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执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执行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和空气净化装置及控制系统。其中,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执行器。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执行器一种设置方式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专利号为CN2014100368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执行器,包括壳体10、电机20以及传动组件;壳体10包括一个本体和一个盖体,壳体10内容纳有所述电机20,电机20通常为一个微型或微马达范畴内的小尺寸直流电机,通过一齿轮组驱动一个输出件,所述齿轮组和输出件构成所述传动组件;输出件具体可以为输出轴,齿轮组包括一个组装于或形成于电机轴上的蜗杆和一个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该齿轮组作为减速齿轮组的一部分,以降低转速,增加执行器的输出扭矩。
壳体10为电机20界定出了一个收容空间,电机20的轴向端部与收容空间的端壁对应。电机20通过一固定夹片30固定在收容空间内,固定夹片30与电机20的外表面配合,并在电机20置入所述收容空间后,周向包覆电机20,然后通过螺钉与壳体10固定,进而实现电机20的固定安装。
上述现有的执行器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电机20的固定依赖于一个固定夹片30,通过固定夹片30与壳体10螺纹连接。一方面,壳体10本身的体积较小,不便于进行加装螺丝的操作;另一方面,执行器使用过程中存在振动,这种振动会影响螺纹连接的可靠性,使得电机20的安装可靠性和耐久性较差;再者,需要额外购置固定夹片30,增加了执行器的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执行器,以提高电机的定位可靠性,降低振动对执行器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执行器,其内部的电机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且无需其他辅助定位件,具有较高的抗振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执行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收容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两端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壳体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支承部;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安装位,并将所述第一突出部径向夹紧,以锁紧所述电机。
本发明的执行器,在电机的两端可以设置轴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并在第一壳体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支承部,在第二壳体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能够配合形成第一突出部的安装位,进而将第一突出部径向夹紧,这种径向锁紧力能够将电机的两端锁紧,进而实现电机的定位。
一方面,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对第一突出部施加的径向锁紧力能够保证电机的径向定位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均与第一突出部形成可靠接触,接触面在轴向上具有一定面积,因此可以通过摩擦力在轴向上的分力实现对电机的轴向定位,保证轴向定位的可靠性;而且,两第一支承部可以轴向抵顶在电机的两端,两第二支承部也可以轴向抵顶在电机的两端,辅助实现电机的轴向定位;同时,第一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的接触面、第二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的接触面均在周向上具有一定面积,可以通过摩擦力在周向上的分力实现电机的周向定位,提高周向定位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专用固定夹片实现电机的固定相比,本发明的执行器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的支撑结构(即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与电机上的第一突出部配合,即可实现电机的可靠定位,省去了固定夹片的购置成本,也简化了电机的安装程序;更为重要的是,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夹片安装电机相比,本发明无需采用螺钉等连接件,也就避免了执行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对连接可靠性的影响,使得执行器具有更高的抗振性;由于无需其他辅助连接件,相应地简化了安装程序,尤其适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体积较小、且安装空间有限的工况。
可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呈中空圆柱状,并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弧形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能够对接,以形成圆弧状的所述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电机的外周壁设有径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轴向限位面和周向限位面;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突出部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突出部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电机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并以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
可选地,各所述第二突出部处于同一圆周上,且不处于同一个半圆周内。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两者分别处于电机轴的两端,以便对所述电机轴进行轴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至少一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轴向抵顶在所述电机轴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垂直于所述电机轴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以其中部与所述电机轴抵接,并在其侧部开设有槽口。
可选地,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电机具有电机插针,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端面焊接有与外部接插件连接的插针,另一侧端面焊接有端子,所述端子内具有用于弹性夹紧所述电机插针的夹具。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线路板在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套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和所述电机轴在轴向上具有至少两段间隔设置的过盈配合部。
可选地,所述电机轴具有至少两段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的凸起滚花,所述蜗杆的内孔壁与所述凸起滚花压配,以形成所述过盈配合部。
