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1825A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1825A
CN106971825A CN201710026201.2A CN201710026201A CN106971825A CN 106971825 A CN106971825 A CN 106971825A CN 201710026201 A CN201710026201 A CN 201710026201A CN 106971825 A CN106971825 A CN 106971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electrode
flange part
coil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6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71825B (zh
Inventor
高木信雄
大井康裕
御子神祐
土田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7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7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1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绕线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具备被卷绕于卷芯部(21)且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2)而另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6)的线圈(C2)、被卷绕于卷芯部(21)且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3)而另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4)的线圈(C4)。线圈(C2,C4)包含在卷芯部(21)上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Ca)、位于卷绕部(Ca)与凸缘部(22)之间的第1抽出部(Cb)、位于卷绕部(Ca)与凸缘部(23)之间的第2抽出部(Cc)。线圈(C2,C4)在第1抽出部(Cb)上进行交叉,线圈(C2)是由2根绕线(W3,W4)构成。因为绕线的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所以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提高。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运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被用于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的电子部件强烈要求小型化以及薄型化。为此,即使就脉冲变压器等线圈部件而言也是不用圆环形磁芯而多数使用运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运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脉冲变压器具备构成初级侧线圈的2根绕线以及构成次级侧线圈的2根绕线,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1根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1根被向右转(顺时针转)卷绕,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剩余1根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剩余1根被向左转(逆时针转)卷绕。为此,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变成在鼓形芯的卷芯部经多次交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65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脉冲变压器而言,有必要切实对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实施绝缘,因为绕线有规则地被卷绕在卷芯部上所以即使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进行多次交叉也不会在两者之间产生强电场。另外,绕线的端部为了连接于端子电极而从卷芯部向凸缘部抽出,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与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在抽出部进行交叉。如果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与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在抽出部进行交叉,则强电场会落在交叉部分,并且在该部分上绝缘耐压会发生不足。特别是在绕线被热压接合于端子电极的情况下,绝缘覆盖由于热压接合时的热传导到绕线的抽出部而发生劣化,由此,交叉部分的绝缘耐压降低。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之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绕线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进行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进行设置的第2凸缘部;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第1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第2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1以及第2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1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由至少2根绕线来构成第1线圈从而虽然第1线圈与第2线圈在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但是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由此,就能够提高在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
