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467B - 圆柱锁 - Google Patents

圆柱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467B
CN106574467B CN201580031756.5A CN201580031756A CN106574467B CN 106574467 B CN106574467 B CN 106574467B CN 201580031756 A CN201580031756 A CN 201580031756A CN 106574467 B CN106574467 B CN 106574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groove
turnover mechanism
sheet turnover
lock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1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467A (zh
Inventor
恩斯特·潘科拉蒂斯
格哈德·梅克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US August Bremicker Soehne KG
Original Assignee
ABUS August Bremicker Soehne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US August Bremicker Soehne KG filed Critical ABUS August Bremicker Soehne KG
Publication of CN106574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9/0066Side bar lock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9/0013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rotating plate tumb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9/0053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82Side bar lo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圆柱锁包括圆筒状壳体(11)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圆筒状壳体内的圆柱核心(13)。在该圆柱核心中设有多个片状翻转机构(21),其中,各该片状翻转机构可在该锁定位置与该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个该片状翻转机构具有锁定接收凹槽(47)。该圆柱锁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卡锁尖端(35)的闭锁组件(27),其中,该卡锁尖端可在阻挡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释放位置上,该卡锁尖端接合该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该片状翻转机构具有至少一个邻接该锁定接收凹槽的锁定捕捉凹槽(45),从而当该片状翻转机构移出该解锁位置时,该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捕捉地接合其中,且该锁定捕捉凹槽的深度小于锁定接收凹槽的深度。

Description

圆柱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锁系具有圆筒状壳体与可旋转地支承于该圆筒状壳体中的圆柱核心,其中,该圆筒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翻转机构拦阻凹槽及插销拦阻凹槽。多个片状翻转机构设于该圆柱核心中,其中,每个该片状翻转机构均具有接合部,并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上,每个该片状翻转机构的接合部接合至该圆筒状壳体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在该解锁位置上,该接合部脱离该翻转机构拦阻凹槽。至少一个该片状翻转机构具有锁定接收凹槽。该圆柱锁复包括闭锁组件,其具有卡锁尖端与阻拦部,其中,该闭锁组件系可移动于阻挡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并预置于该释放位置上。在该阻挡位置上,该闭锁组件的阻拦部接合该圆筒状壳体的插销拦阻凹槽。在该释放位置上,该卡锁尖端接合至至少一个该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且该阻拦部脱离该圆筒壳体的插销拦阻凹槽。
在这样的圆柱锁,该片状翻转机构与该闭锁组件在各自的基座位置(baseposition)(在该圆柱锁之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或阻挡位置)用于锁定该圆柱核心,以防止相对该圆筒状壳体旋转的运动。只有当相关联的(即,正确编码的)钥匙通过该片状翻转机构的钥匙孔(key introduction openings)进入该圆柱核心时,该圆柱核心才能通过该钥匙在旋转方向上转动。
这样的圆柱锁的问题是所谓的锁撬开(lock picking)。此理解为企图技巧性地(manipulatively)打开圆柱锁,即没有相关联的钥匙,没有破坏力。为此目的,特别开锁工具用来使该片状翻转机构从其锁定位置朝其预置方向之反向移动,直到进入到它们的解锁位置,而同时一个扭矩(torque)朝开锁的旋转方向施加到该圆柱核心上。根据一种方法(“设定”该片状翻转机构),该片状翻转机构一个接一个地位移,使得最终所有该片状翻转机构在该圆筒状壳体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边缘上被捕获,且该圆柱核心最后能依开锁的旋转方向转动更多。根据另一方法(探测该编码),该对应的解锁位置由在该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上朝对应预置方向的反向上改变阻力所限定,该改变阻力能通过适当的工具装置手动探测及/或能以声音辩识。由于藉此决定的位移路径,其被该片状翻转机构覆盖于相应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故能无损伤地打开该圆柱锁之相应编码钥匙能被复制。
上述的圆柱锁种类系揭露于US 1,965,336、US 4,185,482及US 6,978,647 B2等美国专利说明书中。另外,一种开锁工具系揭露于US 6,978,647 B2之专利说明书中,其能用于上述的锁撬开。具有可转动(pivotable)闭锁组件的圆柱锁系揭露于US 8,695,390 B2之专利说明书,此邻接锁定接收凹槽之闭锁组件接入每个该片状翻转机构的锯齿状区域,以当一扭矩朝开锁的旋转方向施加于该圆柱核心上时,锁定该片状翻转机构而对抗移动。虽然这样的圆柱锁已具体证明本身达到高度防止开锁技巧,但仍有必要增加安全性以对抗锁撬开,尤其是具有片状翻转机构的圆柱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柱锁,该锁具有改进的安全性以对抗开锁技巧,特别是有关根据探测片状翻转机构的编码的方法解释锁撬开。
