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1970A -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1970A
CN106601970A CN201611123423.8A CN201611123423A CN106601970A CN 106601970 A CN106601970 A CN 106601970A CN 201611123423 A CN201611123423 A CN 201611123423A CN 106601970 A CN106601970 A CN 10660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er sulfone
microporous membrane
microporous
cross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34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1970B (zh
Inventor
李胜海
张所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11234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1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1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1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1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Fibrous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膜,由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交联剂交联后得到;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本发明突破性的选取聚醚砜材料,辅以聚醚砜锂盐,提高离子传导率,又通过交联反应将聚合物固定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耐溶剂性。本发明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采用耐热的、含有可交联官能团的聚醚砜为成膜材料,通过与环氧树脂发生交联反应,具有耐有机溶剂、良好孔隙率和优异离子传导能力等诸多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优异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数码产品等领域,并在市场经济规模更大的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而工作,当其在充放电过程中,Li+会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式的嵌入和脱嵌。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很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分隔电池的正、负极,来防止两极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另外也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它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特点,并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容量及安全性能等。性能优异的隔膜能有效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商品化隔膜主要为聚烯烃类隔膜,包括聚乙烯(PE)多孔膜、聚丙烯(PP)多孔膜、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丙烯(PP)复合多孔膜。但是由于上述聚烯烃隔膜的本体材料的熔点相对较低,大约在130℃~165℃,当电池受热达到隔膜材料的熔点温度附近时,隔膜会出现明显的尺寸收缩,产生孔洞,导致正极、负极接触而短路,进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开发高安全性能的隔膜材料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开发出了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隔膜材料,如高耐热性的聚合物制备的隔膜,如聚丙烯腈(PAN)、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的共聚物,以及聚酰亚胺(PI)类高分子隔膜,上述高分子类隔膜具有比聚烯烃更高的热稳定性。然而,基于上述高分子材料自身的结构特点,锂离子导电率一直比较低;或是通过采用各种耐高温的无机材料涂覆在有机隔膜表面来增强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及润湿性能,如高分子载体表面涂覆耐高温的陶瓷材料所制备的陶瓷隔膜,但是由于无机粉体与隔膜粘附力较弱,陶瓷涂层的稳定性能一直制约着陶瓷隔膜的发展。
因此,如何得到一种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的微孔膜,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已成为领域内诸多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微孔膜,是一种热稳定性能好和耐有机溶剂的高分子微孔膜,而且该微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能够提高锂电池的隔膜润湿性和离子传导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膜,由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交联剂交联后得到;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500≤n≤5000;
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50≤m≤5000。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包括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和脂环族类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包括戊二醛、丁二醛、1,6-己二醛、对苯二甲醛、间苯二甲醛和α-羟基己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为50~4000;
所述微孔膜的孔隙率为35%~80%;
所述微孔膜的孔径为0.03~0.44μm;
所述微孔膜的厚度为20~50μ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复合膜,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和支撑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致孔剂、交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2)将上述步骤得到铸膜液在支撑层上制膜,再加热交联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微孔复合膜。
优选的,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的质量比为(2~4):1;
所述致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为(0.5~3):1;
所述交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摩尔比为(0.4~0.5)∶1;
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为(2~4):1。
优选的,所述致孔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和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制膜为流延法制膜;
所述支撑层包括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加热交联的温度为60~100℃;所述加热交联的时间为5~60min;
所述后处理包括成孔、清洗和干燥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孔复合膜或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复合膜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膜,由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交联剂交联后得到;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锂电池隔膜耐热性能差、离子传导率较低的问题,突破性的选取聚醚砜材料,辅以聚醚砜锂盐,提高离子传导率,又针对其耐溶剂性能差的缺陷,为避免聚醚砜类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常规的碳酸二甲酯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的问题,通过交联反应将聚合物固定成三维网络结构。本发明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采用耐热的、含有可交联官能团的聚醚砜为成膜材料,通过与环氧树脂发生交联反应,具有耐有机溶剂、良好孔隙率和优异离子传导能力等诸多优势。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微孔膜和微孔复合膜,在溶剂中稳定,孔隙率为35%~80%,离子传导率能达到9.6×10-3S/cm,拉伸强度能达到85.8MPa,180℃下热收缩率仅为2.