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494A -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494A
CN106660494A CN201580039631.7A CN201580039631A CN106660494A CN 106660494 A CN106660494 A CN 106660494A CN 201580039631 A CN201580039631 A CN 201580039631A CN 106660494 A CN106660494 A CN 106660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
clip
guided plate
anchoring s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6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494B (zh
Inventor
山本人
山本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0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82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ving two resilient parts on its opposite ends in order to connect two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06Arrangements of fasteners and cli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inner vehicle liners or moul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5Pillars;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8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hank of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ving elevations, ribs, fins or prongs intended for deformation or tilting predominant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inser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0Trim molding faste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0Trim molding fastener
    • Y10T24/309Plastic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2Independent, headed, aperture pass-through fas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系绳(60)具有一对引导板(64)。一对引导板(64)具有间隔随着趋向于系绳顶端而变宽的对置两边(64a)。系绳(60)也可以具有弹性片(66)。一对引导板(64)也可以具有向锚固部(62)侧突出的突部(64d)。也可以使系绳中间部(60a)弯曲而延长系绳(60)。系绳(60)也可以具有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在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时,引导板的两边(64a)与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抵接,从而防止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锚固部(62)从系绳插入孔的脱出。弹性片(66)和突部(64d)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到达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时防止系绳(60)的旋转。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也防止系绳(60)的旋转。

Description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组装结构”也可以称为“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系绳夹被组装在前柱装饰件(以下,也简称为“柱装饰件”)上,并被用于将组装有系绳夹的柱装饰件安装在车身的前柱(以下,也简称为柱)上。在帘式安全气囊(以下,也称作CSA。CSA是Curtain Shield Airbag的缩写)展开时,系绳夹容许柱装饰件向从柱离开的方向移动,直至系绳夹的锚固部与被设置在柱装饰件的系绳收纳部上的系绳夹插入孔(以下,也简称为“系绳插入孔”)的周缘部抵接,从而在柱装饰件与柱之间产生CSA膨胀展开用的间隙,并对系绳夹的进一步移动进行约束以防止柱装饰件的飞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7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当为了充分地得到CSA膨胀展开用的间隙,而在现有的系绳夹中于与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确保充分的系绳长度时,存在有系绳收纳部在与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需要空间,但却不能获得空间的情况。
作为对策,在使系绳夹的系绳的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朝向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的情况下,存在有在CSA膨胀展开时系绳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柱装饰件按压而使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的可能性。系绳进行旋转的原因在于,系绳夹的截面呈圆形的腿部在柱的圆形的夹子组装孔内能够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以及由于系绳弯曲因而在从夹子中心轴线偏移的部位处被系绳夹插入孔缘部按压。认为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时,在CSA膨胀展开时系绳伸展成大致直线状的状态下,与系绳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锚固部的长度方向和柱装饰件的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锚固部从柱装饰件的系绳插入孔脱出,由此柱装饰件从系绳夹脱离而飞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绳夹和该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在该系绳夹中,在柱装饰件向离开柱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之前使系绳的旋转停止,并且,在柱装饰件从系绳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向离开柱的方向进一步进行移动时,能够使系绳的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返回至近0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能够采用以下的方式(“方式”也可以被称为“结构”)。另外,带括号的符号对应于附图中所出现的部件编号。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带括号的符号的部件的方式。此外,各方式与后述的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关系也被一并示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系绳夹(10)被组装在柱装饰件(80)上,所述柱装饰件(80)具有系绳收纳部(82),所述系绳收纳部(82)具有设置有系绳插入孔(86)的底壁(84)。系绳夹(10)具有:系绳(60),其具有顶端(60b)、座部侧端部(60c)以及系绳中间部(60a),并在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锚固部(62),其与系绳的顶端(60b)连接并在与上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在系绳中间部(60a)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所述一对引导板(64)在沿着上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从系绳中间部(60a)离开的方向且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一对引导板(64)具有对置两边(64a),所述对置两边(64a)以使系绳中间部(60a)中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的部分(60f)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对置两边(64a)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的顶端(60b)而变宽。
第一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处设置有弹性片(66)。弹性片(66)在沿着上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向从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离开的方向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
第二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一对引导板(64)上,于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突出的突部(64d)。
第三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在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间隔大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厚度,并且在系绳的顶端(60b)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正交的线倾斜时使引导板(64)的突部(64d)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
第四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在一对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于与突部(64d)相比靠系绳中间部(60a)侧,形成有向与突部(64d)的顶端相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凹陷的凹部(64e)。
第五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在上述第三方式中,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其在从座部侧端部(60c)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60i),其从第一部分(60h)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60j),其从第二部分(60i)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60k),其从第三部分(60j)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60b)。
