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595A -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系统、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和通信路径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系统、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和通信路径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595A
CN106464595A CN201680001164.3A CN201680001164A CN106464595A CN 106464595 A CN106464595 A CN 106464595A CN 201680001164 A CN201680001164 A CN 201680001164A CN 106464595 A CN106464595 A CN 106464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address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1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595B (zh
Inventor
堀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Infront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Infrontia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Infront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4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使用不会不需要地经由路由器等中继设备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Description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系统、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和 通信路径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与通信路径有关的控制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系统、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和通信路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广泛地使用将声音等变换为分组数据并且将这样的分组数据经由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网实时地收发的IP电话系统。在这样的IP电话系统中,在利用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的实现的局部网络的交换机中收容有多个IP电话终端。此外,同时,经由局部网络的路由器装置连接公共网或因特网等全局网络和局部网络。
然后,不仅实现在经由了交换机的局部网络的IP电话终端间的通信,而且通过路由器装置进行地址变换等来实现在局部网络的IP电话终端与全局网络的IP电话终端间的通信。
此外,在这样的IP电话系统中,为了路由器装置进行地址变换等,在路由器装置中装载有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转换器)功能。在此,NAT功能是指在发送中将局部地址变换为全局地址并作为发送源IP地址送出而在接收中将所供给的接收地址IP地址的全局地址变换为局部地址的功能。
包含这样的装载有NAT功能的路由器的IP电话系统的一个例子被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系统:按照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的SIP电话装置和路由器连接于LAN,经由路由器和SIP电话装置,SIP电话装置下的电话机与连接于ISP网络的SIP电话机进行通话。
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其目的在于解决在收容有多个电话机而连接于网络的按钮(button)电话装置(按键电话(key telephone))那样的小规模电话交换装置中不能通过一个电话交换装置连接于多个ISP网络这样的课题。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一个电话装置设置有针对与对应的ISP网络各自连接的多个路由器每一个的外线端口,由此,能够经由LAN与各路由器相互访问。由此,电话装置能够在从内线电话机经由外线与SIP电话机之间的呼叫连接中经由各路由器与对应的ISP网络访问。因此,能够与多个ISP网络进行通信,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2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IP电话系统中,通过利用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装载有NAT功能的路由器,从而能够在与设置于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侧的全局网络的电话机之间进行通信。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产生不论局部网络内的通话都经由路由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以下对该问题进行说明。
假设在设置于局部网络的具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中,收容有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和设置于WAN侧的电话终端。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处于与交换机相同的网络,因此,本来不需要意识NAT。可是,在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想要与设置于WAN侧的电话终端经由交换机通过对等网络(peer to peer,以下表述为“P2P”)确立通信路径的情况下,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出现意识NAT的需要来。
对其理由进行说明。关于从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发送的邀请消息内的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内的IP地址,只要不意识NAT,则通常设定局部网络的IP地址。然后,当交换机将IP地址在局部网络的IP地址的状态下向WAN侧的电话终端转送时,WAN侧的电话终端不能识别局部网络的IP地址。因此,不能通过P2P确立通信路径。因此,如上述那样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出现NAT的意识的需要来。
因此,为了使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意识NAT,打开电话终端具有的NAT功能。除此之外,为了意识进行注册的交换机在穿越NAT的目的地,需要将交换机的IP地址设定为路由器的WAN侧的IP地址。 其结果是,设置于局部网络的电话终端开始意识NAT的工作。可是,关于设置于局部网咯的电话终端彼此的通话,也实施NAT的工作,产生不论局部网络内的通话都经由路由器这样的上述的问题。
参照附图更具体地对该问题进行说明。
在图1中记载有用于对这样的问题点进行说明的结构。当参照图1时,在本例子中,包含第一电话终端100、第二电话终端200、第三电话终端300、路由器500和STUN(Simple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网络地址转换器的用户数据报协议简单穿越)服务器装置600。
交换机400被设置在局部网络800内。此外,交换机400具有SIP服务器功能。
第一电话终端100与第二电话终端200被设置在与交换机400相同的局部网络800内。此外,在交换机400中内线注册有第一电话终端100和第二电话终端200。
第三电话终端300具有全局IP地址,并且,被设置于因特网700。此外,在交换机400中内线注册有第三电话终端300。
路由器500将因特网700与局部网络800连接。此外,STUN服务器装置600被设置于因特网700。