满足所述的目的,一种圆柱锁具有如权利要求1的特征,特别是至少一个具有锁定接收凹槽之片状翻转机构于邻接该锁定接收凹槽处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latchcatching recess),以当至少一个该片状翻转机构通过第一路径长度(first pathlength)移出该解锁位置时,该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捕捉地接合(catchingly engages)于该锁定捕捉凹槽中,其中,该锁定捕捉凹槽的深度(deep)小于该片状翻转机构的该锁定接收凹槽的深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柱锁,在闭合状态中,由两个闭锁机构(latch mechanisms)阻止该圆柱核心旋转,说明如下。一方面,该些片状翻转机构的相应的接合部在其锁定位置上接合该圆筒状壳体之翻转机构拦阻凹槽,其中,该片状翻转机构优选沿着各自的第一预置方向(first preload direction)预置到该锁定位置上。另一方面,至少一个闭锁组件的阻拦部在其阻挡位置上接合该圆筒状壳体的插销拦阻凹槽,其中,所述闭锁组件优选沿第二预置方向(second preload direction)预置到释放位置上。只有当所有该片状翻转机构都位于各自的解锁位置上时,即脱离该翻转机构拦阻凹槽的接合,并当该闭锁组件处于该释放位置上时,即脱离该插销拦阻凹槽的接合,该圆柱核心可在该圆筒状壳体中自由转动。在这种状态下,该闭锁组件接合至各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其优选的是设于该片状翻转机构的纵向侧(longitudinal side)上。
本锁撬开根据编码的探测方法,识别出片状翻转机构各解锁位置。如所解释的,经由因片状翻转机构位移而改变的阻力。此移动阻力的改变发生是由于各个片状翻转机构移动到解锁位置,并且闭锁组件从而接合至预置于锁定接收凹槽的片状翻转机构(完全或仅部分地,后者指如果所有的片状翻转机构与相关联闭锁组件还没有在其解锁位置)。这种因片状翻转机构位移而改变的阻力将在后面被称为的阻力的第一变化(first change ofthe resistance)。
在本发明的圆柱锁的闭合状态下,所称的锁撬开现在变得更加困难,在所述阻力的第二变化(second change of the resistance)上,这可作为阻力的第一变化的另外一种解释,它是由一个捕捉(例如,回弹(springing back))式接合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经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插入相关联的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如果试图探测编码,也因此无法确认目前正在探测在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是哪一个阻力(第一或第二)变化,即无法确认当前探测到的移动阻力变化,实际上是否由片状翻转机构到达解锁位置引起的。各个片状翻转机构可自圆柱锁(即使同时有扭矩在钥匙孔的旋转方向施加到圆柱核心)的闭合状态的解锁位置方向上的锁定位置移出。然而,为了这个目的,当卡锁尖端沿片状翻转机构的纵向侧滑动时,会捕捉接合至锁定捕捉凹槽和锁定接收凹槽,多个闩锁(latch lock),并且因此多个移动阻力的变化,都必需限制在所述闭锁组件和片状翻转机构之间。要用锁撬开工具探测片状翻转机构的解锁位置变得更加困难。
当闭锁组件相关联的片状翻转机构处于解锁位置,而闭锁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锁定捕捉凹槽相邻于锁定接收凹槽,与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接合。在这样的连接,“相邻的(adjacent)”应理解为一种装置,其中所述锁定捕捉凹槽必然(一定)从锁定接收凹槽分出来,因此用中间凸起部(intermediate elevated portion)将其从锁定接收凹槽隔出。但是,锁定捕捉凹槽和锁定接收凹槽之间的间隔,比相应片状翻转机构上的位移路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间隔)小,所以探测移动阻力的变化,无法确认各个片状翻转机构是否实际上是在解锁位置。该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可具体为邻近于各自的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使得位于锁定捕捉凹槽和锁定接收凹槽之间的中间凸起部宽度,比锁定接收凹槽间隙(clearance)小,优选也比锁定捕捉凹槽的间隙小。
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以捕捉接合至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从而直接建立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解锁位置,其中,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要比锁定接收凹槽来得浅(相对于所述预置闭锁组件的运动方向)。选择闭锁组件的长度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至少部分地位于闭锁定位置时,所述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可以一方面捕捉接合至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而另一方面,闭锁组件的拦阻部分仍然接合至圆筒状壳体的插销拦阻凹槽中。由于所述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比锁定接收凹槽浅,因此,当卡锁尖端接合至锁定捕捉凹槽(而不是进入锁定接收凹槽)时,闭锁组件甚至保持其阻挡位置。优选锁定捕捉凹槽的间隙(即沿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的方向的开口宽度)比锁定接收凹槽的间隙小。
按照所预期的实施方式,并在要求的安全方面,除了一个翻转机构拦阻凹槽与一个插销拦阻凹槽外,自然可提供多个翻转机构拦阻凹槽和插销拦阻凹槽,因此,具有多个闭锁组件也是可能的。
仍然必须提供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因为本发明可由闭锁组件具有单个片状翻转机构实现。一个相应的闭锁组件,然而,更好的是用一组相关联的片状翻转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协作的(cooperation)闭锁组件,具体是卡锁尖端进入锁定接收凹槽或是锁定捕捉凹槽的接合状态,发生在所述一组内至少一个关联的片状翻转机构,具体是与最后该片状翻转机构被带进解锁位置。可能的是,例如,与该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接触多个片状翻转机构时,仅部分地进入具体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形成接合,即,其他片状翻转机构只是相对于此具体片状翻转机构,产生具体路径长度的移位而已。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被命名于下文以及附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该片状翻转机构在相邻该锁定接收凹槽处具有多个排列相邻的锁定捕捉凹槽。从而确保该多个阻力的变化-不仅解释移动阻力的第一和第二变化-可以在片状翻转机构沿着大位移范围(wide displacement range)位移,由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接合至相应的锁定捕捉凹槽。要探测片状翻转机构的解锁位置更加困难。这么多的锁定捕捉凹槽可以很好地布置成在锁定接收凹槽旁边彼此相邻,使片状翻转机构位在解锁位置以外时,该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总是捕捉接合至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该片状翻转机构在该锁定接收凹槽的两侧具有相应的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即,不仅在锁定接收凹槽中的单侧。这是特别的优势,当片状翻转机构被预置在彼此相反方向,即,在两个相互对置的方向,或者当片状翻转机构可移位,使得所述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可以是在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两侧。然而,上述所有进一步的移动阻力变化结果,使相应的片状翻转机构移动超过上述的探测以锁定解锁位置的企图。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该片状翻转机构在该锁定接收凹槽的两侧具有多个排列相邻的锁定捕捉凹槽。实际上,卡锁尖端捕捉接合至锁定接收凹槽的两侧的相应的锁定捕捉凹槽,因此可确保上面说明的当片状翻转机构沿大位移范围位移时的阻力变化,从而增加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
