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7053A - 变形玩具 - Google Patents

变形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7053A
CN106457053A CN201580032685.0A CN201580032685A CN106457053A CN 106457053 A CN106457053 A CN 106457053A CN 201580032685 A CN201580032685 A CN 201580032685A CN 106457053 A CN106457053 A CN 106457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ing department
article
shape
main body
form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26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7053B (zh
Inventor
崔锺
崔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taole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7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7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003Convertible toys, e.g. robots convertible into rockets or vehicles convertible into pl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7/00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3H17/02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convertible into other forms under the action of impact or shock, e.g. arrangements for imitating accid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7/00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3H17/26Details;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7/00Toy vehicles, e.g. with self-drive; ; Cranes, winches or the like;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3H17/26Details; Accessories
    • A63H17/264Coupl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04Dolls with deformable frame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9/00Special methods or composition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dolls, toy animals, toy figur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变形玩具,使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通过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而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排出内置的物品,并且以能够容易地从变形后的第二形状复原成第一形状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玩具,尤其涉及一种构成为使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通过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而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排出内置的物品,并从变形后的第二形状容易复原成第一形状的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变形玩具是一种具有多个由机器人形状或汽车形状等形成的玩具主体,并通过将其组装而变形成机器人或汽车玩具的一种玩具。其能够表现出多种形状,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直接组装玩具并变形而享受多种游戏乐趣。
另外,公知的儿童用卡牌游戏中,在四边形的卡牌表面或背面印刷有游戏用图案或者角色等,并根据预定的游戏规则而将所述印刷有图案或者角色的卡牌翻转而确认,从而进行卡牌游戏。
这种儿童用卡牌游戏经过卡牌使用者将卡牌在地面展开之后用手翻转该卡牌而确认的过程,所以导致游戏简单,从而使儿童容易丧失兴趣,并且除了集齐印刷在卡牌表面的图案的功能之外没有其他功能。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097615号(发明名称:变形汽车玩具及利用此的游戏装置)中公开了如下的变形汽车玩具:当任意的卡片贴附到车辆的底面时,车辆翻转而使该贴附的卡牌的底面能够被看到。
但是,根据这种现有技术的变形汽车玩具仅能够进行简单的卡牌游戏与车辆的翻倒操作,因此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存在难以持续激发兴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变形玩具,该变形玩具构成为使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通过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而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排出内置的物品,并且从变形后的第二形状容易复原成第一形状。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构成: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使玩具维持第一形状,从而使内置于玩具的物品被固定,当所述锁定部通过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从所述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使所述内置的物品的固定状态解除,从而使所述物品被排出到外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为可电动的汽车、角色、事物、动物、玩偶形态中的某一个。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上部壳体,可折叠地设置有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的多个壳体,从而能够维持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形状;下部壳体,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的下部,并支撑所述上部壳体而使其维持第一形状;投掷部,通过支撑台铰链和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并利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弹簧的弹性力而旋转,从而加压所述物品而将所述物品投掷到外部;闩锁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当所述上部壳体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投掷部旋转;锁定部,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并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形成磁力而并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所述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分离而成为第二形状。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上部壳体,可折叠地设置有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的多个壳体,从而能够维持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形状;下部壳体,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的下部,并支撑所述上部壳体而使其维持第一形状;投掷部,通过支撑台铰链和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并利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弹簧的弹性力而旋转,从而加压所述物品而将所述物品投掷到外部;闩锁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当所述上部壳体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投掷部旋转;锁定部,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并通过与所述锁定解除锁定单元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所述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分离而成为第二形状。还包括:磁铁部,与物理接触的锁定解除单元形成磁力,从而使所述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所述上部壳体的底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还包括:复原单元,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和投掷部之间,当变形成第二形状的所述上部壳体复原成第一形状时,拽拉所述投掷部而使其回到原位。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还包括:辅助杠杆,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的内侧,并紧贴成使复原成第一形状的上部壳体的一部分加压所述投掷部的上部而使所述所述投掷部回到原位。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上部壳体,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下部壳体,在所述上部壳体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加压部,覆盖所述下部壳体的收纳空间,通过加压部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的下部,并利用弹簧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以使所述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第一锁定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一侧,并根据所述加压部的位置而移动,从而使排出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第二锁定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并固定所述加压部,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而使所述加压部旋转;排出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的收纳空间,当所述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由于所述加压部而翻倒并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啮合状态,加压所述物品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第二锁定部主体,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滑动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啮合而随着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第二锁定部倾斜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的两侧面,并与所述滑动部啮合,并加压所述滑动部而使其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一对滑动部倾斜部,在所述滑动部的一侧向上方突出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倾斜部啮合;滑动部闩锁,向所述滑动部倾斜部的另一侧延伸预定长度而支撑所述加压部,以使所述加压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弹簧,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滑动部在第二锁定部主体的一侧维持预定位置;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的下部,并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向下方移动以与物品贴合。