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5766B - 油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油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5766B
CN106905766B CN201610991643.6A CN201610991643A CN106905766B CN 106905766 B CN106905766 B CN 106905766B CN 201610991643 A CN201610991643 A CN 201610991643A CN 106905766 B CN106905766 B CN 106905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vent
ink
glycol
ink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1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5766A (zh
Inventor
渡边昭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05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5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5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5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6Inkjet printing inks based on non-aqueous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亲水性溶剂与疏水性溶剂的相溶性的油墨组合物。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固体成分、疏水性的溶剂A、亲水性的溶剂B和两亲性的溶剂C,溶剂C为碳原子数8以上的醇。

Description

油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为了满足所希望的油墨特性,在水系油墨、非水系油墨中组合多种溶剂配合而成的油墨。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颜料分散在选自烃系溶剂、酯系溶剂、醇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二元醇醚系溶剂等中的至少1种溶剂中的喷墨用非水系油墨组合物作为分散含有色料(颜料)且含有多种溶剂的油墨组合物。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选自芳香族烃类、卤素化合物类、醚类等中的至少1种溶剂中溶解有机半导体前体的油墨作为含有多种溶剂的油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24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像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油墨(油墨组合物)那样组合多种溶剂使用时,存在可配合的溶剂种类容易受到限定的课题。具体而言,需要根据油墨中含有的固体成分的溶解性、分散性等而分开地使用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溶剂。例如,疏水性的有机溶剂和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不易彼此相溶,混合时会分离或产生白浊,将双方的有机溶剂组合而配合到油墨中是困难的。
另一方面,将上述油墨用于以液滴的形式从喷墨头喷出,形成图像、膜的喷墨法时,需要确保能够以液滴的形式稳定喷出的油墨物性和干燥性、流平性等。因此,也要求将粘度、极性不同的多种溶剂组合而进行配合。
即,存在希望不受溶剂的亲水性、疏水性等束缚,进一步增加可调整粘度等油墨特性的溶剂的选择范围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
本应用例涉及的油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固体成分、疏水性的溶剂A、亲水性的溶剂B和两亲性的溶剂C,溶剂C为碳原子数8以上的醇。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配合碳原子数8以上的醇作为两亲性的溶剂C,从而极性不同的溶剂彼此的相溶性提高,因此能够增加可配合的溶剂种类的组合。具体而言,溶剂C具备疏水基(碳原子数8以上的烷基)和亲水基(羟基),因此疏水基与疏水性的溶剂A具有亲和性,亲水基与亲水性的溶剂B具有亲和性。因此,通过介由溶剂C而使溶剂A与溶剂B的相溶性提高,即使将它们组合进行配合也抑制分离、白浊的产生。
另外,因此可以增加沸点等不同的溶剂的选项。由此,粘度等油墨的物性的调整变得容易,易于确保喷出的液滴的干燥性、流平性。
由此,能够提供适应添加的固体成分的溶解性、分散性,具备油墨所需的特性的油墨组合物。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溶剂A含有选自芳香族系化合物、烃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溶剂B含有选自二元醇醚系化合物、链烷二醇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溶剂C为一元醇。
由此,通过配合作为一元醇的溶剂C,能够组合极性不同的芳香族系化合物或烃系化合物与二元醇醚系化合物或链烷二醇系化合物进行配合。因此,能够提供调整油墨的粘度和液滴的干燥性、流平性等而适合于喷墨法的油墨。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溶剂A含有选自芳香族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和选自烃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溶剂B含有选自二元醇醚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和选自链烷二醇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溶剂C为一元醇。
由此,通过配合属于一元醇的溶剂C,能够组合极性不同的芳香族系化合物和烃系化合物、与二元醇醚系化合物和链烷二醇系化合物进行配合。因此,能够提供调整油墨的粘度和液滴的干燥性、流平性等而适合于喷墨法的油墨。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芳香族系化合物为二异丙基苯、环己基苯、二苯基醚、3-苯氧基甲苯、双(二甲基苯基)乙烷,优选烃系化合物为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
由此,含有沸点比较高、粘度比较低的溶剂作为溶剂A,因此能够确保油墨的低粘度化和液滴的流平性。另外,对于亲水性较低的固体成分,溶解性、分散性提高。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二元醇醚系化合物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四乙二醇,链烷二醇系化合物为1,2-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6-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
由此,配合沸点比较高、粘度比较高的溶剂作为溶剂B,因此能够调整油墨的粘度并确保液滴的流平性。另外,对于亲水性较高的固体成分,溶解性、分散性提高。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溶剂C为碳原子数8~13的一元醇,含有选自1-辛醇、1-壬醇、1-癸醇、1-十一醇、1-十二醇、1-十三醇、2-壬醇、2-十一醇中的至少1种。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极性不同的多个溶剂种类的相溶性。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溶剂C的含有比例为1质量%以上。
由此,能够提高极性不同的多个溶剂种类的相溶性。因此,在油墨以液滴的形式在被喷出物上形成图像、膜的过程中,即使液滴进行干燥也能够维持上述的相溶性,形成均匀的图像、膜。
应予说明,从确保进一步的相溶性的观点考虑,溶剂C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上。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在常温下溶剂A的粘度比溶剂B的粘度低。
由此,在液滴干燥而形成图像、膜的过程中,溶剂A比溶剂B先挥发,溶剂B容易残留,因此流平性提高,能够提高图像、膜的平坦性。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环烷烃系化合物作为溶剂A。