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即使其在所述卷绕部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也没有关系。另外,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即使在所述第2抽出部不进行交叉也没有关系。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3以及第4线圈,所述第3以及第4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由此,因为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所以虽然第3线圈与第4线圈在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但是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
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1以及所述第4线圈与所述第2以及所述第3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即使互相相反也没关系。另外,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即使在所述第1抽出部不进行交叉也没关系。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即使宽于所述第2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也没关系。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上以所述第1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2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上以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3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由此,就能够缓和绕线的交叉部分上的物理性应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6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由此,就能够作为6端子型脉冲变压器来进行使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7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8端子电极。由此,就能够作为8端子型脉冲变压器来进行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就能够提供一种绕线抽出部中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A的平面图。
图3是线圈部件10A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绕线W1~W6的交叉部分的放大图,(a)表示第1抽出部Cb上的交叉部分,(b)表示第2抽出部分Cc上的交叉部分。
图5是表示PoE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
图7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为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并且如图1所示具备鼓形芯20、被粘结于鼓形芯20的板状芯30、被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绕部21的6根绕线W1~W6。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并不限定于脉冲变压器,既可以是巴伦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等其他变压器元件,也可以是共模扼流线圈等滤波元件。
鼓形芯20以及板状芯30是由导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例如Ni-Zn系铁氧体或Mn-Zn系铁氧体的烧结体构成。还有,Mn-Zn系铁氧体等导磁率高的磁性材料通常其固有电阻低且具有导电性。
鼓形芯20具备将y方向作为轴向的棒状的卷芯部21、被设置于在卷芯部21的y方向上的两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22,23,并具有这些构件被一体化的结构。凸缘部22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1的内侧面22i、位于内侧面22i相反侧的外侧面22o、与卷芯部21的轴向相平行的底面22b、位于底面22b相反侧的上表面22t。同样,凸缘部23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1的内侧面23i、位于内侧面23i相反侧的外侧面23o、与卷芯部21的轴向相平行的底面23b、位于底面23b相反侧的上表面23t。内侧面22i,23i以及外侧面22o,23o构成xz平面,底面22b,23b以及上表面22t,23t构成xy平面。
线圈部件10A在实际使用时为被表面安装于印制线路基板上的部件,并且是以使凸缘部22,23的底面22b,23b与基板进行相对的状态被安装。板状芯30被粘结剂粘着于凸缘部22,23的上表面22t,23t。根据如此结构,由鼓形芯20和板状芯30来构闭合磁路。
如图1所示,在x方向上按3个端子电极E1~E3这个顺序将其设置于凸缘部22的底面22b以及外侧面22o,并在x方向上按3个端子电极E4~E6这个顺序将其设置于凸缘部23的底面23b以及外侧面23o。端子电极E1~E6都是由L字形端子金属配件构成,并且通过粘结剂被粘结于凸缘部22或者23。通过使用L字形端子金属配件从而与通过烧结浆料状的金属来形成端子电极E1~E6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相对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E2与端子电极E3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长于端子电极E1与端子电极E2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同样,端子电极E5与端子电极E6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长于端子电极E4与端子电极E5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这是为了在凸缘部22,23上确保初级侧与次级侧的绝缘耐压。
6根绕线W1~W6被卷绕于卷芯部21。绕线W1,W2的一端都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1,绕线W1,W2的另一端都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6。由此,2根绕线W1,W2构成1个线圈C1。另外,绕线W3,W4的一端都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2,绕线W3,W4的另一端都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6。由此,2根绕线W3,W4构成1个线圈C2。再有,绕线W5,W6的一端都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3,绕线W5,W6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5,E4。由此,绕线W5,W6分别构成另外的线圈C3,C4。绕线W1~W6的连线在端子电极E1~E6当中覆盖底面22b,23b的部分上实行连接。关于连线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能够由热压接合或者激光接合来实行。
