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0574A -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0574A
CN105490574A CN201510759521.XA CN201510759521A CN105490574A CN 105490574 A CN105490574 A CN 105490574A CN 201510759521 A CN201510759521 A CN 201510759521A CN 105490574 A CN105490574 A CN 105490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ic capacity
discharged
load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95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0574B (zh
Inventor
高德义
李少军
郑会军
甄龙涛
马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AORU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AOR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AORU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AORU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595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0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9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0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容器上的电压幅值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与关断,让电容器与负载相连接,使本来电压高的电容进行放电,而电压低的电容进行充电控制,保证每个上下桥臂上的并联电容均能够获得平均的直流侧电压,进而保证中性电压一致处于直流侧电压的1/2处;对原有的SVPWM的矢量合成进行调整;同时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的电路。本发明中性点电压的偏差在±10V以内,调整时间在0.1s之内;逆变器输出电流的THD不超过3%;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S1以及CS2上的电压纹波不超过2%;逆变器的整体效率提高1-1.5左右。

Description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力电子与新能源领域,具体说明是对运用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的电压偏移控制,消除中性点偏移给逆变器自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趋紧张,以太阳能为主的光伏电源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而五电平逆变器有着更大功率输出、更高的电压等级以及更优的电能输出质量越来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单个开关器件的耐压受到一定限制,只有通过串联连接的形式把多个开关器件连接到一个桥臂才能承受到逆变器直流侧较高的电压需求。一个桥臂采取多个开关管串联使用,虽然整体上满足耐压需求,但是由于开关器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动作速度、寄生电容、寄生电阻、寄生电容的差异,从而在各个开关管上的分压不同,轻者影响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严重时把整个逆变器的开关管击穿,造成电源短路,损坏逆变器自身以及相关的电气设备,造成财产损失以及对人身安全。
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负载不同以及开关状态差异,使得直流侧电容由于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有的在充电而有的在放电,使得电容电压不均衡,最终导致输出电平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不平衡。由于中性电压不平衡会带来输出电压不堆成、增加输出电能的谐波含量、在大功率传输时,导致五电平逆变器退化成三电平或两电平工作状态。
目前对中性点电流偏移研究的方法较多,但是均较为简单,一般均是根据直流侧电容电流偏移的大小以及方向来控制电容电流,但是这种方法速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能输出质量。另外一种方法采取斩波电路,但其电路结构复杂,整个电路成本增加。还有一些方法提出通过软件来逆变器开关管的SVPWM电压空间矢量来实现控制直流侧电压的平衡,但是无论是检测逆变器输出功率的大小方向还是输出电流方向或者是瞬时电流的数值,在逆变器输出功率比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输出脉冲来调整直流侧电压不平衡的效果较差,不能实现直流侧的电压平衡。其它的如采用开关钳位电路作为抑制中性点电压偏移的措施,单纯的钳位电路往往是把电压控制在某一数值附近,当直流侧电压出现波动时,该钳位电路不能根据直流侧电压数值的波动对其所限制电路电压的限制数值做出动态调整,仍是把电容电压限制在原值左右,因此其动态响应满足不了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逆变器在各种输出功率情况下,中性点电压均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保证输出良好的电能质量,来把由于开关器件或脉冲不对称引起的中性电压偏移量消除的方法,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逆变器在各种输出功率情况下,中性点电压均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保证输出良好的电能质量,来把由于开关器件或脉冲不对称引起的中性电压偏移量消除的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容器上的电压幅值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与关断,让电容器与负载相连接,使本来电压高的电容进行放电,而电压低的电容进行充电控制,从而保证每个上下桥臂上的并联电容均能够获得平均的直流侧电压,进而保证中性电压一致处于直流侧电压的1/2处;对原有的SVPWM的矢量合成进行调整;同时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的电路;
所述的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且抑制方法相同的电路,分别设置在A、B和C相中,每相内均设置有一个由L、S和VT组成的升压电路;通过调整开关管S的占空比,使得其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1以及C2两端的电压满足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
所述的A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A1以及CA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A1以及CA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A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A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1、S1-2、S1-4和-3导通,由于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1-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2、S1-3、S1-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过程中,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积极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控制方法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中性点电压的偏差在±10V以内,调整时间在0.1s之内;2.逆变器输出电流的THD不超过3%;3.只是采取对SVPWM的矢量合成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并不增加硬件电路成本;三相逆变器采取三个独立的电路完成,减少各项之间的耦合,控制方案更加简单、方便;4.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S1以及CS2上的电压纹波不超过2%;逆变器的整体效率提高1-1.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五电平中性点钳位的三相逆变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容器上的电压幅值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与关断,让电容器与负载相连接,使本来电压高的电容进行放电,而电压低的电容进行充电控制,从而保证每个上下桥臂上的并联电容均能够获得平均的直流侧电压,进而保证中性电压一致处于直流侧电压的1/2处;对原有的SVPWM的矢量合成进行调整;同时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的电路;
所述的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且抑制方法相同的电路,分别设置在A、B和C相中,每相内均设置有一个由L、S和VT组成的升压电路;通过调整开关管S的占空比,使得其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1以及C2两端的电压满足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
理论分析:中性点电压偏移只是发生在,直流侧电容电压在1/2处直流电压处,因为在此时,负载电流流过中性点,此时会有一只电容进行充电而另外一只电容进行放电,如果不加干涉,会导致一只电容器上的电压增加到全部的直流侧电压而另外一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放电到零值。因此在消除中性电压偏移的策略中,仍然需要对逆变器直流侧上的电压进行不断检测并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容器上的电压幅值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控制开光管导通与关断,让电容器与负载相连接,使得本来电压高电容进行放电,而电压低的电容进行充电控制,从而保证每个上下桥臂上的并联电容均能够获得平均的直流侧电压,进而保证中性电压一致处于直流侧电压的1/2处。