由此,能够较低地抑制油墨组合物的粘度,确保液滴的流平性。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7-乙基-2-甲基-4-十一醇作为溶剂A。
由此,7-乙基-2-甲基-4-十一醇作为溶剂A粘度较高,在与粘度低的溶剂B的组合中,能够容易地进行油墨组合物的粘度调整,提高液滴的流平性。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作为固体成分。
由此,在使用液相工艺形成功能层时,能够得到均质且平坦的功能层。
对于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功能层形成用材料优选为用于形成选自有机EL元件的由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构成的功能层中的1层的材料。
由此,在利用液相工艺形成有机EL元件的功能层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涂布不均、干燥不均,得到平坦的功能层。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色料作为固体成分。
由此,在使用喷墨法印刷图像等情况下,能够得到色料的分布均匀且表面平坦的印刷物。
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包含不含有色料的透光性的树脂作为固体成分,树脂的含有比例为0.1质量%~10质量%。
由此,通过在印刷的图像等之上重复印刷,能够形成被膜层。由此,能够保护图像提高耐摩擦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构成的简要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结构的简要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简要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简要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简要截面图。
图6是表示喷墨头的构成的简要立体图。
图7是表示相溶性评价方法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溶剂的粘度和标准沸点的图表。
图9是表示相溶性的评价用油墨的溶剂构成的图表。
图10是表示相溶性的评价用油墨的溶剂构成的图表。
图11是表示相溶性的评价用油墨的溶剂构成的图表。
图12是表示相溶性的评价用油墨的溶剂构成的图表。
图13是表示相溶性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图14是表示相溶性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图15是表示相溶性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图16是表示相溶性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以下的各图中,将各层、各部件设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各层、各部件的尺度与实际不同。
<有机EL装置>
首先,参照图1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涉及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有机EL装置的构成的简要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具备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装置为例,举出用于通过喷墨法形成有机EL元件的有机半导体层(功能层)的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组合物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的有机EL装置100具有元件基板101,该元件基板101配置有可得到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发光(发光色)的子像素110R、110G、110B。各子像素110R、110G、110B为大致矩形状,在元件基板101的显示区域E中被配置成矩阵状。应予说明,有时也将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子像素110R、110G、110B通称为子像素110。
子像素110R中设有可得到红色(R)发光的有机EL元件。同样地,子像素110G中设有可得到绿色(G)发光的有机EL元件,子像素110B中设有可得到蓝色(B)发光的有机EL元件。
接下来,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结构的简要截面图。
上述的各子像素110R、110G、110B中设有图2中示出的有机EL元件130。有机EL元件130具有设置于元件基板101上的反射层102、绝缘膜103、像素电极104、对置电极105、和设置于像素电极104与对置电极105之间的包含发光层133的功能层136。
功能层136从像素电极104侧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发光层133、电子传输层134、电子注入层135而成。特别是,发光层133根据发光色选择构成材料。应予说明,功能层136的构成不限定于此,除了这些层以外,还可以具备控制载流子(空穴、电子)的移动的中间层等。
应予说明,有机EL元件130以发光方式为顶部发光方式的构成为例。另外,图2中省略像素电路的图示。
有机EL元件130在像素电极104上具有构成开口部106a的隔壁106。该隔壁106与像素电极104的边缘重叠。另外,有机EL元件130的功能层136是构成功能层136的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发光层133中的至少一层通过液相工艺形成的。液相工艺是指通过将含有构成一层的成分和溶剂的油墨组合物涂布于作为由隔壁106围起的膜形成区域的开口部106a并干燥而形成一层的方法。为了按所希望的膜厚形成一层,需要将规定量的上述油墨组合物精确地涂布于开口部106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相工艺采用喷墨法(液滴喷出法)。以下,有时也将油墨组合物简称为油墨。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3、图4、图5对采用喷墨法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图4、图5是表示有机EL元件中的功能层的形成方法的简要截面图。
有机EL元件130的制造方法具有隔壁形成工序(步骤S1)、表面处理工序(步骤S2)、功能层形成工序(步骤S3)等。
在步骤S1(隔壁形成工序)中,如图3所示,通过在形成有反射层102和像素电极104的元件基板101上涂布感光性树脂材料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转印法、狭缝涂布法等。使用与子像素110的形状对应的曝光用掩膜对形成的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隔壁106,该隔壁106与像素电极104的边缘重叠,且在像素电极104上构成开口部106a。
步骤S2(表面处理工序)中,对形成有隔壁106的元件基板101实施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工序是为了在下一工序中利用喷墨法(液滴喷出法)形成构成功能层136的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发光层133时上述油墨组合物均匀地润湿扩散于由隔壁106围起的开口部106a,出于除去像素电极104的表面的隔壁残渣等无用物的目的而进行的。作为表面处理方法,例如,可以应用准分子紫外线处理。
在步骤S3(功能层形成工序)中,如图4所示,将含有空穴注入层材料的油墨150涂布于开口部106a。油墨150的涂布方法使用将油墨150从喷墨头50的喷嘴52以油墨滴(液滴D)的形式喷出的喷墨法。从喷墨头50喷出的液滴D的喷出量以pl(皮升)单位进行控制,将规定量除以液滴D的喷出量而得的数量的液滴D喷出到开口部106a。之后,进入到干燥工序。
在干燥工序中,例如使用减压干燥,即,将涂布有油墨150的元件基板101在减压下放置,使溶剂从油墨150中蒸发而进行干燥(减压干燥工序)。其后,通过例如在大气压下实施加热·煅烧处理,从而使油墨150固化,如图5所示,形成空穴注入层131。
接下来,使用含有空穴传输层材料的油墨160形成空穴传输层132。空穴传输层132的形成方法也与空穴注入层131同样地使用喷墨法,喷出规定量的油墨160而进行。另外,与空穴注入层131同样地实施减压干燥和加热煅烧来形成空穴传输层132。
接下来,使用含有发光层材料的油墨170形成发光层133。发光层133的形成方法也与空穴注入层131同样地使用喷墨法,喷出规定量的油墨170而进行。另外,与空穴注入层131同样地实施减压干燥和加热煅烧而形成发光层133。此时,减压干燥之后,考虑到氧、水分等对发光功能的影响,优选在例如氮等非活性气体环境下进行煅烧而固化。
该工序之后,使用真空蒸镀法等气相工艺形成电子传输层134、电子注入层135、和作为阴极的对置电极105,从而制造有机EL元件130(图2)。
