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1399B - 反射镜板和镜面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反射镜板和镜面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71399B CN106471399B CN201580037061.8A CN201580037061A CN106471399B CN 106471399 B CN106471399 B CN 106471399B CN 201580037061 A CN201580037061 A CN 201580037061A CN 106471399 B CN106471399 B CN 106471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lector plate
- thickness
- mirror
- layer
- ref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2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 G02B5/0841—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反射镜板。本发明的反射镜板包括具有反射镜层和粘接层的反射镜膜以及基材,上述粘接层粘贴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述基材的上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低于0.03μm,上述反射镜膜不具有由固化树脂形成的硬涂层,当将上述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将上述粘接层的厚度设为tA时,上述反射镜层和上述粘接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镜板和镜面显示器。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作为反射镜的功能的反射镜板和具备该反射镜板的镜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数字标牌等的用途,提出了通过在显示装置的观察面侧设置反射镜膜,而对显示装置赋予作为反射镜的功能的镜面显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镜面显示器中,通过从显示装置射出的显示光进行图像显示,并且通过反射外光,也用作反射镜。此外,作为反射镜层,已知反射型偏光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电介质多层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金属蒸镀膜等的具有反射功能的光学部件。
这种镜面显示器中,例如在将反射镜膜(反射型偏光层等)以单独状态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面侧的情况下,反射镜膜挠曲,其结果,有可能产生反射镜的镜像(反射像)歪曲等的品质下降。因此,作为反射镜膜,有时通过采用具有反射镜层和粘接层(例如,专利文献7~9参照)的结构,以将反射镜膜粘贴于基材的反射镜板的状态进行使用。但是,在基材的粘贴反射镜膜的一侧(粘接层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比0.04μm大的情况下,可以说成为即使通过肉眼也可确认到基材的平滑性(凹凸)所引起的条纹的程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另外,已知为了防止反射镜板损伤,根据需要在反射镜膜的与粘接层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配置硬涂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5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41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5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085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52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7/020861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15735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133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1-94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2-365432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8-15199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反射镜板的结构不同,即使是将反射镜膜粘贴于平坦的基材的结构,反射镜的镜像(以下,均简称为镜像。)中也产生橘皮(橘皮皱)状的不匀,其结果,有可能导致反射镜板的品质下降。
这种橘皮状不匀的产生在一边利用反射镜板观察自己的脸一边进行化妆等的、主动地观察镜像的情况下当然成为问题,并且在通过反射镜板进入视野而被动地观察镜像的情况下也成为问题。例如,即使在观察者无意中将观察者的衣服或壁纸的花纹映入反射镜板的情况下,当在这些花纹中看到橘皮状不匀时,有可能使观察者有不适感。另外,产生橘皮状不匀的问题并没有被充分地认识,且解除该问题的方法也没有被发现。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11没有着眼于这种橘皮状不匀的记载,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全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反射镜板和具备该反射镜板的镜面显示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对产生橘皮状不匀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可知,在反射镜膜的表面或内部产生的皱褶为直接的原因。而且,本发明人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为了使反射镜膜能够实用而配置的粘接层和硬涂层如下述(1)和(2)所述,大幅影响皱褶的产生。
(1)粘接层由于在涂布直到干燥的期间产生的微凝胶或对流现象,在表面产生皱褶。
(2)硬涂层由于在涂布后使之干燥的期间产生的微凝胶或对流现象而在表面产生皱褶,或由于在该涂膜固化时产生的固化收缩而本身产生皱褶。
如以上可知,在粘接层和硬涂层产生皱褶,由于这些皱褶,在反射镜层也产生皱褶。此外,还知道了基材的粘贴反射镜膜的一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较大(平滑性较低)也影响皱褶的产生。
因此,本发明人等对抑制这种皱褶的产生的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针对上述(1),为了抑制涂布粘接层时的对流,减小粘接层的厚度的方法是有效的,从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观点来看,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将以反射镜层的厚度为基准的粘接层的相对厚度设为规定值以下是特别有效。针对所述(2),为了抑制涂布硬涂层时的对流和/或抑制硬涂层的涂膜的固化收缩,减小硬涂层厚度的(也包含将厚度设为零,即没有配置硬涂层的情况)方法是有效的,从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观点来看,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将以反射镜层的厚度为基准的硬涂层的相对厚度设为规定值以下是特别有效的。还发现,通过将基材的粘贴反射镜膜的一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设为规定值以下,对抑制皱褶的产生也是有效的。由此,想到了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达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反射镜板,其包括反射镜膜和基材,反射镜膜具有反射镜层和粘接层,上述粘接层粘贴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述基材的上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低于0.03μm,上述反射镜膜不具有由固化树脂形成的硬涂层,当将上述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上述粘接层的厚度设为tA时,将上述反射镜层和上述粘接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以下,均称为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反射镜板,其包括反射镜膜和基材,反射镜膜具有反射镜层、粘接层和硬涂层,上述粘接层配置于上述反射镜层的一个面,且粘贴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述硬涂层配置于上述反射镜层的另一个面,且由固化树脂形成,上述基材的上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低于0.03μm,当将上述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将上述粘接层的厚度设为tA,将上述硬涂层的厚度设为tH时,上述反射镜层、上述粘接层和上述硬涂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且tH/tM≤0.13(以下,均称为本发明的第二反射镜板)。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提供一种镜面显示器,其包括上述反射镜板和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配置于上述反射镜板的背面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反射镜板和具备该反射镜板的镜面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反射镜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反射镜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方式(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实施例)。另外,各实施方式(各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适宜组合,也可以进行变更。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涉及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反射镜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反射镜板1a具有反射镜膜2a和基材3。反射镜膜2a从基材3侧起依次具有粘接层4和反射镜层5。粘接层4粘贴于基材3的一个面。此外,反射镜膜2a不具有由固化树脂形成的硬涂层。
