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28A - 吡咯并吡嗪 - Google Patents

吡咯并吡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28A
CN1068328A CN92105314A CN92105314A CN1068328A CN 1068328 A CN1068328 A CN 1068328A CN 92105314 A CN92105314 A CN 92105314A CN 92105314 A CN92105314 A CN 92105314A CN 1068328 A CN1068328 A CN 1068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liters
gram
formula
compound
pyraz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05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86C (zh
Inventor
S·罗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Hoffmann La Roche AG
Original Assignee
F Hoffmann La Roch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 Hoffmann La Roche AG filed Critical F Hoffmann La Roche AG
Publication of CN106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07/3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07/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07/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07/333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or sulfur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58[b]- or [c]-condensed
    • C07D209/60Naphtho [b] pyrroles; Hydrogenated naphtho [b] pyrr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7/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307/3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7/40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atoms
    • C07D307/46Doubly bound oxygen atoms, or two oxygen atoms singly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具有上面通式的新型吡咯并吡嗪(式中各取代基 的意义见说明书)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用 于抑制或防止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特别可用于抑制 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如帕 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吡咯并吡嗪类化合物,特别是涉及下面的通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
Figure 921053142_IMG14
式中R1和R2中有一个代表芳基,另一个代表氢、低级烷基或芳基,或者R1和R2与两个用α和β表示的碳原子一起代表基团A;
Figure 921053142_IMG15
R3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4代表氢,或者R3和R4一起代表一个附加的C/N键;R5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6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7代表氢、卤素、低级烷基、可含取代基的低级烷氧基,或者是C3-6环烷基、C4-6环链烯基、C3-6环烷基氧、羟基、三氟甲磺酰氧基或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虚线代表一可选的(不是非有不可的)附加C/C键。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我们意外地发现式Ⅰ化合物具有令人感兴趣的、在治病方面有价值的药效特性,但同时其毒性却是低的。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出上述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MAO)的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本身和用作药物上的活性物质,含有通式Ⅰ化合物或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的药剂,这类药剂的制造方法以及通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在抑制或预防疾病或用于改善健康状况,特别是用于抑制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如柏金森氏病症和阿耳茨海默氏病症)的应用。最后,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制造上述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的方法和该方法所用的中间体。
术语“低级”表示是多含有12个(最好最多含有8个)碳原子的残基和化合物。术语“烷基”表示直链或支化的饱和烃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叔丁基。术语“可含取代基的烷氧基”表示通过一氧原子而结合的烷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或辛氧基),且该基可被羟基或一通过一个氮原子而结合的5或6元饱和杂环(该环原子中有一个可以是氧原子,或者该环可以被一桥氧基取代)取代。术语“环烷基”表示环状饱和烃,例如环丙基或环己基。术语“环链烯基”表示环状不饱和烃,例如环己烯基。术语“丙烷基氧基”表示通过一氧原子而结合的环状饱和烃,例如环戊基氧基或环己基氧基。术语“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表示其苯环上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例如4-硝基苄氧碳酰氧基。术语“卤素”表示氟,氯和溴。
术语“芳基”表示芳基,被一个或两个卤素基、可含取代基的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C3-6环烷基、C4-6环链烯基、羟基、三氟甲基、三氟甲磺酰氧基、苯基低级烷氧基、C3-6环烷基氧基取代的苯基,或被一个或两个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取代的苯基,或被低级亚烷二氧基(如亚甲二氧基)或二环烷基氧基(如2-环外降冰片烷基氧基(exonorbornyloxy))取代的苯基。
术语“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包括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生成的盐,所述酸的例子有盐酸、氢溴酸、硝酸、硫酸、磷酸、柠檬酸、甲酸、富马酸、马来酸、乙酸、丁二酸、酒石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等。这类盐是很容易被任何熟悉本专业的人参照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并考虑到要转化为盐的化合物的特性而制得。
优选式Ⅰ化合物是式中R1和R2一起代表基团A的那些化合物,特别是式中的R7代表C3-6环烷基、C3-6环烷基氧基、卤素、低级烷氧基或低级烷基的那些化合物。
式中R1代表氢、R2代表芳基的式Ⅰ化合物也是优选的。
尤为优选的化合物是
3,4-二氢-1-甲基-6-〔对-(2-环外降冰片烷基氧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
3-环戊基氧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5,6,10,11-四氢-3-异丙氧基-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3-正丁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3-环己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以及
5,6,10,11-四氢-3,8-二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按照本发明的下述方法制造:
a.使下面的通式Ⅱ化合物环化
Figure 921053142_IMG16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但R1或R2或R1与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羟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
b,使下面的通式Ⅲ化合物与通式Ⅳ的醛反应
Figure 921053142_IMG17
式中R1和R2的意义同上,R31代表氢或低级烷基,但R1或R2或R1和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
式中R5的意义同上,
c,使下面的通式Ⅴ化合物与1,2-乙二胺反应:
Figure 921053142_IMG18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
d,使下面的通式Ⅰa或Ⅵ的化合物还原:
Figure 921053142_IMG19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2代表低级烷基,X代表卤素,
e,使一含烷氧基取代基的式Ⅰ化合物进行醚裂开反应,或
f,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酚式羟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烷氧基(可含取代基)、苯基烷氧基、C3-6环烷基氧基、二环烷基氧基取代的基团的相应式Ⅰ化合物,或
g,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酚式羟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一种被三氟甲磺酰氧基取代的相应化合物,或
h,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三氟甲磺酰氧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一种被低级烷基、环丙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相应化合物,或
i,使一种被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取代的式Ⅰ化合物裂解,或
j,使一种含C4-6环链烯基取代基的式Ⅰ化合物氢化,以及
k,如果需要,将所得的一种式Ⅰ化合物转化为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
用上述方法(a)可制得这样的式Ⅰ化合物,即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和R4一起代表一附加的C/N键,但R1或R2或R1和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羟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进行环化时最好是用无机酰氯或酸(例如用磷酰氯)处理。反应温度宜在室温至反应混合的回流温度的温度范围内,最好是在回流温度下进行该反应。
用上述方法(b)同样可制得式Ⅰ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4代表氢,但R1或R2或R1和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的化合物。该反应宜在低级醇(例如乙醇)中进行,且常在高温(最好是反应混合物的回流温度)下进行。
用上述方法(c)可制得式Ⅰ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和R4一起表示一附加的C/N键的化合物。该反应便于在高温下(最好是在反应混合物的回流温度下)进行。宜用1,2-乙二胺与水按大约10∶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作溶剂也兼作反应试剂。
用上述方法(d)可制得式Ⅰ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4代表氢的化合物。还原剂宜采用硼氢化钠,溶剂宜采用一种低级醇(如甲醇或乙醇)或低级醇与水的混合物(例如甲醇与水的混合物)。反应宜在室温至回流温度的范围下进行,最好是在室温下进行。
用上述方法(e)可制得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羟基取代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该反应是通过例如用氢溴酸处理来进行的。反应温度宜在室温至反应混合物回流温度的范围内,最好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
用上述方法(f)可制得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烷氧基(可含取代基)、被苯基烷基氧基、被C3-6环烷基氧基或被二环烷基氧基取代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为进行所需的反应,可在一种烷基化剂的存在下用一种碱(例如氢氧化钠)处理式Ⅰ中R1和(或)R2和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酚式羟基取代基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可考虑用作烷基化剂的化合物的例子有甲基碘、苄基溴、溴代环戊烷、二环〔2,2,1〕庚烷溴化物、甲苯磺酸3-羟基-1-丁酯苯。合适的溶剂的例子有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等。该反应宜在室温至反应混合物回流温度的范围内进行,特别适宜在回流温度下进行。
另一种方法是烷基化反应也可以在三苯膦和一种偶氮二羧酸酯(例如二羧酸二乙酯)的存在下,用一种醇作烷基化剂,在一种惰性溶剂(如四氢呋喃)中在-20℃与该溶剂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进行。此外,也可以在酸(例如三氟甲烷磺酸)存在下用一种不饱和化合物(例如异丁烯)在一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中进行烷基化反应。反应温度宜这-78℃~-5℃。
用上述方法(g)可制得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三氟甲烷磺酰氧基取代基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为进行所需的反应,可使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酚式羟基取代基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与一种活性三氟甲烷磺酸衍生物反应。该反应宜在一种惰性溶剂(例如二甲基乙酰胺)中在使用强碱(例如氢化钠)的情况下进行。生成酚盐,然后使该酚盐与N-苯基-双(三氟甲烷硫酰亚胺)反应。反应温度在0℃与室温之间,最好为0℃。
用上述方法(h)可制得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低级烷基、环丙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基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为进行所需的反应,可使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三氟甲烷磺酰氧基取代基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与一相应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反应宜在一惰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高温(宜为120℃)下在加有催化剂〔最好是一种钯催化剂,如二氯化双(三苯膦)钯〕和多种助催化剂(如三苯磷和氯化锂)的存在下进行。合适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例子有:烷基锡化合物(如四甲基锡或四正丁基锡等)或烷基-环链烯基锡化合物(如三正丁基-1-环己烯-1-基-锡或三正丁基-2-环己烯-1-基-锡)。
用上述方法(i)可制得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含酚式羟基取代基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进行所需反应时,可在室温和常压下,用一种氢化催化剂〔例如以碳为载体的钯(palladium-on-carbon)〕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在一惰性溶剂(如乙酸乙酯)中氢化,或者在室温下用一种胺(如正丙胺)将式Ⅰ中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有4-硝基苄氧碳酰氧基取代基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在一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中裂解。
用上述方法(j)可制得式Ⅰ中R1和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含C4-6环烷基取代基的基团且R3、R4和R5的意义同上的化合物。进行所需反应时宜在室温和常压下用一种氢化催化剂〔例如以碳为载体的钯或氯化三(三苯膦)铑(Ⅱ)〕使式Ⅰ的一种含C4-6环链烯基取代基的化合物在一惰性溶剂(如甲醇)中在加酸(如乙酸或甲磺酸)的情况下氢化。
用上述方法(k)可使式Ⅰ化合物转化为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以考虑的不仅有与无机酸生成的盐,而且有与有机酸生成的盐。这些盐的例子有氢氧化物、氢溴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柠檬酸盐、甲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乙酸盐、丁二酸盐、酒石酸盐、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等。这些盐可用本专业的人员已知和熟悉的方法制造。
按照例如下面所示的反应图解和随后对各反应所作的描述可制得用作原材料的各种化合物。
Figure 921053142_IMG20
R1、R2和R4的意义同上,R3代表低级烷基或氢,但其条件是R1或R2或R1和R2一起不能代表一个含羟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或苄氧碳酰氧基、被取代的苄氧碳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基的基团。N-甲氧基-N-甲基酰胺Ⅸ是在一合适的缩合剂的存在下用N,O-二甲基羟胺(Ⅷ)处理式Ⅶ的羧酸而获得的。合适的缩合剂的例子有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1,1-碳酰二咪唑等。反应是在室温至沸腾温度范围内(最好是在室温下)在惰性溶剂(例如二氯甲烷)存在下进行的。式Ⅸ化合物属于本身是已知的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在例如Tetrahedron Letters 22,3815(1981)中有描述。
式Ⅺ化合物是通过式Ⅸ化合物与式Ⅹ化合物反应而制得。式Ⅹ化合物可用人们熟悉的方法由式Ⅷ化合物制得。这些Ⅷ化合物是已知的,可参见例如J.Org.Chem.34,1122(1969),或者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制备。
但式Ⅺ化合物也可由一活性羧酸衍生物(例如式Ⅻ酰氯、式Ⅻ′的N-酰基咪唑(imidazolide)或式Ⅻ″的腈)与式Ⅹ′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用大体上已知的方法进行反应而制得。
同样,Ⅺ型化合物也可用大体上已知的方法制备,即先使式Ⅻ″的醛与Ⅹ型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接着用一种氧化剂(如二氧化锰)使该仲醇在一惰性溶剂(如丙酮)中在溶剂的沸点下氧化。
式Ⅺ中R1代表烷基的化合物也可通过将式Ⅺ中R1代表氢的化合物在惰性溶剂(如四氢呋喃)中在碱(如二异丙胺锂)和配位剂(如六甲基磷酸三酰胺)的存在下用烷基化剂(例如甲基碘)进行烷基化而获得。
式ⅩⅤ化合物是通过将一种式Ⅺ化合物进行水解而获得的。水解是在酸(例如盐酸)的存在下进行的,反应时的PH范围约为0-2,反应温度约在0-30℃的范围内。四氢呋喃等可用作溶剂。
式ⅩⅤ化合物也可通过将式ⅩⅣ化合物进行臭氧分解并接着用例如二甲硫这样的化合物进行还原而得。该反应在诸如甲醇、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之类的溶剂中进行。式ⅩⅤ化合物属于已知的一类物质,并在Chem.Ber.108,1756(1975)中有关于它的描述,也可按照该处描述的方法制备。
式ⅩⅣ中Rx和Ry有一个代表氢而另一个代表氢或低级烷基的这类化合物可以这样获得,即先用烯丙醇或可含烷基取代基的烯丙醇(如3-羟基-1-丁烯)在酸催化剂(例如对甲苯磺酸)的存在下处理式ⅩⅨ的化合物,接着用已知的方法进行酸催化重排。该反应最好是在2,2-二甲氧基丙烷的存在下用催化剂(例如对甲苯磺酸)在溶剂(如甲苯或苯)进行蒸馏而实现的。
式ⅩⅦ的腙类化合物可按照已知的方法将式ⅩⅨ的酮转化为式ⅩⅧ的腙、然后再将式ⅩⅧ化合物进行烷基化而得。烷基化是在强碱(例如正丁基锂)的存在下用溴乙醛缩二甲醇作烷基化剂进行的。宜用四氢呋喃作溶剂。反应宜在约-30℃至室温下进行。
式ⅩⅥ化合物可通过式ⅩⅦ化合物的水解而得。该反应是在氧化条件下,例如在高碘酸盐的存在下,在约20-50℃下在水的存在下在惰性溶剂(如四氢呋喃之类的溶剂)中进行。式ⅩⅤ、ⅩⅥ、ⅩⅦ和ⅩⅧ是属于本身是已知的一类物质。例如在Heterocycles  26,3141(1987)就有有关它们的描述。
式ⅩⅨ的酮类化合物是已知的,例如可见J.Chem.Soc.195,1017,或者可用类似的方法制备。
式ⅩⅦ化合物也可在溶剂(如四氢呋喃与水的混合物等)中用过渡金属元素盐〔例如氯化铜(Ⅱ)〕使其转化为式ⅩⅥ的酮。该反应宜在室温至混合物的沸腾温度的温度范围下进行,最好在室温下进行。
式ⅩⅤ化合物可通过式ⅩⅥ化合物的水解而得。水解是在草酸/水的存在下在溶剂(如二氯甲烷)中进行的。
式ⅩⅤ化合物也可由式ⅩⅦ化合物的水解而直接获得。水解是在酸(例如盐酸)的存在下PH值约为0-2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温度宜为0-30℃左右。溶剂采用四氢呋喃等。
所需要的化合物Ⅱ是通过用一种式ⅩⅩ的酰胺处理一种式ⅩⅤ化合物而获得的。该反应是在酸(例如乙酸)的存在下在惰性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中在分子筛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应温度在室温与反应混合物的沸腾温度之间。
所需的化合物Ⅱ也可通过式Ⅺ的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式ⅩⅩ的酰胺进行反应而得。该反应是在有乙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应宜在反应混合物的回流温度下进行。
反应流程Ⅱ
Figure 921053142_IMG21
R4、R6和R7的意义同上。
