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247A -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247A
CN106715247A CN201580049705.5A CN201580049705A CN106715247A CN 106715247 A CN106715247 A CN 106715247A CN 201580049705 A CN201580049705 A CN 201580049705A CN 106715247 A CN106715247 A CN 106715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salient angle
energy absorber
absorb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247B (zh
Inventor
马修·D·马克斯
迪内希·蒙久鲁利马纳
德汉恩德拉·库马尔·纳格万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Original Assignee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iled Critical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iority to CN2020101481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1Und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沿着车辆轨道(1)间断地隔开的凸角(12),其中凸角(12)包括撞击臂(14)、反作用臂(16)和基部(22),其中基部(22)的形状与车辆轨道(1)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从基部(22)和车辆轨道(1)向外突出,其中在基部(22)、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20),其中通道(20)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凸角(12)。

Description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正面车辆撞击是导致死亡事故的最常见的撞击类型。小重叠车辆碰撞,即当车辆的前角与另一辆车辆或诸如树或电线杆的物体碰撞时,是一类正面车辆撞击。通过用于这种类型的碰撞的撞击实验是有挑战性的,这是因为存在于车辆中的大多数能量吸收结构由于重叠小而不与撞击物接合。
发明内容
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隔开的凸角,其中,凸角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其中,基部的形状与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从基部和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其中,该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凸角;其中,凸角所具有的几何构造及所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
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间隔开的凸角,其中,凸角包括从车辆轨道与该车辆轨道成一角度而向外突出的蜂窝结构;其中,凸角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
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包括:形成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的凸角,其中,基部的形状与附接有凸角的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从基部和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其中,该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凸角;以及将凸角的基部间断地附接到车辆轨道。
通过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举例说明上述特征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这些附图是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其中相同的元件标号相同。
图1是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2是具有弯曲基部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互连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3是具有平坦基部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互连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4是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独立的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5是具有通道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6是附接有凸角的车辆轨道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附接有凸角的车辆轨道的等距视图。
图8是具有通道的图6的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9是分散有肋部的多层结构的视图。
图10是分散有肋部的多层结构的视图。
图11是分散有肋部的多层结构的视图。
图12是分散有肋部的多层结构的视图。
图13是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部件的各种形状的视图。
图14是具有波纹形状的凸角的视图。
图15是附接到车辆轨道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附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附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用于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附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9是具有蜂窝结构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圆形部分的视图。
图21是具有附接到车辆轨道的凸角和附接到A柱的凸角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22是图21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23是图21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具有多于1个反作用臂的凸角的等距视图。
图24是具有附接到车辆轨道的凸角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25是图24的凸角的等距正视图。
图26是图24的凸角的等距后视图。
图27是用于用车辆能量吸收系统进行的模拟的示意性设计的俯视图。
图28是在不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上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图形表示。
