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688A - 电池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池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688A
CN106463688A CN201580024153.2A CN201580024153A CN106463688A CN 106463688 A CN106463688 A CN 106463688A CN 201580024153 A CN201580024153 A CN 201580024153A CN 106463688 A CN106463688 A CN 106463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late
fastening part
lower plate
pla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41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688B (zh
Inventor
延国贵司
土屋隆
天野敬丸
中西雄
中西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6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3Bolt, screw or threaded ferrule parallel to the battery pos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7Intermediate parts between battery post and cable end pie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83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wedge
    • H01R4/5091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wedge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电池端子(1)具备:端子主体(2),其具备上板部(10)和与上板部(10)独立地设置的下板部(60),上板部(10)具备上板装配部(20)和上板紧固部(30),上板装配部(20)具有供电池极柱(140)插通的上板装配孔(21),上板紧固部(30)从上板装配部(20)连续,下板部(60)具备下板装配部(70)和下板紧固部(80),下板装配部(70)具有供电池极柱(140)插通的下板装配孔(71),下板紧固部(80)从下板装配部(70)连续;以及支架(100),其安装于端子主体(2),并使上板装配孔(21)以及下板装配孔(71)缩径变形。

Description

电池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子。
背景技术
电池端子是安装于车辆所具备的电池的电池极柱上的部件。在日本专利第4033285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通过对1张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的电池端子。
上述电池端子具备:端子主体;紧固部件;以及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用于将紧固部件紧固到端子主体上。
端子主体通过将1张金属板折弯而形成,并具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上侧部具有:环状的电极嵌合部,其具有缺口;2个紧固部,其从该电极嵌合部的缺口的两侧分别延伸。下侧部也同样地具有电极嵌合部和2个紧固部。紧固部件具有:上表面部,其使用螺栓和螺母被紧固固定到上侧部;以及2个侧部,其从该上表面部延伸。各侧部分别具有越从上表面部离开越向外侧倾斜的多个锥形面。
在使电池极柱插通到电极嵌合部后,使用螺栓和螺母将上表面部紧固到端子主体时,锥形面分别按压上侧部的2个紧固部的侧缘。该按压力的在与上侧部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使2个紧固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电极嵌合部缩径变形。下侧部也相同。由此,电极嵌合部缩径而与电池极柱抵接,从而使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33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果形成为如上述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连接的形状的话,端子主体的形状就变得复杂,因此会有如下问题:加工工序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变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能简化制造工序、削减成本的电池端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电池端子,安装于从电池的电池主体突出的电池极柱,具备:端子主体,其具备上板部和下板部,所述下板部相对于所述上板部独立地设置,并与所述上板部平行地配置,所述上板部具备上板装配部和上板紧固部,所述上板装配部具有供所述电池极柱插通的上板装配孔,所述上板紧固部从所述上板装配部连续,所述上板紧固部具有从所述上板装配孔的孔缘延伸到所述上板紧固部的端缘的上板狭缝部,所述上板紧固部的配置于所述上板狭缝部的两侧的部分成为上板第1紧固部和上板第2紧固部,所述下板部具备下板装配部和下板紧固部,所述下板装配部具有供所述电池极柱插通的下板装配孔,下板紧固部从所述下板装配部连续,所述下板紧固部具有从所述下板装配孔的孔缘延伸到所述下板紧固部的端缘的下板狭缝部,所述下板紧固部的配置于所述下板狭缝部的两侧的部分成为下板第1紧固部以及下板第2紧固部;以及紧固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端子主体,并将所述上板第1紧固部和所述上板第2紧固部以及所述下板第1紧固部和所述下板第2紧固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按压,从而使所述上板装配孔以及所述下板装配孔缩径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相比于上侧部和下侧部成为一体的现有的结构,上板部、下板部各自的形状变小且变得简单,因此能降低各部件的制造难度,能简化制造工序、削减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为如下方式。