在这样的结构下,考虑在设置于因特网700的第三电话终端300与设置在局部网络800工作内的第一电话终端100或第二电话终端200之间通过P2P通话。为此,需要设置在局部网络800内的第一电话终端100和第二电话终端200以穿越将局部网络800与因特网700连接的路由器500的NAT的方式设定各电话机。此外,除此之外,在路由器500中也需要加入对其进行辅助的静态的NAT表的设定。
在进行这样的设定的状态下使设置在局部网络800内的第一电话终端100与第二电话终端200通过P2P通话的情况下,用于该通话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分组经由如图1所表示那样用于将因特网700与局部网络800连接的路由器500。因此,不利用最短路径下的通信,对路由器500提供多余的负载。也就是说,产生不论局部网络800内的通话都经由路由器500这样的上述的问题。
但是,在通常的IP电话系统或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关于该方面,一概没有考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使用不会不需要地经由路由器等中继设备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系统、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和通信路径控制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包含由上述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以及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进行按照网络地址转换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提供一种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观点,提供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不会不需要地经由路由器等中继设备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中的RTP分组的路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路由器(router)所存储的静态的NAPT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1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经由NAT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表示的顺序图(1/2)。
图4-2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经由NAT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表示的顺序图(2/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交换机在经由NAT的通话时存储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一个例子的图。
图6-1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经由非Nat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表示的顺序图(1/2)。
图6-2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经由NAT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表示的顺序图(2/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交换机在经由局部网络(local network)的通话时存储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0 第一电话终端
20、200 第二电话终端
30、300 第三电话终端
40、400 交换机
50、500 路由器
60、600 STUN服务器装置
70、700 因特网
80、800 局部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略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如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具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进行控制,以使在设置在局部网络内的具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中、设置在局域网络80内的SIP终端和设置于因特网的SIP终端共存时各终端彼此的声音通话分组的路径变短。
在这样的控制中,交换机判断具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进行通话的2个终端是在相同的因特网还是经由NAT实施通话。然后,交换机40基于判断结果将用于确立从电话终端发送来的邀请(Invite)消息或200OK消息所包含的SDP信息之中的通信路径(例如,通话路线)的IP地址改写为分配给电话终端的IP地址或分配到路由器的WAN侧的全局IP地址并向通话对象的终端送出。由此,以多余的RTP分组不经由路由器的方式控制,收发通话分组的通信路径变短。
以上为本实施方式的概略。
接着,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当参照图2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含交换机40、第一电话终端10、第二电话终端20、第三电话终端30、路由器50和STUN服务器装置6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话终端按照SIP收发RTP分组,由此,进行声音通信。再有,在本例子中,为声音通话,但是,也可以收发活动图像等数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包含的这些各设备各自的功能进行说明。此外,同时对在这些各设备中分配为设定数据的IP地址或其他的设定信息进行说明。再有,在图中,以画括号的方式记载分配给各设备的IP地址。
交换机40具有SIP服务器功能,能够将电话终端作为内线终端收容。此外,关于交换机40,分配IP地址172.16.0.10。进而,交换机40将路由器50的LAN侧的IP地址172.16.0.254设定为默认网关的地址。此外,交换机40将为了穿越(traversing)NAT而需要的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设定为10.0.0.10。交换机40被设置在172.16.xx.xx的局部网络80中。
再有,在图中使用1个功能块来记载交换机40,但是,也可以通过多个装置进行协作来实现交换机40。也就是说,也可以将交换机40作为系统实现。
第一电话终端10被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并且,被分配内线100、IP地址172.16.0.100。此外,第一电话终端10将10.0.0.10设定为SIP服务器的IP地址。进而,第一电话终端10作为用于穿越NAT的功能而安装按照STUN的功能。进而,第一电话终端10设定有STUN服务器装置60的地址10.0.0.200。
第二电话终端20被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并且,被分配内线101、IP地址172.16.0.101。此外,第二电话终端20将10.0.0.10设定为SIP服务器的IP地址。进而,第二电话终端20作为用于穿越NAT的功能而安装按照STUN的功能。进而,第二电话终端20设定有STUN服务器装置60的地址10.0.0.200。
第三电话终端30被设置在因特网70上,并且,被分配内线200、全局IP地址10.0.0.100。此外,第三电话终端30将10.0.0.10设定为SIP服务器的IP地址。
路由器50为将因特网70和局部网络80连接的设备。关于路由器50,分配172.16.0.254来作为LAN侧的IP地址,分配10.0.0.10来作为WAN侧的IP地址。此外,该路由器50具有NAT功能。设定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内容来作为静态的NAPT表,路由器50通过端口5060接收的分组按照该表被转送。
STUN服务器装置60被设置在因特网70上,将10.0.0.200分配为IP地址。具有针对来自各电话终端的STUN请求返回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信息的STUN响应的功能。
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电话终端间进行通话时的工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参照图4-1、图4-2和图5来说明第一电话终端10对第三电话终端30进行呼出(outgoing call)而在第一电话终端10与第三电话终端30间经由NAT进行通话的情况。
