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88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885A
CN106463885A CN201580028373.2A CN201580028373A CN106463885A CN 106463885 A CN106463885 A CN 106463885A CN 201580028373 A CN201580028373 A CN 201580028373A CN 106463885 A CN106463885 A CN 106463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pring
fixed
fixed she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3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桐生幸
桐生幸一
近藤孝宏
佐藤公纪
小林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ompon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头,该触头包括设在一端侧并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设在另一端侧并与衬底接触的引导部、及设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并弹性变形的弹簧部;浮动壳体,该浮动壳体固定在排列成2个触头列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接触部上,并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第一固定壳体,该第一固定壳体设在所述2个触头列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衬底上;以及第二固定壳体,该第二固定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上,并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之间夹持所述多个触头的与所述引导部相邻的部分。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侧面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浮动连接器,其是用于连接衬底彼此的连接器,该浮动连接器具有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固定在衬底上的固定壳体位移的浮动壳体,从而能够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与该连接器连接的其他连接器)之间的错位(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上述浮动连接器中,浮动壳体被设置成能够在排列触头的间距方向、与间距方向正交的对偶(dual)方向、以及插拔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位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8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与对方侧连接器之间的错位并不限定于上述间距方向、对偶方向及插拔方向,有时会在各种方向上发生。因此,在上述浮动连接器中,浮动壳体无法能够随着在各种方向上发生的错位而顺畅地位移,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有可能会发生破损等而使连接可靠性降低。
本公开的一个侧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吸收在各种方向上产生的与对方侧连接器之间的装配错位、并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头,该触头包括设在一端侧并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设在另一端侧并与衬底接触的引导部、及设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并弹性变形的弹簧部;浮动壳体,该浮动壳体固定在排列成2个触头列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接触部上,并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第一固定壳体,该第一固定壳体设在所述2个触头列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衬底上;以及第二固定壳体,该第二固定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上,并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之间夹持所述多个触头的与所述引导部相邻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侧面,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吸收在各种方向上产生的与对方侧连接器之间的装配错位、并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B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C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3D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3B的A-A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的例子的图。
图6A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的俯视图。
图6B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的正视图。
图6C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头的例子的图。
图8A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头的俯视图。
图8B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头的正视图。
图8C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头的侧视图。
图9A是实施方式中的浮动壳体的俯视图。
图9B是实施方式中的浮动壳体的正视图。
图9C是实施方式中的浮动壳体的仰视图。
图9D是实施方式中的浮动壳体的侧视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固定壳体的俯视图。
图10B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固定壳体的正视图。
图10C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固定壳体的仰视图。
图10D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固定壳体的侧视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固定壳体的俯视图。
图11B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固定壳体的正视图。
图11C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固定壳体的仰视图。
图11D是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固定壳体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固定壳体及第二固定壳体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固定壳体及第二固定壳体组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结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连接器的结构>
