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5183A -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5183A
CN106925183A CN201710302719.4A CN201710302719A CN106925183A CN 106925183 A CN106925183 A CN 106925183A CN 201710302719 A CN201710302719 A CN 201710302719A CN 106925183 A CN106925183 A CN 106925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oller
mode pressure
forming
ring
r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27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献军
邢勇强
张静
朱成成
张贤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3027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5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5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1/00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 B30B11/20Roller-and-ring machines, i.e. with roller disposed within a r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ing
    • B30B11/201Roller-and-ring machines, i.e. with roller disposed within a r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ing for extruding material
    • B30B11/208Roller constructions; Mounting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Processes or devices for granulating materials, e.g. fertilisers in general; Rende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free flowing in general, e.g. making them hydrophobic
    • B01J2/22Processes or devices for granulating materials, e.g. fertilisers in general; Rende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free flowing in general, e.g. making them hydrophobic by pressing in moulds or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1/00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 B30B11/22Extrusion presses; Dies therefor
    • B30B11/28Extrusion presses; Dies therefor using perforated rollers o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lanulating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内还设置有多个环模式压辊,环模式压辊与成型环模的内缘相切,成型环模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在成型环模的带动下自转,相邻的环模式压辊和成型环模上成型孔的位置高度错开。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大幅度提升颗粒机的挤压成型面,使造粒加工的效率成倍提升;多个环模式压辊之间搓碾生物质原料,对原料揉捻熟化,突破了造粒成型速度的限制;搓碾过程对原料快速升温,使之散失多余水分,使颗粒机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大幅度降低;错位设置的成型孔和进料口位置的设置使产品均一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挤压成型造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背景技术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吨左右,秸秆资源丰富,位列世界之首。由于这些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秸秆焚烧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秸秆成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将干燥后的秸秆粉碎后压缩成固体成型燃料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流程中,秸秆压缩成型效率较低、功耗大、主要工作部件(压辊、环模)磨损严重需经常检修更换、设备运行稳定性差。环模颗粒成型机采用环状模孔,具有稳定性高、能耗较低等优点,是应用较广泛的秸秆固化成型设备;专利号为201210455418.2、专利号为ZL200720158058.4、专利号为ZL200710114897.0和专利号为ZL200810022426.1的发明专利提出了新的环模颗粒成型机结构,也解决了颗粒成形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上述发明专利公开的环模颗粒成型机均具有产量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的缺点,并不适合商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环模式压辊与成型环模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和成型环模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连接,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在成型环模的带动下自转。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 口自上而下伸向环模式压辊的内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模式压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每两个相邻的环模式压辊之间的间隙为0.1cm~0.5c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模式压辊的数量为2~4个。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不少于两个环模式压辊对称设置于成型环模的内腔中。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环模式压辊和成型环模上成型孔的位置高度错开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环模式压辊的数量多于三个时,颗粒机的原料进料口设置于成型环模的圆心上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成型环模和环模式压辊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大幅度提升颗粒机的挤压成型面,使造粒加工的效率成倍提升;多个环模式压辊之间搓碾生物质原料,对原料揉捻熟化,突破了造粒成型速度的限制;搓碾过程对原料快速升温,使之散失多余水分,使颗粒机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大幅度降低;错位设置的成型孔和进料口位置的设置使产品均一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环模式压辊颗粒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环模式压辊颗粒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环模式压辊颗粒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四环模式压辊颗粒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环模式压辊颗粒机成型环模部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1、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1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2,环模式压辊2与成型环模1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3。