所述下板紧固部也可以与所述上板紧固部重叠地配置。
如果上板紧固部和下板紧固部、即被紧固部件紧固的部分重叠地配置的话,即使上板部和下板部是独立的部件,紧固部件的紧固力也容易传递到上板装配部和下板装配部的双方。由此,能确实地实现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的导通。
所述上板部也可以是配置在比所述下板部接近所述电池极柱的顶端的位置的部件,所述上板部的厚度比所述下板部的厚度大。
在此,因为电池极柱的结构,可能有在接近电池极柱的突出端的位置实现电池极柱与电池端子的导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上板部形成得比下板部厚,从而将上板装配孔的孔缘对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积设定得大。由此,能确实地实现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的导通。
或者,所述下板部也可以具备倾斜防止部,该倾斜防止部从所述下板装配孔的孔缘沿所述电池极柱延伸。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端子主体试图相对于电池极柱倾斜时,倾斜防止部与电池极柱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倾斜。由此,容易将电池端子以正确的姿势安装到电池极柱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简化制造工序、减少成本的电池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的仰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的主视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局部切断而示出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的后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上板部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上板部的仰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上板部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上板部的后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上板部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仰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主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后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下板部的侧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的侧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组装到电池极柱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将紧固螺栓拧紧到螺母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1是安装于车辆的电池(未图示)所具备的电池极柱140上的电池端子。电池极柱140如图19所示,具有:基座部142,其固装于电池主体;以及圆柱状的轴部141,其从基座部142向电池主体的相反侧突出。
电池端子1如图6所示,具备端子主体2和支架100(相当于紧固部件)。
端子主体2具备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分别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孔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上板部10的板厚比下板部60的板厚大。
上板部10如图7所示,是其整体在一个方向长的板状部件,并且上板紧固部30、上板装配部20以及上板连接部50以此顺序连续配置。上板部10如图19所示,是与电池极柱140的轴部141的轴向垂直地配置的部件。
上板装配部20如图7所示,是圆形的板状部位,并具有上板装配孔21。上板装配孔21是从上板部10的一面贯通到另一面,并且在其内部插通轴部141的孔。在电池端子1没有安装于电池极柱140的自由状态下,上板装配孔21的内径比轴部141的外径稍微大。
上板紧固部30如图7所示,是整体呈矩形的板状部位,上板紧固部30从上板装配部20连续,并与上板装配部20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上板紧固部30具有:上板狭缝部31;上板第1紧固部32和上板第2紧固部33;第1支承部41A和第2支承部41B;第1导向壁44和第2导向壁45;以及第1旋转防止壁46和第2旋转防止壁47。
