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981B -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6981B
CN106556981B CN201610195237.9A CN201610195237A CN106556981B CN 106556981 B CN106556981 B CN 106556981B CN 201610195237 A CN201610195237 A CN 201610195237A CN 106556981 B CN106556981 B CN 106556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contact
supporting plate
retractable
retract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52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6981A (zh
Inventor
立松弘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5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6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65H1/1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8Holding devices, e.g. finger, needle, suction,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register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6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 B65H2301/362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 B65H2301/3621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perpendicularly to a first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already in registered position
    • B65H2301/36212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perpendicularly to a first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already in registered position centering, positioning material symmetrically relatively to said firs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4Side, i.e. portion parallel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4Side, i.e. portion parallel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direction
    • B65H2405/1142Projections or the like in sur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1425Projections or the like in sur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retrac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具有:片状物支撑板;馈送辊;使得片状物支撑板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抬升装置;马达;片状物引导部,该片状物引导部配置在片状物支撑板上,以在与馈送辊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能够在片状物支撑板上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和配置在片状物引导部的上方位置的接触构件。片状物引导部包括可收缩构件,该可收缩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片状物支撑板处于分离位置时,可收缩构件位于第一位置,可收缩构件通过来自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而放置在第二位置,来自接触构件的该反作用力通过片状物支撑板和馈送辊之间的接触产生。

Description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放置在抬升板上的片状物的位置的片状物引导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临时申请No.2014-15315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打印机,具有片状物运送器,用于运送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状物。根据该申请,片状物运送器包括抬升板,在该抬升板上可以堆叠一个或多个片状物。该抬升板可以围绕布置在其相对于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上游端的枢轴枢转,以使其下游端向上抬升。在抬升板上方的位置,配置有馈送辊,该馈送辊能够将片状物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抬升板的下游端能够在分离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在分离位置下游端被降低并且与馈送辊分离,在接近位置下游端被抬升以接近馈送辊。
片状物运送器可以进一步具有一对侧引导部,该一对侧引导部能够限制堆叠在抬升板上的片状物移动。侧引导部能够在抬升板上可滑动地移动,从而当在抬升板上的片状物的位置根据其尺寸而改变时,侧引导部能够在宽向端侧向夹住片状物以将片状物置入侧引导部之间。
发明内容
上述侧向引导部能够与抬升板共同移动,该抬升板能够在分离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因此,随着抬升板被抬起的侧向引导部可能干扰相邻部分或者对象,包括馈送辊,或者与之碰撞。
考虑到这种担忧,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抬升板被抬起的片状物引导部对相邻对象的干扰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包括:片状物支撑板;馈送辊,该馈送辊配置在片状物支撑板的上方位置,该馈送辊包括平行于片状物支撑板延伸的旋转轴;抬升装置,该抬升装置被构造成使得片状物支撑板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分离位置片状物支撑板与馈送辊分离,在该接触位置片状物支撑板被从分离位置抬升以接触馈送辊;马达,该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抬升装置;片状物引导部,该片状物引导部配置在片状物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以在与馈送辊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片状物引导部能够在片状物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和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配置在片状物引导部的上方位置。片状物引导部包括可收缩构件,该可收缩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片状物支撑板处于分离位置时,可收缩构件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当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接触位置以接触馈送辊时,可收缩构件通过来自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而位于第二位置,来自接触构件的该反作用力通过片状物支撑板和馈送辊之间的接触产生。
可选地,处于第一位置的可收缩构件的下端和片状物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收缩构件的下端的可移动量。
可选地,片状物引导部可以包括:枢轴,该枢轴被构造成在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可收缩构件;和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可收缩构件以在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枢转。
可选地,可收缩构件可以包括向上突起,该向上突起形成为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另一端部分向上突出,该另一端部分与由枢轴可枢转地支撑的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相对。
可选地,在第二位置的可收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片状物支撑板更低的位置。
可选地,片状物引导部可以包括:枢轴,该枢轴被构造成在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可收缩构件;和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可收缩构件,以在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枢转。片状物支撑板可以形成为具有插入部分,在第二位置的可收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该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形成为竖直地穿过片状物支撑板。
