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5015A - 波导 - Google Patents

波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5015A
CN106575015A CN201580041438.7A CN201580041438A CN106575015A CN 106575015 A CN106575015 A CN 106575015A CN 201580041438 A CN201580041438 A CN 201580041438A CN 106575015 A CN106575015 A CN 106575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pseudo
region
waveguide
lightproof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14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添雄真
久保田匠
加藤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5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5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2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 G02B6/1228Tapered waveguides, e.g. integrated spot-size transfor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2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3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6/132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by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波导(10)具备:沿第1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芯部(芯(210));与上述第1芯部(芯(210))并排设置,且沿上述第1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2芯部(伪芯(220));和将上述第1芯部(芯(210))与上述第2芯部(伪芯(220))隔离的包覆部(230),上述第2芯部(伪芯(220))具有:横截面积实质上一定的第1区域(波导区域(240));和与上述第1区域(波导区域(240))的至少一端连续地设置,且横截面积随着远离上述第1区域(波导区域(240))而减小的第2区域(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由此,抑制第2芯部(伪芯)处的光信号的传输。

Description

波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导。
背景技术
目前已开发出利用波导的光通信技术。波导具有芯(core),光信号经由芯传输。为了使用波导传输高容量的光信号,有时将多个芯并列设置。另一方面,当将多个芯并列设置时,存在相互相邻的芯彼此之间发生串扰的情况。为了防止这样的串扰,有时像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在相互相邻的芯彼此之间设置伪芯(dummy core)。伪芯为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芯,具有阻断芯彼此之间的串扰的功能。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具备光源和导光板的光源装置。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端面附近。在该情况下,导光板中,在光源的附近光量变得过多,会发生亮度不均匀。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在导光板中的光源的附近部分设置有使光量减少的减光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2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6194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当设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伪芯时,有光信号不仅会由芯来传输,也会由伪芯本身来传输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伪芯(第2芯部)处的光信号的传输被抑制的波导。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波导,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第1方向延伸的第1芯部;
与上述第1芯部并排设置,且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2芯部;和
将上述第1芯部与上述第2芯部隔离的包覆部,
上述第2芯部具有:横截面积实质上一定的第1区域;和与上述第1区域的至少一端连续地设置,且横截面积随着远离上述第1区域而减小的第2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第2芯部(伪芯)处的光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的平面图。
图2为将图1中由虚线α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
图3为将图2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
图4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5为图2的B-B'截面图。
图6为用于对波导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的平面图。
图8为将图7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
图9为图7的C-C'截面图。
图1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的平面图。
图11为将图10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
图1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1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3为将图12中由虚线α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
