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9440A -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9440A
CN106929440A CN201511018408.2A CN201511018408A CN106929440A CN 106929440 A CN106929440 A CN 106929440A CN 201511018408 A CN201511018408 A CN 201511018408A CN 106929440 A CN106929440 A CN 106929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clostridium butyricum
high concentration
butyric acid
fermentatio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84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华云
詹志春
周樱
张东晓
邱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UA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UA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UA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UA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184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9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9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9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4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xyl group including Peroxycarboxylic acids
    • C12P7/52Propionic acid; Butyr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该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5~10%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0~6.5、温度35~38℃下培养10~20h;S200、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20~40小时;所述混合碳源包括60~100g/L糖、100~140g/L乙酸钠;S300、孢子化发酵:补料发酵完成后,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10~3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该发酵方法在大幅提高丁酸梭菌菌体浓度的同时,促进代谢产物丁酸的合成,可同时生产出了高性价比的丁酸梭菌和丁酸,工业化优势进一步提升,效益提升的同时也实现和满足了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肠道微生物群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生产应用关注的重点,作为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平衡、替代抗生素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肠道健康中应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受制于微生物研究方法和生产技术,行业内主要以生产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流。动物肠道微生物群99%以上是严格厌氧菌,而且通过肠道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其中厌氧菌中又以共生梭菌为主。所以未来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方向和趋势是厌氧菌的菌种筛选、产业化发酵系统创建、稳定型产品开发等。丁酸梭菌属于产芽孢的、肠道严格厌氧的共生梭菌群的一员,是近年来厌氧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发重点,但受制于厌氧发酵技术和产品稳定性,丁酸梭菌行业整体发酵生产水平不高,且芽孢率低,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商品化产品。
丁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食品、医药、农业、能源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丁酸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化工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化工合成法成本优势较大,但受制于石油工业原料,且环保问题严重。生物发酵法存在产物浓度低,后处理量大等问题,但其生产条件温和,能耗低,污染小,而且原料来源广泛,适于生产高级别丁酸产品(食品和医药级丁酸)的要求。丁酸梭菌作为发酵法生产丁酸的主要菌种之一,其核心代谢产物就是丁酸,从其发酵液中提取丁酸是获取丁酸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解决现有工艺中菌体浓度不高、代谢产物丁酸的合成量低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的应用,解决现有工艺过程中,微生态制剂厂商只获取丁酸梭菌菌体,化工能源生产只获取发酵产物丁酸,不能充分发挥发酵产物的价值。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5~10%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0~6.5、温度35~38℃下培养10~20h,使得丁酸梭菌快速适应期,进入对数分裂期。
S200、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20~40小时;混合碳源包括60~100g/L糖、100~140g/L乙酸钠;糖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使用淀粉水解液、糖蜜等替代;乙酸钠的乙酸体作为丁酸发酵过程中一个关键物,参与丁酸发酵反应的最后过程—丁酰CoA形成丁酸,同时该过程中乙酸形成乙酰CoA,补充丁酸发酵过程中高效碳源,可提高发酵产物积累效率。而且丁酸梭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乙酸,外源可控添加乙酸钠,将反馈抑制乙酸产生,有利于提高发酵终产物丁酸纯化和纯度。补料发酵结束时,丁酸梭菌含量高达10~20亿CFU/ml,丁酸含量可到25~30g/L。
S300、孢子化发酵:补料发酵完成后,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10~3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钙、镁、锰盐复合液的补加量和补加速度可根据发酵液体积作相应调整,例如,1000L的发酵罐中,含钙、镁、锰的复合液浓度优选为20~30g/L,流加速度5~15L/h,总量10~30L。丁酸梭菌在含钙、镁、锰的复合液作用下迅速孢子化,孢子化率高达90%,孢子化后的丁酸梭菌抗逆性大幅增强,不会因干燥、高温等而失活,便于制备微生物制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S001、一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丁酸杆菌菌种管按照体积分数0.1~1%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38℃下培养20~30h,制得一级种子液;