图29是在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上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图形表示。
图30是在不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上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图形表示。
图31是在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上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图形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据估计,在美国所有事故的大约25%对应于小重叠撞击。美国现行规制没有解决这类撞击。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近期公布了一项试验以解决这种问题。这种试验涉及车辆与刚性障碍物的25%正面重叠和40英里/每小时(mph)(64千米/每小时(kph))的撞击。国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局(NHTSA)目前正在研究包括倾斜撞击的试验方案,并且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发布一项试验。小重叠正面碰撞为车辆制造商造成挑战,这是因为车辆中目前可用的主挤压区结构集中在车辆前端的中间百分之五十。当撞击涉及这些结构时,可以保护车辆的乘客室免受侵入,并且前气囊和安全带可有效地约束和保护乘客。小重叠正面碰撞主要针对车辆的外部边缘,其不能由车辆中目前可用的挤压区结构保护。来自碰撞的力直接作用到前轮、悬架系统和防火墙。前轮可被迫向后进入到车辆的脚部空间,从而甚至对乘客室造成更多的侵入,并导致严重的腿部和脚部损伤。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使用在这种碰撞期间可减小前轮、悬架系统和防火墙上的力的大小。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使用可减少对乘客室的侵入。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可位于车辆的结构构件上,例如位于车辆轨道、A柱、碰撞罐(crash can)等上,以便在碰撞期间吸收或转移能量或者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撞击物是指刚性构件,诸如另一车辆、电线杆、墙壁、树、障碍物等。
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可包括沿着车辆构件(包括沿着车辆轨道、沿着车辆的A柱或沿着车辆轨道和A柱的组合)间断地隔开的凸角。可选地,凸角可放置在位于车辆上的保险杠梁组件的任一端的碰撞罐上。凸角可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凸角在任何一个凸角中可包括多个(即,大于1个)撞击臂、反作用臂或基部。应当理解,本文对撞击臂、反作用臂或基部的引用也指具有多个撞击臂、反作用臂或基部的实施例。基部的形状可与将要附接到基部上的车辆构件(例如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例如,如果车辆轨道具有平坦形状,则基部可具有平坦形状。如果车辆轨道具有弯曲形状,则基部可具有弯曲形状。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从基部和车辆构件(例如,车辆轨道)向外突出,使得在位于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可形成一通道。该通道可从一端到另一端(例如,从凸角的顶端到底端)延伸穿过凸角。用另一种方式说,通道可在竖直方向上从凸角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覆盖件可位于通道上方的凸角的任一端或两端上。
凸角的几何构造可被涉及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凸角的材料可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的材料。
存在的凸角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是将为车辆的乘客室提供期望水平的保护的任何数量。例如,凸角的数量可大于或等于2个;例如,大于或等于3个;例如大于或等于5个;例如大于或等于10个;例如大于或等于15个;例如大于或等于20个;例如大于或等于25个。凸角可以是独立的凸角。凸角可彼此互连。车辆能量吸收系统中的凸角可包括独立凸角和互连凸角的组合。
凸角可包括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或包括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凸角可包括任何聚合物材料或可形成期望形状并提供期望性质的聚合物材料的组合。示例性材料包括聚合物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与弹性材料和/或热固性材料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合物材料包括热塑性材料。可能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LEXANTM和LEXANTM EXL树脂,其可从SABIC的创新塑料公司购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BT混合物;聚碳酸酯/ABS混合物;共聚碳酸酯-聚酯;丙烯酸-苯乙烯-丙烯腈(ASA);丙烯腈-(乙烯-聚丙烯二胺改性的)-苯乙烯(AES);苯基醚树脂;聚苯基醚/聚酰胺的混合物(NORYL GTXTM树脂,其可从SABIC的创新塑料公司购得);聚碳酸酯/PET/PBT的混合物;PBT和抗撞击改性剂(XENOYTM树脂,岂可从SABIC的创新塑料公司购得);聚酰胺(尼龙6、尼龙6-6、尼龙6-9、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4-6等);苯硫醚树脂;聚氯乙烯PVC;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烯烃,例如低/高密度聚乙烯(L/HDPE)、聚丙烯(PP)、发泡聚丙烯(EPP);聚乙烯和纤维复合材料;聚丙烯和纤维复合材料(AZDEL SuperliteTM片材,其可从Azdel股份有限公司购得);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VERTONTM树脂,其可从SABIC的创新塑料公司购得);热塑性烯烃(TPO)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CFRP),以及包括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
示例性填充树脂是STAMAXTM树脂,其也是可从SABIC的创新塑料公司购得的长玻璃纤维填充聚丙烯树脂。一些可能的增强材料包括诸如玻璃、碳等以及包括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的纤维;例如长玻璃纤维和/或长碳纤维增强树脂。例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可用于形成凸角。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可用作凸角上的涂层(例如,表层),以向凸角提供期望的结构完整性。凸角可由包括上述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形成。
凸角的几何形状可以包括三角形、圆锥形、棱锥形、圆柱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椭圆形、六边形或包括前述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例如,凸角可包括三棱锥、四棱锥、六棱锥、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立方体、长方体、具有平顶的圆锥体、五角锥、五棱锥、具有平顶的五棱锥或包括前述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撞击臂或反作用臂或者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包括笔直形状(例如,直线)、波纹形状、梯形形状、锯齿形状、正弦形状、层纹形状、三角形状、正弦的绝对值(abs(sin))形状、摆线形状或包括前述形状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