可选地,可收缩构件可以包括向下突起,该向下突起形成为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另一端部分向下突出,该另一端部分与由枢轴可枢转地支撑的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相对,当可收缩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向下突起布置成被插入该插入部分。
可选地,可收缩构件可以通过来自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弹性地变形。
可选地,片状物运送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运送路径,该运送路径形成为在其中运送由馈送辊馈送的片状物。接触构件可以包括盘,该盘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本体。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由馈送辊馈送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单色激光打印机的前视图;
图2是在图1中所示的线A-A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右视图,其中抬升板被降低到分离位置;
图3是在图1中所示的线B-B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左视图,其中抬升板被降低到分离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后上方位置观察时抬升板的立体图;
图5是在图1中所示的线B-B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左视图,其中抬升板被抬升到抬起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抬升板上的在第一位置的可收缩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右视图,其中抬升板被降低到分离位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从后上方位置观察时抬升板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抬升板上的在第二位置的可收缩构件的放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从后上方位置观察时抬升板的立体图,其中可收缩构件在第二位置;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从后上方位置观察时具有可收缩构件的抬升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激光打印机10、160的示范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0可以是单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在此之后将被称为打印机10。如图1至3所示,打印机10包括片状物运送器11和图像形成单元13。在下文的描述中,图1中出现的形成有开口21的一侧被称为打印机10的前侧。然后,关于打印机10的方向将参照基于使用者通常使用打印机10的位置,并且根据由图1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位。亦即,例如,当使用者面对打印机10的开口21的前侧时,使用者或者观察者的左手侧被称为打印机10的左侧。进一步,基于使用者的视点,限定前后或者后前(深度)方向、右左或者左右(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或者下上(竖直)方向。打印机10的方位也由各个附图中的箭头表示。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抬升板43的分离的位置,在该分离位置抬升板43被沿着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水平地平放,而未驱动抬升装置95。
<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如图3所示,打印机10包括本体23、第一放置单元25、馈送辊27、分离辊28和第二放置单元30。本体23包括具有分层盒子形状的机架,该机架在后侧较高并且在前侧较低。本体23的上部由主盖31覆盖,主盖31形成本体23的上方外表面。沿着本体23的分层形状,在侧向位置看时,主盖31形成为具有曲柄截面形状。
主盖31形成为在其靠前部分具有排出盘33。进一步,辅助盘35布置在排出盘33的前端。辅助盘35包括平板,并且由排出盘33的前端支撑并可枢转。辅助盘35能够在伸展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伸展位置辅助盘35延伸以与排出盘33齐平,在覆盖位置辅助盘35从上方覆盖排出盘33。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在伸展位置的辅助盘35。在排出盘33的后端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排出辊37、38。
第一放置单元25配置在本体23的底部并且能够容纳片状物,例如未示出的纸张、OHP薄膜等。第一放置单元25包括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和抬升板43,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包括一块板,该板能够绕着本体23的前面23F的下端枢转。在本体23的前面23F上的靠下位置形成有开口21,通过该开口21,本体23内部的空间和外部大气彼此连通。当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在打开位置以向前并且水平地平放时,开口21被露出,如图1至图3所示。当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在闭合位置(未示出)以竖直地竖立时,开口21被覆盖。
抬升板43包括一块板,该板在本体23的底部从本体23的前端向后延伸。抬升板43可以由树脂制成。将被运送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可以放置在抬升板43的上表面以及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的面朝上方的表面上,当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在打开位置时该面朝上方的表面面向上。在抬升板43上布置有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将在后文中对其详细地说明。
在本体23内部布置有运送槽51、支撑框架53及其他未示出的支架元件。支架元件,包括运送槽51,可以由树脂制成。运送槽51配置在本体23的后下方位置,在竖直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伸展。运送槽51的宽度端由未示出的横向框架支撑。运送槽51形成为具有竖直面51A和倾斜面51B,竖直面51A从本体23的底部23B竖直地升高,倾斜面51B从竖直面51A的上端向后上方倾斜。
本体23包括运送路径P1,可以沿着该运送路径P1运送片状物。运送路径P1形成为从运送槽51的竖直面51A的上端沿着倾斜面51B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向上弯曲以竖直地延伸。进一步,运送路径P1在主盖31下方的位置向前转向以到达排出辊37、38并且在排出盘33处终止。
支撑框架53配置在运送槽51的倾斜面51B的前上方位置。支撑框架53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伸展,并且其宽度端由未示出的横向框架支撑。支撑框架53形成为在其宽度中心区域中具有外壳55,以容纳馈送辊27和分离辊28。因此,馈送辊27和分离辊28配置在运送路径P1中、在用于在运送路径P1中运送片状物的片状物运送方向的最上游位置附近。
分离辊28布置在运送槽51的倾斜面51B的上方位置,并且能够绕着平行于宽度方向延伸的辊轴28A旋转。馈送辊27布置在运送槽51和分离辊28的前方位置并且在抬升板43的后端部43R的上方位置。馈送辊27能够绕着平行于宽度方向延伸的辊轴27A旋转。馈送辊27的辊轴27A通过未示出的齿轮与分离辊28的辊轴28A接合,从而馈送辊27和分离辊28被驱动以同步旋转。馈送辊27和分离辊28的辊轴27A、28A由支撑框架53可旋转地支撑。馈送辊27和分离辊28可以由来自配置在本体23中的马达M(参见图2)的驱动力驱动,以将放置在第一放置单元25或者第二放置单元30上的片状物馈送到运送路径P1。运送槽51的倾斜面51B能够从下方接触由分离辊28和馈送辊27运送的片状物,并且沿着运送路径P1引导片状物。
分离垫57配置在运送槽51的倾斜面51B上,在越过运送路径P1与分离辊28相对的位置,以被推靠分离辊28。因此,分离辊28和分离垫57使得片状物互相分离。
在分离辊28上方的位置安置有运送辊59。运送辊59布置成面对配合辊(无标号),以沿着前后方向越过运送路径P1面对彼此。运送辊59和配合辊布置成夹持在两者之间运送的片状物并且旋转以将由分离辊28和分离垫57分离的片状物运送至图像形成单元13中的处理盒63。
<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
图像形成单元13包括扫描单元61、处理盒63和定影单元65。扫描单元61配置在本体23中的前方位置,在第一放置单元25和第二放置单元30的上方位置。扫描单元61可以包括未示出的激光源、多角镜、fθ透镜和反射镜。扫描单元61发出激光束至布置在后方位置的处理盒63中的感光鼓67,从而感光鼓67的表面暴露于所发出的激光束下,并且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67的表面上。