上述的功能层136的形成方法中,通过液相工艺(喷墨法)形成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发光层133,但是,通过液相工艺(喷墨法)形成这些层中的一个即可,其它层也可以使用真空蒸镀等气相工艺形成。另外,可以利用液相工艺(喷墨法)形成电子传输层134、电子注入层135。
如上所述,用于形成功能层136的喷墨法中,用pl单位控制液滴D的喷出量。因此,需要连续稳定地喷出液滴D,所以上述油墨组合物必须为无分离和白浊的均质的液体。
<喷墨头>
接下来,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概要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喷墨头的构成的简要立体图。
图6中示出的喷墨头50具有导入部53、喷头基板55、喷头主体56等。导入部53具有喷墨头50中的油墨导入部的功能。在该导入部53中设置2联的连接针54。连接针54通过配管与油墨供给机构(未图示)进行连接,具有将含有上述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供给到喷墨头50内部的功能。
喷头基板55的一个面与导入部53邻接地设置,另一个面朝向喷头主体56而设置。另外,该喷头基板55上设有2联的连接器58。连接器58介由挠性扁平电缆(未图示)构成用于将电路基板(未图示)和喷墨头50进行电连接的端子。
喷头主体56与喷头基板55邻接地设置,在其内部形成有从连接针54导入的油墨的流路。该喷头主体56具有加压部57、喷嘴板51等。在加压部57,作为喷墨头50的驱动机构(致动器)的压电元件设置于腔室部(未图示)。另外,在喷嘴板51的喷墨头50将上述油墨以液滴D的形式喷出的面上形成有喷嘴面51a。在该喷嘴面51a平行地配置有多个喷嘴52以一定间隔排列的2个喷嘴列52a、52b。由于配置有2列这些喷嘴列52a、52b,所以喷墨头50成为所谓2联型的构成。另外,喷嘴52为圆形,其直径约为30μm。在每个该喷嘴52设置有腔室部。
通过上述构成,将上述油墨从油墨供给机构供给并填充到喷墨头50。接下来,从喷头驱动器(未图示)对喷墨头50内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电信号)时,通过压电元件的变形在加压部57的腔室内产生体积变化。成为如下构成:通过该体积变化产生的泵作用,填充于腔室内的上述油墨被加压而从喷嘴52以液滴D的形式喷出。
这里,设置于喷墨头50的每个喷嘴52的驱动机构(致动器)不限定于压电元件。例如,可以使用通过静电吸附使作为致动器的振动板位移的电-机械转换元件、利用由加热产生的气泡使油墨以油墨滴的形式喷出的电热转换元件。另外,喷墨头50成为搭载于自由往复运动的滑架(未图示),能够相对于元件基板101(参照图1)相对地进行扫描的构成。
<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
接下来,对从上述喷墨头50以液滴D的形式喷出的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以下,也简称为油墨)进行说明。
油墨包含溶剂和功能层形成用材料(固体成分)。溶剂组合多种进行配合,包含疏水性的溶剂A、亲水性的溶剂B、和两亲性的溶剂C。这些溶剂之中,至少1种使用溶解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溶剂。另外,在上述功能层形成工序中,为了确保液滴D的干燥时间并提高流平性,优选使用标准沸点为150℃~340℃的溶剂,且相对于油墨总质量含有10质量%以上的标准沸点约为200℃以上的溶剂。
作为溶剂A,使用选自芳香族系化合物、烃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具体而言,作为芳香族系化合物,可举出二异丙基苯(DIPB)、环己基苯(CHB)、二苯基醚(DPE)、3-苯氧基甲苯(3PT)、双(二甲基苯基)乙烷(BDMPE)等。
另外,作为烃系化合物,可举出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等链式烃化合物、环烷烃系化合物等环式烃化合物。对于这些烃化合物,只要标准沸点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使用以混合物的形式市售的烃化合物。例如可举出JX日矿日石能源制NS Clean(200、220、230)(商标)、JX日矿日石能源制Naphtesol(Grade160、200、220)(商标)、出光兴产制IP Solvent(1620、2028)等。
此外,作为溶剂A,也可以使用碳原子数14以上的链式醇。它们具有醇性的羟基,但由于分子结构中的长链烃基的影响,具备可适合用作溶剂A的疏水性。具体而言,可举出7-乙基-2-甲基-4-十一醇(7E2M4U)等。
作为溶剂B,使用选自二元醇醚系化合物、链烷二醇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具体而言,作为二元醇醚系化合物,可举出二乙二醇(DEG)、二丙二醇(DPG)、三乙二醇(TEG)、四乙二醇(TetraEG)、三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异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异丁醚、二乙二醇单异丁醚、乙二醇单己醚、二乙二醇单己醚、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丁醚等。另外,作为链烷二醇系化合物,可举出1,2-乙二醇(12ED)、1,2-丙二醇(12PD)、1,3-丁二醇(13BD)、1,4-丁二醇(14BD)、2,3-丁二醇(23BD)、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M24PD)、1,6-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E13HD)等。
作为溶剂C,使用选自碳原子数8~13的直链一元醇(一元的直链醇)中的至少1种醇。作为溶剂C,具体而言,可举出1-辛醇、1-壬醇、1-癸醇、1-十一醇、1-十二醇、1-十三醇、2-壬醇、2-十一醇等。
另外,溶剂C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油墨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通过使上述含有比例为1质量%以上,从而提高溶剂A与溶剂B的相溶性。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溶剂A与溶剂B的相溶性进一步提高。
这里,优选在常温下溶剂B的粘度比溶剂A的粘度高。另外优选溶剂B的粘度为20mPa·s(秒)以上。通过使溶剂B的上述粘度比溶剂A高,从而在液滴D干燥而形成功能层时,液滴D的流动性降低,能够有效地抑制咖啡斑现象。其结果,流平性提高而易于形成平坦的膜。应予说明,常温是指5℃~35℃的温度(JIS Z 8703)。
此外,23℃时的油墨的粘度优选为1mPa·s(秒)~10mPa·s(秒)。通过使上述粘度为1mPa·s以上,从而确保以液滴D的形式从喷墨头50喷出油墨时的喷出稳定性。另外,通过使上述粘度为10mPa·s以下,从而确保液滴D的喷出质量,开口部106a(参照图4)的油墨的被覆性提高。更优选为5mPa·s以下,上述的被覆性进一步提高。
应予说明,溶剂和油墨的粘度测定使用粘弹性试验机MCR302(Anton Paar公司制),将油墨或溶剂的温度调整为23℃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以将剪切速率(Shear Rate)从10依次提高到1000,读取测定剪切速率为200时的粘度。
接下来,对用于以喷墨法形成上述的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发光层133(均参照图2)的功能层形成用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功能层形成用材料,可举出空穴注入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发光层材料。作为空穴注入层131、空穴传输层132的形成中所优选的空穴注入传输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各种p型的高分子材料、各种p型的低分子材料。
作为p型的高分子材料(有机聚合物),例如可举出聚(2,7-(9,9-二正辛基芴)-(1,4-亚苯基-((4-仲丁基苯基)亚氨基)-1,4-亚苯基(TFB)等聚芳胺这样的具有芳胺骨架的芳香族胺系化合物、芴-联噻吩共聚物这样的具有芴骨架、芴-芳胺共聚物这样的具有芳胺骨架和芴骨架两者的聚芴衍生物(PF)、聚(N-乙烯基咔唑)(PVK)、聚乙烯芘、聚乙烯蒽、聚噻吩、聚烷基噻吩、聚己基噻吩、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聚噻吩乙炔、芘甲醛树脂、乙基咔唑甲醛树脂或其衍生物、聚甲基苯基硅烷(PMPS)等聚硅烷系、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TA)、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等。
