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319B - 车辆抬升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抬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319B
CN106715319B CN201580039760.6A CN201580039760A CN106715319B CN 106715319 B CN106715319 B CN 106715319B CN 201580039760 A CN201580039760 A CN 201580039760A CN 106715319 B CN106715319 B CN 106715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inclined surface
rocker arm
vehicle
lif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7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319A (zh
Inventor
马尔塔·菲奥雷塞
萨拉·菲奥雷塞
F.菲奥雷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8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66F7/065Scissor linkages, i.e. X-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类型的车辆抬升器,所述车辆抬升器在车辆的支撑平面(1)的下方包括抬升/下降机构(101),所述抬升/下降机构(101)由至少两对杠杆(2、3)组成,其在中间区段铰连到彼此,所述两对杠杆(2、3)构成两个叉架,所述两个叉架由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9)移动。此类抬升器(100)预见到的是,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作用在所述铰连系统(10)上,所述铰连系统(10)支撑至少一个第一辊(20)和至少一个第二辊(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辊(2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辊(21)布置在各自的轴线上。在抬升/打开叉架的初始步骤中,所述两个辊(20、21)与两个对应的倾斜表面(30、31)运动学联接。

Description

车辆抬升器
本说明书是申请人为Fiorese Marta和Fiorese Sara、名称为“车辆抬升器”的发明的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研究结果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总括部分的车辆抬升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各种类型的抬升器中,普遍地使用所谓叉架(fork)的或类似类型的系统,其被用在车身修理厂或修理站中以便允许工人对车辆的下部进行操作。
此类抬升器组件在车辆的支撑平面的两侧处包括叉架式抬升/下降机构,该叉架式抬升/下降机构由两对杠杆组成,其在它们的中间区段铰连(articulated)到彼此,并且其中,两对中的每对的最靠外布置的那个杠杆具有铰接(hinged)在基板上的下端部以及以纵向方向在支撑平面的下方滑动的上端部,基板置于地面上,支撑平面用于支撑车辆,然而相反地,另外两个杠杆(即最靠外布置的那些)具有在上述基板上滑动的下端部以及在上述用于抬升车辆的上支撑平面的下方滑动的上端部。
两对杠杆构成两个叉架,两对杠杆由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移动,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的一个端部铰连在横向构件上,该横向构件连接两个最外侧杠杆的两个下端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的另一个端部经由中间支架铰连到两个最内侧杠杆的两个上臂。
通常,这些抬升器当它们完全地合上时由于框架(叉架加上支撑平面)的以及所使用的抬升机构的具体结构而具有体块高度(bulk in height),大多数车辆可容许该体块高度,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体块,这些抬升器不能用于所有汽车,特别是运动跑车和赛车,在上述这些车中,车辆的底部和地面之间的空间是非常小的。
在所谓“低断面”的抬升器中,即在具有有限的体块高度的抬升器中,当这些抬升器被完全地“收起来”时,困难主要出现在第一抬升步骤中,即出现在当流体动力致动器必须产生抬升负载所需的力(初始抬起力)时。
随着抬升的继续,归功于缸体斜度的增加,这样的力的值减小,这使得在实践中,缸体的大的力(推力)仅在抬升器的向上行程的第一部分中是必须的,但是事实上,为了能够安装具有足够尺寸的缸体以便获得在向上行程的第一部分中进行抬升所需的力,实质性的体块高度和/或宽度在任何情况中都是必须的,显然用尽了材料和能量。
另一个关于叉架式抬升器或类似机构的限制由如下事实组成:结构必须在宽度的延伸范围方面受到限制,以便能够被容纳在车辆的轮子的内宽之内;而且,推动机构必须不从上平面伸出,因为经常利用底部来抬升运动跑车和赛车,该底部直接地置于抬升器的平面上。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文献EP 0936177 A1(FIORESE FRANCESCO [IT]),其公开了(括号中的附图标记适用于该文献)一种如下类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抬升器,所述用于车辆的动力抬升器在所述动力抬升器(10,图1-5)的下方包括抬升和下降机构,抬升和下降机构具有由两对杠杆(14、15)构成的交叉装置,杠杆(14、15)在中间区段(16)在它们自己之间铰连并且被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17)操纵,流体动力致动器(17)作用在铰连系统(19、20、21、27)的箍筋(19)上,所述箍筋(19)被设置成至少具有第一辊(21)。所述发明存在如下缺点:当抬升器完全降下时,流体动力致动器必须布置在倾斜位置中,以便能够在动力抬升器的抬升机构上作用必要的力以使所述动力抬升器升起。流体动力致动器的倾斜位置所带来的实际后果是必须将非常高的压力施加到液压回路。另一实际后果是,由于流体动力致动器的倾斜位置,动力抬升器在完全降下位置中的最小高度不能低于流体动力致动器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研究结果的目的是制造上面所描述的类型的叉架式抬升器,其不具有类似已知产品所展现出的缺点。
