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149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15149A CN106715149A CN201580050099.9A CN201580050099A CN106715149A CN 106715149 A CN106715149 A CN 106715149A CN 201580050099 A CN201580050099 A CN 201580050099A CN 106715149 A CN106715149 A CN 1067151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cord
- junction surface
- reinforcing strip
- surface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07—Carcasses comprising an interrupted ply, i.e. where the carcass ply does not continuously extend from bead to bead but is interrupted, e.g. at the belt area, into two or more portions of the same 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007—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made from other material than rub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01—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ubstantial cord reinforcement, e.g. cordless tyres, cast ty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高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的刚度。轮胎(10)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12),其是树脂制的,是将多个轮胎片(12A)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成的;加强带束层(18),其粘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并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覆盖多个轮胎片(12A)的接合部;胎面橡胶(16),其设于比轮胎骨架构件(12)和加强带束层(18)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加强带束层(18)具有跨轮胎片(12A)的接合部的帘线(3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骨架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轮胎骨架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在该轮胎骨架构件的外周设置有胎面橡胶层的轮胎。在这种轮胎中,存在将一对轮胎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形成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例如日本特开平03-143701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平03-143701号公报的轮胎中,将加强帘线沿着轮胎周向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加强层,将该加强层埋入到胎面橡胶的内部而提高了轮胎的刚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轮胎爬上路面上的突起等对轮胎施加较大的外力,则较大的应力施加于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轮胎骨架构件的变形变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高将轮胎片接合而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的刚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形态的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是树脂制的,是将多个轮胎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加强带,其设于所述轮胎片的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或轮胎径向外侧,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跨所述接合部的帘线地构成;以及胎面层,其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和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这两者的轮胎径向外侧。
根据第1形态的轮胎,将多个轮胎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形成了树脂制的轮胎骨架构件。在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内侧或轮胎径向外侧设有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跨接合部的帘线而构成的接合部加强带,因此,能够提高接合部的刚度。
根据第1形态的轮胎,在第2形态的轮胎中,所述帘线在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折回,所述帘线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根据第2形态的轮胎,帘线在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折回,帘线的端部配置于比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在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没有会成为龟裂等破坏的核心的帘线的端部,耐久性提高。
根据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轮胎,在第3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所述帘线埋设于树脂。
根据第3形态的轮胎,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埋设于树脂,作为接合部加强带,帘线和树脂之间的一体化被强化。由此,接合部加强带的刚度被确保。
根据第3形态的轮胎,在第4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所述帘线被树脂片材夹着。
根据第4形态的轮胎,通过将帘线夹于树脂片材之间,能够将帘线简单地埋设于树脂。
根据第3形态或第4形态的轮胎,在第5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热熔接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
根据第5形态的轮胎,接合部加强带的树脂与轮胎骨架构件的树脂被热熔接,因此,接合部加强带与轮胎骨架构件之间的粘接性提高。
根据第1形态~第5形态中任一者的轮胎,在第6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内侧。