接着,参照图6-1、图6-2和图7来说明第一电话终端1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进行呼出而在第一电话终端10与第二电话终端20间不经由NAT即以非NAT通过局部网络80进行通话的情况。
当参照图4-1时,首先,第一电话终端10为了得到NAT针对将因特网70和局部网络80连接的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即IP地址10.0.0.10和端口号码506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发送STUN请求分组(步骤S1)。路由器5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转送这样的STUN请求分组(步骤S3)。
STUN服务器装置60使STUN响应消息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将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向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步骤S5)的路由器50对第一电话终端10转送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步骤S7)。
接收了STUN响应消息的第一电话终端10取得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使用该信息来制作内线100的注册(Register)分组,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9)。再有,设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端口号码为在SIP中作为标准的端口号码的5060。在此,端口号码5060的指定能够根据按照的规格省略,因此,关于端口号码5060,适当省略图示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同样地适当省略图示和说明。
接收了注册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作为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的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注册消息(步骤S11)。
经由路由器50接收了来自第一电话终端10的注册消息的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的IP报头(header)取得发送者的IP地址172.16.0.100。此外,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所包含的SIP消息内的SIP接触(Contact)报头取得IP地址10.0.0.10和与内线号码对应的标识符100。
此外,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所取得的第一电话终端1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一电话终端10为在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中设置的电话终端(步骤S13)。
进而,交换机40将所取得的各信息储存到在图5中表示为表2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步骤S15)。当参照这样的表2时,关于第一电话终端10,储存有内线号码、从IP报头取得的IP地址和从SIP接触报头取得的IP地址。
接着,交换机40基于来自第一电话终端10的注册消息,对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表示注册了第一电话终端10的意思的200OK消息(步骤S17)。
另一方面,第三电话终端30使用分配给自身的全局IP地址来制作内线200的注册分组而将注册消息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19)。
接收了注册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作为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的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注册消息。(步骤S21)。再有,在转送时进行NAT变换,因此,变换为消息的IP报头的发送者的IP地址172.16.0.254。
经由路由器50接收了来自第三电话终端30的注册消息的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的IP报头取得发送者的IP地址172.16.0.254。此外,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所包含的SIP消息内的SIP接触报头取得IP地址10.0.0.100。
此外,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穿越NAT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172.16.0.254与第三电话终端30的IP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三电话终端30为设置于WAN环境的电话终端(步骤S23)。
进而,交换机40将所取得的各信息储存到在图5中表示为表2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步骤S15)。当参照这样的表2时,关于第三电话终端30,储存有内线号码、从IP报头取得的IP地址和从SIP接触报头取得的IP地址。
接着,交换机40基于来自第三电话终端30的注册消息,对第三电话终端30发送表示注册了第三电话终端30的意思的200OK消息(步骤S17)。
通过以上的工作,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三电话终端30被注册在交换机40中。
接着,说明了第一电话终端10对第三电话终端30进行呼出时的工作。
首先,第一电话终端10的用户利用第一电话终端10向内线200拨号。第一电话终端10为了得到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即IP地址10.0.0.10和端口号码5060来用以SIP会话和用以RTP会话,对STUN服务器装置60发送STUN请求分组(步骤S31)。路由器5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转送这样的STUN请求分组(步骤S33)。
STUN服务器装置60使STUN响应消息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将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向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步骤S35)的路由器50对第一电话终端10转送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步骤S37)。
接收了STUN响应消息的第一电话终端10取得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使用该信息来制作向内线200的邀请消息。
将全局IP地址10.0.0.10设定为在该邀请消息内设定的SDP信息之中的IP地址。
第一电话终端10将所生成的邀请消息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39)。
接收了邀请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表1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作为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的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邀请消息(步骤S41)。
接着,参照图4-2的顺序图来继续说明。再有,在参照图4-2来进行说明的处理中,STUN服务器装置60不进行特别的处理,因此,在图4-2中省略STUN服务器装置60的图示。
接收了来自第一电话终端10的邀请消息的交换机40实施接收消息内的解析。首先,根据从(From)报头的信息,发信终端识别为内线100的第一电话终端10。此外,根据到(To)报头的信息,识别通话对象为内线200的第三电话终端30。此外,根据SDP的信息,识别第一电话终端10为了确立利用RTP的通话用的通信路径而使用的IP地址为10.0.0.10(步骤S43)。