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上部壳体,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挡板部,以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当第二锁定部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状态时,从所述上部壳体分离而使加压部进行操作;下部壳体,在所述上部壳体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加压部,覆盖所述下部壳体的收纳空间,通过加压部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的下部,并利用弹簧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以使所述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第一锁定部,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下部壳体的一侧,并根据所述加压部的位置而移动,以使排出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第二锁定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并固定所述加压部,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加压部旋转;排出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的收纳空间,当所述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由于所述加压部而翻倒并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啮合状态,并加压所述物品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第二锁定部主体,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形成有与所述挡板部啮合的第二锁定部闩锁,以使所述挡板部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的两侧;第二锁定部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和下部壳体之间,并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维持预定位置;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的下部,并与所述物品贴合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向下方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加压部,通过壳体铰链和第一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弹簧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从而使所述壳体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投掷部,通过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和第二旋转轴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一侧,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弹簧的弹性力而加压物品,而使所述物品被投掷而被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锁定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并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接触锁定以使所述加压部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闩锁,从所述壳体铰链突出而加压投掷部的一侧面,以使所述投掷部在延迟预定时间之后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部还包括:一对物品支撑部,紧贴到物品的两侧面而固定所述物品。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部还包括:突起部从所述加压部的上表面延伸预定长度。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投掷部还形成有如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投掷部磁性体,包括磁性体和磁铁中的某一个以形成磁场;贯通孔,贯通投掷部主体;投掷部突起,从投掷部主体的上表面延伸预定长度。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锁定部主体;锁定部倾斜面,在所述锁定部主体的两侧面形成倾斜面;滑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部倾斜面啮合的滑动部倾斜面,并随着所述锁定部主体的移动而产生位移,以使加压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磁铁部,设置于所述锁定部主体,并与锁定解除单元形成磁场,从而提供能够使所述锁定部主体移动的驱动力;第三弹簧,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滑动部维持预定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在内部设置有磁性体。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为具有动物、事物、玩偶及任意的角色中的至少一个的部件或者卡片。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包括:物品主体:多个转动部件,通过多个物品铰链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第四弹簧,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铰链为中心展开;物品锁定部,产生位移而使所述物品维持折叠状态的第一形状和展开状态的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还包括:物品磁铁部,由用于形成磁场的磁性体和磁铁中的至少一个形成。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还包括:物品主体:多个转动部件,通过多个物品铰链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第四弹簧,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铰链为中心展开;结合孔,在所述多个转动部件上以形成同心轴的方式穿孔。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当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使内置的物品被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游戏的乐趣。
并且,本发明具有能够快速地从变形后的第二形状复原成第一形状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投掷部锁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图8的投掷用物品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图8的投掷用物品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结构的剖面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结构的剖面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剖面图。
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剖面图。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玩具 110:上部壳体
110’:第一壳体 110”:第二壳体
111’:第一收纳部 111”:第二收纳部
112’:第一壳体铰链 112”:第二壳体铰链
113:旋转轴 114:弹簧
115:贯通孔 116:杠杆
117:壳体结合孔 118:辅助杠杆
120:下部壳体 121:下部壳体主体
122:卡接槽 123:第一支撑台
124:支撑台铰链 125:第二支撑台
126:旋转轴 127:弹簧
128:辅助壳体 129:引导件
129’:引导件贯通孔 130:投掷部
131:投掷部铰链 132:投掷部结合孔
140:闩锁部 141:闩锁部主体
141’:第一闩锁 141”:第二闩锁
142:旋转轴 143:螺母
144:弹簧 150:复原单元
160:锁定部 161:锁定部主体
161’:锁定部突起 162:锁定部倾斜面
163:滑动部 163’:滑动部闩锁
164:滑动部倾斜面 165:磁铁部
166:弹簧 200:锁定解除单元
300:物品 310:物品主体
311:物品第一铰链 320:物品头部
330:物品第一翼 330a:物品卡接突起
331:物品第二铰链 331a:弹簧
332:物品第三铰链 340:物品第二翼
350:物品腿部 351:物品第四铰链
360:物品尾部 361:物品第五铰链
370:物品锁定部 370a:锁定部卡接突起
37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例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投掷部锁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图8的投掷用物品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0是示出根据图8的投掷用物品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使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160维持玩具的第一形状,从而使内置于玩具100的物品300得到固定,并在所述锁定部160贴附于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而从锁定状态被解除时,所述玩具100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解除所述内置的物品300的固定状态,从而使所述物品300被排出到外部,并包括:上部壳体110、下部壳体120、投掷部130、闩锁部140、复原单元150、锁定部160、锁定解除单元200、物品300。
所述变形玩具100由可电动的汽车、角色、事物、动物及玩偶形状中的某一个形状形成,并优选汽车形状。
本实施例中,为了说明的便利而限于汽车形状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可以由包括具有可电动的轮子的所有形状而构成。
所述上部壳体110是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的壳体,并且是一种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0”通过第一壳体铰链112’、第二壳体铰链112”及旋转轴113而可折叠地设置的汽车形状的部件,优选维持作为第一形状的汽车形状和以所述第一壳体110’以旋转轴113为中心向上转动而直立的第二形状中的某一形状。
并且,用于提供弹性力的弹簧114设置于旋转轴113,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10’能够转动。
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10’被划分为收纳投掷部13的第一收纳部111’、设置锁定部160的第二收纳部111”,并且在所述第一收纳部111’及第二收纳部111”之间形成有贯通孔115。
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一侧,杠杆116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端部延伸预定长度而得到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以旋转轴113为中心向上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杠杆116与闩锁部140接触而使所述闩锁部140进行操作,以使投掷部130从锁定状态解除锁定
在所述杠杆116设置有与复原单元150的一端连接的壳体结合孔117。
并且,在所述上部壳体110的内侧设置有辅助杠杆118,以用于在加压所述上部壳体110而使其维持第一形状或者从第二形状复原成第一形状的情况下,使所述上部壳体110的一部分加压并紧贴投掷部130的上部而使投掷部130回到原位置。
所述下部壳体120设置于上部壳体110的下部,并与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的锁定部160啮合,而使所述上部壳体110维持第一形状,其包括:板状的下部壳体主体121、形成于所述下部壳体主体121的上部的卡接槽122、第一支撑台123及第二支撑台125。
所述下部壳体主体121的一侧与上部壳体110的第二壳体110”接合而固定,从而支撑为使第一壳体110’以旋转轴11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所述卡接槽122设置于下部壳体主体121的另一侧,并与设置于上部壳体110的锁定部160啮合而固定所述锁定部160以使其维持锁定状态,并使所述上部壳体110维持第一形状。
所述第一支撑台123设置于下部壳体主体121的上部,其是可旋转地支撑投掷部130的构成,上部形成有支撑台铰链124,通过旋转轴126而结合到所述投掷部130,以使所述投掷部130可旋转地结合。
并且,在所述旋转轴126设置有弹簧127,所述弹簧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投掷部130能够以旋转轴126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第二支撑台125是以使闩锁部140能够在下部壳体主体121的上部进行操作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杆状的部件,所述第二支撑台12形成有:设置所述闩锁部140的第一贯通孔125’、使复原单元150贯通的第二贯通孔125”。
另外,下部壳体120包括辅助壳体128,所述辅助壳体128设置于设置有锁定部160的第二收纳部111”的底面。
所述辅助壳体128设置于第二收纳部111”的底面,并设置有贯通孔128’和一对引导件129,所述一对引导件129能够将所述锁定部160设置成使锁定部160可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操作,并且所述引导件129沿着长度方向而形成有长孔129’。
所述投掷部130是形成有收纳空间以能够收容物品300的部件,且设置于下部壳体120的支撑台铰链124通过旋转轴126而可旋转地结合于投掷部铰链131,所述投掷部130利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126的弹簧127的弹性力而向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从而投掷所述物品300以使其被排出到投掷部130的外部。
并且,在所述投掷部130的一侧设置投掷部结合孔132,使复原单元150的末端能够连接。
所述闩锁部140可转动地设置于下部壳体120的第二支撑台125,从而当所述上部壳体110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投掷部130进行操作,所述闩锁部140包括:闩锁部主体141、旋转轴142、螺母143及弹簧144。
所述闩锁部主体141在杆形状的一侧设置有与上部壳体110的杠杆116接触的第一闩锁141’,并在另一侧设置有与投掷部130的上部一侧紧贴的第二闩锁141”。