第六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中,在上述第六方式中,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以及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60a)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四部分(60k)上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
第七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在上述第七方式中,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60k)上的引导板(64)在沿着系绳中间部(60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
第八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中,在上述第一方式中,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其在从座部侧端部(60c)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60i),其从第一部分(60h)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60j),其从第二部分(60i)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60k),其从第三部分(60j)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60b)。
第九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式中,在上述第九方式中,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以及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60a)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四部分(60k)上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
第七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中,在上述第十方式中,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60k)上的引导板(64)在沿着系绳中间部(60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
第十一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中,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具备:具有长方形形状的锚固部(62)的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至第五、第六至第八以及第九至第十一方式中任一个方式的系绳夹(10);柱装饰件(80),其具有系绳收纳部(82),所述系绳夹(10)以使系绳(60)的延伸方向朝向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而被组装在所述柱装饰件(80)上,所述系绳收纳部(82)具有设置有长方形形状的系绳插入孔(86)的底壁(84)。
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长于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最大间隔。
系绳插入孔(86)的短边短于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最大间隔。
第十二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中,在上述第十二方式中,系绳收纳部(82)具有在柱装饰件长度方向上开放的开口(82a)。
在将系绳夹(10)组装在柱装饰件(80)上的状态下,系绳(60)从系绳收纳部(82)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出,并且锚固部(62)位于系绳收纳部(82)的外侧。
第十三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中,在上述第十二方式中,在一对引导板(64)上,于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突出的突部(64d)。
在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旋转止动部(84a),所述旋转止动部(84a)能够供引导板的突部(64d)卡挂,并且在突部(64d)卡挂时阻止系绳(60)相对于底壁(84)的旋转。
第十四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并且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在柱装饰件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移动时,存在有系绳被柱装饰件按压而使系绳夹绕夹子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的情况。
但是,在上述第一方式中,由于在系绳上设置有引导板,因此,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之前,引导板的两边与系绳插入孔的缘部抵接,从而防止系绳进一步绕夹子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的情况。
当柱装饰件从该状态进一步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行移动时,随着接近于系绳顶端而变宽的引导板的对置两边与系绳插入孔缘部的接触部接近于系绳顶端。由于引导板的对置两边的间隔受到系绳插入孔的短边的长度限制,因此,随着对置两边与系绳插入孔缘部的接触部接近于系绳顶端,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返回至近0度。
由此,在柱装饰件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行移动的中途,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被阻止,并且在柱装饰件进一步进行移动时,锚固部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的角度被矫正为接近于正交。其结果为,可防止锚固部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一致而使锚固部脱出系绳插入孔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二方式,由于设置有弹性片,因此,当在CSA膨胀展开之际锚固部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内表面抵接时,弹性片进入系绳插入孔内,并且通过弹性片而防止系绳的旋转。由此,即使在系绳收纳部的底壁到达引导板与锚固部之间而使由引导板实现的旋转防止无效时,也能够通过弹性片而阻止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和锚固部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旋转。因此,能够通过弹性片而确保锚固部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的正交。其结果为,可防止锚固部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一致而使锚固部脱出系绳插入孔的情况。
另外,由于通过弹性片而非刚片来防止旋转,因此,能够实现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在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时,使锚固部穿过系绳收纳部底壁的系绳插入孔而进入系绳收纳部内,并将弹性片向系绳收纳部底壁的外表面按压而使其弹性变形从而变得平坦。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系绳夹相对于柱装饰件而旋转90度,从而能够使弹性片和引导板穿过系绳插入孔而进入系绳收纳部内。
根据上述第三方式,由于在引导板上设置有突部,因此,在系绳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旋转被引导板限制的同时柱装饰件向离开柱的方向进行移动时,突部继引导板后顺畅地进入系绳插入孔内。此外,即使柱装饰件在将系绳的弯曲矫正为反弯曲方向的同时向离开柱的方向进行移动,也由于在系绳上向弯曲方向作用有弹性恢复力,因此,一对引导板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而倾斜。由此,一对突部中的一个突部进入系绳插入孔内,并且通过该突部而防止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和系绳顶端部绕中心轴线的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旋转。
在引导板上设置有突部的情况下,不设置第二方式的弹性片。
根据上述第四方式,突部与锚固部之间的间隔被设为,在系绳的顶端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正交的线倾斜时使引导板的突部进入系绳插入孔内的大小。其结果为,在柱装饰件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使锚固部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内表面抵接时,一个引导板的突部进入系绳插入孔,从而能够阻止锚固部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进行旋转的情况。
此外,由于将突部与锚固部之间的间隔设为大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厚度,因此,即使突部基本为刚体,也能够将系绳组装在系绳收纳部中。在这种情况下,在使锚固部穿过系绳插入孔而进入系绳收纳部中之后,在使系绳的顶端的中心线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正交的状态下,使系绳绕系绳的顶端的中心线旋转90度,以使具有突部的引导板穿过系绳插入孔而进入系绳收纳部内。
根据上述第五方式,由于在引导板上,于与突部相比靠系绳中间部侧的部位处设置凹部,因此,能够对与突部相比靠系绳中间部侧的部分的厚壁部位的成形中途的材料的收缩和由该收缩引起的突部的变形进行抑制。其结果为,突部的形状、尺寸精度较高。
根据上述第六方式或者第九方式,由于系绳中间部具有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部分,因此,在后述的图20的系绳侧视图中,能够使系绳在左右以及上下方向上弯曲,从而能够延长系绳长度。其结果为,能够增大CSA膨胀展开时的柱装饰件的打开量(柱装饰件与柱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使CSA容易且可靠地膨胀、展开。
根据上述第七方式或者第十方式,由于在系绳中间部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第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因此,即使延长系绳长度,也会在一对引导板卡挂在系绳贯通孔上之前,使第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卡挂在系绳贯通孔上,从而能够防止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