首先,基于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连接器1的俯视图,图3B是正视图,图3C是仰视图,图3D是侧视图。图4是图3B的A-A剖面图。
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1包括第一触头10、第二触头20、浮动壳体30、卡合金属配件31、第一固定壳体40、固定爪41、以及第二固定壳体50a、50b(以下有时总称为“第二固定壳体50”)。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X方向为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Y方向为连接器1的深度方向。另外,Z方向为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是在连接器1上插拔对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1连接的其他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Z方向上,有时将浮动壳体30侧称为上侧,将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侧称为下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连接器1上设有2列触头列,该触头列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有第一触头10和第二触头20。
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在上端侧设有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下端侧设有与衬底接合的引导部,在接触部与引导部之间设有弹性变形的弹簧部。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在较弹簧部更靠近接触部侧被固定在浮动壳体30上,在较弹簧部更靠近引导部侧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上。
浮动壳体30被固定在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上端侧,对方侧连接器沿Z方向被插拔。浮动壳体30具有与沿Z方向插拔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形状,在X方向的两端部上,如图1及图2所示,设有与对方侧连接器卡合的卡合金属配件31。卡合金属配件31是由板状金属部件形成的板簧,与对方侧连接器的侧部卡合。
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引导部侧与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一起被固定在衬底上,浮动壳体30被固定在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较弹簧部更靠近上端侧。通过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弹簧部进行弹簧变形,使得被固定在接触部侧的浮动壳体30能够相对于衬底在全部方向上进行位移。
第一固定壳体40被设置在沿X方向交替地排列有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2列触头列之间。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在X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固定爪41。固定爪41由板状金属部件形成并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的端部上,固定爪41的下端部的折回部分例如与设在衬底上的卡合孔卡合,将第一固定壳体40固定在衬底上。
第二固定壳体50a、50b具有相同形状,并如图3C、3D及图4所示,将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较弹簧部更靠近引导部侧夹持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与第二固定壳体50a、50b之间,从而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
连接器1具有上述构造,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下端侧与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一起被固定在衬底上。通过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弹簧部进行弹性变形,从而构成为固定在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上端侧的浮动壳体30能够相对于衬底在全部方向上进行位移。
<触头>
接着,对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触头)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10的例子的立体图。另外,图6A是第一触头10的俯视图,图6B是正视图,图6C是侧视图。
第一触头10通过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而由板状金属部件形成,并如图5及图6A~6C所示,具有接触部101、曲折部103、弹簧部105、曲折部107、第一固定部109、第二固定部113、及引导部115。
在图5及图6A~6C中,Xc方向为第一触头10的宽度方向、Yc方向为接触部101的厚度方向、Zc方向为接触部101的延伸方向,各个方向分别相对于其他方向正交。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Zc方向上,有时将接触部101侧作为上侧、将引导部115侧作为下侧来进行说明。
接触部101设在第一触头10的一端侧(图5及图6A~6C中的上端侧),以呈直线状沿Zc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从设在浮动壳体30上的触头孔被插入触头槽中。接触部101具有在Xc方向上向两侧突出的爪部101a、101b、101c,通过将该爪部101a、101b、101c压入浮动壳体30的触头槽中,从而固定到浮动壳体30上。接触部101的一个面(图6B中的左侧的面)在浮动壳体30上露出,接触部101与被插入浮动壳体30的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等接触。
在接触部101的下侧设有曲折部103,在曲折部103的下侧设有弹簧部105。弹簧部105具有在Zc方向上分离设置的2个第一弹簧部105a、以及连接2个第一弹簧部105a的第二弹簧部105b。
第一弹簧部105a利用冲压加工被形成为具有沿与接触部101的延伸方向(图5及图6A~6C中的Zc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并通过弯折加工向引导部115的延伸方向的相反侧(-Yc方向、图6B中的右侧)弯折弯曲部。换言之,以第一弹簧部105a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与相对于作为接触部101的厚度方向的Yc方向正交的Xc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来弯折第一弹簧部105a的弯曲部。
与第一弹簧部105a同样地,第二弹簧部105b通过冲压加工而被形成为具有弯曲部,但与第一弹簧部105a不同,弯曲部并未被进行弯折加工,弯曲部面向相对于第一弹簧部105a正交的朝向。因此,在图6A~6C的例子中,第二弹簧部105b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与接触部101的厚度方向相同,相对于第一弹簧部105a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正交。
