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3458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3458B
CN106553458B CN201610868397.5A CN201610868397A CN106553458B CN 106553458 B CN106553458 B CN 106553458B CN 201610868397 A CN201610868397 A CN 201610868397A CN 106553458 B CN106553458 B CN 10655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haft
medium
driven roller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83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3458A (zh
Inventor
青木浩树
东海良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5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3Rollers driven, e.g. feed rollers separate from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4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5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能够通过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一个辊轴上的多个从动辊而以均匀的按压力而输送介质。印刷装置具有: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部;向印刷部实施介质的输送的驱动辊;第一从动辊(48)和第二从动辊(48),其以在一个辊轴(80)上以在辊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分别被支承,且在将被输送的介质向驱动辊按压的同时以辊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支承体(60),其具有在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之间对辊轴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90),第一从动辊及第二从动辊具有贯穿孔(48H),其为供辊轴插穿的孔,且在辊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孔的辊中央部的内径(D2)小于辊端部的内径(D1),辊轴以能够以轴支承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轴支承体上。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印刷对象的介质进行输送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中,存在如下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驱动辊,其朝向印刷部实施介质的输送;多个从动辊,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一个辊轴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上,并通过在向驱动辊按压被输送的介质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将介质夹持在从动辊与驱动辊之间并进行输送。
在这种打印机中,具有如下的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将以能够供辊轴插穿的方式而被设置在从动辊上的孔的形状设置为,其内径在相对于轴向的中央部处较小、且随着趋向两端而变大的锥形形状,从而能够将驱动辊的旋转轴与从动辊的旋转轴保持为平行(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在现有的打印机中,在多个从动辊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一个辊轴上的情况下,会存在如下情况,即,例如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在多个从动辊中会混合有将介质夹持在驱动辊间的从动辊以及未夹持介质的从动辊。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通过孔被设置为锥形形状的从动辊而将从动辊的旋转轴与驱动辊的旋转轴保持为平行,但是会产生如下情况,即,夹持着介质的从动辊施加到介质上的按压力成为,与多个从动辊全部对介质进行夹持时的由从动辊施加到介质上的按压力相比而较大的按压力。其结果为,在将多个从动辊安装到一个辊轴上的情况下,存在按压介质的载荷变得不均匀,进而给介质带来辊转印伤或夹持痕迹的课题。
另外,这种课题并不限于打印机,在对介质进行夹持并向印刷部输送的印刷装置中,几乎成为共同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89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一个辊轴上的多个从动辊而以均匀的按压力对介质进行输送的印刷装置。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其在介质上实施印刷;驱动辊,其向所述印刷部实施所述介质的输送;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一从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在一个辊轴上以在所述辊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分别被支承,并且在将被输送的所述介质向所述驱动辊按压的同时以所述辊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支承体,其具有在所述第一从动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之间对所述辊轴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供所述辊轴插穿的孔,且在所述辊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贯穿孔的辊中央部的内径小于辊端部的内径,所述辊轴以能够以所述轴支承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方式而被支承在所述轴支承体上。
根据该结构,在例如在一个辊轴上仅第一从动辊对介质进行按压的情况下,通过该辊轴进行摆动而将第一从动辊针对介质的按压力抑制为第一从动辊及第二从动辊双方均对介质进行按压的按压力。其结果为,能够通过第一从动辊及第二从动辊而以均匀的按压力对介质进行输送。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轴支承体的所述轴支承部为如下的轴承面,所述轴承面为能够与所述辊轴的侧面接触的面,且在所述轴承面与所述辊轴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一个辊轴能够通过其与轴承面之间的间隙而以该轴承面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且在不摆动的情况下,通过该侧面与轴承面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而稳定地被支承在轴支承体上。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中的至少一方的从动辊的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辊中央部为如下的圆筒面,所述圆筒面为能够与所述辊轴的侧面接触的面,且在所述圆筒面与所述辊轴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第一从动辊以及第二从动辊通过辊轴的侧面与圆筒面之间的间隙而能够以该圆筒面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且在不摆动的情况下,通过该圆筒面与辊轴的侧面相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而稳定地被支承在辊轴上。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一个辊轴中,由所述轴支承体的所述轴支承部支承的轴部分与将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部分相比而较粗。