根据上述第八方式或者第十一方式,由于第二、第三引导板与一对引导板不连续,因此,尽管设置了第二、第三引导板,也能够确保系绳的柔软性。其结果为,能够可靠地获得延长系绳的效果,即,能够增大CSA膨胀展开时的柱装饰件的打开量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十二方式,由于系绳插入孔的长边长于引导板的两边的最大间隔,因此,尽管设置了引导板,也能够将系绳夹组装在柱装饰件上。
由于系绳插入孔的短边短于引导板的两边的最大间隔,因此,在CSA膨胀展开时,在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旋转近90度之前,引导板的两边与系绳插入孔的缘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系绳进一步绕夹子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的情况。此外,当柱装饰件从该状态进一步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行移动时,随着接近于系绳顶端而变宽的两边的间隔被系绳插入孔缘部限制,从而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度返回至近0度。
根据上述第十三方式,由于使锚固部位于系绳收纳部的外侧,因此,即使延长系绳,也不会导致锚固部或引导板与系绳收纳部的侧壁的干涉,从而能够将系绳夹组装在柱装饰件上。
根据上述第十四方式,通过将突部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的旋转止动部上,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系绳绕夹子中心轴线的旋转和系绳顶端部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的立体图。
图2为沿着柱装饰件的长度方向观察到的与图1相比被缩小了的系绳夹的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在柱装饰件随着系绳的旋转而开始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移动时,引导板进入系绳插入孔之前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以下,也简称为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柱装饰件与图3相比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引导板与系绳插入孔缘部滑动接触并作用有使系绳的旋转向0度返回的力矩时的组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组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柱装饰件与图4相比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引导板进入系绳插入孔内并且系绳的旋转返回至0度时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柱装饰件与图6相比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锚固部与系绳插入孔缘部抵接并且弹性片进入到系绳插入孔内时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与柱装饰件开始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引导板进入系绳插入孔之前的阶段相对应的步骤(以下,为STEP)-1中的组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组装结构的俯视方向立体图。
图10为图8的组装结构的侧视方向剖视图。在图10中,实线的系绳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双点划线的系绳表示本发明的改变例。
图11为与柱装饰件相比于图10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引导板进入系绳插入孔之前的阶段相对应的STEP-2、3中的组装结构的侧视方向剖视图。
图12为与柱装饰件相比于图11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引导板的一部分进入到系绳插入孔内的阶段相对应的STEP-4中的组装结构的俯视方向立体图。
图13为图11的组装结构的侧视方向剖视图。
图14为与柱装饰件相比于图13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引导板进入到系绳插入孔内且旋转返回至近0度的阶段相对应的STEP-5中的组装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图15为图14的组装结构的侧视方向剖视图。
图16为与柱装饰件相比于图15向脱离系绳夹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并且弹性片的一部分进入到系绳插入孔内的阶段相对应的STEP-6中的组装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7为图16的组装结构的侧视方向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的系绳夹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和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21为图20的系绳夹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中的被设置在系绳收纳部的底壁外表面上的旋转止动部和其附近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中的被设置在系绳收纳部的底壁外表面上的旋转止动部和具有被卡挂在旋转止动部上的突部的系绳夹的突部附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进行说明。
本发明包括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对应于设置有引导板的情况。虽然第一实施例包括设置有弹性片的情况和不包含弹性片的情况,但是,图中表示设置有弹性片的情况。第二实施例对应于在引导板上设置有突部的情况。第三实施例对应于延长系绳长度并在系绳上设置有第二、第三引导板的情况。
图1至图17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关,除了弹性片以外,还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图18、图19、图22以及图23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相关,也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图20以及图21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相关。
在附图中,对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部分标注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共用的符号。
〔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图1表示系绳夹10单体,图2至图17表示系绳夹10和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结构1。
如图1、图2、图10所示,系绳夹10具有:与夹子中心轴线10a(图10)正交的单一的座部24;在沿着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方向上向离开座部24的方向延伸的单一的腿部20;在与腿部20相反的一侧向离开座部24的方向,沿着一个平面以弯曲状或者直线状,或者弯曲状和直线状延伸的系绳60;与系绳的顶端60b连接并在与系绳60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锚固部62;在与系绳60相同的一侧,向离开座部24的方向立起的卡合保持部70。锚固部62在与系绳所沿着延伸的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锚固部62的外形为长方形形状。
如图2以及图10所示,柱装饰件80具有系绳收纳部82,系绳收纳部82在系绳夹10被组装到柱装饰件80上时将系绳60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内部。在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上形成有长方形形状的系绳插入孔86。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朝向柱装饰件80的长度方向。系绳收纳部82具有在柱装饰件80的长度方向上向一个方向开放的开口82a。
系绳夹10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例如为聚己二酰己二胺。但是,只要是具有挠性且具有所需的强度的树脂材料,则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树脂材料。
柱装饰件80由与系绳夹10相同或者与其相比为硬质的塑料构成。
如图2所示,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结构1包括系绳夹10和柱装饰件80。在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中,使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相位一致以使锚固部62穿过系绳插入孔86。而且,在使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旋转90度之后,将系绳60进一步插入到系绳收纳部82内,直至锚固部62穿过系绳收纳部82的开口82a而移动到系绳收纳部82外的位置(图10),且直至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被卡合保持部70的鼓出部74和座部24夹持的位置。由此,系绳夹10被组装在柱装饰件80上。
在系绳夹10被组装到柱装饰件80上时,系绳60穿过开口82a而从系绳收纳部82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出,并且锚固部62位于系绳收纳部82的外侧。由此,能够在不被系绳收纳部82的侧壁限制的条件下,延长系绳60的长度。
通过在组装有系绳夹10的状态下将腿部20插入到车辆的柱90的夹子组装孔92(图2)内,从而柱装饰件80被组装在柱(前柱)90上。腿部20的外形为大致圆形,夹子组装孔92为圆形。因此,腿部20能够在夹子组装孔92内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
系绳60在系绳60的延伸方向的中途弯曲,并且系绳60的弯曲方向与柱装饰件80的长度方向一致。当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或者侧翻时等CSA88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移动,直至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与锚固部62抵接。并且,在展开的柱装饰件80’与柱90之间形成CSA88的展开用间隙,通过锚固部62而限制系绳夹10的进一步移动从而防止柱装饰件80的飞出。
CSA88以折叠的状态被收纳在柱90与柱装饰件80之间的空间内。在车辆碰撞时或者侧翻时,CSA88膨胀展开,并将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图2的箭头的方向)按压。CSA88穿过被形成在内板90a与柱装饰件80之间的展开用间隙而向车厢内且乘员与侧门之间展开,从而对乘员头部进行约束和保护。在图2中,符号88’表示展开中途的CSA的一部分。
通过系绳60在延伸方向的中途弯曲,以及系绳60穿过系绳收纳部82的开口82a而从系绳收纳部82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出,以及锚固部62位于系绳收纳部82的外侧,从而能够延长系绳长度。其结果为,能够增大CSA膨胀展开时的内板90a与柱装饰件80之间的CSA膨胀展开用间隙。