上板狭缝部31是从上板装配孔21的孔缘延伸到上板紧固部30的上板装配部20相反侧的端缘的间隙。因为存在该上板狭缝部31,上板紧固部30的上板装配孔21与上述端缘之间的部分被分断为2个部分。隔着上板狭缝部31配置的2个部分中的一方是上板第1紧固部32,另一方是上板第2紧固部33。
上板第1紧固部32具有半圆凹部34。半圆凹部34是在上板第1紧固部32上,从与上板第2紧固部33相对的端缘向相对于上板第2紧固部33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凹部。上板第2紧固部33也同样地具有半圆凹部35。半圆凹部35是在上板第2紧固部33上,从与上板第1紧固部32相对的端缘向相对于上板第1紧固部32离开的的方向凹陷的凹部。2个半圆凹部34、35彼此相对地配置,被2个半圆凹部34、35包围的空间成为用于插通紧固螺栓110的插通空间36。
第1支承部41A和第1导向壁44沿上板第1紧固部32的外侧的侧缘(上板第2紧固部33相反侧的侧缘)排列配置。第1导向壁44与上板装配部20相邻地配置,在第1导向壁44的旁边配置有第1支承部41A。第2支承部41B和第2导向壁45沿上板第2紧固部33的外侧的侧缘(上板第1紧固部32相反侧的侧缘)排列配置。第2导向壁45与上板装配部20相邻地配置,在第2导向壁45的旁边配置有第2支承部41B。
第1支承部41A如图9所示,具备第1支承壁42A和第1重叠部43A。第1支承壁42A是从上板第1紧固部32的外侧的侧缘并与上板第1紧固部32垂直地延伸的部位。第1重叠部43A从第1支承壁42A的延伸端朝向内侧(上板第2紧固部33侧)并与上板第1紧固部32平行地延伸的部位。
第2支承部41B也同样地,具备第2支承壁42B和第2重叠部43B。第2支承壁42B从上板第2紧固部33的外侧的侧缘并与上板第2紧固部33垂直地延伸的部位。第2重叠部43B从第2支承壁42B的延伸端朝向内侧(上板第1紧固部32侧)并与上板第2紧固部33平行地延伸的部位。
第1导向壁44如图9所示,是从上板第1紧固部32的外侧的端缘沿与第1支承壁42A相同的方向与上板第1紧固部32垂直地延伸的板状部位。第2导向壁45是从上板第2紧固部33的外侧的端缘沿与第2支承壁42B相同的方向与上板第2紧固部33垂直地延伸的板状部位。
第1旋转防止壁46如图9所示,是从上板第1紧固部32的上板装配部20相反侧的端缘沿与第1支承壁42A相同的方向与上板第1紧固部32垂直地延伸的板状部位,并且与上板狭缝部31接近地配置。第2旋转防止壁47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形成为与第1旋转防止壁46相同的形状,在上板第1紧固部32的上板装配部20相反侧的端缘与上板狭缝部31接近地配置。
上板连接部50如图11所示,是从上板装配部20连续的大致L字板状的部位,并且隔着上板装配部20配置在上板紧固部30的相反侧。上板连接部50具备:上板连结部51;螺栓覆盖部52;2个外壁部54;以及2个固定板55。
上板连结部51如图11所示,是与上板装配部20的上板紧固部30相反侧的端缘连续,并与上板装配部20垂直地延伸的板状部位。上板连结部51相对于上板装配部20配置在与第1支承壁42A和第2支承壁42B相同的一侧。螺栓覆盖部52是与上板连结部51的上板装配部20相反侧的端缘连续,并沿与上板装配部2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部位。螺栓覆盖部52与上板装配部20平行地配置。螺栓覆盖部52如图7所示,具有螺栓插通孔53,螺栓插通孔53用于插通端子连接螺栓130。螺栓插通孔53是从螺栓覆盖部52的一面贯通到另一面的孔。
2个外壁部54如图8所示,在螺栓覆盖部52的2个侧缘(相对于与上板连结部51连接的端缘垂直的2个端缘)各配置1个。2个固定板55在螺栓覆盖部52的2个侧缘各配置1个。外壁部54与上板连结部51邻接地配置,在外壁部54的旁边配置有固定板55。
各外壁部54如图9所示,是从螺栓覆盖部52的侧缘朝向与上板连结部51相反的方向并相对于螺栓覆盖部52垂直地延伸的壁。各固定板55如图10所示,具备固定侧板56和固定片57,固定侧板56从螺栓覆盖部52的侧缘朝向与上板连结部51相反的方向并相对于螺栓覆盖部52垂直地延伸,固定片57从固定侧板56的延伸端朝向内侧(朝向相反侧的固定板55)延伸。
下板部60如图12所示,是其整体在一个方向长的板状部件,并且下板紧固部80、下板装配部70以及下板连接部90以此顺序连续配置。下板部60如图19所示,与电池极柱140的轴部141的轴向垂直(与上板部10平行)地配置。
下板装配部70具有装配主体部72和下板装配筒部73(相当于倾斜防止部),装配主体部72具有下板装配孔71。装配主体部72是圆形的板状部位。下板装配孔71如图12所示,是从装配主体部72的一面贯通到另一面,并且在其内部插通轴部141的孔。在电池端子1没有安装于电池极柱140的自由状态下,下板装配孔71的内径比上板装配孔21的内径稍微大。
下板装配筒部73如图16所示,是从下板装配孔71的孔缘并与装配主体部72垂直地延伸的筒状的部位。下板装配筒部73如图12所示,具有下筒狭缝部74。下筒狭缝部74是从下板装配筒部73的与下板部60连接的端缘延伸到下板部60相反侧的端缘的间隙。因为存在该下筒狭缝部74,下板装配筒部73成为具有缺口的截面C字状的筒。
下板紧固部80如图16所示,是从下板装配部70连续的L字板状部位,并具备下板连结部81和紧固主体部82。下板连结部81是从装配主体部72连续,并与装配主体部72垂直地延伸的板状部位。下板连结部81相对于装配主体部72朝向与下板装配筒部73相同的一侧延伸。紧固主体部82是从下板连结部81的下板装配部70相反侧的端缘朝向与下板装配部7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位。紧固主体部82与装配主体部72平行地配置。
下板紧固部80如图12所示,具有下板狭缝部83。下板狭缝部83是从下板装配孔71的孔缘延伸到下板紧固部80的下板装配部70相反侧的端缘的间隙,并与下筒狭缝部74连续。因为存在下板狭缝部83,所以下板紧固部80的下板装配孔71与上述的端缘之间的部分被分断为2个部分。
在紧固主体部82上,隔着下板狭缝部83配置的2个部分中的一方是下板第1紧固部84,另一方是下板第2紧固部85。
下板第1紧固部84具有半圆凹部86。半圆凹部86是在下板第1紧固部84上,从与下板第2紧固部85相对的端面向相对于下板第2紧固部85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凹部。下板第2紧固部85也同样地具有半圆凹部87。半圆凹部87是在下板第2紧固部85上,从与下板第1紧固部84相对的端面向相对于下板第1紧固部84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凹部。2个半圆凹部86、87彼此相对地配置,被2个半圆凹部86、87包围的空间是用于插通紧固螺栓110的插通空间88。