并且,所述闩锁部主体141在中央突出地形成有旋转轴142,所述旋转轴142设置于第二支撑台125的第一贯通孔125’,并通过螺母143而固定,从而被可转动地设置,并且能够通过弹簧144的弹性力而维持在预定位置。
所述复原单元150为如下的构成:连接在上部壳体110和投掷部130之间,在变形成第二形状的所述上部壳体110复原成第一形状的情况下,拽拉所述投掷部130而使其回到原位。所述复原单元150的一侧连接于上部壳体110的壳体结合孔117,另一侧贯通第二贯通孔125”而连接到投掷部130的投掷部结合孔132。
本实施例中,将线材作为所述复原单元150而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在上部壳体110和投掷部130之间设置具有任意的传动比(gear ratio)的齿轮套件,或者变更为连接上部壳体110和投掷部130之间的结构物而设置。
所述锁定部160设置于上部壳体110的第二收纳部111”,且当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时进行动作而解除锁定状态,从而将所述上部壳体110从下部壳体120分离,以使上部壳体110从第一形状变成第二形状,所述锁定部160包括:锁定部主体161、滑动部163、磁铁部165和弹簧166。
所述锁定部主体161是四方块形状的部件,并当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部165紧贴时,沿第二收纳部112的上下方向移动而产生位移,并包括锁定部突起161’和锁定部倾斜面162而构成。
所述锁定部突起161’从锁定部主体161突出预定长度而形成,并与设置于辅助壳体128的引导件129的引导件贯通孔129’啮合而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锁定部倾斜面162设置于锁定部主体161的两侧壁,并与滑动部倾斜面164啮合,而当所述锁定部主体161向下移动时,加压所述滑动部倾斜面164,而使滑动部163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滑动部163在一侧设置有与锁定部主体161的锁定部倾斜面162啮合的滑动部倾斜面164,在另一侧,与下部壳体120的卡接槽122啮合的滑动部闩锁163’突出预定长度而设置,随着所述锁定部主体16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滑动部163进行水平移动而使锁定状态解除,从而使上部壳体110能够变形成第一形状或者第二形状。
所述滑动部闩锁163’通过在第一收纳部111’和第二收纳部111”之间穿孔的贯通孔115而与下部壳体120的卡接槽122啮合,从而使锁定状态能够被维持,或者从所述卡接槽122分离而使锁定状态被解除。
所述磁铁部165设置于锁定部主体161的下部,并与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场而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弹簧166提供弹性力以使滑动部163维持在预定位置(例如,上部壳体110维持第一形状的位置),并当锁定部主体161借助于磁铁部165的磁场而向下移动时,被所述滑动部163压缩,并当由所述磁铁部165引起的磁场消失时,借助于弹性力而伸长,从而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和滑动部163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锁定部160沿着水平方向滑移而解除锁定状态的方式构成,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变更实施而构成为所述锁定部160沿着垂直方向移动而解除锁定状态,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是圆形或多边形状的部件,其表面印刷有任意的角色、数字或任意的游戏信息等,并且是在所述表面形成有涂覆层的纸材质或塑料树脂材质的卡片。
另外,在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内部设置有磁性体,从而能够与设置于锁定部160的磁铁部165形成磁场而贴合。
所述物品300是作为动物、事物及玩偶中的某一个的角色部件,并包括:物品主体310;多个转动部件,通过物品铰链311、331、332、351、361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310;第四弹簧331a,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转动部件能够以物品铰链311、331、332、351、361为中心展开;物品锁定部370,发生位移而维持所述物品300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形状和展开状态的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
所述转动部件为物品头部320、物品第一翼330、物品第二翼340、物品腿部350及物品尾部360,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主体310为中心通过第一铰链至第五铰链311、331、332、351、361而旋转,从而变形成折叠状态的第一形状和展开状态的第二形状。
即,以所述物品300的物品主体310为中心,在上部通过物品第一铰链311而可旋转地设置有物品头部320;在所述物品主体310的两侧,通过物品第二铰链331而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一翼330;在所述物品第一翼330的末端,通过物品第三铰链332而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二翼340;在所述物品主体310的下部两侧,通过物品第四铰链351而可旋转地设置有物品腿部350;在所述物品主体310的下部后侧,通过物品第五铰链361而可旋转地设置有物品尾部360。
并且,在所述物品第一铰链至第五铰链3111、331、332、351、361设置有给各个转动部件提供弹性力的第四弹簧331a。
所述物品锁定部370设置于物品主体310,并且一侧向所述物品主体310的外部突出,另一侧通过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而与形成于物品第一翼330的物品卡接突起330a啮合而得到设置,并包括第五弹簧371,所述第五弹簧371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和物品卡接突起330a能够维持啮合的状态。
以下,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物品300而言,若以物品主体310为中心折叠物品头部320、物品第一翼330、物品第二翼340、物品腿部350和物品尾部360,则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和物品卡接突起330a啮合而变成第一形状的物品300。
在上部壳体110的第一壳体110’被开放的处于第二形状的玩具100中,将所述第一形状的物品300置于设置在下部壳体120的投掷部130,并使所述第一壳体110’向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0’旋转时,连接于杠杆116的复原单元150被拉动,从而使连接于所述复原单元150的另一端的投掷部130向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10’进一步旋转时,辅助杠杆118与投掷部130的上表面接触,而使所述投掷部130能够完全旋转,且所述投掷部130借助于闩锁部140的第二闩锁141’而被固定。
另外,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完全旋转时,锁定部160的滑动部闩锁163’与下部壳体120的卡接槽122啮合,从而变成锁定状态,由此使玩具100能够维持第一形状。
此后,使玩具100行驶,当位于任意位置的锁定解除单元200位于所述玩具100的下部时,在内置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磁性体和设置于锁定部160的磁铁部165之间形成磁场,从而使相互引力发挥作用。
锁定部主体161借助于在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部165之间产生的磁力而向附图中的下方移动,从而滑动部163将水平移动。
当所述滑动部163水平移动时,滑动部闩锁163’从卡接槽122分离而解除锁定,并且上部壳体110的第一壳体110’借助于弹簧114的弹性力而以旋转轴113为中心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向上方旋转而开放时,杠杆116在以旋转轴113为中心旋转的期间,加压闩锁部140的第一闩锁141’,而使所述闩锁部140进行动作。
当第二闩锁141”由于所述闩锁部140的动作而解除锁定时,投掷部130借助于弹簧127的弹性力而以旋转轴126为中心进行旋转,当旋转在预定范围中停止时,被收纳于所述投掷部130的物品300由于惯性力而被向前方投掷。
被投向前方的物品300掉落到地面而使物品锁定部370受到加压或者由于冲击而使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与物品卡接突起330a被锁定,由此第一形状的物品变形成第二形状的物品。
因此,当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时,玩具变形成第二形状并使内置的物品被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乐趣。
并且,物品的形状也会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据此可以提高游戏乐趣。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
如图1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a包括:上部壳体110a、下部壳体120a、加压部130a、第一锁定部140a、第二锁定部150a、排出部160a、锁定解除单元200及物品300,以使处于锁定状态的多个锁定部140a、150a将玩具维持第一形状,从而使内置于玩具100a的物品300被固定,并当所述锁定部140a、150a贴附到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使所述玩具100a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并使内置于所述玩具100a的物品300的固定状态解除,从而使所述物品300被排出外部。
所述上部壳体110a是形成玩具的外形的构成,其在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且玩具的外形可以由玩偶、任意的漫画角色、动物或公知的汽车设计等多种形状构成,并且可以包括自由旋转或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连动的轮子而构成。
所述下部壳体120a是在上部壳体110a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的构成,并在下部主体部121a设置有收纳部122a、加压部130a、第一锁定部140a、第二锁定部150a及排出部160a。
并且,在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一侧形成有磁铁贯通孔121a’而使第二锁定部150a的磁铁154贯通,据此可以更好地实现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粘合。
所述下部主体部121a是一种板状的部件,并包括:用于收纳物品300的收纳部122a、设置有轮子的轮子设置孔123a、用于设置第二锁定部150a的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a、用于设置第一锁定部140a的第一锁定部铰链125a及加压部贯通孔126a。
所述收纳部122a是在一侧形成开口部的部件,并在内侧收纳物品300,该物品300由在一面或两面印刷有玩偶、角色、文字、数字、图形、纹样中的至少一个的卡片、玩偶或者任意的角色中的某一个构成。
所述加压部130a覆盖下部壳体120a的收纳空间,并通过加压部旋转轴131a而可旋转地设置于形成在下部壳体120a的下部的加压部铰链110a’,并由利用弹簧132a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的板状的部件构成,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20a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并且,所述加压部130a包括:第一弹簧132a,提供弹性力以在从下部壳体120a解除锁定而分离的情况下使加压部130a以加压部铰链110a’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加压地面;卡接槽133a,与第二锁定部150a啮合而维持所述加压部130a紧贴到下部壳体120a的底面的锁定状态;加压部闩锁134a,从所述加压部旋转轴131a延伸预定长度,从而在所述加压部130a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加压部130a的旋转位置加压第一锁定部闩锁143a。
并且,当第二锁定部150a从卡接槽133a分离而解除锁定状态时,加压部130a通过第一弹簧132a的弹性力而使所述加压部130a加压地面,并使第一形状的第一壳体110a和第二壳体120a翻倒,从而成为第二形状。
并且,当第一壳体110a和第二壳体120a被翻倒而成为第二形状时,所述加压部130a使所述收纳部122a的开口部被开放以使被收纳部122a收纳的物品300能够被排出。
所述第一锁定部140a可移动地设置于下部壳体120a的一侧,并随着所述加压部130a的旋转位置而移动,从而使排出部160a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所述第一锁定部140a包括: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第一锁定部铰链125a;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向所述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的一侧延伸预定长度而形成;第一锁定部闩锁143a,向所述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的另一侧延伸预定长度,并进行加压而使所述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能够以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锁定部弹簧144a,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与排出部160a啮合而维持锁定状态,并在与所述排出部160a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第一锁定部140a随着加压部130a的旋转而以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为中心产生旋转位移,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改变设计而如下地设置:将第一锁定部140a可滑移地设置,并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加压部130a的旋转向一侧滑移,从而产生滑动位移。