图14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5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6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7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8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的平面图。
图19为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波导的平面图。
图20为表示遮光区域的数量与光的衰减量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的平面图。图2为将图1中由虚线α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图3为将图2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图4为图2的A-A'截面图。图5为图2的B-B'截面图。
波导10具有包覆层100、芯层200和包覆层300。包覆层100、芯层200和包覆层300依次层叠。芯层200包含芯210、伪芯220和包覆部230。芯210为用于传输光信号的芯。而伪芯220为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芯。
另外,以下,将芯210和伪芯220延伸的第1方向即芯210和伪芯220的长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即芯210和伪芯220的宽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两者正交的第3方向即芯层200的厚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换言之,将包覆层100、芯层200和包覆层300的层叠方向设为“z轴方向”来进行说明。
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芯210和伪芯220分别具有作为整体沿x轴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形状。但是芯210和伪芯22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图5所示的例子,例如可以在其x轴方向的一部分弯曲。以下,对芯210和伪芯220分别具有作为整体沿x轴方向的线状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
芯210和伪芯220在芯层200中分别在y轴方向上被2个包覆部230夹持。而且,芯210和伪芯220在z轴方向上被包覆层100和包覆层300夹持。芯210和伪芯220的折射率高于包覆部230和包覆层100、包覆层300的折射率。因此,能够将光封闭在芯210和伪芯220中。
另外,从芯210或伪芯220至包覆部230和包覆层100、包覆层300的折射率分布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为阶梯(SI)型分布或渐变(GI)型分布。另外,芯210和伪芯220的折射率ncore与包覆部230和包覆层100、包覆层300的折射率nclad的差(|ncore/nclad-1|×100(%))优选为0.3%以上5.5%以下。
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包覆层100、芯层200和包覆层30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平面形状。而且,该平面形状实质上为矩形,该矩形具有边502、边504、边506、边508。边502和边504相互相对。边506和边508相互相对,且比边502和边504长。从而,沿芯层200的边502、边504的方向相当于“y轴方向”,与边502、边504正交的方向相当于“x轴方向”。但是包覆层100、芯层200和包覆层300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
芯210(也称为“第1芯部”)沿x轴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到达边502、边504。而且,芯210的横截面积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实质上一定。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芯210的厚度和宽度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实质上一定。
各芯210的在y轴方向上相互相对的侧面沿z轴方向实质上相互平行。而且,各芯210从芯层200的下表面形成至上表面,并到达芯层2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因此,各芯210在其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横截面)实质上为矩形。另外,芯210也可以不到达芯层2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在芯层200中,多个芯210沿y轴方向实质上等间隔地重复排列。这些芯21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长度,并且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厚度和宽度。另外,芯层200可以仅包含2个芯210。在该情况下,2个芯210隔开适当的间隔沿y轴方向排列。
在间隙区域602和外侧区域604各自中,沿y轴方向相互分开地设置有伪芯220。间隙区域602为相互相邻的芯210彼此之间的区域。外侧区域604为在相当于y轴方向的多个芯210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比任一个芯210都靠外侧的位置的区域。在间隙区域602和外侧区域604中的任一区域中,伪芯220与芯210并排设置,且沿x轴方向从芯层200的边502延伸至边504。
各伪芯220从芯层200的下表面形成至上表面,并到达芯层2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而且,各伪芯220的在y轴方向上相互相对的侧面,沿z轴方向相互实质上平行。因此,各伪芯220在其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横截面)实质上为矩形。另外,伪芯220也可以不到达芯层2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间隙区域602中设置有多个伪芯220。但是间隙区域602中包含的伪芯22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仅为1个。
而且,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间隙区域602中的伪芯22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长度,这些伪芯220的两端到达芯层200的边502、边504。但是,这些伪芯220的两端也可以不到达边502、边504。即,间隙区域602中的伪芯220的长度可以比芯210的长度短。
而且,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外侧区域604中也设置有多个伪芯220。而且,这些多个伪芯220中的一部分伪芯220的长度比其他的伪芯220短。在该情况下,芯210位于比该短的伪芯220更靠内侧的位置。即,上述短的伪芯220作为表示芯210位置的标记发挥功能。
