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5768B -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5768B
CN106455768B CN201480079781.6A CN201480079781A CN106455768B CN 106455768 B CN106455768 B CN 106455768B CN 201480079781 A CN201480079781 A CN 201480079781A CN 106455768 B CN106455768 B CN 106455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thread
band body
core
zipper strip
fiber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7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5768A (zh
Inventor
松泽新二
赤羽进
佐藤伸夫
沼田雄亮
中村卓也
林圭一
畑中昌志
冈岛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55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5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5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5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链带(20、20a、20b、20c、50、60)具有包括带本体经纱(41)的带本体(23、53、63)以及芯部(24、24a、24b、24c),芯部(24、24a、24b、24c)包括配置有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的袋状织部(25、25a)和插入袋状织部(25、25a)内的芯线(26)。并且,袋状编织用经纱中的至少一部分经纱具有比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大的总纤度,并且,构成该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带本体经纱(41)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由此,即使不使用编织绳,也能够在拉链带(20、20a、20b、20c、50、60)以规定的姿态牢固地固定链牙(14),并且,链牙(14)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所使用的拉链带及拉链牙链,尤其是涉及对沿带侧缘配置的芯部的构造进行了改进的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背景技术
例如在棉布制的衣服的前身、开口部等大多使用具有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的拉链。对于这样的具有金属制拉链链牙的拉链,通过在左右一对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隔开规定间隔安装多个金属制的拉链链牙,从而构成一对拉链牙链,进而,在得到的一对拉链牙链上以拉头能够在由多个拉链链牙形成的链牙列上滑动的方式安装拉头,从而制造拉链。
另外,安装有金属制拉链链牙的带状的拉链带通常具有:使用纬纱及经纱织成的带本体、沿该带本体的一侧缘配置的相对于带本体的带正反面(第1带面及第2带面)向带正反方向凸起的膨胀状的芯部(有时也称作芯绳部)。
在向这样的拉链带安装金属制拉链链牙时,首先,在拉链链牙的一对腿部张开的状态下,向两腿部间插入拉链带的包括芯部的链牙安装部。然后,对拉链链牙的腿部进行压紧加工,从而该拉链链牙以规定姿态植设于拉链带。针对各拉链链牙进行这样的植设工序,从而制造拉链牙链。
这样的植设金属制拉链链牙的具有芯绳部的拉链带在例如日本实开昭59-2521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112345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等中有所公开。
如图15所示,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链带70具有:使用纬纱及经纱织成的带本体71、以及沿带本体71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72。该拉链带70的芯部72包括:沿带本体71的一侧缘织成的袋状织部73和织入袋状织部73内的芯绳74。
尤其是专利文献1的芯绳74通过利用由多根编织纱编织的外周编织层76将包括并纱的多根复丝的芯线75包入而形成。这样的芯绳74有时也称作编织绳(日文:ニットコード)。
将该芯绳(编织绳)74织入袋状织部73内而形成芯部72,从而使芯绳74和袋状织部73保有适当的柔软性并且牢固地一体化,因此能够防止芯绳74的位置偏移。因此,向拉链带70的包括芯部72的链牙安装部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从而能够获得将拉链链牙牢靠地压紧固定并且拉链链牙的安装间距不容易产生无序化这样的效果。
另外,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2所述的拉链带80具有:使用纬纱及经纱织成的带本体81、以及沿带本体81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82。该拉链带80的芯部82是这样形成的:在将多根长丝只进行并纱的状态下,利用构成带本体81的纬纱进行编织而成。尤其是,专利文献2的芯部82是这样形成的:利用纬纱以对将10根以上的长丝并纱而形成的带上表面侧芯部和将10根以上的长丝并纱而形成的带下表面侧芯部进行保持的方式编织而成。
对于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拉链带80,其芯部82形成为不具有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将芯绳包入的外周编织层,因此能够减少加工芯绳的加工工序、削减编织芯线的外周编织层的针织机。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拉链带80的加工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还降低了设备费用,因此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拉链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特开平7-79815号公报(专利文献3)也公开了一种拉链带,其使用纬纱及经纱织成,并且,沿带本体的一侧缘配置有芯部。另外,该专利文献3的拉链带不像所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拉链带70、80那样通过压紧加工安装金属制拉链链牙来形成拉链牙链,而是通过缝制工序利用连结线将相互连结的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缝制上而形成拉链牙链。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3的拉链带90具有:使用纬纱及经纱织成的带本体91、以及沿带本体91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92。该拉链带90的芯部92具有:沿带本体91的一侧缘织成的袋状织部93、以及具有与带本体91的经纱相同粗细的多根芯线94。多根芯线94以配置为并排状的状态织入袋状织部93内。
根据专利文献3,所述那样的拉链带90的芯部92具备反弹性、恢复性以及柔软性,因此向拉链带90安装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时将芯部92压扁,所以能够得到拉链链牙的安装强度高、厚度薄的拉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25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11234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79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图15所示那样的专利文献1的拉链带70,由外周编织层76将包括多根复丝的芯线75包入而形成的芯绳(编织绳)74被织入袋状织部73内,从而形成了兼具适当的硬度和柔软性的芯部72。因此,能够将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牢靠、坚固地固定于该拉链带70的包括芯部72的链牙安装部。
另外,向链牙安装部安装拉链链牙时芯部72不容易被压扁,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拉链链牙的安装姿态,并且能够使安装好的拉链链牙的位置在带长度方向上不容易发生偏移。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在拉链链牙受到沿带长度方向的力时维持拉链链牙的安装状态的强度(滑移强度)。
但是,对于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拉链带70,需要用于制造作为编织绳的芯绳74的专用装置、工序。因此,难以谋求设备费用的削减、制造效率的提高,导致拉链的制造成本增加。
对于图16所示那样的专利文献2的拉链带80,膨胀状的芯部82不使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仅将多根经纱(复丝)与纬纱一起织入而形成芯部82,因此,如所述那样,能够降低拉链的制造成本。
但是,对于该专利文献2的拉链带80,形成芯部82的多根经纱仅用纬纱保持,因此芯部82的强度较弱。因此,在通过压紧加工向拉链带80的包括芯部82的链牙安装部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时,由于来自拉链链牙的挤压,经纱的位置会发生偏移,芯部82容易产生压扁等变形。
因此,将拉链链牙压紧于拉链带80时,例如有时发生如下不良状况:芯部82从拉链链牙的两腿部间露出而妨碍腿部的塑性变形,导致拉链链牙的安装强度降低、拉链链牙的安装姿态倾斜等。
进而,即使不使芯部82露出地安装了拉链链牙,也会存在下述问题:因为芯部82容易变形,从而拉链链牙的位置、姿态等安装状态不稳定,并且,拉链链牙的滑移强度低。
另一方面,对于图17所示那样的专利文献3的拉链带90,以不使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的方式形成了芯部92,因此能够谋求拉链的成本降低。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芯线94被以容易在袋状织部93内移动的状态包入而形成了芯部92,因此,与例如像专利文献2那样仅用纬纱保持多根经纱的情况相比,芯部92不容易产生变形,但是,与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的芯绳74相比,保持在袋状织部93内的经纱的位置容易偏移。