以下,依次对系绳夹10和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结构1的各部分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腿部20与座部24正交。腿部20的中心轴线与夹子中心轴线10a(图10)一致。腿部20为中空。与夹子中心轴线10a正交的方向上的腿部20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或者大致圆形。
在隔着夹子中心轴线10a而相互对置的中空的腿部20的部位处设置有一对开口部(狭缝42),并且在该一对开口部中设置有一对卡止爪30。一对卡止爪30在与夹子中心轴线10a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对置。
卡止爪30从与腿部20结合的结合部32向座部24侧延伸,所述结合部32位于在夹子轴向上离开座部24的位置处。卡止爪30也可以以自由端终止。在卡止爪30以自由端终止的情况下,卡止爪30除了结合部32以外,通过倒U字状的狭缝42而从腿部20以及座部24分离。卡止爪30可以为多对。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一对卡止爪30。
狭缝42的远离座部24的一侧的端部的腿部轴向位置与结合部32的腿部轴向位置在腿部轴向上互为一致。由于系绳夹10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卡止爪30能够在与夹子中心轴线10a接近、背离的方向上,即倾倒、立起的方向上,弹性地旋转变形。
卡止爪30具有:外侧面,其从腿部20的外周面以距夹子中心轴线10a的距离随着趋向于座部24侧而增大的方式倾斜;主体卡止面36,其从外侧面的座部24侧端部向夹子中心轴线10a侧弯折并与座部24对置。
在将被组装到柱装饰件80上的系绳夹10向柱90进行组装之际,当将腿部20向夹子组装孔92内插入时,卡止爪30的外侧面与夹子组装孔92的缘部的内表面或者内表面角部抵接。当进一步插入时,卡止爪30的座部侧端部向卡止爪30接近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方向,绕位于与腿部20结合的结合部32附近的旋转变形中心或与该中心相比位于离开座部24的一侧的假想旋转变形中心而旋转变形。
也可以在系绳夹10的腿部20上,于与一对卡止爪30的对置方向正交的腿部部位处,形成由在腿部轴向上延伸的长孔构成的变形促进部44。除了长孔以外,变形促进部44也可以为在腿部下端向外部开放的狭缝或者薄壁部。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变形促进部44。在设置有变形促进部44的情况下,通过变形促进部44,能够使结合部32以及与结合部32连接的卡止爪根部在卡止爪30被夹子组装孔92缘部按压时向夹子中心轴线10a侧挠曲。由此,即使结合部32以及卡止爪根部大于夹子组装孔92的内表面的半径,也能够穿过夹子组装孔92。因此,能够在确保向夹子组装孔92的穿过性的状态下,加厚结合部32以及卡止爪根部的厚度,由此能够提高结合部32以及卡止爪根部的刚性。
在中空的腿部20的内表面上,从一对卡止爪30的座部侧端部到腿部的下端形成有凹凸,该凹凸以与夹子中心轴线10a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在一个卡止爪30上所形成的凹凸的凸部与在另一个卡止爪30上所形成的凹凸的凹部在一对卡止爪30的对置方向上对置,从而对在一对卡止爪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倒变形时一对卡止爪30相互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由此使卡止爪30的倾倒角度增大。
系绳夹10还具有弹簧座22。弹簧座22从座部24或者腿部20的座部24侧端部向离开座部24的方向且离开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方向延伸。弹簧座22具有弹性。在使腿部20插穿于柱90的夹子组装孔92内时,弹簧座22与夹子组装孔92缘部抵接而被弹性压缩。弹簧座22在其与卡止爪30的主体卡止面36之间对夹子组装孔92缘部进行夹持,从而对系绳夹10与柱90之间的间隙进行吸收,由此对系绳夹10的松动进行抑制。弹簧座22既可以如图示例那样与系绳夹10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独立于系绳夹10而另行设置。
系绳夹10也可以为,在各卡止爪30的向座部侧的延长部的座部侧顶端部处具有向离开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方向延伸的卡止解除部38的类型的夹子。当在维修时等将夹子10从柱90上拆下时,捏住一对卡止解除部38并向一对卡止解除部38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按压,从而使卡止爪30绕卡止爪30的旋转变形中心而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倾倒。由此,卡止爪30的主体卡止面36与柱90的卡挂被解除,因此,能够将夹子10向脱离方向拉拽而从柱90上拆下。
卡合保持部70从座部24向与腿部20相反的方向立起。在图10的侧视时,卡合保持部70在系绳60的立起部60a的侧方设置有一对。一对卡合保持部70在系绳弯曲方向面内,以使立起部60a处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位于立起部60a的侧方。卡合保持部70被设置在从立起部60a分离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卡合保持部70具有:立起部72,其从座部24立起与设置有系绳插入孔86的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厚度大致相等的量;鼓出部74,其从立起部72的顶端进一步向离开座部24的方向延伸,并且向与立起部72的立起方向正交的方向鼓出。鼓出部74被形成为中空形状,以便在与立起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弹性。鼓出部74的外形尺寸为,在卡合保持部70的自由状态下,与系绳收纳部82的长方形的系绳插入孔86的短边的长度相比较长。
在将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进行组装时,将卡合保持部70向系绳收纳部82的系绳插入孔86内压入。此时,鼓出部74向鼓出量减少的方向弹性变形而穿过系绳插入孔86,从而鼓出部74进入系绳收纳部82内。当鼓出部74穿过系绳插入孔86时,鼓出部74弹性恢复到初始的位置(自由状态的位置),从而鼓出部74与系绳收纳部82的长方形的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的缘部卡合,系绳夹10将系绳收纳部底壁84保持在鼓出部74与座部24之间。在维持该状态的状态下,系绳夹10被组装在柱90上。
在CSA88膨胀展开时,当柱装饰件80被CSA88向离开柱90的方向(图2的箭头方向)按压时,系绳收纳部82的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将卡合保持部70的鼓出部74向脱离方向按压,从而使鼓出部74向鼓出量减少的方向弹性变形。于是,鼓出部74穿过系绳插入孔86,从而系绳收纳部底壁84从卡合保持部70的鼓出部74脱离。
其结果为,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直至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抵接,从而在柱装饰件80与柱90之间产生CSA88的膨胀展开用间隙。如图17所示,当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抵接时,柱装饰件80无法进一步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从而防止了柱装饰件80向车厢内方向的飞出。
系绳60沿着一个平面延伸。系绳60具有:系绳顶端60b;系绳的座部侧端部60c;在系绳顶端60b与系绳60的座部侧端部60c之间延伸的系绳中间部60a。
如图10所示,系绳中间部60a可以具有:从座部24立起的立起部60d;与立起部60d连接并向系绳顶端60b侧弯曲的弯曲部60e;弯曲部60e与系绳顶端60b之间的部分60f。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立起部60d可以相对于与座部24正交的方向而向远离系绳顶端60b的方向倾斜,或者,如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与座部24正交。立起部60d从座部24倾斜而立起的情况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立起部60d与座部24正交而立起的情况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改变例。第一实施例的改变例包含在第一实施例中。
在系绳60的系绳中间部60a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64。一对引导板64沿着一个平面延伸,一对引导板64所沿着延伸的平面与系绳60所沿着延伸的平面相同或者相互平行。一对引导板64所沿着延伸的平面与包含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相互正交。一对引导板64具有以使弯曲部60e与系绳顶端60b之间的系绳部分60f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的对置两边64a。对置两边64a的各边以直线状延伸。一对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在与引导板64所沿着延伸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顶端60b而变宽。引导板64同系绳中间部60a的弯曲部60e与系绳顶端60b之间的系绳部分60f被设置为一体。
系绳部分60f与两边64a之间的引导板部分可以如图示例那样被填满,或者,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成为挖空的空间,或者,也可以成为朝向锚固部62开放的开放空间。在填满的情况下,引导板64由板状体构成。在为挖空的空间的情况下,引导板64由中空的框体构成。在成为开放空间的情况下,引导板64由从系绳部分60f朝向锚固部62倾斜地延伸的一对棒状体构成。
在引导板64由板状体或者框体构成的情况下,引导板64还可以具有:底边64b,其在同系绳中间部60a的弯曲部60e与系绳顶端60b之间的部分60f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弯曲部64c,其对底边64b和两边64a进行连结。在底边64b与部分60f正交的情况下,两边64a及其延长与底边64b形成三角形。底边64b也可以与系绳中间部60a的部分60f倾斜地交叉,在该情况下,一对引导板成为大致四边形。此外,如图18、图19所示,一对引导板64各自的底边64b也可以具有朝向锚固部62突出的突部64d,或者朝向锚固部62而成为凹坑的凹部64e,或者突部64d与凹部64e双方。
在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中,优选为,长方形形状的系绳插入孔86与长方形形状的锚固部62的形状尺寸关系以如下方式被设定。即,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长于锚固部62的长边。此外,系绳插入孔86的短边短于锚固部62的长边且长于锚固部62的短边。其结果为,只需使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相位一致,锚固部62便能够插穿系绳插入孔86,另一方面,只需使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成为90度或者接近90度,锚固部62便无法插穿系绳插入孔86。
在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时,使锚固部62和系绳插入孔86的相位一致以使锚固部62穿过系绳插入孔86。在使锚固部62穿过了系绳插入孔86之后,使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旋转90度,以使锚固部62无法插穿系绳插入孔86,从而将系绳夹10安装在柱装饰件80上。接下来,通过将系绳夹10的腿部20压入柱90的夹子组装孔92内,从而将柱装饰件80组装在柱90上。在CSA88展开时,当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与离开柱90的方向相同)移动时,容许柱装饰件80的移动,直至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缘部抵接,从而在柱装饰件80与柱90之间形成有CSA膨胀展开用间隙。但是,当锚固部62与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抵接时,柱装饰件80的进一步的移动受到约束,从而防止柱装饰件80的飞出。
