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2294A -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2294A
CN106912294A CN201710072379.0A CN201710072379A CN106912294A CN 106912294 A CN106912294 A CN 106912294A CN 201710072379 A CN201710072379 A CN 201710072379A CN 106912294 A CN106912294 A CN 106912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pocket
bag
bacterium
generatio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2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明
张分队
张玉霞
赵开强
沈国祥
莫顺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lion Letter Of Ningqiang County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llion Letter Of Ningqiang County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lion Letter Of Ningqiang County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llion Letter Of Ningqiang County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23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2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2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2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包括代料装袋、接种养菌,转色脱袋、地栽,以及出菇管理,代料装袋步骤中,先在料袋中套装一个保湿膜袋,香菇培养料填装保湿膜袋中封口,为筒料袋;接种养菌步骤中,在筒料袋的同一侧面打出多个接种穴,接种后再套上一个外袋,经保温发菌并养菌后为菌筒;转色脱袋步骤中,脱去菌筒的外袋和料袋,即成为带膜的代料菌棒;地栽步骤中,将菌棒平放并紧密排放在遮荫棚内的畦面上,接种穴口向上,菌棒间隙及其四周用沙土填实,然后实施后期的出菇管理。本发明使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集中于菌棒的上表面,其它位置就不会出菇,长出的香菇个大、肉厚、型好,合格香菇产量高,夏天出菇,且出菇时间很接近预期。