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微孔膜交联结构形成过程及机理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的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上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的上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下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专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别限制,在市场上购买的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的即可。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纯度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优选采用分析纯或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领域常规的纯度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膜,由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交联剂交联后得到;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含有氨基的聚醚砜、氨基功能化的聚醚砜、氨基改性的聚醚砜或含有氨基官能团的聚醚砜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优选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对所述结构式I中n的取值范围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醚砜的常用取值范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n的取值范围优选为500~5000,更优选为1000~4000,最优选为2000~3000。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来源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或市售购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氨基功能化的聚醚砜锂盐、氨基改性的聚醚砜锂盐或含有氨基官能团的聚醚砜锂盐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优选为含有氨基和磺酸锂基团的聚醚砜,更优选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对所述结构式II中m的取值范围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醚砜锂盐的常用取值范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m的取值范围优选为50~5000,更优选为100~4000,更优选为500~3000,最优选为1000~2000。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的来源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或市售购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发明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本发明对所述环氧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环氧树脂即可,即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凡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环氧树脂优选包括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和脂环族类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或脂环族类环氧树脂。本发明对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环氧树脂的常规分子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优选为50~4000,更优选为100~3000,更优选为500~2000,最优选为1000~1500。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多醛基官能团的有机物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优选包括戊二醛、丁二醛、1,6-己二醛、对苯二甲醛、间苯二甲醛和α-羟基己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戊二醛、丁二醛、1,6-己二醛、对苯二甲醛、间苯二甲醛或α-羟基己二醛,最优选为戊二醛、1,6-己二醛、对苯二甲醛或α-羟基己二醛。
本发明对所述微孔膜的具体参数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树脂的微孔膜的具体参数,或常规的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参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微孔膜的孔隙率优选为35%~80%,更优选为45%~70%,最优选为55%~60%。所述微孔膜的孔径优选为0.03~0.44μm,更优选为0.05~0.4μm,更优选为0.1~0.35μm,最优选为0.15~0.3μm。所述微孔膜的厚度优选为20~50μm,更优选为25~45μm,最优选为30~40μ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复合膜,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和支撑层。
本发明对所述支撑层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支撑层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支撑层或支撑层的材质优选包括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最优选为耐热的聚酯类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或碳纤维。
本发明上述步骤提供了一种微孔膜和微孔复合膜,本发明采用含有可以发生交联反应的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和聚醚砜锂盐为成膜材料,通过氨基与至少含有双环氧基团和/或至少含有两个醛基的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其中,聚醚砜类材料的融化温度均大于220℃,显著提高了微孔膜的热稳定性;微孔膜中含有聚醚砜磺酸锂等锂盐,使得微孔膜具有优异的锂离子传导能力,解决了传统聚合物类隔膜锂离子传导能力差的弊端;使用亲水性的聚合物制备的微孔膜,聚碳酸酯类电解液的润湿性能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综合性能;采用耐热的聚酯无纺布为支撑层制备的微孔膜,由于交联的微孔膜和无纺布牢固地结合到一起,因此,本发明上述微孔膜,尤其是微孔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优异,拉伸强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致孔剂、交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2)将上述步骤得到铸膜液在支撑层上制膜,再加热交联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微孔复合膜。
本发明对所述微孔复合膜或其原料的选择范围和优选原则,如无特别注明,与前述微孔膜或微孔复合膜中的选择范围和优选原则均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首先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致孔剂、交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和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的加入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加入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的质量比优选为(2~4):1,更优选为(2.3~3.7):1,最优选为(2.6~3.4):1。
本发明对所述交联剂的加入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加入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交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摩尔比优选为(0.4~0.5):1,更优选为(0.42~0.48):1,最优选为(0.44~0.46):1。
本发明对所述致孔剂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成膜用致孔剂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致孔剂优选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和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或乙二醇甲醚,最优选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二醇。本发明对所述致孔剂的加入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加入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致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优选为(0.5~3):1,更优选为(1.0~2.5):1,最优选为(1.5~2.0):1。
本发明对所述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类反应常用的有机溶剂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优选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四氢呋喃,最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四氢呋喃。本发明对所述有机溶剂的加入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加入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优选为(2~4):1,更优选为(2.5~3.5):1,最优选为(2.7~3.2):1。