S002、二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一级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0.2~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38℃下培养10~20h制得二级种子液;
S003、发酵培养基配制:配制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1L种子培养基包括酵母浸膏3g、牛肉浸膏10g、胰蛋白胨10g、葡萄糖5g、可溶性淀粉1g、氯化钠5g、三水合乙酸钠3g、半胱氨酸盐酸盐0.5g,余量为水;pH 7.0~7.2;
1000L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20kg,玉米粉3.3kg,豆粕粉40kg,硫酸铵1kg,蛋白胨4.5kg,酵母膏1.8kg,小苏打1.2kg,磷酸二氢钾1.8kg,碳酸钙1.8kg,硫酸镁0.63kg,硫酸锰0.18kg,消泡剂1L,余量为水;pH 7.0~7.5。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200中:采用连续或者分阶段的方式流加混合碳源,流加的混合碳源总量占发酵液的体积分数为0.5~5%。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300中:采用连续或者分阶段的方式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包括包括Ca2+、Mg2+、Mn2+。例如,使用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锰配制所述含钙、镁、锰的复合液,Ca2+、Mg2+、Mn2+的浓度大于0.01mol/L。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S400、孢子分离:菌液分离后收集菌体孢子,干燥制成原粉级丁酸梭菌;
S500、丁酸提取:菌液分离后的发酵清液,萃取丁酸。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400中,使用喷雾干燥塔干燥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塔的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40~200℃,出风温度60~80℃。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后,可制成50亿/克原粉级丁酸梭菌。
在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中,步骤S500具体包括:
S501、调节发酵清液的pH至3.0;也可以事先离心或膜过滤发酵清液,再用盐酸等常规无机酸调节pH;
S502、磷酸三丁酯与N235按体积比70~100:0~30混合制成萃取剂;磺化煤油与大豆油按体积比0~50:50~100混合制成稀释剂;其中,N235的学名三(辛-癸)烷基叔胺;
S503、萃取剂与稀释剂按体积比20~50:50~80混合制成萃取液,萃取液与发酵清液混合后分离出有机相,例如,萃取液与发酵液等比例混合于反应釜中,恒温25℃、100rpm搅拌20分钟,静置待两相平衡,可快速实现;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反萃取有机相,搅拌后静置,待两相平衡后分离出水相,得到高浓度丁酸,例如,有机相与1M碳酸钠等比例混合反萃取,恒温25℃、100rpm搅拌20分钟,丁酸收率可到85%。若要高纯度回收,可进行多次萃取-反萃取工艺,丁酸总收率可达9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任意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在丁酸制备和/或丁酸梭菌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建立了高浓度丁酸梭菌发酵方法及其孢子化工艺技术,在发酵过程中大幅提高丁酸梭菌菌体浓度的同时,促进代谢产物丁酸的合成。孢子化的丁酸梭菌,经过收集、干燥制成原粉级微生态制剂;发酵液经过特定条件下的萃取系统萃取后,实现丁酸的高纯度回收。同时生产出了高性价比的丁酸梭菌和丁酸,工业化优势进一步提升,效益提升的同时也实现和满足了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1)、生物发酵高浓度丁酸梭菌
1.1一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丁酸杆菌菌种管按照体积分数(V/V)0.1%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下培养30h,制得一级种子液;
1.2二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一级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0.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下培养20h制得二级种子液;
1.3发酵培养基配制:配制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1.4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5%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0、温度35℃下培养20h;
1.5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40小时;混合碳源包括100g/L糖、140g/L乙酸钠;采用连续的方式流加混合碳源,流加的混合碳源总量占发酵液的体积分数(V/V)为5%。
2)、丁酸梭菌孢子化发酵
补料发酵完成后,采用连续的方式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1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
3)、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菌液分离后收集菌体孢子,使用喷雾干燥塔干燥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塔的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60℃;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制成50亿/克原粉级丁酸梭菌。
4)、丁酸萃取
4.1菌液分离后的发酵清液,离心或膜过滤去杂,调节发酵清液的pH至3.0;
4.2磷酸三丁酯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与大豆油按体积比50:50混合制成稀释剂;
4.3萃取剂与稀释剂按体积比20:80混合制成萃取液,萃取液与发酵清液混合后分离出有机相;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反萃取有机相,搅拌20min后静置待两相平衡后分离出水相,得到高浓度丁酸。
实施例2
1)、生物发酵高浓度丁酸梭菌
1.1一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丁酸杆菌菌种管按照体积分数(V/V)1%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8℃下培养20h,制得一级种子液;
1.2二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一级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8℃下培养10h制得二级种子液;