各伪芯220包含波导区域240和与波导区域240连续地设置的遮光区域250。在波导区域240中,其厚度和宽度W(x)实质上一定。而在遮光区域250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其宽度W(x)随着从芯层200的边502向边504去而变化。
遮光区域250包含分别与波导区域240(也称为“第1区域”)连续地设置的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分别也称为“第2区域”)。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从芯层200的边502向边504去依次排列。在第1遮光区域252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其宽度W(x)随着从边502向边504去而变窄。而在第2遮光区域254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其宽度W(x)随着从边502向边504去而变宽。即,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均是其厚度实质上为一定,但是其宽度W(x)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减小。另外,在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中,W(x)能够由例如关于x的连续函数(例如三角函数或多项式)表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第1遮光区域252与隔着该第1遮光区域252位于第2遮光区域254的相反侧的波导区域240连接。同样,第2遮光区域254与隔着该第2遮光区域254位于第1遮光区域252的相反侧的波导区域240连接。
换言之,各伪芯220包含与芯210并排设置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伪芯单元(也称为“第2芯部”)。具体而言,多个伪芯单元包含分别沿x轴方向设置的1个第1伪芯单元、1个第2伪芯单元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第3伪芯单元。第1伪芯单元位于最靠近边502的位置,第2伪芯单元位于最靠近边504的位置,各第3伪芯单元位于第1伪芯单元与第2伪芯单元之间。
第1伪芯单元、第2伪芯单元和第3伪芯单元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在俯视波导10时)分别形状不同。具体而言,第1伪芯单元包含:波导区域240;和与波导区域240的边504侧的一端连续地设置的第1遮光区域252。第2伪芯单元包含:波导区域240;和与波导区域240的边502侧的一端连续地设置的第2遮光区域254。各第3伪芯单元包含:波导区域240;和分别与波导区域240的两端(边504侧的一端和边502侧的一端)连续地设置的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的各侧面为直线形状。而且,第1遮光区域252的各侧面,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随着从波导区域240向第2遮光区域254去,向伪芯220的内侧、即伪芯220的中心线倾斜。
如图3所示,当将第1遮光区域252的各侧面与y轴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角度θ时,从芯层200的边502侧沿x轴方向在伪芯220中传播的光,从第1遮光区域252的侧面以角度θ入射至包覆部230。角度θ例如优选设定为大于伪芯220和包覆部230的数值孔径(NA=sinθmax)的受光角(acceptance angle)(θmax)。具体而言,角度θ优选为5°以上且小于90°,更优选为5°以上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20°以下。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2遮光区域254的各侧面也为直线形状。而且,第2遮光区域254的各侧面,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随着从波导区域240向第1遮光区域252去,向伪芯220内侧、即伪芯220的中心线倾斜。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2遮光区域254的平面形状,关于沿y轴方向通过第1遮光区域252与第2遮光区域254之间的直线,与第1遮光区域252的平面形状实质上对称。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的两个侧面在第2遮光区域254侧以锐角相交,在其交点处形成端262。同样地,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2遮光区域254的两个侧面在第1遮光区域252侧以锐角相交,在其交点处形成端264。而且,端262、端264在伪芯220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实质上在伪芯220的中心线上)相互连接(接触)。即,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在俯视波导10时),第1伪芯单元、第2伪芯单元和第3伪芯单元均具有相对于其中心线实质上线对称的形状。但是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端262、端264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可以以在第2遮光区域254和第1遮光区域252侧分别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带圆角)。
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各伪芯220包含多个遮光区域250。而且,这些多个遮光区域250隔着波导区域240沿x轴方向实质上等间隔地重复设置。而且,在多个伪芯220中,遮光区域250的配置位置和配置间隔实质上设定为相等。因此,在实质上相等的配置位置设置的遮光区域250,沿y轴方向实质上位于一条直线上。但是伪芯220中包含的遮光区域25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1~图5所示的例子,例如可以仅为1个。
而且,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伪芯220的除遮光区域250以外的区域(波导区域240),具有与芯210的宽度实质上相等的宽度。而且,多个芯210和多个伪芯220沿y轴方向实质上等间隔地排列。另外,伪芯220的宽度并不限定于图1~图5所示的例子。例如,伪芯220的宽度可以比芯210的宽度窄。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芯层200中伪芯220所占的区域的宽度。因此,能够在芯层200中高密度地配置更多的芯210。
图6为用于对波导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图6相当于图2的A-A'截面图。另外,波导10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例子。