根据该结构,对于一个辊轴而言,在通过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对介质进行按压时所产生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向其摆动的支点施加弯曲力的情况下,在摆动的支点处被设置为较粗的辊轴能够抑制由弯曲力所产生的变形。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轴支承体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对所述介质向所述驱动辊进行按压的按压方向,而对所述一个辊轴的两个轴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轴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由于使一个辊轴沿着第一从动辊及第二从动辊对介质向驱动辊按压的按压方向而进行摆动,因此能够通过该辊轴进行摆动,从而对第一从动辊以及第二从动辊按压介质的按压力进行适当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向印刷部输送介质的多个从动辊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对从动辊的辊轴进行支承的轴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4为在通过与辊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面而将轴支承体切断的状态下表示轴支承体的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拆下了盖的状态的轴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6为在通过与辊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面上将取下了盖的状态的轴支承体切断的状态下表示轴支承体的侧剖视图。
图7为表示盖部件被移动到开盖位置的状态的轴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8为在通过与辊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面而将盖部件被移动到开盖位置的状态的轴支承体切断的状态下表示轴支承体的侧面图。
图9为表示从动辊的辊轴被拆下的轴支承体的立体图。
图10为在通过与辊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面而将从动辊的辊轴被拆下的轴支承体切断的状态下表示轴支承体的侧面图。
图11为表示具备电连接部件的轴支承体的侧面图。
图12为通过在图11的A-A线处将被支承在轴支承体上的辊轴和从动辊切断后的截面表示的轴支承体的主视图。
图13为对按压介质时的从动辊的按压力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为对按压介质的端部时的从动辊的按压力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印刷装置为,例如在长条的介质上实施印刷(记录)的大幅面打印机。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筐体部12、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30、将介质M向图1中由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40、以及在筐体部12内向介质M上实施印刷的印刷部50。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沿着与介质M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方向设为扫描方向X,将向印刷部50实施印刷的位置处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为相互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且均为与重力方向Z交叉(优选为正交)的方向。
介质支承部30具备:第一介质支承部31、第二介质支承部32及第三介质支承部33,其形成介质M的输送路径;抽吸机构34,其被配置在第二介质支承部32的成为重力方向Z的下方。第一介质支承部31具有以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高于上游侧的方式而倾斜的倾斜面。第二介质支承部32被设置在与印刷部50对置的位置处,并对被实施印刷的介质M进行支承。第三介质支承部33具有以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低于上游侧的方式而倾斜的倾斜面,并且,第三介质支承部33对通过印刷部50而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M进行引导。
印刷部50具备:导向轴51,其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滑架52,其被支承在导向轴51上;液体喷出部53,其对介质M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滑架52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电机的驱动而沿着导向轴51且沿着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液体喷出部53以与被支承在第二介质支承部32上的介质M对置的方式而被支承在滑架52上。而且,在滑架52沿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时,印刷部50通过从液体喷出部53喷出油墨,从而实施在介质M上形成文字或图像的印刷动作。
第二介质支承部32在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具有未图示的多个抽吸孔,并通过利用抽吸机构34的驱动而穿过抽吸孔对介质M进行抽吸,从而抑制介质M从支承面翘起。此外,通过在介质M的输送时也对抽吸机构34进行驱动,从而抑制被印刷的介质M因翘起而与液体喷出部53接触。
输送装置40具备:输送辊对41,其在输送方向Y上被设置在第一介质支承部31与第二介质支承部32之间;输送电机43;控制部100,其实施对输送装置40的结构要素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作为实施对印刷装置11的结构要素的控制的控制部而被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辊对41的旋转轴方向为沿着扫描方向X的方向。
输送辊对41通过如下方式而构成,即,被支承在支承台45上的驱动辊46与由支承在轴支承体60上的辊轴80(参照图9)所支承的从动辊48成对。驱动辊46通过输送电机43的驱动而向第一旋转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为将介质M朝向输送方向Y进行输送的方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为将介质M朝向输送方向Y的反方向送回的方向。另外,输送装置40具备用于对驱动辊46的朝向第一旋转方向及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编码器49。
对构成输送辊对41的从动辊48的辊轴80进行支承的轴支承体60通过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73(参照图3)而被施力。通过该施力,从动辊48以将介质M夹持在从动辊48与驱动辊46之间的状态而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从而通过驱动辊46和从动辊48而对介质M进行夹持。而且,在驱动辊46与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夹持的状态、即输送辊对41对介质M进行夹持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辊46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向输送方向Y输送介质M。
输送装置40具备馈送部20,所述馈送部20在输送辊对41向输送方向Y输送介质M时向驱动辊46馈送介质M。馈送部20具有:保持部22,其对使介质M卷绕为卷筒状而形成的卷筒体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馈送电机23,其用于使卷筒体21向馈送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以及拉回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旋转编码器24,其用于对卷筒体21的旋转量进行检测。
保持部22能够对在扫描方向X上的长度或卷绕数不同的多种卷筒体21进行保持。而且,馈送部20通过使卷筒体21向馈送方向旋转而将介质M向驱动辊46馈送,并且通过使卷筒体21向拉回方向旋转而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Y的相反方向拉回并收卷在卷筒体21上。
