受。为克服柑普茶陈化周期长,存在特殊陈味,贮存条件苛刻等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柑普茶的制作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加速陈化,改善风味。本发明将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室温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在85%以上,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具有促进营养吸收,平衡胃肠道微生物,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功效。国外有日本HISHIDAI制茶株式会社利用乳酸菌发酵绿茶生产出的乳酸发酵茶的报道,但国内利用乳酸菌发酵柑皮加速陈化,改善口感尚未见报道。
2、羟乙基纤维素(HEC)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无味、无毒的纤维状或粉末状固体,属非离子型可溶纤维素醚类。由于HEC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分散、乳化、粘合、成膜、保护水分和提供保护胶体等特性,通过和乳酸菌的混合,能加强乳酸菌发酵时的粘附性,增强发酵效果。
3、本发明采用外源喷洒乳酸菌发酵柑皮方法,在发酵期间,鲜皮的质构保持较好,颜色由青绿色逐渐转成黄褐色,散发出清新甘香,使得柑皮陈化时间大大缩短,仅需3个月左右即可达到传统柑普茶的口感,醇厚甘甜伴清新果香,减少让人难以接受的特殊陈味。
4、由于柑皮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多酚和精油,外源喷洒乳酸菌可抑制其他菌种的增殖,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或减缓多酚的分解、转化,对保证柑普茶清新醇香,减少陈味,明亮汤色有积极意义。
5、传统的柑普茶成果状,不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袋泡柑普茶相对于果状柑普茶,单位体积与空气和水分接触的机会少,茶品转化慢。果状柑普茶接触空气的比表面积大,茶品内质氧化过快,在同样仓储环境下果状柑普茶比袋泡柑普茶内质的损失更严重。本发明改进了传统柑普茶繁琐制作工艺,将发酵陈化的柑皮切制成丝并与普洱茶均匀混合,能较大增加柑皮与普洱茶的接触机会,使柑皮与普洱茶的相互吸收,融合了青柑的清新果香和普洱的醇厚甘香,此外,采用小剂量袋泡茶包装,能较好的改善柑普茶的品质,且利于携带、运输和贮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05%质量分数,再加入0.01%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3h,发酵室温控制在20℃,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5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3.5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实施例2:
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08%质量分数,再加入0.01%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5h,发酵室温控制在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6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3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14)陈化: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3个月。
实施例3:
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六月份中旬的青皮柑果。
2)选果:选果径大小在40-45mm之间的柑果。
3)清洗:选好的柑果用水清洗干净。
4)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5)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要再次清洗两遍,防止内部残留有果籽和果汁,影响茶的口感,清洗柑皮后再检查一遍,保证每一颗果皮清洗干净。
6)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要选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一般下午4点左右晾晒。
7)发酵:经晾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1%质量分数,再加入0.01%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4h,发酵室温控制在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为宜,若超过30℃,进行翻拌,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影响色泽,空气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
8)切制: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2mm的丝状。
9)晾晒:柑皮丝经过6天的天然晾晒。
10)烘焙: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70℃烘焙10小时。
11)回温:升温至120℃回温1小时。
12)混合: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2.5比例混合。
13)装袋:将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14)陈化: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3个月。
对比例
未加入羟乙基纤维素,其他同实施例3。
实验例
降血脂试验
1.试验样品:
实施例3制成的柑普茶
2.试验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180-210,50只,雌雄不限。
3.试验仪器:
HITACHI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FK-A型组织捣碎机、离心机。
实验步骤:
(1)试验样品处理
取实施例3制成的柑普茶、对比例制成的柑普茶、市售柑普茶各8g,分别加50ml 95℃以上热水没过干茶,将水倒出,第一步称为“醒茶”;第二步,分别加入200ml 95℃以上热水,闷泡10s,纱布过滤,得滤液,放冷,备用。
(2)动物实验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市售柑普茶对照组、对比例组、实施例3组,每组10只。实验为期15周,前4周为造模期,后11周为实验期。
造模期:除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1.0ml/100g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每天灌胃1.0ml/100g高脂饲料(组方:20%猪油、5%胆固醇、2%胆酸盐、0.2%丙基硫氧嘧啶、10%吐温80、10%丙二醇、5%蔗糖,用蒸馏水溶解)。
实验期:市售柑普茶对照组、对比例组、实施例3组按1.5g/100g分别灌胃给予经步骤(1)处理后市售普洱茶、对比例、实施例3柑普茶的备用液,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灌胃的同时,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基础饲料,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给药11周,试验结束时,大鼠禁食不禁水,断头取血,分别检测血清TG、TC和LDL-C水平。
试验结果
实验数据以(X±s)表示,数据统计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对照采用one wayanova进行,结果表1。
表1柑普茶对Wistar大鼠血清TG、TC、LDL-C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对比例组相比P<0.05
试验分析
由表1可知,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造模成功。实施例3组、对比例组对高脂血症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普通市售柑普茶组,由此表明本发明制成的柑普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保健功效。
实施例3组和对比例组相比,实施例3组的降血脂效果更好。