图2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A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由6根绕线W1~W6构成的线圈C1~C4包含在卷芯部21上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Ca、位于卷绕部Ca与凸缘部22之间的第1抽出部Cb、位于卷绕部Ca与第2凸缘部23之间的第2抽出部Cc。第1抽出部Cb为用于将绕线W1~W6的一端连接于端子电极E1~E3而从卷绕部Ca被抽出的部分。同样,第2抽出部Cc为用于将绕线W1~W6的另一端连接于端子电极E4~E6而从卷绕部Ca被抽出的部分。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抽出部Cb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2抽出部Cc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
在此,构成线圈C1的绕线W1,W2从端子电极E1朝着端子电极E6被左转(逆时针转)卷绕。构成线圈C2的绕线W3,W4从端子电极E2朝着端子电极E6被右转(顺时针转)卷绕。构成线圈C3的绕线W5从端子电极E3朝着端子电极E5被右转(顺时针转)卷绕。构成线圈C4的绕线W6从端子电极E3朝着端子电极E4被左转(逆时针转)卷绕。线圈C1例如构成第3线圈,线圈C2例如构成第1线圈,线圈C3例如构成第4线圈,线圈C4例如构成第2线圈。
根据所涉及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构成图3所表示的电路。总之,构成了将端子电极E4,E5设定为一对初级侧端子;将端子电极E1,E2设定为一对次级侧端子;将端子电极E3设定为初级侧中间抽头;将端子电极E6设定为次级侧中间抽头的脉冲变压器电路。由此,既能够直流绝缘初级侧和次级侧又能够使信号成分通过。
关于脉冲变压器,当然有必要在初级侧线圈C3,C4与次级侧线圈C1,C2之间确保绝缘。在此,绝缘耐压的降低会在初级侧线圈C3,C4与次级侧线圈C1,C2进行接近的部分发生,但是在线圈C1~C4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Ca上因为产生于初级侧线圈C3,C4与次级侧线圈C1,C2之间的电场被分散,所以该部分上的绝缘耐压不会成为问题。
相对于此,在第1抽出部Cb上因为构成初级侧线圈C4的绕线W6与构成次级侧线圈C2的绕线W3,W4进行交叉,所以恐怕电场会在交叉部分集中并且绝缘耐压降低。同样,在第2抽出部Cc上因为构成初级侧线圈C3的绕线W5与构成次级侧线圈C1的绕线W1,W2进行交叉,所以恐怕电场会在交叉部分集中并且绝缘耐压降低。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中因为进行交叉的2个线圈中的一方(C1,C2)是由2根绕线(W1和W2或者W3和W4)构成,所以与进行交叉的2个线圈双方是由1根绕线构成的情况相比较相对缓和了电场的集中。由此,与都由1根绕线来构成各个线圈C1~C4的情况相比较相对确保高绝缘耐压成为可能。
还有,在第2抽出部Cc上构成初级侧线圈C4的绕线W6与构成次级侧线圈C2的绕线W3,W4不交叉。同样,在第1抽出部Cb上构成初级侧线圈C3的绕线W5与构成次级侧线圈C1的绕线W1,W2不交叉。
绕线W1~W6能够用以下所述方法来进行卷绕。首先,在将绕线W1,W2的另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6并且将绕线W6的另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4的状态下,通过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在同方向上将这些绕线W1,W2,W6卷绕于卷芯部21。之后,通过将绕线W1,W2的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1并且将W6的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3,从而完成了线圈C1,C4。连线例如能够由热压接合来实行,在压合的时候被施加的热因为传导到绕线W1,W2,W6,所以在第1抽出部Cb或在第2抽出部Cc上绕线W1,W2,W6的绝缘覆盖会发生劣化。
接着,在将绕线W3,W4的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2并且将绕线W5的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3的状态下,再次通过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在同方向上将这些绕线W3,W4,W5卷绕于卷芯部21。之后,通过将绕线W3,W4的另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6并且将绕线W5的另一端连线于端子电极E5,从而完成了线圈C2,C3。绕线W3,W4,W5的连线也是例如由热压接合来实行,在压合的时候被施加的热因为传导到绕线W3,W4,W5,所以在第1抽出部Cb或在第2抽出部Cc上绕线W3,W4,W5的绝缘覆盖会发生劣化。
为此,在第1抽出部Cb上进行交叉的绕线W6和绕线W3,W4恐怕在交叉部分上其绝缘耐压会不足。同样,在第2抽出部Cc上进行交叉的绕线W5和绕线W1,W2恐怕在交叉部分上其绝缘耐压会不足。然而,正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交叉的一方的线圈因为是由2根绕线构成,所以电场的集中被缓和并且防止了绝缘耐压的降低。
另外,根据以上所述的卷绕方法,绕线W1,W2,W6在第1次卷绕工序中被左转(逆时针旋转)卷绕,绕线W3,W4,W5在第2次卷绕工序中被右转(顺时针旋转)卷绕。于是,为了在卷绕部Ca上更加规则地排列绕线W1~W6而优选缩短第2抽出部Cc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总之,如果通过使绕线W1,W2,W6的第1匝接近凸缘部23,从而将凸缘部23的内侧面23i作为绕线W1,W2,W6的卷绕初始的定位部来使用,则能够在卷绕部Ca上更加规则地排列绕线W1~W6。在此情况下,第1抽出部Cb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为了产生对应于设计余量的盈余而变成大于第2抽出部Cc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
图4是绕线W1~W6的交叉部分的放大图,(a)表示第1抽出部Cb上的交叉部分,(b)表示第2抽出部分Cc上的交叉部分。
正如以上所述第1抽出部Cb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因为大于第2抽出部Cc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所以如图4所示在第1抽出部Cb上进行交叉的绕线W3,W4与绕线W6的交叉角度θ1成为大于在第2抽出部Cc上进行交叉的绕线W1,W2与绕线W5的交叉角度θ2.