下板连接部90如图16所示,是从下板装配部70连续的板状部位,并且隔着下板装配部70配置在下板紧固部80的相反侧。下板连接部90具有倾斜部91、螺栓支承部92以及2个内壁部93。
倾斜部91是与装配主体部72的下板紧固部80相反侧的端缘连续的板状部位。倾斜部91越从下板装配部70离开越向下板装配筒部73相反侧倾斜。
螺栓支承部92是与倾斜部91的下板装配部70相反侧的端缘连续,并向与下板装配部7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的部位。螺栓支承部92与装配主体部72平行地配置。
2个内壁部93如图12所示,分别配置在螺栓支承部92的2个侧缘。各内壁部93从螺栓支承部92的侧缘朝向与下板装配筒部73相同的方向并相对于螺栓支承部92垂直地延伸。
下板连接部90具备2个固定支承孔94。2个固定支承孔94中的一方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以横跨在螺栓支承部92和2个内壁部93中的一个内壁部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从螺栓支承部92的一面贯通到另一个面的贯通孔和从内壁部93的一面贯通到另一面的贯通孔连通的形状。另一个固定支承孔94以横跨在螺栓支承部92和2个内壁部93中的另一个内壁部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与上述一个固定支承孔94相同的形状。
2个内壁部93的外侧面(与对方侧的内壁部93相反侧的面)之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比上板部10的2个外壁部54的内侧面(与对方侧的外壁部54相对的面)之间的距离小。
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如图17所示,以下板装配筒部73朝向上板部10的状态重叠组装。在双方已组装的状态下,如图18所示,下板第1紧固部84被夹于上板第1紧固部32与第1重叠部43A之间,并被第1支承壁42A、第1导向壁44以及第1旋转防止壁46包围。并且,下板第2紧固部85被夹于上板第2紧固部33与第2重叠部43B之间,并被第2支承壁42B、第2导向壁45以及第2旋转防止壁47包围。也就是说,第1上板紧固部32与第1下板紧固部84紧贴地配置,第2上板紧固部33与第2下板紧固部84紧贴地配置。
上板装配部20和下板装配部70如图17所示,相互平行地且隔着间隔配置,下板装配筒部73朝向上板装配部20。并且,螺栓覆盖部52和螺栓支承部92如图5所示,以外壁部54以及内壁部93彼此朝向对方侧延伸的方向重叠,在各外壁部54的内侧配置有各内壁部93。并且,固定片57被收纳于固定支承孔94。
端子连接螺栓130被螺栓覆盖部52和螺栓支承部92保持。端子连接螺栓130如图5所示,是具有头部131和躯干部132的一般形状的螺栓。在螺栓覆盖部52与螺栓支承部92之间存在与内壁部93的长度相对应的间隙,端子连接螺栓130的头部131收纳于该间隙。端子连接螺栓130的躯干部132将螺栓插通孔53贯通并朝向外侧突出。在端子连接螺栓130上能通过电线侧端子连接电线。
在从与上板部10以及下板部60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板装配孔21和下板装配孔71相互重叠地配置,上板狭缝部31和下板狭缝部83相互重叠地配置,上板部10的半圆凹部34、35和下板部60的半圆凹部86、87相互重叠地配置。
支架100通过紧固螺栓110和螺母120被安装于端子主体2,并且是用于使端子主体2以上板装配孔21以及下板装配孔71缩径的方式变形的部件。支架100如图3所示,具有基部101和2个按压部103A、103B。
基部101是矩形的板,并且是相对于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上板第2紧固部33配置在下板部60相反侧的部位。在基部101上,与上板狭缝部31平行的2个边之间的距离比上板第1紧固部32的外侧的端缘与上板第2紧固部33的外侧的端缘之间的距离短。基部101如图4所示,具有螺栓插通孔102,螺栓插通孔102从与上板部10相对的面贯通到与该面相反侧的面。
2个按压部103A、103B中的一方是第1按压部103A,另一方是第2按压部103B。第1按压部103A是在基部101上,从与上板狭缝部31平行的2个边中的靠近上板第1紧固部32的边朝向端子主体2延伸的板状部位。第2按压部103B是在基部101上,从与上板狭缝部31的平行的2个边中的靠近上板第2紧固部33的边朝向端子主体2延伸的板状部位。
第1按压部103A具备:第1锥形部104A,其从基部101连续,并且越从基部101离开越向从第2按压部103B离开的方向倾斜;以及第1垂直部106A,其与第1锥形部104A的基部101相反侧的端缘连续,并与基部101垂直地延伸。第2按压部103B也同样地具备第2锥形部104B和第2垂直部106B。在第1锥形部104A以及第2锥形部104B上,面向彼此对方侧的面分别是越从基部101离开越向从对方侧离开的方向倾斜的第1锥形面105A、第2锥形面105B。第1按压部103A以及第2按压部103B分别使第1锥形面105A以及第2锥形面105B与第1支承壁42A以及第2支承壁42B抵接,并将第1支承壁42A以及第2支承壁42B朝向彼此对方侧按压。
紧固螺栓110如图3以及图4所示,是具有头部111和在外周面具有螺纹的躯干部112的一般形状的螺栓。
螺母120如图2所示,是呈矩形的块状且具有螺母孔121的四角螺母。螺母孔121是从螺母120的一面贯通到该面相反侧的面且在其内周面具有螺纹槽的孔。螺母120如图3所示,在下侧第1紧固部84以及下侧第2紧固部85上,与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上板第2紧固部33相反侧的面重叠地配置。
接着,说明将如上述构成的电池端子1安装到电池极柱140上的顺序。