所述第二锁定部150a设置于下部壳体120a而固定所述加压部130a,并通过借助磁力而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粘合,或者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加压部130a旋转,所述第二锁定部150a包括: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滑动部152a、第二锁定部突起153a、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滑动部倾斜部155a、滑动部闩锁156a、滑动部弹簧157a及磁铁158a。
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是随着下部主体部120a的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a的沿长度方向形成的长孔的贯通孔124a’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其包括第二锁定部突起153a、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
所述第二锁定部突起153a从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突出预定长度而形成,并插入于贯通孔124a’而引导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使其沿着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a而移动。
所述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设置于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两侧侧壁,当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向下方移动时,与滑动部152a啮合并加压所述滑动部152a而使其沿水平方向移动,并在与所述滑动部152a相接的部分形成有倾斜面154a’。
所述滑动部152a其一侧与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啮合,另一侧与加压部130a的卡接槽133a啮合,从而对应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据此使所述加压部130a维持锁定状态或解除锁定状态,所述滑动部152a包括滑动部倾斜部155a、滑动部闩锁156a和滑动部弹簧157a。
所述滑动部倾斜部155a在滑动部152a的一侧以成对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啮合,优选地,在上部形成有倾斜面155a’,以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紧贴。
所述滑动部闩锁156a是向滑动部倾斜部155a的另一侧延伸预定长度的杆状的部件,其末端部插入到卡接槽133a而支撑加压部130a使其维持锁定状态,或者与所述卡接槽133a分离而使所述加压部130a的锁定被解除。
并且,所述滑动部闩锁156a的末端形成为锥形形状而使所述滑动部闩锁156a容易插入到卡接槽133a,或者容易从所述卡接槽133a分离。
所述滑动部弹簧157a设置在滑动部闩锁156a和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a之间,并提供弹性力而使滑动部152a维持在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一侧的预定位置。
即,当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向下方移动而使滑动部152a例如向图12中的左侧方向移动时,滑动部弹簧157a被压缩,并当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向下方的力消失时,借助于所述滑动部弹簧157a的被压缩的弹性力而使所述滑动部152a在图12中向右侧方向移动而回到原位,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也向上移动而回到原位。
所述磁铁158a是设置于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底面而与锁定解除单元200贴合的构成,其优选由钕磁铁形成,并与设置在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磁性体或金属体通过磁场而贴附,从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能够向下方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施例对通过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由磁力所起的贴合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如后述的第八实施例的构成,可以变更实施为如下构成:第二锁定部在下部壳体向底面方向突出预定长度而设置,并且加压部130a与下部壳体分离而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变形成第二形状。据此,可以构成为使第二锁定部150a和锁定解除单元200借助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
所述排出部160a设置于下部壳体120a的收纳空间,并当所述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20a借助于所述加压部130a而被翻倒并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40a的啮合状态,并加压物品300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所述排出部160a包括:排出部弹簧161a,当所述加压部130a解除锁定而使收纳部122a的开口部被开放时,对板状的排出部160a进行加压而使被所述收纳部122a收纳的物品300被排出到外部。
即,所述排出部160a其一侧与所述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啮合而在收纳部122a的内侧的任意位置维持锁定的状态,并当与所述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时,借助排出部弹簧161a的弹性力而在所述收纳部122a的内部沿着上下方向升降。
以下,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将玩具100a颠倒的状态下,使加压部130a的一侧从所述玩具100a的底面分离而以旋转轴131a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使收纳部122a的开口部被开放,然后将作为收纳对象的物品300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22a中。
此时,若按压设置于所述收纳部122a的排出部160a而使其移动直到与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啮合而成为锁定状态,则排出部弹簧161a成为被加压的状态。
当所述排出部160a成为锁定状态而使物品300已置于收纳部122a时,旋转加压部130a而使其紧贴到下部壳体120a的底面,从而盖住所述收纳部122的开口部。
当所述加压部130a紧贴到下部壳体120a的底面时,加压部130a的卡接槽与滑动部闩锁156a啮合而成为锁定状态,并且所述加压部130a维持固定于下部壳体120a的底面的状态。
在所述加压部130a的固定完毕之后,将玩具100a正常置于地面,然后用户使玩具100a向布置于对面的锁定解除单元200的方向行驶。
在玩具100a行驶的过程中经过锁定解除单元200的上表面时,设置于玩具100a的下部的磁铁158a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
设置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内部的磁性体或者金属板因为所述磁铁158a的磁场所引起的引力而彼此贴附,由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158a的贴附,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向下方移动,且滑动部152a借助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移动而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加压部130a的锁定状态。
并且,当滑动部152a移动而使加压部130a的锁定被解除时,从玩具100a的下部分离的所述加压部130a通过第一弹簧132a的弹性力而旋转并加压地面。
当加压部130a借助于所述第一弹簧132a而旋转90°左右时,玩具100a成为直立的状态;当所述加压部130a旋转90°以上时,玩具100a成为完全翻倒的状态。
另外,当加压部闩锁134a旋转而加压第一锁定部闩锁143a的末端时,所述第一锁定部闩锁143a以第一锁定部旋转轴141a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使第一锁定部卡接突起142a向上方旋转而使第一锁定部140a从排出部160a分离,从而解除排出部160a的锁定状态。
当所述排出部160a被解除锁定时,收纳部122a的上部被开放,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22a的物品300借助处于压缩状态的排出部弹簧161a的弹性力而向收纳部122a的上方发射并排出。
因此,当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时,玩具变形成第二形状而使内置的物品被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乐趣。
(第三实施例)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4至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玩具100b包括:上部壳体110b、下部壳体120b、加压部130b、第一锁定部140b、第二锁定部150b和排出口160b,以由处于锁定状态的多个锁定部140b、150b使玩具维持第一形状,从而使内置于玩具100b的物品300被固定,且当所述锁定部140b、150b与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所述玩具100b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解除内置于所述玩具100b的物品的固定状态,使所述物品被排出到外部。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b的构成相比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a的构成,其区别在于,设置于上部壳体110b的多个挡板(fender)部111b及第二锁定部150b的构成。
所述多个挡板部111b可沿水平方向旋转地设置于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的上部壳体110b的两侧,当第二锁定部150b进行操作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与所述上部壳体110b分离而使加压部130b进行操作,所述多个挡板部111b在所述挡板部111b的主体一侧分别钻有挡板贯通孔112b,从而通过挡板铰链127b而可旋转地结合于下部壳体120b,并包括挡板锁定槽111b’和挡板闩锁111b”。
所述挡板贯通孔112b在挡板部111b的主体一侧分别沿着纵向形成,所述挡板部111b通过挡板旋转轴113b而分别结合到下部壳体120b的挡板铰链127b,并通过挡板弹簧114b的弹性力而使所述挡板部111b以下部壳体120b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
所述挡板锁定槽111b’是设置于挡板部111b的主体另一侧的槽部,其与第二锁定部150b的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啮合,从而使所述挡板部111b分别固定于上部壳体110b的左/右侧。
*所述挡板闩锁111b”突出地设置于挡板贯通孔112b的一侧,并与加压部130b的卡接槽133b啮合而使所述加压部130b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未说明符号117b为玩具100b的前轮,并通过旋转轴117b’而分别设置在挡板部111b。
所述下部壳体120b是在上部壳体110b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的构成,在下部主体部121b设置有:收纳部122b、加压部130b、第一锁定部140b、第二锁定部150b及排出部。
所述下部主体部121b是板状的部件,并包括:用于收纳物品300(参照图11)的收纳部122b、设置有轮子的轮子设置槽123b、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b、用于设置第一锁定部140b的第一锁定部铰链125b、加压部贯通孔126b及多个挡板铰链127b。
所述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b向下部主体部121b的上表面突出预定长度而使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能够被安置,并引导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使其能够沿着所述锁定部引导件124b而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挡板铰链127b在两侧向下部壳体120b的上表面突出预定长度而相向地设置,并使挡板部111b通过挡板贯通孔112b和挡板旋转轴113b而可旋转地结合于下部壳体120b,以在锁定被解除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挡板部111b。
所述加压部130b覆盖下部壳体120b的收纳空间,并通过加压部旋转轴131b而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120b的下部,并利用弹簧132b的弹性力加压地面而使所述上部壳体110b和下部壳体120b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并且,在所述加压部130b的另一侧的两侧末端形成有卡接槽133b而与挡板部111b的挡板闩锁111b”啮合,从而固定支撑所述加压部130b,或者使其解除锁定而分离。
所述第一锁定部140b可移动地设置在下部壳体120b的一侧,并随着所述加压部130b的位置而移动,从而使排出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所述第二锁定部150b设置于下部壳体120b,并支撑挡板部111b和加压部130b使挡板部111b和加压部130b在预定位置得到固定,并通过借助磁力与锁定解除单元200贴合,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物理接触,从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据此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挡板部111b和加压部130b旋转,为此,所述第二锁定部150b包括: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第二锁定部弹簧153b和磁铁154b。