如图2所示,轴支承体60以被支承在转动轴14上的方式而在扫描方向X上设置有多个(在此为20个),所述转动轴14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而被架设在被安装于筐体部12内的支承框13上。在被支承在转动轴14上的各轴支承体60上,分别支承有将多个从动辊48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一个辊轴80(参照图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辊轴80上,分别支承有两个从动辊48,各从动辊48能够以该辊轴80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在对两个从动辊48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一方称为第一从动辊48,将另一方称为第二从动辊48。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支承体60的数量以及辊轴80所支承的从动辊48的数量能够进行任意变更。
在支承框13上,使释放凸轮65旋转的释放轴15(参照图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输送方向Y上与转动轴14相比而成为上游的位置处。此外,使凸轮部件66旋转的调节轴16(参照图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输送方向Y上与释放轴15相比而成为上游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轴支承体6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轴支承体60具有:转动部件61,其通过轴安装部64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转动轴14上;卡止部件71,其可转动地被支承在转动部件61上;罩68,其对从动辊48进行覆盖。此外,在轴支承体60上具有释放凸轮和65凸轮部件66,通过释放轴15而进行旋转的释放凸轮65与转动部件61抵接,通过调节轴16而进行旋转的凸轮部件66与卡止部件71抵接。
此外,通过被伸长而产生力(收缩力)的弹簧73、以及在转动部件61被安装到转动轴14上时使其一端侧74a与转动轴14接触的具有导电性的扭簧74被组装到转动部件61中。
在转动部件61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端部处,安装有对从动辊48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辊轴80,并且,在被设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上的延伸设置部62将弹簧73的第一端(下端)卡止的状态下,转动部件61被支承在转动轴14上。此外,在转动部件61上,设置有连接多个圆孔的长孔63。
卡止部件71在基端部(在图4中为左端部)以被插穿到长孔63的一个圆孔中的销72为中心而自由转动的状态下被支承在转动部件61上,并且成为顶端部(在图4中为右端部)将弹簧73的第二端(上端)卡止的状态。另外,卡止部件71被安装于在转动部件61上成为延伸设置部62的上方的位置处。
凸轮部件66具有使距调节轴16的距离连续变化的凸轮面66a,并且凸轮部件66被配置为,该凸轮面66a与成为卡止部件71的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的位置相接触。在输送方向Y上的卡止部件71的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受到凸轮部件66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卡止部件71的顶端部以插穿到基端部中的销72为中心而向使弹簧73伸缩的方向转动。
此时,卡止部件71作为以基端部为支点、以从凸轮部件66受到按压力的部分为受力点、以顶端部为作用点的“杠杆”进行动作。而且,当从动辊48处于介质M的夹持位置时,例如,通过使卡止部件71受到凸轮部件66的按压力而使弹簧73伸长,从而对应于该伸长的长度而在弹簧73上产生收缩力。
如此,通过弹簧73的伸长而产生的收缩力成为以如下方式施力的作用力,即,使转动部件61向使从动辊48以转动轴14为中心将介质M按压至驱动辊46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其结果为,该作用力使从动辊48产生向处于从动辊48的下方的驱动辊46按压介质M的按压力(挤压力)。在这点上,转动轴14作为在轴支承体60向使从动辊48将介质M按压至驱动辊46的方向进行旋转时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而发挥功能。此外,弹簧73作为对从动辊48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而发挥功能。
转动部件61在与转动轴14相比成为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基端侧处,具有能够与释放凸轮65的凸轮面65a抵接的抵接部61a。而且,如果释放凸轮65随着释放轴15的旋转而以转动轴14为中心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释放凸轮65一边使弹簧73伸长一边下压抵接部61a。由此,转动部件61从将介质M夹持在从动辊48与驱动辊46之间的夹持位置向从动辊48与驱动辊46分离从而解除介质M的夹持(夹捏)的释放位置移动(参照图6)。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从动辊48配置在释放位置,从而例如在介质M堵塞在输送路径上的情况下实施介质M的去除等维护。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在从动辊48被污染等情况下对从动辊48进行清扫、或在从动辊48被消耗等情况下对从动辊48进行更换,设置为能够将从动辊48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10,对从动辊48的拆卸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进行该从动辊48的拆卸时,通过释放凸轮65对抵接部61a的下压,从而如图6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使从动辊48通过转动部件61以转动轴14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位于与介质M分离的释放位置。
如图5及图6所示,罩68对从动辊48的辊外周面48a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并被设置为相对于轴支承体60而能够拆装。即,罩68具有:覆盖部68a,其对从动辊48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以及与介质M侧相反的上侧进行覆盖;延伸设置部68b,其为两个,且均从该覆盖部68a向输送方向Y上游侧以板状延伸。通过该罩68的延伸设置部68b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被插入到被设置在轴支承体60的转动部件61上的插入部61b,从而将罩68设置为相对于转动部件61(轴支承体60)而能够拆装。因此,例如在印刷装置11的使用者进行从动辊48的更换时,通过将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下的罩68如图5中箭头标记所示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抽出,从而将罩68从转动部件61上拆下。
在罩68被拆下的状态下,将从动辊48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一个辊轴80被插入到在两个从动辊48间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上的成为辊轴80的轴承的凹部91(参照图10)中,并通过盖部件69而对被设置在该凹部91的上侧的开口92(参照图10)进行覆盖。
即,在轴支承体60中,作为对辊轴80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90而具备凹部91和盖部件69,所述凹部91被设置在对转动部件61上并具有能够从与辊轴80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上方)将辊轴80插入的开口92,所述盖部件69对开口92进行覆盖。而且,通过凹部91和盖部件69所构成的轴支承部90在两个从动辊48之间对辊轴80进行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轴支承部90的盖部件69被设置为,能够从对该凹部91的开口92进行覆盖的闭盖位置向未对凹部91的开口92进行覆盖的开盖位置滑行移动。参照附图,对该盖部件69的滑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对辊轴80进行支承的凹部91的上侧的开口92被形成在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端部上的平坦面61s中。而且,盖部件69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该转动部件61的平坦面61s,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如图7中箭头标记所示朝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滑行移动。即,盖部件69通过被突出设置在其下侧的凸部69s(参照图12)在转动部件61中形成有凹部91的开口92的平坦面61s上进行滑动而沿着输送方向Y滑行移动。