反应流程Ⅲ
式Ⅲ化合物是通过在水的存在下在醇(例如乙二醇)中用碱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钾)处理式Ⅱ化合物而得。该反应宜在高温下进行,尤宜在约100°-120℃的温度下进行。式Ⅱ化合物可按照反应流程Ⅰ等获得。
反应流程Ⅳ
Figure 921053142_IMG23
用作原材料的式Ⅴ化合物可按照本身是已知的方法〔例如见Heterocycles4,1021(1976)〕从通式ⅩⅪ的化合物(式中R1、R2和R4的意义同上)开始制备。
式ⅩⅪa中R2代表甲基的这类化合物可从式ⅩⅪb中R2代表氢的化合物开始,通过溴化、溴-锂交换和用甲基碘进行烷基化而制得。溴化作用宜在惰性溶剂(如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在室温下采用溴化剂N-溴丁二酰亚胺的情况下进行。溴锂交换宜在上述溶剂中在低温(宜为-78℃)下在有配位剂(如N,N,N′,N′-四甲基乙二胺)存在折情况下利用一种烷基锂化合物(例如正丁基锂)进行,然后在低温(最好在-50~-20℃之间)下将甲基化剂(如甲基碘)加入反应溶液中以完成甲基化作用。
反应流程Ⅴ
Figure 921053142_IMG24
式Ⅱd中R12或R22或R12和R22一起代表一含羟基取代基的基团且R3和R4的意义同上的这类化合物可由式Ⅱc中R11或R21或R11和R21一起带有一烷氧基取代基的一种化合物进行醚裂开而制得。醚裂开宜在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中利用路易斯酸(如三溴化硼)在低温(最好是-150℃-室温)下进行。
反应流程Ⅵ
Figure 921053142_IMG25
式Ⅱe中R13或R23或R13和R23一起带有一碳酸酯或取代的碳酸酯取代基且式中R3和R4的意义同上的这类化合物可由式Ⅱd中R12或R22或R12和R22一起带有一羟基取代基的化合物进行酯化而制得。酯化宜在碱(如碳酸氢钠)的存在下利用活性碳酸衍生物(如氯甲酸苄酯或氯甲酸4-硝基苄酯)在室温与溶剂的沸腾温度之间的温度下在惰性溶剂(如二噁烷/水混合物)中进行。
用作中间体的式Ⅱ、Ⅲ、Ⅴ和Ⅵ化合物是新型化合物,它们也是本发明的目的。余下的其他用作原材料或中间体的化合物其本身均属已知类物质。
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MAO)的作用,由于有此作用,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用于治疗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抑制MAO的作用可以用标准方法进行在活体外测定或在活体内测定。待试验的制剂用下面所述的试验进行研究,这些试验是根据R.J.Wurtmann和J.A.Axelrod〔Biochem  Pharmac12,1439-41(1963)〕的方法进行的。
在活体外测定
将分离出来的鼠脑置于0.1摩尔浓度磷酸钾缓冲剂(PH7.4)中匀化,二者的比例为1∶4(重量/体积)。用同样的缓冲剂将匀浆稀释(匀浆与缓冲剂的体积比为1∶5),并在-20℃下贮存。用下列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培育:
-100μl  1M磷酸盐缓冲剂(PH6.7);
-100μl被试验物质的水溶液或被试验物质溶于10%二甲亚砜水溶液的溶液;
-20μl鼠脑匀浆;
-80μl14C标记的血清素5-羟色胺(5-HT)或14C标记的苯乙胺(PEA)(用作底质),其放射性浓度为每分钟衰减100000,其最终浓度用量分别为2×10-4M和2×10-5M。
在将底质加入之前,先在37℃下预培育30分钟。在加底质后同样在37℃下培育10分钟。然后加200u12N盐酸以使反应停止。
为了提取脱氨的产物,用5ml乙醚或5ml正庚烷(取决于是使用5-HT还是使用PEA作底质)与该混合物一起摇动10分钟,然后使混合物离心分离,使含水相在干冰浴中冰冻,将有机相移入一计数杯(countingglass),并在-β-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性浓度。
根据β-值可得到MAO的活性与对照的匀浆(不含要试验的物质)的对比值,并把使底质5-HT或PEA上的MAO的活性降低50%所需的试验物质的浓度称之为IC50
从下表中列出的IC50值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某些化合物的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活性。
化合物 IC50,μM
5HT  PEA
3,4-二氢-1-甲基-6-苯
基吡咯并[1,2-a]吡嗪    0.3  >>1
6-(对氯苯基)-3,4-二氢
-1-甲基吡咯并[1,2-a]    0.35  10
吡嗪
3,4-二氢-6-(对甲氧基苯
基)-1-甲基吡咯并[1,2-    0.05  >1
a]吡嗪
5,6,10,11-四氢-8-
甲基苯并[g]吡嗪并[1,2-    0.03  >1
a]吲哚
5,6,8,9,10,11-六
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    0.09  >1
[1,2-a]吲哚
3,4-二氢-1-甲基-7-苯
基吡咯并[1,2-a]吡嗪    0.09  >>1
6-[对(环戊基氧基)苯基]-
3,4-二氢-1-甲基吡咯并-    0.01  <0.001
[1,2-a]吡嗪
3,4-二氢-1-甲基-6-
[对-(2-环外降冰片烷基氧)    0.02  0.003
苯基]吡咯并[1,2-a]吡嗪
3-氯-5,6,10,11-四
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    0.01  >>1
[1,2-a]吲哚
5,6,10,11-四氢-3-
甲氧基-8-甲基-苯并[g]吡    0.0008  >1
嗪并[1,2-a]吲哚
5,6,10,11-四氢-3-
异丙氧基-8-甲基-苯并[g]    0.0004  0.014
吡嗪并[1,2-a]吲哚
3-环戊基氧基-5,6,10
11-四氢-8-甲基苯并[g]    0.001  0.007
吡嗪并[1,2-a]吲哚
5,6,10,11-四氢-3,
8-二甲基苯并[g]吡嗪并    0.002  >1
[1,2-a]吲哚
3-环己基-5,6,10,11
-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    0.002  0.16
并[1,2-a]吲哚
在活体内测定
研究了要试验的化合物在雄性白鼠(Fü-SPF,100-140g)的脑和肝中对MAO的抑制作用。使白鼠口服试验化合物的水溶液或在水中的悬浮液。口服的剂量为100微摩尔/公斤体重。2小时后使白鼠麻醉并断头。剖开取出脑(不带小脑)和一部分肝按类似上面的方法测定抑制MAO的效能,由于该抑制效能,用脑做试验时酶的用量为20μl的1∶20组织匀浆,用肝做试验时酶的用量为20μl的1∶80组织匀浆。化合物的效能是通过将其β值与对照试验所用的经过赋形剂(vehicle)处理的白鼠的β值进行比较而确定的,用对照值的百分数表示。
从下表列出的值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某些化合物的用这样的方法确定的效能:
抑制MAO的作用
化合物    脑    肝
5HT    PEA    5HT    PEA
5,6,10,11-四氢-
8-甲基苯并[g]-吡嗪并    48%    87%    47%    81%
[1,2-a]吲哚
5,6,8,9,10,11
-六氢-8-甲基苯并[g]    69%    95%    55%    78%
吡嗪并[1,2-a]吲哚
6-[对-(环戊基氧基)苯
基)-3,4一二氢-1-甲基吡咯并  67%    33%    38%    56%
-[1,2-a]吡嗪
3-氯-5,6,10,11
-四氢-8-甲基苯并[g]    42%    93%    20%    96%
吡嗪并-[1,2-a]吲哚
3,4-3,4-二氢-1-甲基-6
-[对-(2-环外降冰片烷    45%    11%    51%    10%
基氧基)苯基]吡咯并
[1,2-a]吡嗪
5,6,10,11-四氢-
3-甲氧基-8-甲基苯并    28%    86%    5%    87%
[g]吡嗪并[1,2-a]
吲哚
5,6,10,11-四氢-
3-异丙氧基-8-甲基苯并    8%    60%    10%    75%
[g]吡嗪并[1,2-a]
吲哚
3-环戊基氧基-5,6,
10,11-四氢-8-甲基    13%    45%    8%    50%
苯并[g]吡嗪并[1,2-
a]吲哚
5,6,10,11-四氢-
3,8-二甲基苯并[g]吡    43%    82%    17%    96%
嗪并[1,2-a]吲哚
对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毒性的研究是通过给鼠口服不同剂量的的1解了的化合物或悬浮化合物来进行的。每种剂量用一只鼠试验。将剂量约在1.5至105范围内逐步减半,初步毒性试验结果再用两种口服剂量重现。
较高的剂量(LLD=最低致死量)在24小时内就导致死亡,较低的剂量(HTD=最大容许量)则是安全的。剂量数据用毫克/公斤体重表示,系口服。
化合物    HTD    LLD
3,4-二氢-1-甲基-6-苯基吡咯并    312    625
[1,2-a]吡嗪富马酸盐(1:1)
6-(对氯苯基)-3,4-二氢-1-甲基    312    625
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
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
[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    156    312
(2:3)
5,6,8,9,10,11-六氢-8-甲
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富    312    625
马酸盐(1:)
6-[对-(环戊基氧基)苯基]-3,4-
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    312    625
马酸盐(1:1)
3-氯-5,6,10,11-四氢-8-甲
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    125    250
酸盐(1:1)
3-氯-5,6,8,9,10,11-六氢
-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    500    1000
吲哚富马酸盐(1:1)
3-环戊基氧基-5,6,10,11-四氢
-8-甲基苯并[g]吡嗪[1,2-a]吲    250    500
哚富马酸盐(1:1)
Ⅰ式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用作药物,例如药物制剂的形式。该药物制剂可以口服,例如制成片剂、包衣片剂、糖衣丸、硬胶囊和软胶囊、溶液、乳剂或悬浮液。但也可通过直肠投药,例如用栓剂形式,或通过肠胃外投药,例如用注射液形式。
为了制造药物制剂,可用药物上呈惰性的无机载体或有机载体来加工本发明的产物。例如乳糖、玉米淀粉、或其衍生物、滑石、硬脂酸或其盐等可用作片剂、包衣片剂、糖衣丸和硬胶囊的这种载体。软胶囊的合适的载体的例子有植物油、蜡、脂肪、半固体和液体多元醇等。通常软胶囊并不需要载体,但是还要取决于活性物质的特性。适合于制造溶液和糖浆的载体的例子有水、多元醇、蔗糖、转化糖、葡萄糖等。适用于注射液的载体的例子有水、醇、多元醇、甘油、植物油等。适用于栓剂的载体的例子有天然油或硬化油、蜡、脂肪、半液体或液体多元醇等。
该药物制剂也可含有防腐剂、加溶剂、稳定剂、湿润剂、乳化剂、增甜剂、着芭剂、食用香料、用以改变渗透压的盐类、缓冲剂、涂层剂或抗氧化剂、它们也可含有其他在治疗上有价值的物质。含有本发明的一种产物和一种在治疗上呈惰性的载体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一种产物与根据需要的一种或多种其他在治疗上有价值的物质制成植物制剂投药形式)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按照本发明,通式Ⅰ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可用于抑制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或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剂量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当然要适合各特定情况的各要求。在口服的情况下,式Ⅰ化合物的日剂量约在50-500毫克范围内,但如有必要上限也可超过。
下面的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但决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a.在不超过30℃的温度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40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44.9克氯化镁制得)与1500ml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将该悬浮液搅拌15分钟,冷却至0℃,并加43.5克溴化铜(一价),然后在5℃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10分钟内滴加33ml3-氯苯甲酰氯。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15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用1000ml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冷却。加500ml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用1000ml乙酸乙酯。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MgSO4干燥,除去溶剂。将59.2克油在1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3)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20.9克(34%)黄色油状3′-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
b.在室温和搅拌下,在氩气氛下用180毫升2N盐酸溶液处理由10.0克3′-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溶于90毫升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并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过夜。反应混合物用2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一次,然后再按每次100毫升二氯甲烷用量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除去溶剂。残余物为8.2克黄色油,将其溶于20毫升乙酸中,不必进一步纯化就在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其加到由8.5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5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溶液2.5小时,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6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除去溶剂。残余物为10.2克棕色油,将其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3.5克(32%)N-〔2-〔2-(间-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棕色油。MS:m/e=262(M+)。c,在氩气氛下用15毫升磷酰氯处理3.5克N-〔2-〔2-(间-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1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再用1000毫升水稀释,并用乙醚(1×200毫升,2×100毫升)萃取。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毫升水洗涤一次,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3.0克的粗产物中的1.0克产物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30毫升乙酸乙酯后有1.2克(75%)6-(间-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结晶;m.pt:158-160℃(dec)
实施例2
a.在不超过30℃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40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45.0克氯化镁制得)与15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将该悬浮液搅拌15分钟,冷却至0℃,并加43.5克溴化铜(一价),然后在5℃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10分钟内滴加33毫升4-氯苯甲酰氯。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15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冷却。加500毫升水后,用每次用量为10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MgSO4干燥,除去溶剂。将63.0克残余物在20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36.5(59%)4′-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它是一种黄色无定形固体。b.在室温和搅拌下,在氩气氛下用180毫升2N盐酸溶液处理由10.0克4′-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溶于100毫升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5小时。反应混合物用25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一次和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8.1克棕色油,将其溶于30毫升乙酸中,不必进一步纯化就在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其加到由10.0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6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溶液3小时,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2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液。残余物为9.5克棕色无定形物质,将其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2.2克(20%)N-〔2-〔2-(对-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棕色油。MS:m/e=262(M+)。
c.在氩气氛下用10毫升磷酰氯处理2.2克N-〔2-〔2-(对-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45分钟。在0℃下用3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用500毫升水稀释,并用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1.9克的粗产物中的0.9克产物溶于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加25毫升乙酸乙酯后有0.9克(64%)6-(对-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结晶;m.pt.:187-189℃(dec.)。
实施例3
a.在不超过30℃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45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51.2克氯化镁制得)与13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该悬浮液15分钟,然后冷却至0℃,在加49.6克溴化铜(一价)后在5℃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20分钟内滴加完由50.0克对-茴香酰氯溶于1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用8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30℃的温度下冷却。加500毫升水以后,用每次用量为700毫升的乙酸乙酯将混合物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82.4克深棕色油在20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48.8克(71%)3-(1,3-二氧戊环-2-基)-4′-甲氧基苯丙酮,它是一种黄橙色油。
b.将38.8克3-(1,3-二氧戊环-2-基)-4′-甲氧基苯丙酮溶于100毫升乙酸中并在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其加到由33.5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50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反应溶液加热至回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5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2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4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49.6克棕色油,将其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27.8克(66%)N-〔2-〔2-(对-甲氧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棕色油。MS:m/e=258(M+)。
c.在氩气氛下用10毫升磷酰氯处理2.1克N-〔2-〔2-(对-甲氧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0.5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600毫升水稀释,并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2.0克的粗产物中的1.0克产物溶于4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6克(42%)3,4-二氢-6-(对-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67-169℃(dec.)
实施例4
a.在氩气氛下和搅拌下将6.4克3-(1,3-二氧戊环-2-基)-4′-(三氟甲基)苯丙酮加到由4.8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7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使反应物回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7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9.4克黄棕色固体,将其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5.4克(78%)N-〔2-〔2-〔4-(三氟甲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色无定形固体。MS:m/e=296(M+)。