因此,通过压紧加工向专利文献3的拉链带90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时,有可能产生芯部92从拉链链牙的两腿部间露出而妨碍腿部的塑性变形、使拉链链牙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降低等不良状况。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带及在该拉链带安装了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而成的拉链牙链,不使用编织绳而形成芯部,且通过压紧加工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时能够防止妨碍拉链链牙的塑性变形,能够将拉链链牙以规定姿态稳定地安装,并且,能够获得拉链链牙的足够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带的基本结构为具有带本体和沿着所述带本体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所述带本体利用纬纱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织成,所述芯部包括袋状织部和插入所述袋状织部内的包括复丝纱的芯线,该袋状织部利用所述纬纱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织成,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带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袋状编织用经纱中的至少一部分经纱具有比所述带本体经纱的总纤度大的总纤度,并且,构成该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所述袋状编织用经纱具有: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其与所述带本体相邻;上下一对或一根侧缘经纱,其配置于所述袋状织部的在带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本体侧经纱相反的一侧的带侧缘位置;多根第1中间经纱,其配置在所述本体侧经纱和所述侧缘经纱之间的第1带面侧;以及多根第2中间经纱,其配置在所述本体侧经纱和所述侧缘经纱之间的与所述第1带面相反的第2带面侧,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带本体经纱的总纤度大,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少。
而且,优选的是,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每167dtex为24根以上且29根以下。
并且,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侧经纱的总纤度和所述侧缘经纱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小。
而且,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与所述侧缘经纱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其他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大。或者,也可以是,与所述侧缘经纱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和与所述本体侧经纱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其他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的总纤度大。
并且,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中间经纱的根数及所述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分别被设定为4根以上且9根以下。
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优选的是,所述带本体具有与所述芯部相邻的以单层编织组织织成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所述芯部相邻单层织部从所述芯部侧起依次具有按2/2组织织入的第1带本体经纱~第4带本体经纱,所述第1带本体经纱和所述第2带本体经纱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所述第3带本体经纱和所述第4带本体经纱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所述第1带本体经纱及第2带本体经纱与所述第3带本体经纱及第4带本体经纱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一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
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牙链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结构的拉链带的包括所述芯部的链牙安装部以规定的间距安装有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带具有利用纬纱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织成的带本体以及沿着带本体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并且,芯部包括袋状织部和被插入保持在该袋状织部内的包括复丝纱的芯线,该袋状织部利用所述纬纱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织成。
并且,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中的至少一部分经纱具有比带本体经纱的总纤度大的总纤度。而且,构成这样的总纤度比带本体经纱的总纤度大的袋状编织用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带本体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
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带,膨胀状的芯部是通过在利用纬纱和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织成的袋状织部内织入包括各长丝以沿着经向排列的状态配置的复丝纱的芯线而形成的,并不使用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因此,不需要编织绳制造专用的装置、工序,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中的至少一部分经纱是具有比带本体经纱的总纤度大的总纤度的经纱,从而在将例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通过压紧加工安装于拉链带时,总纤度较大的袋状编织用经纱彼此相互支承,各袋状编织用经纱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并且被保持在袋状织部内的芯线由较粗的袋状编织用经纱支承,因此芯线的长丝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
此外,在本发明中,这些总纤度较大的袋状编织用经纱利用较粗的长丝形成,因此能够提高芯部(袋状织部)的硬度、强度。因而,与例如所述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述的拉链带相比,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芯部被压扁而致使芯部的宽度尺寸增大,并且容易维持芯部的带正反方向上的尺寸(高度尺寸)。
由此,在通过压紧加工向本发明的拉链带的包括芯部的链牙安装部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情况下,即使芯部被拉链链牙按压,也能够抑制芯部被过度压扁、芯部在带宽度方向上延展。因此,例如能够防止芯部在被实施压紧加工的拉链链牙按压时从拉链链牙的腿部的内周侧空间向带本体侧露出,能够防止产生妨碍拉链链牙的腿部的塑性变形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中,芯部较硬,在带正反方向上不易被压扁,因此能够将拉链链牙以规定的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固定于拉链带的规定位置。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拉链链牙相对于拉链带的安装强度。而且,能够稳定地维持被安装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位置、姿态等安装状态,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拉链链牙相对于带长度方向上的力的滑移强度。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形成袋状织部的筒状编织用经纱具有与带本体相邻的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配置于带侧缘位置的上下一对或一根侧缘经纱、配置在本体侧经纱和侧缘经纱之间的第1带面侧的多根第1中间经纱以及配置在本体侧经纱和侧缘经纱之间的与第1带面隔着芯线相反的第2带面侧的多根第2中间经纱。而且,配置于袋状织部的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形成为具有比配置于带本体的带本体经纱大的总纤度,比带本体经纱粗。并且,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各长丝形成为具有比构成带本体经纱的各长丝大的单纤度(也称作单纤维纤度),比带本体经纱的长丝粗。
像这样,利用本体侧经纱、侧缘经纱、具有比带本体经纱大的总纤度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形成袋状织部,从而在将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通过压紧加工安装于拉链带时,总纤度较大的第1中间经纱彼此相互支承、第2中间经纱彼此相互支承,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并且被保持在袋状织部内的芯线由较粗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支承,因此芯线的长丝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