在盖部件69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处设置有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立壁部69a、以及从该立壁部69a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延伸设置且在上部上形成有突起69d的凸缘部69b。另一方面,在转动部件61的其输送方向Y的下游端处,设置有卡合部61d,卡合部61d与盖部件69的立壁部69a接触,且在接触的状态下与突起69d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卡合。
在盖部件69处于闭盖位置的状态下,卡合部61d通过与立壁部69a接触且与突起69d卡合,从而以对沿着盖部件69的输送方向Y的滑行移动进行抑制的方式而将盖部件69维持在闭盖位置(参照图6)。另一方面,通过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推压立壁部69a而使卡合部61d与突起69d的卡合解除,从而使盖部件69从闭盖位置向开盖位置滑行移动。因此,印刷装置11的使用者通过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压入盖部件69,从而将辊轴80的上侧打开。
另外,在盖部件69的滑行移动时,通过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中的向扫描方向X突出的一对突出部61e与盖部件69的上表面接触(抵接),从而抑制盖部件69的翘起(参照图6)。此外,通过该一对突出部61e和卡合部61d,从而抑制位于闭盖位置的盖部件69向上方的翘起。而且,通过将该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端部伸入到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上的槽部61h(参照图6),从而抑制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被压入并处于开盖位置的盖部件69向上下方向的移动。
如图9及图10所示,上侧被打开的辊轴80能够从轴支承体60向上方拔出。而且,通过拔出辊轴80,从而将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承在辊轴80上的从动辊48也从轴支承体60拆下。即,经由通过盖部件69的向开盖位置的滑行移动而露出的凹部91的开口92,从而将位于两个从动辊48之间的辊轴80的轴中央部分80a从凹部91经由开口92而向上方拔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两个从动辊48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一个辊轴80中,两个从动辊48之间的轴中央部分80a被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支承。此外,一个辊轴80被形成为,其两个轴端部80c与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两个从动辊48的各个从动辊相比均在轴向上向外侧伸出。另一方面,在轴支承体60中,上方开口且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槽61c在转动部件61上被形成有一对。通过从各从动辊48伸出的一个辊轴80的两个轴端部80c分别沿着纵槽61c进行移动,从而使各从动辊48向输送方向Y的移动被抑制,同时使各从动辊48在沿着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按压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因此,纵槽61c作为如下的引导槽而发挥功能,即,沿着使第一及第二这两个从动辊48分别对介质M向驱动辊46进行按压的按压方向,而对一个辊轴80的两个轴端部80c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如图9所示,与辊轴80一起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的各从动辊48通过分别沿着辊轴80的轴线方向而向轴端部80c侧移动从而从辊轴80上拔出。被拔出的从动辊48例如在辊外周面48a被污染的情况下被实施清洁,或者在消耗了辊外周面48a的情况下被更换为新的从动辊。或者,被更换为具备如下辊外周面48a的从动辊48,所述辊外周面48a具有适合于介质M的输送的硬度或摩擦系数。
被清洁或被更换的从动辊48按照与从上述的轴支承体60拆下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即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以图7、图5、图3中各自所示的状态的顺序被安装到轴支承体60上。而且在各从动辊48被安装在轴支承体60上的状态下,辊轴80被支承在转动部件61的轴支承部90上。换言之,轴支承体60在轴支承部90处将辊轴80以相对于轴支承体60而可拆装的方式进行支承。
另外,在轴支承体60中,转动部件61从被安装在转动轴14上的轴安装部64到构成辊轴80的轴支承部90的凹部91为止通过一个部件而形成,即以未连接有多个部件的方式而形成。顺便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61整体通过一个部件而形成。当然,只要从轴安装部64到辊轴80的轴支承部90(凹部91)为止均通过一个部件而被连接,则也可以在转动部件61中附带地设置其他的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11及图12,对被组装到轴支承体60中的扭簧74以及被安装在轴支承体60上的从动辊48及辊轴80进行说明。另外,图11为从扫描方向X的一侧(图5中右侧)对图5所示的轴支承体60进行观察的图,图12为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对包括图11中的A-A线向视截面的轴支承体60进行观察的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对从动辊48进行支承的辊轴80被安装在转动部件61中相对于转动轴14而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处。而且,为了对在输送方向Y上处于相互远离的位置的辊轴80与转动轴14之间进行电连接,将具有导电性的扭簧74组装在转动部件61中。
即,通过将转动轴14插入到转动部件61的轴安装部64内,从而使被组装到转动部件61中的扭簧74的一端侧74a从图11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向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即向将扭转放松的方向位移。其结果为,扭簧74的一端侧74a成为与转动轴14以按压的方式抵接的状态,而另一端侧74b成为与辊轴80以按压的方式抵接的状态。如此,通过使扭簧74分别被按压在转动轴14和辊轴80上,从而将扭簧74作为对转动轴14与辊轴80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件而设置。
接下来,对辊轴80和两个从动辊48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两个从动辊48(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具有贯穿孔48H,贯穿孔48H为供辊轴80插穿的孔,且为在辊轴80的轴线方向上辊中央部的内径D2小于辊端部的内径D1的孔。
在该贯穿孔48H内,第一及第二这两个从动辊48中的至少一方的辊中央部为,能够与辊轴80的侧面相接触的接触面且与辊轴8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的圆筒面48s。顺便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从动辊48中的任意一个从动辊的辊中央部均成为具有预定宽度的圆筒面48s。
通过位于辊轴80的轴中央部分80a的两侧的轴端侧部分80b分别被插入到两个从动辊48各自的贯穿孔48H中,从而以在辊轴80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对两个从动辊48进行安装。此外,在辊轴80的其轴线方向上的两个从动辊48之间,通过构成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的转动部件61的凹部91以及盖部件69而对轴中央部分80a进行支承。
详细而言,在一个辊轴80中作为被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所支承的轴部分的轴中央部分80a与作为将第一及第二这两个从动辊48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部分的轴端侧部分80b相比而变得较粗。该辊轴80的变粗的轴中央部分80a向其上方的移动通过向闭盖位置移动的盖部件69而被抑制。