反射镜层5是被赋予对入射光的反射性能的透光性的层,优选对自然光呈现40%以上的反射率,更优选呈现50%以上的反射率。本说明书中,“反射率”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视觉反射率”。另外,反射镜层5也可以是吸收入射光的一部分的层。作为反射镜层5,其材料和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反射型偏光层、电介质多层膜、金属蒸镀膜等。在构成组合了反射镜板1a和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的情况下,从提高光利用效率并兼得镜像的可视性和显示装置的图像(以下,均简称为图像。)的可视性的观点来看,作为反射镜层5,优选使用电介质多层膜或反射型偏光层,特别优选使用反射型偏光层。构成反射镜层5的大部分的材料优选树脂,从使成形性良好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特别优选为廉价且可靠性高、成形性良好的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反射镜层5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没有特别限定,通过增减金属蒸镀膜或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或使两层以上的反射型偏光层错开彼此的透过轴进行叠层,或组合两种以上的反射镜层,可任意调整。反射镜层5还可以具备红外线吸收功能或紫外线吸收功能。反射镜层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8μm以上、155μm以下。反射镜层5的厚度过薄时,作为反射镜层,担心不易得到充分的反射率。反射镜层5的厚度过厚时,担心反射镜膜2a(反射镜板1a)变厚,实用性下降。
反射型偏光层是将具有某个特定的偏光状态的入射光比具有与其正交的偏光状态的入射光更强地反射的层。作为反射型偏光层,其材料和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双折射性多层结构的超多层型反射型偏光层等。作为超多层型反射型偏光层,例如,可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5所记载那样的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A、B的叠层体。作为高分子材料A的优选的例子,可举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结晶性萘二羧酸聚酯。作为高分子材料B的优选的例子,可举出萘二羧酸与对苯二甲酸或异硬脂酸的共聚多酯(coPEN),优选为70萘二甲酸/30对苯二酸酯共聚物(coPEN)等。这种超多层型反射型偏光层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挤出机、多层进料模块和倍增器,形成交替叠层了高分子材料A、B的层的多层叠层膜之后,进行延伸处理而制造。作为反射型偏光层,除了超多层型反射型偏光层以外,也可以使用利用了胆甾醇型液晶的选择反射现象的反射型偏光层。
电介质多层膜是利用光干扰的原理将反射率调整成任意值的膜。作为电介质多层膜,其材料和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叠层多个折射率不同的电介质薄膜(树脂)的膜。这种电介质多层膜可以通过使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交替叠层两种聚酯材料的层而制造。电介质多层膜与反射型偏光层不同,不具有偏光性能。
作为金属蒸镀膜,例如,可以使用在PET膜上蒸镀了金属的膜。金属蒸镀膜与反射型偏光层不同,不具有偏光性能。
作为粘接层4,只要是粘接性优异且具有不损坏镜像和图像的可视性的程度的透明性和平滑性的层即可。作为粘接层4,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宜选择使用上述专利文献7所记载那样的、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或橡胶系等聚合物为基体聚合物的材料。其中,如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情况那样,特别优选具有适当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且透明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材料。另外,作为涂布粘接层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8所记载那样的、辊涂、接触辊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辊式刷涂、喷涂、浸入辊涂布、刮棒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幕帘涂布、模唇涂布、模头涂布机等方法。其中,特别优选使用可以以少量溶剂简便地涂布的模头涂布机。粘接层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5μm以上、25μm以下。粘接层4的厚度过薄时,担心粘接力变弱。粘接层4的厚度过厚时,担心反射镜膜2a(反射镜板1a)变厚且实用性下降。
作为基材3,只要粘接层4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以下,也称为Ra。)低于0.03μm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玻璃基板、亚克力板、偏光板、显示装置等。另外,在采用平坦的壁作为基材3的情况下,代替现有的反射镜(例如,在玻璃基板上蒸镀金属薄膜的反射镜),而将反射镜膜2a粘贴于壁面上,由此,不用担心玻璃破裂,能够实现廉价、轻量、可大型化的膜式反射镜。Ra是依据JIS B06012001测定的数据,例如,可以使用Veeco株式会社制造的光干扰式的表面形状观察装置(商品名:Wyko NT1100),SII株式会社制造的原子力显微镜(商品名:SPI3800)等进行测定。此外,通常,在显示器的领域中使用的玻璃基板那样的、非常平坦的基板的Ra为0.001μm以下,另一方面,磨砂玻璃的Ra大于0.2μm。
将反射镜层5的厚度设为tM,将粘接层4的厚度设为tA时,反射镜层5和粘接层4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从充分实现本发明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满足tA/tM≤0.15,更优选满足tA/tM≤0.14。本说明书中,反射镜层5和粘接层4的厚度是测定到μm单位的值。另外,在使用叠层多个的叠层体(例如,叠层了多个反射型偏光层的叠层体)作为作为反射镜层5,且基材3为观察面侧的情况下,将在该叠层体中的靠近基材3的一侧(靠近粘接层4的一侧)配置的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另一方面,在使用叠层多个的叠层体作为反射镜层5且基材3的相反侧为观察面侧的情况下,将在该叠层体中远离基材3的一侧(远离粘接层4的一侧)配置的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
以下,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反射镜板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具有作为反射镜层5的反射型偏光层,且具有作为基材3的玻璃基板的情况。以下,依次说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的制造工艺。
(a)反射型偏光层的形成
作为第一材料,准备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第二材料,准备70萘二甲酸/30对苯二酸酯共聚物(coPEN)。而且,将第一和第二材料分别供给至各个挤出机后进行加热,由此,设为熔融状态,并使各自分支成15层。然后,使用交替叠层第一和第二材料的层且各个材料的层的厚度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0倍的方式连续变化那样的多层进料模块装置,得到使各层交替叠层合计30层的熔融体。接着,使该熔融体在保持叠层状态的状态下通过倍增器,由此,使叠层数成为5倍(以下,也可以说重叠次数为5次)。然后,将通过了倍增器后的熔融体在保持其叠层状态的状态下向模头涂布机供给,并向流延鼓上流延,由此,得到多层未延伸膜。而且,将该多层未延伸膜以120℃按照宽度方向单轴延伸成5倍后,以120℃进行3秒钟热处理固定,完成反射型偏光层(反射镜层5)。得到的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为29μm,反射率为50%。
(b)粘接层的形成
将丙烯酸丁酯94.5份、丙烯酸5份和2-羟基乙酯0.5份利用乙酸乙酯溶液进行稀释,得到单体浓度50%的溶液。接着,向该溶液中,相对于单体(固体含量)100份添加过氧化苯甲酰0.3份后,进行氮置换。接着,一边搅拌氮置换后的溶液,一边以60℃反应7小时,得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接着,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100份,添加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0.8份、γ-缩水甘油基丙烷三甲氧基硅烷0.1份,制备丙烯酸系的粘接剂组合物(溶液)。然后,在实施了硅处理的厚度38μm的PET膜的一个面上,以干燥后的粘接层4的厚度(tA)成为5μm的方式,使用模头涂布机涂布丙烯酸系的粘接剂组合物,在155℃下进行1分钟干燥处理,完成粘接层4。
(c)反射镜膜的形成
将上述(b)中得到的带粘接层4的PET膜隔着粘接层4粘贴于上述(a)中得到的反射型偏光层的一个面之后,剥离PET膜,由此,完成反射镜膜2a。
(d)反射镜板的形成
将上述(c)中得到的反射镜膜2a粘贴于玻璃基板(基材3)上,由此,完成反射镜板1a。在此,玻璃基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005μm。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实施例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实施例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实施例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实施例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9)
实施例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1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12μm的情况。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1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3)
实施例1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1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4)
实施例1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5)
实施例1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1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6)
实施例1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1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7)
实施例1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25μm的情况。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8)
实施例18是具有亚克力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亚克力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实施例1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19)
实施例19是具有偏光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偏光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24μm。实施例1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0)