根据第6形态的轮胎,若轮胎爬上路面上的突起,则压缩应力作用于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路面侧),拉伸应力作用于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内侧(与路面相反的一侧)。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跨接合部,因此,能够使拉伸应力的方向和帘线的方向一致,能够使帘线承载拉伸应力。帘线耐拉伸,因此,与将接合加强带设于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情况相比,设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做法能够更加提高轮胎骨架构件的刚度。
根据第1形态~第5形态中任一者的轮胎,在第7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外侧。
根据第7形态的轮胎,接合部加强带设于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外侧,因此,能够从接地面侧保护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
根据第1形态~第4形态中任一者的轮胎,在第8形态的轮胎中,该轮胎在所述轮胎骨架构件与所述胎面层之间具备带束层,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
根据第8形态的轮胎,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因此,能够利用接合部加强带从接地面侧保护被配置于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的外侧的带束层。
根据第8形态的轮胎,在第9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在所述帘线附着有树脂,所述带束层具有由树脂包覆的胎面部加强帘线,所述接合部加强带与所述带束层被热熔接。
根据第9形态的轮胎,带束层的树脂与接合部加强带的树脂被热熔接,因此,带束层与接合部加强带之间的粘接性提高。
根据第1形态~第9形态中任一者的轮胎,在第10形态的轮胎中,所述接合部加强带具备辅助帘线,该辅助帘线与所述帘线接触,并且沿着与所述帘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第10形态的轮胎,与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交叉的辅助帘线与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接触,因此,利用帘线间的摩擦,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被辅助帘线约束,接合部加强带的帘线的间隔等的紊乱受到抑制。
发明的效果
第1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轮胎骨架构件的接合部的刚度。
第2形态的轮胎在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没有会成为龟裂等破坏的核心的帘线的切断端,因此,能够强化帘线的张力,能够提高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日文:プランジャー性能)。
对于第3形态的轮胎,作为接合部加强带,帘线和树脂的一体化被强化,接合部加强带的耐久性提高,并且轮胎的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也提高。
第4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作为接合部加强带,帘线和树脂的一体化被强化,接合部加强带的耐久性提高,并且轮胎的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也提高。另外,能够简单地制造将帘线埋设于树脂的接合部加强带。
第5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轮胎骨架构件与接合部加强带之间的粘接性提高,轮胎的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也提高。
第6的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能够更加提高轮胎骨架构件的刚度。
第7的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能够从接地面侧保护轮胎骨架构件。
第8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能够从接地面侧保护被配置于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
第9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带束层与接合部加强带之间的粘接性提高。
第10的形态的轮胎设为上述的结构,因此,轮胎的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表示沿着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单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对一部分剖切而得到的加强带束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爬上了路面上的突起的状态下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单侧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沿着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单侧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沿着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单侧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的对一部分剖切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的对一部分剖切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0。此外,图中箭头TW表示与轮胎1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R表示与轮胎宽度方向正交且通过轮胎10的旋转轴线的径向(以下适当记载为“轮胎径向”。)。另外,箭头TC表示以轮胎1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轮胎周向”。)。
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0使用树脂材料形成,主要包括轮胎骨架构件12、包覆橡胶层14、胎面橡胶16、作为接合部加强带的加强带束层18。
轮胎骨架构件12是将多个轮胎片12A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形成为环状的树脂制的构件,具备:一对胎圈部20,该一对胎圈部2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侧部24,该一对侧部24分别从所述一对胎圈部20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胎冠部26,其将所述一对侧部24连结。此外,在此,胎圈部20是指从轮胎径向内侧端到轮胎截面高度的30%为止的部分,将配置胎面橡胶16的部分称为胎冠部26。
在此,作为构成轮胎骨架构件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具有与橡胶同等的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以及热硬化性树脂等,若考虑行驶时的弹性和制造时的成形性,则期望的是使用热塑性弹性体。此外,既可以是轮胎骨架构件12的全部由上述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是轮胎骨架构件12的局部由上述树脂材料形成。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列举出例如JIS K6418所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者其他热塑性弹性体(TPZ)等。另外,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氨酯树脂、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