本发明对所述混合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方式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混合优选为均匀搅拌混合。
本发明对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类反应常规操作流程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为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所述步骤1)的可以具体优选为:
先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致孔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交联剂,均匀搅拌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本发明然后将上述步骤得到铸膜液在支撑层上制膜,再加热交联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微孔膜。
本发明对所述支撑层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支撑层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支撑层或支撑层的材质优选包括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最优选为耐热的聚酯类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或碳纤维。
本发明对所述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膜的常规方法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制膜的方法优选为流延法制膜。
本发明对所述制膜的具体步骤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膜的常规步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制膜的具体步骤优选为:
将聚酯无纺布等材质的支撑层上铺在玻璃板上,将铸膜液流延到支撑层上成膜,用一定厚度刀隙(优选10~100μm,更优选为30~80μm,最优选为50~60μm)的刮刀刮膜。
本发明对所述加热交联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类材质的常规胶料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加热交联的温度优选为60~100℃,更优选为70~90℃,最优选为75~85℃;所述加热交联的时间优选为5~60min,更优选为15~50min,最优选为25~40min。
本发明对所述后处理具体过程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隔膜的常规后处理的步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后处理优选包括成孔、清洗和干燥步骤。
本发明对所述成孔的具体步骤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成孔的常规步骤即可,以除去溶剂和致孔剂,形成微孔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成孔的步骤,优选为将加热交联后的交联膜浸入凝胶浴中进行成孔(形成微孔结构)。
本发明对所述成孔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成孔的温度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成孔的温度优选为15~80℃,更优选为30~65℃,最优选为40~60℃。本发明对所述成孔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成孔的时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成孔的时间优选为5~30min,更优选为10~25min,最优选为15~20min。本发明对所述凝胶浴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用于成孔的凝胶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凝胶浴优选为水浴。
本发明对所述清洗的具体步骤和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清洗的步骤和条件即可,以除去残留的溶剂和致孔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清洗的具体步骤和条件优选为40~80℃的水中清洗1~60min。所述清洗的温度更优选为50~70℃,最优选为55~65℃;所述清洗的时间更优选为10~50min,最优选为20~40min。
本发明对所述干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干燥的步骤和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致孔剂、交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2)将上述步骤得到铸膜液进行制膜,再加热交联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微孔膜。
本发明对所述微孔膜制备过程、参数或原料的选择范围和优选原则,如无特别注明,与前述微孔复合膜中的选择范围和优选原则均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所述微孔膜的制备方法与所述微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区别优选在于,所述微孔膜直接在平板如玻璃板上成膜。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微孔膜交联结构形成过程及机理的示意简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孔复合膜或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复合膜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锂离子电池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对所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其他参数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参数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原料情况以及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发明上述步骤提供了微孔膜和微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可以交联的含有氨基的氨基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磺酸锂为成膜材料,利用氨基,与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的交联反应,使用刮刀刮膜,然后升温交联,最后通过相转化法造孔,得到了具有交联结构的微孔膜。交联结构的形成,抑制了微孔膜在碳酸二甲酯类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溶胀,成功解决了聚醚砜类微孔膜无法应用于锂电池隔膜的障碍。本发明提供的聚醚砜微孔膜和聚醚砜微孔复合膜中含有聚醚砜锂盐,具有优异的锂离子传导能力,解决了传统聚合物类隔膜锂离子传导能力差的弊端;聚醚砜类材料的融化温度均大于220℃,显著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使用亲水性的聚合物制备的微孔膜,聚碳酸酯类电解液对于隔膜的润湿性能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综合性能;采用耐热的聚酯无纺布等材质为支撑层制备的隔膜,由于交联的微孔膜和无纺布牢固地结合到一起,使得复合膜的机械稳定性优异,解决了现有的陶瓷涂层/无纺布隔膜中,陶瓷涂层容易脱落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微孔复合膜,在溶剂中稳定,孔隙率为35%~80%,离子传导率能达到9.6×10-3S/cm,拉伸强度能达到85.8MPa,180℃下热收缩率仅为2.3%。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是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30)和60mL 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5克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链段的分子量为400),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6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除掉残留溶剂,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的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上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2和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微孔膜表面具有均匀的孔径,断面具有海绵状的微孔,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0微米,平均孔径为0.052微米,孔隙率为74%。
实施例2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1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60)和70mL 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5克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链段的分子量为1000),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5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3微米,平均孔径为0.045微米,孔隙率为65%。