即,在盖部件69的下部突出设置有与转动部件61的凹部91对置的凸部69s,通过该突出设置在的凸部69s和凹部91,对辊轴8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抑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支承部90通过凹部91和盖部件69的凸部69s而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支承在轴支承部90上的辊轴80至少在其上下方向上在其与凹部91以及凸部69s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该间隙,将轴支承部90作为支点并在上下方向上以可摆动的方式对一个辊轴80进行支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61的凹部91为如下的轴承面,该轴承面为能够与辊轴80的侧面相接触的面,且在该轴承面与辊轴8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的说明,但在一个辊轴80并未通过与构成轴支承部90的轴承面之间的间隙而以该轴承面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情况下,辊轴80的侧面与轴承面线接触或面接触。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3及图14,对被安装在轴支承体60上的从动辊48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3、图14中,为了便于对说明进行理解,示意性地图示从动辊48、辊轴80、辊轴80的轴支承部90、驱动辊46以及介质M。
如图13的上侧的图所示,在具有现有的结构的从动辊5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情况下,现有的从动辊58能够通过被设置为圆锥形状的贯穿孔58H而将从动辊的旋转轴与驱动辊的旋转轴保持为平行。然而,如果辊轴80在轴支承部90中以没有间隙的方式被支承,则辊轴80的轴线会被维持在相对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而倾斜的状态。因此,仅一方的从动辊48成为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状态,会产生如下的情况,即,该一方的从动辊48的按压力如图13的上侧的图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与多个从动辊58全部对介质M进行夹持时的从动辊58向介质施加的按压力相比而变大
与此相对,如图13的中央的图所示,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情况下,通过被设置在贯穿孔48H内的预定宽度的圆筒面48s与辊轴80(轴端侧部分80b)的侧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从动辊48的旋转轴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被保持为平行。此外,由于以辊轴80的侧面与转动部件61的凹部91之间以及与盖部件69的凸部69s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而被支承,因此辊轴80沿着从动辊48向驱动辊46按压介质M的按压方向而以轴支承部90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且其轴线成为相对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而平行的状态。因此,成为多个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状态,其按压力如图13的中央的图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成为在各从动辊48中大致相同均匀的大小。
此外,在从动辊48的旋转轴与辊轴80的轴线平行的情况下,通过从动辊48的圆筒面48s与辊轴80的侧面线接触或面接触,从而使从动辊48稳定地被支承在辊轴80上的同时进行旋转。
并且,如图13的下侧的图所示,当在驱动辊46上产生弯曲的情况下,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从动辊48通过被设置在贯穿孔48H内的预定宽度的圆筒面48s与辊轴80(轴端侧部分80b)的侧面之间的间隙而以从动辊48的旋转轴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式倾斜。因此,多个从动辊48成为将介质M以均等的方式进行按压的状态,其按压力如图13的下侧的图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成为在各从动辊48中大致相等均匀的大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辊轴80中,通过两个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时所产生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从而向被支承在成为其摆动的支点的轴支承部90上的辊轴80的轴中央部分80a施加弯曲力。此时,由于辊轴80的轴中央部分80a被设置为较粗,因此抑制了随着由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弯曲力所带来的变形。或者,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的说明,但即使辊轴80随着弯曲力而弯曲,也会通过被设置在贯穿孔48H内的预定宽度的圆筒面48s与辊轴80(轴端侧部分80b)的侧面之间的间隙而将从动辊48维持在从动辊48的旋转轴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成为平行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4的上侧的图所示,在介质M的端部处,在具有现有结构的两个从动辊58中的仅一方的从动辊5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情况下,现有的从动辊58能够通过被设置为锥形形状的贯穿孔58H而将从动辊的旋转轴与驱动辊的旋转轴保持为平行。然而,如果以在轴支承部90中没有间隙的方式对辊轴80进行支承,则辊轴80的轴线被维持在不相对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而倾斜的例如平行的状态。因此,成为仅一方的从动辊58(图14中为右侧的从动辊58)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状态,会产生如下情况,即,如图14的上侧的图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仅一方的从动辊58的按压力与多个从动辊58全部对介质M进行夹持时的从动辊58向介质M施加的按压力相比而变大。
与此相对,如图14的下侧的图所示,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附图右侧的第一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情况下,辊轴80(轴中央部分80a)的侧面以在轴支承部90中具有间隙的方式而被支承。因此,附图左侧的第二从动辊48沿着向驱动辊46按压介质M的按压方向而以轴支承部90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以与驱动辊46接触的方式而使辊轴80的轴线成为相对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而倾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被设置在贯穿孔48H内的预定宽度的圆筒面48s与辊轴80(轴端侧部分80b)的侧面之间的间隙,而使第一以及第二这两个从动辊48的各自的旋转轴与驱动辊46的旋转轴被保持为平行。其结果为,成为第一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第二从动辊48对驱动辊46进行按压的状态,并且如图14的下侧的图中的空心箭头标记所示,各自的按压力成为在各从动辊48上大致相等均匀的大小。即,仅第一从动辊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按压力,成为与第一和第二这两个从动辊48双方均对介质M进行按压时的按压力相同的大小。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支承体60的作用,能够通过从动辊48的拆卸结构而将从动辊48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支承体60的作用,从动辊48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例如导电性聚四氟乙烯)形成,并通过该材料的导电性而对在从动辊48上带电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支承体60的作用,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上的罩68由非导电性的树脂材料(例如芳纶纤维)形成,例如,通过成为与该树脂材料的带电率对应的带电状态(例如带正电或带负电),从而成为使带电的墨雾不接近罩68的状态。由此,抑制墨雾向介质M的附着。
