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4232B -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4232B
CN106554232B CN201611032987.0A CN201611032987A CN106554232B CN 106554232 B CN106554232 B CN 106554232B CN 201611032987 A CN201611032987 A CN 201611032987A CN 106554232 B CN106554232 B CN 106554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straw
stirring
module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29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4232A (zh
Inventor
寻立之
李定华
寻庭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iy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iy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iy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iy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329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通过秸秆的物理和生物发酵处理,经过破碎、揉丝和好氧发酵制备蘑菇基料;其步骤为:利用搓丝机对秸秆进行破碎、揉丝;将秸秆丝加入发酵机中进行高温处理,杀灭秸秆丝中的病原微生物;对发酵机中的秸秆丝进行降温处理,并接种复合菌种和营养液;在发酵机内对秸秆丝进行好氧发酵;然后取出发酵产物,计量称重后,灌入密封袋中制得成品。本方法通过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发酵,使秸秆在发酵和使用时更加方便,并提升了蘑菇基料的适用性,有利于推行大公司制作基料再分发给小户种植蘑菇的经营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蘑菇基料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秸秆资源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征,每年因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秸秆总量近9亿吨。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耕作方式的转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部分秸秆被就地焚烧或乱丢乱弃,由此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及问责机制禁止秸秆焚烧,大力支持推广秸秆饲料化及肥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
发展和使用秸秆生物肥料,将对秸秆综合利用和实现生态养殖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是可以消耗大量秸秆,为高效利用秸秆找到一条新路子;二是可以帮助蘑菇养殖专业户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可以增加健康安全蘑菇供应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秸秆生物肥料的开发有望形成一个以秸秆为纽带的″秸秆收贮-秸秆肥料加工销售-蘑菇规模养殖-健康食品大量消费″的新型产业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提取效率极高,具有很大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秸秆、水、发酵菌种、复合促进剂和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搓丝机将秸秆破碎、揉丝,加工成丝状,并获得秸秆丝;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按比例放入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营养液配制:将复合促进剂按比例放入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营养液;
S5、菌种混合液制备: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制备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加温并维持一段时间,同时进行搓揉和搅拌;
S7、好氧发酵:将S6制得的物料冷却后,用S5制备的菌种混合液进行接种,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好氧发酵,从而获得蘑菇基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密封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优选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800~1000重量份的秸秆,1200~15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1~3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和1~6重量份的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搓丝机将秸秆破碎、揉丝,加工成丝状,获得3~8cm秸秆丝;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营养液配制:将复合促进剂放入50~10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营养液;
S5、菌种混合液制备: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营养液混合搅拌制得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加温至≥70℃并维持≥1小时,同时进行搓揉和搅拌;
S7、好氧发酵:待S6制得的物料冷却到50~60℃后,用S5制备的10~20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进行接种,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好氧发酵≥10小时,从而获得蘑菇基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密封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进一步,所述发酵菌种包括纤维素降解菌,所述复合促进剂包括生长因子、有益菌种、保健因子、微量元素添加剂和酸碱度调理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密封袋为厌氧呼吸膜发酵袋。
进一步,在步骤S6和/或S7中,通过热风或冷风对物料进行加温或冷却,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