处理盒63配置在支撑框架53的上方位置。处理盒63可以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细长形盒子的形状。处理盒63包括感光鼓67、转印辊69、容器71、供应辊73、显影辊75和充电器77。感光鼓67可以具有沿着宽度方向轴向延伸的圆柱体。转印辊69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越过运送路径P1面对感光鼓67。由运送辊59运送的片状物在处理盒63中被进一步向上运送。感光鼓67和转印辊69夹持运送路径P1中向上运送的片状物并且同步旋转。
容器71可以容纳将被供应至感光鼓67的调色剂。供应辊73将来自容器71的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辊75。显影辊75将形成在感光鼓67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当在运送路径P1中运送的片状物接触感光鼓67同时负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69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片状物。
充电器77配置在感光鼓67的上方位置并且沿着平行于感光鼓67的宽度方向纵向延伸。充电器77电晕放电以将感光鼓67充上正电。
定影单元65配置在感光鼓67和转印辊69的上方位置。定影单元65包括加热辊79和加压辊81,加压辊81越过运送路径P1配置在加热辊79的后方位置。
其上具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片状物被进一步沿着运送路径P1向上运送以到达定影单元65,在此加热辊79加热片状物以及加压辊81将片状物推靠加热辊79。因此,通过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状物上。具有定影的图像的片状物由排出辊37、38运送并且被排出以搁置在排出盘33上。
<第一放置单元的构造>
如图3和图4所示,抬升板43包括前端部43F和轴91,轴91在宽度方向上从前端部43F的宽度端向外突出。各个轴91被可旋转地插入形成在本体23中的轴承(未示出),从而抬升板43可以由本体23可枢转地支撑。前端部43F可以因此绕着平行于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线X1(参见图4)枢转。
抬升板43包括后端部43R,该后端部43R布置在接近运送槽51的竖直面51A的位置,与竖直面51A分隔开。由于抬升板43绕着枢轴线X1枢转,抬升板43的后端部43R在馈送辊27的下方位置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抬升板43包括摩擦部件49,该摩擦部件49布置在抬升板43的后端部43R上,在宽度中心区域。摩擦部件49是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摩擦材料的薄部件。当抬起其上没有片状物堆叠的抬升板43时,摩擦部件49布置在接触馈送辊27的位置。同时,当放置在第一放置单元25或者第二放置单元30上的片状物由馈送辊27馈送时,摩擦部件49可以将摩擦力施加至片状物,从而可以防止多种馈送,即防止一次馈送多个片状物。换句话说,抬升板43可以直接接触馈送辊27或者通过片状物间接接触馈送辊27。
在抬升板43在宽度方向上的近似中心的下方位置,配置有抬升装置95。抬升装置95包括固定板97和可枢转板98。固定板97被固定至本体23的底部23B。可枢转板98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伸展的金属板,并且能够绕着由固定板97支撑的枢轴99枢转。同时,来自配置在本体23中的马达M(参见图2)的驱动力可以通过例如齿轮和凸轮的活动部(未示出)被传输到可枢转板98,以向上枢转该可枢转板98。可枢转板98可以因此向上枢转并且向上抬起抬升板43。
在初始条件下,当抬升装置95未被驱动或者向上枢转时,抬升板43被水平地平放在下方的并且与馈送辊27分离的位置。当打印操作开始并且图像在打印机10中形成时,马达M被激活并且抬升装置95中的可枢转板98被移动以枢转到倾斜姿态,从而倾斜成后侧较高(参见图5)。因此,抬升板43被可枢转板98抬起至倾斜姿态,其中后端部43R被抬起得更高。堆叠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被推靠馈送辊27,并且抬升板43上最顶端的片状物接触馈送辊27。在此方面,将要被抬起的抬升板43的可移动量取决于堆叠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的量。当接触最顶端的片状物的馈送辊27旋转时,在运送路径P1中馈送该最顶端的片状物。当打印操作结束时,可枢转板98被枢转以下降并且返回到与馈送辊27分离的水平平放位置(参见图3)。
如图4所示,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布置在抬升板43上,在沿着宽度方向彼此分隔开的位置,各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和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是相对于假想线线对称的结构,该假想线平行于前后方向延伸通过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之间的中点。因此,在下文的描述中,当详细地描述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时,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的描述可以被省略。
第一侧向引导部45A布置成从前端部43F上方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纵向向后延伸至抬升板43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后方位置。第一侧向引导部45A包括基部110、壁113和可收缩装置115,将在后文中被详细地描述。
基部11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矩形板并且沿着抬升板43的上表面布置。在抬升板43的下表面上,齿条-齿轮装置47配置在对应于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基部110的位置。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基部110处通过齿条-齿轮装置47彼此联接。同时,抬升板43形成为具有缝隙43A,联接第一侧向引导部45A与齿条-齿轮装置47的联接部被插入缝隙43A中。缝隙43A形成为竖直地穿过抬升板43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的幅宽恒定。
壁113从基部110的左方边缘连续地形成以向上竖起。壁113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伸展以从基部110竖起的板。壁113的上边缘倾斜,使得前侧较高并且后侧较低。在壁113的前上方,形成有向右突出的操作手柄117。基部110、壁113和操作手柄117可以由树脂整体地形成。操作手柄117包括形成为分层弯曲的板,其后侧较低并且前侧较高。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中的操作手柄117和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中的操作手柄117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从壁113的上边缘延伸以彼此靠近。
使用者可以夹住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的操作手柄117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单向可滑动地移动该第一侧向引导部45A的操作手柄117。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的滑动移动经由齿条-齿轮装置47被传递到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从而使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以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因此,使用者可以使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可滑动地移动到对应于放置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的宽度的位置。因此,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壁113可以侧向夹住放置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并且限制片状物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上,布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的端引导部48。通过可滑动地移动的端引导部48,可以限制放置在可打开/可关闭的盘41上的片状物的前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能够在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参见图1)之间的差值范围内移动。换句话说,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可以将片状物的宽度位置限制在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之间的范围内。第一宽度W1可以是作为打印机10中使用的片状物的宽度所允许的最大宽度,并且可以例如是信纸尺寸(216mm*279mm)的宽度(216mm)。当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对应于第一宽度W1的位置时,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壁113可以在接触或者接近抬升板43的宽度端43B(参见图4)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宽度W2可以是作为打印机10中使用的片状物的宽度所允许的最小宽度,并且可以例如是A5尺寸(148mm*210mm)的宽度(148mm)。当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对应于第二宽度W2的位置时,基部110的宽度内边缘110A(参见图4)可以接近或接触边缘43C,该边缘43C形成在抬升板43的宽度中心区域。
