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3596B - 整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整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3596B
CN106553596B CN201610851461.9A CN201610851461A CN106553596B CN 106553596 B CN106553596 B CN 106553596B CN 201610851461 A CN201610851461 A CN 201610851461A CN 106553596 B CN106553596 B CN 106553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nnet
fairing
overall width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14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3596A (zh
Inventor
堂平雄作
渡边直人
新津宏
大田健人
中浦喜史
夏井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5Front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8Side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整流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从罩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在前支柱周围形成乱流的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设置于车辆(1),该车辆(1)具有:设置在车盖(50)的后缘部(51)与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之间的罩部(60)、设置在车盖及罩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翼子板(70)。整流装置具有在翼子板的侧面部(72)设置于与车盖的后缘部相邻的区域的整流部件(100),其具有通过车辆行驶时的气流在后方侧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部(101),前挡板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变凸的曲面状,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将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曲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曲线(L1)更靠前方。

Description

整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汽车的前翼子板突出设置的整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从设置在车盖与前挡板之间的罩(カウル)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在前支柱周围形成乱流的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轿车等汽车的车体中,一般构成为通过作为柱状部件的前支柱(A支柱)来支撑设置在车室前部的玻璃——即前挡板——的两端部。
当由于车辆的行驶使得车体周围形成的气流——即行驶风——从前挡板的中央侧流向侧端侧,在前支柱的周围产生纵向涡等乱流时,会导致风噪等空气动力学噪音,损害车辆的静音性、质感、舒适性等。
作为通过整流A支柱周围的行驶风提高静音性的相关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前支柱的表面部安装具有覆盖风挡玻璃(前挡板)的侧端部的嵌条部(モール部)的外嵌条。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形成使空气在前支柱和安装在前支柱外侧的支柱外罩之间流通的规定形状的流通通道,以提高前支柱周围的空气动力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5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69611号公报
在车室前方设置有前车盖的车辆中,在前车盖的后缘部与前挡板之间,设置有收纳刮水片等的罩部。
罩部通常形成为相对于前车盖的后缘部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实质、全宽度地横跨前挡板下端部而形成。
在具有这种罩部的车辆中,来自前方的气流流入罩部内,在罩部内从中央部向左右侧部流动的气流在车宽方向侧端部越过翼子板吹向后方,被卷入前支柱后方的纵向涡,由此,可能使前支柱后方的风噪恶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从设置在车盖与前挡板之间的罩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在前支柱周围形成乱流的整流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整流装置,其设置在车辆上,所述车辆具有:设置在车室前部的前挡板;设置在所述前挡板的前方侧的车盖;设置在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与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之间的罩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车盖及所述罩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翼子板,所述整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整流部件,其在所述翼子板的侧面部设置于与所述车盖的后缘部相邻的区域,具有通过车辆行驶时的气流在后方侧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部,所述前挡板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变凸的曲面状,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曲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曲线更靠前方。
由此,从罩部吹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气流由于整流装置的负压发生部产生的负压而被引导至下方,因此可以防止气流吹向前支柱的基部侧并在前支柱的周围形成纵向涡等乱流,能够降低车辆行驶时的空气动力学噪音(即风噪)。
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更靠前方。