进一步,所述搓丝机为具有L型折弯刀片结构的粉碎机。
进一步,所述发酵机为采用热风加热、循环双搅拌轴的模块式发酵机。
一种应用于上述工艺的破碎机,包括机台、固定在机台上的动力组,以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机台上的进料输送机构、喂料机构和搓丝粉碎机构,所述机台包括带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物料粉碎仓,所述搓丝粉碎机构设置于物料粉碎仓内,包括主轴、围绕主轴固定的刀组架和固定在刀组架上的多个粉碎刀组,所述粉碎刀组的刀片为带折弯的L型结构,折弯部与固定部呈90°~150°夹角,相邻粉碎刀组刀片的折弯部朝向相反。
一种应用于上述工艺的发酵机,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模块、搅拌发酵模块、出料模块以及用于给所述搅拌发酵模块加热的热风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模块、搅拌发酵模块、出料模块和热风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搅拌发酵模块内置动力装置安装区,用于搅拌发酵的容纳腔,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搅拌机构以及用于导热的传热结构,所述搅拌发酵模块还布置有连接上料模块的入料口,连接出料模块的出料口,连接热风模块的热风进口以及布置在壳体侧面上的热风出口。
进一步,所述发酵机包括一个以上的搅拌发酵模块,所述搅拌发酵模块上下堆叠布置,水平横向布置,或者上下、水平组合式布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通过搓丝机对秸秆进行破碎揉丝,改变了原有工艺的切短切碎,但无法真正有益后续发酵处理的缺陷,使秸秆在发酵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然后在秸秆丝内投入复合型菌种,使秸秆丝降解更加迅速,缩短了发酵周期,并提升了蘑菇基料的营养性。
将秸秆破碎、搓揉、熟化,破坏了秸秆表面坚硬的蜡质层,使得纤维物质容易分解,加上添加的高效菌群,既有利秸秆快速分解释放营养,又能满足蘑菇的生长需求。
通过特定结构的搓丝机将秸秆进行丝状破碎,通过特定结构的发酵机形成一个一体化动态发酵的过程,区别于地窖厌氧环境下的静态发酵。
通过搓揉,实现秸秆的软化;通过高温杀菌,实现秸秆的净化;通过高温蒸煮,实现秸秆的熟化。
通过添加复合型菌种及其辅料,并在发酵机内通氧、搅拌,加速了发酵进程,实现秸秆的蘑菇基料化。
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加工和发酵,有利于产品质量及产量保持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技术适用于养殖腐生真菌类如蘑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破碎机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破碎机的粉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破碎机的粉碎刀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破碎机的物料破碎仓出料口下门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发酵机的喂料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发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发酵机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结构描述的″左″即为图中的左边方向,″右″即为图中的右边方向。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其他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800重量份的秸秆,12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1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和1重量份的食糖,其中,所述复合性菌种包括纤维素降解菌,所述复合促进剂包括生长因子、有益菌种、保健因子、微量元素添加剂和酸碱度调理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种还可以包括嗜热乳酸菌和/或醋酸菌。
S2、秸秆切丝:使用搓丝机将秸秆破碎、揉丝,处理成丝状,从而获得3cm的秸秆丝;搓丝机不光能纵向切断切碎秸秆,还能对秸秆有一种横向的搓揉力,将其纤维打散,方便后续的发酵,跟搓丝机的特殊结构有密切联系。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加底料和辅料,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1.5小时,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辅料溶液即营养液配置:将复合促进剂放入5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营养液;
S5、菌种混合液制备:液体混合,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辅料溶液混合搅拌制得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灭菌: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加温至70℃并维持2小时,同时进行搓揉、搅拌和通氧;
S7、好氧发酵:通过鼓入冷风或者自然风,待S6制得的物料冷却到50℃后,向发酵机内投入10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发酵16小时,从而获得蘑菇基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控制其含水量为60%,温度为40℃,计量称重后灌入隔绝空气的密封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实施例2: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1000重量份的秸秆,15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3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和6重量份的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特殊的搓丝机将秸秆处理成丝状,从而获得8cm的秸秆丝;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2小时,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辅料溶液即营养液配置:将复合促进剂放入10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辅料溶液;
S5、液体混合: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辅料溶液混合搅拌制得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灭菌: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通过热风加热系统加温至85℃并维持1小时,同时进行搓揉、搅拌和通氧;
