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7259A -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7259A
CN106487259A CN201611094276.6A CN201611094276A CN106487259A CN 106487259 A CN106487259 A CN 106487259A CN 201611094276 A CN201611094276 A CN 201611094276A CN 106487259 A CN106487259 A CN 106487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voltage
time
control signal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42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7259B (zh
Inventor
姚川
吴浩伟
李鹏
汪文涛
金翔
李小谦
邓磊
李锐
蔡凯
欧阳晖
姜波
李可维
周樑
金惠峰
邢贺鹏
徐正喜
陈涛
魏华
罗伟
雷秉霖
张辉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6110942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7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7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7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本发明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一方面是根据输入电容电压的偏差来调节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外管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控制串联的外管和内管同时开通,但外管较内管提前关断的时序来保证的。采用本发明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可以省去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的飞跨电容,仅保留箝位二极管即可实现装置中开关器件和分压电容的实时均压,保证中点电压平衡,从而可以选择低电压定额的器件来满足高压场合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开关频率,减小体积、重量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直流电能变换装置,具体涉及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下隔离型三电平直流变换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高压直流输电、船舶电力推进、高速铁路电气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适用于高压、电气隔离、大功率应用场合的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采用低压快速开关管的串联,解决了高压大功率场合下开关管电压应力过高,损耗过大,器件难以选择,成本过高,开关频率过低等问题,提高了电力变换的效率、功率密度和经济性,在很多场合下已得到广泛应用。
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由于器件、线路的分散性,两个串联的开关管及其驱动不可避免存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额外施加一定地均压措施来保证两个串联开关管承担的电压应力一致和串联分压电容的中点电压平衡,即保证器件的均压,都为输入电压的一半,以保证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常见的器件串联均压技术包括功率端均压技术和栅极驱动端均压技术,其中功率端均压技术是在主电路上增加RC缓冲电路、二极管箝位电路、飞跨电容等,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该均压技术造成的费用和损耗都将增加。栅极驱动端均压技术则是通过在器件的驱动电路上增加电容、二极管、电阻等箝位电路,来实现串联器件的均压控制。由于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下,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往往采用器件供应商提供的标准成熟可靠电路,且和开关器件集成在一起,接口固定,新引入的栅极驱动均压电路势必造成驱动电路的改造成本较高,此外,该均压电路中分立元件较多,对元件的一致性要求很高,筛选成本和工作量较大。
因此,尽量减小硬件电路,从控制上来保证串联器件的均压和中点电压平衡是当前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三电平全桥电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本发明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可以省去三电平全桥电路中的飞跨电容,同时实现两个串联开关管的均压和输入分压电容的中点电压平衡,保证器件的安全性,从而可以选择低电压定额的器件来满足高压场合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开关频率,减小体积、重量和成本。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所述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和第八开关管Q8、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第四箝位二极管Dc4、隔直电容Cb、谐振电感Lr、变压器T、滤波电感Lf、输出滤波电容Cf,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不包含连接在第一箝位二极管Dc1阴极和第二箝位二极管Dc2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也不包含连接在第三箝位二极管Dc3阴极和第四箝位二极管Dc4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所述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串联连接在直流输入电压Uin之间,其中点为O,所述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在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与中点O之间,所述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在中点O与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之间,所述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还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五开关管Q5的集电极,所述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还连接至第四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第八开关管Q8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阴极,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阴极,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阴极、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阳极和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阴极都连接至中点O,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和谐振电感Lr的第一端,Lr的第二端连接至变压器T的原边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七开关管Q7的集电极和隔直电容Cb的第一端,隔直电容Cb的第二端连接至变压器T的原边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阳极和第四开关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阳极和第八开关管Q8集电极,