第三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车盖延长假想曲线更靠前方,所述车盖延长假想曲线设置为将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第四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车盖延长假想直线更靠前方,所述车盖延长假想直线设置为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第五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平面图中的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曲率大于平面图中的所述车盖的后缘部的曲率。
通过上述各发明,可以更加切实地获得上述效果。
第六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件具有翼型,所述翼型配置在车辆侧视图中向上方产生负压的方向,所述负压发生部设置在所述翼型的上面部。
由此,通过整流部件具有翼型,可以利用行驶风高效地产生强负压,能够促进上述效果。
第七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配置为使得迎角为正。
由此,可以使在翼型的上面部形成的负压更大。
第八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六或第七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的翼厚最大的部位配置为比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所述挡板延长假想直线、所述车盖延长假想曲线、所述车盖延长假想直线中的至少一个更靠前方。
由此,可以利用翼型能够产生的最大负压将从罩部吹向车宽方向的气流向下方引导,能够进一步促进上述效果。
第九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六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翼型的后缘部,其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车门前端缘部附近。
由此,在从罩部吹出的气流由于翼型产生的负压而被引导至下方后,可以使气流穿过车门后视镜的下方沿着门板侧面部顺畅地流动。
第十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件中设置有拍摄车辆外部状况的摄像装置。
第十一方面涉及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拍摄车辆的后方、侧方、下方中的至少一方。
通过以上各发明,无需设置除了整流装置外的其他专用的突起物等来设置摄像装置,能够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外观设计性等外观质量。
另外,还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实现车辆整体结构的简化和轻量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防止从设置在车盖与前挡板之间的罩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在前支柱周围形成乱流的整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1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I-III部的图;
图4(a)和图4(b)是图3的IV-IV部的剖面示意图,图4(a)表示实施例1的组成,图4(b)表示其变形例的组成;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参考例的车辆中的行驶时的罩部周围的气流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车辆中的行驶时的罩部周围的气流的图;
图7是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2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3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4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10 前挡板 11 上端部
12 下端部 13 侧端部
20 前支柱(A支柱) 30 车顶
40 前车门 41 前车门玻璃
42 车门窗框 43 车门后视镜
50 车盖 51 后缘部
52 侧端部 60 罩
70 翼子板 71 上面部
72 侧面部 73 拐点
74 开口 80 保险杠面部
90 前组合灯
100 整流部件(实施例1) 101 上面部
101a 翼厚最大部位 102 下面部
103 前缘部 104 后缘部
105 翼端部 CL 翼型中心线
100A 整流部件(实施例2)
100B 整流部件(实施例3)
100C 整流部件(实施例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设置从罩部侧方的翼子板的侧面部突出并通过行驶风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部、并且将负压发生部配置为比前挡板的圆弧的延长线更靠前方,解决了提供一种防止从设置在车盖与前挡板之间的罩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出的气流在前支柱周围形成乱流的整流装置的课题。
【实施例1】
下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例如为轿车等汽车上设置的整流装置,该汽车在车室前方设置有发动机室,具有所谓的2箱或3箱的车型。
图1是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面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I-III部的图。
图4(a)是图3的IV-IV部的剖面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车辆1行驶时形成的气流(行驶风)F以粗虚线箭头示意性地图示。
车辆1具有前挡板10、前支柱20、车顶30、前车门40、车盖50、罩60、翼子板70、保险杠面部80、前组合灯90、整流部件100等而组成。
前挡板10是设置在车室前部的车窗玻璃。
前挡板10形成为大致矩形,以上端部11相对于下端部12靠近车辆后方侧的形式后倾而配置。
如图3所示,下端部12形成为在平面图中车辆前方侧凸起的曲线状。
前挡板10的侧端部13沿着前支柱20配置。
前挡板10是以车辆前方侧凸起的形式弯曲(变圆)而形成的二次曲面的夹层玻璃。
前支柱(A支柱)20是沿着前挡板10的侧端部13延伸的车体结构部件。
前支柱20的后缘部与在前车门40上部的前车门玻璃的周围形成的窗框部相邻配置。
车顶30是构成车室的上面部的板状部分。
车顶30从前挡板10的上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
前车门40是设置在车室前部的侧面部的开闭门。
前车门40绕着设置在前端部的未图示的铰链摇动并开闭。
前车门40具有前车门玻璃41、车门窗框42、车门后视镜43等。
前车门玻璃41设置在前车门40的上方。
车门窗框42沿着前车门玻璃41的前缘部、上缘部等形成,是保持前车门玻璃41的框体。
车门窗框42的前缘部沿着前支柱20配置,上缘部沿着设置在车顶30的侧端部的车顶侧架配置。
车门后视镜43是设置在构成前车门40的主体部的外表面部的车门外板中的前方上部的区域的后方确认装置。
车门后视镜43由从车门外板突出的撑杆支撑。
车门后视镜43将后视镜主体、角度调节机构、可倒式容纳机构等收纳在外壳内而构成。
车盖50是覆盖发动机室的上部而设置的外装部件,构成为开闭式的盖状体。
车盖50在车辆平面图中形成为实质矩形,以前端部相对于后端部略低的形式倾斜配置。另外,该倾斜角小于前挡板10的倾斜角。
车盖50绕着设置在后端部的铰链在前端部升降的方向上摇动而开闭。