首先,准备包覆层100。包覆层100能够由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酮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氟类树脂或聚烯烃类树脂形成。具体而言,包覆层100优选由例如聚降冰片烯形成。但是包覆层100的材料并不限定于这些。
接着,如图6(a)所示,在包覆层100上形成芯层200。芯层200能够由分散有光聚合性单体的聚合物形成。该单体的聚合物具有比上述聚合物低的折射率。芯层200的聚合物能够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酮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氟类树脂或聚烯烃类树脂。更详细而言,芯层200的聚合物优选使用例如聚降冰片烯。芯层200的单体能够使用例如降冰片烯类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环氧类单体或苯乙烯类单体。更详细而言,芯层200的单体优选使用例如氧杂环丁烷单体。但是上述聚合物和单体的材料并不限定于这些。
接着,如图6(b)所示,在隔着芯层200与包覆层100相对的位置配置掩模400。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掩模400具有将芯层200中形成芯210和伪芯220的区域覆盖的形状。
接着,隔着掩模400对芯层200照射光(例如,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在该情况下,在芯层200的曝光区域发生上述单体的聚合反应。由此,曝光区域的单体浓度减少。因此,非曝光区域的单体向曝光区域扩散。通过所扩散的单体,在曝光区域中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这样,在非曝光区域中主要存在上述聚合物,由此,非曝光区域成为高折射率区域,在曝光区域中主要存在上述单体的聚合物,由此,曝光区域成为低折射率区域。结果,在非曝光区域形成芯210和伪芯220,在曝光区域形成包覆部230。
接着,在芯层200上形成包覆层300。由此,得到波导10。包覆层300能够由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酮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氟类树脂或聚烯烃类树脂形成。更详细而言,包覆层300优选由例如聚降冰片烯形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层200具有包含实质上相互平行的边502、边504的平面形状。而且,在芯层200中,沿y轴方向相互分开地排列有多个芯210。各芯210沿x轴方向从边502延伸至边504。而且,各芯210的厚度和宽度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实质上一定。因此,通过这些多个芯210,能够将光信号从边502传输至边504。
在芯层200中,沿y轴方向相互分开地形成有多个伪芯220。各伪芯220沿x轴方向从边502延伸至边504。而且,伪芯220位于相互相邻的芯210彼此之间。而且,在伪芯220与芯210之间以及伪芯220彼此之间,配置有将它们相互分离的包覆部230。在该情况下,可以认为通过串扰而从芯210漏出的光,在伪芯220与包覆部230的界面进行扩散反射。因此,能够通过伪芯220防止相互相邻的芯210彼此之间的串扰。另外,伪芯220为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芯。
各伪芯220包含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从边502向边504去依次排列。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的厚度实质上一定。在第1遮光区域252中,随着从边502向边504去,其宽度变窄。而在第2遮光区域254中,随着从边502向边504去,其宽度变宽。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的各侧面相对于边502、边504和x轴方向倾斜。由此,可以认为在伪芯220中沿x轴方向被导波的光,在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的侧面进行扩散反射。这样,能够抑制从边502侧输入至伪芯220的光传播至边504。
而且,在图1~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的各侧面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角度θ。在该情况下,从芯层200的边502侧沿伪芯220的x轴方向传播的光,会从第1遮光区域252的侧面以角度θ入射至包覆部230。角度θ优选设定为大于伪芯220和包覆部230的数值孔径(NA=sinθmax)的受光角(θmax)。在该情况下,从边502侧沿x轴方向在伪芯220中传播的光,不在第1遮光区域252的侧面与包覆部230的界面全反射,而入射至包覆部23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将从边502侧输入至伪芯220的光传播至边504。
(第2实施方式)
图7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的平面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2。图8为将图7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3。图9为图7的C-C'截面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除了第1遮光区域252的端262与第2遮光区域254的端264分开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结构相同。
详细而言,波导10在芯层200中包含伪芯220。各伪芯220包含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沿各伪芯220的x轴方向依次排列。
第1遮光区域252与隔着该第1遮光区域252位于第2遮光区域254的相反侧的波导区域240连接。同样,第2遮光区域254与隔着该第2遮光区域254位于第1遮光区域252的相反侧的波导区域240连接。
波导区域240的厚度和宽度实质上一定。而在第1遮光区域252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随着从与第1遮光区域252连接的波导区域240向第2遮光区域254去,其宽度变窄。而且,在第2遮光区域254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随着从第1遮光区域252向与第2遮光区域254连接的波导区域240去,其宽度变宽。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的两个侧面在第2遮光区域254侧以锐角相交,在其交点处形成端262。同样地,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2遮光区域254的两个侧面在第1遮光区域252侧以锐角相交,在其交点处形成端264。但是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端262、端264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可以以在第2遮光区域254和第1遮光区域252侧分别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带圆角)。