b.在氩气氛下用25毫升磷酰氯处理5.4克N-〔2-〔2-〔4-(三氟甲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1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解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二氯甲烷(1×300毫升,2×100毫升)萃取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5.0克粗产物中的2.5克产物溶于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获得2.7克(76%)3,4-二氢-1-甲基-6-〔4-(三氟甲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91∶1);m.pt.:165-167℃(dec.)。
实施例5
a.在氩气氛下,在不超过30℃和搅拌的情况下,将32.7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37.5克氯化镁制得)与1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该悬浮液15分钟,冷却至0℃,并加36.4克溴化铜(一价),然后在0℃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20分钟内滴加由45.0克3,4-二氯苯甲酰氯溶于1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用8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冷却。加500毫升水以后,用乙酸乙酯(1×800毫升,2×200毫升)萃取混合物三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65.0克棕色油,将其在1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3)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30.4克(51%)3′,4′-二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它是一种黄橙色油。
b.将10.0克3′,4′-二氯-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溶于20毫升乙酸中,并在氩气氛和搅拌下将其加到由7.4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8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和除去溶剂。残余物为12.5克深棕色油,将其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9.1克(84%)N-〔2-〔2-(3,4-二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棕色油。MS:m/e=296,298,300(9∶6∶1,M+)。
c.在氩气氛下用25毫升磷酰氯处理4.6克N-〔2-〔2-(3,4-二氯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1小时。在0℃下用7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用1490毫升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1×500毫升,2×250毫升)。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3.8克粗产物中的2.0克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酸溶液处理。获得2.1克(65%)6-(3,4-二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93-195℃(dec.)。
实施例6
a.在氩气氛下,在不超过30℃和搅拌的情况下,将44.3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50.8克氯化镁制得)与16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悬浮液15分钟,冷却至0℃,并加49.3克溴化铜(一价),然后在0℃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20分钟内滴加38.5毫升对甲苯酰氯。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下冷却。加500毫升水之后,混合物用10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71.0克棕色油在1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二氯甲烷(1∶4∶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21.8克(34%)3-(1,3-二氧戊环-2-基)-4′-甲基苯丙酮,这是一种黄橙色油。
b.将10.2克3-(1,3-二氧戊环-2-基)-4′-甲基苯丙酮溶于20毫升乙酸中并在氩气氛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将其加到由9.4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10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并保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5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14.0克深棕色油,将其在5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7.8克(70%)N-〔2-〔2-对甲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棕色油。MS:m/e=242(M)。
C.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3.9克N-〔2-(2-对甲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0.5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1000毫升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1×200毫升,2×100毫升)萃取。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3.5克粗产物中的1.7克产物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获得1.8克(68%)3,4-二氢-1-甲基-6-对-甲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86-189℃(dec.)。
实施例7
a.在氩气氛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将48.8克1,1′-碳酰二咪唑在30分钟内分批加到由50.0克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与500毫升二氯甲烷组成的悬浮液中。将所得的透明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并在30分钟内滴加到42毫升三乙胺中。此后,加29.4克N,O-二甲基羟基胺氢氯化物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加800毫升30%柠檬酸溶液后,用每次用量为3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两次。相继用300毫升30%柠檬酸溶液、5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3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分离出60.9克(97%)N-甲氧基-N-甲基-1,3-苯并二噁茂(benzodioxol)-5-甲酰胺,它是一种灰黄色油。
b.在氩气氛下,在不超过30℃和搅拌的情况下,将4.5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于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5.1克氯化镁制得)与1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悬浮液30分钟,冷却至-70℃并在10分钟内用6.1克N-甲氧基-N-甲基-1,3-苯并二恶茂-5-甲酰胺。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用1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下冷却。加50毫升水后,混合物用1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8.0克黄色油,将其在49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5)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5.3克(72%)1-(1,3-苯并二恶茂-5-基-3-(1,3-二噁茂(dioxol)-2-基-1-丙酮,它是一种无色固体。一种由20倍量的乙醚中结晶的无色样品,在94-96℃下熔化。
c.在氩气氛下并在搅拌下将1.7克1-(1,3-苯并二恶茂-5-基-3-(1,3-二噁茂(dioxol)-2-基)-1-丙酮加到由1.4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2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并保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8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两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2.6克棕色油,在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1.7克(95%)N-〔2-〔2-(1,3-苯并二噁茂-5-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色油。MS:m/e=272(M+)。
d.在氩气氛下用10毫升磷酰氯处理1.7克N-〔2-〔2-(1,3-苯并二噁茂-5-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45分钟。在0℃下用5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用600毫升水稀释和用二氯甲烷萃取(1×100毫升,2×60毫升)。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4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5克(66%)6-(1,3-苯并二噁茂-5-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91-193(dec.)。
实施例8
a.在氩气氛下,在不超过30℃和搅拌下,将38毫升2-(2-溴乙基)-1,3-二氧戊环在15分钟内滴加到由Rieke镁(由43.5克氯化镁制得)和13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组成的悬浮液中。在室温下搅拌悬浮液30分钟,冷却至0℃,并在添加42.2克溴化铜(一价)之后,在0℃下搅拌15分钟。冷却至-70℃后,在20分钟内滴加50.0克3,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溶于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在-7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接着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水解,同时在不超过20℃下冷却。加水500毫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1×1000毫升,2×500毫升)。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69.5克深棕色油,将其在10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26.5克粗产物,将其溶于12倍量的加有100毫升二氯甲烷的正己烷中。蒸掉50毫升二氯甲烷。分离出22.3克(34%)3-(1,3-二氧戊环-2-基)-3′,4′-二甲氧基苯丙酮,它是在103-105℃熔化的无色晶体。
b.将6.3克3-(1,3-二氧戊环-2-基)-3′,4′-二甲氧基苯丙酮溶于30毫升乙酸中,并在氩气氛下和搅拌下将其加到由4.9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5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过夜,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5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三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为7.3克深棕色油,将其在2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2.6克(38%)N-〔2-〔2-(3,4-二甲氧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棕色油。
c.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2.6克N-〔2-〔2-(3,4-二甲氧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搅拌下煮沸1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用1200毫升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1×200毫升,2×100毫升)。将有机萃取液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2.7克粗产物中的1.4克产物在3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1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8克棕色油产物溶于40倍量的乙醇中,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并浓缩到10毫升。这样获得0.8克6-(3,4-二甲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3);m.pt.:158-160℃(dec.)。从40倍量的乙醇中再结晶样品。获得(1∶1)富马酸盐,它在160-161℃下熔化并分解。
实施例9
a.在氩气氛下用40毫升2N盐酸溶液处理溶于20毫升四氢呋喃中的5.0克4,4-二甲氧基-1-苯基-1-丁酮(E/Z)-二甲基腙,处理时要使温度不上升到10℃以上(冰浴)。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3小时,然后用每次用量为25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棕色油状残余物(2.5克)溶于5毫升乙酸中,不必进一步纯化就在氩气氛下和室温及搅拌的条件下将其加到由3.2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15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0.5小时,接着在37℃下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然后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3.0克棕色油状粗产物在2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1.3克(37%)N-〔2-(2-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黄色无定形固体。MS:m/e=228(M+)。
b.在氩气氛下将5.0克N-〔2-(2-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加到30毫升磷酰氯中并将混合物煮沸回流1小时。冷却后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23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该混合物水解(用冰冷却),接着用2000毫升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1×350毫升,3×200毫升)。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4.5克的粗产物中的1.0克产物溶于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9克(57%)3,4-二氢-1-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75℃(dec.)。
实施例10
a.在氩气氛下相继将200克4 分子筛和14.9克N-乙酰基乙二胺加到由27.5克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溶于275毫升乙醚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沸腾温度下搅拌5小时,然后冷却。滤出分子筛,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并将粗产物在6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23.5克(79%)N-〔2-(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其熔点为95-96℃(乙酸乙酯)。
b.在室温下将5.3克N-〔2-(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与60毫升磷酰氯一起搅拌1小时。在0℃下用5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4000毫升水稀释,并用每次用量为3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5.0克的粗产物中的2.0克产物溶于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2.3克(67%)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
〔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3);m.pt.:181℃(dec.)。
实施例11
a.在氩气氛下使44.1克5-氯-3,4-二氢-1(2H)-萘酮在200毫升乙醇中悬浮,然后用55.7毫升N,N-二甲基肼(不对称)处理并煮沸回流96小时。真空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溶剂和过量的二甲基肼。将残余物置于300毫升二氯甲烷中,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获得52.8克(97%)5-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不需进一步净化。
b.在氩气氛下下将52.8克5-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溶于8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43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处理。将该反应溶液冷却至-70℃并在45分钟内边搅拌边将其滴加到150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中。在-70℃下再搅拌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30℃下在15分钟内将其滴加到34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中。接着将该混合物在-30℃下搅拌2小时,再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用1000毫升水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用10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81.1克棕色油状粗产物在2000克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6∶1-1∶2)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47.5克(64%)5-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
c.在氩气氛下将47.5克5-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溶于2300毫升四氢呋喃和780毫升PH值为7的0.067M磷酸盐缓冲剂的混合物中。用26.1克氯化铜(二价)二水合物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2000毫升乙酸乙酯加到该反应混合物中,并用每次用量为2000毫升的25%氨溶液和饱和氯化铵溶液(1∶19)的混合物洗涤3次。含水相用15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再用10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这样获得42.2克5-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粗产物,没有纯化。
d.为了使缩醛分裂,将160毫升10%草酸水溶液加到1000克硅胶上,并将42.2克5-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该混合物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30.8克(实施例11.b产物的88%)5-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
e.在氩气氛下将15.5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300毫升二氯甲烷中,相继用260克4 分子筛和由30.8克5-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溶于150毫升二氯甲烷而得的溶液处理并在搅拌下回流23小时。使反应混合物冷却,用硅藻土(Celite
Figure 921053142_IMG28
)填料过滤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粗产物-37.5克棕色无定形物质-溶于6倍量的热乙酸乙酯中,并在加8倍量的己烷后煮沸短时间。这样获得29.4克(74%)N-〔2-(6-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m.pt:124-126℃。
f.用30毫升磷酰氯处理6.0克N-〔2-(6-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100℃下搅拌混合物30分钟。冷却混合物后将其加到2500克冰水中并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2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3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然后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5.7克残余物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6.6克(80%)4-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91-192℃(dec.)。