车盖50的后缘部51在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的前方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如图3所示,后缘部51形成为在平面图中车辆前方凸起的曲线状。
车盖50的侧缘部52与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经由不可避免地设置的空隙相邻配置。
罩60比车盖50的后缘部51更靠后方侧,设置在比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更靠前方侧的区域,是相对于车盖50的表面向下方凹陷形成的凹部。
罩60将雨刷臂等收纳在例如由树脂类材料构成的、形成为向下方凹陷的托盘状的罩上盖板内而构成。
罩60在车宽方向上的侧端部与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的后端部附近的区域相邻配置。
翼子板70是构成发动机室的侧面部等的车辆外装部件。
如图4(a)和图4(b)所示,翼子板70具有上面部71、侧面部72等而构成。
上面部71是与车盖50的侧缘部52、以及罩60的侧端部相邻的区域,大致沿着将形成车盖50表面部的曲面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而成的曲面而形成。
侧面部72从上面部7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向下方延伸而形成。
侧面部72形成为车体外侧变凸的缓曲面。
在上面部71与侧面部72的边界部中,曲面的曲率局部变大,形成翼子板70的所谓棱线(弯曲线)的拐点7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形成。
另外,在侧面部72上,形成有收纳前轮FW的轮罩的开口74。
保险杠面部80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下部的树脂制的外装部件。
保险杠面部80设置在翼子板70上的开口74的前方侧。
前组合灯90是将前灯、侧灯、转向灯等各种灯火装置收纳在共通的外壳内而成的单元化装置。
前组合灯90在车辆前端部配置在车盖50的下方侧,即保险杠面部80的上方侧。
整流部件100构成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主体部。
整流部件100从翼子板70的侧面部72中的上端部附近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而形成。
如图2所示,整流部件100从车宽方向观看形状为翼型(フォイル),具有上面部101、下面部102、前缘部103、后缘部104、翼端部105等。
上面部101、下面部102分别是以上方变凸的形式弯曲形成的曲面。
上面部101配置在下面部102的上方侧,并且曲率大于下面部102而形成。
上面部101、下面部10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通过前缘部103、后缘部104连接。
前缘部103、后缘部104形成为曲率小于上面部101、下面部102的凸曲面状。
翼端部105是在整流部件100的突出端部(翼端)形成的平板状的表面部。
在整流部件100中,依次连结上面部101和下面部102的中点所得到的曲线——即翼型中心线CL——设置为上方变凸的曲线状。
另外,整流部件100通过将前缘部103相对于后缘部104配置在上方,而配置为具有正迎角。
关于迎角,如图1所示,在以左侧为前方的车辆侧面图中,以水平方向为0°,顺时针旋转为正。
在该整流部件100中,当车辆行驶时从车辆前方侧(图1、2中的左侧)受到气流时,上面部101的表面部会产生负压。该部位作为本发明的负压发生部发挥功能。
在上面部101中,特别是翼厚最大的部位101a中,负压实质最大。该部位作为本发明的负压发生部发挥功能。
另外,整流部件10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可以设置具有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等固态图像器件的摄像机。
这种摄像机拍摄车辆的侧方、下方、后方等周围的状况,通过在司机可以目视的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获得的图像,可以替代车门后视镜用作后方确认装置,例如用于障碍物检测、车道检测、停车区划检测等其他用途。
如图1所示,对于整流部件100的后端部,其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43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前车门40的前端部附近。
如图3所示,实施例1中,在从垂直方向上方观看车辆1的平面图中,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的曲率大于车盖50的后缘部51的曲率(急剧变圆)。
在此,将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以相同曲率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设定第一假想线(挡板延长假想曲线)L1。
另外,将前挡板10的下端部12中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设定第二假想线(挡板延长假想直线)L2。
另外,使第一假想线L1前移以通过车盖50的后缘部5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而设定第三假想线(车盖延长假想曲线)L3。
另外,使第二假想线L2前移以通过车盖50的后缘部5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而设定第四假想线(车盖延长假想直线)L4。
在实施例1中,整流部件100的负压发生部(最大翼厚部位)相对于上述第一至第四假想线L1~L4配置在车辆前方侧。
如图4(a)所示,整流部件100中的负压发生部(上面部101)的一部分,相对于将从正面观看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的表面时的曲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的假想线Lf,向上方突出配置。
在此,例如,以相对于在车室内的驾驶席的驾驶员耳部位置设置话筒所测量的车辆1的车室内的全部噪音(除空气动力噪音外,还包括发动机、驱动系统的噪音、轮胎的路面噪音、花纹噪音等),只有空气动力噪音(风噪)的音压等级的差为3dB的车速(因车型等而异,但作为一例,约80km/h左右)行驶时,通过从罩60吹向翼子板70侧、沿着上面部71流向拐点73侧的气流在上面部71的表面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设为δ,则整流部件100的负压发生部从假想线Lf突出的量h设置为大于δ。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上述车速时,车辆1的全部噪音,例如在表示道路表面坑洼的指标——即以3m区间测量的平坦度——为例如0.8mm以内的路面上测量。
在此,边界层的厚度δ可通过以下的算式1求得。
【算式1】
δ:边界层厚度(m)
ν:空气的运动粘性系数(常温20℃下为1.512(10-5m2/sec))
x:沿着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的气流的长度(m)
U:空气的流速(m/sec)
例如,在x=0.05m、U=22.2m/s(80km/h)时,边界层的厚度δ≒0.0003(m)。