而且,作为这些热塑性材料,能够使用例如ISO75-2或ASTM D648所规定的载荷挠曲温度(0.45MPa载荷时)是78℃以上、JIS K7113所规定的拉伸屈服强度是10MPa以上、同样地JIS K7113所规定的拉伸屈服点伸长率是10%以上、同样地JIS K7113所规定的拉伸破坏伸长率是50%以上、JIS K7206所规定的维卡软化温度(A法)是130℃以上的材料。
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圈部20埋设有胎圈芯22。作为该胎圈芯22的材料,能够使用金属、有机纤维、由树脂包覆有机纤维而成的材料、或硬质树脂等。此外,若能够确保胎圈部20的刚度且与轮辋(未图示)之间的嵌合没有问题,则也可以省略胎圈芯22。
在此,从胎圈部20到侧部24,多个侧加强构件32埋设于轮胎骨架构件12。侧加强构件32是用树脂层压加捻帘线(日文:撚りコード)、单丝、或多个长纤维的集合体而成的带状的构件,侧加强构件32的一端部绕胎圈芯22卷回,侧加强构件32的另一端部从侧部24延伸到胎冠部26而位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侧加强构件32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轮胎10的整个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有24张侧加强构件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加强构件32形成为矩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扇形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在相邻的侧加强构件32之间未设置间隔,而配置为局部重叠。
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在一对轮胎片12A之间设置有树脂制的接合构件28。接合构件28形成为剖视呈大致梯形形状,轮胎片12A接合于该接合构件28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从而将一对轮胎片12A连结起来。此外,作为接合构件28,能够使用与轮胎片12A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热塑性材料、熔融树脂。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接合构件28地将轮胎片12A接合。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例如将热板夹在轮胎片12A的端部之间、一边将端部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按压一边去除热板而熔接的热板熔接方法、利用粘接剂将轮胎片12A彼此粘接的方法。而且,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些方法。
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设置有加强用的帘线30卷绕成例如螺旋状而构成的带束层31。作为该帘线30,能够使用钢丝帘线、金属纤维、有机纤维等单丝(单线),或将这些纤维加捻而成的复丝(捻线)。在此,在使用钢丝帘线作为帘线30的情况下,能够预先进行树脂包覆,一边对帘线30进行加热,一边沿着轮胎周向螺旋卷绕。此时,也可以对帘线30和钢丝帘线这两者进行加热。
通过将加强用的帘线30沿着轮胎周向卷绕成螺旋状,能够提高胎冠部26的轮胎周向的刚度,并且,能够提高胎冠部26的耐破坏性。另外,能够提高轮胎10的胎冠部26的耐刺孔性(日文:耐パンク性)。此外,在对胎冠部26进行加强之际,将帘线30沿着轮胎周向卷绕成螺旋状在制造上较容易,因此优选,但也可以使帘线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连续。另外,也可以在轮胎骨架构件12埋设配置其他加强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制的纤维、帘线、无纺布、织布)来对轮胎骨架构件12进行加强。
在如以上那样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12的外表面设置有包覆橡胶层14。包覆橡胶层14以相同的厚度连续地形成,使用了与以往一般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的胎侧部和胎圈部所使用的橡胶同样的橡胶。包覆橡胶层14包覆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侧面,在胎圈部20折回而延伸到胎圈部20的内侧。
作为胎面层的胎面橡胶16硫化粘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胎面橡胶16位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的轮胎径向外侧,使用了与以往一般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的胎面橡胶、翻新轮胎用的胎面橡胶同样的橡胶。另外,在胎面橡胶16的接地面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排水用的槽16A。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两条槽16A,但并不限于此,既可以形成更多的槽16A,也可以使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另外,作为胎面花纹,使用公知的胎面花纹。
加强带束层18粘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的与胎面橡胶16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内周面)。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带束层18从内周面侧覆盖已设置有接合构件28的轮胎骨架构件12的接合部。加强带束层18是在整个一周范围内形成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内周面的纵长状的带状的层,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以树脂36包覆帘线34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根帘线34沿着轮胎周向(箭头CT方向)一边蛇行一边延伸,帘线34具备直线部34A和将彼此邻接的直线部34A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圆弧状的作为折回部的连结部34B。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部34A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W方向)延伸,呈直角跨轮胎骨架构件12的接合部。另外,直线部34A在轮胎周向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此外,帘线34的端部(未图示)未暴露于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端部,而是配置于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另外,优选直线部34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箭头TW方向)的角度是10°以下,进一步优选是5°以下,最优选是0°。
作为加强带束层18的制造方法,能够列举出例如在两张树脂片材之间夹着蛇行的帘线34地热熔接的方法、一边使熔融了的树脂向隔开间隙的一对辊之间流入一边使帘线34沿着辊的轴向往复移动地送入的方法等。