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受制于模具开孔率的限制,其造粒效率无法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已知的技术中有通过增大压辊的直径来提高有效压缩面积的方案,也有使用多个压辊同时工作的方案,但是这样均占用了成型环模1内的有效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下降幅度大于造粒效率的提升幅度。本方案通过将普通的压辊更换为环模式压辊2,使得在有效压缩区域物料能够向两侧同时挤压成型,在成型环模1的外侧和环模式压辊2的内侧均能够获得颗粒。如此压缩区域成倍增加,造粒成型的效率也随之翻倍,在不增加成型环模1开孔率、压辊直径和压辊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造粒的效率。
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1连接,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1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2在成型环模1的带动下自转。由于环模式压辊2内的颗粒需要及时取出,将其设置为固定位置自转的方式便于操作。
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自上而下伸向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生物质造粒成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和灰尘,尤其在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中会形成高温、高湿度和高灰尘的环境,很容易使已经成型的颗粒碎裂。通过将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设置于环模式压辊2中,能够在其中形成负压环境,将形成的灰尘、蒸汽和颗粒即时抽吸走进行分离,大大改善了压辊是环模内腔中的环境,保证颗粒成型后的形态稳定,使产品质量稳定。
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由于机架、进料系统、动力系统和气力输送装置均为常见结构,固在附图中均予以省略。
实施例2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1、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1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2,环模式压辊2与成型环模1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3。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受制于模具开孔率的限制,其造粒效率无法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已知的技术中有通过增大压辊的直径来提高有效 压缩面积的方案,也有使用多个压辊同时工作的方案,但是这样均占用了成型环模1内的有效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下降幅度大于造粒效率的提升幅度。本方案通过将普通的压辊更换为环模式压辊2,使得在有效压缩区域物料能够向两侧同时挤压成型,在成型环模1的外侧和环模式压辊2的内侧均能够获得颗粒。如此压缩区域成倍增加,造粒成型的效率也随之翻倍,在不增加成型环模1开孔率、压辊直径和压辊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造粒的效率。
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1连接,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1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2在成型环模1的带动下自转。由于环模式压辊2内的颗粒需要及时取出,将其设置为固定位置自转的方式便于操作
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自上而下伸向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生物质造粒成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和灰尘,尤其在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中会形成高温、高湿度和高灰尘的环境,很容易使已经成型的颗粒碎裂。通过将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设置于环模式压辊2中,能够在其中形成负压环境,将形成的灰尘、蒸汽和颗粒即时抽吸走进行分离,大大改善了压辊是环模内腔中的环境,保证颗粒成型后的形态稳定,使产品质量稳定。
环模式压辊2设置有两个,两个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为0.1cm~0.5cm。由于两个环模式压辊2均依赖成型环模1提供旋转的动力,所以两个环模式压辊2的旋转方向均相同,在两个相邻环模式压辊2的最靠近的部位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反的。生物质成型造粒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高温使木质素软化后将颗粒粘结成型,成型过程太快会造成温度太低,颗粒松散易碎,成型过程过慢又会造成效率低下,通过调整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形成对生物质原料的搓碾,使之快速升温形成泥饼状粘附于环模式压辊2的表面,再通过与成型环模1之间的挤压,快速通过成型孔3挤压成型,能够使成型过程速度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能够保证成型温度使颗粒紧实致密,兼顾质量和效率。一些高湿度的物料压缩成型后由于内部压力过高极易炸裂,通过搓碾升温后,能够将大部分水分快速汽化散失,使颗粒机能够处理的物料的含水率范围大大扩大,对原料的适应能力增强。
为保证成型效率和成型效果,需要保证环模式压辊2内腔的体积和每个环模式压辊2的尺寸,因此将环模式压辊2的数量限制为2~4个较为合理,能够兼顾 效率、质量和生产操作的便捷程度。
两个环模式压辊2对称设置于成型环模1的内腔中。颗粒机运转的过程中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均进行高速的旋转,为保证颗粒机的平衡和稳定性,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尽量减小振动,保证运转的稳定。同时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提供尽量大的搓碾区域,加强颗粒机对原料的处理能力和成型效率。
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的位置高度错开设置。为了保证造粒成品的质量均一稳定,需要尽量保持搓碾和压缩的力道均一,将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上的开孔位置错开,并且将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位置错开,这样能够保证在压缩和搓碾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出现两个成型孔3相对的情况,使成型颗粒的致密程度得到保障,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1、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1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2,环模式压辊2与成型环模1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3。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受制于模具开孔率的限制,其造粒效率无法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已知的技术中有通过增大压辊的直径来提高有效压缩面积的方案,也有使用多个压辊同时工作的方案,但是这样均占用了成型环模1内的有效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下降幅度大于造粒效率的提升幅度。本方案通过将普通的压辊更换为环模式压辊2,使得在有效压缩区域物料能够向两侧同时挤压成型,在成型环模1的外侧和环模式压辊2的内侧均能够获得颗粒。如此压缩区域成倍增加,造粒成型的效率也随之翻倍,在不增加成型环模1开孔率、压辊直径和压辊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造粒的效率。