实施例20是具有电介质多层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电介质多层膜,使用如下膜,即,使用上述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2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将两种聚酯材料的层交替叠层合计801层。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tM)为100μm,反射率为51%。实施例2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1)
实施例21是具有电介质多层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电介质多层膜,使用如下膜,即,使用上述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将两种聚酯材料的层交替叠层合计801层。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tM)为100μm,反射率为88%。实施例2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2)
实施例22是具有金属蒸镀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金属蒸镀膜,使用如下膜,即,在厚度100μm的PET膜上,利用真空蒸镀装置以膜厚成为100nm的方式蒸镀纯度99.9%的铝。金属蒸镀膜的厚度(tM)为100μm(除了铝的膜厚较小以外),反射率为85%。粘接层4粘贴于金属蒸镀膜的PET膜侧的面。实施例2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方式1]
比较方式1涉及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和/或tA/tM的值处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范围的结构。比较方式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以下,表示与比较方式1的反射镜板相关的比较例。
(比较例1)
比较例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
比较例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
比较例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
比较例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
比较例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
比较例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7)
比较例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8)
比较例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9)
比较例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0)
比较例1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1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1)
比较例1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1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2)
比较例1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1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3)
比较例1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1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4)
比较例1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1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5)
比较例1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比较例1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6)
比较例1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比较例1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7)
比较例1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比较例1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8)
比较例1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比较例1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19)
比较例1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比较例1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7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0)
比较例20是具有作为基材3的实施了雾度(扩散度)37%的AG(non-glare,防眩)处理的偏光板的情况。粘接层4粘贴于实施了偏光板的AG处理的面上,该面的Ra为0.162μm。比较例2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1)
比较例21是具有作为基材3的雾度62%的磨砂玻璃的情况。磨砂玻璃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331μm。比较例2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评价结果:镜像的视觉功效]
对于实施例1~22和比较例1~21的反射镜板,将反射镜层5的厚度tM、粘接层4的厚度tA、tA/tM、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和镜像的视觉功效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表示。
作为评价方法,使观察者(12人,非专家)在各例的反射镜板上观察映入有荧光管的镜像,并评价是否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作为评价指标,使用如下,A: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B:几乎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C:稍微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但没有不适感,D: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且存在不适感。在此,将评价结果为A、B或C的情况判断为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关于tA/tM,记载有将小数点以下第四位进行了四舍五入的数值。
[表1]
如表1所示,评价为实施例1~22的反射镜板的镜像的视觉功效均比比较例1~21的反射镜板的镜像的视觉功效好。特别是在实施例3~10、13~16、18~22的反射镜板的镜像中均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评价为非常高的质量。从充分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观点来看,优选为tA/tM≤0.15,更优选为tA/tM≤0.14。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21的反射镜板的镜像中观察到橘皮状不匀,存在明显的不适感。另外,如比较例1~19的反射镜板可知,即使在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与实施例1~17、20~22相同的情况下,tA/tM的值较大时(tA/tM>0.18),也观察到橘皮状不匀。还如比较例20、21的反射镜板可知,即使在tA/tM的值与实施例14、18、19相同的情况下,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较大时(Ra为0.03μm以上),观察到橘皮状不匀。
[评价结果:图像鲜明度]
关于实施例2、7、14、18~22和比较例2、20、21的反射镜板,将对表1(除tA/tM以外)追加了图像鲜明度的结果在表2中表示。
图像鲜明度表示在部件(本发明中,相当于反射镜板)的表面映现的物体图像以何种程度清晰地没有失真地观察的程度。图像鲜明度依据ASTM-D5767-2004进行测定。作为测定机,使用SUGA FACTORY株式会社制造的图像性测定机(商品名:ICM-1),以入射角45°进行反射测定。表2中,就图像鲜明度G而言,测定在使对各例的反射镜板从基材3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至0.25mm宽度的光梳时的反射率最大值M1、反射率最小值m1,并根据下述式(1)算出。
图像鲜明度G(%)=100×(M1-m1)/(M1+m1) (1)
另外,就图像鲜明度F而言,测定在使对各例的反射镜板从反射镜膜2a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至0.25mm宽度的光梳时的反射率最大值M2、反射率最小值m2,并根据下述式(2)算出。
图像鲜明度F(%)=100×(M2-m2)/(M2+m2) (2)
[表2]
如表2所示,实施例2、7、14、18~22的反射镜板的图像鲜明度G、F均比比较例2、20、21的反射镜板的图像鲜明度G、F高。特别是实施例7、14、18、20~22的反射镜板的图像鲜明度G、F均比80%高,评价为图像性非常优异。当组合考虑镜像的视觉功效的评价结果时可知,图像鲜明度G、F是与镜像的视觉功效相关的指标,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另外,当比较tM和tA相互相同,且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相互不同的实施例14、18、19和比较例20、21时可知,随着Ra变小,图像鲜明度G、F变高。因此,从进一步提高图像鲜明度G、F的观点来看,优选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以下,更优选为0.001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05μm以下。
[其它优选的实施例]
可以构成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和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例如,可以构成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在该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以与反射镜板的背面侧且反射镜膜对置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使用实施例18、20等反射镜板代替实施例14的反射镜板。另外,也可以使用例如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其它显示装置,代替液晶显示装置。根据这些镜面显示器,可以兼得作为反射镜的的功能和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器的功能,并且可以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用于代替现有的反射镜。例如,实施例21、22的反射镜板中,作为基材,如果采用平坦的壁代替玻璃基板,则通过将反射镜膜粘贴于壁面,不用担心玻璃破裂,能够实现廉价、轻量、可大型化的膜式反射镜。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涉及上述本发明的第二反射镜板。实施方式2的反射镜板除了反射镜膜具有硬涂层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反射镜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反射镜板1b具备反射镜膜2b和基材3。反射镜膜2b从基材3侧起依次具有粘接层4、反射镜层5和硬涂层6。粘接层4配置于反射镜层5的一个面且粘贴于基材3的一个面。硬涂层6配置于反射镜层5的与粘接层4侧相反的一侧的面。