这样的p型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以与其它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作为一个例子,作为含有聚噻吩的混合物,可举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苯乙烯磺酸)(PEDOT/PSS)、综研化学制导电性聚合物Verazol(商标)等,作为聚苯胺,可举出日产化学制ELsource(商标)。
作为p型的低分子材料,例如可举出1,1-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1,1’-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4-苯基-环己烷(TAPC)这样的芳基环烷烃系化合物、4,4’,4”-三甲基三苯基胺、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N,N,N’,N’-四苯基-1,1’-联苯-4,4’-二胺、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1)、N,N’-二苯基-N,N’-双(4-甲氧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2)、N,N,N’,N’-四(4-甲氧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3)、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α-NPD)、三苯胺-四聚体(TPTE)、1,3,5-三-[4-(二苯基氨基)苯(TDAPB)、三-(4-咔唑-9-基-苯基)-胺(Spiro-TAD)、三对甲苯基胺(HTM1)、1,1-双[(二-4-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HTM2)、N4,N4’-(联苯-4,4’-二基)双(N4,N4’,N4’-三苯基联苯-4,4’-二胺)(TPT1)这样的芳胺系化合物、N,N,N’,N’-四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对甲苯基)-对苯二胺、N,N,N’,N’-四(间甲苯基)-间苯二胺(PDA)、PDA-Si(Mol.Cryst.Liq.Cryst.Vol.462.pp.249-256、2007)、N,N’-二苯基-1,4-苯二胺(DPPD)这样的苯二胺系化合物、咔唑、N-异丙基咔唑、N-苯基咔唑、VB-TCA(Adv.Mater.2007、19、300-304)这样的咔唑系化合物、茋、4-二对甲苯基氨基茋这样的茋系化合物、OxZ这样的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31
唑系化合物、三苯基甲烷、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4,4’,4”-三(N,N-(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胺(2-TNATA)、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这样的三苯基甲烷系化合物、1-苯基-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吡唑啉这样的吡唑啉系化合物、苯炔(环己二烯)系化合物、三唑这样的三唑系化合物、咪唑这样的咪唑系化合物、1,3,4-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32
二唑、2,5-二(4-二甲基氨基苯基)-1,3,4,-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33
二唑这样的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34
二唑系化合物、蒽、9-(4-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这样的蒽系化合物、芴酮、2,4,7,-三硝基-9-芴酮、2,7-双(2-羟基-3-(2-氯苯基氨基甲酰基)-1-萘基偶氮)芴酮这样的芴酮系化合物、聚苯胺这样的苯胺系化合物、硅烷系化合物、1,4-二硫酮基-3,6-二苯基-吡咯并-(3,4-c)吡咯并吡咯这样的吡咯系化合物、芴这样的芴系化合物、卟啉、金属四苯基卟啉这样的卟啉系化合物、喹吖啶酮这样的喹吖啶酮系化合物、酞菁、酞菁铜(CuPc)、四叔丁基酞菁铜、酞菁铁这样的金属或无金属的酞菁系化合物、萘酞菁铜、萘酞菁氧钒、单氯代萘酞菁镓这样的金属或无金属的萘酞菁系化合物、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N,N,N’,N’-四苯基联苯胺这样的联苯胺系化合物等。应予说明,为了实现高分子化,PDA-Si可以添加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二甲苯双氧杂环丁烷(东亚合成ARON OXETANE OXT-121)、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脂肪族系二酰基过氧化物(PEROYL L,日本油脂株式会社)而使用。
接下来,针对能够得到荧光或磷光的发光层材料,对每种发光色举出具体例进行说明。
[红色发光材料]
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各种红色荧光材料、红色磷光材料。
作为红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出红色荧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苝衍生物、铕配合物、苯并吡喃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苯并噻吨衍生物、卟啉衍生物、尼罗红、2-(1,1-二甲基乙基)-6-(2-(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苯并(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H-亚基)丙二腈(DCJTB)、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1-氰基亚乙烯基亚苯基)]、聚[{9,9-二己基-2,7-双(1-氰基亚乙烯基)亚芴基}交替-共聚-{2,5-双(N,N’-二苯基氨基)-1,4-亚苯基}]、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1-氰基亚乙烯基亚苯基)}-共聚-{2,5-双(N,N’-二苯基氨基)-1,4-亚苯基}]等。
作为红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出红色磷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配合物,可举出这些金属配合物的配体中的至少1个具有苯基吡啶骨架、联吡啶骨架、卟啉骨架等的金属配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举出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双[2-(2’-苯并[4,5-α]噻吩基)吡啶-N,C3’]乙酰丙酮合铱(btp2Ir(acac))、2,3,7,8,12,13,17,18-八乙基-12H,23H-卟啉-铂(II)、双[2-(2’-苯并[4,5-α]噻吩基)吡啶-N,C3’]铱、双(2-苯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等。
另外,红色的发光层133中除了上述红色发光材料以外,也可以含有添加红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主体材料具有将空穴和电子复合而生成激子,并且使该激子的能量转移(Forster转移或Dexter转移)到红色发光材料而激发红色发光材料的功能。使用这样的主体材料时,例如,可以将属于客体材料的红色发光材料作为掺杂剂掺杂于主体材料来使用。
作为这样的主体材料,只要是对所使用的红色发光材料发挥如上所述的功能的主体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红色发光材料含有红色荧光材料时,例如,可举出并四苯衍生物、萘衍生物、蒽衍生物这样的并苯衍生物(并苯系材料)、二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苝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胺衍生物、三(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3)等羟基喹啉系金属配合物(BAql)、三苯胺的四聚体等三芳胺衍生物(TDAPB)、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51
二唑衍生物、噻咯衍生物(SimCP、UGH3)、二咔唑衍生物(CBP、mCP、CDBP、DCB)、低聚噻吩衍生物、苯并吡喃衍生物、三唑衍生物、苯并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52