或者,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支承体60的作用,通过作为对转动轴14和辊轴80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件而设置的扭簧74,从而将从动辊48侧所带的静电排放到转动轴14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取得如下的效果。
(1)能够通过将辊轴80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而对从动辊48进行更换,并且能够通过使辊轴80直接被支承在作为一个部件的轴支承体60上而具备以均匀的按压力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从动辊48。此外,能够通过将辊轴80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而对从动辊48进行清扫。
(2)通过经由开口92而将辊轴80向凹部91插入或从凹部91拔出,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从动辊48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或安装到轴支承体60上。
(3)通过利用盖部件69的滑行移动而对开口92进行开闭,从而将被插入到凹部91内的辊轴80从轴支承体60上拆下或安装到轴支承体60上,由此能够容易地对从动辊48进行更换。
(4)由于能够对在从动辊48上带电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例如墨雾附着到介质M上从而将介质M污染的情况进行抑制。
(5)由于能够使从动辊48上所带的电荷从辊轴80经由作为电连接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扭簧74而向被设置在轴支承体60上的作为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的转动轴14移动,从而能够以较高的概率对从动辊48的带电进行抑制。
(6)能够通过被安装在转动部件61上的罩68而对油墨(雾)向从动辊48的辊外周面48a的附着进行抑制,并且能够通过将罩68从转动部件61上拆下而对从动辊48进行更换。
(7)在一个辊轴80中,例如在仅第一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情况下,通过该辊轴80进行摆动,从而将第一从动辊48的对介质M的按压力抑制在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双方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按压力上。其结果为,能够通过第一从动辊48以及第二从动辊48以均匀的按压力对介质M进行输送。
(8)一个辊轴80能够通过其与构成轴支承部90的轴承面之间的间隙而以该轴承面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且在未摆动的情况下,通过辊轴80的侧面与轴承面线接触或面接触而稳定地被支承在轴支承体60上。
(9)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能够以贯穿孔48H的辊中央部的圆筒面48s为支点进行摆动,并且在未摆动的情况下,通过该圆筒面48s与辊轴80的侧面线接触或面接触而稳定地被支承在辊轴80上。
(10)对于一个辊轴80,在通过第一从动辊48和第二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时所产生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向其摆动的支点施加弯曲力的情况下,对摆动的支点处被设置为较粗的辊轴80因弯曲力而产生的变形进行抑制。
(11)由于使一个辊轴80沿着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按压方向进行摆动,因此能够通过该辊轴80进行摆动而对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按压力进行适当的抑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像如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进行变更。此外,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更例进行任意组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可以是除了凹部91和凸部69s以外的结构。例如,轴支承部90可以是在与辊轴80的轴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中的除了上方以外的例如在水平方向或下方具有开口的凹部91。或者,轴支承部90也可以具备除了具有能够从与辊轴80的轴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将辊轴80插入的开口92的凹部91以外的部分。例如,虽然在此省略图示,但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上的轴支承部90为能够从辊轴80的轴线方向将辊轴插入的贯穿扫描方向X的贯穿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轴支承体60上不设置能够在覆盖凹部91的开口92的闭盖位置与不覆盖的开盖位置之间滑行移动的盖部件6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支承部90为开口92以与介质M对置的方式而朝向下方的凹部91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从动辊48的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将辊轴80维持在凹部91内,因此并不一定需要盖部件69。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凹部91的开口92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其开口尺寸发生变化(增加)的情况下,将开口92的尺寸设置为与辊轴80的轴径相比而较小的尺寸。通过这种设置,由于通过将开口92扩大而将辊轴80压入凹部91中,并通过使开口92返回到原来的尺寸而使辊轴80被维持在凹部91内,因此在该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盖部件69。在这样不具备盖部件69的情况下,轴支承部90通过凹部91而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从动辊48不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而形成。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从动辊48由不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等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在轴支承体60上设置当轴支承体6向使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方向旋转时成为旋转中心的转动轴14。例如,轴支承体60可以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滑行移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作为电连接部件的扭簧74,可以设置为对辊轴80与轴支承体60之间进行电连接。或者,可以是未在轴支承体60中组装扭簧74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支承体60为通过其自重进行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即使不通过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73进行施力,轴支承体60(转动部件61)也会移动,因此不需要弹簧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轴支承体60上不以相对于轴支承体60而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对从动辊48的辊外周面48a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罩68。例如,在针对被设置在转动部件61中的轴支承部90而从辊轴80的轴线方向将辊轴80插入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拆下罩68就能够将辊轴80从轴支承部90中拔出并取出,因此即使罩68相对于轴支承体60而无法拆装也没有关系。