优选地,该锁定接收凹槽设于该片状翻转机构的侧缘上,该侧缘系相对于该片状翻转机构的运动方向上,侧缘优选平行延伸与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的方向。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带来低摩擦损失,使得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与侧缘形成可靠接触。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多个排列成彼此相邻的片状翻转机构可进一步接触卡锁尖端,从而可实现圆柱核心的紧凑尺寸。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该锁定接收凹槽与该锁定捕捉凹槽大致(至少)呈三角形。该基本上三角形的凹槽由钝形尖端(obtuse tip)及/或弯曲侧面(curved flanks)所组成。当闭锁组件接合至各自的凹槽时,有匹配的凹槽形状形成稳定接合,一方面,由大致呈三角形的结构。另一方面,该形状匹配的稳定接合,可简单地由一个适当的力(例如,通过相关联的钥匙装置)令片状翻转机构位移而取消,从而使闭锁组件被推离其预置的相应凹槽。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间凸起部位于该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与该锁定捕捉凹槽之间,该卡锁尖端具有中间凹槽,当该片状翻转机构经由短于该第一路径长度的第二路径长度(其对应于该卡锁尖端接合至该锁定捕捉凹槽)移出该解锁位置时,该片状翻转机构的中间凸起部能合适地接合该卡锁尖端的中间凹槽。通过该特征可确保以简单的方式,令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与片状翻转机构以捕捉形状匹配连接(catching shape-matched connection),即,当片状翻转机构以相对小的第二路径长度位移时,直接闭锁组件会脱离锁定接收凹槽。片状翻转机构的运动阻力的再一个(即第三个)的变化来自临时闭锁连接(latch connection)引起的位移,即片状翻转机构要尽快离开解锁位置。从而确保对抗锁撬开所需的安全性。
按照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该卡锁尖端的中间凹槽形成为沟槽,其优选平行该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延伸,具体是当闭锁组件是长型的,并且与沿着圆柱核心旋转轴一些成组地片状翻转机构相关联时。例如,该凹槽可形成一条直线。该凹槽可以是、但也可替换成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弓形。或者或另外,这样的凹槽也可以沿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倾斜地延伸。通过这样的修改该凹槽和锁定捕捉凹槽或片状翻转机构的中间凸起部之间的接合有更大可能性的变化可以,这增加了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该闭锁组件具有位于该卡锁尖端与该阻拦部之间的连接部,在相对于该圆柱核心之旋转轴的切线方向上,该连接部系窄于该闭锁组件的阻拦部,即连接部是锥形的颈部。相对于圆柱核心到圆筒状壳体的一个直接旋转的间隙,此设计可能可以增加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在面向该圆柱核心之开锁旋转方向的远程侧面上,相对于该闭锁组件的阻拦部,相较于朝该圆柱核心的开锁旋转方向反向的另一侧面(相反设置的),该闭锁组件的连接部没有阻碍(set back)或很少阻碍(set back less)。所述连接部朝向圆柱核心开锁的旋转方向的侧面可以是平面的,并且可与闭锁组件的阻拦部尾部齐平,连接部的另一侧以倾斜形式及/或阻碍来应对该阻拦部。圆柱核心的旋转间隙在下面进行说明。
该闭锁组件的连接部终端齐平该闭锁组件在该侧面上的阻拦部,并相对于该闭锁组件的阻拦部在另一侧面重置,以形成横向凸起。这种横向凸起可对抗锁撬开的企图,依开锁的旋转方向对圆柱核心施加扭矩时,闭锁组件保持在其阻挡位置,从而防止了圆柱核心的技巧性地旋转,该横向凸起作用在圆柱核心的外表面的外套。若没有在指定的面向圆柱核心旋转的旋转方向的侧边,设置这样的横向凸起,并相应地没有阻碍,在早期阶段在圆柱体芯的外护套表面会有所述技巧性地旋转运动作用及横向凸起位移。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当闭锁组件处于阻挡位置时,闭锁组件的连接部刺入相关联固定板(holding plate)的支承开口(support opening)。当有至少一个在锁定位置的片状翻转机构,及处于阻挡位置的闭锁组件的条件下。有一个第一旋转间隙(firstrotary clearance),位于相对的圆柱核心和圆筒状壳体之间,令两者间可旋转活动,另外在上述状态下的闭锁组件的连接部和相关联的固定板的支承开口之间的第二旋转间隙(second rotary clearance)。第三旋转间隙(third rotary clearance)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的接合部和所述圆筒状壳体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间隙比第二旋转间隙小,第二旋转间隙比第三旋转间隙小。
当阻拦部接合至圆筒状壳体的插销拦阻凹槽,且对圆柱核心施加依开口的旋转方向(特别是在一个尝试开锁技巧的情况下)的扭矩时,位于锁定接收凹槽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闭锁组件容易倾侧或倾斜,这通过配置在旋转间隙的定量差异方式来实现。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与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保持着捕捉接合,由于阻力的第二变化来自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所导致的闭锁组件倾斜,使得探测相关的片状翻转机构固定位置的运动阻力更加困难。由于第一及第二旋转间隙比第三旋转间隙小,它被附加地防止了翻转机构拦阻凹槽边缘被用来使片状翻转机构顺序地进入解锁位置,按照上面解释的方法“设置“,由此进一步提高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
闭锁组件移动的方式更好的是线性(即直线)的支承。闭锁组件地移动支承更好的是相对于所述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径向方向。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一个固定板,具体上面已经限定的固定板,被布置在圆柱核心和圆筒状壳体之间,其中一个与闭锁组件相关联的闭锁组件弹簧(latch preloadingdevice)被支承在固定板和闭锁组件之间。固定板优选以形状匹配的方式齐平安装在圆柱核心外侧的凹槽。闭锁组件可以特别简单地预置在片状翻转机构的方向,具体在径向朝内的方向,在固定板和闭锁组件间设置闭锁组件弹簧,它是被确保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总是接触片状翻转机构并发生作用,这样一个稳定的形状匹配是确保卡锁尖端会接合至锁定接收凹槽或是锁定捕捉凹槽。固定板优选为拱形,其中,所述固定板的支承开口,具体是上面已经限定的支承开口,支承开口可被设计成形状匹配,使得所述闭锁组件的阻拦部在释放位置时能接合至支承开口,并与固定板形成一个外侧齐平。固定板可以被插入凹槽中以自由浮动的方式,位于圆柱核心的外侧(具体具有间隙),由于圆柱核心有更大旋转间隙,从而改进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这样,固定板可以在圆柱核心的外侧被压入凹槽。