实施例3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8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90)和75mL N,N-二甲基乙酰胺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5克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链段的分子量为2000),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5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2微米,平均孔径为0.056微米,孔隙率为68%。
实施例4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30)和60mL 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0克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6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9微米,平均孔径为0.065微米,孔隙率为62%。
实施例5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30)和60mL 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3.8克脂环族环氧树脂CER-170,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6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6微米,平均孔径为0.048微米,孔隙率为54%。
实施例6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30)和60mL 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0克间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玻璃板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6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得到聚醚砜微孔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6所制备的膜材料厚度为23微米,平均孔径为0.065微米,孔隙率为63%。
实施例7
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克聚醚砜A、5克聚醚砜锂盐B、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型号为K30)和60mL 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通入氮气20分钟排除烧瓶中的氧气,并在氮气条件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溶解5小时,待溶液澄清透明后,将混合物温度降至5℃,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加入4.0克间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快速搅拌均匀,然后低温条件下(5℃)静置脱泡24小时,配制成铸膜液。将一张12微米厚的聚酯无纺布平铺到玻璃板上,然后将适量铸膜液平铺到聚酯无纺布上,用刮刀刮膜,刮刀的间隙为50微米,将刮好的薄膜放入80℃的恒温恒湿(相对湿度40%)箱中静置30分钟,形成交联膜,然后将交联膜浸泡到60℃的热水凝胶浴中,使溶剂和水溶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致孔剂溶解于热水中,从而形成微孔结构。所得的微孔膜在80℃的水中再清洗30分钟,取出干燥,即为聚酯无纺布支撑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
对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进行检测,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的上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下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4和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聚酯无纺布支撑的聚醚砜微孔复合膜,具有均匀的孔径分布,且聚醚砜均匀分散在支撑层的孔隙中,所得复合膜的没有大孔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7所制备的膜材料的厚度为23微米,平均孔径为0.045微米,孔隙率为76%。
对比例:已商品化的聚丙烯隔膜作为对比。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孔膜和微孔复合膜材料的性能与聚丙烯隔膜的性能对比。
表1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孔膜和微孔复合膜材料的性能与聚丙烯隔膜的性能对比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溶剂的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包括最佳方式,并且也使得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都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和实施任何结合的方法。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专利保护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限定,并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实施例。如果这些其他实施例具有不是不同于权利要求文字表述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无实质差异的等同结构要素,那么这些其他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孔膜,其特征在于,由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和交联剂交联后得到;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500≤n≤5000;
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50≤m≤5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类环氧树脂、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和脂环族类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包括戊二醛、丁二醛、1,6-己二醛、对苯二甲醛、间苯二甲醛和α-羟基己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为50~4000;
所述微孔膜的孔隙率为35%~80%;
所述微孔膜的孔径为0.03~0.44μm;
所述微孔膜的厚度为20~50μm。
5.一种微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和支撑层。
6.一种微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氨基的聚醚砜、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致孔剂、交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铸膜液;
所述交联剂包括环氧树脂和/或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醛基的有机物;
2)将上述步骤得到铸膜液在支撑层上制膜,再加热交联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微孔复合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锂盐的质量比为(2~4):1;
所述致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为(0.5~3):1;
所述交联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摩尔比为(0.4~0.5):1;
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含有氨基的聚醚砜的质量比为(2~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和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膜为流延法制膜;
所述支撑层包括聚酯类无纺布、聚苯硫醚无纺布、芳香族聚酰胺无纺布、聚酰亚胺类无纺布、静电纺丝膜、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加热交联的温度为60~100℃;所述加热交联的时间为5~60min;
所述后处理包括成孔、清洗和干燥步骤。
10.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膜、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孔复合膜或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孔复合膜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应用。
CN201611123423.8A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ctive CN106601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3423.8A CN106601970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3423.8A CN106601970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1970A true CN106601970A (zh) 2017-04-26