可选地,还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均具有部分镂空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对两者的装配进行导向的导向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执行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收容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壳体定位部,所述电机设有电机定位部,所述壳体定位部与所述电机定位部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执行器一种设置方式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的第二壳体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中为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的线路板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线路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的电机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的电机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
壳体10、电机20、固定夹片30;
图2-10中:
第一壳体1,卡扣11;
第二壳体2、第二支承部21、第二卡槽211、第二定位槽22、第二定位凸起23、卡口24、凸部241;
电机3、第一突出部31、第二突出部32、轴向限位面321、周向限位面322、电机轴33、凸起滚花331、电机插针34;
第一限位件4;
第二限位件5;
弹性件6、槽口61、凸台62;
线路板7、插针71、端子72、夹具721、第三定位槽73;
蜗杆8;
第一传动齿轮91、第二传动齿轮92、输出齿轮93;
导向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执行器,其内部的电机3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且无需其他辅助定位件,具有较高的抗振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执行器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件或者不同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如图2-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执行器,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配合,共同形成执行器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收容有电机3,构成执行器的动力源。为实现电机3的安装,可以在电机3的两端设置第一突出部31,第一突出部31可以沿电机3的轴向延伸;第一壳体1在与第一突出部3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承部,第二壳体2在与第一突出部3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支承部21,由于电机3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突出部31,则第一壳体1相应地设有两个第一支承部,第二壳体2相应地设有两个第二支承部21;处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21可以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一突出部31的安装位,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21能够将第一突出部31径向夹紧,从而将电机3的端部锁紧,当电机3的两端被锁紧时即实现了电机3的定位。
本发明的执行器,采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组装形成执行器的外壳,并在电机3的两端设置轴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1,在外壳与第一突出部31对应的位置设置支承部(即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21),使得第一突出部31与支承部形成可靠的夹紧配合,从而将电机3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形成径向夹紧配合,支承部对第一突出部31的径向夹紧力可以保证电机3径向定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为实现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的夹紧配合,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面积的有效接触面,接触面在轴向上的延伸面积使得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之间存在足够的轴向摩擦力,进而实现电机3的轴向定位;同理,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的接触面在周向上的延伸面积使得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之间具有足够的周向摩擦力,以保证电机3的周向定位可靠性;而且,支承部可以轴向抵顶在电机3的两端,将电机3轴向夹紧,以辅助实现电机3的轴向定位。
可见,通过支承部与第一突出部31的配合,本发明能够实现电机3在各个方向的定位,且可以保证定位可靠性。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夹片实现电机3的安装相比,本发明无需固定夹片等辅助件,节约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电机3的配合实现电机3的定位,无需螺钉等连接件进行连接,也就避免因振动导致连接松动而影响执行器的抗振性,使得执行器更好地满足抗振需求;而且,由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体积小,安装空间有限,采用螺钉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必然引起操作不便,则连接件的省略还可以提高操作便捷性。
请进一步结合图9和图10,本发明的电机3中,第一突出部31可以设置为中空圆柱状,并与电机3同轴设置,此时,电机轴33可以贯穿第一突出部31,或者说第一突出部31套装在电机轴33的外部,如图9所示;第一支承部具有与第一突出部31配合的第一卡槽,第二支承部21具有与第一突出部31配合的第二卡槽211,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211均可以设置为弧形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211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安装位,将第一突出部31径向卡紧。
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211可以大致设置为半圆弧形槽,其中一者卡紧在第一突出部31一侧的外周壁,另一者卡紧在第一突出部31另一侧的外周壁,以便在径向上对第一突出部31施加相反的作用力,进而将第一突出部31径向夹紧。
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211还可以对接,以形成整个圆弧状的所述安装位,进而作用于第一突出部31的整个周壁,提高对第一突出部31的定位可靠性。此时,在第一突出部31的轴向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211所形成的安装位与第一突出部31的接触面积较大,则摩擦力在轴向和周向上的分力也更大,能够辅助提高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可靠性。
在上述基础上,电机3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2可以设置在电机3的外周壁上,并在电机3的径向延伸,第二突出部32设有轴向限位面321和周向限位面322。第一壳体1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3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定位槽,第二壳体2也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3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槽22,第一定位槽和/或第二定位槽22能够与第二突出部32配合,以便通过第二突出部32实现对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