整流部件100的负压发生部通过超过该边界层厚度δ而突出,使得可以有效地对气流F产生负压的影响,向下方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代替图4(a)所示的构成,如图4(b)所示的变形例,在整流部件100的上端未从假想线Lf向上方突出的情况——即h≦0的情况下,整流部件100从翼子板70的表面突出的量h’(例如,比拐点73更靠下方且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部72划出垂线时的整流部件100的最大距离h’)设置为大于边界层厚度δ,由此也可以获得实质相同的效果。
下面对比本发明的参考例,对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参考例中的车辆为从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车辆中仅仅去掉整流装置(整流部件100)后的车辆。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参考例的车辆中的行驶时的罩部周围的气流的图。
图5所示的参考例中,沿着车盖50流动的气流F的一部分由于与前挡板10的干涉而流入到罩60,在罩60的凹部内从车宽方向内侧流向外侧。
从罩60的车宽方向侧端部越过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吹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气流F,向后方喷流并与前支柱20周围的纵向涡汇合,使前支柱20周围的空气乱流的能量增大,使空气动力噪音(风噪)恶化。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车辆中的行驶时的罩部周围的气流的图。
在车辆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情况下,通过行驶风,在整流部件100的上面部101的附近形成相对于其他区域为负压的区域。
从罩60的车宽方向侧端部越过翼子板70的上面部71吹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气流F,通过在整流部件100的后方侧形成的负压,大致沿着上面部101被引导至下方,从整流部件100的后缘部104附近吹向车辆后方侧,由此通过车门后视镜43的下方沿着前车门40的外板(车体侧面部)向车辆后方侧前进。
因此,在具有实施例1的整流装置的车辆1中,前支柱20周围的空气乱流的能量相对于参考例被抑制,能够降低空气动力噪音。
【实施例2】
下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中,对与之前的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位附带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7是具有实施例2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实施例2的整流装置具有以下说明的整流部件100A,以代替实施例1的整流部件100。
整流装置100A为与实施例1的整流部件100实质相同从翼子板70突出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
整流部件100A以前端部高于后端部的形式倾斜配置。
对于整流部件100A的后端部,其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43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前车门40的前端部附近。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2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实质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下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图8是具有实施例3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实施例3的整流装置具有以下说明的整流部件100B,以代替实施例1的整流部件100。
整流部件100B将从车宽方向观看的形状为实质椭圆形的突起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翼子板70的侧面部72。
各突起的正面图中的形状例如形成为实质半圆形。
突起以下段相对于上段为车辆后方侧的方式,在排列方向上前倾配置。
最上段的突起的前端部配置在与实施例1的整流部件100的前缘部103实质相同的位置。
最下段的突起的后端部配置在与实施例1的整流部件100的后缘部104实质相同的位置。
对于最下段的突起的后端部,其高度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43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并且其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前车门40的前端部附近。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3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实质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
下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
图9是具有实施例4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实施例4的整流装置具有以下说明的整流部件100C,以代替实施例3的整流部件100B。
整流部件100C将突起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翼子板70的侧面部,该突起从车宽方向观看的形状为把椭圆的后部沿着平面切掉而成的实质吊钟型或子弹型,该平面大致沿垂直方向及车宽方向。
各突起的正面图中的形状例如形成为实质半圆形。
各突起的排列与实施例3的整流部件100B实质相同。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4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实质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这些变形和变更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构成整流装置及车辆各部分的各要素的形状、结构、材质、配置、数量、制法等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整流部件的形状、数量、配置等只要可以在车辆行驶时在后方侧产生负压,就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在整流部件的内部安装用于拍摄后方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车门后视镜。

Claims (14)

1.一种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装置设置在车辆中,所述车辆具有:
前挡板,其设置在车室前部;
车盖,其设置在所述前挡板的前方侧;
罩部,其设置在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与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之间;以及
翼子板,其设置在所述车盖及所述罩部的车宽方向外侧,
其中,所述整流装置具有:
整流部件,其在所述翼子板的侧面部设置于与所述车盖的后缘部相邻的区域,具有通过车辆行驶时的气流在后方侧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部,
其中,所述前挡板形成为车辆前方侧变凸的曲面状,
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曲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曲线更靠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更靠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车盖延长假想曲线更靠前方,所述车盖延长假想曲线以将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发生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为比车盖延长假想直线更靠前方,所述车盖延长假想直线以使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平面图中的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曲率大于平面图中的所述车盖的后缘部的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平面图中的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曲率大于平面图中的所述车盖的后缘部的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5-6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具有翼型,所述翼型配置在车辆侧视图中向上方产生负压的方向,
所述负压发生部设置在所述翼型的上面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型配置为使得迎角为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型的翼厚最大的部位配置为比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以将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的车盖延长假想曲线、以使所述挡板延长假想直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的车盖延长假想直线中的至少一个更靠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型的翼厚最大的部位配置为比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将所述前挡板的下端部的平面图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切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长所得到的挡板延长假想直线、以将所述挡板延长假想曲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的车盖延长假想曲线、以使所述挡板延长假想直线前移并通过所述车盖的后缘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方式而设定的车盖延长假想直线中的至少一个更靠前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型的后缘部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车门前端缘部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型的后缘部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比车门后视镜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在车门前端缘部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5-6和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中设置有拍摄车辆外部状况的摄像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拍摄车辆的后方、侧方、下方中的至少一方。
CN201610851461.9A 2015-09-30 2016-09-26 整流装置 Active CN106553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3247A JP6059781B1 (ja) 2015-09-30 2015-09-30 整流装置
JP2015-193247 2015-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596A CN106553596A (zh) 2017-04-05
CN106553596B true CN106553596B (zh) 2017-12-15

Family

ID=5775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1461.9A Active CN106553596B (zh) 2015-09-30 2016-09-26 整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5983B2 (zh)
JP (1) JP6059781B1 (zh)
CN (1) CN106553596B (zh)
DE (1) DE10201611812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4742B2 (ja) * 2015-09-30 2017-06-07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風切音低減構造
JP6568820B2 (ja) * 2016-03-31 2019-08-28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構造体
US20190047641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ctive aerodynamic body pane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7914784B (zh) * 2017-10-09 2020-01-07 株式会社斯巴鲁 整流装置
DE102018220961A1 (de) * 2018-12-04 2020-01-02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Luftleiteinrichtung stromaufwärts der Seitenspiegel
GB2581197A (en) * 2019-02-08 2020-08-12 Shazad Adil Vehicle comprising a stabiliser device
USD927380S1 (en) 2019-03-20 2021-08-10 Juan Carlos Lanza Fin for vehicles
JP7335767B2 (ja) * 2019-09-30 2023-08-30 株式会社Subaru 整流装置
CN112693530A (zh) * 2021-01-12 2021-04-2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下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下压力自适应调节方法及汽车