而且,在本发明中,利用较粗的长丝形成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芯部(袋状织部)的硬度、强度,因此如所述那样在通过压紧加工向拉链带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情况下,即使芯部被拉链链牙按压,也能够抑制芯部被过度压扁、能够抑制芯部在带宽度方向上延展,能够将拉链链牙以规定的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固定于拉链带的规定位置。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带中,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例如每167dtex的根数)被设定为比构成带本体经纱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少。
例如通常构成带本体经纱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每167dtex为36根以上,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每167dtex为24根以上且29根以下。像这样使构成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根数为每167dtex为24根以上,从而能够稳定地制造具有期望的强度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并且,将构成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长丝的根数减少为29根以下,从而能够将芯部形成得更较硬,使芯部更难以发生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配置于袋状织部的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本体侧经纱和侧缘经纱具有比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小的总纤度,优选的是,本体侧经纱和侧缘经纱具有与带本体经纱相同的总纤度。由此,能够抑制芯部在宽度方向上延展,能够将芯部的宽度尺寸与高度尺寸的比例抑制得比较小。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芯部从安装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腿部的内周侧空间露出,能够使拉链链牙稳定地塑性变形。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与侧缘经纱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具有比其他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大的总纤度,形成得较粗。由此,即使芯部自拉链链牙承受按压,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位置、芯线的位置也难以向带侧缘侧偏移,能够抑制芯部向带侧缘侧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与侧缘经纱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和与本体侧经纱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具有比其他的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大的总纤度,形成得较粗。由此,即使芯部自拉链链牙承受按压,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位置、芯线的位置也难以向带侧缘侧、带本体侧偏移,能够抑制芯部向带侧缘侧、带本体侧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第1中间经纱的根数和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彼此被设定为4根以上且9根以下的相同根数。通过使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为4根以上,从而能够将芯部形成得较大,而确保芯部的高度尺寸较大。因此,能够在安装拉链链牙时将拉链链牙稳定地固定于拉链带的芯部的周围。并且,将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致密地配置于袋状织部,能够防止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在经向上偏移,能够稳定地形成芯部。另一方面,通过使第1中间经纱及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为9根以下,从而能够防止芯部的宽度尺寸过大,能够有效地防止芯部从安装于拉链带的拉链链牙的腿部的内周侧空间露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链带中,带本体具有与芯部相邻的以单层编织组织织成的相邻单层织部,该相邻单层织部从芯部侧起依次具有被以2/2组织编织的第1带本体经纱~第4带本体经纱。并且,该情况下,第1带本体经纱和第2带本体经纱以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编织2/2组织,第3带本体经纱和第4带本体经纱以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编织2/2组织。而且,第1带本体经纱及第2带本体经纱与第3带本体经纱及第4带本体经纱以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一个组织点的方式编织2/2组织。具有这样的相邻单层织部,从而能够使芯部的袋状织部的组织更加稳定,而稳定地维持袋状织部的形态,因此能够使拉链链牙的植设作业更加稳定、顺利地进行。
并且,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具有所述结构的拉链带的包括芯部的链牙安装部以规定的间距安装有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的拉链牙链。如果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则能够在不使用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的情况下形成芯部,并且,能够将拉链链牙以规定的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固定于包括该芯部的链牙安装部。因此,能够谋求削减拉链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制造拉链链牙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较高且拉头的操作性、滑动性优良的高品质的拉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带构成的拉链的俯视图。
图2是将该拉链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该拉链的拉链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该拉链带时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该拉链带的带本体配置的带本体经纱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该拉链带的袋状织部配置的第1中间经纱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在实施压紧加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和安装于该链牙安装部的拉链链牙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拉链带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拉链带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拉链带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利用该拉链带构成的拉链的、形成于拉链带的带本体的本体袋状织部与拉头的凸缘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拉链带的示意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另一种拉链带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又一种拉链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且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则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例如,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对通过压紧加工向本发明的拉链带安装金属制的大致Y字状的拉链链牙而构成拉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金属制拉链链牙的形状、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能够向本发明的拉链带安装其他形态的拉链链牙来构成拉链。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使用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构成的拉链的俯视图,图2是将该拉链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表示该拉链的拉链带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上表面侧观察该拉链带时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带长度方向,且是指与拉头滑动的滑动方向相同的直线方向。特别是,将以使左右链牙列啮合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方向称为前方,将以解除链牙列的啮合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方向称为后方。
另外,左右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带宽度方向,是与拉链带的带面平行且与带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特别是,将图1所示的拉链的俯视图(即,以拉链的前后方向为附图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表示的情况)的左方向及右方向分别称为左方及右方。