相互相邻的端262与端264在x轴方向上分开距离D。即,相互相邻的2个伪芯单元彼此在x轴方向上分开距离D。而且,在端262(第1遮光区域252)与端264(第2遮光区域254)之间、即伪芯单元彼此之间,设置有包覆部230。距离D优选设定为5μm以上1000μm以下。
在图7和图8所示的例子中,端262、端264实质上位于沿x轴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具体而言,端262、端264位于伪芯220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实质上位于伪芯220的中心线上)。但是端262、端264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7和图8所示的例子。例如,端262、端264可以在y轴方向上相互错开。
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1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的平面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2。图11为将图10中由虚线β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结构相同。
波导10在芯层200中包含伪芯220。各伪芯220包含波导区域240和第1遮光区域252,而不包含如图3所示的第2遮光区域25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伪芯220包含多个第1伪芯单元,但是不包含第2伪芯单元和第3伪芯单元。
详细而言,波导区域240和第1遮光区域252沿伪芯220的x轴方向依次排列。波导区域240与第1遮光区域252相互连接。
波导区域240的厚度和宽度实质上一定。而在第1遮光区域252中,其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随着从边502侧的波导区域240向边504侧的波导区域240去,其宽度变窄。因此,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波导区域240的与和其连接的第1遮光区域252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y轴方向实质上平行。
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遮光区域252的两个侧面在与和第1遮光区域252连接的波导区域240相反的一侧以锐角相交,在其交点处形成端262。但是第1遮光区域25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端262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可以以在相邻的波导区域240侧(与和第1遮光区域252连接的波导区域240相反的一侧)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带圆角)。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例子中,端262与相邻的波导区域240接触。即,在x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第1伪芯单元(第2芯部)中,一个第1伪芯单元的波导区域240(第1区域)与另一个第1伪芯单元的第1遮光区域252(第2区域)接触。但是端262也可以与相邻的波导区域240分开。当端262与相邻的波导区域240分开时,其分开距离在x轴方向上优选设定为例如5μm以上1000μm以下。
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从边502(图1)输入光,从边504(图1)输出光。
(其他结构例1)
图1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1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图13为将图12中由虚线α包围的区域放大的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2。本结构例,除了在相互相邻的伪芯220中遮光区域250的配置位置在x轴方向上相互错开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详细而言,在相互相邻的第1伪芯220和第2伪芯220各自中,沿x轴方向实质上等间隔地重复设置有多个遮光区域250。而且,遮光区域250沿x轴方向,在第1伪芯220和第2伪芯220之间交错地配置。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从y轴方向观察时,第1伪芯220的1个遮光区域250位于将第2伪芯220中相互相邻的2个遮光区域250的配置点连接的线段的大致中心(第2伪芯220的波导区域240的大致中心)。
本结构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结构例2)
图14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本结构例除了没有形成包覆层300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结构例中,芯层200也包含芯210和伪芯220。而且,芯层200的与包覆层100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具有比芯210和伪芯220低的折射率的气体(例如,空气)或液体(例如,水)接触。在该情况下,即使没有形成包覆层300,也能够将光封闭在芯210和伪芯220中。
另外,可以在芯层200的与包覆层100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保护层(未图示)。保护层能够由例如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形成。
本结构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结构例3)
图15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本结构例除了没有形成包覆层100、包覆层300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结构例中,芯层200也包含芯210和伪芯220。而且,芯层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具有比芯210和伪芯220低的折射率的气体(例如,空气)或液体(例如,水)接触。在该情况下,即使没有形成包覆层100、包覆层300,也能够将光封闭在芯210和伪芯220中。另外,可以在芯层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结构例2同样地形成保护层。
本结构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结构例4)