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以一角度从基部汇聚。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朝向彼此汇聚并且在位于撞击臂与反作用臂之间的某一点或接合区相交。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朝向设置在臂之间的交接面汇聚。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从基部汇聚的角度可以是0°至50°,例如0°至45°,例如0°至25°,例如5°至15°。撞击臂可具有长度l1,并且反作用臂可具有长度l2。长度l1可等于l2,或l1可大于l2,或l1可小于l2。凸角在通道中可包括多层结构。凸角可包括设置在通道中的层之间的肋部。
凸角可包括从车辆轨道与其以一角度向外突出的蜂窝结构。蜂窝结构汇聚的角度可以是0°至50°,例如0°至45°,例如0°至25°,例如5°至15°。在与撞击物碰撞之后,蜂窝结构可沿着长度lh轴向地被挤压。蜂窝结构可经由结构粘合剂附接到轨道。蜂窝结构在紧固件的帮助下可附接到轨道。基部可选择地位于蜂窝结构上,以便于附接到车辆。
基部可通过将提供期望水平的附接并且在碰撞时将不会引起凸角分离的任何方法附接到车辆,例如车辆轨道、A柱、碰撞罐(crash can)等。基部可通过挂钩、卡扣连接件、机械紧固件、结构粘合剂或包括前述部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附接到车辆。孔或附接点可位于车辆上的将会附接凸角的位置处。例如,基部可通过可插入车辆上的对应孔(车辆轨道上的对应孔)中的挂钩附接到车辆。车辆可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
还设想了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可包括形成凸角以及将凸角附接到车辆构件。凸角可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基部的形状可与基部将附接到的车辆构件(例如车辆轨道、A柱、碰撞罐等)的形状互补。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可从基部和车辆构件向外突出。在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可形成一通道。该通道可从一端到另一端竖直地延伸穿过凸角。凸角所具有的几何构造和所包括的材料可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将凸角与车辆构件附接的附接件可包括挂钩、卡扣连接件、机械紧固件、结构粘合剂或包括前述部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可包括形成凸角以及将凸角附接到车辆构件。凸角可包括从车辆轨道与其以一角度向外突出的蜂窝结构。该蜂窝结构汇聚的角度可以是0°至50°,例如0°至45°,例如0°至25°,例如5°至15°。该方法可包括形成独立凸角或互连凸角,其中凸角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凸角。
可通过参考附图获得对本文公开的部件、工艺和装置的更加全面的理解。这些附图(在本文中还被称为“图”)仅是基于方便且容易地展示本公开的示意性表示,并且因此并非旨在表示设备或其部件的相对大小和尺寸,和/或限定或限制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尽管为了清晰起见在以下的描述中使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旨在表示在附图中为说明而选择的实施例的特定结构,并且并非旨在限定或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和以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功能的部件。
图1示出了附接有能量吸收系统10的车辆轨道1。图1中的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具有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的凸角12,其中,撞击臂被定向为朝向撞击的方向。基部22附接到车辆轨道1,而覆盖件18布置在由撞击臂14、反作用臂16和基部22形成的通道20的上方(如图5所示)。如图1所示,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从基部22向外突出。图1示出了凸角12可包括多个互连凸角12,并且能量吸收系统10可包括多个凸角12。在图1中,凸角12在车辆轨道1上间断地分散。图2至图4示出了凸角12的各种实施例。例如,图2示出了具有弯曲基部42的凸角12,而图3和图4示出了具有基部22的凸角12。在图2和图3中,凸角12是互连的,而在图4中,凸角12不连接,即是独立凸角12。
撞击臂14可具有长度l1,而反作用臂16可具有长度l2。如图1至图4所示,l2大于l1。然而应当理解,l1可大于l2,或者l1和l2可彼此相等。
现在转到图6和图7,圆锥凸角50被示出具有撞击臂14、反作用臂16和附接到车辆轨道1的基部22。圆锥凸角50包括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其中,位于撞击臂14与反作用臂16之间的交接面24在其之间形成一平坦表面或交接面24。为了示出在圆锥凸角50中存在多层结构30,在图7中移除了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在图6和图7中也示出了车辆的前梁44。在图6中,多层结构30存在于圆锥凸角50上。如图7所示,多层位于位于凸角12的顶部和底部的覆盖件18之间。如图8所示,通道20延伸穿过凸角50。图7的多层结构30位于通道20中。肋部可分散在多层结构30的层之间。例如,如图9至图12所示,有肋部的多层结构60、62、64和66分别具有第一壁46、第二壁54和布置在其间的肋部52。肋部52可具有将有助于实现支撑臂和/或托盘桌(tray table)的期望的机械和结构性质的任何构造。肋部52可附接到多壁结构60、62、64、66的一个壁,和/或可附接到多壁结构60、62、64、66的任意两个壁,和/或可在多壁结构60、62、64、66中的各个层中浮动(例如,不附接到多壁结构60、62、64、66的任何壁)。在图9中,肋部52被示出为垂直地布置在第一壁46于第二壁54之间,而在图10中,肋部52以一定角度,即,对角地(例如,大于或等于45°),布置在第一壁46与第二壁54之间。在图11中,肋部52形成大致“X”形状,并且对角地布置在第一壁46与第二壁54之间,而在图12中,肋部52对角地且垂直地布置在第一壁46与第二壁54之间。
撞击臂14或反作用臂16可包括为凸角提供期望性质的任何形状。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撞击臂14或反作用臂16可包括波纹形状34、梯形形状120、锯齿形状130、正弦形状140、层纹形状150、三角形状160、正弦的绝对值的形状170、摆线形状180或包括前述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如图14所示,反作用臂具有波纹形状34。