变压器T的副边第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整流二极管DR1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阴极,变压器T的副边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阴极,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f的第一端,电感Lf的第二端连接至输出滤波电容Cf的正极,并作为输出电压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阳极和输出滤波电容Cf的负极,并作为输出电压的负极,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分别将用于控制第一至第八开关管的控制信号G1、G2、……、G8输送至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相应开关管Q1、Q2、……、Q8,其中,控制信号G2、G3、G6、G7的导通时间固定为小于1/2开关周期的一预定时间段——固定时间T,控制信号G1、G4、G5、G8的初始导通时间小于所述固定时间T约2-5微秒,
(2)、设置所述控制信号G2、G3、G6、G7使得内管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互补导通,第六开关管Q6和第七开关管Q7互补导通。
(3)、设置所述控制信号G1、G2、……、G8使得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七开关管Q7和第八开关管Q8同时导通,第三开关管Q3、第三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同时导通;
(4)、采样获得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与中点O之间的第一电容电压uCin1以及中点O与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之间的第二电容电压uCin2
(5)、判断第一电容电压uCin1与第二电容电压uCin2之间的大小关系;
(6)、当uCin1>uCin2时,同时增加控制信号G1和G8的导通时间,或者同时减少控制信号G4和G5的导通时间,导通时间变化量Δt=Δv×(kp+ki/s),其中,Δv为uCin1和uCin2的电压偏差,其等于uCin1–uCin2,对输入电容电压偏差Δv进行比例积分,kp和ki为对输入电容电压偏差Δv进行比例积分所采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
(7)、当uCin1<uCin2时,同时减小控制信号G1和G8的导通时间,或者同时增加控制信号G4和G5的导通时间,导通时间变化量同样为Δt=Δv×(kp+ki/s);
(8)、控制信号G1和G8的最终导通时间等于Ton+Δt,控制信号G4和G5的最终导通时间等于Ton–Δt,其中,Ton由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调节信号得到,大小为Ton=(Uoref–Uo)×(kp1+ki1/s),其中Uoref为输出电压给定信号,Uo为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其中,对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进行比例积分,kp1和ki1为对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进行比例积分所采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
(9)、对控制信号G1、G4、G5、G8最终的最大导通时间进行限幅,保证导通时间都一直小于控制信号G2、G3、G6、G7的导通时间。
采用上述控制策略,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并联在箝位二极管Dc1阴极和Dc2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并联在箝位二极管Dc3阴极和Dc4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都可以取消。
所述带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
(1)不需要复杂的硬件电路,就可保证串联开关管的均压,皆承受一半的输入电压,有效降低器件的电压应力,保证其安全性;
(2)不需要复杂的硬件电路,就可保证输入分压电容的均压,皆承受一半的输入电压,进一步保证串联开关管的均压和中点电压平衡;
(3)可以省去传统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电路中的飞跨电容,解决飞跨电容电压控制复杂、空载电压失衡和体积较大的问题,有利于简化电路拓扑结构,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4)有利于选择低压快速的开关器件,提高开关频率,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5)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且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无飞跨电容型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主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驱动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导通时间调节的控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不带电容电压偏差调节的驱动控制信号示意;
图5是一种现有技术的驱动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6是图1拓扑结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和串联开关管电压波形;
图7是图1拓扑结构采用图4驱动控制信号的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和串联开关管电压波形;