绕线的交叉角度会影响到位于上侧的绕线给予位于下侧的绕线的物理应力。这是由于:绕线的交叉角度越小则进行交叉的绕线的接触范围变得越长,并且位于上侧的绕线给予位于下侧的绕线的物理应力越大。
考虑了这一点后则在本实施方式中2根绕线W3,W4以在交叉角度θ1大的第1抽出部Cb上覆盖1根绕线W6的形式进行配置,1根绕线W5以在交叉角度θ2小的第2抽出部Cc上覆盖2根绕线W1,W2的形式进行配置。由此,在物理应力大的第2抽出部Cc上,因为上侧的绕线成为1根而下侧的绕线成为2根,所以随着来自上侧绕线的物理应力被减小而下侧绕线所涉及到的物理应力被分散于2根绕线。其结果变得难以产生绕线断线和连线部分剥离等不良。
再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因为其线圈C1,C2分别是由2根绕线构成,所以与线圈C3,C4相比较相对具有所谓线圈C1,C2的直流电阻低的特征。如果考虑如此特征的话则优选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作为Power over Ethernet(PoE)用的脉冲变压器来使用。
图5为表示PoE电路的电路图。
图5所表示的PoE电路是一种由8线以太网电缆50来连接2个以太网芯片组(Ethernet chipset)40A,40B的电路,以太网电缆50的两端通过连接器41A,41B分别被连接于以太网芯片组40A,40B。然后,在以太网芯片组40A与连接器41A之间连接4个脉冲变压器PTA和4个共模滤波器CMA。同样,在以太网芯片组40B与连接器41B之间连接4个脉冲变压器PTB和4个共模滤波器CMB。
在此,在构成脉冲变压器PTA的端子当中,在将以太网芯片组40A侧设定为初级侧并且将连接器41A侧设定为次级侧的情况下脉冲变压器PTA的次级侧中间抽头被连接于电源电路PSE。电源电路PSE为将直流电压提供给脉冲变压器PTA的次级侧中间抽头的电路。
另外,在构成脉冲变压器PTB的端子当中,在将以太网芯片组40B侧设定为初级侧并且将连接器41B侧设定为次级侧的情况下脉冲变压器PTB的次级侧中间抽头被连接于负载电路PD。负载电路PD为将从脉冲变压器PTB的次级侧中间抽头被提供的直流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工作的电路。
由此,从电源电路PSE被提供的直流电压通过以太网电缆50被提供给负载电路PD。
在如此脉冲变压器PTA,PTB中,相对于在初级侧只施加信号成分因为在次级侧电源电压被重叠于次级侧,所以在构成次级侧的线圈上要求尽可能低的直流电阻。为此,如果作为脉冲变压器PTA,PTB而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并且将线圈C1,C2作为次级侧来进行使用的话,则能够降低从电源电路PSE到负载电路PD的电源路径的直流电阻。
还有,作为降低线圈C1,C2的直流电阻的别的方法还可以考虑不是由2根绕线来构成1个线圈而是使用直径更粗的1根绕线的方法。但是,如果构成线圈C1,C2的绕线和构成线圈C3,C4的绕线的直径不相同的话,则不仅卷绕操作或连线操作变得困难而且在卷芯部21上使这些绕线规则排列来进行卷绕也变得困难,并且其耦合特性降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具有相同直径的6根绕线W1~W6从而就不会发生如此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因为是分别由1根绕线来构成线圈C3,C4,所以与分别由2根绕线来构成所有线圈C1~C4的情况相比较相对能够抑制线圈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增加。为此,在作为脉冲变压器来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确保高质量的信号成为可能。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另外,图7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在追加了端子电极E7,E8的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不同。其他结构因为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端子电极E7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2,并且被配置于端子电极E2与端子电极E3之间。端子电极E7与端子电极E3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和端子电极E1与端子电极E2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为相同程度,但是端子电极E7与端子电极E2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长于端子电极E1与端子电极E2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这就是能够在凸缘部22上确保初级侧与次级侧的绝缘耐压。
端子电极E8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3,并且被配置于端子电极E5与端子电极E6之间。端子电极E8与端子电极E6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和端子电极E4与端子电极E5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为相同程度,但是端子电极E8与端子电极E5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长于端子电极E4与端子电极E5的在x方向上的距离。这就是能够在凸缘部23上确保初级侧与次级侧的绝缘耐压。
构成线圈C4的绕线W6的一端被连线于端子电极E7。另外,构成线圈C1的绕线W1,W2的另一端被连线于端子电极E8。由此,如果在印制线路基板上对端子电极E3,E7实施短路并且在印制线路基板上对端子电极E6,E8实施短路,则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的功能。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毋庸置疑那些变更肯定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分别是由2根绕线来构成线圈C1,C2,但是也可以分别是由3根以上的绕线来构成这些线圈。
另外,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10B是使用作为端子电极E1~E8的L字形端子金属配件,但是也可以替代使用L字形的端子金属配件的方法而通过将膏体状的金属烧结于凸缘部22,23来形成端子电极E1~E8。
另外,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10B具备板状芯30,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并不是必须具备这个板状芯。
再有,端子电极E1~E8并不必须是L字形。例如,也可以是如在线圈部件10A上对于端子电极E1~E3进一步覆盖凸缘部22的上表面22t并且对于端子电极E4~E6进一步覆盖凸缘部23的上表面23t那样的コ字形。
符号说明
10A,10B.线圈部件
20.鼓形芯
21.卷芯部
22,23.凸缘部
22b,23b.底面
22i,23i.内侧面
22o,23o.外侧面
22t,23t.上表面
30.板状芯
40A,40B.以太网芯片组
41A,41B.连接器
50.以太网电缆
C1~C4.线圈
Ca.卷绕部
Cb.第1抽出部
Cc.第2抽出部
CMA,CMB.共模滤波器
E1~E8.端子电极
PD.负载电路
PSE.电源电路
PTA,PTB.脉冲变压器
W1~W6.绕线

Claims (16)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设置的第2凸缘部;
第1端子电极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
第3端子电极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
第1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
第2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圈以及第2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
所述第1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不进行交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3线圈以及第4线圈,