S7、好氧发酵:待S6制得的物料自然冷却到50℃后,向发酵机内投入20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发酵10小时,从而获得生物秸秆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厌氧呼吸膜发酵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实施例3: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900重量份的秸秆,13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2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和4重量份的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特殊的搓丝机将秸秆处理成丝状,从而获得5cm的秸秆丝;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4小时,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辅料溶液即营养液配置:将复合促进剂放入8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辅料溶液;
S5、液体混合: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辅料溶液混合搅拌制得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灭菌: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通过热风加热系统加温至75℃并维持1.5小时,同时进行搓揉、搅拌和通氧;
S7、好氧发酵:待S6制得的物料自然冷却到55℃后,向发酵机内投入15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发酵12小时,从而获得生物秸秆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呼吸膜生物饲料真空厌氧发酵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呼吸膜生物饲料真空厌氧发酵袋广泛用于发酵豆渣、潲水、木薯渣、酒糟、渣、酱渣、粉渣、棉菜粕、粗饲料等所有粗精饲料的发酵,但是尚未应用于蘑菇基料的生产制备领域,采用呼吸膜技术,发酵速度快,效果好,能够保存长时间不变质,且方便运输,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呼吸膜生物饲料真空厌氧发酵袋采用一种保证微生物高活性的生命呼吸装置——″呼吸膜″,它能使活菌在自然条件下能长期保持其高活性。原料接种后就密封包装,发酵在包装袋内进行。确保了包装袋内的无氧和呼吸膜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不仅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能长期储运。显然,这种先包装、后发酵的革新技术,巧妙地解决了微生物固态发酵的散热、厌氧控制,以及包装、储运、稳定性等难题,极大地降低了蘑菇基料的生产成本。
呼吸膜解决了菌群共处这一难题。通过发酵,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脂肪等)不断降解,而同时一些有机酸、小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营养价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使得蘑菇基料营养全面,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小肽、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除了有益菌之外,还有足量的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含水率在32%-35%之间,PH值4.5-5之间,不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氏杆菌。由于是酸性密封保存,保质期可以达到2年。(事实上,只要包装袋不漏气,就可以长期保存。)产品经包装以后发酵10-15天(环境温度不低于10℃)就可以使用,如果环境温度达到20℃以上,仅需要发酵3-5天就可以使用。可以保证长时间不变质,也有利于运输。
本方法通过秸秆的丝状化,使秸秆在发酵和使用时更加方便,并提升蘑菇基料适用性,有利于推行大公司制作基料再分发给小户种植蘑菇的经营模式。
实施例4: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1000重量份的秸秆,15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3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200重量份的食用明胶和6重量份的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专用的搓丝机将秸秆处理成碎段,从而获得尺寸一般为2-12cm的秸秆絮状物;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2小时,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辅料溶液即营养液配置:将复合促进剂放入10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辅料溶液,加入食用明胶,60℃熬煮溶解,再升温至80-85℃维持15分钟左右,再更换容器进行快速冷却,形成胶体状辅料溶液;
S5、液体混合: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辅料溶液混合搅拌制得胶体状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灭菌:将S2制得的絮状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通过热风加热系统加温至85℃并维持1小时,同时进行搓揉、搅拌和通氧;
S7、好氧发酵:待S6制得的物料自然冷却到50℃后,向发酵机内投入20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搅拌混合,使秸秆丝和胶体状菌种混合液混合均匀,在发酵机中进行发酵10小时,从而获得生物秸秆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厌氧呼吸膜发酵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采用该实施例制得的蘑菇基料,更加干燥,营养也分布得更加均匀,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一种应用于上述蘑菇基料化制备工艺的破碎机,包括机台1、固定在机台1上的动力组2,以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机台1上的进料输送机构3、喂料机构4和搓丝粉碎机构5,所述机台1包括带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物料粉碎仓11,所述搓丝粉碎机构5设置于物料粉碎仓11内,包括主轴51、围绕主轴51固定的刀组架52和固定在刀组架52上的多个粉碎刀组,所述粉碎刀组的刀片53为带折弯的L型结构,折弯部531与固定部532呈90°~150°夹角,相邻粉碎刀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反。