通过这样简单装配结果,可靠地避免压合(press fit)及圆筒状壳体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上固定板的凸起(snagging)沿圆柱核心的旋转运动(在关闭位置的方向上)。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一组内每一片状翻转机构,包括一些所述多个或者全部的片状翻转机构有一个锁定接收凹槽和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所述闭锁组件沿所述圆柱核心旋转轴延伸线,当闭锁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其中所述卡锁尖端接合至该组中的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例如,单个闭锁组件可与圆柱锁的所有相关联的片状翻转机构合作,或单个闭锁组件与片状翻转机构的一个子集相关联(例如,使用每第二个)。可替代地,可以布置多个轴向闭锁组件,且彼此独立地发生作用。可以进一步设置两个闭锁组件,令其相对于该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径向相对。各旋转组件可以沿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平行延伸或倾斜,它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例如弧形)。根据所选圆柱体是可满足安全的要求,一个合适的圆柱锁的复杂性可以在上述的替代品的意义来选择。
按照一个更好的是实施方式,多个片状翻转机构沿着各自的第一预置方向预置到锁定位置,所述闭锁组件沿第二预置方向预置到释放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预置方向和第二预置方向延伸垂直于或倾斜于彼此。在这方面,第一预置方向为相对于该圆柱核心的旋转轴径向,通常由此在片状翻转机构的相应的接合部,即在它们的基座位置,接合至圆筒状壳体翻转机构拦阻凹槽和锁定圆柱核心相对旋转。与此相反,沿第二预置方向,即闭锁组件的预置的方向,沿径向向内,由此,确保闭锁组件的第二功能。一方面,所述闭锁组件,如已经说明的,与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捕捉凹槽捕捉形状匹配,以实现对片状翻转机构的位移的第二阻力。另一方面,在径向向内的第二预置方向的目的,是当片状翻转机构处于其解锁位置时,该闭锁组件自动接合至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从而闭锁组件的阻拦部脱离与插销拦阻凹槽的接合,而圆柱核心可在圆筒状壳体内旋转。如上面已经进一步提到的,片状翻转机构可以彼此相对预置,即,在两个互相相对的相反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片状翻转机构是由一个相应的翻转机构预置装置(tumblerpreloading device)预置到锁定位置的,而其中所述闭锁组件是由一个闭锁组件弹簧预置到释放位置的,并且其中所述翻转机构预置装置及所述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和闭锁组件弹簧和所述闭锁组件的卡锁尖端需相互协调,圆柱核心的关闭位置(closed position)使片状翻转机构位于其各自的锁定位置,且片状翻转机构有锁定接合凹槽(latch engagement recess)促使闭锁组件进到锁定位置。换言之,翻转机构预置装置在圆柱锁基座位置,使片状翻转机构位于其各自的锁定位置,其中所述闭锁组件被推入阻挡位置对抗其预置作用,并且塑造各自的片状翻转机构的锁定接收凹槽。因而圆柱核心锁定以对抗在基底位置的旋转运动。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每个该多个片状翻转机构具有一个钥匙孔(keyintroduction opening),其外观具有第一编码部分和第二编码部分。比较到这一点,与圆柱锁(特别是关于中央平面的第一侧上)相关联的钥匙有对应于多个片状翻转机构的第一编码部分第一切口(first incisions)的序列。钥匙同样具有(尤其是在中央平面的第二侧)对应于多个片状翻转机构的第二编码部的第二切口(second incisions)的序列。由于本实施方式中,钥匙槽(keyway)内的空间由片状翻转机构的钥匙孔形成,相对于所述钥匙槽的一个简单的大致矩形的设计,可减小可能的锁撬开的企图,即所述的片状翻转机构的编码探测因此变得更加困难。更进一步详细解释上面的钥匙,相对于虚假钥匙,由此增加对抗锁撬开的安全性,因为为每个片状翻转机构有两个编码部分,必须正确地的两阶段确认。进一步说,可降低与圆柱锁无关联的钥匙被引入到所述钥匙槽的机会。
本发明将在下面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示出圆柱锁的分解图;
图2示出圆柱锁的后方和圆柱核心(图2b),所述圆筒状壳体(图2a)已被除去;
图3示出圆柱锁的后方,圆柱核心已被放入圆筒状壳体;
图4示出一组片状翻转机构以及由一个固定板引导的闭锁组件的立体图;
图5示出固定板和进一步的分解图上的闭锁组件;以及
图6a和图6b示出在闭锁状态(图6a),以及未锁定状态下的圆柱锁(图6b),这两个附图表示圆柱锁的剖视图。
所示的圆柱锁的设计首先参考图1描述。该锁具有圆筒状壳体11和可以在其中转动的圆柱核心13,其中,所述圆筒状壳体11具有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和插销拦阻凹槽17。圆柱核心13具有在其上侧及在其下侧(未示出)的翻转机构开口19,用于接收(receiving)片状翻转机构21。另外,在圆柱核心13侧面设有用于接收闭锁组件27的锁定接收开口25和用于接收一个固定板31的固定板接收凹槽29。该圆柱锁可通过相关的钥匙33开启和关闭,而圆柱核心13相对转轴A旋转。
如图2b所示,显示钥匙33插入其中的圆柱核心13,片状翻转机构21、固定板31和闭锁组件27接收在圆柱核心13内。如图2a所示,显示90°翻转的圆筒状壳体11,圆筒状壳体11的内套表面的大致呈圆形的横截面,在径向上通过相对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和插销拦阻凹槽17形成缺口。在图3,圆筒状壳体11容纳圆柱核心13,其中,所述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接合至插销拦阻凹槽17。
该片状翻转机构21可沿图1和图4所示的预置方向Y在圆柱核心13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沿预置方向Y通过该片状翻转机构弹簧55、55'预置。实施方式中,显示片状翻转机构21的群组是预置在相反方向的,即一组片状翻转机构21是通过片状翻转机构弹簧55预置在预置方向Y,使该对应之接合部23接合至该圆筒状壳体11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的锁定位置;另一组片状翻转机构21是由片状翻转机构弹簧55'预置在预置方向Y的反方向,使该对应的接合部23'接合至该圆筒状壳体11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每个片状翻转机构21均形成片状且具有钥匙孔63(如图4)。
如图4所示,该片状翻转机构21在外部纵向侧具有相应的锁定接收凹槽47,其用于接收该纳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和49b'系相邻设置在该锁定接收凹槽47的两侧,其中,上述锁定捕捉凹槽49a、49a'布设在该锁定接收凹槽47的预置方向Y的上方,而该锁定捕捉凹槽49b、49b'则布设在该锁定接收凹槽47'的下方(预置方向Y的反方向)。中间升高部51a位于该锁定接收凹槽47和该锁定捕捉凹槽49a之间。同样的方式,中间凸起部51b设于该锁定接收凹槽47和该锁定捕捉凹槽49b之间。当各个片状翻转机构21移位至其解锁位置时(图6b),该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设计为用于一种该接合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的捕捉接合。该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比该锁定接收凹槽47浅。
