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5376B -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5376B
CN106635376B CN201611215688.0A CN201611215688A CN106635376B CN 106635376 B CN106635376 B CN 106635376B CN 201611215688 A CN201611215688 A CN 201611215688A CN 106635376 B CN106635376 B CN 106635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decolorising agent
decolorization
weigh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56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35376A (zh
Inventor
赵彬希
叶菲菲
张娟娟
贾梦虹
肖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spectrum Test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spectrum Chemic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spectrum Chemic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spectrum Chemic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156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5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5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5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35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5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5/00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 C10M175/0008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with the use of adsorbent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5/00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 C10M175/0016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with th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5/00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 C10M175/0083Lubricating gre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品脱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方便快捷,对脱色剂的用量、脱色处理的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均要求不高,并且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处理后,润滑油的脱色率较高,并且酸值不会上升。

Description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品脱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的润滑油消费量增加,相应也导致日益增多的废润滑油产生。废润滑油的填埋或焚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间接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但废润滑油又可以作为资源回收并再生利用,将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改进已有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变废为宝,再生出满足行业要求的基础油是合适的选择。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构成,两者比例分别占80%-90%、10%-20%。润滑油也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学组成为多种碳氢化合物,少部分为非碳氢化合物。各种润滑油使用寿命受到油的品种、使用的机器的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限。润滑油性能降低或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空气及高温下的氧化影响,混入油中的金属微粒、水分及杂质等,又将加速油品氧化,因此润滑油随着服务时间延长,其颜色越来越深,酸值增大,沉淀物、油泥、漆膜等增多,这些物质在装置中会引起仪器的故障,从而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润滑油。废润滑油则除了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外,还相应引入了一部分污染杂质。这些杂质包括含铅抗爆剂的分解产物、燃烧过程的酸性产物、未完全燃烧的烟粒子、氧化产物、低温油泥、金属的有机酸盐、添加剂的化学反应产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微粒、重馏分燃料、水、外界尘埃。
通常,废润滑油的处理一般有丢弃、焚烧、道路油化、去除重金属后成燃料油、再生为润滑油等。前三种废油处理方式对环境中土壤、水系、大气等造成污染,且不符合和谐生态的环保要求。废润滑油可采用化学方法脱除重金属后,脱金属油又能够作为燃料油使用;采用合适的技术对废油进行加工,除掉变质组分和杂质等,废润滑油也能够成为再生润滑油而加以使用。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可分为传统再生工艺及新型再生工艺。传统再生工艺包括硫酸-白土工艺、溶剂精制、加氢精制等;新型再生工艺包括短程蒸馏再生工艺、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近年来,废油再生工艺分被分为三类。第一类叫做再净化,主要以脱除废油中的水及机械杂质等为目的,机械杂质往往悬浮或以胶体形式稳定分散于废油中,包括沉降、过滤、离心、絮凝等处理步骤。第二类废油再生工艺称为再精制,其基于再净化工艺阶段补充化学精制或吸附精制等,例如采用化学法破乳或脱金属、白土吸附精制、硫酸-白土精制等处理沉降离心后的油品,可得到可供使用的金属加工液、脱模油、满足一般性能要求的润滑油等。第三类废油再生工艺叫再炼制,以蒸馏阶段为典型特征,包括与蒸馏工艺联用的白土工艺、酸-白土工艺、加氢工艺等。
在润滑油生产或者废润滑油再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脱色处理。脱色对于提高油脂的质量十分重要。脱除油脂色泽的方法有日光脱色法、化学药品脱色法、加热法和吸附法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吸附脱色法。吸附脱色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物质,如酸性白土和活性炭等加入油脂中,在加热情况下,吸附油脂内的色素及其它不纯物质。