所述刀组架52包括垂直于所述主轴51轴线的多片圆形定位盘521、与粉碎刀组数量对应的多根固定轴522,所述定位盘521的中心开有供主轴51穿过的中心孔,以及在圆周方向等距排列可供固定轴522穿过的轴孔,所述定位盘521通过中心孔和轴孔分别与主轴51和固定轴522固定连接。
所述粉碎刀组由沿固定轴522轴线等距排列的刀片53组成,所述多个粉碎刀组中同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同,相邻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反,所述刀片53的固定部532开有可供固定轴522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刀片53通过定位孔与固定轴522连接固定,所述刀片53平行于所述定位孔圆心与所述定位盘中心孔圆心的连线方向。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刀片53的折弯部与固定部532夹角为120°,所述刀片53的固定部532之间还设置有多节衬套,所述衬套与固定轴522套接固定。
参阅图4,所述物料粉碎仓11的出料口由活页式上门板111和可上下移动的下门板112组成,所述上门板111通过铰链与物料粉碎仓11的壳体固定,所述下门板112的门体上设置有腰型孔113,所述下门板112与物料粉碎仓11的壳体通过腰型孔113上的螺栓连接固定。将螺栓置于腰型孔113的上端用螺母固定,即可增大出料口,加快出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将螺栓置于腰型孔113的下端用螺母固定,即可减小出料口,使秸秆粉碎的更充分,得到的秸秆颗粒更细碎。
所述进料输送机构3包括主动轮31、从动轮32和输送带33,所述主动轮31在右,所述从动轮32在左,所述喂料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动轮31正上方、转动固定在机台1上的喂料辊41。
参阅图5,所述喂料辊4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喂料辊41的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均匀排列、沿径向延伸的压料板411,压料板411可将大直径的秸秆压扁或将秸秆铺开的厚度更均匀,使后续的粉碎过程更稳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台1上与喂料辊41连接处设置有滑槽12,所述喂料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喂料辊41左侧的两个上下对置的铺料轮,所述上铺料轮42位于输送带上方,所述下铺料轮43位于输送带下方,所述上铺料轮42与喂料辊41以链条连接。在秸秆送料过程中,需要先经过对置的上铺料轮42和下铺料轮43使秸秆能够铺开均匀,如果秸秆的输送量较大,喂料辊41会沿着滑槽12向上移动,避免发生堵塞进料输送机构3的情况发生。
所述动力组2包括电机I 21和电机II 22,所述电机I 2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进料输送机构3的主动轮31,所述通过链条连接所述搓丝粉碎机构5的主轴51。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秸秆放置在进料输送机构3的输送带33上,此时主动轮31在电机I 21的带动下驱动输送带33,将秸秆输送到喂料机构4的喂料辊41位置处,秸秆经过压料板411压紧铺匀后进入物料粉碎仓11的进料口,搓丝粉碎机构5的主轴51在电机II22的驱动下,带动刀组架52使粉碎刀组高速旋转切碎秸秆,经过粉碎后的秸秆颗粒最终从物料粉碎仓11的出料口111排出,得到成品。
本产品将粉碎机构相邻刀组的L型刀片反向排列,既有传统的Y型刀片粉碎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又利于日常清洁保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结构采用丝状化加弯刀式撕裂的模式,通过抓辊给料和薄型刀片一转实现物料的破碎,无筛板一次性撕裂。
而传统的破碎机内部设置有筛板,上面有孔,秸秆从孔中进入,然后被刀片打碎,然后从孔中送出,这种结构孔容易被堵住,有时候没有充分破碎,需要多转破碎之后才能输出,效率低下,容易堵塞。
本技术方案改变了这种筛板式多转破碎的结构,免除筛板隔离,无论秸秆是湿的、干的、软的、硬的,均可以快速破碎,效率高,粉碎快,配合调节出口的宽度可以调节输出秸秆碎片的长度,当需要粉碎后的秸秆颗粒减小时,可以缩小出料口是秸秆在物料粉碎仓切割的更充分;如果需要粉碎后的秸秆颗粒较大时,则可以增大出料口。结构合理,效果更佳。
参照图6和图7,一种应用于上述蘑菇基料化制备工艺的发酵机,为方便描述,将控制模块95和热风模块94相对搅拌发酵模块92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上料模块91和出料模块93相对搅拌发酵模块92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该发酵机包括依次放置的上料模块91、搅拌发酵模块92、出料模块93以及用于给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加热的热风模块94和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模块91、搅拌发酵模块92、出料模块93和热风模块94的控制模块95,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内置动力装置安装区,用于搅拌发酵的容纳腔,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搅拌机构以及用于导热的传热结构,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还布置有连接上料模块91的入料口96,连接出料模块93的出料口,连接热风模块94的热风进口97以及布置在壳体侧面上的热风出口98。
为了便于堆叠布置,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设计为长方体结构。根据实际处理生物质废料的需要,所述制肥机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搅拌发酵模块92,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上下堆叠布置,水平横向布置,或者上下、水平组合式布置。
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的入料口96设置在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的上方,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的底部,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上下堆叠布置,下方的搅拌发酵模块92入料口96对应上方搅拌发酵模块92的出料口。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水平横向布置,所述搅拌发酵模块92的出料口通过输送模块与另一搅拌发酵模块92的入料口96连接。
为了便于一体化作业,所述制肥机还包括设置在上料模块91前端的用于粉碎生物质废料的粉碎模块99,粉碎的生物质废料由上料模块91输送至搅拌发酵模块92。
所述上料模块91、出料模块93、热风模块94和控制模块95根据搅拌发酵模块92的布置方式不同错开放置,布局合理,方便使用者操作。参照图1至图2,三个搅拌发酵模块92上下、水平堆叠布置,所述粉碎模块99、上料模块91依次布置在搅拌发酵模块92的前侧,出料模块93分别位于底部两个搅拌发酵模块92的前后两侧,控制模块95和热风模块94分别布置在搅拌发酵模块92的左右两侧。