所述第3线圈以及所述第4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
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
所述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
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
所述第1线圈以及所述第4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以及所述第3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不进行交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宽于所述第2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以所述第1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2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
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以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3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6端子电极,
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
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
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
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
10.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端子电极以及第6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7端子电极以及第8端子电极,
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
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7端子电极,
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
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8端子电极。
1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芯,包含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以及位于所述第1凸缘部和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卷芯部;
多个第1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
多个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以及
第1线圈、第2线圈、第3线圈和第4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
所述第1线圈以及所述第4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以及所述第3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
所述第1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2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2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的各个由多于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的各个的根数的绕线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中的相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中的相同的端子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中的不同的端子电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的各个由多于1根的绕线构成,
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的各个由单根绕线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上卷绕。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多次进行互相交叉,
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多次进行互相交叉,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之间的在最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交叉点的第1交叉角度,大于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之间的在最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交叉点的第2交叉角度。
CN201710026201.2A 2016-01-13 2017-01-13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6971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4284 2016-01-13
JP2016004284A JP2017126634A (ja) 2016-01-13 2016-01-13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1825A true CN106971825A (zh) 2017-07-21
CN106971825B CN106971825B (zh) 2019-04-02

Family

ID=5927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6201.2A Active CN106971825B (zh) 2016-01-13 2017-01-13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6823B2 (zh)
JP (1) JP2017126634A (zh)
CN (1) CN1069718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6799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台庆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整合式多电感元件
CN11097019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1834084A (zh) * 2019-04-19 2020-10-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1481B2 (ja) * 2016-11-18 2020-0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7286936B2 (ja) 2018-10-05 2023-06-0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パルストランスおよび電子部品
DE102018130504B4 (de) * 2018-11-30 2023-11-23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Primärspulenkörper für eine Zündspule und Zündspule mit einem solchen Primärspulenkörper