<第二放置单元的构造>
第二放置单元30配置在本体23中,在第一放置单元25的上方位置并且在开口21的上边缘的下方位置。第二放置单元30可以用于手动地馈送片状物,与放置在第一放置单元25中的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相分离。第二放置单元3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展的板,并且以倾斜姿态安装在本体23中,从而前侧较高并且后侧较低。第二放置单元30的前端部分30F更接近于本体23的前面23F,并且第二放置单元30的距前面23F更远的后端部分30R在第一放置单元25中的抬升板43上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后端上方的位置。第二放置单元30的宽度小于第一放置单元25中的抬升板43的宽度。
第二放置单元3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的第二侧向引导部140A、140B。第二侧向引导部140A、140B布置成在沿着宽度方向彼此分隔开的位置并沿着前后方向伸长。类似于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左方的第二侧向引导部140A和在右方的第二侧向引导部140B通过齿条-齿轮装置(未示出)彼此联接。因此,第二侧向引导部140A、140B能够在相反的方向上共同移动以彼此远离或接近,并且限制放置在第二放置单元30上的片状物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同时,在本体23中,布置有导轨(未示出),第二放置单元30能够通过该导轨与本体23接合。该导轨布置在本体23的宽度内侧,在安装第二放置单元30以沿着前后方向平放的位置。第二放置单元30可以通过开口21插入并且与导轨接合以可滑动地向后移动,从而被安装在本体23中。
当通过第二放置单元30将片状物手动地馈送到打印机10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口21插入片状物以将片状物供应至第二放置单元30。该手动供应的片状物可以被引导以在第二放置单元30上向后下方滑动。该手动供应的片状物的后端或者先端可以接触抬升板43或者放置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中最顶端的片状物,并且该手动供应的片状物可以在其上向后滑动。该手动供应的片状物的先端然后可以到达运送槽51的竖直面51A并且停止在那里。同时,可以开始打印操作,并且可以驱动抬升装置95。在第二放置单元30上的手动供应的片状物的先端通过抬升板43被向上抬升以接触馈送辊27。随着馈送辊27旋转,可以在运送路径P1中馈送该手动供应的片状物。
<第一放置单元中的可收缩装置的构造>
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能够随着抬升板43的竖直移动与抬升板43整体地竖直地移动。同时,需要注意,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壁113可能干扰第二放置单元30。在这方面,如图4所示,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各自具有可收缩装置115。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的可收缩装置115类似于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的可收缩装置115;因此,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B的可收缩装置115的描述可能被省略。
可收缩装置115配置在第一侧向引导部45A的后端部,在壁113的外侧或者左侧。如图4和图6所示,可收缩装置115包括外壳121、第一枢轴123、可收缩构件125、弹簧127和弹簧固定器129。外壳121形成为具有近似顶部开口的盒子形状,其在宽度方向上较短,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并且在竖直方向上较短。
同时,壁113形成为具有倾斜边缘113A,在壁113A在前后方向上的近似中心和壁113的后端之间的范围内。倾斜边缘113A以恒定角度倾斜,从而在前侧较高并且在后侧较低。外壳121布置在壁113的外侧,在倾斜边缘113A的范围内。外壳121可以与基部110和壁113例如由树脂整体地形成。
第一枢轴123布置在外壳121中并且包括平行于宽度方向延伸的圆柱杆。第一枢轴123的纵向端被固定到外壳121内部的沿着宽度方向面对彼此的壁。可收缩构件125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板或者细条。在可收缩构件125的后端部分125R上,形成有第一突起125A,该第一突起125A与后端部分125R具有相同宽度,但是向上突出以高于后端部分125R。进一步,在第一突起125A的后上端,形成有从第一突起125A向上突出的第二突起125B。
进一步,弯曲部分125C形成在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的后端(参见图4)。弯曲部分125C形成为从位于壁113的外侧的可收缩构件125的后端沿着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弯曲部分125C伸展至使得该弯曲部分125C沿着前后方向面对壁113的后方表面113B的位置。弯曲部分125C布置在从壁113的后方表面113B向后分隔开的位置。
在可收缩构件125的前端部分125F中,形成有被竖直地分成两个节段的分叉部125D。分叉部125D布置成从前端部分125F平行于前后方向向前突出。可收缩构件125布置成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绕着第一枢轴123枢转,并且第一枢轴123介于分叉部125D的两个节段之间。具有第一枢轴123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和外壳121可以由树脂整体地形成。同时,可收缩构件125可以与第一侧向引导部45A分离地形成。分离地形成的可收缩构件125可以被插入外壳121中,并且分叉部125D夹住第一枢轴123从而可收缩构件125可以通过第一枢轴123附接到第一侧向引导部45A。换句话说,包括第一枢轴123的外壳121可以与第一侧向引导部45A例如由树脂整体地形成。
当抬升装置95不被驱动并且抬升板43水平地平放时,可收缩构件125中的后端部分125R处于下述情况下,即第二突起125B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的下表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限制可收缩构件125向上枢转,并且可收缩构件125与前后方向对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向引导部45A中的可收缩构件125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一位置。当可收缩构件125在第一位置时,包括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的可收缩构件125的上部位于倾斜边缘113A的上方位置(参见图4)。高于倾斜边缘113A的可收缩构件125的上部可以限制放置在抬升板43上的片状物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同时,弹簧127可以是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可以是一片缠绕成线圈的线。弹簧127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器129保持,该弹簧固定器129被固定到抬升板43。弹簧127的另一端附接到可收缩构件125的下表面上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当可收缩构件125枢转到靠近抬升板43时,弹簧127被可收缩构件125按压,并且可以弹性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
当抬升装置95被驱动并且抬升板43被抬起时,可收缩构件125可以通过来自第二放置单元30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枢转到靠近抬升板43。如图5所示,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倾斜地放置,并且后端部分125R低于前端部分125F。同时,第二突起125B(参见图4)可以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下表面。进一步,后端部分125R的下边缘可以接触抬升板43的上表面。在倾斜情况下,可收缩构件125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二位置。因此,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可收缩构件125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在第一放置单元25上的片状物移位并且能够竖直地移动,而在可收缩构件125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可以竖直地屈曲以吸收与第二放置单元30的碰撞。在该构造中,当片状物被放置在处于抬起位置的抬升板43上时,片状物可以接触馈送辊27,但是当没有片状物被放置在处于抬起位置的抬升板43上时,抬升板43的后端部43R可以接触馈送辊27。