在帘线34由树脂36包覆而形成的情况下,加强带束层18与轮胎骨架构件12之间的粘接可采用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熔融树脂的熔接法、使用粘接剂来进行粘接的方法。包覆帘线34的树脂36能够使用与轮胎片12A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热塑性材料、熔融树脂,优选相同种类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带束层18与轮胎骨架构件12被热熔接。
加强带束层18的帘线34也可以是单丝、多个长纤维的集合体,另外,也可以是加捻帘线。而且,既可以排列有多个帘线34,也可以织成布状。作为帘线34的原材料,既可以是有机纤维(尼龙、PET、芳香族聚酰胺等),也可以是无机纤维(玻璃等)、钢等金属。另外,在由树脂包覆帘线34而形成加强带束层18的情况下,既可以由树脂包覆帘线34的单侧,也可以由树脂包覆帘线34的两侧。
此外,帘线34并不限于由树脂包覆,也可以由橡胶包覆。在帘线34由橡胶包覆的情况下,加强带束层18与轮胎骨架构件12之间的粘接能够使用借助胶囊进行硫化的胶囊硫化、不借助胶囊进行硫化的无胶囊硫化、或者使用了刚度芯的芯硫化等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形成为35mm,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轮胎10的尺寸、形状适当变更。另外,出于确保刚度的观点考虑,优选形成为30mm以上的宽度。
如图2所示,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沿着轮胎径向对加强带束层18进行了投影时与埋设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侧加强构件32的端部在轮胎径向上重叠。这样,通过使加强带束层18和侧加强构件32在轮胎径向上重叠,能够消除刚度较低的部分,但并不限于此,加强带束层18和侧加强构件32也可以不在轮胎径向上重叠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侧加强构件32延伸到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提高了刚度,但并不限于此,只要配置于侧部24,也可以不延伸到胎冠部26。
[作用和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轮胎骨架构件12的侧部24埋设有侧加强构件32,因此,能够提高侧部24的刚度。由此,能够抑制侧部24变形而侧部24夹入路面200上的突起与轮辋之间的、所谓的胎侧起鼓(日文:ピンチカット)。
另外,侧加强构件32延伸到胎冠部26,在该胎冠部26埋设有加强用的帘线30,因此,能够提高胎冠部26的刚度。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轮胎骨架构件12是由树脂制的接合构件28将一对轮胎片12A连结而形成的,因此,与利用粘接剂等粘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另外,加强带束层18以覆盖接合构件28的方式热熔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由此,能够对比其他部分易于变形的接合部进行加强。
针对这一点,使用附图来说明。如图2所示,在轮胎10与路面200接触的情况下,车重作用于轮胎10,因此,成为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和胎面橡胶16被按压于路面的状态。
接着,如图4所示,若轮胎10爬上路面200上的突起200A,则胎面橡胶16被突起200A上推,轮胎径向的应力作用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胎冠部26。此外,在图4中,出于方便说明,夸张地描绘了变形。
若轮胎径向的应力作用于胎冠部26,则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表面产生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拉伸应力。在此,包括跨接合部的帘线34的加强带束层18热熔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接合部,因此,接合部被加强,并且刚度被提高,即使作用有拉伸应力,也能够抑制轮胎骨架构件12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侧加强构件32在轮胎径向上重叠,因此,胎冠部26的整体被加强,能够抑制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对轮胎片12A接合而形成了轮胎骨架构件12,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轮胎片12A接合而形成轮胎骨架构件1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相邻的轮胎片12A的接合部分别设置加强带束层18。
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中,帘线34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折回,帘线34的可能成为龟裂等故障的核心的端部没有暴露于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端部,因此,抑制了故障从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10。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表面热熔接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相同的结构的加强带束层52。在此,加强带束层5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侧加强构件32在轮胎径向上重叠。另外,在加强带束层5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带束层31和胎面橡胶1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加强带束层52被夹在轮胎骨架构件12与带束层31之间,热熔接于轮胎骨架构件12和带束层31,因此,加强带束层52与轮胎骨架构件12和带束层31这两者之间的粘接性优异,难以从轮胎骨架构件12和带束层31剥离。另外,加强带束层52能够从接地面侧保护轮胎骨架构件12的接合部。对于其他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10。此外,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中,在带束层3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表面热熔接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相同的结构的加强带束层7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加强带束层72和带束层31被热熔接,因此,提高加强带束层72与带束层31之间的粘接性。另外,加强带束层72能够从接地面侧保护被配置于轮胎骨架构件12的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31。对于其他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以与沿着轮胎周向(箭头CT方向)一边蛇行一边延伸的帘线34接触的方式在加强带束层18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根辅助帘线35,该多根辅助帘线35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而与直线部34A交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帘线35是三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辅助帘线35也能够设置三根以上。