图8是图1拓扑结构采用图5现有技术的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和串联开关管电压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所用于控制的无飞跨电容型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主电路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中取消了飞跨电容,主要包括: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和第八开关管Q8;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第四箝位二极管Dc4;隔直电容Cb;谐振电感Lr;变压器T;滤波电感Lf;输出滤波电容Cf。图1中输入分压电容上+、–、O表征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输入直流母线正极、负极和中点,uCin1和uCin2分别为第一输入分压电容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两端的电压。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其中G1、G2、……、G8分别为输送至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相应开关管Q1、Q2、……、Q8的驱动控制信号,其中Q1、Q4、Q5和Q8为装置中的外管,Q2、Q3、Q6和Q7为装置中的内管。图2所示驱动控制信号的具体时序为:G1与G2同时开通,G1较G2提前关断,即G1与G2上升沿重合,G1较G2下降沿超前,类似的,G4与G3上升沿重合,G4较G3下降沿超前,G5与G6上升沿重合,G5较G6下降沿超前,G8与G7上升沿重合,G8较G7下降沿超前。图2中驱动控制信号G1、G2、G7、G8同样为同时开通,上升沿重合,驱动控制信号G3、G4、G5、G6为同时开通,上升沿重合,且满足G4与G1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5与G8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2与G3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6与G7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此外,图2所示控制信号还满足G2和G3互补导通,即G2为高电平时,G3必为低电平,G2为低电平时,G3必为高电平,不存在G2和G3同为高电平的时间,类似的,G6和G7也互补导通。图2所示控制信号中,G2、G3、G6、G7的导通时间为T,为一小于1/2开关周期的固定值,G1、G4、G5、G8的导通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Ton,另一部分为图中阴影区域部分所示的Δt,即最终导通时间等于Ton+Δt或Ton–Δt,需要说明的是,G1、G4、G5、G8的最终导通时间依然需要保证小于G2、G3、G6、G7的导通时间为T
图3是本发明中导通时间调节的控制示意图,由于图2中已述内管驱动控制信号G2、G3、G6、G7的导通时间固定为T,因此图3中只给出外管驱动控制信号G1、G4、G5、G8导通时间调节的示意图。图3中,驱动控制信号G1、G4、G5、G8导通时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输出电压给定和反馈的误差经过输出电压反馈比例积分控制器得到,记为Ton=(Uoref–Uof)×(kp1+ki1/s),其中Uoref为输出电压给定信号,Uof为输出电压Uo的采样反馈信号,kp1和ki1为输出电压反馈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G1、G4、G5、G8导通时间的另一部分是由电容电压偏差Δv=uCin1–uCin2经电容电压偏差比例积分控制器得到,记为Δt=Δv×(kp+ki/s),其中kp和ki为电容电压偏差比例积分控制器中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图3中控制信号G1、G8最终的导通时间记为Ton1=Ton+Δt,G4、G5最终的导通时间记为Ton2=Ton–Δt。为了保证器件的均压性能,Ton1和Ton2还需进行限幅处理,保证其最大值都小于G2、G3、G6、G7的固定导通时间T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带电容电压偏差调节的驱动控制信号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驱动控制信号中,控制信号G1、G4、G5、G8的导通时间仅由输出电压给定和反馈的误差经过输出电压反馈比例积分控制器得到,不会随电容电压偏差再进行进一步地调节,即没有图2所示的阴影区域,其它部分和图2相同。
图5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驱动控制信号示意图。在图5所示驱动控制信号中,所有驱动信号的导通时间都相等,都固定为T,通过调节内管和外管控制信号的相位差Φ来保证输出电压稳定。
图6给出了图1拓扑结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后的主要波形示意图,从上到下依次为外管Q1和内管Q2的驱动控制信号波形G1、G2,Q1和Q2的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波形uce_Q1、uce_Q2,输入分压电容两端电压波形ucin1和ucin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后,串联开关管Q1和Q2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以及输入分压电容电压都保持相等,均为输入电压的一半,保证了串联器件的均压和中点电压平衡。
图7是图1拓扑结构采用图4驱动控制信号的主要波形示意图,从上到下的波形与图6一致,分别为外管Q1和内管Q2的驱动控制信号波形G1、G2,Q1和Q2的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波形uce_Q1、uce_Q2,输入分压电容两端电压波形ucin1和ucin2,可以看出,采用图3所示不带电容电压偏差调节的驱动控制信号后,串联开关管Q1和Q2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和输入分压电容电压无法保持相等,有一个大于一半的输入电压,另外一个小于一半的输入电压,串联器件的均压和分压电容的中点电压平衡都无法保证。
图8是图1拓扑结构采用图5现有技术后的主要波形示意图,从上到下的波形与图6一致,分别为外管Q1和内管Q2的驱动控制信号波形G1、G2,Q1和Q2的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波形uce_Q1、uce_Q2,输入分压电容两端电压波形ucin1和ucin2,可以看出,采用图5所示驱动控制信号后,串联开关管Q1和Q2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电压和输入分压电容电压都已完全发生了偏离,串联的每个器件,包括开关管和输入分压电容,都需要承受整个输入电压,电压应力过高,严重影响到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开关频率。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电路参数为:输入电压Uin=1200VDC;输出电压Uo=900VDC;输出电流Io=330A;输入分压电容Cin1=Cin2=1450μF;输出滤波电容Cf=750μF;变压器T的变比为1:1;谐振电感Lr=12μH;隔直电容Cb=150μF;滤波电感Lf=450μH;开关管Q1、Q2、Q3、Q4、Q5、Q6、Q7和Q8皆为IGBT;整流二极管DR1、DR2、DR3和DR4皆为快恢复二极管;箝位二极管Dc1、Dc2、Dc3、Dc4皆为快恢复二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的驱动电路的参数为:开关频率fs=10kHz;开关周期Ts=100μs;死区时间1μs;内管G2、G3、G6、G7的导通时间固定为49μs;外管G1、G4、G5、G8的最大导通时间限制为45μs;调节时间Δt的最大值限定为2μs,。

Claims (1)