通过上述第一弹簧部105a及第二弹簧部105b弹性变形,使得弹簧部105能够在XcYc平面上的全部方向上曲折,并且能够沿Zc方向伸缩,同时,能够以扭转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设在弹簧部105上的第一弹簧部105a及第二弹簧部105b的个数并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的结构。弹簧部105例如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第一弹簧部105a,并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第二弹簧部105b。
在弹簧部105的下侧设有曲折部107,在曲折部107的下侧设有第一固定部109。第一固定部109沿与接触部101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Zc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并被夹持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与第二固定壳体50之间。
在第一固定部109的下侧设有第二固定部113。第二固定部113沿与Yc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如图6A所示,设有在Xc方向上向两侧突出的爪部113a、113b。第二固定部113被插入设在第二固定壳体50的下表面上的触头槽中。通过将爪部113a、113b压入该触头槽中,从而将第二固定部113固定在第二固定壳体50上。
在第二固定部113的下侧设有引导部115。引导部115被形成为沿与Yc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从第二固定壳体50露出而与衬底接合。
(第二触头)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头20的例子的立体图。另外,图8A是第二触头20的俯视图,图8B是正视图,图8C是侧视图。
与第一触头10同样地,第二触头20通过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而由板状金属部件形成,并如图7及图8A~8C所示,具有接触部201、曲折部203、弹簧部205、第一固定部209、第二固定部213、及引导部215。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触头同样地,在图7及图8A~8C中,Xc方向为第二触头20的宽度方向、Yc方向为接触部201的厚度方向、Zc方向为接触部201的延伸方向,各个方向分别相对于其他方向正交。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Zc方向上,有时将接触部201侧作为上侧、将引导部215侧作为下侧来进行说明。
与第一触头10的接触部101同样地,接触部201具有爪部201a、201b、201c,被固定到浮动壳体30上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在接触部201的下侧设有曲折部203,在曲折部203的下侧设有弹簧部205。弹簧部205具有在Zc方向上分离设置的2个第一弹簧部205a、以及连接2个第一弹簧部205a的第二弹簧部205b。
第一弹簧部205a利用冲压加工被形成为具有沿与接触部201的延伸方向(图7及图8A~8C中的Zc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并通过弯折加工向引导部215的延伸方向(Yc方向、图8B中的左侧)弯折弯曲部。换言之,以第一弹簧部205a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与相对于作为接触部201的厚度方向的Yc方向正交的Xc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来弯折第一弹簧部205a的弯曲部。
与第一触头同样地,第二弹簧部205b通过冲压加工而被形成为与第一弹簧部205a同样的形状。但是,第二弹簧部205b的弯曲部并未被进行弯折加工,弯曲部的朝向为相对于第一弹簧部205a的弯曲部的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因此,在图7中,第二弹簧部205b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与接触部201的厚度方向相同,也即为Yc方向,相对于第一弹簧部205a的弯曲部的厚度方向正交。通过第一弹簧部205a及第二弹簧部205b弹性变形,使得弹簧部205能够在XcYc平面上的全部方向上曲折,并且能够沿Zc方向伸缩,同时,能够以扭转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设在弹簧部205上的第一弹簧部205a及第二弹簧部205b的个数并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的结构。弹簧部205例如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第一弹簧部205a,并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第二弹簧部205b,并可以为与第一触头10的弹簧部105不同的结构。
在第二触头20的弹簧部205的下侧设有第一固定部209。第一固定部209从弹簧部205的下端沿与接触部201的延伸方向(Zc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并被夹持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与第二固定壳体50之间。
与第一触头10同样地,在第一固定部209的下侧设有具有爪部213a、213b的第二固定部213、以及引导部215。第二固定部213被插入设在第二固定壳体50的下表面上的触头槽中。引导部215从第二固定壳体50露出而与衬底接合。
在此,如图6B所示,在第一触头10中,将接触部101的厚度方向(Yc方向)上的接触部101与第二弹簧部105b的距离设为D11,将接触部101与第一固定部109的距离设为D12。另外,如图8B所示,在第二触头20中,将接触部201的厚度方向(Yc方向)上的接触部201与第二弹簧部205b的距离设为D21。此时,以满足(D11<D12=D21)的方式,设置第一触头10的曲折部103、107、第二触头20的曲折部203。换言之,当将接触部101、201的Yc方向的位置对齐时,第一触头10的形成弹簧部105的位置与第二触头20的形成弹簧部205的位置在Yc方向上分离D12-D11的距离。
另外,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和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通过沿着引导部115、215的延伸方向朝互相相反的方向(-Yc方向及+Yc方向)弯折而形成。
如上所述,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引导部115、215与衬底接合,引导部115、215侧被固定在固定于衬底上的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上。另外,对于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接触部101、201上固定有浮动壳体30。利用弹性变形的弹簧部105、205,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以能够相对于衬底位移的方式支撑浮动壳体30。
图12及图13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10、第二触头20、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通过具有图5至图8C所示的结构,使得弹簧部105、205在连接器1的Y方向上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另外,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105a、205a分别向相反侧被弯折。由此结构,相邻的第一触头10的弹簧部105和第二触头20的弹簧部205即使弹性变形也不会互相接触,防止了第一触头10与第二触头20的短路。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由于通过上述结构而防止了第一触头10与第二触头20的短路,因此能够使触头列中的第一触头10与第二触头20的X方向的间隔更窄从而实现小型化。
<浮动壳体>
接着,对浮动壳体30进行说明。图9A是浮动壳体30的俯视图,图9B是正视图,图9C是仰视图,图9D是侧视图。