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于第二锁定部引导件124b,在其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用于与挡板部111b的挡板锁定槽111b’啮合而将其固定。
所述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与挡板部111b啮合或者分离,从而维持锁定状态以使所述挡板部111b固定在上部壳体110b的前方两侧被固定,或者使所述挡板部111b从上部壳体110b分离而变成锁定解除状态。
所述第二锁定部弹簧153b设置在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和下部壳体120b之间,从而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维持在预定位置,并当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由于磁铁154b和锁定解除单元200的贴合而向下方移动时被压缩,并当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154b分离时,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向上移动而回到原位。
所述磁铁154b设置在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的下部,并当为了与锁定解除单元200贴合而受到磁场的引力作用时,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向下方移动,其优选由钕磁铁形成。
本实施例中,对通过利用磁力来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贴合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如后述的第八实施例的构成,可以变更实施为:第二锁定部150b在下部壳体向底面方向突出预定长度而设置,并且为了使加压部130a与下部壳体分离而变成第二形状,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使第二锁定部150a和锁定解除单元200能够借助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
所述排出部设置在下部壳体120b的收纳空间,当上部壳体110b和下部壳体120b由于加压部130b而翻倒并变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40b的啮合状态,并加压所述物品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所述排出部与第二实施例的排出部相同地构成。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玩具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挡板部111b和加压部130b处于固定的状态下,将玩具100b放置于地面并使其朝向布置在玩具100b的对面的锁定解除单元200方向而行驶时,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154b贴附而使第二锁定部150b向下方移动,从而使第二锁定部弹簧153b被压缩,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从挡板部111b的挡板锁定槽111b分离而解除锁定。
当所述挡板部111b的锁定被解除时,以各个挡板铰链(127b)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并展开,随着所述挡板部111b向左/右方向旋转而展开,所述挡板部111b的挡板闩锁111b”从加压部130b的卡接槽133b分离而使所述加压部130b的锁定也被解除。
当所述加压部130b的锁定被解除时,从玩具100b的下部分离的所述加压部130b通过第一弹簧132b的弹性力而旋转并加压地面。
因此,当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时,玩具变形成第二形状而使内置的物品被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乐趣。
(第四实施例)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如图17至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玩具100c包括:壳体110c、加压部120c、投掷部140c及锁定部160c,以使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160c维持玩具的第一形状而使内置于玩具100c的物品300被固定,且所述锁定部160c贴附到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所述玩具100c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解除所述内置的物品300的固定状态,从而使所述物品300被排出到外部。
所述壳体110c是形成玩具100c的外形的构成,并形成有:第一收纳部111c,在内部利用收纳空间设置物品300;第二收纳部112c,设置有锁定部160c;壳体铰链114c,在所述壳体110c的下方一侧结合可旋转地结合有加压部120c;壳体闩锁115c,从所述壳体铰链114c延伸预定长度。
所述第一收纳部111c和第二收纳部112c形成为各自分离的收纳空间,并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一收纳部111c和第二收纳部112c之间的贯通孔113c。
所述壳体闩锁115c从壳体铰链114c突出而加压投掷部140c的一侧面,从而维持锁定状态,当加压部120c从壳体110c分离时,维持锁定状态而防止投掷部140c旋转直到所述加压部120c到达任意的旋转位置,当所述加压部120c到达任意的旋转位置时,使所述投掷部140c解除锁定。
即,当加压部120c从壳体110分离而旋转时,所述壳体闩锁115c使投掷部140c在延迟预定时间后旋转。
并且,所述壳体110c的外形可以构成为玩偶、任意的漫画角色、动物或者公知的汽车设计等多种形状,并且可以包括自由旋转或者与发条(spiral spring)装置、电机等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未示出)连动的多个轮子而构成。
所述加压部120c为板状的部件,其通过第一旋转轴130c而可旋转地结合到设置于壳体110c的下部的壳体铰链114c,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30c的第一弹簧131c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从而使所述壳体110c直立或翻倒而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并包括加压部第一铰链121c、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加压部卡接槽123c和物品支撑部124c而构成。
所述加压部第一铰链121c设置在板状的加压部120c的一侧,以使所述加压部120c通过壳体铰链114c和第一旋转轴130c而可旋转地结合到壳体110c。
并且,在所述加压部第一铰链121c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壳体110c和加压部120c之间提供弹性力的第一弹簧131c。
所述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设置在加压部120c的另一侧,以使投掷部140c通过第二旋转轴150c而可旋转地结合到所述加压部120c。
并且,在所述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加压部120c和投掷部140c之间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簧151c。
所述加压部卡接槽123c是穿孔于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的槽部,其与锁定部160c啮合而固定加压部120c使其位于壳体110c的下部。
所述物品支撑部124c在加压部120c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一对,从而紧贴到置于投掷部140c上的物品300的两侧面,支撑所述物品300而防止所述物品300游动,在所述物品支撑部124c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物品300接触的至少一个卡接突起125c。
所述投掷部140c为板状的部件,其通过设置在加压部120c的一侧的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和第二旋转轴150c而可旋转地设置,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150c的第二弹簧151c的弹性力而加压所述加压部120c和物品300,以使所述物品300被投掷到壳体110c的外部,并包括投掷部铰链141c和弯曲部142c而构成。
所述投掷部铰链141c设置在板状的投掷部140c的一侧而使投掷部140c通过第二旋转轴150c而可旋转地结合于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
所述弯曲部142c在投掷部140c的主体两侧向内侧弯曲,以使设置于加压部120c的两侧的物品支撑部124c通过投掷部140c而支撑放置于所述投掷部140c上的物品300c。
所述锁定部160c设置于壳体110c的第二收纳部112c,并借助于磁力而紧贴到锁定解除单元200,或者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而使在所述壳体110c的底面维持预定位置的处于锁定状态的加压部120c旋转,所述锁定部160c包括:锁定部主体161c、滑动部163c、磁铁部165c及弹簧166c。
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为四方块形状的部件,当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部165c紧贴时,沿着第二收纳部112c的上下方向移动并产生位移,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包括锁定部突起161c’和锁定部倾斜面162c而构成。
所述锁定部突起161c’从锁定部主体161c突出预定长度而形成,并与第二收纳部112c的引导件116c啮合而引导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而使其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锁定部倾斜面162c设置于锁定部主体161c的两侧壁,并与滑动部倾斜面1646c啮合而当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向下移动时,加压所述滑动部163c而使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滑动部163c在一侧设置有与锁定部主体161c的锁定部倾斜面162c啮合的滑动部倾斜面164c,在另一侧设置有与加压部120c的加压部卡接槽123c啮合的滑动部闩锁163c’,从而使滑动部163c随着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进行水平移动并产生位移,以使加压部120c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所述滑动部闩锁163c’通过在第一收纳部111c和第二收纳部112c之间穿孔的贯通孔113c而与加压部卡接槽123c啮合。
所述磁铁部165c设置于锁定部主体161c的下部,并与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场而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弹簧166c提供弹性力而使滑动部163c维持在预定位置(例如,加压部120c维持锁定状态的位置),并当锁定部主体161c由于磁铁部165c的磁场而向下移动时,被所述滑动部163c压缩,而当所述磁铁部165c产生的磁场消失时,伸长而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和滑动部163c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中,构成为所述锁定部160c沿着水平方向滑动而解除加压部120c的锁定,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构成为使所述锁定部160c沿着垂直方向移动而解除所述加压部120c的锁定状态,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然的。
并且,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锁定部160c和锁定解除单元200利用磁力而贴合并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的构成作为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如后述的实施例八,可以变更实施为:锁定部160c在壳体向底面方向突出预定长度而设置,并且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加压部120c与壳体分离而变形成第二形状,据此使锁定部160c和锁定解除单元200能够借助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
以下,对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将物品300放置在与加压部120c折叠的投掷部140c的上表面,以使物品300被物品支撑部124c支撑,并将物品300插入到壳体110c的第一收纳部111c。
此时,锁定部160c处于滑动部闩锁163c’通过贯通孔113c而突出的状态,所述滑动部闩锁16c’与移动至第一收纳部111c的底面的加压部120c的加压部卡接槽123c啮合,而使物品300维持在被收纳于壳体110c的内部的状态。
然后,如果使玩具100c行驶而使位于任意位置的锁定解除单元200位于所述玩具100c的下部时,在内置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磁性体和设置于锁定部160的磁铁部165c之间形成磁场而产生引力。
所述锁定部主体161借助于在锁定解除单元200和磁铁部165c之间产生的磁力而向附图中的下方移动而使滑动部163c水平移动。
当所述滑动部163c水平移动时,滑动部闩锁163c’从加压部卡接槽123c分离而解除锁定,加压部120c利用第一弹簧131c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并使壳体110c向上方旋转且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成为直立或者被完全翻倒的翻倒状态。