实施例12
a.在氩气氛下使11.0克6-氯-3,4-二氢-1(2H)-萘酮悬浮在150毫升乙醇中,然后用18.5毫升N,N-二甲基肼(不对称)处理并煮沸回流72小时。真空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溶剂和过量的二甲基肼。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蒸馏残余物获得12.6克993%)6-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其沸点为85-87℃/0.06毫巴。
b.在氩气氛下将12.6克6-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溶于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10.2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处理。将反应溶液冷却至-70℃,并在搅拌下在15分钟内将其滴加到36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中。在-70℃下进一步搅拌混合物15分钟,然后在-30℃下在15分钟内将其滴加到8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中。接着将混合物在-30℃下搅拌2小时和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用400毫升水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3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8.8克棕色油状粗产物在4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6)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10.8克(61%)6-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
c.在氩气氛下将10.3克6-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溶于由500毫升四氢呋喃与265毫升PH值为7的0.067M磷酸盐缓冲剂组成的混合物中。用8.7克氯化铜(二价)二水合物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400毫升乙酸乙酯加到该反应混合物中,并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由25%氨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按1∶19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洗涤两次。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8.2克棕色油状粗产物在33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1∶6-1∶4)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除3.2g(43%)6-氯-1,2,3,4-四氢-1-氧代-20萘乙醛外获得了2.1克(24%)6-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
d.为了使缩醛分裂,将8毫升10%草酸水溶液加到50克硅胶上并将2.1克6-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该混合物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1.7克(98%)6-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
e.在氩气氛下将2.4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40毫升二氯甲烷中,相继用40克4
Figure 921053142_IMG29
分子筛和由4.8克6-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溶于20毫升二氯甲烷而得的溶液处理,并在搅拌下回流40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用Celite 填料过滤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5.6克棕色固体粗产物溶于6倍量的热乙酸乙酯中并在添加8倍量的己烷后煮沸短时间。这样获得了4.2克(67%)N-〔2-(7-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m.pt.:144-145℃
f.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2.8克N-〔2-(7-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将混合物在100℃下搅拌30分钟。冷却混合物,然后将其加到1500克冰水中并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3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2.6克残余物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了3.3克(88%)3-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95-196℃(dec.)。
实施例13
a.在氩气氛下使20.0克7-氯-3,4-二氢-1(2H)-萘酮在80毫升乙醇中悬浮,然后用34毫升N,N-二甲基肼(不对称)处理并煮沸回流72小时。真空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溶剂和过量的二甲基肼。将残余物置于130毫升二氯甲烷中,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蒸馏残余物,获得20.3克(82%)7-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其沸点为78-85℃/0.035毫巴。
b.在氩气氛下将20.3克7-氯-3,4-二氢-1(2H)-萘酮N′,N′-二甲基腙溶于4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16.4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处理。将反应溶液冷却至-70℃并在搅拌下在15分钟内将其滴加到60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中。在-70℃下进一步搅拌该混合物15分钟,然后在-30℃下在15分钟内将其滴加到12.9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中。接着,在-30℃下搅拌混合物2小时和在室温下搅拌20小时。用500毫升水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然后用4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和用每次用量为2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29.9克深棕色油状粗产物在5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1∶6-1∶5)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160克(57%)7-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
c.在氩气氛下将16.0克7-氯-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2-萘乙醛缩二甲醇溶于700毫升四氢呋喃和180毫升水中。相继用30.8克(偏)过碘酸钠、11.8克乙酸钠和120毫升乙酸处理该溶液并在50℃下搅拌18小时。接着,加2000毫升水并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乙酸乙酯对该混合萃取三次。用5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8.4克深棕色油状粗产物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1∶3)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4.8克(35%)7-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
d.为了使缩醛分裂,将15毫升10%草酸水溶液加到100克硅胶上,并将4.8克7-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此混合物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得到了3.8克(95%)7-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
e.在氩气氛下将2.9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相继用4.5克4
Figure 921053142_IMG31
分子筛和由5.7克7-氯-1,2,3,4-四氢-1-氧代-2-萘乙醛溶于20毫升二氯甲烷而得的溶液处理,然后在搅拌下加热回流16小时。冷却该反应混合物,用硅藻土填料过滤,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6.6克深棕色固体粗产物溶于6倍量的热乙酸乙酯中,并在添加8倍量的己烷后煮沸短时间。这样获得了40克(55%)N-〔2-(8-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m.pt.:144-146℃。
f.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2.9克N-〔2-(8-氯-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100℃下搅拌混合物30分钟。将冷却了的混合物倒到1500克冰水上,并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250毫升二氯甲烷对该混合物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7克)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了3.2克(83%)2-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72-174℃(dec.)。
实施例14
a.在氩气氛下将31.4克3,4-二氢-4-甲基-1(2H)-萘酮N′,N′-二甲基腙溶于5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28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处理。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70℃并在搅拌下在30分钟内将其滴加到98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中。在-70℃下再搅拌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30℃在10分钟内将其滴加到22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中。接着,在-30℃下搅拌混合物2小时和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用500毫升水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并用每次用量为3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将有机萃取液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50.3克棕色油状粗产物在1000克硅胶上用己烷/乙醚混合物(14∶1-1∶2)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23.1克(51%)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4-甲基-2-萘乙醛缩二甲醇。
b.在氩气氛下将23.1克1-(二甲基亚肼基)-1,2,3,4-四氢-4-甲基-2-萘乙醛缩二甲醇溶于由1000毫升四氢呋喃和350毫升PH值为7的0.067M磷酸盐缓冲剂组成的混合物中。用13.6克氯化铜(二价)二水合物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500毫升乙酸乙酯加到该反应混合物中,用25%氨溶液和饱和氯化铵溶液(1∶19)的混合物洗涤三次(1×800毫升,2×500毫升)。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乙酸乙酯对含水相萃取两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这样获得了20.0克未经提纯的1,2,3,4-四氢-4-甲基-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粗产物。
c.为了使缩醛分裂,将100毫升10%草酸水溶液加到600克硅胶上,并将20.0克1,2,3,4-四氢-4-甲基-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此混合物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14.5克(为实施例14.a产物的90%)1,2,3,4-四氢-4-甲基-1-氧代-2-萘乙醛。
d.将8.1克N-乙酰基乙二胺在氩气氛下溶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相继用140克4
Figure 921053142_IMG32
分子筛和由14.5克1,2,3,4-四氢-4-甲基-1-氧代-2-萘乙醛溶于100毫升二氯甲烷而得的溶液处理,然后在搅拌下加热回流18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用硅藻土填料过滤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19.4克深棕色油状粗产物,在以乙酸乙酯作洗脱液的300g硅胶中进行色层分离。将14.2克黄棕色油状产物溶于200毫升乙醇中,与0.7克苏长盐(Norite
Figure 921053142_IMG33
)一起煮沸,在过滤和除去溶剂之后获得了未经提纯的13.9克(72%)N-〔2-(4,5-二氢-5-甲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
e.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5.0克N-〔2-(4,5-二氢-5-甲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100℃下搅拌混合物30分钟。待混合物冷却后将其加入2000毫水冰水中,并用2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3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4.6克残余物在2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49∶1-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3.9克棕色油状粗产物中的1.9克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和1.1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浓缩至10毫升并添加10毫升乙醇和70毫升乙酸乙酯之后有褐黄色结晶析出,然后用30倍量的乙醇/乙酸乙酯(1∶2)混合物进行再结晶。这样获得了1.7克(43%)5,6,10,11-四氢-5,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3);m.pt.:156-157℃(dec.)。
实施例15
a.将4.0克N-〔2-(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酰胺在氩气氛下溶于50毫升甲苯中并用3.8克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处理。在8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2小时,然后再加0.4克DDQ并将混合物在80℃下再搅拌2小时。在室温下滤出析出的沉淀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1.5克深棕色固体粗产物在60克中性氧化铝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1.2克(30%)未进行进一步提纯的N-〔2-(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
b.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1.4克N-〔2-(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在100℃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将冷却后的混合物倒到500克冰水上并用15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2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4克残余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热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了1.6克(83%)10,11-二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89-190℃(dec.)。
实施例16
a.将0.9克N-〔2-(2-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和5毫升乙二醇相继加到由1.0克氢氧化钾溶于10毫升水而得的溶液中。在沸点下搅拌反应混合物24小时。冷混合物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2N盐酸萃取两次。合并含水相,通过添加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值达到12,然后再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0.6克的粗产物中的0.3克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2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了0.3克(64%)1-(2-氨乙基)-2-苯基吡咯富马酸盐(1∶1);m.pt.:169-171℃。
b.将0.3克1-(2-氨乙基)-2-苯基吡咯粗产物在氩气氛下溶于5毫升乙酸中,并用0.1毫升36.5%甲醛水溶液处理。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64小时,然后真空浓缩。使残余物与50毫升二氯甲烷和20毫升10%氨溶液一起搅拌短时间。出现相分离,有机相用MgSO4干燥和除去溶剂。将0.4克黄色油状残余物在7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4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3克黄色油状产物置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2当量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析出的结晶用乙醇再结晶。这样获得了0.2克(40%)1,2,3,4-四氢-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82-184℃(dec.)。
实施例17
a.在氩气氛下使5.0克N-〔2-(4,5-二氢-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在60毫升乙二醇和25毫升水中悬浮,并用5.0克粉末状氢氧化钾处理。在120℃下搅拌该混合物18小时,接着使之冷却并在冷却的情况下用150毫升2N盐酸处理。用200毫升二氯甲烷洗涤该溶液,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2N盐酸萃取有机相三次,合并含水相并在冰冷却下用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该含水溶液用2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一次,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4.0克棕色油状残余物在2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99∶1-1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了3.7克(88%)1-(2-氨乙基)-4,5-二氢-1H-苯基)〔g〕吲哚,未进一步纯化。
b.将1.4毫升36%甲醛水溶液在氩气氛下加到由3.7克1-(2-氨乙基)-4,5-二氢-1H-苯基〔g〕吲哚溶于70毫升乙醇而得的溶液中。在回流下搅拌反应混合物2小时,接着进行冷却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在2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4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2.8克的产物中的1.3克产物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将沉淀的固体在150倍量的甲醇中煮沸,趁热过滤并浓缩到含60倍量溶剂。这样获得了1.2克(53%)5,6,8,9,10,11-六氢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183-184℃(dec.)。
实施例18
a.使4.3克3-苯基呋喃在氩气氛下溶于80毫升乙腈中,并在搅拌下用8.6克由乙酸和对甲苯磺酸组成的混合酐处理。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64小时,接着与15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50毫升乙醚一起搅拌30分钟。分成相,并再用100毫升乙醚萃取含水相一次。合并有机相,用100毫升水洗涤,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在2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己烷(1∶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除获得2.4克(43%)3-乙酰基-3-苯基呋喃外还获得了0.7克(13%)未经提纯的2-乙酰基-4-苯基呋喃。
b.使0.7克2-乙酰基-4-苯基呋喃在氩气氛下与0.8毫升1,2-乙二胺和0.1毫升水一起在100℃下加热1小时。冷却后加50毫升水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对该混合物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0.7克棕色油状残余物在6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1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4克棕色固体粗产物溶于5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了0.4克(31%)3,4-二氢-1-甲基-7-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81℃(dec.)