取得了这些信息的交换机40首先使用在图5中表示为表2的终端位置管理表来开始内线100的第一电话终端10为设置于哪个位置的终端的讨论。具体地,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在图5中表示为表2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的第一电话终端1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一电话终端10为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的电话终端。
接着,关于作为通话对象的内线200的第三电话终端30,也使用在图5中表示为表2的终端位置管理表,开始为设置于哪个位置的终端的讨论。具体地,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穿越NAT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172.16.0.254与第三电话终端30的IP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三电话终端30为设置于WAN环境的电话终端(步骤S45)。
在此,在第一电话终端10为局部网络80终端而第三电话终端30为WAN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两个终端进行通话,需要必须经由路由器50。因此,不需要变更从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的内容。因此,交换机40决定不变更从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的内容(步骤S47)。
然后,交换机40直接对第三电话终端30转送从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步骤S49)。
接收了从交换机4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的路由器50与步骤S21同样地实施NAT变换,并向第三电话终端30转送(步骤S51)。
接收了邀请消息的第三电话终端30使来电声音响起。响应于此,第三电话终端30的用户对受话器进行摘机(off hook)等来应答。将存在这样的应答的情况作为契机,第三电话终端30将在SDP信息中包含10.0.0.100的200OK消息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53)。
接收了200OK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表1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即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200OK消息(步骤S55)。
接收了来自第三电话终端30的200OK消息的交换机40在步骤S47中决定不变更消息的内容,因此,在并未变更200OK消息的内容的情况下直接朝向第一电话终端10转送分组(步骤S57)。
以后,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三电话终端30向写在SDP中的IP地址目的地发送RTP。路由器50转送这样的RTP,由此,能够经由路由器50以P2P确立声音通信用的通信路径。
接着,参照图6-1、图6-2和图7来说明第一电话终端1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进行呼出而在第一电话终端10与第二电话终端20间不经由NAT即以非NAT通过局部网络80进行通话的情况。
在此,作为第一电话终端10的注册用的工作的图6-1的步骤S61至步骤S77的处理与上述的步骤S1至步骤S17的处理同样,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在步骤S15中,将第一电话终端10的信息储存于在图5的表2中表示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但是,在步骤S75中,将第一电话终端10的信息储存于在图7的表3中表示的终端位置管理表。
第二电话终端20为了得到NAT针对将因特网70和局部网络80连接的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即IP地址10.0.0.10和端口号码506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发送STUN请求分组(步骤S79)。路由器5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转送这样的STUN请求分组(步骤S81)。
STUN服务器60使STUN响应消息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将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向第二电话终端20发送(步骤S83)的路由器5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转送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步骤S85)。
接收了STUN响应消息的第二电话终端20取得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使用该信息来制作内线100的注册分组,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87)。
接收了注册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作为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的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注册消息(步骤S89)。
经由路由器50接收了来自第二电话终端20的注册消息的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的IP报头取得发送者的IP地址172.16.0.101。此外,交换机40从所接收的注册消息所包含的SIP消息内的SIP接触报头取得IP地址10.0.0.10和与内线号码对应的标识符101。
此外,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所取得的第二电话终端2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二电话终端20为在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中设置的电话终端(步骤S91)。
进而,交换机40将所取得的各信息储存到在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步骤S93)。当参照这样的表3时,关于第二电话终端20,储存有内线号码、从IP报头取得的IP地址和从SIP接触报头取得的IP地址。
接着,交换机40基于来自第二电话终端20的注册消息,对第二电话终端20发送表示注册了第二电话终端20的意思的200OK消息(步骤S95)。
通过以上的工作,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二电话终端20被注册在交换机40中。
接着,说明了第一电话终端1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进行呼出时的工作。
首先,第一电话终端10的用户利用第一电话终端10向内线101拨号。第一电话终端10为了得到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即IP地址10.0.0.10和端口号码5060来用以SIP会话和用以RTP会话,对STUN服务器装置60发送STUN请求分组(步骤S97)。路由器5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转送这样的STUN请求分组(步骤S99)。
STUN服务器装置60使STUN响应消息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将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向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步骤S101)的路由器50对第一电话终端10转送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步骤S103)。
接收了STUN响应消息的第一电话终端10取得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使用该信息来制作向内线101的邀请消息。
将全局IP地址10.0.0.10设定为在该邀请消息内设定的SDP信息之中的IP地址。
第一电话终端10将所生成的邀请消息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105)。