1.3发酵培养基配制:配制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1.4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10%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5、温度38℃下培养10h;
1.5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20小时;混合碳源包括60g/L糖、100g/L乙酸钠;采用分阶段的方式流加混合碳源,流加的混合碳源总量占发酵液的体积分数(V/V)为0.5%。
2)、丁酸梭菌孢子化发酵
补料发酵完成后,采用分阶段的方式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3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
3)、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菌液分离后收集菌体孢子,使用喷雾干燥塔干燥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塔的干燥参数: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80℃;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制成50亿/克原粉级丁酸梭菌;
4)、丁酸萃取
4.1菌液分离后的发酵清液,离心或膜过滤去杂,调节发酵清液的pH至3.0;
4.2磷酸三丁酯与N235按体积比70:30混合制成萃取剂;大豆油按作为稀释剂;
4.3萃取剂与稀释剂按体积比50:50混合制成萃取液,萃取液与发酵清液混合后分离出有机相;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反萃取有机相,搅拌20min后静置待两相平衡后分离出水相,得到高浓度丁酸。
实施例3
1)、生物发酵高浓度丁酸梭菌
1.1一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丁酸杆菌菌种管按照体积分数(V/V)0.6%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7℃下培养25h,制得一级种子液;
1.2二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一级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1%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7℃下培养15h制得二级种子液;
1.3发酵培养基配制:配制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1.4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V/V)8%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3、温度37℃下培养15h;
1.5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30小时;混合碳源包括80g/L糖、120g/L乙酸钠;采用连续的方式流加混合碳源,流加的混合碳源总量占发酵液的体积分数(V/V)为3%。
2)、丁酸梭菌孢子化发酵
补料发酵完成后,采用连续的方式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10~3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
3)、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3.1孢子分离:菌液分离后收集菌体孢子,使用喷雾干燥塔干燥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塔的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70℃;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制成50亿/克原粉级丁酸梭菌;
4)、丁酸萃取
4.1菌液分离后的发酵清液,离心或膜过滤去杂,调节发酵清液的pH至3.0;
4.2磷酸三丁酯与N235按体积比85:15混合制成萃取剂;磺化煤油与大豆油按体积比20:80混合制成稀释剂;
4.3萃取剂与稀释剂按体积比30:70混合制成萃取液,萃取液与发酵清液混合后分离出有机相;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反萃取有机相,搅拌20min后静置待两相平衡后分离出水相,得到高浓度丁酸。
显然,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接种发酵:将丁酸梭菌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5~10%接种至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pH6.0~6.5、温度35~38℃下培养10~20h;
S200、补料发酵:流加混合碳源,补料发酵20~40小时;所述混合碳源包括60~100g/L糖、100~140g/L乙酸钠;
S300、孢子化发酵:补料发酵完成后,补加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孢子化发酵10~30小时,使丁酸梭菌孢子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S001、一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丁酸杆菌菌种管按照体积分数0.1~1%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38℃下培养20~30h,制得一级种子液;
S002、二级种子制备:配制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将所述一级种子液按照体积分数0.2~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35~38℃下培养10~20h制得二级种子液;
S003、发酵培养基配制:配制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1L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酵母浸膏3g、牛肉浸膏10g、胰蛋白胨10g、葡萄糖5g、可溶性淀粉1g、氯化钠5g、三水合乙酸钠3g、半胱氨酸盐酸盐0.5g;pH 7.0~7.2;
1000L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葡萄糖20kg,玉米粉3.3kg,豆粕粉40kg,硫酸铵1kg,蛋白胨4.5kg,酵母膏1.8kg,小苏打1.2kg,磷酸二氢钾1.8kg,碳酸钙1.8kg,硫酸镁0.63kg,硫酸锰0.18kg,消泡剂1L;pH 7.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采用连续或者分阶段的方式流加所述混合碳源,流加的所述混合碳源总量占发酵液的体积分数为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采用连续或者分阶段的方式补加所述含钙、镁、锰的复合液,所述含钙、镁、锰的复合液包括Ca2+、Mg2+、Mn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S400、孢子分离:菌液分离后收集菌体孢子,干燥制成原粉级丁酸梭菌;
S500、丁酸提取:菌液分离后的发酵清液,萃取丁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中,使用喷雾干燥塔干燥所述菌体孢子,喷雾干燥塔的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40~200℃,出风温度60~8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具体包括:
S501、调节所述发酵清液的pH至3.0;
S502、磷酸三丁酯与N235按体积比70~100:0~30混合制成萃取剂;磺化煤油与大豆油按体积比0~50:50~100混合制成稀释剂;
S503、萃取剂与稀释剂按体积比20~50:50~80混合制成萃取液,所述萃取液与所述发酵清液混合后分离出有机相;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反萃取所述有机相,搅拌后静置,待两相平衡后分离出水相,得到高浓度丁酸。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在丁酸制备和/或丁酸梭菌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CN201511018408.2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06929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8408.2A CN106929440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8408.2A CN106929440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9440A true CN106929440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4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8408.2A Pending CN106929440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944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5797A (zh) * 2017-11-15 2018-04-24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丁酸梭菌的分段连续发酵工艺
CN107988137A (zh) * 2017-12-15 2018-05-04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丁酸梭菌芽孢生产方法以及高浓丁酸梭菌芽孢制品
CN108130296A (zh) * 2018-01-17 2018-06-08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高密度连续发酵的方法及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00741A (zh) * 2018-05-04 2018-07-20 江苏螯龙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的新型发酵方法
CN108504697A (zh) * 2018-04-20 2018-09-07 安徽天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著提高丁酸产量的丁酸梭菌发酵方法
CN108531427A (zh) * 2018-04-13 2018-09-14 安徽天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芽孢态丁酸梭菌的多级发酵生产方法
CN110218676A (zh) * 2019-06-13 2019-09-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应用
CN110846258A (zh) * 2019-12-12 2020-02-28 北京好实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的高密度发酵生产方法
CN111500508A (zh) * 2020-05-31 2020-08-07 郑州大学 一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液体混合发酵方法
CN112322667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废弃毕赤酵母作为氮源的丁酸梭菌发酵方法
CN114410539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固体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及发酵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9270A (zh) * 2011-09-26 2012-01-18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法制备高密度酪酸菌活菌制剂的方法
CN102363754A (zh) * 2011-05-07 2012-02-2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丁酸梭菌的清液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培养方法
CN102559782A (zh) * 2012-02-24 2012-07-11 浙江大学 利用酪丁酸梭菌发酵甘蔗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工艺
CN102660473A (zh) * 2012-05-04 2012-09-12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发酵法生产酪酸菌制剂的方法
CN103710286A (zh) * 2013-12-30 2014-04-09 广东海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加工方法及培养基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754A (zh) * 2011-05-07 2012-02-2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丁酸梭菌的清液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培养方法
CN102319270A (zh) * 2011-09-26 2012-01-18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法制备高密度酪酸菌活菌制剂的方法
CN102559782A (zh) * 2012-02-24 2012-07-11 浙江大学 利用酪丁酸梭菌发酵甘蔗渣水解液生产丁酸的工艺
CN102660473A (zh) * 2012-05-04 2012-09-12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发酵法生产酪酸菌制剂的方法
CN103710286A (zh) * 2013-12-30 2014-04-09 广东海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加工方法及培养基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H-KUANG CHEN等: "Effect of Acetate on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 Solvent Production and Strain Degeneration", 《APPL ENVIRON MICROBIOL》 *
FRANCESCO CANGANELLA等: "Clostridium Thermobutyricum: Growth Studies and Stimulation of Butyrate Formation by Acetate Supplementation", 《MICROBIOL RES》 *
T COLIN等: "Effects of Acetate and Butyrate During Glycerol Fermentation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CURRENT MICROBIOLOGY》 *