图16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本结构例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包覆层100上形成有芯210和伪芯220。芯210和伪芯220在y轴方向上隔着间隙相互分开。而且,形成有覆盖芯210和伪芯220的包覆层300。在该情况下,包覆层300的一部分位于上述间隙而成为包覆部230。这样,在上述芯的与x轴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截面(横截面)中,包覆层100和包覆层300(包覆部230)将各芯包围。由此,能够将光封闭在芯210和伪芯220中。
本结构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结构例5)
图17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4的另一个结构例的图。本结构例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包覆层100的表面上,隔着间隙相互分开地形成有多个槽。芯210和伪芯220被埋入该槽中。在该情况下,包覆层100的一部分位于上述间隙而成为包覆部230。在形成有上述槽的面上形成有包覆层300。这样,在上述芯的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横截面)中,包覆层100(包覆部230)和包覆层300将各芯包围。由此,能够将光封闭在芯210和伪芯220中。
本结构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18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的平面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除了伪芯220在遮光区域250中具有包覆部270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导10结构相同。
包覆部270是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包覆部。包覆部270的折射率可以与包覆部230的折射率相等,也可以与包覆部230的折射率不同,但是优选相等。包覆部270例如如图4或图5所示,从芯层200的上表面形成至下表面。在该情况下,包覆部270的上表面到达芯层200的上表面,且下表面到达芯层200的下表面。
详细而言,第1遮光区域252和第2遮光区域254各自,在与其波导区域240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具有平面形状为半圆形的槽部。该槽部在第1遮光区域252或第2遮光区域254的y轴方向上实质上位于中央,并到达芯层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相邻的第1遮光区域252与第2遮光区域254接触,包覆部270位于由2个槽部划分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孔部。
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
(实施例1)
制造了第1实施方式的图1~图5所示的结构的波导10。具体条件如下所述。
包覆层1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聚合物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单体材料:氧杂环丁烷单体
包覆层3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210的宽度:50μm
芯210的长度:100mm
伪芯220的宽度:50μm
伪芯220的长度:100mm
芯210和伪芯220的配置间隔:12.5μm
角度θ:11.5°
遮光区域250的配置间隔:1000μm
(实施例2)
制造了图18所示的结构的波导10。具体条件如下所述。
包覆层1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聚合物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单体材料:氧杂环丁烷单体
包覆层3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210的宽度:50μm
芯210的长度:100mm
伪芯220的宽度:50μm
伪芯220的长度:100mm
芯210和伪芯220的配置间隔:12.5μm
包覆部270的直径:30μm
包覆部270(遮光区域250)的配置间隔:250μm
(比较例)
图19为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波导10的平面图,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2。比较例所涉及的波导10除了在x轴方向上相互相邻的伪芯单元彼此隔开间隙配置,伪芯220在x轴方向上被分断这一点以外,与实施例2所涉及的波导10结构相同。即,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波导10中,各伪芯单元不具有遮光区域,且平面形状呈长方形。
在比较例中,制造了图19所示的结构的波导10。具体条件如下所述。
包覆层1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聚合物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层200的单体材料:氧杂环丁烷单体
包覆层300的材料:聚降冰片烯
芯210的宽度:50μm
芯210的长度:100mm
伪芯220的宽度:50μm
伪芯220的长度:100mm
芯210和伪芯220的配置间隔:12.5μm
相互相邻的伪芯单元彼此的分开距离:30μm
相互相邻的伪芯单元彼此的间隙的配置间隔:250μm
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波导10,从芯层200的边502对所有的芯210和伪芯220输入相同强度的光。然后,测定芯层200的边504处的伪芯220的光的强度。这样,对遮光区域250或相互相邻的伪芯单元彼此的间隙的数量为0、5、10、15、20、40个的情况,分别测定伪芯220处的光的衰减量。另外,遮光区域250或相互相邻的伪芯单元彼此的间隙,以偏向存在于伪芯220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图20为表示实施例1和2的遮光区域的数量与光的衰减量的关系的图表。
另外,光的衰减量通过下述的式子定义:
衰减量[dB]=-10log(A504/A502),
其中,A502表示在边502处的伪芯220的光的强度,A504表示在边504处的伪芯220的光的强度。
如图20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均为衰减量随着遮光区域(遮光区域250)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比较例的衰减量低于实施例2的衰减量。
而且,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当遮光区域250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例1的衰减量高于实施例2的衰减量。另外,在实施例1中,即使使遮光区域250的数量为实施例2的一半,也能够实现与实施例2相同程度的衰减量。而且如上所述,遮光区域250的配置间隔为实施例1(1000μm)大于实施例2(250μm)。尽管如此,在实施例1中仍能够实现比实施例2大的衰减量。另外,遮光区域250的x轴方向的长度为实施例1(约10μm)小于实施例2(约30μm)。尽管如此,在实施例1中仍能够实现比实施例2大的衰减量。