Description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的是一种代料香菇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子实体形成的气温条件是5℃~25℃。因此,代料香菇栽培一般是在六月上旬开始制备原种,八月进行菌袋培养,十月上、中旬进行脱袋转色,十一月下旬开始出菇,至次年五月采收结束。代料香菇栽培通常是将脱袋转色的菌坯或菌棒排放在遮荫棚内的培养架上出菇。夏季炎热,气温高,遮荫棚内空气温度通常为25℃~30℃,不适合香菇出菇。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是一种反季节的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前一年的11月备料,12月底前装袋接种养菌,当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实施脱袋转色并完成地栽,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正常出菇期为三个月,9月底采收结束。代料香菇地栽方法是将脱袋转色的菌棒排放在遮荫棚内的畦面上,菌棒间隙及其四周用沙土填埋,由于遮荫棚内地温比棚内的空气温度低6℃~8℃,畦面土壤温度通常为18℃~25℃,适合香菇出菇,因此,在保湿状况下,畦面上的香菇菌棒能够正常出菇。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技术可以弥补夏季缺少新鲜香菇甚至没有新鲜香菇上市的缺憾,能够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需求。但在实践中发现,现有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脱袋转色并完成地栽后的香菇菌棒在出菇期其表皮有所增厚,出菇比较困难;2、与土壤接触的香菇菌棒上有大量菌丝无限制地向土层中和周围菌棒串生,造成菌棒的营养大量消耗,不仅使得预期出菇时间推迟,而且串生的菌丝上长出许多异形菇,而合格香菇的产量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所存在的香菇菌棒表皮增厚,出菇困难,出菇期推迟,合格香菇的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包括前一年冬季代料装袋、接种养菌,当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实施转色脱袋、地栽,以及6月中下旬至9月底的出菇管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料装袋步骤中,先在料袋中套装一个保湿膜袋,将香菇培养料填装保湿膜袋中,然后将料袋封口,即为筒料袋;所述接种养菌步骤中,在筒料袋的同一侧面打出多个接种穴,接种后再套上一个外袋,经保温发菌并养菌后即为菌筒;所述转色脱袋步骤中,当所述菌筒有2/5部位转为棕黄色后,脱去菌筒的外袋和料袋,即成为带膜的代料菌棒;所述地栽步骤中,将所述带膜的代料菌棒平放并紧密排放在遮荫棚内的畦面上,接种穴口向上,菌棒间隙及其四周用沙土填实,即形成菇床,菇床上盖好地膜并保持3天,3天后每天揭膜通风2-3次并喷水保湿;所述出菇管理步骤中,包括催蕾和疏蕾以及出菇前期、中期、后期菇床相对湿度80%~90%和18℃~25℃温度的控制。
技术方案中:所述香菇培养料,按重量份数计为:杂木屑160,小麦麸皮25,玉米面10,石膏粉2,市售食用菌营养素0.4kg,水100;
所述料袋的规格为17~20×55~60cm,厚度为0.06~0.065mm;
所述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所述保湿膜袋的材质为降解膜;
所述遮荫棚的遮荫度为70~80%;
所述畦的规格为,畦宽1.2~1.5m,畦高0.2m,畦沟宽0.4m~0.5m。
本发明中,由于地栽香菇的菌棒为带膜的代料菌棒,菌棒外表的保湿膜袋不仅有利于保持菌棒内的水分,而且阻断了菌棒上的菌丝往土层中及周围菌棒串生,有效地保持住了菌棒养份,再由于保湿膜袋上的破口(接种时的接种穴口,地栽后菌棒上的出菇口)向上,因此,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集中于菌棒的上表面,其它位置就不会出菇,而菌棒上表面长出的香菇个大、肉厚、型好,合格香菇产量高。另外,本发明在实践中没有出现香菇菌棒表皮增厚现象,出菇时间很接近预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试验如下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本发明栽培香菇,平均每棒产菇1.1公斤,比现有技术增产0.25公斤,而且早出菇15天,平均每公斤市场批发价可达到10元(人民币),总价值为11元,每公斤上市价格比后期上市的高1元,比现有技术增加产值3.3元,增值42.85%,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为试验地,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代料香菇夏季地栽。
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属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年均气温14℃,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的详细步骤为:
(一)、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为“香菇L808”或“香菇212”。
(二)、筒料袋制作
1、培养料配料:按1000个筒料袋计,取杂木屑1600kg,下麦麸皮250kg,玉米面100kg,石膏粉20kg,市售食用菌营养素4kg,饮用水1000kg,干料拌匀后再加水,加水后湿料的水分均匀一致。
2、装袋: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7~20×57cm,厚度为0.06~0.065mm,先在料袋中套装一个与其大小一致的保湿膜袋,该保湿膜袋的材质为降解膜,然后把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其中,折角封口,使培养料与料袋之间有一层保湿膜相隔,装满培养料的料袋即为筒料袋。
(三)、灭菌接种
将筒料袋按常规方法灭菌,然后通风冷却至28℃以下,再用烟雾消毒剂熏蒸消毒6-12h;接种前通风排尽消毒剂药气,然后在筒料袋的同一侧面打出3~4个接种穴,将培养好的菌种掰成锥形种块塞入接种穴中,要求菌种填实填满并高出穴口,然后套上一个外袋。用现有食用菌技术保温发菌并养菌后即为菌筒。
(四)、发菌养菌
对接种后并套有外袋的筒料袋按现有食用菌技术保温发菌并养菌,即为菌筒。
步骤(二)、(三)、(四)于前一年冬季完成。
(五)、遮荫棚建设以及整畦
搭建棚高为2.5m的遮荫大棚,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遮荫棚的遮荫度为70~80%;在遮荫棚内整畦,畦宽1.4m,畦高0.2m,畦面平整,畦面略成龟背形更佳,畦沟宽0.4~0.5m。
(六)、转色脱袋
步骤(四)所述的菌筒时至当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菌筒内的菌丝体膨胀,隆起瘤状物占表面积的2/3,接种口周围或其他部位出现棕黄色,即为菌筒转色初期;把转色初期的菌筒脱去外袋和料袋,即成为带膜的代料菌棒,继而完成下一步地栽。
(七)、地栽
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带膜的代料菌棒,畦面上先垫一层薄粗沙,然后将带膜的代料菌棒平放并紧密排放在畦面上,接种穴口向上,菌棒间隙及其四周用沙土填实,浇水后使菌棒上部要露出一半,即形成菇床。
(八)、后期转色管理
在完成地栽后的菇床上盖好地膜并保持3天,3天后每天揭膜通风2-3次并喷水保湿。若菌筒太干,菌丝脱水难以转色。当菇床上菌棒的菌丝基本全为棕黄色后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九)、出菇管理
1、催蕾和疏蕾:对地栽香菇菌棒,在出菇前5~7天,用橡胶板就地拍打振动,然后再喷水3~4天,目的是通过振动或拍打,使香菇菌丝断裂,形成新的菌丝达到出菇目的,促进多产优质菇。催蕾要适当,必要时疏去一些冒出的多余的菇蕾。
2、前期管理:第1批香菇一般在6月中下旬,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对菇蕾分化有利。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第一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时,可喷水刺激下一批香菇的迅速形成。
3、中期管理:这期间为7月初,为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出菇较少,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
4、后期管理这期间为8月初,气温有所下降,菌棒已经过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棒和烂菇。
(十)、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地栽香菇的采收标准通常高于脱水菇,一般要求香菇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采摘。采后要清除残留的菇脚等杂物,防止杂菌感染。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同期装袋、同期灭菌、同期接种养菌、同一个品种带保湿膜的代料菌棒出菇正常,而不带保湿膜的菌棒很少出菇,出菇期明显推迟,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不带保湿膜的菌棒暴露在紫外线下,菌棒表皮增厚,变得坚硬,而子实体在高温下生长较弱,故造成出菇困难。而带保湿膜的代料菌棒就能避免菌棒表皮增厚现象,而且出菇时间很接近预期。