首先,组装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从而组装端子主体2(参照图17)。接着,将支架100与端子主体2重叠。接着,将紧固螺栓110从支架100侧插通到螺栓插通孔102以及插通空间36、88,并使躯干部112的顶端从下板紧固部80突出。然后,在躯干部112的顶端拧紧螺母120。在该状态下,第1按压部103A与第1支承壁42A、第2按压部103B与第2支承壁42B分别接触,基部101变成从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上板第2紧固部33浮起的状态(参照图3)。
接着,在上板装配孔21以及下板装配孔71中插通电池极柱140的轴部141(参照图19)。此时,电池端子1以下板部60成为基座部142侧,上板部10成为轴部141的顶端侧的方式配置。
在该状态下,将紧固螺栓110拧紧到螺母120。此时,如果螺母120试图伴随紧固螺栓110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话,螺母120的侧面与第1旋转防止壁46以及第2旋转防止壁47抵接,从而抑制螺母120进一步旋转。由此,能抑制螺母120伴随紧固螺栓110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参照图2)。
当将紧固螺栓110拧紧到螺母120时,基部101被紧固螺栓110的头部111按压,从而向接近上板第1紧固部32和上板第2紧固部33的方向进行移动。于是,第1支承壁42A与第1锥形部104A、且第2支承壁42B与第2锥形部104B滑接,并且向接近基部101的方向(也就是说,向第1锥形部104A与第2锥形部104B的间隔变窄的方向)进行移动。由此,第1支承壁42A和第2支承壁42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移动(参照图20)。
通过第1锥形部104A对第1支承壁42A的按压力的、在与上板部10以及下板部60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传递到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下板第1紧固部84,从而使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下板第1紧固部84向接近上板第2紧固部33以及下板第2紧固部85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样地,上板第2紧固部33以及下板第2紧固部85也向接近上板第1紧固部32以及下板第1紧固部84的方向进行移动。
由此,上板装配孔21缩径,使得上板装配孔21的内周面与电池极柱140的轴部141的外周面紧贴。由此,实现电池极柱140与电池端子1的导通。
另外,下板装配孔71以及下板装配筒部73也缩径,从而使下板装配筒部73的内周面以沿轴部14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端子主体2试图相对于电池极柱140倾斜时,下板装配筒部73的内周面与轴部141的外周面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倾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池端子1的端子主体2的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由独立的部件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相比于上侧部和下侧部一体构成的现有的电池端子,上板部10、下板部60各自的形状变小且变得简单,因此能降低各部件的制造难度,能简化制造工序、削减成本。
尤其是,在上侧部和下侧部一体构成的现有的电池端子中,需要以上侧部的电极嵌合部和下侧部的电极嵌合部的中心对齐的方式进行折弯加工,加工难度高。相对于此,在将单独形成的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进行组装而使用的情况下,事先设定组装公差(即,在组装时容许一些错位),在安装到电池极柱140上时通过上板装配孔21、下板装配孔71的孔缘沿电池极柱140的外周面自动地进行纠正,以使双方的位置对齐(自定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1不需要像现有的电池端子那样高的加工精度,能简化工序。
另外,第1上板紧固部32和第1下板紧固部84重叠地配置,第2上板紧固部33和第2下板紧固部84重叠地配置。也就是说,由于通过支架100紧固的部分重叠地配置,所以即使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为独立的部件,也容易将支架100的紧固力传递到上板装配部20和下板装配部60的双方。由此,能确实地实现电池端子1和电池极柱140的导通。
此外,如果上板部10和下板部60是独立的部件的话,就能使2个部件分担作用,根据各自的作用改变板厚、材质、形状等。由此,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另外,能简化各部件的形状,能实现进一步的成本削减。
具体地讲,上板部10是配置在比下板部60靠近电池极柱140的突出端的位置的部件,上板部10的厚度比下板部60的厚度大。
另外,下板部60具备下板装配筒部73,下板装配筒部73从下板装配孔71的孔缘沿电池极柱140延伸。
在此,因为电池极柱140的结构,可能有优选在接近电池极柱140的突出端的位置实现电池极柱140与电池端子1的导通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端子1对应这样的壳体,使上板部10承担与电池极柱140导通的作用,使下板部60承担防止端子主体2倾斜的作用。
也就是说,通过将上板部10的厚度设定得比下板部60的厚度大,从而将上板装配孔21的孔缘对电池极柱140的接触面积设定得大。由此,能确实地实现电池端子1与电池极柱140的导通。