作为硬涂层6,只要是由固化树脂形成,且表面硬度优异的层即可。作为硬涂层6,其材料和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型树脂等形成。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举出上述专利文献11所记载那样的聚酯系、丙烯酸系、氨酯系、硅系、环氧系等各种树脂。其中,优选具有紫外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的树脂,优选含有2个以上官能团、特别是具有3~6个的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另外,作为涂布硬涂层6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辊涂、接触辊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辊式刷涂、喷涂、浸入辊涂布、刮棒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幕帘涂布、模唇涂布、模头涂布机等方法。其中,特别优选使用可以以少量溶剂简便地涂布的模头涂布机。硬涂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4μm以上、7μm以下。硬涂层6的厚度过薄时,担心硬度下降且耐久性下降。硬涂层6的厚度过厚时,担心反射镜膜2b(反射镜板1b)变厚且实用性下降。
将反射镜层5的厚度设为tM,粘接层4的厚度设为tA,硬涂层6的厚度设为tH时,反射镜层5、粘接层4和硬涂层6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且tH/tM≤0.13,从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满足tA/tM≤0.15且tH/tM≤0.12,更优选满足tA/tM≤0.14、且tH/tM≤0.10。本说明书中,反射镜层5、粘接层4和硬涂层6的厚度是测定到μm单位的值。另外,在使用叠层多个的叠层体(例如,叠层了多个反射型偏光层的叠层体)作为反射镜层5,且基材3为观察面侧的情况下,将在该叠层体的中靠近基材3的侧(靠近粘接层4的侧)配置的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另一方面,在使用叠层多个的叠层体作为反射镜层5,且基材3的相反侧为观察面侧的情况下,将在该叠层体中远离基材3的侧(远离粘接层4的侧)配置的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
以下,表示与实施方式2的反射镜板相关的实施例。
(实施例23)
实施例23是具有反射型偏光层作为反射镜层5,且具有玻璃基板作为基材3,并具有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的硬涂层6的情况。以下,依次说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的制造工艺。
(a)反射型偏光层的形成
作为第一材料,准备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第二材料,准备70萘二甲酸/30对苯二酸酯共聚物(coPEN)。接着,将第一和第二材料分别供给至各个挤出机后进行加热,由此,设为熔融状态,并使各自分支成15层。然后,使用交替叠层第一和第二材料的层,且各个材料的层的厚度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0倍的方式连续变化那样的多层进料模块装置,得到使各层交替叠层合计30层的熔融体。接着,使该熔融体在保持叠层状态的状态下通过倍增器,由此,使叠层数成为6倍(以下,也可以说重叠次数为6次)。然后,将通过了倍增器后的熔融体在保持其叠层状态的状态下向模头涂布机供给,并向流延鼓上流延,由此,得到多层未延伸膜。而且,将该多层未延伸膜以120℃按照宽度方向单轴延伸成5倍后,以120℃进行3秒钟热处理固定,完成反射型偏光层(反射镜层5)。得到的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为35μm,反射率为50%。
(b)硬涂层的形成
作为形成硬涂层6的材料,准备将向由三聚异氰酸系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构成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添加了平滑剂的树脂,利用乙酸乙酯以固体含量浓度成为50重量%的方式进行稀释的材料。而且,将形成该硬涂层6的材料使用模头涂布机,涂布于上述(a)中得到的反射型偏光层的一个面,形成涂膜。此时,以干燥后的硬涂层6的厚度(tH)成为4μm的方式,调整涂膜的厚度。接着,通过以100℃加热1分钟,使涂膜干燥。然后,使用高压水银灯,对干燥后的涂膜照射累计光量300mJ/cm2的紫外线,由此,进行固化处理,完成带硬涂层6的反射型偏光层。
(c)粘接层的形成
将丙烯酸丁酯94.5份、丙烯酸5份和2-羟基乙酯0.5份利用乙酸乙酯溶液进行稀释,得到单体浓度50%的溶液。而且,向该溶液中,相对于单体(固体含量)100份添加过氧化苯甲酰0.3份后,进行氮置换。接着,一边搅拌氮置换后的溶液,一边以60℃反应7小时,得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接着,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100份,添加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0.8份、γ-缩水甘油基丙烷三甲氧基硅烷0.1份,制备丙烯酸系的粘接剂组合物(溶液)。然后,在实施了硅处理的厚度38μm的PET膜的一个面上,以干燥后的粘接层4的厚度(tA)成为5μm的方式,使用模头涂布机涂布丙烯酸系的粘接剂组合物,在155℃下进行1分钟干燥处理,完成粘接层4。
(d)反射镜膜的形成
将上述(c)中得到的带粘接层4的PET膜隔着粘接层4粘贴于上述(b)中得到的带硬涂层6的反射型偏光层的与设有硬涂层6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之后,剥离PET膜,由此,完成反射镜膜2b。
(e)反射镜板的形成
将上述(d)中得到的反射镜膜2b粘贴于玻璃基板(基材3),由此,完成反射镜板1b。在此,玻璃基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005μm。
(实施例24)
实施例2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实施例2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5)
实施例2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实施例2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6)
实施例2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实施例2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7)
实施例2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2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8)
实施例2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2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29)
实施例2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2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0)
实施例3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3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1)
实施例3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3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2)
实施例3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12μm的情况。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3)
实施例3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3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4)
实施例3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3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5)
实施例3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6)
实施例3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3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7)
实施例3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3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8)
实施例3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25μm的情况。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39)
实施例3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并将硬涂层6的厚度(tH)设为7μm的情况。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0)
实施例4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实施例4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1)
实施例4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4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2)
实施例4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4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3)
实施例4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4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4)
实施例4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4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5)
实施例4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4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6)