在打印操作完成之后,可以降低抬升板43。弹簧127可以通过其弹性使得可收缩构件125移动以向上枢转。在第二突出部125B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可收缩构件125绕着第一枢轴123向上枢转。当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被放置在第一位置(参见图3)时,可收缩构件125恢复到沿着前后方向对齐的初始位置。
根据在此描述的第一实施例,打印机10可以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亦即,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在后端各自包括可收缩装置115,该可收缩装置115配置在壁113的外侧。由于抬升板43向上升高,在可收缩装置115中的可收缩构件125可以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并且可以通过来自后端部分30R的反作用力移动,从而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因此,在可收缩构件125被枢转的情况下,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与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的碰撞可以通过可收缩构件125吸收。换句话说,随着抬升板43向上移动,可以抑制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受到后端部分30R的干扰。
在这方面,为了仅降低抬升板43和第二放置单元30之间的碰撞,例如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可以被降低到使得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不能干扰第二放置单元30的位置。然而,在这方面,为了使第二放置单元30和抬升板43彼此竖直地分离,打印机10的体积可能增大,至少在其高度上增大。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减小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尺寸。然而,减小尺寸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可能不能提供充足的高度或者可能不能充分地限制片状物的移动,并且片状物可能在抬升板43上移位。
相反地,具有可收缩装置115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可以布置成在竖直方向上更靠近第二放置单元30并且能够保证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高度和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可以减小打印机10的尺寸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片状物在抬升板43上移位。
如图6所示,当可收缩构件125在第一位置时,后端部分125R的下端与抬升板43的上表面竖直地分隔距离L1。同时,当可收缩构件125在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后端部分125R的下端在接触抬升板43的位置。因此,后端部分125R的下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可移动量可以等于距离L1。换句话说,在第一位置的可收缩构件125的后端部分125R的下端和抬升板43之间的距离L1可以大于或等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收缩构件125的下端的可移动量。根据该构造,后端部分125R不能移动到低于抬升板43的上表面。因此,不需要对抬升板43进行钻孔或者变形工作以减少后端部分125R和第二放置单元30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维持抬升板43的刚度。
进一步,向上突出的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形成在后端部分125R上。如果没有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例如,由图6中的假想点划线VL1所示,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形成为在其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与第二突起125B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当该假想的可收缩构件125被移动以向下枢转时,假想的可收缩构件125中的比第二突起125B更接近枢轴线的部分可能与第二放置单元30碰撞。
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没有第一突起125和第二突起125B,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布置成与第二放置单元30竖直分离得更远;然而,该分离可能增加打印机10的体积。
作为另一个示例,由图6中的假想点划线VL2所示,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形成为在其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与前端部分125F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在该假想的形状中,后端部分125R的高度可以被降低。因此,当大量片状物被堆叠在抬升板43上时,片状物堆叠的高度可能变大,并且该高度降低的后端部分125R可能不能充分地限制堆叠片状物的上部分的移动。因此,在可收缩构件125具有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的情况下,以与具有由假想线VL1表示的可收缩构件的打印机相比,可以减小打印机10的尺寸,并且以与具有由假想线VL2表示的可收缩构件的打印机相比,打印机1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片状物的移位。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60。打印机160与在前的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的区别在于,抬升板161形成为具有插入凹槽169,可收缩构件167可以插入该插入凹槽169中。在以下的描述中,相同于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结构、部件或者项目可以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那些冗余的解释。
如图7至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抬升板161包括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163B。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和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B是相对于假想线线对称的结构,该假想线平行于前后方向延伸通过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163B之间的中点。因此,在下文的描述中,当详细地描述在左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时,在右方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B的描述可以被省略。
在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中的可收缩装置165配置在壁113的外侧或者左侧。可收缩装置165布置在从壁113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前方位置到壁113的后端的位置的范围。因此,可收缩装置16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先前的实施例中的可收缩装置11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在可收缩装置165的外壳121中,配置有平行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枢轴123。可收缩装置165中的可收缩构件167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板或者细条。在可收缩构件167的后端部分167R上,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向下突起167A。后端部分167R的后面167C和向下突起167A在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伸展。在向下突起167A的前端,形成有倾斜边缘167D(参见图9),其倾斜成后侧较低并且前侧较高。
向下突起167A的下面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伸展。因此,向下突起167A可以是梯形形状,其中在沿着宽度方向的视图中,随着向下突起167A向下延伸,该梯形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减小。进一步,向下突起167A形成为具有凸出部167H,该凸出部167H向内突出,例如在宽度方向上向右突出。凸出部167H向内突出到使得该凸出部167H沿着前后方向面对壁113的后方表面113B的位置。
进一步,在可收缩构件167的上边缘,形成有向上突出的向上突起167E。向上突起167E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向上突起167E与形成在可收缩构件167的下端的倾斜边缘167D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参见图9)。当抬升装置95不被驱动并且抬升板161水平地平放在分离位置时,在第一位置的可收缩构件167中,后端部分167R在下述情形中,其中向上突起167E接触后端部分30R的下表面并且被限制向上移动。