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喹啉衍生物、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联苯(DPVBi)、磷衍生物(PO6)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使用如上所述的红色发光材料(客体材料)和主体材料时,红色的发光层133中的红色发光材料的含量(掺杂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1~5质量%。通过使红色发光材料的含量在这样的范围内,能够使发光效率最佳化。
[绿色发光材料]
作为绿色发光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各种绿色荧光材料和绿色磷光材料,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绿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出绿色荧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香豆素衍生物、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9,10-双[(9-乙基-3-咔唑)-亚乙烯基]-蒽、聚(9,9-二己基-2,7-亚乙烯基亚芴基)、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聚-(1,4-二亚苯基-亚乙烯基-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苯)]、聚[(9,9-二辛基-2,7-二亚乙烯基亚芴基)-交替-共聚-(2-甲氧基-5-(2-乙氧基己氧基)-1,4-亚苯基)]、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交替-共聚-(1,4-苯并-{2,1’,3}-噻二唑)](F8BT)等。
作为绿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出绿色磷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配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面式-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双(2-苯基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面式-三[5-氟-2-(5-三氟甲基-2-吡啶)苯基-C,N]合铱等。
另外,绿色的发光层133中除了上述绿色发光材料以外,也可以含有添加绿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作为这样的主体材料,可以使用与在上述红色的发光层133中说明的主体材料相同的主体材料。
[蓝色发光材料]
作为蓝色发光材料,例如可举出各种蓝色荧光材料和蓝色磷光材料,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蓝色荧光材料,只要是发出蓝色荧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二苯乙烯基二胺系化合物等二苯乙烯基胺衍生物、荧蒽衍生物、芘衍生物、苝和苝衍生物、蒽衍生物、苯并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61
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62
衍生物、菲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BCzVBi)、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聚-(2,5-二甲氧基苯-1,4-二基)]、聚[(9,9-二己氧基芴-2,7-二基)-交替-共聚-(2-甲氧基-5-{2-乙氧基己氧基}亚苯基-1,4-二基)]、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聚-(乙炔苯)]、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聚-(N,N’-二苯基)-N,N’-二(对丁基苯基)-1,4-二氨基-苯])等。
作为蓝色磷光材料,只要是发出蓝色磷光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铱、钌、铂、锇、铼、钯等的金属配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三(1-苯基-3-甲基苯并咪唑啉-2-亚基-C,C2’)(Ir(pmb)3)、双(2,4-二氟苯基吡啶)(5-(吡啶-2-基)-1H-四唑)铱(FIrN4)、三[2-(2,4-二氟苯基)吡啶-N,C2’]铱、双[2-(3,5-三氟甲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等。
另外,在蓝色的发光层133中除了上述蓝色发光材料以外,也可以含有添加蓝色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主体材料。
作为这样的主体材料,可以使用与在上述红色的发光层133中说明的主体材料相同的主体材料。
此外,对于用于形成电子传输层134或电子注入层135的电子注入传输层材料,也可以选择可溶解于溶剂A或溶剂B的功能层形成用材料,同样地利用上述喷墨法形成。
作为电子注入传输层材料,例如可举出三(8-羟基喹啉)铝(Alq3)等以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喹啉衍生物、日本特开2007-281039记载的4,4’,4”-三(二苯基氧膦基)-三苯基氧化膦(以下、简记为“TPPO-Burst”)和碳酸铯的混合材料、
Figure BDA0001149557850000171
二唑衍生物、苝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硝基取代芴衍生物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分子是指分子量或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分子,高分子是指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具有基本骨架重复的结构的分子。
另外,对于油墨中的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含量(固体成分浓度),只要23℃时的油墨的粘度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任意设定。功能层形成用材料为低分子材料的情况下,即使在油墨中添加,粘度也几乎不上升,因此对于油墨粘度,固体成分浓度没有上限。另外,功能层形成用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的情况下,如果添加,则引起粘度上升,粘度上升的程度与高分子材料的重均分子量有关。因此,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固体成分浓度,如果重均分子量小于10万,则优选为0.1质量%~5质量%,同样地如果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则优选为0.1质量%~3质量%的范围。
对于以上说明的构成油墨的材料,选择溶剂和与所形成的功能层对应的功能层形成用材料来制备油墨。
<溶剂的相溶性评价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7对油墨中的溶剂的相溶性评价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溶剂的相溶性评价方法的步骤的示意图。
首先,使用油墨180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墨。为了确认溶剂的相溶性,油墨180制成不包括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组成。作为油墨180的组成,选择3-苯氧基甲苯作为溶剂A的芳香族系化合物,同样地选择十二烷作为溶剂A的烃系化合物,选择二乙二醇作为溶剂B的二元醇醚系化合物,同样地选择1,6-己二醇作为溶剂B的链烷二醇系化合物,选择1-辛醇作为溶剂C。各成分的含有比例如下:3-苯氧基甲苯:25质量%,十二烷:25质量%,二乙二醇:25质量%,1,6-己二醇:24质量%,1-辛醇:1质量%。
接下来,对于上述的各溶剂,将3-苯氧基甲苯:5.0g、十二烷:5.0g、二乙二醇:5.0g、1,6-己二醇:4.8g、1-辛醇:0.2g加入玻璃管瓶200(内容量约22ml)中,盖上盖210。
接下来,手持玻璃管瓶200进行振动,对油墨180的各成分进行搅拌。振动条件为在上下约20cm的振动幅度内,1分钟内振动约100次。这里,上述振动条件在振动幅度为15cm~25cm、以振动次数计为50次~150次的范围内即可。应予说明,搅拌可以使用振动装置、利用搅拌子的磁力搅拌器等进行。
其后,静置振动后的玻璃管瓶200。刚刚搅拌(振动)之后,有时微小的气泡混在油墨180内部。在从静置开始经过时间为3小时的时刻,通过目视观察油墨180中是否发生分离和白浊。此时,如果溶剂的相溶性低,则在溶剂中发生分离(相分离)、白浊。确认油墨180无分离、白浊,相溶性良好。
以上的评价在将温度调节到约23℃的室内实施。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经过时间小于3小时或超过3小时的时刻实施观察,更详细地评价相溶性。