现在转到图15,撞击物32被视为朝向撞击臂14移动,其中力56的方向沿着反作用臂16移动。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可在碰撞发生时吸收来自撞击物32的能量。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可在碰撞发生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32。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可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可在碰撞发生时吸收来自撞击物32的能量且可在碰撞发生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32。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可在碰撞发生时吸收来自撞击物32的能量且可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0的各个部件可有助于完成这些任务。力的吸收、力的转移和车辆从力的偏离可防止或减少对车辆乘客室的侵入,从而减少车辆乘客所遭受的损伤。凸角12的挤压可发生在与附接至凸角的车辆构件的正交的方向上。例如,如图15所示,凸角12的挤压可发生在与车辆轨道1正交的方向上。如果凸角12发生故障,串联的下一个凸角可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并且如果紧接在其前面间断的凸角失效,则每个连续凸角将继续进行同样的操作。
图16至图18示出了用于将凸角12附接到车辆构件(例如,轨道1)的各种附接机构。在图16中,示出了卡扣70和挂钩72附接件。在图17中,示出了机械紧固件74。在图18中,结构粘合剂76被示出为将凸角12连接到车辆轨道1。机械紧固件可包括螺钉、钉子、螺栓、夹子、夹具、销等。结构粘合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或聚氨酯粘合剂。卡扣70、挂钩72和机械紧固件74可包括将在凸角12的基部22与附接到凸角的车辆构件(例如,车辆构件)之间提供期望粘合的任何材料。该附接机构可直接附接到车辆轨道1。
凸角12的撞击臂14将在反作用臂16之前与撞击物32接触。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可吸收来自撞击物32的能量,其中每个连续的凸角吸收能量并且将能量转移远离车辆轨道1。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可使车辆偏离撞击物32。撞击臂14可吸收来自撞击物32的能量,并且反作用臂16可使车辆偏离撞击物32。
在图19和图20中,示出了具有凸角78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1,该凸角具有蜂窝结构80。凸角78可被沿着车辆构件(例如车辆轨道1)间断地隔开。蜂窝结构80可从车辆轨道与其以一角度向外突出。撞击臂82和反作用臂84可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蜂窝结构80可从基部以0°至45°的角度延伸。在撞击时,蜂窝结构80将沿着长度lh轴向地被挤压。
现在转到图21、图22和图23,示出了能量吸收系统100。如在图21中可见,凸角112被连接到车辆轨道1,并且凸角84连接到车辆的A柱。如在图21、图22和图23中可见,凸角112可包括撞击臂14、反作用臂16和基部22,其中,基部22可连接到车辆轨道1。凸角112可包括多个如图23所示的反作用臂16。
图24、图25和图26进一步示出了具有附接到车辆轨道1的凸角114的另一个能量吸收系统102。如图24、图25和图26所示,凸角114可包括撞击臂14、反作用臂16和基部22。撞击臂14和反作用臂16可包括所示的多层结构。在图26中,凸角114具有两个基部22,其中每一个均具有多层结构。期望的是,多个基部位于具有急剧曲率变化的结构(例如,具有急剧曲率变化的车辆轨道)中。
通过以下非限制性示例进一步示出了车辆能量吸收系统。除非特别说明,所有实施例都基于模拟。
实施例
示例1
撞击物使用刚性材料,并且使用聚苯醚(PPE)和聚酰胺(PA)(NORYL GTX TM)的混合物、使用LS-DYNATM软件而具有2.5吉帕斯卡(GPa)的模量和60%的破坏应变的热塑性材料来模制基部。如本文所述,“刚性材料”是指不会变形的材料。在该示例中,使用了在所有方向上具有刚性性质(例如,大约210Gpa模量)的刚性材料。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图3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轨道来执行部件水平模拟,并且与没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轨道进行对比。在图27中示出了模拟设计,其中,凸角12附接到车辆94的车辆轨道1。车辆94的行进方向92是向前的。考虑了1500千克(Kg)的车辆质量,并且在重心90处施加额外的基本质量,以获得现实的车辆重量。在该实施例中,轨道重量为50g,并因此1450kg是额外的质量。该系统在向前方向94上以64kph的速度向撞击物32(例如,固定的刚性障碍物)移动,几乎不与前梁44和轨道1接触。在图28和图29示出了撞击的结果,其中,图28涉及不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并且图29涉及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在0毫秒(ms)、30ms、70ms和100ms时进行测量。如图28和图29可见,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开始移动远离撞击物32,而不具有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在与撞击速度相同的方向上移动,这表明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在降低乘客的损伤方面是有效的,这是因为撞击物从车辆移动开并因此不会侵入乘客室。如图30和图31可见,其中图30涉及不具有当前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并且图31涉及具有当前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如图30的区域200和图31的区域202所示,不具有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如图30所示)比包括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如图31所示)具有对乘客室的更多侵入。
本文所公开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和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隔开的凸角,其中,凸角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其中,基部的形状与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从基部和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形成一通道,其中,该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凸角;其中,凸角具有的几何构造及所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车辆轨道。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还包括在凸角的一端上在通道的上方的覆盖件。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还包括在凸角的每一端上方的覆盖件。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沿着车辆的A柱间断地间隔开。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独立凸角。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互连凸角。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包括的材料选自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或包括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具有的几何形状选自三角形、圆锥形、棱锥形、圆柱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椭圆形、六边形或包括前述几何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撞击臂或反作用臂或者撞击臂和反作用臂包括波纹形状。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9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还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撞击臂。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还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反作用臂。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以一角度从基部汇聚。