在可收缩构件167的前端部分167F上,形成有分叉部125D。可收缩构件167布置成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绕着第一枢轴123枢转,并且第一枢轴123介于分叉部125D的两个节段之间。同时,抬升板161具有插入凹槽169,该插入凹槽169形成为具有与向下突起167A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插入凹槽169形成为竖直地穿过抬升板161。插入凹槽169在其左端形成有开口169A;因此,插入凹槽169形成为向内凹进,例如,在沿着竖直方向从上方看的向下视图中,从抬升板161的左端向右凹进。插入凹槽169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且在前后方向上的幅宽恒定。在第一位置的可收缩构件167中,可收缩构件167的下面在插入凹槽169的上方位置,而不插入该插入凹槽169中。
当可收缩构件167移动以枢转到第二位置时,可收缩构件167被插入到插入凹槽169中(参见图9)。因此,插入凹槽169形成在对应于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的宽度可移动范围的范围内。特别地,当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在对应于第二宽度W2(参见图1)的最里面位置时,插入凹槽169的右端在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中的向下突起167A的下方位置。
当抬升装置95被驱动并且抬升板161被抬起时,由于来自第二放置单元30的反作用力,可收缩构件167可以枢转到靠近抬升板161的第二位置。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二位置的可收缩构件167可以被倾斜地放置,从而后侧较低并且前侧较高。向下突起167A插入抬升板161的插入凹槽169中,并且向下突起167A的下部在抬升板161的下方位置。利用这个构造,可收缩构件167的用于屈曲以吸收与第二放置单元30的碰撞的可移动量可以变大。因此,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可以布置在使得可收缩构件167需要移动更大的量以避免与第二放置单元30的碰撞的位置。例如,第一侧向引导部163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更长,例如向后延伸到片状物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从而在抬升板161上的片状物可以被更加可靠地保持在更长的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163B中,并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抬升板161上的纸张移位。当抬升板161被降低时,由于布置在下方位置的弹簧127的弹性,可收缩构件167可以移动以枢转到更靠近第二放置单元30,并且回复到第一位置(参见图7)。
根据第二实施例,可收缩构件167形成为在后端部分167R中具有向下突起167A。如果没有向下突起167A,例如,由图9中的假想点划线VL3所示,可收缩构件167可能形成为具有下边缘连续地向后降低的形状。当可收缩构件167移动以向下枢转时,可收缩构件167的比向下突起167A更接近枢轴线的部分可能与插入凹槽169的前边缘碰撞。因此,例如,可以放大插入凹槽169沿着前后方向的宽度L2(参见图10)以避免该碰撞;然而由于该放大的假想插入凹槽169,抬升板161的刚度可能降低。另一方面,作为另一个示例,为了避免该碰撞,可收缩构件167可以布置成与抬升板161竖直分离得更远;然而,该分离可能增加打印机160的体积。
作为另一个示例,由图7和图9中的假想点划线VL4所示,可收缩构件167可以形成为在其沿着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与前端部分167F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在该假想的形状中,后端部分167R的高度可以被降低。因此,在后端部分167A和壁113的倾斜边缘113A(参见图8)之间的区域以及在后端部分167R和基部110之间的区域的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可以形成间隙。在这方面,抬升板161上的片状物可能进入该间隙并且可能移位。
相反地,与具有由假想线VL3表示的形状的假想的可收缩构件相比,由于可收缩构件125具有向下突起167A,抬升板161可以维持更好刚度,并且可以缩小该打印机160的尺寸。进一步,与由假想线VL4表示的假想的可收缩构件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片状物的移位。
尽管已经描述了实现本发明的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存在许多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变化和变形,其仍然属于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无需被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地,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揭示。
例如,可收缩构件125、167可以不必通过来自后端部分30R的反作用力移动以枢转的可枢转构件。可收缩构件125、167可以由例如可收缩构件171(参见图11)代替,该可收缩构件171可以通过来自接触对象,例如第二放置单元30的反作用力弹性地变形。图11中的可收缩构件171可以布置在抬升板170上的第一侧向引导部45A、45B的壁113的后方位置。可收缩构件171可以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包括例如一块聚氨酯海绵。当可收缩构件171在如图11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可收缩构件171的后上部分可以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参见图2)。随着抬升板170升高,可收缩构件171可以通过来自第二放置单元30的反作用力变形。因此,可收缩构件171可以向下收缩或者向侧面弯曲以避免受到第二放置单元30的干扰。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抬升板43、161水平地平放时,可收缩构件125、167可以不必在可收缩构件125、167接触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的第一位置。当抬升板43、161水平地平放时,可收缩构件125、167可以与后端部分30R竖直地分隔开。在该布置中,可收缩构件125、167可以在当抬升板43、161被抬起的同时在某一点处接触后端部分30R,并且此后当该抬升板43、161进一步向上抬起时开始相对于抬升板43、161移动。
作为另一个示例,关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位置上的可收缩装置115的可收缩构件125的后端部分125R的下端可以不必接触抬升板43,在第二位置上的可收缩装置115的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在与抬升板43向上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停止枢转。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实施例中的可收缩构件125可以不必具有第一突起125A或者第二突起125B。作为另一个示例,可收缩构件125可以仅具有第一突起125A和第二突起125B中的一个。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实施例中的可收缩构件125可以不必布置成使第一枢轴123夹在分叉部125D处以能够绕着第一枢轴123枢转。可收缩构件125可以形成为在前端部分125F上具有开口,第一枢轴123可以插入该开口。
作为另一个示例,关于第二实施例,插入凹槽169可以不必形成为穿过抬升板161,而可以形成为具有底部的沟槽的形状,向下突起167A可以插入该沟槽中。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不必形成开口169A,插入凹槽169可以是在抬升板161的宽度端闭合的孔。
作为另一个示例,插入凹槽169可以不必形成在第一侧向引导部163A、163B的可移动范围内,而可以形成在可收缩构件167与第二放置单元30的后端部分30R碰撞的范围内。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二实施例中的可收缩构件167可以不必具有向下突起167A。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二实施例中的抬升板161可以不必具有插入凹槽169。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收缩构件125、167可能接触的对象可以不必是第二放置单元30,而可以例如是支撑馈送辊27的支撑框架53。
作为另一个示例,抬升板43、161可以不必绕着轴91枢转,而可以平行于本体23的底部23B竖直地移动。
作为另一个示例,片状物运送器11可以不必装配在用于形成图像的打印机10中,而可以例如被构造成单独地用作片状物馈送部,其可以将片状物馈送到预定的位置。作为另一个示例,片状物运送器11可以被用在配备有扫描、复印和传真功能之一的图像处理设备中,或者被用在配备有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功能中的两个或更多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中。

Claims (12)

1.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状物支撑板;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方位置,所述馈送辊包括平行于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延伸的旋转轴;