此外,在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中,系绳插入孔86与引导板64之间的形状关系以如下方式被设定。即,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长于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最大间隔。由此,在使锚固部62穿过了系绳插入孔86之后,使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旋转90度而使包含引导板64的面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相位一致时,引导板64能够插穿系绳插入孔86。因此,能够将系绳60更深地插入到系绳收纳部82内从而完成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在组装完成的状态下,优选为,引导板64的至少对置两边64a的部位位于系绳收纳部82内。引导板64的弯曲部64c或底边64b可以突出至系绳收纳部82外。在该状态下系绳夹10被安装在柱装饰件80上。
如图8所示,当在CSA膨胀展开时,柱装饰件受到来自CSA88的载荷而向离开柱的方向且以CSA88侧与CSA相反侧相比较多地打开的方式进行旋转并移动时,系绳60弯曲,因此,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更详细而言,在立起部60d从夹子中心轴线10a向与锚固部62相反的一侧倾斜并立起时,在图9、图10所示的STEP-1中,系绳插入孔86缘部与立起部60d在从夹子中心轴线10a向与锚固部62相反的一侧隔开S量(图10)的部位a处抵接。因此,在图9中,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向左旋(逆时针旋转)方向L进行旋转。在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进一步移动的STEP-2、3中,如图11所示,与夹子中心轴线10a隔开S1量的部位b相对于夹子中心轴线10a仍位于与锚固部62相反的一侧。因此,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保持左旋(逆时针旋转)方向L。
系绳插入孔86的短边短于一对引导板64的两边64a的最大间隔。由此,当在CSA膨胀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并且引导板64从系绳收纳部82内进入到系绳插入孔86内时,如果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则在图12、图13所示的STEP-4中,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边的缘部抵接,从而系绳夹10的进一步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被阻止。此时,抵接点c位于从夹子中心轴线10a向锚固部62侧隔开S2量的位置处。因此,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向右旋(顺时针旋转)方向R进行旋转。
当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板64向系绳插入孔86内的进入量增加。由于随此增加的对置两边64a的间隔受到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间的间隔限制,因此,如图14、图15所示的STEP-5那样,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右旋(顺时针旋转)方向R的旋转量被限制为近0度。因此,能够使系绳夹1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返回至近0度。图4、图5图示了系绳夹1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返回至近0度的状态。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的效果,尤其是引导板64的效果进行说明。
当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存在有系绳60被柱装饰件按压而使系绳夹1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的情况。尤其是在系绳中间部60a具有从夹子中心轴线10a偏移的部分的情况下,在被系绳插入孔86的缘部按压时,如图8、图9所示那样,向左旋(逆时针旋转)方向L进行旋转,或者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向右旋(顺时针旋转)方向R进行旋转。
但是,由于在系绳60上设置有引导板64,因此,在引导板64到达系绳插入孔86时,如图4、图5、图13所示,在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旋转近90度之前,引导板64的两边64a与系绳插入孔86缘部抵接。由此,防止了系绳60进一步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的情况。
当柱装饰件80从阻止了旋转的状态进一步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如图4、图5所示,引导板64的两边64a被系绳插入孔86缘部按压,使得随着接近于系绳顶端60b而变宽的引导板64的两边64a的间隔成为系绳插入孔缘部的间隔,从而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角度返回至近0度。
由此,在CSA膨胀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进行移动的中途,能够确保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性。因此,当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抵接时,能够防止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一致而使锚固部62脱出系绳插入孔86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柱装饰件80飞出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的结构以及效果,尤其是引导板64和对置两边64a所涉及的结构以及效果,也能够应用在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还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以及效果,尤其是弹性片66所涉及的结构以及效果。
为了能够将附带引导板64的系绳夹10组装在柱装饰件80上,需要在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平行的状态下,在引导板64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设置有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厚度以上的间隔,以便在将锚固部62穿过了系绳插入孔86之后使系绳60旋转90度。但是,由于当在CSA膨胀展开时引导板64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的间隔部位到达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位置时,由引导板66实现的旋转防止无效,因此,存在有在CSA膨胀展开时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进行旋转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系绳60需要在引导板64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具有阻止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或者系绳60的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的旋转止动结构。
为了该旋转止动,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处设置有一对弹性片66,该一对弹性片66使该系绳部分60g位于它们之间。各弹性片66从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起沿着与引导板64相同的面延伸。因此,一对弹性片66在沿着与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的方向上延伸。在与系绳6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从锚固部62侧观察时的一对弹性片66的形状为长方形。
弹性片66的形状与系绳插入孔86的形状之间的关系以如下方式被设定。即,系绳插入孔86的长边长于一对弹性片66的长方形的长边,系绳插入孔86的短边长于一对弹性片66的长方形的短边。由此,通过使一对弹性片66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相位一致,从而能够使一对弹性片66穿过系绳插入孔86。
弹性片66从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的系绳部分60g的、与锚固部62隔开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缘部的厚度以上的部位分岔,并向离开系绳部分60g的方向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弯曲或以直线状延伸,且在锚固部62的近前终止。
在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时,通过使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相位一致,从而使锚固部62插穿系绳插入孔86。此时,通过将在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弹性片66按压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外表面上而使弹性片66平坦,从而能够使系绳60旋转90度。
弹性片66的效果如下所述。
在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组装时,由于使系绳插入孔86缘部位于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并使系绳夹10相对于柱装饰件80旋转90度,因此,在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隔。当在CSA88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移动从而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内表面抵接时,系绳插入孔缘部恰好到达引导板64与锚固部62之间。因此,存在有由引导板64实现的系绳60的旋转防止无效,从而系绳60相对于系绳插入孔86进行旋转的情况。
但是,通过设置弹性片66,从而在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的内表面抵接时,弹性片66进入到系绳插入孔86内,因此,能够通过弹性片66而防止系绳60相对于系绳插入孔86的旋转。由此,即使在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内表面抵接时,也能够确保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的正交性,从而防止锚固部62脱出系绳插入孔86的情况。
引导板64的效果与弹性片66的效果的差异如下所述。