当所述壳体110c向上方旋转而被开放时,曾加压投掷部140c的壳体闩锁115c也一起向上方旋转,当所述壳体110c脱离预定的旋转范围时,从所述投掷部140c分离而使所述投掷部140c借助于第二弹簧151c的弹性力而将物品300向前方投掷。
因此,当锁定解除单元贴附到处于第一形状的玩具时,玩具变形成第二形状并使内置的物品被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乐趣。
(第五实施例)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22至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d由与根据第四实施的玩具100c相同的构成形成,区别在于投掷部140d与物品300’的部分构成,因此仅对所述区别点进行说明,并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所述投掷部140d是板状的部件,并通过设置在加压部120c的一侧的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和第二旋转轴150c(参照图17)而可旋转地设置,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150c的第二弹簧151c(参照图17)的弹性力而加压所述加压部120c和物品300’,从而使所述物品300’被投掷到壳体110c的外部,并且包括投掷部铰链141d和投掷部磁性体143d而构成。
所述投掷部磁性体143d内置于投掷部140d或者设置在投掷部140d的表面,从而形成磁场以使设置于物品300’的锁定部370’能够维持锁定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物品30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物品300的不同之处在于物品锁定部370’的构成。
所述物品锁定部370’设置于物品主体310,并在一侧通过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而与形成于物品第一翼330’的物品卡接突起330a’啮合,所述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和物品卡接突起330a’利用形成于物品磁铁部380’和设置于投掷部140d的投掷部磁性体143d之间的磁力而维持啮合的状态。
当所述物品300’从投掷部140d分离而被投掷时,所述物品磁铁部380’和投掷部磁性体143d之间的磁场会消失,且伸长的第五弹簧371’收缩而使锁定部卡接突起370a’移动,并从物品卡接突起330a’分离而解除锁定状态。
因此,当所述物品300’从投掷部140d分离而被投掷时,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第六实施例)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结构的剖面图,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25至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玩具100e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玩具100c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压部120e、投掷部140e及物品300”。
所述加压部120e形成从加压部120e的上表面延伸预定长度的突起部126e,以当与物品300”结合时,使所述物品300”维持作为锁定状态的第一形状,并当与所述物品300”分离时,解除锁定而使所述物品300”变形成第二形状。
所述投掷部140e设置有贯通投掷部140e的主体的投掷部贯通孔144e,以使所述加压部120e的突起部126e贯通投掷部140e,从而能够与物品300”啮合。
所述物品300”设置有:物品主体;多个转动部件,包括通过多个物品铰链331”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的物品第一翼330’;第四弹簧331a”,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铰链331”为中心展开。在所述转动部件,例如在一对物品第一翼330”上的彼此重叠的局部位置穿孔有具有同心轴的结合孔330a”。
所述结合孔330a”与加压部120e的突起部126e结合而使物品维持作为锁定状态的第一形状,并当从所述突起部126e分离时,解除锁定而借助于第四弹簧331a”的弹性力而变形成第二形状。
因此,当所述物品300”从投掷部140e分离而被投掷时,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第七实施例)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投掷用物品结构的剖面图,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28至3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玩具100f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玩具100c的不同之处在于投掷部140f的构成。
所述投掷部140f在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加压物品锁定部370的投掷部突起145f,因此当物品300从加压部120c分离时,使物品300能够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即,当加压部120、投掷部140f和物品300被收纳于壳体110c的内部时,所述物品300借助于加压部120的物品支撑部124c和卡接突起125c而固定在从投掷部140f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加压部120c和投掷部140f借助于壳体闩锁115c和锁定部160c而被固定。
此后,当玩具100f行驶而使位于任意位置的锁定解除单元200位于所述玩具100f的下部时,在内置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磁性体和设置于锁定部160f的磁铁部165之间形成磁场而产生引力,从而使锁定部主体161c向附图中的下方移动而使滑动部163c水平移动。
当所述滑动部163c水平移动时,滑动部闩锁从加压部卡接槽123c分离而解除锁定,加压部120c利用弹簧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从而使壳体110c向上旋转,并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成为直立或者被完全翻倒的翻倒状态。
此时,曾加压投掷部140f的壳体闩锁115c也向上旋转,并当所述壳体110c脱离预定旋转范围时,从所述投掷部140f分离而使所述投掷部140f借助弹簧的弹性力而旋转,并打击物品锁定部370,同时使物品300从加压部120c的物品支撑部124c及卡接突起125c分离而向前方被投掷。
因此,当物品300从投掷部140f分离而被投掷时,根第七实施例的玩具100f立即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第八实施例)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另一剖面图,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的操作过程的立体图。
图31至图3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玩具100g包括:上部壳体110、下部壳体120、投掷部130、闩锁部140、复原单元150、锁定部160g、磁铁部170g、锁定解除单元200及物品,以使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160维持玩具的第一形状而使内置于玩具100的物品300被固定,当所述锁定部160贴附到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所述玩具100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从而解除所述内置的物品300的固定状态,使所述物品300被排出到外部。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玩具100a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玩具100的区别之处在于,锁定部160g和磁铁部170g的构成。
所述锁定部160g为如下的构成,在上部壳体110向底面方向突出预定长度而得到设置,并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从下部壳体120分离而变形成第二形状。所述锁定部160g包括:锁定部主体161g、锁定部主体旋转轴162g、链接(link)部163g、滑动部164g、结合孔165g和弹簧166g。
所述锁定部主体161g为杆状的部件,当与锁定解除单元200产生物理接触时,以锁定部主体旋转轴162g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使通过链杆部163g而连接的滑动部164g水平移动。
并且,所述锁定部主体161g的一侧端部贯通下部壳体120的辅助壳体128的贯通孔128’而得到设置,在所述一侧端部形成有与锁定解除单元200接触的倾斜面161g’,从而能够使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接触能够更容易地实现。
所述锁定部主体旋转轴162g向锁定部主体161g的两侧突出预定长度,并可旋转地结合到设置于辅助壳体128的引导件129的结合孔129”,以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能够旋转。
所述链杆部163g向锁定部主体161g的另一侧端部的两侧突出预定距离,并可旋转地连接到滑动部164g。
所述滑动部164g通过结合孔165g而连接到锁定部主体161g的链杆部163g,并随着所述锁定部主体161g的正旋转方向或者逆旋转方向而向右侧方向或左侧方向水平移动而解除锁定状态,从而使上部壳体110变形成第一形状或者第二形状。
所述弹簧166g是用于提供弹性力而使滑动部164g在预定位置维持锁定状态的构成,当所述滑动部164g水平移动至预定位置而锁定状态被解除时,提供弹性力而使其回到原位。
所述磁铁部170g固定设置于辅助壳体128,从而与物理接触的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场,并通过所述形成的磁场而提供磁力以使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到所述上部壳体110的底面。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形玩具100g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使玩具100g行驶而使位于任意位置的锁定解除单元200位于所述玩具100的下部时,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前方及上表面物理接触到向所述玩具100g的下部突出预定距离的锁定部160g。
当所述锁定部160g通过所述物理接触而向玩具的行驶方向的后方旋转时,通过链杆部163g而连接的滑动部164g向附图中的左侧方向水平移动,从而与卡接槽122分离而解除锁定。
上部壳体110的第一壳体110’利用弹簧114的弹性力而以旋转轴113为中心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当所述第一壳体110’向上方旋转而被开放时,杠杆116在以旋转轴11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期间内,加压闩锁部140的第一闩锁141’,使所述闩锁部140进行操作。
当第二闩锁141”因为所述闩锁部140的操作而解除锁定时,投掷部130借助弹簧127的弹性力而以旋转轴126为中心进行旋转,当旋转到预定范围而停止时,被收纳于所述投掷部130的物品300由于惯性力向前方被投掷。
另外,磁铁部170g与内置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磁性体之间形成磁场而形成相互引力,从而使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到上部壳体110的底面。
如上所述,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到,本技术领域的熟练的从业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
并且,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附图中示出的线的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可能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而被夸张地示出,并且上述的术语为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能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者惯例而不同,所以对这些术语的解释应当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而进行。

Claims (22)

1.一种变形玩具,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使玩具维持第一形状,从而使内置于玩具的物品被固定,当所述锁定部通过任意的锁定解除单元(200)而从锁定状态解除时,从所述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而使内置的所述物品的固定状态解除,从而使所述物品被排出到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玩具为可电动的汽车、角色、事物、动物、玩偶形态中的某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上部壳体(110),可折叠地设置有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的多个壳体(110’、110”),从而能够维持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形状;
下部壳体(120),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的下部,并支撑所述上部壳体(110)而使其维持第一形状;
投掷部(130),通过支撑台铰链(124)和旋转轴(126)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并利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126)的弹簧(127)的弹性力而旋转,从而加压所述物品而将所述物品投掷到外部;
闩锁部(140),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当所述上部壳体(110)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投掷部(130)旋转;