具体地,本研究结果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叉架式抬升器,所述叉架式抬升器不仅具有相比市场上找到的抬升器的最小体块高度更小的最小体块高度,而且所述叉架式抬升器还结合了如下性质:在抬升的开始,相比普通抬升器所需的推动力,起重器需要的推动力具有显著更小的值。
另一目的是制造一种叉架式抬升器或类似机构,所述叉架式抬升器或类似机构具有简化的且轻巧的结构,构成抬升机构的元件(特别是杠杆、销以及油压回路的部件)具有减小的尺寸;同时,所述叉架式抬升器或类似机构必须是具有适当强度的,以使得施加到该结构的机械式安全系统允许工人在最佳条件中在经抬升的车辆下方工作。
这样的目的通过在流体动力致动器和抬升机构之间插入铰连系统来实现,该抬升机构由叉架杠杆组成,铰连系统由两个连接杆和摇臂组成,其中,摇臂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支撑至少一个第一辊和至少一个第二辊,摇臂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被铰接在两个最内侧杠杆之间,至少一个第一辊利用旋转联接铰接在第一销上,第一销使流体动力致动器的下端部与摇臂连结,所述第一辊处于与第一表面的运动学联接而工作,第一表面能够关于地面从水平位置变化到倾斜位置,至少一个第二辊利用旋转联接铰接在第二销上,第二销定位在所述摇臂的相对侧上。这样的第二辊处于与第二表面的运动学联接而工作,第二表面能够关于地面从水平位置变化到倾斜位置。
操作性地,当抬升器完全地合上并且收起来时,流体动力致动器和铰连系统沿同样的水平轴线与彼此对准,以使得在能够使用具有减小尺寸的油压缸体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抬升器的最小体块高度,即可以减小置于地板上的基板和车辆所置于的上抬升平面之间的距离。
此后,叉架机构通过上面所描述的运动学联接的作用而移动,相比辊在相应的倾斜表面上所行进的轨迹,实现了更大的竖直行程,这实际上导致:在第一抬升步骤中,流体动力致动器需要较小的推动力(即所谓“抬起力”),例如几乎等于当抬升器几乎完成抬升时上述致动器所需要的力的值。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的列表,从对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研究结果的更多优势和特征将变得更清晰,所述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在附图中:
- 图1示出了根据本研究结果的、打开状态中的抬升器的透视图;
- 图2、3和4示出了根据图1的、完全合上的状态中的抬升器的截面图,其是根据图4的线II-II的平面图以及根据图2的线III-III和IV-IV的正视图;
- 图5示出了在抬升器完全合上的状态中的铰连系统的透视图,辊的位置在相应的倾斜表面上;
- 图6和7示出了在初始抬升步骤期间,摇臂/连接杆对的铰连组件的操作以及辊关于相应表面的位置;
- 图8和9示出了在初始抬升步骤之后的步骤期间,摇臂/连接杆对的铰连组件的操作以及辊关于相应表面的位置;
- 图10示出了图1的变体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3中,可以看到根据本研究结果的车辆抬升器,该车辆抬升器用附图标记100示出,其中,上支撑平面1的抬升/下降运动由移动组件101提供,移动组件101在所述支撑平面1的纵向的两侧中的每个处包括两对杠杆2和3,杠杆2和3在中间区段4铰连到彼此;最靠内布置的两个平行的杠杆2在下端部被装备有轮子5,轮子5能够在地平面沿与平面1的纵向轴线一致的轨迹滑动,并且上端部利用第一销6铰接在平面1的下面,而最靠外布置的两个杠杆3具有利用第二销7铰接到基部50的下端部,基部50置于地面上,并且最靠外布置的两个杠杆3具有装备有轮子8的上端部,轮子8能够在平面1下面滑动。
整个抬升机构由流体动力致动器进行致动,流体动力致动器整体上用附图标记9示出,流体动力致动器9具有下端部和上端部,下端部铰连在横向构件3.1上,横向构件3.1连接两个最外侧杠杆3,而上端部作用在铰连系统上以使两个侧面的交叉结构同步运动,铰连系统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0示出。
铰连系统10连接到两个最内侧杠杆2,铰连系统10由摇臂(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1示出)和两个连接杆13组成,其中,摇臂11的两个侧壁12中的每个被铰接在对应的中间轴线14上,而连接杆13被两个突出销15保持,对应的缝口16在突出销15上滑动,缝口16形成在所述对应的连接杆13上。
而且,摇臂11在两个相对端部处支撑至少两个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在抬升器的第一抬升步骤(叉架的打开)中处于与至少两个对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运动学接触中而移动,两个对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形成在单个块体42的两个相对的部分40和41上,或者分别制造在两个分开的块体43和44的两个相对的部分40和41上。
具体地,如可以在图3中看到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与对应的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处于运动学接触的部分以相互趋向会合的方式(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向上)倾斜,并且具有与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倾斜度以及适合对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进行优化的形状。