接收了邀请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表1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作为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的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邀请消息(步骤S107)。
接着,参照图6-2的顺序图来继续说明。
接收了来自第一电话终端10的邀请消息的交换机40实施接收消息内的解析。首先,根据从(From)报头的信息,发信终端识别为内线100的第一电话终端10。此外,根据到(To)报头的信息,识别通话对象为内线101的第二电话终端20。此外,根据SDP的信息,识别第一电话终端10为了确立利用RTP的通话用的通信路径而使用的IP地址为10.0.0.10(步骤S109)。
取得了这些信息的交换机40首先使用在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来开始内线100的第一电话终端10为设置于哪个位置的终端的讨论。具体地,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在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的第一电话终端1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一电话终端10为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的电话终端。
接着,关于作为通话对象的内线101的第二电话终端20,也使用在图7中作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开始为设置于哪个位置的终端的讨论。具体地,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在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的第二电话终端2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比较。然后,由于两者一致,所以,交换机40把握第二电话终端20为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的电话终端。
像这样做,在交换机40中,第一电话终端10识别为局部网络80终端,第二电话终端20也识别为局部网络80终端(步骤S111)。
在该情况下,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二电话终端20只要通过在局部网络80间确立的通信路径发送RTP即可,不需要经由路由器50。但是,当直接转送从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的SDP内的IP地址时,通过确立的通信路径发送的RTP经由路由器50。
因此,交换机40将从第一电话终端10发送来的邀请消息的SDP内的IP地址10.0.0.10变换为在ss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注册的IP报头的IP地址172.16.0.100(步骤S113)。这样的IP地址172.16.0.100为第一电话终端10的局域网中的IP地址。
然后,交换机4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转送变换后的邀请消息(步骤S115)。
接收了邀请消息的第二电话终端20使来电声音响起。响应于此,第二电话终端20的用户对受话器进行摘机等来应答。将存在这样的应答的情况作为契机,第二电话终端20为了得到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即IP地址10.0.0.10和端口号码5060来用以SIP会话和用以RTP会话,对STUN服务器装置60发送STUN请求分组(步骤S117)。路由器50对STUN服务器装置60转送这样的STUN请求分组(步骤S119)。
STUN服务器装置60使STUN响应消息包含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信息,将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向第二电话终端20发送(步骤S121)的路由器50对第二电话终端20转送这样的STUN响应消息(步骤S123)。
接收了STUN响应消息的第二电话终端20取得NAT针对路由器50分配的全局IP地址和端口号码,使用该信息来生成向内线200的200OK消息。
将全局IP地址10.0.0.10设定为在该200OK消息内设定的SDP信息之中的IP地址。
第一电话终端10将所生成的200OK消息发送给分配到路由器50的WAN侧的IP地址10.0.0.10(步骤S125)。
接收了200OK消息的路由器50对在图3中表示为表1的静态的NAPT表表1进行参照。于是,关于转送目的地的IP地址,储存有分配给交换机40的局部IP地址即172.16.0.10。此外,关于转送目的地的端口号码,分配5060。因此,路由器50向交换机40转送200OK消息(步骤S127)。
接收了来自第二电话终端20的200OK消息的交换机40在步骤S113中决定变更消息的内容。因此,将200OK消息之中的SDP信息的IP地址10.0.0.10变换为在图7中表示为表3的终端位置管理表中注册的IP报头IP地址172.16.0.101(步骤S129)。然后,对第一电话终端10转送将IP地址变换后的200OK消息。
以后,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二电话终端20向写在SDP中的IP地址发送RTP。在此,写在SDP中的IP地址为在步骤S113和步骤S129中交换机40改写的对象侧电话机的局部网络80中的IP地址。因此,第一电话终端10和第二电话终端20能够以P2P确立声音通信用的通信路径,在不经由路由器50的情况下收发RTP。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载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40识别进行通话的两个终端为设置于哪个网络的终端,交换机40根据需要改写用于确立通信路径的IP地址。由此,能够以使经由路由器50的RTP会话不经由路由器50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在不施加向路由器50的多余的业务量(traffic)的情况下确立RTP。
再有,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各设备的每一个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此外,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各设备进行的通信路径控制方法也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此,通过软件实现意味着通过计算机读入程序并执行来实现。
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储存程序并向计算机供给。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各种类型的有实体的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含: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mask)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可擦可编程ROM)、闪速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并不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实施了各种变更的方式下的实施。
例如,本实施方式所包含的电话终端的数目等能够采用任意的数目。
此外,在上述的步骤S13等中,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所取得的第一电话终端10或第二电话终端2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然后,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交换机40把握第一电话终端10或第二电话终端20为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的电话终端。
不是像这样做,而是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穿越NAT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172.16.0.254与第一电话终端10或第二电话终端20的IP报头的IP地址比较,在两者为不同的IP地址的情况下,把握第一电话终端10或第二电话终端20为设置于与交换机40相同的局部网络80的电话终端也可。