实施例19
将1.1克3,4-二氢-1-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50毫升甲醇和5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9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1克黄色油状粗产物溶于10倍量的乙醇中并与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一起煮沸短时间。分离出无色晶体并用30倍量的甲醇再结晶。这样获得0.5克(37%)1,2,3,4-四氢-1-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53-154℃(dec)。
实施例20
将2.0克6-(间-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9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7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2.0克黄色油状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将该溶液浓缩到10毫升并与100毫升乙酸乙酯一起煮沸短时。这样获得1.7克(57%)6-(间-氯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65-167℃(dec.)。
实施例21
使1.0克6-(间-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5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7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1克棕色油状粗产物溶于加有5倍量的二氯甲烷的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1克(74%)6-(对-氯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96-198℃(dec.)。
实施例22
使1.0克3,4-二氢-6-(间-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60毫升甲醇和6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5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45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0克棕色固体粗产物溶于3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7克(47%)1,2,3,4-四氢-6-(对-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0.9);m.pt.:162-165℃(dec.)。
实施例23
使2.5克3,4-二氢-1-甲基-6-〔4-(三氟甲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30毫升甲醇和13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1.0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8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2.5克黄棕色固体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并浓缩到40毫升。这样获得2.5克(70%)1,2,3,4-四氢-1-甲基-6-〔4-(三氟甲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80-183℃(dec.)。
实施例24
使1.8克6-(3,4-二氯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7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65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7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8克棕色油状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2.0克(92%)6-(3,4-二氯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224-226℃(dec.)。
实施例25
使1.8克3,4-二氢-1-甲基-6-对甲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9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7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7克棕色油状粗产物溶于25倍量的热乙醇中,用1.1当量的热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2.1克(79%)1,2,3,4-四氢-1-甲基-6-对甲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96-198℃(dec.)。
实施例26
使1.3克6-(3,4-二甲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80毫升甲醇和8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6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1.3g黄棕色油状粗产物置于以二氯甲烷/甲醇(49∶1)为洗脱液的60g硅胶中进行色谱分离。将0.9克黄色油状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然后浓缩至10毫升并用40毫升乙酸乙酯处理。这样获得0.5克(37%)6-(3,4-二甲氧基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0.6);m.pt:172-175℃(dec),取样在40倍量的乙醇中再结晶,获得(2∶1)富马酸盐;m.pt.:178-180℃(dec.)。
实施例27
使2.8克粗6-〔对-(苄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50毫升甲醇、15毫升水和25毫升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1.0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在室温下与100毫升10%氨溶液一起搅拌0.5小时。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7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2.7克棕色油)在6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4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产物(1.0克米色固体)在加热下溶于35倍量的乙醇和5倍量的二氯甲烷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8克(24%)6-〔对-(苄氧基)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172-174℃(dec.)。
实施例28
使1.5克6-〔对-(环戊基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10毫升水和25毫升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6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1.6克棕色油)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2克(66%)6-〔对-(环戊基氧基)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172-174℃(dec.)。
实施例29
使0.6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在氩气氛下溶于25毫升乙醇和2.5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3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置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2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5克棕色固体)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2克(24%)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81-184℃(dec.)。
实施例30
使2.1克4-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1,2-a〕吲哚在氩气氛下溶于70毫升甲醇和7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9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置于7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4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1.9克黄色无定形物质)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2.3克(78%)4-氯-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99℃(dec.)。
实施例31
使0.9克3-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在氩气氛下溶于40毫升甲醇和4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4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置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9克橙色固体)溶于4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0克(78%)3-氯-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202-203℃(dec.)。
实施例32
使1.1克2-氯-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在氩气氛下溶于50毫升甲醇和5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5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置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1.1克黄色无定形物质)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用50倍量的乙醇将析出的结晶再结晶。这样获得1.0克(74%)2-氯-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198-200℃(dec.)。
实施例33
使2.0克5,6,10,11-四氢-5,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在氩气氛下溶于80毫升甲醇和8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9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2.0克黄棕色油)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热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2.4克(81%)5,6,8,9,10,11-六氢-5,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96-199℃。
实施例34
a.使0.6克3,4-二氢-1-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毫升乙醇和0.9毫升甲基碘处理。将该溶液煮沸过夜,然后冷却并滤出析出的结晶。这样获得0.8克(78%)3,4-二氢-1,2-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鎓碘(pyraziniumiodide);m.pt.:213-216℃(dec.)。
b.使0.4克3,4-二氢-1,2-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鎓碘在氩气氛下溶于20毫升甲醇和0.5毫升水中,并在添加0.2克硼氢化钠后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真空除去甲醇并将残余物与50毫升二氯甲烷和20毫升10%氨溶液一起搅拌短时间。用每次用量为2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2克黄色油)置于25倍量的乙醇中,用2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然后浓缩至2毫升并与5毫升乙酸乙酯一起煮沸。这样获得0.2克(51%)1,2,3,4-四氢-1,2-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27-128℃(dec.)。
实施例35
使20.9克3,4-二氢-6-(对-甲氧基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中在搅拌下与500毫升48%氢溴酸一起煮沸1.5小时。真空除去氢溴酸并将残余物溶于加有100毫升甲醇的900毫升乙酸乙酯中。使该溶液与5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一起搅拌15分钟。用2N盐酸使含水相的PH值达8-9,并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乙酸乙酯/甲醇混合物(9∶1)萃取含水相四次。用2N盐酸使含水相中和(PH=7)并用1000毫升乙酸乙酯连续萃取过夜。滤出有机相,加以合并并浓缩至150毫升。然后加150毫升乙酸乙酯,将悬浮液煮沸并在冰箱中存放过夜。滤出16.3克粗产物。将其中的1.6克溶于50倍量的甲醇和10倍量的二氯甲烷中,并用1.1当量的溶于20毫升甲醇中的富马酸处理。这样获得1.8克(62%)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209-213℃(dec.)。
实施例36
在氩气氛下相继将5.0克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100毫升二氯甲烷、5.3毫升苄基溴和0.8克苄基三丁基溴化铵加入由1.8克氢氧化钠溶于100毫升水而得的溶液中。将该混合物煮沸回流过夜并搅拌,然后冷却。添加100毫升二氯甲烷和100毫升水之后分相,然后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0.3克棕色油)在5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99∶1-9∶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粗产物(4.9克棕色无定形物质)溶于1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用20倍量的乙醇使产物(2.2克黄色结晶)再结晶。这样获得1.8克(19%)6-〔对-(苄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65-168℃(dec.)。
实施例37
在搅拌下和在氩气氛下相继将5.3克碳酸钾和4.1毫升溴代环戊烷加入由4.3克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溶于8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而得的溶液中。将该混合物在80℃下搅拌65小时,然后在100℃下搅拌24小时,接着进行冷却。添加600毫升水后,用每次用量为2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300毫升由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按1∶1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洗涤有机相,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5.3克棕色油)在1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49∶1-24∶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3.0克粗产物中的1.5克产物溶于3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热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30毫升乙酸乙酯后有结晶产生,产物为1.4克(36%)6-〔对-(环戊基氧基)苯基〕-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55-157℃(dec)。
实施例38
a.使45.7克1,2-二苯基乙酮(E/Z)-二甲基腙在氩气氛下溶于5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34.5毫升N,N,N′,N′-四甲基亚乙基二胺处理。将反应溶液冷却至-70℃,然后在搅拌下在30分钟内滴加125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将混合物在-70℃下再搅拌30分钟,然后在-30℃下滴加27.1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接着将该混合物在-30℃下搅拌2小时并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用500毫升水使反应混合物水解并用2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71克黄色油)进行蒸馏。这样获得20.9克(33%)4,4-二甲氧基-1,2-二苯基-1-丁酮(E/Z)-二甲基腙;bp:114-116℃/0.03毫巴。
b.在搅拌下在室温和氩气氛下用250毫升2N盐酸溶液处理溶于125毫升四氢呋喃的18.5克4,4-二甲氧基-1,2′-二苯基-1-丁酮(E/Z)-二甲基腙,并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混合物用4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残余物(15.2克黄色油)不必进一步提纯,将其溶于60毫升乙酸中,并在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其加入由6.5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4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加350毫升乙醇后,将反应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接着真空除去溶剂和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25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3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6.8克棕色油)在5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2∶1)或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5.8克(30%)N-〔2-〔2,3-二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灰黄色无定形固体。MS:m/e=304(M)。
c.在氩气氛下用25毫升磷酰氯处理5.8克N-〔2-〔2,3-二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煮沸回流1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5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混合物水解,并用1500毫升水稀释,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1×300毫升,3×150毫升)。合并有机萃取液,用1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然后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5.5克的粗产物中的3.5克产物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50毫升乙酸乙酯后获得3.6克(74%)3,4-二氢-6,7-二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68-170℃(dec.)