浮动壳体30具有在俯视图中沿X方向延伸的中央壁部301、包围中央壁部301的侧壁部303、在X方向上设在两端部的孔部307、以及插入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触头孔309。
中央壁部301从浮动壳体30的底面向Z方向(上方)突出,并在Y方向上的两面上设有插入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的多个触头槽305。触头槽305沿Z方向形成,与设在浮动壳体30的底面上的触头孔309连接。
触头孔309的第一触头孔309a和第二触头孔309b在X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在第一触头孔309a中插入有第一触头10,在第二触头孔309b中插入有第二触头20。在浮动壳体30的底面上,在Y方向上分离地设有2列在X方向上排列的触头孔309列。
在第一触头孔309a及第二触头孔309b的下部,如图4所示,根据曲折部103、203的Y方向上的长度设有插入第一触头10的曲折部103及第二触头20的曲折部203的槽。
对于第一触头10,接触部101通过第一触头孔309a插入触头槽305,被爪部101a、101b、101c固定在触头槽305上。另外,对于第二触头20,同样地,接触部201通过第二触头孔309b插入触头槽305,被爪部201a、201b、201c固定在触头槽305上。
如上所述,在浮动壳体30上,固定有从触头孔309插入到触头槽305中的第一触头10的接触部101及第二触头20的接触部201。另外,利用弹簧部105、205弹性变形的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浮动壳体30以能够相对于衬底及第一固定壳体40、第二固定壳体50位移的方式被支撑。
<固定壳体>
接着,对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壳体)
图10A是第一固定壳体40的俯视图,图10B是正视图,图10C是仰视图,图10D是侧视图。
第一固定壳体40具有在俯视图中沿X方向延伸的中央部401、以及在X方向上设置在中央部401的两端的侧端部403。第一固定壳体40被设置在设在连接器1上的2个触头列之间,并与第二固定壳体50一起被固定在衬底上。
中央部401在Y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具有沿Z方向形成的槽状的第一容纳部407以及阶梯状向Z方向突出的夹持部405。第一容纳部407设在中央部401的上部,容纳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防止弹性变形的第一弹簧部105a与相邻的其他第一弹簧部105a等的接触。夹持部405设在中央部401的下部,将第一触头10的第一固定部109及第二触头20的第一固定部209夹持在夹持部405与第二固定壳体50之间。
从侧端部403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09被插入到浮动壳体30的孔部307。浮动壳体30的位移量被限制在第一固定壳体40的突出部409不与孔部307的内周面接触的范围内。通过限制浮动壳体30的位移量,从而防止了例如由于浮动壳体30较大地位移产生过度负荷而引起的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等的破损等。
在设在侧端部403上的通孔411a、411b中,插入有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的侧面上的设在第二固定壳体50上的固定销。
(第二固定壳体)
图11A是第二固定壳体50的俯视图,图11B是正视图,图11C是仰视图,图11D是侧视图。
第二固定壳体50具有在俯视图中沿X方向延伸的中央部501、以及在X方向上设置在中央部501的两端的侧端部503,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的侧面上。
中央部501具有沿Z方向形成的槽状的第二容纳部505、以及触头槽507。第二容纳部505设在中央部501的Y方向上的一个侧面的上部,容纳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防止弹性变形的第一弹簧部205a与相邻的其他第一弹簧部205a等的接触。
触头槽507设在中央部501的Y方向上的一个侧面的下部,延伸至中央部501的底面。在触头槽507中,插入有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在触头槽507与第一固定壳体40的夹持部405之间,夹持第一触头10的第一固定部109及第二触头20的第一固定部209。另外,在触头槽507的底面侧,压入第一触头10的第二固定部113及第二触头20的第二固定部213。
在侧端部503的一个的、设置第二容纳部505及触头槽507的一侧,设有沿Y方向突出的固定销509。另外,在侧端部503的另一个上,设有固定孔511。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固定壳体50在第一固定壳体4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在第二固定壳体50与第一固定壳体40之间夹入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并将其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
如图2所示,通过使第二固定壳体50a的固定销509a穿过第一固定壳体40的通孔411b并压入第二固定壳体50b的固定孔511b中,使得第二固定壳体50a与第二固定壳体50b一起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另外,同样地,通过使第二固定壳体50b的固定销509b穿过第一固定壳体40的通孔411a并压入第二固定壳体50a的固定孔511a中,使得第二固定壳体50b与第二固定壳体50a一起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
如上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0及第二固定壳体50夹持第一触头10的第一固定部109及第二触头20的第一固定部209,与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一起被固定在衬底上。
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固定壳体40被设置在两个触头列之间,第二固定壳体50a、50b夹着第一触头10及第二触头20并被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40上。另外,第一固定壳体40的第一容纳部407容纳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第二固定壳体50的第二容纳部505容纳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第一容纳部407及第二容纳部505通过以利用隔壁进行包围的方式来容纳弹性变形的第一弹簧部105a、205a,从而防止了相邻的第一弹簧部105a、205a相互接触而短路。再有,通过将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和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向互相分离的方向弯折而形成,将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和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向互相分离地(在图5~图8C的例子中分离D12-D11)的配置,也防止了相邻的第一触头10的第一弹簧部105a与第二触头20的第一弹簧部205a的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通过浮动壳体30能够相对于衬底向各种方向位移、吸收在各种方向上产生的与对方侧连接器的错位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另外,防止了相邻的第一触头10和第二触头20的弹簧部105、205彼此的接触,能够使第一触头10与第二触头20的排列间隔更窄,能够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
以上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良。