或者,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辊外周面48a被墨雾等污染的概率较低的情况下,不在轴支承体60上设置罩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不是能够与辊轴80的侧面接触的面,且不是在与辊轴8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的轴承面。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不是由面而是由具有多个顶角的肋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从动辊48以及第二从动辊48的至少一方的辊中央部不是能够与辊轴80的侧面接触且在与辊轴8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的圆筒面48s。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辊中央部不是被设置为面而是被设置为具有顶角的肋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一个辊轴80中,通过轴支承体60的轴支承部90而被支承的轴部分与对第一从动辊48以及第二从动辊48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部分相比而不粗。例如,可以是整体相同粗细的辊轴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轴支承体60不具有沿着使第一从动辊48及第二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按压方向对一个辊轴80的两个轴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一对纵槽61c(引导槽)。例如,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的说明,但在凹部91与辊轴80之间的间隙为设置在成为从动辊48将介质M向驱动辊46按压的按压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而不是设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结构的情况下,辊轴80沿着输送方向Y的移动被抑制。因此,在该情况下,由于抑制辊轴80的随着向输送方向Y的移动而产生的相对于驱动辊46的旋转轴的倾斜,因此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以将一个辊轴80的两个轴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轴端部80c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方式而具有一个纵槽61c(引导槽)。或者,轴支承体60也可以是不具有纵槽61c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覆盖从动辊48的辊外周面48a的罩68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导电性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带电的墨雾附着在罩68上,从而对墨雾达到从动辊48或介质M上并附着在从动辊48或介质M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三个以上的多个从动辊4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一个辊轴80上。在该情况下,其中的两个从动辊48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从动辊48和第二从动辊4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印刷装置11中,馈送部20不具备对介质M进行卷绕的保持部22,而向印刷部50馈送未形成卷筒体的单张的介质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变更为印刷部50不具备滑架52,而具有与介质M的整个宽度对应的记录状的被固定的印刷头的、所谓的整行式打印的印刷装置。该情况下的印刷头可以通过并排配置形成有喷嘴的多个单位头部而使印刷范围跨越介质M的整个宽度,也可以通过在单一的长条头上以跨越介质M的整个宽度的方式而配置多个喷嘴,从而使印刷范围跨越介质M的整个宽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用于印刷的记录材料,为除了油墨以外的流体(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混合有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如凝胶那样的流状体、能够作为流体流动并喷出的包含固体的物质)。例如,可以设置为将以分散或溶解的形态包含如下材料的液状体喷出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所述材料为,被用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之中的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印刷装置11为,喷出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出装置、喷出以碳粉等粉体(粉粒体)为例的固体的粉粒体喷出装置(例如碳粉喷射式记录装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流体”是指不包含仅由气体组成的流体的概念,在流体中,包括例如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溶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粉粒体(包括粒体、粉体)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1并不局限于通过喷出油墨等流体而实施记录的打印机,可以是例如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升华型打印机)等非击打式打印机,也可以是点击式打印机等击打式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质M并不局限于纸张,可以是塑料膜或较薄的板材等,也可以是被用在印染装置等之中的布帛。
符号说明
11…印刷装置;14…转动轴(旋转轴);46…驱动辊;48…从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48a…辊外周面;48H…贯穿孔;48s…圆筒面;50…印刷部;60…轴支承体;61…转动部件;61c…纵槽(引导槽);61d…卡合部;64…轴安装部;68…罩;69…盖部件;69s…凸部;73…弹簧(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74…扭簧(电连接部件的一个示例)、74a…一端侧;74b…另一端侧;80…辊轴;80a…轴中央部分;80b…轴端侧部分;80c…轴端部;90…轴支承部;91…凹部(轴承面);92…开口;M…介质;D1、D2…内径。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其在介质上实施印刷;
驱动辊,其向所述印刷部实施所述介质的输送;
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一从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在一个辊轴上以在所述辊轴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分别被支承,并且在将被输送的所述介质向所述驱动辊按压的同时以所述辊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轴支承体,其具有在所述第一从动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之间对所述辊轴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
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供所述辊轴插穿的孔,且在所述辊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贯穿孔的辊中央部的内径小于辊端部的内径,