有益地,如可以在图5中具体看到的,相对的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铰接在销22和23上,并且前方的销22具有双重功能:铰连摇臂11/连接杆13的对,以及固定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上部分,该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上部分将力传递到铰连系统10。
操作性地,如可以在图6以及图6之后的一系列附图中看到的,使用根据本研究结果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两个相对的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由摇臂11支撑,通过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作用,当所述摇臂11逐渐地抬升并结合叉架的打开时,摇臂11在中间轴线14上在角度方向旋转,所述辊在行程的第一片段中都处于与相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接触中(图7)而移动;此后,仅第二辊21(图8)保持在接触中,并且再后来,第二辊21也完全移动离开对应的第二倾斜表面31(图9)并且抬升器继续向上的行程。
在实践中,实验室测试以及实际修理站测试已经确认:通过作用于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在对应的块体42或块体43和44上的接触点处的相对的力的平衡作用,致动器9在初始向上步骤中要求具有的推动力或“抬起力”显著小于安装在普通抬升器上的致动器要求具有的初始推动力。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可以在图6的的细节图“A-B”中看到的,当抬升器完全地合上时(水平轴线),第二辊21与对应的第二倾斜表面31略微间隔开(K),以使得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仅前方的第一辊20置于相关的第一倾斜表面30上,并且仅在此之后,上述第二辊21也回到置于相关的第二倾斜表面31上;此后,在向上步骤中,第二辊21也移动离开相应的第二倾斜表面31。
如可以在图5以及图6的细节图中看到的,本研究结果还预见到:铰接到摇臂11的两个侧壁12的前方的销22接合在两个槽24内,这允许在初始操作步骤中,上述销22在第一辊20与第一倾斜表面30接触期间在槽24内行进短的行程。
有益地,流体动力致动器9由多个起重器9.1构成,多个起重器9.1螺纹连接到单个供应块体9.2,单个供应块体9.2充当整个组件9到横向构件3.1的铰接装置。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方式进行操作的另外的实施例预见到: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被应用在平面1之下。
类似地,也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方式进行操作的另一实施例预见到: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被应用在叉架机构的杠杆2和3上。
另外在实践中,铰连系统10以及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不仅可以被应用于具有单叉架或双叉架的车辆抬升器,而且还可以被应用于任何用途的抬升器,该抬升器具有由至少两对铰连的杠杆所组成的抬升/下降机构,并且具有由单个平台、两个平台、多个平台组成的支撑设备或者具有不同形式的负载支撑件。
而且,可以使用滑块来替换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所述滑块处于与对应成形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接触中而移动。
可以对本研究结果作出修改和变体,并且可以用其他技术上等同的元素来代替本研究结果的技术细节;而且,材料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只要这被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构思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车辆抬升器,所述车辆抬升器在所述车辆的支撑平面(1)的下方包括抬升/下降机构(101),所述抬升/下降机构(101)由至少两对杠杆组成,其在中间区段铰连到彼此,所述两对杠杆(2、3)构成两个叉架,所述两个叉架由至少一个流体动力致动器(9)移动,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作用在铰连系统(10)的摇臂(11)上,其中,所述摇臂(11)支撑至少一个第一辊(20)和至少一个第二辊(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辊(2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辊(21)关于上述摇臂(11)的中间旋转轴线(14)被布置在各自的外侧轴线上,所述铰连系统(10)由摇臂(11)组成,所述摇臂(11)的两个侧壁(12)铰接到两个最内侧的杠杆,其每一个在对应的中间轴线(14)上,
所述车辆抬升器的特征在于,