1.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所述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七开关管Q7和第八开关管Q8、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第四箝位二极管Dc4、隔直电容Cb、谐振电感Lr、变压器T、滤波电感Lf、输出滤波电容Cf,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不包含连接在第一箝位二极管Dc1阴极和第二箝位二极管Dc2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也不包含连接在第三箝位二极管Dc3阴极和第四箝位二极管Dc4阳极两端的飞跨电容,所述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和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串联连接在直流输入电压Uin之间,其中点为O,所述第一输入分压电容Cin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在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与中点O之间,所述第二输入分压电容Cin2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在中点O与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之间,所述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还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五开关管Q5的集电极,所述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还分别连接至第四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第八开关管Q8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阴极,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阴极,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c1的阳极、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阴极、第三箝位二极管Dc3的阳极和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阴极都连接至中点O,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和谐振电感Lr的第一端,Lr的第二端连接至变压器T的原边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七开关管Q7的集电极和隔直电容Cb的第一端,隔直电容Cb的第二端连接至变压器T的原边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二箝位二极管Dc2的阳极和第四开关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箝位二极管Dc4的阳极和第八开关管Q8集电极,
变压器T的副边第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整流二极管DR1阳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阴极,变压器T的副边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阳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阴极,第一整流二极管DR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R3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f的第一端,电感Lf的第二端连接至输出滤波电容Cf的正极,并作为输出电压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R2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整流二极管DR4的阳极和输出滤波电容Cf的负极,并作为输出电压的负极,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分别将用于控制第一至第八开关管的控制信号G1、G2、……、G8输送至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中相应开关管Q1、Q2、……、Q8,其中,控制信号G2、G3、G6、G7的导通时间固定为小于1/2开关周期的一预定时间段——固定时间T,控制信号G1、G4、G5、G8的最大导通时间小于所述固定时间T
(2)、设置所述控制信号G2、G3、G6、G7使得内管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互补导通,第六开关管Q6和第七开关管Q7互补导通;
(3)、设置所述控制信号G1、G2、……、G8使得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七开关管Q7和第八开关管Q8同时导通,第三开关管Q3、第三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和第六开关管Q6同时导通;
(4)、设置所述控制信号G4与G1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5与G8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2与G3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G6与G7的开通时刻相差1/2个开关周期;
(5)、采样获得直流输入电压Uin正极与中点O之间的第一电容电压uCin1以及中点O与直流输入电压Uin负极之间的第二电容电压uCin2
(6)、判断第一电容电压uCin1与第二电容电压uCin2之间的大小关系;
(7)、当uCin1>uCin2时,同时增加控制信号G1和G8的导通时间,或者同时减少控制信号G4和G5的导通时间,导通时间变化量Δt=Δv×(kp+ki/s),其中,Δv为uCin1和uCin2的电压偏差,其等于uCin1–uCin2,对输入电容电压偏差Δv进行比例积分,kp和ki为对输入电容电压偏差Δv进行比例积分所采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
(8)、当uCin1<uCin2时,同时减小控制信号G1和G8的导通时间,或者同时增加控制信号G4和G5的导通时间,导通时间变化量同样为Δt=Δv×(kp+ki/s);
(9)、控制信号G1和G8的导通时间等于Ton+Δt,控制信号G4和G5的导通时间等于Ton–Δt,其中,Ton由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调节信号得到,大小为Ton=(Uoref–Uof)×(kp1+ki1/s),其中Uoref为输出电压给定信号,Uof为输出电压Uo的采样反馈信号,其中,对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进行比例积分,kp1和ki1为对输出电压给定与输出电压反馈的误差进行比例积分所采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
(10)、对控制信号G1、G4、G5、G8最终导通时间进行限幅,保证导通时间都一直小于控制信号G2、G3、G6、G7的导通时间。
CN201611094276.6A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Active CN106487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4276.6A CN106487259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4276.6A CN106487259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259A true CN106487259A (zh) 2017-03-08