这里,评价中使用的玻璃管瓶200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从容易观察相溶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10ml以上,为了节约油墨180,优选为50ml以下。另外,玻璃管瓶200的材质不限于玻璃制,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制的容器。此外,装入于玻璃管瓶200的油墨180的量相对于玻璃管瓶200的内容量,优选为40体积%~90体积%。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油墨,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由于极性不同的溶剂彼此的相溶性提高,所以能够增加可配合的溶剂种类的组合。具体而言,对于以往的油墨而言,如果组合极性不同的溶剂配合于油墨时,有时发生分离、白浊。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配合油墨总质量的1质量%以上的碳原子数8以上的一元醇,即使组合疏水性的溶剂和亲水性的溶剂进行配合,两亲性的上述醇也介于双方溶剂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分离、白浊的发生。由此,能够不受溶剂的亲水性、疏水性等束缚,进一步增加可调整粘度等油墨特性的溶剂的选择范围。
另外,可以组合粘度、极性等不同的多种溶剂,因此易于确保喷墨法用油墨所要求的油墨物性和干燥性、流平性等。由此,能够提供与以往的油墨相比油墨物性、油墨特性优异的适合于喷墨法的油墨。
此外,与以往相比扩大了溶剂的选项,因此不仅确保了油墨的物性和特性,而且对环境适合性、安全性、降低成本等的应对也变得容易。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示出评价溶剂的相溶性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溶剂>
图8是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溶剂的一部分示出23℃的粘度(一部分为40℃的粘度)和标准沸点的图表。从图8中举出的溶剂中选择溶剂,进行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应予说明,图8的表中使用简写,将二异丙基苯表示为“DIPB”,将环己基苯表示为“CHB”,将二苯基醚表示为“DPE”,将3-苯氧基甲苯表示为“3PT”,将双(二甲基苯基)乙烷表示为“BDMPE”,将7-乙基-2-甲基-4-十一醇表示为“7E2M4U”,将二乙二醇表示为“DEG”,将二丙二醇表示为“DPG”,将三乙二醇表示为“TEG”,将四乙二醇表示为“TetraEG”,将2,3-丁二醇表示为“23BD”,将1,2-丙二醇表示为“12PD”,将1,2-乙二醇表为“12ED”,将2-甲基-2,4-戊二醇表示为“2M24PD”,将1,3-丁二醇表示为“13BD”,将1,4-丁二醇表示为“14BD”,将2-乙基-1,3-己二醇表示为“2E13HD”。
<油墨的组成>
图9、图10、图11、图12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用油墨的溶剂构成的图表。在图9中示出的水平(溶剂的组合例的No.1~No.35)中,作为溶剂C,使用作为碳原子数8的伯醇的1-辛醇。同样地,在图10(溶剂的组合例的No.36~No.70)中,分别使用作为碳原子数9的仲醇的2-壬醇,在图11(溶剂的组合例的No.71~No.105)中,分别使用作为碳原子数9的伯醇的1-壬醇。在图12(溶剂的组合例的No.106~No.110)中,分别使用作为碳原子数9的伯醇的1-壬醇。另外,对这些表中一部分化合物名称使用如上所述的与图8相同的简写。应予说明,在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用油墨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评价用油墨同样地未配合功能层形成用材料,但如果功能层形成材料溶解于该溶剂组成,则易于形成咖啡斑现象得到抑制的平坦的膜。
将溶剂A中含有的芳香族系化合物设为A1,将溶剂A中含有的烃系化合物等设为A2,在图9、图10、图11中,将A1和A2以1比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溶剂A。同样地,将溶剂B中含有的链烷二醇系化合物设为B1,将溶剂B中含有的二元醇醚系化合物设为B2,将B1和B2以1比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溶剂B。另外,在图12中,不混合A1和A2或不混合B1和B2地以单体形式使用溶剂。具体而言,对于No.107~No.110的溶剂A,不混合A1和A2,仅配合A1或A2中的任一者。另外,对于No.106~No.110的溶剂B,不混合B1和B2,仅配合B1或B2中的任一者。
使用上述溶剂如下制作评价用油墨,即,使溶剂A与溶剂B的质量比在实施例中为50比49、50比45、50比40、55比35、40比50,在比较例中为50比50、50比49.5,余量用溶剂C补齐,合计为100。应予说明,在No.106~No.110的溶剂的组合的例子(图12)中,代替溶剂A与溶剂B的质量比的实施例40比50,制作45比50的评价用油墨。即,相对于全部油墨质量的溶剂C的含有比例在实施例中为1质量%~10质量%,在比较例中为0质量%(无溶剂C)和0.5质量%。应予说明,在图9、图10、图11、图12的各图表中附于左端列的编号(No.)与以下所示的评价结果的图表的编号(No.)对应。
<相溶性评价>
对于上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用油墨,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对溶剂的相溶性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图13、图14、图15、图16。如上所述,图13、图14、图15、图16的各图表的附于左端列的编号(No.)分别与图9、图10、图11、图12的编号(No.)对应,表示这些溶剂构成的评价结果。另外,在表中,将不发生分离和白浊地相容的情况评价为“○(适合)”,将发生分离或白浊的情况评价为“×(不适合)”。应予说明,溶剂C的含量为0质量%(不含有)的比较例的评价结果仅记载于图13中。
如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中表明如果含有1质量%以上的溶剂C,则溶剂A和溶剂B在任意混合比下的相溶性都优异。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表明不含有溶剂C的油墨和含有比例为0.5质量%这双方,溶剂A与溶剂B不相容地发生分离、白浊,与实施例相比相溶性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和和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伴随这样的变更的油墨(油墨组合物)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考虑各种变形例。以下,举出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形成有机EL元件的功能层的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进行说明,但用于在被喷出物(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等的含有色料的油墨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油墨。
作为上述含有色料的油墨,例如可举出氯乙烯制被记录介质用的非水系软溶剂(soft solvent)油墨。以往,这些油墨为如下构成,即以二元醇醚系化合物和环状酯系化合物等亲水性的溶剂为主体,含有作为色料的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油溶性染料中的至少1种、定影树脂、其它添加剂等。通过将本发明的油墨用于这些,从而可以添加疏水性的溶剂。
作为溶剂B,例如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的二元醇醚系化合物以外,也可以使用二乙二醇甲乙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甲丁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等二元醇二醚类,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并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其它亲水性溶剂,例如也可以添加γ-丁内酯等环状酯系化合物。作为溶剂A和溶剂C,可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的溶剂。