实施例4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12μm的情况。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7)
实施例4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实施例4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8)
实施例4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实施例4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49)
实施例4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实施例4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0)
实施例5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实施例5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1)
实施例5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的情况。实施例5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2)
实施例5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51μm,并将粘接层4的厚度(tA)设为25μm的情况。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3)
实施例53是具有亚克力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亚克力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实施例5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4)
实施例54是具有偏光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偏光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24μm。实施例5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5)
实施例55是具有电介质多层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电介质多层膜,使用如下膜,即,使用上述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2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将两种聚酯材料的层交替叠层合计801层。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tM)为100μm,反射率为51%。实施例5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6)
实施例56是具有电介质多层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电介质多层膜,使用如下膜,即,使用上述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将两种聚酯材料的层交替叠层合计801层。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tM)为100μm,反射率为88%。实施例5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7)
实施例57是具有金属蒸镀膜作为反射镜层5的情况。作为金属蒸镀膜,使用如下膜,即,在厚度100μm的PET膜上,利用真空蒸镀装置以膜厚成为100nm的方式蒸镀纯度99.9%的铝。金属蒸镀膜的厚度(tM)为100μm(除了铝的膜厚较小以外),反射率为85%。粘接层4粘贴于金属蒸镀膜的PET膜侧的面。实施例5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8)
实施例58是具有电介质多层膜作为反射镜层5,且具有亚克力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作为电介质多层膜,使用如下膜,即,使用上述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将两种聚酯材料的层交替叠层合计801层。电介质多层膜的厚度(tM)为100μm,反射率为88%。亚克力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实施例5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实施例59)
实施例59是具有金属蒸镀膜作为反射镜层5,且具有亚克力板作为基材3的情况。作为金属蒸镀膜,使用如下膜,即,在厚度100μm的PET膜上,利用真空蒸镀装置以膜厚成为100nm的方式蒸镀纯度99.9%的铝。金属蒸镀膜的厚度(tM)为100μm(除了铝的膜厚较小以外),反射率为85%。粘接层4粘贴于金属蒸镀膜的PET膜侧的面。亚克力板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实施例5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方式2]
比较方式2涉及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tA/tM和tH/tM的值中的至少一项为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范围的结构。比较方式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方式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以下,表示与比较方式2的反射镜板相关的比较例。
(比较例22)
比较例2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2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3)
比较例2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2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4)
比较例2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2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23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5)
比较例2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2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6)
比较例2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2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7)
比较例2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2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8)
比较例2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2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29)
比较例2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2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0)
比较例3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3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1)
比较例3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3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2)
比较例3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3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3)
比较例3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3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4)
比较例3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3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5)
比较例3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3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6)
比较例3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3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7)
比较例3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比较例3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8)
比较例3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比较例3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39)
比较例3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比较例3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0)
比较例4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比较例4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1)
比较例4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比较例4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8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2)
比较例4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4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3)
比较例4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4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4)
比较例4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4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5)
比较例4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4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6)
比较例4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4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9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7)