并且,上下方向是指与拉链带的第1带面及第2带面正交的带正反方向,特别是,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且相对于拉链带配置拉头的拉片的一侧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与该上方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称为下方。另外,经向是经纱的长度方向,也是与拉链带的带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在左右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形成有链牙列11的一对拉链牙链10、以能够沿链牙列11滑动的方式配置的拉头30、与链牙列11的前端侧相邻地配置的用于防止拉头30脱落的左右止挡件(第1止挡件)12、以及与链牙列11的后端侧相邻地配置的可分离式嵌插件13。
另外,如后所述,本实施例1的拉链1的主要特征在于拉链带20的构造,拉头30、止挡件12以及可分离式嵌插件13具有与以往的拉链中常用的拉头、止挡件以及可分离式嵌插件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各构件的构成。
例如,本实施例1的拉头30包括拉头主体31和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拉头主体31的拉片32。另外,拉头主体31具有:上翼板33及下翼板、将该上翼板33的前端部及下翼板的前端部间连结起来的引导柱、在上翼板33的左右侧缘部垂直设置的上凸缘部、在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部竖立设置的下凸缘部、以及在上翼板33的上表面竖立设置的拉片安装柱34。
另外,在拉头主体31的前端以将引导柱夹在中间的方式形成左右肩口,在拉头主体31的后端形成后口。另外,以被上翼板33、下翼板、上凸缘部以及下凸缘部包围的方式形成将左右肩口和后口连通的大致Y字形状的链牙引导路。并且,在配置于拉头主体31的左右侧部的上凸缘部和下凸缘部之间形成有能供拉链带20贯穿的带贯穿间隙。
止挡件12分别配置在左右拉链带20的前端部,以与链牙列11相邻的方式固定于拉链带20。可分离式嵌插件13具有:固定于左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的插棒13a、固定于右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的座棒13b、与座棒13b的后端部形成为一体的具有供插棒13a插入的插入凹部的座体13c。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也可以替代所述可分离式嵌插件13,而配置第2止挡件,该第2止挡件横跨左右拉链带20的后端部地配置,用于防止拉头30的脱落。
在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链牙安装部22)按规定间距安装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14而构成了本实施例1的左右各拉链牙链10。另外,在拉链带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形成有在带上表面(第1带面)及带下表面(第2带面)粘贴合成树脂制膜而成的加强部15。
在该情况下,各拉链链牙14具有与以往常用的金属制拉链链牙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4是通过下述方式制造的,即:将被称为Y杆的截面大致Y字形状的金属制线材按规定厚度切成片而形成链牙坯料,对该形成的链牙坯料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啮合头部14a。
这样制造的拉链链牙14具有图7所示那样的大致Y字状的截面,其具有: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的啮合头部14a、从啮合头部14a向一方向延伸设置的胴部14b、以及从胴部14b分两叉地延伸设置的一对腿部14c。在该情况下,一对腿部14c以在从分叉部到腿部14c顶端的内侧区域形成内周侧空间14d的方式张开,在观察与带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腿部14c的朝向内周侧空间14d的内周面部形成大致圆弧状。
另外,图7所示的大致Y字状的拉链链牙14在向形成于一对腿部14c间的内周侧空间14d内插入了拉链带20的后述芯部24的状态下,以两腿部14c相互接近的方式对拉链链牙14进行压紧加工,使两腿部14c向内侧方向塑性变形。
由此,拉链链牙14以在其内周侧空间14d内压入、保持芯部24并且在两腿部14c的顶端部间夹持拉链带20的带本体23的方式安装于拉链带20的链牙安装部22(参照图8)。
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将安装于拉链带20的拉链链牙14的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规定为链牙全长E。另外,将啮合状态下的左右拉链链牙14的宽度尺寸规定为链宽度C。
本实施例1的左右各拉链带20均具有:用于缝到安装拉链的产品(衣服、包等)上的带主体部21、以及供拉链链牙14安装的链牙安装部22。另外,本实施例1的各拉链带20具有:跨带主体部21及链牙安装部22地配置的将带上表面(第1带面)及带下表面(第2带面)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带本体23、以及沿与啮合对象方的拉链牙链10相对的带侧缘配置的具有相对于带本体23向带正反方向鼓出的膨胀状的形态的芯部24。
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的带本体23利用包括双股复丝纱的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织成。如图4所示,对于该带本体23的编织组织,按各带本体经纱41在纬纱40的上侧和下侧交替移动的1/1组织配置,以带本体经纱41和纬纱40交替浮沉的平纹组织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限定带本体23的编织组织,例如也可以如后述实施例2那样将带本体经纱4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组织从1/1组织变更为2/2组织地织成带本体23。另外,还可以如后述实施例3那样,将带本体经纱41的部分组织从1/1组织变更为1/3、3/1组织(或者1/4、4/1组织),在局部形成双层织部,织成带本体23。另外,在本发明中,需要使形成带本体23的带本体经纱41中的至少与芯部24的后述袋状织部25相邻地配置的带本体经纱41(配置在最靠袋状织部25侧的位置的带本体经纱41)以单层编织组织织成。
本实施例1的纬纱40是将两根单纱作为一组并纱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纬纱40的各单纱使用总纤度为160dtex以上且510dtex以下、平均每根长丝的纤度(单纤度)为2.7dtex/f以上且10.0dtex/f以下的聚酯纤维。尤其是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纬纱40的各单纱的总纤度设定为330dtex,单纤度设定为6.3dtex/f。另外,在本发明中,纬纱40的总纤度及单纤度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任意地变更。
形成本实施例1的带本体23的各带本体经纱41使用总纤度为160dtex以上且340dtex以下,单纤度为2.7dtex/f以上且5.6dtex/f以下、优选为3.2dtex/f以上且5.3dtex/f以下的聚酯纤维。
另外,形成各带本体经纱41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为30根以上且60根以下,优选为36根以上且52根以下。并且,各长丝的直径设定为15.0μm以上且22.9μm以下,优选设定为18.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特别是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各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设定为167dtex,形成各带本体经纱41的长丝的根数如图5所示那样设定为(每167dtex)52根(在该情况下,带本体经纱41的单纤度为3.2dtex/f)。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的芯部24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使用所述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以双层编织组织织成的袋状织部25内插入并保持芯线26。
在该情况下,芯线26构成为:将多根长丝以呈并列状并纱的状态保持在袋状织部25内,不具有例如如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由多根编织纱编织的外周编织层包入的编织绳的形态。另外,本实施例1的芯线26包括具有2338dtex的总纤度的聚酯制的复丝纱。另外,在本发明中,芯线26的总纤度及单纤度、形成芯线26的长丝的根数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任意变更。
形成本实施例1的袋状织部25的袋状编织用经纱具有:与带本体23相邻地按1/3、3/1组织配置的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43、在带宽度方向的最靠带侧缘侧的位置(换言之,袋状织部25的在带宽度方向上与本体侧经纱43相反的一侧的带侧缘位置,或者,在带宽度方向上离开带本体23最多的位置)按1/3、3/1组织配置的上下一对侧缘经纱44、配置在本体侧经纱43及侧缘经纱44间的用于形成带上表面(第1带面)侧的袋状编织带部的5根的第1中间经纱45、以及配置在本体侧经纱43及侧缘经纱44间的用于形成带下表面(第2带面)侧的袋状编织带部的5根第2中间经纱46。在袋状织部25合计配置14根袋状编织用经纱。另外,在本发明中,第1中间经纱45和第2中间经纱46在袋状织部25以彼此相同的根数配置。
本实施例1的各本体侧经纱43能够使用聚酯的复丝纱。该本体侧经纱43的总纤度和单纤度、以及形成本体侧经纱43的长丝的根数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将芯部24的宽度尺寸抑制得较小、防止从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间露出,优选本体侧经纱43使用比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细(总纤度小)的聚酯纤维。
例如,优选本体侧经纱43设定为总纤度为160dtex以上且340dtex以下,单纤度为2.7dtex/f以上且5.6dtex/f以下(尤其优选为3.2dtex/f以上且5.3dtex/f以下),并且,形成本体侧经纱43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为30根以上且60根以下(尤其优选为36根以上且52根以下),而且,各长丝的直径设定为15.0μm以上且22.9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8.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特别是本实施例1的本体侧经纱43使用与带本体23的带本体经纱41同样的聚酯纤维,由此,抑制了芯部24的宽度尺寸变大。另外,在本发明中,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43也可以按1/4、4/1组织织入。