所述上料模块91、搅拌发酵模块92、出料模块93、热风模块94和控制模块95可安装在同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在汽车车厢或者船舶甲板上,方便运输,实现各场合作业。
发酵机工作时,将生物质废弃物通过所述上料模块91搅拌均匀,形成预混料;将所述预混料投入第一搅拌发酵模块混合,通过热风模块94加热,升温至80℃-110℃进行杀菌处理,形成第一混料;所述第一混料落入第二搅拌发酵模块混合,通过热风模块94加热,升温至50℃-60℃进行发酵处理,形成第二混料;所述第二混料落入第三搅拌发酵模块混合,通过热风模块94加热,升温至35℃-45℃进行后熟处理,然后经出料模块93将成品输出,进行包装、使用或者堆置处理。
进一步,所述第一搅拌发酵模块、第二搅拌发酵模块和第三搅拌发酵模块上下堆叠布置,水平横向布置,或者上下、水平组合式布置,从而形成塔形、并排形或者品字形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秸秆、水、发酵菌种、复合促进剂和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搓丝机将秸秆破碎、揉丝,获得秸秆丝,所述搓丝机包括机台(1)、固定在机台(1)上的动力组(2),以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机台(1)上的进料输送机构(3)、喂料机构(4)和搓丝粉碎机构(5),所述机台(1)包括带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物料粉碎仓(11),所述搓丝粉碎机构(5)设置于物料粉碎仓(11)内,包括主轴(51)、围绕主轴(51)固定的刀组架(52)和固定在刀组架(52)上的多个粉碎刀组,所述粉碎刀组的刀片(53)为带折弯的L型结构,折弯部(531)与固定部(532)呈90°~150°夹角,相邻粉碎刀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反,所述刀组架(52)包括垂直于所述主轴(51)轴线的多片圆形定位盘(521)、与粉碎刀组数量对应的多根固定轴(522),所述定位盘(521)的中心开有供主轴(51)穿过的中心孔,以及在圆周方向等距排列可供固定轴(522)穿过的轴孔,所述定位盘(521)通过中心孔和轴孔分别与主轴(51)和固定轴(522)固定连接,所述粉碎刀组由沿固定轴(522)轴线等距排列的刀片(53)组成,所述多个粉碎刀组中同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同,相邻组刀片(53)的折弯部(531)朝向相反,所述刀片(53)的固定部(532)开有可供固定轴(522)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刀片(53)通过定位孔与固定轴(522)连接固定,所述刀片(53)平行于所述定位孔圆心与所述定位盘中心孔圆心的连线方向,所述喂料辊(4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喂料辊(41)的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均匀排列、沿径向延伸的压料板(411),所述机台(1)上与喂料辊(41)连接处设置有滑槽(12),所述喂料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喂料辊(41)左侧的两个上下对置的铺料轮,所述上铺料轮(42)位于输送带上方,所述下铺料轮(43)位于输送带下方,所述上铺料轮(42)与喂料辊(41)以链条连接,所述物料粉碎仓(11)的出料口由活页式上门板(111)和可上下移动的下门板(112)组成,所述上门板(111)通过铰链与物料粉碎仓(11)的壳体固定,所述下门板(112)的门体上设置有腰型孔(113),所述下门板(112)与物料粉碎仓(11)的壳体通过腰型孔(113)上的螺栓连接固定;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按比例放入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营养液配制:将复合促进剂按比例放入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营养液;
S5、菌种混合液制备: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制备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加温并维持一段时间,同时进行搓揉和搅拌;
S7、好氧发酵:将S6制得的物料冷却后,用S5制备的菌种混合液进行接种,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好氧发酵,从而获得蘑菇基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密封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材料准备:准备800~1000重量份的秸秆,1200~1500重量份的水,1重量份的发酵菌种,1~3重量份的复合促进剂,和1~6重量份的食糖;
S2、秸秆切丝:使用搓丝机将秸秆破碎、揉丝,加工成丝状,获得3~8cm秸秆丝;
S3、菌种活化:将发酵菌种、食糖放入20重量份的水中充分搅匀并静置,获得菌种活化液;
S4、营养液配制:将复合促进剂放入50~100重量份的水中搅拌溶解获得营养液;
S5、菌种混合液制备:将S3制得的菌种活化液和S4制得的营养液混合搅拌制得菌种混合液;
S6、高温处理:将S2制得的秸秆丝投入发酵机内,加水,加温至≥70℃并维持≥1小时,同时进行搓揉和搅拌;
S7、好氧发酵:待S6制得的物料冷却到50~60℃后,用S5制备的10~20重量份的菌种混合液进行接种,使秸秆丝在发酵机中进行好氧发酵≥10小时,从而获得蘑菇基料;
S8、包装:将S7制备的蘑菇基料,计量称重后灌入密封袋中,即是秸秆蘑菇基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种包括纤维素降解菌,所述复合促进剂包括生长因子、有益菌种、保健因子、微量元素添加剂和酸碱度调理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袋为厌氧呼吸膜发酵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和/或S7中,通过热风或冷风对物料进行加温或冷却,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机为采用热风加热、循环双搅拌轴的模块式发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机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模块、搅拌发酵模块、出料模块以及用于给所述搅拌发酵模块加热的热风模块和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模块、搅拌发酵模块、出料模块和热风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搅拌发酵模块内置动力装置安装区,用于搅拌发酵的容纳腔,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搅拌机构以及用于导热的传热结构,所述搅拌发酵模块还布置有连接上料模块的入料口,连接出料模块的出料口,连接热风模块的热风进口以及布置在壳体侧面上的热风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机包括一个以上的搅拌发酵模块,所述搅拌发酵模块上下堆叠布置,水平横向布置,或者上下、水平组合式布置。