由于处理中性电压不平衡,会对原有的SVPWM控制的输出脉冲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某时间按着输出电压的要求,在桥臂上某一个开关管上的需要导通,但是由于中性点的电压偏移又需要该开关管进行关断,为了保证逆变器供电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原本输出正脉冲上的矢量合成中,从新进行改变,把原有的正脉冲用零脉冲进行代替,保证需要关闭的开关管在中性点电压出现偏移的过程中进行关断。同样对于需要对电容进行充电的而需要保持开通的开关管,而按照原本输出电压需要关断的开关管,同样需要调整输出合成矢量的种类和多少,通过合成的结果保证在中性电压偏移的过程中施加在该开关管上的脉冲为正值。这样过载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输出电流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开关的动作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当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达到平均电压时,为了保证中性电压的平衡,此时需要对直流侧电容C1和C2上的电压进行采样和比较,并把电压较高的电容与负载连接在一起进行放电处理。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值与另外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压相等。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上一时刻电容器上高的电压经过处理后在下一时间可以达到与其串联的另一只电容器上的电压相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A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A1以及CA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A1以及CA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A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A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1、S1-2、S1-4和-3导通,由于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1-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2、S1-3、S1-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过程中,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所述的B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B1以及CB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B1以及CB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B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B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B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2-1、S2-2、S2-4和-3导通,由于电容CB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B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2-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B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B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2-2、S2-3、S2-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B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B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2-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2-4导通过程中,电容CB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所述的C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C1以及CC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C1以及CC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C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C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C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3-1、S3-2、S3-4和-3导通,由于电容CC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C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3-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C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C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3-2、S3-3、S3-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C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C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3-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3-4导通过程中,电容CC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A相、B相和C相的抑制控制方法完全相同,通过以上的控制策略,完全可以保持直流侧电压在串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实现均压,从而保证中性点电位不偏移。
与现有的控制方法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中性点电压的偏差在±10V以内,调整时间在0.1s之内;2.逆变器输出电流的THD不超过3%;3.只是采取对SVPWM的矢量合成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并不增加硬件电路成本;三相逆变器采取三个独立的电路完成,减少各项之间的耦合,控制方案更加简单、方便;4.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S1以及CS2上的电压纹波不超过2%;逆变器的整体效率提高1-1.5左右。
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及改进等,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直流侧电容器上的电压幅值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与关断,让电容器与负载相连接,使本来电压高的电容进行放电,而电压低的电容进行充电控制,从而保证每个上下桥臂上的并联电容均能够获得平均的直流侧电压,进而保证中性电压一致处于直流侧电压的1/2处;对原有的SVPWM的矢量合成进行调整;同时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为三相逆变器,采用三个独立且抑制方法相同的电路,分别设置在A、B和C相中,每相内均设置有一个由L、S和VT组成的升压电路;通过调整开关管S的占空比,使得其直流侧电压也就是电容C1以及C2两端的电压满足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相内的抑制方法为:所述的A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A1)以及(CA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A1以及CA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A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A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1、S1-2、S1-4和-3导通,由于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1-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A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1-2、S1-3、S1-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A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A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1-4导通过程中,电容CA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A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B1以及CB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B1以及CB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B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B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B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2-1、S2-2、S2-4和-3导通,由于电容CB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B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2-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B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B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2-2、S2-3、S2-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B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B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2-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2-4导通过程中,电容CB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B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相内的抑制方法为:当电容CC1以及CC2处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时,会造成CC1以及CC2两端的电压不同,从而引起C1点的电压不是1/2的直流侧电压,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保证C1点的电压维持在1/2的直流侧电压是消除输出电压中性点电位偏移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当在正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C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3-1、S3-2、S3-4和-3导通,由于电容CC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C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S3-2、-4和-3导通,这是由于电容CC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在以上两个过程中,输出电压的极性始终为正;