通常使用的脱色剂有活性白土和活性炭。活性白土有天然活性白土与无机酸处理的活性白土两大类,通常后者吸附力更强。活性白土能够吸附碱性原子团和极性原子团、残留的酸、酚类及其他悬浮杂质。但是其要求待处理的油脂水分含量很低,并且活性白土在脱色后油脂的酸价回升明显,氢过氧化物和次级氧化产物含量升高,造成油品品质的下降。活性炭能够吸附疏水性、高分子物质、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但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太强,使用后会降低油脂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400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0-99.5):(0.5-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5-35min,恒温的温度为20-9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或离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3,4-乙烯二氧噻吩与乙烯基咪唑的重量比为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酰、过氧化酯、过氧化酮、过氧化二烷烃、过氧化碳酸酯以及氢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咪唑、聚丙烯酰胺混合后搅拌加热至90-100℃,加入引发剂,持续搅拌12-16h,然后冷却至45-55℃,依次加入凹凸棒土和硅烷偶联剂,在转速为1800-2200rpm下搅拌10-20min,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方便快捷,对脱色剂的用量、脱色处理的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均要求不高,并且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处理后,润滑油的脱色率较高,并且酸值不会上升。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10、1-20、1-30和1-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40、50-30、50-20和5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在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脱色处理的步骤。本发明所述的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包括在润滑油生产过程中尚未进行脱色处理的润滑油。本发明所述的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包括废润滑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根据润滑油的用途不同而产生的废润滑油主要包括废内燃机油、废工业润滑油和废电气绝缘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400目。
本发明中所用的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可以不经过干燥处理,待处理润滑油的含水量对脱色处理的效果的影响不太大,但是在脱色处理之前必须要过滤。油中的不溶性物质,可以用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的方法去除。但是沉降和离心分离的方法相对于过滤而言效果并不好,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沉降和离心分离的效率不高,并且最终的油品产率会偏低一些,因此本发明优选采用砂芯漏斗过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0-99.5):(0.5-10)。
作为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如:99.5:0.5、99.4:0.6、99.3:0.7、99.2:0.8、99.1:0.9、99:1、98.5:1.5、98:2、97.5:2.5、97:3、96.5:3.5、96:4、95.5:4.5、95:5、94:6、93:7、92:8、91:9、90:10。
脱色剂的添加量通常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添加量为待处理溶液的2-5wt%。当脱色剂的添加量低于1wt%时,脱色效果很差,延长脱色处理时间到12h,也无法达到脱色要求。当脱色剂的添加量超过5wt%时,脱色处理能达到脱色要求,但是会对油产生吸附,使处理后的油回收率变低,因此脱色剂的添加量不能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5-35min,恒温的温度为20-95℃。
通常而言,脱色处理的温度要保持适中。当脱色处理的温度较低的时候,脱色效果不明显,脱色率较低,这是因为在低温下的吸附作用不明显,因此在脱色处理时需要加热。但是脱色处理的温度过高时,又会不利于脱色过程,因为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更重要的是温度太高的时候反而会让一些无色的物质转变成有色物质,使脱色率降低。一般而言,润滑油的脱色温度为70-90℃。
脱色处理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或者太短,一般保持20-30min为佳。脱色处理时间较短时,毛油与脱色剂的接触时间不够,脱色效果不明显。但是脱色处理时间较长时,脱色剂中的一些成分会使油变质。例如,一般作为脱色剂使用的活性白土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会作为油脂氧化的催化剂,导致油脂的酸价上升和颜色加深。
通常作为脱色剂使用的聚合物絮凝剂,在油中的相容性不好,会影响到其在油中的分散性。对于油中存在的一些带电胶体颗粒的除去能力很弱,造成脱色处理的时间很长。一般的无机絮凝剂对大分子成色物质的脱色效果不好,选择性很强,并且用量非常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或离心后取上层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凹凸棒土又称为坡缕石或坡缕缟石,是一种具链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其结构属2:1型粘土矿物。在每个2:1单位结构层中,四面体晶片角顶隔一定距离方向颠倒,形成层链状。加工后的凹凸棒土制品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食品加工助剂和食品添加剂,可取代活性炭。它不仅能脱色,还可除臭除味,除重金属离子和致癌物质,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就为生产提供了便利,它可作冰箱除臭剂、污水处理剂、家用净水器、油脂精炼脱色剂,效果极为明显。
无论是在吸附过程中,还是在污水处理中,凹凸棒土都可以再生,它耗能少,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凹凸棒土选择吸附能力大小的次序为:水>醇>酸>醛>正烯烃>中性脂>芳香烃>环烷烃>烷烃、直链烃>环烷烃>烷烃,直链烃比支链烃吸附得快,吸附选择性对油脂的脱色有重要的作用。