此外,在上述的步骤S23等中,交换机40将设定于交换机40的穿越NAT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172.16.0.254与第三电话终端30的IP报头的IP地址比较,由于两者一致,所以把握第三电话终端30为设置于WAN环境的电话终端。
不是像这样做,而是设定于交换机40的用于穿越NAT的IP地址10.0.0.10与所取得的第三电话终端30的SIP接触报头的IP地址比较,由于两者不同,所以把握第三电话终端30为设置于WAN环境的电话终端也可。
本申请是基于日本的特愿2015-097964(在2015年05月13日申请)的申请,此外,要求基于特愿2015-097964的巴黎公约的优先权。通过参照特愿2015-097964将特愿2015-097964的公开内容引用于本说明书。
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代表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各种变更(changes)、替换(substitutions)和选择(alternatives)不会从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偏离。此外,即使在申请手续中校正权利要求,发明者意图维持被权利要求的发明的均等的范围。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但是,并不限于以下。
(附记1)一种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环境同样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为不同的网络,则不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未改写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附记3)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所述发信源终端的情况下,无论发信目的地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的哪一个终端,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都包含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
(附记4)根据附记3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写是指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改写为所述发信源终端或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地址。
(附记5)根据附记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所述发信源终端的情况下,无论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的哪一个终端,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都包含发送源地址和作为按照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的接触报头内的地址的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所述改写是指将所述接触报头内的地址改写为所述发信源终端或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地址。
(附记6)根据附记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了经由所述中继装置对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发送信息而使用的地址与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按照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的接触报头内的地址比较,在两个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发送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
(附记7)根据附记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为了经由所述中继装置对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发送信息而使用的地址与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发送源地址比较,在两个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发送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
(附记8)根据附记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中继装置转送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之前,接收从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接收的信息,基于该接收的信息和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识别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
(附记9)根据附记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设置有交换机的局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设置有STUN服务器装置的因特网。
(附记10)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包含根据附记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以及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进行按照网络地址转换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的通信。
(附记11)根据附记10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为路由器,向该路由器分配所述第一网络侧的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
(附记12)根据附记10或11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路径控制装置为交换机,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利用作为所述交换机的所述通信路径控制装置来确立通信路径。
(附记13)根据附记10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为电话终端,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基于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来确立通信路径,经由该确立的通信路径来收发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分组。
(附记14)一种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有SIP服务器功能的交换机识别进行通话的两个终端为设置于哪个网络的终端,交换机根据需要改写用于确立通信路径的IP地址。
(附记15)一种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附记16)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伴随着多个网络间的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使优选的。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环境同样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为不同的网络,则不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未改写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所述发信源终端的情况下,