比较例4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4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8)
比较例4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4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49)
比较例4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4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0)
比较例5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5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1)
比较例5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5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2)
比较例5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5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46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3)
比较例5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3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7μm的情况。比较例5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4)
比较例54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3μm的情况。比较例5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5)
比较例55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5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29μm的情况。比较例5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6)
比较例56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35μm的情况。比较例56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7)
比较例57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46μm的情况。比较例57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8)
比较例58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58μm的情况。比较例58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59)
比较例59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2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70μm的情况。比较例59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0)
比较例60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4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81μm的情况。比较例60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1)
比较例61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6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93μm的情况。比较例61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2)
比较例62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18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04μm的情况。比较例62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3)
比较例63是将形成反射型偏光层时的重叠次数设为20次且将反射型偏光层的厚度(tM)设为116μm的情况。比较例63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52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4)
比较例64是具有作为基材3的实施了雾度37%的AG处理的偏光板的情况。粘接层4粘贴于实施了偏光板的AG处理的面上,该面的Ra为0.162μm。比较例64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比较例65)
比较例65是具有作为基材3的雾度62%的磨砂玻璃的情况。磨砂玻璃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331μm。比较例65的反射镜板除了这些条件以外,与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一样,因此,对重复的点省略说明。
[评价结果:镜像的视觉功效]
对于实施例23~59和比较例22~65的反射镜板,将反射镜层5的厚度tM、粘接层4的厚度tA、硬涂层6的厚度tH、tA/tM、tH/tM、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和镜像的视觉功效的评价结果在表3和表4中表示。
作为评价方法,使观察者(12人,非专家)在各例的反射镜板上观察映入有荧光管的镜像,并评价是否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作为评价指标,使用如下,A: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B:几乎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C:稍微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但没有不适感,D:观察到橘皮状不匀且存在不适感。在此,在将评价结果为A、B或C的情况判断为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另外,关于tA/tM和tH/tM,记载有将小数点以下第四位进行了四舍五入的数值。
[表3]
[表4]
如表3和表4所示,评价为实施例23~59的反射镜板的镜像的视觉功效均比比较例22~65的反射镜板的镜像的视觉功效好。特别是在实施例24~31、34~37、40~45、48~51、53~59的反射镜板的镜像中均没有观察到橘皮状不匀,评价为非常高的质量。从充分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观点来看,优选为tA/tM≤0.15且tH/tM≤0.12,更优选为tA/tM≤0.14且tH/tM≤0.10。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2~65的反射镜板的镜像中观察到橘皮状不匀,存在明显的不适感。另外,如比较例22~63的反射镜板可知,即使在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与实施例23~52、55~57相同的情况下,tA/tM和/或tH/tM的值的值较大时(tA/tM>0.18和/或tH/tM>0.13),也观察到橘皮状不匀。还如比较例64、65的反射镜板可知,即使在tA/tM和tH/tM的值与实施例35、53、54相同的情况下,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较大时(Ra为0.03μm以上),观察到橘皮状不匀。
[评价结果:图像鲜明度]
关于实施例35、53、54、55~59和比较例23、24、64、65的反射镜板,将对表3和表4(除tA/tM和tH/tM以外)追加了图像鲜明度的结果在表5中表示。
图像鲜明度是依据ASTM-D5767-2004进行测定的数据。作为测定机,使用SUGAFACTORY株式会社制造的图像性测定机(商品名:ICM-1),以入射角45°进行反射测定。表5中,就图像鲜明度G而言,测定在使对各例的反射镜板从基材3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至0.25mm宽度的光梳时的反射率最大值M1、反射率最小值m1,并根据下述式(1)算出。
图像鲜明度G(%)=100×(M1-m1)/(M1+m1) (1)
另外,就图像鲜明度F而言,测定在使对各例的反射镜板从反射镜膜2a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至0.25mm宽度的光梳时的反射率最大值M2、反射率最小值m2,并根据下述式(2)算出。
图像鲜明度F(%)=100×(M2-m2)/(M2+m2) (2)
[表5]
如表5所示,实施例35、53、54、55~59的反射镜板的图像鲜明度G、F均比比较例23、24、64、65的反射镜板的图像鲜明度G、F高。当组合考虑镜像的视觉功效的评价结果时可知,图像鲜明度G、F是与镜像的视觉功效相关的指标,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另外,当比较tM、tA和tH相互相同,且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相互不同的实施例35、53、54和比较例64、65时可知,随着Ra变小,图像鲜明度G、F变高。因此,从进一步提高图像鲜明度G、F的观点来看,优选基材3的粘接层4侧的面的Ra为0.014μm以下,更优选为0.001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05μm以下。
[其它优选的实施例]
可以构成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和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例如,可以构成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在该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以与反射镜板的背面侧且反射镜膜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使用实施例53~55等反射镜板代替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另外,也可以使用例如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其它显示装置,代替液晶显示装置。根据这些镜面显示器,可以兼得作为反射镜的的功能和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器的功能,并且可以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
在具备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镜面显示器中,也可以设为与反射镜板的背面侧且基材对置的方式配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将反射镜膜配置于镜面显示器的观察面侧,但硬涂层存在于镜面显示器的观察面侧的最表面,因此,不会产生实用上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使用实施例55等反射镜板代替实施例35的反射镜板。根据这些镜面显示器,可以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