引导板64防止在CSA膨胀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移动的中途,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旋转至近90的情况。此外,引导板64以使旋转至近90度的系绳60的旋转量返回至近0度的方式而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当在CSA膨胀展开时柱装饰件80向脱离系绳夹10的方向移动从而锚固部62与系绳插入孔周缘部抵接时,即引导板64的旋转防止效果无效时,弹性片66防止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锚固部62的相对于系绳插入孔86的旋转。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18、图19、图22以及图2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的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的结构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结构和效果中的也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尤其是引导板64的结构和效果,也被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在下文中,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效果中的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效果不同的部分为主而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被设置于系绳60的系绳中间部60a处的一对引导板64上,在引导板64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突出的突部64d。
在各引导板64上设置有一个突部64d,在一对引导板64上设置有一对突部64d。当一对突部64d中的任意一个进入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内时,使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被阻止,并且使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旋转被阻止。因此,突部64d作为系绳60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止动部和系绳60的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止动部而发挥功能。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突部64d,因此,未设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实现旋转止动的功能的弹性片66。
一对突部64d的远离系绳中间部60a的一侧的外表面在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延长直线上延伸。此外,如图18所示,突部64d的顶端被倒圆。一对突部64d以设置有引导板64的系绳部分60f的中心线为对称的中心而相互对称。
使一对突部64d的外表面在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的延长直线上延伸的理由在于,在CSA膨胀展开时,使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缘部能够从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向一对突部64d的外表面顺畅地滑动并移动。
此外,理由在于,即使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从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向一对突部64d的外表面移动,一对突部64d的外表面也能够使由引导板64的对置两边64a实现的、使系绳的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角度返回至近0度的效果持续,从而更进一步实现该效果。
引导板64和突部64d在与系绳60所沿着延伸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被设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通过将引导板64和突部64d设为相同的厚度或者大致相同的厚度,从而能够将与系绳60所沿着延伸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突部64d的弯曲刚性提高到与引导板64的弯曲刚性相同的程度。
在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隔,该间隔大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厚度,并且在系绳的顶端60b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正交的线倾斜时使一对引导板64中的至少一方的突部64d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
其结果为,如图18所示,在系绳的顶端60b的中心线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正交,且锚固部62的引导板侧表面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内侧面紧贴的状态下,在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锚固部侧顶端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隔(间隙)G。
将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62之间的间隔设为大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厚度的理由在于,在将系绳夹10向柱装饰件80的系绳收纳部82进行组装之际,在使锚固部62的长度方向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一致以使锚固部62插穿系绳插入孔86之后,能够使锚固部62绕系绳的顶端部的中心轴线旋转90度。通过将锚固部62绕系绳的顶端部的中心轴线旋转90度,从而能够使一对引导板64插穿系绳插入孔86并插入到系绳收纳部82内。
此外,将间隔G设为微小的量的理由在于,在CSA88的膨胀展开时,系绳60伸展为大致直线状,并且在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与锚固部62抵接时,在因伸展为直线状的系绳60向弯曲的弹性恢复力而使系绳部分60g从与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正交的方向倾斜时,能够使被形成在一对引导板64中的一个上的突部64d可靠地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以实现旋转止动。
此外,在一对引导板64各自的与锚固部62对置的部位处,在与突部64d相比靠系绳中间部60a侧,形成有向与突部64d的顶端相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凹陷的凹部64e。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中,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在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外表面(与柱90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旋转止动部84a,该旋转止动部84a能够供引导板64的突部64d卡挂,并且在突部64d卡挂时阻止系绳60的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
旋转止动部84a被设置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外侧面中的系绳插入孔86的一端与系绳收纳部82的开口82a侧端部之间。旋转止动部84a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外表面向外侧(朝向柱90的方向)突出,并在中央处具有槽84b,该槽84b具有能够接收引导板64的突部64d的宽度。该槽84b的中心线与系绳插入孔8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一致。
当在CSA88的膨胀展开时,锚固部62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抵接时,如图18所示,一对引导板64中的一个突部64d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一对引导板64中的另一个突部64d从系绳插入孔86脱离。但是,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从系绳插入孔86脱离的突部64d卡挂在旋转止动部84a上。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由于在引导板64上设置有突部64d,因此,即使不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片66,也能够防止CSA膨胀展开时的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
更详细而言,在CSA膨胀展开时,在系绳60的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被引导板64限制的同时,柱装饰件80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由于在引导板64上设置有突部64d,因此,突部64d继引导板64后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从而通过突部64d而限制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
此外,由于系绳60在系绳中间部60a处,例如弯曲部60e处弯曲,因此,即使柱装饰件80在将系绳60的弯曲矫正为反弯曲方向的同时向离开柱90的方向移动,在系绳60上也会向弯曲方向作用有弹性恢复力,从而一对引导板64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而倾斜。由此,两个突部64d中的一个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从而防止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和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
此外,由于突部64d与锚固部62之间的间隔G被设定为微小的量,因此,在系绳60的顶端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正交的线倾斜时,即使该倾斜量较小,也能够使突部64d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
此外,由于将突部64d与锚固部62之间的间隔设为大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厚度,因此,能够将系绳60组装在系绳收纳部82中。在组装过程中,在使锚固部62穿过系绳插入孔86而进入到系绳收纳部82内之后,在使系绳60的顶端的中心线与系绳收纳部底壁84正交的状态下使系绳60绕系绳顶端的中心线旋转90度。在旋转后,使引导板64穿过系绳插入孔86而进入系绳收纳部82内。
此外,由于在引导板64的与突部64d相比靠系绳中间部60a侧设置了凹部64e,因此,能够对与突部64d相比靠系绳中间部60a侧的引导板部分的厚壁部位的成形中途的材料的收缩和由该收缩引起的突部64d的变形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提高突部64d的形状精度。