CN106487259B CN106487259B (zh) 2019-01-29

Family

ID=5827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4276.6A Active CN106487259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72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1541A (zh) * 2018-12-26 2019-06-07 东北大学 一种五电平h桥推挽双向直流变换拓扑结构
CN112564524A (zh) * 2020-09-24 2021-03-2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的有源自适应辅助网络及方法
CN113517817A (zh) * 2021-06-07 2021-10-19 燕山大学 三电平双向全桥llclc多谐振变换器拓扑
WO2022051918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713A (zh) * 2006-05-16 2006-11-2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三电平零电压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14924A (zh) * 2011-06-08 2011-10-12 湖南大学 基于三相二臂的三电平有源电能质量补偿器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
CN102281006A (zh) * 2011-03-31 2011-12-14 东北大学 一种新型三电平软开关变换器
CN104811072A (zh) * 2015-05-06 2015-07-2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方法
CN105490574A (zh) * 2015-11-10 2016-04-13 河南昊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6713A (zh) * 2006-05-16 2006-11-2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三电平零电压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81006A (zh) * 2011-03-31 2011-12-14 东北大学 一种新型三电平软开关变换器
CN102214924A (zh) * 2011-06-08 2011-10-12 湖南大学 基于三相二臂的三电平有源电能质量补偿器的前馈解耦控制方法
CN104811072A (zh) * 2015-05-06 2015-07-2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方法
CN105490574A (zh) * 2015-11-10 2016-04-13 河南昊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浩伟等: "基于CTL技术的三电平逆变器板载式驱动电路设计", 《舰船科学技术》 *
姜卫东等: "不同零序电压注入的NPC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算法的比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1541A (zh) * 2018-12-26 2019-06-07 东北大学 一种五电平h桥推挽双向直流变换拓扑结构
WO2022051918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004534A (zh) * 2020-09-09 2022-09-02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004534B (zh) * 2020-09-09 2024-04-23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564524A (zh) * 2020-09-24 2021-03-2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的有源自适应辅助网络及方法
CN113517817A (zh) * 2021-06-07 2021-10-19 燕山大学 三电平双向全桥llclc多谐振变换器拓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7259B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7503A1 (zh) 三相cllc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37503B (zh) 直流电压转换装置及适用于直流电压转换装置的箝位电路
CN106936319B (zh) 一种隔离型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
CN108258909A (zh) 谐振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71421B (zh) 单级开关电源
CN103269163B (zh) 隔离式电源电路及其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及方法
CN103944397A (zh) Boost型隔离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68549B (zh) 一种单相零电压软开关充电器拓扑及其调制方法
CN106487259B (zh)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CN207518331U (zh) 一种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车载充电器
CN106505866B (zh) 一种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
CN106452091A (zh) 一种三电平双端有源桥直流变换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3166489A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104917398A (zh) 一种无网侧电抗器的四象限高压变频器
CN104218807A (zh) 一种耐高压的开关电源
CN105207510A (zh) 一种三电平模块并联结构及并联方法
CN102291020A (zh) 交流推挽变换-单管整流的ac-dc变换器
CN103762875B (zh) 一种非对称型双输出z源半桥变换器
CN203151389U (zh) 一种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控制电路
CN112865550A (zh) 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27482B (zh) 直流变换器的原边箝位电路
CN206023611U (zh) 高频隔离式五电平逆变器
CN103701325A (zh) 一种针对半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电容电压控制电路
CN104967325A (zh) 绕组箝位单管正激谐振软开关dc/dc变换器
CN103973129A (zh) 软开关电力电子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