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两个相对的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由所述摇臂(11)支撑,所述摇臂(11)能够在所述中间轴线(14)上在角度方向旋转,通过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作用,所述摇臂(11)逐渐地抬升并结合所述叉架的打开,而所述第一辊(20)和所述第二辊(21)处于与相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接触中而移动;此后,所述第一辊(20)移动离开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而同时仅所述第二辊(21)保持在接触中,并且再后来,所述第二辊(21)也移动离开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两个相对的第一辊(20)和第二辊(21)由所述摇臂(11)支撑,所述摇臂(11)能够在所述中间轴线(14)上在角度方向旋转,通过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作用,所述摇臂(11)逐渐地抬升并结合所述叉架的打开,而所述第一辊(20)和所述第二辊(21)借助于在所述摇臂(11)上获得的槽(24)处于与相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的接触中而移动,仍通过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借助于在所述槽(24)内移动的销(22)在所述摇臂(11)上的推动作用,所述槽(24)允许铰接在所述销(22)上的所述第一辊(20)处于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的接触中而旋转,从而允许所述第二辊(21)处于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的接触中而旋转;随后在第二步骤中,所述销(22)完成其在所述槽(24)内的行程,而所述第一辊(20)和所述第二辊(21)都保持与相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第二倾斜表面(31)接触;紧接着随后在第三步骤中,仍通过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借助于所述销(22)在所述摇臂(11)上的推动作用,所述第一辊(20)与相应的第一倾斜表面(30)分开,而所述第二辊(21)保持与相应的第二倾斜表面(31)接触;在之后的抬升步骤中,所述第二辊(21)借助于连接杆对(13)也与相应的第二倾斜表面(31)分开,所述连接杆对(13)铰接在所述销(22)的端部并且被两个突出销(15)保持,在所述对应的连接杆(13)上获得的对应的缝槽(16)在两个突出销(15)上滑动;后来,所述缝槽(16)在所述两个突出销(15)上停止,并且完成所述抬升器的上升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由于存在于所述摇臂(11)的中间轴线(14)和所述第二辊(21)的轴线(23)之间的距离和/或存在于所述第一辊(20)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辊(21)的第二倾斜表面(31)之间的距离,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仅所述第一辊(20)处于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的接触中而旋转,而所述第二辊(21)不置靠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并且在之后的抬升步骤中,所述第二辊(21)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取得接触;继而,在抬升步骤的进行过程中,所述第一辊(20)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分开并分离,而所述第二辊(21)仍保持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接触,直到依旧在抬升步骤的进行过程中,上面所述的第二辊(21)也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分开并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由于存在于所述摇臂(11)的中间轴线(14)和所述第二辊(21)的轴线(23)之间的距离和/或存在于所述第一辊(20)的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辊(21)的第二倾斜表面(3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辊(20)处于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的接触中而旋转,而所述第二辊(21)不置靠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并且在之后的抬升步骤中,所述第一辊(20)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分开,而所述第二辊(21)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保持分开;随后,所述第二辊(21)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取得接触;继而,在抬升步骤的进行过程中,所述第一辊(20)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分离,而所述第二辊(21)仍保持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接触,直到随后,上面所述的第二辊(21)也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分开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20)的销(22)铰接在两个对应的槽(24)内,所述两个对应的槽(24)形成在所述摇臂(11)上,这允许在初始抬升步骤中,上述销(22)在所述第一辊(20)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接触期间在所述槽(24)内行进短的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被布置成相对的、趋向会合的并且关于所述车辆抬升器的基部(50)的水平平面具有相互同样的倾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被布置成相对的、趋向会合的并且关于所述车辆抬升器的基部(50)的水平平面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辊在其上移动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呈直线