另外,作为定影树脂,优选使用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中的至少1种,印刷位置(图像)的耐摩擦性提高。相对于油墨总量的定影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通过使定影树脂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从而除了抑制油墨粘度的上升以外,印刷物的定影性、耐摩擦性也提高。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在软溶剂油墨中使用疏水性的溶剂,能够缩短印刷物的干燥时间,与以往的油墨相比缩短操作时间。具体而言,通过含有溶剂C,从而能够添加疏水性的溶剂A,油墨的极性与以往相比变低,油墨的吸湿性得到抑制。如果油墨的吸湿性被抑制,则直到油墨液滴在被记录介质上干燥期间,残留于液滴中的溶剂的吸湿被抑制。因此,不易引起溶剂吸湿而挥发延迟。另外,可以使用与溶剂B相比标准沸点低的溶剂A,因此油墨液滴的干燥性进一步提高。由此,能够减少进入后处理(卷取、扣眼加工等)的干燥等待时间,在短时间内移至后处理。即,能够提供缩短从印刷到干燥的操作时间的软溶剂油墨。
另外,本变形例的油墨可以为包含不含有色料的透光性的树脂的透明油墨。透明油墨出于通过用透光性的树脂被覆印刷位置的表面来保护印刷位置的目的等被使用。通过将本变形例的油墨用于透明油墨,从而缩短透明油墨的干燥时间。由此,能够迅速形成保护被膜。
(变形例2)
除了上述变形例以外,作为含有色料的油墨,例如也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用油墨。滤色器通常具有不同的多种颜色的着色层(与RGB对应的3色的着色层)。为了形成该着色层,使用滤色器用油墨。作为用于形成着色层的色料,可以使用现有的颜料、染料。
根据本变形例,可以组合粘度、极性不同的多种溶剂进行配合。因此,滤色器用油墨能够提高干燥性和流平性。由此,能够提供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平滑的着色层的滤色器用油墨。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有机EL元件,对用于利用喷墨法形成功能层(有机半导体层)的油墨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油墨用于有机EL元件以外的包含有机半导体层的元件的形成。作为其它含有有机半导体层的元件,例如可举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元件。通过将本发明的油墨用于上述元件,能够扩大在油墨中使用的溶剂的选项,对油墨赋予适合于利用喷墨法形成有机半导体层的特性。
符号说明
130…有机EL元件,133…发光层,134…电子传输层,135…电子注入层,136…功能层,150,160,170…作为油墨组合物的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的油墨,180…油墨。

Claims (11)

1.一种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固体成分、疏水性的溶剂A、亲水性的溶剂B和两亲性的溶剂C,
所述溶剂A含有选自二异丙基苯、环己基苯、二苯基醚、3-苯氧基甲苯、双(二甲基苯基)乙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B含有选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四乙二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6-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C为碳原子数8以上的一元醇,且含有比例为1质量%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剂A含有选自二异丙基苯、环己基苯、二苯基醚、3-苯氧基甲苯、双(二甲基苯基)乙烷中的至少1种和选自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中的至少1种,
所述溶剂B含有选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四乙二醇中的至少1种和选自1,2-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6-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C为碳原子数8~13的一元醇,包含选自1-辛醇、1-壬醇、1-癸醇、1-十一醇、1-十二醇、1-十三醇、2-壬醇、2-十一醇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常温下,所述溶剂A的粘度比所述溶剂B的粘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溶剂A,含有环烷烃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溶剂A,含有7-乙基-2-甲基-4-十一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体成分,含有功能层形成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形成用材料是用于形成选自有机EL元件的由包含发光层的多层构成的功能层中的1层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体成分,含有色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固体成分,包含不含有色料的透光性的树脂,
所述树脂的含有比例为0.1质量%~10质量%。
11.一种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溶剂和溶解于所述溶剂的功能层形成用材料,
所述溶剂包含疏水性的溶剂A、亲水性的溶剂B和两亲性的溶剂C,
所述溶剂A含有选自二异丙基苯、环己基苯、二苯基醚、3-苯氧基甲苯、双(二甲基苯基)乙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B含有选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四乙二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6-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C为碳原子数8以上的一元醇,且含有比例为1质量%以上。
CN201610991643.6A 2015-11-13 2016-11-10 油墨组合物 Active CN106905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2779A JP6645132B2 (ja) 2015-11-13 2015-11-13 インク組成物
JP2015-222779 2015-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5766A CN106905766A (zh) 2017-06-30
CN106905766B true CN106905766B (zh) 2021-07-16

Family

ID=5725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1643.6A Active CN106905766B (zh) 2015-11-13 2016-11-10 油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5282B2 (zh)
EP (1) EP3168269B1 (zh)
JP (1) JP6645132B2 (zh)
KR (1) KR20170056458A (zh)
CN (1) CN106905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8186B2 (ja) * 2014-12-02 2020-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成膜用インクおよび成膜方法
JP6638187B2 (ja) * 2014-12-02 2020-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成膜用インクおよび成膜方法
JP6711628B2 (ja) * 2016-01-22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
JP6897021B2 (ja) * 2016-07-26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013459B2 (ja) 2016-10-31 2022-01-31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機能材料の調合物
CN109863223B (zh) * 2016-10-31 2023-06-20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有机功能材料的制剂
JP6880952B2 (ja) * 2017-04-07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9006862A (ja) * 2017-06-22 2019-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9181414B (zh) * 2017-07-14 2022-04-15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量子点墨水以及发光二极管