如图5所示,该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与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通过连接部39相互连接。该卡锁尖端35在其前侧具有一个沟槽41,它满足中间凹槽43的功能。通过包含闭锁组件弹簧45、45'(图4)之闭锁预置装置,该闭锁组件27预置于其预置方向X,其中,于该连接部39两侧(图5和图1),所述闭锁组件弹簧45、45'位于该卡锁尖端35与该固定板31之间。在本文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闭锁组件27的预置方向X垂直延伸至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预置方向Y。然而,可替代地,移动的相应方向及对应该两个预置方向X、Y,也可倾斜地延伸到另一个。
如图4所示,该闭锁组件27通过该固定板31的支承开口53引导,其中,该阻拦部37位于该固定板31的径向外侧区域;该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位于径向内侧区域的另一端,即在该圆柱核心13内,其中,所述圆柱核心13的外观并未在图4中示出,其目的是使该圆柱核心13的其它部分有更好的视野。图4进一步示出相对于所述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该闭锁组件27的连接部39在面向该圆柱核心13的开锁的旋转方向O的侧面46a没有阻碍或较少阻碍,比在该圆柱核心13逆向开锁的旋转方向O的另一侧面46b。在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该表面46b相对该平坦表面46a为倒角。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因而在该侧面46b上形成一个横向凸起65,该横向凸起突出超出该侧部46b或该倒角表面46b。
在锁撬开的形式中,针对开锁的用意,其中,由于位置“设定”,所述圆柱核心13被预置在开锁旋转方向O(即,相对于图6a所示,当该圆柱核心13被逆时针移动超过所示旋转位置),该横向凸起65令该闭锁组件27保持在其阻挡位置,即使所有该片状翻转机构21均处于其解锁位置(根据图6b)由于有效地取代‘设定’,因而该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能接合至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锁定接收凹槽47。在这种状态下,即,该阻拦部37的横向凸起65接合至该圆柱核心13的外围或该固定板31,从而使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继续接合至该圆筒状壳体11的插销拦阻凹槽17,并防止该圆柱核心13绕该旋转轴A旋转(图1)。
所示的圆柱锁的一般操作主要参考图6a及图6b在以下进行说明。
该圆柱核心13仅在该圆筒状壳体11的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open position)之间旋转移动。
图6a显示,当该锁在闭合状态时,它的初始特征在于在该片状翻转机构21中的至少一个(在该圆柱锁的基座位置:每个片状翻转机构21)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图6a所示的横截面,在最前方所示的片状翻转机构21的接合部23卡入该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从而,该圆柱核心13相对于该旋转轴A旋转,间隔有小旋转间隙(图1)。由于该片状翻转机构21至少部分位于该锁定位置,该闭锁组件27朝该预置方向X的反向位移,使得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接合至该插销拦阻凹槽17,且额外地阻断所述圆柱核心13相对于所述圆柱核心13绕该旋转轴A旋转,间隔更小的旋转间隙(图1)。
为了更好绘示该特殊操作,其为该圆柱锁相对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编码探测的制造更困难,该片状翻转机构21在最前部中的接合部23,如图6a所示未完全卡入该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即该片状翻转机构21没有完全位于其锁定位置。该闭锁组件27,相反地,按照图6a表示其位于阻挡位置。在所示的状态下,该卡锁尖端35捕捉地部分接合进入该锁定接收凹槽47,且部分进入该锁定捕捉凹槽49b上,且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中间凸起部51b接合该卡锁尖端35的中间凹槽43。如果,与此相反,每个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接合部23完全卡入该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即,如果该片状翻转机构21完全在其锁定位置时,该卡锁尖端35发生偏离,按照图6a所示,只接合至该锁定捕捉凹槽49b、49b',但不再进入该锁定接收凹槽47。
图6b显示圆柱锁在开放状态(open state)。该开放状态最初特征在于,所有的片状翻转机构21处于解锁位置时,即,没有一个片状翻转机构21的接合部23、23'接合该圆筒状壳体11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该片状翻转机构21在这种完全解锁位置时,该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完全接收到各个片状翻转机构21的锁定接收凹槽47中,藉此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不再进入该圆筒状壳体11的插销拦阻凹槽17,而是被固定板31之支承开口53接收。因此,该闭锁组件27位于其解锁位置。条件是所有的片状翻转机构21处于它们的解锁位置,且该闭锁组件27藉此亦在其释放位置,该圆柱核心13能自由地绕该旋转轴A(图1)旋转。
为了移动所有的片状翻转机构21到其解锁位置,该钥匙33被导入该圆柱锁的钥匙槽,它是通过该钥匙孔63对准各个片状翻转机构21(图1和图4)而形成。所对应之该钥匙孔63之外观具有第一编码段59a和第二编码段59b(图4)。该钥匙33相应地具有位于中央平面第一侧上的一串第一切口61a、61a'(图1),其对应于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第一编码段59a。在中央平面的第二侧上,该钥匙33具有一串第二切口61b、61b',这对应于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第二编码段59b。于该钥匙33插入钥匙槽之期间,该切口61a、61a'、61b、61b'沿该片状翻转机构21的编码段59a、59b滑动,由此该片状翻转机构21朝它们各自预置反向移出其锁定位置。该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沿着各自的片状翻转机构21的纵向侧相对滑动,且有效地先捕捉地接合至该锁定捕捉凹槽49b、49b'(或49a、49a'),且最后进入该锁定接收凹槽47。
如果试图在所示的圆柱锁,根据探测编码的方法探测位移路径,其位移路径,每个该片状翻转机构21覆盖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有一个相当大的难度在于,多个所述移动阻力的明确的变化,可能会发生相互捕捉接合的结果在该卡锁尖端35(包括中间凹槽42)、该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与该中间凸起部51a、51b之间沿一个较远位移范围。因此,它无法确定或只能非常困难地确定操作位移该片状翻转机构21之位置,事实上抵达该解锁位置,于其中,该卡锁尖端35接合该锁定接收凹槽47。从而,达到对抗锁撬开的高安全性。