CN106601970B CN106601970B (zh) 2019-07-23

Family

ID=58597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3423.8A Active CN106601970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19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4578A (zh) * 2018-09-14 2018-11-23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芳香聚酰胺非织造布支撑管的管式膜的制备方法
CN113178662A (zh) * 2021-04-28 2021-07-27 合达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安全锂动力电池及制作工艺
CN114917774A (zh) * 2022-05-07 2022-08-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聚丙烯腈基热交联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404A (zh) * 2007-09-05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烃复合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49958U (zh) * 2011-10-31 2012-11-21 广州丰江电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隔膜锂离子电池
WO2013028046A2 (ko) * 2011-08-25 2013-02-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미소 캡슐을 구비한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CN104051687A (zh) * 2014-07-07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孔隔膜、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JP2015009440A (ja) * 2013-06-28 2015-01-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微多孔フィルム、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積層微多孔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404A (zh) * 2007-09-05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烃复合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28046A2 (ko) * 2011-08-25 2013-02-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미소 캡슐을 구비한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CN202549958U (zh) * 2011-10-31 2012-11-21 广州丰江电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隔膜锂离子电池
JP2015009440A (ja) * 2013-06-28 2015-01-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微多孔フィルム、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積層微多孔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051687A (zh) * 2014-07-07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孔隔膜、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4578A (zh) * 2018-09-14 2018-11-23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芳香聚酰胺非织造布支撑管的管式膜的制备方法
CN108854578B (zh) * 2018-09-14 2021-07-0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芳香聚酰胺非织造布支撑管的管式膜的制备方法
CN113178662A (zh) * 2021-04-28 2021-07-27 合达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安全锂动力电池及制作工艺
CN114917774A (zh) * 2022-05-07 2022-08-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聚丙烯腈基热交联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1970B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 et al. Porous membranes in secondary battery technologies
Liu et al.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highly methanol-resistant sulfonated poly (ether ether ketone)/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nanofiber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CN107170942B (zh) 一种耐高温芳纶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Fu et al. Mechanically reinforced PVdF/PMMA/SiO2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s a separator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7240663B (zh) 一种聚合物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546B (zh) 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的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Li et al. Effects of an electrospun fluorinated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eparator on the enhanced safet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Kang et al. A thermostability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electrospun nanofiber separator of organic F-doped poly-m-phenyleneisophthalamid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CN101665580B (zh) 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及包括该多孔膜的锂离子电池
CN108365151A (zh) 一种聚酰亚胺耐高温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7411328B2 (ja) 双極性アイオノマー膜
CN106025149A (zh) 一种耐高温复合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7865B (zh) 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9572A (zh) 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隔膜的锂电池
WO2017133375A1 (zh) 一种芳香族聚酰胺多孔膜制备方法及芳香族聚酰胺多孔膜
JP2011516684A (ja) 高耐熱性被覆層を有する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微多孔膜の製造方法
CN106601970B (zh) 一种耐溶剂微孔膜、微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044917B (zh) 一种聚芳砜酰胺基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46356A (zh) 一种分子筛复合多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8023050A (zh) 一种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05552278A (zh) 一种聚酰胺酰亚胺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622944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Niu et al. Evid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stable performance of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 separator with sponge-structured in lithium-ion battery
CN103915592B (zh) 耐高温性能和闭孔性能好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2337A (zh) 一种复合隔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