凹凸棒土要能起到较好脱色作用,必须要进行改性。凹凸棒土利用其比表面积大、孔穴错综复杂的特点,依靠表面静电引力作用,将成色分子絮凝在自己的周围,使它们聚集沉淀,从而可将它们从油品中分离除去,达到油品脱色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凹凸棒土的吸附性能,常常会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常见的改性方法有酸活化、焙烧活化和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在改性处理后,改性剂进入凹凸棒土层链状结构的中间,形成了新的晶面。这种结构变化可能使得凹凸棒土内部空洞增大,从而提高了凹凸棒土吸附色素的能力。改性处理后凹凸棒土的极性分量也相应增加,使得凹凸棒土与色素的极性基团之间发生络合的几率增加,表面能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对色素的吸附作用。
作为一种市售产品,凹凸棒土的CAS号为12174-11-7。
本发明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AS号为4420-74-0。可以从市面上购买,作为一种市售的商品,可以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KH-590,也可以是美国联碳公司的A-189。
本发明选择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较好的偶联作用,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上的巯基还可以和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咪唑共同脱除未经脱色处理的油中的杂质。
3,4-乙烯二氧噻吩的CAS号为126213-50-1。
乙烯基咪唑为1-乙烯基咪唑,CAS号为1072-6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3,4-乙烯二氧噻吩与乙烯基咪唑的重量比为1:1。
所述聚丙烯酰胺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是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絮凝沉降,沉淀澄清处理,如钢铁厂废水,电镀厂废水,冶金废水,洗煤废水等污水处理、污泥脱水等。还可用于饮用水澄清和净化处理。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基团,它能通过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粒子,使粒子间架桥或通过电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故可加速悬浮液中粒子的沉降,有非常明显的加快溶液澄清,促进过滤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酰、过氧化酯、过氧化酮、过氧化二烷烃、过氧化碳酸酯以及氢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引发剂选自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炔-3、α,α-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1,4-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醋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过氧化二碳酸双(4-叔丁基环己酯)、过氧化叔丁基碳酸异丙酯、二过氧化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氢、对烷基过氧化氢、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过氧化甲乙酮、过氧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物、过氧化丁二酸、2,2-双(4,4-二叔丁过氧环己基)丙烷、过氧化月桂酸叔丁酯、过氧化硬脂酰、1,3-双(2-叔丁过氧基异丙基)苯、过氧化对氯苯甲酰、过氧化2,4-二氯苯甲酰、叔丁基枯茗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异丙苯中的一种。
发明人在完成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本发明的脱色剂能够使润滑油脱色处理的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脱色剂的用量范围都拓宽,扩大了润滑油脱色处理的应用范围。
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咪唑、聚丙烯酰胺按一定重量比在引发剂的引发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通过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使在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中,使用到的脱色剂在满足脱色要求的情况下,脱色时间最短只需要5min。脱色时间最长可以是35min,在长时间的脱色处理中,不会出现润滑油被吸附导致产率或回收率下降。实现脱色处理在室温下就能进行,最低脱色温度为20℃。发明人意外的发现当3,4-乙烯二氧噻吩与乙烯基咪唑的重量比为1:1时,脱色剂的用量可以为0.5wt%-10wt%,用量范围远远超过常规用量范围2wt%-5wt%。用量为10wt%时也不会出现大量吸附油脂而降低润滑油收率的现象,并且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咪唑、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之间能起到协同作用,对凹凸棒土的结构产生影响,与凹凸棒土配合能够起到优异的脱色效果,并且不会带来润滑油酸值提高,对润滑油中的酸性产物、烟粒子、氧化产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微粒都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4-乙烯二氧噻吩、乙烯基咪唑、聚丙烯酰胺混合后搅拌加热至90-100℃,加入引发剂,持续搅拌12-16h,然后冷却至45-55℃,依次加入凹凸棒土和硅烷偶联剂,在转速为1800-2200rpm下搅拌10-20min,即得。
作为一种典型的脱色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2-6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2-6重量份的乙烯基咪唑、8-12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3-0.06重量份的引发剂,在95℃下持续搅拌12-16h,然后冷却到45-55℃,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3-8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在转速为1800-2200rpm下搅拌10-20min,即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用材料均为市售。
凹凸棒土,明光市兴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杰纳西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3,4-乙烯二氧噻吩,上海九鹏化工有限公司
1-乙烯基咪唑,江苏康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济宁华凯树脂有限公司