DE102022002679B4 (de) 2022-07-22 2024-03-07 Mercedes-Benz Group A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r Kamera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2493A (ja) * 1998-11-16 2000-05-23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ウインドスロッブ低減装置
JP2007269102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ウインドスロッブ低減装置
WO2011010200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oundary layer air flow control structure
CN204210293U (zh) * 2014-06-30 2015-03-18 漳州市车之霸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蹭车鼻罩
JP5761440B2 (ja) * 2010-05-07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3174U (ja) * 1984-04-09 1985-10-3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カウルパネル
JPS6194484U (zh) * 1984-11-27 1986-06-18
JPS61205832U (zh) * 1985-06-17 1986-12-25
JPH0562392U (ja) * 1992-01-31 1993-08-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ロブ音防止装置
FR2848521B1 (fr) * 2002-12-13 2005-02-18 Renault Sa Dispositif generateur de vortex pour la reduction de la trainee aerodynamique d'un vehicule terrestre et vehicule ainsi obtenu
JP2011230757A (ja) * 2009-07-23 2011-11-1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周辺空気流制御装置
DE102009039037A1 (de) 2009-08-28 2011-03-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JP5434805B2 (ja) 2010-06-08 2014-03-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EP2431231B1 (en) 2010-09-20 2013-01-23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Rearview camera unit for motor-vehicles
JP2014069611A (ja) 2012-09-27 2014-04-21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US9487142B2 (en) * 2013-06-25 2016-11-0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JP5847148B2 (ja) 2013-10-18 2016-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EP3069966B1 (en) * 2013-11-13 2018-01-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2493A (ja) * 1998-11-16 2000-05-23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ウインドスロッブ低減装置
JP2007269102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ウインドスロッブ低減装置
WO2011010200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oundary layer air flow control structure
JP5761440B2 (ja) * 2010-05-07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CN204210293U (zh) * 2014-06-30 2015-03-18 漳州市车之霸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蹭车鼻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65478A (ja) 2017-04-06
CN106553596A (zh) 2017-04-05
DE102016118127B4 (de) 2021-09-02
US20170088198A1 (en) 2017-03-30
US9855983B2 (en) 2018-01-02
DE102016118127A1 (de) 2017-03-30
JP6059781B1 (ja)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3596B (zh) 整流装置
US7604284B2 (en) Vehicle fairing structure
CN205498767U (zh) 汽车后视镜及汽车
CN1951728A (zh) 车辆用滴水槽镶条
US10759344B2 (en) External mirror device
JP6577808B2 (ja) 整流装置
EP2308728A1 (en) Air-blow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back windscreen
JP6056785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6663261B2 (ja) 整流装置
CN106553582A (zh) 汽车的摄像装置支承构造
CN102133878B (zh) 车辆的外部后视镜
RU2742360C2 (ru) Кабина водите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с покрываемыми камерой областями обзора
JP6577807B2 (ja) 整流装置
JP6663262B2 (ja) 整流装置
JP6577805B2 (ja) 整流装置
CN203410370U (zh) 新型汽车后视镜装置
CN207747824U (zh) 可防雨水的汽车外后视镜
KR200457975Y1 (ko) 차량 유리면의 물기 제거장치
CN207550335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车辆尾翼装置
JP5296941B1 (ja) レインスポイラー
JP2018114960A (ja) 乗用車
CN201419629Y (zh) 可拆卸式车辆驾驶室导风板
CN200999035Y (zh) 后视镜除雨器
CN106828316A (zh) 一种可照全车身的后视镜头
CN106828315A (zh) 一种可照全车身的后视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