图20所示的结果暗示了:在设置有锥状(三角形状)的遮光区域250的情况下(实施例1),与仅在伪芯220的x轴方向的中途设置有圆形状的包覆部270的情况(实施例2)相比,伪芯220的光更高效率地衰减。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叙述,但是这些为本发明的例示,也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结构。另外,可以将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的任意结构组合。
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遮光区域252和/或第2遮光区域254的厚度实质上一定,但是第1遮光区域252和/或第2遮光区域254的宽度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减小。然而,本发明中,只要第1遮光区域252和/或第2遮光区域254的横截面积(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减小即可。从而,第1遮光区域252和/或第2遮光区域254可以是其宽度实质上一定,但是其厚度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减小,也可以是其宽度和厚度的两者均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减小。
另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第1遮光区域252和/或第2遮光区域254的横截面积(宽度)随着远离波导区域240而连续地(以一定的比例)减小,但是也可以分阶段地减小。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伪芯220具有沿其x轴方向(第1方向)设置的多个伪芯单元,但是也可以仅包含1个长度与芯210的长度实质上相同或长度比芯210的长度稍短的伪芯单元。该伪芯单元能够使用第1伪芯单元、第2伪芯单元或第3伪芯单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波导的特征在于,具备:沿第1方向延伸的第1芯部;与上述第1芯部并排设置,且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2芯部;和将上述第1芯部与上述第2芯部隔离的包覆部,上述第2芯部具有:横截面积实质上一定的第1区域;和与上述第1区域的至少一端连续地设置,且横截面积随着远离上述第1区域而减小的第2区域。由此,能够提供伪芯(第2芯部)处的光信号的传输被抑制的波导。从而,本发明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符号说明
10 波导
100 包覆层
200 芯层
210 芯
220 伪芯
230 包覆部
240 波导区域(第1区域)
250 遮光区域
252 第1遮光区域(第2区域)
254 第2遮光区域(第2区域)
262 端
264 端
270 包覆部
300 包覆层
502 边
504 边
506 边
508 边

Claims (9)

1.一种波导,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第1方向延伸的第1芯部;
与所述第1芯部并排设置,且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2芯部;和
将所述第1芯部与所述第2芯部隔离的包覆部,
所述第2芯部具有:横截面积实质上一定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1区域的至少一端连续地设置,且横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第1区域而减小的第2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芯部包含沿所述第1方向设置且相互接触的多个第2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相邻的2个所述第2芯部中,一个所述第2芯部的所述第1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2芯部的所述第2区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芯部包含沿所述第1方向设置且相互分开的多个第2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芯部包含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设置且相互分开的多个第2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芯部包含具有所述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1区域的两端连续地设置的2个所述第2区域的第2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实质上一定,所述第2区域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第1区域而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该波导时,所述第2区域的侧面和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形成的角度为5°以上且小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导,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该波导时,所述第2芯部具有相对于其中心线实质上线对称的形状。
CN201580041438.7A 2014-08-04 2015-07-31 波导 Pending CN106575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8995 2014-08-04
JP2014-158995 2014-08-04
PCT/JP2015/071828 WO2016021505A1 (ja) 2014-08-04 2015-07-31 導波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5015A true CN106575015A (zh) 2017-04-19

Family

ID=5526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1438.7A Pending CN106575015A (zh) 2014-08-04 2015-07-31 波导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35047A1 (zh)
JP (1) JPWO2016021505A1 (zh)
CN (1) CN106575015A (zh)
TW (1) TW201610492A (zh)
WO (1) WO20160215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554B (zh) * 2015-09-17 2020-08-25 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部件载体的上面具有伪芯和不同材料的两个片的保护结构