Claims (7)

1.一种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包括前一年冬季代料装袋、接种养菌,当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实施转色脱袋、地栽,以及6月中下旬至9月底的出菇管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料装袋步骤中,先在料袋中套装一个保湿膜袋,将香菇培养料填装保湿膜袋中,然后将料袋封口,即为筒料袋;所述接种养菌步骤中,在筒料袋的同一侧面打出多个接种穴,接种后再套上一个外袋,经保温发菌并养菌后即为菌筒;所述转色脱袋步骤中,当所述菌筒有2/5部位转为棕黄色后,脱去菌筒的外袋和料袋,即成为带膜的代料菌棒;所述地栽步骤中,将所述带膜的代料菌棒平放并紧密排放在遮荫棚内的畦面上,接种穴口向上,菌棒间隙及其四周用沙土填实,即形成菇床,菇床上盖好地膜并保持3天,3天后每天揭膜通风2-3次并喷水保湿;所述出菇管理步骤中,包括催蕾和疏蕾以及出菇前期、中期、后期菇床相对湿度80%~90%和18℃~25℃温度的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菇培养料,按重量份数计为:杂木屑160,小麦麸皮25,玉米面10,石膏粉2,市售食用菌营养素0.4kg,水10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袋的规格为17~20×55~60cm,厚度为0.06~0.065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膜袋的材质为降解膜。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荫棚的遮荫度为70~8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料香菇的夏季地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畦的规格为,畦宽1.2~1.5m,畦高0.2m,畦沟宽0.4m~0.5m。
CN201710072379.0A 2017-01-22 2017-01-22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Pending CN106912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2379.0A CN106912294A (zh) 2017-01-22 2017-01-22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2379.0A CN106912294A (zh) 2017-01-22 2017-01-22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2294A true CN106912294A (zh) 2017-07-04

Family

ID=5945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2379.0A Pending CN106912294A (zh) 2017-01-22 2017-01-22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22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848A (zh) * 2019-12-20 2020-03-20 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春栽香菇催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987A (zh) * 2012-03-22 2012-08-01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香菇反季节地栽方法
CN103918483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江苏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高温香菇栽培方法
CN104860740A (zh) * 2014-08-19 2015-08-26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以洋槐树枝为主要原料的香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7975A (zh) * 2015-07-24 2015-11-11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代料灵芝定点出芽免疏栽培的方法
JP2016119844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キノコの菌床栽培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栽培用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2987A (zh) * 2012-03-22 2012-08-01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香菇反季节地栽方法
CN103918483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江苏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高温香菇栽培方法
CN104860740A (zh) * 2014-08-19 2015-08-26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以洋槐树枝为主要原料的香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19844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キノコの菌床栽培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栽培用袋
CN105027975A (zh) * 2015-07-24 2015-11-11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代料灵芝定点出芽免疏栽培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848A (zh) * 2019-12-20 2020-03-20 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春栽香菇催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584B (zh) 一种高寒高纬度地区冬季鲜食葡萄栽培方法
CN104838884A (zh) 一种优质花菇的栽培方法
CN108990698A (zh) 一种羊肚菌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3493686B (zh) 桑枝杆木薯杆栽培金福菇的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8990701A (zh) 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1707964A (zh)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3539540B (zh) 桑枝杆栽培金福菇的方法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CN104285664A (zh) 一种鸡腿菇高效栽培方法
CN104756766A (zh) 一种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4813841A (zh) 一种夏季香菇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2037843A (zh) 夏植丝瓜的种植方法
CN104381008A (zh) 草菇的大棚种植方法
CN101627729B (zh) 彩色马蹄莲优质球茎及其培育方法
CN108990700A (zh) 一种羊肚菌和红萝卜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1983551A (zh) 杏鲍菇的培植方法
CN108849224A (zh) 一种高温季节香菇控时出菇的设施和方法
CN1685792A (zh) 杏鲍菇大棚覆土栽培技术
CN107455132A (zh) 一种蒜黄无公害软化栽培的方法
CN102379210A (zh)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CN100515180C (zh) 巴西蘑菇的培养方法
CN106912294A (zh) 代料香菇夏季地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