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1连接,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1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2在成型环模1的带动下自转。由于环模式压辊2内的颗粒需要及时取出,将其设置为固定位置自转的方式便于操作
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自上而下伸向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生物质造粒成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和灰尘,尤其在环模式压 辊2的内腔中会形成高温、高湿度和高灰尘的环境,很容易使已经成型的颗粒碎裂。通过将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设置于环模式压辊2中,能够在其中形成负压环境,将形成的灰尘、蒸汽和颗粒即时抽吸走进行分离,大大改善了压辊是环模内腔中的环境,保证颗粒成型后的形态稳定,使产品质量稳定。
环模式压辊2设置有三个,每两个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为0.1cm~0.5cm。由于多个环模式压辊2均依赖成型环模1提供旋转的动力,所以每个环模式压辊2的旋转方向均相同,在两个相邻环模式压辊2的最靠近的部位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反的。生物质成型造粒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高温使木质素软化后将颗粒粘结成型,成型过程太快会造成温度太低,颗粒松散易碎,成型过程过慢又会造成效率低下,通过调整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形成对生物质原料的搓碾,使之快速升温形成泥饼状粘附于环模式压辊2的表面,再通过与成型环模1之间的挤压,快速通过成型孔3挤压成型,能够使成型过程速度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能够保证成型温度使颗粒紧实致密,兼顾质量和效率。一些高湿度的物料压缩成型后由于内部压力过高极易炸裂,通过搓碾升温后,能够将大部分水分快速汽化散失,使颗粒机能够处理的物料的含水率范围大大扩大,对原料的适应能力增强。
为保证成型效率和成型效果,需要保证环模式压辊2内腔的体积和每个环模式压辊2的尺寸,因此将环模式压辊2的数量限制为2~4个较为合理,能够兼顾效率、质量和生产操作的便捷程度。
三个环模式压辊2对称设置于成型环模1的内腔中。颗粒机运转的过程中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均进行高速的旋转,为保证颗粒机的平衡和稳定性,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尽量减小振动,保证运转的稳定。同时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提供尽量大的搓碾区域,加强颗粒机对原料的处理能力和成型效率。
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的位置高度错开设置。为了保证造粒成品的质量均一稳定,需要尽量保持搓碾和压缩的力道均一,将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上的开孔位置错开,并且将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位置错开,这样能够保证在压缩和搓碾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出现两个成型孔3相对的情况,使成型颗粒的致密程度得到保障,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颗粒机的原料进料口设置于成型环模1的圆心上方。三个环模式压辊2的形成围合式的空间,物料从中间落下,先经过环模式压辊2的搓碾才会到达成型环模1的内缘圧缩成形,如此能够保证每一份原料均经过搓碾后再圧缩成形,使得产品质量均一稳定的程度更高。
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1、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型环模1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2,环模式压辊2与成型环模1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3。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受制于模具开孔率的限制,其造粒效率无法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已知的技术中有通过增大压辊的直径来提高有效压缩面积的方案,也有使用多个压辊同时工作的方案,但是这样均占用了成型环模1内的有效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下降幅度大于造粒效率的提升幅度。本方案通过将普通的压辊更换为环模式压辊2,使得在有效压缩区域物料能够向两侧同时挤压成型,在成型环模1的外侧和环模式压辊2的内侧均能够获得颗粒。如此压缩区域成倍增加,造粒成型的效率也随之翻倍,在不增加成型环模1开孔率、压辊直径和压辊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造粒的效率。
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1连接,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1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2在成型环模1的带动下自转。由于环模式压辊2内的颗粒需要及时取出,将其设置为固定位置自转的方式便于操作
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自上而下伸向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生物质造粒成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和灰尘,尤其在环模式压辊2的内腔中会形成高温、高湿度和高灰尘的环境,很容易使已经成型的颗粒碎裂。通过将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设置于环模式压辊2中,能够在其中形成负压环境,将形成的灰尘、蒸汽和颗粒即时抽吸走进行分离,大大改善了压辊是环模内腔中的环境,保证颗粒成型后的形态稳定,使产品质量稳定。
环模式压辊2设置有四个,每两个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为0.1cm~0.5cm。由于多个环模式压辊2均依赖成型环模1提供旋转的动力,所以每个环模式压辊2的旋转方向均相同,在两个相邻环模式压辊2的最靠近的部位 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反的。生物质成型造粒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高温使木质素软化后将颗粒粘结成型,成型过程太快会造成温度太低,颗粒松散易碎,成型过程过慢又会造成效率低下,通过调整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之间的间隙,形成对生物质原料的搓碾,使之快速升温形成泥饼状粘附于环模式压辊2的表面,再通过与成型环模1之间的挤压,快速通过成型孔3挤压成型,能够使成型过程速度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能够保证成型温度使颗粒紧实致密,兼顾质量和效率。一些高湿度的物料压缩成型后由于内部压力过高极易炸裂,通过搓碾升温后,能够将大部分水分快速汽化散失,使颗粒机能够处理的物料的含水率范围大大扩大,对原料的适应能力增强。
为保证成型效率和成型效果,需要保证环模式压辊2内腔的体积和每个环模式压辊2的尺寸,因此将环模式压辊2的数量限制为2~4个较为合理,能够兼顾效率、质量和生产操作的便捷程度。
四个环模式压辊2对称设置于成型环模1的内腔中。颗粒机运转的过程中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均进行高速的旋转,为保证颗粒机的平衡和稳定性,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尽量减小振动,保证运转的稳定。同时对称设置的环模式压辊2能够提供尽量大的搓碾区域,加强颗粒机对原料的处理能力和成型效率。