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的形状按照关于所述水平平面从水平到倾斜走向的轮廓来设置,并且所述形状适合用于对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进行优化,所述形状对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两者是相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辊在其上移动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呈直线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的形状按照关于所述水平平面从水平到倾斜走向的轮廓来设置,并且所述形状适合用于对所述流体动力致动器(9)的推动进行优化,所述形状对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是相互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被制造在单个块体(42)的两个相对的部分(40、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被分别制造在两个分开的且相对的块体(43、44)的两个相对的部分(40、4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一项所述的车辆抬升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30)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31)形成接触的元件由滑块组成。
CN201580039760.6A 2014-05-22 2015-05-20 车辆抬升器 Active CN106715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VI20140135 2014-05-22
ITVI2014A000135 2014-05-22
PCT/EP2015/061154 WO2015177233A1 (en) 2014-05-22 2015-05-20 Vehicle lif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319A CN106715319A (zh) 2017-05-24
CN106715319B true CN106715319B (zh) 2019-11-12

Family

ID=5122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760.6A Active CN106715319B (zh) 2014-05-22 2015-05-20 车辆抬升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9690B2 (zh)
EP (1) EP3145852B1 (zh)
JP (1) JP6538826B2 (zh)
CN (1) CN106715319B (zh)
DK (1) DK3145852T3 (zh)
ES (1) ES2924811T3 (zh)
PL (1) PL3145852T3 (zh)
SI (1) SI3145852T1 (zh)
WO (1) WO20151772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0175A (ko) * 2015-02-13 2016-08-23 주식회사 삼홍사 높낮이 조절이 가능한 책상
CN105967098A (zh) * 2016-07-05 2016-09-28 宿州市航宇塑胶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升降装置
CN108751010B (zh) * 2018-05-25 2020-02-25 宋任菊 一种地坑式汽车举升机
CN112805210B (zh) * 2018-10-16 2023-06-30 M·特劳特 用于使机动车平移前进运动的升降装置
KR102361388B1 (ko) * 2020-07-03 2022-02-10 시에스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차량 데크 일괄 리프팅 시스템
KR102239969B1 (ko) * 2020-08-06 2021-04-13 고경자 리프트 승강장치
FR3116431B1 (fr) * 2020-11-26 2023-02-10 Mydl Dispositif d’assistance au franchissement d’un obstacle
CN113911951B (zh) * 2021-09-22 2022-10-21 深圳嘉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举升机的3d四轮智能定位检测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7677A2 (en) * 1998-02-21 1999-08-25 The UK Lift Company Ltd. Scissor Lifts
JP2005059978A (ja) * 2003-08-18 2005-03-10 Anzen Motor Car Co Ltd 車両点検若しくは整備用リフト装置
CN1749152A (zh) * 2004-09-14 2006-03-22 吉利亚诺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汽车升降器用执行单元
CN1833992A (zh) * 2005-03-14 2006-09-20 杨堃 剪叉式升降台
CN203048502U (zh) * 2013-01-29 2013-07-10 浙江大大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合缝机液压剪刀叉升降台
CN203440004U (zh) * 2013-08-20 2014-02-19 赵志强 一种装车升降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705232U1 (de) 1987-04-08 1987-06-11 Apparatebau Biersdorf Walter Krämer GmbH, 5244 Daaden Hubvorrichtung für Geräte