本实施例1的各侧缘经纱44能够使用尼龙(例如,尼龙66)的复丝纱。该侧缘经纱44的总纤度和单纤度、以及形成本体侧经纱43的长丝的根数在本发明中也不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将芯部24的宽度尺寸抑制得较小、防止从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间露出,侧缘经纱44使用比较细的纤维。
例如,优选侧缘经纱44设定为总纤度为160dtex以上且340dtex以下,单纤度为2.7dtex/f以上且5.9dtex/f以下(尤其优选为3.2dtex/f以上且5.1dtex/f以下),并且,形成侧缘经纱44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为30根以上且60根以下(尤其优选为36根以上且52根以下),而且,各长丝的直径设定为15.0μm以上且22.9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8.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特别是本实施例1的侧缘经纱44使用具有与带本体23的带本体经纱41、侧缘经纱44相同的167dtex的总纤度,并且形成侧缘经纱44的长丝的根数为52根的尼龙纤维。像这样,侧缘经纱44使用热收缩比聚酯纤维大的尼龙纤维,从而在织成拉链带20后进行了热定型处理、染色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拉链带20产生芯部24侧成为向内侧凹陷的凹状、与芯部24侧相反的带侧缘侧成为凸状的偏斜形态。
例如,以往,向拉链带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时,通常,对拉链带沿带长度方向施加规定大小的张力,使拉链带伸长,在该状态下,通过压紧加工对多个拉链链牙进行植设。因此,在拉链链牙的植设工序后,解除了施加于拉链带的张力时,在拉链链牙的固定部分容易维持住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侧的伸长状态,因此同与拉链带的芯部侧相反的一侧的带侧缘部相比,难以复原。结果,拉链带以链牙安装部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在该拉链带产生形成起伏褶皱这样的被称为起皱的不良状况。
相对于此,像本实施例1这样,侧缘经纱44使用尼龙纤维,在拉链链牙14的植设工序前使拉链带20产生偏斜形态,从而在对该拉链带20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通过压紧加工安装多个金属制的拉链链牙14来制作拉链牙链10时,能够吸收拉链带20的左右两侧缘部间伸长的复原状况的差异,得到的拉链牙链10不容易产生所述的起皱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43也可以按1/4、4/1组织织入。此外,在本发明中,配置在带宽度方向的最靠带侧缘侧的位置的本体侧经纱43的根数也可以不像本实施例1的那样为两根,而是以一根形成袋状织部25。
配置在本体侧经纱43及侧缘经纱44间的5根第1中间经纱45及5根第2中间经纱46均具有比带本体经纱41大的总纤度及单纤度,并且,构成本实施例1的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设定得比形成带本体经纱41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少。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1的第1中间经纱45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46的总纤度设定在比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大的范围内,为330dtex以上且1010dtex以下。另外,各第1中间经纱45的单纤度及各第2中间经纱46的单纤度设定在比带本体经纱41的单纤度大的范围内,为5.7dtex/f以上且7.0dtex/f以下。
并且,形成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的长丝的每167dtex的根数为24根以上且29根以下,另外,各长丝的直径设定为23.0μm以上且25.3μm以下。具有这样的粗细的复丝纱有时被称为粗支纱(日文:ローカウント糸)。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与侧缘经纱44相邻地配置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与其他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相比形成得更粗。具体而言,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的总纤度及第2中间经纱46的总纤度设定为1002dtex,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的总纤度及各第2中间经纱46的总纤度设定为501dtex。
像这样通过使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比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粗,从而在向拉链带20的链牙安装部22安装拉链链牙14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芯线26、袋状织部25向带侧缘侧偏移而芯部24在带宽度方向延展变形,从而将拉链链牙14稳定地压紧固定在芯部24的周围。
另外,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还有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的单纤度均设定为6.96dtex/f。在该情况下,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具有144根长丝,并且,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具有72根长丝,任一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都如图6所示那样每167dtex的长丝的根数设定为24根。
另外,本实施例1的芯部24形成为:未安装拉链链牙14的状态下的芯部24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最大值(最大宽度尺寸W)与拉链链牙14的链牙全长E的比例为43%以上且49%以下。
另外,若用具体的尺寸来表示芯部24的大小,则例如在拉链链牙14的链牙全长E设定为3.2mm的情况下,未安装拉链链牙14的状态下的芯部24的最大宽度尺寸W设定为1.37mm以上且1.56mm以下的大小,特别是本实施例1中,未安装拉链链牙14的状态下的芯部24的最大宽度尺寸W设定为1.50mm。
另外,若用别的指标来规定拉链带20的芯部24的大小,则未安装拉链链牙14的状态下的芯部24的最大宽度尺寸W与拉链1的链宽度C的比例设定为27%以上且31%以下。
通过将拉链带20的芯部24形成为具有所述那样的最大宽度尺寸W,从而能够相对于拉链链牙14以适当的大小稳定地形成芯部24,适当确保芯部24的高度尺寸。由此,在将拉链链牙14安装于拉链带20的链牙安装部22时,能够将拉链带20的芯部24适当地填充到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的内周侧空间14d,从而能够防止在内周侧空间14d内产生间隙。并且,能够防止芯部24的宽度尺寸过大,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芯部24从拉链链牙14的内周侧空间14d溢出。因而,能够将拉链链牙14以规定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安装在拉链带20的链牙安装部22。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1的芯部24,如所述那样,形成袋状织部25的所有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使用比带本体经纱41粗且长丝的根数较少的粗支纱,从而形成得较硬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此,本发明的芯部24的硬度能够以按压力的大小来表示,即,将拉链链牙14以规定姿态安装到了拉链带20的包括芯部24的链牙安装部22时,拉链带20的芯部24从拉链链牙14受到的按压力的大小。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的芯部24具有4kgf以上的硬度,与所述专利文献2的拉链带80、专利文献3的拉链带90相比形成得较硬。
另外,拉链带20的芯部24的硬度通过如下方式求出:例如利用具有与金属制的拉链链牙14相应的形态的上下一对专用的金属制夹具夹持拉链带20的链牙安装部22,然后,使一对夹具相对于该链牙安装部22移动至与固定拉链链牙14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利用上下夹具夹持链牙安装部22时,利用安装于该夹具的压力传感器测量夹具从芯部24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如上所述,对于芯部24的硬度为4kgf以上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通过如所述那样的压紧加工向包括该芯部24的链牙安装部22安装金属制的拉链链牙14时,即使芯部24被拉链链牙14按压,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的位置、构成芯线26的长丝的位置也不容易发生偏移,并且,能够抑制芯部24的形态在带正反方向上被压扁而向带宽度方向延展地变形。
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植设拉链链牙14时芯部24从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露出。因此,芯部24不会妨碍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的塑性变形,能够将拉链链牙14以规定姿态稳定地安装到拉链带20的规定位置。
另外,例如在将多个拉链链牙14安装于拉链带20的情况下,通常,将拉链链牙14逐个依次向拉链带20植设。在该情况下,对于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芯部24具有所述那样的硬度,从而向拉链带20植设拉链链牙14时,即使芯部24被拉链链牙14按压而变形为在带正反方向上稍微被压扁的椭圆形状的形态,在不安装拉链链牙14的带部分的区域,该芯部24的压扁形态也能够容易地恢复为本来的形态。