详细地,第二突出部32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时,可以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通过第一定位槽与第二突出部32连接,进而通过第一壳体1实现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当第二突出部32朝向第二壳体2设置时,可以在第二壳体2上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22,实现与第二突出部32的连接,进而通过第二壳体2实现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二突出部32,存在至少一个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和至少一个朝向第二壳体2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其中,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与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定位槽配合,朝向第二壳体2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定位槽22配合,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共同实现对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而且,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和朝向第二壳体2设置的第二突出部32可以处于同一径向直线上,以提高周向和轴向限位力在电机3径向上的分布均匀性,进而确保电机3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可靠性。
各第二突出部32可以处于同一圆周上,即各第二突出部32可以在电机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进而提高定位力在电机3周向上的分布均匀性尤其是,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设置在与电机3的两个半圆周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卡槽相当于一个半圆弧形槽,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卡槽211相当于一个半圆弧形槽,此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卡紧在电机3的两个半圆周上;同时,可以设置各第二突出部32,使得各第二突出部3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半圆周内,部分第二突出部32朝向第一壳体1,部分第二突出部32朝向第二壳体2,以同步提高电机3与第一壳体1、电机3与第二壳体2的轴向和周向定位可靠性。
而且,朝向第一壳体1的第二突出部32的个数与朝向第二壳体2的第二突出部32的个数可以相等;朝向第一壳体1的第二突出部32可以集中分布在电机3的四分之一圆周内,间距可以相等或者不等,具体可以处于远离第一壳体1边缘的中间位置;朝向第二壳体2的第二突出部32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结构设置,即参照朝向第一壳体1的第二突出部32进行设置。
详细地,各第二突出部32均具有轴向限位面321,当第二突出部32与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22配合时,第一定位槽的槽壁或第二定位槽22的槽壁与第二突出部32的轴向限位面321抵接,实现对电机3的轴向定位。各第二突出部32还设有周向限位面322,当第二突出部32与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22配合时,第一定位槽的槽壁或第二定位槽22的槽壁可以与第二突出部32的周向限位面322抵接,进而实现对电机3的周向定位。可见,第二突出部32能够对电机3的轴向和周向进行有效的抵顶限位,与第一突出部31施加的摩擦力共同配合,以保证轴向和周向限位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9-10所示,第二突出部32可以大致设置为矩形的凸块,具体可以在电机3朝向第一壳体1的外周壁设置两个第二突出部32,两第二突出部32可以具有一定的周向间隙,且两第二突出部32可以关于电机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同理,也可以在电机3朝向第二壳体2的外周壁设置两个第二突出部32,两第二突出部32可以处于同一圆周上,也可以关于电机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具体可以与朝向第一壳体1设置的两个第二突出部32相对设置。
请进一步结合图3-6,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可以分别处于电机轴33的两端,以便对电机轴33进行轴向限位。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或者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图3-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可以参照下述方式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电机轴33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轴向窜动,电机轴33的两端需要与外壳的内壁抵接,即电机轴33的两端与外壳之间不存在间隙,但是电机轴33会随着电机3转动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就会在电机轴33的两端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不仅会降低效率,严重时还会损坏外壳。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在电机轴33的两端设有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以实现对电机轴33的轴向限位,保证电机轴33的传动可靠性,同时避免电机轴33与外壳产生摩擦。
更为优选地,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中,至少一者可以设有弹性件6,并通过弹性件6轴向抵顶在电机轴33的端部,以便在电机轴33的至少一端形成弹性限位。此时,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机轴33的轴向限位可靠性,避免电机轴33产生轴向窜动;另一方面,弹性限位的一端或者两端可以随着电机轴33的转动产生微量位移,以适应电机3的转动需求,提高电机轴33的转动稳定性,进而提高动力传递的平稳性。而且,即使电机轴33在装配过程中存在偏斜,也可以通过所述弹性件6进行自适应调整,进而到达正确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可以设置在处于电机轴33向两端的第二支承部21的外侧,此处所述的外侧是指远离电机3中心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31由电机3一侧的端面朝向外侧延伸一定长度,并未到达电机轴33的端部,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可以紧邻第二支承部21设置。
弹性件6可以仅设置在电机轴33的一端,而使得电机轴33的另一端为硬性限位,此时,电机轴33的一端为电机轴33的传动提供运动自由度,保证电机3运行的平稳性;电机轴33的另一端能够被可靠地硬性固定,可以提高电机轴33的定位可靠性,避免电机轴33的轴向窜动。
以电机轴33的输出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后端,在图3-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机轴33的前端设置第一限位件4,第一限位件4可以设置为挡板等结构,以实现对电机轴33的硬性限位,如图4所示。同时,可以在电机轴33的后端设置第二限位件5,具体可以在紧邻处于后端的第二支承部21的位置设置挡板等隔挡件构成第二限位件5的主体部分;第二限位件5还可以设有所述弹性件6,由于第二限位件5的主体部分紧邻第二支承部21设置,可以在第二限位件5的主体部分与第二支承部21之间形成插槽,供弹性件6插入;然后,还可以设置朝向第二支承部21的方向突出的凸台62等抵顶件,从而轴向抵顶弹性件6,使得弹性件6抵挡在电机轴33的后端,如图5所示。