另外,由于下板部60具备下板装配筒部73,所以在端子主体2试图相对于电池极柱140倾斜时,下板装配筒部73与电池极柱140抵接,从而限制进一步倾斜。由此,能容易进行将电池端子1以正确的姿势安装到电池极柱140上。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图面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板部10的厚度设定得比下板部60的厚度大,但是上板部和下板部也可以是相同的厚度。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下板装配部70配置下板装配筒部73,但是也可以在下板装配部和上板装配部的双方配置装配筒部。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端子
2…端子主体
10…上板部
21…上板装配孔
20…上板装配部
30…上板紧固部
31…上板狭缝部
32…上板第1紧固部
33…上板第2紧固部
60…下板部
71…下板装配孔
70…下板装配部
80…下板紧固部
83…下板狭缝部
84…下板第1紧固部
85…下板第2紧固部
73…下板装配筒部(倾斜防止部)
100…支架(紧固部件)
140…电池极柱

Claims (4)

1.一种电池端子,安装于从电池的电池主体突出的电池极柱,其具备:
端子主体,其具备上板部和下板部,该下板部相对于所述上板部独立地设置,并与所述上板部平行地配置,
所述上板部具备上板装配部和上板紧固部,所述上板装配部具有供所述电池极柱插通的上板装配孔,所述上板紧固部从所述上板装配部连续,所述上板紧固部具有从所述上板装配孔的孔缘延伸到所述上板紧固部的端缘的上板狭缝部,所述上板紧固部的配置于所述上板狭缝部的两侧的部分成为上板第1紧固部以及上板第2紧固部,
所述下板部具备下板装配部和下板紧固部,所述下板装配部具有供所述电池极柱插通的下板装配孔,所述下板紧固部从所述下板装配部连续,所述下板紧固部具有从所述下板装配孔的孔缘延伸到所述下板紧固部的端缘的下板狭缝部,所述下板紧固部的配置于所述下板狭缝部的两侧的部分成为下板第1紧固部以及下板第2紧固部;以及
紧固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端子主体,并将所述上板第1紧固部和所述上板第2紧固部以及所述下板第1紧固部和所述下板第2紧固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按压,从而使所述上板装配孔以及所述下板装配孔缩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中,
所述下板紧固部与所述上板紧固部重叠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端子,其中,
所述上板部是配置在比所述下板部接近所述电池极柱的顶端的位置的部件,
所述上板部的厚度比所述下板部的厚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端子,其中,
所述下板部具备倾斜防止部,该倾斜防止部从所述下板装配孔的孔缘沿所述电池极柱延伸。
CN201580024153.2A 2014-05-14 2015-04-27 电池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3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0617A JP6160558B2 (ja) 2014-05-14 2014-05-14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14-100617 2014-05-14
PCT/JP2015/062654 WO2015174261A1 (ja) 2014-05-14 2015-04-27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688A true CN106463688A (zh) 2017-02-22
CN106463688B CN106463688B (zh) 2019-04-19

Family

ID=5447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15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3688B (zh) 2014-05-14 2015-04-27 电池端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98504B2 (zh)
EP (1) EP3144998B1 (zh)
JP (1) JP6160558B2 (zh)
KR (1) KR20160143825A (zh)
CN (1) CN106463688B (zh)
WO (1) WO20151742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0461A (zh) * 2022-02-07 2022-04-26 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一种铜端子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9169B2 (ja) * 2017-02-03 2019-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端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455A (ja) * 1998-09-07 2000-03-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2184387A (ja) * 2000-12-15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
JP2006286576A (ja) * 2005-04-05 2006-10-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FR2913539A1 (fr) * 2007-03-05 2008-09-12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de connexion, notamment dans une liaison electrique de puiss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4929B2 (ja) 1990-05-28 1998-1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への圧接端子挿入方法