因而,在将要配置到该拉链链牙14的下一位置的拉链链牙14向拉链带20植设时,能够将拉链链牙14顺利地安装到具有没有被压扁的本来形态的芯部24。因此,即使将多个拉链链牙14逐个依次安装于拉链带20,也能够防止各拉链链牙14的朝向相对于拉链带20倾斜,从而能够稳定地得到以规定姿态牢固地安装有多个拉链链牙14的拉链牙链1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带20中,芯部24即使不使用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编织绳,也能够形成为具有适当的硬度及强度,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芯部24的高度尺寸,同时将芯部24的宽度尺寸相对于拉链链牙14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由此,能够将各拉链链牙14以规定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固定于拉链带20的包括该芯部24的链牙安装部22。
因而,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不需要编织绳,从而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成为拉链链牙14的相对于拉链带20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高且拉头30的操作性、滑动性优良的高品质的拉链1。
另外,在所述本实施例1中,在袋状织部25配置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中的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形成得比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粗,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在袋状织部25配置的所有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都比带本体23的带本体经纱41粗,则能够任意变更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的粗细。例如,也可以不使与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比其他各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粗,第1中间经纱45及第2中间经纱46都形成为相同的粗细。
另外,例如图9中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拉链带20a那样,也可以使在袋状织部25a配置的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中的与侧缘经纱44a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和与本体侧经纱43a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比其他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粗地形成袋状织部25a。
像这样使与侧缘经纱44a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和与本体侧经纱43a相邻的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比其他第1中间经纱45a及第2中间经纱46a粗,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在向拉链带20a的链牙安装部22a安装拉链链牙14时芯线26、袋状织部25a向带相对侧缘侧及带本体23侧偏移而芯部24a的宽度尺寸变大的情况,能够将拉链链牙14稳定地固定在芯部24a的周围。
另外,在所述本实施例1中,向袋状织部25配置的第1中间经纱45的根数及第2中间经纱46的根数均设定为5根,但是,在本发明中,第1中间经纱和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任意变更。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优选第1中间经纱和第2中间经纱的根数分别设定为4根以上且9根以下。
例如,在图10中,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变形例,示出了以第1中间经纱45b及第2中间经纱46b的根数为4根的形态形成的拉链带20b。如该图10所示的拉链带20b那样,使第1中间经纱45b及第2中间经纱46b的根数为4根或者4根以上,从而能够将芯部24b以规定形态稳定地形成得较大,确保芯部24b的高度尺寸。并且,能够防止第1中间经纱45b及第2中间经纱46b向经向偏移。因此,在安装拉链链牙14时,能够将拉链链牙14稳定地固定在拉链带20b的芯部24b的周围,并且,还能够稳定地维持拉链链牙14相对于拉链带20b的安装状态。
另外,例如,在图11中,作为实施例1的又一变形例,示出了以第1中间经纱45c及第2中间经纱46c的根数为9根的形态形成的拉链带20c。如该图11所示的拉链带20c那样,使第1中间经纱45c及第2中间经纱46c的根数为9根或者9根以下,从而能够防止芯部24c的宽度尺寸过大,能够有效防止芯部24c从拉链链牙14的腿部14c的内周侧空间14d露出。
实施例2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2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2中,拉链带50的带本体53的编织组织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带20不同,除了该带本体53的编织组织以外,都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带20同样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例2和后述实施例3中,对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零部件及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2的拉链带50具有:跨带主体部51及链牙安装部52形成的带本体53、沿与啮合对象方的拉链牙链10相对的带侧缘配置的具有膨胀状的形态的芯部24。另外,本实施例2的芯部24与所述实施例1的芯部24同样地形成。
本实施例2的带本体53利用包括双股复丝纱的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织成,除了形成在带本体53的与芯部24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的耳部之外,该带本体53的编织组织按各带本体经纱41在两根纬纱40的上侧和两根纬纱40的下侧交替移动的2/2组织构成。
其中,本实施例2的耳部用1/1组织的带本体经纱41形成。另外,本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各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单纤度以及长丝根数设定为与所述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带本体经纱41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在带本体53配置的带本体经纱41规定为从靠近芯部24的一侧起依次为第1带本体经纱41a、第2带本体经纱41b、第3带本体经纱41c、第4带本体经纱41d……的情况下,与芯部24相邻的第1带本体经纱41a和位于第1带本体经纱41a旁边的第2带本体经纱41b配置为在经向上彼此错开两个2/2组织的组织点。另外,与第2带本体经纱41b相邻的第3带本体经纱41c和配置在第3带本体经纱41c旁边的第4带本体经纱41d也配置为在经向上彼此错开两个2/2组织的组织点。并且,错开两个组织点的第1带本体经纱41a及第2带本体经纱41b的组和错开两个组织点的第3带本体经纱41c及第4带本体经纱41d的组配置为在经向上彼此错开一个2/2组织的组织点。
如所述那样,以第1带本体经纱41a~第4带本体经纱41d的单层编织组织织成的带本体53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以2/2组织的组织点在经向上彼此错开的方式形成,从而第1带本体经纱41a~第4带本体经纱41d的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另外,在芯部24的袋状织部25,纬纱40和各种袋状编织用经纱分开配置在带上表面侧和带下表面侧,因此袋状织部25的编织组织容易变粗,但是通过设置所述这样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在袋状织部25配置的各袋状编织用经纱的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从而能够使袋状织部25的组织更稳定。
因而,与例如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带20相比,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带50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芯部24的形态,因此能够稳定且顺利地进行拉链链牙14的植设作业。并且,能够使安装于拉链带50的拉链链牙14的姿态稳定,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拉链链牙14相对于拉链带50的安装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带50的情况下,配置在所述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与耳部之间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如所述那样以2/2组织配置,特别是,这些2/2组织的带本体经纱41被配置为同与该带本体经纱41相邻的带本体经纱41在经向上错开两个2/2组织的组织点。
利用这些2/2组织的带本体经纱41形成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与耳部之间的带部分,从而能够适当地确保带本体53的带强度,并且能够给予带本体53适当的质感、柔软度。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配置在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与耳部之间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也能够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以1/1组织织入。
以上那样的本实施例2的拉链带50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即使不使用编织绳,也能够将芯部24形成为具有适当的硬度及强度,并且能够确保芯部24的高度尺寸,同时能够将芯部24的宽度尺寸相对于拉链链牙14稳定地控制为规定大小。