实施例39
使2.0克3,4-二氢-6,7-二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8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2.0克黄色树脂)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与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一起煮沸短时间。这样获得2.1克(86%)6,7-二苯基-1,2,3,4-四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187-190℃(dec)。
实施例40
a.在搅拌下,在-70℃和氩气氛下,在15分钟内将1.6N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滴加到由7.1毫升二异丙胺溶于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在0℃下搅拌15分钟,再冷却至-70℃,用30毫升六甲基磷酸三酰胺和9.5克3-(1,3-二氧戊环-2-基)苯丙酮处理,然后溶于1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搅拌15分钟。在-70℃下加3.2毫升甲基碘后,使混合物温度回升至室温并搅拌2小时。将该反应溶液倒到1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上,然后用2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用100毫升水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过滤。将滤液浓缩,并将残余物(23.4克棕色油)在750克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合物(4∶1-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7.1克(70%)3-(1,3-二氧戊环-2-基)-2-甲基苯丙酮,它是一种黄色油。
b.在搅拌下,在氩气氛下将7.1克3-(1,3-二氧戊环-2-基)-2-甲基苯丙酮加到由6.6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100毫升乙酸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18小时,接着真空除去乙酸。将残余物置于2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6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洗涤。含水相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反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7.6克棕色油)在35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1∶3-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4.6克(59%)N-〔2〔3-甲基-2-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棕色无定形固体。MS:m/e=242(M+)。
c.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2.6克N-〔2-〔3-甲基-2-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并煮沸回流1小时。在0℃下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该反应混合物水解,接着用1000毫升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1×300毫升,2×150毫升)。合并有机相,用100毫升水洗涤一次,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2.1克粗产物溶于25倍量的处于沸点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50毫升乙酸乙酯后,有2.0克灰黄色结晶析出,用乙酸乙酯/乙醇(1∶1)使其再结晶。这样获得1.3克(30%)3,4-二氢-1,7-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3);m.pt.:157-159℃(dec.)。
实施例41
使0.6克3,4-二氢-1,7-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40毫升甲醇和4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3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6克黄色无定形固体)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5克(63%)1,2,3,4-四氢-1,7-二甲基-6-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152-154℃(dec.)。
实施例42
a.使4.2使3-苯基呋喃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在搅拌下用5.2克N-溴代琥珀酰亚胺分批处理该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再用0.2克N-溴代琥珀酰亚胺处理该溶液并再搅拌1小时。接着将溶液浓缩至20毫升左右,用100毫升戊烷处理并滤出析出的琥珀酰亚胺。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1%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该滤液两次,接着加少量碳酸钙和氢醌并用Na2SO4干燥。将混合物过滤并浓缩至10毫升,然后用无水四氢呋喃补足至100毫升。该溶液未经进一步提纯即在氩气氛下使其冷却至-78℃,并在搅拌下用8.7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37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处理,然后在-78℃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50~-30℃下滴加3.1毫升甲基碘并将溶液在-2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1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和40毫升水。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然后过滤并浓缩。将残余物(4.6克棕色油)在10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己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出4.0克淡黄色油,在氩气氛下将其溶于80毫升无水乙腈中,并在室温下与7.9克由乙酸和对甲苯磺酸组成的混合酸酐一起搅拌4小时。接着,将该混合物与15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150毫升乙醚一起搅拌30分钟。分相并再用100毫升乙醚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水洗涤两次,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4.2克棕色油)在200克硅胶上用乙醚/己烷(1∶5)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1.9克(18%)2-乙酰基-5-甲基-4-苯基-呋喃。MS:(m/e)=200(M+)。
b.在氩气氛下将1.9克2-乙酰基-5-甲基-4-苯基呋喃与6.3毫升1.2-乙二胺和0.6毫升水一起加热至150℃并保持1小时。冷却后将混合物倒入500毫升水中并用每次用量为8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9克棕色油)在10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1.2克(56%)的粗产物中的0.6克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4克3,4-二氢-1,6-二甲基-7-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80-182℃(dec.)。
实施例43
使0.5克3,4-二氢-1,6-二甲基-7-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20毫升甲醇和2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25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6克黄色油)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5克(66%)1,2,3,4-四氢-1,6-二甲基-7-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96-197℃(dec.)。
实施例44
在氩氯氛下和搅拌下将6.3毫升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加到由5.0克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2.5克内-降冰片和8.7克三苯膦溶于2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24小时,然后冷却并用100毫升水处理。用2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4.8克棕色油)在5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100∶1-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4.8克的粗产物中的2.8克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添加50毫升乙酸乙酯后获得3.1克(55%)3,4-二氢-1-甲基-6-〔对-(2-外降冰片基氧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1∶1):m.pt.:162-163℃(dec.)。
实施例45
使2.0克3,4-二氢-1-甲基-6-〔对-(2-外降冰片基氧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在氩气氛下溶于100毫升甲醇和1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7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10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10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1.6克粉红色无定形固体)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2克粉红色结晶,并用50毫升乙醇再结晶。这样获得0.9克(38%)1,2,3,4-四氢-1-甲基-6-〔对-(2-外降冰片基氧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富马酸盐(2∶1):m.pt.:177-180℃(dec.)。
实施例46
a.使10.4克N-〔2-〔2-(对-甲氧基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在氩气氛下溶于300毫升二氯甲烷中,然后冷却至-15℃并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用11.6毫升三溴化硼溶于90毫升二氯甲烷的溶液处理。将该混合物在-15℃下搅拌1小时,在0℃下搅拌2小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在-10℃下用27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200毫升二氯甲烷加到该混合物中,并用70毫升2N盐酸将所得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8。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1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8.2克棕色油)在2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5.4克(55%)未经进一步提纯的N-〔2-〔2-(对-羟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无色无定形固体。MS:(m/e)=244(M+)。
b.使36.0克N-〔2-〔2-(对-羟苯基)吡咯-1-基〕乙基〕-乙酰胺在氩气氛下溶于350毫升二噁烷和350毫升水中并在室温下与44毫升氯甲酸苄酯和50克碳酸氢钠一起搅拌4小时。接着,加500毫升乙酸乙酯和500毫升水,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两次。用3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萃取液一次,将有机萃取液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80.1克棕色油置于250毫升乙酸乙酯中。这样,析出35.0克(63%)碳酸苄酯4-〔1-(2-N-乙酰氨基-乙基)吡咯-2-基〕苯基酯;m.pt.:114-117℃。
c.在氩气氛下用20毫升磷酰氯处理6.4克碳酸苄酯4-〔1-(2-N-乙酰氨基-乙基)吡咯-2-基〕苯基酯并将该混合物煮沸30分钟。冷却后将该混合物加到2500克冰水中并用28%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物呈强碱性。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四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6.2克的粗产物中的0.8克溶于25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获得0.7克(67%)碳酸苄酯4-(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6-基)苯基酯富马酸盐(1∶1);m.pt.:165-167℃(dec.)。
实施例47
在氩气氛下将由0.23克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溶于10毫升二甲基乙酰胺而得的溶液冷却至0℃。在此温度下在搅拌下将42毫克氢化钠分散液(60%)加入,并将该混合物在0℃下搅拌半小时。接着,在5分钟内滴加由0.36克N-苯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溶于3毫升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在0℃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2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和10毫升水。用每次用量为25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两次,用20毫升1N碳酸钠溶液和3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使其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0.65克橙色油)在3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0.24克淡黄色油,将其溶于29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10毫升乙酸乙酯后获得0.2克(42%)三氟甲烷磺酸4-(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6-基)苯基酯富马酸盐(1∶1);m.pt.:146℃(dec.)。
实施例48
在室温和搅拌下并在氩气氛下将1.8克甲苯磺酸3-羟基丁-1-基酯和1.8克碳酸钾加到由1.5克3,4-二氢-6-(4-羟苯基)-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溶于20毫升2-丁酮而得的溶液中并将该混合物煮沸20小时。冷却后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并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混合物三次。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水洗涤有机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4克棕色油)在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1.2克橙色无定形固体,将其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热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5克(90%)4-〔4-(3,4-二氢-1-甲基吡咯并〔1,2-a〕吡嗪-6-基)苯氧基〕丁-2-醇富马酸盐(1∶1);m.pt.:156-157℃(dec.)。
实施例49
a.使198克3,4-二氢-6-甲氧基-1(2H)-萘酮在氩气氛下溶于2000毫升甲苯中,并相继中用193毫升3-丁烯-2-醇、206毫升二甲氧基丙烷和1.9克对甲基磺酸处现。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回流20小时,再用175毫升3-丁烯-2-醇和180毫升二甲氧基丙烷处理并再煮沸50小时。冷却后用5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该溶液,并用6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一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69克棕色油)在3000克硅胶上用己烷/乙醚(5∶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147克(57%)未经进一步提纯的2-(2-丁烯基)-3,4-二氢-6-甲氧基-1(2H)-萘酮。
b.将65.3克2-(2-丁烯基)-3,4-二氢-6-甲氧基-1(2H)-萘酮溶于2000毫升二氯甲烷和500毫升甲醇的混合物中,然后冷却至-78℃并臭氧化。反应完成后在-78℃下加29毫升二甲硫,并使混合物温度回至室温并过夜。接着除去溶剂。在氩气氛下将残余物(97.2克橙色油)溶于2000毫升二氯甲烷中,用400克硅胶和80毫升10%草酸处理,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液浓缩。将残余物(71.8克绿色油)不经进一步提纯即在氩气氛下溶于400毫升二氯甲烷中,用200克4
Figure 921053142_IMG34
分子筛和37.1克N-乙酰基乙处理并煮沸过夜。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硅藻土填料过滤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残余物(98.0克)棕色结晶固体)在1000克硅胶上过滤,并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将滤液浓缩到350毫升。这样析出48.4克(60%)N-〔2-(4,5-二氢-7-甲氧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m.pt.:134℃。
.在氩气氛下用50毫升磷酰氯处理14.5克N-〔2-(4,5-二氢-7-甲氧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将该混合物在50℃下搅拌30分钟。待混合物冷却后将其加到5000克冰水中并用5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10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然后再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 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4.6克棕色油)在22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10.3克粗产物中的1.3克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2克(49%)5,6,10,11-四氢-3-甲氧基-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202-203℃(dec.)。
实施例50
a.使48.8克N-〔2-(4,5-二氢-7-甲氧基-1H-苯基〔g〕吲哚-3-基)乙基〕乙酰胺在氩气氛下溶于1000毫升二氯甲烷中,然后冷却至-15℃并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用50毫升三溴化硼在30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溶液处理。在-15℃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再在0℃下搅拌5小时和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在-10℃下用10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并在室温下处理1小时。将500毫升二氯甲烷加到该混合物中,并用250毫升2N盐酸将所得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8。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5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33.2克黄棕色无定形物质)在5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30.2克(65%)未经进一步提纯的N-〔2-〔4,5-二氢-7-羟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MS:(m/e)=270(M+)。
b.使29.7克N-〔2-〔4,5-二氢-7-羟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在氩气氛下溶于300毫升二噁烷和300毫升水中并用28.4克氯甲酸-4-硝基苄基酯和22.2克碳酸氢钠处理,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再加10.0克氯甲烷4-硝基苄基酯和7.8克碳酸氢钠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小时。接着。加1000毫升乙酸乙酯和500毫升水,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10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浓缩到300毫升。这样析出30.5克(67%)碳酸1-(2-N-乙酰氨基-乙基)-4,5-二氢-1H-苯基〔g〕吲哚-7-基酯4-硝基苄基酯;m.pt.:144-148℃。
c.在氩气氛下用100毫升磷酰氯处理41.2克碳酸1-(2-N-乙酰氨基-乙基)-4,5-二氢-1H-苯基〔g〕吲哚-7-基酯4-硝基苄基酯,并将混合物加热到50℃达30分钟。待混合物冷却后将其加到20升冰水中并用7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3升二氯甲烷萃取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总量为39.2克的粗产物中的1.5克溶于25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1.5克(78%)碳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4-硝基苄基酯富马酸盐(1∶1);m.pt.:175-176℃(dec.)。
实施例51
使37.8克碳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4-硝基苄基酯在氩气氛下溶于80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75毫升正丙胺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产品以21.8克(98%)黄褐色结晶的形式析出;m.pt.>250℃。将其中的0.4克悬浮在20毫升甲醇中并用1当量的甲磺酸处理。加50毫升乙醚后析出0.4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甲磺酸酯(1:);m.pt:>240℃。
实施例52
a.在氩气氛下使5.0克N-〔2-(4,5-二氢-5-甲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在80毫升甲苯中悬浮,用4.7克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处理,并在80℃下搅拌4小时。再加1.0克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并将混合物在80℃下再搅拌1小时。冷却溶液,用6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将该溶液过滤并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将滤液浓缩,得到0.3克(6%)未经进一步提纯的N-〔2-(5-甲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它是一种无定形黄色固体。
b.在氩气氛下用3毫升磷酰氯处理0.3克N-〔2-(5-甲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将该混合物加热至100℃保持30分钟。冷却该混合物,然后将其加到250克冰水中并用3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1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0.14克棕色油)在1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粗产物(90毫克黄棕色无定形固体)溶于1毫升乙醇和3毫升乙醚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58毫克(17%)10,11-二氢-5,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814-186℃(dec.)。
实施例53
在氩气氛下在室温和搅拌下将3.7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加到由4.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1.5毫升环戊醇和6.2克三苯膦溶于25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然后再用2.0克三苯膦和1.2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处理。接着将该混合物冷却并用300毫升水处理。用3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2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有机相用25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将有机相合并,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9.6克棕色油)在5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总量为2.0克的粗产物中的1.2克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析出1.1克(26%)3-环戊基氧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82-185℃(dec.)。
实施例54
在氩气氛下将0.8克3-环戊基氧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溶于50毫升甲醇和50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3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将残余物置于3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用50毫升10%氨溶液洗涤。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0.8克棕色无定形固体)在3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分离出来的粗产物溶于25倍量的热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这样获得0.34克(31%)3-环戊基氧基-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187-189℃(dec.)。
实施例55
在氩气氛下和在室温和搅拌下将1.9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加到由2.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0.9毫升环己醇和3.1克三苯膦溶于12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然后再用1.5克三苯膦和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处理并将该混合物再煮沸过夜。接着将该混合物冷却并用150毫升水处理。用每次用量为15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1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一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9.9克棕色油)在20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54克粗产物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析出0.45克(12%)3-环己基氧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3∶4);m.pt.:199-202℃(dec.)。
实施例56
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加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0.3毫升异丙醇和1.6克三苯膦溶于6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然后再用0.3毫升异丙醇、1.5克三苯膦和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处理并再煮沸过夜。接着将该混合物冷却并用80毫升乙酸乙酯处理。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2N盐酸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80毫升乙酸乙酯洗涤含水相一次,合并有机相,用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然后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1克棕色油)在8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8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重的热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40毫升乙酸乙酯后,析出0.55克(34%)5,6,10,11-四氢-3-异丙氧基-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76-177℃(dec.)。
实施例57
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滴加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0.6毫升正辛醇和1.6克三苯膦溶于6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接着进行冷却并用100毫升乙酸乙酯处理。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2N盐酸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6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一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4.3克棕色油)在20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接着在4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20∶1-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5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重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析出0.4克(211)5,6,10,11-四氢-8-甲基-3-辛氧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51-152℃(dec.)。
实施例58
在室温下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滴加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0.5克4-(2-羟乙基)吗啉和1.6克三苯膦溶于6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接着进行冷却和用100毫升乙酸乙酯处理。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2N盐酸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60毫升乙酸乙酯洗涤含水相一次,合并含水相,用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并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液。将残余物(1.7克棕色油)在4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100∶1-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15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析出0.11克(5%)5,6,10,11-四氢-8-甲基-3-(2-吗啉-4-基-乙氧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2);m.pt.:195-197℃(dec.)。
实施例59
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1.0毫升偶氮甲酸二乙酯滴加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0.45毫升1-(2-羟乙基)-2-吡咯烷酮和1.6克三苯膦溶于6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煮沸过夜,接着进行冷却并用100毫升乙酸乙酯处理。用每次用量为30毫升的2N盐酸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80毫升乙酸乙酯洗涤含水相一次,将含水相合并,用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强碱性,并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4克棕色油)在15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甲醇(10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10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加70毫升乙酸乙酯后,析出0.8克(42%)1-〔2-(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氧基)乙基〕吡咯烷-2-酮富马酸盐(1∶1);m.pt.:183-185℃。
实施例60
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在搅拌下将1.1克甲苯磺酸3-羟基丁醛-1-基酯和1.0克碳酸钾加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溶于20毫升2-丁酮而得的溶液中,将该混合物煮沸过夜。冷却后,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并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用每次用量为5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1克棕色无定形物质)在8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甲醇(10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得到0.89黄色油状物,并将其溶于20倍量乙醇中,再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得到0.8克(46%)4-(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氧基)丁-2-醇-富马酸盐(1∶1);m.pt.:180-182℃(dec.)