在图6a,相对于该圆柱核心13的转动,存在有三个具体的旋转间隙:第一旋转间隙存在于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与该圆筒状壳体11的插销拦阻凹槽17之间;第二旋转间隙存在于该闭锁组件27的连接部39与该固定板31的支承孔53之间;以及第三旋转间隙存在于该至少一个片状翻转机构21的接合部23与该圆筒状壳体11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之间。可选择地,该第一旋转间隙比该第二旋转间隙小,且该第二旋转间隙比该第三旋转间隙小。当在开启的旋转方向上该圆柱核心13施加扭矩时,该闭锁组件27容易倾侧或倾斜,而该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接合至该圆筒状壳体11的插销拦阻凹槽17。因此,该探测运动阻力与该片状翻转机构21之具体位置的关联性更加困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 圆筒状壳体
13 圆柱核心
15、15' 翻转机构拦阻凹槽
17 插销拦阻凹槽
19 翻转机构开口
21 片状翻转机构
23、23' 接合部
25 锁定接收开口
27 闭锁组件
29 固定板接收凹槽
31 固定板
33 钥匙
35 卡锁尖端
37 阻拦部
39 连接部
41 沟槽
43 中间凹槽
45、45' 闭锁组件弹簧
46a、46b 侧面
47 锁定接收凹槽
49a、49a'、49b、49b' 锁定捕捉凹槽
51a、51b 中间凸起部
53 支承开口
55、55' 片状翻转机构弹簧
59a 第一编码段
59b 第二编码段
61a、61a' 第一切口
61b、61b' 第二切口
63 钥匙孔(插入口)
65 横向凸起
A 旋转轴
O 打开圆柱核心的旋转方向
X 闭锁组件的预置方向
Y 片状翻转机构的预置方向

Claims (15)

1.一种圆柱锁,具有圆筒状壳体(11)与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圆筒状壳体(11)中的圆柱核心(13),
其中,所述圆筒状壳体(11)具有至少一个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和插销拦阻凹槽(17);
其中,多个片状翻转机构(21)设于所述圆柱核心(13)中,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具有接合部(23、23')并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上,所述接合部(23、23’)接合至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所述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且在所述解锁位置上,则脱离所述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具有锁定接收凹槽(47);以及
其中,所述圆柱锁还包括闭锁组件(27),其具有卡锁尖端(35)与阻拦部(37),所述闭锁组件(27)可在阻挡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预置于所述释放位置上,在所述阻挡位置上,所述阻拦部(37)接合至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所述插销拦阻凹槽(17),且在所述释放位置上,所述卡锁尖端(35)接合至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而所述阻拦部(37)脱离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所述插销拦阻凹槽(17),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在邻接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处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以当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通过第一路径长度移出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卡锁尖端(35)捕捉地接合于所述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中,且所述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的深度小于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的深度;
其中,所述闭锁组件(27)具有位于所述卡锁尖端(35)与所述阻拦部(37)之间的连接部(39),在相对于所述圆柱核心(13)的旋转轴(A)的切线方向上,所述连接部(39)比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阻拦部(37)窄;
其中,固定板(31)与所述闭锁组件(27)相关联,且具有支承开口(53),当所述闭锁组件(27)位于所述阻挡位置时,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连接部(39)穿过所述支承开口(53);
其中,当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上且所述闭锁组件(27)位于所述阻挡位置上时,相对于所述圆柱核心(13)的转动,第一旋转间隙存在于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阻拦部(37)与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所述插销拦阻凹槽(17)之间,第二旋转间隙存在于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连接部(39)与所述固定板(31)的所述支承开口(53)之间,且第三旋转间隙存在于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所述接合部(23、23’)与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翻转机构拦阻凹槽(15、15')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间隙比所述第二旋转间隙小,且所述第二旋转间隙比所述第三旋转间隙小;以及
其中,当在开启的旋转方向上向所述圆柱核心(13)施加扭矩时,所述闭锁组件(27)容易倾侧或倾斜,而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阻拦部(37)接合至所述圆筒状壳体(11)的所述插销拦阻凹槽(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在邻近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处具有多个排列相邻的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在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的两侧具有相应的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在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的两侧具有多个排列相邻的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侧缘上,所述侧缘在相对于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运动方向上。
6.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与至少一个所述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呈三角形。