由此,能够将各拉链链牙14以规定的姿态牢固且稳定地固定于拉链带50的包括该芯部24的链牙安装部52,因此能够得到拉链链牙14的安装强度、滑移强度较高且拉头30的操作性、滑动性优良的高品质的拉链。
实施例3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3的拉链带的一部分的编织组织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利用该拉链带构成的拉链的、形成于拉链带的带本体的本体袋状织部与拉头的凸缘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3的拉链带60具有以横跨带主体部61及链牙安装部62的方式形成的带本体63以及沿着带相对侧缘配置的具有膨胀状的形态的芯部24。并且,本实施例3的芯部24与所述实施例1的芯部24同样地形成。
本实施例3的带本体63利用包括双股复丝纱的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织成。并且,该带本体63具有形成于芯部24侧的端缘部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以及形成于与芯部24侧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的耳部,本实施例3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及耳部与所述实施例2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及耳部同样地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3的带本体63中,配置在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与耳部之间的带部分具有拉头接触部,该拉头接触部在构成拉链使拉头30滑动时如图14所示那样与拉头30的上凸缘部35及下凸缘部36接触(或者可能接触)。
该拉链带60的拉头接触部是在相对于拉链带60向上方或下方拉拽拉头30或者向拉头30的下凸缘部36或上凸缘部35的方向拉拽拉链带60等时与拉头30的上凸缘部35或者下凸缘部36(特别是上凸缘部35或者下凸缘部36的外侧的棱线部)接触的部位(或者可能接触的部位)。
本实施例3的带本体63在包含所述那样的拉头接触部的带宽度方向上的规定区域内具有双层织部68,该双层织部68与带本体63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相邻地配置。
而且,本实施例3的带本体63在双层织部68与耳部之间具有利用纬纱40和2/2组织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形成的主单层织部69(参照图14),配置于该主单层织部69的各带本体经纱41被配置为同与该带本体经纱41相邻的带本体经纱41在经向上错开两个2/2组织的组织点。
本实施例3的包括所述拉头接触部的双层织部68利用纬纱40和以1/3、3/1组织配置的8根带本体经纱41按袋状编织组织织成。并且,如图14所示,该双层织部68包括配置在带上表面侧的第1织部68a和配置在带下表面侧的第2织部68b。在该情况下,第1织部68a和第2织部68b彼此分离开地形成,在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的靠双层织部68侧的端部和主单层织部69的靠双层织部68侧的端部接合起来。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也可以是,形成双层织部68的经纱不是以1/3、3/1组织而是以1/4、4/1组织织入。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例3的双层织部68的情况下,在第1织部68a和第2织部68b交替分开地配置有沿着带宽度方向移动的纬纱40,因此配置于第1织部68a和第2织部68b这两者各自的纬纱40的密度为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主单层织部69的纬纱40的密度的大约一半的大小。
因此,对于双层织部68,能够使暴露在第1织部68a的上表面侧及第2织部68b的下表面侧的纬纱40的比例(或者面积)相比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主单层织部69而言大幅度减小,并且使暴露在第1织部68a的上表面侧及第2织部68b的下表面侧的经纱的比例(或者面积)增大。而且,在该双层织部68,经纱和纬纱40以被分为上表面侧的第1织部68a和下表面侧的第2织部68b的方式配置,因此,与该拉链带60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7、主单层织部69相比,柔软性提高,并且带厚度也变厚。
另外,例如如图13所示,在拉拽拉片32而对拉头30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况下,拉头30自拉片32承受拉拽力,被向斜上方拉拽而滑动。此时,拉链带60以从内侧的带相对缘部朝向耳部侧的带外侧缘部而沿着带宽度方向朝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弯曲。因此,拉头30以下凸缘部36的外侧棱线部与拉链带60的双层编织区域接触的状态沿着链牙列11滑动。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例3的拉链带60中,如所述那样,在双层编织区域的第2织部68b的下表面侧暴露的纬纱40的面积大幅度减小,并且在第2织部68b的下表面侧暴露的经纱的面积增大。因此,纬纱40自身难以与拉头30的下凸缘部36直接接触,并且拉头30主要与在第2织部68b的下表面侧暴露的经纱接触,因此能够将纬纱40因拉头30受到的损伤的程度抑制得较小。
由此,拉链带60的纬纱40不易被下凸缘部36切断,能够进一步延长拉链的寿命。
而且,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3的拉链带60也能够取得与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10、拉链牙链;11、链牙列;12、止挡件(第1止挡件);13、可分离式嵌插件;13a、插棒;13b、座棒;13c、座体;14、拉链链牙;14a、啮合头部;14b、胴部;14c、腿部;14d、内周侧空间;15、加强部;20、20a、拉链带;20b、20c、拉链带;21、带主体部;22、22a、链牙安装部;23、带本体;24、24a、芯部;24b、24c、芯部;25、25a、袋状织部;26、芯线;30、拉头;31、拉头主体;32、拉片;33、上翼板;34、拉片安装柱;35、上凸缘部;36、下凸缘部;40、纬纱;41、带本体经纱;41a、第1带本体经纱;41b、第2带本体经纱;41c、第3带本体经纱;41d、第4带本体经纱;43、43a、本体侧经纱;44、44a、侧缘经纱;45、45a、第1中间经纱;45b、45c、第1中间经纱;46、46a、第2中间经纱;46b、46c、第2中间经纱;50、拉链带;51、带主体部;52、链牙安装部;53、带本体;57、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0、拉链带;61、带主体部;62、链牙安装部;63、带本体;67、芯部相邻单层织部;68、双层织部;68a、第1织部;68b、第2织部;69、主单层织部;C、链宽度;E、链牙全长;W、最大宽度尺寸。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带,该拉链带具有带本体(23、53、63)和沿着所述带本体(23、53、63)的一侧缘配置的芯部(24、24a、24b、24c),所述带本体(23、53、63)利用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带本体经纱(41)织成,所述芯部(24、24a、24b、24c)包括袋状织部(25、25a)和插入所述袋状织部(25、25a)内的包括复丝纱的芯线(26),该袋状织部(25、25a)利用所述纬纱(40)和包括复丝纱的多根袋状编织用经纱织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状编织用经纱中的至少一部分经纱具有比所述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大的总纤度,并且,构成该经纱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41)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所述袋状编织用经纱具有:上下一对本体侧经纱(43、43a),其与所述带本体(23、53、63)相邻;上下一对或一根侧缘经纱(44、44a),其配置于所述袋状织部(25、25a)的在带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本体侧经纱(43、43a)相反的一侧的带侧缘位置;多根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其配置在所述本体侧经纱(43、43a)和所述侧缘经纱(44、44a)之间的第1带面侧;以及多根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其配置在所述本体侧经纱(43、43a)和所述侧缘经纱(44、44a)之间的与所述第1带面相反侧的第2带面侧,
各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的总纤度及各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带本体经纱(41)的总纤度大,
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及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各长丝的单纤度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41)的各长丝的单纤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构成各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的长丝及构成各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被设定为比构成所述带本体经纱(41)的长丝的每单位粗细的根数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各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的长丝的根数及各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长丝的根数被设定为每167dtex为24根以上且29根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所述本体侧经纱(43、43a)的总纤度和所述侧缘经纱(44、44a)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及所述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总纤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与所述侧缘经纱(44)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45)的总纤度及与所述侧缘经纱(44)相邻的第2中间经纱(46)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其他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45)及所述第2中间经纱(46)的总纤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与所述侧缘经纱(44a)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45a)的总纤度及与所述侧缘经纱(44a)相邻的第2中间经纱(46a)的总纤度和与所述本体侧经纱(43a)相邻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45a)的总纤度及与所述本体侧经纱(43a)相邻的第2中间经纱(46a)的总纤度被设定为比其他的所述第1中间经纱(45a)的总纤度及所述第2中间经纱(46a)的总纤度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所述第1中间经纱(45、45a、45b、45c)的根数及所述第2中间经纱(46、46a、46b、46c)的根数分别被设定为4根以上且9根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所述带本体(53、63)具有与所述芯部(24)相邻地以单层编织组织织成的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67),