通过在加强带束层18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辅助帘线35,能够提高加强带束层18的周向的弯曲刚度。另外,在制造加强带束层18时,通过使辅助帘线35与一边蛇行一边延伸的帘线34接触,从而能够在包覆树脂之际利用帘线间的摩擦力来抑制帘线34的直线部34A的间隔的紊乱。通过将帘线34的直线部34A的间隔保持恒定,能够使加强带束层18的加强效果沿着轮胎周向一致。由此,能够提高轮胎10的水压耐久性和强度性能。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带束层18在轮胎周向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地排列有多根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帘线37,来替代一边沿着轮胎周向(箭头CT方向)进行蛇行一边延伸的帘线34,并且,使辅助帘线35与这些帘线37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帘线37跨接合部,因此,也能够提高接合部的刚度。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以各种形态实施。例如,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组合而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轮胎径向的两面粘接加强带束层18。
2014年7月2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2014-150140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特许出愿、以及技术标准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载各文献、各特许出愿、以及各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被编入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其具有:
环状的轮胎骨架构件,其是树脂制的,是将多个轮胎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接合而成的;
接合部加强带,其设于所述轮胎片的接合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或轮胎径向外侧,包括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跨所述接合部的帘线地构成;以及
胎面层,其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和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这两者的轮胎径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帘线在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折回,所述帘线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宽度方向端部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所述帘线埋设于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的所述帘线被树脂片材夹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热熔接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的轮胎径向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该轮胎在所述轮胎骨架构件与所述胎面层之间具备带束层,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在所述帘线附着有树脂,
所述带束层具备由树脂包覆的胎面部加强帘线,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与所述带束层被热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接合部加强带具备辅助帘线,该辅助帘线与所述帘线接触,沿着与所述帘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0140 | 2014-07-23 | ||
JP2014150140A JP6452337B2 (ja) | 2014-07-23 | 2014-07-23 | タイヤ |
PCT/JP2015/070743 WO2016013552A1 (ja) | 2014-07-23 | 2015-07-21 | 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5149A true CN106715149A (zh) | 2017-05-24 |
CN106715149B CN106715149B (zh) | 2019-08-09 |
Family
ID=5516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50099.9A Active CN106715149B (zh) | 2014-07-23 | 2015-07-21 | 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217252A1 (zh) |
EP (1) | EP3173252B1 (zh) |
JP (1) | JP6452337B2 (zh) |
CN (1) | CN106715149B (zh) |
WO (1) | WO201601355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0048A (zh) * | 2017-06-19 | 2020-02-07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CN112203868A (zh) * | 2018-05-31 | 2021-01-0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49842B2 (ja) * | 2016-04-22 | 2020-02-1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JP6742893B2 (ja) * | 2016-12-01 | 2020-08-1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EP3808574B1 (en) * | 2018-06-18 | 2023-08-02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neumatic tire |
JP6984955B2 (ja) * | 2018-06-25 | 2021-12-22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00617A1 (en) * | 2001-11-20 | 2005-01-06 | Makoto Tsuruta | Pneumatic radial tire |
JP2005112065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2005254993A (ja) * | 2004-03-11 | 2005-09-22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CN101448655A (zh) * | 2006-05-23 | 2009-06-0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JP2010132200A (ja) * | 2008-12-05 | 2010-06-17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161299A (zh) * | 2010-02-16 | 2011-08-24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1207165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 |