JP7180559B2 (ja) * 2019-07-10 2022-11-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7156327B2 (ja) * 2020-03-12 2022-10-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極付き巻線用コアおよびコイル部品
WO2023276658A1 (ja) * 2021-07-02 2023-0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1727A1 (en) * 2007-05-14 2010-03-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mon-mode choke coil
US2010010982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Tdk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uls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258716U (zh) * 2011-08-22 2012-05-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脉冲变压器
CN203456223U (zh) * 2012-10-16 2014-02-26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4216347A (ja) * 2013-04-22 2014-11-1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5097189A (zh) * 2014-05-21 2015-11-25 杭州天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变压器及包括该脉冲变压器的静电除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1747U (zh) * 1975-01-21 1976-07-22
JPS612311A (ja) * 1984-06-15 1986-01-08 Hitachi Seiko Ltd 溶接用高周波変圧器
JPH06196336A (ja) * 1991-11-29 1994-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高圧パルストランス
JP4788991B2 (ja) * 2004-11-25 2011-10-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Mn−Zn系フェ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
JP5120373B2 (ja) * 2009-12-28 2013-01-1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5809199B2 (ja) 2012-10-16 2015-11-10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TWI473127B (zh) * 2013-03-29 2015-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裝置
JP6264805B2 (ja) 2013-09-25 2018-01-24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6435649B2 (ja) * 2014-06-05 2018-12-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1727A1 (en) * 2007-05-14 2010-03-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mon-mode choke coil
US2010010982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Tdk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uls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258716U (zh) * 2011-08-22 2012-05-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脉冲变压器
CN203456223U (zh) * 2012-10-16 2014-02-26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4216347A (ja) * 2013-04-22 2014-11-1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5097189A (zh) * 2014-05-21 2015-11-25 杭州天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变压器及包括该脉冲变压器的静电除尘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6799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台庆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整合式多电感元件
CN109036799B (zh) * 2018-08-01 2024-02-23 庆邦电子元器件(泗洪)有限公司 整合式多电感元件
CN11097019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1834084A (zh) * 2019-04-19 2020-10-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1834084B (zh) * 2019-04-19 2022-08-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00548A1 (en) 2017-07-13
US10366823B2 (en) 2019-07-30
CN106971825B (zh) 2019-04-02
JP2017126634A (ja)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1825B (zh) 线圈部件
US11120937B2 (en) High current, low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il for power transfer application
CN103620869B (zh) 线圈天线及通信终端装置
CN206516763U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558514U (zh) 电感器部件
CN104733166B (zh) 变压器和适配器
JP545474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KR20130017598A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574127B (zh) 电感元件及使用该电感元件的电子设备
CN102360725A (zh) 差模、共模一体磁集成电感器
KR101338139B1 (ko) 파워 인덕터
KR101452827B1 (ko) 변압기 및 어댑터
CN206271494U (zh) 一种叠层式平面电感器
CN207909619U (zh) 天线装置、卡型信息介质以及无线ic器件
US9536652B2 (en) Inductor
KR101334653B1 (ko) 복합 자성 코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35077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0578696C (zh) 电感结构
CN210896936U (zh)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子设备
CN110416772A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KR20160124622A (ko) 코일 부품
CN101090033B (zh) 对称式差动电感结构
KR20180112641A (ko) 자기장 차폐 구조물 및 모바일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