Claims (6)

1.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选果、清洗:六月份中旬至九月中旬,采摘钦州茶枝柑,选取符合标准的果,洗净;
2)开口取果肉:在柑子的顶部开一个圆口将果肉取净;
3)二次清洗果皮:取完肉的柑皮清洗干净;
4)晒青:把柑皮倒置放到阳光底下晾晒,把留在里面的水倾倒出来,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晾晒,把柑皮晒透,把水分晾干;
5)发酵:经晒青后的柑皮放置发酵室,外源加入乳酸菌,乳酸菌粉按0.05-0.1%质量分数,再加入0.01%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于纯净水中充分搅拌后均匀喷洒于柑皮表面,至柑皮含水量30%,发酵时间3-5h,发酵室温控制在20-25℃,柑皮的温度保持在25℃,空气湿度≥85%;
6)柑皮处理: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进行低温烘焙,然后升温回温;
7)混合、装袋: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柑普茶装袋封口;
8)陈化:将所制得的袋泡茶,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进一步陈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符合标准的果,是果径大小控制在40-45mm之间,且果皮没有损伤的鲜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柑皮处理,是将柑皮切制成宽度为1-2mm的丝状,柑皮丝经过5-7天的天然晾晒,晾晒后的柑皮丝70℃烘焙10小时,然后升温至120℃后回温1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的将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比例混合,是指柑皮丝与普洱茶叶按1:2.5-3.5重量比例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的陈化,是指陈化3个月。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柑普茶。
CN201710404704.9A 2017-06-01 2017-06-01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974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4704.9A CN106974027A (zh) 2017-06-01 2017-06-01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4704.9A CN106974027A (zh) 2017-06-01 2017-06-01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4027A true CN106974027A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4704.9A Pending CN106974027A (zh) 2017-06-01 2017-06-01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402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0572A (zh) * 2017-09-01 2017-12-01 徐鹏 一种小青柑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2332A (zh) * 2018-05-31 2018-09-21 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 一种柑普袋泡茶制品工艺
CN110897022A (zh) * 2019-11-24 2020-03-24 中山大学 柑普茶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食品中的应用
CN114916598A (zh) * 2022-06-06 2022-08-19 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 一种小青柑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713A (zh) * 2008-06-02 2008-10-15 林炳光 新会陈皮普洱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713A (zh) * 2008-06-02 2008-10-15 林炳光 新会陈皮普洱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0572A (zh) * 2017-09-01 2017-12-01 徐鹏 一种小青柑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2332A (zh) * 2018-05-31 2018-09-21 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 一种柑普袋泡茶制品工艺
CN110897022A (zh) * 2019-11-24 2020-03-24 中山大学 柑普茶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食品中的应用
CN114916598A (zh) * 2022-06-06 2022-08-19 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 一种小青柑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9284B (zh) 一种毛竹笋酒的酿制方法
CN106974027A (zh) 降血脂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4866B (zh) 一种开胃型蓝莓蓝靛果复合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1671B (zh) 茶醋及酿造方法
CN105670870B (zh) 一种起泡黄酒制备方法
CN101397530B (zh) 茶树花黄酒的酿制方法
CN106929385A (zh) 一步法发酵制备百香果醋的方法
CN108315172A (zh) 一种猕猴桃百香果酒的酿造方法
CN105907526A (zh) 一种桑葚果酒的制备方法
CN103146536A (zh) 高浓度鲜竹汁酿造竹保健酒的方法
CN108102854A (zh) 一种酒曲和由酒曲制备得到的金樱子黄酒
CN104450367A (zh) 一种用金樱子果实生产的保健果露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4152A (zh) 一种具有创伤修复功能蚕茧黄酒的酿造方法
CN106010773A (zh) 一种生产山茶油的加工方法
CN108395950A (zh) 一种红心火龙果酒的制备方法
CN108185073A (zh) 一种咖啡果皮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25363A (zh) 能长久保持醇香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6097A (zh) 一种野生猕猴桃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6754010A (zh) 纯粮燕麦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915A (zh) 一种杨梅米醋的发酵方法
CN106974015A (zh) 一种具保健功能的柑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7540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山药醋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12273483A (zh) 一种利用陈化绿茶制备红茶的方法
CN102220207A (zh)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松针红茶黄酒的工艺与方法
CN106962938A (zh) 一种苦荞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3

Address after: 315300 No.8, 4th floor, Tianjiu Hongye Building, Hushan street,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Dacai Health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 # 404,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of Mingyue Garden D3 Block, Qinzho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5000

Applicant before: Beibu Bay, guangxi Hai Huang bio tech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