7.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具有位于所述锁定接收凹槽(47)与至少一个所述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之间的中间凸起部(51a、51b),所述卡锁尖端(35)具有中间凹槽(43),当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经由短于所述第一路径长度的第二路径长度移出所述解锁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中间凸起部(51a、51b)能够合适地接合所述卡锁尖端(35)的中间凹槽(4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卡锁尖端(35)的中间凹槽(43)形成为沟槽(41),所述沟槽(41)平行所述圆柱核心(13)的旋转轴(A)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其中,在面向所述圆柱核心(13)的开锁旋转方向(O)的侧面(46a)上,相对于所述闭锁组件(27)的阻拦部(37),相较于朝所述圆柱核心(13)的开锁旋转方向(O)反向的另一侧面(46b),所述闭锁组件(27)的连接部(39)没有阻碍或很少阻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连接部(39)终端齐平所述闭锁组件(27)在所述侧面(46a)上的所述阻拦部(37),并相对于所述闭锁组件(27)的所述阻拦部(37)在另一侧面重置,以形成横向凸起(65)。
11.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固定板(31)布设于所述圆柱核心(13)与所述圆筒状壳体(11)之间,闭锁预置装置(45、45’)与所述闭锁组件(27)相关联,并支承于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闭锁组件(27)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包含部分或全部所述多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组合的每一片状翻转机构(21)均具有锁定接收凹槽(47)及至少一个锁定捕捉凹槽(49a、49a’、49b、49b’),所述闭锁组件(27)沿所述圆柱核心(13)的旋转轴(A)延伸,且在所述闭锁组件(27)的释放位置上,所述卡锁尖端(35)接合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组合的锁定接收凹槽(47)。
1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多个片状翻转机构(21)沿第一预置方向(Y)预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上,所述闭锁组件(27)沿第二预置方向(X)预置于所述释放位置上,且所述第一预置方向(Y)与所述第二预置方向(X)相互倾斜或垂直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通过相应的片状翻转机构装置(55、55')预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上,且所述闭锁组件(27)通过所述闭锁预置装置(45、45’)预置到所述释放位置上,所述片状翻转机构装置(55、55')与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锁定接收凹槽(47)、及所述闭锁预置装置(45、45’)与所述闭锁组件(27)的卡锁尖端(35)相配合,使得在所述圆柱核心(13)的关闭位置上,所述多个片状翻转机构(21)采取所述锁定位置,从而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驱动所述闭锁组件(27)进入所述阻挡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锁,其中,每个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均具有钥匙孔(63),所述钥匙孔(63)的轮廓具有第一编码段(59a)与第二编码段(59b),与所述圆柱锁相关联的钥匙(33)具有一串第一切口(61a、61a’),所述第一切口(61a、61a’)对应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第一编码段(59a),并具有一串第二切口(61b、61b'),第二切口(61b、61b')对应所述片状翻转机构(21)的第二编码段(59b)。
CN201580031756.5A 2014-06-13 2015-06-12 圆柱锁 Active CN106574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8355.5A DE102014108355A1 (de) 2014-06-13 2014-06-13 Zylinderschloss
DE102014108355.5 2014-06-13
PCT/EP2015/063126 WO2015189367A1 (de) 2014-06-13 2015-06-12 Zylinderschlo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467A CN106574467A (zh) 2017-04-19
CN106574467B true CN106574467B (zh) 2019-08-13

Family

ID=5338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1756.5A Active CN106574467B (zh) 2014-06-13 2015-06-12 圆柱锁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7655B2 (zh)
EP (1) EP3155191B1 (zh)
CN (1) CN106574467B (zh)
DE (1) DE102014108355A1 (zh)
DK (1) DK3155191T3 (zh)
ES (1) ES2768750T3 (zh)
TW (1) TWI654360B (zh)
WO (1) WO2015189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804B (zh) * 2016-05-16 2022-08-26 汪智伟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BR112019009134B1 (pt) * 2016-11-04 2023-02-2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Unidade de fechadura para veículo automóvel
EP3550098B1 (en) 2018-04-03 2020-12-16 Knox Associates, Inc. DBA Knox Company Fluid guard and absorber for locking devices
EP3578742B1 (en) * 2018-06-04 2021-03-03 U-Shin France Cylinder lock
DE102018116434A1 (de) 2018-07-06 2020-01-09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G Zweiradschloss mit Alarmfunktion
DE102020115134A1 (de) 2020-06-08 2021-12-09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ommanditgesellschaft Schlüsselrohling und Schlüssel zum Betätigen eines Scheibenzylinders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Schlüsselrohlings und Schlüssel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5433A (en) * 1959-10-30 1962-05-22 Eagle Lock Corp Lock mechanism
FR2079573A5 (zh) * 1970-02-05 1971-11-12 Vachette Sa
US4750342A (en) * 1986-02-19 1988-06-14 Clover Co., Ltd. Locking device resistant to forcible opening