JP2924561B2 (ja) * 1993-05-25 1999-07-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4033285B2 (ja) 2000-12-18 2008-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上締バッテリプレス成形端子
JP4420642B2 (ja) * 2003-09-19 2010-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6318751A (ja) * 2005-05-12 2006-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KR20070023395A (ko) * 2005-08-24 2007-02-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터미널
JP4996971B2 (ja) * 2007-05-21 2012-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455A (ja) * 1998-09-07 2000-03-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2184387A (ja) * 2000-12-15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
JP2006286576A (ja) * 2005-04-05 2006-10-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FR2913539A1 (fr) * 2007-03-05 2008-09-12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de connexion, notamment dans une liaison electrique de puissan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0461A (zh) * 2022-02-07 2022-04-26 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一种铜端子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4998A4 (en) 2017-03-22
JP2015219978A (ja) 2015-12-07
JP6160558B2 (ja) 2017-07-12
KR20160143825A (ko) 2016-12-14
US9698504B2 (en) 2017-07-04
EP3144998B1 (en) 2018-04-25
US20170047670A1 (en) 2017-02-16
CN106463688B (zh) 2019-04-19
EP3144998A1 (en) 2017-03-22
WO2015174261A1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3107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JP512285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方法
JP5009030B2 (ja)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3597634A (zh) 电池布线模块
US20140377625A1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CN104425784A (zh) 蓄电装置
JP6595109B2 (ja) センシング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が改善し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170214029A1 (en) Battery terminal
CN109155385A (zh) 汇流排组装结构和电池模块
CN105493311B (zh) 配线模块
US10355263B2 (en) Battery terminal
CN106463688A (zh) 电池端子
EP2599177B1 (en) Terminal pair
JP2017183157A (ja) 蓄電装置、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装置の端子用ボルト
US10224530B2 (en) Battery terminal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9478629A (zh) 布线模块
JP2017004646A (ja)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のリードタブ接続構造及び接続具
CN104425783A (zh) 蓄电装置
WO2013157275A1 (ja)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125780A1 (en) Battery terminal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1042477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349626B2 (ja) 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7112660A (zh) 组合端子部件
CN103548179A (zh) 电池布线模块的保护盖、电池布线模块以及电池模块
CN108869513A (zh) 通用螺母防松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