也可以构成以实施例54的反射镜板具备的作为基材的偏光板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面侧的偏光板的镜面显示器。在该情况下,与将液晶显示装置仅配置于反射镜板的背面侧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一些部件,因此,可以实现改善了成本、厚度、重量等的镜面显示器。
另外,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第二反射镜板代替现有的反射镜。例如,实施例58、59的反射镜板中,作为基材,如果采用平坦的壁代替亚克力板,则通过将反射镜膜粘贴于壁面上,不用担心玻璃破裂,能够实现廉价、轻量、可大型化的膜式反射镜。
[备注]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反射镜板优选的方式的例子。各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适宜组合。
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反射镜板中,上述反射镜层和上述粘接层的厚度的关系也可以满足tA/tM≤0.15。由此,可以充分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
上述本发明的第二反射镜板中,上述反射镜层、上述粘接层和上述硬涂层的厚度的关系也可以满足tA/tM≤0.15且tH/tM≤0.12。由此,可以充分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
在使从上述基材侧的面对上述反射镜板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于0.25mm宽度的光梳时测定的反射率最大值设为M1,反射率最小值设为m1时,根据下述式(1)算出的图像鲜明度也可以为45%以上。
图像鲜明度(%)=100×(M1-m1)/(M1+m1) (1)
另外,在使从上述反射镜膜侧的面对上述反射镜板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于0.25mm宽度的光梳时测定的反射率最大值设为M2,反射率最小值设为m2时,根据下述式(2)算出的图像鲜明度也可以为45%以上。
图像鲜明度(%)=100×(M2-m2)/(M2+m2) (2)
由此,可以将图像鲜明度用作与镜像的视觉功效相关的指标,可以实现充分抑制橘皮状不匀的产生的反射镜板。
上述反射镜层也可以含有反射型偏光层。由此,即使在使用反射型偏光层作为上述反射镜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使用本发明。另外,通过使用多个反射型偏光层作为上述反射镜层,且以使各个透过轴交叉的方式叠层,可以充分提高反射率。
上述基材的上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也可以为0.014μm以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鲜明度,可以使镜像的视觉功效良好。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镜面显示器的优选的方式的例子。各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适宜组合。
上述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由此,即使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上述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使用本发明。另外,通过与作为上述反射镜层的反射型偏光层组合,可以很好地兼得镜像的可视性和图像的可视性。
符号说明
1a、1b:反射镜板
2a、2b:反射镜膜
3:基材
4:粘接层
5:反射镜层
6:硬涂层。
Claims (9)
1.一种反射镜板,其包括反射镜膜和基材,所述反射镜膜具有反射镜层和粘接层,该反射镜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粘贴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
所述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024μm以下,
所述反射镜膜不具有由固化树脂形成的硬涂层,
当将所述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将所述粘接层的厚度设为tA时,所述反射镜层和所述粘接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
将使对所述反射镜板从所述基材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于0.25mm宽度的光梳时测定的反射率最大值设为M1,将反射率最小值设为m1时,根据下述式(1)计算出的图像鲜明度为45%以上,
图像鲜明度(%)=100×(M1-m1)/(M1+m1)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层和所述粘接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5。
3.一种反射镜板,其包括反射镜膜和基材,所述反射镜膜具有反射镜层、粘接层和硬涂层,该反射镜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配置于所述反射镜层的一个面,且粘贴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
所述硬涂层配置于所述反射镜层的另一个面,且由固化树脂形成,
所述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024μm以下,
当将所述反射镜层的厚度设为tM,将所述粘接层的厚度设为tA,将所述硬涂层的厚度设为tH时,所述反射镜层、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硬涂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8且tH/tM≤0.13,
将使对所述反射镜板从所述基材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于0.25mm宽度的光梳时测定的反射率最大值设为M1,将反射率最小值设为m1时,根据下述式(1)计算出的图像鲜明度为45%以上,
图像鲜明度(%)=100×(M1-m1)/(M1+m1) (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镜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层、所述粘接层和所述硬涂层的厚度的关系满足tA/tM≤0.15且tH/tM≤0.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镜板,其特征在于:
将使对所述反射镜板从所述反射镜膜侧的面入射后的透射光照射于0.25mm宽度的光梳时测定的反射率最大值设为M2,将反射率最小值设为m2时,根据下述式(2)计算出的图像鲜明度为45%以上,
图像鲜明度(%)=100×(M2-m2)/(M2+m2) (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镜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层包含反射型偏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镜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014μm以下。
8.一种镜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镜板和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配置于所述反射镜板的背面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40658 | 2014-07-08 | ||
JP2014-140658 | 2014-07-08 | ||
PCT/JP2015/068940 WO2016006507A1 (ja) | 2014-07-08 | 2015-07-01 | ミラープレート、及び、ミラーディスプレ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1399A CN106471399A (zh) | 2017-03-01 |
CN106471399B true CN106471399B (zh) | 2019-06-11 |
Family
ID=5506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37061.8A Active CN106471399B (zh) | 2014-07-08 | 2015-07-01 | 反射镜板和镜面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54818B2 (zh) |
CN (1) | CN106471399B (zh) |
TW (1) | TW201608288A (zh) |
WO (1) | WO20160065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75581A1 (ja) * | 2016-04-07 | 2017-10-12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光反射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光制御フィルムおよびミラーディスプレイ |
WO2018146958A1 (ja) | 2017-02-09 | 2018-08-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ハーフミラー、ハーフミラ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 |
CN110727139A (zh) * | 2018-07-16 | 2020-01-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开关设备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65432A (ja) * | 2001-06-07 | 2002-12-18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CN1576902A (zh) * | 2003-06-27 | 2005-02-09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高反射镜 |
CN2725937Y (zh) * | 2002-06-24 | 2005-09-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
CN1701250A (zh) * | 2001-12-25 | 2005-11-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圆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
JP2005345958A (ja) * | 2004-06-07 | 2005-12-15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パネル、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369820B2 (ja) * | 2009-03-27 | 2013-12-1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91230A1 (en) | 1993-12-21 | 2007-04-2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Display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polarizer |
EP0735952B1 (en) | 1993-12-21 | 2000-03-22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ultilayered optical film |