本申请以在2014年6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14184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本申请援引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第一触头
20 第二触头
30 浮动壳体
40 第一固定壳体
50 第二固定壳体
101、201 接触部
103、203 曲折部
115、215 引导部
105、205 弹簧部
105a、205a 第一弹簧部
105b、205b 第二弹簧部
407 第一容纳部
505 第二容纳部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头,该触头包括设在一端侧并与对方侧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设在另一端侧并与衬底接触的引导部、及设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并弹性变形的弹簧部;
浮动壳体,该浮动壳体固定在排列成2个触头列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接触部上,并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第一固定壳体,该第一固定壳体设在所述2个触头列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衬底上;以及
第二固定壳体,该第二固定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上,并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之间夹持所述多个触头的与所述引导部相邻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弹簧部包括多个第一弹簧部、以及设在所述多个第一弹簧部之间并与所述多个第一弹簧部连接的第二弹簧部,
所述第一弹簧部具有沿与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厚度方向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触头由一片板状金属部件形成,
所述弹簧部具有包括沿第一方向突出的弯曲部的第一弹簧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弹簧部连接并且包括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突出的弯曲部的第二弹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触头包括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弯曲部沿与所述接触部的厚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厚度方向突出的第一触头、以及所述第一弹簧部的弯曲部沿与所述第一厚度方向相反的第二厚度方向突出的第二触头,
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交替地设置在各个触头列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包括个别地容纳多个所述第一触头的各个第一弹簧部的第一容纳部,
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包括个别地容纳多个所述第二触头的各个第二弹簧部的第二容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分别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弹簧部之间具有曲折部,
所述第一触头的曲折部和所述第二触头的曲折部被构成为在所述接触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弹簧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触头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弹簧部的距离。
CN201580028373.2A 2014-06-02 2015-05-15 连接器 Pending CN106463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4184 2014-06-02
JP2014114184A JP6297928B2 (ja) 2014-06-02 2014-06-02 コネクタ
PCT/JP2015/064078 WO2015186493A1 (ja) 2014-06-02 2015-05-1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885A true CN106463885A (zh) 2017-02-22

Family

ID=5476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373.2A Pending CN106463885A (zh) 2014-06-02 2015-05-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1880B2 (zh)
EP (1) EP3151347A1 (zh)
JP (1) JP6297928B2 (zh)
CN (1) CN106463885A (zh)
WO (1) WO20151864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5619B (zh) * 2019-03-26 2020-09-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
CN112956083A (zh) * 2018-10-23 2021-06-11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7103B2 (ja) * 2016-11-11 2020-07-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73424B2 (ja) * 2017-01-11 2021-05-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18133275A (ja) * 2017-02-17 2018-08-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82083B2 (ja) * 2018-03-09 2019-09-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19160489A (ja) * 2018-03-09 2019-09-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7197995B2 (ja) * 2018-04-26 2022-12-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50548B2 (ja) * 2019-04-18 2019-07-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6550547B2 (ja) * 2019-04-18 2019-07-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7426199B2 (ja) * 2019-06-19 2024-02-01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US20220271470A1 (en) * 2019-07-29 2022-08-25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JP7385393B2 (ja) 2019-08-02 2023-11-2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可動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I728724B (zh) * 2020-02-24 2021-05-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浮動連接器