CN2133636Y (zh) * 1992-06-13 1993-05-19 梅锐 隐藏弹片的防盗锁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65336A (en) 1934-03-12 1934-07-03 Briggs & Stratton Corp Lock
US2660876A (en) * 1949-05-10 1953-12-01 Yale & Towne Mfg Co Side bar cylinder lock
US3479848A (en) * 1967-07-21 1969-11-25 Eaton Yale & Towne Side bar lock
US3597948A (en) * 1969-01-14 1971-08-10 Gen Motors Corp Lock cylinder assembly
US3990282A (en) * 1975-06-24 1976-11-09 Sorum Lorang N Tumbler type lock
US4015458A (en) * 1975-11-21 1977-04-05 Leonard Mercurio Wafer type tumbler lock construction having individual side bar tumbler inhibiting means
US4185482A (en) 1978-02-23 1980-01-29 Nail William B Lock decoding mechanism
DE3036262C2 (de) 1980-09-26 1986-08-21 Ymos-Metallwerke Wolf & Becker Gmbh & Co, 6053 Obertshausen Schließeinrichtung
US5709115A (en) * 1995-02-03 1998-01-20 Strattec Security Corp. Sidebar ignition lock
US5611225A (en) * 1995-04-18 1997-03-18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Breakaway cylinder head
US6523381B1 (en) * 2000-03-31 2003-02-25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Lock with a center gap sidebar
US6978647B2 (en) 2001-07-02 2005-12-27 Master Lock Company Pick-resistant wafer tumbler lock with sidebars
US7225651B2 (en) 2001-07-02 2007-06-05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Pick-resistant wafer tumbler lock with sidebars
US6959569B2 (en) * 2002-09-26 2005-11-01 Newfrey Llc Re-keyable lock assembly
JP3776078B2 (ja) * 2002-10-15 2006-05-17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サイドバー方式の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ー錠
US7392677B1 (en) * 2007-01-23 2008-07-01 Porter Lock Co., Ltd. Lock core structure
CZ304492B6 (cs) 2009-03-09 2014-05-28 Fab, S.R.O. Kombinace válcového zámku a klíče
DE102009030032A1 (de) 2009-06-23 2010-12-30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G Plättchenzylinder mit sperrbaren Plättchenzuhaltungen
FI124478B (fi) * 2012-11-07 2014-09-15 Abloy Oy Levyhaittasylinterilukon ja avaimen yhdistelm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5433A (en) * 1959-10-30 1962-05-22 Eagle Lock Corp Lock mechanism
FR2079573A5 (zh) * 1970-02-05 1971-11-12 Vachette Sa
US4750342A (en) * 1986-02-19 1988-06-14 Clover Co., Ltd. Locking device resistant to forcible opening
CN2133636Y (zh) * 1992-06-13 1993-05-19 梅锐 隐藏弹片的防盗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467A (zh) 2017-04-19
US20170254113A1 (en) 2017-09-07
EP3155191B1 (de) 2019-12-04
TWI654360B (zh) 2019-03-21
US10087655B2 (en) 2018-10-02
ES2768750T3 (es) 2020-06-23
TW201615948A (zh) 2016-05-01
WO2015189367A1 (de) 2015-12-17
EP3155191A1 (de) 2017-04-19
DK3155191T3 (da) 2020-01-27
DE102014108355A1 (de)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467B (zh) 圆柱锁
US8117876B2 (en) Programmable lock cylinder assembly
US9587415B2 (en) Sidebit operated interchangeable core control lug
US9435138B2 (en) Modular lock plug
US9598880B2 (en) Lock cylinder including modular plug
EP1635012A3 (en) Cylinder lock device
US20100319420A1 (en) Wafer cylinder having blockable wafer tumblers
MX2007001398A (es) Sistema de cerradura con deposito de tambor de pasador de seguridad auxiliar.
JP2009041243A (ja) シリンダ錠装置
US20100199731A1 (en) Pin tumbler cylinder lock
US20030136164A1 (en) Lock device with removable core
US9359793B2 (en) Cylinder lock with internal slider and key therefore
JP4713216B2 (ja) シリンダ錠
JP4476008B2 (ja) ピンタンブラー錠
JP6045020B2 (ja) 防犯錠前装置
JP4084031B2 (ja) シリンダ錠のシャッター機構
CN108798264B (zh) 钥匙及自动复位结构
JP2007146585A (ja) シリンダ錠
JP3953965B2 (ja) タンブラー錠
JP2005076267A (ja) シリンダ錠
KR100599821B1 (ko) 열쇠구멍이 돌지 않는 자물쇠
AU2008100399B4 (en) High security tumbler lock
JP2005220705A (ja) シリンダ錠
TWM411456U (en) Lock core structure for slide block type idle rotation lock
JP2005256491A (ja) サムターン、並びに、錠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