US6804058B1 (en) | 1993-12-21 | 2004-10-1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incorporating same |
US5828488A (en) | 1993-12-21 | 1998-10-27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 Reflective polarizer display |
WO1995017692A1 (en) | 1993-12-21 | 1995-06-29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brightness enhancement |
JPH1115392A (ja) | 1997-06-26 | 1999-01-22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式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ハーフミラー部材 |
EP0926535A4 (en) | 1997-07-14 | 2000-04-05 | Citizen Watch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3556902B2 (ja) | 1997-07-14 | 2004-08-25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0329914A (ja) * | 1999-05-24 | 2000-11-30 | Nitto Denko Corp | 粘着拡散半透過型反射板 |
JP2001264515A (ja) * | 2000-03-16 | 2001-09-26 | Nitto Denko Corp | 干渉防止コート基板 |
JP2003241175A (ja) | 2002-02-18 | 2003-08-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素子 |
JP4211344B2 (ja) | 2002-09-30 | 2009-0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4225042B2 (ja) * | 2002-12-02 | 2009-02-1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345990A (ja) | 2004-06-07 | 2005-12-15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パネル、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961100B2 (ja) * | 2004-06-30 | 2012-06-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EP2581224B1 (en) | 2005-08-18 | 2014-12-17 | Toray Industries, Inc. | Laminate film and molded article |
JP2008151998A (ja) | 2006-12-18 | 2008-07-03 | Nitto Denko Corp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167083B2 (ja) | 2007-12-06 | 2013-03-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9223198A (ja) * | 2008-03-18 | 2009-10-01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輝度向上フィルム積層光拡散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020211A (ja) * | 2008-07-14 | 2010-01-2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光拡散性反射型偏光板、積層偏光板、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159988A (zh) * | 2009-12-03 | 2011-08-17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JP5011444B2 (ja) | 2010-09-03 | 2012-08-2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354691B2 (ja) | 2010-12-10 | 2013-11-2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層 |
JP6083924B2 (ja) * | 2011-08-05 | 2017-02-2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 |
CN104220905B (zh) | 2012-04-12 | 2017-10-24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太阳光反射板 |
WO2014002130A1 (ja) | 2012-06-25 | 2014-01-0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偏光板 |
-
2015
- 2015-07-01 WO PCT/JP2015/068940 patent/WO20160065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01 CN CN201580037061.8A patent/CN10647139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01 US US15/323,143 patent/US100548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7-06 TW TW104121885A patent/TW201608288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65432A (ja) * | 2001-06-07 | 2002-12-18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CN1701250A (zh) * | 2001-12-25 | 2005-11-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圆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
CN2725937Y (zh) * | 2002-06-24 | 2005-09-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
CN1576902A (zh) * | 2003-06-27 | 2005-02-09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高反射镜 |
JP2005345958A (ja) * | 2004-06-07 | 2005-12-15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パネル、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369820B2 (ja) * | 2009-03-27 | 2013-12-1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06507A1 (ja) | 2016-01-14 |
US20170168349A1 (en) | 2017-06-15 |
CN106471399A (zh) | 2017-03-01 |
TW201608288A (zh) | 2016-03-01 |
US10054818B2 (en) | 2018-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13470B (zh) |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 |
TWI670179B (zh) | 積層薄膜 | |
CN105637393B (zh) | 偏光板组及前板一体型液晶显示面板 | |
KR10250557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편광판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 |
TWI259909B (en)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tiglare antireflective film | |
CN109642136A (zh) |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组合物、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层、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以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890619B (zh) | 单轴延伸多层层叠膜 | |
TW200831574A (en) | Hard coat film,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and antireflective film | |
US20150123911A1 (en) | Index matching and touch panel improvements in display devices | |
CN109716181A (zh) | 装饰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汽车车内用内部装饰 | |
TWI653136B (zh) |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 |
JP2006058574A (ja)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
JP2007253512A (ja) | 光学用積層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
CN104541195B (zh) | 特殊聚碳酸酯制偏振眼镜 | |
TW201940324A (zh) |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 |
CN106471399B (zh) | 反射镜板和镜面显示器 | |
CN105940328A (zh) | 透明薄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触摸面板、防反射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 |
JP6439445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TW201940906A (zh) |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 |
TW200932524A (en) | A set ofpolarizer, and a liquidcrystal panel and anapparatu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edthereof | |
TW579439B (en) | Semi-transmitting reflection film | |
JP2010247370A (ja) | 硬化性樹脂積層用光拡散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CN115335222A (zh) | 薄膜层转印用层叠体 | |
JP6787126B2 (ja) |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 |
CN106488845A (zh) | 单轴拉伸多层层合膜和包含其的光学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