实施例61
在氩气氛下将11.0克异丁烯凝结到由1.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溶于50毫升二氯甲烷而得的溶液中。将该溶液冷却至-78℃并在搅拌下用0.4毫升三氟甲磺酸处理。在-78℃下搅拌混合物8小时,在-5℃下搅拌30分钟。接着,加50毫升甲醇,并用粉状氢氧化钠使该混合物中和。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溶剂并在10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粗产物(0.3克黄色油)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将溶液浓缩至半并用5毫升乙酸乙酯处理。这样获得0.11克(6%)3-叔丁氧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79-181℃(dec.)。
实施例62
在氩气氛下将2.0克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醇溶于200毫升热的二甲基乙酰胺中并冷却至0℃。在该温度下在搅拌下将0.33克氢化钠分散液(60%)加入,并在0℃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接着,在10分钟内滴加由2.8克N-苯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溶于25毫升四氢呋喃而得的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在0℃下搅拌1小时。接着加400毫升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50毫升水。用每次用量为2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三次,用250毫升水、200毫升1N碳酸钠溶液和2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4.9克棕色油)在2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2.1克(69%)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将其中0.5克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析出0.4克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富马酸盐(1∶1);m.pt:165-167℃(dec)
实施例63
a.在氩气氛下将50.9克3,4-二氢-7-甲氧基-1(2H)-萘酮悬浮在200毫升乙醇中,用44毫升N,N-二甲基肼(不对称)处理并煮沸回流168小时。真空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溶液和过量的二甲基肼。将残余物置于400毫升乙酸乙酯中,并在0℃下用100毫升3,3N盐酸在乙酸乙酯中的溶液处理。将该混合物在0℃下搅拌30分钟,滤出析出的结晶并使其再悬浮在乙酸乙酯中。将50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到该悬浮液中并将混合物搅拌30分钟。分相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得到56.8克(90%)未经进一步提纯的3,4-二氢-7-甲氧基-1(2H)-萘酮N′,N′-二甲基腙。
b.使56.8克3,4-二氢-7-甲氧基-1(2H)-萘酮N′,N′-二甲基腙在氩气氛下溶于11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并用47毫升N,N,N′,N′-四甲基乙二胺处理。将反应溶液冷却至-70℃,然后在搅拌下在45分钟内滴加170毫升1.6N正丁基锂己烷溶液。将混合物在-70℃下再搅拌30分钟,然后在-30℃下在15分钟内滴加37毫升溴乙醛缩二甲醇,接着将混合物在-30℃下搅拌2小时和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用1400毫升水使反应混合物水解,用12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8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萃取液,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在200克硅胶上用己烷/乙酸乙酯混合物(4∶1-2∶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46.6克(59%)1,2,3,4-四氢-1-(二甲基亚肼基)-7-甲氧基-2-萘乙醛缩二甲醇。c.使45.0克1,2,3,4-四氢-1-(二甲基亚肼基)-7-甲氧基-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氩气氛下溶于由1800毫升四氢呋喃和645毫升PH值为7的0.067M磷酸盐缓冲剂组成的混合物中。用19.8克氯化铜9二价)二水合物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将1000毫升乙酸乙酯加入该反应混合物中,并用每次用量为1500毫升的25%氨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混合物(1∶19)洗涤三次。用10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得到39.7克未经纯化的1,2,3,4-四氢-7-甲氧基-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粗产物。
d.为了使缩醛分裂,将200毫升10%草酸水溶液加到1000克硅胶中,将39.7克1,2,3,4-四氢-7-甲氧基-1-氧代-2-萘乙醛缩二甲醇在其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28.1克(实施例64.b的产物的88%)1,2,3,4-四氢-7-甲氧基-1-氧代-2-萘乙醛。
e.在氩气氛下将14.5克N-乙酰基乙二胺溶于250毫升二氯甲烷中,相继用250克分子筛4( )和28.1克硅藻土溶于190毫升二氯甲烷的溶液处理并在搅拌下回流2小时。使反应混合物冷却,用硅藻土填料过滤并除去滤液中的溶剂。将粗产物(35.3克棕色无定形物质)在600克硅胶上用乙酸乙酯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29.6克(81%)未经进一步提纯的N-〔2-(4,5-二氢-8-甲氧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
f.在氩气氛下用15毫升磷酰氯处理4.7克N-〔2-(4,5-二氢-8-甲氧基-1H-苯基〔g〕吲哚-1-基)-乙基〕乙酰胺并将该混合物在50℃下搅拌30分钟。冷却后将该混合物加到2000克冰水中并用20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用3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该混合物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4.2克残余物在25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3.8克粗产物溶于20倍量的热乙醇中并趁热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得到4.7克(84%)5,6,10,11-四氢-2-甲基氧-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75-177℃(dec.)。
实施例64
将0.4克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0.37克无水氯化锂、85毫克双(三苯膦)-二氯化钯、0.16克三苯基膦和0.3克四甲基锡悬浮在8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在搅拌下加热至120℃并保持3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到120毫升水中,并用乙酸乙酯(1×60毫升,1×50毫升)萃取。用12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0.5克棕色油)在3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20∶1-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0.16克粗产物,将其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将其浓缩至约3毫升并加5毫升乙酸乙酯之后,析出78毫升(20%)5,6,10,11-四氢-3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210-211℃。
实施例65
在氩气氛下将0.7克二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0.65克无水氯化锂、0.15克二氯化双(三苯膦)钯、0.29克三苯膦和1.4克环己-1-烯基-三正丁基锡悬浮在12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搅拌下加热至120℃并保持3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到100毫升水中并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用5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6克棕色油)在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氨混合物(100∶3∶0.3-100∶5∶0.5)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将0.65克粗产物中的0.15克溶于25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加5毫升乙酸乙酯后,析出40毫克(19%)3-环己-1-烯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3);m.pt.:181-183℃(dec.)。
实施例66
a.在氩气氛下将2.0克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1.85克无水氯化锂、0.44克二氯化双(三苯膦)钯、0.88克三苯膦和3.9克三正丁基-2-环己烯-1-基锡悬浮在3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在搅拌下加热至120℃并保持4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在室温下与5毫升吡啶和0.6克氟化氢-吡啶络合物(60%HF)一起搅拌过夜。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到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与500毫升乙醚一起搅拌10分钟。接着用硅藻土过滤该混合物,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醚萃取含水相两次并相继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和1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6.8克黄色油)在6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甲醇/氨混合物(30∶1∶0.1-20∶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1.05克(64%)3-环己-2-烯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这是未经进一步纯化的粗产物。
b.将1.0克3-环己-2-烯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溶于100毫升甲醇中并用0.2毫升甲磺酸处理。加100毫克氯化三(三苯膦)铑(一价)后,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氢化24小时。除去混合物中的溶剂,用100毫升10%氨溶液处理,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0.95克黄色油)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在浓缩至约16毫升的的体积和添加30毫升乙酸乙酯之后,析出0.57克黄色结晶,用乙醇/乙酸乙酯混合物(1∶2)将其再结晶。这样获得0.39克(37%)3-环己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3);m.pt.:165-167℃(dec.)。
实施例67
在氩气氛下将2.0克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1.85克无水氯化锂、0.44克二氯化双(三苯膦)钯、0.88克三苯膦和3.4毫升四正丁基锡悬浮在4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在搅拌下加热至120℃并保持6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并在室温下与5毫升吡啶和0.6克氟化氢-吡啶络合物(60%HF)一起搅拌过夜。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到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与500毫升乙醚一起搅拌10分钟。接着用硅藻土过滤该混合物,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醚萃取含水相两次,并相继用100毫升2N氢氧化钠溶液、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2.2克黄色油)在50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氨混合物(30∶1∶0.1-20∶1∶0.1)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这样获得0.8克粗产物,将其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处理。在浓缩到约10毫升的体积和添加30毫升乙酸乙酯后,析出0.38克(16%)3-丁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3);m.pt.:146-148℃(dec.)。
实施例68
在氩气氛下将0.34克3-环己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溶于15毫升甲醇与15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15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并将残余物与20毫升醚和20毫升10%氨溶液一起搅拌。分相并用每次用量为20毫升的醚萃取含水相两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35克无色油)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与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的乙醇溶液一起煮沸短时间。这样获得0.11克(27%)3-环己基-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199-202℃(dec.)。
实施例69
在氩气氛下将0.47克3-正丁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溶于20毫升甲醇与2毫升水的混合物中。在搅拌下用0.18克硼氢化钠分批处理该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此后,真空除去甲醇并将残余物与50毫升醚和20毫升10%氨溶液一起搅拌。分相并用50毫升醚萃取含水相一次。合并有机相,用MgSO4干燥,并除去溶剂。将粗产物(0.47克淡黄色油)溶于20倍量的乙醇中并与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一起煮沸短时间。获得0.11克(19%)3-正丁基-5,6,8,9,10,11-六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2∶1);m.pt:174-176℃(dec)。
实施例70
在氩气氛下将2.0克三氟甲磺酸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3-基-酯、1.85克无水氯化锂、0.44克二氯化双(三苯膦)钯、0.88克三苯膦和3.5克三正丁基-环丙基锡悬浮在2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在搅拌下加热至120℃并保持6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到500毫升水中,用2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再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用2N盐酸(1×100毫升,3×50毫升)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四次,将含水相合并,用120毫升28%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碱性,并用每次用量为1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二氯甲烷萃取液,用每次用量为60毫升的饱和氟化钾溶液洗涤两次和用500毫升水洗涤一次,用MgSO4干燥有机相,并除去溶剂。将残余物(11克棕色油)在60克氧化铝(中性,三价铝)上用二氯甲烷作洗脱液进行色谱分离。获得0.67克粗产物,将其在8克硅胶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混合物(50∶1-20∶1)再次进行色谱分离。将产物(0.14克棕色油)溶于10倍量的乙醇中并用1.1当量的饱和富马酸乙醇溶液处理。在浓缩至约1毫升的体积并添加3毫升乙酸乙酯之后,析出0.11克棕色结晶,用4毫升异丙醇将其再结晶。获得50毫克(4%)3-环丙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富马酸盐(1∶1);m.pt:184-187℃(dec)。
实施例A
具有下列组成的片剂是用通常的方法制备的:
毫克/片
活性组分  100
q.乳糖  95
白玉米淀粉  35
聚乙烯吡咯烷  8
钠羧甲基淀粉  10
硬脂酸镁  2
片剂重  250
实施例B
具有下列组成的片剂是用通常的方法制备的:
毫克/片剂
活性组分  200
粉状乳糖  100
白玉米淀粉  64
聚乙烯吡咯烷  12
Na羧甲基淀粉  20
硬脂酸镁  4
片剂重  400
实施例C
具有下列组成的胶囊的制造方法:
毫克/胶囊
活性组分  50
结晶乳糖  60
微晶纤维素  34
滑石  5
硬脂酸镁  1
胶囊填充重量  150
包括将具有合适粒径的活性组分、结晶乳糖和微晶纤维素彼此均匀混合,过筛后掺和滑石和硬脂酸镁。将最终的混合物充填到合适大小的硬胶囊中。

Claims (31)

1、一种制造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的方法
Figure 921053142_IMG2
式中R1和R2有一个代表芳基,另一个代表氢、低级烷基或芳基,或者R1和R2与两个用α和β表示的碳原子一起代表基团A;
Figure 921053142_IMG3
R3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4代表氢,或者R3和R4一起代表一个附加的C/N键;
R5代表氢或低级烷基;
R6代表氢或低级烷基;
R7代表氢、卤素、低级烷基、可含取代基的低级烷氧基,或者代表C3-6环烷基、C4-6环链烯基、C3-6环烷基氧、羟基、三氟甲磺酰氧基或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虚线代表一可选的附加C/C键,
该方法包括:
a,使下面的通式Ⅱ化合物环化,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但R1或R2或R1与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羟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
b,使下面的通式Ⅲ化合物与通式Ⅳ的醛反应,
式中R1和R2的意义同上,R31代表氢或低级烷基,但R1或R2或R1与R2一起必须不是一个被三氟甲磺酰氧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基团,
式中R5的意义同上,
c,使下面的通式Ⅴ的化合物与1,2-乙二胺反应,
Figure 921053142_IMG6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或
d,使下面的通式Ⅰa或Ⅵ化合物还原
Figure 921053142_IMG7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同上,R32代表低级烷基,X代表卤素,
e,使一含烷氧基取代基的式Ⅰ化合物进行醚裂开反应,或
f,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酚式羟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烷氧基(可含取代基)、苯基烷氧基、C3-6环烷基氧基、二环烷基氧基取代的基团的相应式Ⅰ化合物,
g,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酚或羟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一种被三氟甲磺酰氧基取代的相应化合物,
h,将式Ⅰ中R1和(或)R2或R1和R2一起代表一个被三氟甲磺酰氧基取代的基团的一种化合物转化为一种被低级烷基、环丙基或C4-6环链烯基取代的相应化合物;
i,使一种被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取代的式Ⅰ化合物裂解,
j,使一种含C4-6环链烯基取代基的式Ⅰ化合物氢化,以及