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济宁华凯树脂有限公司
过氧环己酮,兰州助剂厂
待脱色的润滑油均为相同的废润滑油。
实施例1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2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9.5:0.5。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3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0:10。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离心。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4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2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5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95℃。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6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5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7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35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8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离心。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2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6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实施例9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6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2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对比例1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6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对比例2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6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对比例3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7:3。
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10min,恒温的温度为50℃。
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离心。
以重量份计,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评价方法
1.脱色率测试
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润滑油脱色前后的吸光度来计算脱色率。计算公式为脱色率(%)=(A0-A1)/A0×100%,其中A0为脱色处理前的吸光度,A1为脱色处理后的吸光度。
2.回收率测试
称量脱色处理前后润滑油的质量来计算回收率。计算公式为回收率(%)=M1/M0×100%,其中M0为脱色处理前的质量,M1为脱色处理后的质量。
3.酸值变化率测定
采用SZY-3000型油品酸值测定仪测定脱色处理前后润滑油的酸值来计算酸值变化率。计算公式为酸值变化率(%)=(I0-I1)/I0×100%,其中I0为脱色处理前的酸值,I1为脱色处理后的酸值。
测试结果列于下表。
脱色率 回收率 酸值变化率
例1 92.5% 99.2% 5.2%
例2 91.6% 99.5% 4.3%
例3 93.1% 98.6% 6.4%
例4 91.2% 99.3% 5.1%
例5 93.6% 99.1% 6.2%
例6 91.4% 99.4% 4.8%
例7 92.8% 98.5% 5.8%
例8 85.4% 97.3% 8.7%
例9 88.2% 97.1% 9.1%
对1 81.6% 95.4% 12.5%
对2 78.4% 95.8% 11.6%
对3 72.5% 96.4% 1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脱色剂,提供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
(2)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进行除杂质处理;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脱色剂;
(4)将脱色剂从溶液中分离,得到脱色后的润滑油;
所述步骤(2)中的除杂质处理为将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加入到砂芯漏斗中过滤,所述砂芯漏斗的砂芯为200目;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
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3,4-乙烯二氧噻吩、3重量份的1-乙烯基咪唑、10重量份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加热至95℃,再加入0.04重量份的过氧环己酮,在95℃下持续搅拌15h,然后冷却到50℃,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凹凸棒土和4重量份的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转速为2000rpm下搅拌15min,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经脱色处理的润滑油为废润滑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步骤(2)处理后的溶液和脱色剂的重量比为(90-99.5):(0.5-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入脱色剂后,保持溶液恒温5-35min,恒温的温度为20-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分离操作为过滤或离心。
CN201611215688.0A 2016-12-26 2016-12-26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635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5688.0A CN10663537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5688.0A CN10663537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5376A CN106635376A (zh) 2017-05-10
CN106635376B true CN106635376B (zh) 2019-06-11

Family