锁定部(160),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并与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力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与下部壳体(120)分离而成为第二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上部壳体(110),可折叠地设置有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的多个壳体(110’、110”),从而能够维持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形状;
下部壳体(120),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的下部,并支撑所述上部壳体(110)而使其维持第一形状;
投掷部(130),通过支撑台铰链(124)和旋转轴(126)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并利用设置于所述旋转轴(126)的弹簧(127)的弹性力而旋转,从而加压所述物品而将所述物品投掷到外部;
闩锁部(140),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当所述上部壳体(110)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投掷部(130)旋转;
锁定部(160g),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并通过与所述锁定解除锁定单元(200)的物理接触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与下部壳体(120)分离而成为第二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还包括:
磁铁部(170g),与物理接触的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力,从而使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贴附到所述上部壳体(110)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还包括:
复原单元(150),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110)和投掷部(130)之间,当变形成第二形状的所述上部壳体(110)复原成第一形状时,拽拉所述投掷部(130)而使其回到原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还包括:
辅助杠杆(118),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的内侧,并紧贴成使复原成第一形状的上部壳体(110)的一部分加压所述投掷部(130)的上部而使所述所述投掷部(130)回到原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上部壳体(110a),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
下部壳体(120a),在所述上部壳体(110a)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
加压部(130a),覆盖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收纳空间,通过加压部旋转轴(131a)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下部,并利用弹簧(132a)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20a)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第一锁定部(140a),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一,并根据所述加压部(130a)的位置而移动,从而使排出部(160a)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第二锁定部(150a),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a)并固定所述加压部(130a),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而使所述加压部(130a)旋转;
排出部(160a),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a)的收纳空间,当所述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20a)由于所述加压部(130a)而翻倒并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40a)的啮合状态,加压所述物品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150a)包括:
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滑动部(152a),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啮合而随着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两侧面,并与所述滑动部(152a)啮合,并加压所述滑动部(152a)而使其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一对滑动部倾斜部(155a),在所述滑动部(152a)的一侧向上方突出而与所述第二锁定部倾斜部(154a)啮合;
滑动部闩锁(156a),向所述滑动部倾斜部(155a)的另一侧延伸预定长度而支撑所述加压部(130a),以使所述加压部(130a)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弹簧(157a),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滑动部(152a)在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一侧维持预定位置;
磁铁(158a),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的下部,并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a)向下方移动以与物品贴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上部壳体(110b),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
挡板部(111b),以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10b),当第二锁定部(150b)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状态时,从所述上部壳体(110b)分离而使加压部(130b)进行操作;
下部壳体(120b),在所述上部壳体(110b)的下部形成物品的收纳空间;
加压部(130a),覆盖所述下部壳体(120b)的收纳空间,通过加压部旋转轴(131b)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b)的下部,并利用弹簧(132b)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0b)和下部壳体(120b)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第一锁定部(140b),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120b)的一侧,并根据所述加压部(130b)的位置而移动,以使排出部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第二锁定部(150b),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b)并固定所述加压部(130a),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定以使所述加压部(130b)旋转;
排出部,设置于所述下部壳体(120b)的收纳空间,当所述上部壳体(110b)和下部壳体(120b)由于所述加压部(130b)而翻倒并变形成第二形状时,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40b)的啮合状态,并加压所述物品而使其被排出到外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150b)包括:
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形成有与所述挡板部(111b)啮合的第二锁定部闩锁(152b),以使所述挡板部(111b)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10b)的两侧;
第二锁定部弹簧(153b),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和下部壳体(120b)之间,并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维持预定位置;
磁铁(154b),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的下部,并与所述物品贴合而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主体(151b)向下方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玩具包括:
壳体(110c),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
加压部(120c,120e),通过壳体铰链(114c)和第一旋转轴(130c)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0c)的下部,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30c)的第一弹簧(131c)的弹性力而加压地面,从而使所述壳体(110c)从第一形状变形成第二形状;
投掷部(140c、140d、140e、140f),通过加压部第二铰链(122c)和第二旋转轴(150c)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加压部(120c、120e)的一侧,并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150c)的第二弹簧(151c)的弹性力而加压物品,从而使所述物品被投掷而被排出到所述壳体(110c)的外部;
锁定部(160c),设置于所述壳体(110c),并通过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利用磁力的贴附或者与锁定解除单元(200)的物理接触中的至少一个而位移至锁定解除位置,从而接触锁定以使所述加压部(120c、120e)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c)还包括:壳体闩锁(115c),从所述壳体铰链(114c)突出而加压投掷部(140c、140d、140e、140f)的一侧面,以使所述投掷部(140c、140d、140e、140f)在延迟预定时间之后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部(120c、120e)还包括:一对物品支撑部(124c),紧贴到物品的两侧面而固定所述物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部(120e)还包括:突起部(126e),从所述加压部(120e)的上表面延伸预定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掷部(140d、140e、140f)还形成有如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投掷部磁性体(143d),包括磁性体和磁铁中的某一个以形成磁场;贯通孔(144e),贯通投掷部主体;投掷部突起(145f),从投掷部主体的上表面延伸预定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160c)包括:
锁定部主体(161c);
锁定部倾斜面(162c),在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的两侧面形成倾斜面;
滑动部(163c),设置有与所述锁定部倾斜面(162c)啮合的滑动部倾斜面(164c),并随着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的移动而产生位移,以使加压部(120e、120e)被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磁铁部(165c),设置于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并与锁定解除单元(200)形成磁场,从而提供能够使所述锁定部主体(161c)移动的驱动力;
第三弹簧(166c),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滑动部(163c)维持预定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单元(200)在内部设置有磁性体(210)。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为具有动物、事物、玩偶及任意的角色中的至少一个的部件或者卡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包括:
物品主体(310):
多个转动部件,通过多个物品铰链(311、331、332、351、361)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310);
第四弹簧(331a),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铰链(311、331、332、351、361)为中心展开;
物品锁定部(370、370’),产生位移而使所述物品维持折叠状态的第一形状和展开状态的第二形状中的某一个。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还包括:
物品磁铁部(380’),由用于形成磁场的磁性体和磁铁中的至少一个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还包括:
物品主体:
多个转动部件,通过多个物品铰链而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
第四弹簧(331a”),提供弹性力而使所述转动部件以物品铰链(331”)为中心展开;
结合孔(330a”),在所述多个转动部件上以形成同心轴的方式被穿孔。