在系绳收纳部82的底壁8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旋转止动部84a的情况下,由于一对突部64d中的一个进入系绳插入孔86内,一对突部64d中的另一个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止动部84a上,因此,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被可靠地阻止。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绳夹10以及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1的结构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结构和效果中的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也被应用或者可被应用的部分,尤其是引导板64的结构、效果,被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结构和效果中的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也被应用或者可被应用的部分,尤其是突部64d的结构、效果既可以被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被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在下文中,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效果中的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效果不同的部分为主而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其从座部侧端部60c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60i,其从第一部分60h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三部分60j,其从第二部分60i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第四部分60k,其从第三部分60j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62的方向延伸至系绳的顶端60b。
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第三部分60j以及第四部分60k分别可以呈弯曲状延伸,也可以呈直线状延伸,或者也可以一部分呈弯曲状延伸而剩余部分呈直线状延伸。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第三部分60j以及第四部分60k的连接部可以以弯曲状顺畅地连接,或者也可以以折线状连接。
如图20所示,系绳中间部60a沿着系绳60所沿着的平面而向左右以及上下弯曲。由此,系绳60的长度变长。第三实施例的系绳60的长度长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系绳60的长度。
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上,优选为在第三部分60j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沿着系绳60延伸的一个平面延伸,且隔着系绳中间部60a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一对引导板64被设置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四部分60k上。
图20、图21图示了在第三部分60j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的情况。在CSA88的膨胀展开时,系绳60从弯曲状态伸展为大致直线状态,并且柱装饰件80从系绳夹10脱离。此时,如图20所示,首先,第二引导板76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上,接下来,第三引导板78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上,最后,一对引导板64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上。在一对引导板64上设置有突部64d的情况下,即使一对引导板64的突部64d以外的部分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脱离,一对突部64d中的一个也会卡挂在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系绳插入孔86上。由此,尽管延长了系绳60的长度,但几乎能够始终抑制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以及系绳60相对于系绳收纳部底壁84的旋转。
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设置有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双方的情况下,为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各自)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60k上的引导板64在沿着系绳中间部60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由此,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中的至少一方(在设置有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双方的情况下,为第二引导板76和第三引导板78各自)与一对引导板64之间的系绳部分是柔软的,并且可挠曲。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由于系绳中间部60a具有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第三部分60j以及第四部分60k,因此,能够使系绳60在图20中向左右以及上下方向上弯曲,从而能够延长系绳长度。其结果为,能够增大CSA膨胀展开时的柱装饰件80从柱90的打开量,从而能够使CSA88容易且可靠地膨胀、展开。
此外,由于在系绳中间部60a的第一部分60h、第二部分60i以及第三部分60j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了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中的至少一方,因此,尽管延长了系绳60,但在一对引导板64卡挂在系绳贯通孔86上之前,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中的至少一方卡挂在系绳贯通孔86上,从而能够防止系绳60绕夹子中心轴线10a的旋转。
此外,由于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与一对引导板64不连续,因此,尽管设置了第二、第三引导板76、78,但能够确保系绳60的柔软性。其结果为,能够可靠地获得延长系绳60的效果,即,能够增大CSA膨胀展开时的柱装饰件80从柱90的打开量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系绳夹,其被组装在柱装饰件上,所述柱装饰件具有系绳收纳部,所述系绳收纳部具有设置有系绳插入孔的底壁,
所述系绳夹有:
系绳,其具有顶端、座部侧端部以及系绳中间部,并在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锚固部,其与系绳的顶端连接并在与所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在系绳中间部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所述一对引导板在沿着所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从系绳中间部离开的方向且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
该一对引导板具有对置两边,所述对置两边以使系绳中间部中的设置有一对引导板的部分位于它们之间的方式而相互对置,该对置两边的间隔随着接近于系绳的顶端而变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引导板与锚固部之间的系绳部分处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在沿着所述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向从引导板与锚固部之间的系绳部分离开的方向且靠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一对引导板上,于引导板的与锚固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的方向突出的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引导板的突部的锚固部侧顶端与锚固部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间隔大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厚度,并且在系绳的顶端的中心线从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正交的线倾斜时使引导板的突部进入系绳插入孔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一对引导板的与锚固部对置的部位处,于与突部相比靠系绳中间部侧,形成有向与突部的顶端相比远离锚固部的方向凹陷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系绳中间部具有:
第一部分,其从座部侧端部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其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三部分,其从第二部分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四部分,其从第三部分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系绳中间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所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而相互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的第四部分上设置有所述一对引导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上的引导板在沿着系绳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系绳中间部具有:
第一部分,其从座部侧端部向上方且远离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其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三部分,其从第二部分的上端向下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
第四部分,其从第三部分的下端向上方且朝向锚固部的方向延伸到系绳的顶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在系绳中间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置有沿着所述一个平面且隔着系绳中间部而互相向相反侧延伸的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在系绳中间部的第四部分上设置有所述一对引导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绳夹,其中,
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中的至少一方与被设置在第四部分上的引导板在沿着系绳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不连续。