所述芯部相邻单层织部(57、67)从所述芯部(24)侧起依次具有按2/2组织织入的第1带本体经纱、第2带本体经纱(41b)、第3带本体经纱(41c)以及第4带本体经纱(41d),
所述第1带本体经纱(41a)和所述第2带本体经纱(41b)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
所述第3带本体经纱(41c)和所述第4带本体经纱(41d)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两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
所述第1带本体经纱(41a)及所述第2带本体经纱(41b)与所述第3带本体经纱(41c)及所述第4带本体经纱(41d)以使所述2/2组织彼此在经向上错开一个组织点的方式织入。
10.一种拉链牙链,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拉链带(20、20a、20b、20c、50、60)的包括所述芯部(24、24a、24b、24c)的链牙安装部(22、22a、52、62)以规定的间距安装有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14)。
CN201480079781.6A 2014-06-12 2014-06-12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Active CN106455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5641 WO2015189966A1 (ja) 2014-06-12 2014-06-12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5768A CN106455768A (zh) 2017-02-22
CN106455768B true CN106455768B (zh) 2019-06-18

Family

ID=54833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781.6A Active CN106455768B (zh) 2014-06-12 2014-06-12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5768B (zh)
TW (1) TWI583321B (zh)
WO (1) WO2015189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3511A1 (ja) * 2017-04-18 2018-10-25 住江織物株式会社 装飾材および車輌用内装材
CN110612040B (zh) * 2017-05-26 2022-03-2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
IT201800020731A1 (it) 2018-12-21 2020-06-21 Ykk Corp Fettuccia per chiusura lampo.
CN112545118A (zh) * 2020-11-11 2021-03-26 福建亿浦昇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效果好的防水拉链
CN114377998B (zh) * 2022-01-11 2024-03-26 江苏国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检测剔除装置及检测分选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5902A (en) * 1942-02-02 1946-08-13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tape
GB758533A (en) * 1953-12-02 1956-10-03 Narrow Fabrics Lilley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apes for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US4308898A (en) * 1979-03-04 1982-01-05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tape
JPH0779815A (ja) * 1993-09-10 1995-03-28 Ykk 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およ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517041A (zh) * 2003-01-28 2004-08-04 Ykk��ʽ���� 拉链带
CN1572173A (zh) * 2003-05-30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带以及使用上述带的拉链带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5215Y2 (ja) * 1978-06-10 1984-07-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テ−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5902A (en) * 1942-02-02 1946-08-13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tape
GB758533A (en) * 1953-12-02 1956-10-03 Narrow Fabrics Lilley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apes for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US4308898A (en) * 1979-03-04 1982-01-05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tape
JPH0779815A (ja) * 1993-09-10 1995-03-28 Ykk 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およ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06641A (zh) * 1993-09-10 1995-08-16 Ykk株式会社 线编带和具有线编带的拉链
CN1517041A (zh) * 2003-01-28 2004-08-04 Ykk��ʽ���� 拉链带
CN1572173A (zh) * 2003-05-30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带以及使用上述带的拉链带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9966A1 (ja) 2015-12-17
CN106455768A (zh) 2017-02-22
TWI583321B (zh) 2017-05-21
TW201601656A (zh) 2016-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5768B (zh) 拉链带及拉链牙链
JP43871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TWI389652B (zh) Invisible zipper with the chain
KR101040395B1 (ko) 신축성 파스너 스트링거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0551291C (zh) 针织、机织的隐形拉链
JP2015061958A (ja) ネット状立体編地
WO2014119150A1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TWI292700B (en) Knitted-in slide fastener
CN104055283A (zh) 编织粘扣带
TW200417336A (en) Slide fastener tape
CN103228167A (zh) 拉链条以及拉链
TWI482601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CN104379016B (zh) 拉链牙链带和拉链
CN109475207A (zh) 编织拉链链牙带
WO2013011559A1 (ja)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CN103313625B (zh) 织入拉链
CN103082590B (zh) 编织拉链牙链带
CN106572727B (zh) 无拉链带牙链带、无拉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CN103281925B (zh) 拉链链带和拉链、以及拉链链带的制造方法
CN213370355U (zh) 一种钩织拉链带及防起拱拉链
TWI576063B (zh) Chains without zipper chains and items with zippers
CN117979857A (zh) 带拉链产品的制造方法、带拉链产品及牙链带部件
JPWO2013011559A1 (ja)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2017150114A (ja) 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