k,如果需要,将所得的一种式Ⅰ化合物转化为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
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R1和R2中有一个代表芳基,另一个代表氢或芳基,或R1和R2与用α和β表示的两个碳原子一起代表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基团A,R3-R6以及虚线的意义同权利要求1,R7代表氢、卤素、低级烷基、羟基、低级烷氧基或C3-6环烷基氧。芳基表示苯基;被一个或两个卤素基、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羟基、三氟甲基、苯基低级烷氧基或C3-6环烷基氧取代的苯基;或被低级亚烷二氧基取代的苯基,且其中实施了方法a-f,如果需要,也可实现方法k。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R1和R2一起代表基团A。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R7表示C3-6环烷基、C3-6环烷基氧、卤素、低级烷氧基或低级烷基。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3,4-二氢-1-甲基-6-〔对-(2-环外降冰片烷基氧)苯基〕吡咯并〔1,2-a〕吡嗪。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3-环戊基氧-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5,6,10,11-四氢-3-异丙氧基-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3-正丁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3-环己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了5,6,10,11-四氢-3,8-二甲基苯并〔g〕吡嗪并〔1,2-a〕吲哚。
12、一种制造药物组合物,特别是制造适合于抑制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或一种式Ⅰ化合物的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以及根据需要加上一种或多种其他治疗上的活性物质与用于治疗的惰性载体材料一起制成盖仑制剂投药形式。
1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或式Ⅰ化合物的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和用于治疗的惰性载体材料的药物。
14、一种用来抑制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的药物,它含有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或一种式Ⅰ化合物的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以及用于治疗的惰性载体材料。
15、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式Ⅰ化合物或一种式Ⅰ化合物的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在制造可用来抑制或预防抑郁症,认识机能失调和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16、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可用于药物的酸加成盐,不论是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还是用与其显然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Figure 921053142_IMG8
式中R1和R2中有一个代表芳基,另一个代表氢、低级烷基或芳基,或者R1和R2与两个用α和β表示的碳原子一起代表基团A;
Figure 921053142_IMG9
R3代表氢或低级烷基,R4代表氢,
或R3和R4一起代表一个附加的C/N键;
R5代表氢或低级烷基;
R6代表氢或低级烷基;
R7代表氢、卤素、低级烷基、可含取代基的低级烷氧基,或者是C3-6环烷基、C4-6环链烯基、C3-6环烷基氧、羟基、三氟甲磺酰氧基或可含取代基的苄氧碳酰氧基;虚线代表可选的附加C/C键。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中有一个表示芳基,另一个表示氢或芳基,或者R1和R2与两个用α和β表示的碳原子一起代表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的基团A,R3-R6和虚线的意义同权利要求1,R7表示氢、卤素、低级烷基、羟基、低级烷氧基或C3-6环烷基氧。“芳基”表示苯基;被一个或两个卤素基、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羟基、三氟甲基、苯基低级烷氧基或C3-6环烷基氧取代的苯基;或被低级亚烷二氧基取代的苯基,只要是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与其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18、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一起表示基团A,只要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或用与其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7表示C3-6环烷基、C3-6环烷基氧、卤素、低级烷氧基或低级烷基,只要是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0、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只要是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1、3,4-二氢-1-甲基-6-〔对-(2-环外降冰片烷基氧)-苯基〕吡咯并〔1,2-a〕吡嗪,只要是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2、3-环戊基氧-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只要是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3、5,6,10,11-四氢-3-异丙氧基-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只要是用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4、3-正丁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1,2-a〕吲哚,只要是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与其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5、3-环己基-5,6,10,11-四氢-8-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只要是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或用明显与其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6、5,6,10,11-四氢-3,8-二甲基苯基〔g〕吡嗪并〔1,2-a〕吲哚,只要是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或用与其明显相当的方法制备的。
27、前面所述本发明。
28、通式Ⅱ的化合物
Figure 921053142_IMG10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见权利要求1或2,其条件是R1或R2或R1和R2一起不能表示一个含羟基取代基的基团。
29、通式Ⅲ的化合物
Figure 921053142_IMG11
式中R1和R2的意义见权利要求1或2,而R31表示氢或低级烷基。
30、通式Ⅴ的化合物
Figure 921053142_IMG12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见权利要求1或2。
31、通式Ⅵ化合物
Figure 921053142_IMG13
式中R1、R2和R5的意义见权利要求1或2,而R32表示低级烷基,X表示卤素。
CN92105314A 1991-07-02 1992-07-02 制备吡咯并吡嗪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95091 1991-07-02
CH1950/91 1991-07-02
CH166792 1992-05-22
CH1667/92 1992-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28A true CN1068328A (zh) 1993-01-27
CN1030986C CN1030986C (zh) 1996-02-14

Family

ID=2568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05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86C (zh) 1991-07-02 1992-07-02 制备吡咯并吡嗪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5292732A (zh)
EP (1) EP0521368A1 (zh)
JP (1) JPH0774217B2 (zh)
CN (1) CN1030986C (zh)
AU (1) AU654362B2 (zh)
CA (1) CA2072836A1 (zh)
CS (1) CS202292A3 (zh)
FI (1) FI100242B (zh)
HU (1) HUT70163A (zh)
IE (1) IE922152A1 (zh)
IL (1) IL102337A (zh)
NO (1) NO922604L (zh)
NZ (1) NZ243310A (zh)
TW (1) TW2249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3C (zh) * 1993-10-22 2000-10-04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三环结构1-氨基乙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403900C (zh) * 2003-06-12 2008-07-23 麦克公司 有丝分裂驱动蛋白抑制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2863A1 (de) * 1992-06-05 1993-12-08 F. Hoffmann-La Roche Ag ZNS Pyrazinoindole
US5378846A (en) * 1993-06-11 1995-01-03 Russian-American Institute For New Drug Development 1,2,3,4-tetrahydropyrrolo-[1,2-a]-pyrazine derivatives
US5352096A (en) * 1993-09-27 1994-10-04 Chi Wen Chen Air compressor for automobiles
UA66370C2 (en) 1997-12-16 2004-05-17 Lilly Co Eli Arylpiperazines having activity to setotonin 1 receptors
WO2000039086A1 (fr) 1998-12-25 2000-07-06 Shionogi & Co., Ltd. Composes heterocycliques aromatiques possedant des activites inhibitrices de l'integrase du vih
EP1741709A1 (en) 2005-06-28 2007-01-10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Heteroaryl-substituted amides comprising a saturated linker group, and their use as pharmaceuticals
DE102006049452A1 (de) * 2006-10-17 2008-05-08 Grünenthal GmbH Substituierte Tetrahydropyrolopiperazin-Verbindun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Arzneimitteln
CA2799640C (en) 2010-06-09 2018-10-16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5,6-dihydro-2h-[1,4]oxazin-3-yl-amine derivatives useful as inhibitors of beta-secretase (bace)
ES2648143T3 (es) 2010-12-22 2017-12-28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Derivados de 5,6-dihidro-imidazo[1,2-a]pirazin-8-ilamina útiles como inhibidores de la beta-secretasa (BACE)
MY161407A (en) 2011-03-01 2017-04-14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6,7-DIHYDRO-PYRAZOLO[1,5-a]PYRAZIN-4-YLAMINE DERIVATIVES USEFUL AS INHIBITORS OF BETA-SECRETASE (BACE)
JP5853035B2 (ja) 2011-03-09 2016-02-09 ジヤンセン・フアーマシユーチカ・ナームローゼ・フエンノートシヤツプJanssen Pharmaceutica Naamloze Vennootschap β−セクレターゼ(BACE)の阻害剤として有用な3,4−ジヒドロ−ピロロ[1,2−a]ピラジン−1−イルアミン誘導体
ES2650372T3 (es) * 2012-12-19 2018-01-18 Novartis Ag Compuestos tricíclicos como inhibidores de CFTR
US9580433B2 (en) 2013-06-12 2017-02-28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4-amino-6-phenyl-5,6-dihydroimidazo[1,5-A]pyrazine derivatives as inhibitors of beta-secretase (BACE)
MX368326B (es) 2013-06-12 2019-09-27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Derivados de 4-amino-6-fenil-5,6-dihidroimidazo[1,5-a]pirazin-3(2h )-ona como inhibidores de beta-secretasa (bace).
BR112015030597A2 (pt) 2013-06-12 2017-07-25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derivados 4-amino-6-fenil-6,7-di-hidro[1,2,3]triazolo[1,5-a]pirazina como inibidores de beta-secretase (bace)
ES2768823T3 (es) 2014-12-18 2020-06-23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Derivados de 2,3,4,5-tetrahidropiridin-6-amina y 3,4-dihidro-2H-pirrol-5-amina útiles como inhibidores de beta-secretasa
CN110709523B (zh) 2017-04-12 2023-07-11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使用经pictet spengler反应获得的加标签的核苷的测序反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85080A (en) * 1967-12-07 1970-03-18 Beecham Group Ltd Pyrrolidines
US3906010A (en) * 1974-06-17 1975-09-16 Morton Norwich Products Inc Series of 5-aryl-2-furamidines
US3931247A (en) * 1974-12-11 1976-01-06 Morton-Norwich Products, Inc. 5-(Substituted)phenylfurfuryl alcohols
JPS5811878B2 (ja) * 1974-12-19 1983-03-04 大正製薬株式会社 フロ ( 3 2−b ) インド−ルルイノ セイホウ
US4188389A (en) * 1978-11-03 1980-02-12 Ayerst Mckenna & Harrison, Inc. 1,2,3,4-Tetrahydropyrrolo(1,2-A)pyrazines
JPS5852995B2 (ja) * 1981-09-28 1983-11-26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フルフラ−ル誘導体の製造法
US4882354A (en) * 1987-12-16 1989-11-21 Norwich Eaton Pharmaceuticals, Inc. N-hydroxy-5-phenyl-2-furancarboximidamides useful as cardiotonic ag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3C (zh) * 1993-10-22 2000-10-04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三环结构1-氨基乙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403900C (zh) * 2003-06-12 2008-07-23 麦克公司 有丝分裂驱动蛋白抑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922604L (no) 1993-01-04
JPH06239865A (ja) 1994-08-30
CN1030986C (zh) 1996-02-14
AU1930992A (en) 1993-01-07
AU654362B2 (en) 1994-11-03
TW224974B (zh) 1994-06-11
FI923073A0 (fi) 1992-07-02
HUT70163A (en) 1995-09-28
JPH0774217B2 (ja) 1995-08-09
CA2072836A1 (en) 1993-01-03
IL102337A0 (en) 1993-01-14
FI100242B (fi) 1997-10-31
IL102337A (en) 1996-01-31
NO922604D0 (no) 1992-07-01
IE922152A1 (en) 1993-01-13
NZ243310A (en) 1994-11-25
EP0521368A1 (de) 1993-01-07
US5292732A (en) 1994-03-08
HU9202139D0 (en) 1992-10-28
CS202292A3 (en) 1993-01-13
FI923073A (fi) 199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83C (zh) 三环结构1-氨基乙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8328A (zh) 吡咯并吡嗪
CN1290847C (zh) 氮杂-芳基哌嗪类化合物
CN1020102C (zh) 二环羧酸酯和二环羧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79219A (zh) 芳基乙酰胺
CN1094052A (zh) 含杂环碳酸衍生物
CN1478080A (zh) 作为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的苯基乙烯基或苯基乙炔基衍生物
CN1060841A (zh) 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82A (zh) N-(吡咯并《2,3-d》嘧啶-3-基酰基)-谷氨酸衍生物
CN1030252C (zh) 四氢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509289A (zh) 作为GABA A受体调节剂的咪唑并[1,5-a]嘧啶并[5,4-d][1]苯并氮杂䓬衍生物
CN1012733B (zh) 治疗剂的制备方法
CN86106294A (zh) 二氢吡啶类的制备方法
CN1031532A (zh) 杂环化合物
CN86104358A (zh) 邻二氮萘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88101674A (zh) 色酮衍生物
CN88102538A (zh) 新的双环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033991A (zh) 取代羟胺类
CN1054600A (zh) 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三环—环胺
CN1049662A (zh) 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治疗脑血管失调中的应用
CN1229377C (zh) 螺[哌啶-4,1′-吡咯并[3,4-c]吡咯]
CN1088576A (zh) 吲哚衍生物
CN1043696A (zh) 萘衍生物
CN1067893A (zh) 杂环衍生物
CN1112924A (zh) 新的噻嗪或硫代吗啉衍生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