CN201580032685.0A 2015-05-12 2015-05-12 变形玩具 Active CN106457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5/004711 WO2016182096A1 (ko) 2015-05-12 2015-05-12 변신 완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7053A true CN106457053A (zh) 2017-02-22
CN106457053B CN106457053B (zh) 2019-11-01

Family

ID=5724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2685.0A Active CN106457053B (zh) 2015-05-12 2015-05-12 变形玩具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1028B2 (zh)
EP (1) EP3296004B1 (zh)
JP (1) JP6464285B2 (zh)
KR (1) KR101859808B1 (zh)
CN (1) CN106457053B (zh)
AU (1) AU2015394401B2 (zh)
BR (1) BR112017023034A2 (zh)
CA (1) CA2983099C (zh)
HK (1) HK1232180A1 (zh)
MX (1) MX2017014430A (zh)
WO (1) WO20161820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17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初淘乐玩具梦工厂有限公司 变形玩具
CN11308273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大元传媒株式会社 可变形玩具和包括可变形玩具的玩具套件
CN113164824A (zh) * 2019-05-13 2021-07-23 崔信奎 折叠式玩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7160B (zh) * 2016-06-27 2023-04-21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可二次夹币玩具
KR101965526B1 (ko) * 2018-02-14 2019-04-03 최종일 발사완구
KR102091321B1 (ko) * 2018-04-20 2020-03-19 주식회사 초이락컨텐츠팩토리 액션완구
CN109876463A (zh) * 2019-02-28 2019-06-14 乐森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机器人
WO2021141244A1 (ko) * 2020-01-08 2021-07-15 대원미디어 주식회사 변형 완구 및 변형 완구를 포함하는 완구 세트
US11850531B2 (en) * 2023-02-18 2023-12-26 Cheng Chen Rollable toy ca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214A (en) * 1982-09-22 1984-08-21 Marvin Glass & Associates Impact responsive toy vehicle
JP2001017751A (ja) * 1999-07-06 2001-01-23 Toroimaa:Kk 菓子入り乗物おもちゃ
CN202920968U (zh) * 2012-11-27 2013-05-08 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 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
KR101327306B1 (ko) * 2012-03-26 2013-11-11 최신규 덤블링 자동차 완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놀이 장치
KR101370617B1 (ko) * 2012-11-09 2014-03-06 최신규 완구용 자동차
CN104302370A (zh) * 2013-04-03 2015-01-21 崔信奎 变形汽车玩具
CN204233757U (zh) * 2014-10-28 2015-04-01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夹持玩具物的翻转变形玩具车
CN204293861U (zh) * 2014-10-28 2015-04-29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碰变形成飞禽类的玩具车
CN204307350U (zh) * 2014-12-12 2015-05-06 广州市三宝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玩具及其机械合体变形玩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5724A (en) * 1944-06-03 1945-09-25 Roy C Olson Toy
US2757482A (en) * 1954-11-26 1956-08-07 Frank R Brown Selectively self-wrecking toy vehicle
US3572715A (en) * 1969-07-25 1971-03-30 Carlos Ramirez Aerial projectile with jack-in-the-box
US3688435A (en) * 1970-12-09 1972-09-05 Mattel Inc Extensible quick configuration-changing toy
JPS6010624Y2 (ja) * 1979-06-04 1985-04-10 株式会社トミー 折畳み展開自在な走行玩具
US4654018A (en) * 1986-02-06 1987-03-31 Coleco Industries, Inc. Figure toy with launching mechanism for conceled flying element
JPS6322994U (zh) * 1986-07-31 1988-02-15
JPH0617498Y2 (ja) * 1987-06-10 1994-05-1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変形走行玩具
JP2980189B2 (ja) * 1994-08-31 1999-11-22 株式会社タカラ 形態変化玩具
US5759083A (en) * 1997-01-24 1998-06-02 Soma International Ltd. Toy vehicle with integral ball playing apparatus
KR100425921B1 (ko) 1998-01-12 2004-06-12 이용희 장애물에부딪치면로보트완구로변신하는자동차완구
US6086446A (en) * 1999-02-04 2000-07-11 Mattel, Inc Transformable insect-like toy figure
US7017937B2 (en) * 2003-10-30 2006-03-28 Williams Michael D Double occupancy baby stroller
US20060270320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Mattel, Inc. Transformation toy and related products
JP4859206B2 (ja) * 2006-02-20 2012-01-25 株式会社セガ トイズ 玩具
US7674150B2 (en) * 2006-05-04 2010-03-09 Mattel, Inc. Toy with tethered pieces
US9120025B2 (en) * 2010-07-09 2015-09-01 Jakks Pacific, Inc. Core with finger indentation and formed to expel an object concealed therein
JP2012081199A (ja) * 2010-10-14 2012-04-26 Sega Toys:Kk 遊戯玩具及び遊戯玩具セット
KR101327305B1 (ko) * 2012-02-24 2013-11-11 최신규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놀이 장치
JP2014144185A (ja) * 2013-01-30 2014-08-14 Sega Toys:Kk 走行玩具
KR101605604B1 (ko) * 2014-02-21 2016-03-22 최종일 아이템 투척 완구용 자동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214A (en) * 1982-09-22 1984-08-21 Marvin Glass & Associates Impact responsive toy vehicle
JP2001017751A (ja) * 1999-07-06 2001-01-23 Toroimaa:Kk 菓子入り乗物おもちゃ
KR101327306B1 (ko) * 2012-03-26 2013-11-11 최신규 덤블링 자동차 완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놀이 장치
KR101370617B1 (ko) * 2012-11-09 2014-03-06 최신규 완구용 자동차
CN202920968U (zh) * 2012-11-27 2013-05-08 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 带有平衡装置的移动式变形模型
CN104302370A (zh) * 2013-04-03 2015-01-21 崔信奎 变形汽车玩具
CN204233757U (zh) * 2014-10-28 2015-04-01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夹持玩具物的翻转变形玩具车
CN204293861U (zh) * 2014-10-28 2015-04-29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碰变形成飞禽类的玩具车
CN204307350U (zh) * 2014-12-12 2015-05-06 广州市三宝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玩具及其机械合体变形玩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17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初淘乐玩具梦工厂有限公司 变形玩具
CN110935179B (zh) * 2018-09-21 2022-09-09 初淘乐玩具梦工厂有限公司 变形玩具
CN113164824A (zh) * 2019-05-13 2021-07-23 崔信奎 折叠式玩具
US11883760B2 (en) 2019-05-13 2024-01-30 Shin-Kyu Choi Foldable toy
CN11308273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大元传媒株式会社 可变形玩具和包括可变形玩具的玩具套件
US11679336B2 (en) 2020-01-08 2023-06-20 Daewon Media Co., Ltd. Toy s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6004B1 (en) 2020-05-20
EP3296004A4 (en) 2019-02-27
HK1232180A1 (zh) 2018-01-05
WO2016182096A1 (ko) 2016-11-17
KR20160144298A (ko) 2016-12-16
KR101859808B1 (ko) 2018-06-28
US10421028B2 (en) 2019-09-24
JP2018514334A (ja) 2018-06-07
CA2983099C (en) 2020-01-14
BR112017023034A2 (pt) 2018-07-03
MX2017014430A (es) 2018-04-10
JP6464285B2 (ja) 2019-02-06
EP3296004A1 (en) 2018-03-21
CA2983099A1 (en) 2016-11-17
AU2015394401B2 (en) 2019-10-03
US20180133612A1 (en) 2018-05-17
CN106457053B (zh) 2019-11-01
AU2015394401A1 (en)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7053A (zh) 变形玩具
CN104114248B (zh) 变形汽车玩具及利用该玩具的游戏装置
CN109091881A (zh) 变形汽车玩具
CN107771098B (zh) 变形玩具
CN207941194U (zh) 可多次空翻玩具及可二次空翻的玩具车
CN108290076B (zh) 分离型玩具
CN207545821U (zh) 合体变形玩具
CN108367202A (zh) 发射型玩具
CN207822512U (zh) 可二次翻转变形的玩具车
JP4588115B1 (ja) 走行玩具
CN110270110A (zh) 可分裂组合的玩具套装
CN101116784B (zh) 具有系绳部件的玩具
JP2013141563A (ja) 対戦ゲーム玩具
WO2022228092A1 (zh) 一种触发可动玩具
CN209475574U (zh) 可分裂的玩具套装
CN209475575U (zh) 可分裂组合的单体玩具和可分裂组合的玩具套装
KR20210001855U (ko) 쌓기놀이가 가능한 자동차 완구
CN111450545A (zh) 双触发式玩具
CN214913342U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09596560U (zh) 多重合体的玩具套装
CN217041293U (zh) 可碰撞变形的旋射玩具
CN217041290U (zh) 可吸物的旋射玩具
CN109985396B (zh) 可多次空翻玩具及可二次空翻的玩具车
CN215427272U (zh) 一种逻辑思维玩具
CN110251961A (zh) 弹跳合体的玩具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21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9

Address after: Han Guo Shouershi

Applicant after: CHOIROCK CONTENTS FACTORY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 Guo Shouershi

Applicant before: Cui Zhongy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after: Chutaole holding Co.

Address before: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before: CHOIROCK CONTENTS FACTORY Co.,Lt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321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