WO2012066766A1 (ja) * | 2010-11-16 | 2012-05-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5121180A (zh) * | 2013-04-18 | 2015-12-0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CN105377581A (zh) * | 2013-07-12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N157066B (zh) * | 1980-10-16 | 1986-01-04 | Bates W & A Ltd | |
JP2528189Y2 (ja) * | 1990-08-28 | 1997-03-0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電気かみそりの外刃保護キャップ |
JP5293015B2 (ja) * | 2008-09-05 | 2013-09-18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レーシングカート用バイアスタイヤ |
JP5195310B2 (ja) * | 2008-11-05 | 2013-05-08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0120431A (ja) * | 2008-11-17 | 2010-06-03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11021702A1 (ja) * | 2009-08-20 | 2011-02-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WO2014054597A1 (ja) * | 2012-10-03 | 2014-04-10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4
- 2014-07-23 JP JP2014150140A patent/JP64523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7-21 US US15/328,063 patent/US2017021725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7-21 EP EP15823965.7A patent/EP317325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5-07-21 WO PCT/JP2015/070743 patent/WO20160135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21 CN CN201580050099.9A patent/CN1067151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00617A1 (en) * | 2001-11-20 | 2005-01-06 | Makoto Tsuruta | Pneumatic radial tire |
JP2005112065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2005254993A (ja) * | 2004-03-11 | 2005-09-22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CN101448655A (zh) * | 2006-05-23 | 2009-06-0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JP2010132200A (ja) * | 2008-12-05 | 2010-06-17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161299A (zh) * | 2010-02-16 | 2011-08-24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1207165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Bridgestone Corp |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 |
WO2012066766A1 (ja) * | 2010-11-16 | 2012-05-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5121180A (zh) * | 2013-04-18 | 2015-12-0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CN105377581A (zh) * | 2013-07-12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0048A (zh) * | 2017-06-19 | 2020-02-07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CN112203868A (zh) * | 2018-05-31 | 2021-01-0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13552A1 (ja) | 2016-01-28 |
EP3173252A1 (en) | 2017-05-31 |
JP6452337B2 (ja) | 2019-01-16 |
EP3173252A4 (en) | 2017-08-16 |
EP3173252B1 (en) | 2018-11-21 |
US20170217252A1 (en) | 2017-08-03 |
CN106715149B (zh) | 2019-08-09 |
JP2016022902A (ja) | 2016-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15149B (zh) | 轮胎 | |
CN105377581B (zh) | 轮胎 | |
CN106573493B (zh) | 轮胎 | |
CN107000480A (zh) | 轮胎 | |
CN106573494B (zh) | 轮胎 | |
US6568446B1 (en) | Pneumatic bicycle tire having protection against wear and reduced rolling resistance | |
JP6517073B2 (ja) | タイヤ | |
JP684508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5121181B (zh) | 轮胎 | |
JP6534293B2 (ja) | タイヤ | |
EP3020571B1 (en) | Tire | |
US20160001830A1 (en) | Crawler | |
US20210213783A1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18216419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WO2019116862A1 (ja) | タイヤ | |
CN107074017A (zh) | 轮胎 | |
JP6934452B2 (ja) | タイヤ | |
WO2019239898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WO2019244721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WO2019244737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WO2020004040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9217870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