实施例13:根据实施例12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朝向彼此汇聚并且在一点处相交。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朝向布置在臂之间的交接面汇聚,并且可选地,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以一角度从基部汇聚。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2至实施例14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角度为0°至45°。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15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撞击臂具有长度l1,并且反作用臂具有长度l2,其中l1等于l2,或者其中l1不等于l2
实施例17: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16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凸角在通道中包括多层结构。
实施例18:根据实施例17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多层结构包括布置在层中的肋部。
实施例19: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隔开的凸角,其中,凸角包括从车辆轨道与其以一角度向外突出的蜂窝结构;其中,凸角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9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蜂窝结构从基部以0°至45°的角度延伸。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19或实施例20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在与撞击物碰撞之后,蜂窝结构沿着长度lh被轴向地挤压。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21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基部通过一机构附接至车辆轨道,所述机构选自挂钩、卡扣、机械紧固件、结构粘合剂或包括前述机构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实施例23: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22中任一项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实施例24: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包括:形成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的凸角,其中,基部的形状与附接有凸角的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从基部和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基部、撞击臂和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其中,该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端延伸穿过凸角;以及将凸角的基部间断地附接到车辆轨道。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24的方法,其中,附接件包括挂钩、卡扣连接、机械紧固件、结构粘合剂或包括前述附接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24或实施例25的方法,其中,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独立凸角,或者其中,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互连凸角。
一般而言,本发明可以可选择地包括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合适的部件、由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合适的部件组成或基本上由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合适的部件组成。本发明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表述成没有或基本上不含现有技术组合物中使用的或另外不是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或目标所必需的任何组分、材料、成分、佐剂或种类。
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并且端点可相互独立地组合(例如,“高达25wt.%,或更具体地,5wt.%至20wt.%”的范围包括端点和“5wt.%至25wt.%”范围的所有中间值,等)。“组合”包括混合物、共混物、合金、反应物等。此外,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表示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除非在本文中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本文中术语“一”和“一个”以及“该”不表示数量的限制,并且被解释为包含单数和复数。本文中使用的后缀“(s)”旨在包括其修饰的术语的单数和复数,从而包括一个或多个术语(例如,膜(film(s))包括一个或多个膜)。在整个说明中对“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本实施例所述的特定元件(例如,特征、结构和/或特性)被包括在本文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以或不可以存在于其它实施例中。另外,应当理解,在各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元件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
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对诸如ASTM D256、ASTM D638、ASTM D790、ASTM D1238、ASTM D 4812、ASTM 4935和UL94的标准、规定、测试方法等的任何引用是指在提交本申请时有效的标准、规定、指导或方法。
尽管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申请人或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提出目前不可预见的替代物、修改、变化、改进和大致等同物,因此,所提交的并且可被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所有这样的替代物、修改、变化、改进和大致等同物。
我们要求的权利: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