所述辊轴以能够以所述轴支承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方式而被支承在所述轴支承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支承体的所述轴支承部为如下的轴承面,所述轴承面为能够与所述辊轴的侧面接触的面,且在所述轴承面与所述辊轴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中的至少一方的从动辊的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辊中央部为如下的圆筒面,所述圆筒面为能够与所述辊轴的侧面接触的面,且在所述圆筒面与所述辊轴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辊轴中,由所述轴支承体的所述轴支承部支承的轴部分与将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部分相比而较粗。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支承体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及所述第二从动辊对所述介质向所述驱动辊进行按压的按压方向,而对所述一个辊轴的两个轴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轴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CN201610868397.5A 2015-09-30 2016-09-29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6553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704 2015-09-30
JP2015194704A JP6597137B2 (ja) 2015-09-30 2015-09-30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458A CN106553458A (zh) 2017-04-05
CN106553458B true CN106553458B (zh) 2020-08-11

Family

ID=5840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8397.5A Active CN106553458B (zh) 2015-09-30 2016-09-29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4313B2 (zh)
JP (1) JP6597137B2 (zh)
CN (1) CN106553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8216B2 (ja) 2017-03-29 2022-04-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92331B2 (ja) * 2019-08-28 2023-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407137B2 (ja) * 2021-02-02 2023-12-2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EP4091822A1 (en) * 2021-05-21 2022-11-23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A sheet conveyor for a printer comprising pressing means for flattening a shee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1355A (ja) * 1985-06-19 1986-12-22 Ricoh Co Ltd ライン熱転写カラ−プリンタ
KR20050056148A (ko) * 2003-12-09 2005-06-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 피 베어링 및 시트 매체 공급 기구
JP2007030997A (ja) * 2005-07-22 2007-02-08 Seiko Epson Corp 従動ローラ、記録装置、成形金型用コアピン
CN203792919U (zh) * 2014-04-15 2014-08-27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压纸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842A (ja) 1990-04-09 1991-01-09 Hitachi Ltd 紙送りローラ
JP2004026380A (ja) 2002-06-24 2004-01-29 Ricoh Co Ltd オフィスオートメーション機器の紙葉類搬送用ゴムローラ
JP2007168961A (ja) 2005-12-21 2007-07-0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平面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ローラ搬送機構
JP6561521B2 (ja) 2015-03-20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1355A (ja) * 1985-06-19 1986-12-22 Ricoh Co Ltd ライン熱転写カラ−プリンタ
KR20050056148A (ko) * 2003-12-09 2005-06-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 피 베어링 및 시트 매체 공급 기구
JP2007030997A (ja) * 2005-07-22 2007-02-08 Seiko Epson Corp 従動ローラ、記録装置、成形金型用コアピン
CN203792919U (zh) * 2014-04-15 2014-08-27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压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458A (zh) 2017-04-05
US9914313B2 (en) 2018-03-13
US20170087899A1 (en) 2017-03-30
JP2017065894A (ja) 2017-04-06
JP6597137B2 (ja) 2019-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3458B (zh) 印刷装置
US91084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562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lutch assembly
JP4872738B2 (ja) ロール状媒体支持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JPH0711284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61754A (ja) ロール状媒体支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942798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549231B2 (ja) 印刷装置
JP5621294B2 (ja)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及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のカバー開閉方法
JP2006096028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197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0975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1143983A (ja) ロール紙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JP2011207549A (ja)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JP6572712B2 (ja) 印刷装置
JP2006205537A (ja) 移動体の支持構造及び該支持構造を備えた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261084A (ja) ロール状媒体支持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US20140097288A1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25001B2 (ja) ロール状媒体の保持システム
MXPA04007380A (es) Cojinete.
KR0135731Y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잼용지 제거장치
JP2009184808A (ja) シート材搬送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
US7695102B2 (en) Bearing
JP2007245599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CN109693957A (zh) 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