当电路处于负半周期工作,某时刻电容CC1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C2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矢量合成保持开关管S3-2、S3-3、S3-4和-1导通,这时输出电压为-1/2的直流电压,当上述开关管保持导通时,同样电容CC1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2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同样当电容CC2两端的电压高于电容CB1两端的电压时,保持开关管-1、-2、-3和S3-4导通,输出-1/2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1、-2、-3和S3-4导通过程中,电容CC2与负载连接,通过该回路进行放电,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同时电容CC1进行充电,其上电压会增加,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均等于-1/2的直流侧电压,该过程结束。
CN201510759521.XA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Active CN105490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9521.XA CN105490574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9521.XA CN105490574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574A true CN105490574A (zh) 2016-04-13
CN105490574B CN105490574B (zh) 2018-07-06

Family

ID=5567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9521.XA Active CN105490574B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905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259A (zh) * 2016-12-02 2017-03-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CN107069704A (zh) * 2017-02-14 2017-08-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多电路悬浮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9861541A (zh) * 2018-12-26 2019-06-07 东北大学 一种五电平h桥推挽双向直流变换拓扑结构
CN11094363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单相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93914A (zh) * 2019-12-13 2020-06-16 东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中点箝位三电平非隔离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112073029A (zh) * 2020-08-12 2020-12-11 武汉博畅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跳频滤波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044A (zh) * 2010-01-26 2010-06-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三电平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CN102244477A (zh) * 2011-07-07 2011-11-16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直流电容辅助均压电路的多电平变换器
CN104467499A (zh) * 2015-01-04 2015-03-2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044A (zh) * 2010-01-26 2010-06-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三电平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CN102244477A (zh) * 2011-07-07 2011-11-16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直流电容辅助均压电路的多电平变换器
CN104467499A (zh) * 2015-01-04 2015-03-2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259A (zh) * 2016-12-02 2017-03-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CN106487259B (zh) * 2016-12-02 2019-01-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三电平全桥直流变换装置的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CN107069704A (zh) * 2017-02-14 2017-08-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多电路悬浮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69704B (zh) * 2017-02-14 2020-02-14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多电路悬浮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094363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单相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43633B (zh) * 2018-09-25 2022-04-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电平单相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61541A (zh) * 2018-12-26 2019-06-07 东北大学 一种五电平h桥推挽双向直流变换拓扑结构
CN111293914A (zh) * 2019-12-13 2020-06-16 东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中点箝位三电平非隔离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111293914B (zh) * 2019-12-13 2022-05-27 东南大学 一种高性能中点箝位三电平非隔离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112073029A (zh) * 2020-08-12 2020-12-11 武汉博畅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跳频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574B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0574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器中性点电压不平衡的抑制方法
CN102832841B (zh) 一种带辅助二极管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CN103986136B (zh) 一种基于光储技术的新型多功能故障限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65191A1 (zh) 一种三相双模式逆变器的稳态控制方法
CN103236800B (zh) 一种新的拓扑结构电压源型逆变器及调节方法
CN104836424A (zh) 具有级联模块电压自动平衡电路的能量路由器
CN105680712B (zh) Shepwm控制电路、两台t型三电平shepwm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方法
US10998723B1 (en) Large-scale photovoltaic DC series boost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power balancer
CN105071403A (zh) 基于双h桥模块化多电平拓扑的无功补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505524A (zh) 换流阀例行试验电路及试验方法
CN104779827A (zh) 一种增强型虚拟矢量pwm调制方法
CN106130062B (zh) 一种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中间直流侧电压稳定方法
CN102437575B (zh) 一种中高压无变压器结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CN106208775A (zh) 半周期三相t型三电平变流器电容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CN103986308B (zh) 一种多电平变流器直流电容的动态均压电路
Xiao et al. Current balancing control for multi-port hybrid AC/DC microgrid
CN102891617A (zh) 一种无源均压控制电路
CN103457276B (zh) 一种静止调压式无功补偿装置
CN106410910B (zh) 一种三电平双向充放电电路
CN105680711B (zh) 一种采用shepwm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CN204858577U (zh) 基于双h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无功补偿装置
CN102664549B (zh) 一种基于功率器件开关分配的级联型逆变器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CN105141159A (zh) 一种三相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46303B (zh) 一种等效无功电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11465U (zh) 一种基于光储技术的新型多功能故障限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