无论发信目的地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的哪一个终端,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都包含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写是指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改写为所述发信源终端或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所述发信源终端的情况下,
无论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的哪一个终端,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都包含发送源地址和作为按照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的接触报头内的地址的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第二网络侧的地址,
所述改写是指将所述接触报头内的地址改写为所述发信源终端或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为了经由所述中继装置对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发送信息而使用的地址与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按照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的接触报头内的地址比较,在两个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发送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为了经由所述中继装置对设置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发送信息而使用的地址与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所包含的发送源地址比较,在两个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发送了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终端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
8.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系统,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路径控制装置、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以及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进行按照网络地址转换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的通信。
9.一种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10.一种通信路径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通信路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经由中继装置连接的环境下、从所述中继装置转送发信源终端和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的、为了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设置有所述发信源终端的网络和设置有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的网络双方为所述第一网络,则改写为了所述通信路径的确立而使用的信息的内容以使通过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的路径确立所述发信源终端与发信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并将该改写后的信息向所述发信源终端和所述发信目的地终端之中的所述另一个发送。
CN201680001164.3A 2015-05-13 2016-03-01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6464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964A JP5988407B1 (ja) 2015-05-13 2015-05-13 通信経路制御装置、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経路制御方法及び通信経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097964 2015-05-13
PCT/JP2016/056180 WO2016181686A1 (ja) 2015-05-13 2016-03-01 通信経路制御装置、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経路制御方法及び通信経路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595A true CN106464595A (zh) 2017-02-22
CN106464595B CN106464595B (zh) 2018-10-19

Family

ID=5687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1164.3A Active CN106464595B (zh) 2015-05-13 2016-03-01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3454B2 (zh)
EP (1) EP3133783B1 (zh)
JP (1) JP5988407B1 (zh)
CN (1) CN106464595B (zh)
AU (1) AU2016247110B2 (zh)
CA (1) CA2946792C (zh)
WO (1) WO2016181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8407B1 (ja) 2015-05-13 2016-09-0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経路制御装置、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経路制御方法及び通信経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89150B2 (ja) * 2016-07-14 2020-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転送方法
US20190215300A1 (en) * 2018-01-09 2019-07-11 Circle Media Labs Inc. Devices, networks, storage media,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lient devices across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border
WO2020044494A1 (ja) * 2018-08-30 2020-03-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中継装置
JP7075019B2 (ja) * 2020-07-13 2022-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67815B1 (ja) 2021-01-15 2022-05-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セキュリティ機器、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4247A1 (en) * 2003-07-15 2005-02-24 Tadiran Telecom Business Systems Ltd.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s located behind a NAT device
CN1960337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株式会社东芝 通信控制方法