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被构造成使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与所述馈送辊分离;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被从所述分离位置抬升以接触所述馈送辊;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抬升装置;
片状物引导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以在与所述馈送辊的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片状物引导部能够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所述上表面上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和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配置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的上方位置;
其中,所述片状物引导部包括可收缩构件,所述可收缩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可收缩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接触位置以接触所述馈送辊时,所述可收缩构件通过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所述反作用力通过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和所述馈送辊之间的接触产生;
其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下端和所述片状物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下端的可移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片状物引导部包括:
枢轴,所述枢轴被构造成在所述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可收缩构件;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可收缩构件以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枢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收缩构件包括向上突起,所述向上突起形成为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另一端部分向上突出,所述另一端部分与由所述枢轴可枢转地支撑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所述一端部分相对。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形成为在其中运送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片状物;
其中,所述接触构件包括盘,所述盘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本体。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片状物运送器;和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所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6.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状物支撑板;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方位置,所述馈送辊包括平行于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延伸的旋转轴;
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被构造成使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与所述馈送辊分离;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被从所述分离位置抬升以接触所述馈送辊;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抬升装置;
片状物引导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以在与所述馈送辊的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片状物引导部能够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所述上表面上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和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配置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的上方位置;
其中,所述片状物引导部包括可收缩构件,所述可收缩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可收缩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接触位置以接触所述馈送辊时,所述可收缩构件通过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所述反作用力通过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和所述馈送辊之间的接触产生;
其中,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片状物支撑板更低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片状物引导部包括:
枢轴,所述枢轴被构造成在所述可收缩构件的一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可收缩构件;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可收缩构件,以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枢转;并且
其中,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形成为具有插入部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所述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形成为竖直地穿过所述片状物支撑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收缩构件包括向下突起,所述向下突起形成为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另一端部分向下突出,所述另一端部分与由所述枢轴可枢转地支撑的所述可收缩构件的所述一端部分相对,当所述可收缩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向下突起布置成被插入所述插入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形成为在其中运送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片状物;
其中,所述接触构件包括盘,所述盘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本体。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所述片状物运送器;和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所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11.一种片状物运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状物支撑板;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方位置,所述馈送辊包括平行于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延伸的旋转轴;
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被构造成使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与所述馈送辊分离;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片状物支撑板被从所述分离位置抬升以接触所述馈送辊;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抬升装置;
片状物引导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配置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以在与所述馈送辊的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片状物引导部能够在所述片状物支撑板的所述上表面上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和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配置在所述片状物引导部的上方位置;