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隔开的凸角,其中,所述凸角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其中,所述基部的形状与所述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从所述基部和所述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所述基部、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其中,所述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凸角;
其中,所述凸角所具有的几何构造及所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
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
使车辆偏离撞击物;或
将能量转移至所述车辆轨道;或
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所述车辆偏离撞击物;或
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所述车辆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凸角还包括在所述凸角的一端上位于所述通道的上方的覆盖件,或者其中,所述凸角还包括在所述凸角的每一端上方的覆盖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凸角沿着所述车辆的A柱间断地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独立的所述凸角,或者其中,所述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互连的所述凸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凸角包含的材料选自: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或包含前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凸角具有的几何形状选自:三角形、圆锥形、棱锥形、圆柱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椭圆形、六边形或包括前述几何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撞击臂、或所述反作用臂、或者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包括波纹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还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所述撞击臂,或者还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所述反作用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从所述基部以一角度汇聚,优选地,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朝向彼此汇聚并在一点处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朝向布置在所述臂之间的交接面汇聚,并且可选地,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从所述基部以一角度汇聚。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角度为0°至45°。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撞击臂具有长度l1,并且所述反作用臂具有长度l2,其中l1等于l2,或者其中l1不等于l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凸角在所述通道中包括多层结构。
14.一种用于高速、小重叠撞击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
沿着车辆轨道间断地间隔开的凸角,其中,所述凸角包括从所述车辆轨道与所述车辆轨道成一角度而向外突出的蜂窝结构;
其中,所述凸角包括的材料被设计成
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或
使所述车辆偏离撞击物;或
在与撞击物碰撞时吸收能量并使车辆偏离撞击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蜂窝结构以0°至45°的角度从基部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蜂窝结构在与撞击物碰撞之后沿着长度lh轴向地被挤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其中,所述基部通过一机构附接到所述车辆轨道,所述机构选自挂钩、卡扣、机械紧固件、结构粘合剂或包括前述机构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18.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19.一种制造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撞击臂、反作用臂和基部的凸角,其中,所述基部的形状与附接有所述凸角的车辆轨道的形状互补,并且其中,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从所述基部和所述车辆轨道向外突出,其中,在所述基部、所述撞击臂和所述反作用臂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一通道,其中,所述通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凸角;以及
将所述凸角的所述基部间断地附接至所述车辆轨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独立的所述凸角,或者其中,所述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大于或等于2个的互连的所述凸角。
CN201580049705.5A 2014-10-30 2015-10-20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715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153.6A CN111301325B (zh) 2014-10-30 2015-10-20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72749P 2014-10-30 2014-10-30
US62/072,749 2014-10-30
PCT/US2015/056358 WO2016069320A1 (en) 2014-10-30 2015-10-20 Intermittent side rail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153.6A Division CN111301325B (zh) 2014-10-30 2015-10-20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247A true CN106715247A (zh) 2017-05-24
CN106715247B CN106715247B (zh) 2020-03-27

Family

ID=5442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153.6A Active CN111301325B (zh) 2014-10-30 2015-10-20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CN201580049705.5A Active CN106715247B (zh) 2014-10-30 2015-10-20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153.6A Active CN111301325B (zh) 2014-10-30 2015-10-20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3728B2 (zh)