CN111786201B (zh) * 2020-07-09 2021-08-3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TWI753658B (zh) * 2020-11-16 2022-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電源電極結構之浮動連接器
KR102621976B1 (ko) * 2021-09-16 2024-01-10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가동형 보드 커넥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6373U (zh) * 1988-10-19 1990-04-24
JP2011048982A (ja) * 2009-08-26 2011-03-10 Taiko Denki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20120003875A1 (en) * 2010-06-30 2012-01-05 Kyocera Elco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3326167A (zh) * 2012-03-21 2013-09-25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线缆连接器
CN203503853U (zh) * 2013-11-04 2014-03-26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4067706A (ja) * 2012-09-05 2014-04-17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コネクタ
CN103811233A (zh) * 2012-11-02 2014-05-21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隔离的连接器的模块化过载继电器组件
JP5499191B1 (ja) * 2013-01-28 2014-05-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8460B2 (ja) * 1996-08-08 2001-11-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018785A (ja) * 2005-07-06 2007-01-25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2011249076A (ja) * 2010-05-25 2011-12-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2014014642A (ja) * 2012-07-11 2014-01-30 Sod Create Co Ltd 男性用使い捨て自慰用具
JP2014164884A (ja) * 2013-02-22 2014-09-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6373U (zh) * 1988-10-19 1990-04-24
JP2011048982A (ja) * 2009-08-26 2011-03-10 Taiko Denki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20120003875A1 (en) * 2010-06-30 2012-01-05 Kyocera Elco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3326167A (zh) * 2012-03-21 2013-09-25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线缆连接器
JP2014067706A (ja) * 2012-09-05 2014-04-17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コネクタ
CN103811233A (zh) * 2012-11-02 2014-05-21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隔离的连接器的模块化过载继电器组件
JP5499191B1 (ja) * 2013-01-28 2014-05-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503853U (zh) * 2013-11-04 2014-03-26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6083A (zh) * 2018-10-23 2021-06-11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12956083B (zh) * 2018-10-23 2022-12-27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TWI705619B (zh) * 2019-03-26 2020-09-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6493A1 (ja) 2015-12-10
US9711880B2 (en) 2017-07-18
US20170141496A1 (en) 2017-05-18
EP3151347A1 (en) 2017-04-05
JP2015228341A (ja) 2015-12-17
JP6297928B2 (ja)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885A (zh) 连接器
US9147969B2 (en) Connector with adjustable locking force
JP5499191B1 (ja) コネクタ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105359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14760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including buffer portion and connector housing used for the same
US9935398B2 (en) Connector
CN106921056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75754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KR102507203B1 (ko) 커넥터
JP2015035352A (ja) コネクタ
TWI552463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CN109004411A (zh) 多触点连接器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US10522929B2 (en) Connector to provide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10461461B2 (en) Multi pole connector for securely coupling terminals and target terminals
CN110061375A (zh)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0277689B (zh) 可动连接器
TW20110496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contact arrangement of the same
CN110277678B (zh) 连接器
TW202037010A (zh) 連接器
KR101326395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CN110021830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3081249B (zh) 连接器的错误插入防止结构
US7841879B2 (en) Floating-typ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