EP2056574A1 (en) * 2007-10-30 2009-05-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direc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a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7433B2 (en) * 2000-06-30 2010-09-14 Net2Phon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lving addressing in a network including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JP2003258836A (ja) * 2002-02-28 2003-09-1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同一プライベートアドレス空間内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と中継装置
JP2005072817A (ja) * 2003-08-22 2005-03-17 Nec Engineering Ltd Ip電話システム
JP4372160B2 (ja) 2007-01-12 2009-11-2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電話交換システム
CN101627601B (zh) * 2007-01-18 2013-03-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家庭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258917A (ja) * 2007-04-04 2008-10-23 Nec Corp 同一nat配下通信制御システム、nat装置、同一nat配下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39516A (ja) * 2009-03-31 2010-10-21 Panasonic Corp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KR20100120823A (ko) * 2009-05-07 2010-11-17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플로우 데이터를 이용한 VoIP 응용 이상 트래픽 탐지 방법
JP5752014B2 (ja) * 2011-11-22 2015-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JP5988407B1 (ja) 2015-05-13 2016-09-0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経路制御装置、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経路制御方法及び通信経路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4247A1 (en) * 2003-07-15 2005-02-24 Tadiran Telecom Business Systems Ltd.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s located behind a NAT device
CN1960337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株式会社东芝 通信控制方法
EP2056574A1 (en) * 2007-10-30 2009-05-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directing a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a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247110A1 (en) 2016-12-01
EP3133783A1 (en) 2017-02-22
WO2016181686A1 (ja) 2016-11-17
US20170149487A1 (en) 2017-05-25
CA2946792C (en) 2017-10-10
JP2016213773A (ja) 2016-12-15
AU2016247110B2 (en) 2017-03-09
US10033454B2 (en) 2018-07-24
CA2946792A1 (en) 2016-11-13
CN106464595B (zh) 2018-10-19
JP5988407B1 (ja) 2016-09-07
EP3133783A4 (en) 2017-04-19
EP3133783B1 (en)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595B (zh) 通信路径控制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040998B (zh) 基于ice的nat遍历
JP3880867B2 (ja) Ipエンドポイント間のipベアラパスを管理するためのipパケット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ippag)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8045492B2 (en) Dynamic establishment of virtual circuits using multi-segment pseudowires
CN100380894C (zh) 通信控制装置
JP3660285B2 (ja) 通信制御方法、中継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JP2011139135A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話交換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0290044A (zh) 一种vpn网络和主干网络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4940335B2 (ja) 電話交換装置及び電話端末及び電話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制御方法
US7664088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QoS using flow label in providing multimedia service in IPv6 network and system applying the same
CN100459524C (zh)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CN101635692B (zh) 处理局域网数据的方法、互通网关、接入点及系统
CN102271137B (zh) 一种媒体服务器
KR20070058772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음성패킷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4105222B (zh) 建立通信
KR100726185B1 (ko) 서로 다른 ip 주소를 사용하는 ip 네트워크 간 연동제공 시스템, 게이트웨이 장치, 서버 및 연동 제공 방법
KR20030068105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인터넷 호 착신전환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4730052B2 (ja) 交換装置
JP4621183B2 (ja) Ip通信網の相互接続システム及びip通信網の相互接続方法
CN104954585A (zh) 通信系统、对话控制装置以及转送控制装置
JP408093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パケット中継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14023052A (ja) ボイスメールサーバ装置、ボイスメール方法、ボイスメールプログラム
WO2013097250A1 (zh)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JP4302165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この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を備えた交換装置及び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で使用される制御方法
KR100986768B1 (ko) 이원화된 백본망에서의 베어러 트래픽 분류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