EP (1) EP3224120B1 (zh)
JP (1) JP6534739B2 (zh)
KR (1) KR102181519B1 (zh)
CN (2) CN111301325B (zh)
WO (1) WO2016069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410154D0 (en) * 2014-06-09 2014-07-23 Gordon Murray Design Ltd Vehicle impact structures
CN111301325B (zh) * 2014-10-30 2022-03-1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JP6304078B2 (ja) * 2015-03-10 2018-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EP3372455B1 (en) * 2017-03-09 2020-07-01 Volvo Car Corporation Front bumper system for a vehicle
FR3079184A1 (fr) * 2018-03-20 2019-09-27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collision frontale a faible recouvrement de vehicule avec un obstac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JP7136740B2 (ja) * 2019-04-18 2022-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N115776961A (zh) 2020-06-25 2023-03-10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小重叠冲击的混合侧边梁增强件
US11827167B2 (en) * 2020-06-25 2023-11-28 Rivian Ip Holdings, Llc Wheel deflector for a small overlap crash
US11685324B2 (en) * 2020-10-02 2023-06-27 Atieva, Inc. Member for ratcheting between a moving component and adjacent structu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2432A1 (fr) * 1993-03-09 1994-09-16 Profil Poutre d'absorption de chocs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2008221863A (ja) * 2007-03-08 2008-09-25 Press Kogyo Co Ltd 車両用車枠の衝撃吸収構造
JP2012166743A (ja) * 2011-02-16 2012-09-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3328273A (zh) * 2010-11-04 2013-09-25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能量吸收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US8562068B2 (en) * 2010-03-02 2013-10-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amework member
US20140159420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14156199A (ja) * 2013-02-15 2014-08-28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US9211915B2 (en) * 2013-09-18 2015-12-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221Y2 (zh) * 1980-10-27 1986-05-19
JP2921183B2 (ja) * 1991-07-26 1999-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765238B2 (ja) * 2001-02-27 2006-04-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3617481B2 (ja) * 2001-08-14 2005-02-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3632666B2 (ja) * 2002-02-01 2005-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07017857A1 (de) 2007-04-13 2008-10-30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anordnung
DE102009015155A1 (de) 2009-03-26 2010-09-30 Volkswagen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Aufbauten tragenden rahmenförmigen Bodenstruktur
DE102011053158B4 (de) 2011-08-31 2013-06-13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821601B2 (ja) * 2011-12-13 2015-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30175128A1 (en) 2012-01-05 2013-07-1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ulti-stage energy absorb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BR112014020026A8 (pt) * 2012-02-13 2017-07-11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inferior de carroceria de veículo
JP5953887B2 (ja) 2012-04-02 2016-07-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US20130285414A1 (en) 2012-04-25 2013-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vehicle stiffened pillar assembly
JP5895701B2 (ja) 2012-05-18 2016-03-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8608231B1 (en) 2012-07-30 2013-12-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ructural frame with partial-overlap-barrier-impact deformation scheme
JP5765310B2 (ja) * 2012-09-14 2015-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9550463B2 (en) 2012-12-07 2017-01-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end section structure