CN108400259B (zh) 2018-03-20 2020-05-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JP7379389B2 (ja) * 2018-06-15 2023-11-14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機能材料の調合物
EP3860309A1 (en) 2018-09-25 2021-08-04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with attached organic functional film
JP6933399B2 (ja) 2019-12-17 2021-09-08 株式会社Joled 機能層形成用インクおよび自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481A (zh) * 1996-10-01 1999-10-20 曾尼卡有限公司 含水油墨组合物
CN104419257A (zh) * 2013-09-03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功能层形成用油墨的制造方法、有机el 元件的制造方法
TW201533749A (zh) * 2013-11-20 2015-09-01 Nat Univ Corp Yamagata Univ 銀奈米粒子、銀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及銀奈米粒子墨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0663A (en) * 1966-09-12 1969-06-17 Commercial Solvents Corp Ternary solvent system containing 2-nitropropane for flexographic inks
EP1370619B1 (de) * 2001-03-10 2006-06-21 MERCK PATENT GmbH Lösung und dispersionen organischer halbleiter
JP2002285086A (ja) 2001-03-26 2002-10-03 Jsr Corp 膜形成用組成物、膜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シリカ系膜
DE102004007777A1 (de) * 2004-02-18 2005-09-08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Lösungen organischer Halbleiter
DE102004023276A1 (de) * 2004-05-11 2005-12-01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Lösungen organischer Halbleiter
JP4616596B2 (ja) * 2004-08-27 2011-01-19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960299A1 (en) 2005-05-20 2015-12-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2230904A (ja) 2005-05-20 2012-11-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高沸点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JP4273132B2 (ja) 2006-04-03 2009-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124157A (ja) * 2006-11-09 2008-05-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el材料含有溶液、有機el材料の薄膜形成方法、有機el材料の薄膜、有機el素子
JP2010034316A (ja) 2008-07-29 2010-02-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て作成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811542B2 (ja) 2010-06-15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ジチエノベンゾジ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からなる有機半導体材料前駆体、インク、絶縁部材、電荷輸送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2062460A (ja) 2010-08-20 2012-03-29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非水系インク組成物
JP5940790B2 (ja) * 2010-10-26 2016-06-2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印刷用溶剤又は溶剤組成物
JP2014169418A (ja) * 2013-03-05 2014-09-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電荷輸送膜用インク、電荷輸送膜用インクに使用可能な芳香族オリゴヨードニウム塩および電荷輸送膜用インクを用いた電荷輸送膜の製造方法
JP2015076220A (ja) * 2013-10-08 2015-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897021B2 (ja) * 2016-07-26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481A (zh) * 1996-10-01 1999-10-20 曾尼卡有限公司 含水油墨组合物
CN104419257A (zh) * 2013-09-03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功能层形成用油墨的制造方法、有机el 元件的制造方法
TW201533749A (zh) * 2013-11-20 2015-09-01 Nat Univ Corp Yamagata Univ 銀奈米粒子、銀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及銀奈米粒子墨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8269A1 (en) 2017-05-17
US20170137651A1 (en) 2017-05-18
US10125282B2 (en) 2018-11-13
KR20170056458A (ko) 2017-05-23
JP2017088780A (ja) 2017-05-25
EP3168269B1 (en) 2020-10-28
CN106905766A (zh) 2017-06-30
JP6645132B2 (ja) 202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5766B (zh) 油墨组合物
US10717886B2 (en) Ink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semiconductor element,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
CN104946006B (zh) 功能层形成用油墨、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电子设备
CN104419257B (zh) 功能层形成用油墨的制造方法、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KR102166377B1 (ko) 성막용 잉크, 성막 방법, 막 부착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기기
US10079342B2 (en) Functional layer form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layer forming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element, organic E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167403B2 (en) Ink, ink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element
JP2017045631A (ja) 液状体、液状体の消泡性評価方法、および有機半導体層を含む素子の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