其中,所述片状物引导部包括可收缩构件,所述可收缩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可收缩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当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处于所述接触位置以接触所述馈送辊时,所述可收缩构件通过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来自所述接触构件的所述反作用力通过所述片状物支撑板和所述馈送辊之间的接触产生;
所述片状物运送器进一步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运送路径,所述运送路径形成为在其中运送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片状物;
其中,所述接触构件包括盘,所述盘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本体。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所述片状物运送器;和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由所述馈送辊馈送的所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CN201610195237.9A 2015-09-30 2016-03-31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6556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3644 2015-09-30
JP2015193644A JP2017065878A (ja) 2015-09-30 2015-09-30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981A CN106556981A (zh) 2017-04-05
CN106556981B true CN106556981B (zh) 2020-11-03

Family

ID=5840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5237.9A Active CN106556981B (zh) 2015-09-30 2016-03-31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72593B2 (zh)
JP (1) JP2017065878A (zh)
CN (1) CN106556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6989B2 (ja) * 2016-03-18 2020-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US10821748B2 (en) * 2017-07-28 2020-11-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944842B2 (ja) * 2017-09-14 2021-10-0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07A (zh) * 1994-03-15 1995-12-13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复印装订件送出及引导堆放机构
US20040046309A1 (en) * 2002-08-31 2004-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pick-up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45819A (zh) * 2009-12-28 2011-08-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安装连杆臂的方法
US20140210157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584762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0129A (ja) * 2004-01-14 2005-07-28 Brother Ind Ltd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61460B2 (ja) * 2004-10-20 2009-11-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供給機構
US8141868B1 (en) * 2011-02-15 2012-03-27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et guiding apparatus
JP5928204B2 (ja) 2012-07-11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07A (zh) * 1994-03-15 1995-12-13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复印装订件送出及引导堆放机构
US20040046309A1 (en) * 2002-08-31 2004-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pick-up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45819A (zh) * 2009-12-28 2011-08-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安装连杆臂的方法
US20140210157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584762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65878A (ja) 2017-04-06
CN106556981A (zh) 2017-04-05
US20170090382A1 (en) 2017-03-30
US9772593B2 (en)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5699B2 (en) Sheet convey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874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44924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s, image reading device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s
US20140084534A1 (en) Roller Device
CN106556981B (zh) 片状物运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796545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eet conveying device
US9169091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US9302861B2 (en) Sheet feed tray,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046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9317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96543B2 (en)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9561917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561431B1 (ko) 적재부의 높이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복합기
EP2650732B1 (en) Sheet lo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201002328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58740B2 (en) Configuration for a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JP5597570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72475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原稿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2103999A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housing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74468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89973B2 (ja) 排紙トレイ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071B2 (ja) 給紙カ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用紙搬送装置
JP2005178999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3067A (ja) シートガイド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ト給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