12.一种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具备:
具有长方形形状的锚固部的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以及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绳夹;
柱装饰件,其具有系绳收纳部,所述系绳夹以使系绳的延伸方向朝向柱装饰件长度方向的方式而被组装在所述柱装饰件上,所述系绳收纳部具有设置有长方形形状的系绳插入孔的底壁,
系绳插入孔的长边长于引导板的对置两边的最大间隔,
系绳插入孔的短边短于引导板的对置两边的最大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其中,
系绳收纳部具有在柱装饰件长度方向上开放的开口,
在将系绳夹组装在柱装饰件上的状态下,系绳从系绳收纳部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出,并且锚固部位于系绳收纳部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其中,
在一对引导板上,于引导板的与锚固部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向朝向锚固部的方向突出的突部,
在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旋转止动部,所述旋转止动部能够供引导板的突部卡挂,并且在突部卡挂时阻止系绳相对于系绳收纳部的底壁的旋转。
CN201580039631.7A 2014-07-30 2015-07-24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Active CN106660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4499 2014-07-30
JP2014-154499 2014-07-30
PCT/JP2015/071087 WO2016017539A1 (ja) 2014-07-30 2015-07-24 テザークリップとテザークリップの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への組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494A true CN106660494A (zh) 2017-05-10
CN106660494B CN106660494B (zh) 2019-03-01

Family

ID=5521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631.7A Active CN106660494B (zh) 2014-07-30 2015-07-24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7845B2 (zh)
EP (1) EP3187375B1 (zh)
JP (1) JP6241550B2 (zh)
CN (1) CN106660494B (zh)
WO (1) WO20160175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905A (zh) * 2019-01-21 2019-04-16 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气帘安全卡扣
CN113646548A (zh) * 2019-04-08 2021-11-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固定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9933B2 (ja) * 2015-11-30 2019-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テザークリップおよ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JP6762986B2 (ja) * 2018-05-11 2020-09-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装用カバー取付構造
US10821915B2 (en) * 2019-02-11 2020-11-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Clip for vehicles
US11780383B2 (en) * 2021-04-20 2023-10-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7004A1 (en) * 2005-12-19 2007-06-21 Lear Corporation Dual stage vehicle interior trim fastener
JP2011157054A (ja) * 2010-02-04 2011-08-18 Toyota Motor Corp A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け装置
CN102667183A (zh) * 2009-12-24 2012-09-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WO2013032561A1 (en) * 2011-08-29 2013-03-0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bag tethering clip assembly
CN103079892A (zh) * 2010-09-07 2013-05-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装饰件安装装置
JP201313704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yota Motor Corp ガーニッシュ取付装置およびテザーク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3537B2 (ja) * 2001-09-27 2005-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部品の取付構造
US7073231B2 (en) * 2002-09-13 2006-07-11 Southco, Inc. Tether clip system
JP4619914B2 (ja) * 2005-09-30 2011-01-2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
US7976056B2 (en) * 2007-05-09 2011-07-1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clip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1255829A (ja) 2010-06-11 2011-12-22 Toyota Motor Corp フロント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装置
WO2015079959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および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JP5907190B2 (ja) 2014-01-29 2016-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およびテザーク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7004A1 (en) * 2005-12-19 2007-06-21 Lear Corporation Dual stage vehicle interior trim fastener
CN102667183A (zh) * 2009-12-24 2012-09-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JP2011157054A (ja) * 2010-02-04 2011-08-18 Toyota Motor Corp A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け装置
CN103079892A (zh) * 2010-09-07 2013-05-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装饰件安装装置
WO2013032561A1 (en) * 2011-08-29 2013-03-0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bag tethering clip assembly
JP201313704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yota Motor Corp ガーニッシュ取付装置およびテザークリッ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905A (zh) * 2019-01-21 2019-04-16 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气帘安全卡扣
CN109624905B (zh) * 2019-01-21 2020-09-15 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气帘安全卡扣
CN113646548A (zh) * 2019-04-08 2021-11-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用固定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7375A4 (en) 2017-07-05
JP6241550B2 (ja) 2017-12-06
WO2016017539A1 (ja) 2016-02-04
EP3187375B1 (en) 2019-03-13
JPWO2016017539A1 (ja) 2017-04-27
US10137845B2 (en) 2018-11-27
EP3187375A1 (en) 2017-07-05
CN106660494B (zh) 2019-03-01
US20170253195A1 (en)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494A (zh) 系绳夹和系绳夹向柱装饰件的组装结构
CN102667183B (zh) 卡夹
CN1939779B (zh) 车辆的内部部件
US8096517B1 (en) Steering wheel laptop computer holder
CN104136277A (zh) 拴系夹和包括其的装饰件联接装置
CN205674961U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支架
CN107072414A (zh) 广告显示器
CN107074137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装饰罩紧固件
CN105308333B (zh) 夹子、帘式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及柱装饰件安装结构
JP2007239991A (ja) トリムリテーナ
CN108269496A (zh) 弯折调节装置和柔性显示屏
CN102380206B (zh) 具有三维特征的两维板片智力玩具
CN104802745B (zh) 柱装饰件安装结构和拴系夹
CN105247228B (zh) 夹箍以及柱装饰物安装结构
EP1630046A3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CN1134389A (zh) 物件夹持装置
CN104812565B (zh) 重合复合部件
CN103204111A (zh) 车辆门饰板
CN104228703B (zh) 附接组件
CN101061527A (zh) 信息显示单元支承件
CN104806615A (zh) 拴系夹和柱装饰件安装结构
CN107489573A (zh) 喷射器夹具
CN106114385A (zh) 用于车辆的硅胶存储组件
CN108071739A (zh) 防振装置
US10357088B2 (en) Anti-collision corner armor for laptop ba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