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的位置高度错开设置。为了保证造粒成品的质量均一稳定,需要尽量保持搓碾和压缩的力道均一,将相邻的环模式压辊2上的开孔位置错开,并且将环模式压辊2和成型环模1上成型孔3位置错开,这样能够保证在压缩和搓碾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出现两个成型孔3相对的情况,使成型颗粒的致密程度得到保障,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颗粒机的原料进料口设置于成型环模1的圆心上方。四个环模式压辊2的形成围合式的空间,物料从中间落下,先经过环模式压辊2的搓碾才会到达成型环模1的内缘圧缩成形,如此能够保证每一份原料均经过搓碾后再圧缩成形,使得产品质量均一稳定的程度更高。
成型环模1和环模式压辊2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包括机架、成型环模、进料系统和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环模内还设置有环模式压辊,所述环模式压辊与成型环模的内缘相切,在环模式压辊和成型环模的侧壁上设置有孔径大小相同的成型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直接与成型环模连接,所述颗粒机工作时,成型环模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自转,环模式压辊在成型环模的带动下自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力输送装置,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的进料口自上而下伸向所述环模式压辊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式压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环模式压辊之间的间隙为0.1cm~0.5cm。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式压辊的数量为2~4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不少于两个所述环模式压辊对称设置于所述成型环模的内腔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环模式压辊和成型环模上成型孔的位置高度错开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式压辊的数量多于三个时,颗粒机的原料进料口设置于成型环模的圆心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环模和环模式压辊的开孔率的比值为2~3。
CN201710302719.4A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Pending CN106925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719.4A CN106925183A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719.4A CN106925183A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5183A true CN106925183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2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2719.4A Pending CN106925183A (zh) 2017-05-03 2017-05-03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518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31358A1 (ru) * 1977-05-16 1978-11-05 Рязанский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Проф. П.А.Костычева Брикетный пресс
JP2005154873A (ja) * 2003-11-28 2005-06-16 Jfe Steel Kk 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の炉吹き込み方法および炉吹き込み用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14117A (zh) * 2008-07-11 2008-12-03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双环模内置式制粒机
CN201633230U (zh) * 2010-03-18 2010-11-17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型生物质固体环模成型机压辊
CN201735375U (zh) * 2010-08-23 2011-02-09 漳州日高饲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模制粒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31358A1 (ru) * 1977-05-16 1978-11-05 Рязанский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Проф. П.А.Костычева Брикетный пресс
JP2005154873A (ja) * 2003-11-28 2005-06-16 Jfe Steel Kk 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の炉吹き込み方法および炉吹き込み用使用済みプラスチック粒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14117A (zh) * 2008-07-11 2008-12-03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双环模内置式制粒机
CN201633230U (zh) * 2010-03-18 2010-11-17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型生物质固体环模成型机压辊
CN201735375U (zh) * 2010-08-23 2011-02-09 漳州日高饲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环模制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0347U (zh) 一种饲料制粒装置
CN208878664U (zh) 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
CN101947419A (zh) 生物质秸秆颗粒机
WO2004009340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mettre en forme une matiere en vrac provenant d'une matiere premiere vegetale
CN102716092B (zh) 一种盐酸金霉素预混剂颗粒的配方和制粒工艺
CN101411971B (zh) 组合模粉体模压式造粒机
CN208661237U (zh) 一种硅砖原料粉碎装置
CN209205241U (zh) 一种高效对辊式造粒机
CN206444665U (zh) 食品破碎机及其破碎机构
CN201841002U (zh) 双模对压互挤秸秆颗粒机
CN206304697U (zh) 免烧陶粒生产用造粒机
CN212632790U (zh) 一种脂塑木复合材料生产用原料粉碎装置
CN106925183A (zh) 一种环模式压辊颗粒机
CN209138578U (zh) 一种外齿双环模对辊制粒机的环模结构
CN208213103U (zh) 一种高效秸秆造粒设备
CN203061150U (zh) 一种新型环模颗粒机
CN200992000Y (zh) 组合模粉体模压式造粒机
CN209492205U (zh) 一种用于秸秆颗粒机的成型装置
CN207901464U (zh) 一种再生橡胶粉碎装置
CN205833108U (zh) 一种组合式秸秆制粒机
CN206404737U (zh) 颗粒制粒机用制粒装置
CN206262497U (zh) 一种平模式颗粒机
CN206614635U (zh) 一种用于干法成型的粉料冲压成型的模具及其制成的砖坯
CN206239742U (zh) 一种制药用干法造粒机
CN202778618U (zh) 制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