同理,也可以将处于电机轴33前端的第一限位件4设置为弹性限位,将处于电机轴33后端的第二限位件5设置为硬性限位,具体可以参照上文的实施方式互换第一限位件4和第二限位件5的结构。
所述弹性件6具体可以为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可以垂直于电机轴33设置。同时,金属弹片可以其中部与电机轴33抵接,在其侧部开设槽口61,如图5所示,金属弹片整体可以呈倒置的“山字形”设置,中间的竖部与电机轴33抵接,处于竖部两侧的槽口61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调节金属弹片的弹性性能,进而调节对电机轴33的限位程度。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金属弹片的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山字形”的结构形式,例如,还可以调节槽口61的开设方向,槽口61的个数等,以使得弹性件6具有不同的弹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地显示第二限位件5以及弹性件6的结构形式,图5中所示的剖面结构图中给出的是弹性件6与第二限位件5的组装分解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使用时,弹性件6按照图5中曲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设置在凸台62的正前方,以便通过凸台62抵顶在电机轴33的端部。
此外,本发明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采用卡扣与卡口配合的形式卡接,或者采用插接等连接方式。当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时,以第一壳体1上设置卡扣11、第二壳体2上设置卡口24为例,如图6所示,为提高卡接的可靠性,可以在第二壳体2上的卡口24的内壁设置凸部241,以向外抵顶第一壳体1上的卡扣11,使得卡扣11夹紧在卡口24内,进而提高卡接可靠性。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二壳体2的外周间隔设置六个卡口24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组装形式多样,可以上下组装,也可以左右组装,甚至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方向进行拼装,具体形式不限。此处所述的上下、前后等方位以执行器正常使用状态为参照,执行器正常使用时,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以下结合附图,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下组装为例,对上述结构的设置进行说明。
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下组装时,各第二突出部32可以朝向正上方设置,也可以朝向正下方设置;第二壳体2上的卡口24可以上下贯穿,第一壳体1上的卡扣11可以上下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可以处于第二壳体2的上方,则第一支承部可以与电机3的上部圆弧面卡接,第二支承部21可以支撑在电机3下部的圆弧面,从而将电机3上下卡紧固定。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线路板7,以下结合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线路板7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线路板7的一侧端面可以焊接有若干插针71,通过插针71与外部接插件连接,另一侧端面可以焊接有若干端子72,用于与电机3上的电机插针34(如图10所示)连接,具体可以在端子72内设置夹具721,以便将电机插针34弹性夹紧。
现有技术中,插针71通常采用焊接,而执行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振动,而插针71这种焊接的连接方式缺少弹性,面对振动时的自适应调整能力差;如果长时间处于振动状态,或者面临剧烈振动,插针71焊接处会产生松动脱落,影响插针71连接的可靠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插针71与端子72的连接调整为弹性连接(即采用夹具721将电机插针34弹性夹紧),可以有效提高插针71面对振动的自适应能力,进而提高插针71的使用可靠性。
同时,可以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第一定位凸起,在第二壳体2上设置第二定位凸起23,然后在线路板7与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23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定位槽73,则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组装时,第一定位凸起相应地接入与其对应的第三定位槽73,第二定位凸起23同时接入与其对应的第三定位槽73,以实现对线路板7的定位。
再者,本发明中,电机3的电机轴33上可以套装有蜗杆8,蜗杆8与电机轴33可以具有至少两段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的过盈配合部,以避免蜗杆8与电机轴33的相对转动,提高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为实现蜗杆8与电机轴33的过盈配合,可以在电机轴33的轴向间隔设置至少两段凸起滚花331,如图9所示,以使得蜗杆8的内孔壁与凸起滚花331对应的位置形成压装配合,构成所述过盈配合部。当然,也可以在蜗杆8的内孔壁中设置径向缩进部,电机轴33的轴径不变,也可以形成所述过盈配合部。
请再次参考图2,为实现动力传递,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91、第二传动齿轮92和输出齿轮93,第一传动齿轮91与蜗杆8啮合,输出齿轮93用于与执行部件连接;第一传动齿轮91、第二传动齿轮92和输出齿轮93的端面可以均设置为部分镂空的结构,即在各齿轮的端面上去除部分材料,以减小各齿轮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下组装时,具体是指各齿轮的上下端面部分镂空。镂空的形式不限,可以如图2所示设置周向间隔分布的镂空部。
为提高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组装便捷性,可以设置导向件10对两者的装配进行导向。导向件10具体可以为图2中所示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的导向孔,此时可以在第一壳体1对应的位置设置导向杆(图中未示出)以便通过导向杆和导向孔配合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过程中的导向,避免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过程中已经放置在外壳中的部件产生碰撞。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附图2中第一壳体1朝向图2中的下方设置,并以其下部结构与电机3连接,故在图2中无法示出第一壳体1的具体结构,故说明书附图并没有对第一壳体1的结构进行标号,上文也无法结合附图对第一壳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第一壳体1的结构与第二壳体2类似,具体可以根据安装需求与第二壳体2匹配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实际上,本发明的执行器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可以设有壳体定位部,所述电机3可以设有电机定位部,然后通过所述壳体定位部与所述电机定位部配合,以便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完成后,将电机3收容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装配形成的外壳中,并实现电机3在轴向、周向以及径向上的定位。
所述壳体定位部具体可以为上述的第一支承部和/或第二支承部21,所述电机定位部可以为上述的第一突出部31和/或第二突出部32。具体可以参照上文进行设置。
鉴于执行器包括的部件较多,各部件的结构也较为复杂,本文仅对执行器的主要动力部件进行了说明,其他未尽之处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执行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