ID=5882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5688.0A Active CN10663537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5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8194B (zh) * 2018-09-14 2021-07-27 闽江学院 一种废润滑油脱色方法
CN109233989A (zh) * 2018-10-30 2019-01-18 上海天汉环境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及再生工艺及其脱色剂
CN110106014A (zh) * 2019-06-10 2019-08-09 福建六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工艺
CN111073752B (zh) * 2019-12-11 2021-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废润滑油的氧化-吸附耦合脱色方法
CN111676062A (zh) * 2020-05-18 2020-09-18 江苏森茂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品前端抽提脱色技术
CN115770550A (zh) * 2022-11-21 2023-03-10 安徽嘉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活性炭和白土混合脱色剂和在精制润滑油毛油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6400A2 (en) * 2006-04-11 2007-10-18 Aharon Barda A tablet for absorbing waste drainage comprising hydrogel
CA2789678C (en) * 2011-09-16 2015-04-07 Syncrude Canada Ltd. In Trust For The Owners Of The Syncrude Project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flocculation using dynamic mixing
DE102012016317A1 (de) * 2012-08-14 2014-02-20 Jenabatteries GmbH Redox-Flow-Zelle zur Speicher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CN103865626B (zh) * 2014-03-11 2015-11-18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废机械油的无酸碱再生方法
CN103865627B (zh) * 2014-03-11 2017-11-17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废汽轮机油的再生方法
CN104877073B (zh) * 2015-05-12 2017-01-11 上海众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2011A (zh) * 2015-08-04 2015-12-09 周荣国 废矿物油制备润滑油基础原料油的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CN106010768A (zh) * 2016-06-25 2016-10-12 舒尔环保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废油环保再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5376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5376B (zh) 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Zhao et al. Application of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in o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A review
CN106883925B (zh) 一种废润滑油精制再生的方法
CN102604732A (zh) 再生基础油n-甲基吡咯烷酮静态混合旋流分离抽提工艺
CN105642237A (zh) 一种十一碳烯酰胺丙基甜菜碱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
CN103361165B (zh) 用于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的再生设备和方法
CN105727903A (zh) 一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多孔硅藻土的制备方法
JP2007538134A (ja) 使用済みプロセスオイルの精製方法
CN108774578A (zh) 废润滑油的回收预处理方法
CN111073752B (zh) 一种废润滑油的氧化-吸附耦合脱色方法
CN103570173B (zh) 废弃油基钻井液中柴油的回收工艺
CN112876013B (zh) 石油污泥环保处理方法
CN103865626B (zh) 一种废机械油的无酸碱再生方法
CN203333614U (zh) 用于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的再生设备
US10934500B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ly regenerating waste lubricating oil
CN110099988A (zh) 处理废油的方法
CN109536202A (zh) 一种冷轧制油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Guilharduci et al. Efficiency of sugarcane bagasse-based sorbents for oil removal from engine washing wastewater
CN109609181A (zh) 一种废矿物油的精炼提纯工艺
Starostina et al. The processing of kieselguhr sludge with obtaining a new end product as reserve for reducing resources consumption of vegetable oil manufacture
CN106084130B (zh) 一种脱芳烃树脂球的制备方法
CN107715834A (zh) 用于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及其活化方法
JP6713592B1 (ja) 廃エンジンオイルのスラッジ除去およびCa、Zn、P元素の除去方法
CN104312620A (zh) 一种脱除油浆中催化剂粉末和油浆溶剂萃取的组合方法
CN105062557A (zh) 废矿物油的无酸精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10, No. 2, Lane 139, Guowei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crospectrum Test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0438 1, 9 building, 135 Guowei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SPECTRUM CHEMICAL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