吴丹: "微生物厌氧发酵液中丁酸的高效分离方法",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_工程科技Ⅰ辑》 *
林海龙等: "《厌氧环境微生物学》", 31 October 2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金华等: "不同金属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菌体及芽孢的影响", 《生物工程》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5797B (zh) * 2017-11-15 2018-10-02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丁酸梭菌的分段连续发酵工艺
CN107955797A (zh) * 2017-11-15 2018-04-24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丁酸梭菌的分段连续发酵工艺
CN107988137A (zh) * 2017-12-15 2018-05-04 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丁酸梭菌芽孢生产方法以及高浓丁酸梭菌芽孢制品
CN108130296B (zh) * 2018-01-17 2020-09-01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高密度连续发酵的方法及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130296A (zh) * 2018-01-17 2018-06-08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高密度连续发酵的方法及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31427A (zh) * 2018-04-13 2018-09-14 安徽天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芽孢态丁酸梭菌的多级发酵生产方法
CN108504697A (zh) * 2018-04-20 2018-09-07 安徽天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著提高丁酸产量的丁酸梭菌发酵方法
CN108300741A (zh) * 2018-05-04 2018-07-20 江苏螯龙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的新型发酵方法
CN110218676B (zh) * 2019-06-13 2021-03-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应用
CN110218676A (zh) * 2019-06-13 2019-09-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应用
CN110846258A (zh) * 2019-12-12 2020-02-28 北京好实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的高密度发酵生产方法
CN111500508A (zh) * 2020-05-31 2020-08-07 郑州大学 一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液体混合发酵方法
CN111500508B (zh) * 2020-05-31 2021-06-15 郑州大学 一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液体混合发酵方法
CN112322667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废弃毕赤酵母作为氮源的丁酸梭菌发酵方法
CN114410539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固体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及发酵料
CN114410539B (zh) * 2022-01-29 2024-04-12 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丁酸梭菌固体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及发酵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9440A (zh) 一种高浓度丁酸梭菌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CN105420417B (zh) 基于在线氧消耗速率和电导率协同控制的辅酶q10发酵生产工艺
CN104371960B (zh) 复合菌剂及所采用的复合微生物的连续发酵法
CN102318737B (zh) 一种无毒棉粕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31538A (zh) 三孢布拉霉突变株及其应用
CN107603908A (zh) 一种利用城市污泥制备的超高温好氧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0286A (zh) 一种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加工方法及培养基组合物
CN105274178B (zh) 一种褐煤非原位制取甲烷联产腐植酸的方法及其中应用的复合菌剂
CN105506048A (zh) 一种利用三孢布拉霉菌制备β-胡萝卜素的发酵方法
CN108893517A (zh) 一种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的发酵培养基及方法
CN103966271B (zh) 发酵生产dha的方法
CN104017853A (zh) 一种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
CN104328159A (zh) 一种1,4,9(11)-三烯雄甾-3,17-二酮的制备方法
CN104419657A (zh) 高生长及产酸速率的d-乳酸生产菌及应用
CN103693779B (zh) 一种赖氨酸发酵液废水浓缩液的处理方法和发酵生产赖氨酸的方法
CN102864082A (zh) 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的方法及发酵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CN107034166A (zh) 一种棉粕复合菌种发酵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6854670B (zh) 一种发酵法生产替考拉宁并调控其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3160550A (zh) 一种裂褶菌胞外多糖与燕麦多糖组成的复合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3966273B (zh) 一种双鞭甲藻发酵生产dha的方法
CN103667373A (zh) 微生物发酵产丙酸及其盐联产丁二酸及其盐的方法
CN110218687B (zh) 一种新型红曲废渣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768610A (zh) 一种高效培养乳酸菌和生产乳酸的方法
CN111826328B (zh) 乳酸片球菌的喷雾干燥保护剂,乳酸片球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953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连续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