CN201611032987.0A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Active CN10655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2987.0A CN106554232B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2987.0A CN106554232B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4232A CN106554232A (zh) 2017-04-05
CN106554232B true CN106554232B (zh) 2021-02-02

Family

ID=5844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2987.0A Active CN106554232B (zh) 2016-11-16 2016-11-16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4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8296A (zh) * 2020-06-29 2020-10-30 安吉学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制肥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CN113416099A (zh) * 2021-05-30 2021-09-21 扬州市海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肥料加工用发酵包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9606A (zh) * 2014-11-21 2015-04-22 张秋萍 一种双孢蘑菇的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38835A (zh) * 2016-11-01 2017-03-29 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搓丝和发酵设备处理的秸秆饲料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21219U (zh) * 2012-04-11 2012-12-26 宿州市四方精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秸秆揉丝机
CN203577926U (zh) * 2013-11-25 2014-05-07 天津志海中天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一种物资回收用刀具
CN205443110U (zh) * 2016-03-15 2016-08-10 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快速制肥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9606A (zh) * 2014-11-21 2015-04-22 张秋萍 一种双孢蘑菇的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38835A (zh) * 2016-11-01 2017-03-29 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搓丝和发酵设备处理的秸秆饲料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4232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5166B (zh) 一种将餐厨垃圾发酵制成畜禽饲料的加工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07747B (zh) 一种高蛋白饲料制备方法
CN104397858B (zh) 一种秸秆饲料自动化加工装置及秸秆饲料制备方法
CN102972635A (zh) 一种利用益生菌和杂粕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1926409A (zh) 一种利用虾头和植物饲料蛋白混合发酵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02283316A (zh) 豆粕发酵工艺
CN104068269B (zh) 一种以酶菌协同发酵酶解植物蛋白生产饲用植物蛋白质方法
CN103518957A (zh) 利用尾菜和小麦秸秆生产青贮饲料的工艺
CN101214006B (zh) 利用em原露发酵苹果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方法
CN104054907A (zh) 一种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
US10582724B2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ber feed by using palm-processing by-products
CN102823717A (zh) 高生物活性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
CN105360625A (zh) 一种植物源性有机物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工艺
CN106554232B (zh) 一种利用秸秆制作蘑菇基料的工艺及设备
CN103652323A (zh) 不干燥发酵方法生产复合发酵饲料原料的技术
CN203196980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无害化高速处理装置
CN106538835B (zh) 一种基于搓丝和发酵设备处理的秸秆饲料制备工艺
CN101828481B (zh) 食用菌培养棒的制备方法
CN102084929A (zh) 一种生物饲料蛋白、其生产系统及应用
CN107185635B (zh) 一种一次成型菌坯的装置专用粉碎软化装置
CN210406973U (zh) 利用酒槽制备生物饲料的工艺系统
CN108795785A (zh) 一种酱香型白酒糟为原料的酵母培养物的发酵方法
CN207227303U (zh) 一种利用动物粪便和秸秆生产有机肥的装置
CN105285317A (zh) 一种节粮无公害绿色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621392A (zh) 一种有机肥料自动化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003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the provincial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yuan Bei Yuan Road No. 101 golden heart

Applicant after: Hunan Biy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iguiyuan Mizuki Chunhua No. 325 410106 Hunan Province, Xingsha City Road 1 Changsha Street No. 60

Applicant before: Changsha Biye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