JP5692210B2 (ja) * 2012-12-07 2015-04-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776677B2 (ja) 2012-12-19 2015-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8870224B2 (en) 2013-01-09 2014-10-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JP5687723B2 (ja) 2013-02-15 2015-03-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及び荷重受け部材
US9022403B2 (en) 2013-03-11 2015-05-05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ront suspension
US8646793B1 (en) 2013-03-11 2014-02-11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ront suspension
US8870205B2 (en) 2013-03-11 2014-10-28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ront suspension
JP6048318B2 (ja) * 2013-06-05 2016-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9365245B2 (en) * 2013-11-08 2016-06-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ad management device
JP6003927B2 (ja) * 2014-03-03 2016-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JP6156267B2 (ja) * 2014-06-25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112083B2 (ja) * 2014-08-21 2017-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9296427B1 (en) * 2014-09-05 2016-03-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s including targeted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s
CN111301325B (zh) * 2014-10-30 2022-03-1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及包括车辆能量吸收系统的车辆
JP6098622B2 (ja) * 2014-12-05 2017-03-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7001601A (ja) * 2015-06-15 2017-0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用サイド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2432A1 (fr) * 1993-03-09 1994-09-16 Profil Poutre d'absorption de chocs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2008221863A (ja) * 2007-03-08 2008-09-25 Press Kogyo Co Ltd 車両用車枠の衝撃吸収構造
US8562068B2 (en) * 2010-03-02 2013-10-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amework member
CN103328273A (zh) * 2010-11-04 2013-09-25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能量吸收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JP2012166743A (ja) * 2011-02-16 2012-09-0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構造
US20140159420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14156199A (ja) * 2013-02-15 2014-08-28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US9211915B2 (en) * 2013-09-18 2015-12-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75791A (ko) 2017-07-03
JP2017534519A (ja) 2017-11-24
JP6534739B2 (ja) 2019-06-26
US20170355399A1 (en) 2017-12-14
EP3224120B1 (en) 2019-03-27
CN111301325A (zh) 2020-06-19
EP3224120A1 (en) 2017-10-04
CN106715247B (zh) 2020-03-27
US10173728B2 (en) 2019-01-08
CN111301325B (zh) 2022-03-18
KR102181519B1 (ko) 2020-11-24
WO2016069320A1 (en)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247A (zh) 间断式侧轨能量吸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005409B2 (en) Reinforced plastic energy absorber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9302638B2 (en) Unitary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EP3445616B1 (en) Uniform deceleration unit crash box
JP2008526590A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を備えたバンパシステム
US9731669B2 (en)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US20230278636A1 (en) Hybrid rocker reinforcement for small overlap impact
US20150192183A1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8439412B2 (en) Motor vehicle forward structure
KR101694024B1 (ko) 차량의 무릎 보호 구조물
JP2022534601A (ja) シルビーム等減速ユニット
KR101467032B1 (ko) 에너지 흡수율을 향상시킨 복합 재료 범퍼 백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범퍼
CN219821362U (zh) 防撞梁和车辆
JP2004345423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ー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JP2003118670A (ja) 二輪車用衝撃吸収体
US20240140532A1 (en) Reinforc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flo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