JP7076968B2 (ja) * 2017-08-22 2022-05-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JP2023511861A (ja) * 2020-01-14 2023-03-23 クアンタム-エスアイ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導波路励起一様性
WO2023074482A1 (ja) * 2021-10-26 2023-05-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802A (ja) * 1990-03-16 1991-11-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埋め込み型石英系光導波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13077A2 (en) * 1996-06-10 1997-12-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Integrated optical wavegui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1242332A (ja) * 2000-03-01 2001-09-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導波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
US20020006245A1 (en) * 2000-07-11 2002-01-17 Yoshinobu Kubota Optical circuit
JP2006330563A (ja) * 2005-05-30 2006-12-07 Ntt Electornics Corp 光導波回路
JP2010232319A (ja) * 2009-03-26 2010-10-14 Toshiba Corp 光電気配線板および光電気配線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9664B1 (ko) * 1992-10-28 1999-05-15 세끼자와 다다시 광도파로 디바이스의 제조방법
JP3742477B2 (ja) * 1997-02-17 2006-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802A (ja) * 1990-03-16 1991-11-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埋め込み型石英系光導波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813077A2 (en) * 1996-06-10 1997-12-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Integrated optical wavegui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1242332A (ja) * 2000-03-01 2001-09-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導波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
US20020006245A1 (en) * 2000-07-11 2002-01-17 Yoshinobu Kubota Optical circuit
JP2006330563A (ja) * 2005-05-30 2006-12-07 Ntt Electornics Corp 光導波回路
JP2010232319A (ja) * 2009-03-26 2010-10-14 Toshiba Corp 光電気配線板および光電気配線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35047A1 (en) 2017-08-17
JPWO2016021505A1 (ja) 2017-05-18
TW201610492A (zh) 2016-03-16
WO2016021505A1 (ja) 2016-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7824B2 (ja) 光導波路、光インターポーザ及び光源
JP5250595B2 (ja) 交差損失を減少させた光導波装置
US6810160B2 (en) Optical wiring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wiring substrate and multilayer optical wiring
JP2013076893A (ja) 多層導波路型光入出力端子
CN106575015A (zh) 波导
US20140003779A1 (en) Multi-core fiber, and multi-core fiber conne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5860024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US11454757B2 (en) Multi-core fiber connector
CN103620459A (zh) 光波导以及制造光波导的方法
JP2006091878A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型光カップラー装置
CN112119335B (zh) 聚合物光波导及复合光波导
JP2015212791A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JP2011090223A (ja) 交差光導波路
JP2019152804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19101363A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JP2011039383A (ja) 偏波無依存型光波長フィルタ、光合分波素子及びマッハツェンダ干渉器
CN109642986A (zh) 树脂光波导以及复合光波导
WO2019039325A1 (ja) 光導波路、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光電気混載モジュール
US20240126014A1 (en) Compact dual polarization couplers for multi-core optical fibers
JP5104568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10085564A (ja) 光導波路回路及び光回路装置
JP4528970B2 (ja) 導波路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光分岐結合素子
KR20120026367A (ko) 나노 입자를 삽입하여 채널간 누화를 줄인 어레이형 광도파로 소자
JP2010061175A (ja) 光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22456A (ja) 光導波路、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