ITPD980029A1 (it) 1998-02-12 1999-08-12 Francesco Fiorese Sollevatore da officina per veicoli
JP2003056197A (ja) * 2001-08-15 2003-02-26 Ky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立体駐車装置
US20030075657A1 (en) * 2001-10-18 2003-04-24 Pierre Joubert Scissors lift with combination wedge and lever mechanism
CA2875383C (en) * 2004-05-17 2016-08-02 Stertil B.V. Device and system for lifting a motor vehicle
ITFI20040149A1 (it) * 2004-06-29 2004-09-29 Stempa Di Mario Gonzi Dispositivo di sollevamento di carichi
US20060151252A1 (en) * 2004-11-01 2006-07-13 Spx Corporation Heavy duty vehicle component lif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469152B2 (en) * 2007-09-25 2013-06-25 Hunter Engineer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capacity vehicle lif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7677A2 (en) * 1998-02-21 1999-08-25 The UK Lift Company Ltd. Scissor Lifts
JP2005059978A (ja) * 2003-08-18 2005-03-10 Anzen Motor Car Co Ltd 車両点検若しくは整備用リフト装置
CN1749152A (zh) * 2004-09-14 2006-03-22 吉利亚诺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汽车升降器用执行单元
CN1833992A (zh) * 2005-03-14 2006-09-20 杨堃 剪叉式升降台
CN203048502U (zh) * 2013-01-29 2013-07-10 浙江大大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合缝机液压剪刀叉升降台
CN203440004U (zh) * 2013-08-20 2014-02-19 赵志强 一种装车升降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145852T3 (pl) 2022-11-14
US10189690B2 (en) 2019-01-29
ES2924811T3 (es) 2022-10-11
EP3145852A1 (en) 2017-03-29
EP3145852B1 (en) 2022-06-01
DK3145852T3 (da) 2022-08-22
US20170088404A1 (en) 2017-03-30
WO2015177233A1 (en) 2015-11-26
SI3145852T1 (sl) 2022-10-28
JP6538826B2 (ja) 2019-07-03
JP2017516732A (ja) 2017-06-22
CN106715319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319B (zh) 车辆抬升器
CN103979459B (zh) 升降装置
US7413056B2 (en) Load lifting device
DK2676918T3 (en) Scissor lift and use of the scissor lift
KR20120064691A (ko) 차량 리프트
JPH042448B2 (zh)
WO2020053761A9 (en) Hydraulic lift structure with vertical lifting movement for motor vehicles and similar vehicles
EP3331808B1 (en) Improved lift for motor vehicles
KR101510681B1 (ko) 시저스 리프트
EP3294658B1 (en) Lift for motor vehicles
EP2020358A3 (de) Hubwagen mit Lastarmen
EP2444358B1 (en) Lift for motorbikes and quads
WO2009093125A1 (en) Lifting mechanism
WO2015074924A1 (en) Lifting platform for vehicles, of the pantograph type
US20130037765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scissor lifts
US3379412A (en) Chain column mechanism
RU155175U1 (ru)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ый стол
RU2499764C2 (ru) Подъем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WO2007088145A1 (en) Improved pantograph lift
CA2536858A1 (en) Low profile lift
SE420083B (sv) Saxhiss
RU2361808C1 (ru)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ый стол
US1523955A (en) Vehicle lifter
JPH11321638A (ja) 保全車両の作業台水平維持機構
JPH0636968U (ja) 運搬車の荷台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